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说课稿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禹治水教学说课稿(精选8篇)

大禹治水教学说课稿 篇1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这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婚、鲧”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与理念:

一、明确主题,养成习惯。

对于当今社会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出示本单元主题:奉献。(师)你能按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奉献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师)唐.李商隐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i成灰泪始干。”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就有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

二、了解人物,进入课题。

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因而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禹的资料不仅有效地开发了课本资源,而且也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体现的精神做了准备。(出示大禹头像)(师)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大禹的资料,一定对大禹有了一些了解,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电脑)(师)关于大禹提传说有许多许多,我们要学习的是广为流传的一篇《大禹治水》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和教师一起来书空“禹”字。(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那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

三、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婚、鲧”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师)课文中又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3出示生词。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结构;“叮嘱”的近义词;“拄”有几个兄弟?

4(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倒塌、淹没”等词来体会。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2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师)你们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谁愿意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课文。

五、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下节目标。

(师)面对这灾难,人们多么渴望有人能把这洪水治服。见到人们受苦,鲧、禹父子站了出来,他们是怎样把洪水治服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大 禹 治 水

大禹治水教学说课稿 篇2

我将以《静女》为例与大家分享这一愉快旅程, 欢迎大家随我来到此次旅行的远古站。

我主要从行程目的、设计思路、特色之旅、游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本站行程想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 重点是领略《诗经》神奇, 体悟《静女》美好。《静女》是《诗经》的代表作之一。《诗经》是我国诗歌之祖, “阅读大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就是《最美不过诗经》;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 《诗经》一举夺魁。《诗经》中的每一处风景, 不加修饰, 都能直抵人心。游客在导游引导下自主进行美点寻踪, 妙点揣摩, 充分感受这首诗歌中那沉吟至今仍不褪色的情感。 (2) 难点是感受“纯真”要义, 助力“职业”人生。职高生要比普高生早一步踏上人生之旅, 应该更早具有“就业”的意识。《诗经》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中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 而这些对职校生的人生旅途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旅途中, 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 明白一个职业人拥有一份纯真心态的可贵。

我做这样的教学设计, 有以下两点理由:一是考虑到学情。本次授课对象是旅游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这群接近00后的青少年, 性格外向活泼, 可塑性强, 但是学习主动性不高, 传统的授课模式并不受他们欢迎。在语文素养方面, 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其他专业学生有优势, 对诗歌有一定兴趣但是不强烈, 能赏其美却未必能悟其味。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引导得法与否将使效果有天壤之别。由于专业原因, 他们对“旅行”一词特别敏感。杨九俊主编的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入选诗歌从远古走来, 历经南北朝、唐朝走向了宋代, 这本身就是一次诗歌发展的美丽历程。林语堂先生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好词佳句, 奇意妙理, 正如山水中的景点。于是我想, 教师何不化身为导游或者让学生自己成为导游, 进行一次诗歌的旅行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也正好契合文化课教学与中职生专业成长巧妙融合的主张吗?

二是紧扣住教材。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主菜单”上一道令人关注的“特色菜”, 但真正要品出特色需要我们动脑筋。有人列出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 本单元入选的六首有三首名列其中并在“人生卷”中排名前五。我顿时豁然开朗, 作为语文教师, 不应该只是满足于语、修、逻、文的指导, 而要自觉承担人文传播的使命。作为职校的语文教师, 我们还要主动担当起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的重任。本单元诗歌中蕴含着许多处世哲学:纯真心态、恬淡情怀、乐观精神、忧患意识、执著信念。这些不正是这个时代摒弃浮躁、抚平创伤、强大内心的心灵秘方吗?所以, 教师要借此引领学生体悟这最深刻、最有效的东方古典智慧的魅力, 为他们的人生之旅、职业之旅奠基。

于是, 这一体验式教学设计酝酿产生。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在这次旅行中体味诗意、感受诗趣、领悟诗理;一起在这次旅行中丰富体验、触发感受、宽阔内心。

下面, 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特色之旅。

课前的“微课”是“旅行攻略”。课前制作“微课资源包”上传博客, 其实就是在数字化支撑下帮助学生高质量做好预习工作, 将课堂上的互动引向更高层次。我在《静女》的“微课资源包”里综合了名家朗诵、基础文学常识、重点音形义圈划、诗歌改编示范、相关拓展资料精选链接等内容, 短短几分钟的呈现却可以吸引学生饶有兴致地研究好久。这样有准备地旅行, 目标会更清晰, 感受会更丰富。

课堂的“结构”是“旅行行程”。本站行程安排丰富, 请允许我为大家再做一次导游, 介绍几个特色环节。

这是“行程导航仪”:“微课”重播、“手册”发放,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旅行方向、了解大致行程。

这是“游客接待站”:安排的活动是“《诗经》源头探爱情”。教师深情讲述《诗经》的“爱情三部曲”, 学生自发吟诵相关诗句, 沉浸在《诗经》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中, 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 在这基础上导入本课, 学习变得主动。

这是“漫游阅读岛”:这里抛弃传统的“逐环教学”体现“导游式”教学的特点, 导游带着游客满怀深情赏《静女》, 情节线索展示考验学生的概括能力、分镜头描述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充分领略诗歌的精彩, 憨厚、诚实、痴情的小伙, 美丽、聪明、调皮的静女也深刻地印在了游客的脑海中。

这是“旅程互动吧”:那是整个行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安排的活动是穿越时空演《静女》。“微课”资源包中已经把这首诗改编成一幕短剧, 学生自主编剧、自主排演……课上正式上演, 这个任务让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味真情。随后的师生点评更是将表演的效果推向深入, 无论演员还是群众, 对诗歌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这是“人生加油站”:它是每个站点固定的“心灵职场”环节。跳出语文教语文, 引导学生从这首诗歌中找寻开启职业之门的金钥匙。这里分了两个步骤:“简简单单悟爱情”, 通过平等对话, 学生领悟了孔子“思无邪”的精髓, 真正理解这种“原生态”感情的可贵、“纯真”的难求;“纯真心态走人生”, 由此及彼, 把学生的视线转向职业, 明白对待今后的职业也要保持一种纯真心态, 那么普普通通的职业也会像茅草一样炫目美丽, 也会如初恋一般快乐美好, 本课教学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整个“行程”, 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这个“主题游”的全程陪同导游, 告诉学生哪个地方有风景。充分利用小组学习, 每一小组组长就是每一站点的“地方陪同导游”, 而组员中更有“景点景区导游”。我们欣喜地看到, 名为旅行, 实则也是一次职业训练, 师生携手深入了解景点的精妙之外, 还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一次高效的职业思维碰撞。

全程贯穿的是“旅行手册”。“旅行手册”实际就是“任务单”, 又不同于普通的任务单。《手册》的设计, “课内”与“课外”结合, “教学”与“自学”相伴, “传授”与“活动”同行, 使得“语言”与“文化”共融, “知识”与“能力”并举。《手册》的使用、完成, 就如同与一个诙谐博闻的旅伴同行的过程, 期间没有机械冰冷的灌输, 只有灵魂深处的共鸣;没有面对面的训导, 只有肩并肩的奋斗, 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体验人文情怀、汲取古老智慧, 自信、从容踏上人生、职业之旅。

这一站在导游与游客的相携相伴中走完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这条路, 沿途的风景在脑海中定格, 成为永久的珍贵记忆。这时候, 师生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本次教学过程, 已然化为师生陶醉期间的一次旅行。

那是一次愉悦之旅:师生共享、同乐, 语文教学和兴趣爱好相依相伴, 古诗成了学生嘴边的“流行曲”。

那也是一次成长之旅:力促成长、发展, 语文教学和能力发展齐头并进, 语文成了学生职场的“助跑器”。

那更是一次人生之旅:重在塑造、唤醒, 语文教学和价值形成同鸣共振。人文成了学生人生的“加油站”。

然而, 整个旅行尚未结束。“旅途好声音”“旅途美景大赏”等更多饶有趣味、别具特色的活动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我把它称为“回程途中”进行。因此, 学生对本文的学习还会继续。他们会自动、自觉、自发地去寻找“源头活水”, 练习的练习、讨论的讨论……忙得不亦乐乎。于是, 博客、微信、QQ不再只是纯粹消遣的渠道, 而成为了学习互动、观点交流、焦点热议的平台。

虽然与理想仍有距离, 师生间的沟通还不尽如人意, 但学生的热烈反应、精彩表现已经给了我足够的惊喜, 他们的强烈渴望、热切期待又成了我最大遗憾:这一次旅行结束了, 下一次旅行在什么时候?如何将这美丽的旅行继续成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与学生约定, “散文之旅”“思辨之旅”等更多更精彩的旅行即将启程, 我会和他们将“语文旅程”进行到底!

摘要: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主菜单”上一道令人关注的“特色菜”, 但真正要品出特色需要教师动脑筋。本设计结合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求, 考虑“千古流芳一诗心”这个单元入选诗歌的特点, 突出单元教学特色, 将该单元诗歌教学化为一次师生同行的旅行体验, 体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课融合的理念。本次说课是该单元设计的其中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说课稿 篇3

一、要素化模式说课稿的不足

教师说课时,组织者为了便于评价,通常要制定相关的评价要素和量规,最常见的要数“老五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与“新五说”(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媒体和说教学过程)。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说课者自然就按照这些评价要素来撰写说课稿并实施说课流程,随之形成了以“五说”为依据的“要素化模式”(也稱“五段”模式)。

但事实上,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按要素化模式进行说课时,说课者为了按“顺序”说全各要素,必然会在五个要素之间来回穿梭,不易清晰地展现教学设计的过程,从而降低了说课的逻辑性。例如:在说教材的过程中,说课者必然要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但现实是,教师在分析完教学内容之后,还必须分析学情,才能确定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哪些是教学的难点。又如,教法和学法本应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们均会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若按“老五说”,会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若按“新五说”,又会造成“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叙述的重复。再如,从逻辑上讲,“媒体的选择”和“板书”均属于“教学过程”的下位概念,而在要素化模式中,将它们设为并列关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二、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提出

由于说课是介于备课(教学设计预案)与讲课(教学设计预案的实施)之间的高层次的集体教研活动,说课稿的撰写也应看做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应用。因此,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1],我们提出了结构化模式说课稿(如下图),按照教学设计原理的逻辑顺序与递进关系,进行说课稿的撰写和说课流程的实施。采用结构化模式,不仅能将相关的评价要素有机地融合在结构中,还能使说课的流程更有逻辑性。

三、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应用

为了便于说明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以小学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详细描述说课设计各阶段的内容及方法。

1.说课稿的标题

主标题:我是小小工程师。副标题:“画方形和圆形”教学设计与分析(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说课的侧重点)。

2.说课引言

今天我说的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1课“画方形和圆形”的教学设计与分析(向评审者表达明确的说课信息)。

3.教学内容分析

说课者阐述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科书内容的把握,以及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定位。可用三句话表述:(1)指出说课内容出自何处(若引言已写,此项可略);(2)分析该内容在系统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指出该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以本节内容为例,“画方形和圆形”是在学生认识了画图工作界面,识别画图工具,了解线形工具基础上的实践运用。在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对画面的平衡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知识点是:利用Shift键精确画出方和圆,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及构图。

4.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教学难点及分析难点成因的主要依据。这部分包括:(1)指明教学对象;(2)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可包含班级的学习风气)以及对教学对象智能水平、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检测结果。本节学情分析如下:该班学生虽接触计算机时间不长,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课前问卷统计调查发现,35%的学生在家使用过画图工具,只有8%的人画过方和圆。

5.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时,除了要注意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准确归类,还应明确阐述确立教学目标的具体思维过程和依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圆形和方形的工具画图;利用Shift键能精确地画出方和圆。(2)过程与方法:在方形和圆形的绘画练习中,熟练掌握规则图形的画法及图形搭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方形和圆形的组合构图,提升合理构图等艺术修养。

6.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

在这部分,说课者仅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不够,还应该“说出”将其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理由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教学重点部分的阐述,甚至可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挖掘;对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则立足教学内容固有的技术难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智能水平加以剖析,并给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这个环节能衡量出说课者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高低,也是说课的一大亮点。就本节而言,教学重点:方形、圆形与圆角矩形的准确操作;难点:利用Shift键精确画出规则的几何图形。由于学生首次利用Shift键和鼠标“合作”操作,属于技术协调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多练加以巩固。

7.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并不是说针对每条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设计出一个相应的策略。但对于主要教学目标,尤其是那些不易实现的目标,则应该给出详细的教学策略。通常,反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是考虑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媒体的恰当选择和教法学法的合理运用等。针对本节而言,一是通过投影童话中“小猪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倒”等画面,“需请同学帮助设计”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帮”小猪设计带烟囱的房子,画电脑屏幕、公共汽车、雪孩子等童话内容,以解决“如何将单纯、枯燥的画方和圆”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的问题。在教法上,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引导,与学生个人上机练习及分组竞赛相结合的方式。

8.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说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既要展示教学过程的全貌,又要清晰表现出关键点的设计思想及有效办法。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的成功经验是,首先,要将整节课划分为几个环节,并采用客观陈述性语言描述的方式,简洁地表述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均用概括性的标题引出。这节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2)重点分类,各个击破;(3)难点分解,步步为“赢”;(4)合作探究,拓展延伸;(5)作品交流,评价总结。其次,在“说”教学过程时,最好配以流程图(在说课稿上画出,说课时用投影或挂图展示),以清晰地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全貌。此外,还应注重讲述教法和学法是怎样合理运用的。

9.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具体可分为前置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可在最后单列,也可将其融入其他模块。例如,前置性评价的设计可在学情分析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可在主要知识点学习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则主要用来在一节课完成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放在教学过程表述的最后进行。

当然,结构化模式说课稿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图1,可设计出七模块式,也可以设计出六模块式,也有人提出三模块式[2]。无论采用几个模块,笔者认为,都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1)逻辑性。即注意说课的各结构模块的因果顺序;(2)系统性。即将评价要素按“整分合”的原理,有效地分解到说课的每个结构模块中去;(3)艺术性。即在每个结构模块之间要用过渡性语言进行衔接;(4)有效性。即在有限的(说课)时间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最大限度地展现教学设计思想与内容。

该文由江苏省教育厅立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师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创新培养”及连云港师专校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与理论”基金资助。

教学说课稿 篇4

《瀑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首自由体写景诗,诗歌描绘了瀑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壮丽的瀑布,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按照“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山路忽然一转,望见瀑布的全身”、“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即由远及近的顺序分3节来写瀑布的。分别写到了瀑布的声音、颜色、形态之美。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②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望庐山瀑布》,感受瀑布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首现代诗文质兼美,采用了确切的比喻,使得整首诗节奏感强,韵味十足。我确定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瀑布的声、色、形,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主题教学,让语文与生活共振

主题教学是窦桂梅老师所倡导的,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本节课,我围绕“瀑布”这一主题,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叶圣陶的《瀑布》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探究文本,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孩子心中产生共振。

2、情境创设,让表达异彩纷呈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实现诗化的语文课堂。诗化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绘声绘色地引导学生进入形象化的意境,从课堂教学中力求营造一种切合文本的诗意氛围,循循善诱,逐步提升。比如,开课时,我创设和谐的谈话氛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结课时,播放瀑布画面,让学生的心灵随之震撼。

3、朗读感悟,让诗歌熠熠生辉

一首好诗,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好酒,我们读诗,也就是饮这杯好“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而这必须要指导学生善于朗读,由“略读”到“细读”,由“细读”到“品读”,读出感情,读出神韵,领会诗的意境,才能达到读有所获,把握诗的内容与主题。

(二)学法

教师应给以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究,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己喜欢的诗句旁做旁批,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能力。此外,结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表达方法,比较中升华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我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脑筋急转弯引出课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构建师生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

(二)联想比较,以诗会文

由瀑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想起传诵千古的《望庐山瀑布》,感情诵读,带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境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后,自读文章,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朗读。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自主探究,读思结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在旁边做上批注,汇报交流时,根据学生发言,相继出示三小节诗交流感受,感情诵读,使文本中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朗读中,情感激越在学生的想象中,理念闪现在学生生动鲜活的感悟中。

课堂上,我一方面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架设学生与文本相通的桥梁,紧紧抓住“珍珠的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再现瀑布声音、色彩、形态之美,让学生满怀激情的诵读,与学生共同创设出一种“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的诗意境界。

(五)比较异同,学习表达方法

我以《瀑布》为主讲教材,结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分析对比,学习诗文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和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渗透,使古诗与现代诗二者相融,情景相融,作者相融,师生相融。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生沉浸在瀑布雄伟壮丽之美景时,一种对瀑布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我随即话锋一转,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播放世界著名瀑布视频欣赏,给学生另一种心灵的震撼,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进而更加喜爱叶圣陶笔下的瀑布,齐声深情吟诵《瀑布》时,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在课堂上涌动。

四、说板书

《健身街舞教学》说课稿 篇5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串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笔者认为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健身街舞的组合动作且,利用动作作为工具达到锻炼身体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并让学生体验健康的含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中的身体练习和技能掌握比例控制适当,让学生有更多身体练习机会,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健身街舞的技能与理论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健身的原则,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学生能把握一种健身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在于组合套路的动作的学习。在教学中运用上网查询,展示,表演,课外练习,启发学生创编等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所学的内容传达,普及给其他同学。

第一节:健身街舞的基本律动练习

第二节:健身街舞组合一

第三节:健身街舞组合二

第四节:健身街舞组合三

第五节:健身街舞组合四

第六节:健身街舞组合五

第七节:健身街舞组合六

第八节:健身街舞组合七

第九节:健身街舞组合八

第十节:健身街舞组合完整示范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内容。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使用教材:健身街舞dvd

2,教学参考书:《街舞的起源》《街舞的种类》街舞网站

课程的说课和教学方案细节设计

(以第十次课开展设计)

(一)本课的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健身街舞组合动作七

2,课程学时:技能课学时2学时

3,适用专业:选修健美操的女生

4,制定(修订)时间:5月

(二)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前面掌握的组合基础上继续学习健身街舞的组合动作七。并进行创编,重新组合。是新授课。

(三)教学目的

1。认知机能目标:初步掌握本次课第三组合的动作,并能结合前几个组合进行创编练习

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健身街舞这项运动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形体练习使学生的正确身体姿态得到培养

3。情感目标:通过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自主创编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移步结合绕肩

难点:动作协调,到位并能够与音乐旋律相吻合;与学生大胆的张扬自我个性三者融合为一体。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07级本科班的44位女生。有一学期健美操学习的基础,但是个人能力差异大,普遍学生表现力差,动作放不开,不敢展现自我。

(六)说教法

“多感官程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互助式教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图片,音乐,简笔图)

通过课件观看街舞比赛,表演。板书准备:张贴出学习动作的图片和简笔图

2,开始部分:上课时学生马上进入街舞主题情景,配合音乐感受街舞的文化

(1),游戏《竹竿舞》导入热身环节,“胖子吃,胖子胖子吃,胖子吃,胖子胖子吃,不吃不吃不吃”使学生学会口令同时配合蹲起。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感受街舞节奏

(2),学生领操,教师在旁评分,下课前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锻炼教学能力,培养自信心

3,基本部分:

活动一,教师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教学(不分前后顺序),学生学练。

活动二,《自选超市》:让学生将在已学街舞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创编。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贯穿到学习中。(创新点)

分组练习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重组创编展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启发性的建议。

活动三,最后分组展示生生互评,师生评价。

活动四,形体练习在《女人花》的音乐伴奏下教师示范身体姿态练习学生跟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学习阶段,利用动作作为工具,培养学生创编,合作,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结束部分:放松整理并讲评

知识目标实现

提问:进行减脂训练有何时间方面的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

教师总结知识点,并布置课外作业结合自身近期目标写出一份健身的训练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互相交流总结。

本课设计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健身街舞教学内容为载体,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将从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几方面来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健身街舞”这节课主要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对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游戏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乐在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目标,实现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教

二,用什么教————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和安排

本课主教材设计为健身街舞。为避免单纯练习的枯燥,采取《自选超市》让学生对所学动作进行选择,重组,创编然后分组展示。使学生在实践自己的创编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本课辅助教材形体姿态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女生的正确身体姿态,身体的柔韧性等。在悠扬的《梁祝》中感受肢体美。用肢体诠释音乐。

三,教什么————对重点,难点的考虑

体育教学说课稿 篇6

体育教学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1)组合滚翻(2)游戏、滚翻接力比赛。

(二)教材分析

滚翻是体操项目中最常用也是重要的动作要领之一,是人们借助身体各部份来完成的一种技能技巧项目之一,能为学生今后学好体操,奠定基础。组合滚翻练习,既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具有发展促进学生协调、灵巧、柔韧的能力。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少年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对单调的学习易产生厌倦情绪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我利用形式多样的组合滚翻进行练习,设计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热情,快乐地参与体育活动。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前,后滚翻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协调、灵巧、柔韧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前、后滚翻的“蹬地、低头、团身”的动作要领。

2、教学难点:滚翻的组合练习。

(五)教学器材:体操垫41张,小红旗4面,呼啦圈4个,录音机1台。

二、说学情

小学水平二的学生对前,后滚翻已有一定基础,他们的求知欲高,活泼好动,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和展示自我,但由于学生注意力较分散,心理因素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启发教学法、游戏法和竞赛法。

四、说学法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提高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选择和游戏形式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五、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结合体育课的特点,本节课分为导入热身,实践与提高,放松与恢复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操队列及对学生提出任务和要求。

2、搬物慢跑:教师带领学生各搬一张海绵垫进行各种图形的跑、走、跳结合,并不断创新搬物动作,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目的。

3、韵律操: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操练习,营造快乐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锻炼。

(二)实践与提高

1、滚翻练习

(1)通过语言提示,让学生尝试前、后滚翻和展示创新其他滚翻动作。

(2)教师示范,讲解前、后滚翻动作要领。

(3)学生自主练习,做好自我保护。

2、分组练习

(1)学生自创各种滚翻的组合练习,充分展示自我。

(2)展开想象,摆放各种图形进行滚翻组合练习。

(3)自选最佳方案进行比赛。

3、滚翻接力比赛

(1)、滚翻的传递接力比赛

(2)滚翻的传承接力比赛。

3、放松与恢复

1、放松:通过优美的音乐做放松练习。

2、小结: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3、回收器材

体育教学说课稿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从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说教材

本节课—《弯道跑》是水平三的教学内容,属于田径教学范畴。本课内容是学生已在初步学习耐久跑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田径中各类跑的教材作基础。根据对本课教材的认真分析和钻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体会直道跑和弯道跑的区别。

技能目标:使8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弯道跑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不怕艰苦,拼搏奋进的精神,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自我健体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

重点:身体动作的变化

难点:克服身体向内倾斜、摆臂动作

三、说教法

本课用游戏来主导,以游戏来串通本课内容,使教材游戏化,寓游戏于教学,首先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去学习,其次采用了游戏法、示范法、对比法、展示法等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充分突出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学法

根据小学生想象思维较弱,直观模仿能力较强,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集体活动的特点。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游戏与比赛等学法的指导,既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又使其初步掌握了弯道跑的基本技术。

五、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但本节课的难度不是很大,再加上我在上课的时候通过童声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能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六、说场地器材

一块长25米、宽15米的平地,一个双圆圈(大圆r=5.5m、小圆r=4.4m),40条红领巾,10面小红旗,1个篮球。

七、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完成教学:

(1)准备活动部分

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在这环节中,主要通过模仿小鸡、青蛙、老鹰、孙悟空这些动物的行走动作来完成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又能达到热身的效果,为新课做好铺垫。

(2)、探索新知部分

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两个游戏和一个练习来完成教学。第一个游戏—捉尾巴,把男、女生各分成两组,男生跟男生比,女士跟女生比,两列横队前后一对一进行追逐,被追组把红领巾夹在裤腰后面当尾巴,捉到红领巾多的组为胜。,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复习直道跑。第二个游戏—听数抱团,全班绕着圆圈逆时针跑动,学生听教师的口令进行组合,找不到伴的同学做两个纵跳,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体验弯道跑。

学生做完两个游戏以后,教师引出问题—两个游戏跑动的时候身体姿势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思考、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师小结出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并做示范。从学生尝试到教师启发思考问题再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体会弯道跑的动作。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纠正、表扬,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推荐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最后由师生互评。

(3)、巩固提高部分

由于学生好胜心强,在尝试练习过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舞台,充分发挥其技巧,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十字接力来巩固与提高弯道跑的技术,使学生了解弯道跑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第二个游戏是圆圈传球,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把球逆时针一个学生接着一个传过去,教师在中间闭上眼睛吹哨子,当哨子响的时候球在哪个学生的手上哪个学生就站出来,站满五人就给大家演唱一首歌。这个游戏主要是营造一个欢乐的氛围,为放松活动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

(4) 、恢复身心部分。

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我安排了易学易懂又轻松的舞蹈内容来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最后由教师小结,和学生一起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体育教学说课稿3

一、教材简析。

走、跑、跳是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发展走、跑、跳能力的各种练习是提高学生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和培养必要体能的重要手段。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目标要求,本课以青蛙成长过程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游戏,着重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标准》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水平一学生力求达到的目标有: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等。为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生能积极参加活动,学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

2、学生能相互交流学习体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为达到学习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体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难点: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落地轻巧。

四、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以四个环节贯穿主题,分别是:小蝌蚪找妈妈、小青蛙练本领、小青蛙比本领、小青蛙庆功会。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我力求做到:突出主题、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并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局面。在教学活动中,将讲解示范、分层教学、评价激励、品德教育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

五、学法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本课运用练习法、游戏法、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进行学练。通过猜谜、故事的引入,使学生融入角色,在游戏中体会跳跃,促进身体机能和技术动作的提高,在活动中互帮互学,交流学习体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身、心、社”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说课稿4

本节课我设计的内容是初中八年级教材中的快速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重难点突破、设计理念,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我们常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钻研好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我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初中八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本课时是初二年级快速跑教学第三课时,是在跑的正确姿势基础上进行的途中跑技术——发展步频步幅方法教学。快速跑教材的技术教学竞技化味道很浓,但新课程的实施指出教师应逐渐淡化教材的技术教学,本课从竞技化教材内涵出发,开发了快速跑教材丰富的竞技体育教学资源,不仅使学生体验了与学校体育竞赛的乐趣,激发学生快速跑兴趣,提高了跑的能力,学会如何正确参加竞技化项目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根据实际内容和学生自身的情况,本节课目标体现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快速跑快速启动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快速跑启动的要领,10%左右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启动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发扬学生互相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游戏等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技能,跑是比较枯燥的活动方式,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起跑后的加速跑。

四、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人,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初中八年级的学生:

1、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一年的新课程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已有了很大转变,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具有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自控能力。这是本课教学必备条件。

2、他们的兴趣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五、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空间、多种练习形式,实行全开放。在分组上,实行动态分组,有友伴型、帮教型、讨论型、探索性、合作型分组;在活动范围上,划定三个区域,发展步频区、发展步幅区、技术探索讨论区,分别安排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学需要与发展情况选择练习组别与练习区域;在比赛形式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选择与教师、体育骨干、同学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项信息交流,达到教师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六、教学过程分析

体育课的结构是人体的参与活动,根据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过去一般把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人们说的放羊式教学,在此把本节课的主体内容融成了一个整体。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根据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从静态到动态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一部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体育教学说课稿5

一、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是现在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如何探讨体育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放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在《篮球》的教学安排中,我就作了这样的尝试。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借助网络,参与收集资料、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在这里让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体育知识的积累和电脑技术的应用相映成辉……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教学内容是体育常识:篮球;第二教学内容是室内活动:双人节奏操。

1、体育常识篮球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体育健康基础知识的一个必修内容,是向学生介绍篮球知识的一堂室内理论课。篮球是人们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常打篮球,可以提高灵敏、反应、速度、耐力和弹跳力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喜欢篮球运动,并在此基础上能积极参加篮球运动是这一教材的主要目的。

2、双人节奏操组织形式简单易行,并非常有趣,活动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时的合作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室内活动内容。

三、学情分析:

篮球在我们雪浪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镇的篮球队一直和江苏南钢同曦队有着密切联系,不少CBA的篮球明星都曾来我镇进行过表演,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自然也了解了不少。我校又是信息技术开展得较早和较好的学校,学生的电脑技术应用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网络环境采用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熟练运用网络浏览器,充分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起源和发展认识篮球的场地,了解简单的篮球规则。

2、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

3、能对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节奏操感兴趣,并乐于练习,能做到初步随音乐连贯起来练习。

4、学生能积极与老师配合,对学习和练习感兴趣,并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

六、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网络演示法、讲授法、提问设疑法等。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讨论、竞赛练习等方法。

七、教学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畅游篮球公园”的教学故事情节,把这堂课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激情运动(视频欣赏);第二、难忘经历(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第三、知识天地(篮球的场地、规则等);第四、自我展示(篮球知识抢答);第五、欢庆活动(节奏操学习);第六、篮球论坛(进入留言版)。

1、激情的运动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为随后的学习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由于本课理论学习内容是篮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就创设了一个“畅游篮球公园”的教学故事情节。在这一部分我采集了一段命名为篮球激情的NBA录象,让同学们欣赏,并揭示课题。

2、难忘的经历(篮球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有着太多的往事,篮球的起源和发展的漫长经历也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也是这堂课的重点。在这里,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我用FLASH做了几个动画,并做成链接,同学们只要一点击就可以自己看,并进行重点地讲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篮球最早发展的三步曲。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篮球起源和的发展材料,做成链接,通过网络,让同学们点击学习。我还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著名球星乔丹和现在NBA打球的我国三大中锋个人介绍做成链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找他们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了他们对篮球发展的认识,有效突破了本课教学重点,还提高了学生网络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知识天地(篮球的场地、规则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篮球运动的场地和简单规则。在这里我用PHOTOSHOP做了几个篮球场地说明的图片,做成了相关链接,并将最简单和主要的篮球规则做成文字链接,让同学们点击观看学习。

4、自我展示(篮球知识抢答)

通过网络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篮球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巩固知识,我安排了一个名为自我展示的知识抢答比赛,由于这样的答题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在题目设计中又以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和我国的发展为重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进一步得到了有效突破。

5、欢庆活动(节奏操学习)

在这里进行节奏操的学习,我把节奏操的动作录象也采集了下来做成链接,同学们可以分成小组观看后进行自学,老师根据同学们学习的情况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这样同学们就很容易掌握,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

6、篮球论坛(进入留言版放松)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进入这个版块谈谈自己对学习篮球的感想。用这一方法来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并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同学们加深对本课学习的认识。又由于这是个网络版的课件,同学们在课后只要是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来进行表达,有效地沟通了课堂的内外,也作为对本课学习的延伸,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也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这次“畅游篮球公园”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体育教学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跳跃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处于水平二阶段的三年级是以能掌握跳跃基本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要求。可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突出多样性、娱乐性、合作性、竞争性、趣味性的特点,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多种方式的没有安全隐患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跳跃的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基础技能,发展学生的肢体灵敏、反应、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跳跃的正确姿势和能力。以身体练习为主,在教学中使学生身体、运动心理、活动适应能力三者都得到进步。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也不成熟,可是对跳跃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跳跃能力。如果在教学中简单地引用关于跳跃的游戏来教学,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可是可以利用分组、大间隔比赛的激励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竞技中掌握双脚并拢跳跃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础的跳跃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优先考量“安全第一”,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利用务实的适合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仍然以先结合讲解的动作示范后练习再校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为主线。利用情绪激励法和表现评价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利用个体面对面示范,以积极热情的教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保证让学生能安全地、有兴趣地、更快、更好地掌握双脚并拢跳跃的基本动作要领。

四、学法

本课中学生主要利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游戏激励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中悟出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及时的校正、分阶段的教学效果总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改正技术动作,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动作演示、动作要领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即要做到安全第一又要达到教学目标。 我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一是在列队的同时清查学生的服装、鞋子、身体直观状况是否适合参加体育课并作相关处理。

二是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是做好热身运动后合理调整队列队形。

这个环节要在6分钟内完成。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

1、龟步行走

2、蛙跳

3、双脚并拢直立跳,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在基本部分里技术动作利用了先易后难的教学顺序,运动量变化利用的是符合人体运动机能的中--高--中。这个部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本部分主要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

2、激励性语言提示与及时校正,包括面对面的动作示范。

3、要求学生大胆做动作同时示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4、每一组练习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短暂的调整体能的时间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5、把全班同学分成男生、女生两横排间隔1米,男女生分组进行、充分利用教学楼前的1米X1米的间隔点场地,要求学生依口令做动作,避免学生受伤。

6、时刻掌握学生的体能表现,及时改变教学节奏,控制每一节运动量和教学时间,绝对保证教学安全的同时依据从弱到强的运动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一环节约为31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结束部分

1、放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2、关于小结只是总结学生学习的优点、缺点,以表扬学生为主,特别对于有进步的学生。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体育教学说课稿7

教学内容:

1、《七彩阳光》第二三节

2、游戏 《捕鱼》

适用年级:一年级

一、说教学内容

我所执教的是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第2、3节,《七彩阳光》共8节,持续时间3分22秒,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编而成的。本套广播体操以培养小学生正确身体形态的基本体操动作、基本队列和步伐位主要动作语汇,吸纳了一些有助于小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弹跳力的健美操动作,形成了规范大方、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做操,力求大方、美观、整齐;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及群体意识。

二、说教法

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 2、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养成协同合作的意识,让每一位同学都专注同伴的合作,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采用评选最佳体育小明星、最佳体育小组合的方式,既让学生学会做广播体操,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学生个性。

三、说重点难点

第二节上肢运动的重点是上肢动作横平竖直,方向准确。难点是上肢动作方向混乱、松垮。

第三节扩胸运动的重点是上肢动作舒展,下肢屈伸富于弹性。难点是胸前平屈使肘关节下垂,手臂上举时曲肘。

四、说学法

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摆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课前准备到以游戏为主的热身、到以分组比赛评选最佳组合,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2、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采用小组比赛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集中到学习中去。

(二)、复习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机结合

1、采用小组比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学生通过比赛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小组长的组织能力。

2、采取评选最佳体育小明星、最佳体育小组合的方式,使学生增强协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体验到协同合作对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群体意识。

总之,本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协同合作,养成合作意识,从协同合作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体育教学说课稿8

一、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学生为主,教师主导”的指导思想,力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创新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将教学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使技能学习贯彻整个教学,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乐中练,练中学”,注重师生双向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表现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高的学练热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发展他们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学习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根据新课程相关标准,本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组织完成“乒乓球打靶”这一游戏环节。重点:将乒乓球正手攻球与游戏有机结合,难点: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

三、学情分析

1. 教学对象:初一年级,预设学生数为四十人,男生。

2. 身心特点:活泼好动,有一定自主意识,善表现。就乒乓球而言,具备学习乒乓球基本技能的身体能力。

3. 学习基础:经过前两次课正手攻球的初步练习,60%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正手攻球动作要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和学生特点等,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领域:

1. 认知领域:通过正手攻球的练习与游戏,了解正手攻球的作用和练习要求。

2. 技能领域:领悟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大多数学生掌握并能使用该动作。

3. 情感领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对课堂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

4. 发展领域:通过分组练习和游戏设计,使大家互帮互助,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提出自己意见。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教法。首先将动作要领讲解给学生听,然后做简单的示范,要求学生在练习中领悟动作要领。在游戏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积极讨论游戏中相关注意点,并完成游戏。相对应的学习法有练习法、互助法、讨论法、游戏比赛法、评价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我设计为“活跃情绪,激发兴趣”,首先集体集合宣布本课内容:大家做简单的练习后进行比赛游戏。然后调动学生积极性:

1组织学生练习手持拍托球和颠球。

2徒手做正手攻球动作,体会动作要领。

3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四人,每组分成两小组,轮流进行有球练习。要求学生互相提醒动作要领,并自我提醒。设计时间15分钟。

第二部分我设计为“保持活动情绪并发展”,集合学生,宣布本堂课游戏名称“乒乓球打靶”,并告诉学生:将乒乓球击打到对方球桌以练习大家正手攻球准确性,并提出几点要求:

1游戏方法、规则、胜负裁决法由大家共同讨论

2由体育科代表总结并最终确定公布于黑板

3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讨论并出结果,比赛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然后由学生组织游戏比赛。设计进行时间25分钟。

第三部分就设计为“稳定情绪,恢复身心”,这一环节主要对对大家的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最后宣布下课归还器材。

七、场地器材

本课需要使用学校乒乓球馆十张球桌,乒乓球拍:41只,乒乓球:41只,小黑板一块和粉笔及学生设计游戏过程中所需要的器材若干。

结束语:

各位评委:

以上就是我对本堂课的设计。从技能学习的角度上看,这种设计方法不是最高效的,但我认为,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乒乓球这一体育教材的教学组织,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真正得到发展,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在技能学习上微小的牺牲是值得。这也是我本课的设计主旨所在。当然,这还是一个初步的探究和尝试,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体育教学说课稿9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学:听、练、论、创、演。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 ———→ 回收器材。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2、积极思维;3、协作互助;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十、场地器材设计:(略)

体育教学说课稿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提供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倡导学有所思、思而后学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学会运动技能,宣传刘翔夺冠对中国体育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选择 :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它要求在短时间内,在保持快速跑动的情况下,连续跨越栏架,对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性、节奏感和时空感有较高要求。

高一学生经历了初三体育中考的洗礼,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又朝气蓬勃,想追求成功,敢尝试冒险、挑战,有很强的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同时面对困难和障碍,需要培养他们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的精神。

因此跨栏跑教学具备开展的条件,但应安排在快速跑,跳远教学后进行,并努力降低风险,保障安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进行障碍跑练习的基础上,确定“50米跨栏跑”做为高中单元教材,共5课时,本课以“起跑跨过第一个栏”作为教学内容,以确定起跨点、起跨攻栏的技术动作为重点,使学生基本上掌握“起跑跨过第一个栏”的技术,是实践课第1课 。

三、教学目标设定:

1、运动参与:学习跨栏跑起跑跨过第一个栏,使100%学生敢于跨,跨得过。

2、运动技能:使70%学生学会基本的跨栏跑技术,建立较规范的动作概念,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灵敏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勇敢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要点、重点、难点

动作要点:

(1) 起跑至第一栏技术:由于起跑线到第一个栏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要求从起跑到第一个栏加速跑的步数也要相对固定,所以起跑时,哪只脚放在前面,也要固定。

(2)起跨攻栏:起跨腿积极快速踏上起跨点,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摆动腿折叠后小腿前摆,上体前倾,异侧臂前伸,完成攻栏。

(3)过栏:摆动腿过栏后,大腿积极下压,同时起跨腿屈膝勾脚外展,经体侧迅速向前提拉;上体保持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向后划摆。

重点:掌握起跑后踏准起跨点,起跨过第一个栏。

难点:能动作协调的完成跨过第一栏。

五、教学方法运用:

1、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前阅读相关知识,组织学生欣赏图片、比赛资料,适当介绍一些跨栏跑的来源,规则,技术原理,人物等。让学生有初步了解,加深印象,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跨栏技术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不过多追求动作细节,准备活动以搏击操等辅助手段充分热身,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对墙做摆动腿的攻栏,起跨腿的提拉辅助练习,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等方法,进一步明确跨栏步技术概念及技术要点。

3、基本部分,由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存在很大差异,教学中适当降低要求,用皮筋代替栏架,按能力分组,采取高度不等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消除畏惧心理,敢于跨,跨得过,在练习中不断体会进步,增强自信,并互相评价 。

4、跨栏跑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可逞能蛮干去跨越超过自己能力高度的栏架,更不可逆向练习。

5、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比赛和合作搬运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学法: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 ,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

六、教学流程:

1、热身:搏击操学生跟音乐节奏和教师一起练习;

2、专项准备:摆动腿攻栏、起跨腿提拉图片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在行进间徒手模仿练习;

3、辅助练习:对墙攻栏、扶墙栏侧提拉学生观察、尝试、体会、比较、讨论、改进,重点是起跨点离栏架距离的确定;

4、过栏练习:分4个小组;

(1)、起跑过第一个空栏,学生体会加速节奏并确定起跨点;

(2)、起跑过低皮筋让学生养成跨和跑过栏的习惯,比较跳栏不利因素;

(3)、起跑过与低栏等高皮筋,学生敢于跨,跨得过;

(4)、学生自己选择,有把握的可尝试过低栏,加强安全教育,不可超过自己能力蛮干;

5、教学比赛: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过栏或过皮筋,4人一组,检验学习效果,并互相评价。

6、搬运练习:设置受伤场景,搬运方式小组自行讨论决定,并互相展示评价效果;

7、结束部分:放松整理,小结,作业,回收器材。

七、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跨栏跑技术比较复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女生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细致观察学生的每次练习及每个动作,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激励学生首先要敢于跨并且跨得过,并把学生的心理锻炼和身体运动能力的锻炼结合起来。

1.“跳”栏

(1) 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的运动能力,树立信心,尽量消除心理障碍。

(2)采用降低栏高、利用替代器材(皮筋等),减小过栏的难度等方法、手段,以使学生增强自信、消除惧怕心理。

(3)通过讲解、示范,明确身体要积极向前攻栏,强调身体向前而不是向上,培养跨或跑栏的意识。

(4)标出适宜的起跨点,控制起跨距离,强调起跨腿要充分蹬直。

(5)反复练习过栏,提高熟练程度。

2.起跑后的加速跑,节奏不稳定,发挥不出速度(1)通过讲解、示范,建立较正确的跨栏跑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概念。

(2)反复进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进行起跑后加速跑从栏侧跑过或从栏侧过栏,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评价

以教学的过程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

1.起跑到过第一个栏用几步?

2. 对栏还有心理负担?

3.敢攻栏了吗?

4.起跑时,哪只脚在前?

5.起跨的距离约为多少?

使学生明白自己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与评价,在提高动作技术的同时,全面评价学生的身体锻炼效果,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跑的能力。

体育教学说课稿1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二、教学分析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代蛙泳技术强调以臂为主,但腿部动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蛙泳腿的技术可以分为收腿、翻脚、蹬腿、滑行四个紧密相连的动作阶段。

三、学情分析

班级是初中两个年级的学生,每个班男女各20人,共有学生80人。把男女分开组成一班对男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之前对蛙泳有点接触,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组织器官还没有全面发展。

四、重点与难点

授课内容:蛙泳蹬腿

教学重点:蹬腿时要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力量,逐渐加速。蹬夹开始时,动作应比较柔和,而最后伸直小腿和脚掌的动作则要快速有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蹬腿的时候容易撅屁股,还有在蹬完腿后直接划手,没有滑行过程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基本了解蛙泳蹬腿,知道其动作路线

技能目标:使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学在本届可学会蛙泳蹬腿及滑行过程

情感目标:使学生身体协调性得到发展,提高在水里面的感觉(水感)。

六、教学方法

1.镜面示范法:在主教材教学上,做出正规动作,同时对动作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慢动作示范。

2.正面示范与讲解: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直观示范,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蛙泳蹬腿的角度,与发力着力点”等技术。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8~10分钟)

1先绕泳池跑两圈

2进行徒手操

目的:跑步和徒手热身操可使学生身体各关节充分的舒展开,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宜受伤,使身

(二)基本部分(25~30分钟)

1.教师下水讲解结合动作的示范,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观察示范动作。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体会不同节奏下的动作变化。

3.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旁指导,在接近下课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本堂课所学内容。

踩水比赛游戏

体协调性提高,有利于本节课练习。

1.所有学生排成两排按“一二三四”报数,同一个数字的同学组成一组。

2.每组学生一个人下水老师进行计时,看谁在水下面踩水的时间长,决出哪组赢得同学多

(一)结束部分(3~5分钟)

全体快速集合,进行放松练习,充分放松肌肉。教师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重难点再次进行强调一遍。

八、教学效果预计

课的运动强度适中,心里负荷强度120~130分,运动密度30-35,预计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掌握并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九、本课的特色

1.本节课主要是纠正和学习动作为主,提高学生动作的精确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说课稿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创设一个动物世界,一个快乐的学生大舞台,把各种动物的不同形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头饰做各种模仿活动的游戏。

2、能力目标:通过语言的描述,跳跃演示和游戏等形式,发展模仿,观察力、想象力,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动物的王国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快乐的学习探究,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

2、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知动物跳跃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记得苏霍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自立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采取了情景模式进行了教学,首先以想象和游戏导入这节课,创设情境,我让学生围坐在草地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跟随老师的语言遐想,例如:小朋友,这里是一座美丽森林,阳光照射在各种动物的身上,小鸟在树上歌唱,小白兔在蹦蹦跳跳,你们听……”

配音乐《春天在哪里》在这段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物聚会

由于主教材是模仿不同动物的跳,因此我创设了学生们喜爱动物王国的情景,通过语言的描述、头饰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情景,如“小朋友,你们听听那是什么声音?”这时学生们就听见一群鸭子的叫音,经过声音的判断,他们能准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去模仿鸭子的行走,“瞧,多热闹我们去看看和他们交个朋友!”通过声音、音乐、童谣的启示,会依次出现各种动物,让学生带着一个个的任务自由组合,各抒己见,说出动物的特征、外形、生活习性。在这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模仿,采取了边玩边学边练的方式,培养他们对事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体现了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能力。

(三)、兽王出巡

是辅助主教材的一个练习,首先我创设一个情景教学。如“森林中所有的动物都在欢快的跳舞,突然听到一声狮吼,森林顿时变得十分安静,没有了小鸟的叫声,也不见了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了,所有的动物都躲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猜猜它是谁(有肢体的动物来表现)然后分组互相交流评议,“为什么动物都怕狮子呢?”引导学生讲出狮子得的行走、生活习性及有百兽的称号,最后用情景教学设计兽王的离开,森林里又恢复了平日的欢快。在这段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的模仿狮子的行走充分的想象与老师同学们相互交流,实际动手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组学习。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发挥。

(四)龟兔赛

龟兔赛是教材搭配的游戏,我围绕动物王国这条线路,用动物贯穿这节课,所以游戏部分安排了“龟兔赛”儿童化的游戏。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如“乌龟和小白兔正在闹别扭,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就会联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乌龟的那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不能向骄傲自满的小白兔学习,通过“比一比你是谁”来进行分组游戏,在游戏中要求每位小朋友要注意安全。

(五)随风飘舞

随风飘舞是个放松运动,我脱离了那种沉闷枯燥的放松模式,而采取了观察柳条随风飘舞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想象风中柳条飘熏的形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即达到放松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体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社会适应。

总之,这节课,我的侧重点,主要是创设一个乐园,学生在这个乐园里边玩边学的理念,在没有压力、负担下,去学习,充分发挥了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说课稿13

一、教材简析:

快速跑是初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初中快速跑教学要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快速跑锻炼。本课时是初二年级快速跑教学第三课时,是在初一年级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基础上进行的途中跑技术——发展步频步幅方法教学。快速跑教材的技术教学竞技化味道很浓,但新课程的实施指出教师应逐渐淡化教材的技术教学,本课从竞技化教材内涵出发,开发了快速跑教材丰富的竞技体育教学资源,不仅使学生体验了与学校体育明星同场学习、同场竞赛的乐趣,激发学生快速跑兴趣,提高了跑的能力,学会如何正确的崇拜明星,而且为学校竞技化项目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人,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初二年级的学生1、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一年的新课程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已有了很大转变,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具有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自控能力。这是本课教学必备条件。2、他们的兴趣是一种课程资源,

随着我校快速跑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不断出现,这些高水平运动员成为我校学生心目中的明星,学生经常会到操场看运动员训练,和运动员交谈。另外将这些体育明星请到课堂中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追星心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到正确的技术。3、他们的差异性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技术掌握状况存在着一定差异。

三、教学设计: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在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使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快速跑教材学校竞技体育资源的开发,使本课技术教学重点得到解决。

2、通过有效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把学生的追星心理与教材教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追星心理,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3、通过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达到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步频、步幅与跑速的关系,学会发展步频、步幅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快速跑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以及与人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追星方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技术特点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追星方式。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法定教法,把传统的体育技术教学由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机械一练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利用体育竞技教材丰富的内涵教学资源与“明星”效应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辅导、参与与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探究、协作、讨论、交流、总结主动构建知识意义。教法主要采用:探索教学法、多种示范法。运用探索教学法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本课学习学习的重点,通过看校田径队运动员100米比赛的表演,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技术特点去选择学习,并思考、分析、归纳、概括形成自己正确的技术,学会锻炼的方法,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针对性引导与小结,激励学生以积极态度参与学习。多种示范法:即体育“明星”示范、教师示范、本班体育骨干示范、学习同伴的示范、正确示范、错误示范等,这些示范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运用教法的同时渗透着学生的学法,在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自学法、自练法、并辅以讨论法。自学法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练法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讨论法可以通过各种探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空间、、多种练习形式,实行全开放。在分组上,实行动态分组,有友伴型、帮教型、讨论型、探索性、合作型分组;在活动范围上,划定三个区域,发展步频区、发展步幅区、技术探索讨论区,分别安排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学需要与发展情况选择练习组别与练习区域;在比赛形式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选择与明星、教师、体育骨干、同学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项信息交流,达到教师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八、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与明星探讨教学

2、激发兴趣——看明星表演10分

3、探索、体验技术——跟明星学几招20分

4、提高技术——与明星同场竞技10分

5、放松总结——与明星同乐5分

体育教学说课稿14

一、教学内容:

兔子舞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本课教、学、练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学练本课内容。基本掌握兔子舞的节奏。

2、身体健康:学生通过本课认真的学练和在课中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

3、心理健康:通过本课的教、学、练,培养学生活泼向上、健康愉悦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乐于学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心理的十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

4、社会适应:通过本课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评价学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跳兔子舞中的节奏协调。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评价学练的能力。

三、教、学、练的流程:

(一)、课的开始:(1——2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检查学生服装。

2、师生问好,宣布课堂内容。

教学队形:XXXXXXXXXXXX

OOOOOOOOOOOO

教学要求:学生精神饱满。

(二)、学习兔子舞节奏“XXXXXXXXXXXXX”(3—4分钟)

rightrightleftleftgoshiftgogogo

教学队形:XXXXXXXXXXX

OOOOOOOOOOOO

1、教师出示节奏卡,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节奏。

2、教师与学生边念节奏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打节奏。

3、教师边说节奏边用脚打兔子舞的节奏,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教学说课稿15

学习与了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即将毕业于xxxxxx.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篮球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耐久跑,下面我就本课内容向各位评委作如下阐述:

一、指导思想: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能力,为他们今后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学习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球类内容之一。本课教学内容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该技术在初中已经学过,在高中阶段要使学生在掌握动作的同时,应使学生对动作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不断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使动作规范化,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40名男生。由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而篮球又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在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以学情为基础,学生发展为本,从篮球基本技能形成出发,确定本节课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正确的投篮动作对提高命中率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投篮的动作要点;100%的同学在命中率上有所提高;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本课的重、难点:重点:

上下肢的协调用力难点:用力方向、出手力量

六、教法设想: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采用模仿练习和自我修正的教学法,使学生在模仿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慢慢的掌握投篮的正确动作,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及鼓励。 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利用篮球作为道具,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两个教材中都运用了重复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七、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模仿----练习----创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课堂上的过程管理、细节处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动作、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

八、教学过程

课共分四个部分去完成,既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从课的时间的安排上:开始部分3分钟、准备部分7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

1、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按指定地点整队,体育委员汇报出缺勤人数,教师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安全意识的强调。

2、准备部分:

绕场地运球(意图:让学生熟悉球性,热身,活跃课堂气氛,为下一个学习内容做铺垫)韵律操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用规范的动作和口令带着学生完成徒手操。(意图:针对本堂课易受伤的关节做进一步的活动,预防受伤)3基本部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讲解、示范、要求、巡视、纠错→学:看、听、模仿、练习、创造。

首先教师讲解示范和提出练习的要求(上下肢要协调用力,伸臂充分,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柔和拨球将球投出)接着安排学生两人面对面做投篮模仿练习,互相检查和纠正,此时教师指出易犯错误:用力方向不对(要求投篮出手后,手指指向球框)投篮出手后,球飞行弧线太低(要求学生投篮伸臂时要先向上抬肘)(意图:初步的建立正确投篮的动作);再两人一组,一人站在罚球线后投篮,另一人捡球传递,5个球交换,投篮者根据上一次投篮结果进行自我修正动作,指导下一次动作(通过不断的自我修正动作来掌握动作的要领,让学生体验到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正确动作的喜悦感);接着四人一组用2个球,3个人捡球传递一个人投篮,3个球一换,此时要求投篮者接球后快速投篮。(根据自己对投篮动作熟悉的程度,加快投篮出手速度来挑战极限,实行自我管理,实现分层教学) 耐久跑: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教师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3步一吸3步一呼,并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摆臂放松。再用篮球做道具,制定不同跑的路线,进行练习(意图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耐久跑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3、结束部分:

1、教师在音乐伴奏下带领学生做放松操。(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养成自我放松的习惯,并且贵在坚持)

2、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

3,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九、预计课的效果和场地器材

1、预计效果: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预计本课学生的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运动密度35%左右,中等强度。

2、场地器材:本课安排在篮球场地进行,篮球40只,长绳2条。

十、本课的亮点

由于学生人数过多 在场地安排上采用特殊方法:在篮球场相对面两个球框上拉上两条绳子,这样就形成了多个类似的球框 以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练习。

《老王》说课稿 篇7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有效阅读的前提。

1.“小”与“大”———本课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 写的都是“小”人物、“小”事件。尤其是本文, 让我们看到的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同情, 弱者对弱者的关怀, 还以一颗知识分子“愧怍”的心呼唤善良人性的回归, 反映的是人间“大”爱。“小”中见“大”, 足见本课在单元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2.“苦”与“善”———主人公老王的故事与人物形象

主人公老王的“苦”首先表现在“三独”“三破”。三独:独干, 无依无靠, 失群落伍;独眼, 眼拙不清, 身残客少;独居, 荒僻塌败, 孤独栖身。三破:破旧三轮, 维持生计;残破身体, 痛苦生活;破落小屋, 苦度光阴。此外, 老王还时时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因为眼瞎, 有人嘲笑他年轻时不老实, 才害了什么恶病, 进而在心灵上打击他、摧残他。

老王是如此不幸, 却有着一颗金子般善良之心。送冰, 送人, 送香油鸡蛋, 这“三送”折射出老王善良的人性之光。尤其是送香油鸡蛋, 那是老王在生命垂危之际送出的最后礼物, 展现出老王的极端善良。

3.“幸”与“愧”———杨绛的写作缘由与意图

杨绛先生的“幸”是相对于老王来说的, 因为她毕竟有女儿、有丈夫, 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她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 在“文革”中倍遭磨难, 在某种程度上比老王还不幸。在困境中, 她也在关心着老王。那她为什么还会“愧怍”呢?作者认为, 她所给予老王的只是同情, 只是似乎用钱可以对等交换的回赠来回报老王。她愧怍于感情付出的不对等, 愧怍于知识分子狭隘的“高贵”, 愧怍于迟到的“懂得”。作者回忆起当年的事情, 不但“愧怍”, 而且写出来让大家看到。这不仅让我们看到杨绛先生人格的高尚,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病态荒谬社会的反思, 对人性善良的肯定与呼唤。

4.“平”与“奇”———本文的写作技巧与语言特色

杨绛先生是一个平和的人, 文如其人, 《老王》这篇文章语言平淡之中流淌真情、平淡之中处处见精心。文章叙述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件事, 同样写“送”, 语言由略到详, 人物境界由低到高, 作者情感由淡到浓, 这种“渐进反复式”叙事, 既避免了重复累赘, 也使文章层次清晰, 更使语言表达上达到了“温水泡茶”愈来愈浓的效应。

二.学情分析

1.“热”与“冷”

在生活中, 学生热衷于关注有着耀眼光环的明星, 而往往忽视处在社会底层的边缘小人物, 甚至是冷漠, 这一“热”一“冷”, 发人深思。

2.“人”与“我”

现今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往往只知道一味接受“爱”, 而不懂得感恩, 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可通过本课帮助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学会关注弱者、关心他人。

3.“学”与“导”

《老王》这篇文章看起来浅显易懂, 但要真正深入文本, 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些难度。因此, 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题。

三.教学设计

(一) 目标设置———“多”与“精”

本文的文本价值非常丰富, 值得探究的地方很多。湖北省教研室蒋红森先生指出, “文本价值有选择才有效益”。因此本课目标设置要处理好“多”与“精”的关系。

根据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第3点, 确立本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分析老王“苦”与“善”的人物形象, 探究作者的“幸”与“愧”, 学习本文“渐进反复式”叙事方法, 品味“平中见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方法选择与教学流程中渗透。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文本和学情分析1、2点, 确立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关心弱者,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 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最佳教学途径。确定教学重点为:分析老王“苦”与“善”的人物形象, 探究作者的“幸”与“愧”, 进而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

学生由于接触杨绛的作品较少, 难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难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把理解主旨句中的“愧怍”一词的深刻含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 方法选择———“教”与“学”

新课标强调以学定教, 因而学法决定教法。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思维特点组织教学, 才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学法:读与品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主进入文本, “读”出感受、“品”出真情。

教法:启与析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教学《老王》, 必须遵循语文阅读课的最基本的原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 感受人性的光辉。

(三) 过程设计———“畅”与“实”

“一堂好课就是一篇好文章”。本节课我通过设计“主问题”生发“问题串”, 努力实现教学流程的“畅”与教学环节的“实”的完美结合。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用一组图片语导入新课。 (图片配乐导入)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字词:骷髅 () 伛 () 滞笨 () 翳 () 愧怍 () 绷 ()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后, 我进行字词的预习检查, 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设计“主问题”

从预习中, 你能读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位三轮车夫撰文的?

【设计意图】用这样一个问题来切入本课的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感情。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前提下, 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初步知道“幸运的人”指作者, “不幸的人”指老王。

4.深入探究———生发“问题串”

探究一:老王的“苦”与“善”

问题一、请学生浏览课文, 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 一是培养学生提取、概括材料的能力, 二是让学生在概括中明白老王生活在社会底层、挣扎在生死边缘, 却那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杨绛一家, 衬托出老王的可贵。

问题二、杨绛主要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什么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更加深入的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善良和走进作者的心灵。同时, 可以让学生细读中领略“渐进反复式”叙事方法的特点。

问题三、在这些事件中, 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病中送物?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去研读8—16自然段。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 画出文中描写老王的精妙语言, 然后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

探究二:探究杨绛的“善”, 了解杨绛的“苦”

问题一、请学生跳读课文, 找出能体现杨绛“善”的文字。

问题二、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 理解“苦”。 (老师出示杨绛“文革”中受批斗的图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里, 善良不只是老王, 还有作者。因此, 解读作者的情感也是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探究。学生通过文本研读, 可以感知杨绛一家对老王不仅有物质上的帮助, 还有精神上的安慰。然后,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查到的有关作者的情况, 通过出示杨绛“文革”中受批斗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的不幸在某种程度上比老王的不幸更加深重。他们是弱者对弱者的善良, 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善良。

探究三:杨绛的“幸”与“愧”

问题一、杨绛与老王对比, 她所认为自己的“幸”体现在哪里?

问题二、杨绛为什么会“愧怍”?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 让学生理解杨绛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而言的。通过老师的点拨, 引导学生认识杨绛对待生活的从容、对待苦难的豁达。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愧怍”这个词的含义, 进而理解主题,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拓展迁移

老王是一篇文章, 我们学校的校工老徐也是一篇文章。他身体不便, 家庭困难, 长期默默地为我们服务。我们也应该关注他、关爱他。 (老师出示校工老徐的图片。)

下一课时, 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人物描写的技巧和平中见奇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生活关注老徐、关心老徐, 并以“校工老徐”为题写一篇文章。

四.教后反思

1.“得”与“失”

这节课, 我追求简洁高效课堂, 环环相扣, 通过设计“主问题”, 生发“问题串”, 思路如层层剥笋, “牵一发而动全身”, 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足表现在课堂不同环节时间的控制上。

2.“改”与“思”

《静电现象》说课稿 篇8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原子构成初步及简单静电现象的解释等,摩擦起电现象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经学习过,应该说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则需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应该说,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需要注意的是,新教材把本节内容安排在这一章,主要还是为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这一点与它在以前老教材中所起的作用不太一样。

1.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并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③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④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性实验相结合,指导学生观察现象、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归纳规律,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①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通过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3难点和重点

前面我说过,摩擦起电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学习过,因此,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直以牢记为主,而对于为什么说只有两种电荷总是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是本节课的难点。

2选用的教具及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学习的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探究性学生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基于以上原因,我为本课准备了一些图片资料和视频材料,如:石墨分子、金刚石分子、富勒烯分子的图片,静电现象(手摸那个带电的球后,头发全都飘了起来)课件、摩擦起电,电子转移的动画课件,另外,我还要求学生课外在网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关静电现象的资料,充分发挥互联网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活动器材,如: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泡沫、塑料尺、塑料细丝、碎纸屑。

3教学处理

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便是做好实验:静电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规律的得出,做好静电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由于静电实验易受绝缘性能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课前,我会把所有的实验器材充分晒干或烘干,提前一天通知学生洗洗头,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我会先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和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学生能较容易成功,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为后面探究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探究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从小磁针的灵活转动获取灵感,事先在玻璃棒和橡胶棒中间打眼,使他们都能支在支架上,这样放在水平桌面上既不易晃动,受力后也很易转动,实验效果明显,学生通过经历亲身体会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4教法、学法

4.1教法

基于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及本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我准备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和对计算机的模拟电子转移过程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4.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做好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富有逻辑地分析,讨论,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事实,并应用这些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情操,提高学生的学習兴趣。

5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5.1趣味视频,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个实验引入新课,第一个:一种演示放电现象的实验设备,让一位同学转动手柄,产生电火花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样一个实验,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多感官共同作用,而且,与播放视频相比,该实验现场感强,毕竟是眼前发生的,学生感觉会不一样,第二个:把碎纸屑置于电视机屏幕前,关闭电视机,看到碎纸屑都“飞”到了屏幕上,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实验?首先,这个实验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做过,我想以此唤起学生的记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既有的经验、智慧和知识,让它们与后续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从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实现新知识的主动建构的构成。

5.2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设问:你有办法吸起这些小纸屑吗?

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儿时的实验:用塑料尺或钢笔的塑料套摩擦头皮然后去靠近小纸屑。

师:我们刚才发放了玻璃棒和橡胶棒,去靠近这些小纸屑,试一试,又有什么结果。

学生靠近后,发现不能吸引。

老师以规范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去靠近这些小纸屑:

学生靠近后,发现这次能吸引了。

问: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说明了什么?还记得吗?

生:说明物体带了电。

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带上电的?

生:用摩擦的方法。

师:你能帮摩擦起电下个定义吗?

个人认为,这样的过程,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下定义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归纳的过程。

5.3步步深入,突破难点

师:事实上,这些知识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过了,是不是呀?时过境迁,更准确地讲是今非昔比,我们的心智更高了,我们的知识面更广了,现在再看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你更感兴趣的问题呢?

学生热烈地讨论、提问。

师:我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今天我们择其一二进行研究,刚才有同学问,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是否一樣?撇开这个问题先不谈,我想问:第一组同学用丝绸摩擦了玻璃棒,第二组同学也用丝绸摩擦了玻璃棒,这两根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是否一样呢?

在学生讨论,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在物理上,用同样的方法,使同样的物体带上电,我们就说它带的是同种电荷。

问:如果同种电荷遇到一起会怎样呢?同学们用这两根玻璃棒试试看。

学生实验后会发现两根玻璃棒会互相排斥。

问:由此能否得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这一结论?

学生很快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请持否定意见的同学发表看法,使其他同学意识到: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结论;要想排除偶然性,必须通过多次实验,引导学生使用橡胶棒继续实验,并告诉学生,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是相互排斥的。

我始终认为,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我们物理课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探究能力、探究方法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

师:再回到刚才的问题,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是否一样呢?同学们能否通过实验来加以证明?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我们假定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为A电荷,我们只要让橡胶棒去靠近玻璃棒,若互相排斥,则说明是同种电荷,即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也为A电荷;若不是排斥呢?说明不是同种电荷,是异种电荷,则我们就假定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为B电荷。

学生实验后发现,它们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吸引,由此证明:一、它们是异种电荷;二异种电荷会互相吸引。

小结:经过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大量实验证明:

板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设问:刚才我们使用塑料尺也能吸引小纸屑,说明塑料尺也带了电,那么,塑料尺所带电荷的种类有几种可能呢?

学生讨论和达成共识:有3种可能:①与玻璃棒的相同,为A电荷;②与橡胶棒的相同,为B电荷;③与玻璃棒和橡胶棒的都不一样的第三种电荷,假定为c电荷。

再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案:去靠近玻璃棒和橡胶棒,若与玻璃棒排斥,则为A电荷;若与橡胶棒排斥,则为B电荷;若是第3种电荷,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与A不同,所以会和玻璃棒吸引;与曰也不同,所以又会和橡胶棒吸引,即两次都会吸引。

学生实验后发现:一次吸引,另一次排斥。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实验,发现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带电体,必然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必然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从来没有见到过两次都吸引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课件展示)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应该说,上述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探究——再发现——再探究”的过程,重点得到强化,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而且,实验的进行和问题的解答都是学生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我始终没有忽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4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物体摩擦后为什么能带电呢?科学家从物质结构角度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安排学生自学课本p28页第一部分,P30页最后一部分,(多媒体课件显示)1.分子是——构成的;2.(图片展示:水分子模型、石墨分子模型)指出哪个属于单质分子?哪个属于化合物分子?3,原子是由带——电——和带——电——构成的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安排学生带问题自学这部分知识,使学习带有目的和计划性,能突出重点,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完成自学的基础上,用动画展示不同物体得失电子而带电这一过程,化抽象为具体,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六、作业布置

(1)课后通过网络,电视,书报等各种媒体搜集静电方面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2)制作一个简单的验电器(见课本WWW2)。

上一篇:网络推广每周工作安排下一篇:周岁生日宴策划流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