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方言(共8篇)

河南方言 篇1

★河南人到北京买布,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

售货员不解

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

售货员扔是不解

河南人怒了.说

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树上有个马机妞----夜儿黑,树上有个马机妞,叫乐一黑,今儿个轻到切,我一瞅,打扎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毛子上去够,某召护好一夏版药仰摆叉,可求疼。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 谁豁里? 谁豁里? 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方言笑话----甲:你手里拿个啥 乙:破棉袄 甲:你杂不穿上里 乙:筛老咬 甲:你杂不逮逮里 乙:眼老小 甲:你杂不上吊里 乙:绳老糟 甲:你杂不撞墙里 乙:墙老倒

★俺咋恁不中用类----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 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你累不累啊!” 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2046年,扶沟机场售票处。

“上郑州得多少钱?”老李用手巾擦着脸说。

“十块十块,长恁器正,白说是头回坐飞机啊?”售票员不耐烦类从门后头拿出来油馍吃起来了,还就着盐碎。

“咋恁贵类?不都是八块额?”

“胡扯大八连,啥时候也某卖过8块啊,8块根本斗不沾,恁看看,这可是国营飞机场!”说着,把贴着<国营>两个字的玻璃敲得咣咣响。

旁边的乘客:“走走走,老李,这人说话真阁意,价格嫩孬孙了,不搁这儿坐了,还不剩咱到前边楼顶上截个飞机类,往郑州过路儿飞机多类是,7块都中咧!多得劲啊”。候机室里广播里忽强忽弱飘出这样的练寺普通话:“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练寺到郑州类航空动机组e734次航班马上斗要起飞拉,外先的人请抓紧时间进站溜登机,票都拿好,月票也都掏出来……”

安检中。人声鼎沸,有人用裤腰带在脊娘上背着尿素袋子,里面装着肠子,肚子,不楞古子啥都有,还有人布着孩子,背着盖地。安检员满头大汗:“恁这可得补票啊,超重啊!”

“弄啥?恁咋不叫俺进去类,上回背两麻包包谷棒子都叫俺过去了。” 另一个人凑过来:“来来来,老师儿,弄根帝豪,俺这批活鸡不麻烦恁了,机舱酌(zhuo)不下,你给绑飞机膀子上算了,反正它都自个也会飞,不抛杂飞机动力……”

登机。空姐都戴着红袖章,掏着耳道刺,拿着扩音筒吆活着:“都白挤,排好队。往里头挪,斗说你类,白搁那儿癔症啦,往里挤挤……你,你里票类?某买票逗上来了,罚十块!啥?王机长是恁侄儿?!那,算了,进去吧,找不着墩了,你咕堆那吧……”

河南方言 篇2

之一:中国旧称“九州”, 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到底哪一个州在九州的中心呢?人们为了寻求答案, 发明了一种仪器。这仪器约一人高, 会说话。把它放在地上, 问它:中不中?如果在中间, 仪器就会说“中”, 如果不在中间, 就答“不中”。这个仪器被放在许多地方试过, 都回答“不中”。一天, 测量的人把仪器放在嵩山, 问它:“中不中?”就听仪器答:“中”。于是, “中”便传开了。

之二:“中”得名于嵩山。嵩山是中原大地最高的山, 有1512米, 它位于东岳泰山、西乐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的中间, 因此有“中”一说。

之三:古时, 因为科技落后, 生产力不发达, 认识水平低下, 人们认为天圆地方, 认为地球南北长三万里。与八尺表测量出来的日影长对照, 认定“影长一寸, 地差千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 发现登封阳城夏至时表影长一尺五寸, 恰在地球南北的中心点上, 于是就认定这里为天地、宇宙的中心。正因为此, 周公即派太保召公去距地中阳城仅一百多里的洛邑观察地形, 随后亲往洛邑营建都城。周公证得阳城为天地之中, 于是中原地区被称为中国, 豫州被称为中州, 华夏民族被称为中华。中国、中华、中州、中原、中岳、中土、中央、中天等词语中的“中”字都由此而来。连河南方言也不说“好不好”“行不行”, 而说“中不中”。

河南通许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篇3

关键词:通许方言  单字调  T值  声学实验

通许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地处豫东平原,介于北纬34°15′~34°34′和东经114°18′~114°38′之间,总面积766.22平方公里。[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通许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参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通许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郑开片。[2]通许方言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均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通许方言中,古清平字今归阴平,古浊平今归阳平,全浊上声今归去声,古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清入和次浊入归阴平,还有少数入声字派入上声和去声。[1]根据《河南方言研究》,通许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的调值分别是24、42、55、31。[3]《通许县志》将这四个调类的调值记作24、41、55、312。[1]本文将这两组数值视为通许方言单字调调值的传统值。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通许方言单字调进行研究,以期对通许方言单字调有更深的认识。

一、实验材料及其录制

(一)实验材料及说明

1.实验材料

实验字的选择如下,阴平:发、偷、抓、家、国、开、粗、刀、高、低、多、腰;阳平:爬、牙、滑、河、薄、皮、扶、骑、桃、头、斜、回;上声:水、少、早、狗、有、酒、手、走、纸、哥、好、我;去声:怕、树、坐、厚、菜、下、饿、破、过、地、醋、外。

2.对实验材料的说明

实验材料均是通许方言单音节常用字。林茂灿认为:“浊辅音声母、介音、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跟声调无关,声调信息主要存在于主要元音(及其声学过渡上)。”[4]考虑到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因素,我们没有选择声母是浊音、韵母是鼻韵母的字。每一个调类都有零声母字。

(二)录制

录音时间和地点:2015年2月6日凌晨,安静的室内。

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1.5,采样率16KHz,单声道,16bt。

背景噪音:40(smpl)

请发音人按照调类依序读出实验材料中的单字,每个字读三遍,每遍间隔2s~3s。录音时安排一名当地人旁听,出现读错的字调时,由发音人重读。录音样本以wav格式按调类存入电脑。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软件

标注软件:Praat

数据提取:脚本“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

数据处理:Excel表格

(二)实验步骤

1.标注声调段和提取基频数据

首先,在Adobe Audition1.5录音软件和Praat语音分析软件中对原始录音文件进行剪辑和整理。在选择语音样本时,秉承“自然、地道、清晰”的原则,选择发音人语速中等的发音样本,从而筛选出一套合适的语音样本。其次,为各声调语音样本进行基频设限。由于是男性发音,所以在基频设限时,最小值设为60Hz,最大值设为400Hz。然后,在Pitch窗口和PitchTier窗口中修改基频。接着,标注声调承载段。严格来讲,声调承载段是音节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但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该实验选择的是韵母段。林茂灿认为:“字音的音高曲线可以划分为‘弯头段‘调型段‘降尾段,而声调的音高只跟‘调型段的音高有关。”[5]据此,在标注时仅标“调型段”,不标“弯头段”和“降尾段”。在具体标注时,参照音高曲线,并结合听感确定声调承载段。最后,运用脚本提取每个样本声调段10个时刻点的基频值。

2.基频数据处理

当样本10个时刻点的基频数据都提取好后,将脚本数据导入Excel表格中。求取各个声调中每个基频点的平均值,然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数据的归一处理采用T值法。T=(lgx-lgb) /(lga-lgb)*5,其中,a为调域上限频率,b为调域下限频率,x为测量点频率,得出的T值就是x点的五度值参考标度。调域上限频率和调域下限频率分别是全部测量点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测量点频率则是指每一个测量点的平均值,计算得出的是每一点的T值。[6]

3.调系归整和制图

刘俐李认为:T值转五度是区间转换,与此相应,1~5度每个边界的分界不是“界线”而是“界域”。据此,她将“界域”定义为±0.1五度值,即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根据五度边界的“界域”策略,T值转为五度的区间情况如下表[7]:

表1:T值与五度值转换表

T值 0~1.1 0.9~2.1 1.9~3.1 2.9~4.1 3.9~5

五度值 1 2 3 4 5

根据各个调类的T值,在Excel表格中制作出“通许男声单字调声调格局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通许方言四个声调语音样本的十个时刻点的基频平均值表

表2:语音样本的基频平均值(单位Hz)(保留两位小数)

时刻点

调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平 100.41 107.47 112.98 118.81 123.42 125.37 125.54 125.03 124.75 130.16

阳平 158.78 151.65 142.32 131.63 120.27 109.42 100.85 93.68 88.97 85.22

上声 128.97 127.78 128.93 130.26 130.20 129.43 128.54 127.68 128.64 131.53

去声 122.95 110.30 103.02 99.55 99.62 103.38 107.03 110.91 111.98 112.30

2.通许方言四声调T值表

表3:通许方言四声调T值数据表(保留两位小数)

时刻点

调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平 1.32 1.86 2.27 2.67 2.98 3.10 3.11 3.08 3.06 3.40

阳平 5.00 4.63 4.12 3.49 2.77 2.01 1.35 0.76 0.35 0.00

上声 3.33 3.25 3.33 3.41 3.41 3.36 3.30 3.25 3.31 3.49

去声 2.94 2.07 1.52 1.25 1.25 1.55 1.83 2.12 2.19 2.22

3.通许男声单字调声调格局图

图1:通许男声单字调声调格局图

(二)实验分析

1.通许方言四声调T值及声调图分析

上图的横坐标为依照时长归一的原则依次等距离标出10个点,纵坐标则是与五度值相对应的从0到5的T值标度,同属于一个声调的10个点就能够确定这个声调的调型曲线。[6]

从上图不难看出,通许方言的4个声调均是以阳平的起点为最高点,阳平的终点为最低点来确定调域的。阴平调是从调域中下部到调域中上部的升调。起点的T值最小,为1.32,终点的T值最大,为3.40。从走势来看,起点到第五点缓慢上升,第五点到第九点基本持平,第九点到第十点快速上升,基本为一条上升的曲线。其调值可以记为24。

阳平调是从调域上部下降到下部的降调。起点T值最大,为5;终点T值最小,为0。基本上是一条下降的曲线。其调值可以记为51。

上声调是位于调域中上部的平调,在4度区内。起点的T值为3.33;终点的T值最大,为3.49;第二点和第八点的T值最小,为3.25。基本上是一条直线。其调值可以记为44。

去声调是位于调域中部的降升调。起点的T值最大,为2.94;第四点和第五点的T值最小,为1.25;终点的T值为2.22。从走势来看,第一点到第四点下降,第五点到第十点缓慢上升,基本上是一条“凹”形曲线。其调值可以记为423。

2.通许方言单字调调值的实验值与传统值比较

在《河南方言研究》和《通许县志》中,通许方言阴平调的传统值均为24,它们之间没有异议。本次实验得出的结果也是24,可见实验数据与传统听感描写的结果是一致的。

以往学者对阳平调的研究结果为42或41。本次实验得出的结果是51,发音人的调头在五度区,调尾在一度区。

以往学者对上声调的结论是高平调55,完全是凭听感得出的结论。本次实验得出的数据为44,是位于调域中上部的平调,而并非高平调,与听感稍有不同。

对于去声,以往学者主要有两种争论,一种是完全的中降调31,一种是曲折调312。本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为:通许方言的去声是明显的曲折调,前半段高降,后半段低升,调尾比调头稍低,可以定为423。这与传统听感描写所得出的312在趋势走向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调值普遍偏高。至于将去声描写为31,应该是与其他临近区域的去声调混淆了。

总的来看,本次语音实验得出的声调走势与传统的听感描写是一致的,即阴平调为升调,阳平调为降调,上声调为平调,去声调为曲折调。但两者在具体调值上存在差别:与传统值相比,实验值的上声低了一度,去声高出一度。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实验值,比如发音人、发音样本、声调段的标注等。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要更为科学、精确地确定通许方言单字声调的调值,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多选发音人,综合考虑。每个发音人的发音特点不同,多选一些发音人能够更全面地体现该地区方言声调的特点;在选择发音样本时,既要考虑声母,又要考虑韵母。比如,尽可能覆盖阴声韵零声母字。[8]韵母的选择尽量照顾到元音前、后、高、低的平衡,并以单韵母为主,以减少音质的改变而影响数据的精确度[9];标注声调段最为精准的方法是标注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

本实验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得出通许方言四个声调语音样本的基频平均值数据,继而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通许方言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24,阳平51,上声44,去声423。

注释:

①发音人:汤中业,男,1968年生,通许县四所楼镇人,一直居住在农村,能够说地道的通许方言。

参考文献:

[1]通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通许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1;614;6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

方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5.

[3]张启焕等著.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53.

[4]林茂灿.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J].声学学报,1995,(2):437—445.

[5]林茂灿.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1963,(1):8—15.

[6]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1):33—40.

[7]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A].《中国语音学报》编委会编.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25.

[8]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社,2007:225.

[9]卢竑,关英伟.北流白话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J].声学技术,2008,(6):867—872.

河南灵宝市故县镇方言的人称代词 篇4

河南灵宝市故县镇方言的人称代词

本文对灵宝市境内故县镇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了描写,主要从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描写,并对人称代词中的感染作用和用内部屈折来表示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

作 者:包旭玲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9) 分类号:H1 关键词:故县方言   人称代词   感染作用   内部屈折  

河南方言 篇5

Everyone knows putonghua(Mandarin) is established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in China. Over 90% of Chinese people speak Mandarin, but they may very likely also speak another dialect. The local dialec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more intimate and is used among close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and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 within the local area. Chinese speakers will frequently code switch between Putonghua (Mandarin) and local dialects. Parents generally speak to their children in dialect and Putonghua appears to be mostly stable. Most Chinese know that local dialects are of considerable social benefit; and when they permanently move to a new area, they will attempt to pick up the local dialect.Usually learning a new dialect is done informally through a process of immersion and recognizing sound shifts.

In many countries, a person using a southern dialect can understand a person with a northern dialect. However, two people who speak even within the same dialect group do not necessarily complete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The general situation is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perfectly people speaking the same local dialect, but intelligibility decreases as the speakers come from more and more distant regions.

This situation also works for foreigners while they speak Chinese with local people, which can make a closer relation with Chinese people.

保德方言研究 篇6

一、“其” 字

保德土话中有一种古语现象,是值得研究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兴干部下乡。下乡干部到群众家中吃派饭,发现讲究点的人家三顿饭用桌子,盐醋辣椒筷子等都摆在桌子上,不甚讲究的用人家则盘子,什么都放在盘子中,这是不相同处。但有一点相同之处,是端上饭菜来,总要说一声“其吃”或“其喝”,开始下乡干部在听了“其吃”、“其喝”后总是静静地等候着,以为“其吃”、“其喝”是大家一齐吃的意思。但老乡家男女主人翁说“其吃”、“其喝”时,他们并不来吃喝。怎么回事呢?时间长了,下乡干部领会了“其吃”、“其喝”的真实含义。以后,男女主人端来饭菜,说了“其吃”后,下乡干部就开始吃喝起来,而男女主人看着下乡干部吃喝得很自然,也感到满意、欣慰!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用法,是一种几千年来一直承传下来的语言现象。与“其吃”、“其喝”同类型的还有“其跑”、“其跳”、“其喊”、“其叫”、“其哭”、“其笑”、“其打”、“其闹”等等,一个行为动词前加一个“其”字构成了这种句式,或在“其”字前加“我”、“你”、“她(他)”或在“其”字后再加状语成分,如“你其好好哭”,“他其劲管闹腾”等等。查“其”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义项,其中之一是副词,表示祈使、期望,作当、可的意思用。在《诗经》中这种用法比较普遍,《维天之命》一篇中有“假以溢我,我其收之”。(美好的东西让我安宁,我接受恩惠自当牢记)在《左传·肴之战》中有“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攻郑国打不下来,围郑国又接续不上,我军可返回去了。)

“其吃”、“其喝”是实际上就是说放开了吃、放开了喝!。

二、“彖论”

还是这个干部,晚上组织社员学习文件,大队支书主持会议,会前社员们议论纷纷,说东道西,室内一片嗡嗡的声音。支书说:“不用彖论了,咱们开始学习文件吧。”下乡干部听不懂“彖论”是什么意思。这彖论就是瞎议论的意思,就解释而言,就比较灵活宽泛。有作正面解释的,也有从反面解释的。

三、“龟(qiu)兹(ci)琵琶”

晚上学习将要结束,两个年轻人因争一棒自卷旱烟而发生对骂,支书立刻喝住年轻人:“不要动不动就龟兹琵琶,不怕人笑话。”这里的“龟兹琵琶”,也是一个土语。记得上中学时,历史课上,对“龟兹”的“龟”,老师特地说这个字读“qiu”,而不能读成乌龟的龟“gui”。“龟兹”是汉代西域国名即今新疆库车一带,“琵琶”出于胡中,即少数名族乐器,用五指弹奏。“龟(qiu)兹(ci)琵琶”是一种少数民族乐器,最初弹奏少数民族乐曲,因“龟”与毬同音,保德人离毬不说话,“龟兹琵琶”演变为说话不文明、不礼貌,或者胡说八道的代名词。

不用堪船列 黄大门----突然 给爷们 可嵌立----很好 脏家立----问 麻求烦立----麻烦 日脏死列----东西脏 同蝗地----突然 羊吗各念 失特 起阔

但求是----不好 脏地谷----问 无立不----累吗 各扎的

奏是门----是的意思 可不用列 灰眯墩眼 裂脯弹胯 犟迷六眼 恶水死列----脏 别迷塌眼 日能的----见甚绞甚 死兼完嫌 日你捏----骂人 撇比立----胡说 恶水哇恰----脏 捏迷四眼----傻 哪各呀----去哪儿 糊嚼蔓菁软各蛋 没求甚意思----没意思 求也烂不成----不成事 死德远远儿地家----滚开 在一打立门----在一起 散德列----失德 放别糜子呀 直二儿----今天 可神不收立----厉害 害也节----吃饭 打砸子----吃饭 求吗各咋----峦甚头子立----做什么啊 日粗各吧----说大话

克并应嚼你大那石练古列----说胡话 底哈头列碰懒比骷子呀 奏将觉儿门----刚才 传死鬼 死娃子孩儿

德给一着着儿----过一会儿 恶撒----骂人 冲着列 夜来----昨天 面儿----明天 各棱坡

求也拦不成----什么也做不了

兜没的-----捕风捉影

拉黑牛-----当托儿

尿也不尿-----不理的贬义用法

悉板灰-----很糟糕

忽绕-----指人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忽抽-----快速抽送

拉谢灯-----关灯

松的-----懦弱

灰皮-----不务正业不干好事的人

行不上--------找不到

房撇----房顶

楼各台------炉灶的边源

忽颤------上下左右不规则抖动

个台台-------一个高于地面的平面

行骨人—————找个人 黑将来—————傍晚

mie早起-----第二天早上

定懂——————思考

丢盹——————瞌睡

出溜倒———— 滑倒

个揪哈--------蹲着

费-----疼的时候会这么说

奔喽——脑门儿

各膝盖——膝盖

撇了——乱讲,瞎说

抬死你——整死你

甚——什么

脏来列——怎么了

悄鹊儿哇——安静

乃上求了---------习惯不同以往有点变态

物秃秃水------不烫的水

房摆后------房的后面

疙蛋-------疙瘩

不琅-----不规则圆柱体

不待要------懒得去做

前昌-------早晨

收午-------中午

后昌--------下午

难活--------难受

脚-------jie(拼音读一声)

药———ye 黑夜——he夜

麦子——mie子

墨水——mi 炕咧-------渴了

胖(一声)头———牛逼,嘘逼,欠逼头的人

妨主———————连累人的人

兰信———————丢人

比头———————耳光

毒子——————屁股

蛋求是-------不怎么样

各出的-----皱褶太多

各哩的-----痒

各留-----细长的物体不直

灰各跑-----指不是好人

哈各蛋-----圆的东西

各搅-----搅和

八各梁----抬杠

各洞-----洞 求迷性眼-----应呆板

鬼迷六眼-----心虚,胆怯

死迷庆眼-----没精神

鼻迷六眼-----不听话,一般说小孩子

鬼嚼牙擦谷-----瞎说

ruang各蛋---瞎说

方言的魅力2006-12-25 11:26 < 正>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二者互为因果。也就是说,由于有了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换句话说,由于各地有不同的民俗,它即要求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而这不同的语言形式即表现为不同的方言词语。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方言,反过来又影响民俗。也就是说,各地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地民俗不尽相同。本文着重谈谈方言对民俗的影响。

方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方言表现民俗的方式有四 :(1)方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2)方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的内容;(3)方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4)方言单位折射出民俗的风貌。由于方言与民俗天成的、经常而普遍的规律性关系 ,有必要建立起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方言民俗学 ,以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方言记载了民俗 ,民俗反映了方言 ,方言与民俗密不可分 ,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呈互动、互补关系。文章从 5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指出只有将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结合起来 ,由民俗收集方言 ,以方言探索民俗 ,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方言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民族文化,也是人们在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时候,具有环境特色的地域文化。正因为“地域”的局限,所以我们在接受它的时候,既有音韵上的新鲜感,也有沟通上的障碍。咱们今天不说它的社会功能,只是从玩味和欣赏的角度,聊一聊地方方言的形象和情致。

关于方言,且不要说全国的56个少数民族,仅就我们汉族的方言看,各省有各省的,各县有各县的。即便是一个县,东西南北也有不同。就咱们忻州地区的十四个县、市来看,方言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原平,北面的人说话象代县,南面的人说话象忻州,东面的人说话象五台,西面的人说话象宁武,东南面的人说话象定襄。同样是对母亲的称呼,原平的中心地带和靠代县的地方叫“娘”,挨宁武的叫“妈”,临近五台的叫“波”咧,一进五台就叫成“嫫”了,再往南入了定襄就叫成“呀波”了。同样是在铁鏊上烙的米面饼,原平市附近的人叫“折饼”,东面同川一带就叫成“摊饭”了;而离原平只有七八里远的定襄是既不叫“折饼”,也不叫“摊饭”,而是叫“火儿”的快读“HUOR ”了。咱们通常说的“幽默”,方言有说“逗笑”的,有说“洋相”的,有说“日佯”的,有说“佯”的;普通话说在人身上捅到痒处叫“痒痒”或叫“胳肢”,方言叫“圪里”。普通话说一个人晚上在家里孤闷的时候叫“寂寞得不行”,原平叫“孤稀得不行”,繁峙县叫“SAO 得不行”,忻州叫“闷得不行”,而五台县更有意思,叫“灰得不行”。其它县的人说做了丢脸的事叫怕人“笑话”咧,而原平人叫怕人“小遇”咧;形容人好看、漂亮,方言更丰富:忻州说“吸人”,定襄说“带戏”,原平说“三知”,同川说“挂人”和“挂味”,繁峙县是说“顺眼”,还有叫“养人”的,河曲更简单,就一个字叫“奴”:比如说“这可是个‘奴女子’”,或者“奴小子”„„例子很多,数不胜数。至于日常生活里方言说的那些“死蔫倒气”、“哽丢NIA 才”、“日昏愣怔”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地地道道的方言,本地人听来是心领神会,外地人可就目瞪口呆了。

以上举的都是指同一个概念,叫法不同。下面我们从发音的角度看看方言带给我们的文化感受。从人类生存的空间来讲,因为人文地理和水土血脉对风俗文化的影响,对同一句话,说出的效果会千差万别。从语音和发声的角度,我把忻州地区十四个县、市的方言粗略地分了这么几个语系:从东往西排——“鼻音语系”(五寨、神池、宁武),“唇齿语系”(河曲、偏关、苛岚、保德),“唇嘘语系”(静乐、岚县、娄烦),“雁北语系”(繁峙、代县),“婆娑语系”(原平、忻州及其周边乡镇)和“江言语系”(五台、定襄)。

(1)先说鼻音语系。方言的鼻音是指发音渠道重在鼻腔(普通话重在口腔),鼻音与口音的比例是7:3。这种方言听起来只是鼻音偏重,并不影响交流。比如西八县有几个县说能、行、动、很„„“这天气冷得很咧!”他们是说“张天气冷得更怔咧!”“那还行咧,根本不行了(LAN)„..人们说某某某唱歌鼻音重,就是说他的鼻音和口音的比例不当。而标准发音时,鼻腔与口腔的比例正好相反是3:7。宁武县说话除了有鼻音之外,还有一些少见的称呼,说“我那妻子”,哪怕妻子只有40岁,他们也是说“我那老娘娘”。

(2)唇齿语系。这个语系的特点是从嘴唇和牙齿上反映出来。保德和偏关比较典型。保德人说话时,唇齿音大多靠前,舌根音大多靠后。比如他们说“我是保德县人”:“保”和“德”是唇前音,念“保德”;“县”是唇舌前音,念“县”;而“我”因为是舌根音,他们就念成“E”了。咱们洗脸用的脸盆,保德人不叫洗脸盆,是叫“楦子”;他们有时候说“好”不说好,是说“威”:“那人可威咧!”“这家伙倒威咧!”“那东西可威咧!”不管说人说事说东西,都能说威;如果是说人和东西不好,是说“川”:比如“川人”、“川小子!”、“川家伙!”、“川东西!”„„所以外地人说保德是“一‘威’代百好,一‘川’代百赖”,也是有道理的。

咱们再说说偏关。从发声的“语根”上说,偏关、河曲和苛岚在全市的14个县市中是比较接近普通话的。而偏关的土著同外地人的语言交流障碍,主要在“J、Q、X”和“Z、C、S ”的重叠上。也就是说,他们的JQX和ZCS不分,也是分不开的(当然出外多年和会说普通话的人例外)。咱们说“机器”他说ZC;咱说“司机”,他说SZ。有个娃娃对他哥哥说“哥哥,你看人家那机关枪上插得红旗旗,十分好看呢!”(普通话)偏关人是这样说的——(略);一个少年对同学说“我去西沟我二姨姨家取双鞋,你去不去?”用偏关话说是这样的:“瓦垦司沟瓦二日日家取商司巴子,你垦呀不?”由于ZCS 和JQX的重叠和混淆,曾经还引起过一次小小的事件:1957年我和我的同学分配到偏关老营小学教书,有一天早上,一个学生端了一盆水到老师宿舍,见老师还没起床,他就说:“老师快起,起来快洗,洗了我给你老扫地”。我的同学也是外地人,听了以后非常愤怒,说他咒骂老师,要告长,找他家长算帐。其实还是方言造成的误会,他听不懂学生的偏关话:“老师快此(起),此(起)来快死(洗),死(洗)了我给你老烧纸(扫地)。”结果弄了一场笑话。

河、保、偏有些方言是共通的。比如去看病人,他们不叫看,不叫探,也不叫MAO,而叫“簇”(CU),我们老家同川更怪:去看病人叫“前”病人。河保偏说住不叫住,而是叫“姗”;住上两天叫姗上两天。

河曲县还有自己方言中的方言,典型的是下面这三个词儿:现在、突然、怎么。当地人不说“现在”,是说“无(如)今”;不说“突然”,是说“定猛”;不说“怎么”,是说“咋介咧”。

一位作家,他对民俗民情,情有独钟;一位怪才,他有他的丛楼文化工作室。钟情乡俚,博爱艺术,琴棋书画,幽默风趣-------文化名人郝丛楼作客105。7,为您讲述“方言趣谈”。(3)唇嘘语系。“唇嘘”是说发声时,上下唇浮合,气息从唇隙中挤出而发生的口语。比较典型的是静乐一带。比如“数钱”,他叫“斧钱”;“喝水”,他们叫“喝斧”;“杨树”,他们叫“杨富”;“舒服”,他们叫“夫服”„„。因为这个特点,有人编了两句话说:“左手拿着书,右手端着水,坐在树地下,喝水又看书,看我这舒不舒!”用静乐话说就是“左手夯着夫,右手端着夫,坐在付底哈,喝俯又看夫,你看鹅夫不夫!”

“我们数得数得就忘哩!”“历史、地理”„„说“你去哪儿来?”他们是说“你啦圪来来?”咱们说“脑袋”或者叫“头”,静乐的北路叫“骷髅”,南路叫“挠”;咱们说住的家叫“家”,他们叫“GUSI”(孤寺),普通话说“咱们回家去吧!”他们是说“咱们回孤寺些哇!”咱们说“一个两个三个”,他们说“一外两外三外”。一个初到静乐的原平大婶儿问卖货的买顶针,售货员问他“买几外?”大婶大吃一惊:我买那么多干甚?她把“外”听成“万”了,“买几外”就听成“买几万”了。这就是方言带来的笑话。

(4)雁北语系。繁峙和代县祖先们生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地域靠近雁门关,所以他们的语言自然就要归入雁北、大同一带的雁北语系。雁北语系从整体上说,除了韵调上的差异之外,其发音和发声的原始根基是属于“河北地脉”,所以大同人学普通话就非常快。比如“代县”二字的发音,普通话两个字都读去声(即四声),而繁峙人都要年成阳平(二声)为“代县”;“繁峙”两个字的读音普通话是二声和四声,繁峙人却要读成一声和二声。一毛钱两个饼子,他们说„„咱们说“这还能咧!”代县人说“果还能”,“打铃”是“打铃儿”,要儿化。咱们说“你”、“你老”;普通话说“您”;大同话说“你儿”:“你儿做啥去?”“我上街买点儿豆角子去”。您进来坐下,他是说“你儿入来坐上!”一个大同老人嫌她女儿懒咧,就骂她是“桂娥子,快给妈端尿盆子去,小心你爹回来打你的,没头鬼枪崩猴血淋淋的做啥呢!”大同话说起来就是另一种味道„„

(5)江言语系。主要是五台和定襄。这里的发音偏歧,主要是在13韵中“江阳”和“言前”的重叠和混淆上。“共产党,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五台和定襄人就唱成“共产DAN,XIAN 太YAN,照到哪里哪里恋”,把“党”、“阳”、“亮”这三个“江阳”字都念成“言前”字了。除此以外,这里的好多词语是儿化的:比如到县城,他们叫“到县儿”,叫地是“地儿”,村里叫“村儿”,老鼠叫“姑儿”,家里叫“家儿”,院里叫“院儿”,泽里村叫“左儿”,东力叫“东儿”,西营叫“西营儿”,巷子叫“赫乐儿”。相反该儿化的却不儿化:比如是开门儿,他们偏偏是“开门”,不带“儿”字。院里的门子,他们不叫院门,而是叫“廊门”;对对方不叫“人家”或者“别人”,而是叫“NIA ”(牙);我们腿上的膝盖,他们叫“圪替盔”;感到别扭和难受时,他们叫“克量煞牙!”对一些生活细节上不正常的人,定襄人不说“不正常”,也不说“神经病”,而是说“带潮气”或者说是“潮阴夹背”,其实这些人当中,未必都是不正常的,有些人往往是具有宝贵个性或者是有独特见解甚至是具有创造性的人,但是在方言面前就被委屈和冤枉了。例子很多,这是定襄代代相传的语言偏歧。

五台的方言也有意思。除了“江阳”“言前”相混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咱们问“哪里?”它是“呢已”,同意别人的话时不说“那当然”,是说“外鲜来”,好不好是说“艳散不艳散”,对妈的哥哥弟弟不叫舅舅,是叫“九九”,叫妈是叫“嫫”。问话“怎么回事儿?”五台是说“左列哩?”。还有些是T Q不分:如钱儿碟子老天爷,他们说“钱儿切子老千也”。

(6)婆娑语系。这个语系比较突出的是原平和忻州。比如你我的“我”和爬坡的“坡”,普通话说——我们同川是——原平是说“GE”和“PE”;忻州就成了“AE”和“PE”了。普通话说“这样那样”,原平是“直喋勿喋”,我们同川人是说“争怪温怪”。当一个人同意别人的说法或做法时,这里的方言不是说“是是是”或者“对对对”,而是说“外红胜”;说别人好看,乡下的老人们不说好看和漂亮,而是说“切塔”——看那闺女才“切塔咧!”原平最特殊的字音是“舌移音”,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比如“鱼”、“去”、“女”:原平人不读YU QU NV,而是在发音时突然把舌头向后移去,便成了“鱼”:搓鱼鱼,我出去,这个女女„„ 忻州方言的重点特色是在13韵的“婆娑韵”和“江阳韵”上。比如我、多、火、破、婆(老婆叫老婆和婆姨)、拖、锅、罗等等。所以《黄土高坡》这首歌用忻州话唱就有意思(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忻州话有个规律:凡是“婆娑韵”的字都出方言效果,其次是“江阳韵”的字。在1963年那个困难年代,有个中年妇女嫌她二哥肚大能吃,她和另一个同龄人是这样说的:“我的个婶子,你说我那个饿鬼二哥,他早上起来喝了三碗蛋汤,就上蒜瓣子,吃了三个馍馍两个窝窝,还有这么大的个玉茭子棒棒子,又上街上称了三斤果子二斤梨,吃了个大响光么干干净。真个妨主咧!”听来也普通,但是用忻州话一说,就是另一种味道了(略)„„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听了郝丛楼先生讲述的方言趣谈,您有什么感受呢?郝丛楼认为:方言对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很有意义,对人们的意图表达和思想交流却有障碍,出现这种局限是很自然的。历史的时间是悠久的,方言的空间是狭窄的。这种“狭窄”是因为远年通信的闭塞和交通的落后所造成的,这是方言很难延伸和扩张的主要原因。(主持人)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言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发展障碍,但是,她那种独有的地方气息,乡土文化,却总有一股亲情和感染力,影响着被这方水土养育的人!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 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内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阶层性与地方性 首先看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内部亦有着民俗差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张、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这是较概略的区分。总之,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下进行的,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显现出浓烈的地方特色。

神秘性与实用性 神秘与实用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性,这是就民俗事象本身性质来说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民众的实用目的,大多依靠神秘的民俗行为来促成,神秘性事象无论怎样复杂,目的也只有一个,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

首先看中国民俗的神秘性。民间传承着大量古老风习,“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依然浓烈,民俗事象大多蒙上了神秘色彩。佛、道二教的传播与流行,尤其是道教对民俗生活的介入,使中国传统民俗的神秘色彩更为浓厚。

其次,实用性。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最本质的特点,民俗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人们依赖民俗开展生产,繁衍后代,寻求精神愉快。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服务了民众。民俗信仰的直接功利性是它区别于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特征之一。当然,中国民俗的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信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许多民俗活动在民众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效用。

河南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 篇7

关键词:信阳方言,“可”,程度副词,句法分布,语法特征

一、程度副词“可”的界定

“可”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副词“可”在口语中更属于高频词汇。关于副词“可”,学者们更倾向于将其归入语气副词,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侯学超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都将“可”看作副词,表强调语气;武克忠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则明确表示“可”是语气副词,《虚词例释》则进一步具体化了“可”所表示的语气类型。指出“可”属于程度副词的学者是黄伯荣,黄先生认为:“可”在方言中是很常用的程度副词,由于一些方言中没有“很、更、十分、非常、最”等副词,所以由“可”来表示。由此可见,前人们对“可”是否属于程度副词还没有定论。

其实,“可”在信阳方言中更倾向于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深,而且具有主观肯定性的语义倾向,语气是从语用的角度划分的,程度则是从语义角度来划分的。我们认为“可”具有程度副词的性质是根据程度副词中典型成员的一般语法特点来界定的,张谊生认为,程度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从成句单用功能看,程度副词的粘附性较强,所有的程度副词都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只能和中心词构成偏正结构或中补结构后再共同充当句法成分。如:天儿一热,人就可容易浮躁。

其次,从组合搭配功能看,只有具有程度或者量度意义的词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如:小丽今儿打扮得可好看;他可喜欢看足球赛。

最后,从连用共现功能看,程度副词一般出现在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之后,也就是可以根据“可”在句子中和其他副词共现时的顺序来判断“可”的副词性质。如:他一直都可崇拜林语堂那样的作家了,例句中的“可”位于时间副词“一直”和范围副词“都”之后,只能是程度副词。

此外,程度副词和表程度高的其他语法形式不能共现,这些语法形式包括其他程度副词,表程度高的状态形容词以及形容词的重叠式等,“可”在信阳方言中作程度副词时也满足这一要求,如:

(1)a教室里可安静;b教室里安安静静;c教室里可安安静静。d教室里非常可安静。

由此可见,“可”具备程度副词的性质是由它的语法特征决定的,而且,在信阳方言口语中更多的是用来表示程度,语义上相当于表程度高的典型成员“很”,但是二者在语法特征上差异较大。

二、程度副词“可”的语音特点

“可”在信阳方言中有三种读音,声调不同时,副词“可”的性质也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一)读信阳方言的阳平,即,这时“可”为语气副词,轻读,为轻重模式,表强调、嘱咐,相当于“一定”,如:

(2)下次嗯(“你”)可不能再出错了啊!

(二)读信阳方言的上声,即,这时的“可”有两种情况:

1、“可”是语气副词,轻读,为轻重模式,和阳平的“可”用法基本相同,表强调,如:

(3)嗯可吃饭(不吃)啊?

例(3)中的“可”后面加动宾结构有两种理解:一是表达了说话人不耐烦的情感倾向,大家都已经在吃饭了,但听话人仍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所以暗含说话人不耐烦的情绪;此外,还可理解为听话人已经吃过饭了,说话人单纯地询问对方要不要再吃点儿,这时候没有不满情绪。

此外,朱德熙认为“汉语方言中存在着一种形式比较固定的‘K-VP’型问句,‘K’表示疑问副词,而且在早期白话文中‘K’就是‘可’字,现代汉语中闽南话和扬州话中都还是‘可’”。信阳方言也普遍存在“可-VP”型问句,而且朱先生指出,“可”字型问句的一个语法特征是可以跟“AB不”型或“AB不A”型的反复问句合用,信阳也常说“可写字不写?”,可见,信阳方言在“K-VP”型问句这一语法现象上和以扬州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有一定的相似性。

2、“可”是程度副词,重读,为重轻模式,相当于“很”,不过,在信阳方言中很少使用“很”作状语来表程度;“很”在信阳更倾向于作补语,加补语标志“哩”(“得”),即“哩很”,而且“哩很”在做补语时可重叠为“哩很哩很”表程度的加深,如:

(4)a他刚从图书馆借的书可厚(了);b他刚从图书馆借的书厚哩很;

c他刚从图书馆借的书厚哩很哩很。

(三)读信阳方言的阴平调,即[k’????],这时的“可”是程度副词,重读,为重轻模式,相当于“很”,如:今儿个的天儿可热(了)。

由此可见,“可”做程度副词时在语音上须重读,与中心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一般为重轻模式,而且只有在读音为[k’???]或[k’????]的情况下才可能是程度副词。

三、程度副词“可”的句法分布

在信阳方言中,“可”不仅能和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动宾结构等谓词性结构搭配,还能和名词、区别词、少数数词、方位词等体词性词语搭配。

(一)可+谓词性词语

1、可+形容词

可+形容词+语气词(了/来/啦/呢),在句中主要做谓语,把后面的句尾语气词去掉,“可+形容词”也可以做定语,如:

(5)a其实周叔叔这人可好可逗了;b小王是个可聪明的孩子。

动词+得+可+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做补语,而且这时的“可+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程度的加深,如:

(6)a黄鼠狼跑得可快了,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b黄鼠狼跑得可快可快了,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2、可+心理动词/能愿动词+语气词,主要做谓语,如:

(7)a又大半年没回家了,我可想爸妈了;b我可喜欢栀子花的香味儿了。

3、可+有+名词+语气词(了/啦),主要做谓语,如:

(8)a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可有思想了;b他的肢体语言可有意思啦!

4、可+动宾结构,主要做谓语,如:沙发可占地方了,往边儿上挪挪。

(二)可+体词性词语

1、可+名词,主要做谓语,如:

(9)a现在的孩子大都可阳光,招人喜欢;b她的回答可外交。

2、可+区别词,主要做谓语和补语,如:

(10)a现代人的婚礼大都可西式可热闹了;

b第一天上班,小李穿得可职业了。

3、可+数词,主要做谓语。这里的数词比较有限,一般限于“二”、“二百五”等被借代为具有特定含义的少数数词,而且这些少数数词在信阳方言中大都表示贬义,用来委婉地借指不聪明、傻。如:小强介(近指)孩子可二。

4、可+方位词,主要做谓语,“可”在信阳方言中可直接与方位词搭配,表示极端的程度,语义上和“太”相似,表示说话人认为自身和目标物之间距离过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如:那本书在可上面,我够不着。

四、程度副词“可”的语法特征

程度副词“可”语义上相当于“很”,但二者语法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所做的句法成分呈互补分布,信阳方言一般用“可”做状语来表程度,用“哩很”做补语来表程度,如:

(11)a到了五、六月份,家里满园绽放的栀子花可香(了);

b到了五、六月份,家里满园绽放的栀子花香哩很。

2、二者都可以通过重叠来深化程度,但重叠形式却不同,“可X”重叠为“可X可X”表程度的加深,主要做谓语和补语;“很X”在信阳方言中没有“很X很X”的表达,一般情况下将“很”置于中心词“X”之后,加补语标记“哩”,即“X哩很”,再重叠为“X哩很哩很”表程度的强化,重叠后在句中只能做补语,如:

(12)a早市上的蔬菜可新鲜可新鲜(了);

b早市上的蔬菜很新鲜很新鲜。

(13)a强烈的太阳光使得小李的眼睛睁哩可小可小(了);

b强烈的太阳光使得小李的眼睛睁哩小哩很哩很。

3、“可X”和“很X”在语义上也有所不同,“可X”更突出说话人的主观肯定性,更倾向于以说话人自己的认同标准为基础,而且对自己的观点大都持肯定态度;“很X”则表示比较客观的程度高。如:

(14)a读懂《百年孤独》的难度可大;b读懂《百年孤独》的难度很大。

a组的“难度可大”是说话人以自己的主观认知为标准对《百年孤独》这本书的难度做出的主观上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评价和判断的情况;b组中的“难度很大”是就大多数读者的平均认知水准为标准做出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4、二者在否定形式上的差别,“很”有否定形式,“不很X”或“很不X”,不过,二者意思有些区别;但“可”在信阳方言中没有否定形式,如:

(15)a她这段时间的心情不很好。*b她这段时间的心情不可好。

(16)a她这段时间的心情很不好。*b她这段时间的心情可不好。

5、“可X”后可以加助词“了”或“来”,而“很X”后面则不能,如:

(17)a她今天打扮得可漂亮了;*b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了。

6、程度副词“可”在信阳方言中突出的是说话人在语义上的主观肯定性,因此不能用于疑问句中,而“很”却可以,如:

(18)*a小李也觉得昨天的话剧可精彩吗?

b小李也觉得昨天的话剧很精彩吗?

河南方言 篇8

关键词:温县方言 程度副词 扩里 贼

温县方言中,关于程度副词“老”、“可”、“怪”、“通”、“恁”、“死”、“太”、“瞎”都有不少文章论述,但是关于“扩里”和“贼”鲜有论及。笔者拟就这两个程度副词的语义和语法进行探析。

“扩里”在温县方言中有两个义项:1.是程度副词,完全的意思。如:你扩里不知好歹!2.是形容词,是妥当、干净、好的意思,如:你把屋子收拾扩里了?笔者这里讨论的是第一个义项。

一.“扩里”和“贼”的语义分析

在温县方言中,“扩里”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简直”,如:你扩里是个憨!你都不知道把这电线拔掉?“贼”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太”,如:你咋贼当家?!不和俺商量就把粮食卖了?从是否具有主观评价义来看,“扩里”和“贼”都属于主观程度副词。张谊生先生在《现代汉语副词》中把程度副词分为“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所谓客观程度副词,就是客观地单纯地表示程度义的副词;所谓主观程度副词,就是在表示程度义的同时,还带有或强或弱的主观感情色彩。“扩里”和“贼”含有对“他”主观的评判,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温县方言中,作为重音,“扩里”和“贼”要夸张地念出来,以示强调。如:“他扩里不懂,在乱弹琴!”

从是否还有比较义来看,“扩里”和“贼”属于绝对程度副词。王力《中国现代语法》①:“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做绝对的程度副词,凡无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的程度副词。”“扩里”和“贼”在使用的时候无所比较,只是很主观地言其程度很深,故两者是绝对程度副词。

二.“扩里”和“贼”的语法比较分析

⑴“扩里+不+动词+宾”,如:

你扩里不懂事,在这个时候闹腾!

我扩里不知道咋整了!

“扩里”一般要和否定副词不连用的时候,后边才可以加动词结构,但不能“扩里+动词+宾”,如不能说:你扩里懂事。

“贼”两种结构都能用:“贼+不+动词+宾”,如:你贼不靠谱,几次交代你的事儿都能忘!

也可以“贼+动词+宾”,如:你贼懂事,帮妈妈干活!

⑵“贼+能愿动词/心理动词+动词+宾”,如:

你咋贼敢揽事儿?你有这本事?

你贼能折腾,一年搬了三次家。

你贼会偷懒,让你写三遍,你用复写纸!

你咋贼在意他的看法呢?莫非你喜欢他?

我咋贼害怕你呢?

但是“扩里”不能用在这样的结构中。

⑶“贼+有/没+名词”,如:

你贼有才,照着写都能写错了!

你贼没良心,我对你贼好,你就这样报答我的?

“扩里+没+名词”,如:

你扩里没脑子,竟然能干出这样的事儿!

但是“扩里”不能“+有+名词”,可以“扩里”+是+名词,如:

你扩里是憨儿!

这里名词多是表示贬义的,多是训斥的口吻。

⑷“扩里+形容词”作谓语,如:

你扩里逊了(傻的意思)!你扩里憨了!

“贼+形容词”如:贼拽,贼聪明,贼热,贼舒服,贼疼,贼难受,贼小气

今儿天贼热,我快受不了!

形容词一般不可重叠,极个别的情况下重叠多是表达一种可爱、亲昵的口吻,如:

这小妞妞贼乖乖!你贼小气小气!

可以在句子里作谓语,

如:我胃里贼难受!

今儿个天贼热!

作补语时,一般加“呐”,如

他走呐贼快。

你弄呐贼好。

三.“扩里”和“贼”的语用分析

“扩里”的语义相当于“简直、完全”,“贼”的语义相当于“太”,在语体色彩方面,“扩里”和“贼”口语色彩比较浓。

“扩里”一般常和自然通俗的口语词或方言词组合,不和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词组合,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扩里”后面所加的词一般意义是表示消极、否定和贬义的词,如扩里不懂事、扩里不地道、扩里傻了等等,叙述的对象多是人,第二人称居多,多是对程度的夸张,表达的是贬斥的语气。“贼”和“扩里”相比,后面的词可中性,可褒义,可贬义,可肯定,也可否定,用法丰富一些,多是表示一张夸张的语气。

参考文献

①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1943

②尤晓娟.洛阳方言的程度副词“较起”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6.

上一篇:对教育哲学的认识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