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感800字(精选4篇)
人们都说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中的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了许许多多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到了军事学家的推崇备至,在经济领域、领导、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孙子在兵法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提出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因为他们能够决定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又比如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兵,也强调了他们的作用。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读完《孙子传》后,我才体味到了歌德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的蕴涵。偶然间,去图书馆自习时我随手拾起了一本寂静地躺在书架角落的《孙子传》,本只想随意翻翻,谁知才读一段,便难以再放下,爱不释手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它成为了我从图书馆借阅的第一本书,我决定从第一章开始细细品读。
《孙子传》全书共三十五章,约四十万字。作者并未在书的开篇就介绍孙子的丰功伟业,而是着重刻画了泰山的雄伟与气魄。“泰山之巍巍,淄水之滔滔”――雄伟而肃穆的泰山是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孙子建功伟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孙子一生中,祖父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孙子自小聪明过人,以智惩恶。身为世袭齐大夫的祖父田书见他如此聪慧,只是缺少见识和胸襟,于是便带他游历五岳、四海。早期的游历练就了孙子吃苦耐劳、善思善行、不轻言放弃的优良品质,也让其游说天赋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孙子的说辞宛如年近中旬之人,尽显其知识之渊博,让许多听者心服口服。
少小离家终未回的孙子,在吴国隐蔽深居,伺机而动。终于,他等到了励精图治、礼贤下士的吴王阖闾。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历经七次引荐,他终得出山。他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并以出色的统兵能力被吴王任命为将军。“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吴国则声威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介草夫,到让大国们都畏惧的吴国将军,孙子的人生历程印证了那句再平凡不过的人生哲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啊,历史舞台上的`佼佼者皆是常人,也皆非常人,因为生为凡人的他们有着不凡的隐忍和坚持。这世上最怕的,莫过于认真二字,不是吗?一辈子坚持认真做一件事,要不成功也难罢。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此外,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这样一部经典的著作若不经过铅华的洗礼和岁月的煎熬,没有千锤百炼的痛苦,没有百折不饶的坚持,又怎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后人不断的检验,而仍能长久不衰呢?
——读《孙子兵法》有感
《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旗帜。时间掩不去其魅力。匆匆读完《孙子兵法》,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心得,但又似懂非懂,自叹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涩,云里雾里,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经老师的分析和书后的注解才略知一二。短短十三篇,却是孙武呕心沥血,花十年创作而成,可谓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为世人所传唱与研究,而我也被孙子的才干所深深折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而且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战例,像计谋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师灭殷商”,作战篇的“商鞅立法奖军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孙子兵法》中的谋略规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流传至今的真理,更说明了孙武是一个非常伟大、杰出的谋略家与军事家。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他对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是众寡只用者胜。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孙子战争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等季节变化。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等地形条件。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等条件。法制,是讲部队的编制、将帅的职责等部队基本情况。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不单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它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决斗。战争是以有生力量为主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智力斗争,使用诈术是它的特征。用兵作战以欺诈为原则,要领在于诡诈(欺骗)。其诡道思想在“诡道十二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诡道十二法”:
1、能而示之不能
2、用而示之不用
3、近而示之远
4、远而示之近
5、利而诱之
6、乱而取之
7、实而备之
8、强而避之
9、怒而挠之
10、卑而骄之
11、佚而劳之
12、亲而离之。诡道“前四条”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对方,使对方不辨真假。“后八条”是因势利导造成不利于对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孙子 》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它提出一些正确认识战争情况的原则和方法。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2、“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4、要善于观察敌人并了解敌人行为的本质内容。《孙子》认识到既要了解战争中的现象也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要了解本质通常要费一番功夫。“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它强调认识战争情况必须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细微现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敌情,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情报“微妙”一番,即经过认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质,抓住敌人的真实意图。
《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其后,它又不断强调难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告诫君主和将帅,对待战争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凶战危,“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它强调不需要战争,就使敌人俯首称臣,这是战争的一种不战而胜的思想。这样就不用伤害百姓人民、下属甚至自己。其实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从《孙子兵法》中不但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谋略思想的精妙,而且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论辩体文章言简义丰的语言技巧和随手多变的结构艺术。《孙子兵法》的语言奇中有正,正中有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其论理舍事言理深入浅出,其行文词约义丰旨趣深远,其修辞纵横反复曲折尽意 《孙子兵法》在结构方面,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通常由主题、材料和结构三部分构成。主题解决的是“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解决的是“言之有物”的问题,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建立结构,要像统帅摆兵布阵,运筹帷幄;像工匠挥斤运斧,蓝图在胸;像画家挥毫泼墨,胸有成竹;还要像裁缝量体裁衣,尺寸合体。总之,动笔之前如若有了一个好的总体构想,就能“袖手于前,疾书于后”。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凝结了孙武必胜的智慧和心血,全书十三篇,贯穿了它全部的谋略智慧,留下了重要的作战思想,“兵者,诡道也”、“上功伐谋”、“自保而全胜”等经典的战争论述,是我们这新一代的人们不得不对孙武肃然起敬。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我自幼酷爱军事,也曾读过不少军事著作,但为《孙子兵法》百读而不厌。然而即使在现在汉语的翻译下,却仍不现其义。人常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孙子兵法》却非常书,要想取得皮毛,也非朝夕之事,且其博大精深,非常人所能想象!
我最爱攻心篇的一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行军到现实交往,要想克敌制胜,尽得先机,就要懂得了解自己熟悉对手。了解自己就能隐藏自己的弱点,熟悉对手就能找出对方的破绽。隐藏自己弱点的同时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手的短处,岂能不无往不胜?······
此外还有一句话我也甚是喜爱!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称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其大意就是量力而行,方可“称胜”。
在作战中,孙子通过自己对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土大小,资源粮食的多少,军队实力的强弱。从而克敌制胜,胜敌于千里之外,其理念就是步步为营,脚踏实地,一切着眼于实际。生活,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孙子兵法有感800字】推荐阅读:
《孙子兵法》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07-04
孙子兵法2000字12-27
孙子兵法读后感1100字11-23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06
孙子兵法大论文10-24
孙子兵法的感悟11-07
孙子兵法之读书笔记05-24
孙子兵法与商战作业06-22
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11-08
《孙子兵法》读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