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鉴定要点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医学鉴定要点(精选8篇)

法医学鉴定要点 篇1

刚开始听带课老师跟孩子们上课,认真学习她上课的方式和怎样管好课堂纪律。即使那样,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同时也佩服老师对付这些孩子们的方法。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一来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二来还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使课堂上不那么死板。听了几节之后我就开始试着讲课,一开始孩子们会乱成一团,不听你讲课,我用了老师的那些方法,可是发现后来慢慢的,他们开始接受你还有喜欢你,这是实习期最有高兴的事。也使越来越喜欢幼师这个职业。

转瞬之间实习就到了尾声,六个月的时间可长可短,却是最充实而有意义的半年,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实习期间,我在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都成熟了很多,这一段实习时间里我积累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医院实习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我们在内、外、妇、儿各个科室里,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能较正确地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临床常用诊疗技能。本着三基、三严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其次,通过本次实习,与人交际的

能力,我自认为上升了一个台阶。第一堂课前,我的心“嘭嘭”直跳。但一旦走上了讲台,恐惧心理莫名其妙地跑到了九霄云外去了,然后顺利地讲课。还有,就是当偶尔讲错时,我会拿“太紧张”当借口,这样会缓和尴尬的气氛。另外,我发现与我的指导教师交流的也很顺利,这除了认真、坦诚的态度外,也与实习一个月练出的“胆量”密不可分。

记得刚进入医院实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医院的工作一无所知,幸好我的带教王老师脾气非常好,而且特别耐心,也有丰富的经验,让我比较快的适应医院的实习流程。

实习六个月是短暂的,按要求要轮完内、外、妇、儿以及耳鼻喉等科室,很多科室都只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其实实习也只能让我们初步了解医院工作的性质及流程,比如在儿科就要学着与小朋友沟通,在手术室就要加强自己的无菌观念,锻炼自己的胆魄,在耳鼻喉头颈外科就学会了耳鼻喉这些很专业的操

作,或许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不会再碰到,但却是不可多得的见识,总而言之实习生活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所以我会好好积累倍加珍惜。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感谢临沂市人民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对卫生事业尽心尽责!

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辛勤指导我的武老师,是他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知识,使我从稚嫩的教学走向了成熟的教学。同时,我也要向指导和勉励我的孙老师以及六中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我积极主动投身到班级各个方面中,小到自修课、眼保健操的监督工作,大到运动会、合唱、阳光体育,以及班队课的重要班级事务中去。对每项工作,事无巨细,都能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保证班级能够稳步前进。并且,在面对学生英语过关拖沓的问题时,能不辞辛劳的早起为他们把关,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与开导。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在两个星期的督促、劝解拖沓的学生过关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懒散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来过关,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明显的进步。

医学专业生实习自我鉴定(一)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眼已经结束,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们将理论转化为能力,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实习的自我鉴

法医学鉴定要点 篇2

一、现场勘查

(一) 坠落起点的现场勘查

坠落地点是指高坠案发生的起点, 主要是指具有一定高度可能成为高坠案起点的地点。对坠落起点勘查主要重点是查看现场指纹、血迹和足迹等痕迹物;有无伪装现场的企图和可能性;各种痕迹物证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现场是否具有垫脚物以及垫脚物的来源性质等等。通过对于坠落起点的勘查能够基本判明案件的性质同时初步分析高坠前活动和高坠的原因等情况。

(二) 坠落空间的现场勘查

坠落空间主要是指人在坠落的整个时间过程中经过的空间位移。对于坠落空间的勘查重点主要是相对空间障碍物以及突出物。因为空间障碍物和突出物都可能是致命的原因, 分析障碍和突出物的性质、形状和变化程度可以分析人体在高坠过程中是否与其发生接触, 接触点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痕迹物的残留。通过分析坠落空间现场, 可以综合分析坠落的起点和重点, 从而准确解释人体高坠受到损伤的类型和形成原因。[1]

(三) 坠落终点的现场勘查

坠落终点主要地面, 但也存在不少特殊地点, 诸如汽车顶、空旷平台和人工湖等位置。因为坠落时可能导致的动能增加, 导致碰撞以后发生弹起的情况时有发生, 就可能形成两个以上的坠落重点现场, 这就导致坠落线路并非总是处于同一直线当中, 应当注意对于现场情况以及人体受伤进行综合情况判断。对于坠落终点的判断可以对于坠落情况、受伤原因、坠落路径作进一步的解释。

二、法医学检验鉴定

(一) 尸体检验鉴定

作为判断高坠伤的关键环节, 全面的尸体检验需要对现场尸体进行严格专业的检验鉴定。检验鉴定应当首先进行静态观察其次在不损害尸体的情况下进行动态检验鉴定, 首先对身上织物检验其次对于基本体征检验, 必须严格遵循这一顺序。重点对于尸体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同时判断是否存在内部重外部轻和单次巨大刺激力能够解释的伤。还应当在尸体检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外力重击和扭打的痕迹, 来判断死伤者致命伤是高坠后还是高坠前发生的, 有利于分析损伤的原因, 准确分析高坠死亡原因和整个高坠的发生情况。

(二) 实验室检验鉴定

通常而言, 在经过以上环节的检验鉴定后可以基本判断案情情况, 但是实验室检验鉴定往往是客观和精密的, 必须严谨进行采集, 实践表明, 有时甚至会得出完全颠覆性的结论。高坠案往往通过采集血液和其他体液进行实验室检验, 这对于判断高坠者是否有吸毒、过量饮酒、安眠药的过量饮用十分准确, 对分析高坠原因至关重要。实践中很多案例是由于吸毒而产生幻觉而导致高坠, 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来进行鉴定。在高坠现场进行微量采集、DNA采集和实验室检验可以在定量角度上确定案件的性质。

三、法医学鉴定要点分析

(一) 判断是否属于高坠

要进行法医学鉴定首要确定案件是否属于高坠, 高坠的起点终点、高坠空间以及高坠伤四点必须同时满足, 根据系统的尸检并现场的勘查基本能够判断是否为高坠伤, 高坠伤主要表现为外伤比较轻但是内脏损伤往往比较严重, 多分布单一, 单次受到空间障碍物能够为高坠伤提供解释。

(二) 分析高坠性质

在确定属于高坠案例, 判断高坠性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常判断其性质的依据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目击证人等客观证据以及足迹、血迹、指纹等实验室检验能够提供的化学物理证据, 此外还能够通过对高坠者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查、对于现场是否遗留遗书以及近期生活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 能够基本确定高坠的性质。[2]

(三) 确定高坠者死因

高坠性质确定以后, 高坠者的死因也就不难确定。很大一部分高坠案的尸检中都能发现两处以上的致命伤害, 致命伤害通常而言就是高坠者的死因。其中需要格外注意分析致命伤是生前还是死后发生的, 通过分析除了高坠伤外的细小伤害对于高坠者的死因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坠案中对于损伤和死因的判断难度不大, 关键在于断定高坠案的性质。大量案例表明, 高坠案中法医检验鉴定是关键环节、专业全面的现场勘查是中心、详实的社会关系走访调查是补充, 只有严格高坠案现场勘查的环节和对于法医学检验鉴定要点进行专业分析, 才能高效准确判断高坠案真相, 对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亮.浅谈铁路坠车案件的法医学检验与现场勘查[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4, 01:86-87.

法医鉴定可信么? 篇3

1985年,美国纽约州北部发生了一宗谋杀案,一名16岁的女高中生遭到强奸并被勒死,人们在一条公路上发现了她的尸体。警察迅速展开调查,并将嫌疑锁定到一位名叫斯蒂芬·巴恩斯的年轻人身上,因为有人声称,在案发当天晚上在事发地附近看到了和他长得很像的人。警察对巴恩斯的卡车进行了搜查,在卡车上找到了一些头发、面料纤维和泥土,然后进行了法医鉴定。法医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些头发,发现它们与受害人的头发类似,并不是巴恩斯本人的头发;卡车轮胎上边的泥土来自于案发的那条公路;面料纤维的印花与受害人牛仔裤的印花相同。基于这些证据,巴恩斯被判谋杀罪成立,于1989年被捕入狱。但巴恩斯真的是凶手吗?20年后,DNA测试证明了他的清白,受害人身上留下的精液DNA取样标本与巴恩斯的DNA不匹配。法庭随即宣布他无罪并将之释放。

这类案件令科学家们对传统的法医鉴定技术感到担心。传统法医鉴定常常通过对血迹、头发、指纹或者其它犯罪痕迹的分析来寻找破案线索,这种鉴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法医往往需要大量的断案经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说,一些法医宣称,他们看一眼血迹,就能够知道尸体经受了怎样的拖动,但是这种方法真的可靠么?科学家们做了一项实验,要求92名法医专家一起观察10种不同图案的血迹,让他们来说明这些血迹是如何形成的。专家们的正确率虽然相当高,但仍有一定的差错率,更别说缺乏经验的普通法医了。法医们也经常用显微镜观察在犯罪现场找到的头发,通过与标准样品作比较来寻找罪犯的蛛丝马迹。但是这种方法对染过色的头发就难以判断了。指纹鉴定可以说是法医的最大法宝,它有着极强的个体识别能力,甚至强过了DNA技术,因为DNA技术不能识别同卵双(多)胞胎中的个体。但是应用指纹做法医鉴定时出现的问题不在于“一个人的指纹是否是独一无二的”,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精确地把它们区分清楚。指纹分析者常常傲慢地认为指纹鉴定的差错率为零,但这种自以为是往往是差错的主要来源。美国FBI就曾经因为指纹鉴定出错导致一名律师被当成参与马德里爆炸案的恐怖分子遭到误捕。事后,这名律师将美国司法部告上了法庭,获赔200万美元。

传统法医鉴定的确有过辉煌的历史,从18世纪开始,它就一直帮助人类弥补法网的漏洞、防止犯罪分子逃脱惩罚。然而在当代,这些老式的调查方法虽然还在起作用,但已经无法对付日益高涨的犯罪浪潮了。现代法医鉴定将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应用到法律和刑侦上,成为寻找真相的新武器。

现代法医鉴定和“清白行动”

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犯罪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的今天,法医鉴定技术涉及的科学领域越来越广,这些领域包括侦破化学、毒理学、血清学、遗传学、昆虫学等等。借助于法医学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案件的调查程序变得简洁、精准。可以说,现代科技手段在法医鉴定中随处可见。比如尸体的检验,在刑事犯罪调查中,法医经常面对这样的状况:整具尸体只剩下一副骨架,或一具尸体已经是面目全非,为了揭示未知死者的身份,法医可通过石膏、粘土进行面部重塑,然后通过计算机扫描程序拍摄面部影像,再用软件来完成重建,最后的结果会被转化到屏幕上以便查看。又比如,火灾案件常常难以找到纵火者,现代法医鉴定技术可以从火灾残骸中找出煤油或丁烷,作为证据。2004年费城发生了纵火案,大火导致6人死亡,纵火事件发生在凌晨,被烧毁的是费城北部居民区的连排房屋。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房屋已被大火吞噬。警犬在火灾现场嗅到了助燃剂的味道,因此可以断定有人故意放火,目的是谋杀。警方把火灾现场的残骸送到了法医实验室,法医用拉曼光谱分析汽油燃烧后的残留物,得出了汽油的型号,后来警方根据这条线索找到了纵火元凶。

在所有的现代法医鉴定技术中,影响最大、应用最成功的当属DNA分析技术了。除了同卵双生外,每个人的DNA序列均不相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DNA序列上的差异有的通过个人特征如眼睛、发色、肤色等表现出来,更多的差异不表现在个人的生理外观特征上,必须用实验室特殊技术才能测定出来。法医DNA分析就是应用特殊的实验技术研究个体间的DNA差异及其遗传规律,而服务于侦察破案和司法审判。这些检测基本都由仪器完成,避免了一些需要人为判断的环节,客观度很高。

DNA鉴定自其被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开始,就被赋予了“无懈可击的证据之王”的光环,人们非常相信它的准确性,这也给了冤狱受害者希望。在美国,纽约卡多索法律学院与多位律师于1992年创办了名为“清白行动”的法律援助机构,他们专门从事利用DNA检测的高科技手段来为被冤枉的人洗刷罪名的工作。时至今日,“清白行动”已经挽救了数百名蒙冤者,本文开头提到的巴恩斯就是其中之一。

法医鉴定之外的困扰

法医鉴定技术的进步,为揭露案件的真相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得由于科技的缺乏而出现的冤假错案越来越少。然而,即便我们有了先进的法医鉴定技术,司法界仍然不太平,争议案件仍然存在。某些案件表明,先进的法医鉴定技术已经开始被自身的成功所拖累,威胁到了司法公正。

2012年,美国司法界曝出巨大丑闻。一位名叫安娜·杜克汉的法医以伪造证据罪、妨碍司法公正罪、误导调查人员等27项罪名被逮捕。在2003年到2012年之间,她在美国马萨诸塞公共卫生实验室做毒品分析工作。在10年的工作中,安娜伪造了超过6万份毒品化验结果,超过3.4万起案件因此受影响。由于安娜的行为,超过300人被错判入狱,另有600人应受指控却被释放,所有安娜经手过的案子都不得不重新复核。法医的工作是为疑难案件提供技术支撑,提供的证据必须是无懈可击的。那么安娜为什么要提供虚假鉴定呢?她又如何能够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连续作假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作为掌握现代法医鉴定技术的人群,法医大都已经成为了某个科学领域的专家,他们享受知识垄断带来的优越感,可能会利用这种优势,谋取私利。

安娜被捕之后,她和一名检察官之间的邮件被曝光。这名检察官说,他需要证明携带者至少涉及50磅重的大麻,才能控告对方是贩毒罪。两个小时之后,安娜回复:“好的……那就超过80磅,必然是贩毒罪”。这名检察官回复到:“很高兴我们站在同一队伍中,非常感谢你的帮忙”。如此一来,安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获得了检察官的赏识,检察官也得到了“合理”的鉴定结果。双方各取所需,组成了一个腐败团体。

临床法医学鉴定的十大误区 篇4

1、什么时间鉴定?

很多人认为是伤好了以后鉴定,或者伤后三个月鉴定,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临床法医学鉴定的十大误区。特别是伤害鉴定,会使伤者丧失鉴定的时机。比如鼓膜穿孔、血尿、流产等都是一过性损伤,时间过了,就无法证实损伤当时的情形,这时候法医一般不会只依据病历记录的内容出具鉴定报告,导致无法鉴定。

解决方法:咨询具备法医学知识的人士,在病史资料中详细记录损伤的情况,特别是与鉴定相关的内容,尽早申请法医学鉴定,确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2、哪些需要申请鉴定?

一般的理解是:伤害案件申请伤情鉴定,交通事故、工伤申请伤残鉴定,这些都是不全面的。

解决方法:目前能申请的鉴定项目有:伤害鉴定:(1)轻伤、重伤鉴定(2)损伤参与度的鉴定(3)交通事故的伤残鉴定(4)工伤的伤残鉴定(5)劳动能力的鉴定(6)活体年龄的鉴定(7)性功能的鉴定(8)医疗纠纷的鉴定(9)诈病及造作病鉴定(10)护理依赖程度鉴定(11)医疗依赖程度鉴定(12)损伤工作日的时间鉴定(计算误工费使用),工作报告《临床法医学鉴定的十大误区》。伤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一项或几项进行鉴定,以全面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哪些鉴定机构具备鉴定的资质?

不是所有能出鉴定报告的地方都具有资质。

解决方法:一般应选择经当地省级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并在法院备案的司法鉴定机构,为以后的诉讼做好准备。

4、如何准备法医学鉴定材料?

一般认为,拿着出院记录,检查的片子即可。这样很不全面,甚至会让法医疏忽了应当鉴定的内容。

解决方法:需要的材料有:(1)入院记录(2)手术记录(3)出院记录。

客观检查的报告:如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化验单等与此次损伤相关的检查报告,建议找法医学专业人士为您提供咨询,帮助您准备。

法医学鉴定要点 篇5

关键词:法医鉴定、多元说。

一、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的现状及其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某基层法院碰到了一起棘手的刑事自诉案件。案情其实并不复杂,自诉人汤某控诉被告人范某犯故意伤害罪并要求赔偿相关的经济损失。自诉人提供的证据是当地公安局出具的两份法医鉴定书。令人费解的是,该两份法医鉴定书时间相隔不到两个月,然而内容竟截然相反。早期的鉴定结论为“轻微伤”,但两个月后该局竟出具了九级伤残的轻伤评定书。被告人认为当地公安局的鉴定结论有失公允,申请重新鉴定,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构成轻微伤的法医鉴定结论。该基层法院采信了中院的鉴定结论,判决被告人范某无罪,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汤某经济损失4000余元。自诉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过程中,自诉人汤某要求重新鉴定,中院遂依法委托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某医院重新鉴定,鉴定结论为轻伤,中院遂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一起简单的刑事自诉案因为鉴定结论的迥异变得异常复杂起来。法官在扑朔迷离的鉴定结论面前无所适从,当事人无可奈何地陷入讼累之中。

事实上,这类情况在审判实践中并不少见。鉴定结论在定案过程中往往成为举足轻重的“焦点”,在民事诉讼中直接关系到赔偿与否、赔偿多少等问题,在刑事诉讼中则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问题。然而目前的法医鉴定机制不完善、鉴定规则不统一、立法明显滞后等现状又严重阻碍了审判实践的发展。“扯皮鉴定”、“重复鉴定”、“人情鉴定”等问题日益突出,改革法医鉴定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的现状及其弊端分析。

我国法医学鉴定实践起步晚,发展相当缓慢。80年代初期,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主要是从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原则入手的,在公、检、法内部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医鉴定机构。到目前为止,关于法医学鉴定仍没有统一的立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有: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新《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等6部委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公安部《刑事技术鉴定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医工作细则》等等。这些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我国法医学鉴定行为,促进法医学鉴定的发展曾经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法律、规章显然已不能适应法医学鉴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存在的弊端也不断凸现。当前的法医学鉴定体制对鉴定人资格审查、鉴定标准和程序、鉴定机构、鉴定期限、法律责任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这不仅给审判工作设置了障碍,更是为原本就相当薄弱的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发展增加了桎梏。有人著文说“由于多鉴定体制的存在和鉴定的复核程序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最举足轻重的‘证据’又最具随意性、可变性!随意性和可变性又会和失职、渎职、伪证乃至国家赔偿联系在一起,以致基层的法医工作如履薄冰„„”[1]

具体而言,法医学鉴定体制不完善的弊端表现在:(1)立法不完备,缺乏操作性。公检法三机关“自鉴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等违反科学精神、违反诉讼法原则的事件时有发生;鉴定机构互相扯皮,鉴定结论互相拆台、互相矛盾的现象屡见不鲜。(2)机构设置混乱,缺乏权威性。目前,除公、检、法、司自上而下设立的鉴定机构外,还有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医科大学、政法院校的鉴定中心等。多系统设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又使鉴定质量发生异化,法医鉴定的权威性大打折扣。(3)鉴定规则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性。各系统、各地区指导、规范鉴定的标准各不统一,互不约束,各自为政,致使实践中鉴定结论截然不同。(4)证据采信存在任意性,缺乏公允性。在鉴定结论的认定上,无法律规定的标准,法官自由裁量权太大,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二、重构法医学鉴定体制的理性思考。

在考虑构建法医学鉴定体制之前,我们必须分析一下法医学鉴定结论的本质特征。法医学鉴定结论,是一种证据材料,而不是当然的“证据”,不一定具有证明力,因此不能直接予以采信,我们权且称之为“准证据”;鉴定结论又是一种特殊的必须通过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严密科学活动才能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与此同时,鉴定结论必须是经过法定程序严格审查才能认定的法定证据材料,具有法定性。可见,作为“准证据”的法医学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和法定性双重特征。鉴定体制的构建必须保障鉴定结论本质特征的实现,这是鉴定体制在实际操作中的价值体现。换句话说,建立科学的鉴定体制目的是为了保障诉讼中鉴定结论科学价值和诉讼价值的实现。[2]

法医学鉴定体制在初创时期没有很好地满足鉴定结论的科学要求和法律要求,因此,在改革法医学鉴定体制过程中,人们都把着眼点放在满足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法律性上。关于重构法医学鉴定体制,目前主要有四种学说,即“一元说”、“两元说”、“维持现状说”和“多元说”。

迄今为止,代表大多数法医学工作者心声的是“一元说”,即建立统一的、高效的、独立的、公正的法医学鉴定体制。他们主张,在中央设置法医工作委员会或法医总局,隶属于法制委员会。法医工作委员会或总局之下设置一至二个科学研究机构,进行重点科学研究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同时在各省(市、自治区)、地区(地级市)、县(县级市)设置相应的法医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两元说”则主张分别设置公安系统的法医鉴定中心和检察系统的法医鉴定中心;或者将公安和检察机关的法医鉴定中心合并为一个鉴定中心,另构建一个社会性的鉴定中心。

而“维持现状说”的持有者为保守主义者居多,他们担心大量的变革会不利于平稳过渡,所以主张在现有的法医学鉴定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如严格审查鉴定资格,建立监督程序等。

“多元说”我们将在下文作详细的论述。

逐个分析以上几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除“多元说”之外的三种学说都存在着种种弊端,因此它们都不能成为法医学鉴定体制的最终选择模式。

“一元化”法医学鉴定体制具有三个特点,即高度的集中性、严密的隶属关系和明确的分工范围。这种体制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无法确保法医学鉴定结论的科学性,进而使该结论的法律性失去可靠的前提。首先,“一元化”体制容易形成行政隶属关系和狭隘的行业圈子。鉴定机构的单一性限制了当事人的选择权,无法满足诉讼民主的需求,再加之行业垄断形成的弊端以及主观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因而不能确保法医学鉴定结论的科学性,鉴定结论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一元制”不利于法医学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损毁了鉴定结论的科学性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主要由于“一元制”下法医鉴定机制的高度集中性,就剥夺了政法院校、医科大学参与法医鉴定的可能,很大程度削弱了法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实验基础和经济条件。从长远看,法医学鉴定队伍将无从保证后备力量的充实和储备,法医学的长远发展势必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一元化”体制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目前的“重复鉴定”、“人情鉴定”等现象,那么由现行体制向“一元制”的改革将没有必要。

“两元说”持有者的初衷是为了兼顾诉讼民主与科研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其提出的“两元”模式实际上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跛足”现象。如果只在公安、检察系统内部设置两个鉴定中心,则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公检的工作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鉴定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如果将公检两机关的内部鉴定中心合二为一,则不能保证公安与检察机关的制约与平衡,进而不能避免鉴定中滋生的腐败现象,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自然难以实现。

至于“维持现状说”,更是不能符合目前改革的需要。改革必然带来“阵痛”,不能因为惧怕“阵痛”而维持现状。其所提出的严格审查鉴定人资格、增加鉴督程序等也无异于隔靴搔痒,难以真正起到作用。

三、国外法医学鉴定体制的设置。

与我国相比,国外许多国家法医学鉴定体制的设立已有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法治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分析、借鉴外国先进的、通行的做法不啻为我国法制改革中的一个良方,批判地吸收是我国的立法方法之一。

(一)英美法医鉴定制度。

英国的法医鉴定体制由三部分构成:死因裁判官、法医病理学家和警察外科医生。如果联系诉讼加以考虑的话,大体上可分为相对的两套系统:一套是服务于警方的法医鉴定系统,另一套是内政部主管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法医鉴定系统,当然也不排除警方受惠于该体制,如果警方确有需要的话。[3]这两套法医鉴定系统的形成与英国对抗制诉讼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在英国,证人和鉴定人、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在证据法上没有明确的划分。鉴定人(专家证人)一般由当事人聘请,因此辩诉双方的鉴定人往往会在同一问题上提出针锋相对的鉴定意见,双方律师也可以对专家证人进行盘诘。这就有利于确认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法律性。

另外,英国采用鉴定人资格制度,无论是死因裁判官,还是法医病理学家、警察外科医生,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学历、从业经验的限制方能胜任,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鉴定人的专业化、专家化。美国与英国一样,也实行多元化鉴定体制,最为庞大的法医鉴定系统是警察系统,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及科研机构也有法庭科学实验室。还有些个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庭科学实验室,它们多向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提供科学鉴定服务,当然也向警方提供服务。美国也实行鉴定人制度,但鉴定人的资格不是采取考试之类的硬件措施确定,而是视具体情况由法官和陪审团来确定。[4]这些规定与美国对抗制诉讼结构是相一致的。

(二)法国的法医鉴定体制。

法国警察系统设有法医鉴定机构,在需要进行物证鉴定和尸检的现场勘察中,检察官或司法警察可指定具备相应专业资格的人参与现场勘查;如果被指定者不是最高法院或上诉法院注册的鉴定人,则他必须以书面形式宣誓,保证以自己的人格和良心发誓为司法提供帮助。[5]可见,法国没有明确载明实行“多元制”,但暗示了鉴定体制不是单一的,因为鉴定人注册名单之外的人是个不确定的概念,表明除注册名单之外还有别的鉴定机构或鉴定自然人。法国实行鉴定权制度,一个案件中是否进行鉴定,由刑事预审法官决定。鉴定活动由鉴定人具体操作,鉴定人资格通常是预先根据行政规章确定是否启用有资格的鉴定人由预审法官决定,这也体现了法国诉讼结构中法官职权主义的特征。

(三)日本的法医鉴定体制。

日本法医鉴定体制呈现多元化形态,包括监察医制度、警察医制度、大学教授解剖制度以及科学警察鉴定制度。[6]日本实行鉴定人资格审查制,一般说来日本鉴定人的资历要求比英国要高。

可见,英美法日等国的法医学鉴定体制的共同点是:

(一)实行多元化法医鉴定体制,这与各国诉讼结构的特征是一致的。

(二)警察系统自上而下设置了独立的鉴定体系。

(三)法院内部没有单独的法医机构和专职法医。

(四)各国对鉴证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审查都有详细的规定。

四、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的“多元化”构想。

借鉴各国法医学鉴定体制的成功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笔者认为,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应该实现“多元化”。“多元化”的基本框架包括为社会提供法医鉴定的机构和为国家利益提供法医鉴定的机构。[7]前者包括高等政法院校或医科大学的法医鉴定中心、医院或民间法医鉴定部门等,它们承办民事诉讼中的法医学鉴定;后者包括公安和检察系统内的法医学鉴定机构,它们承办刑事诉讼中的法医学鉴定,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时,也可委托高等院校法医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具体而言,“多元化”法医学鉴定体制的配套要求有:(1)撤销目前法院系统内的法医鉴定机构,或者即便保留,该机构的任务也应当转变为咨询性质,为本法院或本系统法官提供技术支持,其本身不再从事鉴定活动。这是因为,法院内法医只有双重身份即既是法院的内部成员又是当事人一方的证人,这不可避免地使法官的裁决产生偏向性,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法律上的可检验性也不可避免地降低。(2)公安、检察内部同时保留鉴定机构。公、检的鉴定中心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设立的,在一些刑事大案中,内部存在鉴定机构有利于工作的保密性,两者共存则有利于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司法部门的法医鉴定机构应改为民办。因为该机构一直面向社会从事鉴定活动,在职能上并不代表国家,改为民办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以及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4)符合条件的医院可以从事法医鉴定活动。新《刑诉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这是医院参与法医鉴定的法律基础。包含两层含义:只有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少数医疗水准很高的医院才能进行法医鉴定,这类医院只能就特定法医学事项从事鉴定。(5)医科大学、政法院校的法医科研中心可以进行法医鉴定。一般这类中心的科研水平较高,可以从事专门性强的疑难病例或尸体检验。一定条件下允许它们成为鉴定主体,有利于资源的最合理化利用,也有利于推动法医教学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的法医学提供人才储备。

在按行政区划设置鉴定机构时,有人主张县级区域建立三家鉴定机构,地级区域建立四家,省会城市建立五家。笔者以为没有必要作此硬性规定,因为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没有必要设置五家,有的地区则不能达到五家鉴定机构的规模。过于死板的硬性规定则可能适得其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机构过于繁冗也不利于鉴定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总之,“多元化”的法医鉴定体制是一个开放的、健康的、科学的体系,能够避免鉴定机构的官僚化、行政化,有利于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科研氛围,还能够保障诉讼民主、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法院超脱(撤销)法医鉴定机构也有利于保障法官的中立地位,从而保证公正地采信鉴定结论,并作出合理的裁决。一句话,“多元化”的法医学鉴定体制是实现鉴定结论科学要求和法律要求的最佳选择。

五、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法医鉴定的监督问题。

法医学鉴定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法医鉴定结论对民事、刑事案件的判决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法医鉴定活动必须加强监督,以防止鉴定滥用、违反程序等现象的发生。

为稳妥起见,我国可实行鉴定权制度和鉴定人资格制度。鉴定权由主审法官或者合议庭掌握,在委托合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时,要严格审查鉴定机关提供的鉴定人选,具有法定资历的方可实施鉴定。值得一提的是,除对医院鉴定机构提供的人选进行审查外,法官对公检系统的法医适格性也应审查。这样就实现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资格的双重认证保险。这里又产生一个问题,鉴定权的决定由法官掌握,但法官决定鉴定是否适时,采信鉴定结论是否合法,是否遵循回避规定等情况,又应由谁来监督呢?目前,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借助法院内部政工、纪检部门,以及人大、政协等机关的监督。当事人一旦有异议,可向该院政工纪检部门或检察机关反映。新闻舆论界也可发挥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法医鉴定可引进参与机制,适用抗辩程序。

在公、检等机关组织的法医鉴定过程中,法官、法院应具有参与权。主审法官的适当介入,可以严格程序监督,从而有效避免证据采信时的“拿来主义”或“随意主义”。控辩双方当事人也可申请参与到法医鉴定中来,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活动应当具有知情权、在场权和发表意见权,发现异议的,双方还可进行辨论。鉴于当事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当事人可以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到法医鉴定过程中来,但受委托的对象须与本案无利害关系,与法官、鉴定人无利害关系,不能影响案件的正常鉴定进程。通过引进鉴定抗辩制,法医鉴定结论将更加科学、合理、公正。

(三)鉴定时限及鉴定人法律责任。

法医鉴定是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法医鉴定过程中,诉讼期间自然中断。一般说来,法医鉴定并不会必然导致案件超审限。但客观上,如果鉴定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案件久拖不决的现象,使当事人陷入讼累之中,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然而目前,我国除对医疗事故的鉴定期限作出了规定,其它无法律、法规规定法医鉴定期限问题。笔者主张,法医鉴定机构自接到鉴定委托书之日起45天内必须作出鉴定结论,特殊情况提请审委会讨论批准后可延长两个月。

目前,法医鉴定还存在责权不明的现象。事实上法医鉴定结论对定罪量刑甚至生杀予夺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一法医鉴定结论有错误,责任将如何追究?为此,笔者认为,应引进鉴定责任制,法医鉴定应由单位责任向自然人责任过渡。法医鉴定应实行合议制,参与鉴定的鉴定人都应当署名。[8]鉴定书中应有各种不同意见的如实记载,包括被否决的少数人的保留意见,而不能只有一种意见的记载。首席鉴定人对鉴定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在责任认定上,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即只要鉴定结论出错,除非鉴定人有证据证明其无过错,鉴定人都应对错误鉴定结论带来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鉴定人存在故的,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参考书目:

[1]胡志强:《“灰色理论”与伤情鉴定》载《法律与医学杂志》1997年第二期;

[2]贾静涛:《我国法医体制改革的展望》载《法律与医学杂志》1994年第二期;

[3]何家弘编著《外国犯罪侦查制度》第322页;

[4]同[3];

[5]同[3];

[6]同[3];

[7]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第417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洪莉萍:《医疗事故技术监督之法律问题探析》,载《法学》2001年第5期。

法医学鉴定要点 篇6

——附1例国动脉损伤漏诊致截肢的案件鉴定

【关键词】医疗因素:漏诊;医疗事故

【中图分类号】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11-0

2近年来,医疗机构因对损伤的抢救、治疗等医疗

活动存在缺陷而被

诉诸法律的案件呈大幅增长态势

由于医疗因素的介人,对其原始损伤及结局的认定往

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评判该因素对损伤结局的影

响及程度,是司法鉴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一生

效判决的案例人手,就损伤、医疗因素、结局三者的认

定及相互关系以及此类案件医疗事故提起主体等进

行分析、探讨。

案情

魏某,女,1974年7月生,个体工商户。2003年9

月30日乘坐张某驾驶的微型面包车,因交通事故受

伤。魏某当即被送往某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医

院”)抢救,诊断为:左股骨头骨折伴髋脱位及坐骨神

经损伤、左股骨干骨折、左胫骨平台骨折,即行左股骨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十余小时(2003年1o月

1日)经交警部门同意转至位于无锡市的解放军某医院

治疗。该医院人院查见:左下肢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无

发黑坏死,左下肢皮肤温度低,触觉减退,痛觉丧失,左足背动脉及左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左足末梢血运

欠佳,针刺趾末端有渗血,渗血不活跃。保守治疗8日

后.因左小腿中下段逐渐坏死,动脉造影证实国动脉

损伤.即行左股骨髁上截肢术,术中见“国动脉完全断

裂”。

鉴定情况

2003年l1月.某市公安局根据gb18667-200

2标准4.5.1o-b)规定评定魏某为五级伤残。

诉讼过程中,张某向法院申请对市医院、解放军

某医院在魏某的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是否构成医疗

事故进行鉴定。某市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的提起

应为医患双方.而张某主体不符且解放军某医院不属

本地管辖,不予受理此案的鉴定。张某遂向法院申请

对魏某截肢的原因、转院对治疗是否存在影响等进行

法医学鉴定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需要,从市医

学会专家库中抽取5名专家参与鉴定,结论为魏某截

肢的主要原因为其高能量创伤,而国动脉损伤的漏诊

只是市医院治疗中的一定缺陷,即使当时修复血管,亦不能保证伤肢存活。转院对截肢基本没有影响

案件处理情况

某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张某负此次事故的全

部责任,魏某不负此事故责任。因调解无效,2003年

11月,某市公安局出具调解终结书

2003年12月,魏某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道路交

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一审判决张某向魏某赔偿

医疗费、残疾赔偿费等8项费用共计人民币35万余

元。张某不服,上诉至上一级人民法院,称魏某左下肢

截肢与转院以及市医院、解放军某医院在魏某的治疗

过程中的过错有关。自己不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二审法院认为,市医院虽存在一定的过失.但对

最终结局影响较小,因此二审法院对张某的上诉理由

未予采纳,做出了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上诉的判决。

讨论

一、动脉损伤概述

国动脉是紧贴股骨面和胫骨平台后缘的唇状突

起,与国静脉一起包绕在一个结缔组织鞘内,位置比

较固定,因此,膝部创伤易并发国动脉损伤。有报道,四肢主要动脉伤中.国动脉伤占22.3%。国动脉侧支循

环并不丰富,损伤后代偿能力差,易发生组织坏死并

导致截肢。因此,对于股骨下段、膝部损伤的患者,必

须对该处的血管、神经进行探查,以防漏诊漏治。生理

学实验表明.血运不良者一般12小时就会出现肌肉

坏死。

二、市医院、解放军某医院的过失所在魏某为左下肢多发性骨折.市医院人院后行左股

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仅仅对骨折进行了处理,【作者简介l 邓戎(1979一),男,汉族,安徽省当涂人,医学学士,法医;主要从事法医临床检案工作。

tel:+86—511—5319263;e—mail:dengr@jsmail.corn.cn。

(下转第92页)

· 92 ·

诊疗过程与被鉴定人的死亡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

案例4 大剂量滴注催产素导致母儿死亡

某日孕妇张某临产到石某的诊所f无证)处要求接

生。石某对其静脉滴注催产素10 u+5%葡萄糖500

ml,3小时内滴完两瓶,不久即自然破水。打完第二瓶

后又打第三瓶同样配方的注射液,不久产妇即

出现喘

大气、呼吸急促等反应。因交通问题辗转2小时送达

附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及病理诊断:(1)大体观察所见:大脑表

面色泽苍白,血管空虚,大脑、脑干及小脑切面水肿,色泽苍白,未见出血及占位性病变。心肌色泽苍白。肺

切面水肿明显,可见液体流出。子宫大小为25 cm xcm x 20 cm,子宫体下段近宫颈处两侧浆膜面各可

见一出血灶,左侧大小为7 cm x 5 cm,向肌层延伸,厚

度为1 cm,右侧大小为5 cm x 5 cm。子宫壁未见破裂

穿孔,子宫颈长5 cm。胎盘附着子宫前壁,子宫腔及羊

膜腔见大量血液及血凝块,约l 0oo m1。胎儿头位,大

小如常,脐带绕胎儿身体l周。(2)显微镜检查:脑神经

细胞周围腔隙明显增宽,神经纤维疏松水肿明显,血

管周围腔隙明显增宽,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血管空

虚塌陷,脑干和小脑实质未见出血。肺部分肺泡萎陷,部分肺泡腔内填充满粉红色水肿液,可见一定量的吞

噬细胞,肺实质血管扩张,血管腔空虚,部分血管腔内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2期)

填充满粘液,可见少量角化上皮及胎粪颗粒,支气管

粘膜脱落人管腔,部分管腔内亦可见粉红色水肿液。

阿尔辛蓝一荧光桃红染色在肺血管中可见樱红色角化

物。子宫浆膜下出血明显,靠近浆膜的肌层变性坏死,肌层疏松水肿明显。螺旋动脉空虚。卵巢皮质可见各

级卵泡和黄体,髓质自溶。(3)法医病理学诊断:羊水栓

塞症,胎盘早期剥离;各脏器呈贫血状;脑、心脏、脾、肾

等急性缺血缺氧性改变;子宫浆膜层大片出血。

分析说明

本例被鉴定人系第二胎、第二产,计划外生育。产

前未在正规医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因此未能及时明

确有否存在胎位不正等异常情况。行医者石某文化水

平不高,曾因类似案件被卫生行政部门处罚。但仍秘

密替务工人员或偷生者接生。此次接生非法使用催产

素(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必须在县级

以上综合或妇产专科医院有权使用催产素),且用量

过大卜_一般从小量开始,使用催产素的浓度以0.5% 为

宜(相当于5%葡萄糖500 m1+催产素2.5 u)

1、滴速过

快,严重违反医疗常规。最终致被鉴定人出现羊水栓

塞、胎盘早剥从而母儿死亡。行医者的诊疗与母儿死

亡的严重后果之间为直接因果关系,损伤参与度70%

~ 90%。

(收稿:2004—06—17:修回:2o05-01-25)

(上接第93页)

忽视了对血管、神经的探查。并经解放军某医院手术

证实市医院确实存在国动脉损伤的漏诊漏治问题,而

胫骨平台骨折最严重的并发损伤就是国动脉损伤,市

医院的这一医疗过失的存在进一步增加左下肢坏死的可能。

基于国动脉的解剖特征,国动脉损伤出血较少难

以及时发现,同时伴之而来的血管栓塞比较常见。因

此.对伤后早期查体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的伤者尚需作

动态观察,防止遗漏慢性血管栓塞。根据解放军某医

院的病历记录,在到达该医院时,侧支循环尚存在,观

察治疗几日后出现组织坏死,予以截肢。解放军某医

院的处置是正确的,不存在明显的医疗过失。

三、医疗过失与截肢之间的关系

临床医学报道,国动脉损伤后即使进行血管吻

合,由于侧支循环少、易栓塞等因素,导致截肢率仍超

过50%。也就是说,即使市医院进行探查并处理,也并

不一定能够避免截肢,因此魏某截肢主要还是因为损

伤。医疗过失只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原因。

四、关于提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9条规定:“双方当事人

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由此我们看出,除了卫生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之外,有权提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仅为医疗机构和患者

或其近亲属。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侵害人认为医疗机构在对伤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事故,而受害人又

不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即不可能启动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但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认为有可能存

在医疗事故或基于某方当事人的申请,而委托本地医

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应予以配合。

对于医疗机构确存医疗过失,且与最终的结局存

在一定关系的,应分清医疗过失在结局中所占的大致

比例,因属不同的法律关系,只能判决侵害人应当承

担的赔偿责任份额,对于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法院应明确告知另行起诉。

5例鼓膜爆炸伤分析与法医学鉴定 篇7

1 一般资料

1.1 爆炸现场情况

该厂为一森林灭火弹加工点, 工厂的加工车间面积50 m2 (5 m×10 m) , 高约3.5 m。爆炸物为用于森林消防的灭火弹, 炸点位于车间一端, 操作工人均没有佩戴任何护具。

1.2 一般情况

伤者共5例, 其中2例为男性, 其余为女性, 年龄36~48岁。伤者距离爆炸物最近1.2 m, 最远3.0 m。伤者中构成轻伤3例, 重伤2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面、肢体骨折、出血或渗血、软组织肿胀、皮下异物等外伤症状;合并眼部外伤、视力下降2例;局部皮肤烧伤1例。2例重伤患者CT及X线片下基本均可见到颅骨、眼眶等部位有骨折或异物残留, 颜面部多发损伤导致面容明显丑陋。

1.3 耳部伤情

5例伤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部出血、渗血, 单侧鼓膜穿孔2例, 双侧鼓膜穿孔3例, 穿孔部位全部位于鼓膜紧张部, 位于后下象限者2例, 前下象限者1例, 位于前上象限者1例, 后上象限者1例, 大穿孔2例。本组中, 梭形穿孔2例, 不规则穿孔4例, 鼓膜大穿孔边缘极少残存2例。5例穿孔周围鼓膜充血, 3例穿孔少量出血或穿孔周围少量血痂附着。后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聋、耳鸣后遗症。电测听示:重度聋 (听力减退60 dB以上) 5耳, 以混合性聋为多, 并伴有明显的眩晕及耳鸣;中度聋 (听力减退30~60 dB) 3耳, 以传导性聋为多, 亦多伴有眩晕及耳鸣;轻度聋 (听力减退30 dB以内) 2耳, 全部为传导性聋, 伴有短时的眩晕及耳鸣。

值得注意的是, 其中1例伤者耳部损伤非常严重。经查, 双外耳道有血迹, 双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 边缘及鼓室有血迹。北京同仁医院诊断结果为:双耳重度聋。伤者穿孔鼓膜照片如图1所示。

2 讨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致伤原因可分为器械伤 (如火柴杆、毛线针挖耳刺伤鼓膜等) 及气压伤 (掌击耳部、爆破、放鞭炮、高台跳水等) , 其他尚有颞骨纵行骨折、异物等引起。

本案例中鼓膜穿孔是由爆炸物爆炸气压引起的鼓膜创伤, 爆炸发生时, 四周空气发生强烈压缩及稀疏现象, 压缩期力大而为时甚短, 稀疏期力弱而时间较长, 对外耳道有向外吸引作用, 使耳道气压骤然升高, 虽然这种正压持续时间很短, 只有几毫秒, 但可产生一瞬间高压冲击波。人耳对这种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最敏感, 超过一定压力时可导致鼓膜破裂。严重的鼓膜炸伤多发生于离爆发点2~4 m处, 但亦有于4 m外发生鼓膜损害者。国内研究表明, 当耳道气压达到0.5 kg/cm2可使鼓膜破裂, 达到1.05 kg/cm2以上时, 可使鼓膜破裂达50%[1]。

爆震性鼓膜穿孔的特点: (1) 本组鼓膜穿孔均发生在紧张部, 与继往报道外伤性鼓膜穿孔, 鼓膜紧张部最易发生穿孔相同。 (2) 由于鼓膜供血较差, 本组鼓膜周围破裂后充血者5例, 3例见血痂或少量出血。 (3)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形态依其致伤方式的不同各有其特点:掌击或爆震所致鼓膜穿孔形状不一, 可为梭形、裂隙形或不规则形, 可见其边缘不整齐或内翻。本组梭形及不规则形穿孔较多, 其余为爆震所致特有的边缘极少残存的鼓膜大穿孔;器械伤所致穿孔形状各异, 毛线针刺伤者为圆形, 尖锐物刺伤者分别为梭形及不规则形。 (4) 爆震所致的鼓膜大穿孔多无法自行愈合, 需进行鼓膜修补手术治疗, 穿孔后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聋、耳鸣后遗症;而其他类型外伤性鼓膜穿孔经适当治疗后, 多在2~3周愈合, 鼓膜穿孔愈合后仍有听力下降者极少, 仅少量伴有听骨脱位的鼓膜穿孔愈合后仍有传导性耳聋存在。

一般认为, 耳部的爆震伤的发病因素主要有:爆炸强度、与爆震源的距离及所处环境、患者的防护措施及耳道情况 (如耳道内耵聍保护) 等[2,3];但本次事件中值得注意的是, 伤者外伤的严重程度有时和耳部的损伤程度不成比例, 例如上述的伤者中, 事故发生时, 距离炸点较远, 虽然伤情鉴定仅构成轻伤, 但双侧鼓膜却严重受损。有学者认为鼓膜破裂对内耳有保护作用[4], 该患者不仅鼓膜破裂, 且留有耳聋的后遗症, 说明内耳也有较显著的损伤。

上述现象说明伤者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 耳部损伤程度的强弱, 除了与上述因素相关以外, 最主要的还与爆炸发生的瞬间, 耳部是否处于气流急剧变化的相对强点有关。

3 相对封闭环境下预防耳爆震伤的建议

易爆加工品的车间在设计上, 最好采取一些吸音减震的设计, 例如墙面铺设吸音板, 或者加工车间在建筑学设计上避免声波的强烈反射等等, 使得爆炸发生时, 产生的爆炸波可以被部分缓冲, 减少对鼓膜的伤害。

针对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发生爆炸容易造成耳部严重损伤的特点, 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比如戴耳塞或防护套等。

加强对从事易爆品加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避险教育工作, 一方面, 尽量做到安全生产, 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 教育工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到有效避险, 例如让工人在空气震动、骤不及防的紧急状况下, 迅速以手指塞耳以减轻鼓膜损伤。

参考文献

[1]陈文弦.爆震性听器损伤的电镜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85, 20 (2) :124.

[2]张治成, 张春丽.爆震性耳聋32例诊治与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4, 25 (6) :37-38.

[3]李君, 周淑珍, 孙宝田, 等.煤矿爆炸性耳损伤的临床特点[J].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 (2) :106.

三彩鉴定的要点 篇8

三彩是唐代雕塑艺术品中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博物馆、艺术馆、社会个人收藏家总是重金收购,作为艺术瑰宝收藏。而以制作假古董发财致富的人,自然把仿唐三彩作为生财之道,生产出各种形象和规格的三彩。一般粗制滥造和新手作的赝品很容易鉴定,而有几十年制作经验的高手,特别是那些工艺技术力量很强的三彩陶厂精心仿制的作品 判断起来很难。那么对于这样的又该如何判定呢?

一、造型,体会三彩的时代氛围

三彩是雕塑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产物。大唐盛世国运昌盛,文化教育艺术发达,孕育出生机勃勃的雕塑艺术,各种三彩器物的形象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以内在劲而发外在的形,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使三彩的雕塑不同凡响。各种雕塑因时代审美观点影响,做出来的俑、马、罐等器物都有丰满健壮圆润华丽的特点。假三彩制造者没有这样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大唐盛世的时代气氛,他们根本就无法塑出那个时代的艺术形象他们只能照考古发掘品、博物馆陈列品和出版物上的形象模仿,一是按原物,二是按图片,三是在原型上创新,四是臆造。制作者虽然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大工夫,使其與原物相似,但由于雕塑者功底欠缺,再加上制作者与唐代工匠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造型生硬,缺少变化,只是形似,达不到神似。如制作的俑类比例不协调,面部呆滞,线条生硬,有的线条过于规整。唐代三彩圆形器物的底足一般呈“飞棱”状,并在棱尖外修一刀,这在碗、盘、瓶、执壶、钵等器物上最常见,而仿制品往往缺少这道工序。

二 、胎釉

制作唐三彩的原料是北方次生高岭土,即坩子土。一般说来,加工并不精细,胎泥颗粒并不均匀,有的还相当粗。以900度以上的温度烧胎体,施釉以后,以低于此温度来烧釉。唐三彩多为陶胎,其胎质白中闪黄,或呈粉红色,比较粗松;而仿品多为瓷胎,细腻质密,或用石膏加水泥,洁白或稍灰。详细地说,从出土情况看,河南洛阳巩县窑三彩真品多为白色陶胎,胎质较细腻、疏松、白中泛红,属藕粉胎。另一种胎质坚硬,白中泛青,听之声音清亮,属钢胎。用放大镜观察真品陶片可看到胎质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沙粒。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呈现中度粉红状。如用毛刷清洗脏土后,真品露胎部分会出现很多沙质小坑。而仿品胎质细腻洁白或者发灰,硬度大,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

唐三彩釉色浓艳瑰丽,釉汁流淌自然,浸润交融。釉面光泽柔和莹润,精光内蕴,玻璃质感不强,没有耀眼夺目的光泽。釉面开片细小均匀,仔细观察会发现开片的两头往上翘,给人一种欲剥离的感觉。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在色彩相互辉映中,显出富丽堂皇的魅力,由于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釉质的自然流淌,相互渗化,色彩自然融合,花纹流畅,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艺品。简单地说,小局部的釉色有少许变化,如流釉,流釉让唐三彩更加绚丽。

三 、出土痕迹

唐三彩埋入地下,历经千余年,受土壤环境和土壤中化学物质如酸、碱等的侵蚀,光亮夺目的光泽已变得柔和莹润,釉面的开片均匀细小,有规律,开片四边微微上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片与片之间的间隙有锈蚀的银沁,类似于汉代绿釉陶壶的泛铅现象。用肉眼直接观察,从侧面看釉面的表层,生成一种像蝇翅一样薄薄的一层,开片之间像是鼓起的线条,这即是唐三彩的“包浆”。仿制品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泽,往往采用氢氟酸去光,再用碱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涩。近年来,制作者也研究烧制出了釉面开小片的方法,但开片坚硬,有的过于细碎,有的纹路杂乱无章,开片往往产生个别纹线过长的现象,釉面无蝇翅“包浆”。有的虽然也制作上了一层银片或出现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层薄雾,很浅薄,而且不牢固。 唐三彩俑人的头发、眉毛、眼睛、髭须和巾帽、口唇和面颊都是后挂彩,即俑人烧好后,再在俑人的头部用黑彩描绘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和巾帽,用朱红彩描画口唇和面颊,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明显地变淡变薄,且渗入胎骨。

四、辨别真假的几个重点:

1.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一般在0.12至0.15毫米左右,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如用淋釉法上釉,也只是在器物底部釉厚处才能见到厚薄不均的情况。而真品基本没有堆积感,仿品釉面系用现代化工原料,积釉处有明显的堆积感。仿品一般开片都较大,片纹也较长,横七竖八很不稳定,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迄今为止,作伪者还无法仿出与真品唐三彩一样的“翘皮纹”来。因此,有无“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最过硬的依据。

2. 胎体发白硬度大,模制注浆明显。真品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基本色调为白色,也有白中略微泛黄的。露胎处手感极为细润,但硬度仍然很高。仿品通常由于原料淘洗不净,使胎质杂质较多,显得比较粗糙。有些仿品火候掌握不当,会使胎质过硬,叩之会发出类似瓷器的清脆声。

3. 赝品出土痕迹不明显,器物表面土一般轻浮在器物表面,没有层次感,没有附着力,很容易清洗掉。而真品三彩经过千年的沁腐,土壤里面的钙质会紧紧地附着在釉面上不容易清洗干净。有的赝品器物上有做出明显的银片,色泽均匀有较强的附着力而冒充经过腐蚀而生出来的痕迹。而真品的银片是因釉面含铅量过大而形成自然银片,用利器可轻易挂掉而露出釉面。

上一篇: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下一篇:公墓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