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创业就业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及反响
(一)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促进妇女实现技能就业
为了切实提高妇女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实施职业培训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根据妇女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市场用工需求,采取了市场导向、分类培训、个别辅导等一系列职业培训措施。以来,我们联合县妇联,以县就业培训中心等5家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和各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与**大酒店等7家企业和葡萄协会等3家产业协会联合办班,围绕失业人员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SYB创业培训等四大类培训项目,先后举办了电动缝纫、手工编织、纺织挡车工、月嫂和家禽养殖、果蔬栽培等13个专业的技能培训17期,培训妇女843人,全县各类技能培训班中累计培训妇女3126人,占全县技能培训总人数的44.2%。培训合格率和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尤其是今年面向全县城镇大龄女性、进城务工妇女实施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县政府已将其明确为“**民生升温‘八项行动’贫困对象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以适合妇女参训的母婴护理(月嫂)为培训专业。截止目前,由县人社局牵头,联合妇联、妇幼保健院和**家政服务(月嫂)培训中心,共举办了二期3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妇女195人,已结业的学员中有33人已经走上了月嫂岗位。20以来,我们在办好技能培训的同时,还特意举办了3期“巾帼创业SYB培训班”,培训妇女小老板102人,在全县各类创业培训班中累计培训妇女237人,占全县创业培训总人数的47.4%。通过大力实施职业培训,极大地提升和增强了我县妇女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政府在上述培训项目中累计支付职业培训补贴资金278万余元。
(二)以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手段,多渠道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妇女实现自主就业
为妇女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多渠道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是帮助妇女实现自主择业和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年以来,我们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中枢,联合县妇联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县乡互动、部门联手、政企合作等方式,已先后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关注社区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人才供需现场洽谈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4场。在这些招聘活动中始终坚持把妇女作为重点对象,认真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开辟了“就业困难妇女专项职介服务窗口”,常年为城镇失业妇女、农村进城务工妇女、大龄就业妇女等对象提供超市、酒店、医院和社区保洁员,商铺炊事员、餐馆水洗工和家庭保姆、月嫂等就业岗位信息,拓宽了城乡妇女就业信息渠道。2014年以来,已帮助239名妇女成功推介就业岗位。
(三)以政府购买就业岗位为途径,激发用工方拓展就业岗位,扶持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为进一步强化就业工作力度,切实为妇女尤其是就业困难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用好、用足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对政府购买的就业岗位始终坚持优先考虑就业困难妇女对象。
一是充分利用就业政策宣传日、大型招聘会等机会,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优先招用妇女就业。二是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中,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妇女,并按照每个岗位1200元的标准购买城区保洁护绿岗位,社区管理服务岗位。2014年以来,已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13个,其中安置妇女上岗203个,公益性岗位就业安置率达33.1%,落实岗位补贴资金24万余元;三是加大对“4050”妇女对象的就业援助力度,以落实就业援助为手段,促进城镇失业妇女就业再就业。2014年至20一季度,我处已对473名40-53周岁的城镇失业妇女实施了就业岗位援助,落实补贴资金142万余元,使她们的就业岗位获得了充分的稳定。
(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助推妇女实现成功创业为积极缓解我县妇女就业创业难题,县委、县政府将扶持妇女创业列入《**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县就业处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并始终将妇女纳入创业扶持重点对象,开拓性的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举措。
一是面向有培训需求的城乡妇女实施了创业免费培训。2014年以来,我处坚持面向有培训需求的广大城乡妇女,实施系统的创业知识免费培训,使她们的市场分析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诚信度获得全面提升,形成以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创业成功率提高创业贷款偿还率的良性机制。
二是狠抓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与贴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不断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明显增强。截至今年5月8日,已累计发放贷款1572笔,总额近3亿元,支付贷款贴息3000万余元,直接扶持创业成功1735人,带动就业2万余人。其中为748名妇女发放贷款8312万元,占放贷总人数的47.6%。
三是突出了对农村妇女创业对象的信贷扶持。“湘人社发〔〕12号”文件出台后,我处积极适应新政策,大胆探索扶持农村妇女创业新思路。2014年,我处联合县妇联组织对农村妇女从事养殖、种植业无营业执照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象,按照“村居妇代会出证明、乡镇妇联机构报材料、县级妇联组织拿意见”的业务流程,办理发放贷款230万元,直接扶持27名农村妇女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43人。这一做法在全市就业服务系统作为“**经验”得以推广。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大龄劳动妇女群体就业质量不高从我处职介中心提供的全县近3年的职介业务数据来看,超过45岁的妇女就业确实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基本上都以该年龄段作为招聘红线。即便是人力资源至今仍比较缺乏的企业,如:平安医械公司、**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在人员的招聘上大有“招工不设门槛,大龄不予进入”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大龄妇女就业多以服务类的小微企业和灵活型的就业岗位为主。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多半落实不到位。就业质量偏低。
2. 农村妇女草根创客信贷融资难一部分妇女,尤其是返乡农村妇女,因外出务工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并选准了创业项目,返乡后不愿再把心思放在自家屋前屋后的二亩三分田上了。他们决心实施自主创业。但往往因为资金不足,创业路途上走的异常艰难。尤其是一部分祖祖辈辈在农村栽田种地的妇女,他们能争取掌控的创业资源相当有限,在创业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实现信贷融资的确很难很难。
3. 支持妇女创业的社会资源有待整合和充分利用目前,我县支持妇女创业所出台的政策并不是很多,含金量也不高。就人社部门而言,有吸引力的也就是小贷。但这项政策仍有它的局限性。放不了的贷款最终还是放不了。因为这项工作的主动权原本就不在人社部门。所以,为了在小贷中切实体现对妇女的政策倾斜,我们需要经常与财政和金融部门协调、做工作,效果还不好。机制不顺、合力不大。去年9月,我县成立了妇女企业家协会,自此我县妇女企业家有了一个专属的娘家,但该组织的服务对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很有限。对于想投身创业的妇女和由妇女初始新办的企业,可能就没能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为切实推动妇女创业,我县还有待建立一个专项、专业的妇女创业服务机构,能全面整合多家职能部门和社会化资源,为全县城乡妇女创业对象提供系统、专业、及时的创业服务。
三、几点建议
1. 着力发展家政服务业,为困难就业妇女打开就业门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家政服务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及市场前景不言而喻。把握趋势就是把握未来。面对当前城镇失业女性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的实际,我们可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采取先对其实施家庭保洁、家庭厨师、月嫂、老人陪护等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培训后,再给予推荐就业,并在就业的过程中实施跟踪维权服务。引导她们进入家政服务业,帮助她们实现技能就业、体面就业。
2. 探索小贷联保机制,帮助农村妇女突破创业融资瓶颈从人社部门实施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来看,当前农村妇女创业对象,尤其是其中的一批“草根”创客,她们获得小贷的成功率特别低,这是与小贷政策的目标相背离的。这一群体信贷融资的最大瓶颈就是:找不到吃财政饭的人来做反担保和无法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胃口的抵押物。但农村妇女创业意义重大,而且这些对象中不乏真心创业者和实干家。能否由妇联组织牵头,建立由申贷对象的兄弟姊妹或亲戚朋友联保,当地村支两委和所在辖区的.乡镇政府,以及县妇女企业家协会等多家单位参与认定的工作机制,在申贷对象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反担保人,房屋产权确认难、无法办理抵押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该项工作机制成功申办小贷,有效帮助她们及时解决当前信贷融资难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 解决农村建设人力资源不足的困难, 优化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环境, 促高农林类中职生的就业率,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对武汉市农业学校、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以下简称新洲职高) 、黄陂区武湖职高等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中职生的就业 (创业) 及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共分发问卷180份, 回收171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168份, 并对已就业或创业的15名农林类中职生作了深度访谈。
一、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及教育基本情况
(一)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1.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率相对较低
通过对新洲职高农林专业过去三年的就业率进行调查, 我们可发现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率存在问题。2007年、2008年、2009年该校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率分别为90.2%、89.6%、89.9%, 机械类就业率分别为96.5%、97.6%、98.1%, 对比该校机械类中职生,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率明显偏低 (见图1) 。
2.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稳定性差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面相对较窄, 学生的专业知识跟农业有关, 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三年中, 新洲职高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分别为68.32%、72.41%、63.57%, 而同期机械类就业专业对口率分别为93.21%、92.15%、94.34%,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明显低于机械类 (见图2) 。此外,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稳定性也低于其它专业, 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农林类中职生, 由于工作辛苦, 常会跳槽, 而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学生, 在工作中无专业优势, 遇到困难则选择另谋高就, 从而造成农林类中职生就业整体稳定性低。
(二)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教育基本情况
1. 就业与创业教学机构建设不完备
招生与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赖以生存的两个关键环节, 招生是基础, 是学校的“财源”, 就业是保证, 是“货源”。然而, 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 学校往往过于看重招生工作, 忽视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存在就业创业教育机构建设不完备的状况。在调查的三所中职学校中, 无一所学校建有独立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学机构。
此外, 学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中, 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见图3) 。如, 从事就业创业教学的人员少, 除专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外, 其它教师的参与程度不高;专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高, 他们没有较多的就业经历, 更没有创业经历, 讲课时难以跳出教材;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短缺问题;就业创业课课时较少, 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场地、图书资料明显不足;个别学校对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不重视等等。
2. 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呈现出高学历中年化趋势
以新洲职高为例, 该校2009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由53人组成, 其中授课教师与工作人员为38人, 30岁以下6人, 50岁以上2人, 31-50岁有22人, 占总数的84% (见图4) , 年龄显现出年中年化趋势。中年教师社会阅历丰富, 对就业和创业有成熟的看法, 所见创业事迹亦多些, 因此, 在做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时, 显得更为适宜。授课教师中, 高级讲师有2人, 讲师6人, 助教22人, 硕士学历3人, 本科学历21人, 专科6人, 工作人员中本科6人, 专科2人, 其中硕士占总人数的9%, 本科占85%, 由此可以看出, 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的学历总体上所有提升, 显现出高学历趋势。
(三) 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动态的基本情况
1. 中职生在择业前准备不充分
农林类中职生女生比男生多, 女生占71.2%, 男生占28.8%。在择业前学生准备不充分 (见表1) 。职校三年的学习, 很多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 因此感觉自己对于择业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2. 中职生在择业前有一定考虑
中职生在择业前较为关注就业信息, 29%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关注, 21%的学生在二年级开始关注, 35%的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关注, 15%的学生是其它时间开始关注就业信息。择业前, 中职生们对择业条件也作了考虑 (见图5) 。
3. 中职生倾向于自主创业
在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上, 农林类中职生更倾向于自主创业。48%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自主创业, 23%的学生希望能继续深造, 12%的学生希望到企业就业, 只有2%的学生希望考公务员, 还有15%的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毕业去向 (见图6) 。中职生的这种创业观点, 是受到社会经济浪潮的影响, 如何能创好业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二、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因素限制了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的机会
1.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提供就业岗位有限
2008年以来,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出口贸易严重受挫, 许多手工业、轻工业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致使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受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 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 给中职生提供的岗位受限, 给中职生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2. 大专院校扩招, 直接冲击中职生就业机会
上世纪末, 大专院校开始扩招, 经过几年的发展, 学生成倍增长。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上兴起的人才高消费对农林类中职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3. 劳动市场不健全, 致使农林类中职生失去竞争力
劳动市场还没有严格执行就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不同学历劳动者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 致使一些企业招工无标准, 在用人的学历上盲目攀高或者招收无职业资格证的普通农村劳动者, 从而挤掉了农林中职生的就业岗位, 同时还导致农林类中职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试的积极性不高 (见表2) 。
4. 创业资金的缺少, 难以满足农林类中职生创业的需求
中职生创业, 除具备专业技能以外, 还需要创业资金, 而农林类的学生, 大多来自农村, 家庭条件不富裕, 很多学生都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创业资金。学校虽然设有创业资金项目, 但是数量太少, 审核极为严格。国家虽然也有青年创业基金, 但向农林类中职生提供的特别少, 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
(二) 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指导的需求
1. 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 导致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难
调查的几所农林类中职学校, 农业专业设置大都是沿用学校原来的专业设置和师资, 在开设课程前, 没有做过更详细的市场调查, 使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并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由于农林类专业大多设置在农村职校, 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资金、设备、教学条件方面都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学生出口质量下降。致使农林类中职毕业生难以迅速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
2. 对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到位
(1) 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大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就业工作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或讲座, 帮学生联系就业单位。只追求学生一次性就业率, 没有把学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2) 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 全校教材一样, 各专业教材没区别, 内容乏味, 千人一面, 没有针对性。学生能掌握和了解的就业方面的形势、政策、技巧等不多, 就业的思想观念也难以一下得到转变。
(3) 就业指导形式不灵活。就业指导课上满堂灌输理论, 案例法运用少, 与学生互动少, 实际训练机会少, 因此学生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差。
3. 就业指导工作专业队伍人员缺乏, 专业水平不高
虽然学校设有招生就业中心, 但更多地是关注招生问题, 就业指导课是在近几年才开设的课程。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学历虽高, 但都是半路出家, 他们缺乏专门的培训, 又没有较多就业创业的直接经验, 因此造成了就业指导的质量较差, 使就业创业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从而影响学生就业。
4. 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延误了学生的就业良机
就业指导教师由于缺少专业素质等原因, 对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没能进行很好地调研, 不能有效与用人单位沟通, 造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不对称。因此延误了学生的就业良机, 造成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对口率、稳定率都不太理想。
(三) 农林类中职生自身的原因使其就业创业率不高
1.传统就业观影响部分农林类中职生实现就业创业
农林类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广大的农村, 其就业心理和意识或多或少停留在坐等分配和跳出“农门”的层面上, 片面追求专业对口的现象仍存在, 甚至有些学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基层, 导致部分农林类中职生毕业几年后都无法就业。
2. 农林类中职生生源素质下降, 学生专业水平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农业中专学校生源减少, 质量下降, 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开放型的思维能力较弱,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生活阅历和见识不广等直接影响着他们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对职业岗位的决策, 使部分学生无法实现就业。
3. 不切实际的职业期望
农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 许多学生希望能有个较高的工作起点, 从而改善经济状况, 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 因此对职业的要求很高。调查中, 34%的同学希望找到的工作工资在1 500-2 000元, 45%的同学希望工资在2 000元以上。父母也希望子女能在城里找个好单位, 从而造成农林类中职生就业率相对偏低。
三、建议与对策
(一) 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加强保障, 增加农林类中职生的就业岗位
经济发展应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并统筹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调整, 职位的提供适度向农业毕业生倾斜, 增加农林类中职生的就业岗位。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使更多农林类中职生成为创业者。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可以尝试制定《农业职业教育法》, 提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企业家、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为农林类中职生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二) 健全劳动市场用人机制, 完善农林类就业准入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是实现合理就业的重要保证。2002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政府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对没有执行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确定不同学历的劳动者工资的最低标准, 以此增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意识, 用经济手段抑制人才高消费, 确保农林类中职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相应的职业岗位。
(三) 加大扶持力度, 打造“零门槛”、“零成本”的创业实践平台
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林类中职生的扶持力度, 为其搭建一座“零门槛”、“零成本”的创业实践平台。可以集中建立一个孵化基地, 通过整合政府、金融、媒体、企业等各方面资源, 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为农林类中职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导航、创业见习、创业孵化、创业沙龙等各项服务的非赢利性专业组织, 专门为农林类中职创业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
(四)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
专业设置是造成毕业生同类竞争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设置专业要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 人精我特”。要根据工作领域的发展趋势, 产业的新需求设置专业, 还要研究其它中职学校及大专院校农林专业的设置情况, 在相同的专业领域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以特色占领市场。使学生在毕业之际, 能充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顺利就业。如今有一种“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林专业办学模式, 值得广大农林中职学校借鉴。
(五)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更新观念、创新机制、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在一年级强意识, 二年级强技能, 三年级强技巧、重出口。在就业指导中还要注意指导方式的灵活性, 加强指导的实效性, 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学校可邀请劳动部门从事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已在工作岗位上干得较出色和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到校作报告, 使学生对就业创业工作有更为前沿和深入的了解。
(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就业指导队伍业务素质
就业指导人员只有具有宽的知识视野, 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才能对毕业生进行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因此, 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有职业指导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多为学校就业指导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让就业指导教师深入到劳动就业市场, 多做调研工作, 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对全体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 改善或提高其知识结构、个人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学校形成就业创业指导的合力,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七) 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做好学生就业跟踪调查与服务工作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 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 建立自己的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一是要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网络等收集就业信息。还要直接与企业联系或通过历届毕业生提供等方式收集就业信息, 并与家长、政府劳动部门、社会职业中介机构沟通, 建立良好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从而畅通学生的渠道, 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视野, 不能仅把工作停留在学生一次性就业指导工作上, 还应主动地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这样一方面, 可以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率, 另一方面, 掌握毕业生的去向, 与毕业生保持联系, 是挖掘毕业生就业信息, 拓宽毕业生渠道的重要保证。
(八)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农林类职业学校必须引导中职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式, 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好就业心态, 正确分析自己, 准确定位,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 要引导学生坚定就业信心,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是就业最有力的保障。其次, 要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农林类中职生对口就业面比较窄, 更要引导学生们放宽自己的视野, 广泛关注就业信息, 以顺利就业。在工作同时, 培养自己的创业观念和技能, 最后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摘要:就业创业是中职学校永久的话题, 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对武汉市三所农林类学校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学校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 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方面总结出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以期为提高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质量提供参考, 提升农林类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关键词:农林类,中职生,就业创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欢, 雷萍文.中职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
[2]李栋学.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与政府职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5) .
[3]冷红雨, 唐世川, 甘功梅.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J].四川教育, 2009 (1) .
河北省妇女创业就业促进会的成立,同时也标志着河北省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形成。河北省妇联主席王淑玲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河北省妇联提出了河北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精心设计,积极协调,加快实施,建立起网站+中心+协会+基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强有力的服务体系,开拓了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知识技能、提供资金项目的帮扶渠道,为下岗女工、女大学生、返乡女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有专家曾指出,金融危机中,女性是最受冲击的群体。那么,金融危机下,妇女创业就业究竟存在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妇联该怎样帮助妇女趋利避害,实现创业发展?带着这些实际问题,河北省妇联分别于2009年4月份和7月份,组织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专题调研,将调研报告分别提交给十届省政协七次和八次常委会,引起很好的反响。河北省委副书记车俊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妇联会同有关部门对报告中的建议“要抓实、抓出成效”。
2009年初,河北省妇联联合省中小企业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同制定了《河北省“女性创业促进行动”实施意见》,确立了“人才带动、实体支撑、服务保障”的工作思路和创基地、创项目、创业绩,健全全省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抓手。
围绕这个行动意见,河北省妇联精心打造服务平台,努力搭建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一年时间,在原有妇女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城乡、上下对接的女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233个,完善了信息发布、技能培训、企业孵化、加盟连锁、就业维权等服务功能,共成立女性创业导师团82个,命名创业导师687名。
2009年2月21日,河北省妇联首次命名并授牌妇女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如今,共创建县以上妇女创业培训实践基地1666个,县级以上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391个。
2009年9月16日,河北妇女创业网站——“木兰网”正式启动。网站开设了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就业指南等12个栏目,为返乡女农民工、致富女能手以及女大学生建立了资料信息台账,并同企业和用工单位建立了信息沟通渠道。
今年1月,河北省妇女创业就业促进会正式成立。促进会不仅吸纳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16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也吸纳了一大批民营女企业家。另外,还壮大其他协会组织,河北省女企业家协会充实了15%的新会员;全省县级以上女能手协会新增6个,总数达到123个,妇女专业协会新增13个,总数达到136个。
一年来,利用这些有效平台,河北妇联组织举办大型创业就业岗位和项目推介活动330多场,征集并推广妇女创业项目1331个,成功帮助1186人创业,53336人就业。此外,针对普通妇女中存在的创业就业观念落后、保守问题,河北省妇联先后组织了河北省巾帼创业标兵评选表彰及全省女性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各级妇联组织以“提升女性素质、激发女性活力、引导女性创业”为宗旨,广泛组织开展“现代女性大讲堂”、“女性创业公益大讲堂”,激励妇女勇敢地走出家门,寻找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平台。一年来全省共举办现代女性或女性创业大讲堂810多场(次),受益妇女近25万人(次),有力激发了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据粗略统计,全省县以上妇联开设的140多个创业服务电话,平均每天要接受2100人(次)以上的咨询。
针对妇女创业就业知识素养低,缺少专业技能问题,河北省妇联及各地妇联充分利用举办女状元大专班、妇女培训学校、女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政府的劳动就业和创业培训机构,深入实施实用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其中,石家庄市率先在全省创办乡村女校,把培训办在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村妇女学科技知识、学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办“乡村女校”6643所,全省新增女能手大专班学员410人,全省共培训妇女近60万人(次)。
针对妇女创业就业缺项目、缺资金问题,去年,河北省妇联共争取中国妇基会“香港回归扶贫基金”、“德家扶贫基金”、“三八绿色工程”、“母亲水窖”、“孟山都——新农村建设”、“母亲创业循环资金”等项目资金1192万元,帮助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等7个市的16个贫困县农村妇女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手工编织等项目,使1.2万名妇女受益。
料
促进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调研汇报材料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注和帮助留守流动妇女创业就业,是新时期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的江苏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引领广大妇女共同实现民主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市以打造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坚持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相结合,从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营造创业就业氛围、加强基层平台的建设、提升留守流动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效率等方面着手推动留守流动妇女
创业就业。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城乡统筹就业社保一体化现场推进会[u1],人社、农委、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和机构紧密配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实现留守妇女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u2]、《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u3]等文件,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意见》。人社、农委、工商、税务等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推动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的主力功能,立足市情实际,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市人社部门制定出台《连云港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连云港市就业创业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参考
表》,人社、财政部门共同拟定《连云港市市区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市妇联、人社、财政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留守流动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实施,为留守妇女解决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推进城镇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留守妇女延伸覆盖,致力于构建城乡一体就业服务体系。
二、提供机制保障,营造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
全市各级机关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通力协作,减少条条框框,积极引导留守流动妇女破除因循守旧、保守落后的思想,鼓励和支持敢于创业的人站出来,让有创业愿望的人动起来,让创业成功的人带起来,在全市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鼓励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
业”。各县区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大精神,纷纷召开或者即将召开全民创业就业大会,以创业促就业,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创建进程。我市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意见》中,专门提出“对妇女、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创业,要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农办、发改、经信、人社、财政、科技、教育、人民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加、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责任单位齐抓共管,积极开展政策宣传,选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典型,在全市留守妇女中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理念,努力营造出广大留守妇女“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文化环境。
二是提供创业就业途径。我市开通了“连云港创业网”,为创业的留守妇女提供政策咨询等内容,破解项目难题,降低创业风险;作为服务创业就业的主要
责任部门,人社局建设了创业项目库,为想创业的留守妇女提供项目参考;定期组织开设创业大讲堂,举办创业知识专题讲座,并结合“三解三促“开展了“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就业促进法》宣传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暨农民创业就业现场推进会、创业成果展示会、创业博览会、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项目设计大赛等。东海县、灌云县、海州区积极组织当地留守参加“好苏嫂”家政服务培训班,拓展留守妇女就业渠道;各级组织部门发挥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接受信息快等优势,主动走进农民家中,引领当地留守妇女创业致富,义务担当增收致富“信息员”,受到了热烈欢迎。三是提供资金支持。金融、工商、税务、国土、财政等部门在贷款担保、税费减免、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方面,也纷纷加大支持力度,在全市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之间构建
多了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贷款体系。银行连云港分行与人行、人社局、财政局、担保公司合作,开展了巾帼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暨“百村千星”诚信致富工程,“贷”动了100多名农村妇女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走上了致富道路;灌南县创造了网上贷款服务模式,开辟了“1+”服务流程,“一次授信、随到随贷”;近2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亿余元,为创业就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帮助3175名妇女成功创业。赣榆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并计划设立1000万元[u4]创业扶持资金,加大对留守流动妇女等各类重点群体创业资金的扶持。四是架构交流平台。市妇联组织开展了“巧媳妇”农家乐现场推进会、“百名妇女学百技活动”和巾帼牵手syb导师行动;灌云县邀请全县创业就业女能手进行创业就业经验交流,还将本县妇女参与种植、加工的芦蒿、山芋、柳编等农产品
种植、来料加工产品制成专题片,带着产品、专题片参加大型农业、轻工业产品交流会,向外宣传推广本县特色产品,提高灌云特色农产品的社会关注度,为留守妇女就业创业搭建了更为宽阔的舞台。灌南县妇联与当地电视台合作联合摄制《巾帼风采》栏目、在《灌南时讯》上刊载妇女创业典型等,大力宣传妇女自立自强、勇于开拓的先进典型,展示创业女性的风采,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掀起妇女创业就业热潮。
三、加强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各县区100%成立了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乡镇100%成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行政村全部创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实现了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全覆盖,通过各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优先为办理失业登记的农村流动妇女提供援助和帮扶;留守流动妇女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按时发放养老金;通
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妇女专场招聘活动60多次,推荐就业岗位2万多个;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不断完善“就业e图”为引领,打造市、县、镇、村信息四级服务信息共享的“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从居住地出发,在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内,即可到达一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到求职登记、创业咨询、就业失业登记等一条龙的劳动保障服务,使留守妇女就业不出县、培训不出镇、登记不出村、信息不出户,千方百计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创业、扩大就业和实现体面就业。
二是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人社、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维护留守妇女创业就业过程的合法权益。工商、农委等部门联手助推留守妇女成为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从今年开始市妇联、市委农工办、市农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为期3年的巾帼现代农业“双增双富”行动,还要选树一批留守妇女创业典型,配合岗位练兵、岗
位之星评选等活动,变留守妇女为创业女性,在全市持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广大留守妇女逐步实现脑袋富、口袋富。
三是以项目引领留守妇女走上致富道路。连云港市地理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市农委、人社、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针对地理区域和资源分配特点,分类别、分地区在建设了不同类型的留守妇女创业基地,培养现代农业带头人。农委、妇联等部门联手推进“巾帼牵手创业就业援助行动”,组织留守妇女和重点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对接,架设“就业直通车”,平均每年安排6000余名留守妇女就地转业就业。积极扶持妇女发展来料加工。目前全市有巾帼来料加工点84个,从业留守妇女达到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赣榆县的柘汪镇西棘荡村,是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生产基地,全国80%以上的再生尼龙颗粒出自这个村。当地政府和人社部门经过认真
分析形势,引领当地居民利用沿海资源,大力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业,创建了村级农民创业园,每年“吃”掉废旧渔网4万多吨,占全国渔网再利用量的60%以上,当地留守妇女人均纯收入突破万;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在全市建起了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在各基层乡镇成立了农民创业土地流转工作小组,在科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设立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四个服务机构,从资金帮扶、场地安排、信息传递、科技培训等各个环节入手,为留守妇女农民提供全方位、多项目的扶持。全市新流转10万多亩土地,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项目,6万余名流转土地的农村留守妇女,每年仅土地股金收入一项,就比种粮高出20%。为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进留守妇女就业创业中的导向性作用,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今年2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
息、奖励等多种方式,在关键环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各县、区财政每年分别安排不少于500万元、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就业。因地制宜打造创业致富品牌。市妇联组织开展了“百名巧娘进千村”活动,不断深化“巧媳妇”农家乐创业致富行动,做大做强家政服务品牌。灌南县成立了妇女手工编织业协会,建立手工编织站点30多个,从业留守妇女3000多人;东海县建设了水晶产业园,进园区企业达150家,当地留守妇女中从事水晶产业从业人员2万人次,有1000多人通过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率先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厂长、经理和董事长;赣榆县“一镇一品”的创业布局全省闻名。他们在山区建设了种植创业基地,规划的有机大樱桃、蓝莓种植园,吸引195户农民入园创业,户均纯收入2万元,带动了周边3000户近万人从事种植和销售工作;在平原地区
建设了泥鳅养殖创业示范园和万亩蔬菜基地,均可带动2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工厂化养殖基地,形成养殖、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将水产品向深加工发展,年可以加工水产品数万吨,带动2万人就业。
四、优化培训体系,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整合城乡各类培训资源。在全市构建了以各级公办职业教育机构为龙头、各基层就业培训中心及个体私营培训机构为依托的留守妇女就业培训体系。确定了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等66家机构为连云港市首批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其中,市直属定点就业培训机构23家,县区43家,主要分布于全市的各个街道和乡镇,承办政府下达的就业创业培训任务,并结合本地就业工作实际,按要求做好培训实施、质量监控和相关后续服务等工作。
二是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建立了“培训+服务+基地”的创业培训模
式,重点抓好特色培训,开设了家政服务、养殖、电子装配、缝纫等优势行业的特色培训班,并作为培训重点和就业创业的品牌向各用人单位推荐。市农委组织了专家深入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大棚、田头沟边为留守妇女提供增收妙招。,市妇联积极组织留守妇女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班。以来共开班21期,培训留守流动妇女学员2137名;举办了巾帼创业培训班期、syb培训班期,累计引导名有创业愿望的留守妇女积极融入创业大潮;今年3月份,东海县妇联组织当地335名留守妇女参加缝纫工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全部学员都被当地服装加工厂聘用上岗。
创业担保贷款是扶持妇女创业的有效手段,是助力妇女增收致富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调财政、银行、工商、税务、妇联等部门,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妇女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619万元。扶持创业者16895人。其中,为7596名妇女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33万元,覆盖餐饮、宾馆、建材、养殖、商贸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妇女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0.8%。有效地缓解了妇女创业资金的难题,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妇女创业的热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政策保障
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作为扶持、服务妇女创业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黄政发[2012]42号)文件。市财政局、人社局、人民银行黄冈中心支行、妇联也联合发文,出台了《黄冈市贯彻落实支持妇女创业就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从贷款对象、贷款额度、申请渠道等方面,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为妇女创业担保贷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为抓手,推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热潮,进一步拓宽
我市妇女创业者融资渠道,帮助广大城乡妇女创业、创新、创大业。在创业扶持政策中,将城乡妇女个人自主创业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5万元、8万元统一调整为10万元;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贷款期限2年,期限内给予财政全额贴息。市直和部分县市在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开设创业担保贷款“一条龙”服务窗口,方便了广大城乡妇女申请贷款,勇于创业。
二、破解难点、创新服务
创业担保贷款作为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必须通过不断调整完善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有效突破。为此,全市人社等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会同有关部门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武穴市人社、财政、妇联、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制定贷款联审办法,对妇女申请贷款由妇联、就业局、担保机构进行联合会审,“一条龙”办理审批手续,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作法市就业局已在全市推广。同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市直和部分县市降低担保门槛,除国家公务员之外,有固定收入的事业单位职工,在黄央企在册在岗员工和本辖区内其他生产经营状况比较正常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担保能力强的高管人员都能为创业者提供反担保。可抵押的房产都可提供担保。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取得信用社区担保函、创业培训结业证及已通过论证的创
业计划书的可取消反担保。这些都大大有效地解决了妇女创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贷后回访、政策落实。不定期地采取贷后跟踪回访的方式,加强与妇女创业人员的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是近年来我市各相关部门的通常做法。在市政府的主导下,部门整体联动,对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取得成功的项目,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并在政策上整体扶持。在政策的落实中,工商、教育、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落实对自主创业妇女减免行政许可性收费;税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政策在帮扶妇女创业中的杠杆和撬动作用。人社、财政部门落实了创业补贴政策。凡符合政策条件的就业困难妇女成功创业的,按照标准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创业补贴。
(三)创业培训、提升能力。“授人以鱼”还须“授人以渔”。全市各地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分类进行免费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特别是妇女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培训基地11家,通过聘请大学教授、专家,牵手SYB导师团和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组建创业培训师资团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培训。不少妇女创业者反映,创业培训不仅打开了自己的创业思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施秋菊是我市女性成功创业的典型,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残疾妇女,创业初期,一无经验,二缺少资金。但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坚韧不拔的努力,创业贷款扶持,她创业成功了。在创业培训班上,她介绍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让梦想飞得更高》在女性创业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09年全市首届创业之星表彰,女性有3人。“首届创业之星”夏婵,07年靠贷款起家,创办了亲亲家政服务公司,目前旗下有100多名家政服务人员,她先后为1100多名下岗人员及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2012年,时任市长刘雪荣到亲亲家政公司调研时,对她们公司服务社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扶持品牌、带动就业。黄冈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力较多,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劳务输出大市。由于市委、市政府重视劳务品牌建设,在近年湖北省二次授予的“十大劳务品牌”中,黄冈共占有六个,其中英山的缝纫妹名列其中。最近,省人社厅就创建“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发出了专门文件,同时开展第三批“十大劳务品牌评选”,全市各地积极响应。浠水养鸡女、红安土布织女、黄梅挑花女均在大力贷款扶持培育中,在申报省十大劳务品牌。目前,这四个品牌的妇女创业人员有1281人,享受小额担保贷款273万元,安排妇女就业3686人,年创产值过10亿,成为了黄冈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妇女创业担保贷款不仅是扶持妇女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黄冈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的有效途径,它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广大妇女创业提供了帮助。
几年的实践,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创业作为一种体面的劳动生存方式,对于妇女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多贷款扶持一名妇女创业,社会就多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
在成武县天宫庙镇宋三堂村李秀莲的双孢菇温室大棚里,村民李秀莲高兴地说:‚俺家共7亩地,种了6个双孢菇大棚,每个棚一年能收2万多斤双孢菇,卖5万块钱左右,一年下来收入个30万元问题不大,这都是咱县信用社帮扶的结果,俺打心眼里感激信用社!‛这是发生在该村‚绿鑫园巾帼蔬菜合作社‛的一个镜头。近年来,成武联社积极响应妇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号召,推出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帮助越来越多的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就业之路,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
建立专门机构,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成武联社对妇女小额贷款‘一站式’服务,成立了由社保局、妇联、财政局、农村信用社四家单位负责人和工作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中涌现出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积极密切与财政、妇联、社保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市场推广。成武联社小额妇女女退出后,充分利用客户经理和协理员下乡开展贷前调查、收息收贷、回访客户等有利时机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向农户讲解
新产品的特点,并结合农户实际情况、资金需求等有针对性地推介此类信贷产品。同时利用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五一劳动节等节日组织员工走上街头,广泛宣传,促使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业务逐步进入广大公众的视野,前往信用社咨询或办理该业务的客户日益增多。
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审贷效率。成武联社在法律要素齐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简化流程和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妇女创业者,通过组建专职审贷中心,为妇女创业贷款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和‚服务直通车‛,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实施优先调查、优先发放贷款等特色金融服务。目前,妇女创业者从提交贷款申请书到取得信贷资金只需要七天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天宫庙信用社累计向‚绿鑫园巾帼蔬菜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000亩,总投资3000万元,集蔬菜种苗种植繁育、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研发、基地标准化种植、物流加工配送、批发市场经营运作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年产双孢菇、反季节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各类蔬菜1000多万公斤,提供1000多个妇女就业岗位,全村仅此一个基地,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多元。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成武联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功能,持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是让妇女群众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民心工程。截止
2月底,成武联社累计发放小额妇女创业贷款8600万元,帮助2400名农村妇女走上致富路, 创建‚巾帼示范村‛40余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100多处发展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多个,带动5万多名妇女增收致富。
一、城镇低收入人群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 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就业现状, 了解造成其低收入的主要根源, 并制定应对策略。
(二) 研究方法
对本县的多家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 了解低收入人群的分布。同时, 采用电话预约的方式对本县和临县的多个家庭进行实地采访, 了解他们身边的低收入人群, 以期掌握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此外, 运用E-mail对全国多个家庭、企业、单位等发出调查问卷, 了解更多低收入人群的实际状况。
(三) 低收入人群评价对象
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群体。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 (抚养) 人或有法定赡养 (抚养) 人而无赡养 (抚养) 能力的城镇居民。
2、在职或退休人员领取工资或退休费用后家庭月收入仍然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镇居民。
3、收入仅能维持生活最低标准的外来人口。
4、家庭月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原农业劳动者。
5、家庭月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下岗职工。
(四) 研究进展
本年度5月确立研究课题, 随即开始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状况, 制定拜访表和E-mail联络表。5月底正式展开调查活动, 7月底调查活动结束, 为期4个月。8月初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总结, 制作相关图表, 截至8月底, 整体总结工作结束, 为期1个月。9月初开始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工作包括再次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总结结论和撰写调研报告。
(五) 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 中国城镇的低收入人群大多由农民群体构成, 占低收入群体总人数的48%。在这一群体中, 具有中等学历和高学历的低收入群体分别占农民群体的4%~1%。进而, 城镇低收入人群中的少部分来自下岗职工群体, 约占低收入群体总人数的42%, 而其他低收入人群则分布于各个领域。
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新创业方向探讨
基于上述论述, 表明中国的低收入人群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个体。然而, 当前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提高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意见和建议都是集中在政府层面, 都是建议政府应当如何制定针对性策略。笔者认为, 导致低收入的根源诚然与我国的政策存在着关联, 然而, 归根结底, 还是低收入人群这一特殊群体自身存在着不能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要素。因此, 要改变低收入人群的现状, 减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数量, 还需要低收入者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对此, 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 全面分析新时代需求, 确立正确的创业方向
截至今年, 中国建国已有60多年的时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 许多国人在基于对时代需求准确分析与准备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因此, 当前我国城镇的低收入人群应首先学会借鉴,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 把握时代脉搏, 了解时代的需求, 确立正确的创业方向。例如, 当前我国的技术人员紧缺, 尤其是建筑行业和市场营销方面, 因此, 学会一门技术就代表了明天已具有希望。
(二) 热门行业不代表没有市场, 营造特色才是生存之道
当代是网络时代, 当前中国的网络行业已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然而, 这是否就表明了投资网络市场已没有意义了呢?答案是不!这需要创业者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即便中国的网络商业遍布城乡, 然而, 中国的网络市场却依然匮乏。例如, 在硬件方面, 中国许多的企业都以粗制滥造来保障效益, 而国人需要的是具有质量保障的硬件, 因此, 只要能够营造特色, 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投资网络市场也仍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再如, 中国的餐饮业当前已处于高度发达阶段, 然而, 用上述理论来描述中国的餐饮业仍然适用, 而其中的关键, 即在于特色。
(三) 投资自身素质建设, 是摆脱低收入状况的良策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 无论社会潮流如何变幻, 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 个人综合素质都是最重要的未来保障。严格来说,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是对人才的竞争, 因此, 投资自身素质建设是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良性投资, 虽然眼前看不到效益, 但却等于为未来的发展道路而开辟了一条坦途。这需要低收入者在当前事业能够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仅就中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现状与未来创业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然而, 这绝不是全面的。要想为城镇低收入人群创设一个更为全面的未来, 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更需要低收入者自身的努力。只有让自身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向, 才能摆脱低收入这一局面, 而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 才能为自己创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城镇低收入人群就业现状调查数据, 探讨了当前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新创业方向。
关键词:低收入人群,就业现状,城镇,新创业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放, 沈忱.城镇低收入群体状况及原因探析——对南京市低收入群体的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3 (2) :34-38
[2]吴学刚, 陈运平.对四川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生活状况的思考[J].市场与发展, 2003, (5) :15-17
近几年来,吉林省大学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已创历史新高。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就业和创造财富的一种途径。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仍然选择就业,这又是为什么?本文通过以吉林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意愿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意愿
1 调查概况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意愿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针对这些情况做出调查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1.1 就业意愿分析
近年来,吉林省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2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知
从年级和学校两个方面与就业形势认知交互分析,相关数据表明:不管是哪个年级,认为形势严峻,占总人数的绝大部分,认为形势正常的占较少一部分;对于学校的分类,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还是重点及其他的一些学校,基本认为形势严峻。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都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对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很担忧。在访谈中又了解到大学生们觉得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而且普遍反映就业跟学校有关,名校更好就业。
1.3 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
从年级和性别两个方面与就业态度交互分析,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这一选择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男性选择从创业人数普遍要多于女性,女性毕业之后更倾向于找工作一类风险相对较小的方向。对待就业问题,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以及硕士生普遍倾向于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博士生则倾向于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选择。整体来看,与创业相比,大学生更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就业,而非创业,这说明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创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1.4 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就业原因主要集中在家庭需要和早日适应社会,其中家庭经济需要人数最多,占69%,早日适应社会占22%;就业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同学、朋友意见和家长意见这两项,其中同学、朋友意见最多占62%,家长意见占25%。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更希望采取同龄人也可以说是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意见。另外,我们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选择就业原因是可以自食其力,不想依赖父母,希望减少家庭负担,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受父母,周围的同学,亲戚的影响较大。
2 就业人数创业人数对比分析
由调查数据可知,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人数占55.08%,创业的人数占9.04%,说明毕业后大部分人会选择就业。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大部分人毕业后会选择就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吉林省毕业生17.2万人, 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而最终能选择自主创业的能占1%左右,能够创业成功并能健康发展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当前经济状态下,社会的用人需求降低,创业已经发展成为解决就业的有效方式,归根结底,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
3 创业的原因和不创业的原因的对比分析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创业是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好机会,也有部分觉得就业压力大,想躲开拥挤人群,而创业可以获得更多财富。还有部分是自己对创业有好想法,家人在心理和行为上比较支持,换句话说,家里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条件,或者进行的项目有前途,对自身能力比较相信的会选择创业。在访谈中,被访谈对象,大部分人认为要是有充足的资金条件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比较大,这说明资金确实是进行创业的一大难题。
而调查中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创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资金,如果能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相信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会有所增加。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他们较多是因为经验不足,资金不足,能力不足,怕失败了,心理承受不了,家里爸妈不支持,对这方面了解甚少等原因。
4 对策建议
4.1 对个人而言
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兼顾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相关比赛,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技能条件,摆正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提高风险意识,培养自己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为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心理条件。
积极创新,勇于创业。社会在发展,大学生更有义务与责任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创业大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开拓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在寒暑假多参加公司的实习,提高自身的职场思维能力。让自己有机会真正的接触企业,明白企业运作的道理和流程,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4.2 对政府而言
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增加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予以帮助。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以及对市场进行监督,减少“走后门”现象,让更多有才华和能力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质上也是一种就业形势,同时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第一,改善法律体制,加强市场监控,压制非法创业。第二,给予大学生创业经济支持。减免相关税收,给学校拨款专设创业奖学金,对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金额奖励。第三,设置创业服务组织。可为大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定期开设免费创业公开课。第四,开通创业网站平台。便于大学生查询资料以及相互交流学习
4.3 对学校和家庭而言
加强管理,注重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素养是就业成败的关键。大学生在校能否真正学习到各种能力,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校应改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学风校风,大力打击迟到逃课,考试作弊行为。多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给大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开设创业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选修课程可包括实践环节和课堂讲座,为有创业兴趣和想法的大学生普及基础知识及锻炼平台,也可开展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岗位等,旨在挖掘可塑性创业人才,鼓励其创业。
作者单位
【妇女创业就业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创业担保贷款利好政策 助力妇女创业就业01-07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11-20
农村妇女创业项目06-21
妇女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1-15
创业就业实践报告05-24
关于就业创业协会调研报告11-04
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报告12-27
下岗妇女再就业07-15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11-05
再就业与城市妇女服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