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推荐9篇)
2月25日,主题为“立足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音寺镇唐庄小学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掌握课堂观察方法,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校教师参加了该活动。
结合上学期市教研室对课堂观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本学期第一次课堂观察实践活动在该校展开。活动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本次讲课的左慧敏老师先做了说课,她从设计思路、环节设置、任务要求、重难点设置等进行了一一说明。然后全体与会教师划分为3大组分别针对目标达成、学生活动、有效提问三个维度,选取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察量表的选择和制定。
上午第四节课,左慧敏老师执教公开课《文本框的应用》。这时,教师们不仅仅是听课,更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针对预先设定好的观察点,他们纷纷展开观察和记录:有的不断观察学生的任务进展;有的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有的则关注和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等等。有了课前的小组讨论和分工,每个人都明确目标,如实做好记录。
课后的讨论会议在下午举行。左老师先就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教后反思和小结,然后各个小组成员汇总各自的记录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以及撰写课堂观察报告。在评课环节中,老师们不再面面俱到,而是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再给出改进的建议。整个活动,就在精彩的交流声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课堂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也是千变万化的世界.课堂既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 课堂观察也就有了各种可能或变化的视角.善于选取、生成观察的视角对于英语教师从事教学与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曾明确提出, “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 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 (转引自杨在宝张杰王燕, 2012) 课堂观察是以改进教学、发展教学业务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术探讨活动, 通过有效的课题观察, 英语教师可以更新教学观念, 交流教学经验, 探讨教学方法, 回报研究成果, 是英语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很多学校中, 一些英语教师, 尤其是青年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紧张, 忽视了对听课质量的把握, 在听课当中, 无目的性、无针对性, 只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板书内容, 这样的听课活动不能发现症结所在, 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课堂观察的内涵
所谓课堂观察, 就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 凭借感官及辅助工具, 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 将课堂中的连续性教学事件拆解成微小单元, 透过观察点对每一个单元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朱水萍, 2012) 由此可见, 观察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听课需求, 将一整堂化整为零, 选择特定的观察角度, 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课堂活动.崔允济、周文叶曾经指出课堂观察与传统的评课不同, 是一项专业活动, 旨在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张献伟, 2012) 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桥梁, 让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扎根于课堂, 以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进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听课教师带着自己的预设问题走进他人课堂, 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平等对话、进行着思想碰撞, 课堂观察后在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从而获得实践知识, 汲取经验, 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意识到课堂观察的内涵, 意识到课堂观察对自身教学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的作用, 才能端正英语教师对日常听评课的态度.
三、课堂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关键点, 是观察者要明白为什么进行观察、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观察.由此可见, 课堂观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不论观察者是青年教师还是成熟教师, 都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目的来选择观察对象、观察内容以及运用不同的观察手段, 制定好观察计划, 写好观察后的反思,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观察效果.
(一) 加强理论修养, 增强观察能力
据研究, 英语学科教师专注于科研者, 比例与其他众学科相比排名靠后, 由此可见, 英语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理论修养更加迫在眉睫.课堂观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 而是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将其做好.观察者储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 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是做好课堂观察的前提和基础.课堂观察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听评课活动, 它是观察者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到课后交流的过程, 全面地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援助等专业能力, 是英语教师进行自我专业素养提高而开展的一种有效教学研究途径.为了能让课堂观察有目的、有深度、有实效性, 观察者必须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加强自身理论修养, 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也可以让观察者找准研究主题, 站的更高, 看待问题更全面, 底蕴和内涵更加丰富, 从而为课堂研究奠定基础.
(二) 选择课堂观察视角, 制定观察量表
LICC模式把课堂观察的内容分成4个维度, 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每个维度包含5个观察视角, 但每个视角的观察点均不同.如下图所示:
课堂观察从宏观层面上到微观层面上涉及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检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以及评估学习的成功等.观察者首先应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确定好本次或一定阶段的课堂观察面是立足于宏观上还是微观, 进而设计好课堂观察量表, 以便开展观察活动.孔企平认为:“一堂课是不是好课, 既要看过程, 又要看结果”. (赵国忠, 2010:7, 转引自刘秀珍, 2013)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行为目标性不强, 重难点不突出的问题.英语教师教学中“一言堂”现象还很严重, 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改革应该从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开始, 由单一的师生交往转变为师生、生生多维度交往, 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戚业国, 2005:140, 转引自刘秀珍, 2013) .所以科学、系统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并运用观察量表进行统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过程中, 应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自身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 完成课堂观察量表主体要素的建构, 发挥其改善英语教师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主体途径.观察量表作为课堂观察活动的主要辅助工具, 应注重完善其内在的结构性体系, 观察者应根据本次或本阶段课堂观察的立足点, 设计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观察量表, 并充实其内在参数设置, 使之真正成为观察者发现、分析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 开展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使之既体现教学的实然性, 也体现课程标准的应然性.例如, 在观察教师工作方式上, 我们可以事先预设观察视角, 通过评价与思考来观察课堂, 设计如下量表:
我们也可以就某一项课堂指数预留课堂临时生成空间, 观察整个课堂活动中, 边记录过程, 边评价与思考.例如, 我们在观察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层面时, 可以做如下量表的设计:
通过改进和优化观察量表设计, 达到转变英语教师自身的课堂互动方式, 实现课堂的多维度交往, 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达到既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又能改进英语教师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目的.
(三) 运用课堂观察策略, 做好课后反思
根据观察的不同时间节点, 课堂观察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观察者主要做好两件事:首先是做好观察过程中必需的辅助工具, 例如设计所要观察维度和视角的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其次是与被观察者做好课前交流, 了解学生学情、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及其设计意图, 预设问题.课中观察者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和变换不同的观察地点和观察方式, 填写好观察量表, 做好录音录像等工作, 真实地记录下课堂生成的原始状态.课后观察者可以首先与被观察班级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了解学生的习得情况, 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可以与授课英语教师就自己所观察的视角进行探讨, 交换心得体会, 获取教师的第一手资料.最后观察者需要就课堂记录的量表数据、录音录像等、与学生和授课英语教师交流记录等原始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深层次反思, 探寻更完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 并将反思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结合理论依据, 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课堂观察的内容与方法层面进行了浅层次的探讨, 还存在诸多不全之处, 例如观察维度和视角的选取要素、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等.实践证明, 有效的课堂观察不仅有助于英语教师提高教学实绩, 更是实现英语教师由一名普通的教书匠向研究性学者转型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杨在宝张杰王燕.基于课堂观察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J].教育与职业, 第35期 (总第747期)
[2]朱水萍.课堂观察“步步移”:日常推门听课的多维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0)
[3]张献伟.课堂观察中的伦理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5)
[4]朱一平.走向“课堂观察”的听评课[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 (10)
一开展有效教学交流活动
我们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交流活动。两年来,与上海普陀区兴陇中学多次开展了交流活动。我校先后选派了20位教师到兴陇中学跟班学习半个月。在上海观摩课堂教学、参与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了解上海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将所学所得在教职工例会上对全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9年10月23日,我们还邀请了上海兴陇中学的18位党员老师到校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当天上午,两所学校6位教学骨干老师分别开展了语数英三个学科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下午,全体老师济济一堂,共同开展课后反思与有效课堂教学探讨活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交流活动,我校老师对上海课改的最大体会可以概括为:管理细,教学实,纪律严,时间紧。上海老师们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我校老师的触动很大,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激励我们不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努力进取。
二实行“推门听课”,开展反思教学
上课是为了学生有收获,而不是表演给他人看的。我们推崇推门听课:听常规课,所有课堂对所有老师开放。听课一般听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听课是为了探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示范或专挑毛病,因此评课要实事求是,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听课后,要求每个听课教师着重思考几个问题,如:(1)这节课体现了哪些有效教学理念?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你认为应如何改进?(2)你平时是如何上这节课的?你的课与课例相比有何不同?你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3)上课教师是否按我校所倡导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是否高效?鼓励教师就这些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既可以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交流,也可以在课后随时进行交流。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摆出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集体备课,加强校本教研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特别是教师人数较多的学校,集体备课有别于同备课组教师共同探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在先后成功举办“全县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场观摩会”和“全市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现场观摩会”后,我校就一直要求教师按“个人备课——集体讨论——个人补充——教学实践——教后反思”的模式去实践教学工作。
每位教师在集体讨论前,都应先进行个人备课,从面上把握教材内容;然后备课组每周定期就某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难点的突破等方面进行集体探讨;教师根据各自的教法和学情,进行个人补充,设计可行、有效的教学个案;教学实践后及时反馈总结,重点研讨课堂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新问题。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教师专业能力就是在这种互助式的教研过程中得到共同提高的。
四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
我校要求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写一篇教学反思。反思一学期来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都做了哪些工作,课堂教学是否落实有效教学理念;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反思分析失败的教训;思考在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在有效教学阶段小结会上都要就自己的情况与备课组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碰到的问题。
每一篇教学反思由教导处统一收集,从中挑选一些有待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學质量的老师进行单独谈话,帮助他明确努力方向,立志改革课堂教学。事实证明,经过深刻反思和校长谈话的老师,大多数人的教学成绩进步明显。
五加强量化评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除了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外,还必须建立健全量化评估制度,以规范的评估制度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校制订《永和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结构及其发展需要,设置五个层次发展目标:教学新人、教坛新秀、校级名师、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但有精神奖励,还利用每年上海毅石律师事务所和永和镇政府的奖励基金对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做到“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作为、干成事的有地位”,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永和中学)
一、新老教师结对子。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要求青年地理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胜任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能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能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素质较高的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地理教师队伍。具体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地理课程的教育规律。过好教学设计关、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关、实践课教学关、考试命题关等。
3、具备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能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必要的社会实践等。
4、具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学校优质教育课题研究活动,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知识并能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5、青年专业教师要力争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五年成为骨干,八年能挑大梁。
三、主要措施
根据青年地理教师成长和学校实际,部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合理安排、使用,鼓励冒尖”原则,采取“专业教研组带教、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措施。
1、加强对青年专业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青年专业教师是我区地理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地理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提高青年专业教育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实践技能水平,是我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把培养青年地理教师的工作,放在地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上,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地理教师培养与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当作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2、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鼓励青年地理教师建功立业
每学期专门研究青年地理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与同青年地理教师的联系制度,召开青年地理教师座谈会,听取对青年地理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同关心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大好局面,中老年教师要更多地关心、爱护和扶持青年地理教师。青年地理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严要求,自觉磨炼,促进自己尽快成熟起来。要积极承担校际或组内公开课,展示自己,鼓励冒尖。积极参加本学科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撰写学科论文并积极投稿或参与有关教研部门的评选。
3、实行导师制,落实师徒结对子的计划。
导师要有计划、有要求、有指导地对青年地理教师进行培养,指导青年地理教师的备课、上课、技能训练以及科研工作,帮助青年专业教师通过教学关,提高科研能力。师徒之间要加强相互听课、评课,青年地理教师听导师的课要求用专门的听课本以备期末检查。要求青年地理教师在听课后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6、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青年地理教师快速成长
鼓励学历进修,督促他们坚持学科培训,使他们获得更宽广的视野。
四、具体安排
1、学期初,搞好师徒结对任务,明确导师和被指导教师的目标与任务。
2、每学期青年专业教师在组内要上一节汇报课,并组织评价。
3、每学期要对青年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4、要求青年专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指导老师听课不少于15节。
5、一学期要完成“四个一”工作:一个优秀教案、一堂优质课,一篇教学或教育论文,一份上佳试卷。
6、学校每年对青年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考核。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加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教师成长则是决定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成长多以教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和成果的丰富为主要标志,实际上,教师成长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的、由内而外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自身的全面进步,亦体现为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校长作为教师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在办学治校中应全面关注其精神成长、引领其专业成长、促进其自主成长和保障其持续成长,从而实现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以职业认同引领教师精神成长
职业认同是“生命个体在对于职业价值的发现和体认中产生的心理归属感,也是帮助教师去践行教育思想的理念支撑,是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当教师个体职业认同感较高时,就会把人生价值与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因而校长要尊重和关爱教师,点燃其教育信念、唤醒其教育责任、激发其教育智慧。
(一)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内容,它既决定教师的价值判断,更决定其发展方向,对教育理想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能够外化为教师尊重生命和人格、直面困难与挑战、乐观协作并奉献的意识和
行为。在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小学教师往往面临日常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琐事多、考核细以及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状况,特别是在乡村或贫困地区缺乏物质支撑和社会认可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待遇和尊重,以致社会地位边缘化。
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期待、要求和质疑,很多教师会一度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相当一部分教师会感到教育事业艰难或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进而产生倦怠、退缩甚至放弃。作为校长,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认同其坚守教育事业的崇高,正视其成长过程的曲折,以主题教育点燃教师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情怀,以日常细节激发他们敬业和乐业的情操,帮助教师化解矛盾和困难,使其热爱并能够轻松面对工作,与学生“在跨越重重困难及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信念”。
(二)教育责任
伴随师德师风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落实,爱岗敬业和责任意识成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校长应把强化教育责任目标聚焦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以角色定位强化其责任意识。如在常规备课环节中,可在同一教研组安排老、中、青各年龄段有机组合。要求青年教师注重教学规范性,中青年教师主导思路并力求创新;老教师负责整体把握结构框架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即从榜样的角度调动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积极而和谐的氛围促进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适当安排教师承担相应的任务并进一步赋予其自主权和主导权,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个人对分管事务负责到底的岗位责任制,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和举措,激发其作为学校“局内人”的创造活力和变革能力。通过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每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牢记对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基本责任,从而激发使命意识。
(三)教育智慧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与影响,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课堂、教学及学校的认识贯穿于其整个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为教育理念和处事方式并作用于日常具体的教育生活。在“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学生在应对各类挑战的准备中要逐渐形成创新精神、包容意识和共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便是引领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而积蓄相应的品质力量,因而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意义上的师德和修养,更要具有尊重生命、引领生命的教育智慧。
教师的智慧可以“点化”智慧,有智慧的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同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这正是教育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生命影响的本质追求。教育智慧的本质即对真、善、美的丰富与坚守,校长应为师生创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环境,以情感投入,以文化浸润,努力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获得职业幸福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让他们在发现
自我、悦纳自我、挑战自我的进步中成材。
在生命影响和智慧感召的场域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环境的优雅,更应体现人的内在之美,聚焦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温情故事、共同创造和用心经营。只有共同参与打造与维护的美好家园才是有情感和有温度的,才会在每个人心中刻下烙印,深感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学校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使个体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和谐相融。
二、以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具有相应的职业掌控力,才可能幸福而有尊严地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服从于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有效的引导和真诚的帮助。校长不仅要为教师搭建有益的平台,更要以专业的视角带领其高效成长,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专业阅读
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从而获得重新面对根本问题并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专业阅读不该盲目跟风或“人云亦云”地追随一些所谓畅销的“必读书目”,而是要回归到对书籍本身的研读中来。
校长可指导教师阅读教育报刊,了解业内当下研究的方向;阅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进行辩证思考和创新;阅读专业书籍,用理
论引导课本和补充教参;阅读人文书籍,拓宽视野并丰富精神世界;阅读学生喜欢的图书,了解并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丰富的课程资源,积累并内化为教学感悟。专业阅读要强调“静”与“动”的结合,一方面整合碎片化的时间,使教师能够安心、静心地阅读,真正地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要建立相互交流和促进的平台,使教师在共进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分享、提问和交流,进而拓展专业阅读的宽度和深度。
(二)专业研究
在课程改革中要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落实,教师就必须积极学习新型教育理念,及时更新专业文化知识,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师本身。校长可组织教师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为内容、以实用为宗旨,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如针对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典型课例等从理念、知识、方法、技能等维度进行反思和探究,使教师拓展知识的宽度、思维的广度、方法的深度,从而形成教中学、习中思、研中行的常态化提升路径。
在研究形式上,可尝试并探索专题讲座、主题教研、学术沙龙、成果交流等集中培训以及教学后记、小组阅读、心得分享、多媒体记录等分散研修。总之,从提升素养和完善修养的角度去研究教育对象、开发教学资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专业交往
教师成长离不开具有共进氛围的发展共同体,通过相互对话与交流突破视野的局限性、思维的狭隘性和理解的片面性,从而思考和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校长应为教师拓宽专业交往的路径,除与同事、同行之间的研讨外,还要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及社会之间搭建有益的桥梁,与学生座谈,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改进;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的需求以促进家校之间和谐而有效的合作;走近社区、走向社会,对当前的教育环境形成具体而理性的认识,进而明确自身差距和努力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还可借助网络平台为教师建构成长共同体,在校际间开展资源共享和研讨交流或与业内专家进行网上的“零距离”沟通,使教师在传道授业中首先为自己解惑,并且感受到“天涯若比邻”的相互鼓励和支持。
三、以内驱动力激励教师自主成长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发展也面临新的困境,如社会竞争激烈导致职业稳定性下降,考核标准增高引发来自学生、家长的干预和质疑,这些变化和挑战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契机,而自觉、高效、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恰是教师应对各种挑战的主要手段和根本保障。据此,校长应根据校情、师情、学情探寻具有本土特色的实用方法,促进修养的内化和动力的内驱。
(一)自我规划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曲折、由内而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尤为重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校长应把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掌握专业发展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近期、中期及长期的自我发展规划,以目标诱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并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教师生活背景和个性发展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也是千差万别的,校长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使不同的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具有差异性和切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另外,尤其要关注教师成长中的小进步和小问题并及时予以鼓励和指正,使教师真切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和成长的自信,从而不断奋发向上,形成自我重视与外界尊重的双向合力。
(二)自我激励
自我提升意识是教师成长的核心与精髓。针对教师职业阶段性分化的高原期倦怠问题,以正向教师观为引导是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有效策略。校长应注重师德修养的文化浸润,引导教师学习前辈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经验,以身正为根、学高为本并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从而实现阶梯式提升;在师生间架设起情感互通的桥梁,不仅引导教师真挚地爱工作、爱学生,同时也教导学生尊师重教,以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激励师生同频共振、平等友爱,并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特别是在不确定或不稳定的境遇中有所坚持,积聚力量。
(三)自我评价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视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存在内容片面化、形式单一化、指标笼统化、结果终极化等问题,制约了教师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评价中,尤其要关注和考核师德师风,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自我评价可根据教师教学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运用调查问卷、自查量表、自我剖析表、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工作总结等形式获取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据,同时发挥民主评价的作用,让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调查、访谈、听评课、开放日等形式对教师的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客观公正。
在评价中,要注重内容上显性与隐形并重,方式上量化与质性互补,指标上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并存,过程上立足当下与着眼未来共通。
四、以人文关怀保障教师持续成长
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当各方面趋于成熟时,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但客观上却可能存在高原期的阶段分化。这类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往往不足,在学校教师研修培训等学术活动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师资培养收效甚微,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缓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师资培养的预期成效。激发终身学习意识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促
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保持初心
教师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初都怀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奉献精神以及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美好理想。校长要善于凝练教师的职业价值,引导教师感悟到这份职业不仅美好而且崇高,但也有很多艰难和不易,所以在敬业的同时也要乐业,在提升能力与修养之中探究教育本质亦享受教育成果。
当教师在某个阶段遭遇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不平衡时,要避免宣扬自我牺牲或以师德的名义对教师施加精神压力,而应该以“初心”的角度,唤醒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向往、热忱和动力,带领他们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以大智慧促进生命成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保持活力
在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碰撞心灵的事业中,教师不仅要有奉献的职业精神,更要有正向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人格魅力,于无声无形中引导学生习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教师在自我认知和沟通协作方面拥有活力:乐观,自信,坚毅,善于进行情绪的管理和心态的调节,以良好的亲和力和沟通力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交往。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合理的制度不仅让教师乐于接受,而且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和奋进精神,因而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校长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共同确立学校发展
目标。
具体规划形成之后,应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向教师进行解读,意在使大家理解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使制度和规划起到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更要尊重教师的看法和意见,维护教师的民主权益,扎实而和谐的民主氛围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另外,校长要引领教师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将学习型组织作为教师成长的家园,使教师队伍稳定而持久地发展。
(三)保持创造
教师如果具备创造的愿望和品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但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还能够助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日常工作的琐碎和按部就班是多数教师缺乏创造灵感和进步动力进而陷入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影响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教师“自我更新”的意识、行动和经验的提升决定着自身发展水平的高度。
创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可能充满困难和阻力甚至失败,校长应为教师的自我更新营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如以常态化、专题化、系统化的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利用多元化的监测工具和评价方式使教师了解并掌握自身成长的起点、重点和难点,记录并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事件、问题和感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所总结和计划。同时,在工作上注重创设尊重、赏识、互
助的和谐关系,促进教师个体生成强烈的创新意识、获得前沿的创新理念、形成坚强的创新意志。教师的成长有赖于校长的领路和护航。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一、学校引领, 倡导教师走自主成长道路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既需要“他主发展”, 即通过学校和培训院校、教科研等相关教育机构,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 更需要“自主发展”, 走自我成长道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尽管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成功, 还是依赖于“自主发展”。学校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教师就必须练内功、练真功、练苦功, 走自主成长道路。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措施
开展校本研修, 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不断给教师注入科研动力, 学校专门建立了课题研究理论书库。在教育科研实践中, 变革教师备课方式。我们依据科研课题重新设计了教案本, 它增加了对课标理念的把握, 对自己教育理念及课题研究的认识。尤其是课后的反思报告, 帮助教师撰写教育案例与反思, 开展叙事研究, 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拉近了距离。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我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 收集的是一系列自己的作品样本, 以向学校和同事提供自己进步的信息, 展示自己的成就, 激发自主发展意识, 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开展有效反思性教学, 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每位教师都可能在表达自身教育经验和分享他人教育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教师同伴指导, 在对话讨论中完善自己。我校采用“师徒结对”形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自愿结成伙伴关系, 彼此之间互相发现并探究问题。通过互相探讨, 分享他人的技能和经验, 解决实际问题, 共同进步。
三、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的研究
面临教育新形势, 塑造教师新形象, 我校力争出一批名师, 育一批骨干, 推出一批优秀, 带动全体教师,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超前、业务精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教科室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了解每位教师成长的经历, 帮助教师审视自我, 不断反思自我, 推进自我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明白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有阶段性特点的, 了解每个阶段的一般规律, 对促进教师成长是有好处的。
学习是最佳的投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盐池小学教师校本(艺术)培训全面启动。我校是东宝区的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焕发着强烈现代艺术气息的学校。作为区农村示范学校:盐小要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求生存;在加强学校艺术专业特色建设中求发展。就要把教师培训和加强教育,科研,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近年来我校艺术教研组通过校本培训,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做了初步尝试。
培训由我校的启明星团队的廖文军主任负责,本次培训主要是以学习横笛为主,共分6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一名组长,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学习,培训课上,盐池小学的老师们都能积极参加,并认真学习和练习。
我们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绿春县大兴小学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大兴小学是绿春县唯一的县属小学,是绿春县小学教育的窗口,是辐射全县小学基础教育的示范性小学。与所有的学校一样,学校的管理者在努力争取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如何更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做的工作不胜枚举:走出去学习、培训、观摩;请进来进行示范指导。但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学校基础设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收效甚微。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校逐渐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尝试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与评价,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分级负责管理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及《绿春县大兴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及奖惩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质量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进、评骨干、评职称挂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驱动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增强教师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将理论学习与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问题式的理论学习‛:针对‚教学问题‛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专题讲座;构建‚一定(定课题)‛、‚二学(学理论)‛、‚三上(上探究课)‛、‚四论(写体会)‛的教研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将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工作融会到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教师撰写论文硕果累累,2007至2008年教师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篇;州级一等奖10篇;州级二等奖13篇;州级三等奖4篇。使得校本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在近两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先后被评选为县级先进集体和省级先进单位。
三、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一是改革教研活动的组织内涵与形式。我校着力改革教研活动的组织内涵,实现教研、培训一体化。每学期期末,进行教师个人‚教学问题诊断‛,充分挖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建立学校问题资源库,以‚问题‛为先导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将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下放到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使教研立足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开展研究课、汇报课、公开课‚三课‛教学研究。每学期,结合实际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三课‛教学研究活动:上学期主要针对新教师和一年级起始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新教师汇报课‛、‚一年级教师汇报课‛;下学期,以学科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培养为中心,开展备课组课例研究课、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培养示范课和汇报课。对‚示范课‛的组织,更关注学校自身的需求。如:根据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处理应用教材,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融入‘课文’的学习中‛难以把握,打破常规来安排语文示范课,将语文示范课用常态课的形式展现给教师。
三是实行‚月听课‛制。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组长有针对性的不定人、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对上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的布臵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促使其改进提高。
四是开展‚观课‛活动。每学期以‚常态课‛的形式,在各备课组开展相互听课、议课活动,让组内同学科教师在‚观课‛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五是规范完善备课。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改变教师平时备课或照抄现成教案,或不备课就上课的不良习惯,对备课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尝试。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行‚五固定‛、‚四研究‛、‚三统一‛,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备课常规管理。这种备课常规管理不仅为教师创建了学习共同体,营造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氛围,也杜绝了不备课或照抄现成教案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六是规范一年级基础起始教育工作。将一年级基础起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中,每学年上学期,将其列为一项中心工作,开展‚一年级入学教育周‛活动。首先从学生学习、品行训练方法、汉语拼音读音规范、写规范字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强化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再通过一周的学生养成教育训练和召开家长会,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一体化,为顺利进行起始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七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每学年,依照计划实施对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近两年,我校派出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学习培训共计54人次;2008年,我校许静老师取得州级骨干教师资格,填补了我校州级骨干教师的空白。
八是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的教师结构总是在不断变化,每年总会有新教师充实到学校。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作,每学年上学期,我校又将对新教师的培训列入中心工作之一。通过集中培训和结队帮扶的形式,加快对新教师的培养。
由于我校立足校本教研,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近年来,我校在全县期末统测中,一至五年级各学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在近三年的毕业检测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家长的认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引,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教研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努力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两个转变,即从‚经验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从‚被动型‛教研向‚自主型‛教研转变。为办好绿春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足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推荐阅读:
立足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成长01-13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07-11
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06-25
立足园本,聚焦课堂,提升能力07-03
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体会06-04
高校教师立足本职工作09-11
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07-08
教师优秀事迹:立足岗位_创先争优11-06
课堂:教师成长的沃土09-12
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