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共9篇)
文化差异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论述在21世纪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领导干部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和对交际的影响,认为领导干部除了具有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既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
作 者:梁克俊 邢密密 作者单位:梁克俊(沈阳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辽宁,沈阳,110034)邢密密(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 年,卷(期): “”(2) 分类号:G0 关键词:领导干部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语言、文化与交际能力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说, “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之中, 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1]由此可见,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语言的使用, 要顺利实现语言交际, 文化知识不可或缺。语言与文化教学论的著名学者ClaireCramsch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也曾经指出, “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 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 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 使他们在交际能力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2]因此, 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 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中, 文化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交际能力的提高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职业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即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 职业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二、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1.文化差异与词义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语言交际影响最直接的是词汇。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 各种信仰和偏见。”[3]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的文化差异, 使其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词汇及联想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果不了解这些特殊的文化词汇, 不了解其深层内涵意义, 也就无法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2.文化差异与语用规则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上, 还体现在语用层面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 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需运用一套语用规则。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社会的语用规则因文化而异。在跨文化交际中, 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使用本族文化的语用规则与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进行交往, 并导致因语用规则迁移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4]Thomas在评论语用失误的严重性时指出:“语法错误可能使人不愉快, 或影响交际, 但至少在规则上, 它们是一清二楚的, 听话人会立即感觉到它的存在, 而且一旦意识到说话人的语法能力较弱, 对其是容忍的。然而, 语用失误则不然, 如果一个非本族语者说话流利, 对方不会把其明显的不礼貌或不友好的行为归因为语言缺陷, 而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的自然流露。语法错误可能显示出说话人还未掌握一定语言能力, 语用错误可能反映出说话人的人格有毛病。”[5]忽视不同文化中的语用差异不仅会造成理解失误或使对方感到失望、震惊, 甚至铸成大错, 使对方感到受到污辱或处于尴尬处境。西方的礼貌讲究绅士风度, 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在与老外的交往中, 为了体现你我的风度与修养, 礼貌词汇的使用如“Excuse me”, “Thank you”必不可少。[6]在跨文化交流中, 要注意不同文化的语用规则,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并达到有效的交流目的。
3.文化差异与语篇结构
人们说话和写文章, 为使听话人和读者在理解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期望, 一定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语篇或话语的组织规律。如对于在导游或商业等岗位上的人士来说, 他们不仅需要用英语与别人进行对话, 还必须胜任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 比如致欢迎辞、导游词或是各种商业信函的处理。这些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 它的语言表达惯例非常明显。然而, 不同文化在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其语篇组织结构也会因文化而异, 这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造成很大的困难。对学外语的人来讲, 尽管掌握了目的语的语法规则, 但因缺乏对目的语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敏感性, 常常会无意识地把本族语的语篇组织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 因而造成语篇结构的差异, 导致交际失误。
如很多老外抱怨和东方人交谈, 有时候谈了几个小时, 也不得要点, 不知道对方到底想说什么、要求什么, 让人“摸不透”, 与中国人相反, 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而把转弯子讲话人看作是思路不清或缺乏诚意, 这源于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语篇结构差异。受“天人合一”及“关系”取向的影响,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圆式, 其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 说话习惯于绕弯子, 常常避开主题, 从宽泛的空间或时间入手, 从整体到局部, 从大到小, 由远及近;从总体到一般到个别。往往把诸如对别人的要求, 自己的想法主要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 采用一种逐步达到高潮的方式“climaxing”。相反, 西方人语篇结构为“逆潮式” (anti-climax) , 谈话写文章习惯先结论, 后论证;先“果”后“因”, 先讲要点, 再谈细节;先讲与主体紧密关联的, 后讲疏远的。在跨文化交流中, 很多误解和冲突是由于双方思维的差异造成的。要学会了解和运用老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实践中才更容易沟通。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会造成交际失误或文化冲击。LaRayBarna 认为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 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的想法阻碍了跨文化的有效交流。因此, 在跨文化交往中, 不要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文化机械地衡量别人的文化, 也不要用自己的文化套用别人的文化。了解自己, 也了解自己所交流的对象, 才能有效沟通和交流。为此,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意识, Hanvey认为有四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第二个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在第三个层次, 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 在理论上或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个层次是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因此, 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要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以及在使用外语时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产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教师可借助外国文化方面的资料, 如画报、杂志、录像等将不同民族和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异国文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和风土人情, 培养他们对别人的需求、价值观念和目的等的文化敏感性, 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从而在交际中能够自觉克服文化上的偏见和狭隘意识, 努力做到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此外,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比较英汉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文化差异, 使学生达到对语言深层次文化差异的理性认知, 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有意识地参照恰当、得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沟通,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写照。在进行涉外活动中, 人们进行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的交流, 更是深层次的文化的交流, 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要恰当地应用语言顺利完成实际涉外活动, 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意识必不可少。在职业英语教学中, 只有不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才能让学生在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得体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从而提升其职业英语能力, 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复合型、实用型”外语一线人才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振义.职教英语教学与文化因素浅谈[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36.
[2]沈秋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嵌入[J].职教天地, 2005 (6) :29.
[3]李大志.商务英语言语修辞艺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159-161.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65.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82.
[6]LINDA SCHUELER, 何震.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64-67.
【关键词】英美文学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就现在商英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分析,大家对西方文化的掌握情况并不是特别深入。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学映射了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精神面貌。英美文学是英语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考虑英美文学,或是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引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足够重视。很多学生将商务与英语进行割裂,单纯的学习英语和商务知识,认为英语只是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而已,并没有注意到所有课程的综合学习,没有体会到“语言-文学-沟通”之间的内在关系。由于缺少对根植于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学生在日后的跨国交流中出现了众多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不足,进而也严重阻碍了经贸活动的开展。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的中国人眼界开阔了,很多人对出国旅游、探亲、留学、以及贸易有很大的热情,因此,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也越来越多,跨文化的交际自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先人一步的进入这个“地球村”中。在掌握正常的交流的同时,应该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英美文学中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面貌,充分的掌握英美文化,就能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民。
2.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润滑剂。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各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多方的文化,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比如说,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很有可能造成语义上的误解;商务谈判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中国人讲究以技巧取胜,但是美国人的性格比较直接,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谈判中会讲究谈判的实质性效果,不喜欢那种漫长式的谈判过程。这都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关,这些文化很多都体现在文学中,同样我们可以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获得商业广告的创意灵感。
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个时代高素质人才的突出特点,无论是你从事于外贸、外交、或在外企工作等,都离不开跨文化交流。再加上,当今社会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我们随时可以接触到外国友人、观看到外国电影或者阅读外国文学,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许多企业都很看重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这说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三、英美文学修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减小了沟通的障碍。不同的文化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政治格局、生活水平有关,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沟通的鸿沟,这个障碍必须铲除,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发觉这个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处事风格。当我们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学会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不同文化国度的人在交流的时候才能更加的顺畅,打破了双方的沟通障碍。
2.有利于避免因文化冲突造成的误会。在商务谈判的时候,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屡见不鲜,很有可能因为一句话触碰到了对方的敏感点,造成整场谈判的失败。因此,了解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在外贸谈判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在一些其他的商务往来中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例如餐桌礼仪,送礼物或者是穿着方面,作为一名将来要从事贸易的商英专业同学,必须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有利于培养英语表达思维。中英的语言表达思维是很不一样的,中国商人注重“先大后小”并且很少锋芒毕露、形怒于色。但是美国人能够很快的将谈判进行到实质性的阶段,很少花时间在谦虚礼让方面。这些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往往会给谈判造成困扰,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英美文學作品中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四、如何加强商英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加强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学习英美文学之余,给学生延伸一些英语国家相关风俗习惯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也有利于对文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例如,在在课堂上放映相关的电影,比如说有《刮痧》、《推手》、《面纱》等,还可以放一些民俗特点浓厚的外语电影。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还可以专门聘请相关方面的学者,来学校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2.案例教学中融入文化分析。案例教学对商英同学来说是一本更加直接的教学材料书,通过这些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谈判经验,下面是一个谈判中关于时间问题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案例: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并在谈判中一直不依不饶,使得巴西的代表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匆匆签约,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个日本公司的身上,因路上堵车,在与美国的谈判中迟到了,日本代表是这么应对的:“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你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所以导致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到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我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优惠代理条件是不会在美国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教学过程中,在从经贸角度分析案例的同时,配以相关国度的文化剖析,从文学、文化的角度解析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培养跨文化意识。英语角、各种演讲比赛等二课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模拟国际贸易的谈判场景,利用不同的案例背景,然后自己想出更好的应对策略;组织中外学生交流会,促进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4.加强学术群体和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自引进跨文化交际学至今有十多年的历史,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大学的领导应该鼓励教师们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研讨活动,以及给教师提供更多出过考察的机会。
五、小结
英美文学是英美国家文化的载体,它可以映射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利于贸易的往来。本文主要分析了商贸英语的教学现状,以及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英美文学素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许立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水平,必须要極度关注小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我在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总结了在口语交际范围内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现有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必须具备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所遇到的多种多样的环境中,能够灵活、和谐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学会倾听,掌握基础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技能。但是,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充斥着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对于语文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中的书本知识内容,剥夺了学生自由交流的能力。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国家提出的新课标大相径庭。怎样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改革,快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以下几点:
一、掌握口语交际的关键因素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更是突出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训练,因此包含了语文教学的多项内容,不仅要学习大量的书本知识,积累词汇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听、说两方面的学习。在明确了以上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后,就可以明确地得出要提升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有关口语表达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锻炼的同时,不能够一味地让学生单独进行锻炼,而可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听取别人表达的同时,感受其他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变化,这就为以后的交流打好了基础。2.有关交流的教学方法。交流的具体含义是指双方个体通过表达自身的情感和体会进行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倾听和沟通两方面能力,而是锻炼学生在某一个话题中产生共同体,进而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二、创建相应的情境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日常情境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当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在创建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证课堂中所创建的情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也要充分体现课堂中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的渴望,所创建的情境必须具备较高的趣味性。
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地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明确表达内心的想法。不仅如此,在学生表达个人情感之后,教师必须对其进行鼓励,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敢在班级中举手发言,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多多交流,在鼓励的同时,也要抓住机会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思想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主动让班级中比较内向的同学回答,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教师要用委婉的方式对其进行纠正,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巧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说
语文教师必须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系统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例如在阅读《小红帽》这则故事时,教师在阅读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分别扮演故事当中的不同人物,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充分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变化,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再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得感受以及在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表情和语气等内容,在表演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既要指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优点,同时也要纠正学生表现出的不足。
五、围绕教材,适当延伸
新课标对学生口语教材部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教材中突出展现了口语交际部分的学习,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能说会道”,其中主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这一专题的具体内容,设计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学会沟通。例如,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出现了这样的交流题:在自己或他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进行探究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新课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需要长时间锻炼的学习内容。教学阶段是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口语交际的学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新.浅析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J].考试周刊,(14).
[2]肖荣.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7).
摘要:很多高校在培养日语人才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的语言训练,而相对忽视了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日本文化知识的匮乏,从而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因此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十分必要。
关键词: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92-01
全球化的趋势使我国和日本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很多高校顺应时代要求开设了日语专业。然而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上面,有些学校侧重于应试教育,认为日本文化类的课程不太重要,所以只分配很少的学时甚至不开设日本文化课程。这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而造成沟通障碍,陷入交际困境。因此高校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来的课程结构,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运用日语进行交流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高校在开设日语相关的课程时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交际场景的各种情况。在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流时,很多语法或者其他知识的运用和常规的表达方式都存在差异,这些具体的运用场景是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关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语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受文化的制约,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势必涉及到文化的诸方面。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缺乏了解,交流时就会发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因此,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新世纪日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理解能力
中日文化存在差异,虽然日本自古就与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但是两个国家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既受国家历史的影响,也受文化观念的影响,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表现。在日本,一些重大仪式的举行所选择的色彩和中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之意,而黑色则代表着庄重、严肃,所以中国人会根据不同仪式的要求来选择用色,然而日本人在举行婚礼时新娘和新郎穿的服装分别是白色和黑色,这些差异都是需要通过学习日语后所需要了解的。而且两个国家对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的程度是不同的,理解这些包括社交礼仪在内的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2、跨文化沟通能力
由于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主动进行了所谓的“日本化”改造,形成了别具日本特色的大和文化,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改变固有的汉语思维模式,向日式思维模式转换。现在我国和日本的交流已经扩展到很多方面,在商业贸易领域,日本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中,而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交际,则要深入了解日本的历史传统。这些现实的交际需求需要日语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减少实际沟通中的障碍。在日本,人们的烟酒文化和我国有很大的差异,日本人在社交场合并不认为向别人分享自己的烟是必要的,而中国人则认为向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这些差异对翻译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合适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交文化,这样对于提高日语的交流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跨文化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对日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材之余,应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利用网络获取日语信息、鼓励学生多同日本人交流。可以通过邮件、网聊等,与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上开展日语交流活动。这些日语交际则对日语书写的能力要求较高,在书写之前,学生还要在脑海中将中文转译成日文,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1、多途径习得跨文化知识
学习日语既要了解文化的渊源,同时也要掌握文化的最新动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要发挥教学的作用,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来深入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课外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的知识,因此在文化学习方面,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而且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来积累有关文化的知识。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政策都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中,这些变化也给日语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了解这些新的知识。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给学生深入学习日本的文化提供了很多机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他国的文化,而且必要的话,还可以直接参观这个国家,融入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比较中日文化差异
在日语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承认并且包容这种差异可以使学生在使用这门语言的时候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异域的文化。培养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把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对课堂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且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学习交际中的技巧,而且在课堂中要涉及一些更新变化的内容,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才会使日语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四、结语
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目的语国家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常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际需求,因此在日语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一些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提高日语的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日平.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切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互补性和同声传译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04)
[2]朱海淑.探讨网络辅助教学对基础日语教学的积极作用[J].新课程(下),2012(05)
[3]孟霞.文化因素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四点原则.
作 者:黎青 LI Qing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青海,西宁,810008刊 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H319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策研究
1 引言
近年来, 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迅猛发展, 无论是合作规模、办学层次还是参与院校的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顺应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新形式, 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主动抓住了机遇, 于2010年开始, 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 (Holmesglen Institute of TAFE) 合作办学, 开办了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是澳大利亚顶尖的、最大的职业技术教育 (TAFE) 学院之一, 也是获得中国教育部首批认证的澳洲院校之一。
虽然国外的留学生活令学生们向往, 但是要想获得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的入学资格并非易事, 其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语言, 即跨文化交际能力。该学院入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雅思 (IELTS) 5.0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沟通能力, 即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无障碍。所以,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决定了他们能否在雅思考试中达到国外大学的入学标准, 并影响双语专业课的学习, 以及在国外的学习。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 学生要能够听懂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 能以英语作为工具语言来理解、参与很多的专业讨论, 并且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任务也要求用英语来完成。如果学生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 其后续学习会相当困难, 完成后期学业的可能性就很小。同时,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也会使他们在国外的生活误会频出、寸步难行。鉴于此,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问题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就毫无疑问地凸显出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作为合作办学的基础对实现其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并且直接关系到合作办学的成败。从这一意义上说,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多元化发展需要我们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的对策进行深层、系统的分析研究。
2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3年4月至7月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的形式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的10级和11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其中对11级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共27名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 该问卷目的是考查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容忍度和灵活度,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10道判断题, 第二部分为20道选择题, 每题1分, 总计30分, 分数高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弱成正比。学生们按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问卷, 并全部上交。课题组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表:
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
通过上表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的分数分布在11至20分, 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分数不超过10分, 21分以上的只有5名学生。由此可见, 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差, 急需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 本课题组还组织国际学院10级、11级共20名学生进行座谈, 座谈的内容是调查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座谈中, 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了解、在上外教课的时候有与外教存在沟通障碍的情况、生活中遇到外国人不知道如何打招呼而感到非常尴尬。可见, 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确实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众所周知,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即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是他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和影响因素, 因此, 本课题组对11级国际学院27名学生的英语过级成绩也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图:
通过上图的分析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A级水平, 一小部分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 个别学生仍处于B级甚至B级以下水平, 总体来说,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都不高, 这也影响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3 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本课题组通过师生座谈、学生家庭走访调研等形式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因素:
(1) 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态度不端正。调查中发现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源基础非常薄弱, 学生入学英语基础较差, 很多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远未达到高职高专教材应具备的词汇和语法基础的起点, 入校后英语学习非常吃力。同时, 较多的学习任务让原本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他们把英语学习看做痛苦的事情, 平日不努力、临考搞突击复习, 普遍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此外, 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随意满足, 家长和学生都抱着只要有钱就能出国学习的心态, 这也导致了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2) 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通过与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座谈, 本课题组了解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缺乏必要的了解, 而一味地以英语过级和雅思考试为目标进行授课, 在授课内容上仅仅偏重考试所需要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满足于学生掌握简单的英语句法, 缺少对跨文化知识的讲授。在授课方法上, 教师多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一传统的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这样减少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 阻碍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资源配套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上, 学校并没有提高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比例, 使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浸入较少。此外, 也没有将跨文化相关课程放在外方课程之前开设, 致使学生对外教的授课方式不熟悉, 出现了与外教发生摩擦、跟不上外教上课进度的现象。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 学校较少向学生提供跨文化方面的书籍、报刊和影视资料, 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停留在理论水平上, 缺少日常生活的实践锻炼。
4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对策
考虑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在跨文化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为了减少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障碍, 本课题组在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 充分了解学生,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的统计, 中外合作办学开设的专业绝大多数都属于非语言专业, 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符合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宗旨。高职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培养目标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级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入学基础比较薄弱、英语底子薄、英语学习兴趣低, 这就要求校方在定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 让学生在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同时,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矛盾和困难、意识到矛盾的深层原因以及掌握解决这些困难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从而使之逐步适应不同文化、学习交际策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终为我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2) 增加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浸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材, 把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一方面, 在讲授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外, 加强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气候、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经济制度、社会现状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 不断纠正不符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 补充在跨文化交际时所应掌握的知识,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得体掌握所学的语言形式, 避免在今后的交流中产生障碍, 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 但又不能忽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地说, 教师要成为激发者, 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创设真实的跨文化情景让学生进行文化学习和实践;教师要成为组织者, 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小组的划分和讨论以及课后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教师要成为参与者,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不再是独白式的传授教材中现成的知识, 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特别是在语言模拟训练的活动中, 必须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并积极地参与, 双方都既是说话者, 又是听话者,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 也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真实的语境;教师要成为评估者, 要在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肯定学生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4) 完善和优化配套课程设置。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 配套的课程应该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读、写各门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学校可以在第一至第四个学期为学生提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跨文化交际、英文电影赏析、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演说技巧与实践、英文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同时, 还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邀请中外专家开办英美文化知识讲座、请外教参加英语角活动, 这样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口语, 还实践了所学的跨文化知识、知道如何得体成功地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流。
(5) 外教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与中外师资形成合力。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是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 改良我国高职教育体制和模式。所以, 在合作办学中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 最大化地利用外教资源。一方面可以让外教参与到学生的第一和第二课堂中去, 帮助他们掌握和实践各种跨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学习以形成合力, 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最优越的师资力量。
(6)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言文化的气氛中, 完成对异族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习得。英文电影来源于生活, 电影中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 让他们浸润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目的语国家的人文习俗。此外, 英文电影提供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所学的跨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 这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语
毋庸置疑,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能否继续赴国外深造、未来留学期间学业完成的效果以及在国内外的就业情况, 甚至决定合作办学项目的成败。因此, 实施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和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不断完善教育理念, 更新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国际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ianco, J.L.&Crozet, C. (eds.) .Teaching Invisible Culture:Classroom practice and theory[M].Australia:Language Australia Ltd, 2003:11-35.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把阅读和交际训练结合起来,采用“以练导学”的形式,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训练学生运用“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演、讲、辩”等训练,“以练导学”,引导学生走进乌塔的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着的人文意味,学习乌塔独立、自信的品格。
2.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顺势理解“反驳、一时语塞”等词义,领悟课文“对话中的辩论意味”“‘我’的出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等表达特点,并适度进行迁移运用。
3.创设情境引发交际,训练学生运用“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感受“讲得简洁”
1.通过两个练习,提取重要信息,初步了解乌塔的故事,学习部分字词。
(1)师: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吗?这些词理解吗?(出示“马上反驳、不合逻辑、一时语塞”三个词语)
a.马上反驳。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的意见。(或: 怎么样的情况下我们要“马上反驳”?)
b.不合逻辑。换个词语(没有道理 不合常理)。
c.一时语塞。给“塞”组个词(堵塞 阻塞),再说词义。
(2)师:下面的句子,你自己能读懂吗?(出示语段1、语段2,略)
师: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提炼信息:阅读、挣旅费、设计路线、查警察局号码等)
师:乌塔游了哪些地方?(提炼出三个层次:照搬课文;只说欧洲;说到国家)
2.将两段话的信息结合起来,简单介绍乌塔,说要点就行。
口头练:爸爸妈妈,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她—— (请学生自己准备,指名介绍)
师:很多时候,我们在介绍一个人的时候要“讲得简洁”。(板书:讲得简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师:那课文是怎么来写乌塔这个故事的呢?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课文,发现课文是怎么把乌塔的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课文以“我”和乌塔的对话写成)
板块二:领悟“对得自然”
1.再读故事,聚焦乌塔的语言,品味课文对话。
(1)师: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把乌塔说的话画下来,自己揣摩语气说上几遍。
(指名找出对话——屏幕呈现,个体练读——指名读)
(2)师:对话,就是两个人说话,所以要——(板书:对得自然)像我们平时说话一样。这组对话该怎么说呢?(出示一组对话,学生合作说)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
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师:谁和老师合作来演这组对话呢?(出示另一组对话)
我有点惊讶: “你一个人吗?”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师(评价):啊呀,你是自豪地答道,而不是自然地答道。这里乌塔为什么是自然地答道?她应该很自豪才对啊!谁跟老师来合作?
……
2.师生合作表演,进行交际。
师:我们以第五自然段为例,来演一演当时的对话情境。自己先读读这段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生读)
师:老师跟你们来合作表演。谁来演乌塔?谁来演“我”?(师生合作演读)
我:你好!
(你要热情地先跟我打招呼,并询问我)
我: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乌塔:……
我:你几岁了?
我:你玩了哪些地方了?
我:你还要去哪里?
我:你一个人吗?
……
师:你们觉得我们对得自然吗?同桌演一演。
板块三:体会“驳得有理”
1.聚焦一组对话,反复品读,体会“驳得有理”。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读对话的秘诀,现在我们再来演读一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师:谁来做乌塔?谁来读“我”的话?老师为你们服务,读提示语。(自由读——师生分角色演读)
采访:
你为什么“一时语塞”?(中国孩子根本做不到这样,我有些尴尬和难为情;有些惊讶)
你为什么要马上反驳?(觉得对方的话不合逻辑)
那乌塔的话合逻辑吗?自己读读。一起读读这句话:“爱孩子……”什么意思?她说的是个什么道理?(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这是在反驳“我”的哪句话?
你看,乌塔针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她的话,是讲到点子上了,(驳得有理)很合逻辑。
这段话该怎么读?
你还觉得乌塔讲的哪段话也很合逻辑,驳得有理?这里她又说了个什么道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的意义)
读着读着,一个怎样的乌塔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说一个词。热情、大胆、有主见、自主、独立、勇敢)
2.创设情境,练习反驳。
(1)师:你们喜欢这样的乌塔吗?向往乌塔那样的生活吗?如果你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你的父母,估计他们会说些什么?
师:老师梳理了一下大家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你一个人出去,出了事怎么办?
你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长大了再独立也来得及啊!
你现在的任务是在学校好好学知识,不要总想着玩!
(2)师:如果父母这么说,我们该怎样来反驳呢?联系课文内容和阅读材料,写下自己的观点,准备跟父母辩论。你的话要像乌塔那样合乎逻辑,等下才能“驳得有理”。
或进行口头训练:爸爸妈妈,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________。
(3)现场辩论。
师:谁先来做爸爸妈妈,抛出他们的观点?(指名开火车读父母的话)
师:好,反驳的时候到了。同学们要争先恐后地抛出我们合乎逻辑的话,争取把他们说得“一时语塞”。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热情、勇敢、独立的小女孩乌塔,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乌塔那样去独自周游世界,但学会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本领。今天这堂课,我们还学到了几个口语交际的小窍门——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
【评述】
一直认为,现场才是研究课例的第一“文本”,文字实录甚至教学视频都难以完全呈现现场的氛围与气韵。盛老师的课堂气韵是沉静而温婉的,似乎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课文,经过她的过滤,呈现出来的总是淡然、安静与美好。
《乌塔》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少有人注意,更鲜有人拿它来上示范课。盛老师却别出心裁,将这样一篇貌似简单的略读课文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引导学生在 “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辩一辩”等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知了人物形象,学会了口语交际的“秘诀”。将阅读与口语训练巧妙结合起来,中间又渗透思维训练、写话练习,一堂课,能如此丰富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课的设计又是这般简约清晰,着实令人赞叹。
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尽管课程标准将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并列,组成各学段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四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它不便于考核和检测,少有人真正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这一领域没有留下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教师探索与研究的难度较大。在各级公开课中,偶尔也能看到口语交际课,往往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出日常口语交际的情境,比如游戏、购物、应聘等,让学生练习说话。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堂也热热闹闹,但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课堂训练点十分模糊,更谈不上口语交际知识的序列性。热闹之后,学生真正的收获却不多。但在盛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另一种可能——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这一课中,教师利用文本反复创设交际情境,将文本中的间接引语转化为直接对话,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交际语言形式。学习的过程是阅读的过程、语用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言语生命生长的过程。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常见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及表现,并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作 者:岳剑英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推荐阅读:
五种提升交际能力的方法11-19
提升城市文化的文章06-15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07-20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10-24
让企业文化“软实力”助力管理提升10-13
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1-0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06-19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05-29
合规文化提升年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