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共4篇)
.黑簪 口吕。
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控制中的应用 周丽萌徐建萍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 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
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降低至实施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
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 /// ,: 】: ?.: ?..:.%.%..:,.;;;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的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 据医院方针、可实现性、经济效益、急
迫性、圈员能力个评价项目,采用“、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生 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终将降 用于患者诊断和治疗时的有效性及可靠 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
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发生率定为本次 性,也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成立品管圈 活动主题。
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 , 品管圈
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 制定活动计划
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 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 根据主题,运用六何分析
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 阶段,应该引起重视?。法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拟定计划、把握 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 我院年月的 例检
现况、分析要因、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 验标本中,出现了例因血液凝集、拟定对策、实施与评价对策、确认效果、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标本量不合适、容器使用错误、标志识 标准化、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 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 别困难等原因导致的缺陷标本,缺陷率 配等,并绘制成时间甘特图。活动周期 院“滴水泉”品管圈活动小组共名 为.%。缺陷标本的退回影响了临床 定为年?月,主要运用头脑风 圈员,以护理部组织,临床一线护士主
工作的有序进行,重复采集检验标本易 暴法、鱼骨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品管
动报名的形式成立。圈长负责整个小组 引起患者的不满。为解决检验标本管理 工具。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理部副主任担任 中存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于年.把握现状及分析要因 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设计查检表,由检验科标本接收处
月成立了“滴水泉”小组,针对分 并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基本理论知识。工作人员协助,收集年月不合
析前检验标本存在的不足,通过头脑风.选定主题 格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将数据进行整
暴方式,不断发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阵图,圈员 理汇总,得出检验标本总数为 例, 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点一一列出,并依 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圈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太原市周丽萌;山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徐建萍
作者简介:周丽萌,硕士在读
通信作者:徐建萍,硕士,主任护师,副主任,:.中国护理管理年月日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其中缺陷标本例,检验标本缺陷率 应依据效益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各种 本的方式刚刚起步,在与信息
衔接和条码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将调查
为.%。对出现例缺陷标本的原 因素作综合评价,选择要实施的改善 因进行分析发现:护士缺乏相关知识 方案】。此阶段经讨论决定,对策为: 发现的信息系统问题与医院信息中心沟 例、系统衔接漏洞例、护士操作不 规范检验标本运送小组,统一检验标本 通,调整系统以解决无法接收标本的现
当例、送检过程不当例、条码使 运送箱,彻底改善检验标本运送条件, 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简化临床工作的
用不规范例、护士责任心不强例、确保检验标本送检安全;加强护士对检 作用;邀请专业人员就系统和条码使用
标本容器质量问题例、系统使用不当 验标本知识及条码使用的培训,提高其 进行专题讲座,使护士能够正确使用信
例。检验标本采集技能,保证分析前检验标 息系统、粘贴标本条码,避免系统和条
了解现状后,分析造成检验标本缺 本质量;调整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最 码引起的标本缺陷。
陷的主要原因为:医生方面如检验项目 大限度地发挥其简化临床工作的作用。..组织检验标本相关知识专题讲座
医嘱申请错误;护士方面如对患者宣教 品管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 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查
不足,未掌握条码使用方法,采集标 要因列出多项干预措施,制定降低检验 阅文献、咨询检验科专家,针对临床护
本操作不规范,缺乏检验相关知识;患 标本缺陷率对策矩阵表表。士的检验知识漏洞,制作了检验标本相
者方面如自身血管情况欠佳;运送方面.实施对策 关知识培训课件。在护理部的支持和协 如送检人员不固定、缺乏送检相关知..调整信息系统 助下,圈员组织并主持了检验标本相关
识,送检容器不实用;医院信息系统 系统衔接漏洞、条码使用不规范主 知识专题讲座,分层次对临床一线护士 , 要是由于我院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标 进行了知识及操作培训。讲座内容主要
方面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 与系统衔接漏洞等。将引起 检验标本缺陷的原因制成柏拉图图, 利用定律发现护士采集标本操作不
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漏洞、缺乏相关知识、运送过程不当是造成检验标本出现缺陷 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
明确重点内容后,拟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一现状值圈员能力, 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 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的评估而得出, 图改善前检验标本缺陷原因柏拉图平均分为.分,以分为%计算, 表 降低检验标本缺陷率对策矩阵表 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目标 值一%.?。.解析问题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检验标本
分析前质量控制各环节中的人、物、方法、环境等个方面进行检验标本缺陷特性 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图,寻找缺 陷检验标本出现的根源,最终确定改进 重点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 相关知识和标本送检个方面。.拟定对策
一个原因可衍生出多个相应对策, 列.,.., 万方数据包括静脉血、动脉血、尿、便、痰标本 的基本知识、规范的标本采集操作、注意 事项、相关影响因素等。培训过程中采用 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操作视 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保证培训效果。..规范检验标本的运送 我院于年月成立后勤服务部
门,固定检验标本运送人员并购买了运 送专用工具箱,保证专人送检、专具运 送、准时交接检验标本。通过组织检验 标
标本相关知识培训,使运送人员掌握了 存
检验标本的运送要求及运送过程中的注 意事项,避免合格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出 方法
现质量问题,确保标本的送检安全。其次, 图检验标本缺陷原因分析鱼骨图 对存在缺陷的检验标本给予图片展示, 提高了运送人员的质量核查能力,使其 能够在标本送检前发现缺陷标本,并及 时与科室护士沟通,解决缺陷标本存在 的问题,避免缺陷标本的无效送检。享
..建立缺陷标本与科室信自.沟通平台 蚤 “
每科选定一名固定的护士,作为检 求 血 土
验标本安全员,对科室出现缺陷标本的 嘴
根本因素进行及时探究,并以飞信的形 式向护理部反馈。通过科室反馈的信息, 了解我院缺陷检验标本发生的根本因 素,以及护士在检验标本方面遇到的问 题和困惑,汇总整理后,作为拟定对策 及培训内容的依据,保证制定措施的临 图改善后检验标本缺陷原因柏拉图 床意义。效果确认
品管圈实施后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 与无形成果两部分。鏊.有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主要为 检验标本缺陷率的降低。改善措施实施 前年?月,例检验标本
缺乏相 系统衔 护士操 送检过条码使用护士责任标本容器系统使 关知识 接漏洞 作不当 程不当 不规范 心不强 质量问题用不当 中有例缺陷标本,检验标本缺陷率 图改善前、后检验标本缺陷原因对比图 为.%,改善措施实施后年 提升创造力,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高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检验标本 月,例检验标本中有例 的缺陷率。工作效能等Ⅲ。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每 缺陷标本图、图,低于目标值
位圈员进行品管工具运用能力、团队合.无形成果
例,检验标本缺陷率为.%。经
作、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工作热 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是指营造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 情等项内容的调查,每项分值~分。
.,.,说明 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计学意义
中国护理管理年月日第卷第期 殆
万方数据方法,巩固了临床护士检验标本相关 巧,提升了综合能力,为进一步推动品
分别统计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 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并与改进前比较,绘制检验标本分析前 知识,规范了标本采集操作,将检验标
本总缺陷率由.%降低至实施后的.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雷达图
.%,效果显著,达到了检验标本分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 图,结果显示,无形成果显著。
析前质量控制的目标。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 ?~.改善前
团队合作 一改善后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代管理转变。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 通过固定检验标本运送人员,购买 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 具 力
运送专用工具箱,改善了我院检验标本 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此 运送条件,优化了送检流程,不仅保证 次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对我院 了标本送检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理队伍实施自我质量管理具有指导意 防止了医疗资源的无效使用,节约了医 义。临床科室已经纷纷组织开展品管圈 图品管圈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疗成本。活动,并邀请“滴水泉”圈员参与其中, 标准化
.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指导、协助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为 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实践后,将实 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 促进我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整 践证明的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缺陷率的措 圈员体验到从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 体护理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施进行整理汇总,最终修订了我院检验 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参考文献
医嘱处理流程,制定了条码使用标准, 从选定主题到解析问题,提高了圈员自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中华检验医学 统一了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规范了标本 杂志,:?.主学习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拟定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北京: 采集、运送流程。
与实施对策体现了圈员创新能力、策划 人民卫生出版社,:卜.讨论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升华;本次主题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
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我院将品管圈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 涉及部门众多,圈员在与各部门协调解。:?.改进活动中,以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 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通过
【】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 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 陷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 分析活动效果,使圈员具备了严谨的科
.效果,对品管圈这一质量持续改进工具 研思维。整个品管圈活动参与过程中, 】谢炜坚,钟华荪.护理部推行品质圈活动的实
在我院的推广具有参考价值。圈员学会了查阅文献,掌握了制作幻灯 践与成效.实用护理杂志,:卜.收稿日期:.保障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片,绘制柏拉图等技能,并在专题讲座 编辑:贺欣萍张立新英文编辑:张俊娥 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每 针对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阶段 位圈员均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 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小组利用品管 信息 “
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在京举行
为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学习护理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并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手段及工具,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
于年月初在北京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出席开
班仪式并作重要报告。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简伟研、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护理部
主任徐建鸣、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冯志仙等专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品管圈进行了精彩演讲。
郭燕红在题为《实施优质护理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报告中,从“深刻理解实施优质护理的目的和内涵”扫“实施优质护理是
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优质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定义。她指出,优质服务是指在符合行业标
准或部门规章等通例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和适当期许值,保证一定的满意度,要求从服务对象 的利益诉求出发,完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力求合规、高效、人陆化。优质护理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2014年1-3月, 9-11月41个临床科室的血生化标本。其中, 1-3月的61236例标本为对照组;9-11月的58344例标本为观察组。对开展跨科室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1.2.1 成立QCC: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 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 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 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 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我院品管圈由圈长、辅导员、圈员等8人组成。其中圈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 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辅导员由一名科室护士长担任, 主要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培训、指导和监督;圈员由临床科室护士和生化室等6名人员组成, 所有圈员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并轮流负责某个环节的工作计划和安排。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投票结果, 确定圈名为“中心圈”并设计出圈徽[3]。
1.2.2 活动计划安排:
遵照PDCA的工作步骤, 依次按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运用常用的品管工具和品管手法, 以全体圈员参与的方式, 开展主题活动[4]。
1.3 过程
1.3.1 现状把握:
现场调查2013年1月1日-3月31日生化室血标本共计61236例, 不合格2229例, 不合格率为3.64%, 按照血生化标本不合格类型绘制柏拉图, 详见图1。
1.3.2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状值- (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 , 得出目标值为1.84%。
1.3.3 原因分析:
通过柏拉图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主要是溶血和凝血, 运用头脑风暴法, 进行RCA分析, 绘制鱼骨图, 找出主要原因, 详见图2。通过现场访谈、调查问卷及查阅资料等要因确认方法, 最终找到真因共4个, 分别为相关知识培训少, 血标本采集流程、工作标准未及时更新, 血标本监督检查制度不完善[5]。
1.3.4 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二八定律 (80/20法则) 及5W1H原则, 通过全体圈员的脑力激荡, 拟定对策。
1.3.4.1对全体护士及运送血标本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1) 请厂家分批、分场次对全院护士进行有关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采集流程、采集标准、监督检查制度进行培训。 (2) 请厂家对血标本运送人员进行有关运送血标本相关知识的培训。
1.3.4.2更新原有的血标本采集流程
1.3.4.3更新原有的血标本采集标准
1.3.4.4修订血标本监督检查制度: (1) 成立血标本监督检查小组, 每月监测生化室血标本不合格情况, 每月进行汇总、分析、整改。 (2) 制定小组人员职责。 (1) 每月发放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问卷, 抽查知识掌握效果。 (2) 访谈护士, 检查带教老师采血相关理论及操作在科室的培训情况。 (3) 现场查看培训知识及操作落实情况。 (4) 将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列为护士长夜查房考核内容, 与科室奖金挂钩。 (5) 每月由检验科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运送血标本人员进行检查考核[6]。
1.3.5 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1) 将血标本相关知识列入新入职护士必须培训的内容之一; (2) 成立了血标本监督检查小组, 规定了组长, 组员各自职责, 制定了检查制度和标准; (3) 将血标本采集流程、标准通过质管办和护理部审批通过, 从OA下发至临床科室, 作为全院护士血标本采集遵循的操作规范。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生化标本不合格情况比较:
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2013年1-3月) 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2013年9-11月) 的血生化标本溶血率、凝血率、不合格率情况。
1.4.2 开展品管圈前后临床护士血生化标本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随机抽查100名临床科室的护士, 采用自制《血生化标本检验相关知识问卷》。
2 结果
2.1 血生化标本不合格情况比较
观察组溶血率、凝血率和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护士血生化标本相关知道掌握情况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临床科室的护士得分为 (69.16+8.00) 分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 (85.39+4.85)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的作用
3.1.1 品管圈活动可改善血生化标本不合格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 2组血生化标本的溶血率、凝血率、不合格率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品管圈活动可以改善血生化标本的不合格情况。不合格情况得到改善后, 就可以减少患者再次被穿刺抽血的痛苦, 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检验人员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减少血标本试管的浪费。对于医师而言也可以及早看到检验报告, 及早用药, 缩短住院日, 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最终使患者满意。
3.1.2 品管圈活动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 促进临床护士的学习:
品管圈是一个可持续开展并且有效改善部门绩效,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升医疗品质的质量改善活动[7]。台湾相关品管书籍也认为医院可由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组圈, 解决较大的主题, 例如跨部门的问题, 可使管理活动由浅入深, 由点至面[8]。此次跨科室品管圈的组建, 打破了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现象, 使护理部、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也更为顺畅。临床护士通过多次接受培训, 学习到了更多的关于血生化标本的知识,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的得分明显高于之前 (P<0.01) 。
3.1.3 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的步骤逐步进行, 圈员体验到从不懂到熟练应用品管工具的过程, 提高了个人综合能力, 从选定主题到解析问题, 提高了圈员自主学习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拟定与实施对策体现了圈员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析活动效果, 使圈员具备了严谨的科研思维。整个品管活动参与过程中, 圈员学会了查阅文献, 掌握了制作幻灯片, 绘制柏拉图、鱼骨图等技能, 并在专题讲座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增强了自信心。每位圈员均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 提升了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9]。
3.1.4 品管活动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 圈员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高,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 同时使护理管理实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此次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10]。
3.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品管圈活动在本院也刚刚起步, 很多护士不理解, 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整年的时间去开展这项活动, 认为直接对问题分析改进就可以了;另外对数据分析整理感到困惑;同时医院各部门的支持保障系统尚有缺位;医师团队对活动开展持有异议,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和开展QCC活动的工作热情。实践证明, 做好品管知识的培训是开展QC活动的基础, 医院领导的重视与各部门的理解与配合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5], 医院应建立奖励机制与培训制度, 及时发现基层护理人员的点滴成长, 多组织培训和成果汇报交流。以点带面, 将品管圈活动持续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晶, 程青虹, 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 2011, 3 (5) :458-460.
[2] 刘庭芳, 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3.
[3] 徐建鸣, 蔡贤黎, 姚礼庆, 等.应用品管圈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6) :1.
[4] Bardiaux L, Boulanger E, Bourcier V, et al.Pneumatic tube system for blood products transport[J].Transfusion Cliniqueet Biologique, 2012, (19) :195-198.
[5] 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2) :127-129.
[6] 孙伟燕, 吴丽仙, 叶丽敏, 等.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9) :1759-1761.
[7] 隽芳芳, 俞超, 叶青青, 等.品管圈指导下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规范化管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10) :2762-2763.
[8] 黄雪珍, 隋洪, 邓文成, 等.急诊生化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 24 (3) :33-35.
[9] 姚荣芳.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血压化验项目漏检率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4, 27 (11) :226.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3期
摘要:目的 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QC小组),以“降低VAP发生率”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进行现况把握、设立目标、解析、真因验证、制定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选定的改进重点问题经品管改善后,累计百分比从74.8%下降为40%,下降幅度为46.5%;品管前VAP发生率为64.8%,品管后VAP发生率为30.3%,目标达成率为118.6%。进步率为53.2%。结论 品管圈是一个集体思考、全员运作的有效管理工具,不仅能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更能提升成员职业及管理效能,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支持或控制呼吸≥24h后发生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撤停呼吸机或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h内发生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重要类型
[1]。一旦发生VAP,会使患者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增高死亡率。笔者所在科室于2013年3~8月,组织成立“源远圈”,开展以“降低VAP发生率”为主题的QC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V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2],其报道亦不一。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70%,死亡率为20%~71%;国内报道VAP发病率为48.5%,死亡率为37.5%。本科室2012年共收治364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236例发生VAP,发病率为64.8%。
1.1.2诊断标准 以上数据获得采用以下诊断标准:①开始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发热
(>38.3℃)。②白细胞增加(>12×109/L)。③)脓性气管分泌物等肺实质感染症状,肺部啰音或肺实变等体征。④常伴影像学异常表现。⑤痰培养发现病原体或原致病菌发生改变。符合两项即可诊断为VAP。
1.2方法
从制定床头抬高标准及操作流程、使用线套管集拢监护仪线缆、制定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标准流程、申请购买防逆流的集水杯及申请购买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等对策实施后,最终成果除了明显降低VAP发生率以外,更达到有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及床位周转率的附加效益。
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ICU 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____性别: 诊断: 神志:清楚□ 意识模糊□ 身体留置的管道:胃管□ 尿管□ 引流管□ 气管插管□ 深静脉置管□ 各种监护仪器导线□ 其他 使用目的:
1.预防患者自行拔出与治疗相关管道; 2.预防患者因烦躁坠床; 3.预防患者自伤; 4.其他严重的不可预计的意外损伤。
/>年龄:
住院号:
易出现的并发症:
1.局部皮肤红肿、破溃、起泡、感染; 2.关节脱位、骨折; 3.其他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
患者及家属须注意事项:
保护性约束措施为保护患者、支持治疗的连续性而设,不经医护人员允许不 可私自取下,在使用过程中有发生与目的相关事件的可能性,医务人员已将使用 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目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须注意事项详细告知,签字人认真 阅读并理解以上内容,无论是否同意使用,请在知情同意书下发签署意见。
家属或委托人签名 签字日期
1 QCC活动方法
1.1 建立QCC活动小组
组织供应室护士学习QCC的特点、活动内容及要求, 在此基础上建立QCC活动小组, 圈员8名, 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消毒员、3名技术工人, 由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圈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认为, 整个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过程中不能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也不能随意中断灭菌, 否则会造成灭菌失败[2]。所以确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中断控制为QCC主题, 活动时间5个月。
1.2 活动步骤
1.2.1 调查及分析
2013年2月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现状调查和分析时期 (调查分析区间为2012年10月-2013年2月) 。将灭菌方法的适用范围、灭菌程序的选择、待灭菌物品的清洗和干燥要求、灭菌物品的包装和装载要求、过氧化氢的使用浓度、灭菌效果的监测和记录等作为质量控制技术关键点, 要求圈员将2012年10月-2013年2月灭菌操作957次运行程序中, 发生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进行数据收集, 上交圈长汇总。采用要因图 (又称鱼骨图) 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进行分类描绘, 作原因分析, 见表1、图1。
1.2.2 解析
针对表1及图1, 圈员进行了认真分析与讨论, 得出灭菌循环程序中断28次是由于操作流程和人员因素造成, 属于可控因素, 占77.78%。应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预期改善后循环程序中断事件有所减少, 拟订灭菌循环程序中断率由现状3.8%下降至小于1%。
1.2.3 制订对策
可控因素确定以后, 圈员头脑风暴讨论, 提出各项可实施的对策, 共拟订对策15条, 经评价采纳对策10条: (1)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掌握灭菌器性能及操作流程; (2) 确保灭菌物品清洁、干燥, 因为有水滴的存在就会降低过氧化氢的浓度, 影响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效果[3]; (3) 确认物品洁净和干燥度达标后, 用两层无纺布合理包装; (4) 物品装载量以60%~70%为宜, 最大不超过80%[4]; (5) 装载物不触及电极圈、灭菌真空室、自动门和金属网壁[5]; (6) 注意物品的兼容性, 除外棉类、纸类、粉剂及油类物品; (7) 根据物品材质和尺寸选灭菌模式; (8) 加强环境的通风干燥; (9) 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对低温灭菌器的保养和检修, 半年更换一次机油, 及时添加灭菌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6]; (10) 安装稳压器及续电器, 维持电压稳定和电源供应。
1.2.4 实践
确定对策后, 2013年2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掌握, 2013年3-7月全面落实10条对策, 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实施持续质量控制, 每位护士按要求进行灭菌操作。
1.2.5 持续监控与整改 (处置)
继续收集每月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数据与资料, 每月底上交圈长, 圈长负责数据汇总、分析、制表。每次数据收集汇总后, 圈长发现异常波动数据时, 及时组织圈组人员讨论分析及对策的重制。
2 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 5个月来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1028次, 发生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9次, 其中人员因素造成2次, 设备等不可控因素造成7次, 中断率由实施前3.8%下降0.87%, 人员因素中断率显著下降, 实现了预期目标。
3 讨论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一种新的灭菌技术, 具有低温、安全、快速、环保等优点[7]。调研发现, 医院主要用于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等腔镜器械, 光纤、导航器材, 骨科、泌尿科等微创手术器械、导管的灭菌[8]。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的合格, 必须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才能合格地进行灭菌[9]。作为新型设备, 本院刚投入使用时由于培训不足, 消毒供应室人员相关知识欠缺, 对灭菌方法的适用范围、灭菌程序的选择、待灭菌物品的清洗和干燥要求、灭菌物品的包装和装载要求、过氧化氢的使用浓度、灭菌效果的监测和记录等技术关键点有一定了解, 但未全面掌握, 对灭菌质量的控制存在模糊认识, 导致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相继发生。灭菌器使用中一旦出现循环程序中断, 必须尽快分析查找原因, 排除改进后重新进行灭菌处理。而重新灭菌造成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 并影响临床科室手术的正常开展, 造成手术延迟和暂停, 延长患者住院天数, 增加其经济负担, 容易造成医患纠纷。因此, 确保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顺利进行, 控制灭菌质量合格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由供应室建筑布局、供应室人员素质及设备条件等因素决定的, 其中“人”的因素无疑是几种因素中最为重要且难控制的一种, 实行科学化管理, 解决好“人”的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供应室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10]。本院消毒供应室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 使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知识和工具, 通过圈员由下而上、在自我管理的实践过程中, 全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 质量控制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据文献[11]报道, 在灭菌器自身系统故障中, 温度探头失控、温度过低、电脑控制程序紊乱, 可造成灭菌循环取消。灭菌器>95.0%的故障是由于使用不当所致, 主要发生在设备新引进、人员更换、交接班等时间段[12]。通过此次活动, 笔者对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中断的因素进行品管圈分析, 发现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中, 环境、设备、电路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比例较低, 而由人员因素造成的占绝大部分, 属于可控因素, 与文献[12]报道一致。
依据要因分析结果, 笔者采取了10项干预措施, 每个环节均按要求执行, 从而减少循环程序中断事件的发生, 使待灭菌物品能按时灭菌周转供临床使用, 增加了工作效率, 提升了工作质量, 提高了临床使用者的满意度。中断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8%下降到0.87%, 人员因素导致的中断率显著下降, 实现了预期目标。所以, 笔者认为应用好品管圈管理工具, 可做好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环节质量的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 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制定相应对策, 对关键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 灭菌循环程序中断率由3.8%下降为0.87%, 显著提高了灭菌循环成功率。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 可做好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的环节控制。
【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手术室品管圈活动实践10-17
品管圈介绍06-21
qcc品管圈工作总结11-14
提高病人满意度品管圈11-20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10-15
谈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6-19
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论文07-10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