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战略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域旅游战略(共8篇)

全域旅游战略 篇1

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意见

(2015年11月5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闹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赞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5)62号)精神,围绕“辖型发展、富民兴区”总任务,加快万盛旅游创新发展,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万盛旅游历经20余-年探索实践,对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是万盛加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辖型的重大举措j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全面辖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是加悔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j是保障和馥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毛__是提升文明法浩素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兢载体。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全市五大功畿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四季度假,突出生态文明、运动健康、智慧智畿、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推进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实现全域布局、全面融合、全民参与、全新发展,加悔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偶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赞需求。

坚持生意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意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旅游揖融资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区间合作,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甚享。积襁营造良好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姜、传播美。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万盛,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域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20%以上,在村居民收入3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建成黑山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庆生态旅游度偶基地和重庆运动养生基地。

到2020年,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3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旅游忱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旅游资源,全域布局导区导点

按照“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偶”的思路,把566平方公里作为旅游导区全域规划建设,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一城”,即美丽幸福旅游城市,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实施规划建设改造,融入旅游元素,彰显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公园、马鞍山骑行公园、方家山森林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犀牛背文体公园、二郎山健身公园及樱花温泉、黑旗崖、刀子岩、东岳庙等特色休闲景点,建设城区都市忭闲旅游集聚区。“两带”,即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以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天籁谷、奥陶纪、狮子槽、南天门、板辽湖八大精品导区为主体的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绿水一白龙湖现代农业园一天星特色民宿村落一庙蛔农耕原乡一桓辽问茶文化园一凉风生态渔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两区”,即黑山谷旅游度偶区和鱼子岗旅游度假区,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五镇”,即五个特色小镇,包括青年千年古镇、石林苗族风情镇、丛林三线文化镇、金桥民俗文化镇、关坝渝黔边城。呈现“移步异导„‘于平常中蕴神奇”的全域旅游新景象。

(二)创新旅游业态,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

发展生态旅游,围绕建设全国最美养生导区目标,加强湿地、植被、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涵养,丰富生态、生物、地质等游害体验活动,开发森林养生游、文化养生游、科普科考满等产品,形成万盛施游特色品牌。发展体育旅游,围绕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目标,扶持体育导区建设和四季体育项目,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产品融合,推出羽毛球体验游、千里徒步游、定向测向拓展游,培育万盛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合理利用民俗村搴、村落古镇,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旅游导点导观,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厦精品民宿游、生志农业观光游。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针对养老服务、医疗康体,积极开发老年休闲养生度假产品;针对拍客、车友等新的旅游群体,包装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线路,推出探险游、低空体验游、品酒品茗游、生态垂钓游、冰雪游、温泉游等一日、两日、多日游产品线路。

(三)强化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游客满意度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行社创强工作。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害消赞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旅游行业规范化建设,实施动态监管,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创建一批标准化名牌旅游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金牌导游。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营造旅游安全环境。倡导健康旅游方式,开展文明主题活动,打造文明礼仪、诚实友爱的旅游文化环境。

(四)创新营销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影响力

构建大营销格局。健全“正炙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宣传机制,加强旅游城市形象整体推广、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包装、重要节会赛事营销、影视综艺节目合作,积极与知名旅游网站、主要旅行社共建协作。策划开展多样性旅游主题活动,积极运用社交媒体、朋友圈、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强互联网营销,形成全民宣传、全民参与的大营销格局。

创新营销方式。加强活动营销,推出浪漫春游季、消夏避暑季、金秋感恩季、运动冰雪季等四季系列活动,策划打造黑山谷羽毛球挑战赛、龙鳞石海定向越野赛、春季高山动谩气球节、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会,针对备类目标人群,不断制造旅游兴奋点、引爆点。做深做透重庆、四川、贵州等基础目标市场,积极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华中等重点目标市场,探索拓展港澳台、日韩等国际市场。主动对接集团消赞市场、民间自发团体市场、老年人市场等,制定优惠和激励政策,实施精准营销。

(五)积概融入“互联网+”,全力发展智彗旅游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全域旅游。以“互联网+”网络平台为支撵,实施全域旅游咨询与指挥中心、导点无线互联网、旅游电子地图、旅游门户网站、旅游云计算数据库、旅游电子票务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消赞一卡通、旅游咨询投诉及服务热线、电子语音解说及互动终端等智慧旅游十大工程建设,宴现有线宽带镇、村、导点全覆盖,无线网络全域全覆盖,重要导区节点WIFI全免费,全面建成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六)科学规划布局,全面提升休闲地产品质

按照“长远规划、把握节奏、有序投放”的思路,合理布局、稳妥推进忭、闹地产建设。大力推行“高山生意导区中怵闲地产„‘旅游配套项目琳、闹地产”开发模式,布局丛黑路、狮子槽、黑山谷北门、黑山谷南门、奥陶纪、石林椅子台、南天门、板辽燕石、九锅箐等九大避暑休闲地产片区。坚持有序推进、分步宴施,降低地产密度,回归忭、闹本质,打造重庆性价比最高的忭、闹地产品牌。

(七)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加强旅游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推动渝黔复线、金桥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大国道、省道改造力度,增强渝南黔北旅游导区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提质建设旅游环线公路,重要导区、导点、度假区连通道路实现全面油化。设立通往旅游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建成黑山水库、观音寺提水工程,实施农网改造,推进供气全域覆盖,增强旅游供水和能源保障能力。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完善全域旅游配套服务功畿。按照导城一体要求,优化度假区与城区、导区与场镇、城市与农村旅游服务功哉划分和项目布局。完善餐饮、购物、螟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旅游购物,打造“万盛味道„‘万盛慢生活”“健康万盛、运动万盛”等休、闹品牌,健全高中低齐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全面增强全域旅游配套服务箭力。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强城区、丛林、青年等对外交通节点旅游集散功能,打造谕南黔北旅游集散地,增强万盛旅游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

(八)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鞍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畿力建设。开设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在导区度偶区的分院、服务站点,在重要导区导点设立卫生室,对游害、度假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医疗服务。增设亲子游乐、托儿早敦等教育设施,提升全域旅游教育文化设施功靛。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实行导区导点公交“一卡通”,实现城区、导区和乡村旅游导点公交全覆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全域旅游社区基层组织,提高市正盘管理、警务救援等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全域旅游人文关爱和认同感。

(九)打造旅游精品,全力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

加悔黑山谷旅游度假区建设。宴施创建国家弧旅游度假区两年攻坚行动,对照创建标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打表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研判、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加大向上争取和申报工作力度,积襁争职市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支持,确保2017年创建成功。加快鱼子岗旅游度假区建设。围绕主城东部休闲生活拓展区、大黑山旅游重要功能配套区定位,高起点做好鱼子岗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丰富旅游内涵,优化空间结构,健全功哉分区,完善综合配套,科学有序推进度偶区建设,打造万盛“导城一体”重要支撵,加快创建AAAAA导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十)推进“旅游+”模式,促进旅游跨界发展产业深度融合

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以青山湖、黑山、青年三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基础,围绕茶叶、猕猴桃、方竹笋、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宴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农民增忱致富。

促进体煎融合。将羽毛球、定向运动等运动健身设施全面融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襁推广体育运动、休闲健身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大力发展运动健康俱乐部、社团组织,广泛开展体育旅游主题活动,拉动旅游消赞。围绕全域旅游,积极发展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渍业、体育产品制造业。

深化文煎融合。保护发掘红苗文化、抗战文化,弘扬运动健身、生态文明等时尚健康城市文化,注重旅游寓教于乐作用,积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旅游化、市场化,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加快建设奥陶纪“巴渝千古情”实导表演、重报大剧院等文化项目。

加强商拣融合。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大农副产品、文化商品、体育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搭建万盛旅游商品集中展示销售平台,争取建设保税商品展示区等特色专业市场。加快城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布局导区便利店、农村商业网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全域旅游委员会,切宴加强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统筹领导。建立区级部门淘通协调机制,旅游部门要强化牵头抓总职责,谋划推进全域旅游战略,会同区级有关部门分解细化全域旅游目标任务,打表推进项目宴施。发改、规建、国土房管部门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全域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为全域旅游提供空间和政策支持。农林、体育、商务、文化部门要深入研究“旅游+”在农业、体育、服务业、文化等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务实推进全域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区财正盘要将全域旅游经赞纳^财政预算,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投入力度。备镇街要集中精力挖掘辖区资源,推进本镇街全域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导点,为全域旅游增姿舔彩。全区上下要把全域旅游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落实任务、创新举措,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督查部门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全域旅游战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整合资金,打捆使用,共同建设全域旅游导区导点。鼓励国有企业、知名旅游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万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营运旅游项目。探索联合经营、授权经营、职业经理人经营等方式,促进旅游经营多元化。探索经营极质押、主要忱益抵押、企业资产债券化等方式,促进旅游企业融资多元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建设专项资金,探索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促进旅游开放发展、多元发展。

(三)促进全民参与,实现全民共享

全域旅游战略 篇2

1 朝阳市旅游资源概况

朝阳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有以大黑山、清风岭、怒鲁尔虎山、大凌河风景区、燕山湖等为主的自然景观, 是东北佛教的圣地, 同时地域风情文化种类繁多, 尤以凌源皮影和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景区 (点) 介绍如表1所示。

2 朝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目前朝阳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 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近30家, 特色旅游乡镇16个, 旅游专业村30个, 星级农家乐131户。2005年朝阳市正式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 2006年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1年制定了“以打造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建设旅游强市、旅游名城、旅游胜地”的“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朝阳市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2013年朝阳市接待入境游客21268人次, 同比增长12%, 外汇收入1403万美元, 同比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1431.1万人次, 同比增长3%,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5.47亿元, 同比增长29%。2014年, 朝阳市委把“实施文化旅游牵动战略”作为朝阳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写入工作报告。

3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

就目前开发现状来看, 朝阳市形成了以“第一佛教圣山”———凤凰山风景区、“化石王国”———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和“东方女神”———牛河梁文化遗址的三大人文景观为主线的发展方式, 但是旅游产品转化有限, 部分景区经营维持困难, 尚有一些旅游资源处于半开发的状态, 尤其缺少地方特色旅游精品。如朝阳市作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拥有着灿烂的红山文化, 有着“化石王国”的美称, 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宣传不到位, 因而知名度不高。

再则, 朝阳市的旅游景点多数属于参观游览类, 单一的文物观光旅游, 简单的文物遗迹陈列, 参与性活动偏少, 很难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 由于景点分布的关联性不强, 导致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减少, 加之旅游路线设置不合理, 没有在景区之间构建强有力的联系, 无法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4 朝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4.1 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

随着景区泛化的“大旅游”的产生,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 需要高度重视从旅游产业理念向旅游经济理念的转变, 重视旅游产业向旅游目的地理念的转变。因此, 朝阳市的全域旅游大有发展, 在景区建设中, 要重视优化游览路线, 增强景点间的联系, 完善公共关系服务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对景区的建设与宣传, 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4.2“互联网+”的策略运用

通过与百度等公司合作, 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发现新的旅游业态创新点;通过设计创意图片、视频等在手机APP等自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 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扩大旅游影响力;景区通过和携程、百度、腾讯、爱奇艺等各大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 宣传推广旅游产品、旅游路线和旅游品牌, 展现朝阳的旅游形象。

通过与大数据公司合作获得信息, 旅游企业可以即时更新产品销售策略;推动景区、酒店等旅游服务商提供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服务, 优化游客的消费体验。通过与旅游网站、电商平台合作, 可以将线下的旅游资源包括门票、酒店、旅游特产、旅游路线等转移到线上, 提高旅游产品销量, 提升企业效益。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 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 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丰富旅游商品类型, 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3 尝试旅游+研学的旅游模式

2015年, 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完整的体系建设被写入31号文件, 旅游+研学将延伸旅游产业业态, 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朝阳市拥有一批可以作为研学旅游基地的景区, 比如,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凤凰山风景区等, 这些景区或自然风景优美, 或历史文化气息浓郁, 通过参观游览这些景区,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基于目前朝阳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 “互联网+”增加了深度、厚度, “旅游+”拓展了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广度。朝阳的旅游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开发潜力很大, 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模式也有发展的空间。旅游作为现在经济增长点的新的支柱产业, 更应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朝阳的旅游业一定会走向成熟, 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要:朝阳市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朝阳市的旅游业在近几年也很快发展, 但尚不被人所熟知, 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强, 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完善。文章结合朝阳市的旅游发展现状, 就旅游资源挖掘、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景区之间联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提出解决方案, 以期提高朝阳市的旅游吸引力, 进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朝阳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EB/OL].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3/t20160311_763215.shtml.

[2]张影.朝阳市旅游现状分析和开发对策[J].旅游纵览月刊, 2013 (03) :133.

[3]王昆欣.研学旅游:青少年成长的大课堂[N].中国旅游报, 2015-05-20 (10) .

[4]厉新建.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 2013 (3) :130-134.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发展探析 篇3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发展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发展全域旅游给予充分肯定,其中“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在当前的旅游行业之中,全域旅游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和热点,也是旅游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产物。所以,对全域旅游加以了解,这样才能够对未来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一、全域旅游概念解析

在全域旅游概念迅速火热的前提下,引起了学术的热潮。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全域旅游从提出到发展经历的时间很短,所以,也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的研究[1]。

所谓的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区域之中,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之中的经济社会资源,如相关产业、旅游资源、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优化提升,这样就可以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实现社会的共建共享,促进产生的融合发展,这样就可以形成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协调发展模式与理念。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发展路径

(一)旅游观念更新。更新旅游观念,就是需要将协调、绿色、创新、共享、开放的五大发展理念,依托自身的优势,做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并且邀请专家,立足于产业现状和资源实际情况,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是集娱乐、观光、购物、休闲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主要包含了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主题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全域式旅游。这一种模式在于树立出全域的优质形象,这样才可以为旅游发展挂上全域的品牌,不过这样的旅游不得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创新思路:启动“多规合一”工作,即:以全域旅游规划为主导,将旅游景点规划、生态旅游环境规划、县城古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所有规划合成一套整体规划。谁来干,就要破解资金“瓶颈”。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抓紧机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投资+运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高端服务设施、精品旅游项目建设。

如何分配,要让社会资本和政府实现双赢。

(二)创建三体系,转型升级。第一,要创建三体系:全域化景观体系、‘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和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这是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第二,“快进”:对内对外,加快县城到其他城市、县城到景区通畅路网建设、改造升级。第三,“慢游”:在加快推进景观慢行系统建设。就要游客所到之處有景观可看,也有景色可游。

(三)产业体系完善。旅游发展中,应该将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创建的契机,做好全域基础设施的统筹,做好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制定相配套的旅游服务标准,这样才可以形成全域的旅游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化推进于一体的全面发展和良性互动新局面。

做好“产品体系、品牌体系、新引力体系、保障体系”的协调创新,就应该实现多元化的主题投资,能够形成政府投资和外商投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并且可以借鉴BTO、BOOT和PFI等模式,提升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水平[2]。

(四)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域旅游在进行全域谋划时,应该根据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需求的侧刚性需求来进行,配置点不能放置在景点景区或者是宾馆饭店等方面,而是要注意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公共服务以及各种资料的有效再配置。如,在为城市道路管理与交通建设方面,就应该在城镇交通各种需求满足的前提下,将道路建设成为风景道,让游客能够移步观察;城市公共服务方面,就可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以及厕所服务体系,全域致力于打造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城镇在方便居住的同时还能促进旅游,进而形成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氛围,让游客可以停留在休闲与放松之中。

(五)发展全域旅游景区建设,形成旅游发展主体功能区。旅游的发展可以借鉴部分城市发展的一核、两带、四板块的模式。一核指的是以经济开发区、城区建设作为中心的城市中心集散核;两代指的是两条旅游发展带,如沿着江海旅游带和滨河旅游带进行发展;四大板块指的是基于农业园区的生态板块,基于古镇发展的人文板块,基于小镇、公园、广场的活力板块以及基于乡镇的风情板块。在这样的板块模式建设中,就可以利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发展思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旅游基础服务所配套的设施完善,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再配合上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就能够将区域建设成为空间有序、资源优化、产业发达以及产品丰富的全域旅游景区[3]。

(六)提升服务质量,注重行业规范。针对这一点,我们以乡村为例,第一,扎实推广民宿及农家乐星级评定,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提高整体的产品质量和旅游管理水平,引导民宿、农家乐朝着特色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第二,完善旅游要素行业的组织体系,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拥有条件的乡镇成立旅游协会。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等专业性的合作组织,就可以将其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同时也可以增强行业的自律功能,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运行,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第三,强化旅游市场的检查和监督,不断加大旅游综合执法力度,将涉及到旅游经营的行为加以规范,妥善处理游客的投诉,依法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做到规范经营与诚信经营,进而优化旅游环境。

结语:总而言之,构建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就应该将传统的旅游发展局限性打破,能够站在全域的视角下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推动新型旅游发展,为今后的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崔莹.吉林全域旅游发展方向选择[J].开放导报,2016(06):94-96.

[2]本报记者付小惠张家华.全域视角下的旅游之变[N].乐山日报,2016(01):26001.

[3]温州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胡念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具备七个“体系”[N].中国商报,2016(09):23A03.

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旅游提升 篇4

近年来,徽州区在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带动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徽州区农村集文化、旅游、生态等多重优势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打造“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徽州绿道”为纽带,不断促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潜口、呈坎、西溪南、洽舍等乡镇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片区。目前,全区从事农家乐旅游经营户112户,拥有省级农家乐示范点(户)27家,市级农家乐示范点(户)37家,其中单一经营餐饮64户,兼营住宿42户,餐位6944个,接待床位1142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772人。2014年接待213.4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173.71万元,平均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71.67%。2015年1-6月份接待15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09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环境

针对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变、游客由团队向散客转变的趋势,发展全域旅游,把整个行政区域当作一个大景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全面提升旅游消费环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5A级景区创建、村庄风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亮点项目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道路改造、旅游线路的环境整治、田园风光的打造、农家乐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88 亿元进行5A景区创建工作;投入6800万元对紫霞美食一条街进行硬件改造,对蜀源、坤沙公路沿线、农民新村及周边环境进行风貌整治;投入1.45亿元建设徽州绿道,在改善乡村交通的同时丰富乡村沿线景观内涵;投入300万元用于蜀源村风貌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向日葵基地建设等。

(二)注重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扶持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徽州区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奖励办法中对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并接受协会管理、农家乐评星、招徕游客、建设乡村旅游网站并实施营销等给予奖励,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自奖励办法实施后,共兑现了奖励资金100余万余元;同时,颁布了《徽州区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一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利用农村闲置住房发展农家乐。

(三)加强协会组织,提升自治管理

鼓励和引导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创新协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抓好组织协调、培训交流、宣传推介等工作,特别是在纠纷调处、客源安排、价格规范、行业自律、品牌营销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家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加效益、增强活力。目前,我区通过协会组织的农家乐共52家,占总户数112户的46%。

(四)鼓励农民参与,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农民投身乡村旅游经营。对新评定的每户星级农家乐补贴不少于5000元,按照标准进行房屋改造的住宿经营户则按照500元/床位给予一次性奖励,调动农民参与农家乐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通过公开栏公示和逐户走访,将区、镇发展农家乐致富的优惠政策传达给农户,帮他们算经济账,给他们讲前景,让他们与协会合作。在农家乐示范户的带领下,近年我区的潜口镇和洽舍乡长潭村就有60余户农民志愿加入农家乐旅游经营队伍。

(五)加强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走出去,组织镇村干部、农家乐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请进来,邀请从事旅游服务的资深专业人员授课,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旅游服务意识、服务行为、言行举止、卫生保洁、内务整理、餐饮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升农家乐接待的服务水平。互相评,通过举办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评比,互相评出各农家乐的经典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比一比,积极参加各类农家乐大赛,2012黄山市“徽娘”大赛,我区徽府大院农家乐荣获第一名,2013黄山市“徽姑娘”大赛,我区的徽州农舍、灵山尖、潜口一楼、坤湖山庄农家乐分别获得最佳人气奖、最美徽姑娘称号和最佳风采奖。

(六)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品牌效应

按照“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推广农家乐经营模式。在潜口镇坤沙村和洽舍乡长潭村开展试点,引进旅行社投资开创农旅合作模式,由旅行社对农户房屋统一改造装修并负责组织招徕游客;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和客源分配,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市场运营模式,盘活农民闲置用房,成功打造“徽州农舍”乡村旅游品牌。

三、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探索性的做法,徽州区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村容村貌提升、农家乐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的效益是农民增收,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一方面实现了经营户的增收。如徽州农舍长潭驿站12家农家乐经营户2014年最低的一户实现收入近5万元,最高的达到20万余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仍以徽州农舍长潭驿站为例,自2012年4月份长潭驿站自主经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2014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二)扩大了就业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村民就业观念。以前基本都是出外打工,房屋闲置。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留家参与经营乡村旅游业,目前我区农家乐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72人。

(三)改变了村容村貌

近年来,区、乡镇、村三级联动,多方筹措资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等全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沟渠清淤、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农家乐经营户也积极主动提升接待设施建设和庭院美化,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育了文明乡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挖掘本土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风民风和村民素质。聚众打牌喝酒的少了,凑到一起谈心谋发展的多了,组建了农家歌舞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了徽州文化的仁义诚信,勤奋坚忍等优良传统,既提升了乡风文明,又为游客的夜间生活增添了乐趣。洽舍乡长潭驿站徽州农舍项目启动后,留守家中的多为年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她们用自己的热情、开朗吸引着每一位到长潭的游客。

(五)探索了经营模式

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企业+农户+协会”、“协会+农户”、农户单独经营等经营模式,按照“五统一”的标准,推动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潜口镇、呈坎镇积极开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蜀源、灵山的特色种植基地油菜花、向日葵、黄蜀葵相继开放,吸引了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此参观采风,激发了农户从事乡村旅游的热情。

(六)创新了营销方式

大众旅游时代融入全域旅游的思考 篇5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当前,全域旅游正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作为西部旅游城市,昌江黎族自治县应抢抓机遇,以旅游结构优化和区域联动协同发展为着力点,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全力打造山海互动的西部旅游高地。

优化旅游结构 打造山海互动旅游目的地

大众旅游时代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关键是推进旅游结构的优化。昌江地处海南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棋子湾、霸王岭、昌化江畔木棉廊道等的开发,一批新型旅游业态不断涌现,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应从类型、空间、时间和要素等进行结构优化,唱响“山海黎乡,纯美昌江”品牌,打造海南西部重要的旅游节点和全新的山海互动旅游目的地。

类型结构优化。一是针对市场定位,深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名品。昌江核心产品类型以滨海激情、江畔木棉、热带雨林为主,滨海度假、森林旅游、木棉景观、黎苗文化等一直是核心主打品牌,通过七叉木棉、国家海洋公园、霸王岭等精品项目建设,增强核心产品的支撑力。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塑造特色城镇、特色乡村和特色产业。昌江特色旅游远未形成规模,需要构建渔业小镇、雨林小镇、木棉小镇及木棉旅游综合体、农业公园、美丽乡村等一批城镇、乡村、产业类型的增值产品。三是避免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昌江旅游重点依托山、海、湿地、木棉等资源,着力建设山海互动旅游目的地,彰显昌江特色。四是开发多层次的产品系列,既要有满足高消费阶层的旅游产品,也要有适合一般大众的旅游产品,尽可能发挥旅游产品组合优势,如木棉爱情、海上落日、山地运动、摄影艺术、田园生态、雨林度假等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产品业态。

空间结构优化。创建全域旅游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需要按照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要求,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进,实现“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昌江“点、线、面”旅游空间结构还不十分完善,需下大力气予以完善。一是集中发展“棋子湾国家海洋公园、七叉木棉山地旅游综合体、乌烈峨岗农业公园”三大旅游支撑项目;二是打造“黎苗风情、山海香约”生态游、“峻灵神山、海洋休闲”文化游、“昌化江畔木棉红”观赏游、“芒果飘香昌江情”采摘游、核电工业文化游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并加强区际联合、县际联合,逐步实现点状产品向线状产品过渡;三是策划开发自驾游、骑行、徒步、探险、潜水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专线。此外,在线状产品优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无线网络,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等。

时间结构优化。以“游憩时间”为线,以“美好体验”为纲,设计全天候、全旅游产品,变8小时经济为24小时经济,创造每时每刻的美好体验。一是增强昌江夜间娱乐、住宿体验、养生休闲等旅游产品,以延长游客在区域内的停留时间和提高旅游设施的全年利用率,扩大区域旅游产品的销售量;二是形成昌江“四季旅游”品牌:春季“昌化江畔木棉红”,夏季“芒果飘香昌江情”,秋季“激情玩海棋子湾”,冬季“黎苗风情体验游”。

要素结构优化。众所周知,旅游业态建立在以游为中心的行、住、食、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之上,要素结构优化是旅游产品组合各要素之间的平衡。昌江全域旅游配套产品以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为重点,一是加快旅游通道建设,推进昌化至叉河至霸王岭旅游公路、霸王岭至王下旅游公路和昌江滨海旅游公路项目实施;二是实施星级商务酒店集群化战略,推进度假型酒店分区化建设,鼓励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实施精品民宿组合化建设,鼓励发展帐篷、汽车户外营地;三是打造美食一条街,注重精品品牌餐厅建设,开发黎苗菜肴,发展智慧型餐饮企业,推进旅游餐饮服务规范化;四是注重购物场所全域建设,加快旅游商品开发进程,开展“互联网+农村创业”等活动;五是完善娱乐活动场所,丰富娱乐活动形式;六是构建汽车租赁服务系统,等等。

强化协同发展 打造海南西部旅游新高地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协同发展之路,是各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昌江打造全新的山海互动旅游目的地,必须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旅游,形成海南西部旅游新高地。

加强区域合作,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昌江与儋州、东方、乐东等市县毗邻,且位于西部旅游通道节点上,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昌江旅游资源与周边景区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昌江极具海南西部特色,是海南西部的“生态花园”、“天然氧吧”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可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把昌江打造成为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城市。

强化与海花岛等知名品牌的联动,创建“山海互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海南西部旅游联盟机制,强化与儋州海花岛等知名品牌的联动,以推动山海互动旅游为切入点,联合创建山海互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抢占海南西部旅游制高点。

市场共建、客源互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以山海互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动力,联合儋州、澄迈、临高、乐东、东方和白沙等市县,打造区域营销平台,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为重点进行旅游营销,推出跨区域旅游路线。

加大区域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服务人才的培养。针对昌江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旅游服务人才短缺的现状,加强与海南优秀旅游市县在旅游人才开发、旅游服务质量培训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从旅游服务行业标准、旅游人才培训、旅游企业培育三个层面做好合作对接,从整体上提升旅游产业要素服务质量、扩大旅游产业链发展深度、加速推进旅游集团化经营战略。

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意见(共) 篇6

实 施 意 见

2016年6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精神,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象,全面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制订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旅游产业“一城驱动、一带联动”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两大主题”,紧盯县城至老龙潭景区20公里服务带建设,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机制,通过融汇旅游 要素,强化旅游引领,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泾源旅游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把旅游业打造为泾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促进对外开放、观念更新的窗口产业、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的和谐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树立旅游业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形象。

二、基本原则

用足用活国家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措施,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平台优势,深化陕、甘、宁、蒙旅游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以大六盘生态旅游圈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政策为引导,以项目为支撑,全力实施项目引领战略、组群发展战略、城乡统筹战略、特色品牌战略、产业提升战略,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深化服务意识,推进品牌创建,加快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进程,用“第一景区”的理念打造县城,用“乡村驿站”的概念营造农村,用“景观长廊”的观念构造景区主干道沿线,为游客提供产品,为旅游提供服务,逐步实现旅游模式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 变,观光旅游向体验式、休闲娱乐式并重转变,进一步提升泾源旅游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集聚、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泾源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进程,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西部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森林公园县,构筑“泾水之源”旅游整体形象。

三、目标任务

以旅游产业为引领,实施“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景区、全域开发、全域交通、全域管理、全域服务、全域营销”八大行动计划,全面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把泾源县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县,西北最佳旅游目的地,宁夏全域旅游先行区。“十三五”期末,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旅游产业收入占全县GDP的2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全县劳动力的25%,农民纯收入中旅游业创收达到30%以上,拉动社会就业10万人。推进泾源县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四、重点工作

(一)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

1、实现旅游规划全域化。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和建设农林牧业、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县各类规划应与旅游发展规划相适应,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彰显旅游元素。从规划上保证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 打造,并以城乡景区化、项目景点化的要求,对县城、乡镇、农村、项目进行造景打造。

2、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按照“两带四区六镇”的功能布局,带动全县2带(县城至老龙潭旅游服务带、萧关至县城乡村旅游带)4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度假区、卧龙山休闲避暑度假区、六盘山镇冬季休闲旅游区、胭脂峡弹筝峡登山攀岩探险体验区)6镇(泾河源镇建成风情旅游小镇、六盘山镇建成冬季休闲旅游镇、新民乡建成边贸旅游中心、兴盛乡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黄花乡建成探险疗养体验区、大湾乡建成萧关历史文化名乡)同步推进,实现旅游业态覆盖乡村。

3、加速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完成20公里旅游服务带沿线民居改造、道路拓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景观水系、休闲体验式景观节点打造以及文化旅游观光式特色村庄建设工程。完成老龙潭二期、三期建设工程。实施胭脂峡---弹筝峡自驾游营地及景区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等建设工程。规划建设集雪山观光、滑雪、娱乐等为一体的大中型冬季游览区,4、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围绕 “山在水中、水在林中、林在景中”的旅游城市发展思路,以完善休闲功能为基础,以特色休闲要素为支撑,融景于城,置城于景,拆墙透绿,提升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城 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卫净化,建设全域旅游功能齐全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与旅游集散为一体的“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型旅游城镇。

5、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依托景区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红色游、观光游”,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以旧补旧,用古仿古的原则,对景区沿线民居风貌进行特色化改造,打造“泾水乡恋、龙乡情愁”的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

(二)完善全域化旅游要素

1、发展特色美食。进一步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餐饮品牌,建成泾源县城特色旅游街等餐饮街区,积极举办“龙乡泾源烹饪大赛”等形式多样的餐饮竞赛活动。

2、提升住宿水平。合理发展星级酒店,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农庄。支持商务酒店、青年旅社、自驾车露营地、乡村旅游点等建设,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

3、完善交通网络。一是美化20公里旅游服务带景观长廊;二是开辟胭脂峡、弹筝峡旅游专线;三是实施六盘山镇李庄村至老龙潭景区旅游标准化道路建设和国道344线泾源 段生态湿地项目,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4、培育旅游购物中心。加大招商力度,丰富旅游商品;尽早建成县城游客集散中心及旅游商品园,依托城区主要街巷及全县景区,形成系列旅游购物点,加强旅游购物规范化管理,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人事劳动局、县职业中学的合作,重点突出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建立旅游人才储备基地,强化旅游行业职业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6、推进产业创新升级。鼓励旅游服务型企业积极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力争到2018年末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吸纳间接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扩大旅游对群众增收带动作用。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力争到2018年末,我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家,全县农家乐床位数达到10000张。

(三)提高全域化营销水平

1、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策划举办一批“赏花踏青、生态摄影、漂流避暑、户外登山、回乡野炊、泡泉养生、滑雪体验”等贯穿全年常态化特色主题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服务内容,拉动旅游营销市场,提高品牌美誉度。

2、制作一批精美的宣传品。按照“彰显特色,丰富内涵”的要求,完善“一句口号、一本画册、一张导游图、一个微信(博)、一张宣传片、一个代言人、一首歌、一部剧”等宣传资料的制作,塑造“碧水蓝天、泾水人家”品牌形象。

3、完善一个营销网络。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全区旅游营销大架构,提升对外宣传层级,继续拓展区内以及平凉、咸阳、西安、兰州等近程市场,积极开拓周边新市场,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国内各省市及周边国家的营销大网络。

4、做大做强新媒体营销。以“龙乡泾源”微信平台为基础,形成以新媒体为核心,层次丰富、针对性强、扩散力好的媒体宣传体系。

五、方法步骤

(一)全域布局阶段(2016年7月底前)

1、形成创建工作思路、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组建相应工作领导机构、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和运行机制;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完成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形成以旅游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统筹城乡”示范县建设工作格局。

2、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全域旅游合作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合作体系,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水利建 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一体化、经济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和谐社会构建与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最大限度的把农牧业、林业、交通、水利、商贸、文化、教育、体育等管理部门掌握的资源极其产品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社会各部门力量,构筑全季候、全要素、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业态。

3、组建由政府控股、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形成县域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到资产进而转化为资本的跳跃升级。

4、确定泾源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围绕县城旅游咨询接待服务集散中心、泾河源旅游综合服务区、黄花胭脂峡旅游探险区、新民大雪山旅游度假区、六盘山红色旅游区、萧关古栈道文化体验区、泾河游览带、香水河滨水休憩带,修编建设开发详规,争取项目扶持,确立“全域旅游县—特殊旅游小镇—品牌景区—乡村旅游村寨”旅游发展支撑体系,推进城乡旅游统筹发展。

(二)全域突破阶段(2016年6月—2018年7月)

1、项目引领,梯次递进。抢抓国家和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创建、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机遇,把招大引强和重大项目落地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景区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县城至老龙潭景区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 工程,对县城至老龙潭景区20公里沿线道路、民居、绿化、景观水系、休闲慢行道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打造旅游特色村寨、民族风情园、观光植物园、垂钓中心、水上公园、农家客栈、回乡家坊等特色风情线,有效拓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内涵,形成具有区域带动性、产业辐射性、全域示范性的旅游发展新业态。

2、城乡统筹,全域联动。以建设生态休闲度假避暑旅游县为目标,围绕“宜游、宜居、宜业”旅游发展格局,全域一体谋划,城乡一体推动,紧紧依托乡村旅游这一重点,为旅游提供服务,为游客提供产品,实现景区连着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同步推进全县2带(县城至老龙潭旅游服务带、萧关至县城乡村旅游带)4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度假区、卧龙山休闲避暑度假区、六盘山镇冬季休闲旅游区、胭脂峡弹筝峡登山攀岩探险体验区)6镇(泾河源镇建成风情旅游小镇、六盘山镇建成冬季休闲旅游镇、新民乡建成边贸旅游中心、兴盛乡建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黄花乡建成探险疗养体验区、大湾乡建成萧关历史文化名乡)建设,整合资金,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依托景区区域资源优势,对景区沿线民居风貌进行特色化改造,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要素完备的美丽村庄,改造提升现有“农家乐”,实施冶家、园子、大庄、周沟、和尚铺、羊槽等农家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农家乐协会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开展评星定级,以点带面,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塑造环境优美、民风文明的“多彩乡村”。

3、整合资源,拓展业态。科学合理制定区域内城市特色、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吸引物、休闲氛围、整体生态环境和安全保障等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全程旅游内涵,深化产业融合,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精心打造自然生态展示、民俗文化挖掘、乡村旅游民俗接待、城市景观等产业开发项目,进一步发挥优势,构建涵盖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等全方位智慧旅游体系,升级改造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挖掘规划一批、对外宣传一批、完善提升一批,建设泾源旅游产业集群。丰富旅游业态,延伸产品体系,全链条产业集聚,全覆盖产业融合,实现区域优势生态旅游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全面整合以及产业深度的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在旅游城镇化建设方面,以完善休闲功能为基础,以特色休闲要素为支撑,实施县城主题公园提升和城市景观带建设工程,打造卧龙山旅游综合区、万汇生态公园、香水河风景园、特色旅游休闲街区、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长廊。在县城主要街区建设集商务、会议、健身服务、歌舞剧场等功 能齐全的商贸流通综合服务体,完成县城中心街区、泾河源镇冶家村立体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在县城公共广场、商城、清真寺、公园、乡村、景区等场所,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厕所。在旅游交通道路建设方面,优先安排全县旅游交通道路建设与改造项目,实施景区交通环线工程,打造老龙潭、胭脂峡、弹筝峡旅游环线,开辟老龙潭、胭脂峡自驾游旅游专线,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在生态观光旅游建设方面,实施现代生态农林牧业旅游观光工程和滨水休闲旅游项目,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圈,围绕南北两翼,建设冬季旅游游览区,改善我县旅游“半年闲”的现状,使泾源旅游从“季节游”实现“全季游”的转变,加速各类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现实生产力。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龙乡泾源微信平台已成为泾源旅游宣传的重要载体,依托县交通旅游智慧化运营中心建设的旅游导览服务平台、手机旅游导游服务、网上电子票务、电子解说等多媒体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将使得来泾源的游客变得“耳聪目明、畅行无阻”。

4、产业融合,精准推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引领作用,按照景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实现景区、城市一体化战略,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区域,加快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村镇,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旅游新格局,实现旅游资源的全覆盖。加速实现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推行服务精细化,切实落实“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理念,加强服务信息化,突出服务个性化,推广服务标准化,推进工作项目化,实现投入多元化,强化智慧营销、精准营销,发挥合力,形成聚力,实现共赢。

5、创意宣传,强化监管。充分利用各种平面载体和新媒介,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动员、全民参与、“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大使、处处都有全域创建氛围”的“魅力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大考核力度,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综合考核范畴,分解细化创建任务,年初下达硬性经济指标,年末开展综合考核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创建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部门予以问责,对开展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予以表彰奖励,以推动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全域复核阶段(2018年8月—10月)全面总结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健全完善账表卡册等内业资料,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分项归类,统计汇总,查漏补缺。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9月—12月)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向区、市呈报验收报告,迎接自治区初验和国家旅游局验收评定。

六、工作举措

12(一)机制保障 成立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与旅游相关的职能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各主要成员单位、乡镇成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办公室,由一名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谋划辖区内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内设办公室,由1-2名县级领导任办公室专职主任、县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各相关单位抽调组成,具体负责全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二)政策保障 全域旅游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关联带动性,其涵盖范围属于公共事业服务范畴,必须依赖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具体实施进程需要彰显政府主导作用,为全域旅游发展制定产业政策,承担投资、宣传、规范和协调职能,发挥特有的引导、保障作用。

1、制定出台《泾源县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泾源县全域旅游创建三年推进计划》《泾源县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优惠政策》《泾源县乡村旅游建设规划》《泾源县全域旅游文明公约》《泾源县农家乐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泾源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修编完善《泾源县旅游总规》《泾源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泾源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泾源县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暂行规定》。

3、编制并推行《泾源县旅游服务通用规则》、《星级旅游宾馆、餐饮、农家乐管理细则》《泾源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宣传册》等。

(三)体系保障 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协作分工,各施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1、发改局 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要位置,明确各行政部门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所占的地位和责任,指导全域旅游项目立项,积极申请全域旅游发展项目资金。

2、农牧局 研究制定现代生态农业观光规划,包括对农产品品种改良、选种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等农业结构的调整。紧紧围绕全域旅游打造特色观光农业和体验式农业发展模式。

3、林业局 拟定全县生态林业保护与休闲式林业开发实施办法,适时调整以特色苗木种植业为主的现代林业发展布局,以面为主,以线为骨,以点为重,大力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观赏与绿化并举的休闲式、吸氧式避暑度假特色林业度假区。

4、交通局 在全县交通发展总体计划中,优先安排全县旅游发展相关道路建设与改造工作,制定民间参与投资旅游道路建设的相关办法和规定,合理调整景区内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输车辆的营运线路,增设路标以及路政管理措施。制定全县旅游车辆营运管理制度,组建泾源县旅游车船服务公司,提供统一租赁,统一运营、统一调度的出租车运营秩序。开辟旅游专线,打造古道旅游景观带、乡村旅游景观带,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的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5、建环局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重新审定原有城市发展与建设规划,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全面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卫净化,围绕环境生态化、风貌特色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服务人性化和集约高效的建设要求,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与旅游集散为一体的“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型旅游城镇。坚持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活小区、现代城镇设施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引导居民开展旅游从业。

重点实施泾河源镇、新民乡、黄花乡、六盘山镇、香水镇等5个乡镇以及公路沿线乡村、民居风貌设计和改造。逐步规范和提升旅游沿线各乡(镇)办公用房建筑外观,形成特色,凸显风格。

6、水务局 编制以泾河、香水河为中心的水系景观建 设规划,拟定“十里香水滨河区”、“千亩泾河游览区”修建性详规,打造充分展示泾源水系特色的滨水休闲旅游圈,大力建设水岸游乐场、主题欢乐岛、水上休闲氧吧等设施,划定泾源县水系开发建设控制区,严禁控制区内河段开采、砂石开挖、以及与旅游资源统筹开发不协调不配套的建设,积极推行新型节能环保观赏型水系带建设。用活水资源,做足水文章。

7、文广局 深入挖掘泾源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结合旅游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名镇、农林牧旅游产业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构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乡镇、民俗名村、文化名城和文化创意街区,不断完善泾源历史民俗文化和回族特色文化体系的整理、编撰、出版、发行工作,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灵魂和内涵。

大连全域旅游规划探讨 篇7

关键词:全域旅游规划,环境变革,产业变革,规划格局

2010年,大连市委提出以“全域城市化”战略作为推进城乡统筹、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的基本举措,同时也是指导城市未来发展的最高战略。在国务院41号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后,大连市新一轮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全域旅游”的新理念[1]。

1 “全域旅游规划”理念

1.1 以全域旅游助推全域城市化

不同于仅仅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战略、方向和规模的传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连“全域旅游”规划在传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深化旅游产业目标、战略及规模体系在全域空间上的落实,加强全域旅游统筹的保障策略,保证下一层次区域旅游规划对整体发展理念、方向的贯彻落实。规划打破行政界限,将大连市1.38万km2土地作为整体[2],充分发挥旅游业融合力、辐射力强的特点,通过“促城、造镇、兴村”,有效推动大连市健康、绿色城市化进程。

1.2 以“三大变革”促休闲城市建设

1)以“环境变革”为驱动因素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绿化工程、治理工程和搬迁工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见图1)。

2)以“浪漫变革”为驱动因素推广城市的品牌形象。

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形象进行推广,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和品牌来规划、建设和营销,以知名度和品牌经营城市(见图2)。

3)以“产业变革”为驱动因素推动城市走向海陆并举的全域化时代。

规划将打造休闲产业作为核心目标,全域谋划旅游产业布局,培育“旅游地产、旅游商贸、旅游会展、旅游文娱、旅游餐饮、旅游装备”六大旅游休闲产业,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形成“大旅游产业”格局(见图3)。

1.3 以“旅游经济区”引领新时期城市旅游功能区发展模式

大连市现有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中心城区、县级市驻地等为代表的传统综合城镇化模式,以高新技术园区、国家级开发区、保税港区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带动模式。针对大连市产业结构二产比例过大、城市化进程南北差异明显的现状,以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规划提出以旅游经济区建设作为新时期功能区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新模式,比传统的旅游度假区更加强调城乡统筹发展(见表1)。

2 规划格局

2.1 构建“11028120”的全域旅游体系结构

规划形成由1个旅游度假群岛、十大旅游经济区、28个旅游镇、120个旅游村组成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通过旅游造城、旅游兴镇、旅游旺村来实现旅游的空间抓手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域覆盖。

2.2 确立“环状”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形成沿黄渤海的滨海旅游带和北部山区温泉生态旅游带共同组成的环大连全域的旅游度假路线。

西部风情海岸通过十大主题海岸建设,打造成为可与美国西海岸相媲美的国内顶级风情海岸;南部动感海岸通过十大主题海岸建设,打造最具都市时尚、活力、魅力的海岸;东部体验海岸重点开发参与性和人文性较强的体验产品,同时打造世界十大风情渔村;北部温泉走廊以龙门、安波和步云山三大温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打造国际知名的温泉旅游度假带。

2.3 形成四大空间功能区划

规划形成南部都市、沿黄海、沿渤海以及中北部形成特征鲜明的四大旅游板块。南部都市旅游片区打造大连旅游的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集聚中心以及大连文化集中体验的中心;西部渤海旅游片区打造滨海度假、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沙滩休闲、海鲜美食等旅游产品;东部黄海旅游片区通过海岛—水岸的互动开发,发展群岛度假、渔家体验、海岛高尔夫、海上运动、海洋牧场、海鲜美食等旅游产品;北部生态旅游片区重点打造温泉滑雪、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

3 旅游支撑体系

1)旅游交通。强化与外界的快速交通联系,建立海、陆、空结合的联运体系,加强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3]。构筑通达周边腹地的通道,完善区域旅游集散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大连承接环渤海地区重要城市经济辐射的环境,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吸引力又易于到达的旅游目的地。2)旅游信息化。依托大连国际航空港、海港(大连港客运码头、大连湾滚装码头、旅顺新港)、陆港(哈大高铁南关岭火车站、青泥洼火车站、沈海高速公路后盐出口),设置旅游咨询服务接待中心(集散中心)总站,主要提供旅游交通、旅游集散(汽车租赁)、旅游咨询、意外救援、游客维权、旅游中介等综合服务功能。3)旅游市政设施。打破行政区划,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共用,建立区域统筹、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基础设施体系,对重点旅游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保障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范畴内。

4 结语

大连“全域旅游”规划明确了全域旅游新格局和发展路径,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的双重目标,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对于新时期统筹城乡旅游资源、构建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全域城市化进程及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市沿海旅游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Z].2010.

[2]大连市规划局.“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实施规划(纲要)[Z].2010.

[3]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Z].2010.

全域旅游战略 篇8

8月12日,由广安市政府、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的 2016四川华蓥山旅游文化节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广安将持续推出一系列精彩活动,让来自各地的游客玩转广安。

作为广安市重要的旅游品牌活动,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由来已久,此次旅游文化节主题为“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旅游文化节期间,广安邀请四川、重庆周边城市,友好城市政府及旅游部门负责人、旅游专家、企业嘉宾、媒体嘉宾等召开了“长江经济带”旅游共享推广会,共商旅游发展大计,助推长江经济带旅游协作发展,组织开展了“千企百媒看广安”线路供给体验活动、旅游演艺产品体验活动、广安特色美食展销等配套活动。此外,广安各区市县围绕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策划开展了各有特色的活动,包括8月的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9月的华蓥山山地马拉松比赛,11月的广安柚子节活动等。

对于旅游业发展时间并不长的广安而言,能够举办此次盛会并非毫无优势。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韩刚告诉笔者:“广安具有依山傍水、蜿蜒江湾、城市中轴线、丰富的人文资源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应具有的八大特征,邓小平故里和华蓥山更是有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抓好广安旅游产业发展,广安旅游正在加速崛起。”

一组数据显示,广安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65.7亿元跃升为今年上半年的185亿元,旅游业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现在,广安正逐步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华丽转身。

多点多极全面开花

充满红色情怀的邓小平故里、古朴典雅的翰林小镇、追溯伟人足迹的广安天下……走进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不同业态的旅游项目能够充分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多方面的需求。事实上,往日的协兴镇,并不是这样,仅靠着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协兴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却留不住游客,如何让这一现状得以改变?——以邓小平故里旅游区为核心,设立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川渝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013年3月,广安市委市政府将广安区协兴镇、浓溪镇划归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管理,布局川渝合作示范区的科教文化、旅游发展、生态建设合作功能区。 2013年10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将国家5A级景区证书和标牌颁发给邓小平故里旅游区。这一国内旅游界含金量最高的荣誉,让该景区成为四川省第8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安实现了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

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直接管理辖区乡镇,真正实现了事权统一、封闭运行,已成为广安旅游的重要增长极。据了解,2014年,该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04%;2015年,园区接待游客497.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8亿元,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采访中,韩刚告诉笔者,要实现“全域旅游”,仅靠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一枝独秀远远不够,必须坚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形成以“红”促“绿”、“红”“绿”交融,景区、景点与乡村旅游交相辉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呼应交融的旅游大格局,在这种竞相跨越的格局中全面推动广安旅游产业发展。

韩刚介绍,在“首位”发展中,广安创建了全省首个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园——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设立了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管委会,对邓小平故里周边区域、华蓥山区域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两大品牌”。各区市县相继打造多个旅游园区和旅游产业聚集带,武胜县设立宝箴塞、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两大旅游园区管委会,协兴园区东环线—牌坊新村乡村旅游带、广安区龙安柚旅游产业园区、华蓥市天池—禄市—华龙乡村旅游示范带、邻水县观音—柑子乡村旅游示范带、岳池县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等旅游产业聚集带初具规模,华蓥山西麓“一路两特”旅游产业聚集带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提升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2015年,在全国游客满意度测评抽检的60个样本城市中,广安上升至第四名。游客满意度是检验旅游工作的标尺,近年来,广安坚持突出重点环节,改进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旅游综合体验价值,游客满意度逐年上升。

据韩刚介绍,如今的广安,开通了旅游专线客车,健全了加油站、车辆维修、医疗与救援等自驾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点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1亿元,在全市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4个、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点17处;启动旅游信息咨询平台建设,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旅游区建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大力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新改建旅游厕所73座,完善了旅游要素保障。深入巩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成果,广安区、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华蓥山旅游区、岷山世纪大饭店、金鼎旅行社创建为第二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武胜县、宝箴塞、思源酒店、金山旅行社创建为第三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华蓥市、武胜县创建为四川旅游强市(县)。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旅游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突出抓好旅游车辆、旅游交通、食品卫生、特种设施设备等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了规范、安全的旅游环境。同时,依托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旅游职教中心,建立符合广安实际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先后举办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师资、从业人员等培训班70余期,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上万人次,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

“发展好旅游产业,离不开宣传。”在韩刚看来,加大宣传,提升广安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对于广安旅游的快速崛起至关重要。

近年来,广安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县统筹的原则,整合全市营销资源和经费,建平台与借平台相结合,持续唱响广安旅游好声音,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吸引了旅游业界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承办“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广安巡游活动,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成为活动的重要亮点和宣传推广中的关键热词。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影响不断扩大。实施广安旅游城市形象推广计划,开展旅游形象口号征集活动,确立了“小平故里行·广安欢乐游”的形象定位,通过旅游画册、户外广告、形象宣传片、旅游网站、微信、微博、论坛等载体,不断提升广安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年,我们不断向国外友人推介广安,先后赴法国、德国、奥地利、日本、台湾开展广安旅游宣传,拓展了广安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深化旅游区域合作,与重庆市旅游局签署《重庆—广安旅游区域合作备忘录》,加入渝西旅游联盟,渝广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深圳市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启动深圳人游广安活动;联手中山、湘潭持续推广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故里旅游线路;联手南充、达州、广元、巴中打造大川东北旅游经济区。

责任编辑 陈晰

上一篇:四年级关于假如的作文:假如我是孙悟空下一篇:售后服务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