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题(精选7篇)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再加上车辆驾驶人员培训时间短,不能完全适应道路交通环境的要求,道路交通事故与日俱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不断上升,这不仅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更给受害人及其家属在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在生活上带来了许多困难。作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如何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进行分析、提取,迅速、及时侦破案件,严厉打击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概述
(一)痕迹检验与痕迹检验技术
痕迹检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检验刑事案件中的痕迹,确定痕迹与案件的事实、痕迹与一定的人或物的关系的一种技术手段与司法鉴定工作。
痕迹检验技术是指运用痕迹检验学的理论、方法检验案件中的各种痕迹物证,确定痕迹与案件、痕迹与一定人或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刑事技术。
(二)交通事故痕迹及鉴定依据
所谓交通事故的痕迹是指交通事故形成的一切痕迹,具体指在交通事故和逃逸案件的发生过程中,车辆与其他车辆或物体相接触和相互作用时,在彼此间的作用面上形成的形象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和表面附着痕迹。
交通事故鉴定的主要依据是指事故发生后遗留在现场路面、车辆、人体及有关物体表面能够证明事故事实的各种印痕和破损的状态。
利用痕迹检验技术对交通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勘察工作可以确定案件性质,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现场是否有轮胎印
对于现场中的轮胎印,关键是要分析此轮胎与被撞车辆或行人是否有关。我 们主要通过轮胎印痕反映出的行驶方向、轨迹、通行及变异情况还有现场被撞车辆或行人的倒地位置、痕迹等来综合分析现场遗留的轮胎印痕是否是由事故形成的。
2.现场是否有汽车零部件、玻璃碎屑及其他散落物
我们要分析现场的散落物属于肇事车辆的哪个部位并尽量收集;检验被撞车辆或者行人有无油漆、玻璃碎片或其他附着物粘附;还要检验受伤者的受伤部位、程度和形态,来推断肇事车辆的碰撞部位及行人致伤的情节。
3.钝器伤的特点
交通事故中的身上多为钝器伤,应根据受伤者损伤部位、形态、受力方向来分析肇事车辆上是否有形成此伤口的部位。
4.现场痕迹、物证是否有反常表现
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痕迹技术发现现场的疑点,并通过进一步检验找到证实案件性质的依据。如果现场痕迹与事故发生过程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案件非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较大。
5.勘查外围现场是否有可疑迹象
有些案件现场完全符合交通事故的特点,可通过调查走访外围现场,观察外围现场是否有可疑现象,结合多方面的调查作出客观全面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运用痕迹检验技术查处交通事故和肇事逃逸案件越来越得到公安部门的认可,根据痕迹检验技术作出的鉴定结论在许多重要环节中起到直接的关键性的作用,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痕迹检验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的作用 1.痕迹检验在判断交通事故类型的作用
准确的判明事故类型是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基础,不仅可以提供排查方向,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交通事故类型一般分为三种:即车车相撞、车人相撞和车辆单独事故。在这几种类型中,有是会因为事故现场混乱或没有证人而发生混淆。比如有的车辆单独事故现场和车车相撞很相似,如果没有目击证人或者证人陈述不清楚,往往会引发受害人家属上访等事件。这类案件可以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及人员损伤情况的检验和车辆痕迹的检验、确定痕迹尤其是车辆的痕迹(包括行驶痕迹、刹车痕迹、损坏痕迹和擦伤部位等),准确的判明痕迹的形成过程,为妥善的解决这类案件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依据。
如某地仇某某与女友骑一辆二轮摩托车外出,正遇派出所设卡检查过往车辆。因仇某某所骑摩托车的车型、颜色等特征与几天前被盗窃的车相似,民警便令其停车接收检查。仇某某见状驾车仓皇逃走,并与大树相撞,二人当场死亡。受害人家属听信一些“目击者”谗言聚众闹事。为了妥善解决此事,派出所将案件上报上级公安局请示出具现场车辆检验报告。经过检验发现,该车损毁严重,多处痕迹符合撞击树木摩擦地面形成的特征。从而排除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谗言。
2.在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作用
交通案件发案率时有上升的趋势,这类案件会因为现场情况和证人情况而侦破起来比较困难,通过痕迹检验技术检验却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检验鉴定轮胎花纹痕迹。车辆肇事时留在现场地面上的印记是车辆运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交通事故再现中不可缺少的物证。这些轮胎印在现场中除了留在地面上外,有时还留在被撞人或被轧过人的衣裤上。只要认真勘验就可以发现和提取,为破案提供重要物证。
(2)检验鉴定整体分离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常出现而且又不易被破坏和改变的物证之一。由于机动车具有体积大、重量大、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在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碰撞中,在地面常常会有脱落或在车体上遗留的一些涂料,这为认定肇事车辆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3)检验鉴定微量痕迹物证。在许多交通肇事案件中,微量痕迹物证常常能发挥很好的证据作用。碰撞的车辆、车人、车物之间互相附着的涂料、纤维、介质物质等都能反映出互相的关系、形态、高低、位置,从而印证两者的作用关系,为破案提供很好的线索与证据。
痕迹检验与鉴定技术在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上述几方面只是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进行现场勘验,就能够很好地发挥痕迹检验与鉴定技术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作用。
二、痕迹检验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具体应用
(一)轮胎花纹痕迹检验鉴定的应用 1.轮胎印压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人与车、车与车之间发生接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物质与痕迹形态的相互交换,在双方客体上会同时留下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印压痕迹的形成必须有三个要素,即造型客体、承受客体和作用力。造型客体、承受客体的作用方式不同时,所形成痕迹的种类、特点和形态是不相同的,造型客体的轮廓形态特征会直接反映在承受客体上。
案例:2002年6月2日,某路口,石某驾驶大货车由南向东右转弯时,大货车右前角与李某驾驶的两轮摩托车(后乘其子)相撞,造成二人当场死亡。经勘察,死者李某后腰部、后背肩部印压花纹痕迹清晰,由两种不同轮胎胎面花纹印压形成,经与大货车轮胎胎面花纹样本比对检验,死者腰部车印压花纹图案与大货右前轮轮胎花纹样本图案相同(图略),后背肩部花纹图案与大货车右中轮轮胎胎面的样本花纹图案相同。
由此可见,肇事大货车右前轮首先由死者腰部碾轧,随即右中轮由后背肩部碾轧。当碾压在人体上后,人体软组织在轮胎胎面人字形的间隙中形成挤压造成淤血,使轮胎胎面花纹较完整地显现在人体皮肤上而形成轮胎印压痕迹。
2.轮胎滚印
滚印是指车辆轮胎在路面作纯滚动运动时,在路面上遗留的印迹,这种印迹可以显示出胎面花纹结构。
路面上的轮胎滚印的宽度决定于轮胎的负荷、气压和规格。对同一种轮胎而言,车辆重载和轮胎气压低时,胎面与路面接触面积增加,滚印较宽。车辆轻载和轮胎气压高时,胎面与路面接触面积减小,滚印较窄。
3.轮胎压印
车辆轮胎受制动力的作用,沿行驶方向在路面作滚动和滑移的复合运动时,在路面遗留的印迹。这种印迹的胎面花纹在车辆行驶方向有所延长。车辆制动时,随着制动力的增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由小变大,车轮由滚动过渡到抱死。由于车轮运动方式的改变,路面上出现由轻到重,向行驶方向延伸的轮胎纹痕迹和拖印。
4.轮胎拖印
拖印是指车轮被制动抱死后,轮胎滑行在路面上遗留的印迹,这种印迹呈带状,不显示胎面花纹。拖印是指由于轮胎与路面接触部位强力摩擦,使胎面物质呈细小颗粒脱落,在路面上形成的平面夹层痕迹。
5.轮胎侧滑印
由于车辆制动性能、速度、装载、轮胎和路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车轮偏离原行驶方向作斜向滑移运动,遗留在地面的印迹。侧滑印迹宽度一般大于车轮胎面宽度,不显示胎面花纹。
(二)爆胎痕迹检验鉴定的应用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轮胎出现爆裂现象并不少见。车胎痕迹在交通事故痕迹中属于车辆行驶痕迹,爆胎后还会产生其它痕迹。爆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发生交通事故时也会造成爆胎。但对于驾驶员来讲,这两种爆胎现象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爆胎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属于意外事故,而交通事故中造成的爆胎,其前提是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往往是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等原因而酿成的交通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案例:今年二月份,我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猎豹”牌吉普车,由东向西行至S312线39km + 840m处超车时,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后吉普车驶向公路的左侧,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撞,造成3车受损,4人死亡,8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经现场勘查和事故调查,事故处理部门下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驾驶吉普车的驾驶员,在没有与被超车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实施强行超车,是造成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吉普车驾驶员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吉普车驾驶员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立即提出了异议,并称这是一起由于吉普车左前轮突然爆胎后,方向突然失控导致的意外事故。而最初调查时,吉普车驾驶员未曾提及爆胎之事,车上的4名伤者也均未听到爆胎声。为了查清该起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事故处理部门对吉普车左前轮车胎进行检验以确定该车胎爆裂是在事故发生前还是在事故发生时。
经检验,该轮胎为真空轮胎,轮胎与轮毂已脱离。轮胎面上有大量撕裂状痕 迹,轮胎外侧有一处3cm ×4cm缺失,其他无异常。根据痕迹特征反映,可判定轮胎面上的大量撕裂状裂纹痕迹应为轮胎在爆裂过程中所形成的爆胎痕迹;轮胎外侧面的缺失,因形态规整,痕迹内壁的细微痕迹方向性一致,判定为撞击过程中所形成的切割痕迹。由于被检轮胎同时存在爆胎痕迹和撞击痕迹,要确定两种痕迹所形成的先后顺序,就必须根据痕迹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加以综合分析。在检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假定该车是先爆胎后撞击,则爆胎后轮毂将直接承受汽车的部分重量,没有气体的瘪胎必然地面之间形成碾压过程,且轮胎与轮毂由相对静止变成相互摩擦,应该在轮胎上形成轮毂的碾压和摩擦痕迹。根据上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爆胎所形成痕迹的机理,我们在被检轮胎没有发现轮毂与轮胎在碾压过程中所应反映出的痕迹。若撞击后形成爆胎,则由于该轮胎与被撞三轮车某部件形成挤压,造成该轮胎内压瞬间增加可以形成爆裂,并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形成切割痕迹。根据轮胎上痕迹的种类,以及痕迹形成的过程、机理综合分析,可认定这起交通事故中爆胎的形成过程应为:肇事车辆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汽佳宝”牌小型客车相擦刮后,吉普车变向驶向公路的左侧,与对面沿路边停放的“飞彩”牌农用三轮车及路边6个行人相撞。此鉴定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事故处理部门下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所认定的结论。
(三)整体分离痕迹检验鉴定的应用 1.同质断裂整体分离痕迹
断裂形态由物体形状所决定,断裂面可能凹凸不平或带有毛刺,或呈其他特征形态,断离面相互对应,界面上的痕迹、附着物及形态也是相互对应的。通常在现场提取到的遗留物,仅仅反映了该残片本身的特征,只能认为是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只有当获得了与遗留残片相关的另一分离体客体,而且经过对分离客体的检验,其断裂特征与遗留残片特征相对应时,才能初步确定是否可作为同一认定的依据。因此,不仅要对形态特征进行检验,还要对其进行物理、化学的检验,进一步分析它们的材质、种属,综合起来判断是否原为一体,准确作出同一认定的结论。
案例:2000年7月22日,在某高速路,一辆旅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中因爆胎停车,乘车人阎某下车行至超车道内时,被一辆同方向由后驶来的小客车撞出,造成阎某死亡,事故发生后肇事小客车逃逸。经勘验,对现场遗留残损物与嫌疑 车右后视镜基座支架残损件进行了整体吻合复原,其嫌疑车右后视镜基座支架残损件的断面呈凸起弧线,宽度为0.2cm,长度为1.7cm,工字型断裂面宽度为0.2cm,对角线长度为0.8cm,凹陷面弧线宽度为0.3cm,长度为1.1cm;各形态特征均与现场遗留残损物断口形态的弧线宽度、长度相对应,各断面痕迹特征吻合良好,经X射线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材质进行分析均为同种金属材质,为同一物体断裂分离所形成,可作为同一认定的依据。
2.异质脱离整体分离痕迹
无论是同种材质的组合体,还是不同材质的组合体,各部件之间会有相应的接触面,相邻两部件的接触面上会留下相应的接触印痕和附着物,脱离后,在脱离部位上的印痕形态也是相互对应的。因此,通过异质材质印痕及附着物进行形态特征与分析检验,判断是否原为异体、异质分离同一认定的依据。
案例:2002年10月18日,在某环路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造成骑三轮车人死亡。经查,车号为晋×××的斯太尔牌大货车有肇事嫌疑。对现场提取的车体部件与大货车左侧脚踏板支架部件经过初步重叠复位后两部件吻合良好。现场遗留物简称A件,车体上部件简称B件,对于这类组合部件在同类大货车上通常属于通用部件,但在这起案件中,它的反映特征在于:(1)擦划痕的贯穿特征。当A、B两个部件拼接在一起时,A件与B件表面的擦划痕由A件表面贯穿至B件表面,划痕连续完整,而且数条划痕均为一次形成。(2)形态特征的完整性。当A、B两个部件拼接在一起时,在其表面的中心部位,有一个由中心跨越两部件边缘而形成的一个孔洞,移开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其形状会失去完整性。(3)固有的接触痕迹。A件圆柱体(与B体接触)的外表面与B件半圆形(与A件接触)壳体的内表面上,有形态相对应的磨损痕迹。(4)物理化学特征。A件与B件表面的黑色油漆涂层,经FTIR、SEM/EDS检验,均为同种油漆;两部件对应的磨损面上,均检出对方的不同金属成分。在这一案件中,采用了一物多证、同痕多检、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上述特征,对涉案物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检验,作出了整体异质分离的鉴定结论,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肇事嫌疑人认罪伏法。
(四)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的应用
交通肇事逃逸案具有现场开放的特点,微量物证的分布复杂,交通事故中常见的微量物证有油漆物证、塑料和合成树脂物证、纤维物证等。由于微量物证种 类、发生作用方式以及遗留部位的不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微量物证具有不同的存在与分布形式。
1.油漆物证
当车辆与车辆发生碰撞和刮擦,被碰撞和刮擦部位的漆层会发生脱落或相互间的油漆物质转移;机动车辆若与自行车或行人相碰撞和刮擦,有时会在自行车某部位,被害人的衣服、身体上留下肇事车辆的油漆。现场油漆物证的形态与车辆涂层油漆的老化程度及事故本身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有关。有的是车辆表面油漆脱落,有的则是多层油漆甚至是底部的腻子层也同时脱落。一般来讲,只有那些旧车因表层油漆严重老化,附着力差,会呈现较大的片状散落,其他则多呈细小颗粒状和小片。如果在事故现场收集到的漆层较厚且厚薄不均匀,可判断此漆片为修补喷涂过油漆的车辆上掉下来的;反之如漆片厚度较均匀,则此漆片为从厂家喷涂油漆的原车上脱落。
(1)油漆物证的提取。现场油漆物证的提取在交通事故现场发现较完整的油漆碎片,可利用竹质镊子轻轻地夹取,放入检材收集瓶中。对于微小的油漆颗粒,则应使用检材收取勺或手术刀刮取后收入检材收集瓶中。对于擦刮痕迹部位的油漆附着物,最好是做完痕迹鉴定和拍照之后,小心地将漆状附着物连同载体一起妥善固定好,直接送检,由检验技术人员进行微量漆状物的提取。
(2)嫌疑肇事车辆上油漆物证的提取。当通过侦查找到嫌疑车后,不要急于提取油漆检材,而应认真、全面地检验该车各部位,重点观察该车涂层是否有划痕、擦痕、脱落及重新喷涂等现象。然后对其形状、离地距离进行测量、记录,同时对照对方车辆或受害人身上接触点的位置、距地高度是否吻合,如不吻合即可排除;如果双方在擦划方向上吻合,相应距地面高度一致,应必须注意两者油漆的颜色是否一致,以便提取到准确的检材。
2.塑料和合成树脂物证
根据塑料零部件成分、性能及事故作用力方向和大小不同,脱落的塑料物质形态不同。可塑性差、质地坚硬的塑料零部件,受到撞击后容易破碎,呈块状脱落。如机动车转向灯灯罩、非机动车尾灯标志等;可塑性较强、质地柔软而有一定韧性的塑料零部件经强力撞击或擦刮,局部产生高温,被撕裂或拉伸,呈胶状或薄膜状,粘附在车辆或物体表面。如非机动车把套,常因被机动车擦刮而呈薄 膜状粘附在车辆表面。
塑料和合成树脂物证的提取。散落在事故现场地面上的塑料碎片,可以用不锈钢镊子夹取。若塑料碎片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用干净的足够大的纸袋盛放; 若塑料碎片很少,则应用检材收集瓶或硫酸纸制作的盛物袋来收集。对于粘附在痕迹部位的非本身形成的物质,往往是因刮擦作用形成的附着物,提取和保存一定要小心。可借助放大镜观察,用具柄手术刀片轻轻刮取附着物。若附着物较多或具有一定硬度,可用不锈钢镊子提取,然后放入盛物容器中。如果提取连肉眼也难以观察到的附着物,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用一小块酒精纱布沾擦有附着物处(注意不能来回多次擦),然后将棉球或纱布连同附着物质一起放入专用玻璃收集瓶中保存。
3.纤维物证
纤维物证的出现率相对于其他微量物证出现率较低,它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车辆与人体接触的事故现场必有纤维物证存在。而且交通事故现场的纤维物证一般都是微量的,有时有数根毛发,有时只有单根毛发或纤维,往往不易发现并且因其颜色特征不明显,除个别差异较大者外,用肉眼难以区分,必须仔细观察和寻找,有时需要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鉴别。纤维物证粘附于肇事车辆的事故接触部位与被撞人体纤维的脱落部位具有方位的对应关系。
纤维物证的提取。机动车辆与人、动物的毛发接触,往往会将受害一方的部分毛发转移并附着在肇事车辆上,或掉落在事故现场的地面上,机动车辆与人的织物接触也会造成织物纤维的掉落与转移。由于毛发、纤维掉落或附着的数量较少,而且毛发和纤维本身又很细,因此要用手柄放大镜仔细勘查事故现场,必要时应使用光源照射寻找纤维物证。在提取附着物之前,最好用照相机拍下纤维的原始依附状态,作为重要物证形态资料。然后用干净的不锈钢镊子进行提取,最后将提取到的纤维物证连同所提取的受害一方(人或动物)被刮擦痕迹处的毛发或织物纤维三至五根一同送检。需要注意的是,应在立体显微镜观察到两者的颜色和外观形态近似或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提取比对检材。若微量纤维的种类较多,在事故现场的散落面积较大,难以在肉眼观察下用镊子一根一根地提取,此时可使用交通事故物证提取箱中配备的静电取迹器进行提取。
三、总结 通过以上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痕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车辆痕迹的检验工作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这就要求公安交通事故处理部门的民警要进一步增强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的证据意识。要加强对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知识的学习和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知识的储备。对特大、复杂的交通事故案件以及可能造成矛盾纠纷的案件要有保全证据的意识,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现状
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概念:工具痕迹是基于案件发生过程中使用工具与外部其他客体接触产生的形变或痕迹遗留。是与作案活动直接产生的现场痕迹物证的组成部分。
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必要性:不存在无痕迹的犯罪, 犯罪必定是前后连贯有迹可循的逻辑事件, 其现场必然遗留大量痕迹。其中足迹、手印等痕迹在侦查过程中存在被过分重视的问题, 相应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权重较低。这也是由于工具痕迹的干扰因素较多、工具种类过多、工具结构不固定等复杂多变因素造成的结果, 但是忽略工具痕迹的侦查是不可取的。对于最终的案情判断影响较小, 但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案情推进不利。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改进使工具痕迹检验鉴定在案件侦破中发挥应有作用。
2 推进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措施
2.1 强化主观意识
首先侦查人员应当强化重视工具痕迹的物证意识, 才能在做现场侦查勘察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自觉去发现、调取、记录现场的工具痕迹。其次是培养侦查人员保护现场的意识, 工具痕迹不同于手印、足迹痕迹, 其存在场景仅限于案件发生地, 而且不易被模拟, 换句话说就是一旦现场的工具痕迹没有保留下来那么作为后期案件侦破物证存在的工具痕迹将不复存在, 因此培养侦查人员保护现场的意识尤为必要。最后, 侦查人员应当注意对现场勘察的工具痕迹物证进行拍照、数据整理归入档案, 并妥善保管。
2.2 加强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技术投入
技术投入包括两方面, 首先是优化仪器设备, 对过时的或是准度已经出现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换, 设备和仪器能够帮助侦查人员对现场的工具痕迹进行进一步分析, 并非所有的工具痕迹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来直接发现并分析。
主要设备有数码相机、扫描电镜等。数码相机是将现场的静态信息收录在设备中, 方便随时调取的手段。并且以JPG等图片格式保存下来的现场图片能够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放大、拉伸、锐化等技术处理, 对现场工具痕迹鉴定起到辅助作用。
扫描电镜主要用于检验较为微小的工具痕迹。有些时候现场微小的工具痕迹对案情发展会存在较大帮助, 从细节处推定案情的具体情况。并且通过扫描电镜也能将小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增加痕迹立体感、提高痕迹图片的分辨率, 方便相关侦查人员、专家进行痕迹分析和案件推定等。
2.3 注重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现场勘验
工具痕迹检验鉴定在操作过程中, 从现场采集痕迹后依据图像进行讨论分析是能同时兼顾现场保护和痕迹检验鉴定两个方面。但是不能因此而轻视现场的工具痕迹, 在讨论分析痕迹鉴定结果时要到案件现场进行验证, 以保证检验鉴定结果的精确性。
此外重视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现场勘验还表现在痕迹样本采集过程中, 对现场痕迹的工具种类和存在位置进行检验, 研究痕迹形成原因, 痕迹具体细节 (大小、方向、角度等) , 以及痕迹和痕迹间联系等。这是进行工具痕迹检验的基础性步骤, 如果这一环的质量无法保证, 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就会存在一定问题。
2.4 痕迹物证侦查原则
(1) 实事求是的原则, 刑事侦查的目的在于通过现场痕迹和案件件逻辑联系的推定来还远案件真相, 惩戒犯罪人, 维护被害人合法利益。进而同犯罪活动做斗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因此以痕迹鉴定检验为中心展开的活动是为真相而服务, 就必须保证各环节、各数据结果的真实性, 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忌主观臆测。
(2) 普遍联系的原则, 案件现场的各种痕迹物证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痕迹物证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就构成案件的真相。因此痕迹物证检验鉴定的结果推定时要考虑到事物普遍联系的原则, 为何使用这种工具, 为何工具留下这样的痕迹, 这些痕迹 (手印、指纹、工具痕迹、足印) 同案情发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不能将工具检验鉴定独立出来, 使其成为侦查过程中独立的一环。
3 工具痕迹检验的数字化
工具痕迹检验数字化正如指纹、足迹、印童印纹的数字图像检验一样, 工具痕迹也完全可以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比对检验, 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经验交流已有许多, 在此不展开论迷。以下就工具痕迹比对的特殊情况作一简要说明。对于凹陷状工具痕迹一般多用图像并列特征对照法检验, 也可用图像重盛比对法检验在用图像比对法检验时, 首先应将不同来源的数字图像比例大小调整成一致 (通过比例尺换算, 像素大小改变) , 如同指纹足迹检验一样。如是在同一台显微镜上面所述的那样取得的图像, 其痕迹图像大小已经一致, 就可直接对照检验了。采用图像重盈比对法检验时, 可以将其中一幅图像 (铸如样本痕迹) 拖移到另一幅图像 (现场痕迹) 中, 拖移的图像成为一个图层, 将该图层的透明度设置成50%, 使用移动工具和编辑-变换-旋转命令即可实现两幅图像的重盛比对。为提高重盛比对效果, 还可在图像拖移之前分别给现场痕迹和样本痕迹坡充50%的红色前景色和互补的青色前景色, 使重合的效果更直观。
对于线条状痕迹的检验, 以特征线条对接的方式更为直观快速同样首先要保证比对的数字图像比例大小调整成一致, 再通过局部裁剪、拖移图层、拼接比对的步骤实现特征线条对接。缓后合并所有图层, 保存文件。在操作中务必注意避免使用缩放、斜切、扭曲、透视等改变影像比例大小的命令, 并应使用原图像的备份图像进行操作, 保存好原始图像的真实性以供审核。
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本质之处在于是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因此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同各种各样的工具有关, 工具的使用必然会留下一些无法完全消除的痕迹。可能是很明显的切口、印记等, 也可能仅仅是细微的刮痕, 但是这些痕迹都会直接或间接反应人类的某一行为。对于刑事案件现场工具痕迹的检验鉴定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 只有足够重视犯罪现场, 足够重视痕迹之间的联系, 才能综合各方面信息对案情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杨敏.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
[2]欧永卡, 黄福如.工具痕迹检验有效利用方法研究[J].法制博览, 2015 (16) .
[3]王洋, 罗亚平, 戴林.一字槽弹子锁“锡纸”工具开锁检验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 .
摘 要:随着公安局刑事技术的不断完善,射击痕迹现场勘验与分析已经成为枪弹痕迹检验中的关键环节,其对案件的侦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对射击痕迹现场勘验与分析进行综合论述,以供同行参考学习。
关键词:枪弹痕迹;检验;射击痕迹;现场勘验
枪弹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痕迹,是解决涉枪案件的重要依据。在射击过程中弹头和弹壳上会形成可以反映枪支內部机件表面形态特征的痕迹,如弹头上的膛线痕迹、弹壳上的撞针痕迹等。因此根据痕迹的形状和在弹头或弹壳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证明发射枪支的种类,为寻找发射枪支提供依据。找到嫌疑枪支后,可以根据这些痕迹认定现场找到的弹头或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对于涉枪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性作用。
1关于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
枪弹痕迹检验是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支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以及目标物上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鉴定,该种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刑侦技术手段。
1.1对涉枪刑事案件现场的枪弹痕迹以及相关物证进行查找以及提取。
1.2确定发射枪的型号、类别,也就是对分析判断现场发现的弹头、弹壳属于哪一支枪支发射。
1.3判断案件性质以及查明案件详细情节,需要对相关物证以及枪弹痕迹进行星系检验,确定案发现场洞口是不是弹孔,并要对射击距离以及方向进行合理推测,对弹头的出入口进行仔细辨别,推测作案时间以及顺序,并对作案枪械以及嫌疑人范围进行锁定,为案件的侦破工作提供极其有价值的线索。
1.4对作案枪械机件的使用安全性以及动作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存在枪械机件失灵而导致枪支走火或误伤,如果属于自制枪,还必须对其是杀伤力的程度进行鉴定。
1.5判断射击距离。对射击距离的分析确定极其重要,其关系到对持枪案件性质的认定,以此可以判断属于他射或自射。
1.6结合弹头对人体致伤机理,对出入孔进行检验,确定创伤是不是弹创,依据弹头对人体损伤面积以及侵彻深度,对作案枪械的威力以及射击距离、角度进行判断。
1.7调查清楚涉案枪械子弹相关的信息,也就是对查找枪械、子弹的来源能够提供线索、进一步缩小侦破范围。
1.8对枪弹痕迹档案也要进行分析查找。
1.9还要对特种枪械的技术性进行相关鉴定。
1.10由同一现场获取的数枚弹头、弹壳以及数个现场提取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并案,由此能够判断是否属于团伙或流窜犯作案,是否属于同一支枪或数支枪作案,为刑事案件提供有效线索。
2射击痕迹现场勘验与分析
2.1射击残留物现场分析原理
2.1.1射击残留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枪械使用的子弹在制作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无烟型的火药,主要成分有硝化棉以及硝化棉,添加了稳定剂、抑制剂及成形剂等。在一些燃烧的火药颗粒中,添入了发射药的配方成分。底火残留物一般由敏感度相对较高的燃烧剂、起爆药以及氧化剂构成。底火残留物的重要成分包括:s、cI、K、Hg、sb、Pb、Ba元素的无机物。来源于枪体、弹头、弹壳以及底火封装材料的微量物质主要包括来源于枪体、弹头、弹壳的Cu、zn、Fe、Pb元素同来自子弹底火中击发药表层锡箔盖片的Sn元素。
2.1.2射击残留物的分布
在实际案例中,由枪口排放的残留物一般会附在稍微较近的射击靶弹孔的位置,并夹杂了烟熏现象出现。讲过实验可知,残留物体通常附在袖口中的残留物较少,而手上的虎口同食指外侧残留物最多。运用长枪射击时,残留物分布的范围较大,除了射击者的手上,其袖口、上半身,包括头发、脸上等均会存在残留物。
2.2射击残留物检材的勘验与分析
针对射击残留物的勘验,必须要用射击残留物专用取样台在取样部位粘取,一直到胶面没有粘性为止,接着将其放入样品盒。在对人体衣服上发现的射击残留物进行提取时,需要先把左袖和右袖分别套上塑料袋,随后将其叠好放置于塑料物证袋。在对织物上疑似弹着点处的射击残留物进行提取时,需要先把塑料膜盖在孔洞两边,同样需要叠好放置在塑料物证袋内。在对其他客体上疑似弹着点处的射击残留物进行提取时,需要同时将承载客体与疑似弹着点进行提取,将疑似弹着点处进行悬空固定于带盖的盒内。对弹头、弹壳以及枪支表面或涉枪案件现场有关物体上的射击残留物进行提取时,均需要进行整体封装。检材提取以及包装时需要注意进行拍照固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严禁触摸过案件现场物品或接触过枪弹的人员进行取样操作。提取嫌疑人身体和衣物上的射击残留物,应在射击后第一次洗手或洗衣服之前进行。在对射击嫌疑人上衣提取时应该避免或减少翻动,防止给射击残留物造成损失。同时,需要注意对涉枪案件现场有关物体上以及弹壳、弹头、枪支表面的射击残留物的提取工作应在痕迹检验以及指纹显现(光学方法除外)之前开展。物体表面除了提取射击残留物外,还必须要提取DNA或其它微量附着物,严格依据具体案情以及检材状况,并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讨厌协商后,方可进行现场勘验。
2.3弹着痕迹的勘验与分析
弹着痕迹的勘验方法是需要结合相关规定要求,通过照相、做笔录以及绘图等方式有效的进行记录和固定。在射击的空洞中需要提取有效的射击残渣与物体等,保管物品时要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如:采用层层相隔的软件垫物,做好防震措施,确保证物不会下落会被撞击出现损坏等。针对残留在玻璃、陶瓷等具有硬脆的物体中的弹孔以及残渣,要运用透明胶带对物证进行保护,避免出现碎裂与脱落的状况。
3结语
通过对枪弹痕迹检验中射击痕迹现场勘验与分析,能够在刑事涉枪案件中提取到诸多物证以及案件重要线索,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极其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公安局刑事技术科学研究所必须对枪弹痕迹检验工作高度重视,并继续坚持对该项技术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不断创新与完善枪弹痕迹检验技术,进一步推动公安系统刑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世杰,郭晓凯.自制枪支枪弹痕迹的检验[J].广东公安科技,2010,18.
[2]吴春海.枪弹痕迹检验中弹孔的识别和特征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3):167.
作者简介:
胡华杰(1988~)男,汉族,河南省沈丘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刑事技术科学研究所,从事痕迹检验。
1、(禁止)将电线插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P87
2、稻谷中直链淀粉测定时,样品粉碎应全部通过(0.147mm,相当于100目筛)。
P331
3、检验粮食油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索氏抽提法)。
P277
4、(A)是选择扦样方案必考虑的因素。
P256 表18-2
A产品的性质B具体单位C检验结果D具体人员
5、我国5009系列国家标准方法中,要求相对相差不超过(﹢﹣10%)。
P23 6、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核心标准有四项,其中GB/T19000-2008的内容是(基础和术语)。
P59
7、过氧化值测定规定,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仪器,采用相同方法,检测同一份样品,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其平均值的(10%)
p75
8、标准溶液的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应在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P306
9、原始记录应由(c)负责校核。
P404
A质量负责人B技术负责人C校核人D化验员之间互相
10、粮食质量检验员(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1、小麦熟食品尝实验中,对参考样品的选择应是储藏2—3年的小麦,发芽率在50—60%,脂肪酸值在20左右,经品评人员品尝后,选出评分在(70分)左右的样品作为参考。
12、调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品感官指标的要求,这种检验属于(偏爱型)。
P71
13、直链淀粉与碘作用一般形成(蓝色)复合体。
P330
14、国内外粗蛋白含量的法定检测方法为(凯氏定氮法)。
P318
15、酚酞的解离常数K≈10-9,它的理论变色范围的PH值为(8.0—10.0)。
p293,16、稻谷是一种假果,由外壳和(米粒)构成,一般为细长型或椭圆形。
P27
17、原始样品按规定方法经混合均匀分出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P124
18、扦样方案的内容有扦样目的,扦样人员、地点、时间、目的,品种和数量,还包括(扦样依据和方法)。
P256
19、对抽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起(15)日内申请监督部门进行复查。
20、索氏抽提法水域温度在(C)
p277
A(40_50)℃
B(50_60)℃
C(60_70)℃
D(70_80)℃
21、检验报告中各项内容应(据实)填写。
22、测定淀粉含量时,先用(乙醚)脱去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物质,只有(直链淀粉)用甲醇脱脂。
P326
23、质量检验部门制备统一样品,相关检测机构参与检验都测出一个值,叫(比对检验)。
24、检验人员(不得)随意选用方法、标准对样品进行检验。
25、摩尔质量单元中,下列公式错误的是(A)
p19
A 当M(Ca2+)=20.04g/mol时,则M(1/2Ca2+)=40.08g/mol B 当M(H2SO4)=98.07g/mol时,则M(1/2 H2SO4)=49.037g/mol C 当M(1/5KMnO4)=31.608g/mol时,则M(KMnO4)=158.04g/mol D 当M(Ca2+)=40.08g/mol时,则M(1/2Ca2+)=20.04g/mol
26、企业标准需报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备案。
P50 1
27、糯稻直链淀粉含量(0_2)%。
P329
糯稻胶稠度在(61mm)以上。
P354
28、产量较小,储藏数量较少的玉米品种为(D)。
P31 A 硬粒型
B 马齿型
C半马齿型
D粉质型
29、开启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池暗盒盖应当预热(20min)后再使用。
P274 30、挂面的酸值测定中,滴定终点时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指示剂)。
P399
31、检验稻米中垩白 的大小,应从中随机抽取(10粒)
P191(四)
33、除因储存因素引起的样品的质量变化导致样品不具代表性的因素是(A)A仟样方案
B检测方法C检样依据D检验人员 34 容量分析用的标准溶液在常温下储存,2个月后仍然(B)不必要重新标定。
p304 A淀浊B 洁净透明C颜色有变 D沉淀变质
35、方便面碘呈色度的测定中,要求置于恒温振荡器中振荡(30Min)
p394 4.(3)
36、间接碘量法中根据蓝色消失确定终点,淀粉指试剂在(邻近终点)时加入。
P300 2.37、剧毒药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双人双锁,建立领用申请、审批制度。
P89 7
38、迅速加热油样至发烟点前42℃左右,然后调整热源使式样升温速率为
A 2-3℃/min B 3-4℃/min C 5-6℃/min D 6-7℃/min P366(四)2
39、在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现场至少应有2人进行(防护)P86一1.40、某化验员测定一组数值如下,平均值为20.0%-0.3%-0.2%-0.4%-0.2%-0.1% 则相对平均偏差(Rd)为(1.2)P400
41、干面筋测定方法中,将面筋置于130℃烘箱中干燥(2h)后取出,再放回烘箱继续干燥(4h)。p316.(一)2
42、(A)不是面筋仪的操作维护 P282 四 A及时清理溅落的NaCL溶液 B及时更换漏水管
C试验后用蒸馏水冲洗 D每次实验前,应检查供水皮管有无漏水
43、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中,提取脂肪酸时需在振荡器上振摇(30min)。稻谷? P3
41(五)2.44、测定油脂含皂量方法标准中规定称取试样量为(40g)p380五
45、方便面中NaCL测定使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P389
(四)46、说法正确的是(A)P7
(三)A量纲指数为 0的量称为无量纲量 B质量浓度为无量纲量 C质量分数的量纲为m/m D体积分数的量纲为m3/m3
47、玻璃计量仪器是指准确量取溶液体积的玻璃仪器,常用的量器(D)p260一 A 滴定管和滴管 B 容量瓶和细口瓶 C量杯 烧杯 D 移液管和吸量管
48、测油脂酸值时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时,溶液变为(A),并在15S 内不腿色,即为终点。
A 粉红色 B 红色 C 无色 D 变色
49﹑油脂过氧化值是以每(千克)油脂中活性氧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p374一 50、过氧化值检验依据是(氧化)反应。p374一
51、滴定管按用途分为(酸式和碱式)。P260
(一)52、要维护烘干仪内腔的薄膜,不要(用硬物划伤)。P28
3(六)
53、有关偏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3)P400 2
A个别偏差之和为0 B偏差越大,离散程度越高 C测得值与平均值相符合的程度越高,精密度越高 D偏差有正有负,还可能为零
54、假如眼收到化学灼伤,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洗瓶的水流冲洗,冲洗时避免水流直射)。p93
55、我国挂面标准中规定挂面的酸值≤4.0,测定采用(水浸出法)。p398.三.二段
56、我国小麦新标准规定,硬度指数在(45)以下为软质麦。
57、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很小的实验室(必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P93
58、行政执法时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要进行扦样,下面不当的是(D)
59、常用的重铬酸钾洗液用(H2SO4)配置。P173 60、使用酒精灯时不可以用(另一酒精灯)点燃。P87 61、生产者消费者对抽查结果有导议时,可在收到检验结果(15)个工作日时提出异议。62、透明度气味滋味等(感官指标)反映了加工精度的好坏。
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D)P22 A误差是某特定量的量值与真值之差 B真值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确切获知的 C误差是测得值与平均值之差
D在谈及误差时,给定的特定量必须指明
64、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代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应当具备检测中央储备粮(质量等级和储存品质)指标
65、方便面酸值测定时,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P390.(五)3 66、蛋白质总量的测定方法是(定氮法、双缩脲反应法)P318第一、二段 67、关于相对差值不正确的是(D)p22 A按5009系列国标方法中相对相差>±10%应重新标定 B是指某特定量的两次测量值之差与其算术平均值之比 C相对相差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D相对相差即是相对误差
68、挂面熟断条率冀烹调损失测定中,需将面汤放到(105℃)烘箱内烘至恒重测定。P395.3 70、标定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P305表20-2 71、高压瓶内如果剩余残压小于0.5Mpa会导致钢瓶(C)P88.四.7 A变形 B有危险 C有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 D爆炸
72、加工过程施工序检验目的是(B)p67倒数第二段
A 判定所购原料与采购合同、原料技术标准及工艺是否相符合 B在制品质量是否相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C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D防止不合格原料入厂
73、微量滴定管可能带来0.002ml的统计误差,如果将滴定的相对误差控制在±0.2%以内,滴定管的体积必须大于(A)ml p26
(三)A 1 B 1.5 C 2 D 2.5 74、测定油脂的不皂化物时,用(乙醚)提取不皂化物。P384一.(一)
P257 A随机仟样法仟样 B选择性仟样法仟样 C有针对性 D只检测某项或几项指标
75、挂面烹调时间是从(2min)开始取样,每隔(0.5min)取样1次。p395.(二).1 76、(矿物质)主要分布在粮食的胚及种皮中。P
41(六)2 77、标准化条款的特点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p4
4(一)78、测定油脂熔点时,水浴中加热开始温度要低于试样熔点(8-10℃),同时搅动杯中水,使水温上升的速度为每分钟0.5℃。p368.四.2 A 5-8 B 6-8 C 8-10 D 10-12 79、构成细胞壁基本成份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p37.2.(2)80、用Q法检验可疑值时,做法不当的是(D)p403 1.2.3 A将测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 B计算Q值时,若可疑值为最大,则Q=Xn-Xn-1/Xn-X1 C查Q值表 D判定Q>Q表 弃去,Q≤Q表 保留
81、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了粮食收购许可制度,许可条件是:经营者必须具有(ABC)p113三
(一)A经营资金筹措能力 B拥有或者通过租借就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 C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 82、面筋团脱水时,分割不均可造成离心机声音大小不一的现象。√ p317 83、一般谷物胚中不含淀粉,而玉米盾片所有细胞中都含有淀粉。p30最后一行 84、721型光度计,光闸未开启,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为100%。√ p274 85、一组测得值为1.2 1 1.28 相对平均偏差为1%。× p400 86、用Q检验法判定可疑值时,若Q≥Q表可凝值应保留。× P403.3 87、pK=12.30,则pK的有效数字位数为2位。√ P249表17—1 88、小麦粉中α—淀粉酶活性越高,烘焙品质越好。× P40
(五)(1)89、严谨认真是粮油质量检验员做好检验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P 4 90、粮油及油料中蛋白依溶解度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p38 91、小麦胚乳中醇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几乎相等。√ p38 92、小麦储藏过程中,小麦面筋蛋白值会发生变化。√ p313 93、直滴式抽提法中,将抽提瓶放入(130±2)℃烘箱内烘25min后称量。√ p33
5(二)94、委托样品可分包给其他单位。× 95、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P4.(四).2 96、谷类粮食的化学成分以淀粉为主,种子具有发达胚乳,大部分化学成分储藏在胚乳中,常用作人类主食。√ P35.一 97、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半纤维素和果胶。× P37.2.(2)98、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3.(一)
1.玉米胚中脂肪含量约为(35%),正常储存年限为(2年)。p30.三.(二)2.大规模质量普查仟样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D)
A采用随机仟样法 B仟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C对质量项目进行检验 D对粮油进行全项检验
3.感官检验的主要任务: p70 4.对食品固有质量进行分析属于(分析型)检验。P70
(三)5.感官分析不能取代偏爱型检验。p70-71 6.国家标准规定对小麦粉滴定脂肪酸酯不超过80 玉米的脂肪酸值为(≤50.0)时判定为宜存,粳稻的脂肪酸值为(≤35.0)时判定为轻度不宜存.7.稻谷食用品质的指标一般以淀粉的(糊化特性)表示。8.粮食中通风分: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9.在熏蒸粮食过程中,一定采取(防护)措施,现场至少应有(2人),以防事故发生。p86.一.1 10.(禁止)将电线插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p87.二.3 11.B类火灾是指(可燃性液体)着火,A类是指(木材、纸张、棉布等物质的)着火,C类是指可燃性气体)着火,D类是指(可燃性金属)着火。P91 12.有欺诈行为的依据(合同法)承担赔偿责任。
13.产品质量法规定样品数量不得超过检验合理需要,不得向被检查人收费。p106.三 14.制定仟样方案的理论依据:(概率统计原理)p255.二 15.一个扦样方案应该确定(总体的范围和仟样单元)。p256.三 16.为了实现样品的可塑源性,在样品流转中需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标识。p258 17.按相关规定要求,检验样品应保留(1个月)。p259 18.加热时在液体中加玻璃珠和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
19.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均匀、透明(稀)溶液。p272.2.3 20.容量瓶操作:加水至容积的3/4时,(平摇几周),使溶液初步混匀。p264.2 21.滴定分析按内容不同可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合滴定法)4种方法。P291学习目标里
22.间接碘量法中指示剂在(临近终点)时加入,直接碘量法中指示剂在(开始滴定)时加入。P300中间一段 23.标准滴定溶液在常温下保存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p306.10 24.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l/l标准滴定溶液,应在(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p306.9 25.在高锰酸钾的化学反应中,其反应单本单元是1/5KMnO4。p309表20-7 26.淀粉含量测定法中,主要生成(还原糖)。p325
(一)原理 27.()试剂不用于粮食油料中脂肪抽提 p333 A 石油醚 沸程(30-60度)B 石油醚 沸程(60-90度)C乙醚 D乙酸 28.测定玉米脂肪酸值时,玉米试样在振荡器上震荡(30)分钟,稻谷试样震荡(10)分钟。P341
(五).2 29.稻米蒸煮品质测定中加水量:籼米(15ml)粳米(12ml)糯米(10ml)。p345 3.③ 30.粮食蒸煮品质测定方法看一下p346(六)p348
(五)31.粘度测定中,样品粉碎到(90%)以上式样通过孔径0.246mm筛。p353.四.1 32.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利用物理特性的方法是(),利用其化学特性的是()。p318第一段 33.直链淀粉含量测定中,不是必备的条件是(B)A碘结合量在19%-20%之间
B多糖最大波长600-650之间(应为720nm)C淀粉含量在85%以上
D马铃薯淀粉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4.测脂肪酸时,加指试剂后(0.5min)内不腿色即为滴定终点。P339.(五).4 35.直观评定粮食品质的方法是(A)A 感官指标评价 B 营养指标评价 C 化学指标评价 D 物理指标评价
36.根据胶稠度不同将稻谷分为3类,其中软胶稠文秘助手的长度为(61mm)以上。p354 37.油脂酸值用(氢氧化钾的质量以mg/g)表示。p368 38.测油脂酸值时加(10g/L)的酚酞指示剂。p369(二)4 39.油脂过氧化值是油脂(初期)的过氧化物。p373第4节第二段 40.过氧化比值测定中用(0.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P374.二.7 41.测定油脂含皂量的方法中,称取样品量为40g,滴加的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p380.五 42.经典的化学方法用碘值来表示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p376 油脂碘价可反映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碘价不能反映油脂的不饱和程度。X 根据碘价可以准确知道油脂的氧化程度。X 根据碘价可以判断油脂的品质优劣。X 43.方便面酸值测定中,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内不腿色为终点。p390.3 44.碘呈色度测定中,加样于三角瓶中,加20.0ml水,放振荡器中震荡(30min)。p394.4.(3)45.呈色度测定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70nm处,用(1cm)比色皿。P394.4.(5)46.我国标准中挂面酸值≤4.0mgkoH/g,测定方法采用(苯或乙醇)提取脂肪酸。
47.有关偏差描述不正确的是(D)p400 A 个别偏差之和为0 B 个别偏差有正有负还有可能为0 C di=Xi-▔X D di=▔X-Xi 48.绝对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叫相对平均偏差。√
49.计算 某化验员对试样进行5次分析,其中平均值为20.0%,个别偏差di分别为-0.3%,+0.2% +0.4%-0.2%-0.1%,相对平均偏差Rd为()。
50.PH12.320有(3)位有效数字。P249 51.原始记录由(校核员)校核。P404 52.有关原始记录校核的内容不正确的是(2)p404一 A 检验依据的正确性 B 检验结果原审报等级是否一致 C 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D 检验项目的一致性
53.分光光度计检验完(必须)切断电源),长期不用至少(一个月)开机一次,通电时间至少(半小时).P275.4 54.洗面筋前应先(D)A 用手转动轴 B 放几滴水在洗涤室内 C 放几滴水在筛网上 D 放几滴水润滑轴
55.眼睛受到化学灼伤,应立即用洗瓶的水流冲洗,洗时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也不要揉眼。p93第一段都看 56.道德的产生与社会及每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P2
姓名:工号:得分(说明:该试题用于金相检验员理论知识的考核,总分140分,90分以上为合格。)
一判断题(30分每题1分)
1马氏体是一种硬而脆的组织。()
2莱氏体是由奥氏体渗碳体组成的共析体。()
3淬透性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4过冷度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5多晶体的晶粒越细,则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大。()
6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硬度不断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
7为改善钢的性能,在碳钢的基础上特意加入一些元素的钢就称为合金钢。()8钢中存在锰,热处理时可有效防止回火脆性产生。()
9钢中的合金元素大多数都能溶于铁素体,使铁素体的强度有所提高,但韧性塑性有所降低。()10 Cr在钢中的作用是使钢的淬透性降低。()Mn、Cr、Mo等合金元素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合金钢按用途分,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用途钢。()20CrMo钢的含碳量大约为0.2%,铬大约为1%。()19CN5钢中的碳含量大约为1.9%。铬镍大约5%。()合金渗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为0.45%~0.65%。()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回火后,理想组织为隐针或细针回火马氏体及粒状碳化物。()17 合金调质钢淬火高温回火后的理想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及少量游离铁素体。()18 晶粒度是晶粒大小的量度。()钢中外来夹杂物是由于炼钢时加入的铁合金与氧结合生成氧化物而产生。()20 金相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和照明系统三大主要部分组成。()测量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一般用测微尺。()采用平行光照明时,经过透镜、物镜后得到一束平行光线射到试样表面。()23 金相试样磨制有手工磨制与机械磨制两种。()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试样时,物镜的选用应从高倍到低倍。()对于轧制钢材,在检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时,应取横向截面为金相磨面。()26 脱碳是由于钢中的铁与介质起反应而引起的。()评定渗碳件的网状渗碳体应在渗碳后的淬火前进行。()钢的回火抗力(回火稳定性)是指淬火钢回火时抵抗 硬度下降的能力。()人们在正常的热处理操作工序间检测的钢的晶粒度,都是钢的实际晶粒度。()布氏硬度试验是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之一,其硬度值的正确表示方法应为120HBS10/1000/30(钢球压头)。()
二填空题(30分 每空0.5分)
1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金属结晶是由_____和_________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4在加热过程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四个步骤。5贝氏体组织形态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回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Fe-Fe3C相图中的共析点的含碳量为_______,相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8有效硬化层的深度是以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并规定采用__________的试验力。
945钢的含碳量为_______。按合金元素总含量多少来分,高速工具钢是一种________钢。制备好的金相试样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金相试样的尺寸一般 为_________的圆柱体,或_________的长方体。抛光磨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相显微组织显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镜的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硬度计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分组成。钢中加入合金元素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碳钢的室温平衡组织中会出现如下三种组织组成物:______、______和______。钢中的V、Ti等合金元素因能沿奥氏体________形成稳定的________。故在加热时具有________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一般钢中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四大类。
三选择题(20分 每空1分)
1珠光体是一种_____。(①固溶体;②化合物;③机械混合物)
2调质处理即是_____。(①淬火+低温回火;②淬火+中温回火;③淬火+高温回火)
3在一定条件下,由均匀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相的转变称为_________。(①共晶反应;②包晶反应;③共析反应)
4中温回火转变产生物为_____。(①珠光体;②回火屈氏体;③贝氏体)
5扩散退火的主要目的是_____。(①消除枝晶偏析;②细化晶粒;③使钢中碳化物为球状)
6直接腐蚀法显露_____晶粒度(①铁素体;②奥氏体;③马氏体),试样先经过_____(①退火;②正火;③淬火)。这种显露晶粒度的方法适合_________。(①任何钢种;②亚共析钢;③渗碳钢)
7在检验非金属夹杂物时,在同一视场中出现多种夹杂物,则应_________。(①综合评定;
②分别进行评定;③按形态评定)
8在目镜中观察到的是_____。(①一个放大的虚像;②一个放大的像;③一个放大的实像;④一个经二次放大的像)
9测微尺是_____。(①将1mm等分成100格的尺子;②目镜测微尺;③物镜测微尺;④分格细的尺子)10金相试样是_____。(①按标准或有关规定截取有代表性的金相试块;②特制的金相试块;③任意截取的金相试块;④在每个成品上截取的金相试块)
1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时,物镜的选用应________。(①从高倍到低倍;②从低倍到高倍;③随意)12某些合金结构钢在下述何种热处理后可能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______(①退火;②正火;③淬火;④调质)
13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分辨下述组织中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相:_____(①珠光体;②索氏体;③屈氏体)
14淬透性是指:_____(①钢淬火后获得硬度的能力;②钢淬火后获得硬化层深度的能力)
15洛氏硬度试验标尺B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①20~67,②25~100,③60~85)
16具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应测定其屈服点、上屈服点或下屈服点。但当有关标准或协议
没有规定时,一般只测定__________。(①屈服点或下屈服点,②屈服点或上屈服点,③上屈服点或下屈服点)
四问答题(共60分)
1金相试样选取的原则是什么?怎样截取?应注意些什么?(30分)布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10分)
3维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10分)
1物体边缘痕迹主要的形成机理的分析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体的边缘所形成的痕迹主要有平面痕迹和立体痕迹两个主要的方面构成。其中, 比较常见的两种物体边缘痕迹就是水渍和灰尘, 而形成物体边缘痕迹也需要一定的作用机理。
1.1静电作用下形成的物体边缘痕迹
大自然中的两个物体在相互间的接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磁场, 进而摩擦生电, 而摩擦越大, 静电的产生量也就会随之增加。此时, 在静电作用下就形成了相应的物体边缘痕迹。 我们生活中的手印和汗液都是在于静电作用下而形成的外围痕迹。 有学者测量出人类的手排出的汗液以及手上面沾染的汗垢通常情况下能够带有300mv的静电单位, 这些静电所产生的吸附能力也有103N/m。 一般情况下, 我们的手在与其他自然物体进行接触时会形成一个磁场, 在静电的作用下, 人手的皮肤花纹将会遗留在与手接触的物体上, 最终形成汗液、手印。
1.2边缘作用力下形成的边缘痕迹
物体边缘痕迹的形成还有可能与边缘作用力的存在有关。 边缘作用力下形成的边缘痕迹主要指得是施力客体和承受客体之间进行接触的过程中, 客体会受到强大的边缘作用力的影响而将其作用力全部遗留在承受的客体身上, 这样就形成了能够反映物体结构的边缘痕迹, 对这部分边缘痕迹进行检验就能够帮助刑侦人员对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推断, 有效推动了案情的发展。 比如, 案发现场的汽车停放时正在下雨或者下雪, 汽车开走时就会留下反应汽车外形的边缘痕迹, 顺着这个痕迹进行追踪就能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情景再现, 进而缩小犯罪嫌疑人目标的范围, 促进案件的顺利告破。
2运用实验方法对物力边缘检验技术进行分析
2.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定的物体进行实验, 来对物体产生的边缘痕迹进行研究, 模拟相应的犯罪现场。
2.2实验器材
本次试验所需的器材有钥匙、斧子、饮料瓶、尺子、白纸和数码相机。
2.3实验步骤
2.3.1制作物体样本
将本次实验的所需器材钥匙和斧子放在白纸上面, 用数码相机拍照。放置时间为一个月左右, 并将饮料瓶中装满水, 将其放在白纸上面, 使用数码相机拍照。进而对物体边缘痕迹的形成进行制作,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2.3.2对形成的痕迹进行观察和固定
一个月后, 将白纸上面的钥匙和斧子移走, 移动的过程中确定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 并利用数码相机对钥匙和斧子形成的痕迹进行拍照固定。 同时, 将白纸上面装满水的塑料瓶移走, 同样在不破坏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 并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固定;
2.3.3分析和总结
对实验产生的水渍和灰尘等物体边缘痕迹的具体形态、基本特征以及判断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 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总结。
2.4结果
2.4.1对灰尘形成的物体边缘痕迹进行观察
a.在灰尘形成的物体边缘痕迹的实验中, 通过比较, 能够发现, 灰尘形成的边缘痕迹较为清晰, 且这种类型的边缘痕迹可以更加清楚的反应物体的基本形态和轮廓, 其边缘也变得十分规则, 与接触物进行完群接触时, 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 b.灰尘形成的物体边缘痕迹在能够准确的反应物体的形状和轮廓的同时, 也能够准确的反应物体的一些细节特征, 用直尺对钥匙和钥匙痕迹的特征、宽窄及距离进行测量, 根据物体的特征及直尺测量的距离进行检验, 发现灰尘痕迹能够准确的反应物体的实际痕迹和大小。
2.4.2对水渍形成的物体边缘痕迹进行观察
在对盛满水的塑料瓶移走后的痕迹进行观察时, 能够发现由水渍形成的物体边缘痕迹能够对物体的轮廓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反应, 也能够对接触部位的形态进行准确的反应。但是由于水身为液体本身的特殊性质, 使得其在形成痕迹的过程中, 谁会自然的型物体内部进行渗透, 致使物体边缘痕迹要小于实际物体的痕迹。
2.5 关于物体边缘痕迹实验结果的讨论
2.5.1 物体边缘痕迹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在形成边缘痕迹后, 其边缘痕迹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一定反应, 如会扩散和分解等, 这样就会对物体的边缘痕迹造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其结构状态和具体的形态。
2.5.2承载物体痕迹的载体的变化会对物体的痕迹产生影响
自然界中, 常见的承载物体痕迹的载体有纸、塑料盒金属等, 这些承载体常常会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比如犯罪分子留在木质物体上面的擦滑痕迹就会受到湿张和干裂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结构变化, 进而使整个物体的边缘痕迹都遭到破坏。
3物体边缘检验技术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 大多数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犯罪分子所留下的犯罪痕迹就是工具痕迹。 这时, 就需要用到物体边缘痕迹检测技术。 由于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通常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 能够通过对作案工具进行物体边缘痕迹检验来寻找证据。 但是, 由于犯罪分子使用的作案工具比较复杂, 也就加大了物体边缘痕迹检验的难度。 物体边缘痕迹检验的结果能够为刑侦工作提供充足的证据, 进而使案件能够尽快告破。 与此同时, 随着近年来自动化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 刑侦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功能进行痕迹检验, 进而有效提高物体边缘痕迹的检验水平, 为痕迹检验报告提供更加准确和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国家的公安机关就能够更好利用先进的检验设备对事情真相进行还原, 让犯罪分子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对物体边缘痕迹进行检验, 能够得出相对比较准确合理的结论, 有效提高刑事案件犯罪证据的质量。大自然中的物体的边缘痕迹能够帮助人们对物体的边缘的基本形态进行确定, 进而对其进行检验, 为刑侦工作提供很好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宋颖.关于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科学中国人, 2015 (12) .
[2]崔佳, 刘烁, 班茂森, 王彦斌, 白庆华, 唐丹舟.法庭科学痕迹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现状及进展[J].刑事技术, 2014 (01) .
[3]刘晓玲, 游浪生.关于刑事电子科学技术痕迹检验的探究[J].通讯世界, 2014 (21) .
[4]赵松, 苗苗.关于刑事技术痕迹的研究与探讨[J].才智, 2013 (05) .
[5]段立军, 陈露.关于指纹痕迹检验的刑侦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2) .
[关键词]痕迹检验;侦查;应用
前言
痕迹检验本身就是刑事案件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一般来说,痕迹检验主要是通过科学运用痕迹检验的基础理论、手段以及方法等方式,来对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案件内容进行确定的手段。痕迹检验能够有效的对证据进行提取、分析,为案件的顺利破获提供更加精准的证据,对于实际的侦查工作发挥作用。现今痕迹检验的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公安机关对于现场中所遗留的可能性证据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同时对于相关证据不能够进行提取、利用。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处于不断提高的发展背景下,犯罪者作案手段也表现为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公安等机关来说,现场侦查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还存在着部分的侦查人员对于犯罪现场侦查相关的理论无法准确的把握,这对现场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案件的顺利侦破。同时,还有部分的地方对于现场侦查等性质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两者之间产生冲突,降低现场侦查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质量,影响案件的顺利解决。
一、手印在侦查中的作用
痕迹检验中的手印检验主要是对犯罪现场手印所进行的检查、提取以及分析和研究,对于现场中的手印进行分析,确定手印人的人数、性别等,手印检查是痕迹检验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从现今手印痕迹检验的发展情况来看,现今,绝大部分的痕迹检验都是通过手印来破获案件,并且手印检验来破案几率还在不断的提升。
(一)对现场手印的分析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在对案件进行实际侦破的过程中,公安机关等需要通过对手印的分析进行现场出入确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对案件性质以及犯罪者在现场活动中进行的活动进行确认。
(二)手印检验的结论可以为诉讼、审判提供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第30条规定,手印鉴定书能够直接成为诉讼证据,原因是:手印鉴定能够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同时手印也能够为案件提供相关的检验证据。
二、足迹在侦查中的作用
足迹检验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方式和手段,来对案件相關的足迹进行分析、研究的技术。在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足迹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因此,对于相关的案件侦查人员来说,侦查人员需要对足迹的相关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在实际的案件发生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检验技术和经验,这样除了能够帮助侦查人员进行较好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能够有效的帮助侦查人员进行案件现场的侦查,有效的对案件事实进行判断,足部的结构以及运动功能,较之其他的人体特征来说更加的稳定和特殊,因此,这就直接导致了足迹的痕迹检验能够在痕迹检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现场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综合利用
(一)澄清事实确定案情
在绩效痕迹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侦查工作机制,提升现场侦查工作的规范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养现场侦查人员的程序意识,积极主动的在合法的背景下进行现场侦查,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现场侦查的实际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进行工作,并且需要积极创新侦查技术手段。同时还可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现场侦查工作机制,有效的避免侦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从而实现提升侦查的水平和质量的目标,最终为破获案件做相关的准备,提升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标准。同时对于痕迹检验来说,现场的侦查工作首先是要对现场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在这种背景下,现场足迹的分布、种类等都可以直接的作为案件性质的判定。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对事实案情进行直接的澄清和判定。
(二)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重点
在进行实际的侦查过程中一般来说,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通过痕迹检验来缩小侦查的实际范围,同时现场侦查需要现场指挥做到专业化,并且需要严格的根据《现场侦查规则》,一般的案件来说,除了需要专门的指挥人员进行现场证据获取的指挥之外,还需要将专业的人员进行分组进行勘察工作。对于现场的侦查工作,则是需要做到全面分析、侦查,在合法的背景下完成勘察工作,最终获取足够的证据。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侦查人员的现场侦查程序意识,严格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现场侦查工作,同时还需要随时更新侦查人员的知识层面,通过进行深入了解不同的侦查技术的方式,从而提升相应的侦查技术水准,最终有效的破获案件。
(三)提供破案证据
足迹检验在进行犯罪者的认定方面以及指纹的认定方面有着足够的合法法律证据效力,足迹 作为直接的案件破案证据,侦查人员能够通过对现场足迹以及相关嫌疑人员足迹的调查和检验,进行结论的判断,直接作为案件的证据,赤足印能够直接的作为人身的证据,而其他的鞋袜印也是可以被直接的认定为某人的鞋袜。
总结
迹检验本身就是刑事案件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一般来说,痕迹检验主要是通过科学运用痕迹检验的基础理论、手段以及方法等方式,来对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案件内容进行确定的手段。痕迹检验能够有效的对证据进行提取、分析,为案件的顺利破获提供更加精准的证据,对于实际的侦查工作发挥作用。对犯罪现场手记、工作、指纹等证据的检验,这些都是案件进行破获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痕迹检验技术对于案件的破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近年来实际案件侦破过程痕迹检验发挥作用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分析现场痕迹在侦查案件中的作用,并且不断的致力于进行痕迹检验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案件破获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昆,叶建鸿.制模提取撬压痕迹在侦查中的应用[J].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1:25-26.
[2]刘玮.如何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水平[J].法制与社会,2014,14:136-137.
[3]廖岳华.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13-15.
【痕迹检验题】推荐阅读:
秋天的痕迹作文06-03
痕迹作文500字10-04
信的痕迹作文10-20
痕迹作文_初二作文12-09
岁月的痕迹优美散文01-19
初二痕迹作文800字02-18
成长的痕迹初中作文03-02
高二作文写岁月的痕迹07-27
高一作文:以痕迹为话题11-01
时间的痕迹作文900字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