企业创新与管理(精选8篇)
学院: 管 理 学 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20××年 ×× 月 ××
[摘 要] 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应认真分析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影响因素,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自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创新理论,从而为现代社会、现代组织引入了经济发展、生产率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驱动力。现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成功企业都将创新视为关键的竞争优势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正如哈佛大学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认为的,2l世纪将是熊彼特的世纪。管理体系中的创新者是指那种看到经济中存在的潜在利益,并敢于冒风险,把新发明引入经济中,以便获取这种潜在利益的企业家。对企业来说,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促使企业进行管理变革。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新世纪中,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且外界环境的变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企业管理面临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的挑战。二是管理理论不断取得新发展。近20年以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90年代初提出核心能力理论、业务流程再造、虚拟组织、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表明,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根本性变革管理理念、内容和方式,运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探索全新的管理方法。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仅仅停留在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局部的修整,将难以应对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必将为市场所淘汰。众多管理创新成果的成功经验表明,实施管理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管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智慧,能够驾驭创新艺术,能够融会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摸索企业管理变革的规律和历史方向。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管理的创新,企业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更谈不上竞争优势。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时代要求经营者:一是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二、对管理创新的再认识
1.观念创新——虚拟办公模式。世上没有永远对任何企业都通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在管理世界中,没有权威,只有创新。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办公室内看不到一个员工,有人选择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迹象表明,虚拟办公室工作状态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员工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调员工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智慧,并为员工服务。这时企业领导不再是聪明的总裁,而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真正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策划实现使命的长期战略。
2.战略创新——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化经营
实行全球化战略,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首先,要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文化水平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其次,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以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告诫自己的员工,“国际化是我们在21世纪赖以生存的关键。进人21世纪,不实行国际化,我们就无法生存。世界将走向自由市场。韩国也不例外”。再次,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更多的是指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许多企业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以完善国际营销体系,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而且,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需要具有经营视觉灵、经营规模大、经营区域广、经营范围宽等特征,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需要。
3.制度创新——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在美国,每天约有上千家企业诞生,同时每天又有千余家企业倒闭。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企业策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真正出色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能不断学习的组织。彼得·圣吉在研究系统动力学的管理理论和
无数优秀大企业的管理实践后提出: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企业制度的一次创新。4.组织创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它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未来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不难预言,扁平化企业组织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独具特色的组织创新。
5.市场创新——网络营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进入商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对传统商业管理的根本性变革。网络营销就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一次市场创新。二战以后,跨国公司得以迅猛发展,其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和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然而,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不同,使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国际互联网络的投入使用克服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甚至是同化了这种差异。它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市场,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而加速了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使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营销的角度讲,网络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沟通,了解顾客的要求、愿望及改进意见,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改进为小群体甚至个体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满足,符合现代营销观念的宗旨。同时,它的革命性在于缩短了整个经济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具体到营销机制,网络技术打破了横跨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时间、空间障碍,弱化了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环节和渠道。
三、促进创新与创新实践
(一)促进创新因素分析
1.结构因素。一是有机式结构对创新产生正面影响。有机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而言。它强调内部的全面合作,更重视非正式的沟通,倾向于将权力分散化,能够对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因为有机式结构纵向变异、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低,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应变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使创新更易于得到采纳。二是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另一重要的基石。组织资源充裕,就使管理当局有能力购买创新成果,敢于投下巨资推行创新并承受失败的损失。三是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2.文化因素。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容忍不切实际,组织不抑制员工对“如果……就……”这样的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外部控制少,组织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接受风险,组织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容忍冲突,组织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注重结果甚于手段,注重结果意味着对于任一给定的问题,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办法;
强调开放系统,组织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反应。
3.人力资源因素。在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能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以确保创新得到推行。研究表明,革新能手们有一种共同的个性特征:高度自信、有持久力、精力旺盛、敢于冒风险。同时也显示出与动态式领导相似的特征。如他们会以其对创新成功的潜在可能的认识,以及他们个人对其使命的坚信不移来激励和鞭策他人,并善于从他人处争取支持的力量。另外,创新能手们一般拥有提供相当大决策自主权的职位,这使得他们能在组织中引入并推行所提倡的创新。
(二)创新实践
1.企业管理创新要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特别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处在了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创新的使命是摒除企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妨碍因素,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袭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到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对接的条件下,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和加剧,市场游戏规则将得到更严格的执行。这对我国长期在很不规范的市场上从事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说,直接面对国际跨国厂商的竞争,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新的竞争环境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管理创新必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2.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是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致使生产力层面和生产关系层面的矛盾不断产生,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要想不被淘汰,必然要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因素。而管理创新只有首先瞄准企业中的主要矛盾,排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才能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持续成长。
3.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体制创新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直接发展生产力。尽管三者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企业管理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都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没有体制创新作保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会缺乏动力,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持续进行;没有持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体制创新就难以得到具体落实;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就难以达到持续提高生产力的目标。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考虑制度的制约和技术进步对管理创新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握平衡,通盘考虑。
4.企业管理创新要持续进行。国外管理实践和研究证明,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IBM、强生、Sony等国际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管理机制能激励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例如,海尔从《日日清管理法》管理创新成果到《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成果,通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使得海尔从经营艰难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集团企业,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5.企业管理创新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之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我国企业
作为真正的企业,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还处在青年、少年时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来看还很稚弱,在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而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上百年市场经济的道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中,众多企业已形成企业运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成熟、先进、科学的模式,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成果。我国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管理理论的现状,决定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洋为中用”将是我国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式。同时,企业管理创新还要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本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不生搬硬套,而要引进、消化、创新、发展,走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向人类活动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创新不仅仅已经成为了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 而且也成为了发展和进步的本质特征。在企业发展之中, 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占据着发展源动力的重要地位。企业只有实现管理创新,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而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 才能有效地支撑企业管理创新。
一、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的本质
先进的企业文化, 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 企业文化在人们眼中已经成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源头活水”, 已经成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财富。此外, 企业文化还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企业处于困境和低谷之后总时, 企业文化能够像熔炉一样陶冶出神奇的魔力, 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和低谷。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之中, 企业文化有效地协调好与社会、员工的关系, 同时净化员工的心灵, 统一员工的思想, 形成较好的企业凝聚力, 生出企业无限的上升力, 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 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 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而我国众多企业的发展也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以海尔集团为例, 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摆脱亏损147万元的困境, 并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几百亿的巨大集团, 要归功于它先进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外化, 是整合生产经营要素来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 任何企业都不能缺少企业管理。从哲学视角来看,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结合企业内部的各生产要素, 将他们完美的搭配起来, 并按照良好的“序”态及科学的“序变”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哲学中, “序”是构成一个事物的多种方式, “序变”则是通过改变事物内在要素的排列组合来推动事物的质变。科学的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来加大企业的整体功能, 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
没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好像是只会机械转动的机器一样, 没有生气和灵魂。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只有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先进企业文化, 才能为企业的运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和润滑油, 让企业管理创新具备先进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不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只有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才能实现管理创新, 获得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二) 企业文化是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 它由企业所创造的特色鲜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组成, 可以为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的作用, 只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才能让每一个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精神, 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能源树, 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
(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
众多企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实现企业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不仅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建设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 才能让企业具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多变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管理方式, 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创新的平台。因此, 我们应当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先进文化,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让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
首先, 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 所以, 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际。虽然国外的企业发展有着许多先进的经验, 但是由于他们的基本国情、社会状况等都与我们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只能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而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模式。我们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用企业文化来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让企业能够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其次, 企业管理创新应当注重战略管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撑, 而战略谋划则相当于一个企业的灵魂, 只有正确的战略谋划, 才能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巨大。只有通过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导, 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谋划,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再次, 企业管理创新应当重视创新合作。个人或是单个企业的努力难以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因为企业管理创新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通过开展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来完成。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应该与竞争者加强合作, 通过构建联盟和网络来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企业创新合作之中, 如果能够拥有相似的企业文化, 将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和沟通创新知识和理念, 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四、结语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要想实现管理创新, 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的构建, 只有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才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有效形式和助推器, 让企业拥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多变的管理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方式, 让企业在管理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现代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 对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我国的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的本质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对如何做好企业管理创新提出了几个要点。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华治.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01)
[2]宣国玲.企业的管理创新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04)
[3]谢爱明.试析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1 (09)
关键词: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0 引言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
创新。
1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应该,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
3 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加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大保证。
4 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4.1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措施,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4.2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4.3 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4.4 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针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4.5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方法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实现制度创新与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因为企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点。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的企业,有利于经济的稳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创新与人本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保证。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制和民营企业建制的共同方向。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制,还是民营企业的建制,虽然有着各自的途径和方式,但殊途同归,其共同点是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现代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是由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部分构成的。因此,必须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形成各类企业(主要是各类公司)的制度保障体系。这三个部分的企业制度创新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统一整体的关系,其中产权是前提,组织是保证,管理是基础。产权涉及企业的财产及利益问题,组织涉及利益前提下的职责与权限划分问题,管理涉及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和精细化操作业务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使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我最近参加了几个活动,我感到中国企业的科学管理最主要体现在:第一,制度管理;第二,有序管理。要改变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做法,做到管理制度化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所谓科学,就是针对各类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于制度化管理。管理的精髓就是系统思考和化繁为简。
我国推行质量管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讲质量,强调全面质量管理,但中国的三大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中国推广质量管理的方法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了的,由政府出来推广,这样做虽然有一点效果,但并没有解决中国质量的根本制度问题。尽管强调质量管理很重要,也可以推广一些管理办法,但具体到某个企业,关键是企业要有自己的质量管理制度,这不是政府行为可以替代的。
各项管理工作、管理方法要改进,但最重要的是各项管理工作要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
一、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与企业形态结合起来。企业形态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小企业;二是大企业,以大公司为代表;三是大企业的变形体。大企业的第一个变形体在中国叫企业集团,在国外叫跨国公司。中国的企业集团应该瞄准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管理与小企业管理不同,这是差别很大的不同企业。大企业的第二个变形体是企业联盟,是在跨国公司基础上的联盟。它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小企业发展到跨国公司之后,其管理就要讲究合作,否则就是都受损失。因此,我们不要把“双赢”的原则、竞争、合作等都套到所有企业的管理之中,那就违背了企业形态的区分。
2.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与市场结合起来。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面向市场还是面向政府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就是对政府负责,对主管部门负责,只要主管部门表扬,企业就心满意足。奖旗、奖状可以挂得满屋子,但产品照样卖不出去。这就是我们企业管理制度的差距,形成极大的反差。为什么一些企业是短命的? 虽然推广了不少管理经验,但三年以后就无影无踪,这主要是政府表扬它,但市场不承认它。市场是长期的行为,政府是短期行为,因为政府是论届的,市场是延续的。导致企业管理大量的短期行为,是因为它们没有对市场负责。所以,我们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技开发管理等,一切都要面向市场。时至今日仍有大量企业面向政府。这个问题涉及体制问题,需要政府进行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调整政府机构。加入WTO以后最大的改革是政府进行改革。我们强调企业改革,忽略政府改革是不行的。
3.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与产权制度建设联系起来。现在我们产权制度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国有股一股独占——国有独资公司。企业改成了国有独资公司之后管理跟不上去,改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还是跟不上,为什么?因为一股独占或一股独大。所以产权要多元化或分散化。产权要多元化最主要的方向是要增加经营者持股和必要的职工持股,使公司形成一个利益主体。产权分散化是要减掉国有股的比重。还要解决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问题。我们现在企业管理本身目标不明确,不是一个利益主体,不知为谁而管理。因此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紧密联系,而且产权制度是前提。当然,管理是很重要的,管理是永恒的主题,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效益,但是,产权问题不解决,管理是没有前提的。它没有动力,不知为谁而管理。
4.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与组织制度相联系。组织和管理这两个概念是相互联系的,过去把组织作为管理的一个职能,是管理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之一。而现代企业的组织越来越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组织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组织是保证。因为企业管理再好,如果没有组织来保证,这个管理也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组织混乱,责任不明确。组织制度现在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这与企业形态有关。小企业、大公司、企业集团中的母子公司、跨国公司、企业联盟都要解决组织结构合理化及其相关的管理问题,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第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涉及内外各种人的利益关系。外部四种人有客户、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内部四种人有股东、董事、经理、员工。公司是内外八种人的利益共同体。管理的实质就是协调这内外八种人的利益关系,保持一种利益的平衡,这样企业管理才能稳固下去。侵害任何一种人的利益,企业管理都是不成功的。
二、关于人本管理与和谐企业建设
1.人本管理的含义。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在战略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处理好人本管理与管理制度的关系,并把它看成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关键所在。
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有个前提条件,即在解决了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之后来发挥人的作用。如果企业制度不规范,越讲发挥人的作用,管理工作就越混乱。有些企业的制度缺乏连续性,换一个厂长或经理,做法就全变了。所以,以人为本不能局限在就是强调人的重要性,忽略制度是不行的。另外,也不能认为人本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这里讲的人的素质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素质。人本管理要回归到它本来的含义,不是不要以人为本,关键是它的含义是什么?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素质是什么?最重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是诚信。做人要讲诚信,包括诚实、不欺骗、要忠诚老实。但是中国的社会往往是老实人吃亏,守规矩的人吃亏,而搞歪门邪道的人能够占便宜。埋怨没有用,应从自身做起。相信讲诚信的人最终不会吃亏,而那些不讲信誉的人终究要吃大亏。前不久发生的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是敬重。敬重最主要是尊重别人,容忍差异,用比较缓和的方式来解决管理中的争议,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在管理问题上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做好工作的过程,不是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
第三是责任。管理要强调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包括领导者。领导者要带头,要强调自控自律,要谨慎可靠。管理不能离开责任。什么叫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对别人工作负责的人。
推脱责任的人不是好领导者。管理者不把功劳归自己,把利益归自己,责任归别人,管理工作中通常的这种风气是不行的。
第四是公平。管理要照章办事,不存偏见,不推诿过失,要倾听别人的意见。第五是关怀。包括善良、热情、宽容、助人。
第六是公德。公德强调要参与,要尊重年长的人,要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管理实际上涉及具体的每一个人的举止行为问题,不是讲大道理,不是讲抽象的原则。管理就是行动,管理就是实干,管理就是具体,管理就是细节。
总的来说,管理应讲究对每个人的素质培养,使其自立、自重、自尊、自强、自律。自立,就是要有自主意识,自己动手。自重,就是要强调有自信心,要有确定目标的能力,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自尊,就是要有责任心。自强,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表现能力。自律,就是要讲信誉、信用,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强调个人、要尊重人性、尊重个性。
2.要强调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一个企业中所有的人最高的目标应该是企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这里讲的团队与传统的集体概念,不完全一样。传统的集体概念,是牺牲了个人的利益,为了集体利益又加上“主义”两个字。这里讲的团队恰恰是建立在尊重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承认个人利益的基础上,但是个人利益要服从企业利益,团队利益。那么,这个 团队精神靠什么?靠企业文化。我们现在企业文化有扭曲的地方,最主要的有两个偏向:一是把社会上的一些口号拿来变成企业文化,内容雷同,什么拼搏、奋斗、奉献等一大堆,这样,企业文化就走了样。二是把它庸俗化了,搞点什么文艺活动、表演、比赛,就叫企业文化。这虽然也是企业文化,但只是形式,不是实质。企业文化最实质性的内容是什么?它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必须要有企业文化,管理没有企业文化是不行的。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
3.实现人本管理要处理好人和制度的关系。人和制度的关系是:制度要由人来制定,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好制度,还是靠人来执行,所以人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个人是具备以下两个要素的人:第一,个人素质要好;第二,要有团队精神。我们不能离开这两个前提来讲人的作用,否则,这个人是扭曲的。
关键词:创新管理;企业;规范运作
一、创新管理是核心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不可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快速发展和壮大,创新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一)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但有的企业的生命周期较长,连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着成熟期,而有的企业的生命周期却很短,从成长期迅速进入衰退期。分析原因,一方面跟企业所在的行业类型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跟管理创新态度、能力有很大的联系。凡是积极进行管理创新改革,不断改进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的企业,就充满活力,在面对内外的压力时,就能够应对自如,快速做出反应,尤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总能够超前一步,形成比较优势。如丰田的看板管理创新,实现了适时适量生产和生产同步化,使丰田汽车的成本控制领先于全球;通用汽车的敏捷制造系统,首创了灵活动态的组织机构,创建了在信息时代最具竞争力的生产模式,从而使企业长盛不衰。反观不注重管理创新的企业,他们始终被束缚在旧有的模式中,裹足不前,只能面临被淘汰或吞并的局面。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总结探索中国式的管理内涵,大庆油田作为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理应走在这一进程的前列,依靠创新管理实现大庆的再稳产,保证大庆油田向百年油田的目标迈进。
(二)创新管理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社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企业面对的内外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企业墨守成规,以昨日之法处理今天的问题,就会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会激化矛盾。管理者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调整,变则通,通则畅。2000年以来,为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庆油田先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管理创新改革: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考核机制,实行了干部公示制、民主推荐制、交流轮岗制和业务考核制;为完善内部劳动用工制度,实行了上岗、试岗、待岗三岗动态管理措施;为优化分配,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探索了业绩与薪酬挂钩的分配方式;为保证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推行、完善了内部经营责任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行了项目课题制,引入了竞争机制、聘任制和合同制等等。大庆油田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带动管理的升级,以创新迎接困难和挑战。
(三)创新管理是解决实际难题的法宝。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营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技术的问题、生产协调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及体制的问题等等。大庆油田作为一个特大型企业,人员多、事务多、下属单位多,出现问题和矛盾的几率就大,而且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有些管理者局限于旧有的管理方式,很难从历史的惯性中摆脱出来,导致很多工作难有突破性的进展。为此,大庆油田积极鼓励创新,努力探索管理的新模式,把解决实际难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最需要的改进环节进行攻关。如针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质量形势严峻的情况,推行了项目管理模式;针对管理层级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现状,积极探索了作业区管理模式;针对基层队管理上存在“四难”的情况,探索推行了“4+3”管理模式等。几年来,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矛盾,大庆油田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加强管理的首位,以创新谋发展,使管理机制更加趋于合理,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四)创新管理是技术创新的保证。大庆油田是资源采掘型企业,也是依靠技术做支撑的企业,没有技术作保证,勘探石油、开采石油、输送石油都会遇到困难,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大庆油田如何有效地推进管理创新,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创新模式呢?一是加强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管理创新无论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还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 各级领导者必须从战略和社会需求出发,经常评估企业的改进机会,激励员工识别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要鼓励员工挑战现状和经验, 用创新的思想分析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并正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三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创新不能采用盲目的试错法,创新必须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进行。四是明确推进机构、制定推进机制。管理创新活动在企业的全面展开, 仅靠自发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专门的创新推进机构、激励机制、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都是实施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五是加强人才的培育。人是管理创新的主体,面对知识和信息的快速更替,必须不断加强对员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保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形势下保持创新能力。
创新管理,就是敢于突破思维观念,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化就是取胜之道。“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虽然过于绝对,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规范运作是保证
规范化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是高度分工与协作的背景下,没有规范化管理,就不可能把全体员工的意志统一起来,工作的质量也难以提高。只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才能打造企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人人守纪的良好局面。
(一)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企业管理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人在管理活动中具有双面性,既是制度的制定者、推动者,有时也是制度的破坏者,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执行力。我们知道,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的市场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围绕执行力开展工作,而规范化管理可以强化人的职责,规范人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人为因素,变人治为法治。
(二)规范化管理可以降低和规避经营风险。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使公司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法治”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从而降低和规避经营风险。2002年,大庆油田推进以文本为载体的制度化建设,即105次岗检活动,通过规范制度,规范职责、规范标准,使各项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近两年来,大庆油田又充分利用合同审查、诉讼案件、内控测试、审计和纪检监察发现的管理漏洞,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积极建立规范秩序,较好地控制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和现象,防范了企业经营风险。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大庆油田重组整合后的形势,企业的人员结构、资产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越大,管理也就越难,面对的经营风险也越复杂。目前,大庆油田还存在着法人实体多,管理层级多,产权、业务法律归属与管理关系不清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潜在的资金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都非常大。为此,大庆油田要重点加强投资、财务、合同、法律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抬高工作标准,严格各项业务管理流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三)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严格管理,人和人之间可以公正比较、平等竞争。责任心强、素质高者胜任工作,就会得到奖励、得到提升;而投机取巧、混水摸鱼者不能胜任工作,就会在规则下显露不足,受到考核。在激励和处罚的双重作用下,后进员工必然对照规范检查自己,明确企业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努力的方向,必然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员工还可以对照规范进行自我管理,因为规范是在系统原则下设计出来的,管理人员依据规范进行管理,也能提高立足本职、纵观全局的管理水平。
三、正确认识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创新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方式;规范化是强化执行,提高效率的有力手段,它们都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究竟是加强创新还是加强规范化?这要视企业具体的情况而定,有些问题需要创新来解决,有些则需要规范来做保障。搞创新、搞规范化不能盲目,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当前,创新是个时髦的话题,创新的浪潮很高,有些管理者不顾实际情况,过分夸大创新的作用,一味求创新,结果朝令夕改,把企业折腾垮了;也有的企业过分强调规范化,导致工作教条,结果在竞争的过程中,被淘汰了。这都是企业选择了错误的管理方式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正确认清两者作用和关系。一是不能片面强调创新或规范化的重要性,要做到相互结合使用,求创新不能不求规范,要创新更要固本强基,企业管理创新和规范化缺一不可;二是不能把创新和规范化看作矛盾的两面。其一,规范化管理是创新管理的前提。规范化管理不会约束员工的创新探索,反之,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建立、健全并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积聚员工的创新能力;其二创新可以使规范化更加完善。创新可以促进对工作的再认识,从而进一步指导工作,使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可以说创新和规范化是交替往复的过程,即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所以,企业的发展程度,不仅决定于创新能力,而且决定于规范化管理的程度。
创新和规范化不是孤立的,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创新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一手抓好创新,一手抓好规范,使创新和规范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百年油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铺就制度化轨道 大庆油田公司管理制度文本化体系建设[EB/OL].东北网
[2]大庆油田靠管理体制创新步入新的良好发展期[EB/OL].新华网
[3]存续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EB/OL].中国信息产业网 分享0
收藏0
支持0
一、沟通是真诚搭建理解的坦途,只有真诚沟通才能相互理解。良好的沟通显的十分重要,只有沟通好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团队的建设很有必要。
二、关爱团队成员,人是最富有感情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候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真诚的为对方出谋划策,这将更牢固团队人员之间的感情。使我们的团队“温馨”之家的感情日益浓厚,责任感不断增强,同时给团队成员创造一个轻松的开发环境,是搞好团队建设重要一环。
三、激励和信任可以有效地增强团队成员的使命感,提高团队成员的自信心,给团队成员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促进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使团队成员在心里产生可亲可敬的形象,觉得团队的人是值得信赖的。当然我们没有资金投入开发,不可能有物质上的奖励。真正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授权,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失败时给予真诚的帮助和鼓励,比物质上产生的激励作用要来的强烈和持久的多。
四、服务,这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为团队服务。而团队队长更多地想的是对这个团体的责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终要靠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来完成。要立足于服务,给团队成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组织者的任务是把台子搭好,让团队成员把戏唱好。即便是团队成员最终超越了你,你真诚地帮过他,他自然也会帮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不要吝啬的把你知道的东西告诉你的同伴,不要有妒忌的心理,这是非常忌讳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不等于麻木听从,是有原则的,会有不少误解、委屈,也会很“吃亏”,但你收获得将是一帮多少年后都还彼此眷顾、相互信任的朋友和一段美好的回忆。
五、协调和组织,也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实际上,作为一种具体的技能和工作内容,这是和沟通和服务连在一起的。把前几项做好了,协调组织基本上就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由两个需要注意的方面,一是要注意实际情况,因人就势;一是要注意尽可能合理地分配任务。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通常而言,创新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
一、创新的源泉
1、意外事件的收获;比如意外的成功,意外的收获(如日常的中彩票一样),纯属偶然的,还有些当第一次时出现后,总结规律而已,当再次出现时就成功创新了。
2、基于需求的创新;需求是创新的推动力,有些创新也是无奈的,不想办法不行呀,那就想办法,相出办法解决了,就是创新了。
3、新知识;新知识是创新的源动力,当然带来的创新也是巨大的,如“二进制”的发明为计算机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关注世界前沿知识,敢于应用,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
二、创新的方法
1、独创;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不断修正,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等,例如邯钢经验。
2、综合;将他人或者自己在同一领域或者不同领域的思路、做法等加以消化、吸收、融合,形成一套独特的思路或者方案等,例如产品策略上采用宝洁公司的,价格策略借鉴长虹的等,形成一套自己的营销体系。
3、借鉴;把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另一领域内,或者古为中用等等。
4、嫁接;例如把录音机应用到电话上,就发明了录音电话机。
5、交配;2种不同思路、模式相互结合形成1种创造性的思路或者模式,例如股份化制和合作制的结合。
6、转移;地域转移,如先进地区转向落后地区,用途转移,如尼龙做绳子销售不好,就转向做轮胎、袜子。
7、扩散;将产品或者管理经验扩展到其它领域,如激光技术由武器,扩展到现在的家用产品、医疗器械等。
8、深化;程度上的加深,如资源的深加工、局部细化。
9、分解;将一项大的技术或者模式进行分解,用在不同方面。例如导弹、制导技术应用在飞机轮船上。
管理创新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关系密切, 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国际著名企业在其发展中, 十分重视管理创新。在20世纪早期, 通用电气完善了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最著名的发明——工业研究实验室 (Industrial research laboratory) 。通用电气将有序的管理原则引入了科学发现的无序流程, 在接下来的50年里, 它获得的专利比美国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多。通用电气现在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追溯到那时的非凡成就。杜邦公司于1903年率先开始进行投资回报率计算, 从而在资本预算方法的发展中扮演了先锋角色。几年之后, 公司还开发出一种对公司众多产品部门的绩效进行比较的标准化方法。诸如此类的创新使杜邦成为美国的工业巨头之一。宝洁公司在包装商品行业的卓越表现源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 当时公司开始将品牌管理的方法正规化。此后数十年, 宝洁公司一直凭借早期在无形资产创造价值方面取得的成功稳步发展。我国一些著名企业在其成长中, 也十分重视管理创新。2004年12月8日, 联想集团正式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完成, 联想全年业务收入将达到120亿美金。这将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仅次于戴尔与惠普, 联想就此将成为首个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是在许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联想的领导坚定认为, 并购符合联想的战略规划, 在PC行业成为国际企业。联想并购就是管理创新, 为企业赢得管理新机制。到目前为止, 联想在PC行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企业运营效益也有所增长。
二、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
1、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
企业部分员工“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 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忧患意识亟待普遍提高。具体表现为:部分职工对收入期望值居高不下;还保留着深厚的计划经济思维习惯, 认为企业应该包办一切;对改革心理准备不足, 承受能力较差;等政策, 靠领导, 安于现状。这些都需要积极引导。
此外, 人们对公司战略变革抱有这样一种信念, 即认为变革必须从公司最高管理层开始, 并且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在公司中实现变革。几乎所有关于企业复兴的故事, 讲述的都是新任首席执行官扮演了公司的救世主, 扭转了公司乾坤的英雄壮举。在大多数公司中, 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战略方向的转变自始至终掌握着发言权。所以, 一个被传统束缚的管理团队, 由于不愿意放弃昨天确定无疑的东西, 可能会把整个组织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首席执行官负责制定战略”的观点看起来合情合理, 却可能促使公司员工相信, 他们无法影响到公司的战略方向或者改造公司的商业模式, 因为他们只是战略的执行者, 而非创造者, 也就无法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目前, 大多数公司的战略规划流程充满着精英主义色彩, 赋予了高级管理人员过多的发言权, 而牺牲了一线员工的新创意, 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司可供考虑的战略选择的数量。解决有争议问题的最佳方法, 不是强制推行对其他人不利的某个观点, 而是努力寻求一种能把各个相关方面的多种不同观点整合在一起的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案。
2. 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企业要创新, 必然要打破陈规、常规。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 肯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 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难行等等。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层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迎接和战胜困难, 领导和带领全体员工进行改革和创新。应该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在企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鼓励创新实践, 形成一个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企业氛围。要逐步完善创新体制制度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创新的方针政策, 形成推广创新成果, 重用创新人才的机制。积极支持各类创新活动, 为创新人才和创新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生机活力, 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打造百年企业。
3. 管理创新要有很好的价值理念。
如实行人文管理、塑造企业软实力, 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之间的关系, 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如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 在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
4. 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生产力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 其创新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管理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无论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强科研设施建设, 还是培育企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 都要通过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由于管理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但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设与我国的国情、社情不相符合, 如果完全照抄照搬, 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同时, 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没有提供相对落后国家如何有效推进技术创新、快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三、结论
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高速增长不断突破自我的根本保障, 管理和技术是推动企业前进不可或缺的两只车轮。对管理创新的思考将引发我们对于自身赖以生存的企业的热爱和忠诚。管理创新概括起来就是要有一定的创新制度环境, 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 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有一定的价值理念的支撑;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完成管理重心由效率向效益的转变, 做到效率服从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工培训 培训体制 培训需求 多样化 职工价值观
职工是企业的基本要素,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否,因此,职工培训成了企业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经济逐渐演变为竞争经济的今天,职工专业知识的匮乏无疑是企业的致命弱点,而这种竞争以知识为支点,知识的支点取决于企业各类专业人才的质量。纵观国内外很多曾辉煌一时的企业,为何纷纷落马?有人将其归结为体制、机制问题,有人归结于市场、产品问题等等。但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这样的企业没有保持再生力,没有再生力就无法保持可持续发展,即没有及时对全员职工进行充电。那么企业的业绩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虽能昙花一现,但不能长久。近几年来。职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在今年煤矿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如何确立起有效的培训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制度,调动起全体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是许多企业在培训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1 企业在培训中常犯的错误
1.1 “人云亦云”型。很多企业在得知同行开展了员工培训、自己员工也有了培训的愿望,企业管理层也认为组织培训是大势所趋之后。不假思索,僅本着“大家都在学习,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否则就跟不上潮流”的思想。至于学什么课程、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培训,那就看当时流行什么,或是大家提议学什么,完全不能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一种培训体制。
1.2 “片面型”。有的企业,仅仅把培训作为一种奖励机制。只针对于业绩突出的员工或者企业骨干;有的企业则恰恰相反,不管职工本身素质如何、知识技能的诉求如何,不加区别,人人有份。统一时间统一安排,并以考勤为约束,以考试为效果评定指标,弄得职工无所适从,每日对着复习资料死记硬背,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本职工作都丢了。
1.3 “偷工减料”型,有一些企业,一方面为了节约培训经费,另一方面又要应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考核,因而举办培训。他们往往从降低培训成本入手安排大家扎堆参加学习。以至于出现各种层次水平的员工出现于同一培训场地、接受相同培训内容的尴尬局面。
2 解决方案
2.1 明确培训需求。严格执行“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原则,开展培训项目前,必须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入职工队伍。切实了解职工的培训意愿和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除此之外,还应分析企业的现实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目标,找出企业需求和员工现有能力的差距,进而确定通过培训来缩小和消除这些差距的各个需求模块。而并非只是一味的追风和形式化。
2.2 制定培训计划。在明确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对培训实施的各种制约因素综合分析,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仅包括企业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还包括培训方式、内容、时间安排、资源要求等。职工培训不是奖励,更不是福利,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一种必要方式。
2.3 形式要多样化。企业应为职工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让职工从意愿上积极快乐的学习,而不是对着黑板或多媒体屏幕,对着复习资料死记硬背,这样的培训方式只能让职工乏味,对工作起不到任何效果,最终培训也只会变成一纸空文。
2.4 重视新员工的培训。新员工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入职培训是让其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段时间的培训犹如在白纸上写字,企业教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培训要为其确定方向、明确态度,提高能力。
3 职工培训的创新
3.1 引导树立新时代企业职工价值观。现代企业的职工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性的融合、观念意识的变革,和以前有很大差距,如果仍然用传统老套的说教,起到的作用往往不大,甚至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那么新时代职工价值观培训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职工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培养,要摸清规律,因势利导,而不是强制灌输,观念引导行动,通过培训使职工乐于工作并且按照企业的标准和模式共同发展进步。如:培养职工做自己的主人;建立健康向上的劳资关系;快乐和自信的工作等等。
3.2 职工培训方式的创新。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培训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被培训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帮助不是很明显。例如,对于基层职工,其培训方式应更多注重培训的互动性、实用性及连贯性,应让其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而对于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挑战新,从而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概念形成能力的培养。
3.3 培训方向的创新。企业要重视职工“兴趣爱好”的培训。企业需要好的员工,员工的素质不仅体现在能遵守制度,完成生产,他是体现的一个综合素质。一个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它的作用往往是倍增的,所以企业在培训职工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同时,要鼓励培养职工的“兴趣爱好”,并可将此作为员工福利,既能受到职工的欢迎,又能增强企业的实力。
3.4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激励机制,扩大培训效果。建立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有效降低人才流失风险和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可以将培训的效果和企业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措施结合起来,并为受训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避免受训员工由于能力得不到发挥或价值得不到体现而流失。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鼓励学习、奖励学习的各种制度,激发职工的上进心,让其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
总之,职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培训中的各个环节,如同企业的生产过程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加强职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明芮.初探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J].科技资讯.2011(08).
[2]赵梅,石玲.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J].陕西电力.2007(09).
[3]陈永春.论企业员工培训理念及创新[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4(03).
【企业创新与管理】推荐阅读:
家族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05-25
论企业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10-05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06-02
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10-24
企业成本管理创新06-29
企业创新管理之我见07-26
企业研发创新管理制度09-07
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09-11
企业管理创新领导讲话07-03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发布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