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精选8篇)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增加了税费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场主体鱼龙复杂,不讲诚信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缺少防范意识,对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了解甚少,导致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一、对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考察不细,导致上当受骗
目前,有些公司是国有企业独家投资或者合资开办的,但大多数商贸公司是公民个人开办的。一些不法商人,在申办公司时,伪造资本证明资料,骗得注册,或者借用他人资金注册后又予抽逃,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这类公司没有正式、真实的帐册,开办者往往把公司的有效资产落到自己或者亲属的名下,债务由公司承担,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一些企业对合作公司的资信情况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投入资金或者供给货物后,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转移或者挥霍,无法收回。就是起诉到法院,由于股东虚假注册、抽逃资本和非法占有公司资产的证据难于收集,也无法追究股东的责任。如有两家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煤炭合同,一公司出资50万元,另一公司负责经营,利润共享,实际上是借贷关系。负责经营的公司是王某用其父母的身份证,以其父母的名义开办的,其任经理。王某开办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向亲友筹借的,验资后即抽回偿还了借款。出资公司50万元到帐后,王某用20万元偿还了债务,其他款项因欠税被税务部门扣划。其提出要想继续运作,必须追加投资,使出资公司骑虎难下。
二、法律关系不清,对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风险增大
法律关系不清,错定合同性质和名称,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无法确定。如,某集体企业与一民营公司做买卖,集体企业出资40万元,由对方购买煤炭,提供储煤场地和工具,集体企业负责销售煤炭,利润三七分成,属于合作经营合同。而在操作中,集体企业却与民营公司签订了煤炭购销合同和场地使用合同。在合同履行中,该民营公司擅自在煤炭中掺入沙石,强行销售煤炭,集体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无论从买卖合同,还是从场地租赁合同,对方均无违约之处,无法追究对方责任。如果以合作经营签订合同,则对方存在严重违约,依法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三、乐观签约,缺乏风险评估及保护措施,一旦形成纠纷,损失难免
在经营中,缺乏对经营项目风险评估,好多项目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资产、经营、信誉情况进行评估,没有对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效果上的考量。签订合同时,没有约定纠纷解决的方式,或者约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决方式。大多数合同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虽然对方提供了担保,但因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而归于无效。
四、盲目联营,陷入联营陷阱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往往是各方招商引资的对象,面对复杂的情况,稍有不慎,一旦投入资金,便会陷入矛盾和纠纷之中。如,某公司用600万元购买某商城的房屋,并以此为投资,与该商城联营设立公司,经营装饰材料市场。由于联营前,没有认真调查商城对市场房屋是否享有所有权,也没有将房屋产权办到联营公司名下,导致在以后的经营中纠纷不断,市场的投资人、施工单位通过诉讼手段取得了对市场房屋的租赁收费权,致使联营公司无房可管,无费可收,造成该公司600万元投资被架空。
五、对合同履行重视不够,导致后续工作被动
有的企业对合同的履行不够重视,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不清,应收帐款得不到及时收回。如某建筑企业为某大学城建设校舍,部分校舍已投入使用,拖欠工程款上千万元。由于建设方拖欠设计院、勘探等部门费用,这些部门拒绝向建筑企业提供有关资料,致使无法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方以建筑企业不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为由,拖延对工程的验收和决算。工程没有决算,就无法确定建设方欠款确切的数额,作为施工方的建筑企业就无法主张
权利。经过多次谈判,最终不得不以延长付款期限为代价,换取对方对工程款的决算。
六、对应收帐款催讨不力,导致风险或者损失
一是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如一企业与邢某做水泥生意,2004年8月17日邢某出具了16万元的欠条。2007年该企业向法院起诉,称多次催要过货款,2006年邢某曾经给付了1万货款。但由于当时没有对货款重新签认,事后对方又不承认,无证据证实诉讼时效已中断。从出具欠条之日起至提起诉讼,已超过2年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企业丧失了胜诉权。二是由于货款拖欠时间过长,欠款企业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或者经营状况恶化,甚至破产,丧失偿还能力。
七、诉讼措施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者无法执行
一是选择起诉对象不当,导致诉讼请求被驳回。如某水泥厂诉张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水泥的买受方是某装饰建材市场,由于该市场不具备法人和其它组织的资格,不能作为诉讼主体。张某仅是买卖水泥合同经办人,起诉张某显然是选择诉讼主体错误。按照法律规定,某建材市场的债务应由其开办人负责。
二是没有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导致被告人的财产被其转移、处分或者被其它法院查封、冻结,失去了偿还债务的机会。
三是有关事项没有保留书面材料或者材料丢失,导致无法向法庭提供证据;举证不全面或者不及时,导致超过举证期限而失权。
四是经过诉讼程序胜诉后,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执行,使生效的判决、调解丧失强制执行的效力。
为了提高企业对经营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建立兼职或者专职的法律顾问队伍,加强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企业可根据本单位人员和业务量等状况,设立专职或者兼职法律顾问,具体负责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和诉讼代理工作。未经法律顾问审查同意,不得签订和变更合同。
第三,认真审查合作方的资信情况,谨防上当受骗。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的工商登记、资产、信誉及经营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对于公民个人开办或控制、无资产、操作不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要尽量规避。对于资信情况不明朗,但确有合作必要的,要通过严格财物控制、同时履行、对方提供担保等方式予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四,密切关注合同履行过程,确保合同履行善始善终。生意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合同的履行过程。合同一经签订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变更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五,慎重开展紧密型、法人型联营业务,预防联营风险。在紧密型、法人型联营中,有的是联营各方组成新的法人企业,有的是以一方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对紧密型、法人型联营项目要慎重。对于有些项目确实需要联营的,尽量采取协作型联营即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约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各自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加强应收帐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帐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财务部门日常对应收帐款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报告应收帐款情况,控制应收帐款规模;二是定期召开有主管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法律顾问、财务人员参加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帐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对于没有还款诚意,有较大风险的应收帐款,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三是制定应收帐款的催收、签认、资料保管等具体操作规范,保全证据,完善法律手续;四是把应收帐款作为考核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建立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追究制度,对于不尽职责、滥用权利、贪图私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者法律责任。从而形成应收帐款管理、回
收的长效机制,有利有节的开展工作。
第七,视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对债务的态度,确定清欠方案
当发生纠纷时,通过协商解决,实行各方利益的双赢,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必须有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纠纷的心理和技术准备,一旦出现对方以种种理由推脱,迟迟不予落实,或避而不见;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有停产停业可能;债务人欠债较多,有可能被起诉;或已经涉及重大诉讼,且诉讼进程表明其将败诉等情况,应及时启动诉讼程序,以避免和减少损失。向法院起诉清理外欠款,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是要选择好诉讼主体。
1、债务人已经歇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无力偿还债务,这就要调查债务人在工商登记时注册资金是否到位,如果虚假出资,验资机构虚假验资,金融机构提供虚假验资证明,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把债务人的开办单位或者股东、验资机构、金融机构与债务人一并起诉。
2、法人资格滥用,如人格混同、公司财产不分、虚假股东等,就要揭开公司的面纱,请求股东承担债务偿还责任。
3、有的负债企业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逃废债务,这就需要针对其改制的具体情况,选择起诉对象,诉请改制后的新企业、负债企业的投资人承担责任。
4、行使代位权,起诉次债务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二是弄清纠纷性质,确定诉讼请求。决定起诉时,要研究合同纠纷的性质,是买卖合同纠纷,还是合作合同纠纷;是借款合同,还是联营合同纠纷。然后再确定诉讼主张和请求,是主张合同有效,还是主张合同无效;是主张继续履行,还是主张终止合同;是主张赔偿损失,还是主张支付违约金,以及请求的金额等。
三是注意收集、提供有关证据。依照法律的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主张权利要有证据支持,否则,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因此,要保留好合同书、运单、结算凭证等文书原件,及时向法院提供。
四是尽量收集对方的财产线索,及时申请财产保全。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法院查封、扣押、冻结对方的财产。受诉法院一旦对财产实施了保全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其他法院也不得重复保全。可见,申请财产保全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债权。
五是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对方为公民的为一年,对方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超过法定期限申请执行的,法院将不予受理。
1. 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措施
(1)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经营风险监控体系。
经营风险可分为多种类型, 如创业风险、现金风险、授权风险、领导风险、筹资风险和成就风险等。企业必须全面分析和认识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发展目标分析其相应的风险, 并将这些目标有机整合, 形成经营风险的管理框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企业应该在8个领域确定发展目标:市场营销、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生产力、创新需求、社会责任和利润需求。只有全面分析这8个领域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 才能有效地规避危险的发生。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由相应的部门去实现, 将他们的工作作为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确认经营风险和企业发展目标之后, 还要定期检测风险, 对今后的控制和管理提出可行的提示。
(2) 构建经营风险管理制度。
构建经营风险管理制度, 关键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即通过订制企业发展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等环节, 防范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做到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如今, 国内有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这是很好的现象。那么, 应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控制呢?本文认为, 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执行相互牵制原则。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纷繁复杂, 必须由2个或2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来执行, 这些控制方要具有相互牵制的关系, 否则可能会推诿责任。
其次, 遵循协调配合的原则。企业各部门或工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有序完成工作。各岗位要协调同步, 各项业务程序要紧密衔接, 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贯彻协调配合的原则, 主要是为了防止只管牵制的流弊而忽视办事效率的提高, 只有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紧密合作, 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再次, 实施程序定位原则。企业要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与功能, 将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 然后根据岗位性质赋予相应的职责, 再配置合适的人力资源, 明确操作规程, 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 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要发挥这种制度的作用, 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的发生。
(3) 提高企业员工防范经营风险的意识。
为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应该把防范经营风险带来的好处告诉各位经理和全体员工。企业通过防范风险可以得到很多明明白白的利益, 这对全体员工来说也有很大益处。一个知道有风险存在的员工 (特别是与他操作有关的风险) 队伍, 当风险真的发生时, 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最明显的例子是防范火灾的救火演习, 不仅在火灾发生时他们受伤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还能较快地消除火灾, 使企业财产少受损失。其他种类的风险防范也是如此。尤其是影响个人健康、生命及利益的风险———如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他们都会积极地参与防范与控制, 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
(4) 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为了从根本上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可以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并明确规定该部门的职责:分析、开发、监控、测量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可能性,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经营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行实时跟踪, 并分析集中程度, 扼杀风险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通过调整、组合企业资产, 为防范经营风险预留足够的资金准备;就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状况及时向企业上层报告相关信息。
2. 结语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预测、防范和抑制经营风险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急剧变化, 所以企业要在防范经营风险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 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永远是企业持续性经营、基业常青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沈建慧.贸易企业如何规避资金风险[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2) .
[2]孙旭.海外建设工程对外贸易风险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3) .
[3]谢海峰.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影响、风险与对策[J].科技广场, 2009 (6) .
[4]孙旭.收汇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 (5) .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风险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资料进行详细调研,深入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路及富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因此,本论文对于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对策财务预警系统
1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它也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加以采用的方式。要把负债当作资本来使用,对于任何企业家都可以做到,但要做得好是不容易的。
1.1风险形成的内因
1.1.1负债规模的大小,即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大小。一般在期望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借入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越小,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就越低,自有资金收益率标准差也越小,从而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1.1.2负债利息的高低当负债成本、负债规模一定时,负债利息越高,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一定,借入资金利息率越高,期望自有资金收益率就越低,这样就会造成财务风险越大。
1.1.3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变现能力即使企业盈利状况良好,若现金流入量不足,也会导致资金短缺。资产变现能力,也称资产的流动性。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固定资产低。如果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强,企业获利能力就会下降,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的风险就越高:反之,若资产的流动性较弱,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就较大。
1.2风险形成的外因
1.2.1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环境、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盈利水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它是难以分散和控制的。假如材料价格上涨,这样产品的成本增大,相对盈利减少。如果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盈利水平也相应变化。当供大干需求时,产品滞销,企业必须降低产量,从而企业盈利水平也下降,反之亦然。另外企业内部技术装备、产品结构和设备利用率变化,人工生产率和原材料利用情况的变化,可能出现的事故以及企业人员素质和应变能力等。这些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1.2.2企业筹资能力一个企业筹资能力强弱表明企业应付财务风险能力强弱。企业经营状况好它的筹资能力强,应付风险能力也强:反之,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它的筹资能力就会减弱,而应付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减弱。
1.2.3经济发展状况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在经济高涨时期,银根放松,市场购销两旺,经济一片繁荣,企业效益普遍上升: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资金短缺,市场疲软,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因此经济萧条时期较之繁荣时期,负债经营的风险更大。
1.2.4金融市场状况企业筹资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当前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的制度下,在一定时期,有的货币对外价值呈上浮的趋势,称为“硬货币”,有的货币则出现下浮的趋势,称之为“软货币”。在向国外借入资金时,不仅要考虑借款的货币是硬货币还是软货币,还要考虑借款利率的高低,两者更应综合起来分析。
2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树立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在所避免的。如果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风险隐患变为现实,企业必然会遭受失败。未雨绸缪,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尤其是参与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科学估测风险的方法,并因地制宜,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周转环节中,即使估测潜在的负债经营风险,合理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有效预防负债经营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顺利航行!
2.2财务杠杆原理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企业负债经营要考虑一个适度问题,也就是负债规模,这是负债经营最根本问题。所谓财务杠杆原理就是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适当扩大负债规模,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会增大,扩大负债规模有时虽可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但还必须看到资金成本会随着企业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率增大而提高,企业举债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负效应,分析举债的效果,就需要研究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与投资收益率及资金成本之间最佳结合点,即寻找借入资金的最佳规模,使企业以比较低的资金成本得到理想的举债效果,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经验,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负债比较偏低,還不宜增加借款。确定负债规模主要依赖于三个指标:①资产负债率;②流动比率;③负债比率。
2.3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以不断充实资本资本金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负债水平取决于企业的资本金规模和资信状况:同时,在有限责任条件下,资本金是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的最大限度。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主要途径是:
2.3.1强化企业资本积累的责任机制。产权制度改革虽然使企业法人投资主体的地位得以确认,但企业普遍存在非积累倾向,使企业权益资本的积累能力与投资主体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应强化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责任机制,以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
2.3.2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企业资本金的积累速度如果滞后于产值增长,滞后于利税增长,滞后于消费增长,滞后于资产增长,从而使企业资本金的增长难以适应投资需求的扩张速度,只能靠相应地增加负债来满足。所以说必须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以有利于增强企业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
2.3.3提高资本金的积累比率。长期以来微观的资本积累率缺乏相应的数量界限和合理标准,致使不断下滑,企业维持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已不是资本的积累,而是负债规模的扩大。必须适当提高资本积累比率,充实资本,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
2.4制定科学且灵活的财务策略建立信用担保是完善债务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企业上市条件。强化债务清理和破产机制,这正是国家进行债务市场管理的核心所在,这会使债权方和债务方利益均衡,企业在风险损失发生时,凭企业的信誉向银行取得相应数额的贷款,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去偿还各项债务。
2.4.1优化债务结构。同样债务规模,由于负债结构不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因其还款期短,偿还时间弹性小,一旦现金周转不畅,容易出现偿债危机,其风险要高于长期负债,但长期负债要求企业付出较高的筹资成本,企业应注意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关系,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或还款高峰过早出现而造成财务状况的不稳定。
2.4.2筹资与投资做到时间上相配合。按照资产的运用期限长短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通常对于固定资产和恒定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尽量利用长期债务或股本来满足;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需要,尽量利用短期借款解决。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今年以来,由于受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省中小企业正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加快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注重化解各种风险。
一、中小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风险防范是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向前推进过程的内在要求。创业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源泉。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是“两创”总战略的重要内涵,也是实施“两创”总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是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基本力量。创业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上会有陷阱和荆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可以说,风险与创业相伴,与创新相随。风险贯穿于创业创新整个过程,贯穿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始终。创业创新的成功,其实是不断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过程。我们创业创新需要成功,谁都不希望失败。要想成功,就需要加强风险防范,这是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向前推进过程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风险防范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各种挑战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对中小企业来说,转什么、怎么转?升什么、怎么升?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又迫切的新课题新挑战,因为转型和升级两者都是向新领域新阶段新方向发展,意味着中小企业要选择新路径,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说,中小企业不仅要走新路子,而且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然会遇到新的问题,前面不确定的因素和难以预见的情况会增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阶段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实践表明,加强风险防范,应对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基本形势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正逐渐加剧,经济发展的前景变得不明朗,这对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我省中小企业来说,加强风险防范尤为迫切。
(三)加强风险防范是中小企业永续经营追求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具体到企业层面,“可持续”就是强调永续经营,“全面”与“协调”就是强调企业生产经营要重视与自然、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各种关系、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保持整体平衡。事实上,中小企业经常会面临和发生内外部各种困难、矛盾、冲突和障碍。加强风险防范就是克服困难,处理矛盾,解决冲突,消除障碍,避免出现倒闭破产的风险和危机,保持稳健发展。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中小企业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永续经营、基业长青,追求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中小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
(一)注重防范企业资金链的风险。资金链风险是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现象:一是企业现金流紧张,引发资金链断裂。二是相互担保的中小企业,由于互保链中一家企业银行贷款还不了倒闭,特别是一家龙头企业资金链断裂,连带多家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现这个互保链的潜在风险开始显露。三是在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向民间借高利贷,其结果是饮鸩止渴,导致企业猝死。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企业防范资金链风险,尤为重要。
(二)注重防范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以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卫生健康、节能环保等标准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制越来越强化,一旦这些标准控制不好,企业则会发生很大的风险,甚至倒闭破产的危机。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奶业的海啸,伊利和蒙牛等大企业都卷入危机,陷入困境。这一事件深刻地告诉我们,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是企业的生命线,中小企业要加强国际与国家先进标准的建设、实施与认证,注重防范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在这方面,中小企业不能做“困而知之者”,因为那样代价太大了,要做“学而知之者”,尽可能做“先知先觉者”。
(三)注重防范市场涨跌多变的风险。上半年一些资源要素的价格飞涨,例如原油价格从60多美元/桶涨到143美元/桶,现在又跌到40多美元/桶;钢材(上海热轧板)价格由4700元/吨上涨到5800元/吨,目前已经回落到3100元/吨;铜价(伦敦定价)由4.6万元/吨涨到了6.2万元/吨,现在又跌到2.6万元/吨左右。国际资源要素的价格大起大落,涨跌多变,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适应和把握。一些企业在短短数月内获得了巨额盈利,又在一夜之间出现了严重亏损。对此,企业家戏称为“冰火二重天”。在当前市场涨跌多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加强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其产业成长性的分析、研究、预测与评估,学会市场风险的防范,增强预见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注重防范合作或重组的风险。合作或重组是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转型升级。但要注意防范风险:一是重视合作方的选择及其合同的风险管理,防止“大意失荆州”;二是要特别注意防范竞争对手恶意并购的发生;三是防范企业在重组中股权与资产的安全,特别是在与跨国公司的并购重组中,重视企业在自己产业领域发展的安全性和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合作或重组旨在发展,风险防范与控制,意在双赢。
(五)注重防范跨国发展的风险。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跨国发展,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走出去,既要把握机遇,又要防范风险,多方请教和咨询,深入了解投资环境,分析研究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别是投资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做到谋定而后动。把机遇变成企业的馅饼,避免成为投资的陷阱,这才叫真正把握机遇。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还有其他方面的风险。但在当前,我们认为,以上几个方面的风险是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加强防范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
三、中小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的对策与措施
(一)企业家要树立风险防范的自觉意识。信心和风险是影响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信心比金子还要珍贵。企业家信心越强,创业创新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因为只要企业家有信心,就会积极想办法去防范和克服,风险自然化解,而一旦企业家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就不去努力应对,风险自然降临。风险,就像一阵风,关键看企业家有没有防范的自觉意识,其风险防范的意识自觉强烈,风险来了,采取有力措施挡一挡,自然会过去。实际上,许多中小企业的风险是由于企业家没有风险防范的自觉意识造成的。因此,在当前,企业家一要重树信心,二要树立风险防范的自觉意识。
(二)企业要建立风险防范与应急机制。风险总是存在的,并不可怕,重在防范与化解。中小企业要建立起风险防范与应急机制:一是要加强企业法务制度建设。企业家自身要加强学习,掌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可采取引进法律人才,聘请法律顾问,设立企业法务部门,建立企业科学决策制度等途径,形成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二是要形成企业风险预测与评估制度。经常性地分析研究企业潜在的、可能发生或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风险警示,建立内部
风险预警机制。三是要制定企业风险处置应急预案。既防范于未然,又施救于事后,形成风险处置的应急机制。
发表时间:2011年09月19日 关键词:特许经营合同 彭大成
556144166 *** 摘要
;第一步、做好尽职调查。被特许人应当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
1、特许者是否具备合法的特许经营主体资格;
2、审查特许者是否已经加入特许经营企业的备案管理;
3、特许经营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特许经营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
第一步、做好尽职调查。被特许人应当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
1、特许者是否具备合法的特许经营主体资格;
2、审查特许者是否已经加入特许经营企业的备案管理;
3、特许经营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4、审查特许者提供的有关宣传资料的真实性。
第二步、互签保密协议。在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前特许者和被特许者应当签署一份《保密协议》以保护双方各自的权益。对于这类规定,被特许人应当注意,即使你的员工泄漏了有关特许人的秘密,被特许人也应当承担责任。而特许人也应当保护被特许人的财务状况及个人隐私等。
第三步、阅读了解特许经营合同。由于特许合同只是特许者事先拟好的格式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将是必要的。尽管特许业务不同,特许权也会相应有所区别,但下列条款,应是所有种类的特许经营合同都必须具备的。
1、合同期限和展期。通常情况下,许多特许者允许被特许者在合同期限届满时延长合同期限,但注意展期的条件不能过于苛刻,被特许人应当要求在平等条件下有优先给予展期的权利,以避免打开了市场最后却被终止了特许。
2、首期特许费和其他费用。合同应说明首期特许费、定期的费用(如特许权使用费和广告费等)和其他费用的计收办法和支付方式。
3、经营场所。特许者可以代替被特许者负责选择其经营场所,也可由被特许者负责选址;但特许者应起指导和最终核准的作用。
4、培训。合同应明确特许者培训计划的性质、内容、期限和地点。有些特许者在强制性培训计划之外还设置了选择性的培训计划。
5、“商圈”禁止竞争条款。由于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后在一定区域内从事商业活动,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在合同中被特许人应当要求特许人明确在其商圈内不能再行设立加盟店和直营店。
6、优先购买权。为了控制特许体系,某些特许者保留自己从被特许者那里购买特许业务的权利。对于这样的限制,加盟者应当引起重视,这等于在给以后的资产转让设置了限制。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因此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由于旅游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旅游事故也日渐增高,旅游纠纷呈上升趋势,多家旅行社因为旅游者的高额索赔而被迫关闭。因此,加强旅游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摆在旅游经营者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旅游经营行业的法律环境
了解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有效管理企业法律风险的前提。目前我国调整旅游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有:
1、国家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通用性的法律规范。
2、行政法规:
国务院《旅行社条例》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4、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
国家旅游局《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
二、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依据: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标准主要是以ISO31000为基本思想、以国家标准为主体的国家标准体系,它们主要有:
《ISO31000 风险管理 原则和指导方针》、《GB/T27914-201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和实施指南》、《GB/T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和实施指南》、《GB/T23694-2009 风险管理 术语》,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同样也是旅游经营者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和措施的依据。
三、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的现状:
1、旅游合同条款不严格、责任不明确,导致旅游合同纠纷呈上升态势;
2、旅游者意外事故导致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
3、旅行社或导游谋取合同外利益导致的法律责任;
4、导游为谋取私利,强迫旅游者购物引发的纠纷;
5、旅游经营者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致使没有保全证据而导致的败诉风险。等等。而旅游者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赔偿是旅游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四、旅游经营者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1、慎重选择旅游合同文本。旅游经营者切忌一本合同走天下,除使用行业通行的合同文本外,应当根据旅游的类别制定专项旅游合同。各类旅游合同都应涵盖《旅行社条例》第28条要求的十四项内容,同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旅游项目制定个性化条款,根据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明确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合作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注意杜绝有关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或者减轻免除自身责任的、在法律上容易被认定无效的“霸王条款”,从法律上构架出全面、合理、风险共担的法律关系。
2、加强合同管理。旅游经营者在从事旅游业务中,与旅游者、保险公司、旅游辅助服务者、地接旅行社、以及其它第三人都不可避免的要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梳理并合理构架不同关系者的权利义务,是管理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如果旅游辅助服务者、第三人等给旅游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旅游经营者都有可能承担连带或补充责任;旅游经营者未经旅游者同意将业务委托目的地旅行社等都将构成违约。所以,注意各个环节的合同管理,以合同补充条款、附件等形式促成合同生效,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
3、注意适时履行告知、警示、提示、协助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多个条款将旅游经营者没有履行告知、警示、提示或协助义务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旅行社条例》等行政法规、行业规章也明确规定了旅游经营者应当履行告知、警示、提示、协助义务的范围和程序,因此,旅游经营者应当熟知这些规定,同时,应当制定保全履行告知、警示、提示、协助义务的流程和方式。在旅游活动中遇到风险项目,应当及时履行告知、警示义务,并通过诸如让旅游者签署告知书、警示通知等形式,保全履行的证据,有效降低风险。
4、重视旅游保险,利用保险合理规避、转移风险。旅游保险应当是旅游经营者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旅游特点,谨慎选择保险险种,是旅游经营者合理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适时、适当的提醒旅游者购买意外保险,也是旅游经营的重要策略。
5、严格按照法规和合同规定履行职责和义务,预防过度服务引发的风险。《旅行社条例》规定不准在合同外提供有偿服务,实践中,有些导游为招揽旅游者,往往喜欢越俎代庖,过度服务,而有些服务需要联络第三方提供,不可避免的产生另行收费,容易触及“合同外有偿服务”这根红线,因此对这一类服务应当制定相关规定和流程,即保证提供旅游者满意的服务,又防止踏雷。
6、严格划清旅游经营者组织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者自行安排的旅游活动,并对旅游者自行安排的旅游项目予以合理注意,在旅游者人身、财产可能遭受损害时,及时履行提示和协助义务,避免因此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综上,旅游经营者在经营中,应当注重识别、梳理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框架,制定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及危机管理预案,使企业在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有效的防范各种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一、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
资金的获得是企业负债的第一步, 企业要从宏观形势以及负债时的成本综合入手, 来确定是否去负债。
(一) 正确分析宏观形势
一般来讲, 如果判断未来经济形势平稳, 则应借入浮动利率型负债;如果判断未来经济形势改变则应借入固定利率型负债, 从而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从更深层次来看, 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目的在于正确地判断企业风险敞口的类型, 以达到规避风险, 减少损失的效果。如果将企业收入中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部分与浮动利率型负债之差定义为浮动敞口, 将企业收入中不随经济变化的部分与固定利率型之差定义为固定敞口, 那么, 如果预计未来经济形势比较稳定, 则应努力使固定敞口为正, 从而利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来取得收益;如果预计未来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动, 则应努力使浮动敞口为正, 利用收入大于支出的变动来减少损失。对于无法判断未来经济形势的企业, 也可直接关闭所有敞口, 以规避所有的敞口风险。
(二) 降低债务成本
债务成本是公司对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措资金并在其运营、偿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负债的交易成本很重要, 而后期的还款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1. 债务成本涉及因素:
还本付息方式、所得税率, 市场利率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 综合考虑还款时的现金流量和还款压力来决定还款方式;企业在获得利润时需要缴纳所得税, 而企业的债务利息可以在之前偿付, 即有抵税作用, 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债务成本, 所得税高, 抵税效果显著, 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应缴纳更多的所得税, 假如所得税方面有可以筹划的空间, 企业要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进行筹划;企业应该根据综合的宏观因素来进行权衡取舍, 制定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案进行负债经营, 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2. 负债经营各环节的成本。
负债经营是一个整个系统的过程, 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筹资、经营、偿还。而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 这些成本主要分为两大类,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账面上可以看到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一些不一定在账面上显示但确实发生了的成本。
(1) 筹资环节。在进行负债前, 企业会对所需的资金进行总量和结构上的分析预测, 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计划, 根据资金需求确定资金的缺口, 以避免过多债务带来的筹资成本。
(2) 运营环节。融资以后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安排, 则会因为运营安排不当会对债务成本造成一定影响。比如企业为了扩大生产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而借入款项, 而由于运营不当使设备并没有合理使用, 那么企业在生产率和因设备折旧、闲置而产生的损失会丧失因没有投资一些其他的项目的机会受益。其中的显性成本主要是债务利息, 利息是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必须支付的费用, 应该与企业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一样。而报酬率又包含风险报酬率和无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是企业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时产生的高于无风险报酬率的那部分收益。无风险报酬率可以按国库券利率。因此企业在进行债务经营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当前的风险, 充分把风险报酬率和无风险报酬率考虑进来, 看自己的预期报酬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来决定是否贷款和需要进行多少举债。
(3) 偿还环节。如果企业在债务到期的时候能够及时还本付息, 那么就不存在额外的偿还成本。但是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那么违约风险和破产风险就会带来额外支出。违约风险会使公司的信用成本增加, 而债务投资者们不愿意承担风险而对融资进行限制, 使再筹资风险加大。这时企业不得不放弃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 最终可能导致破产清算等, 原因主要在于现金流量的规模和波动幅度。对于负债规模逐渐增大的公司, 无论经营现金流量有多大, 破产概率都会增加。因此, 企业一定要根据能按期还款的数额来进行举债。
二、确保内部创造资金的水平及增长
为了确保企业能按期偿还债务, 能在还款的时候保证企业的现金流量足够企业进行日常的企业资金周转, 企业要确定收入的稳定性, 即减少收入的波动性。还要确保企业负债的合理的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资金的合理应用, 内部创造资金的水平才能保证稳定和增长。
(一) 减小收入的波动性
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不能正确预估其资产报酬率, 不能正确评估预期报酬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从而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在本不该借款的条件下进行举债, 导致企业在还款时出现债务危机或者现金流量不能支撑企业日常的正常经营。因此企业要从多方面确保收入的稳定, 保证成本开支的稳定以确保利润的稳定和提升。确保其稳定性主要从两方面, 即宏观来看在于对国家政策的预测与评估, 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动, 找到适合本行业本企业自身的经营负债方式, 确保收入的稳定。从微观上及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 企业要加强对于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动的掌控能力, 掌握和供应商之间的有效联系, 确保供应的价格与数量能及时根据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而作出合理的调整;随着企业本身的发展, 由初创到发展, 由成熟到稳定, 最后到衰退, 每个阶段都将面临不同组织结构, 进而在每个阶段都将出现不同的收益率特征, 根据实际情况, 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对企业的影响政策作出调整, 以使企业的收入保持稳定, 以确保还款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还款, 保证企业现金流量的充沛进而保证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
(二) 改进负债融资的结构
改变负债融资稳定结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负债率 (量) 、借款方式的选择 (借款来源和期限方面) 和正确找到借款时机。
1. 负债率
随着企业负债比重的增高, 固定利息支出就会增多, 盈利就会相对减少, 业绩下降, 企业破产可能性增加, 这种破产可能性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从而最终导致了企业市场价值降低。
负债融资的股权结构效应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因公司的负债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股权结构的变化, 从而导致不同股权结构所发挥的公司治理效应。因此, 在一定条件下的负债率的变动可以优化股权结构, 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效应。企业引入的负债虽然可以降低股权的代理成本而提升公司经营绩效, 另一方面, 债务的引入也会产生债权代理成本, 同时也加大了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权衡理论, 当企业债务融资达到一个合适值的时候, 公司的经营绩效才能达到最优。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效应, 企业必须在综合考虑两种代理成本的同时做出权衡取舍, 以确定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 即使总代理成本 (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 之和最低。可以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进行考量, 设S=内部权益, Y=外部权益, B=负债, 则外部和内部融资权益比例可以很清楚的显示。因此为了使企业总代理成本最低, 要使股权代理成本和债券代理成本最低, 股权代理成本随着外部权益融资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债权代理成本则随着外部权益融资比例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可以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值, 使总代理成本最小。
其次, 由于股权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债务融资会产生代理成本, 在企业负债率较低的时候, 也应适当提高负债率带来的免税收益, 这样可以使收益大于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 能够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 但是企业的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也会随着企业债务的增加而上升, 在企业负债率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使减税收益和破产的代理成本一样, 因此存在一个最佳负债率, 该负债率使债务带来的抵税收益和破产代理成本保持平衡。因此企业要找到这一平衡点, 合理进行负债量的规划。
2. 借款方式的选择
借款方式的选择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 从来源方面来看, 企业根据自身需求, 来确定采取哪种负债融资方式, 比如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商业信用等, 各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企业要把三者结合起来以使负债成本最低, 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最大。银行信贷是企业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债务资金来源, 金额较大, 期限较长, 债权人又是银行, 相对其他两种方式来说专业性较强, 但是银行信贷在控制代理成本上面存在缺陷。债券融资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可以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在约束代理成本方面也强于银行,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分散, 使代理成本相应降低, 但正是由于债权的分散、不专业, 使债券融资不如银行信贷更能更好约束。而商业信用则是期限较短, 但好处是风险在事前基本上就能确定, 所以代理成本这种是最低的。正是这三种方式的来源不同, 各有特点, 企业应该将各种债务资金搭配使用, 实现各种方式取长补短, 进行有效的结合, 最大限度的降低代理成本。
其二, 在选择期限结构上也要注意长短期的搭配使用。
从资金使用上来看, 流动负债及短期借款和长期负债的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水平, 长期负债成本较高, 并且缺乏弹性, 若过多借入长期负债, 在债务期间, 资金大量的暂时不用也不好提前归还, 只能徒增支付利息的成本。而流动负债可以在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介入, 当企业需要资金减少的时候可以逐渐偿还本金, 从而降低利息费用支出。但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了流动负债上, 由于时间短, 当到期日将近的时候容易出现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 不能及时支付的情况, 一旦企业不能到期支付, 而企业还需要其他资金, 则企业将无法借入资金使债务链断裂, 发生财务风险。
短期债务能够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因为如果企业拥有过多的长期债务, 企业定会面临过多的还本付息的压力, 尽管有些项目净现值是正的, 但是为了企业长足发展, 还是会放弃一部分的项目, 所以企业可以借助短期负债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 缓解这种因债务的成本而放弃的一些有利可图的项目,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营运效率。
因此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要合理搭配使用, 尤其是要找对时机看哪个时期需要哪种负债, 因为一旦失控, 会影响企业资产的质量、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后续的扩张发展。
3. 借款时机的选择
企业的债务要把握适当的时机,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分为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稳定时期, 最后到衰退时期。在成长时期, 企业刚刚开始走向正轨, 此时若大量借入资金, 企业可以迅猛发展, 这时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 一般会大于债务利率, 财务杠杆效应明显, 能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如果企业到了成熟至衰退的转轨时期, 利润率比较低, 很有可能会小于债务的利率, 这样的企业在短期内无转机的希望, 此时期也尽量不要进行大量负债, 因为负债越多, 负担越重, 到最后可能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的破产。
关键词:工业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纷纷选择负债经营的方式。据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都在70%以上,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虽然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其风险也随之而来,加之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尤其是负债比例很高的工业企业。这时我们不禁要仔细考虑,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国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应该怎样化解由此产生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促使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负债经营的含义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但从内涵上分析,负债经营也称举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本文分析的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不仅包括短期负债,而且还包括了西方国家排除在外的长期负债。
二、负债经营的优点
1.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换句话说,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致使企业不论营业利润有多少,债务利息、融资租赁的租金和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显而易见,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当然,财务杠杆不一定都会起到正效应,如果企业的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时,财务杠杆就会起负效应。
2.负债经营可以带来税盾效应
众所周知,负债经营就会产生利息,而利息的扣除是在企业所得税前,因此利息的存在降低了应税所得额,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大量企业所得税款。这表明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低于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资金成本经过加权之后有效的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3.负债经营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个是权益融资,另外一个是债务融资。相比权益融资而言,比如股票融资。工业企业要获得上市融资的资格,需要经过多重的关卡,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而且股权融资之后,企业应该回馈给投资人回报,而这种回报一般以现金分红或者股票分红为主,重要的是,这样的分红却是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进行的,这可以认为企业的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从而可以在税前扣除利息,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资金成本。
4.负债经营可以稳固企业控制权
相比于负债融资,权益融资势必会分散股权,增加新的股东相当于减少原有股东的控制力,因此采用权益融资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也是一种威胁。而采用债务融资进行负债经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股东的控制力也不会受到威胁,有利于对企业进行更好的控制。
三、防范负债经营的风险建议
1.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破产的概率也越高。工业企业进行举债时,不能盲目的为了增加税盾效应或者是增加控制力等单一的目的而进行债务融资,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举债,而且要确定合理的债务比例。资产负债率一般控制在50%即可,过高的话经营风险也高。过低的话,发挥不出债务经营的优点。再者,债务比例的高低也会被投资人当做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不论从外部吸引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都应该确定一个适合工业企业自己的合理资产负债率。
2.采取适当的筹资策略
企业进行筹资时,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资本分析,而且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还款实力,因为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企业有按时还款的法定义务。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安排还款的计划,明确什么时间应该用哪一部分资金进行还款。工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进行融资时的规模也非常大,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握风险,重大的资金项目一定要先前制定合理的计划;其次,进行筹资时,先要考虑筹资的成本,筹资过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如何,能否按时归还借款;最后,企业应该及时总结,发现之前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债务融资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等等。只有在不断总结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才能降低还款压力,降低工业企业的经营风险。
3.设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向于一体化战略,工业企业也不例外。很多工业企业合并了上下游的企业进行整合,但是此时的风险也在伴随着发展。大家都明白资金的运动是一个往复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流程复杂,而且资金的周转缓慢,此时解决资金短缺的措施就是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但是笔者建议,虽然整合产业链有利于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但是最好整合的企业相关度稍微大一点,或者是冷门行业与热门行业的整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一条产业链的整合,必然会带来这样的风险: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设备短路等等,都会导致下游受损,那么资金链也会断裂,企业的整个运营都会笼罩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如果是多行业的整合,即使某一环节出问题,各行业之间还可以互相补救,资金的供应也不会中断,因此,建议工业企业应该横向发展,跨行业整合,齐头并进。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负债经营的风险最终会由资金链的断裂、资金短缺表现出来。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降低负债经营的风险。首先,工业企业应该加速资金流转。当前我国的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偏高,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催还政策和制度,参与保理公司开展的保理业务,将应收账款交给保理公司管理,一方面节省自身的经历和成本,另一方面在保理公司的专业办公的效率下,也能够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其次,应该建立信用制度,以折扣的方式尽快收回货款。最后,尽量拖延付款时间。应付账款已经属于其他企业,但是使用权还在我们手上,此时应该尽量获得更多的使用时间,让钱生钱,获得更多的使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5.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防范风险的首要措施应该是企业上下应该具备防范风险的意识,只有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企业只有生存下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获取利润。工业企业应该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大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企业中具体的工作活动或者经济活动举例分析,这样更容易让员工理解。此外,公司的管理层也应该熟练掌握风险判断技术,应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定风险的上下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网络的应用应该被纳入风险防范措施之列,
参考文献:
[1]吴中学:浅谈企业负债经营[J]. 商场现代化,2008,(13).
[2]吉力茹: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J].商业经济,2009,(02).
[3]孙刚:论企业负债经营的资本结构及其优越性[J].管理观察,2009,(03).
[4]刘新成:试论企业负债经营及其风险规避[J].商场现代化,2009,(03).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推荐阅读:
论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07-20
企业合同风险防范10-25
企业管理的风险防范09-30
李晓宁: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员工06-07
公司经营目标_企业年度经营目标07-23
企业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10-24
企业经营战略0015106-05
旅游企业经营战略06-05
企业经营理念06-17
企业经营情况介绍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