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及对策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问题及对策(共8篇)

心理问题及对策 篇1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专稿速递 1999年第 3期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于春全 张伟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市区现有各类机动车停车位约 48万

个, 其中公共停车位仅 7万个, 其余 41万个为单位、居民自用停车位,且近70%分布在单位院内,很难 供私人车辆或无停车位的其它单位车辆停放。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行政执法 机关负责道路停车管理,凡属对社会开放的收费停 车场均由市交管局负责审批。经批准的收费停车场 由工商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按物价部门规定收 取停车费。非社会停车场由产权单位自己管理。占 路停车位由市交管局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停车收 费由市有关单位负责。大中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 配套停车场(库在规划时,由市交管局和市规划 局负责审定,并确定车位数量。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88年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管理条例》。

97年北京市发布的 《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 规定》。

89年北京市制定的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 筑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 并附发了 《北京市大 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

最近经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对住宅小区配建 指标修订为:每 10户配建 3-5个停车位,高档住宅 和公寓每户配建一个停车位。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管理 办法》 的有关规定, 市交管局先后发出两个 《通告》 , 在北京市城八区开始实施停车泊位证明制度。

二、停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机动车停车场地及设施严重不足

基本停车位(即自用停车位严重短缺。市区自用停车位只占车辆拥有量的不足 60%。占全 市 68万辆小客车 54%的私人小客车自己真正有停 车位的廖廖无几。

市区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在仅有的 7万 个公共停车位中,还有 1万多个是占路临时车位。

客货运输系统、汽修服务行业等缺少基本 的经营条件。城八区 800多家出租汽车公司拥有 5.7万辆车,只有不足 10%的出租车夜间停在公司停车 场内。公共汽车也有相当一部分占用道路停放。

现有停车场(库被挪用。

(二 停车管理力度不够,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管理失控问题较为突出。

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交管局警力主要还是以 控制路口为主, 巡逻警力也只局限于一些主要干道, 并以纠正处理车辆行驶违法行为为主。

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目前违规停车处罚对象 是驾驶员,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难以找到当 时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而对车辆所有人的处罚尚无 法律依据,造成执法效率大大降低。

对于违反管理法规,私自占用、改变停车场性 质的单位, 处罚力度明显不够, 只是罚单位 2000元, 法人 200元,远远起不到法律的约束作用。

规划建设执行缺乏必要监督管理。规划审批 的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指标,由于建设过程中 不能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竣工后又没有有效 的验收手续,造成停车位指标不能完全落实。

专业运输部门、汽修行业等单位在申请执照 前,按规定应对本身应配置的停车场在市交管局进 行审批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执照,但一些主管部 门未能认真履行法律手续,造成事后被动局面。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 住宅小区、居 民大院、单位大院对停车的管理较为混乱。(三停车意识及法制观念差

相当多的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如许多市民头脑中依然保留着非机动车“门到门” 的传统观念,开车外出办事或购物,为了图自己便 利,随意乱停车。部分单位对内部或配建的停车设 施没有依法使用,反而违法随意占用、挪用。(四停车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缺乏统一的停车管理法规,停车主管机关 在法律上应有的职责和权力未被有效确认。

管理不到位。由于没有法规规定,公安交 通管理机关对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管理,难 于统一掌握,只局限于政策的咨询和协调,不能很 好地发挥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能。

因住宅小区、单位大院的停车主管部门不 明确,管理不规范,造成停车混乱。停车场的审批和建设一体化在现行法规中 没有明确规定。造成部分建设单位在配建停车设施

城市交通 专稿速递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1999年 第 3期 11 时,主管部门无法有效地参与监督、验收,致使一 些公共建筑停车设施不足或流于形式。

(五停车收费标准低,道路资源浪费,停车 场建设未形成产业化。

北京市现行的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是 91年经市物价局批准执行的,目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 展需要。偏低的停车场收费标准,不仅使国家投巨 资修建的道路及停车设施,由于停车者无偿或低偿 占用,导致国有资源流失。而且,由于停车周转率 低,也造成了这些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同时,偏 低的收费标准也妨碍了停车场的建设与发展。(六停车无序造成治安秩序混乱 夜间许多机动车随意停在路边、居民楼下等处, 缺乏看管而造成车辆丢失,引发了治安、刑事案件 增多。

三、停车管理基本对策(一加快停车设施规划建设

应遵循布局合理、满足需求、保留用地、落实地域的原则,保证城市停车发展的必要空间。

市政府应给予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将其 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扶植停车场建设走 产业化的道路。形成政府、集体、个人投资一齐上, 使市区规划的社会停车场逐步予以实施。

(二加大停车管理力度

逐步规范停车。对市区街道进行停车规范 化管理;对未经批准在道路上划设停车位的,坚决 取缔,对违法停车严格管理;对有条件的繁华大街 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适当划设一些停车位及设 立准许停车的标志解决购物停车难的矛盾。

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做 法, 组建正规的道路交通协管员队伍参与交通管理, 协助交通民警维护停车秩序。目前,市交管局聘用近1000名以下岗职工为主的交通协管员, 协助民警 维护停车秩序,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 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交通协管员的职 责和法律作用还需通过市政府正式授权,同时,这 支队伍的日常经费,应由市政府在收取的占路停车 费中,以收支两条线的形式予以拨付。

严格按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凡规划审批 的停车场不能随意改变性质。规划、公安交通等部 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建成停车场使用的监督检查, 并与产权单位签定责任书,凡改变性质的要予以严 肃处理,与此同时,对公共建筑及居民区在投入使

用前,应在建委的统一组织下有公安交管部门参加 验收。凡未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

为实现“车有其位”的目标,坚持停车泊 位证明的做法。

专业客运、货运、汽车维修等行业,在申 报营业执照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其是否具 备滞留车辆的停车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要坚持先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停车设施予 以审验把关,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原则。

各单位要按新实施的“门前三包”责任制 要求,将门前停车秩序纳入“三包”范围,并落到 实处,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三健全停车管理法规

1、有关法规应尽快补充和明确停车管理主管机 关职责和权限;明确交通协管员的职责;明确占路 停车的性质;加大对违法停车车主的执法力度。

2、修改 《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建设管 理暂行规定》 ,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应补充的主要内 容:一是除大中型公共建筑外其他影响交通严重的 公共建筑(如餐厅、娱乐场所等 ,也需确定配建停 车位指标;二是配建标准应予相应提高;三是对违 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四是对确无条件配建且经依 法审批的公共建筑, 对缺额部分收取停车位差额费, 以用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3、对居民住宅小区配建停车位应尽快立法, 不 能只是作为一般的技术性规范来要求。

(四调整停车收费标准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停车管理经验表明,依靠经 济杠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缓解停车难有着 积极的作用。具体收费标准中要体现占路停车收费 高,以减少占路停车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收益;不同地段的停车费用,按地级差价也应相应不同。(五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管理

目前,北京市使用的停车计时收费系统,使北 京市停车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变化:通过规范停车 收费区域,以静制动,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由过 去单一的收费型向管理型转变, 停车秩序得以改善;规范了停车收费行为和收费标准;提高了停车周转 率,缓解了部分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六关于停车经营管理

停车场的经营管理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 则,按市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予以合法经营,在经 营前应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停车场经营条件予以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专稿速递

1999年第 3期 审批后,再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占路停车收费理论上应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 分,经营单位可以是市、区政府授权一个部门统一 组织收取;也可由市、区政府指定一个单位作为业 主(政府的代表 , 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一规划 设定的道路停车位,采取市场竞标的方式分路或分 片公开向社会单位招标,所收取费用除支付日常管 理费用及微利外,一律上交同级财政,以防止国有 资产的流失。住宅小区的停车管理,产权单位应确 定物业管理部门并纳入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中,统一

规划,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管理。现有居民区,有 条件停车的要统一规划对居民开放,凡条件不具备 的,可结合部分绿地或区内道路开辟停车场地。(七加强宣传教育

停车秩序是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车辆拥有者

“车有其位”、“停车入位”和“有偿停车”的意识, 改变随意停车的陋习,提高现代化交通意识和遵守 法制的观念,从而改善首都交通整体环境。

学会工作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 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在兰州市政府、兰州市规划土地局的大力支持 和协助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于 9月 13~15日在兰州组织召开了 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 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98名委员及代表参加了会议, 建设部原副部长廉仲、国家设计大师任震英、甘肃 省建委主任屠锦敏、兰州市副市长宋乃娴、兰州市 人大副主任丁克勤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是在学委会成立二十周 年之际召开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交通行业的 学术发展和技术进步,探索二十一世纪城市交通的 发展道路,促进相互交流和理论研究,学术委员会 在会前组织了以 “迈向 21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 为 主题的论文征集活动, 从应征的 70余篇论文中评选 出 35篇论文收

录到论文集,并评选出 10篇青年优 秀论文。学术委员会将在年内正式出版题为“迈向 21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学术论文集。

会议期间,张启成主任委员作了题为“努力探 索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的主题报告,回顾了 20年来学委会走过的历程,对下一阶段学委会的学 术工作提出了要求。来自各地的 20余位委员和代表 交流了近年来完成的交通规划项目和建设实施项 目;香港的 3名特邀委员介绍了香港的城市交通发 展,以及政府、企业和学术团体在香港交通发展中 的作用及协调机制;兰州市规划土地局李曙光局长 全面介绍了兰州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编制情 况;会议还组织考察了兰州市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建 设。

世纪之交召开的本次会议具有两个明显的特

点,一是精心组织会议交流的项目和论文,突出了 交流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增加了项目实施后的 效果评价;二是项目交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交流 方式直观、新颖,具有吸引力。与会代表认为,本 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把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拓展了新世纪城市交通研究的思 路。

会议期间,还分组讨论了学委会的自身建设, 以及对兰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议。同时, 也对 “关 于城市交通发展与交通规划的建议”初稿进行了认 真的讨论和修改。会议通过了增补两名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的决议。

应南京市规划局的盛情邀请, 学术委员会 2000年的年会将于明年秋季在南京召开。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马林 资料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名单

心理问题及对策 篇2

一、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厌学现象严重

人们对职业学校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许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潜意识里对职业学校存在偏见,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有偏差, 认为进职业学校只是为了玩, 更不要说学习积极性了。另外, 也有部分学校初中阶段成绩还可以, 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进入普通高中, 进入中专也是极不情愿, 现实中的不如意, 别人的冷眼、自己理想的落空都给他们造成很多的压力和精神上的创伤, 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2、做事缺乏自信

中职学生由于学业的不如意导致对自己的信心大打折扣, 做事情畏手畏脚, 缺乏勇气, 认为自己做事情不可能成功, 即使取得暂时成功, 也不可能坚持下去。一旦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失去斗志, 甚至是自暴自弃。

3、情绪不稳定, 行为走极端

现在的中职生要么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 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既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 有对周围充满了敌视。对于集体生活也充满疑虑和抗拒。这些学生要么自卑要么自负, 情绪波动极大, 遇到烦心事就会表现出各种极大的举动。

4、心灵空虚, 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

中职生在学校中的生活因为缺乏有力的管制和具体的目标, 生活生处于一种茫然无目的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的中职生会渐渐通过其他的方式寻求心理上的满足, 通过新奇事物的刺激来为无聊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在这中心理影响下, 很多的中职生沾染上了抽烟、喝酒、通宵上网等不良嗜好。这种消磨时间的方式也造成很多的中职生不仅一事无成, 而且个别的因此而酿成大错。

5、人际关系障碍

中职生的生活在学习中, 人际关系最为简单, 只要是与老师, 同学, 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很多的中职生在心理方面存在各种偏差, 所以在与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中, 很多的中职生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 对于别人的善意及帮助表现冷漠, 戒备心重, 在交往中顺利的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这部分学生的交际范围越来越狭窄, 情感更为淡漠。

二、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一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 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二是加强心理辅导,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提高抗压能力, 正视困难, 并学会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地迎接挑战。三是增加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质。四是建立有问题学生的档案, 追踪调查, 关注进展, 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团体活动

让他们通过参加团体活动, 能够认识自我,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克服自卑心理;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让他人接纳自己, 从而尽快地融入群体;并通过共同奋斗, 体会团结、尊重、凝聚力的含义。

3、创造机会, 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 应肯定他们的优点, 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 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 锻炼胆量。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创造机会和条件, 使学生在自信心、胆量、口头表达上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4、培养职业信心

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 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长期以来, 中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 侧重于“一技之长”, 着眼于就业, 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遭到轻视。

5、利用校园网络, 设立心理咨询聊天室

学生喜欢上网聊天, 所以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 建立学生们专门的心理咨询聊天室, 安排心理辅导教师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不用与教师面对面, 不用担心暴露隐私, 因此能够畅所欲言, 与教师平等交流, 如此教师的辅导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6、注意家庭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必须明白, 在现今社会, 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素质, 智慧、勇气、自信、坚毅等素质都是缺一不可, 这些素质不是分数能培养和考察的。所以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要摒弃分数是一切的传统观念, 从心理层面上更为关注孩子, 尤其是对于中职生, 更需要家长投入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 要尽量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做到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同时,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 让其重新找回自信,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 应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 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 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摘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了解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 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当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就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心理医生”提出几点对策。

优秀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篇3

【关 键 词】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一直以来,老师们都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点,而优秀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日常表现较好,老师们总认为他们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少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沟通。其实,优秀学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如果不注重对优秀学生的心理教育,必将影响优秀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对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优秀生;心理问题;对策一、问题的提出

优秀生是指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日常行为表现较好,各方面都相对优秀的学生。

一直以来,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学校老师们都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点,而优秀学生由于日常表现较好,老师们总认为他们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很少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关心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少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其实,优秀学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优秀生中常见心理问题

2013年4月,“遵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课题组教师,对遵义市周边和城区不同类型学校的1300多名小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从调查情况看,优秀学生的心理状况,虽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在对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广泛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优秀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好胜,虚荣心较强。在学习成绩方面,由于优秀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成绩常常大加赞扬,因而优秀学生容易形成好胜、虚荣心较强的心态,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处处争强好胜。一旦觉得自己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完美或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便产生惴惴不安,害怕自己的形象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受损,因而对自己行为表现要求近乎苛刻,甚至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2. 负重,耐挫能力差。在智力发展方面,优秀学生智力发展相对较好,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生活中常常得到老师的偏爱,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家庭条件较好,因而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受到磨炼和失败的考验,成长过程大都较为顺利。一旦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不能接受,耐挫能力差,易产生心理波动,甚至出现一蹶不振的消极情绪。

3. 自傲,社交不适应。在日常表现方面,优秀学生由于日常表现较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傲的心态,看不起别人。同时,又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过于要求自己给别人留下完美的印象,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常常患得患失,表现为社交不适应,人际关系敏感和紧张。

三、帮助优秀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 保持平常心态,树立平等意识。优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感,表现为喜欢听别人的奉承和夸奖,即使有缺点和错误,老师往往对他们比较宽容,因而容易产生比别人高一头的心态。针对优秀学生这一现象,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优秀学生,帮助优秀学生摆正自己在同学中的位置,有意安排和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发现其他同学的特长,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同时,在活动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克服优越心理,保持平常心态,树立平等意识,从而获得全面、(下转35页)(上接20页)健康的心理体验。

2. 加强挫折教育,正确看待成败。在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由于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日常表现也好,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一般都较高。然而,优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出现,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害怕达不到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与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教育情境,使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磨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克服挫败心理。

3. 引导自我教育,完善自我人生。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主要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和功能,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评价自己和调控自己,从而教育自己,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对于优秀学生来说,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因而产生了“光环”效应,老师们往往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即使是批评也是点到为止,不触及内心深处的问题所在,因而优秀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优越心理,瞧不起别人;产生嫉妒心理,心情压抑;产生挫败心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产生依赖心理,缺少自信等,因而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时刻关注优秀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提升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完善自我人生,让优秀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清芬.走向心理健康:学校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1.

[2]陈永胜.小学生心理健康[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3]文心.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专科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4

专科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根据某校级1259位专科新生的人格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对专科新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作 者:余建林 作者单位: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福建 南平353000刊 名:南平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3(2)分类号:B844.2关键词:专科新生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5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解、做法。所以我讲的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怀疑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老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老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多次,经常怀疑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的小容同学,她接受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的“小助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老师的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始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慢慢地她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的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的冷眼反击。甚至是老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的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表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的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和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的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心理孤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6

一、心理孤儿问题的成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是针对福利院弃婴而定性的孤儿的分析。这部分孤儿一出生就没有父母、亲属的概念, 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温情意识, 缺乏对爱的理解和关注, 容易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二是突发家庭变故而变成孤儿的群体。这些孩子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调试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着, 明白爱、明白亲情, 而这亲情忽然消失, 他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心理的调试、与环境的适应, 而由于孩子遭遇变故的年龄较小, 往往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容易生成自卑、孤僻的性格。三是, 受到遗弃的孩子。此类孩子已经具备一定思想意识, 但是受到家人的遗弃, 这类孩子极易形成仇视、反社会的性格。而上述这些都是心理孤儿的心理特征。

2、交往过程中同辈群体影响

有的孤儿进入集中养育机构, 比如福利院、孤儿学校等, 同是背景相同的同辈群体一方面可以淡化孤儿的自卑意识, 有助于孤儿群体意识的产生, 然而这样的集中养育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同辈群体是影响独立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孤儿群体所具备的共有问题, 也会传递给生活在此环境中的孤儿个体。对于没进入集中养育机构的孤儿, 在正常教育环境中生活着, 则需要巨大的心理挑战。虽然有亲属的关怀照顾, 但是缺乏父母的关爱, 尤其看到同辈群体均有父母关爱, 这样极易产生自卑情绪。但是这些孩子和正常的群体一起生活, 这些孤儿可以感受健康孩子的心理特质, 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解决“心理孤儿”问题的对策

1、尝试探索多元化教育

教育是具备与时俱进性质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内涵必然会发生变化, 应该在传统的理论中结合实际问题, 勇于探索、创新。提倡针对个性化模式的教育, 杜绝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结合孤儿特质, 探索相应教育理念, 打破教育常规思想的束缚, 在新的领域中开拓孤儿教育的新模式, 最终建构孤儿教育体系的理论架构。

教育固然有着本身的理论, 但是教育群体不同, 必然教育的理念也要发生一定变化, 这才是求同存异的真谛。孤儿群体本身和正常家庭的孩子心理上难免有所不同, 所以孤儿群体教育就有自己的特点, 也符合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2、建立沟通的家庭教育模式

作为孤儿的教师, 就意味着身兼两项使命, 教育者与家长者的责任共担, 所以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知识的简单任务, 更要充分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我们的教育是教学与家庭教育共担。

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纽带和桥梁, 沟通可以及时解决学习的问题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而这些的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沟通前提下, 或者沟通发挥其功能时, 这个纽带和桥梁才会架构。那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呢?首先, 树立师者的形象。树立了师者的形象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其次, 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只有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最后, 学识渊博。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的含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建立良好的群体风气

积极引导朋辈群体, 建立良好的班风, 发现群体性问题可以开展团体辅导或者小组的工作的方法集中解决问题, 这样有助于健康群体的风气的形成, 最终促进群体中的个体健康成长, 也促进群体中的个体充分信赖群体, 依靠群体的力量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有助于形成社会认同感。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针对学生特征及每阶段时间的具体表现,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有助于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可以解决个性问题, 将相同的个性问题进行汇总, 最终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心理成长档案可以和学生一起建立, 让学生学会在点滴中学会积累成长经验, 避免相同的错误的重复出现, 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及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作为孤儿教育者, 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是来自心理方面及身体方面。所以, 我们要不断进行自我的挑战, 应对时代交给我们的责任, 最终战胜自我, 完成这份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周艳敏、宋慧献:《出版发行研究》, 维普资讯网, 2009年第6期。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 心理 分析 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高职学生,他们毕业后将投身于社会,直接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荷。尤其是高职新生正处于人生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面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的巨大变化,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许多困难,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伴有失落、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反应,极少数学生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我们高职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分析

1. 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 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 因此,学习心理问题是高职新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是每一个高中生的梦想,部分学生进校后会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文学家笔下或影视剧中的所描写的那样美好。他们会对大学生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 失望之余又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因此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紧迫感和自觉性, 学习缺乏独立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不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不能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不知道怎样建立专业知识结构, 培养专业技能。

(2)相对与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 高职新生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困难相对较大, 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必要的肯定, 更会导致对自己失望, 加深他们的自卑感。高职院校新生不良学习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化职业院校大一学生不良学习心理。

(3)高职新生刚刚脱离高中生活, 还处在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型时期, 角色的仍沿用中学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坚守中学时的学习观念, 沿用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使部分对自己期望比较高的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而过度的焦虑又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情感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受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新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对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未来前景等方便产生诸多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为:

(1)大多数高职生是因高考落榜而进入高职院校的,高考落榜的失意和困惑使高中时期凌云壮志的理想破灭。他们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在智力和能力上不如人,意志消沉。有些同学入了高职就是破罐子破摔,混三年只求毕业。

(2)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像温室的花朵, 缺乏锻炼。刚进入高职后由于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心情烦躁不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在内在和外在的根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产生也有其内外在因素的影响。

(3)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普通高校才有前途和出息, 进入职业院校, 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了一张红牌, 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 高职新生的心理压力增大, 常常有身心疲惫感。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关系不和睦的家庭的学生, 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 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3. 个性心理问题

高职新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上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 他们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 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 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

二、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提高高职新生的心理素质, 让他们尽快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 形成健康的人格, 是高职新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首先,要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直观感觉。其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使學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意志得到磨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再次,要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

2.对新生实施全方位的课堂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都要体现心理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注重其心理素质的加强及其相关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要素,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另一方面, 还要直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大学生情绪控制与优化、大学生健康人格、大学生人际心理学、大学生创造心理学、大学生求职与择业心理等。

3.开展有利于提高新生心理素质的专题活动。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 比如: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院刊开设大学生心理建康栏目,开展心理咨询日宣传,开辟心理健康宣传栏,开展专门的社团活动,举办心理健康征文、演讲比赛,社会角色扮演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解决学生遇到没有信心、封闭、不善与人沟通等心理问题。以上是对高职院校应对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点建议。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单独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全面彻底地解决问题的。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重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篇8

发布时间: 2006-09-28 09:32:04作者: 李雪梅 赵 耀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发生在云南省内的云大马加爵案件、出走少年藏匿于云南航空公司班机起落架事件、以及江阴“马家爵”案等惊世骇俗的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更加充分暴露了我们学校教育尤其是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校园安全已不仅只限于学校,进而成为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

一、校园安全问题及产生原因

校园安全问题依校园地域性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生于校园及周边的各类不安全事件,包括安全事故、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及学生的人身及财物被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事件(包括校外人员对教师学生的侵害及教师或学生相互间的侵害)等等;二是因校园管理及在校人员对社会造成的违法犯罪等危害事件。近年来出现的校园安全事件类型主要有:

1.校园火灾、校舍倒塌、学生集体中毒、雷电袭击致学生伤亡等事件时有发生;

2.市政设施缺陷及校园设施不安全导致学生伤亡、学生不慎坠楼、交通事故、游戏和运动中受伤害等事件比比皆是;

3.校园内外不时发生学生自杀、餐厅或运动场发生骚乱等事件;

4.不断发生学生被强奸、猥亵、性骚扰事件;

5.财物被抢劫、盗窃等财产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发生,有的甚至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拔毛”;

6.学生之间械斗、凶杀、纵火、投毒等校园暴力屡禁不止;

7.学生失控离校、离家出走、流落社会引发系列违法、犯罪事件。

上述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在校园发生,严重地伤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造成了对社会体系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上述校园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学校在校舍和设施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隐患

目前各类学校在校舍、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以及教学教具、设施设备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未认真对校舍及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或未落实《消防法》;未按照安全规范设置避雷、输电线路设施等。2002年5月,河南某中学教学楼遭雷电袭击,致使28名学生被雷电击伤,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对教室的铁质窗户采取防雷措施。2003年12月北京一所中专的学生宿舍突发火灾导致七间房屋被烧,起火的原因是学生宿舍为使用一排泡沫板和保温板建成的简易平房,没有配备灭火器材,也无消防栓。

(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门卫及保卫。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别,职能上具有明显分工。

2.学生宿舍管理。很多学校尤其是高校对学生宿舍并未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甚至还允许学生在外随意租住。对学生宿舍缺乏监管和相应的预警方案及措施,对学生外出或去向一无所知。发生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的马家爵故意杀人案,死者和凶手失踪多日后才因受害人尸体流出血液而被偶然发现,这是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一个典型例证。

3.自然灾害防御。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应当更加重视,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诸多学校并未完善和配备有关自然灾害防御设施设备,也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更谈不上对自然灾害的防御。

(三)安全常识教育缺乏

很多学校对学生缺乏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无视学生的自救意识与技能。面对违法犯罪、被侵犯、或者灾祸来临时必然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四)校园缺乏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学校普遍缺乏对校园内部及针对校园内部人员的矛盾纠纷疏导和调处机制,更缺乏诸如心理健康、性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咨询机构,对于校园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违法犯罪行为基本处于无法也无奈的境地,使得校园成为整个社会中的“ 弱势”一角,容易遭到不法侵害。

(五)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对学生的安全不利

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安眠药、鼠药、避孕药、焰火爆竹、酒精、汽油、刀具、强酸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出售各类趣味低级、内容不堪入目的书刊、音像制品的书摊及商贩随处可见;各类游戏室、网吧中的未成年人并非稀客。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商家不问来者年龄,也不问其购买用途,只管销售赚钱,也是近几年学生违法乱纪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2004年3月,茂名市一个学生就是在学校附近的商店购买鼠药,在学校食堂投了毒,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校园安全法制不健全,校园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规。与此同时,国务院、地方人大、政府发布了数百个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但令人尴尬的是,对校园里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各种意外、各类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案件,保障师生安全,却无“ 法”可依。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又不能涵盖校园不安全因素治理、防范以及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处理,校园安全法制不健全。

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未认真履行起对学生法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也未建立起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适时地对社会上的未成年人进行普法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立法,为解决校园安全工作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从当前情况看,应抓紧制定学校法及校园安全法,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校园安全立法,至少应当包含教育过程中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经费投入、教师工资、校舍建设、学生与教师的人数比例等;学校的设施设备安全、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要求及责任;家长的义务及责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及责任;校园伤害事故责任及处理办法等等,从制度和法律上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根本,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和未成年学生的管理。校园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与校园管理密切相关的,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和完善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包括对校舍、场地、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设施等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确保使用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采取警示措施或停止使用。

2.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针对当前校园伤害事故频发的特点,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时需加强如下工作:

(1)校园安全保卫。加强门卫管理,落实保卫责任,防止学生受到校外人员伤害。学校门卫必须设专人值守,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和落实学生、教职员工出入校门出示证件或佩带校徽制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出入学校,校外人员进校实行会客登记制度;学校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卫人员,落实安全保卫责任。

(2)学生宿舍安全。设管理办公室和专人负责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安全保护;设医务室;宿舍门窗和生活设施须符合安全标准,门锁牢固;宿舍内设置学生贵重物品保险箱;宿舍内防火防电设施齐备;学生外出请假。

(3)防御灾祸。完善和配备有关自然灾害防御设施、设备,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当安装防盗可视监控与消防监控设施,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防患于未然,努力提高学校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3.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只抓考试成绩而忽视安全教育的倾向,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如道路通行安全、航空器搭乘安全教育、公共场所安全教育、火灾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防洪安全教育、防风安全教育、泥石流安全教育等,并进行适当的演练,掌握一些救人与自救的技能;同时,要注

重对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遭到不法侵害时要有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胆识,也要有策略和机智。对教职人员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4.学校应安排专人专职承担校园内部矛盾纠纷的疏导和调处解决机制,建立或增加对心理健康、性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咨询机制,尽力遏止校园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的升级,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解决校园安全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治理

1.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真重视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马加爵血案中,马加爵杀人主要是因心理问题走向极端所致。出身贫寒的大学生马加爵,因打牌争吵这样的琐事即连续三天残忍地杀害同窗学友四人,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可谁又知道,当时对于这个表面看似平常的争吵,却造成了马加爵心目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价值体系的摧毁性破坏。只不过他没有选择极端性的自杀,而是把失意、烦恼、愤怒转嫁给了他认为“ 伤害”过他的人,或者对他实施报复形成障碍的人。这种极端侵害性的心理无疑是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新动向,如何疏导他们心里的积郁,避免爆发成为社会公害,是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马加爵案件折射出的不只是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情感发育、心理需求、自我探索的需要等方面,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患于未然。

2.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动,将问题和矛盾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致扩散到社会层面。目前离校、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大多是在学校和家庭都处于失控状态下发生的。有一个学生出走后的第二天,就参与盗窃团伙犯罪,而此前他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到学校上课,可这一情况学校并未及时通知家长,直至这个学生出走后次日案发,公安机关找到家长,家庭和学校才恍然大悟,但却悔之晚矣!因此,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通互动,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却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当向家长敞开大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方面的情况和信息,像公开课、家长座谈会、定期或不定期的意见征询和学生情况通报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当将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倾向,应及时报告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方案,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

3.整治和净化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各级文化、工商、公安行政机关,应当密切配合,要大力打击校园周边出售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的非法书摊、商贩;加强对各类电子游戏室、网吧的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经营对未成年人不安全或者不适宜商品的商场、店铺的整治,从源头上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关闭方便之门。

(四)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现在虽然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法制课或结合品德课进行法制教育,全部高等学校已开设法制课。但这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及其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和指标,与教学实绩、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晋级挂钩。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校外要通过“ 法律进万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区(片区)”、“ 依法治厂”等活动,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要采取与政法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

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校园安全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乎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我们既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立法,在制度上提供有力保障,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广大学生才会有一个美丽、温馨而宁静的校园。

作者介绍:

赵耀: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昆明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照耀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2004年云大“2.23”案件凶手马加爵的指定辩护律师

上一篇:民办幼儿园园长职责下一篇: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