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法案例分析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亲属法案例分析(共8篇)

亲属法案例分析 篇1

罗某与刘某两人青梅竹马,1993年12月两人未到结婚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生下一个男孩,当时两人均以达到法定年龄,后来因为生活琐事和家庭经济问题发生纠纷于2002年1月大吵一场,刘某跑回娘家,罗某去接刘某回家,刘某不肯并且说:咱们的婚姻没有登记是无效的,以后你不要来找我.2002年3月刘某与本村青年仝某登记结婚,罗某向法院状告刘某重婚,要求恢复与刘的关系.问: 1.刘某与罗某的婚姻是否有效?

2.刘某与仝某的婚姻是否有效?

3.刘是否构成重婚行为?

滕杰在微笑!

4.刘是否构成重婚罪?

5.仝某是否构成重婚罪?

6.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答:(1)有效.根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国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区别对待: 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于2月1日公布实施,之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之后男女双方符合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的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本案中刘某与罗某未进行登记结婚,但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就已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结果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因此构成事实婚姻。刘未经法定离婚程序,单方声明:解除婚姻关系是无效的,刘与罗的婚姻是有效的。答:(2)无效。在刘与罗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刘属于有配偶的人,刘又与仝登记结婚,其行为属于重婚行为,依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年龄的

此案中符合1行为——重婚,所以认定无效。答:(3)行为构成。因为刘已经与仝登记结婚。答:(4)不构成重婚罪,因为缺乏主观上的故意。答:(5)不构成重婚罪,因为没有主观上的故意。

答:(6)本案中如果罗某与刘某愿意维持原婚姻关系应补办结婚登记手续,若刘不愿与罗维持,罗可依法起诉离婚,离婚后,若刘与仝愿结为夫妻可依法重新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案例二:王某与周某结婚时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婚后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周某婚后就辞去工作,在家奉养公婆,照顾小孩。王某长期在外地工作,后与李某同居,周某得知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周某认为:(1)由于自己为家庭生活付出的较多义务请求王某予以补偿(2)由于自己专门为家庭生活操持,为参加工作,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双方约定婚后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无效(3)由于离婚时,生活困难,请求王某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4)由于王某与他人同居导致双方离婚请求王某给予损害赔偿。

问:周某提出的这四项要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为什么?

答:1.对于(1)的请求法院应当支持.依据<<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要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本题中,周某和王某婚前约定财产,婚后周某长期照顾小孩,奉养公婆,对于家庭而言周某比王某付出要多,符合<<婚姻法>>第40条的规定,所以有权要求补偿.答:2.对于(2)的请求法院不予支持.依据<<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归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取书面形式.本题中双方约定时是本着自愿原则的,且是双方承认的书面约定,婚姻法规定:约定一经生效,夫妻既按约定的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所以法院不予支持.答:3.对于(3)的请求法院应予以支持.依据我国<<婚姻法>>第42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本题中周某没有工作,离婚后考虑其经济生活较困难,王某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但双方应当协议解决,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所以法院予以支持.答:4.对于(4)的请求法院应予以支持.依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本题中王某长期在外工作与李某同居,符合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王某属于有过错方,无过错方周某有权向王某提出损害赔偿.案例三:原告彭某,女,27岁

被告艾某,男,61岁

被告魏某,女,57岁

原告彭某与两被告之子艾某于1997年6月10日结婚,与1998年9月9日生育一子,取名艾某某,后因感情不和,彭某和艾某于1999年9月11日离婚,艾某某由彭某抚养,艾某每月付一定的抚养费,两被告常到彭某处看望孙子.2001年初,彭某再婚后,为避免两被告的探望行为对其组成家庭的不良影响,对两被告提出异议:要求他们未经她同意不要擅自探望艾某某,但两被告认为他们探望孙子合理合法,对彭某的异议未予理睬,仍然经常去艾某某所在的幼儿园探望,并带一些食品给艾某某吃,原告认为:给小孩吃零食会影响其身体健康,经常去幼儿园会影响小孩的正常学习,从而诉至法院.法院认为:两被告系被探望人的爷爷,奶奶,在适当的场所有节制的探望孙子是人之常情,但两被告在被探望人的直接监护人有异议的情况下,不体谅原告彭某以令立新家的难处,坚持探望孙子,侵犯了原告的监护权.故判决被告艾某,魏某今后未经原告许可不得擅自探望艾某某.问:你对法院的判决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答:对于法院的判决符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但有些欠妥.依据我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而祖父母与孙子女的关系也就不应消除,即艾某某仍然是本案中两被告的孙子.依据我国<<婚姻法>>第38条第一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本案中两被告作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方代表行使探望权,那么作为原告应当协助,至于探望的时间双方应当协定,原告不得阻止被告行使探望权,被告也不得不顾原告的难处自行随便探望,双方应约定时间,对不能达成一定的时间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若向题中所判那么没有具体的时间,法院应判决具体的探望时间,这样对原告,被告,被探望人都有益处.对于影响被探望人的身心健康一说,法院应提醒被告注意,若被告不能意识到这点法院可中止其探望权,待其注意到后,消除中止探望的事由,允许其在约定的时间探望.我认为法院这样判决比较欠妥.案例四:

张某(1966年5月生)与王某(1967年1月生)是同村村民,1989年2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第二年10月1日举行婚礼并宴请亲朋好友,但未履行结婚登记。之后王某与张某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王某于1992年生育一女孩。至1999年.张某和王某共同盖了5间瓦房,并置备了手扶拖拉机一辆及一些家用电器。

张某和王某共同生活初期感情很好.张某在外跑运输,王某则在家里种植家里的农田,二人家中生活条件比同村多数村民要好。1999年,张某在县城找到一份专为某公司运输货物的稳定的工作,经与王某商量,张某在县城租了—套房子准备长期干下去。2000年春,张某在城里认识了个体户刘某,两人逐渐产生感情,自2000年底起,张某和刘某开始同居生活,刘某于2001年IO月生下一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夫妻。

2001年春节期间,王某听同村在县城工作的人提起张某和刘某的事,后到县城去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于是非常气愤.遂于2001年3月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张某与刘某的重婚罪并要求与张某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王某还表示女儿由自己抚养,张某应每月给付女儿200元抚育费。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王某与张某是否构成事实婚姻?简述其理由。

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是否构成重婚?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3、对壬某要求与张某离婚及分割财产、抚养女儿的要求如何处理? 分析:

l、王某和张某构成事实婚姻。因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未按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髑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来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非法同后关系处理。本案中.王某和张某“结婚”时已经达到法定婚龄,其结婚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且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因此应按事实婚姻处理。

2、张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重婚。因为张某与王某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其与刘某又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并生育有一子.因此符合重婚的定义。应追究张某的重婚罪,至于是否追究刘某的重婚罪,要看刘某是否知道张某与王某的夫妻关系,如知道则应追究其重婚罪。反之,不追究。

3、法院应准予王某与张某离婚,同时应按婚姻法的要求分割财产,确定女儿的抚养人及抚养费。

案例五:

王军与李萍于1995年结婚,两人结婚用房是王军在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现价值20万元。王军与李萍婚后一直与王军祖父母住在一起。1996年生育一女孩也由祖父母代为照顾。2002年王军的父亲去世,王军继承了1万元的遗产。2003年李萍的父亲去世,李萍继承了一批字画,估价10万元。王军平时爱好写作,出版了一部小说,稿酬6000元,全部用于购买了专业书籍。2000年结婚五周年纪念日,两人用存款购买一枚价值5000元的钻戒,一直由李萍戴着。

2003年元旦同学聚会,李萍遇到了初恋情人刘宾,刘宾已是南方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相见,旧情萌发,李萍为了与刘宾远走高飞,辞去了工作,并向法院起诉离婚。王军同意离婚,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

根据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案例中的各项财产,应如何处理?

(2)子女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分析:

(1)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除外。本案中王军、李萍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继承的遗产未作只归一方所有的说明,故依法应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依法均分;

(2)王军出书的收入属知识产权的收益,依法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虽然此款已用于购买了书籍,且为王军一人使用,但因数额较大,离婚时应由王军给李萍一半的补偿;

(3)李萍配戴的戒指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所购买,因此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由李萍给王军一半的补偿;(4)二人现住房为王军1993年为结婚购置的,属于王军的婚前个人财产;

(5)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应遵循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并参考其他因素。本案中,王军与李萍的经济条件基本相同,这时应考虑孩子与祖父母长期共同生活的事实,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利,所以,离婚时孩子可以由王军抚养,李萍支付一定的抚养费;

(6)法院应明确规定离婚时不抚养子女一方的探视时间、方式等,以保障其探视权的实现。案例六:

1.刘某和许某二人于2000年6月登记结婚。结婚时双方书面约定,每人将每月收入中的1000元共2000元作为双方的共同财产,由许某支配,用于日常家庭生活开支。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的其他个人所得归属个人,个人所负债务由个人负责。双方在这份书面协议上签字并进行了公证。2003年4月,刘某向甲借款10万元炒股,约定2年归还,按银行贷款计息,但未对甲说明夫妻约定财产关系的内容。刘某炒股亏损,到期不能偿还甲。甲向许某索要,遭到拒绝。甲将刘某和许某二人起诉到法院,要求他们共同承担偿还责任。问:法院应当如何处理该案?

1.法院应支持甲的诉讼请求,调解或判决刘某和许某共同偿还这笔债务。在夫妻财产契约对第三方效力的问题上,我国《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18条规定:婚姻法第19条所称的“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本案中,由于刘某向甲借款时没有说明与许某的约定,这一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所以许某对这笔债务应当承担连带的清偿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的约定无效,许某可以在清偿对甲的债务后向刘某索偿。

案例七:

2.甲(男)与乙(女)于1992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丙,现年10周岁。自1996年夏天起,甲与女同事奸情败露,夫妻关系开始紧张。同年12月,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乙离婚,乙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故而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0年4月起,甲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给家里,女方靠自己收入维持母女两人生活。2002年5月,甲再次向法院起诉,坚持要求离婚。而乙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由于男方单位女同事的勾引所造成,只要排除外来干扰,双方有和好之可能,因此仍不同意离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乙目前所住房屋系甲在婚前由本单位所分公房,并一直由他承租。甲提出:离婚后乙应搬出该房回其父母家居住,由他本人回家继续租赁居住;女儿丙由他抚养。但乙不同意甲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在夫妻分居期间,甲曾向他人借债3万元,资助他的胞弟出国自费留学;乙向其亲友借债l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试就本案情节,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在被告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2)如判决双方离婚,所生女儿由何方抚养为宜?(3)如判决双方离婚,对甲婚前承租的公房,离婚后女方乙是否有承租权?(4)如判决双方离婚,甲乙各方所借之债如何定性与清偿? 2.(1)法院可以判决准予双方离婚。无过错方虽不同意离婚,但过错方两次起诉离婚,已确无和好可能,应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甲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双方离婚。(2)离婚后女儿丙应由母亲乙抚养为宜。因为女儿随母亲生活时间较长,且母亲为无过错方,随其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但丙已满10周岁,所以离婚后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还应考虑女儿丙本人的意见。(3)女方乙有承租权。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共同居住的由一方婚前所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离婚后双方均可承租。(4)男方甲所欠债务为其个人债务。因为他未经女方乙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胞弟而借债,故应由其本人偿还。女方所欠为夫妻共同债务。因为女方为履行抚养女儿义务而借债,故应由双方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案例八:

1.朱武1985年5岁时被李涛夫妇收养,改名李大。4年后,李涛夫妇生一子,取名李二。1999年,李大得知李涛夫妇非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对养父母逐渐疏远。2001年,李涛夫妇相继瘫痪,其收入勉强还能自持,但无力抚养正在上学的李二。此时,李大的生父母也因年迈,生活陷入困境。因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李二要求李大抚养,李大的生父母也要求李大赡养。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李大对生父母有没有赡养义务?

②.李大对李二有没有抚养义务?

答:

① 没有。理由:婚姻法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消除。李大3岁时已被李涛夫妇收养,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已消除,对生父母不存在法律上的赡养义务。

② 有。理由: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残废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抚养的义务。本规定也适用于养兄弟姐妹关系。李大与李二系养兄弟关系,现李大生意旺,收入多,有负担能力,养父母已瘫痪,无力抚养未成年且正在上学的李二。李大有抚养李二的法定义务。案例九:

2.王彬与李兰于1999年5月1日举行婚礼并同居。同年8月,李兰继承了父亲的遗房1间。10月,王彬与李兰办理了结婚登记,领取了结婚证书。2001年2月,李兰生下一子。期间,王彬向朋友借款2000元用于购买各种母婴用品,另瞒着妻子向朋友借款3000元帮胞弟购房。同年10月,王李感情不和,闹离婚。王彬认为李兰继承其父的遗房应属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欠的5000元债务也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李兰不同意,王彬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据查实,双方对财产未作任何决定。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王彬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应否受理?

②王彬对案中财产及债务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

① 法院应不予受理。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王彬提起离婚诉讼时,其妻分娩才8个月。据案情,也不属于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例外情况,故应不予受理。

② 不正确。婚姻关系应从履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时起。王彬与李兰婚姻关系成立时间为1999年10月,李兰于1999年8月继承其父遗房1间,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双方对婚前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又未作任何约定,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应视为婚前个人财产。王彬所欠5000元债务应分开处理。其中2000元用于购买母婴用品,为夫妻共同债务;另3000元用于帮胞弟购房,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且李兰不知情,应视为个人债务。案例十:

3.甲男与乙女于2000年10月1日结婚登记。婚前甲男为结婚盖了砖房两间,乙女有一叔父侨居国外,于同年8月得知乙女将结婚时,答应赠送两件高档家电作为乙女的结婚礼物,并于第二年2月将两件礼物带回交予乙女。2002年,甲乙因性格不合,双方都同意离婚。但甲男要求分得上述两件家电的一件,乙女则要求分得上述住房的一间,双方争执不下,不知怎么办?现已查实,甲男与乙女无任何财产约定。请你根据案情,提供意见:

①本案应适用何种离婚程序?

②甲男与乙女对家电及住房的分割要求是否有法律根据?

答:

① 应适用诉讼程序。本案甲男与乙女都同意离婚,但对家电及房屋的分割争执不下。依婚姻法规定,双方自愿意离婚,但对财产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的,应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② 甲男要求分得电器有法律依据。乙女婚前接受赠与,婚后才实际取得的财物,该赠与物的所有权在甲乙婚姻关系期间转移给甲乙双方;乙女叔父的赠与是作为甲乙结婚的贺礼,并未指定只归乙女,不是乙女婚前个人财产;在甲乙未作财产约定的情况下,应作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甲男有权要求分割。乙女要求分得房屋没有法律依据。两间房屋系男方婚前个人财产,且对婚前财产未作约定,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案例十一:

4.张某,男,39岁,公务员;梁某,女,37岁,工人。双方于1991年登记结婚,生有一女,现年10岁。从2000年起,男方与社会女青年沙某非法同居,夫妻关系开始紧张。同年12月,男方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此后,双方关系仍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从2001年1月起,男方住到单位,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贴补家用,女方只靠少量收入维持母女生活。2002年2月,张某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而梁某认为,夫妻纠纷系第三者介入所造成,只要无外来干扰,双方有可能和好,因此,仍不同意离婚。经多次调解,双方各执己见。试就本案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①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

②您认为本案在财产分割中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③女儿由哪一方抚养为宜?

答:

①男方属有配偶者与他人非法同居,违反了婚姻法关于夫妻之间有互相忠诚义务的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败坏的行为;变卖家具,不支付妻女生活费,不履行家庭义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男方两次提起离婚诉讼,经多次调解无效,应视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法院可判决准予离婚。

② 本案财产分割中应考虑:坚持照顾女方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男方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导致离婚的最主要原因,女方属无过错方,依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有权向男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

③ 父方在夫妻分居期间不顾家庭及女儿生活,不尽父亲对女儿的抚养义务;且与他人非法同居,生活作风与道德品质败坏堕落,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出发,女儿以随母方生活为宜。但女儿属已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应适当考虑女儿的意见。

案例十二:

5.乙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乙婚后与妻子共建房屋12间,并于1998年生一子丙。1999年乙死亡。乙母自乙婚后一直与长子甲同住,直至2001年才病逝。2002年,乙妻车祸身亡。此时,甲与丙就上述遗房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丙的外祖父也即丙的监护人认为,12间房屋系丙的父母建造,甲无权继承。经查实,上述各被继承人均无遗嘱。根据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死后,遗房怎样继承?

②乙母死后,遗房又怎样继承?

③丙是否应继承12间遗房?

答:

① 12间房屋系乙与乙妻婚后所建,属乙与乙妻的夫妻共同财产。乙死后,遗房只有6间,应由乙的第一序继承人即乙妻、丙、乙母继承,各得2间。②乙母死后,遗房2间,由甲乙继承。但由于乙先于乙母死亡,依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对乙母的2间遗房,由甲继承1间,由丙代位继承1间。

③丙不能全部继承12间遗房。乙妻死后,遗房有8间,由丙继承。丙应继承的遗房为除去甲继承的1间外的11间。案例十三:

6.被继承人刘三于2001年5月病故。其有二子一女,长子刘甲,次子刘乙,幼女刘丙。刘甲在其父病故一个月后也相继去世,有妻夏桂兰,子刘明川。刘丙于1999年8月去世,有丈夫马行空,女儿马玉花。刘三于1998年10月立有一份遗嘱,言明:次子刘乙一向拒绝赡养自己,不能继承遗产。邻居张大叔与自己故交,可继承房屋1间,现金1万;幼女刘丙生活困难,可分得房屋3间,现金3万。另者,多年好友赵大伯对他有恩,现其家境不好,可分得现金3万。经查明,刘三有遗房17间,现金11万。赵大伯于2001年1月病故,有妻张桂花、子赵海。现问:

①本案中哪些是继承人?哪些是受遗赠人?刘乙与刘丙是否为继承人?

②刘三的遗嘱应作何处理?

③剩余的遗产如何继承?

答:

(1)本案的法定继承人有刘甲;代位继承人有马玉花;受赠人有张大叔、赵大伯;刘乙被遗嘱取消继承权,不是继承人;刘丙在被继承人之前死亡,也不是继承人。

(2)刘三的遗嘱应作如下处理:

① 刘乙因被遗嘱取消继承权,不能继承遗产。

② 张大叔可依遗嘱分得遗房1间,现金1万。

③ 刘丙依遗嘱本来可分得遗房3间和现金3万,但她于被继承人之前死亡,所以,遗嘱中为其指定的遗产转为法定继承,由刘三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④ 赵大伯作为受赠人在被继承人之前死亡,依继承法规定,赵大伯的法定继承人不能继承遗赠人的遗产。

(3)本案遗产除去被张大叔继承的1间遗房和1万现金外,其余遗房16间和现金11万,应由刘甲与马玉花(代位继承)二人平均分割。案例十四:

7.胡平与自幼残疾的儿子胡波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为了在自己死后,胡波有人照顾,胡平立下遗嘱:把自己财产中的3间房屋和4万元存款在自己死后赠给邻居陈强,但陈强必须照顾胡波的生活。胡平在遗嘱中指定居委会主任作为遗嘱执行人。2000年2月,胡平去世后,陈强没有照顾胡波的生活,却提出要胡平的遗产,遭居委会主任拒绝,于是向法院起诉,请求居委会主任履行交付胡平的遗产。问:

① 胡平对陈强的遗赠属什么性质的遗赠?

② 法院应作何判决?

答:

① 胡平在遗嘱中对遗赠财产给陈强附有一定的义务,即陈强必须照顾胡波的生活。此种遗赠是附义

务的遗赠或叫附条件的遗赠。

②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根据该规定,陈强没有履行照顾胡波生活的义务,法院应判决驳回陈强的诉讼请求,取消陈强接受遗产的权利。案例十五:

8.曹国终生未娶,小有积蓄,并收养了一子曹东。1998年曹东赴美留学,从此很少与曹国联系。1999年5月,曹国便与村委会订立遗赠扶养协议,双方商定:村委会负责曹国的生养死葬,曹国的全部财产在其死后归村委会所有。同年8月,曹国觉得自己的财产较多,不想全部给村委会,于是,自书遗嘱一份,将遗产的一半赠给恩人牛老汉。2001年,曹国死亡。村委会办完丧事后,牛老汉拿着遗嘱要求接受曹国的遗产,曹东也回家,要求继承养父的遗产,村委会对牛老汉和曹东的要求均予拒绝。问

① 曹东能否继承曹国的遗产?

② 牛老汉能否继承曹国的遗产?

③ 曹国的遗产应如何处理?

答:

① 我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

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本案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扶养协议。被继承人生前与村委会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是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应按遗赠扶养协议办理。曹东虽是法定继承人,不能继承遗产。

②由于曹国与村委会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因而,曹国将一半财产遗赠给牛老汉是与遗赠扶养协议相抵触的,是无效的。牛老汉不能继承遗产。

② 曹国的全部遗产应由村委会继承

1、试述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

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18条第3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上述规定表明,我国的夫妻财产制是法定制与约定制的结合。

一、夫妻法定财产制。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都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对共同所有的财产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双方或一方的其他合法收入,夫妻各自的婚前财产和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应归夫妻个人所有,不属于共同财产的范围。如果对某项财产窨是属于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无法查清确认的,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复员、转业军人的医疗费应当归本人所有;复员、转业费一般归本所有,但如果结过婚多年,夫妻共同生活时间较长的,可按夫妻共同财产对待。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包括以下内容:

1、它是对夫妻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

2、这种约定财产制一般多用于婚后所得的财产。

3、夫妻双方对财产制的约定必须自愿合法,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和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4、夫妻对财产制的约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为原则,并可办理公证或者由有关单位加以证明,以免发生争议。夫妻双方都承认的关于夫妻财产制的口头约定,应当确认其有效。

2、试述收养关系的法律效力。

1、收养的拟制效力:收养成立后,确立了养父母子女的身份关系,收养人为养父母,被收养人为养子女,相互间产生了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婚姻法》第26条规定:“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关于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养子女可以随养父的姓,也可以随养母的姓,由养父母双方商定。

2、养父母对养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养子女对养父母有风头扶助的义务,双方都不得遗弃和虐待。养父母子女间的上述义务,不因养父母离婚而解除。养子女随一方生活,另一方不得拒绝承担抚养义务。同理,养子女独立养父母有稳定增长和保护未成年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的养子女对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时,养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4、养父母与养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养子女与婚生子女同属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和剥夺养子女的继承权。也不得减少养子女的继承份额。

2、收养解消效力:《婚姻法》第26条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我国的收养属于完全收养。收养成立后,养子女与其生父母不再是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子女,其原有的权利义务已因收养的成立而解消。但是,他们还是自然意义上的父母子女,血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婚姻法关于直系血亲间禁止结过婚的规定,同样地适用于养子女和生父母。收养的拟制效力和解消效力,在养子女与养父母的亲属间、养子女与生父母的亲属间也有相应的表现。养子女与养父母的父母间,适用有关祖孙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亲生子女,适用有关兄弟姊妹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另一方面,养子女与生父母的父母、与生父母的其他子女,不再具有祖孙间、兄弟姊妹间的权利义务。但是,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过婚的规定,仍然是适用于养子女及其本亲的。来源:考试大-自考站

3、为什么说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这种制度由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各种社会规范所构成。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家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不能把现实形态的婚姻家庭关系与作为制度范畴出现的婚姻家庭制度混为一谈。婚姻家庭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有关婚姻家庭的上层建筑,它不是上层建筑中的独立部门,而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它也能通过自身的途径,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对婚姻家庭制度也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和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它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传统和教育的力量实现其调整作用;宗教则是通过人们的信仰而起作用的。同时婚姻家庭制度对其他上层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婚姻家庭制度不仅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寓于上层建筑的各部门之中,因而构成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4、试述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

从历史上看,婚姻家庭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客观需要而出现的,自其产生之时起就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职能表现为:

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职能。人口和人口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为其自然条件的婚姻家庭,必然会通过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这是由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但是,历史上的每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口规律。社会制度不同,婚姻家庭在实现人口再生产的职能时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这又是由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决不能把人口再生产当作一种纯自然的过程。婚姻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形式,人口再生产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2、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经济职能,反映了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当时的家庭是组织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的经济单位。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的经济职能已经大为削弱;除部分家庭仍保存组织生产的职能外,许多家庭只是组织消费的经济单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完成上述变化需要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只有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时代,家庭作为消费单位的经济职能才会完全消失。

3、教育职能。家庭作为教育单位,是历史上早就形成的,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的社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定要把家庭进行到底装入矣社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家庭教育有着种种不同于一般社会教育的特点,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重要的、不可代替的。

5、试论我国婚姻法领域中财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婚姻法领域中的财产关系虽然直接体现一定的经济内容,涉及到有关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但这种财产关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脱离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而独立存在,它的发生和终止都是以人身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为前提的。因此婚姻法领域里这种财产关系无非是人身关系所引起的某种法律后果。将婚姻法领域中的财产关系同其他民事法律领域的财产关系相对照,即可看到两者的重要区别。前者反映了家庭经济职能的要求,其参与人是相互之间具有特定身份的亲属,这种财产关系不是等价、有偿的。后者主要反映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其参与人是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公民和法人,这种财产关系一般都是等价、有偿的。正确认识婚姻法领域中的财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对处理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婚姻家庭纠纷者是很有帮助的。

6、试述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这项原则,公民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怕婚姻问题,排除任何人的强制与干涉。在我国,婚姻自由为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为公民行使这一权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婚姻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们有无婚姻自由,是形式上的还是实质上的婚姻自由,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我国婚姻法中的婚姻自由原则,即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根本不定,又同资产阶级婚姻自由有着本质的区别。

1、婚姻自由在内容上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结婚自由是指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依法决定自己与谁结婚,任何第三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干涉;离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在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离婚,他人不得阻碍。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是互相结合、缺一不可的。保障结婚自由是为了使当事人能够完全按照的自己的意愿结成共同生活的伯仲。保障离婚自由则是为了使感情确已破裂、无法共同生活的夫妻能够通过法定途径解除婚姻关系。结婚是普遍行为,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离婚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发生的,它是结婚自由的结婚自由的重要补充。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虽然各有侧重,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

2、实行婚姻自由是为了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社会主义的新型婚姻关系,其本质是男女双方基于爱情的结合。建立和巩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拳条件是当事人必须自主自愿结为夫妻,使爱情与婚姻融为一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男女平等的实现,为婚姻自由提供了社会保障。3,社会主义的婚姻自由不是绝对的、毫无限制的。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正确处理婚姻问题,不仅涉及个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婚姻双方、下一代、家庭和社会的利益。我国婚姻法为结婚规定了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必须履行的程序,规定了离婚矣处理原则,具体指明了婚姻自由的范围,划清了婚姻问题上合法与违法、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任何自由都是有一定范围和限度的,人们行使婚姻自由权利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不得滥用权利而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我们在保障婚姻自由的同时,又必须反对轻率对待婚姻问题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国现在正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婚姻自由的实现程度是同目前的社会条件相联系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为缔结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脱胎出来的,婚姻家庭领域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旧制度、旧思想的残余。封建传统是婚姻自由的消极因素,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可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对婚姻自由的制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今后不仅要依法保障婚姻自由,而且要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为婚姻自由的普遍实现创造更为充分的社会条件。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教育,促进婚姻自由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

7、试述我国婚姻法中的男女平等原则。

作为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男女平等是指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处于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在婚姻法领域中,这一原则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对几千年私有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制度和思想的彻底不定。男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总是同他们的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制度,是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妇女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促进男女从法律上的平等到实际生活中的平等,是我国妇女问题、婚姻家庭问题上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男女平等进一步实现的必要条件。目前要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贯彻招待婚姻法中有关男女平等的各项规定,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合法权益,以利于妇女的解放与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从我国婚姻法的具体情况来看男女平等原则是贯彻始终的,在各种制度上都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

1、男女双方在婚姻、离婚问题上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2、夫妻在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3、父母抚养教育、管教保护子女的权利是平等的。

4、一切男性和女性家庭成员,如兄弟和姊妹,祖父、外祖父和祖母,孙、外孙和孙女、外孙女等,权利义务也是平等的。婚姻家庭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因性别、父系和母系亲、男系亲和女系亲的不同而异。8.什么是收养?有何特征?

收养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法律行为。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收养是一种法律行为。收养涉及当事人和社会的利益,在现代社会里都由法律加以调整。成立收养关系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改造法定程序,否则不发生收养的效力。收养是法律行为,只有贪污办事,才能达到行为人预期的目的。

2、收养是身份法上的行为。收养行为是用以设定某种身份关系,即养父母养子女关系的。这种关系只能发生在公民个人之间,因此,收养同国家对孤儿、遗弃儿的收容和养育有着严格的区别。

3、收养是变更麻醉性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通过收养,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发生了亲子的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之间的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随之消除。这是一种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在变更后,养父母代替了生父母的地位。

4、收养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之间。收养是设定父母子女关系看4 行为,只发生在非直系血亲之间。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可能原来没有亲属关系,也可能原来就有一定的亲属关系,但直系血亲是除外的。直系血亲的收养是毫无意义的。

5、收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收养所产生的亲属关系为拟制血亲,也称“法亲”。与自然血亲不同,拟制血亲可以依法产生,也可以依法解除。它不是自然地而是人为地形成的。收养与寄养也有着严格的区别。寄养是指父母出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改造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时,委托他人代为抚养。寄养只发生抚养开工的变化,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的转移。

9.什么是事实收养?其特征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对策如何?

事实收养是指双方以父母子女关系相待,共同生活多年,亲友、群众也认其为父母子女,但未办理公证或其他合法手续的收养。事实收养有以下几个特征:

1、当事人须以父母子女关系相待。是否以父母子女相待,是构成事实收养的重要条件。

2、须有共同生活的事实。共同生活是确认事实收养存在的一个客观标志。一般应以“共同生活多年”为确认事实收养的依据。所谓“多年”至少应在3年以上。

3、须降价和亲友公认。群众和亲友公认,对确认是否构成事实收养是十分必要的。事实收养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传统观念的影响,是产生事实收养的重要原因。收养制度不健全,宣传不普遍,群众不了解收养的要求和规定,是产生事实收养的另一个原因。有些当事人法制观念不强,未经公证或登记程序做便自行收养。对违法收养缺乏严格的监督和干预手段,也是事实收养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实收养,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对策:

1、过去已经形成的事实收养,凡不违背收养的基本原则和社会首选的,应予承认。当事人要求法定手续的,予。

2、因不符合收养条件,公证、登记机关不予办理,当事人自行收养的,不予承认。如已符合收养条件,可在补行公证或登记后承认其效力。

10.试论我国婚姻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

答:

1、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是非婚男女之间性行为的产物。而这咱性行为是被首先和法律所否定的。非婚生子女在封建法律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立法中,地位十分低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国婚姻法历来重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亲属法案例分析 篇2

本文将对韩·满语中常用的亲属称谓语进行整理, 同时进行相似特点分析。

一、韩·满语亲属称谓词语

韩语与满语的亲属称谓语可大致分为三大体系: 父系、母系和夫妇系。其中, 两种语言祖孙三代内常用的40个亲属称谓语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 我们列举了韩语和满语常用的40个亲属称谓语, 虽然这40个称谓语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的亲属称谓语, 但基本上能够体现韩语与满语亲属称谓语的部分相似特点。

二、韩·满语的亲属称谓语相似点分析

根据上表我们能够简单地将韩·满语亲属称谓语相似点归纳如下:

1. 韩语和满语的亲属称谓语都是由世代、年龄、性别等要素来决定的。

三、结论

亲属称谓语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反映了各个民族早期的社会生活, 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 亲属称谓语也有着新的变化, 但是万变不离其中。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出, 韩语和满语在亲属称谓语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些相似点可以体现着两种文化在某些层面上的交汇和重合。

参考文献

[1]赵志忠.试析满族亲属称谓.满语研究, 2005, (1) .

当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缀化分析 篇3

关键词:词缀化 词义 词性 亲属称谓 文化心理

一、引言

当代汉语中,新词新语大量涌现,新词族也一组接一组地出现,这种情况让笔者注意到了亲属称谓词的一些变化。一些亲属称谓词作为后置语素在新词中新语中有了向类词缀演变的趋势。

笔者出于探索这一现象的目的曾对“×姐”“×哥”这两个词族进行了分析。“×姐”“×哥”中“姐”“哥”表现出了类词缀的特征:首先,构词位置固定在后,如“蛋糕姐”“炫校姐”“粉笔哥”“犀利哥”“咆哮哥”;其次,“×姐”“×哥”聚成词族且可以类推;再次,“×姐”“×哥”都是体词性词语,“×”的词性不影响整个结构的词性,“×”为名词的“烟卷哥”“蛋糕姐”,“×”为动词的“咆哮哥”“咆哮姐”,“×”为形容词“贤淑哥”“深邃哥”;最后,“×姐”“×哥”语义呈现出虚化趋势,仅指某话题人物或事物,甚至无关男女、长幼、血缘。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进一步探讨“嫂”“爷”“妹”等亲属称谓词的词缀化问题。这些亲属称谓词当作为后置语素构成新词时,往往以某种社会现象为起点,经过各种因素的推动而类推形成一个新词语词群。这些语素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这种情况促成了亲属称谓词的词缀化。

二、词缀化的亲属称谓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嫂”,近年来出现的此类词有“空嫂”“护嫂”“商嫂”“纺嫂”“巴嫂”“房嫂”“呼嫂”“月嫂”等。空嫂是指已婚的空中乘务员;护嫂已婚医务护理人员;商嫂,个体经商老板的妻子;纺嫂,从事纺织业的已婚女性;巴嫂指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上的女安全管理员;房嫂指年龄较大的女性房展售楼员或者指拥有多套房产的年龄较大的女性;呼嫂是指指在传呼台充当传呼员的已婚女性;月嫂是母婴护理师的俗称,主要是专业护理产妇与新生儿的高级家政人员。

其次让我们来看“×爷”,近年来出现的此类词有“房爷”“款爷”“倒爷”“股爷”“宰爷”“的爷”“佛爷”“侃爷”“息爷”“导爷”“捧爷”“冒爷”“托爷”“班爷”。房爷,拥有多套房产的年龄较大的男子;款爷,有钱而又讲气派爱花钱的男子;倒爷,进行倒买倒卖活动的男子;股爷,热衷于炒股票的男子;宰爷,向买东西或接受服务的人索取高价的男子;的爷,男出租车司机;佛爷,进行盗窃活动的男子;侃爷,喜欢闲聊神吹的男子;息爷,坐吃利息的男子;导爷,男性导游、导购;捧爷,善于拍马屁的男子;冒儿爷,傻头傻脑、没有见过大世面的男子,即“傻冒儿”;托爷,协助同伙诱人受骗的男托儿;班爷,以各种培训班为手段谋利的男子。

最后让我们来看“×妹”,近年来出现的此类词有,“划车妹”“打工妹”“外来妹”“大陆妹”“四眼妹”“房妹”。 划车妹,用划车向不道德停车“宣战”的年轻女业主;打工妹亦称外来妹,在外工作的年轻未婚女子;大陆妹是中国A菜的一种俗称,这种蔬菜因其清嫩可口而俗称大陆妹;四眼妹,戴眼镜的年轻女性;房妹,拥有多套房产的年轻女子。

参照亲属称谓词义素分析可以看出其意义在这些词语中的变化。

嫂[+人][+女性][+同辈][+姻亲]

爷[+人][+男性][+辈分高][+血缘关系]

妹[+人][+女性][+同辈][+年幼][+血缘关系]

经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亲属称谓词的变化,其意义己经明显虚化,意义成分中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义素脱落,也就是说词义内涵缩小,外延扩大,直接结果便是其适用对象的扩大,构词能力增强。“空嫂、纺嫂”等新词中的“嫂”,与称呼者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更多地表示了“年龄不大的从事某行业的已婚女性”这一理性意义,称呼者可以比被称呼者小,也可以比被称呼者大;“款爷、倒爷、股爷”等新词多属于方言词汇,后来有些被普通话吸收,表示的是各行各业各具特色的男性;“打工妹、外来妹”等词中的“妹”,不是指同辈的、比自己小的、有血缘关系的女性,而是表示“年轻女子”这一意义。另外“房嫂“房爷”“房妹”则是因为与房产有关的事件而受人关注被冠以的戏称,有讽刺嘲讽的意味,更有“房叔”“房姐”甚至“房祖宗”。尽管在不同的新词群里意义虚化程度不同,脱落义素不同,但意义的变化是确定的。凡是从事某职业或有受人关注的特征的人都可以叫做“×爷”“×嫂”“×妹”,不必受年龄限制,不必受辈份限制,不必有亲属关系,有新行业兴起,表示该行业的语素或词就能进入这些框式,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表示该阶层特征的词语也能进入这些框式,或者有大众关注的事件,表示该事件的关键词也可以进入这些框式因此,它作为能产的构词框架而类推产生了大量新词。

此外,亲属称谓词“爷”、“嫂”、“妹”词缀化的过程中,某些区别性特征的语义素脱落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附加意义,“爷” 的感情色彩已不再表示尊敬,更多地表达出诙谐椰榆、贬斥讽刺的意义,有戏谑的色彩。“妹”演生出了“年轻、貌美、未婚”等隐含意义。“嫂”突显已婚的同时,表达了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善解人意、成熟明达等含义,暗有尊敬的意味。这些新的附加意义并非本质的理性意义,而是社会语境赋与的语义内容,具有模糊性、主观性,蕴含了一定的感情倾向。亲属称谓词词缀化的还表现在类化功能上能够标明词性,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语素和词缀化的亲属称谓词组合之后都成了名词,如“息爷”“导爷”“捧爷”“冒爷”“划车妹” “大陆妹”“外来妹”。

三、亲属称谓词缀化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亲属称谓词词缀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新词,都与一定的社会现象相联系,因此而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内涵。

“×嫂”“×爷”“×妹”是随某种社会现象出现的。近年来,有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好而陷入困境,致使部分职工下岗,还有企业裁员。在这些失业人员中,有不少是人近中年的“大嫂”,她们大都上有老下有小,一旦下岗,家庭生活将特别困难。于是,重新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部门开始为下岗职工,特别是下岗“大嫂”再就业做种种努力,因此以往习惯上多为男子或年轻未婚女子从事的行业,也开始录用这些下岗的年纪较大的己婚女性。对于这些新的特殊群体,仿照“空姐”有了“空嫂”,类推成词群“乘嫂、险嫂、商嫂、邮嫂、月嫂、保安嫂、环卫嫂”等新词。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现象,社会上一切都向钱看,有钱就是爷,“款爷、倒爷、息爷”等称呼,反映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也暴露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隐含了对这一群体的讽刺。

另外,“房嫂“房爷”“房妹”等则是网友们的作品。随着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许多受人关注的事件新闻都会在网上迅速传播。在“房奴”遍地的这个时代,“房爷”“房嫂”“房妹”等坐拥多套房产豪宅,自然引起了四面八方的羡慕嫉妒恨,因而有了这样的戏称。

四、结语

纵观以上分析,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表达这些新事物、新观念的词语必然要在语言交际中频繁出现,亲属称谓词缀化构成的新词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些新词与一定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社会性和文化性是其重要属性,与一般词汇相比,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烙印,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会成为历史不再使用,少数词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变为一般词汇。

参考文献:

[1]刘吉艳.汉语新词群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2]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沈孟璎.关于新词语词义表面化倾向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1995(4)

[4]夏历.网络语境下的“×哥”形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4(3)

[5]宗守云.新词的立体透视: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张开国.“X+类词缀”新词构成分析[J].语文学刊,2015(3)

[7]张开国.“×党”“×族”比较分析[J].语文学刊,2015(10)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CX1508)]

亲属法案例分析 篇4

引言 在汉语中亲属称谓词“大哥”、“大姐”、“大婶”、“妈妈”、“爷爷”、“奶奶”等经常会用于称呼非亲属。这种将亲属称谓词用来称呼非亲属的语言现象扩大了亲属称谓词的外延。 以下是从现代汉语语料库在线语料库中检索出来的称亲属谓词“妈妈”和“

爷爷”用于非亲属的一些例子。

(1) 膏药张道:“我认得他,你别看我只是个卖膏药的郎中,他已是江湖第一名刀,但他若见到我,还得喊我一声大哥,因为我们是插过香、磕出头的把兄弟,我相信他爬得再高,也不会把我忘记。”(新民晚报,作者:不详)

(2) 曾在周总理和邓大姐身边工作多年的吴庆彤说,看到邓大姐生前写给党中央的信,使我又回想起在周总理、邓大姐身边工作的日子。(解放日报)

(3) 宴会开始了,我们吃着各种各样的酒菜,朝鲜妈妈还嫌我们吃得太少,把她亲手做的糯米打糕,满满地蘸上蜂蜜,一块一块地硬塞进我们的嘴里。"(《是朋友,是亲人!》;作者:吕继芳)

(4) 经张宝发同志倡议,我们全体青年工人一致商定:用我们自己的钱,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邓妈妈赶制一件棉衣,让邓妈妈御寒,向邓妈妈表示我们这些没有生活在她身边的儿女的节日问候。(《一件棉衣寄深情》作者:天津红桥区服装二厂青年工人)

(5) 几天后,发生了一件挺有趣的案件:一名盗贼购买了刘爷爷的超级思维机器人,本想指挥超级思维机器人去行窃,没想到反被超级思维机器人抓起来,送到了警察局。(《第一次采写“独家新闻》作者:苏永智)

(6) 在本届少儿体育节上,大会还组织部分中小学生游佘山和到宋庆龄奶奶墓前扫墓,很多学校都把这次活动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新民晚报)

在以上这些语料中,“大哥”、“大姐”、“妈妈”、“爷爷”、“奶奶”这想些本来是用于称呼亲属的称谓词都用来称呼非亲属。类似的例子在汉语中非常普遍。

一、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对亲属称谓词用于非亲属的语用解读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1967在哈佛大学做演讲《逻辑与会话》率先提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格赖斯认为,交谈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是一个彼此都接受的谈话方向。这种目的和方向,也许在谈话的开头就明确,如谈论问题的最初建议;或许是不太明确的,如闲聊;或许是在交谈的过程中逐步明晰起来的。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守着一条基本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语”,这便是合作原则。(金立,2005:1)

格赖斯又进一步将合作原则具体划分为以下四条相应额准则,每条准则又各有几条次准则。它们分别是:

1. 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所说之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之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 质准则(Maxim of Quality)

(1)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2)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

3. 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 要有关联,要切合题旨。

4. 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要明白清楚。

(1)要通俗明白,避免晦涩。

(2)要清楚明了,避免歧义。

(3)要简明扼要,避免杂谈。

(4) 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对于上述准则格赖斯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者并非时刻遵守原则和准则,一旦说话者违反了准则及次则,听话者就会超越话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同上:2-3)

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来分析,上述语料中的汉语中的“大哥”、“大姐”、“妈妈”、“爷爷”、“奶奶”这些亲属称谓词用来称呼非亲属明显是违反了质准则,因为交际双方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而亲属称谓是用来称呼和说话人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当说话人将亲属称谓词用来称呼非亲属时,实际上是公开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质准则。

二、社会认知修辞学对于表亲属称谓范畴的词语用来称呼非亲属这一语言现象的解读

鞠玉梅在她所着的《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把上面提到的表称谓范畴词汇的这类用法看成是一种修辞。鞠玉梅(2011:77~83)对人类语言中修辞的目的表述非常清楚,即:对某种态度的诱导,对某种合作行为的引发。......“象  征符号行为的主要修辞功能就是产生同一,同一与劝说并不矛盾,其实质是一样的。同一可以作为劝说的最终目的,修辞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某种行为以谋求同一。...... “内容的同一可以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敌人、无意识的同一以及非言语行为四种方式得以实现。无意识的同一可帮助修辞者,使没有一点相同点的交际双方走到一起,这 ‘经常

是最有力的办法’”。

由此可见,汉语中用亲属称谓词来称呼非亲属这一违反质准则的语言现象实质上是语言的一种修辞功能,即:使交际双方达到一种“同一”,从而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

三、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亲属称谓词用于非亲属的`动机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该假说有两种表述:“语言决定论”,即语言决定思维;“语言相对论”,即思维相对于语言,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后人又将该“假说”分为强式和弱式。强式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它是这一理论的初始假说,即强调语言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弱式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梁海英,2005:66)

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中强势 “假说”存在明显的缺陷,而“弱势假说”无疑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人类的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必然反映思维、信念和态度。汉语也不例外,它是中国人思维方式、信念和态度的反映。将亲属称谓词用来称呼非亲属就是这种反映的一个方面。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十分强烈的家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血缘关系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占有者极其重要的地位,汉语中“血浓于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等谚语非常清楚的反映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因此,当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时,如果想要拉近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将表亲属称谓范畴的词语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国古代就流行的认“干爹”、“干妈”、结拜把兄弟等行为,原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一旦认了“干爹”、“干妈”或结了拜把兄弟,马上就变得十分亲近。

结束语

本文揭示了汉语中一个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表亲属称谓范畴的词语用来称呼非亲属,本文指出,这一语言现象其实从语用角度来说是对合作原则中质准则的公然违反,这种违反是通过修辞手段来实现交际双方的“同一”。根据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语言反映人们的思维、信念、态度等,因此汉语中将表亲属称谓范畴的词语用来称呼非亲属这一语言现象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即中国人对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视。理解了这一语言现象的本质和动机,对我们更好地使用汉语这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英)赫德森(Hudson,R. A).社会语言学教程 [M].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金立. 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3] 鞠玉梅. 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4] 梁海英.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 李清照词

★ 李清照词集

★ 李清照的词

★ 李清照词两首

★ 李清照词 如梦令

★ 李清照欢快的词

★ 李清照及其《漱玉词》

★ 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论文

★ 论文算不算教学成果

亲属关系证明 篇5

根据我单位人事档案记载,兹证明XXX,男,XXX年XX月XX日出生,XX年X月X日因患XX死亡,生前居住在XXXXXXX,生前为XX。其亲属关系如下:

父亲:XXX,男,X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于XXX年X月X日离世,生前工作单位:XXX,生前居住在XXXXXX。母亲:XXX,女,X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于XX年X月X日离世,生前农民,生前居住在XXXXXXX。配偶:XXX,女,农民,XX年X月XX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现居住在XXXXXXXXXX。

大女儿:XX,女,现就职于XXXXX,身份证号码:XXXX,现居住在XXXXX。

二女儿:XX,女,XX,X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现居住在XXXXXXXX。

除此之外无其他法律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和死亡子女)。

亲属委托书 篇6

委托人: 身份证号: 住 址 : 联系电话: 与遇难者关系:(需为直系亲属或配偶)

受托人: 联系电话: 住 址: 工作单位: 护照编号:

因本人家属,在乍得共和国工作期间意外发生交通事

故,不幸遇难,需要办理遗体国际运输回国,并需要向乍得共和国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追偿事宜。现特别授权 代为全权处理交通事故有关的一切善后事宜,受委托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办理死亡证明、遗体防腐证明、交通事故原因情况调查以及

遗体由乍得出境所需要的一切证明文件和资料;并负责此类材料的翻译、公证和材料保全;

二、办理遗体运输所需的一切材料以及国际遗体运输有关事宜;

三、代为向事故责任方追偿,有权自主决定此事故的纠纷解决方

案,解决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协商谈判、调解、和解、仲裁或诉讼;

四、负责提出和协商善后赔偿方案,并有权自主决定具体赔偿数

额。有权代为签署赔偿协议和有关事故解决方案的文件,并代为接收善后款项;

五、受托人有权在国际遗体运输事项和善后纠纷解决有关协议

和文件上签字盖章,受托人签字盖章视同本人签章,本人承认其效力;

六、其他与国际遗体运输以及事故善后追偿相关的一切事项。

七、本委托书自签订至受托人办理完受委托事项前有效。

八、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委托人持有一份,受托人持有两份,三份协议经核对一致具有同等效力。

委托人(签字): 受托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篇二:授权委托书 有直系亲属

授权委托书

(有直系亲属)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支行

委托人因故不能亲自到贵行办理(1.换卡;2.补卡; 3.密码解挂;4.密码重置;5.密码修改;6.密码解锁)业务,现特授权委托(1.父亲;2.母亲;3.配偶;4.儿子;5.女儿; 6.兄长;7.弟弟;8.姐姐;9.妹妹;10.孙子;11.孙女;12.外孙子;13.外孙女)(此处填写姓名)到贵行办理该业务。委托人对受托人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所实施的一切法律行为承担责任。

委托期限:年日至月 特此委托。

受托人: 委托人(签字 指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委托时间:

以上情况属实

(村委会或居委会盖章)

年 月 日篇三:授 权 委 托 书

授 权 委 托 书

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你委受理 与我方的劳动人事争议一案,依照法律规定,特委托下列人员为我方代理人:(1)姓名: 工作单位:

年龄: 性别:

职务: 电话:

与委托人的关系:

(2)姓名: 工作单位:

年龄: 性别:

职务: 电话:

与委托人的关系:

代理权限为下列第 2 项: 1.一般代理:有权代为提起仲裁申请,递交证据材料,签收法律文书,参加仲裁活动。2.特别授权:除有一般代理权限外,还有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增加仲裁请求,进行和解、调解,提起反申请等。3.代理权限:

委托人(签章)

受委托人:(签章)

年 月 日

注:1.本委托书一式三份,一份提交给仲裁委员会,一份交受委托人,一份委托人留底。2.委托人是用人单位的,须加盖公章; 3.受委托人是公民的,还应当提交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是律师的,还应当提交律师事务所所函。(关于委托代理人的相关规定见背面)

《劳动仲裁委托代理人暂行规定》(部分)

(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粤劳仲[2003]8号)

第二条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代理人资格进行审查。

第三条 职工当事人委托并特别授权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除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批准的以外,本人仍应出庭参加仲裁庭审。

第五条 当事人应在开庭前将授权委托书送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发生变更或被解除代理的,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六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下列人员作为代理人:(一)律师;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四)有正当理由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许可的其他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不适合作代理人的人,不能作为劳动仲裁代理人。

第七条 当事人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的.代理人应提交律师事务所开具的介绍信,仲裁工作人员应查验律师执业证书。

第八条 当事人委托近亲属为代理人的,应提供当事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亲属证明或公证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书。

第十条 有正当理由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许可的其他公民.主要指以下情形之一:(一)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或律师资格证的公民;(二)获得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公民;(三)从事法学研究、教育工作的公民;(四)从事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协会工作的公民:(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法律工作者。

第十三条 公民代理人参加劳动仲裁活动不得向当事人收取报酬。当事人与代理人应签订不收费的协议书,并提供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不收费协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有权取消其代理资格。

第十四条 委托代理人提供虚假证明、证件,欺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取消其代理资格。篇四:工伤职工或亲属授权委托书 工伤职工或亲属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 现委托 代为领取: □

1、《工伤认定结论》

2、《工伤证》

3、□

4、□

5、后转交

委托人:

年 月 日

受委托人:

年 月 日篇五:家长委托书、声明书公证

网上公证:

家长委托书、声明书公证

家长委托书、声明书公证公证必须由法定监护人双方或者不同行监护人本人亲自到公证处办理,不可代办。

一般需要提交的材料:

1、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等,以上材料需提供原件)

2、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居民户口簿》,集体户籍的监护人或被监护人提供《常住人口登记卡》本人页。(如不方便提供原件,可提供复印件)

3、父母的结婚证,如离婚则提供离婚证或法院离婚判决或调解书。

4、委托书或声明书格式。不同国家对格式要求有所不同,请向旅行社或该国使馆咨询。

5、被监护人的出生证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以下四种证明材料中任选其一: ①由户籍地派出所或人事档案存放单位出具的出生证明信;

②如果您以前办理过出生公证,可以提供原出生公证书;

③《出生医学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如果《出生医学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内容缺项、涂改、填写字迹不一致,《出生医学证明》或《独生子女证》不能作为唯一证据使用,还需提供其他证明材料)。

6、如果您所提供的证据材料不严谨、不完整,不能准确证明所办公证事项时,请根据公证员要求补充证明材料。

注意事项:如家长双方共同委托他人带子女出国,需家长双方共同到公证处办理并携带受托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如家长一方带子女出国,不出国一方需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家长委托书、声明书公证特别提示:

由于目的地国家的要求各有不同,请您在来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前先向使馆或旅行社提前了解以下情况:

1、目的地国家大使馆或组织旅游的旅行社要求办理何种类型公证。未成年人出国旅游经常涉及的公证:孩子出生(实体)、出生医学证明或亲属关系、家长委托书或同意未成年人出国声明。

2、需办理几份公证书;使用国家;公证书需要翻译何种文字;

3、使馆或旅行社对委托书或声明书格式、内容有无特殊要求,例如需要写明去往国家、网上公证:

出行时间等,是否可以提供电子版作为参考,是否允许手写委托书或声明书;

4、对公证有无其它特殊要求。

个人委托书的格式一 委托书 委托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 受托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 受托人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事宜: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__因在外地,不便前往________市办理________手续,特全权委托________为我的合法代理人,代为前往相关部门办理本人________手续并领取相关证明文书。

受托人在委托权限内签订的相关文件我均予以承认,并自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受托人无转委托权。

委托期限:自签署之日起至上述事项办完为止。

被代理人签字(盖章)代理人签字(盖章)公民身份号码: 委托人签字(盖章)时 间:

个人委托书的格式二: 委托书 本人________(身份证号xxxx),因无法亲自办理档案接收函事宜,特委托________(身份证号xxxxx)代为办理。

亲属法案例分析 篇7

1 亲属作证特免权概述

亲属作证特免权是指具有证人资格的人因为与被告或者犯罪嫌疑人存在法定亲属关系而享有的选择拒绝作证行为的权利, 存在着以下特性:

第一, 在适用上, 特免权制度既阻止在审判中使用特定的交谈信息, 又防止对方获得这些信息, 此制度适用诉讼活动的各个阶段。

第二, 在排除目的上, 特免权制度是为了限制真相, 其无论证据多么真实可靠都一律排出在外。

第三, 在产生时间上, 特免权制度在数千年前的东西方都能找到缩影, 是由来已久的, 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2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价值分析

第一, 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社会的和谐要求构成社会的各子系统和谐共处, 以保证社会以和谐的状态出现, 这就要求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法律必须与其它的子系统和谐共处, 满足和谐社会的需求。作为理想状态的和谐社会要求法律与道德伦理、风俗习惯、政策等规范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否则不但法律不能得到普遍地遵守, 社会也不可能和谐存在。中国自古依赖都宣扬一多相融, 四海之内皆兄弟, 大家共享家族生活的情感关系。几千年来对这种亲属关系的强调已经使其通过社会深植人心, 成为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亲属作证特免权的制定使得亲属不再被强制作证, 亲属证人不必再在法律与道德、亲情与真理之间徘徊和纠结, 这正是法律和道德伦理、政策、风俗习惯的良好结合, 是和谐社会对于法律的希望所在。

第二, 有利于促进法律的社会认同。

人遵守法律的原因是法律体现了一般人的内在需求, 因此法律的制定要考虑人们的人心需求, 这样才能增强法律的社会认同感。亲属作证特免权是古代“亲亲相隐”原则的发展, 是对人性的尊重和解放, 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亲属作证特免权避免了被追诉人经受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揭发指认的痛苦, 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维系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同时, 可以避免证人因作证导致的亲属面临六亲不认的尴尬境地, 使他们不必再遭受非人道的内心煎熬, 更加有利于一个正常人的情感发展, 更有利于人们对法律的维护和遵守。

第三, 有利于减少司法资源浪费, 提高诉讼效率。

以往的法律, 对亲属证人也是强制作证, 由于亲属证人往往不愿意作证, 因此会导致司法机关在这些证人身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 不利于司法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此外, 即使最终获得了亲属证人的证言, 这些证言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误差性和错误性, 很可能会造成侦查和审判方向上的错误, 导致最后一切归零, 所有努力付诸东流。这种对亲属证人不加区别的对待行为, 很有可能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严重阻碍诉讼效率。

第四, 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它坚决抵制那些公共权力以国家名义滥施淫威。公民是权利的主体, 对公民的行为来说, 必须贯彻法不禁止皆自由的原则。亲属作证特免权正顺应了民主政治的要求, 这一制度可以避免国家权力对家庭、婚姻及个人自由和隐私等权力的过分干预, 赋予亲属证人自由选择作证与否的权利, 有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

第五, 有利于保障人权。

法律人权分为人身权、政治权和经济权等, 其中人身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亲权, 是亲属作证特免权重点保护的对象。亲属作证特免权的设立初衷正是维护夫妻、亲子等的亲权, 促进家庭的和谐美满。此外, 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包含终极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实体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 程序性人权是实现实体性人权的前提, 是评价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效果的根据。亲属作证特免权是在刑事诉讼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利益和诉讼权利, 是对程序性人权的保障。

3 亲属作证特免权的前景展望

新刑诉法中只规定了一条有关亲属作证特免权的规定, 其尚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还需立法进一步对此进行完善。

首先, 对于亲属作证特免权的主体范围规定过窄, 只赋予给了被告的配偶、父母和子女, 这不利于全面实现亲属作证特免权的设立目的。

其次, 在适用阶段上, 亲属作证特免权仅适用于审判阶段, 这容易滋生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亲属证人的强迫作证行为。

最后, 其仅规定了亲属证人不能被强迫当庭作证, 而没有限制书面证言, 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刘立霞.论刑事诉讼中的婚姻关系特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 :156-158.

[2]刘立霞.刑事司法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J].北京:人民检察, 2005 (2) :6.

[3]徐昀.简化中国司法改革的规律[J].广州:开放时代, 2009 (1) .

[4]张明.司法公正及其实现途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 :72-73.

[5]徐昀.司法效率的经济分析初论[J].司法改革论坛, 2002 (1) :242.

[6]侯纯, 武红羽.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95-110.

关于美国亲属移民 篇8

1、美国公民的配偶;

2、父母一方为美国公民的未满21周岁的未婚子女;

3、21周岁以上的美国公民的父母; 养子、女和养父、母被视为直系亲属,但收养关系必须在16周岁以前就建立;继子女和继父、母也被视为直系亲属,但继父母必须在孩子满18岁前就结婚。

二、 其他亲属移民:除了直系亲属之外的其他非直系亲属申请移民要受到美国移民法规定的年度限额的制约。非直系亲属依照其亲属关系的亲疏,分为四类优先人员:

1、 第一类优先(P1):根据美国1990年新移民法的规定,第一类优先每年的限额为23400人。

1) 第一类优先移民的对象: A、 P1-1:美国公民的已成年(21周岁以上)的未婚子女,包括养子、女(16岁以前领养的)和继子、女(18岁以前其继父母已结婚); B、 P1-2:美国公民的成年未婚子女的非婚生或婚生的未成年子女;

2) 第一类优先移民所需的文件、表格: A、 表I-130; B、 归化证明书(美国公民证书)及出生证明书; C、 移民申请人的户籍证明:出生证明及与其父母关系证明; D、 移民申请人的婚姻状况证明; E、 移民申请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16岁以下免)

2、 第二类优先(P2): 根据美国1990年新移民法,第二类优先的移民配额每年为114,200人。

1) 第二类优先移民对象: A、 P2-1:美国永久居民,即:绿卡持有者的配偶; B、 P2-2:美国永久居民的任何年龄的未婚子女,包括规定范围内的养、继子女; C、 P2-3:以及他们的21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包括合法离婚的单身子女;

2) 第二类优先移民应提交的文件及表格: A、 表I-130; B、 绿卡持有者的绿卡及出生证明; C、 移民申请人现行户籍证明、出生证明; D、 移民申请人与绿卡持有人的关系证明; E、 移民申请人的婚姻状况证明;F、 移民申请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16岁以下免) 从目前情况看,申请P2的人士较多,形成了排队现象,一般要等候2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

3、 第三类优先移民(P3),根据美国1990年新移民法,第三类优先的年度配额为每年23400人。

1) 第三类优先移民的对象: A、 P3-1:美国公民的已婚子女,包括合符规定的养子、女,继子、女; B、 P3-2:以及已婚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的配偶; C、 P3-3:和他们未满21周岁的子、女;

2) 第三类优先移民应提交的表格及文件: A、 表I-130; B、 美国公民的归化证明及出生证明; C、 移民申请人现行户籍证明、出生证明; D、 移民申请人婚姻状况证明; E、 移民申请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16岁以下免);

4、 第四类优先(P4),根据美国新移民法,第四类优先移民的年度限额为每年64800人

1) 第四类优先移民对象: A、 P4-1:美国公民的兄弟姐妹(不受年龄限制); B、 P4-2:兄弟姐妹的配偶; C、 P4-3:以及他们的未满21周岁的子女;

2) 第四类优先移民应提交的申请文件及表格: A、 表I-130; B、 美国公民的出生证明、归化证明; C、 移民申请人的户籍证明、出生证明; D、 移民申请人与美国公民的关系证明; E、 移民申请人的婚姻状况证明; F、 移民申请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16岁以下免);

应该指出的是,第四类优先的配额少,即:只能占移民总额27万的24%,即64800人,而全世界有260万人在申候,其中:中国大陆要等候8-10年,香港40年,澳门1年。

三、亲属移民的申请程序:各类优先移民在准备齐各类文件,填妥I-130移民申请表后,应由美国的亲属亲自到移民局地方办事处递交全部材料,这样可以处于优先排期的状况。如果用邮寄的办法,则更影响排期。如果美国的亲属在国外,则可交到美国驻当地的领事馆。 所谓排期是移民局在收到移民申请案后,按先来先办的原则对申请人的个案排列处理。

上一篇:社会实践之工厂下一篇:鉴定费用案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