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欣赏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歌欣赏(精选7篇)

民歌欣赏 篇1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小河淌水》

一、深井里舀出的一口甘泉

那是一种什么声音?是从月夜山林中流出的一条干净的小河!不知是歌声融进了河水,仍然一条小河淌进了歌中,总是水淋淋的,带着云南红土高原土壤的芳香,飘溢着林木花卉湿淋淋的芬芳。像浸泡小河中的玉环,自然清澈。年华的流水再长再多也冲洗不去,类似,它却和这年华流水的反响融汇成一曲动听动人的协奏曲,流进的生存,流出了永不枯槁的情节。

倘使说中国有“笔墨之美”,恐怕只属于“小河淌水”这几个字了。你想像一下:夜间的山林,夜虫鸣叫,月光在流淌着;竹楼左右,一条清清的小河在流淌着;望见玉环中的阿哥,女子的想念心也在流淌着——小河淌水,一个“淌”字,把那安静而又滚动的“清悠悠”融入夜色,静又不静,固然更不暄闹,一个“淌”字,再恰到好处然而的了。

“小河淌水”是来自《小河淌水》,源自一个有着很深厚古代的音乐乡土:真是在一眼深井里舀来的一口甜泉,命定就要出极品。《小河淌水》,出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音乐歌舞之乡弥渡,有“丽江粑粑、鹤庆酒,到了弥渡不想走”的谚语;关于弥渡的花灯之乡密祉,有“十个密祉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密祉坝,各处闻歌声”的传说。自清代乾隆年间起,密祉的元宵节,即已经举行狂欢两夜而遐迩着名的大型花灯嘉会,三百年来代代相传,未尝中断,被外国盛赞为“东方狂欢节”。书有纪录:“入夜,圆圆的玉环挂天中,整个密祉山村沉浸在一片快乐的海洋中。各村灯队都要抵家家户户唱家数灯,主要唱折子戏和花灯歌舞。人们席地而坐,围圈观察,悠然欣赏剧中的故事和音乐。按古代,每天晚上每个灯队要玩几十家,从入夜到玉环偏西,无论走到哪村,随处是鼓乐声喧,丝竹继续。”(《弥渡花灯品鉴》)

这个音乐之乡有着多元的音乐文化资源,汉族的、白族的、彝族的,融会在一起。明代大量汉族生齿迁入定居密祉,籍贯多系南京。乾隆年间即时髦《倒板桨》《打枣羊》等,多为吴声歌曲江南小调。至今老人谈花灯,仍多说“老祖宗从南京应天府到云南从军时带来的”。然而弥渡西山的彝族居住地,所散布的《放羊调》《磨豆腐》等曲调,也是《小河淌水》中要害旋律的母胎。一曲《小河淌水》,足以阐明中国各民族灵魂气质的和睦相生。

中国的好工具多数是“鼎足而三”的。密祉的其它两首广为人知的名曲,一是《十大姐》,一是《绣钱袋》。前者黄虹早在1956年莫斯科天下青年联欢会唱驰名,后者由朱逢博二十世纪八十年月初唱驰名。二曲至今也还是各大演唱会的经典保存节目。

《小河淌水》为尹宜公老师改编。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年青时深恋一女子,终身不渝。“诵吟两乐音,系我一生心。”此歌亦融入自家生命体验。他改编这首民歌,也就改写了开头这一个乐句——“亮旺旺”,然而那两个切分音,尤如宝刀刃上的精钢,超出了千首万首的凡铁庸铜。细听两个切分的重复,是谁人妹妹不坚信分袂、不供认分别,更要一程一程地相随;是她站在高坡坡上,更把歌声一声一声地相送。是中国人关于民气长在的信心,在艺术中最经典的证明。

二、众人尊崇的“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是一首特别美好的中公民族乐曲,阿妹歌声意千万,阿哥听来情真真,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小夜曲”而享誉海表里。在上海音乐出书社1981年版的《音乐欣赏手册》相关《小河淌水》条款中是这样纪录的:小河淌水(汉族),云南弥渡山歌(本地称‘音调’),经赵桦记实,尹宜功填词,歌咏家黄虹整理并演唱后,广为散布。

《小河淌水》全曲只用了5个音,又由5个乐句组成。以从容伸张、对照自由的节拍和回环滚动、清爽美好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音乐织体之洗练,乐思之美好明确、质朴平静邃远深沉,泛动的抒咏形容了一个充实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这首歌音区较高,音乐较宽,音色清脆甜蜜,歌声像小河淌水那样流利。全曲都以气味支持着声音的坎坷走向和轻重缓急,音量自始至终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营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氛围。《小河淌水》歌词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内涵,富于想像,文学语言则甜蜜、朗朗顺口,如“亮汪汪”、“清悠悠”、“天上走”。歌词情节为,阿哥上山去了,阿妹在家里很想他,晚上,银色的月光照在默默的山林,周围一片平静,只有山下小竹屋左右的小河发出潺潺的淌水声。玉环的影子在水里荡漾,那是阿哥在对着她微笑。聪慧俊秀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蜜意,倾注在美好的旋律中。她身不由己的轻声喊着心爱的阿哥,那么情真意切,那么动人。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义,随着小河的流淌,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小河淌水》这首脍炙生齿的歌曲,因其美好的旋律和质朴的感情感动过多数中外音乐喜爱者,作曲家孟贵彬、时乐蒙曾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曲。比年,《小河淌水》在中外歌坛上继续刮起旋风,演绎出了普通唱法、美声唱法,演唱式样也由女生独唱成长为男生独唱、男女对唱、女生合唱、男生合唱、童声演唱、混声合唱及无伴奏合唱。这首美好的情歌一贯是很多歌咏家所钟爱的演唱曲目,歌咏家黄虹、李谷

一、张也、崔健、迪里拜尔、腾格尔、彭丽媛、韦唯的演唱,黑鸭子的和声演绎及朱婧等歌坛新人的翻唱,使这首民歌越发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而迈克尔·史女士博士与韦唯用泰西音乐配器来献技《小河淌水》,经历钢琴、人声、二胡三重奏式样重新诠释,变得特别美好,令人线人一新。简略的歌词,平静的画面,带有爵士乐的情韵,动听空灵的意境,听起来特别动人。

三、凝听净土里的“小河淌水”

一贯就偏幸《小河淌水》,但每次凝听,总在动听声中觉得带着丝丝的惆怅。说不清为什么,在这样的“小河淌水”覆盖中,貌似生存中缺少了这种工具,人 生就恍如虚度。在生命的小河里,潺潺流水奏响出来的不悦是快乐的歌声,更多的,可能是幽咽。月光下的小河滨,就缱绻着阿哥和阿妹的恋爱,可最终,阿妹的长发也只能化做一条绵延的小河,把不尽的想念流向远方。这种“小河淌水”的感想没有什么欠好,欢快,偶然会让人忘记追究事中的原委,而在“小河淌水”的情愫里,默默地思维,便会同那动听的音乐一样,瑰丽而生动。原来生存本就如斯,河水般平凡却又息息不止,流尽了多数的心声,也流尽了多数的沧桑。沉醉在音乐里,寻求为自己的激动,倒也是一种快乐。

花着花落,秋去冬来,生掷中总会沉没诸多遗憾于尘迹,然花尽果累,冬至雪飞,却也别有一处风物在枝头。怀旧的情节中,惆怅即是那枝头上的一粒果实,一线白雪,不经意间就会让心灵颤抖。在音乐中,那种颤抖便一遍又一处处复印,成绩一本感情,读来让人自醉不醒,体验血液的小河攻击心壁的感想,隐隐的,源远流长,无休无止。即日重复着昨天,来日诰日又重复着即日。一样的景象,一样的心绪,一样的人。“小河淌水”如烟,散去又聚起,“小河淌水”如露,蒸

发又固结。学会体认“小河淌水”,一种莫名的俊秀才会真真千万的到来。这样的气味深长、透亮肯定,那样的如水柔情、百转千回。“玉环出来亮旺旺”,通亮、明亮、纯洁而又些许惆怅的意境,让人满眼月光,满心小河。一开口就通透,地隧道道的活泼天真、模糊未凿。

《小河淌水》在中外歌坛上不断刮起旋风,演绎出了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器乐演奏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2004年7月2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中俄建交55周年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上,再次响起了《小河淌水》的歌声;应奥地利政府的邀请,云南青少年艺术团10月1日走进维也那“金色大厅”,把《小河淌水》带到了世界音乐的最高殿堂。2008年8月24日晚,《小河淌水》放歌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民歌的魅力,并正式署名:整理改编填词:尹宜公。2008年11月20日晚,在 “七彩颂歌”大型专题文艺晚会上,云南省改革开放30周年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评选揭晓,《小河淌水》名居榜首。

民歌欣赏 篇2

我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银城双语幼儿园的巫蓉。多年来,我孜孜探寻审美化的幼儿音乐教学,着一“真”字,觅一“善”字,化一“神”字,成一“美”字,让幼儿在富有神韵的体验活动中获得诗意之审美。

诚如国家督学成尚荣所说:“……流派不是可以追求的,流派有一个漫长的公众认同的过程。但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教学风格,这种风格体现了一种教育主张。”由此我认为,审美化的幼儿音乐教学能否成为一种教学流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如同百花园里千万种花开的声音,引来幼儿艺术审美教育的春色满园。

大班民歌欣赏活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本人探寻幼儿音乐教学审美化的案例之一,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和探讨。

本期关键词:民歌欣赏;审美体验;审美化教学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陕北民歌悠扬高亢、热烈喜庆、粗犷奔放的风格;尝试演唱B段衬词,感受陕北民歌衬词衬腔的韵味儿。

2.能看图谱演唱和探索舞动红绸的方法,积极参与民歌欣赏活动。

3.体验陕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强对各地民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习过多种地方民歌及舞蹈,开展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韵律活动,有演唱衬词的初步经验。

2.PPT课件和图卡,音乐CD,纱巾、红绸人手一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唤起幼儿对审美活动的热情。

指导语:听,优美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一起舞动纱巾,分享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芬芳。

2.出示幼儿民歌会PPT,重温对地方民歌的记忆。

(1)回忆已知的地方民歌经验。

指导语:美丽的茉莉花绽放江苏大地的枝头。今天,老师带来了上学期你们开民歌会的精彩片段,看一看、听一听,你们表演了哪些地方的民歌。

幼儿逐一欣赏民歌会PPT片段,回忆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民歌。

(2)拓展民歌传唱的地域经验。

指导语:我们的国家很大,民歌种类非常多,在中国的地图上都能找到刚才听到的这几段民歌的传唱地。

幼儿观察中国地图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传唱地域。

二、基本部分

1.导入陕北民歌的欣赏。

指导语:今天,我们还要来欣赏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这个地区的民歌非常特别。

提问:认识这位歌星吗?(出示歌手阿宝剧照的PPT)

2.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完整倾听,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韵味儿。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它跟我们平时唱的歌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觉与感受。

(2)通过声音游戏,体验陕北民歌的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指导语:陕北民歌唱起来声音为什么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粗?我们来看看陕北人民生活的地方。

幼儿观看黄土高原PPT画面,倾听教师讲解,并尝试用声音游戏体验。

游戏一“问候游戏”:向坐在最后排的客人老师问好。

游戏二“山谷回音”:师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个小朋友,你好哎——”。

(3)再次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指导语:陕北民歌除了唱起来声音很长、很高、很粗,你还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观看歌曲PPT画面,再次欣赏歌曲。

(4)观看图谱,感受歌曲内容及A、B两段的节奏特点。

指导语: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对这首陕北民歌什么地方最有印象?

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指图并随机清唱。

(5)运用图谱,尝试演唱B段衬词。

提问:陕北汉子唱歌听起来怎么样?他在唱什么?“哎嗨哎嗨哟”这句唱得一样吗?哪里唱得最长、最难?请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在图谱上对应唱歌的地方拍拍手。

跟随钢琴伴奏,师幼进行接唱练习,教师唱歌词叙述部分,幼儿唱衬词部分。

三、结束部分

1.观察秧歌画面,体验陕北秧歌的热烈、喜庆。

出示PPT画面,提问:陕北人跳秧歌时拿什么在舞动?

2.探索红绸的舞动,表现陕北民歌的韵律美。

指导语:把红绸系在腰间,试试看你的红绸可以怎么舞动。

幼儿尝试用团拢、张开、挥动、抖动等方式舞动红绸。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你学过的什么动作来跳陕北秧歌?

幼儿迁移经验,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经验表演。

3.与客人老师共舞,结束活动。

指导语:去邀请旁边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舞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活动研析

教学活动的审美设计,涉及众多因素及组合方式,在本次民歌欣赏活动中,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选材的审美发展价值

关注教材、研读音乐文本是制定具体教学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有:

1.丰富的音乐性。歌曲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旋律、速度、节奏、音色、衬词、衬腔等多种元素里有许多可挖掘的音乐价值,这些是目前幼儿音乐教材中比较缺乏的。

2.歌曲的艺术性。这是一首民族风味浓郁的陕北信天游,被称之为黄土高原上的明珠。欣赏这样的作品,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3.陕北民歌的人文性。千百年来,陕北民歌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特征鲜明的高原文化,向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传递着不加修饰的健康之美。

二、关注儿童学习中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认知

为了准确把握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和学习特点,找到与新的学习任务间的联系点,我对幼儿的原有认知基础、审美经验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1.支撑性经验因素分析。(1)源于民歌经验的支撑。幼儿在舞蹈、打击乐、歌表演、节日庆祝等活动中接触了多种地方民歌,可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欣赏、学习新的民歌。结合大班幼儿对中国地图已有的认识,还可以拓展幼儿对民歌发源地、传唱地的新认知。(2)源于欣赏感受经验的支撑。平时幼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积累了大量听音乐的经验,可以引导幼儿调动这些经验来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风格。

2.不利因素与解决方法分析。陕北信天游的高腔与平腔特色鲜明,加上音域宽广、旋律自由松散,还有陕北方言的干扰,会给幼儿倾听、感受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对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较大挑战。如何跨越这个障碍?细细想来,幼儿在生活中有许多“喊人”的经验,以往的音乐活动中还积累了丰富的看图谱感受音乐、用肢体动作体验音乐等有益的经验。因此,可以借助、迁移相关的情景,通过听觉、视觉、嗓音模唱、体态表演等通感游戏,给幼儿创设接受审美挑战的机会与条件。

三、突显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策略

1.遵循幼儿审美心理特点,呈现完整的审美过程。通过三个框架式程序的组织,呈现民歌欣赏活动的审美过程。程序一: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韵律表演和重温民歌会,唤醒幼儿的音乐审美期待,引发对新活动的审美愿望。程序二:活动的基本部分。通过设计整合多领域认知经验,如欣赏PPT、嗓音模唱、观看音乐图谱,多通道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程序三:活动的结束部分。在师幼共舞陕北秧歌中,引导幼儿体验陕北民歌的情趣美,感受民歌欣赏活动的审美意蕴。

2.借助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解信天游高腔的欣赏难点。将游戏化手法巧妙融入欣赏感受之中,使幼儿难以模仿和言表的信天游高腔旋律、风格具有生动的可操作性、可感知性。游戏一:问候游戏。引导幼儿尝试用拉长声音、提高音量的“喊人”方法,与远距离的客人老师互相问好,从而形象感知陕北信天游高腔旋律的悠扬、高亢、绵长、奔放。游戏二:山谷回音。借助大班幼儿已有的“山谷回音”经验,将A段旋律的第一、第二乐句歌词替换成“大二班的那个小朋友,你好哎——”,师幼演唱,尝试长、短乐句的“回音问候”,化解了欣赏难点。

3.利用音乐图谱,感受欣赏重点。幼儿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能充分感知两个乐段的特点。A段:根据旋律结构特点,呈现六个大小、高低不同的山坡曲线,发挥幼儿的视觉观察通感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陕北信天游高腔旋律的悠扬、高亢。B段:根据歌词意境和歌曲韵律,设计了陕北特色的英雄头巾、土窑洞图卡,幼儿通过看图卡演唱衬词,感受信天游平腔的喜庆、热烈和衬词、衬腔的节奏韵味儿。

民歌欣赏 篇3

关键词:民歌欣赏 兴趣 视觉 听觉 律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45-01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着非常多、非常好听的民歌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由于民族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或者方言的不同等等,而展示出各式各样的音乐风格。《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其中的文化传承价值是这样写的:“音乐是人类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如何上好民歌欣赏课,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我将如何上好中学音乐课堂民歌欣赏课来谈一下我的几点建议。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它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兴趣不只是对某种事物的表面关心,而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因此兴趣一经形成,便会磁石般地吸引着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识某种活动。而对于学习来说,学习兴趣就首先成为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这种来自学习者内部的因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内趋力,是学生能够保证持续学习的最稳定的动机。

北京制定的21世纪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的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我在上《长江两岸的民歌》一课中,带领学生欣赏的民歌《龙船调》时,首先让学生跟我用湖南方言来说歌词,让他们从中找出湖南方言与歌曲旋律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很快他们就发现,原来方言的语调与歌曲旋律线非常相似。

2 多媒体的利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我们往往只是反复地播放欣赏的曲目并加以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形成一种模糊意识—— 音乐欣赏课只是简单的听歌而已,过后再问语歌曲相关的知识,大多是一问三不知。而我们现在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视、听结合,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欣赏《龙船调》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与听觉上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再把视频分段剪辑进行分析,歌曲第一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视频学生马上意识到这部分运用的是山歌的风格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这种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深度。同样因为有了多媒体,学生通过视听结合,对音乐所传递的内容及其风格特点有了更形象而深刻的理解。

3 律动

在民歌欣赏课的教学中,除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律动亦是我所注重的辅助手段,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觉器官来感受民歌,使枯燥无味的欣赏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例如,在《龙船调》一课中引导学生赏析完歌曲后,我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简单舞蹈动作随音乐进行律动,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更好地感受这首民歌的节奏特点及情绪。因此,运用律动教学,既享受了音乐与肢体活动的快乐感,并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老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是身为音乐教师的我们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以往被动地欣赏为真正地会听、爱听,并乐于主动了解中国民歌的相关文化。

参考文献

民歌欣赏 篇4

题:中国民歌欣赏

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

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

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

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从现在城市中能听到的民歌入手,如叫卖调《卖栗子》。在分析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歌是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四、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1、欣赏前谈话:

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条件,又可细分为搬运、农事、作坊、捕鱼、工程等不同类别,船工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澧水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船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多有风险。一代代船工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澧水船夫号子》。

2、欣赏歌曲录音。

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节奏及风格特点。

3、小结:这套船式号子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

五、欣赏《牧歌》。

1、导入。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吟颂“天苍苍、野茫茫……”等关于草原的诗词,从歌词的意境中导入《牧歌》的欣赏。

2、向学生介绍《牧歌》的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3、放歌曲录音,重点欣赏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欣赏中要把握住长调民歌的特点,它的曲调悠长、宽广,节奏舒展以及旋律中的下滑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感受,以免生硬地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六、学唱《牧歌》。在学唱过程中,让学生细心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意味。

1、学生跟随录音哼唱。

2、教师范唱。

3、随琴教唱。

七、欣赏《茉莉花》。

1、放歌曲录音。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调类民歌,表现人们对茉莉花的赞美。听后让学生谈感受。(柔和、优美等)

2、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结构。

乐曲为单段结构,共由四句构成。其中的三、四两句连贯流畅,在句法上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对比。

3、向学生介绍另外几首不同地域、不同曲调的《茉莉花》,让学生深刻感受小调类民歌委婉、细腻、清新、幽雅的风格,以及旋律线条流畅,节拍规整,节奏灵活多变等特点。

八、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民歌后的感受。

2、将下列民歌与相应的体裁及风格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茉 莉 花》

号子

委婉流畅、细腻优美 《澧水船夫号子》

山歌

铿锵有力、粗犷豪放 《牧

歌》

小调

高亢嘹亮、自由舒展

民歌大赛主持稿 篇5

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

主持词

品民歌韵味、展旅游风采

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王: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杜: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的现场!!

洪: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王: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

范:在这灯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我们唱响激情的青春 杜: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们飞扬嘹亮的歌喉 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唱响时代的旋律

洪:我们踩着悠扬的旋律,展现动人的歌喉,放飞青春美丽的梦想 杜:这,将是才艺的较量,更是信心和勇气的比拼 范:这,将是激情的燃烧,更是动感与活力的绽放

王:今夜我们的舞台是音乐与星光交汇的海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看到你们手中的星光好吗?

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伴随那熟悉的旋律去放声高歌,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杜: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校团委谢荣成书记、星湖分团委何鸿书记,出席今天活动的我院领导有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旅游学院党总支曹勇书记、旅游学院党总支颜珂副书记、旅游学院院长助理王东强老师。范:欢迎你们!

王: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旅游学院的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

洪:同时,有请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上台为本次活动致辞。

范:谢谢陈院长的精彩致辞。下面我宣布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王: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欢迎你们的到来,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评委以10分制进行计算,歌曲内容占1分,音色音质占4分,演唱技巧占3分,仪表仪态占2分,由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求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我们将在舞台一侧的投影仪实时更新选手比赛得分情况。有请评委入席。

杜:雀之灵的优美飘逸,让人无不向往西南边陲的美,你听,丝丝的微风,已经将那朵朵的心雨渐渐吹来,首先请大家欣赏由特邀嘉宾,上届民歌大赛季军,王甜甜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彩云之南》,大家掌声欢迎!

王: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南疆的碧波到北国的胡杨,从东海的渔火到雪域的高原,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五十六族兄弟携手并肩 范: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都有一个强烈震撼的声音,爱我中华!有请1号选手刘雨辰为我们带来一曲《爱我中华》,大家掌声欢迎!

杜:站在窗前默默遥望远方,只见一轮红红的落日,温馨满园,我们仿佛看见老人们青春活力的昨天,是那样多姿多彩、光华照人

洪:在那片属于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他们耕耘播种。岁月早已淹没昔日的足迹,但他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夕阳红得更加艳丽。下面让我们伴随着2号选手于鸿波的歌声,走进他记忆中那《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大家掌声欢迎!

王:它,犹如一条盘踞在雪域高原的巨龙,高高的在山岗上,承载着各族儿女欢聚的期望

范:青春的牧场中,他将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让歌声装上翅膀,让我们一起随着天路走进人间天堂!下面请欣赏由3号选手张敏带来的歌曲《天路》,大家掌声欢迎!

洪:到我国的宝岛台湾需要多久?一小时?两小时?不,只需要三分钟。杜:三分钟,她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绵绵青山,白云苍苍,去欣赏宝岛那美丽动人的风景。有请4号选手赵月为我们带来台湾民歌《站在高岗上》,大家掌声欢迎!

王:默默的情、谱成心底悠悠的曲,深深的爱、唱出心头浓浓的音

范:青梅同竹马,携手共奋斗,让爱恋化成为腾飞的动力,接下来请欣赏由5号选手欧静带来的歌曲《康美之恋》,大家掌声欢迎!

杜:在安徽宣州地区,每逢六月,都有成群的采菱者,他们总在碧绿的菱叶上舞动歌唱

王:听,轻柔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唱绿了岸边的垂柳,唱出了山川田园一片绮丽的风光。快看!他们来了,下面请欣赏由包代佳、徐瑞卿为我们带来的歌曲《采红菱》,大家掌声欢迎!

王:幸福,如同绵延不断的溪流,静谧安详;幸福,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澎湃激昂

范:幸福可以让你欢乐温馨,也可以让你热血满腔。接下来就来听听7号选手洪倩是如何诠释《幸福万年长》的吧,大家掌声欢迎!

王:轻快的时光是幸福,自然的纯美是享受。踏过白茫茫的雪地,穿过寂静的山岭,秃鹰飞过,旌旗飞扬

杜:我们无须过多言语,华美铺陈,只需侧耳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呼唤,有请8号选手陈星颖带来歌曲《万物生》,大家掌声欢迎!

杜:洪倩,你知道广东有些什么民歌吗?

洪:彩云追月呀,这首歌叙述了广东人民惬意的小生活,是一首具有浓厚广东民谣风情的歌曲,“彩”代表颜色,寓意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黑,“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

杜: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景色啊,那就有请9号组合黎婷婷、蒋梦潇为我们带来这首动听的《彩云追月》,大家掌声欢迎!

范:五六十年代的许多歌曲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不光因为他们好听好唱、朗朗上口,更因为他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王:接下来就有请10号选手周秩君为我们带来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大家掌声欢迎!

洪:青藏高原的爱情,高之极、美之极、神圣之极,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杜:从那仅有的片词片语中,感受到了一种特有的深情,其中夹杂着淡淡的无奈与忧伤,仿佛从悠远的前世飘来

洪:接下来请欣赏由11号选手唐青青带来的独唱《在那东山顶上》,大家掌声欢迎!

王: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那“遥远的地方”让人充满了期待与向往。这让几代中国人都如痴如醉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范:接下来请欣赏由12号选手刘健一带来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大家掌声欢迎!

洪:太阳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太阳象征着勤劳与勇敢。杜:勤劳的土家族人民乐观爽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迎着朝阳默默耕耘着。接下来请欣赏由13号选手马鑫龄带来的土家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大家掌声欢迎!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范:剪一缕清冷的日光,点燃我们热切的呼唤,让云悠悠的思念飞过天涯,走向你

王:最远有多远?我寻觅着你,你却伫立在水中央,下面就请12号选手陈旭为大家带来这首《在水一方》,大家掌声欢迎!

杜:这是一首传唱已久的台湾原住民歌曲,当他们高兴的时候,往往会用一句 娜鲁湾 来表达自己那份愉悦的心情。

洪:接下来就请大家欣赏由特邀嘉宾,上届民歌大赛冠军,俞莹莹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娜鲁湾情歌》,大家掌声欢迎!

范:至此,我们的晚会也要接近尾声了,接下来有请校团委谢荣成书记为我们本场晚会做点评,大家掌声欢迎!王:感谢谢荣成书记详实的点评。

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接下来我将宣布本场比赛参赛选手的最终得分,1号选手刘宇辰的最终得分是

;2号选手于鸿波的最终得分是

;......洪:获得本次校园民歌大赛决赛第三名的是

号选手

......范:此次比赛的颁奖将会在第六届旅游文化节闭幕式上统一进行。王: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范:一首首悦人动听的天籁之音 王:一幕幕难忘深情的感情高潮 杜:一阵阵掌声雷动 洪:一声声喝彩助威

王: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凝聚心头不变的情节 洪: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

杜:今天,我们用歌声共同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放飞希望,去寻觅我们的理想 范:今天,我们用歌声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明天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洪:最后,请允许我宣布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到此结束!

民歌在“民歌法庭”中的运用研究 篇6

一、“民歌法庭”产生的背景

一是深厚民歌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的贵州省榕江县,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南部, 总人口34 万, 其中苗族、侗族、水族和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4.7% , 这里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之乡, 编唱侗族大歌、民间山歌、琵琶歌等生活类传唱歌曲, 已成为当地普通老百姓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②当地老百姓自出生开始, 无论是日常生活生产交流, 还是逢年过节, 民歌都已深深地融入进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民歌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已成为当地一种民族文化习惯。“中国各少数名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 少数名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③尊重少数名族特有的文化, 也是为了保持中国民族的多样性发展。司马俊莲也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存在的根基和灵魂, 是中华文化保持多样性和创造性的源泉”。④“民歌法庭”正是在榕江县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下, 开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编唱侗族大歌、民间山歌、琵琶歌等生活类传唱歌曲, “如婚姻类劝歌: 《夫妻和睦过终身》、《莫离婚》等; 邻里类劝歌: 《邻居好比一家人》、《奉劝街坊邻居们》; 赡养类劝歌: 《十月怀胎妈妈苦》、《父母恩情重如山》, 以及其他关于当地老百姓生活类的歌曲。”⑤这些歌曲, 包含着法律知识和伦理道德规范, 用演唱的形式, 让当事人在轻松的氛围内调解纠纷, 化解矛盾。

二是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需要。2010 年2 月, 中央政法委提出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理念与目标, 榕江法院根据当地特色创建和推进了“民歌法庭”, 这种民歌调解新模式, 开创了榕江县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 在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榕江县, 起到的很好的社会效果。由于历史的惯性和传统的延续, 农村现代化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正如很多学者在农村调查看到的, 目前农村已不再是熟人社会, 但也不是陌生人社会, 而是所谓的“半熟人社会”, 因此不能由传统的方式解决纠纷”。⑥所以“法律+ 民歌”的模式, 正是解决现在农村“半熟人”社会的纠纷而开创的纠纷调解机制。只有法律不行, 法律纠纷宜“解”不宜“割”, 法律割断的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关系。法国作家约瑟夫˙儒贝尔曾说道, 凡是能解开的结, 就不要用刀斩断。而只有民歌也不行, 根据当地特有的民歌文化, 只有将两者合二为一, 共同发挥作用, 才能更好地促进司法和谐, 多元化的解决矛盾纠纷。

二、民歌在“民歌法庭”中的运用

“面对这些文化程度不高, 不懂法的当事人, 面对一个个家长里短的小纠纷, 一个个与法不通的旧风俗, 法官将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俗话要义的与现代的和谐司法理念相结合, 情法并融。”⑦“民歌法庭”的运作让传统民歌文化和法律, 道德规范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普通的家庭纠纷, 邻里纠纷面前发挥作用, 轻松自由地解决矛盾, 契合当地老百姓对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期望。所以“民歌法庭”的运作首先是需要熟悉当地风俗习惯, 了解民歌文化, 懂得当地多种民族语言的法官。二是需要当地有名望的民歌歌手, 经过专门的法律培训, 熟悉法院工作和法律基础知识, 具备较高的法律修养和调解水平。平日里民歌调解员也参与制作劝歌歌碟, 用于宣传或是调解现场进行播放。三是搭建温馨的“民歌法庭”: 简单的音箱设备, 茶几, 沙发, 这样家庭式的布置格局, 不会让双方当事人感到拘谨, 在缓和的法庭气氛下拉近法官与当事人、当事人之间的距离, 整个过程都是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 有利于调节当事人双方的情绪, 便于顺利调解。“民歌法庭”的运作分诉讼前调解, 庭前调解和庭审中联动调解。⑧

( 一) 诉讼前调解阶段

当当地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纠纷时, 往往自己主动上门寻求民歌调解员的帮助, 或是民歌调解员知道情况后上门找到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劝说。民歌调解员往往通过劝歌等形式, 通过感情真挚且又富含法律知识的民歌, 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导和劝说, 促使双方当事人能够自行和解, 尽量避免选择诉讼程序。

( 二) 庭前调解

当案件起诉到法院后, 民歌调解员担负着对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的重任, 及时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 最后双方达成和解或者一方撤诉, 法庭根据和解情况依法裁定准许撤诉, 同时制作笔录附卷备案。

( 三) 庭审联动调解

当案件进行到该庭审阶段时, 整个庭审过程中, 民歌调解员在场认真旁听, 以便了解案件详情及进展, 在调解阶段, “见缝插针”地用脍炙人口的民歌方式进行调解。民歌调解员有时会专门根据具体的案情编写劝歌, 这样的歌词更是句句发人肺腑, 针对性强, 双方当事人往往听得黯然泪下, 到最后握手言和。

三、民歌在“民歌法庭”中运用的意义

( 一) 通俗易懂, 调解率高

当地百姓从小就受民歌的熏陶, 民歌完全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学习和劳作之中。对于民歌他们熟悉它的旋律, 习惯将日常生活的哲理写进歌词里面, 通俗易懂且易于接受。当矛盾纠纷发生时, 相比于陌生的法庭, 民歌体现了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邻里的纠纷, 还是家庭事务矛盾, 民歌都以其通俗易懂的形式, 乐于被大众接受, 极大地提高了调解率, 化解纠纷于最初的形态, 促进大家更和谐地相处, 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民歌这种调解纠纷的形式, 既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地的实际的问题, 又极大地宣传了民歌文化, 更丰富了我国法院纠纷调解的机制, 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 二) 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

调解应是融合中华民族传统和历史特色的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法律来源于生活, 美国法学家约翰˙亨利˙梅利指出, “法律根植于文化中, 它在一定文化氛围内对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提出特定的要求产生反应”。“民歌法庭”在少数民族山歌文化之地应运而生, 不仅反应着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 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息讼”的思想价值体系。“民歌+ 法律”这种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是该少数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解决和社会控制中独一无二的本土资源, 这也是苗族、侗族、水族和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我们应充分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 并有效利用起来。而对于榕江县, 民歌本身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歌法庭”的创建, 让群众看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这并将更加掀起人们编歌、学歌、唱歌的热潮, 对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三)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无论国家的法律多么高明、现进步, 对于乡村社区来说, 都是一种外来力量的介入, 都可能对村民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冲突。⑨因此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当矛盾纠纷发生时, 就得用群众非常愿意接受的社会纠纷解决体制来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和谐社会最基本安定有序、人与人之间和谐地相处的基本内涵。“民歌法庭”的精神实质就是黔东南州中级法院提出的“深化和谐司法, 促进案结事好”的理念。这种“法律+ 民歌”的独特的纠纷处理模式, 自然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只有将民族自身特点的解纷文化与国家法律结合起来, 稳定人们的生活秩序, 才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摘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之乡的榕江县, 不仅传统民歌风俗盛行, 还将民歌和法律结合, 创造了“民歌法庭”的社会治理机制。作为一种多元化纠纷调解模式, “民歌法庭”既有法律知识的体现, 又融合了传统少数民族的民歌文化。当矛盾纠纷发生时, 通过民歌调解员的努力, 在不损害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同时, 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传承了少数民族传统民歌文化。

关键词:民歌,“民歌法庭”纠纷调解

参考文献

[1]李阳, 金晶, 顾业成.侗乡苗寨唱响“好声音”-贵州省榕江县法院“民歌法庭”普法纠纷纪事[EB/OL].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3-06/21/content_8028792.htm, 2013-6-21.

[2]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司马俊莲.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4.

[4]顾业成.浅议民间劝歌在司法调解中的运用[EB/OL].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1/id/1117114.shtml, 2013-11-1.

[5]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俞灵雨.调解技能与艺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1.12.

民歌欣赏 篇7

6月,“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会于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连唱三天,这场演出共60余组歌手参与,1.5万人的场地座无虚席;7月,《两岸校园民歌经典名曲演唱会》在上海大舞台登场,苏芮、齐豫、潘越云、李建复和大陆选秀节目出道的歌手同台飙歌,台下一片沸腾;8月,记者亲历河北卫视大型音乐节目《中华好民歌花样音乐季》的大兴录制现场,被这个曾连续6周收视率进入全国前八的节目的舞美设计、嘉宾阵容以及演唱水平所折服。

海峽两岸民歌的特色各有不同,台湾的民歌曲风清纯、旋律简单,内地的民歌蓬勃大气、家国情怀。然而打着振兴民歌的大旗,我们都是要“唱自己的歌”。我觉得台湾民歌创作杨弦说得最好:“民歌是随时都可以复兴的,只要有真情实感。”

《中华好民歌》录制探班记

8月7日,记者接受朋友的邀请,到《中华好民歌》的录制现场探班。去探班前我有两个好奇:一,本季节目据说在全国71城市平均收视排名第九,一档民歌节目为何这么火?真的还有这么多人着迷于听妈妈辈的的民歌么?《在那遥远的地方》、《乌苏里船歌》、《南泥湾》、《信天游》、《牧羊曲》、《女儿情》……你确定么?二,民歌真人秀节目还能怎么玩?除了2012年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中选手改编民歌,让各种各样的元素融入民歌外,民歌到底要怎样与流行歌融合?毕竟看《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很多人是冲着小柯和小胖去的。

到底是不是看起来很美?

在这个不知是民歌娱乐了大众还是大众娱乐了民歌的年代,我们想抛开各种华丽的包装和外衣去听一首民歌的肌理已经变得有点遥不可及。于是,记者是多少抱着点消极的情绪来到了《中华好民歌》的录制地,场外已是骄阳似火,门口排了一众观众,有中年人也有年轻人,扇着扇子准备进场。

之前做了功课:《中华好民歌花样音乐季》第二季除了邀请第一季的著名歌唱家牟炫甫、早期校园歌手王洁实,及陕北民歌歌王王向荣外,还请来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著名歌唱家杨洪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世界著名歌唱家丁毅,及中国台湾实力派歌王黄安。节目的赛制是让这些民歌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唱流行歌,新生代流行乐坛的“小鲜女们”(除了第一季的洪辰、汪洋外,第二季还加入了苏妙玲、莫龙丹、朱婧佳等年轻歌手)唱民歌,并以“一帮一”对子的形式结成同桌,共同接受年长和年轻两拨观众的打分。据制片人白志利介绍,该节目还特意设置了一个音乐课堂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一老一少两位歌手成为“同桌”,在一起接受挑战,老歌手要向年轻人学习新的流行音乐,年轻人要向老歌手虚心请教经典民歌,这是一次对中国民歌和中国音乐的创新和传承。

记者探班的这次录制是进取班四队选手的PK,于是想看李双江老师风采和感受更多竞争火药味的我,多少有点小遗憾,谁让人家是荣誉版的大咖呢~(第二季增加了分班制度,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比赛,同桌两个人的分数相加,为本组分数,全班分数进入前四名的组进入荣誉班,后四名的组进入进取班。)然而进取班也有超强阵容,王向荣VS胡莎莎、牟玄甫VS徐海星、程志VS苏妙玲、丁毅VS洪辰,下午一点到五点,就看你们谁与争锋了!

记者终于进到场内,开始四处溜达,舞台美轮美奂,音乐教室文艺范十足,场内各处的摄像机摆放井然有序,穿着黑色T恤的工作人员无处不在,总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待我们的老前辈们和小鲜女们梳妆进场了!

安静地唱歌,不挣扎、不做作

并没有预想的喧闹和嘈杂,一切都安静有序地进行。记者穿梭奔波于舞台和教室中拍照——舞台的气氛无疑有些拘谨和紧张,洪辰、胡莎莎、徐海星、苏妙玲开场时都一个个都站得笔直,酝酿情绪后深情演唱了抗日民歌《沂蒙山小调》(原属抗日歌曲,1953年歌词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五月的鲜花》、《长城谣》和《解放军的天》:徐海星称自己是第一次站在正式的舞台上唱《长城谣》,“我一定好好唱!”;洪辰是当天最后一个上场的选手,一开场就拉票“我是今天最后一位学员了,希望叔叔阿姨给我高分”,率真可爱。

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们在台上唱起流行歌多少还带着点自身的美声腔和民歌范儿~男高音歌唱家丁毅在演唱邓紫棋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时坦言自己唱流行歌还是有点“别扭”,不是真正的快乐,不过唱罢后全场的高分让他备受鼓舞,美滋滋地改口:还是挺快乐的,而且可能越来越快乐~陕北民歌王王向荣一曲《红日》让全场都欢乐起来,向荣同学您确定不是在说唱么?男高音歌唱家牟玄甫和拥有漂亮传统美声的程志也勇于挑战自我,带来了高能的《听海》和《等待》,博得全场一片掌声。

《好民歌》舞台上的学员们未必唱的最出色,也未必在诠释非自我领域的歌时加入什么增光添彩的元素,他们就是在踏实地唱歌,但其中的用情至真是令我难忘的。后方的音乐教室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这里处处充满调侃和段子,还有临唱前同桌之间的鼓励和老艺术家们对后辈们的耐心指导。

场内的观众被分为中老年阵营和年轻人阵营,两个阵营对应的评分对象分别是小鲜女们和老前辈们。在台上,拉票环节是最打趣的环节,王向荣同学为同桌的胡莎莎拉票可谓不遗余力,而胡莎莎更以一曲电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惊艳四座,得到了中老年阵营的叔叔阿姨们的一致叫好和肯定,同时也把整场录制推向高潮。

《好民歌》的录制时间过得飞快,好像一曲曲歌飘过后就结束了。之前记者的好奇僵在那似乎也没有得到解答。主持人王玲玲对记者说,《好民歌》的前期包括之后都没有做太多的宣传。是啊,没有太多宣传就意味着不会刻意营造太多的话题,你打开微博的评论会看到很多人的不满也只是因为没有给他们的偶像多一些的镜头。于是,如果硬要找个切入点去评价《好民歌》,我觉得就是舒服,在这档节目中你可以做到安静、舒服地听歌,完全不担心什么“怪招”。台上,男高音歌唱家唱通俗可能还是男高音的味儿,新生代流行女歌手唱民歌,也还有有着流行歌手惯有的气声发音和青涩且稚嫩的味道,然而你就会觉得舒服,觉得真实、不做作。民歌的文化是沁润在民族的血液中的,也许我们总把它单挑出来说,本身就是对它的一种伤害。

除了形式,情感上的融合更重要

民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经历了太多沧桑,它现在面临的挑战也许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合,而是情感上的包容和理解。如果你认为真挚的感情不足以让节目击中高收视,那么除了魏伽妮的《在那东山顶上》,洪辰的《红梅花儿开》和汪洋的《在水一方的》,确实还有王洁实唱的“红豆,大红豆”,有王向荣欢乐并颠覆性演绎陈小春经典曲目《算你狠》和蔡依林的《日不落》,这些足够让你打开电视乐上一乐。

《中华好民歌花样音乐季》的制作人高军在谈到制作节目的初衷时说:“民歌承载着民族历史的记忆,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当下,流行歌曲充斥荧屏,一些优美好听的民歌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创办《中华好民歌花样音乐季》,正是看到了蕴含在民歌这种艺术形式中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想通过这档节目,把那些被遗忘的民歌进行重新演绎,让它们重新回响在人们的耳畔。”

上一篇:关于梦想与成功的作文下一篇:华亭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