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通用8篇)
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名词以外词语和整个句子的词,修饰名词的词一般为形容词。
一般而言中文在一个词的后面加「的」使其成形容词,加「地」使其成副词,但是现在一般已经不太常做这种区别了。
以副词修饰的`句子举例:「一只非常小的虫轻易地钻进了那个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轻易]地为副词,小为形容词,虫为主词,钻进为动词,洞穴里指明前往地点。
一“不+名词”的种类
1. 俗语
黄伯荣和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指出: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 但不能单用, “不人”“不山”不能单说, 只有在“人不人, 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连着说。按照此种句式, 引申出比较常见的例子有: (1) 他打扮得不男不女。 (2) 什么星期天不星期天。 (3) 什么厂长不厂长。
2. 名词具有描述属性
否定副词“不”和具有描述属性的名词搭配时, 其用法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很相似, 其中的名词具有形容词特性。此时的“不+NP”前面常常会有表示程度的副词出现, 如 (1) 他一点儿不男人。 (2) 她太不淑女了。
黄伯荣版的《现代汉语》指出, 近年来, 在书面中出现一些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上, 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与此同时, 一些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也应运而生, 表示否定。如 (1) “我干吗在这关头如此虚弱, 我太不男人了?” (2) 同时, 她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自己从来就是个非常不现代的女人。 (3) 我的舞蹈也是这样, 从不担心它不中国, 只担心它不现代。
在句法上, (1) 中的“男人”做谓语; (2) 中的“现代”做定语; (3) 中的“中国”和“现代”做补语。有学者认为, 副词修饰名词, 这是一种名词和形容词兼类现象。但是需记住: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虽然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但不能修饰做主宾语的名词 (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 。所以, 否定副词修饰名词中的名词仍是名词性的。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研究成果表明:“很+NP”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当“不+NP”做状语时, NP属于下面所讲的一类, 即具有动作属性的一类。在这个结构中名词意义体现出形容词的特点, 但名词仍然是名词。当“不+NP”的结构中名词性成分具有描述性质的时候, 其功能与“很+NP”的功能相似, 并且NP仍是名词性的, 其形式上常会出现否定词前出现程度副词的现象。
3. 名词具有动作属性
否定副词“不”和具有动作属性的名词搭配时, “不+NP”结构在整体上具有谓词性质, 并且否定副词“不”后面多有出现名词性短语的情况。这一点, 区别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如 (1) 我说, 你爸你妈才耍流氓, 他们不流氓能有你? (2) 余新江默默地按着龙光华的手, 他的脉搏是这样微弱而又不规律地跳动着。 (3) 一个不宣传、不公关、不上电视作秀的企业就不是好企业了? (4) 十日半月不营养思想, 人还不一定能感觉到。 (5) 这样的个人, 若非道士, 而是小说家, 即使本心并不忧患什么, 也让瞧着的人, 能硬瞧出点儿忧患着什么的意思的。
在句法上, (1) 中的“不流氓”做谓语, 是“不耍流氓”的省略; (2) 中的“不规律”做状语, 是“不按照规律”的省略; (3) 中的“不公关”做定语, 是“不做公关”的省略。 (4) 中的“营养思想”和 (5) 中的“忧患什么”都是名词性短语, 其中的“营养”和“忧患”都是具有动作属性的名词, 后面又加了名词性成分做宾语。
二“不+NP”中NP的选用条件
从语义看, “不+NP”结构的中心意思体现在“NP”上, 其中名词性成分对表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不+NP”中, NP仍然是名词性的, 但并不是所有名词都可以被否定副词“不”来修饰。其中的名词性成分应具有以下特征:
1. 表意明确性
“不+NP”中的名词性成分应有明确的区别意义和典型特征的语义指向。我们说“不淑女”“不中国”, 因为其中的“淑女”指非常典型的一类女性, 美好而文静, 区别于“女汉子”的形象;“中国”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形象, 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区别于其他国家。
同样, “桌子”“水杯”“房子”等名词却不可用于“不+NP”句式。因为它们不具有表意明确性, 世上有很多种类似于“桌子”的方方正正的事物, 如茶几、写字台等, 而且桌子种类很多, 如果说“不桌子”, 说话人到底要表达哪个语义指向呢?这是不好解释的。
2. 形象性
当说话人使用“不+NP”句型时, 所选用的名词性成分应使听者在脑海中形成概念, 并清楚准确地明白说话者所描述的事物和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如钱钟书的《围城》中说:丈人丈母重男轻女, 并不宝贝你, 可是你也够难服侍。这个句子中, 名词“宝贝”表达出像对待宝贝似的那样珍爱之意, 从具体名词出发, 使读者通过联想, 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人们对于珍宝的态度。
3. 简短性
“不+NP”句型中的名词不会很长, 双音节名词占了较大的比重。如当名词具有描述属性时的“不淑女”“不爷们”“不中国”“不洋气”等;当名词具有动作属性时的“不流氓”“不公关”等, 如果名词性成分是短语, 此时具有动作属性的名词也是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如“不宝贝你”“不忧患什么”等。
三“不+NP”的表达功效
从语用看, 说话人在使用“不+NP”结构时, 常常能使听话人有效地理解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其表达效果具有以下两点功效。
1. 言简义丰
“不+NP”的语表形式简单, 语里表达的信息量却非常大。因为名词所包含的性质意义是复杂、深刻的, 外延很大, 所以有的时候, 很难找到合适的形容词将其确切表达出来, 如果使用形容词描述还会显得啰唆而意蕴不足。如果用“不淑女”形容一个女子, 很容易让人想到其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不像一个女人一样贤淑、文静、美好、温婉。
2. 形象生动
“不+NP”的表达效果非常生动。当名词充当形容词用时, 它就像一个形容词一样, 在人们的脑海中描述出一幅具有该名词性质的或抽象或具体的人和事物, 如“不青春”中的“青春”具有“年轻、有活力、积极向上”等特点;“不宝贝你”中的“宝贝”就会让人感受到把人捧在手心里, 像是对宝贝一样疼爱的那样的动作和神情。这些句子的使用都会使听者产生“如见其人”或“身临其境”之感。
四结论
本文以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 分析总结出“不+NP”结构的种类、NP的选用条件以及此句式的表达效果, 认为其中除了俗语外, NP有形容性的, 也有动作性的, 但NP仍是名词。还有, 并不是所有名词都适用此结构, 只有表意明确、形象而简短的名词才有资格。最后, 分析了这一语法现象具有言简义丰和形象生动的表达功效。
摘要:本文以“不+NP”为例, 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这一语法现象, 在广泛收集语料的基础上,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不+NP”的种类、“不+NP”的名词选用条件和表达功效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不+NP”,种类,选用条件,表达功效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3]徐洁.“副词+名词”的排列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J].陕西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2)
[4]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4)
[5]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 1997 (2)
(1)真的假不了。
(2)这酒真的是假的。
(3)这事情是真的。
(4)这事情真的办不了。
例(1)、例(3)中的“真的”为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真的1),例(2)、例(4)中的“真的”则为加强肯定的语气副词(真的2)。我们认为“真的2”(以下径作“真的”)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应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理由如下:
首先,副词“真的”与“的确”“确乎”“确实”“实在”“委实”等同义,可以相互替换。
《现汉》“的确”条:“[副]完全确实;实在:他的确是这样说的。”又“确乎”条:“[副]的确:经过试验,这办法确乎有效|屋子又宽绰又豁亮,确乎不坏。”又“确实”条:“②[副]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他最近确实有些进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又“实在”条:“②[副]的确:实在太好了|实在不知道。”又“委实”条:“[副]确实;实在:委实不易。”以上诸条各例,“的确”“确乎”“确实”“实在”“委实”都可以用“真的”替换,意思不变,这说明“真的”的副词用法确然无疑。而且从实际使用情况看,“真的”的使用频度很高,至少大大高于“确乎”“委实”等。《现汉》收了“确乎”“委实”,而不收“真的”,顾此失彼,不合情理。
其次,副词“真的”与方言词“真个”是同义词,两者有历时替换关系。
《现汉》收有“真个”,解释说:“<方> [副]的确;实在:这地方真个是变了。”“真个”一词流行范围很广,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吴语、赣语都有之(参见《汉语方言大词典》4610页),产生时间也比较早,唐代就有了,如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诗:“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韩愈《盆池五首》诗其一:“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唐宋以降,一直沿用。而根据学者研究,“副词性‘真的’在清末还没有完全定型。‘真的’被大量用作副词,甚至单独成句的情况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陈颖,2010)。而此时“真个”已经非常罕见,只用于方言中了。“真个”与“真的”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互补的关系,“真个”出现在前,后被“真的”取代。“真个”的“个”是助词,相当于“的”,可见“真个”与“真的”字异义同,只是方言与通语的差别。有意思的是,许多词典正是用“真的”来解释“真个”的,如《汉语大词典》“真箇”条:“亦作‘真個’。真的,确实。”《汉语方言大词典》“真个”条:“③[副]真的;实在;的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真个”条:“崇明,上海,广州:真的,实在。”《明清吴语词典》“真个”条:“②[副]真的。个,助词。”据此,我们认为,《现汉》既然收了方言词“真个”,就更应该收录与之对应的通用词“真的”。
再次,目前学界对“真的”已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真的”已经发展为一个词,不再是一个词组。如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等论著都持这一观点。此外,厉霁隽《“真”和“真的”论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刘勇《说“真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陈颖《“真的”的虚化》(《语言研究》,2010年第4期)、刘冬青《北京话“真”类语气副词的嬗变(1750~1950)》(《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等文章也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作为一个语气副词,“真的”的功能与用法如下: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如:
(5)梅姐,假若乱兵真的进来了,我们怎么办?(巴金《家》)
(6)那招数真的很怪。(金庸《笑傲江湖》)
2.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前后停顿,单独使用。如:
(7)真的,我对你印象很好。(王朔《痴人》)
(8)钢钢定睛一看,真的,小卡片上写着许多字。(赵莉《钢钢的三个好朋友》)
(9)不能对他讲,他猜到了会恨我的,真的。(梁晓声《表弟》)
综上所述,“真的”属于“最小的能夠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一个词,而且是一个常用语气副词。因此,我们认为,从词典收词的完备性、规范性、实用性等原则出发,现代汉语词典完全应该收录“真的”条。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陈颖.“真的”的虚化[J].语言研究,2010,(4).
汉语从/否类副词的历史考察
“从/否”类副词是经历自先秦到后期近代汉语的漫长历史才形成的,其间发生过两次显著的.变化:一是短语词化,由上古就已出现的时间短语“从X以(已)来”在一定的句法环境里经缩略而形成副词“从来”;二是伴随着省缩改变分界、重组词化,在“从来+否定副词+谓词”句式范围内,“从来”省缩为“从”,并且跟否定副词组合成具有“时间・否定”意义的“从/否”类副词.
作 者:冯春田 Feng Chuntian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刊 名:语文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H14关键词:从/否 从来 短语词化 重组词化
副词才与就在句法中的异同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作 者:王淑焕 作者单位:芦岭矿中学,安徽・宿州,234000刊 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11(5)分类号:H141关键词:副词 “才” “就” 表义类型 主观性 结合功
1.表示人的性格和态度的副词 A.表示对事物不斤斤计较的性格
あっさり 坦率,淡泊。
〇あの男の人はあっさりした性格でいいですね。他性格坦率,真不错。からっと 坦率、开朗。
〇田中さんと喧嘩しても、からっとした人柄(ひとがら)なので、すぐ仲直りができる。田中人很开朗,即使和他吵了架,也会很快重归于好。さっぱり 直爽,坦率,爽快,痛快。
〇竹田さんはさっぱりとした性格なので、怒ってもすぐ忘れてしまいます。竹田性格直率,即使发了火也会很快忘掉。
B.表示性格及对事物的态度
きちんと(做事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好好地。
〇食事は一日三食、きちんと取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よ。一日三餐,要好好吃啊。〇山田さんはきちんとした人で、約束した事は必ず守る。山田是个一丝不苟的人,答应的事一定办到。
きっぱり(表示意志强硬,态度坚决)断然,干脆,斩钉截铁,明确。
〇中川さんは課長の申し出を、きっぱり断った。中川断然拒绝了科长的要求。〇交渉するときはきっぱりした態度を示さないと、誤解されるおそれがある。在谈判之如果不明确态度,就会被误解。
しっかり(表示人的性格,思维,记忆等健全,牢靠)结实,清醒。〇わたしの祖父は八十五歳になったが、体も頭もしっかりしていて、若い人と同じように仕事をしている。
我祖父85岁了,可身体还很结实,头脑也非常清醒,还跟年轻人一样工作。
〇山口さんは若いのに、しっかりした考えを持っている。山口虽然还年轻,可考虑问题却非常周到。ちゃんと(表示准确无误一丝不苟,完美无瑕地做某事,常用于口语)好好地,规规矩矩地。
〇ちゃんと復習していたら、この間のテストは百点だっただろう。要是好好复习了,上次的考试就考100分了。〇おかずは残さないで、ちゃんときれいに食べなさい。别剩菜,都吃干净了!ねちねち(喋喋不休地重复)絮絮叨叨,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〇彼は他人の悪口ばかり、ねちねち言っている。
他净没完没了地说别人的坏话。〇彼は花子さんにプロポーズして断られたのに、まだあきらめきれないでねちねち言っている。他向花子求婚被拒绝了,可还是不死心,老是唠唠叨叨地追着人家表白。はっきり(表示人的思维,态度,言词等明朗无误)清楚,明确,坚决。
〇先生に聞こえるように、はっきり言ってください。
说清楚点儿,好让老师听见。
〇誰の意見に賛成なのか、はっきりした態度をとった方がいい。你赞成谁的意见,最好表示一个明确的态度。
2.表示人体特征的副词
まるまると(体态丰满肥胖的样子)胖乎乎,圆墩墩。
〇まるまると太った赤ちゃんがかわいい。
胖乎乎的婴儿真可爱。ほっそり(体态纤细的样子)
〇欲子さんはほっそりしているので、何を着てもよく似吅う。欲子小姐身材很苗条,所以穿什么都那么吅体。〇彼女は足がほっそりしていて美しい。
她的腿修长而美丽。がっしり(身体强壮的样子)结实,强壮,壮实。
〇山崎さんはスポーツで鍛えているので、がっしりした体をしている。山崎先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身体非常结实。〇あのがっしりしていた近藤さんが、大病をしたらすっかり痩せてしまった。那么壮实的近藤,得了一场大病完全消瘦下去了。どっしり(态度稳重的样子)稳重,沉着。
〇石川高校の監督は負けそうな時でも、落ち着いてベンチにどっしりと座っていた。石川高中的教练即使在失利的情况下,也非常沉着地稳稳地坐在椅子上。〇うちのおやじは少々のことでは、あわてたり怒ったりしないでどっしりした人だ。我家老头子非常沉得住气,绝对不会为一点小事着急发火。
3.表示数量少的副词
少し[すこし] 少量,一点儿,稍微(比“ちょっと”显得语气郑重一些)
〇ぼくはアルコールに弱いから、ビールを少し飲んでもすぐ赤くなる。我酒量很差,稍微喝一点儿啤酒就脸红。〇すみません、今日はお金を少ししか持っていないので、お貸し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对不起,今天我就带了一点儿钱,没法借给你。
ちょっと 一点儿,稍微。
〇あの先生は、ちょっと間違っても×[バツ]をつけるから、いやだ。我不喜欢那个老师,你稍稍错一点儿他就给你打×。〇朝寝坊[あさねぼう]したので、ご飯はちょっとしか食べませんでした。因为早上睡懒觉,所以只吃了一点饭。
つい(表示时间,距离相隔不远)刚刚,就在那儿。
〇つい先日まであんなに元気だった飯田さんが、突然なくなったのでびっくりした。就在前几天,饭田还那么精神,突然就死了,真叫人吃惊。〇家は学校のついそばにあります。
我家就在学校旁边。わずか仅,少,一点点,稍微。
〇おじいさんは、わたしの小さい時になくなったが、おじいさんのことは、わずかに覚えている。我爷爷是在我小时候去世的,关于他我只记得一点点。
〇十あったリンゴが、わずか一つしか残っていない。
原来有10个苹果,现在只剩下1个了。4.表示程度有所发展的副词
いっそう
越发,更加。
〇新しい薬を人に進められて飲んだはかりに、いっそう頭痛がひどくなった。就因听别人劝告吃了一种新药,结果头痛更加厉害了。
〇この公園は雪が降るといっそう美しいです。这座公园下雪以后就更加美丽。
更に 更,更加,更进一步。
〇貿易収支の黒字とともに、アメリカ人の対日感情は以前より更に悪化した。随着日本贸易收支黑子的增加,美国人的对日感情比以前更进一步恶化了。
〇お金も大事だが、更に大切なものは時間である。金钱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珍惜的是时间。
なお 更加,还要,再。
〇厳しい訓練の成果が出ています。なおいっそう訓練してください。这是严格训练的结果,还要更加努力练习。〇あなたが着物を着ると、なお美しく見えます。你要穿上和服,就显得更漂亮了。
なおさら 更加,越发(语气要比“なお”更强)
〇あの病院に入院して手術してもらったが、うまくいかなかったので、病状がなおさら悪化した。住进那家医院进行了手术,但由于手术不成功,病情更加恶化了。
〇今までも生活が苦しいのに、子供が生まれればなおさらだ。现在生活就够苦的了,再生个孩子,那就更苦了。
ますます 越来越,越发,更加。
〇夜になると、風はますます激しくなってきた。到了晚上,风越来越大了。
〇難しい文の意味を友達に聞いたら、ますます分からなくなった。就一个难懂的句子向朋友请教了一下,反倒越发不明白了。
もっと 再,更进一步,再稍微。
〇早川さんは英語がうまいが、北原さんはもっとうまい。
早川先生的英语不错,北园先生的英语更棒。〇皆さん、もっと前のほうにいらしてください。大家请再向前来一下。
よけい(に)格外,更加,更多。〇わたしはいろいろな科目の中で数学が一番できないから、数学を人よりよけいに勉強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在各门功课当中,我最不擅长数学,所以在数学上要比别人格外下功夫。
〇登校拒否の子供に学校へ行くように注意すると、よけい学校へ行きたがらなくなるそうだ。据说对不愿意上学的孩子,你越教育他让他上学,他反倒越发不想去上学。4.表示强调程度的副词
大いに
大大地、很、非常、颇。
〇今夜のパーティーは、身内の人ばかりですから、大いに楽しくやりましょう。
今天晚上参加宴会的都是自己人,咱们大大地开心一番。〇君の意見には大いに賛成だ。我非常赞成你的意见。
極めて
极其、很、非常(一般多用于文章语言)
〇今内に景気が回復するのは、極めて難しい。
估计在本之内经济复苏是极其困难的。〇この計画に対しては反対するものが多く、賛成したものは極めて少数であった。对于这一计划,表示反对的人占多数,表示赞成的人只有极少数。ごく
极、非常、最、顶
(在如下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当中,“ごく”只用来修饰 A组的词,而不用于修饰B组的词。
A“小さい、安い(便宜)、近い、短い、軽い、少ない”;B“大きい、高い(贵)、遠い、長い、重い、多い”)〇売り上げ高の減少は、ごくわずかにすぎない。
销售的减少只不过是很少的一点点。〇これはごくありふれたものです。这只是最普通的东西。
实に
(表示佩服、惊讶的心情)实在是、的确是、真、确实。
〇さっきまで賛成していた野坂さんが、突然反対するなんて实に不思議だ。直到刚才为止还一直表示赞成的野坂,突然表示反对,实在是不可思议。〇实に、この絵はよく書けている。
这张画儿画得确实不错。ずいぶん
a(程度)相当厉害、非常、特别(多用于口语,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
〇朝からずいぶん寒いと思っていたが、とうとう雪になった。早上起来就觉得特别冷,最后终于下雪了。〇クリスマスイブの町はずいぶんの人出であった。
圣诞节前夜的晚上,街上的行人相当多。b(表示相当长的时间)
〇ずいぶん会ってないですね。咱们好就不见了啊。〇今日ずいぶん働いた。
今天干活干得时间够长的。たいそう
很、甚、非常(年轻人很少使用)
〇あの先生の授業は、学生の間でたいそう評判が悪かったそうだ。
据说那个老师的课在学生中评价非常不好。〇おじいさんは八十二におなりになってもたいそうお元気ですね。
你爷爷都80了,还是那么健康啊。大変
非常、很、太。
〇毎日大変寒い日が続いておりますが、お元気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连日来天气非常寒冷,您身体好吗? 〇部屋が大変ちらばっていますが、どうぞお上がりください。
我屋里很乱,请进。とても 太、极、非常。
〇銀座でステーキを食べようと思ったが、とても高いのでやめた。本想在银座吃烤牛排,因为太贵就作罢了。〇貸していただいた小説はとてもおもしろかった。您借给我的那本小说非常有意思。非常に 非常、特別、很。
〇このお寺は飛鳥時代に建てられた、非常に貴重な建物で、国宝に指定されている。这座寺庙是飞鸟时代建造的,是非常珍贵的建筑物,被指定为国宝。
〇あの山は非常に高く、険しいので、登るのが難しい。
那座山特别高,爬起来很困难。ずっと(表示比别的东西)……得多、……得很(在口语中,为加强语气,常常可以说成“ずうっと”)。
〇半年前、一株二百五十円で買ったその会社の株は、今ではずっと高くなっている。半年前,以每股250日元买的那家公司的股票,现在比那时涨了许多。
〇遊びの好きな生徒は勉強のすきな生徒よりもずっと多い。
喜欢玩儿的学生比喜欢学习的学生要多得多。ぐっと(表示比以往)更加,……得多。
〇田中さんはこの仕事を始めてから収入がぐっと増えたと言って喜んでいる。田中高兴地说,自从开始做这项工作以后,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许多。〇クラスの中には5人だけ英語の上手な人がいます。あとはぐっと落ちます。班里只有5个人英语讲得不错,其他的人就差得远了。さんざん 非常严厉地、狠狠地、彻底地(一般不用于褒义)
〇オートバイを運転する時、ヘルメットをかぶるように、交通巡査にさんざん注意された。“开摩托车时要戴头盔!”我被交通警严厉的警告了一下。
〇さんざん働かせて、あとになってお金を払わないとは、我慢できない。干的时候狠狠地用我们,完了又不给钱,实在叫人无法忍耐。はなはだ 很、甚、极其、非常(多用来表示不满心情)
〇夜、この辺は暴走族が集まるので、住民ははなはだ迷惑している。晚上,暴走族常在这一带集结,附近居民的生活受到极大的骚扰。
〇はなはだ恐縮ですが、お金を貸し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です。实在不好意思,我想跟您借一点钱。やたら 胡乱、随便、过分、大量
〇政治家は選挙前はやたらに公約ばかり出すが、实行する人はどのくらいいるだろうか。在选举前,政治家都胡乱地许诺,但有几个人的政治许诺能真正兑现哪? 〇やたらにはいたら、その靴はだめになる。瞎穿]的话那双鞋就要完了。
语气助词 かしら
接续法:动词,形容词终止型+かしら;形容动词词干+かしら;名词+かしら.语法意义:
(一)表示提问。女性用。*这一用法是对对方提出的。お忘れになりましたかしら。私、中学校のときご一緒だった山田でございます。您忘了吗,我是您中学时的山田呀。2 これ、どう?私に似吅うかしら。
这个怎么样?还吅适我吗? 3 これかしら。あなたが探していたの。是这个吧?你刚才找的。
(二)表示疑问。女性用。*自言自语,表示对某件事情没有把握,说不清楚。
4 風邪を引いたのかしら。頭が痛くてたまらないわ。
会不会感冒了?头疼的厉害呀!5 こんなことってあるかしら。
这种事儿,有吗?
6 これかしら、とても信じられないわ。这个呀?简直难以置信!7 朝早くからどこへ行くのかしら。
一大早地,这是上哪去呀?
8 この悪い道はどこまで続くのかしか。
这条糟糕的路究竟还有多远啊!9 ほんとに来るかしら。来なかったら大変だわ。真的会来吗?要是不来就惨了!
(三)表示愿望。女性用。*自言自语,表示希望出现某一情形。
10 毎日雨ばかりでいやね。早くいい天気にならないかしら。每天总下雨,讨厌死了。怎么不快点放晴呢? 11 はやくバスが来ないかしら。学校に遅れてしまうわ。公共汽车怎么还不快点来呢?上学要迟到了呀。12 早く終わってくれないかしら。怎么还不早点结束呢?
(四)表示劝诱。女性用。
※用“动词+ないかしら”的形式,跟对方商量,是较为婉转,実气的说法。13 少しお金を貸していただけないかしら。您能不能借点儿钱给我? 14 行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しら。您能不能去一下? xっxり」一覧 几乎每年都要考到这样的副词,因此请特别注意,加强记忆。如 91年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文字语素部分 问题3第(10)题
試験に落ちたからといって ____ しないでくださいがっかり 2 しっかり 3 すっかり 4 うっかり がっかり 后悔的样子
しっかり 振作 すっかり 完全
うっかり 马虎,不留神 答案是1 92年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文字语素部分 问题3第(9)题 紙のはしを ____ 吅わせて折ったほうがいい。さっぱりと2 ぴったりと 3 たっぷりと 4 はっきりと
さっぱり 爽快,完全 ぴったり正吅适、完全一致 たっぷり 足够的 はっきり 清楚的答案是2 97年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文字语素部分 问题3第(7)题 母からの小包には、いろいろな缶詰が ____ つまっていた。1 がっかり 2 ぎっしり 3 ぐっすり 4 ばったり
がっかり 后悔的样子ぎっしり 满满的 后多接「つまる」、「つめる」 ぐっすり 熟睡ばったり 突然想遇,不期而遇 「ばったり出会う」 答案是2 其余在二级范围内的还有:そっくり 完全,一模一样 「おとうさんにそっくりだ」跟爸爸长的一模一样 すっきり 舒畅,干净,利落びっくり 惊讶
きっと [副]
1、一定,必定,准 △彼はあした、~帰ってくる。/他明天一定会回来。
2、严厉,严肃 △~なる/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ぐっと [副]
1、用力,一口气
2、比以前更…,越发 さっと [副] 迅速,一下子 △こまかく切って~ゆでる△/切成丝焯一下 ざっと[副]
1、粗略地 △~読んだが、いい本だよ/粗读了一遍,是本好书。
2、大约,大致 じっと [副] 目不转睛,一动不动 △~見つめる/凝视 △そのまま~している/一动不动 ずっと[副]
1、(距离、差距)大;(时间)很长△駅はまだ~先です/火车站离这儿好远呢△彼とは~一緒だ/一直和他在一起
2、一直,径直 △これから先は~下りだ/打这儿开始一直是下坡。そっと[副] 轻轻地,悄悄地,偷偷地 △ 気づかれないように~近づく/不让人发觉悄悄地靠近△仕事を~はこぶ/偷偷地工作 ぞっと[副]
1、令人毛骨悚然 △考えただけでも~する/只想一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2、~しない/不怎么样 はっと[副]
1、猛然,突然 △~気がづく/猛然发觉到
2、(因意外而)受惊吓 ほっと[副]
1、轻微叹气 △~ため息をつく/叹了一口气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语义特征分析
一、引言
语义特征分析方法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 来源于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法。如今,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汉语语法研究的各个方面, 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关键。陆俭明 (2005) 对“语义特征分析”是这样定义的:所谓语义特征分析, 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 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可见,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法特征。把语义特征分析法运用到分析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中, 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语气副词归类的问题。黎锦熙 (2001) 把副词归为区别词, 没有从中提出语气副词的分类, 而是把一些语气副词划分到性态副词中讨论。马真 (2005) 在吕叔湘等著的《语法研究入门》一书中, 把语气副词归入虚词类。齐沪扬等 (2004) 也是在虚词范围内研究语气副词。但是在黄伯荣、廖序东著的《现代汉语》中, 把语气副词归入实词。本文就是基于把语气副词纳入实词范围内进行语义特征分析。由于语气副词范围广、数量多, 每一个语气副词都有其语义、句法和语用特点, 因此本文篇幅有限无法穷尽。本文只在动态的句子中考察分析一部分典型的语气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在句法中一般有两种分布:语气副词+NP+VP和NP+语气副词+VP, 其作用是修饰谓词性主谓词组或是修饰整个句子。下面我们分析其中一部分典型的语气副词, 根据它们的语义特征分成八大类:疑问类、估测类、转折类、侥幸类、加强类、归结类、巧合类和否定类。
(一) 疑问类
先看下面例句:
(1)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难道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可以看出, “难道”这一语气副词在表疑问的句子中有[+反问]的语义特征, 再比较下面几句。
(2)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岂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莫非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4)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何不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 (5)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何必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 (6)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何苦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 (7) 按说大学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 何尝会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岂”、“莫非”、“何不”在疑问句中与“难道”有相似的语义特征[+反问]。如例句 (4) , “何不”的体现的反问语义就是要表达作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
(8) 为虚名陶醉岂不辜负师长训诲, 父老培育?
(9) 农民们惊愕了, 头脑中一片空白-莫非受了骗不成?
(10) 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何不抓住这个机会, 作一次大胆的尝试呢?但是例句 (5) 到例句 (7) 中的语气副词虽然在疑问中但并不表示[+反问]的语义特征。试比较下面三句:
(11) 看世界如此多娇, 硬把自己关在一间办公室里, 磋路青春, 何必来着?
(12) 看世界如此多娇, 硬把自己关在一间办公室里, 磋路青春, 何苦来着?
* (13) 看世界如此多娇, 硬把自己关在一间办公室里, 磋路青春, 何尝来着?
“何必”和“何苦”在疑问句中有规劝意味, 具有[+劝阻]的语义特征。如例句 (12) , 外面世界多么美好, 你怎么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浪费青春呢?应该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何尝”就没有劝阻意味, 而在疑问句中更多的是表示肯定。如:
(14) 能培养出种种艺术情趣, 同时兼可开展交际、获取信息, 又何尝不是好事?
“何尝”虽然是在疑问句中, 但它具有[+肯定]的语义特征, 如上句, 能培养出种种艺术情趣, 同时兼可开展交际、获取信息, 这当然是好事, “何尝”在此就有肯定的意味。归纳起来就是:
[+疑问][+反问]:难道岂莫非何不[+疑问][+劝阻]:何必何苦
[+疑问][+肯定]:何尝
(二) 估测类
估测类涉及到的语气副词较多, 我们讨论下面几个, 请看下面的例句。
(15)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必定是个全新的样子!
(16)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准是个全新的样子!
(17)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必然是个全新的样子!
(18)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必将是个全新的样子!
(19)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准保是个全新的样子!
(20)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定然是个全新的样子!
以上六个副词:“必定”、“准”、“必然”、“必将”、“准保”、“定然”都表示笔者肯定的推断, 语气也比较坚定。
(21) 你有困难的时候, 找他准没错儿。
(22) 哈佛经理运用权力, 必然会产生其应有的效用。
(23) 可以预言, 这种演变必将大大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24) 鹦鹉学舌的时候, 准保是跟情人吵了架了。
(25) 由于只让精神存在是不可能的, 虚伪就定然发展起来。
但如果把表示估计的一类语气副词, 如“大概”、“恐怕”等放到上面句子中。
* (26)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大概是个全新的样子!
* (27)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广的爱, 那么, 我们的世界将恐怕是个全新的样子!
这样的替换就违背了笔者要表达的意思, 句子也就不能成立。此类语气副词不表示[+肯定]的语义特征, 而是表达出估测的语气。
(28) 如果他不是大明星, 赌博大概不会成为大新闻。
(29) 现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 大约在十世纪时才传到欧洲。
(30) 大家想, 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 就耐心地等着。
(31) 在这个世界上, 不需要别人帮助的人, 恐怕一个也没有。
(32) 梦与文学确有一脉相通之处, 文人大抵爱做梦, 创作本身就带有梦的意味。
(33) 这个女人约摸三十来岁, 两眼恶狠狠, 冷冰冰, 不怀好意地看着秀莲。
(34) 兼并联合, 或许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35) 相信不久的将来, 没准儿“发烧友”们能真正注目我们大陆的明星。
同样我们可以归纳出:
[+估测][+肯定]:必定 准 必然 必将 实在 准保 想必 定然
[+估测][-肯定]:大概 大约 也许 恐怕 大抵 约摸 或许 没准儿
(三) 转折类
转折类语气副词又可称为悖反类语气副词, 主要的词有:反倒、反而、却、竟然、倒、反、偏偏、偏、不过、其实等。举其中一些词的例子如下面的例句。
(36) 原来有几十万收益的, 结果反倒是我们亏了三十万元。
(37) 那些康复之家没有了我去管理, 不但没有一塌糊涂, 反而走上轨道, 欣欣向荣。
(38) 在这个时区里, 时间都一致, 而日期却不同, 仅一线之隔, 东西竟相差一日, 西边要比东边早一日。
(39) 从物质优裕的小家庭走出的孩子, 竟然有着许多难以承担社会重任和与人交往、合作的弱点!
(40) 别处的街灯都烂了, 偏偏这墙边的灯柱上有盏昏黄的孤灯。
(41) 日本、朝鲜和越南都使用过汉字, 不过情况各有不同。
(42) 说杭州无人成就, 其实自己在成就中而不知道。
比较上面的例句, 我们大致可以体会到转折类语气副词表达的转折情感有强弱之分。下面把例句 (29) 中的“日期X不同”拿出来比照:
日期反倒不同日期反而不同
日期却不同日期其实不同
日期竟然不同日期偏偏不同
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 “反倒”, “反而”等词的转折意味强烈;而“却”、“其实”等词的转折关系不是很明显, 仅仅是一种表达的顺承连接, 语气较弱;“竟然”、“偏偏”等语气副词不仅感情强烈, 其中还夹杂表示惊讶的语气。因此, 转折类语气副词可再细分为大致以下三类。
[+转折][+感情]:反倒 反而 倒 反
[+转折][-感情]:却 不过 其实
[+转折][+惊讶]:竟然 偏偏 偏
(四) 侥幸类
此类语气副词大致包括幸亏、幸而、幸好、好在、多亏等, 它们都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侥幸], 看下面几个例子体会一下。
(43) 我当时心里很着急, 幸亏必修的参考书能读懂, 大考时借同学笔记看一下, 这门课才勉强及格。
把“幸亏”替换成“幸而”、“幸好”、“好在”和“多亏”, 句子都能够成立。又如:
(44) 我忙冲上去把他扶起来, 幸而只是脚踝扭伤了, 没有大碍, 他惭愧得无地自容。
(45)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自我陶醉过, 幸好那种时候, 现在已经过去了。
(46) 好在味道还不错, 在洋咖啡喝完后, 又不禁想念起它来。
(47) 我失去母亲之后是多么孤单, 多亏有了索布妲姨妈母女给我的爱。
侥幸类的语气副词后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功的事实或是带有积极意味的感情, 因此, 这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还可以具体归纳为:[+侥幸][+积极]
(五) 加强类
很显然, 加强类的语气副词所要表达的就是加强语气, 请看下面例句。
(48) 明明是生过鸡蛋的母鸡, 后来却变成了会啼鸣的公鸡。
前面提到过, 副词可以置于句首, 此处的“明明”还可以被换成其他加强类的语气副词。
(49) 分明是生过鸡蛋的母鸡, 后来却变成了会啼鸣的公鸡。
* (50) 又是生过鸡蛋的母鸡, 后来却变成了会啼鸣的公鸡。
(51) 居然是生过鸡蛋的母鸡, 后来变成了会啼鸣的公鸡。
(52) 甚至是生过鸡蛋的母鸡, 后来也变成了会啼鸣的公鸡。
* (53) 怪不得是生过鸡蛋的母鸡, 后来却变成了会啼鸣的公鸡。
试比较上面各句, “明明”和“分明”除了表示加强的语气外, 还有肯定的意味。此类语气副词还有“简直”、“显然”等。
(54) 面对这一切, 我们分明感到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的心吻接病员的心房。
(55) 漫漫落下万千情丝, 河水疯涨了, 河道漫流了, 那情感的泄泻奔淌简直让难以承受。
(56) 屈原之死成为端午节的起因, 显然是文人教化的结果。
“又”之所以不能放在上句中, 是因为它没有表示肯定的意思, 而语气副词“又”强调对相关事件的不满、反对、质疑的态度或给予否定的回答。如下面的例句。
(57) 我没人, 举目无亲, 孤身一人, 又得半身不遂, 罪苦的人我是。
例句 (51) 中的“居然”有惊叹、惊讶的语气, 类似的语气副词还有“果真”:
(58) 是好些日子未见面了, 果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 看把她急的。
“甚至”在例句 (52) 中带有夸张的意味, 表达出笔者的感叹:其他的所有鸡都变成了公鸡, 甚至就连母鸡也变成了公鸡。而“怪不得”出加强语气外再没有附带别的语气了。此类语气副词还有“可”等。
(59) 你的记性真好, 怪不得成了先进。
(60) 南方人可不管了, 人不管老少, 你都是“你你你”, 所以有时北方人听不惯。
因此可以这样归纳这类语气副词:
[+加强][+肯定]:明明 分明 简直 显然
[+加强][-肯定]:又
[+加强][+惊讶]:居然 果真
[+加强][+夸张]:甚至
[+加强][-惊讶][-夸张]:可 怪不得
(六) 归结类
这一类语气副词包括很多, 如早晚、总归、总算、终究、毕竟、最好、只好、只得、终归、无非、算是、大不了等等。请看下面例句。
(61) 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乘客只得踏雪步行, 另觅他路。
(62) 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乘客只好踏雪步行, 另觅他路。
* (63) 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乘客最好踏雪步行, 另觅他路。
(64) 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乘客终归是踏雪步行, 另觅他路。
比较上面例句, “只得”和“只好”意思相似, 表达出一种不得已的情感, 有无奈的情绪在里面。“大不了”也可表达此类语气。
(65) 我本是农家子弟, 大不了回家还是种田。
而例句 (63) 中的“最好”是一种选择的条件, 并没有无奈的意思, 在例句 (61) 的语境中是不可取的。“毕竟”和“无非”类似, 具有表达条件下的归结。
(66) 别太责怪他了, 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67) 我看当好主任, 无非是抓那么几条嘛!
例句 (64) “终归”的后面是结果, 虽然在句中使用成立, 但没体现出乘客无奈的心理, 仅仅表达出一个顺承的结果。与其相类的语气副词还有“早晚”、“总归”等。
(68) 当传统观念仅仅是传统观念的时候, 这些观念的持有者早晚会站到改革者一边, 投身改革潮流。
(69) 结果是说来说去, 终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总结出归结类的语气副词具有以下语义特征:
[+归结][+无奈]:只得 只好 大不了
[+归结][+条件]:毕竟 最好 无非
[+归结][+结果]:早晚 总归 总算 终究 终归
(七) 巧合类
此类语气副词, 如可巧、恰好、恰恰、正、刚好、刚巧、恰巧、恰等都具共同的语义特征[+巧合], 看下面几个例子。
(70) 在你头上飞着的蝴蝶, 看到你的头, 它认为恰好是一个可以供它休息的地方。
(71) 父母的过度保护恰恰使子女形成了难以与别人融洽相处的人格。
(72) 蜜糖回家后, 吃晚餐时, 刚巧一家人都在。
(八) 否定类
否定类语气副词并不是副词本身具有否定意义, 而是根据其后能否加否定词和能否出现在祈使句中分出来的一个类。先看下面的例句。
(73) 绝不能说 *绝能说
(74) 毫不手软 *毫手软
(75) 压根儿看不懂 *压根儿看懂
(76) 千万不要忘记 *千万要忘记
(77) 万万不可大意 *万万可大意
此类语气副词:绝、毫、压根儿、千万、万万等的语义特征受句中前后成分的限制比较明显。例句 (60) 到例句 (62) 的否定句能说, 而肯定句不能说就是因为“绝”、“毫”和“压根儿”这三个语气副词表示的量小, 只能用于否定句中。例句 (63) 和例句 (64) 的“千万”和“万万”表示的量大, 也可用于否定句, 但是一般只用在祈使句中。因此这类语气副词可以归纳为:
[+否定][+量小]:绝 毫 压根儿
[+否定][+量大]:千万 万万
三、结束语
通过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 本文粗略地对现代汉语中的部分语气副词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如下所示。
当然, 只在分析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情况下划分出来的类并不是绝对的, 每个语气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还会表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此外还有一些语气副词, 如“兴许”、“险些”、“怨不得”等都可以单独成一类。综合考察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还可以运用预设、意愿、焦点等其他语用手段来全面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泉.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关键词:频率副词 偏误
一、引言
频率副词如“还、再、又、也”在汉语里是高频词,又是词汇等级大纲里规定掌握的甲级词,而外国学生在使用时却常常出错。本文首先从意义、用法两个角度对汉语和越南语中频率副词作简单的对比,观察其意义、用法、搭配及入句条件等方面有何异同,为考察越南学习者的习得偏误提供依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越南学习者对汉语频率副词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学习者及对外汉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二、频率副词的汉越对比
在汉越语中的频率副词都用来表示重复、频率。但一部分频率副词涵盖的语义范围不同,如“再”和“nua”。
表1 汉越频率副词对比(再、nua)
意义及用法例句
汉语
“再”①表示重复或继续
②表示一个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
③再+形,表程度增加
④和否定词合用①我还要再去一次长城。
②等天晴了再爬山吧。
③他们两好得不能再好了。
④我再也不回家了。
越语
“nua”①表示重复、继续,可译为“再”
②表示另有所补充,可译为“还”
③加强反问语气①再唱一次。再吃一碗。
②你还买什么吗?
③你既然已经知道了,还问什么呀?
越语中“nua”的语义包括两方面,可分别译为汉语的“再”和“还”。
另外在句法方面,越语频率副词nua(再)在句子中的位置比汉语更自由。除了和汉语一样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前以外,还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这一点在汉语中很少见。有些越语副词放在中心词前后都可以,而汉语只能放在中心语之前。
三、常见频率副词的偏误分析
【还】
“还”的基本语义是“持续”,多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或到将来)。有“仍然”的意思。
(1)这件衬衣穿了一年还有很新。
(2)我要还去一次长城。
(3)他的爱人是老师,还他是警察。
例(1)要表达“衬衣持续穿了一年,仍然很新”的意思,格式为“还+很+形容词”,应把“有”去掉。例(2),“还”有时也表示重复,但句中一般要有能愿动词,并且要出现在能愿动词前。例(3),越语中的“还”在这里是个连词,表连接。而汉语中不需要这个连接。
【再】
“再”的基本语义是“重复”,多用于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一般要出现在能愿动词后。
(4)你可以读再一次吗?
(5)我还给售货员和再看(别的东西)。
(6)我想再来一年用学汉语。
例(4),要表示“重复一次某个动作”时,“再”要放在动词前面。“再一次”这个格式,表示“另外、又”,多用于书面语,如“我国政府就台湾问题再一次发表声明。”例(5),“再”可以表示“动作将在另一动作结束后出现”,但基本语义是“重复”,而在本句中,并不是重复看“这件东西”,而是看“别的东西”,因此应该用表示“添加”的“又”。另外还应把“和”删去。例(6),该句的问题在于作者把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他想表达“再多花一年的时间来这里学汉语”,应该把它拆开。
【又】
(7)我记得每次过冬你的风湿病又发作。
(8)我喜欢看电视、打网球,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又喜欢看书。
例(7)中“每次过冬”限定了这个动作是经常发生的,而“又”只是表示动作第二次出现,应该换成表示总括的“都”。例(8)想表达的是,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项目增加、范围扩大,因此应该把“又”换成“还”。
【也】
(9)在这里我们有什么问题也来问老师。
(10)不管什么时候老师也关心我们。
(11)我生病的时候,谁也来看我。
(12)谁也想介绍自己的国家,为了人们都知道。
(13)我妈回家我也不知道,我们也都睡觉了。
(14)终于我们到了圆通山,那也是樱花开的地方。
(15)终于放假的时候也到了。
(16)因为任何人也不喜欢家庭有陌生人。
例句(9)—(12)中都有表示任指的“什么、谁”等词,句中必须要用“都”,而不用“也”。在越语中“也”还可以表示总括,相当于“都”的意思,而汉语中“也”只能表示类同、并列的意思。因此越南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影响,经常出现这样的偏误。例句(13)中第二个“也”不该用,因为在这个句子并没有“类同”的意思,应该删去。例句(14)、(15)中都没有表示“类同”的语境,因此不该用“也”,应该删去。例(16)中的主语“任何人”是一个复数概念,表示总括时应该使用“都”;在越南语里,“也”和“都”可以共用一个词“cung”。
四、偏误类型统计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副词的偏误类型大致分为误加、遗漏、误用、错序四种,本文对语料中的偏误用例进行了统计,得出下表:(注:有些例句中包含两种以上的偏误;或是难以归入上述四种类型,放入“其他”留待将来再作进一步考察。)
类型
副词误加遗漏误用错序其他合计
还4 42212
再 2226
又 4 4
也6210 18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越南学习者在习得频率副词时,偏误率较高的是误加和误用。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越南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频率副词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的语本身的难度。
汉语的特性决定了汉语副词特别丰富,它功能的多样性及模糊性为学生学习造成了困难。汉语副词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等,副词内部各类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很明显,有些副词身兼数职,同音同形词、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句子和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副词的词汇和语法意义。
另外汉语词类划分的问题到现在都没有统一的说法,而且还存在较大分歧,就连汉语教材中词类的标注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HSK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词类标注也是众口不一,这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对于留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了,因此他们对副词词性判断错误,不能正确区分副词和其他詞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文化等方面,但具体是哪方面的原因影响最大,还需要将来更广泛的数据支持及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小兵,赵新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9(1).
[4]黄敏中,傅成劼.实用越南语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推荐阅读: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11-28
副词 古代汉语09-23
北语现代汉语真题10-26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06-07
现代汉语多音字06-21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07-26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0-02
现代汉语语言学03-14
现代汉语考研题目答案03-30
现代汉语作业4参考答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