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通用8篇)
陌上桑
(1042人评分)8.0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白晰 一作:白皙)
写翻译
写赏析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
参考赏析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
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经》中已经很普遍。《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而死。乐府中有《秋胡行》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古辞佚,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可以想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男子的引诱。当然,人们也可以说,秋胡是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不要忘记:在民间传说文学故事中,虚设一个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关键在于,通过虚设的人物活动,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审美理想。这样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
我们大概可以相信已经失传的《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故事并无大异。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戏,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个道德形象。她即使是令人感动的,恐怕也很难说怎么可爱。故事中也提到她长得很美,但作为一个结构成分,这只是导致秋胡产生不良企图的原因。
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守的调戏这一表现道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慕。这一部分,实际是全诗中最精彩的。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道德性的因素的结合;换言之,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也正是因为罗敷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个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没有必要为她安排一个强烈的悲剧下场,而让她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变得更为可爱。
由此可见,《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具体事件的记载或改写,而是漫长的文化变迁的产物,罗敷这个人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形成的。她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也因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她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那些公主、王子,实际是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心愿。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观念去穿凿附会,反而是荒廖混乱的。
然后回到诗歌本身。这诗原来按音乐分为三解,其文字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段。第一段着重写罗敷的美貌和人们对她的喜爱。起首四句,从大处说到小外,从虚处说到实处,是典型的民间故事式的开场白。同时,这四句也奠了全诗的气氛:明郎的阳光照耀着绚丽的楼阁,楼阁中住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色彩鲜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国年画的味道。“照我秦氏楼”,既是亲切的口气,也表明诗人是站在罗敷的立场上说话,并由此把读者引入到这种关系中去。而后罗敷就正式登场了:她提着一只精美的桑篮,络绳是用青丝编成,提把是用桂树枝做就。这里器物的精致华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再看她的打扮,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东汉时一种流行发式),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
照说,接下来应该写罗敷的身体与面目之美。但这很困难。因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描绘。谁能说出什么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唇齿算是达到了完善无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那一帮小伙子便沉不住气,有的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赚得美人流波一转,便可得意多时。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令人读来不禁失笑,好像拿不准自己在那场合会是什么模样。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的完美。反正,你爱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罗敷总是天下最美的。这实在是绝妙之笔。
观罗敷的一节,也最近于“桑林”文学的本来面目。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它又不同于《诗经》中的作品,而是有分寸有限制的。那些观者,都只是远远地伸长了头颈看罗敷,却不敢走近搭话,更不敢有越规之举;而罗敷好像同他们并不发生关系,旁若无人。这就在男女双方之间,设下了一道无形的墙。这便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同时也有另一种分寸:尽管有那么多人在围观,那些小伙子几乎就在冲破防线,作者也没有让罗敷给他们来一通义正辞严的斥责。要不然,就太教人扫兴,太没有味道了。因为这诗原有双重的主题,作者都要照顾到。当然,整个第一段,是为了完成美和情感的主题,只是限制它,不让它破坏道德的主题。
下面第二段,就开始转向了。“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好大气派!“使君”是太守、刺史一类官员的尊称,他们执掌一个地区的全权,汉人比之于古代的诸侯。官做得大,气派自然大,胆子跟着大。别人见了罗敷,只是远远地看着,这位使君就不甘心于此了。于是派了手下人去问:这是谁家的漂亮女子?多少年纪了?罗敷不动声色,一一作答。这都是为了充分地展开情节,使矛盾冲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若是一上来就剑拔弩张,文学趣味就少了。顺带,又写出罗敷的年纪:十五至二十之间。中国古人认为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
而后进入矛盾冲突的高潮。使君问道:你可愿意坐上我的车,跟我回去?罗敷的回答犹如当头一棒:“使君一何愚!”有了“一何”二字,语气十分强烈。理由是很简单:你有你的妻,我有我的夫。各安其家室,乃是礼教之大义,岂可逾越?这一节是从秋胡戏妻故事中继承来的,表现了诗歌的道德主题。而道德主题,总是在善与恶的冲突中才能表现得鲜明强烈。
第三段紧接上一段的未句“罗敷自有夫”,由主人公全面铺展地夸耀丈夫。罗敷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丈夫?这问题本来很简单:诗中说有,我们只好承认有。尽管在一般读者的心理中,都不喜欢文学作品里的漂亮女子早早嫁人,那也无可奈何。这问题还可从二方面来证明:其一,《陌上桑》的故事来源于秋胡戏妻故事,秋胡妻本是出嫁了的美妇人;其二,作者在这里是要彰扬忠贞的道德,总得先有丈夫才有忠贞。
但第三段也并不完全是从道德主题着眼的。不然,完全可以让罗敷来一通说教。但如果真是那样,就糟糕了,这个美女马上就变得干巴巴的,教人喜欢不起来。所以作者也是适可而止,道德大义在第二段用结末二句话点明之后,到第三段就转向一层富有喜剧色彩、诙谐的情节,使读者依然能够享受到文学的趣味。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者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萧涤非先生说,对这一节不可泥定看杀,不可求其句句实在,原是说得很对,但这个人物在故事里却是合理的存在,这是要注意到的。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H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陌上桑翻译:
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去拜见王母娘娘和东君
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
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赏析:
曹操的《陌上桑》以“驾虹霓”领起,通过层层渲染表达了诗人向往仙界,与神仙交往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末句“寿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张力,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为此,当诗人以浪漫的笔调写飘飘欲仙的感觉时,就不得不反省过去,为曾经有过的错误提出自责。
拓展阅读
曹操个人资料:
曹操(155年~23月15日[1] ),汉族,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后任录尚书事、大将军、司空、车骑将军、丞相等职,后晋封魏公、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历武阳、兖州、定陶、穰城、下邳、官渡、徐州、白马、邺城、白狼山、渭南等之战,对内消灭黄巾军,吕布,张绣,刘表,袁绍,袁谭、袁尚兄弟,韩遂、马超等义军、割据势力,击溃刘备势力,对外降乌桓、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教学目的
1.掌握汉乐府的基本常识.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的形象。
导入: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它的主人公同也样是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是怎样一位女子。
一、析题及乐府知识
《陌上桑》是乐府诗题,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南北方向的叫“阡”),泛指道路。“陌上桑”可理解为“小路边上的桑林”。但是,这首诗写的主要对象却不是桑林,而是采桑的姑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乐指音乐,府是官署。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机关,始建于秦代,到汉武帝时规模扩大,乐府的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整理配乐并演唱。后来所配的乐谱都失传了,只保留下了歌词,人们就把乐府歌辞称作乐府,这样乐府的含义就由音乐机关的名称演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隅yú
笼系须zī 帩qiào 共载.xì 倭.wǒ堕髻.jì 缃绮.qǐ
髭..zài不fǒu 骊.lí
2、学生自由读,参看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第一段重点字词:隅
好
捋
但
坐
补充: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东方),“南”..字无实义 秦氏有好女:好,美,指女子容貌美丽 .自名为罗敷:自,自己;名,名词作动词,取名,起名 ..喜蚕桑:喜爱养蚕采桑。喜,喜爱。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下担捋髭须:放下 .第二段重点词:踟蹰
遣
姝
颇
谢
宁可
一何 颇:稍稍 .使君自有妇:本来 .第三段重点词:从
殊 白马从骊驹:从,使跟从,可译为带领 .趋:①步,行走②小步快走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为人洁白皙:为人,指人的外貌长相
三、熟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罗敷到小路边采桑叶,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向她提出无耻请求,被罗敷严辞拒绝并斥责。
四、研读第一段
1.文章主角姓秦名罗敷,你如何理解“好女”一词?
陌上桑
第1页 ——好女即美女,“好”的本义指女子容貌美。
2.你认为罗敷美吗?从这一段看出她哪美?请找出描写罗敷容貌美的诗句。——美。容貌美。没有直接描写罗敷容貌美的诗句。
3.没直接写罗敷容貌美,你却感觉到她的容貌很美,那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罗敷容貌美的? ——侧面描写。通过行者、少年、锄者耕者的表现来侧面衬托罗敷的美。4.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的美的诗句,我们接触过吗?你觉得这样写人的美比直接写人的容貌美有什么好处?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侧面(或间接)描写人的美,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直接写容貌则没有这样的艺术魅力。
5.除了容貌,从这一段来看,你觉得罗敷还哪美?写这些美有什么作用?
——使用的采桑工具华美;穿着、头饰美。写这些主要是为了表现罗敷的外貌美。写罗敷的外貌美,就是为了烘托她的人格美,心灵美。6.概括段意:写罗敷的美貌,人们为之倾慕 罗敷形象:(板书:美在外貌)
7.诗的这一段写没写罗敷的内在美?通过哪句诗的中的哪个字来表现的? ——写了她的勤劳。通过“罗敷喜蚕桑”的“喜”字
写法小结:本段运用了侧面描写和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五、研读第二段
1.概括段意: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被罗敷严辞拒绝。
2.罗敷的美不仅陶醉了路人,也引来了使君的注目,你认为太守的举止与路人有什么不同?诗篇第二段勾画出了使君什么样的形象 ? 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 ?(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分清使君和小吏的问语和答语)
——路人的行为是“发乎情,止乎礼仪”(稍作解释),而太守则不顾廉耻。
“使君”,点明他的高官地位,“五马”,表现他的煊赫声势,“遣吏往”,显示他的权势气派。陌路相逢,就踟蹰不进,先遣吏问,后又自请“共载”,勾画出了他凭借权势,觊觎美色,调戏诱骗罗敷的丑恶嘴脸。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以太守的丑恶反衬了罗敷的美。形象:高官厚位、有权有势、荒淫丑恶 作用:反衬罗敷的美
3.面对使君的不可一世,罗敷是如何表现的?表现了罗敷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面对使君,痛斥他的无耻要求,表现了罗敷不慕权势的勇敢性格、高贵品质。(板书:丑)
六、研读第三段
1.概括段意: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2.罗敷夸了丈夫的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罗敷怎样的形象?(指定女生读罗敷的话语,把握语气)——盛夸自己的丈夫:装饰华贵、雄姿英发、权势财势、仪态美好(聪明智慧、不幕权贵)
总结:罗敷用排比、夸张修辞手法描写罗敷夸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夸耀丈夫官高位显:“何用识夫婿„„可值千万余”,夸耀丈夫赫赫威势及家境富裕;“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夸耀丈夫接连升迁,前程远大;“为人洁白晰„„冉冉府中趋”,夸耀丈夫堂堂仪表、官宦风度;“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以众多官员盛赞丈夫,结住夸夫。
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针锋相对,以夸耀丈夫揶揄压倒对方。这段言辞,内涵嘲讽的机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善于斗争的精神,无耻的使君只能狼狈不堪,逃之夭夭。罗敷外貌与内心兼美,勇敢与智慧并具的女性的性格特点,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了。(板书:美在人格)
陌上桑
第2页 3.概括主题: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智慧、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七、研讨:
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写罗敷的美的?
——先通过侧面描写——主要是路人的表现——的方法写出了罗敷的外貌美,再通过严辞拒绝太守的无礼要求——主要是罗敷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罗敷的心灵美。同时,写罗敷的外貌美也很好地从正面烘托了她的心灵美,写太守的丑恶从反面烘托了罗敷的心灵美。
2.罗敷到底是贵妇还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女子?(劳动人民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和赞美)3.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凸显罗敷的人物性格)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二、三段
2.扩展阅读汉乐府诗《羽林郎》(辛延年)
第3页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汉乐府”的知识,了解诗歌朗诵技巧;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3、让学生认识诗中主要人物罗敫的外貌美、人品美以及重描写、善夸张、巧设细节的艺术美,刚健清新的语言风格美。
4、体会罗敷的人格美,学习她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精神与善于斗争的技巧。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收集诗歌。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一首。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陌”,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题目的意思是在田野里采桑,这是故事的由来,也是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
2、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汉乐府是汉武帝时开设的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 1 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内容有描述征人思乡的,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诗、七言诗兼而有之,其中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简练、文辞自然。
3、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卑劣行为。
4、学习生字:
东南隅(yú)倭堕髻(wō duò)襦(rú)捊髭须(lǚ zī)峭头(qi.......ào)
踟蹰(chí chú)谁家姝(shū)骊驹(lí)缃绮(qǐ)鬑(lián)......
5、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6、通假字:
(1)、腰中鹿卢剑(鹿卢,通“辘轳”)..(2)、坐中数千人(坐:通“座”,座位。).
7、词类活用:
(1)、自名为罗敷(名:起名,名词活用为动词。).(2)、罗敷喜蚕桑(名词“蚕”、“桑”与“喜”一起充当“罗敷”的谓语,..用作动词:养蚕,采桑。)
(3)、青丝为笼系(动词“系”充当“为”的宾语,用作名词:丝绳。).(4)、罗敷前置辞(方位名词“前”与动词“置”一起充当“罗敷”的谓语,.用作动词:上前,走上前。)
(5)、东方千余骑(方位名词“东方”用作了省略动词“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从东方,动词“骑”充当“来”的宾语用作名词:骑马的人。)
(6)、四十专城居(形容词“专”带宾语“居”用作动词:独自占有。).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导引。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图穷匕首见,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见绌,自感形秽。
四、教师小结: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勇敢和机智。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善于从生活中摄取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人物性格通过矛盾冲突加以展示,笔法显得格外经济。通篇用五言,挥洒自如,语言朴实无华,文辞错落有致;特别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给人以亲切、逼真的感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它的成就,沾溉了中国后代诗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成长。
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交流讨论:
1、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拟看出来了
明确: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女性。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敫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2、作品前半部分是如何写罗敷的美貌的? 3 明确:写罗敷出场的环境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渲染烘托了罗敷之美;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陪衬了罗敷之美;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借服饰写罗敷的外貌美;写众人被罗敷容貌所倾倒,借助他人反应,从侧面衬托罗敷之美。
3、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儿件事? 明确:罗敫采桑、罗敫拒诱两件事,重点是后者。
4、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罗敷面对使君,痛斥其无耻要求:“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罗敷通过夸说自己“夫婿”压倒使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不慕权势、无畏威逼、善于斗争的高尚精神。
6、罗敷是如何夸耀自己夫婿的?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夸耀其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夸耀其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夸耀其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夸耀其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夸耀其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众多官员盛赞夫婿:“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7、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本诗叙述了一个采桑女严词拒绝使君戏诱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颂女主人公忠贞、机智和反抗强暴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2、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4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3、汉乐府民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是:(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少数承继四言,大多数采用杂言和五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罗敷热爱劳动,对爱情忠贞不二,这是罗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但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盛夸是理想化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使罗敷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从而突出了中心。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美貌基本上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以虚衬实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五、教师小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女子。这苜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29、陌上桑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二、思想内容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三、罗敷形象的简析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五、修辞方法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六、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七、《陌上桑》翻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yú 倭堕髻wō duò 襦rú 下担捊髭须lǚ zi 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 缃绮qǐ 鬑lián
3.学生对照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4.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骊驹()冉()洁白晰()
2、《陌上桑》是 中的一首著名叙 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
3、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⑴罗敷善蚕桑(蚕桑:)⑵耕者忘其犁(犁:)⑶来归相怨怒(来归:)⑷宁可共载不(宁可:)⑸使君一何愚(一何:)⑹东方千余骑(骑:)⑺白马从骊驹(从:)⑻四十专城居(专:)⑼十五府小吏(府:)⑽皆言夫婿殊(殊:)
4、下列句子中“坐”的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坐 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D、坐此解职
5、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的?
6、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 一何/愚。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7、罗敷为什么夸耀她的丈夫?8、填空:⑴读诗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 饰,采用的是 的手法,目的是。⑵读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的好处,一是,二是。
9、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
10、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⑴系: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⑵下:缃绮为下裙()下担捋髭须()⑶居:夫婿居上头()四十专城居()
11、译句:⑴青线为笼系,桂枝为笼钩。⑵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⑶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⑷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⑸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⑹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二、同步解读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少年见尹敷。,;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2.这篇课文选自《 》,是 代 编写的。1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14.翻译下面句子:①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②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5.文中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16.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请你简要说明文中是怎样刻画罗敷的美。17.假如罗敷长得很丑,那么对情节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三、美文赏读 乞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了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却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8、解释下列句词语的意义。①中山人予之猫(予:)②善捕鼠及鸡(善:)③盍去诸(盍:)④去饥寒犹远(犹:)
19、辨析下列各组词的意义。①去A、盍去诸()B、去饥寒犹远()C、睨之,久而不去()②患A、赵人患鼠()B、其子患之()C、吾之患在鼠()20、翻译“是非若所知也”。
21、赵父认为“吾之患在鼠 ”的理由是:。(用原文填空)
22、你认为赵氏父子在对待猫的去留问题上谁对谁错?为什么?(参考答案:
1、略
2、汉代乐府诗中;一个叫罗敷的女子,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
3、⑴养蚕采桑⑵犁田⑶归来之后⑷愿意⑸怎么这样⑹骑马的人⑺跟随⑻独占⑼太守府⑽出色,与众不同
4、C
5、直接写其容貌美、间接写其人格美
6、C
7、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沉着勇敢和机警智慧。
8、⑴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的美貌。⑵略
9、略
10、⑴络绳;拴,动词⑵下面,方位名词;放下,动词⑶处在,动词;长官,名词
11、⑴用青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系带,用桂树枝做桑篮上的提钩。⑵回到家里又互相埋怨,耽误了活计,只因贪看了罗敷。⑶太守让人问罗敷:“可否与我太守同车共载?”⑷用什么来识别我的丈夫呢?骑着白马后面 跟着黑马的那个人就是我的丈夫。⑸举步轻缓,从容大方,在府中走来走去。⑹在座的即使有 上千人,也都会说我的丈夫人才出众。12.13.14.15.16.17.
18、①给②擅长③何不④还
19、①A赶走B距离C离开②A以„„为祸患B担忧C祸害 20、这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21、“夫有鼠„„吾将饥寒焉。”
汉乐府教学目的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
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
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2)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隅(yu2)敷(fu1)笼系(ji4)倭(wo1)堕(duo4)髻(ji4)缃(xiang3)绮(qi3)襦(ru2)捋须(lv3)
髭(zi1)著媜头(zhuo2 qiao4)踟蹰(chi2 chu2)妹(shu1)宁可(ning4)千余骑(ji4)骊(li2)鬑鬑(lian2)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二、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 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 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 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 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沤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 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 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 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 优美。
2.关于《陌上桑》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 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 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 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卑 劣行为。
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秋胡的故事最早 见于刘向的《烈女传》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 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车对 她说:“力田不如运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便要娶她为妻,女子不从。秋胡来到家里,母亲引他见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见秋胡是个 负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这两则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关系,现已很难考证。今天我们读 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诗,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 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 象。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2.请学生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陌]方位、角落。[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丝] 青色的丝绳。[笼]装桑叶的竹篮。[系]系物的绳子。[笼钩] 一种工具,采桑时用来钩桑枝,行走时用来挑竹筐。[倭堕髻] 种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是当时时 髦的发式。
[明月珠]宝珠名。
[缃绮] 浅黄色有花纹的纺织品。[孺] 短袄。
[行者]过路的人。
[下担]放下担子”[捋]抚摸。[髭须]胡须。[著(zhuo2]戴。[帩头]包头的纱巾。[但]只。[坐]因为,由于。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 车。
[踟蹰]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殊]美丽的女子。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宁可]愿意。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一何]怎么这样。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上头]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何用] 凭什么。[识] 辨认。
[脑] 深黑色的马。[驹] 两岁的马。这句说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骑 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络] 这里指网状物兜住。这句说马头上戴着金色的笼头。[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千万余]成干上万(钱)[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职。[侍中郎] 出入宫禁的亲近官员。
[专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类的官。[专]独占。[晰] 白。指皮肤洁白。
[羹]须发疏薄的样子。[颇]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举步轻缓,从容大方的样子。[殊] 出色,与众不同。5.请学生翻译全文。6.再次朗读课文。
7.提问: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讨论并归纳:
1)写罗敷出场的环境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渲染,烘托了 罗敷之美。
2)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桔枝为笼钩”,陪衬产托了 罗敷之美。
3)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 绮为上襦。”借服饰描写罗敷的外貌美。
4)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借助他人的反应,从侧面写出 罗敷的美。
8.提问:课文第2段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使君被光艳照人的罗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 着权势,想诱使罗敷跟他走。
先写使君权势显赫,坐着五马大车,带着随从,威风凛凛地从南方 而来,一见到美貌的罗敷就徘徊不前了。接着派出随从去打听,得知罗 敷正值青春妙龄,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亲自走向前 去对罗敷提出无理要求,要罗敷跟他一道回去。这段诗歌形象地表现 了封建官僚使君这个好色之徒的丑态,揭露了他肮脏的灵魂。
9.提问:课文第3段写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 敷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 夫”’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表现了罗敷不慕权势、不畏威逼的勇 敢性格、高贵的品质。
10.提问:罗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讨论并归纳:
1)夸耀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干余骑,夫婿居上头。” 2)夸耀夫婿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3)夸耀夫婿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 值千万余。”
4)夸耀夫婿接连升迁,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 5)夸耀夫婿堂堂仪表:“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6)夸耀夫婿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7)众多官员盛赞夫婿:“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1.提问: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 夸耀夫婿椰输压倒对方,使他自形惭愧。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问: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表现她机智勇敢,善于斗争。13.提问:请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诗叙述一个采桑女严词拒绝使君戏诱的故事,深刻 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女主人公忠贞、机智和反抗强暴的精 子。
14.提问: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罗敷热爱劳动,对爱
情忠贞不二,这是罗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但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盛夸则是理想化的夸张的,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作者把现实主义的描写和浪漫主义的夸张结合起来,使罗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从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
写,写罗敷的美貌基本上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小结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勇敢和机智。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善于从生活中摄取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人物性格通过矛盾冲突加以展示,笔法显得格外经济。通篇用五言,挥 洒自如,语言朴实无华,文辞错落有致;特别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给人 以亲切、逼真的感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五、作业
1.完成课外练习一、二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南(yu2)罗(fu4)缃(qi3)(lv3)髭须 上(ru2)(qiao4)头 立(chi2 chu2)骊(ju1)白(xi1)
二
二、指出下面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a.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b.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d,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三、断下列各句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汉乐府,指的是汉朝的乐府诗。汉乐府是汉朝诗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2.“五马立踟蹰”一句,是为了突出使君的马多权势大。()3.“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于’写的是使君感谢罗敷的回答,希 望罗敷跟他一起回家。()
4.罗敷盛夸自己夫婿是为了让使君自形惭愧,不敢放肆,表现罗敷 的机智慧敏和忠贞不二。()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推荐阅读:
《陌上桑》定稿06-01
陌上桑教学设计11-21
秋日原文及赏析07-17
关雎原文及赏析09-29
登高原文及赏析10-11
《卢令》原文及赏析10-31
论诗·其三原文及赏析07-05
《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07-25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