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通用10篇)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1

田径运动训练的内容是由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等培养所组成。各项训练内容都是有机联系的,采用一般与专门训练内容、不同的方法和负荷量,以及比赛等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1、力量训练:力量是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各项目的基本素质。任何运动项目技术的掌握都要通过肌肉用力去实现,它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前提。力量训练应遵循经常练习、全面发展、逐渐加量及练后放松等基本原则,防止受伤,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不但直接决定某些项目的成绩,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速度素质通常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这三种最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移动速度只是上述三种速度素质综合表现的一种快速运动能力,如跑速就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移动速度。

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主要利用各种信号(枪声、掌声、口令声等)来刺激运动员,使其作出快速反应来实现,如短跑运动员听枪声起跑练习。跑速是各种速度素质综合表现的一种移动速度。跑速对所有田径项目都很重要。

3、耐力训练: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疲劳是运动训练后的必然结果,没有疲劳就无法提高训练水平,但疲劳后又会使有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所以疲劳又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障碍。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反映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

4、柔韧训练: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由人体关节活动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及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所决定。

柔韧素质的基本训练方法是拉伸法?泣伸法又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伸法又都可采用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练习形式。在运用拉伸法发展柔韧素质时,要掌握好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和组数、间歇时间及动作要求。

5、灵敏协调性训练:灵敏协调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

灵敏性与协调性是相辅相成的,其优劣取决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以及所建立的动作技能的数量和巩固程度。灵敏性是以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为基础的,良好的灵敏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准确地表现所做相应动作在空间、时间和用力等特征及相互配合上的高度精确性。因此灵敏素质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发展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同步发展的。

二、技术训练

1、发展身体素质是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为了掌握现代田径技术,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水平越高,掌握技术就越快。

2、技术训练要抓住关键,反复训练。田径运动各项目有各自的技术关键,如短跑的蹬摆配合技术、跨栏跑的“跨栏步”技术、跳跃项目中的起跳与过杆技术、投掷项目中的助跑(旋转)速度和最后用力等都是关键技术。学习掌握关键技术可以带动完整技术的提高。

3、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是人们经过千百年的运动实践和科学提炼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并随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且由于人类自身不断进化,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不断革新完善,运动技术也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变,以新的、更先进的技术代替旧的。

4、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分解法、完整法、重复法、变换法和比赛法等。不同的训练方法用于不同的阶段,如分解法和重复法主要用于技能初步掌握阶段,而完整法和比赛法则主要用于完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运用自如和提高阶段。

三、战术训练

田径运动战术就是在比赛中根据对手和外部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力争好成绩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田径运动项目的战术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体现。如短跑运动员的战术主要体现在小组预赛中力求不用全力的情况下争取出线,以便养精蓄锐在决赛中全力以赴地战胜对手和创造优异成绩;中长跑项目的战术则体现在根据比赛中所处的跑位是采用匀速跑还是变速跑、领跑还是跟跑等;在跳高项目中则体现在确定起跳高度和免跳的时机上;投掷项目则体现在力争首先投出最好成绩,为获胜创造心理机能的优势。在战术训练中,应该培养运动员具有合理分配体力、迅速判断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有效对策的能力。运动员在制定比赛战术前,应详细了解比赛规模、场地器材条件、对手水平与特点、竞赛规程和规则、裁判方法及气候等情况。田径运动员的战术取决于最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外部条件(天气、风向、风力、场地器材质量)及利用对手的弱点和错误。

四、心理训练

1、放松训练:利用语言暗示、意念和想象的力量,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减缓呼吸,从而使身体、情绪、心理均处于平静状态。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和想象(表象)放松法。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也称想象训练、念动训练、视觉化技术等。表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它能帮助运动员加快熟练技能,加快学习新技术,改变不良习惯,演练比赛情景,预想行动方案,提高自我观察力,建立自信心。只有清晰的表象才能在运动时灵敏感知到姿势和肌肉用力状态的变化,及时纠正动作误差,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通过表象训练提高表象能力,可以提高动作精确度34%。

3、集中注意力训练;运动员只有具备注意力集中、分配和转移能力,才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比赛获得成功。集中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有利用视觉集中注意力、利用听觉集中注意力和利用呼吸集中注意。

4、应激控制训练;在激烈的田径竞赛中,运动员往往出现应激过度现象,从而是心理能量被消极感受掠走,导致动作变形、乏力而失败。所以应激控制训练更多的是针对过度应激的控制训练。应激控制训练的主要方法有环境刺激控制训练、身体应激控制训练和积极性思维控制训练等。

5、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现代化仪器把运动员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感知觉能力,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校正技术动作,调整情绪,消除紧张,改善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

6、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模拟方式有实际场景模拟和词语形象模拟两种。

7、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它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导引,促使肌肉放松,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并在肌肉放松后采用一定套语振奋精神、进行自我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可放松肌肉、消除紧张、解除疲劳、提高工作能力。

五、恢复训练

1、教育学恢复手段:在恢复训练中,属中心地位的是教育学手段。这类手段的前提,是通过适宜的肌肉活动来控制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和恢复过程。其主要表现是:根据运动员的状态,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的大小周期,精确地组织训练与休息,合理而科学地安排大中小训练负荷,安排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等。

2、心理学恢复手段:是通过心理学的影响作用,使运动员得以成功地迅速降低神经心理紧张程度,降低心理抑制状态,尽快恢复神经能力,使参与活动的各机能系统紧张度达到个人能力的最大值。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2

一、转身接击墙反弹球

(一) 方法

两人一组, 将队员分为若干组。无球队员甲背对墙, 持球队员乙面对墙, 同样站于离墙2米处;队员乙对墙传球, 并发出信号;队员甲及时转身, 接由墙上反弹回的球。此练习可以通过改变与墙的距离或传球的方向增加难度。

(二) 要求

1. 对队员甲来讲, 球就是运动客体。为了接住球, 队员甲必须准确地判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2. 球不能落地。

3.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 可以增加抛球的距离, 加快抛球的频率, 进而提高连续移动接球的能力。

二、睁、闭眼睛交替对墙传球

(一) 方法

队员沿墙站成一排, 离墙2米, 各持一球, 按照信号对墙传球。开始阶段, 睁眼进行练习;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 闭眼练习 (关闭视觉分析器能加深肌肉记忆) ;然后, 再睁开眼睛练习, 有利于帮助队员纠正传球动作的微小误差, 使动作更精确, 促进肌肉运动本体感觉的形成。

(二) 要求

1. 传球落点必须准确, 传球动作要短促有力。

2. 可以逐步加快传球频率。

三、一手运球, 一手滚球

(一) 方法

将队员分为甲乙两列。每列排头队员两手各持一球站在端线外;教练员发出信号后, 每列的排头队员一只手运球, 另一只手在地上滚球;到对面端线后, 左右手交换动作返回原处, 下一个人继续进行。肌肉运动感觉是在分化手上动作的条件下形成的。这个练习的困难之处在于同一时间里要完成两个不同的动作, 而每个动作都要求专门的肌肉运动感觉。队员既要做一定幅度的运球, 又要准确地感知滚球手的用力情况, 这样可以促进本体感觉 (球感) 的形成。

(二) 要求

1. 运球时要抬头;同时要准确地感知滚球手的力量, 随时注意滚动球的动向。

2. 左右手换球动作要流畅;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 可以增加运球的速度。

四、连中两圈

(一) 方法

在墙上和地上各画一圆圈, 队员持球站立于离地面圆圈2米~3米处, 要求用反弹球, 使球经过地上圆圈反弹至墙上圆圈内。该练习能促进肌肉运动本体感觉的提升, 因为队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运球的动作幅度, 不断纠正并掌握用力的技巧。

(二) 要求

准确判断球经过地上反弹的运动轨迹。

五、干扰运球

(一) 方法

将队员分为甲乙两队。甲、乙两队队员每人各持一球, 相距1.5米, 面对面站立。要求甲队队员左、右手各运球10次, 眼睛必须始终盯着乙队队员, 而乙队队员则随意地用任意手、任意速度运球, 用多变的动作吸引甲队队员的注意力, 竭力影响甲队队员。

(二) 要求

甲队队员运球时要抬头, 不断观察前方乙队队员动作的变化。

六、按方向辨色传球

(一) 方法

4名队员按图示站立, 4号站在2号后面, 其中2号和3号穿红色背心, 1号和4号穿白色背心。2号、3号各持一球, 依次传球给1号, 并规定:在A方向上, 1号队员回传球时, 遇穿红背心的队员, 应做头上传球;在B方向上, 则用反弹传球。而对穿白色背心的队员, 在任何方向上都用胸前传球。2号传球给1号后, 立即跑到3号的后面, 1号队员接球后, 用预先规定的方式传给4号。然后3号又传球给1号, 接着跑到4号后面, 1号又用相应的方式传给2号, 如此循环。每个队员都要轮流站到l号的位置上去 (见下图) 。

(二) 要求

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转移能力, 保证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球任务。

七、连续移动接球

(一) 方法

将队员分成甲乙两队。甲队队员左、右手各持一球, 乙队队员面对甲队队员屈膝提踵成半蹲站立姿势, 准备随时向任何方向起动接球。甲队队员以较快的频率连续向乙队队员周围不同方向 (2米~3米距离内) 抛球 (球的高度在腹部上下) , 乙队队员不断移动接球, 并将接到的球准确地回传给甲队队员。以连续接20次好球为一组。

(二) 要求

1. 球不能落地。

2. 乙队队员接到球后, 应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甲队队员手中另一只即将抛出的球。乙队队员的注意力应在两球之间快速转移。

3.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 可以增加抛球的距离, 加快抛球的频率, 降低抛球的高度, 以不断提高连续移动接球的能力。

八、半场转移接球

(一) 方法

以四名队员为一组, 1号、2号、3号为进攻队员, 持球后可在原地做传球、切入等进攻动作, 并使球在3人之间不断转移。4号为防守队员, 在1号、2号、3号之间来回地对持球队员做紧逼防守。

(二) 要求

1. 当1号持球时, 4号必须用碎步平步上前对1号进行紧逼, 积极封堵。1号必须在原地做4次~5次进攻脚步动作后再将球转移给2号。

2. 当4号对1号进行紧逼时, 必须同时判断1号何时会将球转移给2号, 并随时准备在2号得球时立即向他进行紧逼;当4号对2号进行紧逼时, 必须同时判断2号何时会将球转移给3号。防守队员4号应在1号、2号、3号之间快速转移, 以便及时地对持球队员进行紧逼。

3.1号、2号、3号之间距离不宜太长, 以4米~5米为宜。随着转移接球熟练程度的提高, 要加快转移接球的频率, 提高注意的转移能力。

此外, 笔者建议, 第一, 可将上述训练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并归类, 以便编成各种组合, 列入针对青少年的训练中;第二, 在熟悉、掌握基本技术的过程中, 要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难度及变化度, 以在提高基本技术的同时, 增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战术意识;第三, 在一次训练课中, 根据技术形成的规律和运动训练的特点, 采用不超过两个篮球基本技能训练方法的练习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王鹏伟, 刘建.如何发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J].少年体育训练, 2004 (05) .

[2]刘刚, 张锡庆.制约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3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比法等,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篮球运动的基本功及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员 篮球 基本功 方法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能开发智力,增强体质,培养吃苦耐劳,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体体育项目。它不受年龄的所限,世界上很多国家就开始对青少年进行篮球训练了,而青少年时期的训练主要还是篮球的基础训练。教练员对基本功的训练应当采取何种方法,对青少年今后的发展与成长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此问题的研究对教练员从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与专业书籍。

2.观察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观察。

3.对比法。对很多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对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技术训练方法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年龄一般都很小,他们一般都存在着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容易忘记但模仿能力比较强等特点。篮球运动是由很多的技术动作组合而成的,技术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运动员能否向高水平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基本的训练要从手、脚、腰胯、视野这四个方面着手。

1.手上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1)游戏或比赛。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使运动员进行各种方式的玩球、熟悉球性的练习,既能增加队员的兴趣,又能使队员对球的特性以及手如何去驾驭球体会得更透彻。

(2)示范动作。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球、传球、投篮技术动作,严格要求左右手都要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原地到行进间逐渐过渡,使运动员手对球的控制更加规范、准确、灵活、恰当。

2.脚下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脚下的技术可以说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脚的支撑和移动,通过腿和脚的蹬、跨、转及行进间的急停、起动或变向的灵活步伐才能摆脱或看住对手。

3.腰胯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完成任何篮球技术动作,腰胯使必然参与工作的,只不过它不直接作用于球,动作幅度也小,人们不太注意,其实腰胯的弯、转、侧,还有腹、背、胸等部位的含、挺、收、顶等动作对控制和转移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以及协调用力、保护球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视野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

篮球场上瞬息万变,队员们要想挣取主动,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场上的每一个变化,再采取相应的活动。因此视野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它保证了技术与战术的顺利联系。所以在训练中始终贯穿多看、多观察的指导思想。

(二)身体素质基础训练方法

身体素质是掌握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而全面身体素质水平又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前提。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他们不太适合耐力和力量方面的练习。主要进行弹跳、反应灵敏性、速度方面的联系。

1.弹跳素质的基础训练方法

弹跳在篮球身体素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弹跳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利用跳绳,不仅能增加弹跳,还能使手脚协调;利用深蹲起,练习腿部力量,也能增加弹跳;利用悬挂实物或无实物进行练习向上摸高跳来增加弹跳;通过游戏和比赛,如单脚和双脚跳比赛,以方便增加弹跳,另一方面可增加队员的兴趣。

2.反应灵敏性素质的基础训练方法

反应灵敏性主要使培养判断、分析、灵敏、反应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多变、准确性。主要在训练中多利用手势、哨音、语言来让队员完成规定动作或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

3.速度素质的基础训练方法

速度只要是指篮球场上的速度,如:急停、启动、突然变向、转身、弹跳的速度及动作的速率。方法有:通过学习和改进正确的跑步姿势;通过练习小步跑、高抬腿来曾加步伐的频率;进行移动练习,如冲刺跑等进一步体会;进行比赛,通过激发队员的求胜欲望,来提高速度。

(三)意识基础训练方法

在篮球比赛中,篮球意识贯穿始终,它不仅支配和决定有球运动员的运、传、投意识,还支配着无球运动员的跑位、接球、掩护等意识。术是员的武器,意识则是灵魂,作风是球员的生命力,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高度团结才是一名真正的优秀球员。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重视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及意识基础训练三个方面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为教练员进行青少年时期的篮球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青少年时期的训练要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从培养兴趣方面入手,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张双燕,李清华.青少年篮球基本功训练方法[J].少年体育训练.2005(6):34.

[2] 吕望山,曹春英.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17.

[3] 崔玉洁等.儿童参加篮球训练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4(2):22.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4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产生的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他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吴虞猛烈抨击封建宗法制度,高喊“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给近代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启蒙力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思潮,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的斗争。它是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阴谋称帝、反动势力大造尊孔复古舆论,民国招牌也摇摇欲坠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有别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独立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享有绝对权威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对人们的束缚,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形成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也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他们寻求科学真理,追求解放,为中国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那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所不敢说的。它启发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和领导的,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范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和弱点。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存在着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参考文献: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编写组 编著:《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年.

浅谈组织训练的基本方法 篇5

组织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训练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认真研究训练方法,并在训练中灵活运用,是保证训练安全提高训练质量的客观要求。

一、常用教学方法

训练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指教练员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技能时采取的一般方法。由于受训者的情况不同,训练中应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练员通过生动明确的语言,系统而重点地向受训者传授教材上的内容和有关知识的方法,是理论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概括性强、运用广泛、受教学条件限制小,最能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即可讲授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讲个人对教学内容学习研究的心得体会,作为对教材的补充,供受训者分辨思考。讲授法一般包括讲述、讲解等方式。

讲述是教练员向受训者系统生动的叙述教材内容和事实或描绘所讲对象的方法,主要用以传授感性知识。如讲述某一件交通事故的具体经过,主要原因、教训等。根据需要可灵活选用直叙式、倒叙式等。

讲解是教练员说明、解释或论证教材内容的方法。主要用于传授理论知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等。根据实际需要,可灵活地选用

提问式、讨论式、对比式等。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全面讲授,突出重点。教练员应根据教学目的,课题特点和受训者认识的一般规律,按照教案的顺序进行讲授,做到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照顾到训练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既有高度的科学性,又有鲜明的思想性。讲解的观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举例要恰当,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便于领会、理解和掌握。

2)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就是把课题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个部分分成几个观点,再把每个观点分成若干层意思,层层阐述,由此及彼,循序渐进。逻辑性强,就是讲授的内容前后连贯,左右照应,部分和整体有机结合,概念明确,判断推理恰当,结论正确,做到有条有理,使受训者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符合认识规律。

3)语言精练,表达准确。教练员语言表达应准确、简练,能用一句话讲清的不用两句,不讲废话、空话、套话,不带口语;讲话快慢要适度,有节奏,语调要高低起伏,抑阳顿挫,吐字要清晰明快,以姿势助说话,富有表现力;需要受训者记录的内容,可慢讲或重复讲,不要用其他无关紧要的话来陪衬;要尽量使用普通话,准确运用专业用话,比喻要恰如其分,举例要形象生动,做到语言规范、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4)讲究方法,注重实效。讲授时,不仅应考虑到使受训者用视觉、听觉接受知识,而且还要给受训者留下疑点,启发其思考,激励其思维活动;不仅要注重讲授的清晰明白,而且要善于运用板书、多媒体、实物模型和图表等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如离合器的半联动接力点)引起受训者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提高讲授效果。5)提纲挈领,善于归纳。每个问题,每个观点,都要在讲深讲透的基础上,提炼归纳,画龙点睛。归纳问题应做到:“准”,不令人费解或误解;“短”,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归纳成几句话,几个字,便于记录和记忆;“实”,内容要实实在在,不要一味追求“顺口”。6)观察神态,掌握心理。教练员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受训者的表情、神态变化。掌握其心理活动,适时调整讲课速度,变更方法,吸引其沿着教练员的思路走,集中精力,认真听课。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练员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录像或多媒体动画等,进行示范性实验、示范动作等,以显示真实的或模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使受训者从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正确领会概念的方法。这是理论和操作课教学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一般分为实物或模型演示、图像演示、动作演示等。演示的特点是直观性强,能形象的表达抽象的问题,验证讲解的内容。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及联系,使受训者得到具体、生动、真实、鲜明的印象,能充分发挥受训者视、听、嗅、触多种感官的作用,多渠道的获取信息;能够引起受训者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激发思维,发挥其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充分准备。演示的内容和材料要符合教学的要求,不能单纯地为直观而直观。上课前要根据课题内容和受训者的实际,正确确定演示的类型,选择好演示的教具、器材,熟练掌握演示方法。

注重演示效果。演示要符合受训者的认识规律,尽可能使其看清演示的全貌和发展变化活动的过程,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演示与提问、讲授想结合。演示过程中,要适时运用讲授和提问方法,引导受训者细心观察演示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更深刻地感知演示内容,防止“喧宾夺主”,把注意力分散到细枝未节上。演示结束后,要注意小结,做出明确结论。

3.示教作业

示教作业,是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示范,是提高受训练者(教练员)组织实施训练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培训教练员的有效方法。目的是通过示教作业,统一教学思想、内容、程序和方法,明确教学重点,提高教练员独立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用于科目

二、科目三训练的教学准备,受训者为教练员,通常在新增的内容训练之前或新教练上岗前进行,由分管训练的校长组织,校长亲自任教,也可指定有专长的训练队长或教练任教。

示教作业可以按照训练课题逐个内容进行,也可以重事业研练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实施根据训练课题的难易和教练员对训练内容熟悉的程度而定。其基本方法是:“讲、做、研、练”有机结合,突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传授,着力提高教练员会讲、会做、会教、会组织

管理学员的能力,示教作业通常按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程序组织实施。其实施步骤是:理论提示、教学示范、体会练习、讨论研究、归纳小结。

示教作业要求准备充分、目的明确、内容安排科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使受训者把看、听、思、练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4、示范作业

示范作业,是以标准的动作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供受训者观摩,仿效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观摩者见学示范科目的动作和训练方法。

示范作业通常在新科目展开训练前进行,一般由训练队长组织实施,也可由教练员实施。示范作业,一般选择新的。难度大的或重点科目进行。示范作业,即可以以教学方法为主,动作为辅,(教练员培训时采用)也可以动作为主,教学方法为辅。(实际教学中采用)条件允许时还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

示范作业的步骤是:作业前,组织者应根据示范科目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培训好示范人员,准备好训练场地和车辆;作业时,组织者首先应向见学人员宣布示范科目、目的、内容和要求,尔后令示范人员按计划进行示范,并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提示说明;作业结束后,进行作业讲评,要加强安全措施,确保示范和见学人员的安全。

二、常用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指向受训者个体或群体传授知识,技能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训练中,方法得当,就能以较少投入,较短的时间,取得较

高的训练效益。

1.模仿练习

模仿练习,是受训者对教练员的动作进行仿效的练习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在教练员带领下,教练咒做一动,受训者跟着做一动。目的是使受训者准确地练习教练员的示范动作,打牢正确动作的基础,防止形成错误和痼癖动作。模仿练习时,教练员应重点辅导受训者如何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如果动作过程比较复杂,应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动作单元,先分解练习,后连贯练习。同时,还应督促受训者自我检查,在比较中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体会练习

体会练习,是受训者按教练员讲解的动作要领自行琢磨体会的练习方法。通常用于科目二动作课训练。

体会练习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教练员应根据受训者的年龄、性别、心理特点和认识活动的规律,加强指导,引导其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步骤,认真体会,及时发现受训者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其按正确要领进行练习。通常对个别性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普通对个别性的问题进进个别指导,普遍性的问题则应集体纠正,必要时再次讲做示范动作。发现问题后,尽可能用启发诱导或正误对比的方法纠正,以使受训者既知道错在哪里,又知道如何改正。此外,组织体会练习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应适时地根据受训者练习热情和体会效果,及时改变练习方法,以免练习中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

3.分解练习

分解,是把完整动作按其动作环节,分解成几个部分。组织受训者分别进行练习的方法。目的是能较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减少受训者初学的困难,便于进行完整动作练习,;这种方法多用于较复杂的动作,如倒库、定点停车与坡道起步。

分解练习前,教练员应按照动作的结构特点划分动作,以保证动作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性,如倒库训练时可分为三步;倒直库——倒斜库——移库。定点停车与坡道起步也可分为三步;找半联动接力点——坡道起步——定点停车。分解练习时,要根据受训者的现有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向受训者明确各部分动作在整体动作中的位置、作用及与其它部分动作的联系,以便过度到完整练习。

4、连贯练习

连贯练习,是受训者经过分解练习,基本掌握了各部分动作要领后峄整体动作进行连接贯通练习的方法。目的在于使受训者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快、准、好地掌握整个动作。

组织连贯练习,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适当降低难度,把动作各要素串起来进行练习,再根据受训者掌握动作所具备的素质和协调能力,按动作要领反复进行练习,做到熟练、准确地掌握全部动作。教练员应严格控制练习强度,避免强度过大造成受训者疲劳,使动作形成痼癖。

三、正确选择和运用训练方法

要使受训者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达到训练目的,就必须根据训练内容、目的和对象等情况,正确地选择和灵活地运用训练方法。

1、要与训练目的相适应

训练目的是一节科目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训练目的不同必然导致训练方法的不同。例如科目一;教学目的的主要是为了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掌握各种道路交通信号的含义及规定;了解机动车基本知识、掌握安全行车、文明驾驶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典型道路、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了解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知识。因此,训练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而科目二、三的目的是提高实车驾驶操作的能力,训练方法则主要通过示范作业让受训者进行模仿练习、体会练习、分解练习、连贯练习等。

2、要与训练内容相适应

训练方法的实质是以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受训者掌握既定的训练内容,它是直接为训练内容服务的。因此,训练必须与内容相适应,是选择和确定训练方法的基本原则。

3、要与训练对象相适应

驾驶训练总是以受训者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机、知识结构、个性特征为前提,任何好的训练方法都必须通过行为主体的作用才能产生效果。不同的训练对象,对训练方法有着不同的要求。训练方法只有与训练对象相适应,才能提高训练质量,保证训练效果。

4、要与训练设施相适应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6

数九寒天冷风飕——,转年是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龙灯会,有一对儿狮子滚绣球。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孙猴儿就把那个仙桃偷。五月当午端阳节,白蛇许仙不到头。七月七,——传说是天河配,牛郎织女泪双流。八月十五云遮了月,月里的嫦娥犯了忧愁。要说愁咱们净说愁,说一段绕口令儿十八愁:虎也愁、狼也愁、象也愁来鹿也愁,骡子也愁马也愁、羊也愁是牛也愁,猪也愁来狗也愁、鸭子也愁鹅也愁,蛤蟆也愁螃蟹愁、蛤蜊也愁乌龟愁,鱼愁虾愁有——分——由!虎愁不敢把那高山下,狼愁野心耍滑头,象愁嘴憨皮又厚,鹿愁长了一对大犄角儿。马愁背鞍就行千里,骡子愁它是一世休,羊愁从小把那胡子长,牛愁愁的是犯过牛轴。狗愁改不了那净吃屎,猪愁离不开那臭水沟,鸭子愁,扁了它的嘴,鹅愁脑门儿上边儿长了一个“锛儿喽”头。蛤蟆愁那一身脓疱疥,螃蟹愁的是净横搂,蛤蜊愁,闭关自守,乌龟愁的胆小尽缩头,鱼愁离开水它不能够走,虾愁空枪乱扎没准头呀没准头。

十道黑

一道黑,两道黑,三四五六七道黑,八道九道十道黑。我买了个烟袋乌木杆儿,我是掐着它的两头一道黑。二兄弟描眉来演戏,瞧着他的镜子那么两道黑。粉皮墙上写川字儿,横瞧竖瞧三道黑。象牙桌子乌木的腿儿,把它放在那个炕上四道黑。买了一只母鸡不下蛋,把它搁在那个笼子里捂到黑。挺好的骡子不吃草,把它牵到那个街上遛到黑。买了一头小驴不套磨,把它背上它的鞍鞯骑到黑。小嘎子南洼去割菜,丢了他的镰刀拔到黑。满月儿的小孩儿得了病,团几个艾球灸到黑。卖瓜籽儿的打瞌睡,哗啦啦啦撒了那么一大堆,他的扫帚簸箕不凑手,那么一个一个拾——到——黑!

满天星

天上看,满天星;地下看,有个坑;坑里看,有盘冰;坑外长着—老松,松上落着一只鹰,松下坐着一老僧,僧前放着—部经,经前点着一盏灯,墙上钉着一根钉,钉上挂着一张弓。说刮风,就刮风,刮得那男女老少难把眼睛睁。刮散了天上的星,刮平了地下的坑,刮化了坑里的冰,刮倒了坑外的松,刮飞了松上的鹰,刮走了松下的僧,刮乱了僧前的经,刮灭了经前的灯,刮掉了墙上的钉,刮翻了钉上的弓。只刮得: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经乱、灯灭、钉掉、弓翻的这么一个绕口令。

练字音

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儿运运气儿,

顺手儿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曲儿,

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

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块板儿,大鼓词儿,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7

早在古老的奥运竞技场上, 就有了田径项目的竞争, 田径项目的发展之早, 在奥运会占据的金牌数量之多, 充分表明了田径运动的重要程度。即使在今天的奥运赛场上, 奥运田径也是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项目之一。田径运动的发展, 从古至今, 主要的手段是走、跑、跳、投, 在运动的竞技场上熠熠生辉。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中, 随着体育课开展内容的增多, 田径类项目逐渐被有特色趣味性强的项目所代替, 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冷落。原因显而易见, 项目的增加, 古板的教学, 学生随之失去了对于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兴趣, 对于这样一种情况, 唯有求新求变, 不能再一味的千篇一律, 面对新的教学形式和压力, 学校的老师要求新求异, 变被动为主动, 变学习为兴趣。

田径类项目教学的创新, 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大纲, 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目标统一, 要创新, 思路就要变, 创新的原则思路 (1) 立足于传承优秀的田径文明田径文化; (2) 田径教学创新要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 (3) 田径教学创新, 要因地而异, 因校而异, 因人而已,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日常的教学当中来。通过完善创新思路, 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当中来, 通过实践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达到创新教学。

1 中学田径创新教学的意义

1.1 教学内容的丰富

创新田径类教学, 就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新的形式、新的时代的今天, 原有的田径运动的对于高强度、高技术要求的运动教学要求, 已经对学生失去了兴趣,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除了教学目标外, 就是要通过课堂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田径类项目的教学创新, 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运用科学的发展观, 目标一致, 转变思路, 一切围绕学生, 一切围绕教学目标, 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内容。

1.2 素质教育时代, 创新求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唯有学会在创新中求变, 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对于田径类教学的创新, 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时期的学生, 是增长身体的时期, 这是身体素质最可塑的时期, 田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这就要求学校的老师, 在设计田径体育课程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田径类教学的创新, 需要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需求,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需求,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1.3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把兴趣作为习惯

田径参与者的主体是学校的学生, 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开发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 那么田径教学的设计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供有力足够的空间。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参与的积极性增加, 才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才能锻炼自己, 不仅学到了田径的基本技能, 锻炼了自己, 通过自我的参与找到了兴趣, 时间一长, 就养成了习惯。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学习田径运动, 甚至可以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锻炼, 以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

2 关于田径类教学的创新开发基本思路

2.1 立足于传承优秀的田径文化

体育项目的发展都承载着自身的文化历史,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目标性, 却忽略了体育项目发展的历史传承。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 文化的发展是运动的主灵魂, 学生也只有真正了解了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 项目的意义, 才能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 才能更好的去学习体育。

田径运动的发展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我们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注重田径以及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承的内容, 通过文化的传承,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魅力, 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的特点、属性、特点, 通过文化了解体育的意义, 了解体育发展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让体育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要成一种体育习惯。

2.2 田径教学创新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

田径教学, 不仅是要达到教学目标, 传授体育文化和体育技巧,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 通过锻炼,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学生的学习要因为而异, 老师要在教学当中, 创新性的发展, 通过发现每个人的特质, 有针对性的传授其体育锻炼学习的方法技能, 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田径类教育, 需要老师在估计日常的训练目标外, 还有充分的考虑到田径相关的训练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创新教学的同时, 要顾全教育质量, 能够兼顾每一个学生, 让体育成绩都能够达到目标训练水平, 通过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他们今后的体育、学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田径的教学要注重其健身性。学习是达成学习的目标, 锻炼是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 所以田径体育的教学除了具有教学性外, 还具有普遍的体育运动的特质就是健身性。体育田径类教学, 在注重日常的教学内容外还有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健身性训练,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把健身性训练与日常自我训练相结合,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2.3 田径教学创新, 要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因人而异,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育项目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的教学课程, 这是与其他学习课程不同之处, 正因为体育学习的特殊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不同, 这就要求体育的教学课堂要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的学生, 其身心发展是有很大不同的, 都具有相应的身心特点, 不同的特点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学校的体育教学手段要与其对应的学生相适应。比如归于高年级的学生, 其身心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对此在体育训练的时候就要加大体育训练的强大, 与其身心相适应, 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身心素质的提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充分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的素质, 确保目标完成, 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个性兴趣充分发挥。

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 教学手段也要不同。在我国由于地域辽阔, 气候差异很大, 不同地区的人群的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水平也影响着当地人的身体素质, 不同的民族也有很大的差异。对此, 田径教学的创新, 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 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 不同人群, 不同民族的身体素质的情况, 力求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全面平衡、有针对性、广泛适应性。

3 田径类创新教学的方法

田径类创新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每个地区, 每个学校,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创新教学的思路, 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 总结了常用的以下几个方法, (1) 游戏法; (2) 比赛法; (3) 分组教学法。

3.1 游戏法

所谓的游戏法, 就是运用游戏的手段融合到田径体育教学里面中去。体育教学有方法, 游戏教学需要在方法中保证其严谨性, 有效性, 这就需要老师制定出游戏的规则,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的开展游戏教学, 在规则的指定中, 要保持游戏的趣味性、活泼性,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 同时也要保证游戏进行过程中的, 公平性、严肃性以及游戏的安全性, 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 强化体育教学, 提高参与兴趣。

3.2 比赛法

所谓的比赛法, 就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进行体育教学。比赛就有竞争, 有竞争就需要激烈, 学生在激励的竞争比赛中, 通过竞技体育的形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体育锻炼, 也掌握了运动技能, 提高了身体素质。比赛法有一定的弊端, 就是学生在竞争中, 由于重视其比赛的结果, 而往往忽略了对于运动技能的使用, 这就需要老师在对于课程中比赛全程的指导点评, 及时纠正其中错误的运动方法, 让学生有意识的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

3.3 分组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分组教学法, 但其有古板性, 就是按照学生身高进行统一划分, 分组的形式单一。现在的教学分组, 要打破原有的分组模式, 可以采取自由分组的模式, 也可以采取优势互补的形式进行分组, 总之分组的形式灵活多变, 一个原则就是让分组的学生中能够进行友好和谐互助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分组也可以是技能的强弱进行结合分组, 身体素质的强弱互补, 分组的目的就是通过分组学习,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 田径类创新教学的注意事项

4.1 要保证田径类教学中的负荷要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学习的基本, 但在学习中, 特别是体育学习中, 对于运动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负荷要求的, 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中, 需要有负荷要求的设计。负荷的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老师一味的要求学习的趣味性, 而减弱了学习的负荷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来了, 但随之而来的学习不能达到学校的目的。趣味与锻炼并重, 趣味学习的同时, 锻炼的身体, 学习了运动的技能, 增强了身体素质, 达到学习的目的和身体锻炼的目的。

4.2 体育老师要不断的学习, 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相比传统的田径教学, 具有多样性, 趣味性, 挑战性, 创新教学手段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创新需要手段, 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 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断的学习以适应多变的创新教学手段, 创新的教学, 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创新体育田径教学, 如何丰富体育田径教学内容, 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断的学习创新。创新不是空头支票, 而是需要充分的准备, 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还需要学习新的教学知识, 需要较高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 要提高自身以应对多变的教学形式。时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变化, 教学形式的多变, 教学老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跟上时代的脚印, 用创新科学的方法, 提高体育田径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4.3 创新教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 老师只要根据大纲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即可, 新形势新要求, 创新的教学方式, 就要求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丰富体育田径教学内容, 充分运用游戏, 比赛, 分组等方法, 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有条不紊的进行课堂教学计划。教学前的计划备课, 需要老师认真, 只有只能才能保证课堂的效果, 才能上一堂精彩有趣有效的体育课。

4.4 中学田径类教学的选择改造原则合理

改造的内容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 (2)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施性实效性; (3)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 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些原则的实施, 都是中学体育田径类教学创新的基本保障, 是创新的理论支撑。田径课程的创新改造过程中, 要突破传统固有模式的束缚, 但要体现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课堂的有效性, 注重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

5 结语

中学体育田径类教学的创新, 需要遵循以上基本原则思路, 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 只有这样在能在日益变化的教学课程中, 求变求新, 让枯燥的课程焕发出应有的体育魅力和活力,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摘要: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创新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在体育领域中实施创新教学给广大体育工作者带了新的挑战。对中学生实施田径创新教学, 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田径,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黄承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2]董亚玲.健康教育下高校田径健身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内江科技, 2009 (7) .

[3]郭建龙, 苏明理, 许崇高.21世纪我国田径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方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5) .

[4]黄承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5]王林, 汪巧琴, 南仲喜.田径游戏大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8

关键词:钢琴基本功 练习钢琴 练习误区

学习钢琴一直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尤其是钢琴的基本功学习。对于任何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说,学习钢琴基本功都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练好钢琴的必修课。大多数人认为,长期练习钢琴曲目就能提升自己钢琴的演奏水平,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钢琴演奏者之所以一直无法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和了解乐谱解析和相关的乐理知识。本文对钢琴基本功准备环节和练习要点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钢琴教学有所帮助。

一、钢琴基本功训练准备环节

1.坐姿。任何一个钢琴演奏者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坐姿。首先,钢琴演奏者在弹奏钢琴的时候,不能全部坐满座位,应该只坐到三分之一的凳子。然后,利用自己的脚尖和臀部来支撑自己全部身体重心,上身尽量保持笔直的坐立方式并且稍稍往前倾,这时腰部可以稍稍用力,但是不能塌陷,将自己全身的力量聚集到自己的手指。演奏者的坐姿尽量做到端正、自然、轻松,根据每个演奏者的身高对凳子进行合理的调整,保持手、肘、琴键、前臂在同等高度,脚应该放在钢琴踏板的附近。老师在进行钢琴课程的教学时,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坐姿,让学生养成正确坐姿的良好习惯。

2.手型。在弹奏钢琴时,演奏者的手指需要自然弯曲,与演奏者自身的手掌组成半圆形,演奏者的手指的第三关节与第一关节凸起时需要呈现凹状,手指落在琴键上自然分开,每一个琴键对准每一根手指,手放在琴键上时尽量保持水平位置,手指要在黑键和白键三分之一距离处触键。

二、钢琴基本功主要练习要点

1.手指基本功。训练手指的基本功其实就是帮助演奏者每根手指在弹奏钢琴时都能独立活动,并且每根手指不仅要独立活动,还需要有力、灵活。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钢琴演奏者都是借助手腕的力量来进行钢琴的弹奏,如果钢琴曲目稍微慢一点,钢琴演奏者还能勉强应对,遇到稍快一些的钢琴曲目,借助手腕力量完成钢琴演奏的人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流畅性和速度性,甚至在钢琴演奏的间歇时还会显示出笨拙。因此,对于钢琴学习者的手指,需要进行指根关节训练,逐步掌握掌关节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训练单指触键。有部分钢琴学习者不能用更快速度、更加连贯的方式来弹奏钢琴曲目时,说明钢琴学习者单指的独立性未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对于这种情况,老师需要重视训练学生手指独立性,来增强学生的基本功。然而,训练单指触键是一个无聊且枯燥的过程,学习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手型和坐姿,将全身的力量传输到手指上,再通过手指触键传输到指尖上。单指触键的训练重点强调第五根手指和第四根手指的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手指,达到学生保持指尖直立的状态。

3.训练连奏和断奏。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断奏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训练断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保持肘部和肩部的放松,当手指触键时,手腕需要立刻深下去,然后五根手指快速的撑起来,接着再单指进行断奏,最后再开始三间断奏或者双间断奏。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演奏者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曲目来训练断奏,这种方式能保证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练习效率和质量。在连奏的时候,演奏者尽量保持好自己的手型,慢慢抬高自己的手指然后快速的演奏钢琴曲目。长此以往的训练能让演奏者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干脆,从而极大的保障了钢琴曲目的连贯和流畅。

4.训练穿指。琶音和音阶中有一门基本功叫做穿指,大部分学生在练习琶音和音阶的时候,手指和手臂呈现晃来晃去的现象,当演奏者演奏速度不断加快时,演奏者手臂晃动的幅度也会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演奏者在训练穿指基本功时,忽略手指动作的可行性和隐蔽性,导致演奏者没有得到科学的训练。针对于这种情况,钢琴老师应该在教授穿指训练时,让学生在初期学会手指缓慢而平稳的移动,避免手臂和手腕转动的现象。训练琶音穿指时,要让学生做好手指的训练,在演奏过程中保证每一个弹奏动作都漂亮、干净、流畅。

5.练习慢速弹奏。一首优美的钢琴曲目需要正确运用指法碰触和键盘位置。每一个钢琴演奏的初学者都有一段长时间慢速练习过程。在慢速练习的过程中,初学者应该尽量保证钢琴节奏的正确性。很大一部分学生手指独立性练习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开始学习快速弹奏钢琴曲目,这样容易导致一些演奏方法、节拍、音准或者句子的错误。如果没有老师进行及时纠正,当钢琴曲目熟练之后,学生的练习习惯就会很难再得到改变。因此,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养成一个良好演奏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钢琴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弹奏动作和技巧之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背诵钢琴曲目和朗读钢琴曲目。很多人认为,只有学会弹奏钢琴的动作就能演奏出一首优美的钢琴曲目,其实不然。没有足够的乐理知识和乐谱理解,人们对于钢琴的学习就只是皮毛而已。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钢琴基本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在钢琴上有一个较好的造诣。因此,老师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的钢琴基本功,强调学生的指法练习,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快速的弹奏,这样才能轻松优美的完成一首青春飞扬的乐曲。

参考文献:

[1]赵阿光.基本功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

学生田径训练方法 篇9

(2)短距离变速跑(10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3~4次·2~3组

(3)不同距离变速跑(200米快+100米慢+100米冲刺跑)3~4次·2~3组

(4)不同距离变速跑(300米快+200米慢+100米冲刺跑)2~3次·1~2组

(5)不同距离组合跑(150米+100米+60米+100米+150米)·2~3组(距离根据训练者定)

(6)超主项距离跑(300米+400米+500米+600米)·1~2组。

(7)反复跑250~300米(450~600米)·3~5组。

(8)较长距离的跨跳(蛙跳、后蹬跑、)80~200米·3~4组

(9)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练习30~60分钟 (12)立卧撑15~25次,3~5组。

(10)匀速越野跑(变速公路跑)30~60分钟(或定距离跑) 四、柔韧性和运动协调性能力训练

柔韧性和运动协调性能力训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与手段:

(1)利用器械或同伴帮助,做压肩、转肩、拉肩、等各种练习10~20次 (2)半背弓桥、全背弓桥练习10~20次·3~4组(同伴帮助或扶墙) (3)弓箭步左右转体走20~30米·3~5组。(同时双臂左右摆动,幅度大) (4)跪撑座慢后倒10~20次(双腿并拢,脚背绷直)。

(5)坐地屈膝双脚内收10~20次(双手抱脚用力向内上啦) (6)坐地跨栏步攻栏练习10~20次·2~3组

(7)仰卧成肩肘倒立,直腿前后、左右分腿摆动练习(左右转髋练习、双腿

做环绕运动)10~20次·2~3组(幅度大,速度快) (8)俯卧双手拉踝关节成“反弓”练习10~20次。

(9)分腿座(并腿座)体前屈,手摸脚尖练习,头触膝练习10~20次。 (10)站立式靠物(肋木)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各练习10~20次

(11)站立式(或坐立式)徒手,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各练习10~20次 (12)行进中的正踢腿、侧踢、向内(外)环绕踢、各练习10~20次 (13)膝、踝关节的各种曲伸和绕环练习各10~20次 (14)各种穿绕杆、跨障碍跑练习各10~20次

(15)弓箭步拉伸、体前屈、站立伸背、向内拉肩、向后拉肩。 (16)双手负重体侧屈。

(17)坐姿负重体前屈(或左右转体) (18)分腿坐姿两人拉手前、后倒体练习。 (19)前后抛实心球练习

(20)侧身大步左右交叉走20~30米~3~5组 (21)行进间左右里合腿、外合腿练习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篇10

【摘要】声乐入门教学要求有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教师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通过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使学生最终达到具有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声乐;入门;基本方法

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在教学中,必须遵守一些自然规律和教学原则;声乐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在教学时,必须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巧妙的手法。声乐入门训练的方法,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我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了6年的高中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断钻研、积极探索,并经常听取高等音乐院校教授的声乐讲座,再加上平时教学的不断积累,总结了声乐入门训练的基本方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歌唱的形体、歌唱的呼吸、喉咙的打开、以及简单的发声练习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1歌唱的形体对于学音乐的学生不论选择什么专业,都应当适当的进行形体训练,在形体的训练时我常用的是“挺拔而放松”的感觉,当然对于有舞台经验的演员,在台上为了情感的表达,可以来回的走动,但对于初学者就必须有一定的要求:1)两脚自然分开,约5公分,左脚稍稍向前,右脚稍稍向后;2)腰椎挺起,上身直立并略水平前移,身体的重心落在两个前脚掌上;3)两肩不抬不夹,要平展放松,并带动后背、胸口及两臂一起放松。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松而不懈”,必须是一种积极的放松。2歌唱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极为重要,所有的声乐老师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都会把呼吸作为重点,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1)吸气我在声乐教学中主要用到的是“闻花式吸气”。这个动作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同学容易吸气浅,并肩部与胸部同时上提,为了防止上提我坚持的是让学生平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做这个练习,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同时我会告诉学生感觉好像腰部长粗了。当平躺着的感觉找对了,在站起来做这个吸气的动作。2)呼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我经常用到的是“打嘟练习”来感受这种状态。保持前面吸气后的状态,用打嘟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息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同时小腹要给支撑点。

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呼吸僵硬,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3打开喉咙“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这个练习在我的声乐教学中是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在初学声乐时喉咙总是不能全部打开,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1)“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外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4嘴动腰动这四个字听起来似乎有些不专业,但在我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在掌握了正确的唱歌姿势、正确的呼吸、正确的打开喉咙之后,来做这个练习。嘴动强调的是吸气的动作,打开喉咙的动作,腰动强调的是横膈膜、两肋的动作。

在发声之前一定要正确的掌握这个动作要领。如果学生在做这个练习时有抬肩,提胸,或者腰部没有感觉,可以试着平躺着做这个练习。5发声练习在掌握了以上四个要领后可以做发声练习了,对于初学者,我采用的是先练说,再练唱。1)说母音这个练习采用了戏曲演唱的喊嗓方法。汉字的母音很多,对于初学者我经常用a母音进行发声练习,先吸气嘴动腰动,然后发a母音。a母音是最宽的,很容易发出来,但是要求老师要有敏锐的耳朵,不要让学生发出e的声音,因为发a母音时需要用发e母音的口腔状态,特别要保持发e时的舌头和空腔状态,特别是保持发e时舌头后部略微抬起的状态。再将上颚微微地,兴奋地抬起,有如“打哈欠”起始阶段的感觉,耳朵有张开感,使口腔略宽于发e的状态,然后用气将a音仿佛从耳朵中送出,这样a就集中、明亮了。女生先练习假声,男生先练习真假声。2)唱母音在掌握了单独母音的说法后,就开始训练唱母音的单音练习。为了巩固说母音的方法,我还是建议先说一个母音,然后老师在钢琴上弹奏单音,学生用正确的音准及发声方法唱一个母音,说母音和唱母音两者联合起来训练效果较好。老师要对学生不对的声音及时纠正,如果学生一旦唱一个母音的方法不对,老师就要回过来来再说一个母音,这样反复练习。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我们平时练声总是用“米”和“妈”等母音反复练习,母音的练习要有目的和方法,不是简单的随便唱唱,练声曲的训练我强调的是气息的运用,初学者习惯用大白嗓子唱,特别是嗓子天生条件好的学生。我建议开始练习时采用下行的,比较简单的的短音练习。例如:

米我训练这条练声曲时会强调三点。第一:张口吸气(不抬肩,不提胸);第二:三个母音,每个母音都要落在气上;第三:喉咙打开。三者的结合就是前面所强调的嘴动腰动。当然老师还是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的进行练习,通过大量的简单练习曲的训练,在运用歌唱正确状态,做大约一个学期的训练后,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6简单歌曲的演唱有些学生在练声时的状态较好,气息和声音都能达到要求,但一接触到歌曲,就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老师选择歌曲时要慎重,一方面要选择有目的地训练某方面的歌唱技术;另一方面要是为声乐训练而创作的,旋律比较声乐化。

如女声的《花非花》、《送别》对于初学者就比较适合,并且要求在开始练唱时,不唱词,用母音来练唱,练唱时老师重点强调气息的运用,母音的演唱达到要求再加入歌词的演唱。7最后强调关于在进行声乐训练的同时,也要培养一些良好的的习惯1)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和建立标准歌唱状态。2)训练时要循序渐进。要坚持每天练习,持之以恒。3)训练时要注意情绪饱满、精力集中,充满激情。4)训练中要不断关注自己的声音变化,可以通过经常录音分析、判断发声的质量。5)巩固正确的发声感觉,要把声乐训练过程中的体会运用到演唱歌曲中去。6)初学者不应该去追求大音量及高音,而应该多追求声音的共鸣效果和音质的圆润。以上就是我对音乐特长生进行声乐入门训练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当然在声乐的学习中还有很多技能和技巧,如低、中、高声区的训练,换声区的训练等,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论述了,其实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即兴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艺海无涯,学无止境。

上一篇:如何实现精益管理下一篇:高级厨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