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精选8篇)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篇1

为群众排忧解难念好“六字经”

———林甸县司法局东兴司法所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大前提。东兴司法所在取得当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调解纠纷上采取“上访纠纷变成下访调解,纠纷调解变成邀请“说理”,苗头纠纷变成提前介入“解压””等方式,探讨多种形式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确保通过非诉讼手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10年截止12份,全乡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7件,司法所调解纠纷135件,充分发挥了基层司法所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东兴司法所坚持念好“六字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优势作用,力求更好更快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面对问题,体现一个“敢”字

东兴乡是一个矛盾纠纷较多的乡,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量大且复杂,上访压力很大。尤其是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时是采取顺延的方式进行的,没有打乱重分,遗留的土地问题不但多,而且尖锐复杂,单纯涉及无地缺地的农户就达1000多户3000余人。面对繁多复杂的大量矛盾纠纷,我们没有回避,本着调解一件少一件的态度积极进行化解。一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村屯,深入群众进行专题调研,归纳总结后确定了全乡“对口调解、部门联动、以情感化”的总体工作思路。二是在调解纠纷上想尽一切办法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依法调解,以理服人,用情感化,干群参与,尽早结案等一系列调解方法,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力地防止了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大激化。———排查摸底,力求一个“清”字

调解矛盾纠纷,首先要作好排查摸底工作,只有对矛盾纠纷作到心中清楚,才能及早介入,抓早抓小更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抓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乡、村、屯三级矛盾排查调解网络。由乡党委副书记坐阵指挥,司法所负责日常事务,在全乡建立乡调解室1个,村级调解室11个,同时配备乡级调解员8名,村级调解员55名。同时配备屯级调解信息员382名,负责全乡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形成了立体式的调解网络格局。二是抓矛盾纠纷信息汇报,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工作。实行集中汇报和随时汇报相结合制度,村调访信息员一经发现重大、特殊纠纷信息,第一时间汇报司法所,由司法所汇报乡党委政府后及时处理。同时,每月的20日确定为全乡矛盾纠纷排查汇报日,由各村汇报本月全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在汇报的同时将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抓排调结合,进一步防止矛盾纠纷扩大激化。排查纠纷及时、清楚,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小纠纷变大案的发生,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如红阳村于某和邹某的邻里纠纷,事由是于某家的狗咬死了邹某家两只鸡,当邹某找到于某要求赔偿时,双方发生争执并吵骂起来,继而于某邹某各拿铁锨叉子对峙。信息员及时将情况报告了司法所,司法所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时双方当事人家属已经用土块碎砖对攻起来,并打坏了于某家的一块玻璃,场面一触即发,十分危险。司法所立即控制住场面,历时一个小时使双方达成和解,及时地化解了一起可能演变成刑事案件的纠纷。

———真抓实干,突出一个“实”字

为确保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东兴司法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是落实措施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司法所主抓的人民调解工作,专门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确定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通过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了东兴司法所工作开展力度。二是排查纠纷实。排查网络健全完善,排查细密、准确、及时,不留死角死面。三是调处纠纷实。在调解矛盾纠纷上,想尽各种办法化解矛盾纠纷,能调解一件化解一件。如长发村刘某是刑释解教人员,回村后因村机动地外包没到期,没有地补给他,刘某找到司法所,司法所在多次协商调解村委会和刘某未果的情况下,最后实在没办法通过私人关系从该村种地大户处借地补给了刘某,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四是责任追究实。对因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出现恶劣影响的四名村干部(包括一名村支书)进行了免职及岗位变动处理。———以人为本,重在一个“情”字

和谐社会,必定是社会成员间的各类纷争有序、有效化解,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调处矛盾纠纷要以人为本,要根据纠纷实际情况,本着以“情”调解,调解为“情”的原则,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如在调解丰产村刘某的赡养纠纷中,刘某已91岁,丧偶,身体处于半自理状态。在2010年以前老人一直由八个儿女轮流赡养,在轮至二儿子时,二儿子因患病不能伺候老人,别的儿女因为有顾虑也都不去接老人,老人陷入无人管的处境。因为老人不愿去敬老院,老人要解决的是养老费、养老地方、谁来斥候的三个难题。如果通过诉讼,很难达到让老人满意的结果。司法所调解时第一步先通过调查,初步确定了谁家适合老人养老,能伺候好老人,老人也愿意去。第二步在调解中首先建议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入院费、护理费、医药费等小计1万元,做通老人八个儿女的思想工作大家凑够了一万元。第三步这时调解人员又提出了一个想法,在养老院找别人伺候还不如让自己儿女伺候,原由有几个:一是儿女伺候要比别人周到,大家也方便监督,大家都能放心;二是看望老人也方便,同时老人也不愿去养老院。三是这样省下的护理费,伺候老人的儿女也可以贴补一下家用。第四步是让大家推选,确定了老人大女儿家最合适,又动员几个兄弟姐妹纷纷表态,打消了老人大女儿的思想顾虑,同意了伺候老人。就这样老人由无人管到有人管,再到有人养,终于为老人彻底解决了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精心调处,遵循一个“法”字

调解纠纷要严格依法办案,以“法”服人,注重证据收集,才能更好的化解矛盾纠纷。如勤俭村的宋某与佟某关于土地合同的纠纷。宋某承包了佟某 19亩水田,并签订了协议,但协议里没有明确种地水费由谁承担,双方就水费谁来承担发生了纠纷。司法所在调解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调解陷于僵局,虽然说谁种地谁交水费,是当地正常现象,但依法办案要讲证据。虽然第一次调解未成功,调解人员也捕捉到一条信息,租地协议是勤俭小学的莫校长代写的。调解人员立即找来莫校长了解情况,莫校长说他在双方当事人签完协议后关于水费问题他当时还问了一句:“如果水田种上,水费由谁出?”宋某说:“我种地能让别人掏钱吗?当然由我交”,作完宋某的证言材料后,调解人员心里有了底。再次调解时司法所主要谈了两点,一是谁种地谁交水费,这是常理;二是莫某的证言。这起矛盾纠纷依据证人证言被司法所成功化解了。

———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合”字

如何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促进调解是更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东兴乡综治维稳中心统一指挥下, 司法所牵头,公安派出所、法庭、信访、乡建土地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纠纷调处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反应迅速、调解有力的调解网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防线,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平安稳定。

在调解纠纷中,我们注重增强联调力度,各调解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有力的促进了调解纠纷的成功率。如东兴村李某和公公的家庭纠纷:李某丈夫在外地工厂打工,因事故身亡,得抚慰金18万元,李某与公公因抚慰金分配发生纠纷,通过判决双方化解纠纷后,李某又因为回家在拉生活用品时与公公发生冲突,李某公公当时情绪很激动,手持菜刀不让李某等人进屋,并扬言李某等人敢进屋就杀了她们,司法所与派出所得知后进行了联合调解,从法律角度、从亲情角度、从情理角度、从互相谅解的角度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使双方化解了矛盾。此案件一波三折,经法院、派出所、司法所三方共同努力,彻底化解了一起很容易转变成刑事案件的家庭纠纷。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篇2

1 涉农矛盾纠纷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涉农矛盾纠纷已由过去的单一、简单向多元、复杂发展,化解的难度加大。涉农矛盾纠纷存在如下特点和趋势:一是土地确权引发的宅基地争议、承包地权属和土地流转程序及合法性等产生的矛盾明显上升;二是新农村规划和城镇化建设中拆迁涉及群众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而引发的土地补偿费分配等纠纷日益成为涉农矛盾的热点问题;三是农民工劳务雇佣合同、劳动报酬等引发的纠纷尖锐复杂;四是民间借贷纠纷迅猛上升;五是农产品质量、种子、农业、肥料等购销、农业生产等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六是婚姻、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邻里关系等纠纷仍占主导地位;七是税费改革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八是社会救助和民政帮扶引发的问题。以上涉农矛盾纠纷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经济发展[1,2,3,4]。

2 涉农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是宅基土地界限不清,权责不明,村组及主管部门未及时解决相关矛盾,加深矛盾纠纷;二是农村土地流转中利益分配不均,农民合法权益在土地流转中受损,从而引发各种纠纷;三是农民法治观念薄弱,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遇到矛盾纠纷时易出现过激行为进而引发恶性事件;四是在农业执法过程中,一些执法人员办事不符合法律法规,导致“三农”纠纷未妥善解决,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五是部分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行政不作为,群众利益受到侵犯,是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六是目前的法律法规无法涵盖“三农”新问题,造成了法律层面的缺失与空白。

3 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对策

3.1 以人为本,提高处理涉农矛盾纠纷工作水平

一是着力换位思考,在处理各种纠纷的过程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更加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和诉求,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引导矛盾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在更理性的层次上看待问题和解决矛盾。二是以谋民之利和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既要把握诉求群体的整体利益,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尊重诉求群体的个体权利,为维护其利益提供服务。同时,也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一步促进矛盾的自我化解。三是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加快解决农村社会以及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5,6,7]。

3.2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切实减少农村矛盾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很多涉农矛盾才能迎刃而解。一是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立足循环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破特色,兴业富农。依托现代农业园、农业科技园等载体,通过财政补贴或设立引导基金的方式,积极鼓励农民建立多领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体系。二是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兴业富农“火车头”牵引带动效应。三是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的规模和范围,充分用好“地票”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农民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推动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让农民有能力挣钱。

3.3 立足干部行政能力,提高驾驭农村问题的能力

农村要稳定,关键在基层组织,重点在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一是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提高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科技素质,重点加强经济法规、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加快打造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德才兼备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三是提高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政策培训,真正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认知水平,严格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不讲人情、搞变通。四是注重基层党员发展与“两委”班子建设有效结合,在农业生产专业户、个体经营户、有技能的返乡农民工中选择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创劲足的人才,定向培育,带职锻炼,进一步充实农村干部队伍。

3.4 健全涉农矛盾预警机制,切实做好源头控制

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只有及时排除矛盾隐患,才能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发生。一是以基层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为核心,建立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加快实现利益诉求表达的规范以及党群和干群的有效沟通,进一步防止、减少、弱化矛盾的产生。二是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有效结合党建和组织建设的各项活动,整合信访信息资源,拓宽信息渠道,健全信访体系框架。定期开展舆情收集和分析,推行重大决策、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掌握矛盾调节的主动权,不断完善信息分析研判制度,消除矛盾纠纷隐患。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勤排查,早化解。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调处网络和组织体系,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5 综合治理,及时有效化解涉农矛盾

当前的涉农矛盾日益复杂多样,牵涉领域越来越广,必须多方联动,构建矛盾的综合治理体系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一是构建以司法为主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解决纠纷方式的多元化。二是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组建涉农律师服务团,架起政府和农民、农民和司法机关之间沟通的桥梁,把信访引向信法,把无序变成有序。三是完善涉农纠纷诉讼程序,从利农、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开辟涉农纠纷诉讼“绿色通道”,努力实现诉讼便民化、快捷化,使涉农当事人更加理性、更加充分地行使好诉讼权利。

3.6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送法到农村

解决涉农矛盾纠纷的关键是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一是做好农村普法工作。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二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发展积极向上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从思想根源上减少发生矛盾纠纷的因素。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培养村民健康心态,提高维护稳定的自觉性。

摘要: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转型时期,涉农矛盾纠纷急剧上升。从涉农矛盾纠纷的现状和涉农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涉农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对策。

关键词:涉农纠纷,原因,问题,化解对策

参考文献

[1]高名姿,张雷,陈东平.差序治理、熟人社会与农地确权矛盾化解:基于江苏省695份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6):60-69.

[2]王桂芳,彭代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同”流转与农地矛盾转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

[3]徐唐奇,杨俊,张安录.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与化解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6):641-645.

[4]邵战林,朱道林,李瀚鹏.农牧交错带农林牧用地管理矛盾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3(3):24-28.

[5]黄延廷.农地确权:化解人地矛盾的根本途径:兼谈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1):20-23.

[6]马怀礼,李颖.当前“三农”的两难矛盾及其解决的基本思路:论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的农业农场化经营方式的创建[J].江淮论坛,2008(1):32-38.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篇3

“如果不是检察机关重视并及时受理我的申诉,我们400亩高岭土至少价值数亿元的资产就平白无辜地被别人吞噬了……”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的负责人李某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激不已地说。

“这次检察机关能顺利实施、办理督促履行职责案件,举起法律利剑有效地预防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渎职以及相关当事人犯罪,堵住私有资产被吞噬的‘黑洞’确实不容易,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这项制度的实施有效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我们检察机关的责职所在啊!”近日,藤县人民检察院有关同志说起他们今年建立实施“民行督促履行职责”工作制度的前前后后时感慨万千。

无论是厚若砖块的法律法规汇编,还是汗牛充栋的法学研究专著,有关“民行督促履行职责”的字眼我们恐怕难觅片字。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理论研究和法律法规中都一片空白的制度,却在藤县发挥出了惊人的力量。从今年2月6日以来,藤县检察机关依据这项制度,发出《民事行政督促履行职责书》4份,立民事行政督促履行职责案4件,已经成功督促有关部门办理1件,为当事人挽回私有资产数亿元的重大损失。

一项创新的制度,堵住了吞噬私有资产的“黑洞”,也成为挽救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护身符”,让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检察机关角色定位更为准确,同时也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和藤县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一项新制度

近年来,藤县全力推进公路建设、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建设热潮中,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征地、搬迁、扩建、土地平整、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招商引资、项目投产、工厂开工,全县工业增值统计数据迅速攀升。同时,藤县地处桂东南,高岭土贮藏量巨大,仅中和陶瓷集中园区旁边的高岭土矿,就可供园区150条生产线连续用30年。白泥覆盖区23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3亿吨,白度高达71.5%。利用好自身丰富原材料、良好地缘和产业大军等三大优势,藤县全力将中和陶瓷集中区打造成广西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争取在三五年内顺利成长为‘南国新陶都’。”

藤县的检察官们敏锐地从经济建设的热潮中捕捉到某种威胁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走向: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公共利益受损,而一些国资管理者、相关职能部门又殆于行使诉权,从而使受损的国资和公共利益面临无可挽回的危险。

“今年1月以前,民事督促履行职责工作制度在广西乃至全国还是一片空白,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中有90%左右的案件是民行案件,我们要改变以往在一些案件办理中重刑事轻民事的做法,着力加强创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做到耳聪目明,努力消除法律监督盲区”。藤县检察院检察长覃祖瑜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2012年初,该县检察院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形成共识,制订了《藤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督促履行职责案件的规定(试行)》,明确了督促履行职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负有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监管职责的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对负有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的有关职能部门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造成国家、企业、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国家的行政法规得不到正确实施,检察机关依法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督促履行职责书,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公民、法人、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规定》中还明确了可以督促有行政执法权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

一份《申诉书》成了新制度的“试金石”

其实,在探索民事督促履行职责制度的道路上,实际上并非一条坦途,有过“一番波折”。

2月6日下午,一份由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李某等四名合伙人联合签名的《申诉报告》,放到了藤县检察院检察长覃祖瑜的办公室案头。报告称,李某没有经过全体股东同意,也没有受其他股东委托,私自于2010年11月3日与另外三家高岭土矿场签订了《高岭土整合开发协议》,处置了他们拥有的不动产,他们认为协议无效,因此向检察机关申诉,希望检察机关依法依规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法律监督,依法撤销李某所签订的协议,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覃祖瑜检察长看见《申诉报告》后,当天就召集分管民行科的副检察长和民行科长一起研究。

出于审慎的考虑,藤县检察院还向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以及上一级检察机关汇报,并对这项新制度明确规定,民事督促履行职责案件在实体上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发生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事实;被督促主体无过错;被督促主体无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接着,藤县检察院安排副检察长和民行科等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从今年2月初开始,他们先后三次来到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工商局等部门做调查摸底工作。

是继续进行调查还是放弃呢?负责该项工作的几位检察官对不能完成单位领导交办的工作觉得十分内疚,夜不能寐,他们把三次遇到的情况向覃祖瑜检察长做了汇报。覃检察长和他们一起分析情况,想办法,并为他们鼓劲打气。

“就拿这份《申诉报告》作为试金石,不触及他们的神经是不能引起重视的”,在对案情进行了全面调查后,覃检察长做出了大胆的决策:2月8日下午,就在接到李某等人反映的《申诉报告》的当天,检察院就决定立案调查。

覃祖瑜检察长对笔者说:“我们这项监督是基于广义的检察监督与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关注民生来开展工作的,同时又是为地方政府保护国有资产和公共利益的、以及出于对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关爱,所以我们就应当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尚方宝剑”堵住吞噬私有资产“黑洞”

2月15日,藤县人民检察院发出民事督促履行职责书,文号为“藤检民行督(2012)第1号”,督促国土部门对李某等人的申诉要求进行重新调查,依法对矿场整合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对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与藤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相悖事项进行纠正。毫无疑问,对这起案件的立案决定和督促履行职责书,在藤县检察院的院史上开启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一个全新的窗口。当天上午10时,国土部门负责人签收了藤县检察官的下达民事督促履行职责书。这一招很灵验,国土部门收到后有的主动打电话和检察机关诉苦求情,有的向分管的县领导汇报。

“有了县领导的支持,同时最主要的是手中握着法律‘尚方宝剑’,检察机关在实行督促履行职责制度可以放开拳脚了。”民事行政科科长说。

藤县国土局收到督促履行职责书后,立即组织相关股室人员到某高岭土开发公司重新调查核实,书面通知该公司尽快纠正;该部门提出因为办理采矿证时,企业营业执照是前置条件,建议检察机关督促工商部门也给予纠正。2月23日,国土部门专门向检察机关递交了一份《关于纠正某高岭土公司整合存在问题的汇报》。

2月28日,藤县人民检察院发出立案决定书、民事督促履行职责书两份文件。为了保证藤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得到正确落实,使藤县高岭土矿产资源顺利开采,预防、避免产生不稳定因素及诱发犯罪。督促书督促工商局在办理某高岭土公司的有关证照时,正确履行职责,认真审查,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该事件进行重新调查,依法对该矿场整合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对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与藤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相悖事项进行纠正。

工商局对检察院发出的督促履行职责书高度重视,并召集登记、法规及局党组全体人员对某高岭土公司登记材料进行了认真核查,3月5日,发出了《撤销某高岭土公司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决定书》,责令该公司停止高岭土开采业务。至此,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李某等四名合伙人联合签名的《申诉报告》顺利办结,堵住了他们价值数亿元的400亩高岭土资产被别人吞噬的“黑洞”。

当笔者采访藤县国土、工商部门负责人时,他们感慨地说:“检察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真是太大啦!”他们部门很重要,因为考核地方领导政绩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效率不高、服务不好,又担心受到领导的批评。

“不顶不行,因为国家有严格的法律法规;顶了,恐怕连工资都保不住。再加上地方领导调动频繁,在具体部门做负责工作的领导压力太大。”这两位负责人说出心里话,“不过,现在领导的法治观念都增强了,有检察院协助,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工作困难,更是在我们迈进渎职犯罪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及时纠正,真是防患于未然啊。”

“督促履行职责书”罢诉息访保稳定

据了解,原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拥有400亩高岭土资产,安置200多人就业,在该县《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被藤县某高岭土公司吞噬占有。从2011年11月以来,塘步宏发白泥场合伙人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诉未果,失业的二百多员工准备到上级上访,并扬言若得不到解决,则用暴力直接解决,流血事件一触即发。

藤县检察院接到《申诉》后十分重视,热情接待,认真了解案情,研究解决的方案。认为该案确实是

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又不够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如何能制止群体性上访和流血事件的发生,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中大胆探索出民事督促履行职责制度。目前,该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正在有序进行,塘步宏发白泥场李某等得合法利益得到了保护,维护了地方的社会稳定。

当说起这起检察机关首例民事督促履行职责案件,藤县检察院覃祖瑜检察长对笔者说: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保持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就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民行检察部门规范开展息诉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旗帜鲜明地支持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在申诉工作中,坚持公开审查、书面答复制度,对于长期缠访常访案件派人专门接访,耐心做好说理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复访、越级访和群体访等现象,对于重大群体性案件,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法院做好调解工作或者息诉工作,努力增加和谐因素。

编后语:检察建议就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现产生犯罪的原因、工作管理中的漏洞而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的意见和提示。它可以帮助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现问题,完善制度,达到预防犯罪、健全管理机制的作用,其往往切中要害,有很强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检察建议与查办大案要案相比显得十分平凡,但却从细微处体现了检察机关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反映了检察干警通过履行检察职责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所作的不懈努力。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奋斗目标:

通过落实《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方案》,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理得了、控制得好”,及时化解学校各类矛盾,为学生提供和谐安全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

三、矛盾排查化解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 组

长:于成军(学校校长)副组长:董明生

张春国

成员:杨永波

芮汉纯

王福玲

冯英龙

孙红岩

候立民

事故隐患、矛盾纠纷报告电话:83020086

2、领导小组分工:

于成军: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董明生: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张春国:协调师生之间各类矛盾。

范润年:教辅人员、校内与校外人员各类矛盾、。

芮汉纯:教师之间各类矛盾。

常玉臣:学生之间各类矛盾。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报告。

3、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学校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2)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各班安保小组、个宿舍长人脉资源等渠道,及情报信息报送情况和日常领导带班、节假日各部门领导值班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

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基层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学校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发挥党办、工会、队部、保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基层单位处理本单位矛盾纠纷的优势,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在本单位。

(4)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化解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

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学校教育处、各班主任密切关注学期末一些行为、品质、思想差的学生滋事。依据各班问题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类做行为、思想稳定工作和矛盾化解排查工作。

(二)、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1、学校每个班建立安保小组,班主任任组长,在班内选出5名安保队员,负责对班级内一切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有义务及时上报、妥善解决,确保本班内不发生安全事故、不加剧矛盾纠纷,对于不及时处理或上报的,给予严厉处罚。

2、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每俩周进行一次排查,必须有详细的排查记录、改进措施及上报内容(包括学生发言),教育处定时或不定时对各班排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

3、领导小组人员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工

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全校教工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节假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4、领导小组人员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各班主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5、学校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学校领导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进行电话登记、处理、汇报。

6、学校实行关门上课,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一问、二看、三登记、四联系,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

7、领导小组人员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

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教育处和年级部。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校长,对于突发性的学生群殴激化后的矛盾纠纷发现者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领导小组,不能坐视不管,对做事不关者,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小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8、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各分管领导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9、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重大矛盾纠纷,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人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三)、奖惩

1、班内安全员不能认真排查,发生后果的,取消安全员及班级一切荣誉评选资格,并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2、各班班主任不能及时排查出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全校通报批评。

3、对于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的,及时报

告并化解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四、矛盾纠风化解原则

在矛盾纠纷调查过程中,每一位领导、班主任都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化小,小化了的原则去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的同学及教职工。在调解处理过程中,领导小组本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调解工作。

五、总结检查阶段(12月上旬)

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包括村小校长)要认真总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好措施、好做法,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2月5日前,要将全面工作总结及材料报送中心校。

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方案

环城中心小学

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做法 篇5

一、近年来婚姻家庭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

道德观念的变化造成的矛盾纠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庭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因婚外恋导致的家庭纠纷日益增多。非法同居、包二奶、找情人等现象已屡见不鲜。从我街妇女组织接到的来信来访中,婚外恋导致的家庭纠纷在逐年上升。

家庭暴力问题造成的矛盾纠纷。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等思想仍存在,他们认为殴打、虐待妻子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有的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对家庭不负责任,至使赌博、酗酒、吸毒、第三者插足和“情人现象”日益增多,这些原因使家庭暴力越过以住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中,而且带有强烈的敌对性和攻击性。

婚姻家庭关系个性化造成的矛盾纠纷。目前“个性不合”是离婚居首位的理由。这是现代社会尊重人的个体价值,人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反映。然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分强调个性,必须影响家庭关系的协调。夫妻关系的维系主要靠双方彼此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就要求夫妻双方在心理、情感和文化素养上应同步发展,否则婚姻就存在潜在的危机。但许多家庭对此缺乏认识,结婚后,仍过分强调个性,经常抱怨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考虑如何去适应对方和彼此适应,忽略了夫妻感情的培养和交流,致使双方出现观念和情感的落差,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

二、造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原因

市场经济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少家庭成员面临着分流、下岗以及快节奏、高效能、高风险职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复苏,致使两性关系的矛盾越来越难调适。不少夫妻本来怀着美好的向往进入婚姻,但由于不善于化解社会压力和家庭矛盾,致使本该有希望挽救的婚姻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市场经济对当代婚姻家庭关系的冲击还表现在利益驱动迫使现代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受到影响。以能否赚到大钱作为择偶标准、以赚钱多少决定夫妻在家中的地位、为了金钱不惜作为第三者破坏他人家庭、有了钱就寻找刺激等现象屡见不鲜。

女性综合素质偏低使她们很难走出弱势群体的阴影。传统的“女子天生不如男”、“读书好不如嫁得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命中注定”、“逆来顺受”等封建思想仍然存在。不少女性在外与男性一样在职场上拼杀,但回到家里却生活在传统封建思想的阴影下而不自知。有的女性在家庭矛盾冲突中往往走极端,要么逆来顺受,委屈求全;要么穷追猛打,大吵大闹;要么偏激狭隘,走上绝路;有的女性法制观念淡薄,明知法律已取消事实婚姻,但仍愿意与男方以夫妻名义同居;有的明知做第三者不合法,仍与有妇之夫同居;有的女性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会对家庭矛盾的综合整治缺乏系统健全的监控。家庭矛盾的深化,往往有其产生——积累——爆发的过程,如果能在矛盾出现之初给予必要的疏导,可能杜绝不必要的后果发生。但在现实社会中,有些调解部门对家庭纠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麻痹大意,致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我国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在现实中,由于条款操作有一定难度或执行有一定的弹性,有些钻法律空子。如重婚罪的界定、家庭暴力程度的鉴定等,往往很难一一落到实处,形成了“法律上的条款不等于实际执行”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三、如何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提高对婚姻家庭调解的认识。家庭矛盾的隐私性使“清官难断家务事”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信条,在调解家庭矛盾纠纷时,往往采取不作褒贬,息事宁人的中立态度,而婚姻家庭纠纷,都有种种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有的甚至经年累月,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解,一朝发泄,往往使得夫妻反目成仇,做出非理智的选择,影响社会的稳定。

注重调解方法。调解人员在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时,对每一案件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产生矛盾的原因及家庭生活的现状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同时要注重调解方法,提高调解质量。如对一些因家庭债务引起的纠纷,采取褒奖激励法,通过对当事人夸奖、表扬、鼓励,激发当事人情绪,有利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对因过分强调个性引起的纠纷,采取分析过错法,指明各自的过错,让当事人对纠纷的处理进行自我估量;对曾经夫妻感情基础深厚的家庭,采取唤起旧情法,寻找矛盾调和点,选准感化点,用他们之间尚存的真情,唤醒双方的良知和理智,化解矛盾;

对因一方不仅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同时在道德上也具有强烈的可谴责性引起的纠纷,采取批评教育法,这样不仅可促进当事人反省,也发挥了调解人员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中的作用;对因家庭小事日积月累引起的纠纷,采取耐心倾听法,让当事人先把心中的怨气发泄出来,当事人在充分发表意见后,气就消了大半,这时候,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都会反省自身,另一方见对方认识到不对,也会顺着台阶往下走,这样,调解工作就好做了。

首要问题是:健全调解机制。

一是要健全协调机制。婚姻家庭纠纷具有广泛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有是单靠一个部门,往往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家庭暴力、婚外情等现象。要建立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对疑难和重点纠纷进行联合调解,不断提高调解的效果。

二是完善处罚制度。由于目前的法律在现实执行中有一定的难度,使婚外情、家庭暴力等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反而愈来愈严重,要认真贯彻“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原则,严厉谴责第三者插足、姘居和家庭暴力等不道德行为。对破坏婚姻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高额罚款、行政拘留等处分。要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取缔色情服务场所,净化社会空气,确保家庭和谐、健康、稳定。以上,就是本期大律师网的小编为您所带来的内容,欢迎阅读。如有疑惑可以联系大律师网,大律师网为您提供法律服务。

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然而我国婚姻家庭的现状却不稳定,且离婚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全社会加以关注、解决,从而形成合力把家庭矛盾纠纷带来的社会问题多角度、全方位的加以妥善处置。

一、家事矛盾纠纷的现状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法院每年审结的一审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均在150万件以上,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去年已超过170多万件,约占全国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左右。以蒲城法院为例,2015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8575件,其中家事纠纷案件4659件,占民商事纠纷案件的25.08%,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高离婚率导致家庭很不稳定、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恶化、逃学厌学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不断出现,同时,老年人赡养、未成年人抚养、遗产继承和析产、收养关系等方面也出现了问题。这些家庭矛盾纠纷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

二、家事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是年轻夫妻家庭观念、自我意识强,责任感相对偏弱,双方持家能力下降,很多小夫妻在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甚至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草率结婚,夫妻感情不深,在婚姻关系中为自己着想比较多,婚姻出现问题时不愿作出更多付出和牺牲,从而产生低龄婚姻矛盾纠纷中特有的“闪婚”、“闪离”现象。

二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人为了增加拆迁补偿款仓促结婚,甚至假结婚、假离婚。随后面对突如其来大笔拆迁补偿款,不少家庭因分割问题产生分歧而产生矛盾纠纷。

三是家庭道德观念的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夫妻长期分居、沟通交流时间较少,极易导致感情变淡,引发猜疑心态与婚外恋。另外夫妻一方随着经济收入增多,在家庭中逐渐享有绝对权威,容易给另一方造成较大的身心压力甚至伤害。

四是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方面的原因,家庭暴力是引发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在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努力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家事纠纷案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积极稳妥地做好家事审判工作,有效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当前法院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以所在的蒲城法院为例,谈谈该院在三、在化解家事矛盾纠纷方面探索和努力。

一是建立了专业化审判团队。为了更好的做好家事案件审判工作,该院根据工作实际,与县编制委员会沟通协调,增设内设机构家事审判庭,抽调具有丰富家事审判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女法官组成家事审判团队,秉承以“家”促“和”理念,促进家事矛盾纠纷化解。

二是精心打造家事审判中心。设置了以“孝道、和睦、和气”为主题的家风文化墙,将中国优秀的家事文化传统与家事审判有机融合,传递和谐和睦的理念;设置温情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亲子室等,给当事人营造了一个和睦、宽容、温和、有助于化解矛盾的环境,引导当事人以积极、有担当的态度,看待和解决家庭矛盾。

三是创新了家事纠纷调处制度。结合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实际,形成了具有蒲城法院特色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并制定了区别与其他民事案件的各类材料及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加大对家事案件法律宣传,改变传统审判方式,对于还可能修复的婚姻,实施“离婚冷静期”制度,坚持柔性化心理咨询引导等,形成了具有蒲城法院特色的调解优先家事审判方式。

四、对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建议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民族繁荣的重要基石。为妥善、及时、高效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立家事联席会议制度。家事纠纷化解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与综治、公安、检察、司法、民政、教育以及妇联、工会、团委等各方力量的协作配合,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力促在全县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综治牵头、法院推动、多方参与、合力促调”的家事纠纷化解工作大格局,建立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

二是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婚姻登记机关要加强婚姻家庭辅导室建设,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婚前教育,宣传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培育良好婚姻家庭关系。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队伍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免费提供心理干预、矛盾调和、政策咨询、儿童保护等方面的服务,预防和化解因离婚等问题引发婚姻家庭纠纷。

三是引导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在家庭和社区的工作优势,组织开展 “三八”维权服务活动,畅通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建好信访接待室,加强反家庭暴力法治宣传,拓展网络等投诉受理渠道,推动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公安机关要积极贯彻反家庭暴力法,接收人民法院送达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协助人民法院做好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工作;加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有效干预,根据反家庭暴力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探索建立婚姻家庭咨询、心理服务等行业协会,将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委托给专业社会力量承担,并进行绩效评价,向社会公布。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婚姻家庭纠纷,引导当事人自愿通过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妥善调处。法院作为审理家事矛盾纠纷的主力军,要在家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础上,要及时总结经验,从审判组织、队伍建设、证明标准、制止家庭暴力、家庭财产申报等多方面进行家事审判专业化探索。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有关单位和家庭律师、志愿者队伍等作用,加强家庭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倡导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敬老爱幼,互助友爱,维护平等、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改革高额彩礼等陋习,形成文明新风。积极推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网上信访 ”,做好婚姻家庭纠纷在线受理、统计、督办、反馈等工作,开展在线咨询、在线调解、在线立案,逐步推动相关单位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使婚姻家庭纠纷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情况下,都有相应力量及时介入开展工作,提高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效力。

一、基本情况

近五年来真武镇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数据: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19件,其中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03件(离婚诉讼的88件,抚育费纠纷11件,赡养纠纷4件),占24.5%。

二、婚姻家庭纠纷呈现新特点

1、夫妻因感情、经济发生纠纷的居多。主要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流动造成夫妻两地分居时间过长,感情疏远,一旦在一起时就出现话不投机,或者对双方感情不信任,经济收入不明晰而出现争执。近年来,在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中,通过调解和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件数占法院整体受理离婚案件数的半数以上。家事案件中以离婚案件居多,且近年来一直呈现出居高不下的趋势。

2、分家析产纠纷在城镇或城郊区域多。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规划区内大面积房屋征收,涉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引发家庭矛盾纠纷较多,包括赡养的负担、债务的承担、财产继承等,案情比较复杂。

3、抚养费纠纷受理数据逐年增长。涉及抚养费纠纷的案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离婚时不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的一方现起拆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另一种是要求增加抚养费。分析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生活变故、生产经营不佳,导致经济失衡,不能按原协议履行。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有部分当事人企图通过不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的方式快速达到离婚目的,进而再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起诉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

4、赡养老人纠纷呈现略升趋势。因老人生病费用承担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陪护时,子女发生纠纷。农村高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医疗保障水平低、无积蓄,如因重大疾病需要一定医药费或陪护,经常出现儿女之间尽义务的不平衡性。家庭之间发生纠纷。有的女儿认为,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自己出嫁未分到家产,就不应尽义务;有的是,儿子不问的,以各种理由推给女儿赡养。

5、独居老人再找伴侣,引发家庭纠纷。有些丧偶老人不愿与儿女居住,有的老人对财产没有妥善安排好,还有的老人本身没有生活保障,遇到合适对象时想再成家,往往遭到双方子女反对,有些甚至冷落老人,不尽赡养义务。

三、分析原因

1、造成离婚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本地区子女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多,加之独生子女多,双方家长过多干涉小夫妻生活,形成风不让雨、雨不让风,矛盾上升为两家矛盾。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一方带孩子在留守上学,交往复杂,夫妻分居,容易造成感情破裂。三是信息时代,诱惑大,人机交流多于人与人的交流。四是农村婚姻出现低龄化和高龄化的分割。低龄化表现为农村中父母认为孩子考不上高中,不如早点走上社会,成个家,往往职高一毕业就结婚,许多孩子还没有真正有担当,造成婚姻基础不牢靠。高龄化表现为有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女孩,适龄期眼光高、高不成,最后由于年龄大了低就,婚姻基础也不牢。

2、赡养老人纠纷分析:一是因为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重大疾病医疗费高,农村老人基本无积蓄。二是存在“只顾小不顾老”的思想。为了下一代不惜一切代价,买房买车,老人生病不愿拿钱,即使出钱也有上限,更谈不上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三是子女家庭间意见不统一,有的子女家庭成员中对赡养老人的观点不统一,特别是儿媳、女婿不太情愿承担过多义务。

四、对策建议

近年来,真武镇妇联始终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之中,以“四结合”为工作切入点,积极探索妇联组织参与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工作方法和途径。

一是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与家庭创建相结合,坚持平安家庭的创建,实现家庭“六无”目标(即无毒、无赌、无邪教、无传销、无暴力),通过法在家庭、学在家庭、情在家庭,形成家家创平安、平安进万家的良好局面。坚持“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丰富活动载体。在家庭家风建设中抓住婚姻家庭、尊老敬老、家庭教育等方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家庭家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抓手,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同时将家庭家风与各类特色家庭创建、主题道德教育相结合,与精神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工作相整合,组织家庭交流文明家风,展示和谐风貌,传育家训家规,激发广大妇女和家庭的参与积极性,扩大家庭家风建设的吸引力和覆盖面,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二是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与“大调解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的优势,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纳入到镇大调解工作流程。我镇为了改变村级调委会调处婚姻家庭矛盾力量不足,调处能力不强的现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威望的老同志在调处矛盾纠纷中的特殊作用,充实基层一线调处力量,在各村建立由3至5名老同志组成的“夕阳红”婚姻家庭矛盾调处工作室,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全镇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与扶贫济困慈善活动相结合,常言道:贫困夫妻百事哀。据调查近40%的婚姻家庭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困难造成的。因此将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和困难女童的助学作为从根本上减少家庭矛盾纠纷产生的基础工作来做,长期坚持扶贫助困活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人员加强宣传,在年轻时有条件的尽量参保,保障年老体衰时有更高的保障水平,不要过多依赖子女。

四是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与妇联妇女法律援助相结合,充分发挥信访窗口和法律服务所妇女维权岗的作用,筑好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本溪:石桥子派出所“四项措施”做好矛盾纠纷化解

工作

[日期:2017-09-05] 来源:高新分局

作者:谢林

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巩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确保辖区治安稳定。本溪市高新区公安分局石桥子派出所紧紧抓住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调处化解、机制建设等环节,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采取四项措施,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立足防范,及时排查超前掌握。石桥子派出所组织责任区民警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及时获取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准确把握矛盾纠纷动态和重点人员动向,超前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根据矛盾纠纷动态发展规律,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社情动向,切实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教育引导,真情服务消除隐患。石桥子派出所立足于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警务室、社区、村委会、市场、学校等地方开展法律宣传,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出现的矛盾纠纷,用合法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设置宣传栏、发放传单,深入学校、企业看展法律讲座等形式,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拓宽维权渠道,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进一步增进警民关系建设。突出走群众路线,夯实群众工作基础,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切实把预防和处置矛盾纠纷的过程变为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过程。切实做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屏障,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办好群众的事,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三是注重细节,抓住实质妥善化解。在处置邻里之间因占用公共空间、道路通行等长期积怨问题,劳资争议、婚姻家庭等复杂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石桥子派出所通过深入调查情况,周密分析问题,不重此轻彼,从根源入手,对症下药,在化解纠纷的同时,设法解决双方积怨,防止矛盾纠纷越积越深,产生不良后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结 篇6

全面清查阶段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马岭镇以创建“平安马岭”为主线,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坚持边调查边梳理、边摸排边调处原则,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将全面清查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根据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各包村领导为组长、各村支书、主任和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工作小组,要求各村工作组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进村入户,认真排查,及时化解,将调处有难度的重大复杂纠纷及时按程序上报镇信访办和司法所,确保此次行动取得一定失效。

二、主要做法

1、全面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一是截至11月份来,我镇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全面部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各村各调解组织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专项治理结合起来,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群众所期所盼,摸清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症结,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发性的重大、疑难纠纷,切实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或发生群体性事件,有力促进社会的稳定。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化解重点难点矛盾纠纷。各村调解组织立足本职,在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民间纠纷的同时,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纠纷、劳资纠纷和经济纠纷等突出矛盾纠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落实工作制度,促进调解规范。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结合我镇实际,规范了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的内容,上墙公示牌的规格、标准,调委会的“五簿两册”,调解文书格式,统一刻制调委会印章。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纠纷登记、纠纷回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了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严格落实例会制度、调处责任制、信息报送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3、规范运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一是落实未结纠纷调处责任制。及时掌握调处进度情况,对在调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及开展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调处活动期间,根据实际对未结纠纷进行任务分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分工,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对全镇各村调解人员进行重新摸底登记,镇定期召开月例会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发挥村信息员的作用,随时掌握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动向,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各村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

4、开展法制宣传预防工作。我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把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广大群众法律意识,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建立以人民调解员为骨干,扎根基层的普法宣传队伍,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又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把化解纠纷问题放在预防矛盾纠纷发生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二是通过开展生动直观的法制宣传,运用广播、宣传车、墙报等各种媒体宣传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作用,分发有关法律常识材料到全镇各村,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起到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三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前后,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政府中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工作的落实。

三、目前取得实效及今后工作打算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篇7

一、高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基本架构

(一) 高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目标———动态稳定

从词源学而言, 稳定就是稳固安定、没有变动之意。长期以来存在对稳定的极致追求, 以致出现运用一切资源来维系稳定的做法, 新的历史形势下, 学界和实务界对稳定的认识愈加多元化, “韧性稳定观” (1) 、“动态稳定观” (2) 的出现, 对稳定的认识更加全面。研究高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应当以科学稳定观为指引确定制度目标。

高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目标应当是保障高校内部与外部的“动态稳定”, 而非“刚性稳定”、“静态稳定”、“绝对稳定”。“动态稳定”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地调动资源, 克服来自内、外的种种不稳定因素, 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回应能力, 化解可能发生的合法性危机、认同危机、参与危机和分配危机, 从而达到动态的相对稳定协调状态, 这种稳定蕴涵的不是停滞而是发展, 不是僵化而是变革, 要求高校矛盾化解机制允许教师、学生通过合法的利益表达和有序参与途径释放其对高校现状的不满。

(二) 高校矛盾化解机制的构成要素

高校要达到“动态稳定”, 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保障稳定的机制, 依靠这些机制来消解不满情绪, 纠正处于偏离状态的心理和行为, 化解校内外冲突。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效能取决对矛盾纠纷的准确辨识以及高校矛盾化解能力, 即高校对常态矛盾纠纷的信息收集、纠纷化解和整体调控能力、效率。高校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强, 能够在高校人员情绪积累期及时发现、在矛盾发生期及时消弭、在纠纷发生期温和化解, 高校的矛盾纠纷会有效得到缓解;反之, 高校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弱, 高校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发生和发展多数有渐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基本经历潜在抱怨期、显在抱怨期、小规模爆发期和大规模爆发期几个阶段, 及时在辨识矛盾萌发的征兆, 在抱怨期发挥源头治理制度的功能, 效果和效率较高。

评价高校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的要素包括:家庭困难学生、特殊个体助的比例与效果;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矛盾纠纷预留经费;信息公开和沟通的速度和范围;意见收集反馈的速度和效果;师生的权利维护与权利诉求的反应速度、处理效果;高校的安全保卫措施效度。充分提高高校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在矛盾纠纷的爆发期发挥动态协调制度的功能, 保证学校的动态平衡和稳定。

二、抱怨期:高校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

社会环境和个人状况是矛盾纠纷的产生和爆发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 “因经济关系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师生之间的矛盾纠纷”等几类纠纷发生多数具有抱怨期。如果要实现高校的平稳有序, 需要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

(一) 矛盾纠纷预警评估制度

高校纠纷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高校纠纷评估有利于高校稳定, 而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烈度较大的纠纷都有其发生的客观条件和前兆, 提前发现并通过组织建设、制度设计、应急措施减少其影响范围, 减弱烈度, 减低社会危害性。“如果在的萌芽阶段给予干预, 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的爆发” (3) 。其次, 高校纠纷评估有利于减低维稳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多数高校的纠纷化解工作侧重于事后治理, 而不重视事前预防, 进行高校纠纷评估是从高成本事后处理转变为低成本事前预防, 实现纠纷的源头治理, 提高纠纷化解工作的实效性。可以通过建立状态高校矛盾纠纷综合指数揭示高校矛盾纠纷状况和内在规律, 对高校矛盾纠纷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二) 弱势群体支持制度

处于弱势中的学生和教师, 产生抱怨的几率相对较大, 必须关注学生、教师中弱势群体, 实现其的必要支持。因为经济贫困、心理脆弱的教师学生群体如果持续感受到被边缘化, 带来高校内部社会关系的断裂, 威胁到高校的持续稳定。当代中国, 国家层面在通过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不断完善对弱势学生的经济支持, 高校也通过勤工助学等机制给予学生经济支持, 这些经济支持机制的有效运转将一些矛盾消弭在萌芽阶段。但是心里支持还没有得到重视, 众多高校发生的矛盾表明, 弱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 没有安全感, 常常苦闷、焦虑, 如果这种负面的心理能量不能及时地稀释或排放, 那么遭遇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困境后, 就可能转化为剧烈的矛盾行为;反之, 在各种压力和困境面前, 如果个体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和支持, 那么学生就会获得归宿感、共存感和安全感, 缓解负面情绪, 就减少过激行为的风险。所以, 重视对高校脆弱学生群体的心理支持, 对维护高校稳定意义重大。

高校心理支持机制既要加强对学生负面情绪的化解, 也要重视培育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公共精神的正向引导。负面情绪化解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高校专门心理卫生机构、教师、学生、家长、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组成的有机网络。高校专门心理卫生机构在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高校加快建设具备专业性人员的心理健康机构, 同时, 还应当鼓励学生的自我调节、互帮互助, 为心理脆弱群体及时提供生活帮助、心理救助与心理预防保健, 平衡情绪;这样, 就可以形成合力, 有效缓解高校张力, 维护高校稳定运行。培育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是化解学生与高校之间的矛盾重要途径。“认同指的是一种‘我们’的意识的形成, 对‘我们’有一种感情投入。” (4) 在高校发展中, 认同精神可以增强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 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增加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预期, 减少误解, 平和化解矛盾。公共精神传承了共同体的普遍精神、价值观, 成为凝聚共同体的核心要素, 高校作为共同体, 如果高校成员之间没有互信、互惠、团结、合作、理性、法治精神, 而是充满怀疑、猜忌和缺乏共识, 就没有高校的稳定运行。

(三) 信息传输畅通制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现代教育是信任教育。都说教育是个良心活, 只充分的信息交流, 才有真正的信任, 信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稳压器”的角色。如果高校的正规消息不畅通, 信息公开不落实, 信息严重不对称, 教师和学生缺乏知情权、参与权, 就可能导致关于学生学业获得、教师职业发展的各种小道消息甚至谣言盛行, 产生对高校的信任危机。因此, 畅通信息传输渠道, 提高高校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公开度, 减少教师、学生与公共权力之间的信息壁垒, 现在一些学校开展的校长面对面、校务信息公开、教代会重大问题征求意见、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等做法, 是畅通信息传输通道重要制度。

三、爆发期:高校矛盾纠纷的动态化解

矛盾纠纷已经发生, 如果各个相关单位能够效率、公正地将矛盾纠纷化解, 就不会演化为危机。

(一) 健全不满情绪宣泄制度

调查显示,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人们权利意识大幅度提高, 就会有教师和学生对高校的现状和改革产生不满, 引发现实矛盾和纠纷。宣泄机制可以使矛盾在萌发的初期及时化解, 避免过激的行为。“不平则鸣, 只有平了, 才能静下来。鸦雀无声有时比噪音更可怕, 因为鸦雀无声的背后, 往往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5) 当学生对宿舍、食堂代买、代购物品 (如被褥、书籍) 等高校经济行为不满, 对学籍管理、处分惩戒、招生毕业等高校教育行为不满, 如果高校提供表达诉求的经常化、制度化渠道, 可以防止了矛盾积聚, 避免了矛盾的总爆发。

(二) 开辟意见收集和反馈制度

如果高校表达机制狭窄单一, 那么就会造成矛盾纠纷累积;反之, 开辟多种经常化、制度化的意见收集和反馈制度, 让意见及时表达, 通过反馈机制使个体不满、排斥不断地得以稀释, 变张力为均衡。才能提高高校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的快速回应能力, 实现高校与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意见收集与反馈也为高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 使高校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利益要求、意见和想法, 高校才能更科学的调整规则和做法, 调整不同的利益矛盾, 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三) 完善纠纷处置制度

调查发现因教育关系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频次也比较高, 其中的大部分继续发展为纠纷。近年来, 随着学生及家长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这类矛盾纠纷增多, 矛盾主要表现学生抵触或排斥高校学籍管理、处分惩戒、招生毕业等, 纠纷则是学生认为高校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进而向高校提出权利主张。这类纠纷属于行政纠纷, 因为高校是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教育管理职权。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规定, 高校有权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 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等。这类纠纷往往关系到学生的学业状况, 学业又是学生进入高校的首要目的, 所以这类纠纷一部分进入了行政诉讼程序;一部分以学生集体抗议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高风险社会中, 学生人身安全受到来自校内外各种因素威胁, 因人身关系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频次也比较高。高校时有发生一些因自杀、暴病、失踪、意外等受伤和死亡的事件, 事件发生后高校与学生 (或家长) 发生补偿纠纷。事件对学生个体和家庭的影响很大, 同时法律对责任分担不是很明晰, 这类纠纷采用双方协商方式解决的较多;也有部分学生方对高校的人道主义补偿数额不满, 纠纷激化的情形。

因劳动关系高校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各高校的发生频次有较大差异, 用人机制和薪酬改革力度较大的高校矛盾较多, 转化为权利纠纷也较多;而用人机制和薪酬改革力度较温和的高校矛盾也比较多, 但是转化为权利纠纷的数量则较少。整体而言, 高校人员任用体制和薪酬改革力度比较温和, 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度化的教师退出机制和收入差异较大的绩效工资制度, 由此引发的矛盾不突出, 纠纷数量不高, 现在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动辞职和被动辞退过程中发生纠纷。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可以适用《劳动合同法》;但与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既不同与普通劳动关系, 也不同于国家机关与公务员关系。教师主动辞职和被动辞退均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类纠纷又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存在有否, 涉及教师的较大利益关系, 化解存在一定难度。

每个高校都有很多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和方法, 但由于纠纷的多样, 单独适用某类纠纷的解决办法特别繁杂和具体, 但都需要以公开、民主、沟通为处理原则。有条件的高校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 明确其权责, 即接受诉求表达, 进行矛盾调解、纠纷分流, 主要工作方式是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 相关部门有配合的义务, 按照高校矛盾程度、纠纷等级, 派相关级别的人员参加。具有机构和制度保障才能使高校矛盾纠纷的动态协调取吸收有益经验、取得最佳效果。

四、结语

源头治理、动态化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才能使机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才可能减少纠纷, 及时化解矛盾, 果断处置冲突与对抗。纠纷未发生时, 重点工作进行评估、预警、制度建设, 纠纷发生后按照如下流程处置: (1) 纠纷发生:纠纷发生单位、汇总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 进行纠纷的分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和纠纷解决机关、纠纷分流到纠纷解决机关、现有制度的问题反馈, 完善机制; (2) 纠纷恶化:启动纠纷应急处理程序、纠纷解决机关化解救份、现有制度的问题反馈, 完善机制。

注释

11 唐皇凤.“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J].武汉大学学报, 2012 (5) :25.

22 俞可平.动态稳定与和谐社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 (3) :27.

33 张宗林.社会矛盾指数:一个民生问题的分析工具[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 :67.

44 孙立平.“社区、社会资本与社会发育”[J].学海, 2001 (4) .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 篇8

关键词:网格化 化解 城镇化 矛盾纠纷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网格化管理”是人民群众在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方式上的自主创新。

近年来,横店镇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基层政府全面迅速了解民情、把握社会舆论、准确研判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服务基层、服务民众、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同时,许多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横店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成效

横店镇是2010年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中27个试点中心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横店镇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非农人口比例从1985年的2%上升为目前的90%,实现了传统农业小镇向“工业化、影视化、城市化”现代小城市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众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显现。横店镇不断探索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方式,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在化解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各类矛盾纠纷中,形成了“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局面,为小城镇建设创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据统计,2010—2012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694起,调处成功5591起,调处成功率98%以上。见表1。

二、横店网格化管理机制化解矛盾纠纷体系的构建

(一)城镇化进程中矛盾纠纷易发人群

1、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所处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生活与工作场所多变,生存资本是劳动力,生活方式为租房居住,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固定居所,融入相应的社区生活环境,与之相对应的是作用于他们身上的各种约束力量较少,矛盾纠纷易发、频发。目前,横店的流动人口数量为8.5万,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了为1∶1。

2、失地农民。城镇化进程中,横店实施了土地制度创新,改变一次性支付土地征用费的方法,探索出成立租赁基金会,由基金会与各村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分年付款的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当前背景下,失地农民仍是各种矛盾纠纷的集中点。

3、劳动纠纷。部分企业和职工法制意识淡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缺乏内部申述和解决机制,部分职工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影响矛盾纠纷化解的几个关键因素

1、基层政策在决策过程中民主程度的欠缺容易诱发群体利益矛盾纠纷。在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政府必然会出台大量的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地方政策,如征地、补偿等政策。在这些政策出台之前,一方面,相关利益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表达,或者即使表达了却缺乏相关行政工作、措施的跟进,必然会导致政策出台之后矛盾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人们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决策过程民主程度的欠缺容易使群众产生“被代表”等负面情绪,从而诱发一些矛盾纠纷。

2、矛盾纠纷化解干预的滞后性容易导致矛盾纠纷的升级,增加化解难度。任何一起矛盾纠纷都有其萌芽、发展及爆发的过程。这就需要把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向预防机制转化,即通过“网格化管理”,收集各类信息,在各类矛盾纠纷的萌芽阶段及时介入,针对矛盾纠纷的根源开展工作,避免激化和升级。

3、处理人员对矛盾纠纷双方“民情”的不了解增加了化解的难度。以横店镇为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1∶1,在这种结构下,各级干部要熟悉矛盾纠纷双方的“民情”相当困难,这就需要更接近群众生活的人员介入化解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网格的划分与职责

1、网格片。全镇17个行政村、94个小区划分为6个驻村干部管理分中心。主要职责是指导各网格片组开展工作,处理上交的矛盾、纠纷和问题。

2、网格片组。每个工作片组建2—4个网格片组。以地理相连、习惯相近、方便管理的若干个村组建网格片组,每个网格片组管理、服务相应的村。主要职责是协调村与村之间的工作,指导网格村组开展工作以及处理上交的矛盾、纠纷和问题等工作。

3、网格村组。以村为单位组建网格村组,网格组长由驻村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指导网格小组开展管理服务,做好网格单元上交事物的协调处理。

4、网格小组。各村以合理布局、便于管理为原则,按100—150农户划为一个网格。主要职责是社情民意调查、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简单事务。

网格小组下每10—15户设网格员1名,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简单邻里矛盾的协商解决。

(四)“网格化管理”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

1、定期走访制度。每个网格小组每季度至少保证有一次走访网格内家庭,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汇总上报。紧急情况、重大情况随访随报,网格村组、网格片组至少每月一次走访下一级网格。

2、定期分析制度。对于上报的情况和问题,网格村组、网格片组和工作片组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根据上报的情况或问题,分析矛盾纠纷实质,研究相应措施,提出解决办法、途径,落实解决人员。镇党委、政府定期对各级网格未能办理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的合理化建议方案。

3、限时办结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此,横店镇党委政府规定:一般性的矛盾、诉求问题的办结或答复时间为7个工作日;较复杂的矛盾、诉求问题的办结或答复时间为15个工作日;重大疑难性矛盾或问题要求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做出缓解性处置。endprint

4、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力度、方法进行督办,结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每周一日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文书坐岗制度、村务管理“五议”工作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全面到位。

5、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横店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现代通讯硬件设施,加快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集信息收集和网上办事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舆情反馈速度和办事效率,以利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三、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横店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格员积极性长期发挥机制的缺失。二是村干部忽视网格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各级网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网格化管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保持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财政补贴制度,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除了财政上的直接补贴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给予网格员相应的工时补贴。

其次,完善“网格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基层网格员,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之外,考虑其在入党、村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待遇,让其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尊严满足。反之,不合格的网格员也应建立末尾淘汰制,及时清理出网格员队伍。

再次,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之外,让网格化管理工作较为成功的网格组、片介绍成功经验。一要推广优秀经验;二要鼓励先进;三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2] http://news.sina.com.cn/c/

2008-12-02/134316767928.shtml

[3]http://www.dongyang.gov.cn/

dongyang/dysq/dynj/20111/zx/117384.shtml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1

(卢红军,1979年生,浙江东阳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4、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力度、方法进行督办,结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每周一日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文书坐岗制度、村务管理“五议”工作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全面到位。

5、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横店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现代通讯硬件设施,加快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集信息收集和网上办事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舆情反馈速度和办事效率,以利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三、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横店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格员积极性长期发挥机制的缺失。二是村干部忽视网格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各级网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网格化管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保持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财政补贴制度,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除了财政上的直接补贴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给予网格员相应的工时补贴。

其次,完善“网格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基层网格员,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之外,考虑其在入党、村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待遇,让其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尊严满足。反之,不合格的网格员也应建立末尾淘汰制,及时清理出网格员队伍。

再次,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之外,让网格化管理工作较为成功的网格组、片介绍成功经验。一要推广优秀经验;二要鼓励先进;三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2] http://news.sina.com.cn/c/

2008-12-02/134316767928.shtml

[3]http://www.dongyang.gov.cn/

dongyang/dysq/dynj/20111/zx/117384.shtml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1

(卢红军,1979年生,浙江东阳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4、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力度、方法进行督办,结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每周一日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文书坐岗制度、村务管理“五议”工作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全面到位。

5、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横店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现代通讯硬件设施,加快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集信息收集和网上办事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舆情反馈速度和办事效率,以利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三、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横店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格员积极性长期发挥机制的缺失。二是村干部忽视网格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各级网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网格化管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保持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财政补贴制度,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除了财政上的直接补贴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给予网格员相应的工时补贴。

其次,完善“网格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基层网格员,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之外,考虑其在入党、村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待遇,让其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尊严满足。反之,不合格的网格员也应建立末尾淘汰制,及时清理出网格员队伍。

再次,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之外,让网格化管理工作较为成功的网格组、片介绍成功经验。一要推广优秀经验;二要鼓励先进;三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2] http://news.sina.com.cn/c/

2008-12-02/134316767928.shtml

[3]http://www.dongyang.gov.cn/

dongyang/dysq/dynj/20111/zx/117384.shtml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1

上一篇:经济法律工作总结下一篇:徐志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