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共8篇)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篇1

学校管理工作总结:

安定区锦钊小学地处内官镇东岳村,建筑面积6400m2。学校现有教职工16人,学生306人。近年来,学校发扬“敢于创优,勇于争先,乐于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以情治校,用心服务”的管理理念,强化“三主”意识、危机意识、超前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先后获得了区“示范学校”、“精神礼貌建设先进群众”等称号。

一、用心治校,在管理理念上狠下

功夫

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锦钊小学经过实践和不断思考,冲破制约学校发展的陈旧观念束缚,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而适用的管理机制。在办学上,树立“以学校发展为前提,以育人质量为生命,以养成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办学思想;在管理上,坚持“以情治校,用心服务”的理念;在育人上,坚持“以情育人,用心教书”的理念;在治校上,坚持树立“三主意识”,即说主人话,做主人事,尽主人责。这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就是学校向前发展的行动纲领,为推动学校迈上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轨道带给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营造务实的管理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构成团结务实的战斗堡垒。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每次开班子成员和民主生活会,大家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构成大政

共议的良好局面。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务必先做到”,全体班子成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学校班子成员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用心立德,在思想道德上狠下功夫

锦钊小学始终坚持“以德治校”,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要求学生发奋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同时,将爱国主义、群众主义、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重要教育资料有机渗

透,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将德育教育贯穿学科教学始终。学校在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同时,要求教师挖掘每堂课的德育因素,并透过组织教学,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语文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的情感;利用数学课严谨的逻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利用音、体、美课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等。同时,坚持每期开学前三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集中教育,坚持每一天课前十五分钟常规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构成。

二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学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主题队会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利用五一、六一、七

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按照每个节日的不一样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用心开展“我看到的和谐定西”等征文活动。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是建立德育网络,构成工作合力。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并透过家访、电话访问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教育意见,及时将学校教育状况传达给家长,把社会的意见及时地反馈到学校。这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目标一致,让学生时时、处处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三、用心育人,在养成教育上狠下功夫

在建立健全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学校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篇2

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 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 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有必要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意义、地位、内容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建设项目组组长白春永。

学校课程管理的地位和任务

记者:什么是学校课程管理?实施学校课程管理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白春永: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内, 相对于国家一级与地方一级的课程管理而言的, 简称学校课程管理。它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组织活动。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学校课程管理倡导学校课程创新, 在确保全体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设置多样化的课程, 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学校课程管理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课程管理倡导教师要成为学校课程的管理者、决策者, 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观念及教学行为都将发生很大变化, 将会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首先, 确保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学校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决定的, 在目标上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在内容上强调一致性、共同性、发展性;在实施方式上具有强制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专家, 一般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 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 它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 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 一般比较侧重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乡土课程等。

其次, 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它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 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 学生有选修的权利, 一般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通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 要既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又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又能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兼顾当地社区的发展需要。

最后, 协调、优化、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形成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 课程理念、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课程管理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位学生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以及选修Ⅰ课程中的部分修习内容;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块 (选修Ⅱ) , 供学生选择;协调、优化、整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形成能体现学校特色、促进学生与教师主动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记者:在学校课程管理实施中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白春永:学校的校长要组织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认真研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 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各学科《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等。通过研修, 要对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不断提高学生、教师、学校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另外, 还要对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作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对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以及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 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为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课程资源做好准备。

当然, 确立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很重要。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结合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确定的。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 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计划、实施与评价实现的, 因此学校课程管理其实质就是对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的人员、组织和内容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涉及哪些人员?各类人员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涉及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 以及有关的社区人员。

校长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决策者和负责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有三个:执行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确保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在学校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协调各种关系, 规划学校的发展,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各种课程管理制度, 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 发布学校课程质量信息,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 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

学生有权选择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 有权对学校课程作出自己的评价, 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同时, 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 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学生家长及有关的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 并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涉及哪些组织?各级组织的职责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涉及的组织包括学校校务委员会 (或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教导处 (或教务处、教学处) 、教育研究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小组等。

学校校务委员会 (或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由党政工领导成员组成, 是学校课程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 从实际出发, 根据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 组建相应机构 (处、室、组等) ,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协调校内各处 (室) 以及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员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职责是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制定有关的开发和管理条例, 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导处 (教务处或教学处) 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 结合本校实际, 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及时检查、评估并向校长报告;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关系, 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育研究室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国家、地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组织教师培训, 开展校本研究, 发现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 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 为新课程的实验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教研组/年级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 制定好学年及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 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协调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 组织交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形成课程合力。

备课小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同学科教师对学科模块进行深入研究, 分配研究任务, 对模块的内容做出合理整合, 开发利用学科课程资源, 平衡教学进度, 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 对学生模块学习质量做出评价。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保证学校课程的合理开发, 并在具体的课程管理中协调、优化、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学校课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国家与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教材等) 的研修, 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 教学过程的管理, 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教学业绩的评定, 学生素质发展的评定, 以及学校 (校本) 课程的合理开发等。

学校课程管理中校长的责任

记者:在新课程实验中, 校长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什么?

白春永: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件十分复杂与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任务重。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校长需要自己不断地从七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我们是谁?指导、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 我们在哪里?对学校的现状和过去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教师的所思所想, 对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或者机遇、挑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 (3) 为什么在这里?从学校的内部和外部客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理清思路。 (4) 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课程发展的目标与期望, 形成学校的共同目标。 (5) 我们为什么要去?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清晰的动机与足够的动力。 (6) 我们怎样去?制订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 使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 每一位成员都能愉快、科学地工作。 (7) 我们去到了没有?不断地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测、评估、反思、改进。

记者:校长怎样对待实验省 (区、市) 的经验?

白春永:甘肃省是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较晚的省份, 为了少走弯路, 虚心吸纳先行省份的课程管理经验十分必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新课程实验中, 校长需具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根据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 结合学校的实际,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必须具有一种精神状态:讲条件而不唯条件, 缺条件而不缺理想。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教育投入有限, 办学条件差。在这样的省份实施新课程, 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 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校长需树立三个意识: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整合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配置设施资源, 转变服务方式, 提高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 还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与常规的关系, 学习、反思、探究与实践的关系。

记者: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 校长该注意些什么?

白春永:进行新课程实验时, 校长首先要有激情, 但不能急躁, 更不能走极端。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因此, 实施新课程我们要有热情, 需要积极主动置身于其中;课程改革是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需求与个人自身、个性充分发展的“两极”中追求平衡与整合, 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会不时遇到“两难”问题。

须研究“真”问题, 真地研究问题, 真地解决问题。“真问题”是指真实的过去或现在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成目标的起始点, 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 才能提出有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因此, 我们应该着眼于可能解决的问题, 着手于可以解决的问题, 使教育教学研究回归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 努力为教师提供真正的支持和服务。

须关注教师的情感和需要。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学校课程实施的水平。因此, 新课程实验需要特别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学习、反思、交流、合作、探究、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 使他们的认知、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情感来参与和投入, 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压力, 怎样使他们在学到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发观自我、教育自我、自主发展, 将自己培养成为现代人、自主人、创新人、和谐人, 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使命。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探索;实践

初中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一生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全社会普通关注议论的热点和焦点。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加强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用好制度,兼顾人性化是管理的保障

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制度是一个企业、单位甚至整个社会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学校也是如此。现代社会高压的就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为行业制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守则才会推动一个企业不断成功。学校管理者要用好制度,做好公正严明的“法官”。

1.制度要适合自己的校情

制定适合自己校情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全体成员,而不是个别群体,这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让全体成员都明白这一点,根据自己的校情,在标准上有一个自己的尺码,别人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可能要求得很严格,而自己又不可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降低尺码。别人在某些方面要求得不够而又是我们必须克服的或要求的,也可以适当升高尺码,只要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2.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

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没有认真的监督贯彻,那就形同虚设。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制度主要就是用来考核和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纪律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要顶住一切压力使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才可能维护制度的威严,“赏罚分明”是制度的公平所在,该罚的不罚,就是吃大锅饭,该奖的不奖,就会削弱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领导干部在接受“罚”的时候一定要有“愿赌服输”的高姿态,自觉维护制度的威严性。

3.制度的贯彻执行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的“法外施情”就是对这一艺术性的描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以外的空间对员工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以促进学校的和谐。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篇4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健全人格的导师,是协调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工作,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桥梁,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为更好的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工作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健康向上、管理科学、富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班集体;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把握学生发展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愉快、和谐发展。

按照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共同确定切合班级实际的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协调家校关系,组织班级教育活动;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情趣,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阶段性工作目标

根据我校的实际(学生和班主任)确定本学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着重抓好“三风”建设,注重过程管理,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首要任务,具体抓好学生仪表、校园环境卫生及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学生遵守作息时间、杜绝学生上网吧、打台球、谈恋爱、读不健康小说现象„„的工作,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学习环境。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将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新班主任的指导与培训工作,促进新班主任不断成长成熟。

三、班主任聘任和任职

班主任由校长室任免。学校校长按照班主任任职条件选聘班主任。班主任应由教育观念正确,工作责任心强,关爱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及奉献精神,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要切实履行职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新班主任应参加市或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新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应担任一年见习班主任,并作为见习考核的重要内容。(上级有具体文件规定)

学校对教师担任班主任年限有具体规定:1~5年工作期内至少担任3年班主任;6~10年工作期内至少担任3年班主任;男教师45周岁以下,女教师40周岁以下,班主任工作累计不得少于10年。(特殊不适宜担任班主任的学科,必须带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且取得学校要求的成绩,具体要求,见下面的考核内容。)

四、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1、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励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学会自控;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关爱和帮助在品德、学习、健康、家庭、生活等方面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个性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培养公民素养

认真实施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法规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和尊重、保护他人权益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班委会,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形成班级管理机制,指导班委会、班级团(队)开展工作,发挥班团(队)干部的带头作用;

加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做好学生仪表,学生迟到早退,班级校园环境卫生,学生上网吧、打台球、看不健康书籍、谈恋爱等各种常规管理工作,指导住宿学生的生活;

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校内伤害事故,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4、组织班级活动

根据班级实际,认真组织班会(晨会)课,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每学期至少举行2次主题鲜明、讲究实

效的主题班团(队)活动,其中1次必须是对年级组开放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努力配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学校活动班主任要保证亲自到场,发挥作用。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毅力,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有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指导的活动。

6、重视家校联系

重视了解学生校外表现情况,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每学年至少要对班级学生家访1次。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成长情况,展示学生取得的成果,交流家庭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研讨子女的教育问题,互相了解、互相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7、强化教育研究

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状况,成长发展的家庭、社会环境,认真研究心理成长规律,研究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益。

8、注重学习提高

要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业务进修,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素养。每学年完成1~2篇有创新、有见解的班主任工作论文(体会)或案例分析。

五、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考核、奖惩

1、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常规考核,实行班主任月津贴发放办法

常规管理坚持每天检查评比、通报的制度,主要由政教处、学生会负责检查、登记、下发通知,由政教处组织评比,实行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并将每月的评比结果与班主任月津贴发放相结合。(考核内容:

1、学生出勤;

2、学生仪表;

3、教室及保洁区环境卫生;

4、自行车管理;两操情况等。考核方法: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其中学生出勤20分;学生仪表20分;环境卫生20分;自行车管理20分;两操20分。具体要求见附件:《XX学校一日常规考核评比实施细则》)

专项检查坚持周周抽查,由各相关部门协同检查,每月将检查结果在教师会上通报,并汇总与班主任月考核结合。(专项检查内容:

1、平安班级;

2、节约

水电、爱护公物;

3、文明宿舍;

4、板报宣传;

5、各种活动;

6、材料上交;7其他应急项目。具体要求见附件:《XX学校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

在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的基础上,政教处组织对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发放月津贴。

2、重视绩效考核,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月考核的基础上,学校将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组织对班主任进行综合考核。根据综合分数的高低评出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不合格班主任。对优秀班主任实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班主任通报批评,及时撤换。(具体办法:实行100分制考核,其中常规管理30分;活动开展、特色教育20分;班级文化成绩进退情况20分;节约水电、爱护公物10分;偶发事件、初中部的流生问题10分;班主任遵守劳动纪律情况10分。)

学校将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等奖励挂钩。具体规定如下:

1~5年的教师,必须担任3年以上班主任,才可以申报中学一级职称,不达条件的,待条件合格后再申报;5~10年的教师,必须在这5年内担任3年班主任,才可以申报中学高级职称,不达条件的,待条件合格后再申报;男教师45周岁以下,女教师40周岁以下,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班主任才可以申报学校的特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定,必须将担任班主任的年限规定作为先决条件。(对于部分不适宜担任班主任的小学科教师和部分行政工作人员,由学校根据其学科或工作特点,提出与班主任工作相对应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如学生学科活动的组织,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等等。)对被学校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班主任的人员,职称评定推迟1~2年。

3、搭建平台,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

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班主任培训机制,每年组织班主任岗位(岗前)培训和骨干班主任研修培训,班主任每5年参加区级以上培训不少于40学时。(上级有关文件有具体规定。)

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交流经验,研究和指导班主任工作,关心班主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注班主任的身心健康。学校视财力情况和上级规定,逐步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

学校为年轻班主任指定指导老师,让年轻班主任通过学习不断成长,每学期学校将对所有的青蓝工程的对子进行评比,评出优秀对子、合格对子、不合格对子,对优秀对子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不合格对子通报批评。

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大力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是否能顺利地开展,是否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学校将坚定不移的抓好这项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的工作,不断净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后勤管理处工作职责 篇5

后勤管理处工作职责后勤管理处是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的后勤工作管理机构,负责学校范围内后勤服务的管理、监督、指导、协调工作,承担着学校基本建设的实施任务。完善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服务保障体系,切实保证学校利益,维护师生员工在享受服务中的合法权益,其主要职责为:

一、坚持以“服务育人”为宗旨,制定后勤发展计划及后勤考核标准,与后勤服务实体签定服务合同,规划后勤保障内容、标准和要求。对后勤服务中心执行合同情况、服务质量、收费价格进行监督。参与学校有关后勤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二、对后勤服务实体的经营方向、消费定额(水、电、天然气)、收费办法、范围、标准、价格进行审核,协同审计监督部门对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运行情况实施督查,对单项经费在5万元以上的各类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控。

三、及时将学校后勤工作的思路决策和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反馈给后勤服务实体,并共同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对后勤服务中心使用的各类校有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值情况进行监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以签定协约的形式向服务实体安排下达任务,使学校的计划、要求得到落实。

六、根据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规划,制定校区年内基本建设计划,承担基建经费预决算工作。

七、负责学校基本建设及维修改造项目的立项、设计、前期准备及招投标工作,签定项目承包合同。明确服务项目、标准、费用,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完成时限进行监控。

八、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明确国有资产保值责任,明晰产权关系,遵循“合理剥离、有效重组、严格监管、适当扶持”的原则,加强对后勤经济实体租赁、托管资产的检查,并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九、承担学校固定资产的入帐管理及调配工作,以及学校所有房产的管理工作。

十、负责基础设施方面的物资采购任务,做好所购物资的验收、发放工作。并按照物资规范化管理要求及时建档,计入学校固定资产档案。

十一、协调后勤实体与学校其它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篇6

最近几年,我校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这得益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学校教师的辛勤工作,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全体学子的努力拼搏。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总体说来,我们是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着力点,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具体做到几个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教育思想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价值观,认真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组织好业务学习。既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法,还抓好了教师的自学工作,在业余时间里进行学习,拿到相应的大专、本科文凭,不断提高素质。

二、抓好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每位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足上好每一堂课,任何一位教师都按照课程表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上其它课。请假至少提前一天与教务处协商调课方案。

2、上铃响后按时进教室,不迟到,不拖堂,不随便出入课堂。

3、做好组织教学,整顿课堂纪律,是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4、上好综合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课不仅要教歌,也要教乐理知识;体育课要上规范,可进行队列练习及身体素质训练,也可做校园集体舞,以及游戏,但不能放任自流;美术课要按教材内容进行授课。严禁利用综合课上主课的行为。

三、注重传统知识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在小学加强《三字经》、《弟子规》等的诵读,在初中加强《论语》、古诗词等诵读,通过开展诵读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积极性。

四、加强英语教学,通过开展学生英语单词识记、课文诵读、听力比赛等活动,掀起全校学英语的高潮。

五、改进措施及今后的工作:

1、严格劳动纪律,形成奖惩制度。要求领导班子与骨干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身的言行去感染教师,否则,学校的校规校纪将成为一句空话。

2、落实对教师的评价检查,做到公平、公正。

3、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刻苦钻研,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初中学校管理工作探讨 篇7

一、提升校长的管理素质, 创造新型的管理思维

著名学者丁学良先生认为, 校长是一间学校的灵魂。作为一间学校的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 校长在学校的运作和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学校是孩子启蒙、成长的地方, 因此, 身为校长, 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辜负家长的信任, 对每一位学生的前途负责!

1.1提高自身管理素质, 重视个性化管理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 作为一校之首的校长需要管理的事务较多, 所以在管理工作中经常流于宏观的管理而缺乏微观的管理, 流于统一的管理而缺乏个别的管理, 即使实行微观的管理, 也缺乏深入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具体来说, 就是命令布置的多, 检查落实的少;表面形式的多, 具有丰富内容的少。这样就降低了管理的绩效, 减少了校长的管理效能。校长应该进行个性化管理, 有针对性地治校, 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点。

1.1.1深入掌握学校管理的相关信息, 熟知学校的特点与需要, 增强治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实行个性化管理, 校长必须掌握关于学校的大量管理信息。只有校长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才会形成科学的决策, 才能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使校长说实话, 办实事, 增实效。校长只有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把握管理的复杂性, 学会与师生进行交往, 才能保证管理的艺术性, 形成与人为善的人本管理思想。

校长通过个性化管理, 可以获得大量的个案资料, 面对管理中的问题, 尤其是典型的个案还会使校长加深理论学习, 在深刻地分析问题的同时, 寻求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 不断地提高校长发现带有倾向性问题的能力,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较好地提高校长的实践能力, 让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校长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才干和智能强项上,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发现自身的优势, 正视自己的弱点。在因材施教中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做好个人的生涯设计, 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了解并意识到:他对什么感兴趣, 在哪些方面具有长于别人的优势, 最想做什么, 又能做什么, 在哪个领域能够做得比别人好。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便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将使他们不可阻挡地吸取一切所需要的知识, 把学习作为事业成功的需要,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2展示校长的示范作用, 提高校长的感召力

实施个性化管理, 首先可以形成“服务”和“人本”的新理念, 体现个性化管理的思想, 适度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 让校长更直接地为师生服务, 关注师生发展与成长, 同时, 有利于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 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其次, 可以体现尊重教师的理念。日常管理中, 常常是校长发现了管理中的问题, 就指示下属解决问题, 然后了解解决的结果, 这样容易给被管理者形成工作中的层次差异。如果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就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平等的尊严, 让大家意识到校长也是可以亲自解决问题的, 能够消除被管理者对管理者一味命令指挥的抵触心理, 从而打破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明显界限, 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再次, 可以给教师树立具有落实思想、务实作风的校长形象, 克服校长工作人浮于事、作风飘浮的弊病, 同时给教师以及管理者以示范, 展示校长处理问题的艺术和人格魅力。

从教育系统中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看, 管理也应该是一种服务。我们常说“管理是通过他人来达成事的一种艺术”, 那么如果什么工作都由下属去做, 我们还要管理者干什么呢?我认为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为实际的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5月19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各级党政负责同志, 要经常深入学校, 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 为他们排忧解难。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 我曾说过, 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今天, 我还是这个态度。”如果学校不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 那么想让具体执行机构或人员向社会、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是不可能的。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服务者, 如果能充分地感受到学校的优质服务给他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那么这种服务关系也会迁移或投射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

1.1.3实行人性化管理, 体现“人本思想”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而人的独立本质决定了人都不喜欢被别人“管”。但是, 学校校长以往常常在工作中偏重“管”和“理”而忽视了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践。新时代的形势下, 由于思想观念的日益开放, 人的思维方式同样发生转变, 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展现和发展, 追求更自由的个人价值实现方式。

再者, 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的实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 因此,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理念中有着关键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转变观念, 把新型的师生观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好三件事:第一, 和善、文明、体谅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第二, 允许学生谈笑。学生需要情感的发泄和交流,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觉得自由、轻松。第三, 激励学生学习。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 谈学习、谈思想、谈工作、谈生活, 在交谈中找到激励学生的着力点, 在交流中捕捉激励学生的时机, 在交谈中传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在交谈中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1.2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 凸现“教学本位”思想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陶行知先生曾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 说得小些, 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 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陶老说的做校长不容易, 我理解主要是指校长抓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不容易, 责任重大。那么, 校长该如何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呢?

1.2.1在学校工作中要把教学工作摆第一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校长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摆在第一位, 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 因为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 旧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打破, 而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在健全中, 在这转型过程中, 迫切需要校长在办学中发挥自主意识, 过去一切依赖上级的“等、靠、要、望”的做法行不通了, 办学经费需要争取, 条件改善需要发动群众。权利下放了, 责任下放了, 相应的事也下放了, 于是校长为这些棘手的事务所困, 教学这个中心就突显不出来了。

21世纪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纪, 工业社会将向信息社会转变, 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 几千年来人类以直接劳动作为财富的巨大源泉的时代将淡出,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以知识生产力为伟大动力的时代。这种变化向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即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 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这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通过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来实现,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所以, 我们必须全心全意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

校长怎样才能把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呢?

首先, 要端正认识。校长面对两难选择, 常常身不由己, 摆不正这个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它牵涉到教育的投入机制、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其次, 要正确处理抓教学工作与抓其他工作的矛盾。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居于最高地位, 校长应善于给自己定位。

(1) 校长要善于摆正自己和班子成员的关系, 把事情分给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去做, 不要“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地”。要抓大放小, 抓主要工作, 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校长不仅要调动群众做事的积极性, 还要善于调动群众谋事的主动性。校长再能干, 能想出几十个点子, 也仅仅是几十个点子, 如果大家的思维全打开了, 都能出主意, 就可能是成百上千个。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才能完成校长对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追求。校长是集体智慧的代表, 也只有这样, 才能处理好抓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矛盾。

(3) 校长还要善于理顺关系。校内与校外、上级与下级各方的关系融洽了, 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就能腾出时间抓中心工作。平衡协调是一种校长艺术, 校长要会做平衡协调工作。

1.2.2在教学工作中要把课堂教学摆第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了三个口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校长, 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家。”校长是全校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要组织者, 他不仅要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一切素养, 而且还应具备有比一般优秀教师高出一筹的素质, 要成为“师者之师”。

校长该如何走进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呢?

一是上课。我们的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岗位上选拔出来的, 过去都上得一门好课。但当了几年校长以后, 有些校长就感觉到, 我已经不是一个优秀教师了。有的是因为没有再教自己擅长的科目所致;有的是因为陷入了行政事务之中, 没有时间去钻研自己学科的教学方法了。当了几年校长, 反而不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什么宝贵的建议了。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一个校长渐渐变得不会上课了, 就很难教学了;校长不兼课了, 就没有了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又怎能指挥教学呢?校长负责制使校长感到责任无处不在, 教育的问题实际是教学的问题, 管理教学的问题实际是课堂教学的问题, 作为校长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教学与其他事务的矛盾, 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课堂教学上。教育是一种奉献, 校长多兼课, 兼主课, 既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 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视, 因为你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个内行的管理者, 更是一个在行的教师, 为教师做出了表率。只有先成为教学上的权威, 才能成为权威的校长。

二是听课。听课是校长了解教学情况、指挥教学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是一张试卷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 简单易行;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特别是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下, 小学只考语文、数学和英语, 其他科目取消考试, 那我们又怎样科学、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呢?因此我们实行了工作量化, 但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生产, 而是一种较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量不能代替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深入课堂。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反映在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这些都是在试卷上反映不出来的, 而这又恰恰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校长听课, 就可以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 这是校长指导教学改革的关键, 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

三是评课。上课是反映教师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 是衡量教师智力财富的尺度, 是评价教师眼界和知识面的标准。因此, 校长听课后, 教师都期待校长能够给予中肯的评价。评课的过程既是校长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机会, 也是校长指导教学、培训教师的平台。校长听课和评课, 不应以领导者、检查者自居, 特别不能将一节课简单地分成几条优点和缺点,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教师。发现教师的缺点时, 最好找其个别交谈, 互研互磋, 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切不可以找“差错”的方式来听课、评课, 那样只会疏远干群关系, 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课堂教学是经验丰富的校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 听课和评课是校长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重要方法。经常听课、评课, 才能掌握教学情况, 只有掌握了大量事实和进行了大量观察, 才能指导教师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开了课堂, 校长抓教学就进入了“盲区”。“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 是研究教学的活水。

校长坚持上课、听课、评课、研究教学和指导教学, 的确是把课堂教学摆在了第一位, 进入了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但真正要成为“师者之师”还必须加强学习, 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智能结构, 拒绝学习是老化的标志。

“功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讲究学习方法, 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校长应该追求的。因此,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短、平、快的方法, 如:带着问题学,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有的放矢地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有用的知识;结合本职工作学, 采取优势互补, 将各种新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杂交、融合、迁移、升华,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达到专与博、广与深的有机结合, 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以研究的态度学, 不能单纯认为学习就是啃理论书本, 实践也是一本书, 要十分重视读好这本无字之书。要善于在实践中研究别人成功的经验, 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营养, 要通过实践来“活化、物化”好书本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当好今天的校长, 不仅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充满创新意识的校长, 可以从师生细微的变化中捕捉使学校进步的信息, 以小见大, 化解教育改革进程中发生的问题, 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会为学校提供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重视师德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作为直接实施教育工作的场所, 在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过程中,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在于加强师德建设, 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如陈至立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所说的“师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 而且直接影响受教育者, 影响全社会, 因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再者, 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蒙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甚深!

因此, 师德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 我校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

2.1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还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要努力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一旦形成认识, 就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 主观上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教育、对学生尽自己最大的义务, 尽自己应尽的职责;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因此, 抓师德建设, 先要抓思想建设;先从思想上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师德建设也就会水到渠成。

为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 我校每周安排教师进行集中学习,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教师的头脑,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建立起什么样的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是现代教育中敏感又有争议的问题, 我校就上面几点问题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座谈、讨论,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

今年, 我校还专门举办“师德工作培训班”,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建设。种种举措,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为主体, 并顺利完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项任务;逐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2加强对年轻教师和年轻班主任的指导和培训

随着学校的发展, 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 年轻教师占了学校教师队伍的近80%。毫无疑问, 他们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主要力量, 也是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对象。学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好坏, 班级工作离不开班主任, 所以, 年轻班主任的顺利成长是重中之重。

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我校采取以老带新、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 选择有威望的老教师在实践中“传、帮、带”, 以他们的高尚师德、敬业精神和丰富经验来感染和指导年轻教师, 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同时, 学校还经常性的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上公开课, 外出听课等活动, 帮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2.3完善奖励机制, 树立典范, 实现群体创优

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全员性的职业道德建设, 要坚持正面教育, 榜样激励。树立先进典型, 宣传优秀教师事迹, 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 学习先进的风气, 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开展。

我校把培养、推荐、选拔先进教师作为常规工作, 坚持常抓不懈, 典型示范。每年, 我们都会进行各种类型的师德研讨会、各教研组的学习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优质课等一系列活动, 使得一批批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的典范作用使得我校师德建设深入人心, 优秀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

在加强学校典范教育的同时, 我校还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有力地推进我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提高。

浅谈学校教学工作 篇8

1.“管”是指管理要得法、适度,能管出良好的班风,浓厚的学风,优良的成绩。班主任是这一任务的责任人。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努力实践。

(1)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三苦”精神培养(学习刻苦、生活艰苦、忍耐痛苦),让学生知道远大理想是奋斗的动力源泉,成绩是勤奋、汗水的结晶,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要不断给学生鼓劲加油,让他们充满信心地挑战人生。具体要求是:两操要整齐,唱歌卖力气,听课勤思维,自学沉下去。

(2)班主任、任课教师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自信心培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成功教育,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用春风吹出大地碧绿,用春风吹开鲜花灿烂。具体要求是:作业分层布置,试卷难度降低,情感交流深入 ,实施成功教育。

(3)言而有信、规范管理,创设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抓住关键点,按学校要求准时到位,做到“五勤”(眼勤多看,脑勤多思,嘴勤多说,腿勤多转,手勤多干)。班主任要大胆使用班干部,找到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

2.“教”就是要求教师教出学生的兴趣,学习该科的信心,从而教出优异的成绩。每位教师必须在“教”字上动脑筋、下工夫。扣死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将备课、讲课做实、做细。

(1)备课。专业知识要到位,教师要做到通识教材,掌握标准,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抓住重点,透析难点,题型归类,方法归纳。这就要求教师大量地阅读、做题、实验准备、课件制作,台下真正十年功,台上必然精彩一分钟。

学生情况要摸准,通过情感交流、信息反馈、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接受能力,才能选材难易适度。

(2)讲课。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位登讲台者终生追求的境界。①做到两个达标。专业知识水平要达标,知识要系统,重难点要清楚,题型要清晰,方法要多样。课堂基本功要达标。板书要工整,语言要流畅,动作要得体,课件要精美。②要大胆课堂改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排在最高境界,说明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点拨解惑。克服满堂灌,落实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让课堂活起来,有趣味,有自主学习,有交流,有探索,真正达到生生、师生互动。在有欢乐,有情感,有审美的活跃的气氛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

3.“学”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课堂上学会积极思维,积极听课。高效掌握老师讲授的知识,自习课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而言,学是获取知识的法宝,毛主席说:“学如吃饭,自己不吃,别人怎样喂都不行”。教师应在“教会不如学会,学会不如会学”上下工夫。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培养学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习惯。

(2)培养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

(3)培养学生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

(5)培养学生宽容大度,平心静气的性格。

4.“练”就是让学生练会自己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练出一套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是作业练习。由于科目多,学生科科有作业,因此要有减轻作业负担的理念和措施,做到少而精,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95%的学生都会做,选做题60%的学生在引导下能完成。二是单元达标练习。要做到一人命题,组长把关。自己没做的题不选,难度较大的题不选,考纲之外的题不选。单元练要做到覆盖面广,题型常见,考查双基,要让及格率达到85%以上。

总之,学校管理应得法,时间安排应合理,落实应到位,师生共同努力,才会在教学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上一篇:班主任见习调查报告下一篇:话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