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精选10篇)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管理,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建设要贯彻国家关于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我省农业生产需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龙头,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

第三条各级质监、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和有关规定,分工负责,共同做好示范区建设工作。

第二章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四条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农业标准化有较高的认识,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措施和经费保证。

第五条示范区建设应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化管理;要与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高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基地建设相结合。

第六条示范区有确定的区域范围和边界,应有明确的管理单位(场、所、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且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好。

第七条示范区要求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商品优势和市场覆盖面。种植业要求连片面积500一1000亩以上,养殖业要求年饲养牲畜3000头、家禽20000羽以上,渔业养殖水体300亩以上,林业要求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经作、园艺(包括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畜牧、水产、林产品等六种示范类型布局。

第八条示范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高,有相适应的贸工农一体化组织和农业服务体系。

第九条示范区应有较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具备较强的农业技术管理和推广力量,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第十条示范区应有较好的交通、运输、通讯等外部条件,农业基础实施配套齐全,科技实力强,农民积极性高。

第三章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第十一条示范区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农业标准化的手段,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应用标准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

第十二条示范区以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为主要任务,内容包括:

(一)组织实施种子、苗木、种畜、种禽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高质量供应。

(二)组织实施农产品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三)组织实施示范区内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有条件的,也可组织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宣贯并组织实施冷藏、加工、运输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朽准。

(五)组织实施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加快农业机械化生产步伐。

(六)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农产品出口。

第十三条充分利用现有检测力量,开展农业监测工作;逐步完善农产品、农用生产资料的监督检测方式和手段,依照标准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查。

第十四条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培训,并对周边地域的农民宣传、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和做法。

第十五条示范区应建设成标准体系结构合理,示范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示范产品质量好,市场旺销,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效益显著的商品基地。

第四章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示范区建设由各地负责组织实施。要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工作。示范区日常工作由质监、农业、林业或海洋渔业部门负责。

第十八条省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负责全省示范区项目的布局与协调,省质监局、农业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对列入本系统计划的示范区负责审批、考核和验收;示范区所在地的市、县质监、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负责示范区的日常监督管:工作。

第十九条示范区建设时间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示范区所在地应在下达项目的省主管部门指导下,向下达项目的省主管部门上报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示范内容、任务、目标的分安排和总规划,以及拟采取的配套措施等:

第二十条省质监局、农业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每年组织对示范区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直至取消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示范区建设3年期满时,由下达项目的省各主管部门组织对示范区进行验收。

第五章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三条示范区承担单位提出开展示范区工作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表1),按行业组织单位分送省质监局、农业厅、林业局或海洋渔业局审查。

第二十四条各地级以上市质监、农业、林业和海洋渔业局依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规定,对示范区所在地提出的申请报告和填写的《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的内容进行调查,组织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二十五条经各地级以上市质监、农业、林业和海洋渔业局初审通过的申请报告,由初审机关上报省各主管部门,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该申报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

第二十六条示范区建设申报项目由省各行业主管部门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即可批准实施。

第六章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专项补助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补助经费由省财政统一下达,地方应予以相应配套,示范区建设补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

(一)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制定;

(二)宣传贯彻农业标准,包括示范区实施农业标准的收集、印刷、培训、学习、推广等;

(三)建立标准化生产过程记录档案;

(四)监督农业标准的执行情况;

(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以速测为主)。

第二十八条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专项经费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使用。地方承担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与省下达项目的主管部门签定项目合同(见附表2)。

第二十九条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经费实行专帐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保证资金按规定范围使用。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年底前向省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向省主管部门报送申请验收的有关材料。省质监局、农业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定期向省财政厅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三十一条省财政厅、质监局、农业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能按期完成项目的单位,将予以通报,并责令其按批准的延期时间完成。对不能完成项目或违反规定使用经费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追回所拨经费。违反有关财经纪律的,按有关财

第七章附则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2

第一条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农牧发[2010]6号) 要求, 为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 加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以下简称示范场) 管理, 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场指以规模养殖为基础, 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 在场址布局、畜禽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并由农业部正式公布的养殖场。

第三条示范场创建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产业竞争力,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和质检等部门的支持, 切实抓好示范场建设工作。

第五条中央与地方的相关扶持政策向示范场倾斜。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示范场创建, 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

第二章示范场条件及建设要求

第六条示范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 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二) 达到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所规定的饲养规模;

(三) 按照畜牧法规定进行备案;

养殖档案符合《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 要求;

(四) 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 以及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六) 从事奶牛养殖的, 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

和销售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执行《奶牛场卫生规范》 (GB16568-2006) 。设有生鲜乳收购站的, 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生鲜乳运输车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七) 饲养的商品代畜禽来源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

许可证的养殖企业, 饲养、销售种畜禽符合种畜禽场管理有关规定。

第七条示范场建设其他条件按照农业部和各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执行。

第八条示范场建设内容:

(一) 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畜禽良种, 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二) 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 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和动物防疫要求。

(三) 生产规范化。建立规范完整的养殖档案,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规定, 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四) 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 防疫制度健全, 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免疫监测等防疫工作, 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五) 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第三章示范场确立

第九条示范场标准

农业部制定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区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 制定不低于农业部发布标准的实施细则。

第十条创建方案制定与下达

农业部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下达当年示范场创建方案, 明确各省区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数量, 并向社会公布。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细化本区域内的示范场创建方案, 组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

第十一条申报程序

符合示范场创建验收标准的养殖场户根据自愿原则向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所在县、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评审验收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三人以上的专家组, 对申请参与示范创建的养殖场进行现场评审验收, 确定每个养殖场在示范期限内的具体示范任务和目标, 并将验收合格的养殖场名单在省级媒体公示, 无异议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

第十三条批复确认

农业部对各地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实地抽查复核, 审核通过后正式发布, 并授予“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有效期三年。

第四章指导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农业部和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分别成立技术专家组。

全国畜牧总站负责对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员进行培训。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省区参与示范创建的养殖场进行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 养殖场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第十五条示范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严格按照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 以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养殖场户开展标准化生产。

示范场应当按照农业部及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定期提供示范场有关基础数据信息, 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将本年度生产经营、具体示范任务和目标完成等情况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示范场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示范场奖惩考核机制,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 并建立示范场监督检查档案记录, 每年抽查覆盖率不少于30%。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掌握示范场建设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农业部不定期开展对示范场的监督抽查, 并将示范场作为农业部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重点。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取消示范场资格: (一) 弄虚作假取得示范场资格的; (二) 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

(三) 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 使用违禁药物、非法添加物或不按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的;

(五) 其他必备条件发生变化, 已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六) 因粪污处理与利用不当而造成严重污染的; (七) 停止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

(八) 日常抽查不合格, 情节严重的, 或整改仍不到位的。

(九) 未按规定完成示范任务和目标的。

第十八条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示范场申报过程中, 弄虚作假的, 由农业部予以通报批评。涉及违法违纪问题的, 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 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场创建工作。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示范区;标准化;建设

潮安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闽粤交界韩江中下游的潮汕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地区,雨量充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日平均气温21.4℃。自2006年以来,我县与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合作,采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形式,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007~2011年在全县实施“玉米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和“凤凰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实施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农作物NY5200-2004的标准》、《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的要求,先选择有栽培传统和丰富生产经验的乡镇作为农作物标准化的核心示范区示范,逐年扩大应用面积,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县实施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原则,以《无公害食品农作物NY5200-2004的标准》和《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为依据,落实示范区内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措施,逐步建立科学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 我县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与措施

1.1 加强项目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农业工作总站(公益性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同时县农业工作总站有关股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分类指导等工作,在病虫害发生和控制的关键时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落实示范区防治方案。

1.2 确定标准化建设的核心示范区和执行标准

选择有栽培传统和丰富生产经验的乡镇作为农作物标准化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示范区内执行《无公害食品农作物NY5200-2004的标准》,做到以点带面。

1.3 做好宣传和培训

农业标准化对于大多农民朋友来说,是新鲜的事物,同时,农业标准化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既有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又有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因此,我们在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把宣传普及标准化的有关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每个关键时期都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班,向培训对象主要讲授农业标准化有关标准规程、农作物规范化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知识等内容,提高农民对实现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意义的认识。

1.4 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建立田头档案

在实施标准化示范区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田头档案,对农业投入品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产品的去向都做了记录,确保生产的全过程都有案可查。

1.5 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为把我县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落实到位,我县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合当地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试验、表证、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以及各类新技术,加大应用面积,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确保产品农残不超标。

1.6 加强病虫监测、制定防治方案

为了准确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项目全过程专人定点定期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及动态变化,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示范区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与技术,明确主攻目标,适期防治,及时控制危害。实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统一集中配药,做到正确配药、施药,不超量使用,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中毒事故。

1.7 加强农作物的质量检测,确保示范区的作物质量符合标准

在农作物收获前进行2~3次质量抽检,及时监测农作物农残情况,确保产品农残不超标。

2 我县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果

我县通过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效果。

(1)采取“技术单位+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形式,整合社会整体资源,充分发挥调动各自的优势。

(2)示范区种植户的种植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核心示范区内良种覆盖率和标准化栽培覆盖率达100%,达到了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3)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减少了高毒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农作物的农残监测,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4)经过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长。同时通过示范区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种植优质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一般凤凰茶667平米可增收1000~1200元。

3 继续推进农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为更好的建设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設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从实现“环境友好、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上来认识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意义,增加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相关人员都真正认真参与,确保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顺利开展。

3.2 办好示范区

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办好示范区,做好组织观摩活动。示范和现场观摩是成果推广的重要手段,对于示范区,必须组织进行现场观摩,观摩的人员应该包括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民、农药零售商等,通过示范展示、观摩和宣传推广,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

3.3 做好培训工作

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标准化示范区的培训工作。要围绕积极推行科学使用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基层农民深入开展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的培训,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影响,提高广大农民农药安全使用的意识和水平。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 篇4

发布机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8.05.20 生效日期:1998.05.20

为了考核验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成效,发挥示范试点工作在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验收的范围

凡列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的项目(以下简称“国家局示范项目”),示范工作已如期按计划完成,方可进行考核验收。

二、考核验收工作的组织

(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国家局示范项目的考核验收工作。

(二)受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需成立考核验收工作组。考核验收工作组具体实施考核验收工作。

(三)考核验收工作组一般由5~7人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主管局长任组长,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农口有关厅局、省直农技推广、科学研究等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人员4~6人。可视项目特点适当吸收农业经营组织和市(地)有关部门的相当职称人员参加。

(四)示范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需参加本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

三、考核验收方法和程序

(一)考核验收方法

考核验收采取综合考核、分项评分的办法。考核验收项目及评分标准见附表(“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项目和纪要一览表”)。

(二)考核验收程序

1.考核验收工作由考核验收工作组组长主持。

2.示范区领导小组简要汇报示范工作组织、工作进展、示范效果、取得效益及存在问题等情况。

3.查阅文字材料。考核验收工作组针对附表所列“验收项目”和“考核内容”的规定,查阅反映示范工作进展的纪要、实施方案、计划、工作总结等文件和标准文本、经济指标统计等资料。有条件的可同时收看录相、照片等声、像材料。

4.现场考核。考核验收工作组随机抽查2~3个示范点,着重考核以下项目:

(1)种植业项目:田间测产,考核单位面积产量。

(2)养殖业项目:查看养殖示范农户现场生产情况。

(3)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质量、标准、技术等知悉程度。

(4)对有关加工、生产、经营企业现场考核。

5.考核验收工作组充分协商,按附表要求逐项填写考核验收纪要,提出考核验收结论。

6.考核验收工作组向示范区领导小组通报考核验收情况及结论,提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四、考核验收合格条件及荣誉

凡考核验收得分达到60分以上的示范区为示范工作合格,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于“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验收合格县(市)”荣誉称号。

五、考核验收材料的报送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篇5

一、“示范区“的概况

我市“示范区“主要位于XX镇境内,XX镇地处市区东北部,全镇有可耕地面积5万

余亩,其中有水田3万余亩。XX村处于该镇中心位置,以水稻种植为主,以蛋品加工和小酱菜制作为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与加工体系。区域内长期致力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生产优质绿色稻米的理想基地。“XX牌“大米是XX省食品类的第一个“绿色“品牌,为了做大做强基地内的XX绿色品牌,年,境内成立了“XX省XX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市绿色食品的科技示范园区和重点加工企业,也是XX市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进行科技研究、标准的制定实施与技术管理等项目,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强化综合管理,提升标准档次,先后有大米、酱菜、蛋品、肉禽等九个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目前示范区的面积0.3万亩,主要分布在XX村境内,亩产量达到600公斤,品质上国优一级品达27%,国优二级品达73%,辐射域区的产品销往全省30多个大中城市,该区域生产的大米已有相当大的知名度,是我国驻港澳部队以及“雪龙号“科普考察船等特殊行业的专用米。

二、标准化示范区实施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苏质技监170号文件精神,从2011年6月份起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针对现有沈高镇及XX村的实际状况,结合《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项目和纪要一览表》所规定的内容逐项抓工作落实,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健全组织,落实载体,确保“示范区“工作的统一领导。

一是成立了“示范区“领导小组。去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市财政、质监、农业、粮食、环保五个局长为成员的“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日常工作办公室,从组织上使“示范区“的工作有了保障“。二是成立了技术协作组。该组除了我市农业技术上的相关人员外,还特聘了扬大农学院的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一批农业技术工作中的权威人士,形成了一个技术核心小组。通过这个技术协作组及时对“示范区“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跟踪指导。三是建立了经济联合组织。在市政府的协助下,通过市农业局和沈高镇的共同努力,建立了集培育、试验、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济联合体,理顺了政府与XX省XX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壮大了联合体的经济实力。

2、贯标宣传,分级培训,造就了一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专兼职人才。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围绕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标准宣贯活动。首先是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会的形式,组织小组全体成员学习《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使全体成员了解了“示范区“的意义,统一了小组成员的思想认识。其次是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各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及相关农技人员。以此为基础,培育出一批标准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再次是以XX村和沈高镇为核心区域对农民进行了普遍的贯标和培训。两年来,我们将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市农干校、乡村农民技术学校的重要课程,特别是“示范区“先后邀请XX省农林厅、XX大学农学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院的相关专家教授讲课6场次,受训2300多人次,发放培训教材及技术资料1800多份,使广大种植户对稻米的种植标准和规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第四是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专职人员的工作思路。一年多来我们先后组织从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近10人次分别到外地参观学习,吸取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市有了一批从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专门人才。第五是充分利用市内“一报两台“这块宣传阵地,宣传“XX牌“稻米生产的标准化要求。特别是发挥了广播网内“一台一站“的作用,在农户育、种、管、收的全过程各个环节上进行事先指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紧扣目标,多作并举,部分解决了配套资金上的困难。

筹集“示范区“的资金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较大难题,按照实施方案整个“示范区“建设约需资金625万元,其中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基础设施投入、加工销售环节等各项费用的省市配套资金38.1万元,市镇配套资金51.5万元、其余均为自筹资金。为了解决资金缺口,我们多方努力,主动协调相关系统,先后结合“水利工程“、“三项工程“、“绿化工程“等全市重大的工程项目,将各种基本建设经费向“示范区“内倾斜。一年多来,在农田基本建设、田间绿化、“三项工程“上就为沈高镇争取了各项配套基金100.5万元,并已全部用于田间道路、水渠的整修、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绿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筹集民间资金改变稻米加工、销售的现状。该镇原有“明珠“和“XX“两家小型米厂,规模小、设备差、工艺落后。去年XX绿色食品公司自筹资金75万元投入“明珠“米厂,该厂去年从日本引进了一套

米质检测仪、1台色选机、2台抛光机,重新组装了一条全封闭、全自动的加工生产线,同时帮助该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的体系和管理制度,设立了质量控制网络,健全了抽样检测制度,使“明珠“米厂的产品质量和加工能力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目前该企业已有五种不同的包装、年大米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以上,基本上满足了该区域的加工需求。

4、反复试验,提纯提优,攻克了一系列标准指标上的技术难关。

首先是抓品种对比试验。为了使“XX“绿色稻米种植核心区达到国家优二级米、辐射区达到国家优三级大米标准,同时符合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在产地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能力强的稻米品种是关键环节。考虑三者兼顾,两年来共试验试范种植水稻新品种(系)138个,其中国外品种(系)12个,省外35个,国家三级优质米以上的34个。今年为了确保示范区稻米品质要求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以上(GB/T7891-1999优质稻米)的标准要求,重点对华粳3号、连粳3号、盐粳5号、香粳99-

15、R109等五个品种进行辐射试验,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下一步示范区的品种选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抓标准的收集、制定与实施,先后收集了国家相关的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水、土、气、肥、加工等一系列标准,制定了A级绿色食品XX牌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对稻米生产的产地环境、农药、化肥施用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并严格按标准要求指导农民生产,两年来示范区内农药施用量比三年前下降16%,杜绝了施用国家禁用农药的现象,产地环境质量,产品的品质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去年经国家有关部门监测,水、土、气等均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再次是围绕重点环节,抓了关键技术的试验和成果的开发应用。两年来,项目各参与单位集中技术力量,对优质水稻无公害生产技术按国家优质大米一级的标准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重点在3000亩A级绿色稻米生产示范区内进行了一系列配套试验,主要有:(1)优质稻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评监试验;(2)AA级绿色稻米攻关试验;(3)无公害水稻生产的肥料筛选及运筹试验;(4)无公害水稻生产病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5)有机米攻关辅助试验;(6)“黑丰佳“有机肥料运筹试验;(7)“华丰“生物有机肥应用示范等,从目前来看这些试验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初步探索出了国标一、二、三级优质米的相应水稻品种和栽培方法,并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三、“示范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示范区“的管理上动手较早、投入的人力、财力也相对较大,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由于周边的条件还不很成熟,辐射区域暂时还只能局限在5万亩左右。虽然我市整个里下河地区自然条件基本相当,比如温度、土壤等,但由于空气、水质、周边环境的差异,短时间内要辐射到10万亩以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二是在有机稻米攻关试验和无公害药剂试验的最后一个关口出现了卡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困难仍然较大。在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情况下生产有机大米,肥料供应、前期病虫草害的防除上已基本解决,但后期三化螟无法控制,部分试验区域水稻晚期损失较重,有一部分亩产只有20-30公斤。虽经大量的试验,但暂时还没有发现对后期三化螟防效较好的生物农药和其它防治方法。辐射区域内的稻米要全部达到国优一、二级米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是示范区资金严重缺乏也是制约下一步示范区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示范区运作一年多来,虽然经多方努力,投入了一定的经费,但这些经费均是结合其它项目投入的,只能改善示范区的灌溉、绿化、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条件;XX省XX绿色食品公司的投入只能改变其加工和销售现状,中间环节的资金缺口仍然无法解决。

四、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示范区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项目考核验收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在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一卡双承诺“服务,即收购卡、承诺及时为示范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农药、肥料及技术服务,承诺按优惠价(去年和今年按高出同期市场价0.2元/公斤)全部收购示范区内农户所种的稻谷。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广大农户按标准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确保收购中鱼龙混杂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大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统供率,力争明年区内统供率达到95%以上。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在面上能及时地给农户以科学的指导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二是要加大贯标力度,扩大宣贯范围。进一步规范加工、销售环节,同时力争使示范区的总面积在验收前达到3万亩左右。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试验攻关力度,确保产量、质量同步提高。产量指标力争达到示范核心区亩产600公斤以上,推广区亩产550公斤以上。品质指标要求全部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其中30%以上达到国家优二级米标准,其余均要达到国家优三级米的标准要求。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6

姓名:基地号:

日期

主要操作

通风、降温、防寒

温度掌握在白天25-28℃夜间15-18℃

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

中期田间管理 后期管理适时收获

撤棚、浇水、防病防治病虫

撤棚前要通大风施药防病并浇水

冲洗消毒车辆,运输马铃薯 5.5 储存加工包装销售

5.5 4.25—4.30 4.12-2

5齐苗后-浇水

3.10-15 3.15-4.10

具体要求

实施内容 亩

12.月下旬-1月上旬马铃薯选种、晒种

1月上中旬切块、催芽

2月10-28日播种

2.10-2.28 1.5—1.15实施日期

耕地、施底肥农家肥3吨/11.2-1120

3中、下旬 前期田间管理

文章来源摘自贵州马铃薯信息网http:///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7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指按照一定的种植或养殖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使其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并对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产区域。1996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开始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随着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35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3,75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248个,涉及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区、市),示范类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示范对象基本覆盖畜禽、粮食、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和各类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得到大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规范了农业生产,保障了食品安全。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新要求,关注点只在种、养等单一环节的传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小农户参加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组织程度化低、知识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挑战;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的要求,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农业存在差距;受现代农业要求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的局限。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得到综合发展并达到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需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综合标准化的示范工作。2005年国家标准委探索建立了第一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随后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综合示范区、综合示范市和综合示范县建设达到15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包括综合示范市、综合示范县、综合示范区等)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和推广开创了新局面,将农业标准化提升到综合标准化方向发展,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由于综合类示范区建设初期,建设和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管理方法不是很明确,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不足,以及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综合类示范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形势下,探寻新时期综合类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建设管理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理论探析

2.1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定义和内涵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是以农业综合发展为目的,根据地域、产业不同,按照统筹布局、综合归纳的系统分析方法,利用综合标准化原理将各种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具有产业链型完整、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标准体系完善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2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内涵

本研究中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包括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综合示范县、综合示范区等,是实现示范区示范内容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的升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核心在于“综合”,即:在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中要运用综合标准化进行综合示范带动,产生综合效应。因此,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具有以下内涵:一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是集农业、标准和各种要素于一体的示范性工作,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发展应面向我国农业标准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以综合管理的方法和试验示范为手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二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应符合所代表类型区域的发展方向,并以具有农业不同类型特色的项目作为示范内容,示范内容涵盖农业发展的不同方式,比如: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休闲农业的旅游餐饮服务、循环农业的废弃物利用、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种植(养殖)过程以及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生产链的全过程。三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应成为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技术的综合示范基地,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依托。四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性经济、农业产业链、多功能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来推动示范区的建设。五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中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综合纳入到示范推广工作中。

3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模式界定

3.1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模式界定原则

我们要在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推广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的社会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依照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特点,按照统筹划分、合理布局的系统方法,结合农业产业化的链式综合、现代农业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等因素,建立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模式。

一是根据产业链的纵向发展,将关注重点在种养环节的传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生产环节向外延伸,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利用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我们将此类发展模式界定为产业链带动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二是根据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利用农业的种养之间、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利用之间、资源与人类、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多功能关系,根据农业的生产和供给农产品供给功能之外多功能性不断得到开发:生态保护功能、生物质能源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我们将此类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建立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界定为多功能产业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三是根据产业链的横向发展,在一定的行政区域或产业区域内,将产业链进行横向扩展延伸,形成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群,通过农业综合标准化带动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发展类型,我们将界定为区域性集体联动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四是根据农村的“三农”政策引导,利用政府的政策指引,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发挥自身的优势,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先进文明成果,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们将此类发展模式界定为新农村建设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3.2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模式主要架构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主要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产业链带动模式按照产业的特色和类型大致分为种植产业链经济圈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种植产业链经济圈模式)和养殖产业链经济圈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养殖产业链经济圈模式);多功能产业模式按照其生态、能源、旅游和文化等不同功能分为生态农业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生态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循环农业模式)和休闲农业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休闲农业模式);区域性集体联动模式按照区域内各种有机体的相互关联性分为区域综合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区域综合模式)和区域一体化模式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区域一体化模式)。这些模式的划分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和成熟期间的综合示范区的推广,随着未来农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推广模式也会随之进行调整。

4 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模式特征分析

4.1 产业链带动模式

产业链带动模式是在一定的生产链范围内,选取某一类具有经济效益好、前景广的产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其相关生产流程的产业链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产业链带动模式是目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的比较成熟的一种推广形式。在传统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有些示范区并没有按照综合示范区的建设进行要求,但由于其承担单位的龙头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广,经营了其产品生产链的各种环节,包括产品的种养、加工、物流和销售全过程。产业链带动模式根据其产业的类型和生产链可分为种植产业链经济圈和养殖产业链经济圈两种类型。种、养产业链经济圈模式宜采用“龙头企业+职能部门+农户+市场”的推进格局,以有规模、产业发展好的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导,带动在其生产链上具有经济联系的相关企业参与形成经济圈的综合示范区推广形式。在产业链经济圈模式建设中主要是选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必须具有产业发展好、较易带动其生产链上相关环节发展效应的能力,龙头企业宜在基地种养企业或生产加工企业中选取;综合示范区参与企业应根据各环节的市场需求进行调节,结合各环节的市场需求因素和相关部门的服务保障措施来进行示范建设。

4.2 多功能产业模式

多功能农业从世界范围看,在整个农业经营领域所占比例尚小,但其有如日中天、方兴未艾之势。它具备传统农业无可比拟的优质特性与产能效益,必将成为人类农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随着现代农业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多功能产业的发展已离不开标准化的管理。多功能产业模式综合示范区是指在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基础上,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区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依据标准化原理,建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示范功能的农业标准化综合推广形式。

4.2.1 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综合示范区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和标准化原理,根据地域不同,利用现代技术,将各种先进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建立起有利于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推广形式。此处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关注的重点是环境的改善和综合治理,建设的目的是改善环境和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需参照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政策,结合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工程项目,用标准化原理对农业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进行综合示范带动。宜采用“政府+标准+科技+农户”的推进格局,一般由林业、水利和环境相关部门起主导带动作用,质监、政府、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根据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和要求,带动周边的农户通过植树造林、建造林场和防护带、种草还牧建设草原、兴修河流水利防止水土流失等治理措施改善环境,用示范区内各种资源之间内在的联系,通过系统内部的物流、能流和信息传递,示范带动其他自然资源。

4.2.2 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是本着“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利用标准化原理,通过增加生产环和增益环将传统的单一种、养、加工、消费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推广形式。循环农业在建设中,根据地域和发展需求的不同,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区分为:以废弃物多级利用为目的的内循环形式;多种生物间相互共生的局部循环形式;循环园区为方向的整体大循环等形式。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区以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为纽带,上联养殖业,下促种植业,一业带多业,将第三产业餐饮服务业纳入到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范围中,由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加工业、物流业和旅游服务业产业环节构成,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为中心的第一产业,以粮食、水产品、果蔬等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等为众多的第三产业。通过合理调整整体产业结构,使农业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宜采用“龙头企业+标准+农户”推进格局,由加工企业、种植业或养殖业为主体,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综合示范带动进行标准化生产,多业密切相连的生态环式农业产业链的综合示范区

4.2.3 休闲农业模式

休闲农业综合示范区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推广形式,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示范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现有农家乐型和观光旅游型等类型。休闲农业综合示范区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特点,龙头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结合农村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观光等产业化,建立各类观光农业园和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满足客人的需要,为农业经营带来正面效应,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选取条件上,做到因地制宜,灵活经营,地理位置一般设在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的城市周边地区或铁路、公路沿线等交通便利地区,周围一般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

4.3 区域性集体联动模式

区域性集体联动模式综合示范区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或产业区域内以各产业组织为主要对象建立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综合推广模式。此类模式适合于产业相对集中的行政区域或产业区域,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齐抓共管”指导思想进行示范推广,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建设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县)在全国试点的主要形式。根据区域内产业之间的相关联性特点,可以分为区域综合型和区域一体化型两个类型。

4.3.1 区域综合型

区域综合型示范区是指在区域性经济具有优势、产业比较集中的行政地区,将各种产业集中起来建立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推广形式。参与的产业(企业)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性,大多是企业或示范区数量的综合累加,由政府主导推动。已建成的有长治市、漯河市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属于此种类型。基于产业聚集区的区域综合标准化模式,是以行政区域内的产业聚集区各产业组织为主要对象,所在区域产业集中,聚集区专业化协作和分工明确,使得某一特定领域、各产业得到纵向和横向拓展,各个产业之间没有相关联性,不同的企业分别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之间通过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级市场等市场交换,根据市场给出的价格信号由市场中介来联系,产业聚集区域为标准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此类综合示范区应与当地政府实施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发展规划相结合,当地市政府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联动农业、科技、质监、财政、农林等部门提供工作指导和服务,带动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标准化建设。

4.3.2 区域一体化型

区域一体化型综合示范区是指在行政区域或产业区域中,将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区域上集中、相互关联性的企业、生产商、供应商及其相关机构等建立的一体化综合示范区模式。在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严格的规范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形成规模经营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模式。一体化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由一个企业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横向一体化是指不同的企业分别进行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由此相关的企业之间签订的合同或订单将企业和各自的专业化运作过程联系起来。区域一体化综合示范区所在的行政区域或产业区域内产业集中,以特定区域内的一体化产业中的各企业为主要对象,聚集区内各产业之间具有相互关联、互利互惠性,一个产业带动另一个产业的兴衰成败。产业间专业化协作和分工明确,使相互关联的特定领域、特定产业链中的产业得到纵向和横向拓展。示范区可以采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引导”的推进模式,也可以采用“龙头企业主导、部门联动、农户参与、市场引导”的推进模式。随着市场在农业标准化推广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政府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发挥的作用逐渐由主导作用转向信息资源服务作用。因此,在区域一体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中应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应该由区域内有规模、产业化好的单位联合承担。

4.4 新农村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型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按照标准化的管理,将新农村的建设以标准化形式进行推广。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县”和“大涧新农村建设标准化示范村”属于此种类型。新农村建设型综合示范区是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推动社会建设的进程。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发挥自身的优势,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先进文明成果,并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综合示范区建设中应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带动周边农民进行标准化的新农村建设。

5 结语

在本研究中,重点介绍了产业链带动、多功能产业、区域经济集体联动和新农村建设四个发展模式,每个模式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哪种建设模式,都具有综合示范区建设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离不开当地政府在农业标准化发展政策的支持。由于每种模式的特点、建立条件等不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

摘要: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形势下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发展入手,重点研究了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发展模式的理论,提出了“产业链带动模式”、“多功能产业模式”、“区域性集体联动模式”和“新农村建设模式”4个理论发展模式,同时对4种模式建设作了简要介绍。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8

企业名称:

注:

创建标准情况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有关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2、参加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的,应对照创建表进行自评,由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复核;省各有关部门、各中央驻粤和省管企业自评为优秀档次的,可直接推荐参加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3、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分为10个标准项目。每个标准项目附标准分,对照标准内容要求和评分标准对标准项目进行复核,汇总各标准项目的实际得分,各标准项目实际得分之和为该次核定实际得分。

4、复核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企业(单位)特殊性质等客观原因造成企业(单位)实际不存在的项目不扣分,但必须在备注栏列明原因。

5、本创建标准采用百分制,标准分为100分,核定以100分为满分。评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评分在80~89分为良好;评分在60~79分合格;评分在59以下为不合格。

6、证照不全、无效的企业、三年内发生死亡事故、恶性重伤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企业(单位),不能参加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7、经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复核为优秀档次的企业(单位),方可推荐参加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自评为优秀档次的省有关单位以及中央驻粤和省管企业可直接推荐参加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中央驻粤和省管企业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应报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复核后,方可推荐)。

8、经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创建领导小组核定的企业(单位),授予“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牌匾,并积极进行典型推广。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9

进农民增收

2006年5月12日 09:56:20 来源:标准化科

饶阳县无公害蔬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饶阳县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自2003年10月被国家标准委列为全国Ⅰ类示范区一以来,依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度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安排,2004年初市局组织去玉田、昌黎学习回来后,抓紧时间召开了局班子会,专门研究示范区建设,并及时向县政府主管县长汇报,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经研究成立了饶阳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关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认真加以落实。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饶阳县辖四乡、三镇、一区,总人口28万,耕地58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23万亩。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直通京、津、石、保等大中城市、全县各乡镇、区及周边各县,大部分村也修通了柏油路,交通极为方便。

饶阳县属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雨量为552.6毫米,年相对湿度为64%,平均无霜期191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745.2小时,年均风速为2.4米/秒。1995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饶阳的大气、灌溉水及土壤等五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我县的生态环境指标均在国家所制订的一级标准以内,属于无污染的优质环境。饶阳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03年,全县2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环评,取得了省无公害办公室颁发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评证书。2004年被农业部列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创建县。

二、为确保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确立、完善示范区项目的组织管理。

为保证我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农业、水利、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示范区的各种日常事务。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下设七个技术指导站,负责该项目建设技术保障,为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套技术服务和标准化的实施工作。各乡镇技术站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技术服务机构。指导小组定期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定期深入到各农业标准化示范点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开展工作。各机构层层划分责任,落实到人,使示范区建设中每项工作都做到有人负责,对示范区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县政府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饶阳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无公害蔬菜检测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对乡镇部门的年终考核挂钩,把基地管理、投入品使用、产品检测等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了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从协调地域、贴息贷款、打井补贴、办电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参观学习、技术培训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我们常年设7个技术站活动在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督查工作。

(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产前管理。首先,我们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标准化意识和技术素质入手抓好宣传培训。一是聘请省市专家对县乡干部和技术人员、示范户、重点户进行六期大规模技术培训,培训人员2600多人次;二是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和技术人员一起负责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召开一次碰头会,汇报总结交流情况和存在问题,安排下步工作任务;三是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电视台在《农村天地》栏目举办专题讲座,大力宣传发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大意义和靠科技致富的典型经验。《今日饶阳》每期刊登一篇关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方面的文章;四是出动宣传车,赶科技集,印发资料等形式搞宣传;五是组织全县干部群众赴寿光、青州、永清、乐亭、昌黎、秦皇岛等市县参观学习,进一步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带领老百姓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合力,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再上新台阶。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共举办电视讲座67期,在《今日饶阳》发稿件51篇,技术下乡88次,培训农民60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30000余份。赶科技集16次,书写永久性标语100多条,组织大型外出参观学习5次。通过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宣传、督导、检查等活动的组织落实,做到了棚棚有明白纸,户户有明白人,进一步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县形成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浓厚氛围。

其次是扩大生产规模,落实区域规划。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制定任务,落实责任,严明奖惩,优惠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的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规模逐年膨胀,特色更加突出,形成了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蔬菜种植方面实现了明显的品种区域化和种植形式区域化。

全县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茄了、甜椒、甘兰、茴香、韭菜、豆角、胡萝卜、白菜、蒜黄、冬瓜、西葫芦、北瓜等30种类,占种植面积比例较大的种类都推选了标准化管理。“春阳”牌西红柿已获全省名牌产品称号。从调查情况来看,蔬菜种植品种打破了原来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格局,由示范户发展到示范村,由示范村向周边辐射,不以行政区域为界限扩散。目前,已形成以东万艾、西万艾、合方、师钦、大齐、流班寨、吕汉、南北岩、北北岩等村为中心的西红柿生产区域;以沃地、张岗、王岗、李岗、北歧河、圣水、寨子等村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区域;以西沿湾、南北岩、北北岩、留名佛、吾固等村为中心的茄子生产区域;以大官厅、小官厅、段庄、河头、张池、李池、朱池、吕汉等村为中心的甜椒、尖椒生产区域;以刘苑村、程各庄、河头、套里等村为中心的韭菜生产区域;以大宫殿、西刘庄等村为中心的冬瓜、北瓜生产区域;以程各庄、单铺、葛同岳、横头等村为中心的胡萝卜生产区域;以合束、张池、朱池、李池、良见等村为中心的白菜、大葱生产区域;以吕汉、南流满、北流满、南北岩等村为中心的厚皮甜瓜生产区域,高口蒜黄生产村。种植形式已形成了以西沿湾、沃地、东万艾等村为中心的温室蔬菜生产区域;以南流满、北流满、吕汉、师钦、合方、南北岩、北北岩、索庄、高村、大何庄、段庄等村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产区域;以刘苑村、园子、高口、套里、影林、横头、程各庄、单铺等村为中心的中小拱棚、露地菜生产区域。

2、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生产过程中我们依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饶阳县人民政府2004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等,落实饶阳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政府通告》、《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安全控制规程》、《饶阳县农药经营使用管理办法》、《饶阳县肥料经营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1)、我们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用药用肥指导》等技术小册子,从地块选择、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栽培措施等方面全面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质量,我们推广了隔虫网防虫技术,推广黄胶板、黑光灯防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技术的应用,引进害虫天敌桨角蚜小蜂和食蚜瘿蚊和采用生物制剂的生物防治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虫源基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肥料施肥方面,增施有机肥,尽可能减少化肥用量,并掌握施肥与收获期的间隔天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农业局投资15万元搞了全县蔬菜的地力调查,对全县所有菜地的蔬菜品种、栽培形式、施肥、浇水、用药、投入、产出等情况做了调查摸底,对土壤质地、结构、性状、养分含量、污染等情况有了全面掌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我县蔬菜的配方实施方案,避免了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和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这一最大的技术难题。

今年我们认真搞了操作规程入棚工程,所有蔬菜相应的无公害操作技术规程塑封后挂于棚室内,便于菜农随时查看,熟练掌握,规范操作。(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县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我县组建了辣椒协会、胡萝卜协会、西红柿协会等四十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对蔬菜协会予以指导和支持,协会会员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权利和义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开展技术服务,规范菜农的操作行为,促进无公害生产,开拓销售市场,规范销售行为,保证菜农利益。协会会员与行政领导配合,保证制度执行,提高服务质量,协会会员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推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

(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首先,农业局各副局长分包乡镇,各业务站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实施方案,搞好技术培训、宣传、咨询、服务并根据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定期召开碰头会,第二农业局常年聘请蔬菜专家做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顾问,负责关键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第三加强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每乡有2-3名,重点村有至少一名专职技术员,建成了120个科技进村服务站,保证了工作到位。

(4)、建立生产过程及投入品管理档案

在无公害蔬菜基地,技术人员为示范户建立技术管理档案,档案记载农户的栽培品质、栽培制度、茬口安排、种植户将生产过程的追肥、使用农药时间、使用量等如实记录,作为是否按无公害操作及质量追溯的依据。技术人员既做技术指导又做质量监督,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不按规程操作的予以指正,并记录在案。

(5)、依托高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

投资260万元兴建的占地220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有52个冀优Ⅱ型高标准温室和智能连栋温室,现已成功引进并推广了俄罗斯黄瓜、卡耶罗、百利西红柿、茄杂

8、丰研2号茄子等二十多个新品种,成为我县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和推广中心,促进了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3、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认真搞好产后服务

一年多来,饶阳县共培育成姚庄、流满、圣水、沃地、西沿湾等5个蔬菜批发市场,并且自发形成了东万艾、刘苑村、高桥等村的田间地头市场,全县90%以上的蔬菜通过市场销售,从未出现过卖菜难现象。姚庄瓜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15万平米,总投资1700万元。市场交易蔬菜28亿公斤,交易额18.6亿元。建有办公楼、综合服务楼、封闭式交易大厅及防雨交易棚,设有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建有电子屏幕报价系统和电子地磅。市场被评为“全国百强蔬菜批发市场”。投资80万元的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北京实行市场准入制后,饶阳县成为首批“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蔬菜批批抽样检测,第一次不合格产品就地销毁并找出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四)、完善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1、落实行政负责人和技术承包责任制

为了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管理,我县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建立了行政首长和技术人员承包责任制,每个生产区由农业局统一制作蔬菜生产技术操作标牌,标明示范区面积、蔬菜品种、技术要求、行政负责人、技术承包人,严格落实捆绑责任制,一旦出问题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2、以模式化促进无公害生产

在蔬菜生产区推广“四统一分”、产地编码、产品质量追溯等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统一规划”即在一个区域统一安排品种布局;“统一物资供应”即种子公司、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统一供应优质种子、农药、肥料,确保蔬菜无污染,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统一技术指导”即在生产中由技术人员按照无公害要求指导生产,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即由蔬菜批发市场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组织销售做到优质优价,实行分户管理。

3、完善检测体系,加强检测工作

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切实搞好质量检测,饶阳县政府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有关科局召开的调度会,安排无公害蔬菜生产及产品检测,制定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实施方案》规范了无公害生产产品检测方法和具体内容,对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批批抽检,对生产基地蔬菜随机抽检,检测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检测合格后统一使用“春阳”商标和无公害标识,检测出不合格产品要严肃处理,第一次不合格,蔬菜就地销毁,严禁上市销售,找出不合格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第二次不合格要追根溯源,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取消无公害蔬菜生产资格。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以来,共检测260批次,涉及蔬菜品种30多个,检测范围是全县2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过程及产品。2004年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硝酸盐检测合格95%,除完成蔬菜自检外,还每月定期向市检测中心送样,并按时完成今年四次的全省各市之间的异地互检。

三、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到目前,全县按时间进度要求,已完成以下项目:

1、改造旧棚室6万个,主要改造示范区的节水设施、电力、道路、新品种引进推广。

2、新建温室大棚 4.5万个;

3、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完成400亩;

4、建立起信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心;

5、发展无公害露地菜8万亩;

四、地方配套经费使用情况

1、改造旧棚室6万个,每个平均投资7500元(群众投资),共4.5亿元;电力设施配套投资1500万元,新修道路130公里,投资2600万元,打井、节水设施投资900万元,新品种引进100万元(县、乡政府投资)。

2、新建棚室4.5万个,每个棚室平均投资1.5万元,共6.75亿元(群众投资);新上电力设施投资2100万元,新修道路90公里,投资1800万元,新打机井及配套设施投资1100万元(政府投资)。

3、示范园区400亩,投资2000万元。

4、建立信息中心投资1000万元,产品检测中心80万元,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心1000万元,共2080万元(政府投资)。无公害露地菜8万亩,平均每亩投资5000元,包括水、电、肥、种子等(群众投资),共4000万元。

五、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和取得的经济效益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10

2014年7月15日, 广东省农业厅在广州市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基地举办了花生、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会曁培训班。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潘雪芬、农机化办主任陈楚楷,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 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姚玉凡出席了现场会。广东省农业厅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承办, 现场会由陈楚楷主任主持。广州、惠州、韶关、河源、茂名等蔬菜生产企业、种植专业户及花生种植大户共230多人参加了活动。期间安排了相关技术讲座和培训、机械现场演示、现场交流会等活动, 组织了15家企业100多台套蔬菜、花生整地、精密播种、移栽、航空植保、花生收获和烘干等适用机械进行机具展示和作业现场演示。蔬菜、花生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发展蔬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推动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通过现场会和培训班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生动丰富, 利于学员接受, 进一步加大蔬菜、花生适应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提高广东省花生、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麵2014年8月1日,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实施情况交流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潘雪芬, 厅农机化办主任陈楚楷、鏖1 rtlt HKUiil醱MS交2i副主任刘亚平, 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 省农机试验鉴定站副站长熊元芳, 以及全省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所在的地级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各示范县練部ns M导、项目中期检查I作组专家代表·J^共60多人飾了线。s议自厅农滅办主任陈雜主持。茂南区、斗门区、高要市等三个示范县代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他们主要介绍了各自的项目实施成效、经验及所遇目难, 现漏示项目档錢料样板;魏专家 (iji重点对当前农机化示范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t SS财务管理情况及目标要求, 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性发言;与会代表对实施项目的mh'具体情况作了现场交流。潘雪芬副巡视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建设农业机械化|y示范县是广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对探索扶持广东农机化发展的新路子、开创广东农机化项目实施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创新意义与指导意义。强调在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 各示范县一是要提高认识, 强化组织领导;二是要强化示范作用;三是要强化财务管理;四是要完善项目档案;五是要适时组织自查验收和财务审计。

上一篇:第二讲有效教学下一篇:《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