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民俗(共13篇)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演绎时空穿梭
青岛民俗馆位于青岛市四方区兴隆路1号,毗邻享有盛名的海云庵,是一处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的综合性民俗展馆。青岛民俗馆以四方为发源地衍生出的城市民俗文化为主线,着力彰显老城区丰富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包含了不同年代的民俗风情和风貌。青岛民俗馆共分“序厅”、“民俗风情”、“港口风情”和“城市风情”四大展区,在向世人展示浓郁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时,演绎着地方民俗特色并勾勒凸显青岛历史文化中的城市特色。
新时期,“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为青岛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最具青岛历史片区的四方区,正在积极改善老城区面貌,力争成为青岛中央文化区,并将建设成为宜商宜居宜创业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而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和中华百艺坊便成为“重点关照的排头兵”。海云庵糖球会是青岛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民间庙会,逐步发展成为胶东地区人气最旺的民俗节会之一,并以其浓厚的民俗底蕴和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民俗节”,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的海云庵已经极具浓郁民俗特色,青岛市借此将海云庵街区打造成民俗文化核心区,海云庵广场周边区域将设置中华百艺坊、民俗馆、海云文化街等民俗文化设施。
为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今年海云庵糖球会开幕当日,青岛民俗馆开馆迎客。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在逛糖球会的同时,纷纷涌进民俗馆一探究竟,馆内鲜明的民俗特色、丰富的老物件老场景、先进的配套设施、独具匠心的展厅布置引来宾客的啧啧称赞,据青岛民俗馆李再良馆长介绍,糖球会期间民俗馆平均每天参观的客流高达五六千,为控制客流量,民俗馆工作人员采取了分批入馆的措施,以保证馆内参观的安全有序。借助糖球会的浩大声势,青岛民俗馆一时名声大噪,现在,青岛民俗馆参观人数相比糖球会期间有所下降,但是每到周末都会有大批市民前来参观,其中不乏家长带孩子来参观学习,青岛民俗馆渐渐成为市民“学民俗、看民俗、体验民俗”的重要场所。
青岛民俗馆在设计上采用了诸多先进手段,多媒体查询,让参观者轻轻点击触摸屏即可查询自己想了解的民俗文化;来到海云庵微缩景观面前,可通过趣味扫描,用激光束对准热闹的“海云庵集市”任何一个摊位,耳边即传来久远的青岛方言买卖还价声,屏幕上显示交谈的文字内容,此情此景让人有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久久沉醉于对老青岛的遐想中……
民俗文化“盛宴”
走进民俗馆的大门,迎面墙上就是一部“青岛大事记”,刻画出青岛市近现代化的一步步脚印。馆内展示柜台亮起的背景灯将展品映衬得古色古香,陈列着大量建国前的民俗文物,从海云庵的老庙会、老街景,到老字号的瑞蚨祥绸布店、宏仁堂药店,还有清末民初市民家中的陈设以及平时穿戴的衣着首饰、舶来的西装、传统的旗袍、大花轿、集市、石磨等,不一而足,近千件民俗文物让前来观看的市民大饱眼福。其中有一个更为珍贵和特殊的展品,它就是一辆机车车头的仿制模型,车头上标着“解放2102八一号”字样,它是1952年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成功制造出的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的模型,该机车原件停放在城阳棘洪滩。
展品中绝大多数为向全市市民征集的珍藏老照片、老物件以及一些生活日常用品,其中有老风箱、老家电等极具生活气息的老物件,还有各个年代的各类证件、票据等,忠实地记录着当年的历史,留下了曾经过往的岁月。展馆工作人员将这些珍贵的老物件按照年代等进行布展,营造了一个个不同时代的场景,让市民全方位感受当时青岛人真实生活场景,回放青岛城市的民俗历史,轻轻敲开市民心底那份老青岛的怀旧情怀。“很多东西正是因为当时觉得普通,所以保留得很少,现在也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些都是祖辈们留下的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一些观看的市民如是说。
透过对实物的探究、观察,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揣摩历史,品味历史一一打量着老物件,不觉醉于往昔,徜徉未来。如此的文化风情,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亦或带着孩子,为孩子讲解青岛曾经留下的历史,增强孩子的历史文化教育,培养他们对于祖辈们走过的历史了解的兴趣,以让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薪火相承,精彩永续。
看民俗、赏民俗的同时,市民还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互动体验,与手工艺大师们一起尝试制作陶艺、剪纸等民俗工艺品,拾起渐渐被遗忘的传统手工艺绝活,也可以学习、探究古玩字画,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市井风情,感受和体味那道独特古朴的民俗氛围。民俗馆分明就是一席崇高饕餮的盛宴,一次古香古色的融汇。
旅游新景点
青岛,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滨海城市,奥运的春风为青岛增添了几许国际色彩。浩渺的大海赋予了青岛包容的博大胸怀和至善至美的人文情怀,而民俗馆更像一朵飘着古韵的奇葩,为青岛旅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充满时尚色调的青岛,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今天的青岛民俗馆,使用了新的时代元素,市民可通过多媒体查询、微缩景观、还原市井风情以及设置民俗互动体验类活动等形式,充分了解青岛城市民俗文化发展历程,不仅为今年市民群众增加了一个游览、游玩的好去处,还将通过组织举办快乐体验、漫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休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的新景点。依附着久负盛名的海云庵和民俗街,“吃着糖葫芦,逛着民俗展”,今后这样的生活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踏入民俗馆,就仿佛回到了那些记忆深处的遥远年代,竟是如此地难以忘怀,以至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去慢慢沉思,勾勒那段属于过往的历史典故、时代趣闻,投身于古典主义的意境。整日里忙碌着工作的上班族们,利用周末时间到民俗馆里走一走,看一看,回归光阴的朴实,找寻历史的古韵,还原心灵深处的那份平静,也将别有一番滋味和收获。
中秋节民俗活动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2、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4、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各民族中秋节习俗
蒙古族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广西侗族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中秋节故事
我坐在房间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时不时地往窗外望去,看看他们来了没。过了一会儿舅舅和舅妈来了,外婆和妈妈就在厨房里开始演奏起“厨房交响乐”了。我立马放下遥控器,跑到厨房一看,啊!这么多我喜欢吃的菜呀!有美味的河鲫鱼;油光闪闪的红烧肉;煎得嫩嫩的小青菜……终于开饭了,我看着一桌美味的菜,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没等外婆说开饭了,我就已经狼吞虎咽地开始吃了。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地吃完 饭后,最具有节日特色的点心来了,就是月饼。我们吃完月饼,我们送外公和外婆回家。
到了晚上,我们该走了,虽然没有跟他们一起看月亮,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是会有的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仅有圆圆的月亮,还有用丝丝云层组成的水墨画。这景色让我想到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圆圆的明月不就像诗人所描绘的,一个巨大无比的玉盘吗?
中秋节将至,福州市今年计划开展“中秋月・海峡情――我们的节日”十大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据福州市委宣传部介绍,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共同主办,主题为“亲情、团圆、和谐、共享”。十大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包括“放歌海西・中国福州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经典回响・中秋诗词诵读文艺晚会”“欢聚良宵・中秋广场庙会”“激情广场・群众歌咏大赛”“海峡月明・折枝诗创作吟唱会”和“中秋怀想・青少年诗词歌赋征文创作比赛”等。与此同时,“摆塔”“鲤鱼饼”等福州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都亮相中秋节,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摆塔”是福州民间特有的习俗。据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老福州多寺多塔,摆设品也多为古塔的模型,故称“摆塔”。过去福州百姓中秋“摆塔”象征多福多旺,从农历8月初开始,中秋进入高潮。
“鲤鱼饼”是福州中秋节的另外一种特有的习俗。方炳桂介绍说,鲤鱼饼通常是由外公、外婆在中秋节期间送给外孙、外孙女的饼,其形状就像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做包点,在上面绘上两条鲤鱼,一种是做成两条鲤鱼的形状,里面的馅和月饼一样。方炳桂说,鲤鱼饼有两种寓意,一种是鲤鱼放生,含义是“放子化三千”,祈求多子多孙,一种是象征鲤鱼跳龙门,指争取将事情做好、做成功,也反映了福建人的一种拼搏精神。
连日来,祖籍福建的海外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纷纷回乡与亲人同赏明月、共享团圆。
北京东岳庙座落在朝外大街141号,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供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占地约6万平方米,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而北京民俗博物馆就坐落于这座历经历史洗礼后的东岳庙内。据曹馆长所说,民俗博物馆之所以坐落于东岳庙内,是因为东岳庙历史上行业祖师信仰比较多,涉及到过去的各行各业,而根据东岳庙的遗物确定了博物馆的方向。由于各行业民俗文化息息相关以及考虑到博物馆以后的发展方向,故定为民俗博物馆。
早晨9点多的东岳庙还未有多少人烟,东岳庙的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总体游览了一番,体验一下独属于这家博物馆的民俗气息。未进东岳庙山门,可见一座结构浑雄、造型凝重的牌楼。因它与东岳庙被朝阳外大街相隔,故经工作人员提点才知这浑雄气派的琉璃牌楼也是东岳庙所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北京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三间四柱七楼黄绿彩琉璃牌楼,明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沿着东岳庙的中路向内走就是东岳庙最主体的一个建筑群——七十六司。每个司都代表东岳大帝的一个职能,而每个司的职能是什么都会有个相关介绍,在每个司门两旁都以楹联的形式将他们的职能书写出来,这些楹联都是在1997年修缮时集结的一些当时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中就包括刘炳森、欧阳中石等等书法大家。司内的神像则分两部分完成,一部分是出自张昌教授及其学生的手中,另一部分则是由北京雕刻厂很有造诣的师傅们所雕的,每尊神像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再向前观看,就会看到东岳庙的三多之一——碑林。岳庙碑石数量首冠北京城、郊群庙,曾流传有“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其中既有元、明、清以来皇家御制石碑,也不乏张居正、史可法、沈德潜等官员和社会名流撰写的碑文。在众多碑石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位于东碑林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文、书丹并篆额的《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也叫“张公碑”。此碑也是被称之为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而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明代的由金丝楠木制作的三清神像。据说当年拉动时有很多经书从神像内掉出,故得“满腹经纶”一词。为了保护神像屋内并未设灯,因此屋内较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晴天来会看的清楚很多。当问到曹馆长最爱哪个馆藏时,他说:“各有千秋吧,但是就艺术而言,‘张公碑’应该更加值得我的喜爱。”
再向内走,就到了博物馆开办展览以及活动的地方,由于博物馆设在东岳庙内,为防止打扰庙内道士清修,所以大多活动都在最里面举行。本次来民俗博物馆,馆内正在开展一起关于旧时商店招牌的展览,一间间观览不难发现一些北京的老子号——“全聚德”、“王麻子”等等都位列其中。望着这一个个带点古旧味道的招牌,你完全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何为真正的“金字招牌”,也可以体会到旧时人们的智慧。远远望着你就会知道这家店主经营着什么,更有甚者一些店面会邀请书法大家题字来增加知名度,这也是明星效应的一种吧。
据曹馆长介绍,馆内的展览并非长年的,而是过一段时间一换,管内的藏品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藏品种类而展,而是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然后将跟这个主题有关的展品一起展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来体会到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果每次来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展览,那么还有什么意思呢?只有每次都有不同的东西展出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也能更多的了解到咱们的民俗文化。当然我们的展览大多也是跟着传统节日走的,这样更能体现我们传统的民俗特色。”曹馆长这样说道。
当问到搜集藏品的过程时,曹馆长强调:“我们选择的藏品过程中比较注重代表不同阶层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展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不同的途径,包括一些藏家、旧货市场,老百姓的捐赠等等。”
而在历史上,东岳庙与民俗活动联系紧密,辟为民俗博物馆后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是弘扬、展示、研究传统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其中“借问祈福何处好,路人皆指东岳庙。”指的就是东岳庙的祈福活动。烧福香,走福路,挂福牌,绕福树,挂福匾,画福布等多种多样的传统祈福活动是东岳庙的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
而谈到我们东岳庙的民俗活动,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岳庙的庙会。东岳庙庙会是博物馆每年最为重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东岳庙庙会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在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2008年,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春节文化庙会。
大家好!
中秋也是快要到来,是团圆的日子,也是赏月的日子,那天我们都是会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去赏圆月。传统的佳节,虽然我们知道,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的重视,也是在这我想和大家讲一下中秋。
其实中秋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它是我们传统的一个节日,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虽然不像我们过圣诞,去过新年那么的热切,但是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去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日子,在中秋里,我想同学们都是听过苏轼的那首词,但愿人长久,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其实并不是很多的,小时候或许我们对于所有的节日都是非常的感兴趣,但是长大了,有了更多有趣的事情,对于节日我们不再那么的重视,对于和家人的相处也是不像小时候那样了,我们在学校去读书,我们回到家里还要做作业,忙碌于和同学去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其实我们对于和家长的沟通却是少了很多很多的。或许我们自己都是没有那么的意识到,但是我们的父母随着我们的长大也是不再年轻,慢慢的在变老,父母也是一直都是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的。但我们给予他们的关心却是少了很多。
而中秋却是一家团聚的日子,我们要懂得这个佳节的意义,要在这一天多陪陪家人,放下手机,不再看电视,约同学出来玩,而是和家人一起去聊聊自己,聊聊家里的事情,多去陪伴在家人的身边,去感受这个节日带来的团圆氛围。中秋的历史我们要去了解,中秋可以和家人一起来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去谈谈自己的兴趣,去了解父母的工作,清楚他们的需求,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只想着自己,却是没有太过于考虑我们的父母,而父母也是一直关心着我们,而忽略了自己,这是很不应该的,中秋,我们完全是可以去敞开心扉多聊聊,一起去看美好的月亮,去走走或者在家里和家人多一些了解。趁着假期,和父母多一些的相处,刚好今年也是连着国庆的日子,完全可以陪在家人的身边,去旅游或者在家其实都是非常不错的。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民俗和民俗学
一、民俗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民俗?古今中外对民俗概念存在诸种解释:
(一)我国古代:
1.先秦时期的孔子、荀子、庄子都有对“民俗”的独到见解。
孔子是在阐明人治的过程中,力图把民俗观改造为与礼制体制有关的知识或学问。“志古之道,君今之俗”——历史介入民俗;“不语怪力乱神”——用人文历史的观点解释神话;“民教俗朴”——致力于贯彻男女、父子、君臣、礼义、仁德的纲常模式。
荀子提出应确立民俗的道德标准,民俗是由民众的性情、气质、服饰、器用、歌舞、仪式和管理惯制等现存的群体标记所显示,“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荀子的《蚕赋》是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第一篇仿制民间谜语的重要作品。
老庄民俗观的核心是反智主义,主张的社会模式乃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民俗的实质,在于保存自然的人性。
2.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应劭,可称是我国古代一位成绩卓著的民俗学家。他撰写的《风俗通义》(即《风俗通》),被称为“是我国第一本以‘风俗’为名的民俗学名著”,1应劭在该书中提出了他对风俗的看法。其陈述旨在强调地理风土和国家社会生活对理解民俗形成的重要性。
南朝梁宗懔编《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为序,按月归纳农事生产和生活事象,包括岁时节日、祈年礼仪与文娱竞技等各种活动,这是对中国岁时节俗的首次整合,3.唐宋时期 对农俗和都市民俗的重视:在唐的《开元占经》、《四十纂要》中强调“勤农”观念,“勤农”指树立以农为本的农业经济意识,掌握一套关于气象时令、作物品质、畜禽饲养、耕种灌溉和农具器用的生产知识和技术管理措施。要求把农业生产看成是一种与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社会行为,认为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农业的丰歉有关。宋的《岁时广记》有意对民俗“探其原委”,曾多条征引织女渡河故事。4.元明清时期
1王文宝著《中国民俗学史》,页38,巴蜀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地方方志的撰写。自元代起,在传统正史之外,出现了大量的方志笔记著作,包括京畿志略、地方史志、边政考察记述和野史杂纂等。其中的主要部分,是以地方志为代表的地方文献。编纂方志的一项工作,是对地方风俗的含义进行界定、记录和描述。
(二)我国近现代对“民俗”的理解:
1.黄遵宪:认为民俗不仅是相沿成习的一种社会文化事象,而且有着不可变易的特点。
2.钟敬文:领衔主编的作为学科导论的《民俗学概论》一书,开篇即提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2 3.乌丙安:民俗是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的文化事象,这些事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3
4.仲富兰:民俗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传统与现实、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5.高丙中:民俗是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
(三)外国对“民俗”的定义
作为学术或学科语词的“民俗”是在英国首先出现的,英国人汤姆斯在1846年用“Folk”和“Lore”两个词合成的,本意是指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
自汤姆斯之后,国际学术界对“民俗”一词下了上百种定义,将它们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口头文学说、草根传统说、生活手段说。
综上所述,民俗概念应该包含以下内涵:1.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2.民俗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民俗是具有一定稳定的形式且反复出现的生活现象。4.民俗由一定的外在事象表现出来,表达特定群体的意愿。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某个特定群体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模式化的生活文化。
223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页1,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乌丙安著《中国民俗学》,第7页,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9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民俗特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里所说的民俗特征,是指各类民俗共有的特征。
集体的模式性:集体的模式性,指的是民俗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形式,能够被这种民俗所流行社区的人们在生活中无数次地重复。
地方的传承性: 特定的地理坐落和社会生活维系、强化并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
民俗的历史传承性,是指民俗生活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这是由民俗主体在代际间绵延不断的纵向传递而形成的民俗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又衍生出稳定性和变异性这样两个特征。
主体的生活性:民俗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主体选择的结果,民俗的具体展开,也依赖于人类主体的行为,归纳起来,民俗是人类主体存在的反映,民俗的多样性,反映了人类主体生活的丰富性,民俗存在于主体的实际生活过程之中。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的功能,指它在社会生活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民俗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发挥的客观效用。以下介绍民俗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一些最主要的功能:
(一)教育和模塑功能。
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教化作用。那么,民俗的这种教化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 主要靠无数民俗事象的重复出现,从而使受教育者依靠动作上的模仿、心灵上的体会等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受教育者完全依靠耳闻目睹和置身于民俗事象的无数重复中而心领神会,是在民俗氛围中生活的人们长期被熏陶的一种结果。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二)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民俗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所有行为。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社会交际到精神信仰,人们都在不自觉地遵从着民俗的指令。
另外,民俗的规范性还表现在民俗统一群体内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得到调剂的功能。
民俗的社会功能让我们认识到民俗文化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与着现在,干预着未来,它支配着特定群体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养育着一方人民。
四、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展概况
(一)学术历程:
中国现代民俗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几个阶段,现简述其学术历程:
1.启蒙和兴起:
中国民俗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俗学的诞生地。1918年2月,蔡元培、刘半农等人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起征集近世歌谣的倡议。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并于1922年创办了《歌谣》周刊。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使民俗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中国得以开辟,而且使中国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产生。
2.发展和繁荣:
以北大“风俗调查会”的成立与中大民俗学会的成立为标志。1923年5月,北大“风俗调查会”成立,对民俗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民俗调查的对象及研究方法等皆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1926年到1927年间,北京大学的一些教授来到中山大学任教,南北合流,人才济济,组成了“民俗学会”这一研究机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这一机构的宗旨是对中国的风俗、信仰、民间文艺进行调查、搜集和研究。从“北大”到“中大”所开展的一系列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使我国民俗研究出现了第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
3.兴旺与沉寂:
1950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 20世纪60年代,对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但是后来被中断。
4.再生和复兴
1983年5月,全国性民俗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成立。与此同时,不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民俗学会相继建立,民俗学的研究不断繁荣。
(二)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性质: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等人类的民俗生活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它研究的是最广泛的民众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作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有:田野调查法、历史研究法、结构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等
--田野调查法,是指从事民俗研究应深入到民俗事象发生地,对民俗事象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取得第一手民俗资料的民俗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中要多种方法并用:如参与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摄像、录像、录音方法。后面有专章讲述。
--民俗的历史研究法,指的是追溯民俗事象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民俗学不仅是一种现实之学,而且是一种历史之学。
--民俗学的比较研究法,指的是将不同地区、不同民众群体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民俗事象集中在一起,比较其中的异同,寻找这些民俗事象的联系,探讨民俗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种方法。比较的方法可以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交叉比较。
--结构分析法,指的是依靠分析和研究民俗事象自身所带有的构成要素和成分,以达到研究和分析民俗事象发生、发展和变异规律的目的。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民俗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研究选题、材料搜集(包括相关研究成果,田野、文献)、材料分析、撰写论文。
民俗学研究的类型:民俗事象专题研究;民俗史研究;民俗理论研究;民俗志写作。
第二节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概说
一、中国西南及西南少数民族概况
从世界版图上来看,中国的西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地处我国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其西部为青藏高原,南部为云贵高原,北部为四川盆地。区内河流纵横、峡谷广布,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水热条件及特殊的地质史,使得该区蕴含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动植物的垂直分布差异很大,品种繁多,物产丰饶。
按习惯的说法,中国西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国西南”,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而广义的“中国西南”则还包含西藏和广西两个民族自治区。
在传统的西南民族研究中,常以川、渝、滇、黔为主。当然,由于四川、云南、贵州分别与西藏、广西相邻,故在具体的研究中对西藏、广西也有涉及。本课程所指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空间上限定在狭义的中国西南,内容上包括以古今西南各民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事象为对象。中国西南自古就是我国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西南地区境内生活着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少数民族,具有“族群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汉族、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回族、藏族、白族、哈尼族、土家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等30余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个特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民俗事象,除了前面所述民俗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外,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特点还有:多样性、共融性、独特性和神秘性,这些特点将在后面各章的具体民俗事象中不断呈现。其具体生动的民俗资料,具有宝贵价值,也使西南地区成为一座民俗文化的宝库、成为民俗文化资源的富矿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包括民间风俗习惯的各个方面,具体说来,包括三大类八小类,为了便于认识、描述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我们依此把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也划分为三大类八小类:第一大类是物质生活民俗,包括: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交易与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第二大类是社会生活民俗,包括: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2、岁时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第三大类是精神生活民俗,包括:
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本门课程即以此作为讲述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基本框架。本门课程即以此作为讲述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基本框架。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三、“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程的基本语境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理念: 首先是整体、整合和普遍性的观点。
其次是比较的观念也将贯穿于整门课程,即在较为广泛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比较中确定其价值、坐标,在充分肯定某一习俗的同时又不孤立地评说。
第三是相对观,又称“文化相对论”。持有此观念对《西南少数民族民俗》课程来说意味着:任何的讲述和接受,均需要尽量打破或超越原有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程式,宽容、平静地面对异彩纷呈的西南少数民族民俗图景。
戴锁子,又称“拜干亲”,它是以孩子“满月”之喜约请三个(也有五个和七个的)志趣投合的不同姓之人(即“三姓人”)为孩子加礼的一种特殊风俗。一般说来,拜干亲的缘由有二:一是主家家丁较缺,几代单传,人们祈求子孙旺盛,能繁衍不息;二是盼望子女健康成长,大平大安,大富大贵。不论哪种缘由,都反映了人们对后代子孙们的殷殷祝福和希望。
戴锁子的仪式,一般都是在孩子“满月”之日(也有在孩子百日之时)。被请的人,在这天必须共同准备饼礼、银锁或其他礼物,在灶君面前将锁挂在“干儿子”或“干女儿”的脖颈上,当然,这里面还有一定的分工,一般是两个人负责挂锁,另一个负责将银锁锁上。这样,三姓人也就成了所戴锁子孩子的“干大”、“干妈”或“干爷”、“干奶奶”,亲戚关系正式确立。有些小孩因患病,经巫神占卜应请干亲者,则由亲属抱上孩子跪在十字路口,遇上第一个过客,即给孩子拜干亲,名曰“撞干亲”。这时,被撞见的人,若用彩线拴钱或用裤带系在小孩脖颈上,则表示已应承了这门干亲。
其后,每年孩子的生日,干亲们均须携锁礼前往,谓之“换锁子”,而主家则每次杀鸡设酒,以宴干亲。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一般为12岁左右)就“谢锁子”、“赎身”,主家则在孩子生日这天请风水先生,摆酒宴盛谢“干亲”及亲朋好友,并以衣物回赠干亲。此后,每年虽然再无需换锁子,但干亲的关系依旧延续,并在逢年过节之时,“干儿子”或“干女儿”都须携礼前去看望干亲,关系甚为密切。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坐落在山东省潍坊市境内。这里主要展现的是民俗风情和文化。整个游乐园景色优美,植物繁多,花团锦簇,有山有水,充满诗情画意。主要有江南秀色,野生动物,民族风情,休闲娱乐,桃花源和齐鲁民俗六大区。此外,园里还有民族的歌舞表演,民族的结婚习俗,戏曲表演等等。
山水园林区主的要景点有渠丘阁,青云桥,留云湖,听雨轩,云泊榭,筠石园,青云斋,石舫观鱼,接秀亭,江南民居等。民族风情区主要有佤寨,摩梭人家,白塔,怒族寨,蒙古包,锦鸡园,鹿苑,哈尼寨,石林等等。野生动物区里有猕猴园,独龙桥,天鹅湖,龙潭,鸵鸟园,熊舍,生肖广场等。齐鲁民俗村里是孔子铜像,富有人家,鲁中民居,鲁北民居,钟楼,蕙芳园,大戏台等。休闲娱乐区里主要是木化石园,儿童乐园,植物园,青云塔等。桃花源区里主要有桃源度假村,五柳祠,茶园,秦人旧舍,桃源渡等等。
.中国的姓氏产生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历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姓氏(包括名字)在民族文化的温床上形成,它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精神矿藏.开发这座精神矿藏对于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意义是:
首先,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这就要全民族认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比如屈原再其抒情长诗《离骚》开篇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说我是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祖叫伯庸.这就是一种认祖行为.于是产生了不能将祖国当旅舍,不能视国君为路人的爱国情感.鲁迅在年轻时,写过一首《自题小像》,其中有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就是黄帝.鲁迅表示愿意为社稷江山,祖国之邦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其次,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也应当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五千年来,姓氏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岳家军”,“杨家将”,则是在民族危机时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民族自强精神的象征;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孔孟之道,则是中华文明的表现.此外,与姓氏有关的“堂联”,“堂号”,特别是“堂联”,它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某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其作用除了光宗耀祖外,实际上还有提倡一种“家风”,“族风”的作用.这种民间的“家风”和“族风”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例如:林姓的堂联为“励志禁烟,御夷留根”;毛姓的堂联为“捧檄而往,脱颖而来”;于姓得堂联为“当代清官,救时宰相”.以上的堂联分别提倡爱国御敌,为国挺身,清廉救时的风尚,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具体写照吗
再次,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诗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说的是,青山和白骨,一个有幸,一个无辜.土地江海也是,中国历史上,地因人姓而得名的十分普遍,因此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亘古沉默的土地,因某个名人的驻足而顿时喧嚣起来,引得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士或把酒临风,或扼腕痛心,或按动快门.根据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书中共有6885条词目,其中涉及到姓名的,包括本身就是姓氏名胜的,有866条,占全书所收录的名胜12.5%.岂但地名如此!日常生活中如“孔府家酒”,“贵妃酒”,“东坡肉”,“李锦记”等等以姓氏命名的商品比比皆是.另外,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文化,而且是一门科学.它对于人认识自身,造福自身,改造自身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师家沟以师族为首居而名,以师家大院闻世,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期,逐步扩建而成,占地面积十多公顷,分主体和附属建筑两个部分。师家大院共有大小三十一家院落,建筑群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分别设有正房、客厅、偏房、过厅、书房、绣楼、赏月房、门房以及工仆马厩等用房。院落门前以巷道相连,狭长巷道采用传统的月洞门分隔空间,院与院之间又巧妙相通,或走暗道,或出偏门,或上楼门与其它院落相互联系,真可谓是“走进一家院便串全村门”。主体建筑一周有一条用长方条石铺成的人行道长达一千五百余米,故又有“下雨半月不湿鞋”之说。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与山势自然衔接,交融一体,层楼叠院,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它的营建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曾被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为: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师家沟的形成及师家大院的闻名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庞大的师氏家族系历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其家族繁衍与发展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师代家族耕读传家,农商合一,兼营钱庄、当铺。师法泽五个儿子,皆以读书求仕获取了监生、贡生、增生等功名,虽未做过大官,但大多以治学、农商、典当见长。师法泽本人也由于治家有方,德高望重,在当时四邻八乡享有一定的声望与社会地位,被举为乡饮耆宾。道光、咸丰年前,师代家族第五、六代逐步开始发迹,走上了儒贾结合之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师氏家族渐渐认识到儒有高名、贾有厚利,儒贾相合,政商畅通的道理,因十年中获取功名者就有二十一人,取得官位者十四人之多,极大地提高了师氏家族社会地位。特别是第五代师鸣凤在道光十五年捐得县丞后,二十九年升补湖南省湘乡县知县。期间,与曾国荃兄弟私交甚密,曾国荃在任山西巡抚时曾赠师鸣凤“大夫第”匾额一块。咸丰二年又因军功钦加同知衔,遂跻身于官场,成为师氏家族官场上显赫人物之一,为其家族铺就了仕途之道。从此,师氏家族了弟从乡学逐步跨入国子监,他们较之前辈学识更渊博,视野更开阔,观念更新潮,耕读之家发展到官商兼顾,官越做越大,店越开越多,宦海商场,同步发展壮大。药铺、当铺、盐店、官盐店、钱庄等遍布五省十八县,把经商的触角延伸至全国各地,积聚的资产逐渐雄厚,成为晋南望族大户。师氏家族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官商兼顾,而且形成了一个农商典当、煤矿及小型企业全面发展的家族经济体系。从他们后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契约材料来看,购买土地的范围不仅在本村、邻村、本县,而且发展到了蒲县、霍州、灵石等周边县,煤炭开采发展到霍州,村内建有油坊、醋房、染房、酒房、造纸房等多处小型加工企业,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而且方便了周边州、县。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当铺,放高利贷,滚动发展,资金不断积聚壮大,逐步跻身于晋商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师家一度门庭若市,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成为山西中南地区的名门。原省委书记李立功参观师家沟后,留下了“晋商文化又一村”的感叹。
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进,也与其他晋商一样,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竞显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富贵。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封建观念和乡风民俗的束缚,建筑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装饰艺术饱浸丰富的乡风民俗。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住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既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野、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男女归位的宗法礼教,又充分显示了建筑的时代性、社会社、民族性,同时也呈现出它传统基础上的变异性、平衡性、保守性三种势态。
师家大院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现。其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仅以“寿”字为,变化多样的窗棂图案多达一百零八种,
据说一是表示师家的一百零八种生意,一是表示山西的一百零八个县。其雕刻之细腻,工艺之精美,匠心独运,栩栩如生。木刻门额一百五十余处,砖雕牌匾七十四处,“东山气”、“北海风”、“南山寿”、“瑞气凝”、“敦本堂”、“清白家风”等题额,刚劲有力,处处洋溢着封建社会耕读世家的文化品位,基本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其造型儒雅大方,庄重严谨,古色古香,层次分明,简洁有力,画面充盈,紧凑饱满。这些装饰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民间艺人、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参与及美学理论指导下,创造出饱浸着乡风民俗、新鲜活波、丰富多彩的,并为世人喜闻乐见的民居装饰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在组成部分。
师家沟随着师氏家族的发展兴衰过程,逐步走到了由兴盛到衰败的历程,师家沟的历史辉煌已随着封建王朝的垮台而远去,师氏家族也由过去的望族大户、富商巨贾、逐渐变为传统的农耕世家。然而,师氏家族为我们留下的师家大院古建筑群却是一颗颗镶嵌在姑射山下的艺术明珠,挥不去,抹不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师家大院是窑洞文化之典范,晋商文化之一枝,民俗文化之瑰宝。
漫步在一座座庭院当中,不时抚摸着形态各异石雕木刻,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身边的一砖一石、周围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印证着这里历史的兴盛、经济的发达、晋商文化的繁荣。当然,游人们在感叹师家大院建筑之宏伟、民俗文化之浓郁的同时,心里都留有深深的遗憾,遗憾的是由于这里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使得如此好得旅游资源至今未能开发与利用。我们衷心地企盼,随着汾西县委、县政府对师家大院的修复保护及旅游开发,师家沟这颗民俗瑰宝艺术明珠,定会重放异彩,享誉三晋,走向世界。
RT,在万恶的WY上班的时候花了漫长的时间整理出来的,算是万恶的GL比较全的节日庆典了,说来这些都是文化和历史类的东西,ZF怎么就不弄下呢„„
1-3月
序号 名称
开始举办年份
目前届数(09年)举办日期 举办地点 相关介绍 1 禁风节
农历
正月二十 临桂县庙坪
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中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2 焰火节 未知 未知
1月-2月
荔浦银子岩景区
观赏田园风光,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绚烂的焰火将让您享受其中。(网络上内容仅此)3 龙脊民族美食节
2月
龙脊景区
品尝少数民族美食,推广龙脊饮食文化。到龙脊农家做客杀猪吃泡汤、腊肉、三角酿豆腐、鲜冬笋、壮家五色饭、竹筒鸡、瑶家串串肉、厥粑酿等少数民族美食。还可参与打过年糍粑、打珍珠油茶活动。4 兰花博览会 2006年 第4届 2-3月
桂林国际会展中心
上百个品种的兰花,竞相斗艳,犹如一个兰花荟萃的舞台,让人流连忘返。来自中国各地的数千盆高档兰花在亮相博览会。冠岩杯摄影大赛 2003 7 3-4月 冠岩景区
2008年活动介绍:
春游冠岩——赏千树万树李花开之盛景;鉴“冠岩杯”摄影大赛之喧嚣;品乡吧岛特色烧烤之美味;观异域风景歌舞表演之浪漫;领略中华武术精神之独特魅力;娱自身于万千山水之间;欣然陶醉,不亦乐乎。
春天来了,“三八节”与学生、市民春游的时节来临,此时的冠岩景区正是如诗如画的醉人季节,景区上千株众多品种的桃花、李花、油菜花等也已竞相绽放,形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在这美丽的季节,我们诚挚的邀请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妇女同志们,广大市民与学子们来到漓江冠岩景区,参加“烟雨漓江,春满冠岩”2008漓江冠岩景区春游月活动。6 桃花节 2003年 第7届 3月 恭城
恭城桃花节是桂林每年一度的旅游系列活动的开春首个活动。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中原与南岭结合部,北进三湘、南望粤梧,距桂林市108公里。隋未大业置县以来,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恭城西岭近年来已经成为桂林春季旅游的一个品牌,每年开春都吸引无数游客踏青、赏花。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恭城桃花节伴着春天的脚步,带着春天诱人的气息,款款而至。恭城桃花节把美丽的自然风光,融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向世人尽展瑶乡春天的多情与妩媚。7 灌阳农具文化节
农历
二月初八 灌阳
灌阳农具节源于庙会,始于唐代,盛于清代,如今逐步演变成为以县城为中心,以农具交易为主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盛大传统节日。节日中将以传统农具节为平台,以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展示交易为内容,以开展“万台农机补贴下乡”,“万台农机手创业培训”,“五十万水稻全程机械化”和“十万农机闹春耕”四大主题活动为载体,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的高潮。8 “三月三”民族旅游节
农历
三月初三平乐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三月三歌墟的民俗活动甚为隆重。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饭和彩蛋。人们摘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留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他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墟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墟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女老少在这歌墟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歌墟也成为传授知识的好场所。歌墟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中。
在以前,三月三歌墟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墟,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墟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贴情贴景。歌声是条红线,牵引着两颗爱心,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龙胜红衣节
农历
三月十五
龙胜县寨纳泗水乡或龙脊山
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10 妈祖文化旅游节 2001年 第9届 农历
三月二十三
平乐县榕津古镇
我国历史上自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开始由朝廷祭祀妈祖后,历经元、明、清各朝代,形成了按每年春秋二祭的定例,并编入国家祀典。
桂林市平乐县榕津、华山妈祖文化旅游节将在主会场的同安镇华山村及分会场张家镇榕津村拉开帷幕。届时,一系列祭祀“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民俗表演将陆续登场。
活动当日主会场处,太婆出游仪仗队将抬着妈祖神像从华山粤东会馆出发,仪仗队途径华山古街再返回会馆,舞龙舞狮队伍将随着仪仗队一同出游。巡游结束后,还有富有当地特色的桂剧及彩调表演在华山礼堂精彩上演。另外,分会场的太婆出游仪式将沿着榕津粤东会馆、榕津大街、榕津新街,最终到达榕津粤东会馆与主会场的仪仗队会合。旅游节为推动平乐特色旅游的发展,弘扬推广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起到积极的贡献作用。11 温泉浴花节 2005年 第5届 3-4月 龙胜
被誉为“人间瑶池”和“神州第一泉”的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点龙胜温泉在整个3月至4月成了花的海洋,整个美妙的春季,龙胜温泉为前来观光游览的宾客摆下了花的盛会。
温泉是龙胜旅游花环上美丽的鲜花。经过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的温泉景区重新面客,给龙胜旅游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今,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受用世界上最美妙的“森林之浴”、“矿泉之浴”。而越来越多的桂林市民也在双休日赶到这里,呼吸清纯的空气,洗去都市的繁忙与疲惫。此次温泉景区隆重推出的浴花节,为传统的温泉之浴增加了新的内容,更加迎合都市人求新求浪漫的要求。整个浴花节的活动可谓缤纷多彩,从3月8日美人鲜花浴专场,到农历三月三民族歌舞盛会,鲜花处处,歌舞处处,欢乐处处。龙脊山花节
3-4月 龙脊景区
春天是迷人的季节,在春季里赏花让你赏心悦目,遐想连翩。游人络绎不绝地来到村寨田园。房前屋后的李花、梨花争先开放,洁白如雪。梯田里遍地的油菜花,层层叠叠变成金色的海洋。桃花、梨花、杜鹃花百花争艳加上小桥、流水、吊脚楼、梯田的底衬那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是世人所往向的人间仙境。
4-6月
序号 名称
开始举办年份
目前届数(09年)举办日期 举办地点 相关介绍 1 牛魂节
农历
四月初八 龙胜县
该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龙脊金坑春耕摄影节
4-5月
龙胜金坑大寨红瑶梯田 春耕节暨龙脊摄影节,用手中的相机摄出心中最美的景色,还可以参加龙脊摄影展览,分享和参与到活动当中(网络上基本没有相关介绍)3 桂林兴安米粉节 2006 第4届 4-5月 兴安
兴安作为米粉的发源地,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第一届米粉节期间先后成功地举行了“金牌米粉宴”、“米粉发源地国际论坛”、“开幕式暨‘桂林米粉发源地—兴安’(石碑)揭幕仪式”。现在每年举办一届,节日几十家各具风味米粉店家云集兴安美食小吃一条街,活动精彩纷呈。4 五排河大众漂流节 2005 第5届 5月
资源县五排河景区
桂林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已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两顶国家级桂冠。浔江流域的资源30公里五排河河段,自然风光绮丽,生态环境良好,以其河道窄、河床落差大、河岸景观丰富、岩性古老、水流流速快、激流回旋多等优点,在国内漂流景区独树一帜,早已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认定为国内“唯一能满足激流回旋运动所有6个级别训练与比赛的河道”,因此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为“全国漂流训练基地”。经过多年的开发与整合,五排河景区已逐渐走向以漂流为主体,兼向徒步、民居、农家乐等多元旅游化发展方向。作为桂林乃至全国以漂流运动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盛事。漂流节期间将举办开幕式、五排河景区摄影大赛、五排河流域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会等活动。5 古东大学生泼水节 2004 第6届 5月底 古东景区
泼水节每年一个主题,活动中围绕主题进行。活动当天将现在古东景区晒谷坪举行开幕式,并有精彩的文艺表演。泼水节以瀑布段走瀑戏浪、细水渠泼水活动为主,同时还开展猜谜语、水中夹乒乓球、泼水英雄等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6 银子岩杯自行车拉力赛
6月初 荔浦 银子岩
“阳朔——银子岩路段”银子岩杯自行车拉力赛,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阳朔县城为起点,途径阳朔至高田的“十里画廊”,人置身其中,如同欣赏一副美丽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同时目睹世界各地车水的英姿,为其摇旗呐喊。7 龙舟节1998 第4届 农历
五月初五 漓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隆重的节庆活动之一。桂林龙舟赛每三年在漓江举行一届。各参赛队伍早在半月前就积极准备,反复训练。比赛期间龙舟穿梭于漓江之上,龙船歌不绝于耳,随着威风锣鼓的响声,观赛者人潮涌动,盛况空前。获胜者奖银钱若干,烤猪一头。参赛者视获胜为荣事。五月是海内外宾客浏览桂林龙舟赛的好时机。98年桂林兴行了第一届国际龙舟赛,以后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大型龙舟赛,邀请东南亚、港、澳和台湾等地区龙舟爱好者组队参加。8 福利民俗文化旅游节
农历
五月初八 阳朔福利镇
五月八是福利镇传统节日,源于17世纪初期清康熙年间。这天的活动精彩纷呈:观赏立式彩灯、祭祀两庙(妈祖庙、公公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抬、抱公公婆婆上大街游行、舞狮、耍牌灯、踩高跷、八仙纸扎、锣鼓蓬、故事台、旱船、民间文艺表演(唱桂戏灯)、品尝地道本地乡土美食。9 关公文化节
农历
五月十三
平乐县二塘镇
平乐县二塘镇民间为纪念关羽,在其诞生日举行纪念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种民间的传统活动。节日期间将进行地方戏文艺汇演;数万名群众进行传统民间祭祀活动、舞龙舞狮比赛、排等表演、桂剧表演、山歌擂台、个人才艺表演、武术表演、特产商品展示等。10
恭城县城武庙
原系恭城民众为纪念三国名将关公自发组织的纪念活动,活动内容有关公出游,戏曲展演,龙灯舞狮,山歌对唱等。九五年重修庙正殿后,改为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九八年,正式定为“公关文化节”。节日期间将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油茶大赛;龙狮大赛;斗鸡、斗鸟大赛;恭城山歌大赛;恭城民间贸易活动;恭城瑶族民间传统活动。11 江头洲姑娘节
农历
五月十四
灵川县江头洲古民居
江头洲是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所辖的一个自然村,该村有“南国第一村”之誉。明清时期,科举入仕为官者居南国诸村之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演绎着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故事。节日发展到现在,继承了从前的节日方式,进行民俗风情展示、千民姑娘巡游、大型文艺活动等。
古时候江头村有一户人家生了个水灵的女孩叫苦妹。苦妹从小聪明手脚又勤快。河对岸田尾洲村有个砍柴卖的男孩柴郎,时常挑柴路过苦妹家门口,歇歇脚讨口水喝。两个长大就定情成了亲,小日子过得恩爱。有一年的五月十四,苦妹清早起来赶着一群鸭子去东山下放养。到了山下坐在地上从头上取下柴郎送她的梳子梳头。忽然一阵清风刮过,天上飞下一只乌鸦将梳子叼走了。她忙追赶那乌鸦往山上跑。来到岩洞口,一看那山门好宽敞,里面有青山绿水仙气缭绕,小鸟儿吱喳地叫,山风飒飒地吹。门洞里有一块光滑的小青石,苦妹子坐下来歇口气,忽然手脚酥软,人顷刻间化作了石头成了仙。后来江头村人为了纪念聪明能干的苦妹子,每年农历五月十四从村里面12岁以下的妹子中挑一个漂亮的出来,坐上花轿环村游走,舞龙舞狮扭秧歌,包粽子杀鸡鸭,请远近的村邻朋友来一起过节。12 桂林(灵川)旅游美食节 2004 第6届 6月
灵川县城
桂林(灵川)旅游美食节集旅游、美食、娱乐、商贸于一体,由大型开幕式、启动仪式及文艺演出、美食展销与品尝、美食两大比赛、电影狂欢晚、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旅游商品交易会活动、汽车展览、旅游房产展览、游园活动等十大部分组成。
在美食节现场,游人、市民如织,巴西烤肉、非洲驼鸟串肉、北京烤鸭、武汉三鲜豆皮等美食参展商96家,旅游商品参展商150家齐聚美食节
7-9月
序号 名称
开始举办年份
目前届数(09年)举办日期 举办地点 相关介绍 1 银子岩民俗美食节 2007年 第3届 7月
荔浦银子岩 红瑶晒衣节(火把节)
农历六月初六
龙胜金坑大寨红瑶梯田
农历六月初六是红瑶最大的节日,也可叫晒衣节,粽粑节,半年节。瑶族嫁出去的女儿和出去上门的儿子,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挑着礼品,背着小孩到婆家来过节,亲朋好友也都请回来过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把两扇粽粑捆在一起,象征瑶族通报团结一心。寨子要杀猪祭庙神,各户要杀鸭供田神,供田神的地方是固定的,插一块石头作神位,年年都是在那里供,供品鸭、酒、粽子、香纸,用篮子装着,主家戴着斗笠,拿着供品去供田神,路上逢人不打招呼,供罢用一根竹子挂上纸幡,插好在田神之位,收拾供品回到家,在门外挂上茅标,把门关上,以示禁入。这一天家家户户把箱底的花衣、饰衣、花裙拿出来晒,在各家的晒排上、走廊上一串串的花衣红红绿绿鲜明夺目。
寨中央搭好了戏台,瑶女们表演自编自演的歌舞节目,节目精彩纷呈。入夜,在梯田上点起数千支火把,把梯田变成了一条条火龙,梯田上空还放起烟花,绚丽多彩。资源河灯节 1995年 第15届 农历
七月十三至十四 资源县
距桂林市107公里的资源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河灯歌节。每当节日来临,汉、瑶、苗各族同胞以民风浓烈的传统习俗来纪念他们的祖先。节日里,他们举行盛大的集会,各乡的舞狮队、舞龙队、河灯队、艺术表演队都要汇集到城里大显身手。夜暮降临时,人们将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河灯点亮一起放到江中随波而去,以此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并祈祷先人对子孙的保佑。放逐河灯,其景十分壮观,五彩缤纷,满江辉煌。赏灯之后,便是彻夜的文艺表演和山歌比赛。次日满街的群众,拥挤在城乡物资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灯流、歌流、将这个小小山城掀得沸腾起来,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4 兴安葡萄节 2009年 第1届 8月
兴安县溶江镇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安开始引种巨峰葡萄品种,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总结,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直到至今拥有将近10万亩的葡萄种植区。兴安因此而享有了“南方吐鲁番”之美誉。
节庆期间,葡萄展示一条街内容丰富,全县各乡镇数百名种植户,将展示数十个品种的葡萄果品;吃葡萄比赛,让您享尽吃葡萄的乐趣;农产品礼盒设计大赛,将展示兴安人的市场意识和产品意识。还有极具特色的葡萄山歌比赛、征文比赛,果蔬经贸洽谈、葡萄节旅游观光等活动。届时,兴安人邀您在古灵渠畔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晶莹剔透的美味葡萄,享受夏秋时节那份特有的惬意清凉。节日中可以下到田间地头采摘葡萄,并有评选葡萄大王的活动等。桂林永福国际养生福寿节 2006年 第4届 9月-10月 永福县城
2009年活动介绍:
由自治区旅游局、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本届“福寿节”更加突出群众的参与性,走访长寿老人、长寿产品展销、“寿星”“孝星”评比、“广西山歌王”选拔赛,还有当地群众及游客喜爱的十二县专业艺术团队彩调赛等活动的举办,将使数万群众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尽情享受自己的节日。6 龙脊金秋文化节(夜龙脊)
9-10月 龙脊景区
每年都在龙脊景区举办“金秋明月夜龙脊”旅游联欢活动,将民族歌舞表演与民族风情展示为一体,融龙脊金秋之美景与赏月之浪漫为一炉,让游客尽情感受龙脊少数民族风情,品味龙脊稻作文化。黄洛红瑶歌舞、长发秀,金竹壮寨、平安壮寨、金坑红瑶寨歌舞等将在活动中展示。
入夜,梯田上万盏明灯照龙脊,梯田上空放起了烟花群星闪耀。灯光给层层梯田镶上一道道金边,勾勒出一幅“夜龙脊”的美丽画卷。篝火联欢晚会:村民表演了自编自演歌舞节目,有采茶舞、扁担舞、山歌对唱等节目,节目丰富多彩,精彩纷呈。7 金秋桂花节 2009年 第1届 10月 桂林市
桂林,这座以桂花命名的城市,在这金秋十月的季节,更显得清雅飘香。不管来自哪座城市,也都沉醉于这满城弥漫的香气中。在品味桂花浓郁芬芳的同时,去了解桂林的文化、内涵。活动当日设有桂花科普展、桂花知识大讲堂、桂花摄影作品展、桂花盆景奇石展、桂花产品展销会、交响音会等科普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在游乐中体会桂花文化,在交流中弘扬桂花文化。
10-12月
序号 名称
开始举办年份
目前届数(09年)举办日期 举办地点 相关介绍 1 中国山水婚典 2005年 每年4届 3月8日 桂林阳朔兴坪结婚岛
邀请世界各地结婚新人和结婚周年纪念日夫妻,并为新人安排桂林精彩的游览线路。新华社、中新社、桂林电视台等30多家主流媒体将全程录制并跟踪报导活动盛况,让全世界为参加婚典的新人祝福,并分享新人们的甜蜜和欢乐。公开接受海内外新人的报名,为全球新人提供山水婚礼、桂林旅游、婚纱摄影服务,努力打造世界级结婚城市。5月28日 9月9日 10月28日 2 银子岩板栗节
10月初 银子岩景区
观赏银子岩初秋的田园风光,体验乡村丰收季节的感觉,亲手采摘板栗,参加具有当地风情的“打板栗窑”活动 苗年
农历
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
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苗年的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是在秋收结束以后。4 桂林恭城月柿节 2003年 第7届 10月-11月
恭城县城、莲花镇红岩村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是“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恭城水果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量大,品质优,是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水果总产及人均产量均居广西第一位。恭城柿子已有近千年的栽种历史,因柿子制成饼后像月亮,恭城人便给柿子取了个美丽的名字:月柿。月柿是恭城人对柿子特有的称呼,随着恭城柿子知名度的增加,“恭城月柿”已成为固定知名品牌,长期远销东南亚。
2003年以来每年到月柿收获的季节(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恭城县便举办具有瑶乡特色的活动的“月柿节”。活动中包括:大型文艺晚会、农民趣味竞技、月柿论坛、桂林市农民歌手大赛、书画、摄影展览等。5 中国(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 2006年 第4届 10月-11月 桂林
2009第四届中国(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暨龙胜户外旅游节启动仪式是2009•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之一。活动吸引了尼泊尔、孟加拉、罗马尼亚、土耳其、立陶宛驻华使节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嘉宾和中国户外徒步代表千余人参加。当天,尼泊尔、孟加拉、罗马尼亚、土耳其、立陶宛等驻华使节以及近百名国内外嘉宾乘车前往龙胜龙脊平安至金坑约十公里的高山路段冒雨进行了徒步。桂林市老年协会500多名50多岁以上的中老人沿美丽的榕、杉湖徒步行走一圈。据悉,此次徒步大会活动将持续至11月13日。6 古东瀑布红枫节 2001年 第9届 11月 灵川
古东瀑布景区位于桂林东面的漓江河畔,距市区26公里,是我市首批文明景区,也是广西青少年生态环保基地。景区内有3000多亩以枫香树为主的原始次生林,每到深秋时节,层林尽染、漫山红遍,是人们观赏红叶的一个好去处。
活动当天景区将推出许多参与性的活动项目,各地游客和广大市民在观赏红叶的同时,还亲身体验了挑柴火、捞绣球、垒土窑、滚铁环等农事活动和民间传统游戏。“红枫节”为期一个月,这些活动将贯穿节日始终。节日期间还将举办研讨会,专题研讨古东景区的开发与建设问题,并举办景区宣传促销会。7 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
第2届 11-12月 桂林 桂林山水与文化旅游节是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的国际旅游节活动。桂林山水与文化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和突出旅游、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景区游览考察活动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商贸展销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2009年山水文化旅游节以“山水之约、文化之旅”为活动主题,旨在彰显桂林的山水风光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旅游、文化、体育、美食、网络、展销、演艺等七大板块15项主题活动陆续登场。主要体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凸显国际元素,桂林除邀请国际友好城市参加演出活动外,孟加拉国等五个国家驻华使节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二十家境外旅行社参加了旅游推介和旅游线路考察活动。二是与实际相结合,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商贸与旅游的结合,逐步实现从以资源为支撑的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的复合型旅游的转变,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和效益,产生“黄金周”一样的效应。三是参与性、趣味性强,艺术巡游、徒步大会、名优产品展销会、地方特色美食展和商品展都有很强的参与性,广大市民和游客得以亲身体验忘情山水的美好与惬意。8 阳朔渔火节 1999 第11届 11-12月 阳朔县
阳朔渔火节以漓江“渔火”“烟火”“篝火”三把火为主线,加上文艺联欢,广场民间文艺表演,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出,球赛、棋赛、自行车赛等文体赛事活动,使整个县城呈现出欢腾景象。活动期间与碧莲峰脚下河面的“四龙出水”、“千盏莲灯”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幅“一江灯火满江红”的绝妙佳景。“漓江渔火”是阳朔八大美景之一。昔日,漓江中的渔民夜间捕鱼,常常有数十上百的竹筏出动,汇集白沙河湾中,渔翁们点亮竹筏上的渔灯,以此引鱼上钩。那盏盏渔灯,阵阵水花,犹如夜空中繁星点点,映耀着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时隐时现的鱼鹰,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还有焰火主题晚会、西街狂欢、摄影大赛等,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9 中国桂林荔浦旅游文化节 2007年 第3届 12月 荔浦县
活动围绕“活力、魅力、发展”三大主题,旅游文化节与2008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摩托车越野公开赛交相辉映。位于荔浦县的桂林锦龙国际赛车场是全国七个短道拉力赛赛场之一,该赛场坡度落差大,极为考验车手的技术水平。
目前极具技术含量和感官刺激的汽车短道拉力赛倍受汽车玩家追捧,参加这次短道拉力赛的100多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激烈而惊险刺激的角逐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车手们娴熟的技术和深厚的基本功,让观众大饱眼福。10 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动漫节 2009年 第1届 12月 桂林
2009年活动介绍:
首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以“山水宜居宝地,创新创意新城”为活动主题,以“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传播创新文化”为宗旨,提升高新区形象品牌、会展经济品牌、动漫产业品牌、创意产业品牌的影响力。首届节日中活动丰富
1、举办《感悟七星》和《高新区企业案例分析》两本书首发仪式;举办高新区七星区历史文化、高新产业展馆开馆仪式;举办全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2、“桂林高新杯”广西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大赛以“挑战自我圆梦桂林”为主题,面向广西各大高校学生,展示软件精英风采,全面选拔优秀软件人才,促进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3、桂林国际动漫艺术节。动漫节主要活动有:漫画作品、动漫作品大赛,动漫产品展示交流会,动漫艺术家作品展,cosplay大赛,动画嘉年华,邀请国内动漫企业、行业协会参展,并以此培育和带动动漫行业的发展。
【中秋节民俗】推荐阅读: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古时中秋07-01
中秋节祝福语:中秋节祝福短信06-24
中秋感想-中秋节作文900字11-04
中秋节作文:中秋之夜400字05-31
中秋节祝福语:搞笑中秋节祝福语09-14
中秋节作文——中秋节 团圆节 感恩节09-16
中秋活动主持词-中秋节亲子活动主持词07-25
中秋节致词06-28
中秋节慰问10-18
中秋节祝语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