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通用8篇)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1

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而今,电子政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个阶段的重点建设后,已从雏形期开始步人成熟,“电子政务”不仅被学者、媒体所接受,而且将最终达到政府政务运作流程上的无缝集成和结合。

1、电子政务的含义 在我国“电子政务”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如“电子政务”“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政府信息化”“网络政府”“政府办公自动化”等等,均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不成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侯卫真、于丽娟在其编写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简捷、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 姬泊在其撰写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一文中指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有效改造,构建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的现代化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的管理和服务。”[2] 田景熙、洪琢在其所著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行政和公众服务的一种方式。”

[3] 杨雷所著的《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调整结构、形成规范的运作流程,成为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政府,通过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把这种改革的成果固化下来而形成新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4] 盛辉、成良斌在其撰写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管理方式。”[5]以上文献对“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电子政务不仅仅只是把现有的业务、办事流程、公共信息搬上网,而是先要对传统政务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第二,电子政务应用范围涉及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第三,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第四,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的政府。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6]: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7]: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 “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2.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四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少政府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对公文旅行、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 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电子政务实施过程巾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要把握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机密,哪些 是开放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巾要摆脱“安全绝对 化”倾向,采取科学评估、科学管理的安全系统平衡这一矛盾。

(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建设,是电子政务 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涉及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如信息公开法;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涉及商业交易的法律,如网络交易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涉及信息安全的法律,如信息安全服务法等。就目前来说,我国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制化建设内容是建设与政府信息化相关的基础法律,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同时,调整一些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法律,如行政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刑法等。

(6)重技术轻政务现象严重。经过调查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在 内容和服务上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较为迅速,能提供相对充实的信息和服 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政府网站的充实性指数达到58%。这个调查数据也暗示,现阶段这些网站重视得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信息量的累积。网站的时效性指数为37%。这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已基本实现了稳定的更新和反馈。尤其是新闻类栏目,其更新速度已令人非常满意。但这些网站在其他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客户的反馈周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人难以忍受。网站的艺术性相对较好,指数为43%。

(7)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3、建好我国电子政务应采取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3.2 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 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3 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3.4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我围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 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应急支援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没、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水平,减少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为此,要迅速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制。

3.5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 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

3.6 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3.7 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2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由于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交集, 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电子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所下的定义。也就是说, 要明确电子政务的概念, 首先必须界定 “电子信息技术” 和 “政务”这两个概念。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 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 而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目前我国在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 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但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同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动, 而且这些活动同样能够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所以, 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实际上要远远超出政府系统的范围。

为了避免同狭义的电子政务概念产生冲突, 应当把这些新的交集分别命名为电子党务、电子政协、电子人大等。或者干脆可以选用广义的政务概念, 从而把上述这些活动全部并入广义的电子政务的范畴。无论采取哪种具体的处理方式, 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办公与管理效率, 并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因此, 在密切注视政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还应当关注信息技术在其它管理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为了分析的方便, 下面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 即政务专门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与此相对应, 我们所认定的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 也就局限于各级政府部门。

与 “政务”一样, “电子信息技术”这个概念同样需要进行界定。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 都能够称之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 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这是因为, 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 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才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说, 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的信息交流。具体地说,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 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 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 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 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 接受网上投诉等, 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 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2 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从1993 年开始建设电子政务网关, 但是, 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慢、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参差不齐、服务提供有限, 远远没有展现出电子政务应有功能。目前我国正抓紧金关、金桥、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其中, 金关工程已经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 金税工程完成了首期工程, 形成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 政府上网工程从1999 年开始在我国推行, 许多大城市政府网实现了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然而, 在这一过程中, 电子政务暴露出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不够清晰, 不少重大工程一波三折, 组织机构反复调整, 投入巨资项目又推倒重来。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区域宏观管理, 没有明确地方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规划,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以及城乡间发展很不平衡。已有的政府信息网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 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不高, 甚至局限于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条文搬到网上。许多政府网站仅仅具备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 网页之间设立链接少, 更新不及时。实践中公众虽然可以从网上了解政务信息, 但受制于政府网络回应障碍, 无从与网上政府进行交流, 更无从享有政府服务, 电子政务不具有操作性而流于形式的现象明显。

我国基础软件大量是从国外购进的, 政府信息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 在电子政务推行时, 要同步加强国家信息安全, 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 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应与政府行政改革结合, 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子政务信用认证体系, 建立统一的公钥管理, 建立各地区应急响应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上, 制定统一技术标准用于实际, 加强系统维护和证书安全, 注重公共技术研究, 并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 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

总之, 电子政务是各国政府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之首, 重要性显而易见。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 应更多地了解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动态, 学习经验, 移植应用于我国, 立足国情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拂晓.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思考[J].电子政务, 2007 (7) :47-52

[2]金江军.电子政务在直通民意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 2007 (6) :17-20

[3]杨飞.谈谈电子政务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电子政务, 2008 (8) :75-77

[4]穆瑞丽.再谈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J].信息化建设, 2007 (6) :46-49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3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 信息 发展 路径

在信息时代我国政府部门加大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力度,移动电子政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政务部门信息的传播途径以及速度,为公众及时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利益表达机会不均等现象,让利益表达的主体得以广泛化、大众化。

1 移动电子政务的概述

1.1 移动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移动电子政务也被称为移动政务,它是指政府在工作中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移动设备的结合应用,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电子政务的可移动性。移动电子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为移动电子政务提供了发展基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技术支撑。移动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应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具体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界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工程。该时期政府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突出特点就是政府部门局域网的建设与使用;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政府部门的电子化信息化。该时期政府部门着重建设信息化基础设备,以此为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面政府网络政务服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办公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大大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移动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社会价值主流的多样化、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的现状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改变管理理念,侧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而移动电子政务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该要求,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移动电子政务是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工具,因此其有许多关键性优势:一是实现了政府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政府信息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而实现移动电子政务公众可以及时将需要的信息反馈给政府部門,政府部门进而会及时将公众迫切需要的信息传递出来。二是容易被社会公众接受,并且其响应速度比较快。移动电子政务主要是借助于互联网,利用公众手中的移动设备就可以实现,这样每个公众都可以借助手中的设备实现对政务信息的及时了解,这样就会大大提高社会的响应程度,比如某一个地方发生自然灾害时,公众在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信息。三是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应用移动电子政务有助于简化行政部门间的运作环节与程序,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通过网络政府部门的信息可以实现及时的对接与共享,避免因为信息更新衔接不及时,而给群众办事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阻扰。比如政府部门办公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移动电子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入到办公系统中,了解各种信息,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网络向移动终端设备发送相关信息,便于及时将各种信息传递给信息需求者。

2 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移动电子政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截止到2014年3月,北京、广东、浙江、四川等地都积极开展了移动电子政务建设,而且其应用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不仅应用于政务信息传播,而且还在城市报道、天气预报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毕竟移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产物,其在发展中必可少的会遇到各种问题:

2.1 移动电子政务发展存在利益冲突。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信息公开的政府机制上,显然如果带来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就必然会触动一些利益部门的私利,使得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因此会导致一些部门的干扰。这些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共享中的利益冲突。政府部门由于职能不同,他们掌握的信息资源价值也就会不同,因此在实现资源共享时就会存在因为信息资源价值的不同而导致的部门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其次信息机会之间的利益冲突。我们知道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的管理结构,尤其是政府更加注重横向的联系、沟通与协作。强调自我管理与民主管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政务的权利越来越分散,影响一些人的利益。

2.2 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上,而目前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设施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硬件设备的差异性比较大。就我国整体发展而言,我国东部的网络技术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网络还不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办法接入移动无线网络。移动网络的无法接收必然会影响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二是软件开发有待提高,尤其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功能还不完善。移动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为人们进行信息资源交流提供了平台,但是安全性差是当前影响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尤其近些年,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移动电子政务依托的软件系统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对公众信息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同时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运营商的收费问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额的通信费用给人们获悉参与政务管理带来了经济成本方面的提升,因此人们不愿意支付高额的经济费用来表达本身就存在未知因素的意识诉求。

2.3 公众对参与政务的意识不高。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意识还不高,很多人对政务信息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影响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公众对网络政务信息的甄别能力比较差。公众不能对网络中的信息真伪进行辨别,不能对虚假信息进行准确的抨击;二是公众的表达意识自觉程度不均等。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公众与政府之间形成互动,因此公众必须要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以此促使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但是实际上公众的表达意识还不强,要求政府信息进行公开并对信息进行评价的主动性还不够;三是网民表现出来的参照能力比较差。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缺乏稳定性的可参照物,很容易受到网络潮流的影响,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比如我国网民在应用网络时,很容易受到不健康言论的影响,而发表并做出违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言论与行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比较重视政治理论教育,而忽视对网民操作技能的培训,导致网民在网络环境中不知道如何准确的应用网络工具查阅积极健康的信息。

3 推动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路径分析

3.1 搭建一站式的政府服务平台。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要依托政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首先由于我国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提供一个被公众所接受的表达渠道,以便政府部门根据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而移动电子政务就充当着这一角色。基于当前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的特殊性,政府部门在推行移动电子政务时应该以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基本诉求与原则,比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电脑的普及率不高,为此政府部门可以依托移动数据终端设备带动具有地域特色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其次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隔阂,要求政府部门要组建一个公共的社会政治表达场所,缓解公众不断增加的政治参与要求和渠道不通顺的直接矛盾,进而弱化公众对政府施加的压力。因此该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以公众为中心、为民众提供自主政治参与的新途径。同时政府部门要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各自为政的局面,网站建设更多的从自身出发,没能将公众需求充分考虑。因此对于移动电子政务要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资源,树立统一的政府形象;最后移动电子政务所给人们提供的电子平台系统有助于人们表达个人意志,如果其表达的意识能够被人们所认可,那么他们就会迅速上升为群体意识,比如近些年我国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很多线索是来自于网络群体的举报,因此应用移动电子政务对实施民主监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提高公众的参政意识。首先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社会公众要树立公民意识,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提高社会公民的参政意识。只有每个人参与到政府管理工作中,才能在信息化时代下自觉融入到政府的治理结构中,才能督促政府部门之间加强信息的共享;其次要实现沟通的多样化,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传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就是通过媒体等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政府掌握着政治话语权,通过单一的信息传播实现对公众思想的控制,可以说此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公众的参政权,限制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移动电子政务实现了每个人独立、自由的表达权利,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容易,有力的制约了政府的公众权利,为寻求公共多方利益制衡提供了最佳方案;最后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政府部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和共享,以便为公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由于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初期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存在各自经营、重复建设、信息孤立的现象,为此政府部门一是要加大对移动电子政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到移动电子政务的共建中。二是通过宣传提高公众对移动电子政务的了解,让他们感受移动电子政务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公众对移动电子政务的支持率。

3.3 完善移动电子政务基础设备建设。首先要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移动电子政府基础设备的资金投入,鼓励电子运营商开展创新型的电子商务服务。同时还要大力新建电子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无盲点的网路覆盖系统。基于移动电子政务发展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依赖,需要政府部门从通信成本方面考虑,降低移动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本。目前我国通信资费比较高,导致人们参与移动电子政务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人们参与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费用,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移动运营商的监管,采取市场机制,孤立民营企业参与到移动电子政务通信产业,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优化运营费用。同时政府部门也要采取补偿机制,降低公众参与移动电子政务的成本,以此为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大力研发安全性能比较高的软件系统,加强安全认证技术,切实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基于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我们要采取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认证技术以及建立国家公民身份证识别系统等措施,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移动电子政务的使用安全。最后要制定专门性的法律,建立健全移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是指导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目前存在很多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信息安全制度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使得现有的法律不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约束,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以此实现对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与制约。

3.4 构建基于“云”的移动电子政务共享系统。首先将云计算、云共享等运用到移动电子政务中。云是网络的一种比喻性说法,通过云系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因为云具有以下特点:规模大、虚拟化、通用性以及可靠性等。因此通过云计算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终端的处理速度,并且有效解决了因为移动设备储量有限以及丢失信息的问题。而云共享则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自由交流平台,云共享在移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一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基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行,政府部门披露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在此模式下,大量的信息需求,需要充分利用云共享,将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云共享有助于构建节约型政府。通过云共享可以避免政府因为信息资源的重复性传播,比如政府在发布信息时,只需要将其存放在云共享系统中就可以,避免了部门之间的重复性传播,大大节省了社会资源。其次搭建移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云接入平台。实现移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就是搭建云接入平台。因为搭建云接入平台后能够节省政府部门的投资成本,比如避免了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系统的软件、硬件的投入。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政务必然会被移动电子政务所取代,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移动电子用户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并且参与政务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为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因此在政府部门不断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推动移动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一个信息化的高效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汪莉莉.4G时代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4(07).

[2]閭燕.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现状及问题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3(1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年.

[4]姚国章.移动电子政务发展与展望[J].电子政务,2010(1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4

○环保论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 年 第 21 期

浅议我国环保电子政务的发展

李 蓓(陕西省环境信息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6)

【摘 要】我国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分了了我国环保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环保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环保;电子政务

2006 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全面推进、深化应用的新阶段。电子政务的整体思路更加清晰,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政府网站体系逐步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应用成效逐渐凸显。电子政务成为加强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促进了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1.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事物而出现的新概念,与 E-commence 一样,它是由英文 E-government 翻译而来。所

谓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需要,自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务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有机集成,并通过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持续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精简管理机构、降低管理成本、改进服务水平等目标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2.我国环保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环保电子政务系统是环保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要实现政务和业务工作的电子化,要改变传统的政府机关的办事方式和手段,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办事方法、公务处理及事务管理。环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就是为环保部门的各项工作和各部门人员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将不同的环境管理业务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更方便地在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处理和交换信息。国家环保部的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积累了大量的环保政务信息资料,为环保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我国环保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对环保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广大工作人员

对电子政务缺乏热情是阻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工作人员把发展电子政务简单地看成政府

上网,以为只要有政府网站,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就能解决问题了,把自己的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往往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他们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据调查,从上网人数来讲,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这数量可观的上网人群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层,而且在校大、中学生占的比例很高,但他们对电子政务的使用需求相对较少。

3.2 环保电子政务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在我国由于“条块分割”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要全国整齐 化一地发展环保电子政务是不现实的。但我国的环保电子政务发展如果没有整体性的发展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指导实施,必将会导致各级地方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时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新的重复建设。目前,我国在电子政务整体性规划的设计以及组织结构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3 环保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较低在我国,由于经济差别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还有数量众多的地

方环保部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市级环保部门还没有在互联网上开通政府网站,这些地区的环保部门要实现电子政务的职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少地区的环保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活动或是出于上级要求的需要,或是为了搞“形象工程”,片面地认为只要投入资金,把网站建起

来,设备买回来,电子政务就水到渠成了,至于电子政务的真实效果也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有些地区的环保部门虽开设了电子邮箱,也有一些电子政务项目,但因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专人管理,结果成了“聋子的耳朵”仅仅是摆设而已。

4.我国环保电子政务建设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4.1 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

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国外“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到 90 年代后,电子政务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综观美、英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在其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许多新的发展动向在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进程中值得借鉴。

4.2 创造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突破资金技术瓶颈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

有正确的认识,尽快转变 “电子政务可有可无 ”、“电子政务为时尚早 ” 等错误观念,更要摒弃那种对机器、技术和科学的勒德式的拒斥观念,因为“真正可怕的东西并非世界成为完全技术的世界。更可怕得多的是人对这个世界没有准备,我们这不能够沉思地达到适当地探讨这个时代真正上升起来的东西。”要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4.3 加强电子政务立法工作政府是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内部的事情,政府工作人

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运用是电子政务得以发展的内在因素,外部的推动力也只有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因而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态度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在为什么推行电子政务、推动电子政务有何利害关系、如何推行电子政务、如何使用电子政务等问题上,政府工作人员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政府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干部应有充分的认识,否则将不利于电子政务的推行及其法规体系的建立。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介绍和引导广大群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使用,特别是人大代表,让人大代表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发展及其法规建设的重要性,使电子政务立法拥有良好的舆论氛围。科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汪玉凯.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季金奎等.中国电子政务领导干部知识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蓓(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管理学学士,助理工程师,关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责任编辑:韩铭]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荐) 篇5

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

移动电子商务不仅是“M-Commerce”,而是“M-Business”的概念,扩展到整个事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因此不再局限于手机应用本身,而是与商务活动各环节相关,与实体经济、生产服务结合得更加紧密。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指用户利用移动电话、PDA或者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依托无线互联网而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移动商务系统是以短讯为基础的访问技术,这种技术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实时性较差,查询请求不会立即得到回答,由于短讯信息长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查询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第二代移动商务系统采用基于WAP技术的方式,手机主要通过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WAP网页,以实现信息的查询,部分地解决了第一代移动访问技术的问题。第二代的移动访问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WAP网页访问的交互能力极差,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WAP网页访问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的政务系统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三代移动商务系统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访问和处理技术,同时融合了3G移动技术、智能移动终端、VPN数据库同步、身份认证及Webservice等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电子商务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现代化移动商务办公机制,逐渐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主流发展方向。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移动电子商务就成为各大网商提前竞逐的领域。种种迹象表明,电子商务竞争的战火正烧向移动互联网领域。麦考林手机应用程序和乐淘iPhone手机版的上线,标志着B2C网站的竞争开始从传统的PC端正式迈入手机端,B2C移动电子商务竞跑的大幕正式拉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于今年8月5日发布的《2010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达到13亿元,用户规模已达到5531.5万。艾瑞咨询预计2012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将接近2.5亿。

移动电子商务最初以移动支付应用为主,电信运营商的“手机钱包”和“手机银行”就提供这类业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购电影票、超市购物、公共事业缴费等。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逐渐由社会生活向经济领域延伸,移动电子商务的内涵不断深化,与实体经济、生产性服务结合更加紧密。2007年6月开始,原国务院信息办组织实施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便百姓生活和带动战略产业发展三大目标,并批准在湖南省、重庆市、广州市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目前试点示范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大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初步显现了效益和潜力。

湖南省、重庆市、广州市在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缴费、消费购物、一卡通、电子票务、旅游、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多项试点应用,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手机支付方便、快捷,用户无需签单、无需输入密码,一刷即可完成小额支付;通过公共事业缴费系统,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水费、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手机话费缴纳等日常操作;通过一卡通应用,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完成停车、门禁、物业缴费、社区消费等多项活动。

重庆市的手机支付应用在交通领域获得长足进步。截至2010年2月底,该市轻轨用户数突破10万,当月轻轨刷卡次数超过100万次,月刷卡净额超过200万元,使用手机支付的轻轨乘客目前已占到轻轨总乘客量的35%。

广州市的移动商城网站目前可提供实体和虚拟商品等九大类共1万多种商品的销售。该商城2009年累计活跃用户2500万,最高月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累计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2009年手机购彩销售额达3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手机电影票涵盖市内12大电影院,累计销售8万张,销售额350万元。成都市初步规划建“1+5”支撑体系规划建设成都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以中国银联手机支付营运中心为核心,聚合形成多个功能中心,形成“1+X”基地支撑体系。

B2C网商对手机电子商务的热情早已显现。为了在新一轮的移动电子商务大战中将蛋糕做大,国内各大商家奇招尽出,力拓这片业务新蓝海。淘宝网2008年开始“试水”移动电子商务,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陆续布局移动互联网,推出了手机业务。百度CFO李昕皙也透露,百度未来的投资方向重点除了搜索外,还有一个就是移动互联网领域。

各家具备前瞻意识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在移动支付、移动IM、移动搜索、移动旺铺、移动定位等领域抢先战略布局。无独有偶,网盛生意宝也宣布拟将一款名为“生意搜”的电子商务搜索产品搬上3G手机,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布局。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趋向于普及化、常态化、服务化、多元化、诚信化、安全性、多种模式共存,更完善。

三、移动商务安全性支付问题

首先,手机加密能力低。由于手机的运算能力低内存小,加上带宽小容易掉失数据,所以无法运行太复杂加密算法,造成数据保密低,也无法传递大量数据。

其次,手机信息在空中极容易被被拦截。网上经常有人叫卖”监听王(GSM/CDMA多信道移动电话拦截系统)装置”,喧称:”监听地点没有限制,能在任何地点,包括车载移动手机空中拦截;监听数量多,可以同时监听20个手机号码;监听范围广,可以显示手机的短信息内容和来电号码;并且可以将监听到的信息录音并存于硬盘,以做证据之用。”这种宣传有水分,但明白不误地告诉我们,手机信息可被拦截;我们使用手机支付的信用卡数据同样也可被拦截。再加上不法分子千方百计企图偷盗消费者的账号密码。例如冒充银行发诈骗短信。“您好!你的信用卡于×××商城刷卡消费2000元,此笔消费将从您账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3888×××银联联合管理局。”不法分子用此类短信告知用户无中生有的消费,要求用户确认。用户情急之中查询,结果把自己的账号密码泄露,造成信用卡里的钱被不法分子盗取。

因此,当移动商务流行时,不法分子极有可能使用移动电话拦截器,监听移动手机使用信用卡支付信息,想方设法加以破解。

四、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支付方案

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支付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如爱立信公司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Mobile E-Pay)、HP为企业提供的全系开移动E-Services解决方案等;同时,我们更鼓励自主推出一些安全支付的解决方案。下面,提出一种以移动安全中心为核心的一套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1.初始化

顾客、商家、移动支付中心分别到权威认证机构申请证书,生成数字证书和公钥私钥。

顾客在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注册账号,并确定支付方式为手机话费,以及支付手机号;商家通过短信,确认手机主人身份。

顾客在移动支付中心以实名手机信息注册,并与移动支付中心交换证书和公钥。实名手机信息内容有: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固定电话号码、住址、邮政编码。其次,在银联系统进行手机与信用卡帐号绑定,一旦手机话费余额不足时,可快速充值。

商家也在移动支付中心注册账号,并与中心交换证书和公钥。

顾客和商家拿移动支付中心证书、移动支付中心拿顾客和商家的证书到权威注册机构验证,确保正确无误。

2.手机交易安全支付流程

(1)顾客使用手机浏览商务网站选择商品,将商品信息、用户编号、交货地址、使用移动话费支付方式等购买信息发给商家。商品信息包含内容: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购买时间。

(2)商家收到购买信息后,产生订单合同,并同时产生惟一的交易合同号。然后商家将订单合同信息、交易合同号发给顾客,订单合同信息包含内容: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运送方式(平邮或快邮)、总金额、交货地址。

(3)商家将订单合同信息、交易合同号、顾客手机号码,以及订货合同数字签名,使用DES对称加密形成请求支付信息,再把DES密码使用移动支付中心公钥加密,然后一起发送到移动支付中心。

(4)移动支付中心:

首先,使用私钥解出DES密码,使用DES解密算法解出订货合同。

其次,将订货合同、顾客现有话费(如果话费不足,加上提示),使用DES加密,再把DES密码使用顾客公钥加密,形成请求确认合同信息。把请求确认合同信息发到顾客手机上。

然后把交易合同写入移动支付中心的记录交易的网站中,以便顾客商家查询和检查交易进展。

如果没有收到顾客确认合同信息,则拒绝交易,购买过程到此终止。

(5)顾客首先对请求确认合同信息解密,确认订货合同无误。

如果顾客看到话费不够,顾客把银行信用卡号、密码、转账命令以及个人证书使用私钥签名,再用银行公钥加密,发送转账短信到银行。银行根据转账短信,把钱转到移动支付中心的顾客账号中。

其次,对合同进行确认。把确认合同信息以及订货合同号使用顾客私钥加密,通过手机发送到移动支付中心。

(6)移动支付中心使用顾客公钥解密确认合同信息,从顾客账号中预扣货款;使用移动支付中心私钥加密请求发货通知,并把发货通知发给商家。

(7)商家根据通知发货,使用短信通知顾客收货,同时把订单合同号,货已发等信息加密后发送到移动支付中心.(8)顾客收到货后进行验收,验收通过,把订货合同号、交易成功短信使用顾客私钥加密,使用手机向移动支付中心发送交易成功短信。

如果验收不合格,将货寄回商家,同时向移动支付中心发送交易不成功短信,并同时向商家和移动支付中心阐明交易不成功理由。如果顾客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向移动支付中心发出交易成功或交易不成功信息,则移动支付中心自动按交易成功处理。

(9)移动支付中心收到交易成功短信后,将货款汇到商家账户。

(10)商家被退货到手后,向移动支付中心发出同意退款短信。移动支付中心将预扣款退回顾客账户里。

(11)商家和顾客在交易完后均须在移动支付中心记录交易网站对对方作出评价,累积诚信积分。

付中心根据顾客支付额度给予积分,从积分上给予顾客优惠话费,以降低交易成本。

至此完成交易过程。

五、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支付方案可行性分析:

1.方案优点

(1)移动支付中心为纽带的安全性高。在整个支付过程中,移动支付中心的支付管理系统是一个核心纽带,它完成对顾客商家身份确认、监督商家发货、代扣顾客货款等业务。

当顾客发出确认合同和交易成功信息时,顾客的短信只传到移动支付中心,而不是商家系统。移动支付中心只能知道顾客账户的话费可用金额,用于判断顾客是否有足够的余额进行购买。

顾客的开户行账号详细信息只由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当移动话费不足时,顾客发送转账指令到银行。根据顾客指令,由银行进行银行账户转账、支付和清算。移动支付中心不能处理顾客的银行账户,商家更不可以进行顾客的银行账户处理。这样,避免了顾客信用卡账号被欺骗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顾客的个人重要资料不是存放在商家系统中,也保护了顾客的隐私。

另外,交易过程中,移动支付中心首先暂替商家扣下货款,保障了商家的权益;所暂扣话费没有直接交给商家,而是等顾客验收完货物后,才转给商家,同样也保障了顾客权益。

(2)重要数据的机密性。为防止重要数据被非法用户所截获,使用了加密的手段实现保密,从而确保在传递过程中,只有顾客、商家、移动支付中心知道交易的内容。使用加密技术,手机在传送顾客证书,传送顾客的银行账号和口令,以及传送各种个人的机密敏感信息,不会被轻易破译或盗用。

(3)完整性。使用加密技术和以移动支付中心为纽带,可以防止其他方或非法入侵者对交易的内容进行修改,同时保障交易双方权益。

(4)身份可确认性。通过数字证书验证,确保交易双方身份认证,防止欺诈行为的产生。顾客的身份还可以通过手机卡号确认。手机卡可以做到惟一和专属又不受时空限制,除移动通信服务商之外的其他机构或个人无法复制有效的同号手机卡。退一步讲,即便同号手机卡被人复制,通过移动网络控制中心也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何况还有账号和密码的保护。因此,该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2.方案缺点:

(1)步骤复杂。由于方案中采用商家发订单合同到移动支付中心,移动支付中心把订单合同再转发给顾客手机,然后经过顾客使用手机确认订单合同后,移动中心才能告诉商家:货款己扣。还需要双方对购物对方评价,这对想马上支付的交易来说:步骤多,过程复杂。

(2)传递数据比较多。本来手机速度慢带宽小,容易丢失数据,现在需要对传递指令和证书进行加密,并把它们传送到移动支付中心,对手机的处理能力是一个考验。

六、结论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6

电子信息工程是以计算机现代化技术为依托,来控制和处理电子信息的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设计、开发以及应用目标信息等。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以此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能够长远、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现状 发展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推进,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和使用。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内容较之前更加宽泛,开始拓展网络数据传递、电图像传递以及电话信号处理等方面内容。

然而,我国电信信息工程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保证它平稳、快速发展,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我国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起步较晚且国家的重视度不够。

这些因素导致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技术水平落后与人才十分缺失。

1.1 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是依靠国外的核心技术进行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被国外的企业掌握,国内企业对核心技术没有个创新,主要是对产品进行生产,导致我国没有自己特有的技术专利,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电子信息工程。

因此,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完成,但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这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外流的局面,加大了企业的经济压力。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产品利润不高,技术不够先进,进而削弱了我国电子产业的竞争力。

1.2 技术人才的紧缺

电子信息方面的综合人才的缺失是导致该产业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这个专业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性,课程多、难度深造成不少学生压力很大。

很多核心课程都以难以理解、内容多、要求灵活掌握、应用性强著称。

像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随机过程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大多有很强的应用性.内容繁杂、理解起来存在难度等。

这就需要此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扎实的物理、数学功底和对知识熟练应用的能力才能吸收消化相关专业课程。

随着社会观念发生转变,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大力培养。

1.3 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的缺失

目前,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各个领域。

所谓,越热门,竞争越激烈。

现在,几乎每个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此专业都是分数最高的。

但尽管如此,我国却仍然存在一个优质的、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众所周知,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只有对知识产权进行严密的保护,才能激发企业研制新产品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恶劣的市场环境,存在种种恶劣现象 :如市场上经常出现山寨货和假冒产品,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2、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大力支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优化。

2.1 大力支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

目前,我国仍旧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来完成电子产业的制作。

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因为现代电子信息工程的飞速发展与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密不可分的。

国家或企业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发的支持,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拓展多方面的融资渠道,并且要建立自身的工程基金,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物质帮助。

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科技人才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创新,对技术成果给予相应奖励,鼓励人才,发展人才,以此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顺利发展。

另外,我国的电子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并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电子技术的创新,对已经拥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进而推动企业信息化的高效建设目标,增加电子信息产品的吸引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电子技术的融资,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基金项目。

只有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电子行业的发展,促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化道路。

2.2 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

强有力的人才储备是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强大力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大批专业的人才的注入。

然而,我国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比较少,而且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

因此,国家或企业必须重视培养电子科技人才,进而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建设的有效发展。

国家应该给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更大的支持,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电子信息工程的大家庭中来。

企业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和理念,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并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留住人才。

此外,企业也要借鉴外国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以便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同时,企业对科技人员应成立专项的培养方针,针对自身的特长来进行培训锻炼,加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3 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优化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

但是,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电子信息工程难以稳定健康的发展。

要想留住更多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出力,就必须要为这些专业的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赛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比如,比赛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并在检验合格后少量投入使用;或者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给软件公司试用;又或者策划一些大的系统,比较优秀的系统供学校内部使用。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又比如:拓展网络竞争的平台争取做到最大化,在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公开、透明、公正的平台。

帮助人们交友促进人们学习方便人们的生活,它已经成为人们最便捷的一种工具,网络让电子信息工程的竞争环境建立在一个公开竞争的基础上,方便人们随时督查,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竞争环境贡献力量。

3、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推进,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和使用。

电子信息工程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

因此,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应该重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向现代化的发展。

国家要在认真分析电信信息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磊,郭湘军,陈忠思。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 [J].电子制作 ,,23:139.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7

所谓电子政务, 就是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 (计算机、网络、电话、手机、数字电视等) 以实现政务信息数字化、政务公开化、办公高效化、服务网络化等目标的过程。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务流程的再造, 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 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有些晚。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经历了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四个阶段。80年代中期我国兴起的办公自动化热, 虽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但可以作为我国电子政务的起点。此时, 政府机构一些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开始办公, 并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后来由于微机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机进入政府机关, 政府机关也开始适应了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的流程。从90年代开始, 通过重点建设金税、金关和金卡等“三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来互联网络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999年开始实施的政府上网工程, 为政府体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技术手段, 也为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提升政府整体的运作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象征着我国电子政务步入了新的发展期。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从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 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四大数据库”即“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 这四大数据库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四大战略性、基础性信息库。总体看来,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虽然起步较晚,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 但目前的发展情况从整体来看, 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就全国而言, 各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更加理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防止信息孤岛, 成为多方面关注的焦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投入产出越来越被重视, 盲目建设的冲动欲望明显收敛;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主要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

二、发展电子政务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国情, 发展电子政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 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关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面临着企业与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外, 在这种竞争的背后, 实际上还有政府管理之间的竞争问题。发展电子政务正是为政府改变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 全面提升全国、全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之所以可以引起政府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最重要的应该归功于它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这对规范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 对防止腐败, 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的监督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仅要靠执政理念的转变和制度的创新, 还要靠改革方式的转变与手段的创新。服务型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针对目前复杂的社会管理环境与人们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 服务型政府要完成这四方面的艰巨任务, 政府必须要具备扁平化的管理体制、“一体化”的运行方式、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与决策机制、程序化的执法控制机制以及高效、廉价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这就决定了现代服务型政府构成的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 如此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人力与传统技术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 才能得以实现。电子政务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早在2002年8月, 党中央就英明决策, 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政府先行, 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当前, 十七大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集中到一点上就是, 电子政务必须能够支撑和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电子政务应当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支撑平台。这是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最新挑战。

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电子政务建设的条件还不够完备

一方面, 表现在服务理念上。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树立主动为大众提供服务的思想。近年来, 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衙门”作风虽然得到一定的遏制, 但是仍然存在, 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 表现在信息共享上。电子政务要求对政府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予以公开、整合与共享。然而, 政府部门独成一体、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 政府信息神秘化、垄断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给电子政务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

(二) 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误区是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应用, 而忽视政府管理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与再造。大多数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只停留在用信息系统简单地复制现存行政办公模式的层面, 只是将政府的某项工作上网, 而没有进行政府职能的整合、精简和优化。究其原因, 一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形象工程”比较普遍, 形式主义严重, 阻碍了信息技术应用与政府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二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人员对政府管理行为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对政府管理活动向信息技术提出的真正需求缺乏了解, 存在着重电子、轻政务的问题。

(三) 电子政务应用功能还不够完善

大多数地方的政府网站上, 基本上都以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以及政府新闻发布等宣传功能为主, 静态信息较多, 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很少, 缺乏互动性。这主要是少数政府机关简单地把网站建设等同于电子政务, 忽视了电子化内部办公和协同办公的建设, 导致网站设立后, 只能经历短暂的热闹便很快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

(四) 政务网站建设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一是政府在网站建设上没有制定发展规划, 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二是不同的地方或者同一地方不同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往往各自为政, 标准各不相同, 内容单调重复。三是软件系统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设计与集成方式五花八门, 不能互联互通, 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四、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改革措施

(一)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 制定统一规划

2006年,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我国电子政务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用于指导电子政务建设。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该框架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旗帜鲜明地提出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设原则与要求, 主要内容有:服务是宗旨, 应用是关键,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 基础设施是支撑, 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极为简洁明了地说明了电子政务的全貌、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说明了电子政务的目的、技术路线和管理要素。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以人为本, 惠及全民。【3】这就明确了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应用系统建设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组织结构, 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明确无误地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体现其核心社会价值。对基础设施, 强调了充分利用国家公共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充分体现了电子政务是政府整体性的信息化战略行动。在管理体制建设上明确要求, 把电子政务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政府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电子政务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再次强调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作用就是要保障实现电子政务的核心社会价值。

(二) 要以电子政务建立服务型政府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与决策机制

电子政务创新的关键是管理体制。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一环。在十七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任面前, 解决此问题尤为紧迫。我们必须解决跨大系统和跨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指导和协调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必须具有坚强的领导力和监督力。实行总体规划、集中建设、资源共享、跨部门协同、及时指导、监督检查、投资管理、控制成本、绩效评估等等, 绝不可能在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的条件下实现。我们必须解决具体建设中存在的无人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必须具有坚强的执行力。电子政务是惠及全民的宏大社会工程, 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国际竞争力。它需要有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来实现有效指挥、及时指导、有力执行和密切协调, 以保障其健康发展。就是通过构建政府门户网站, 在互联网上建立起政务公开的窗口和与社会、公民、企业进行沟通、互动的平台。通过门户网站政府将政策法规、重大决策、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办事程序、办事过程和办事结果等政务与政情信息广泛地公之于众, 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及时了解到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行政内容, 以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

(三) 要以电子政务为服务型政府建立程序化的执法控制机制

服务型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正确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然而, 如果缺乏程序化的执法控制机制, 就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法律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 服务型政府必须具有程序化的执法控制机制, 以确保法律在政府行使权力过程中的有效性。程序化的执法控制机制必须能够屏蔽人为因素的影响, 始终按照法律和制度严格地制约、控制政府的行政行为。然而, 单纯由人力与传统技术构成的执法控制机制, 难以克服和抑制人为因素的干扰, 部门利益与个人利益依然会跨越法律的屏障, 侵害人民的权利, 而得不到及时的制止、纠正与处理。电子政务是建立程序化的执法控制机制的有力工具。在以电子政务为支撑的行政管理系统中, 法律与制度被定置于电子政务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程序之中, 行政过程必须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与制约下进行。在政务活动执行过程中, 相关信息与文件是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 通过网络自动发送到相关部门的, 相关部门收到相关信息与文件后, 必须在程序设定的权限与时间内进行处理。行政过程中, 不仅流程中的所有部门所处理事项的程序、内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都是公开与透明的, 而且行政系统流程中各个部门的权限和职能, 是依据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被计算机程序严格加以限制的, 因此,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无法自行违法“设权”和“越权”处理, 也无法回避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职责。由电子政务所形成的执法控制机制不仅极大地抑制了行政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而且规范了行政行为, 确保了行政过程必须依据法律、执行法律、受法律和制度的严格限制与制约。

参考文献

[1]黄焕青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07 (18) :208-209

[2]王飞飞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浅析[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2) :11-17.

[3]李习彬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M]科学出版社2004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8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对政府部门进行改革。政府管理标准化正是为此而作的一种尝试、一种努力,这种尝试与经济贸易的标准化有相似之处。众所周知,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如果不采用标准化进行统一规范,就会使各类电子政务系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因此,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发展和建设好一个国家电子政务的必由之路。建立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也是系统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许多政府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现状,那么我们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切实可行的原则,积极调动各部门尤其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各方积极性,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相关标准,开发相应的电子政务标准应用工具。

电子政务建设规模通常很大,涉及绝大多数党政机关,政府财政投入将十分可观,例如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不能只注重投入而不注重产出,必须还要考虑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力度,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培训。我们要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开办培训课程和认证考试的办法使各级公务员尽快改变管理和服务观念,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办公效率,适应并主动地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同时,在新的电子政务框架下,建立公务员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对政府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科学测量和评估。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对于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小组领导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明确了“十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要明确各自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再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加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信息安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

1.推进“三网一库”建设,抓好涉密办公网(内部办公业务网)、电子政务专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公众信息网)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行维护机关互联网络交换平台,所有政府机关均通过联接本级政府的机关网络交换平台,实现与上、下级单位的纵向互联和部门之间的横向互联,各党政机关部门共享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

2.为了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有必要建设政府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分为政府内网数据中心和外网数据中心两个部分,要建设政府行业知识库和领导决策支持库。政府数据管理中心建成以数据仓库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和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3.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交换体系,制定政务信息采集、登记、维护、交换、公开的基本制度。在各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同时,同步建设相应的数据库,并根据信息交换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建设用于内部交换及对社会服务的信息库,探索地方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编制、地方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和地方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经验。

4.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和健全标准实施体制。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形成有效的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制定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数学答辩高分技巧下一篇:水果宴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