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研究活动记录(精选9篇)
时间:10月25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王有香
参加教师: 武迺军、王有香、白静、杜奇杰
主题:
1、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2、生成课程探析
过程:
1、武副校长主讲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提高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参与,来侧重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只有对理化持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学好理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参与,来侧重解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
★通过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来达到三维融合的境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的,在理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的过程中。
2、王有香主讲生成课程的涵义
既然生成课程以生成论为理论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生成论作一简单介绍。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在当前,生成论思想虽然仍缺乏系统的哲学建构,但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亮点。生成论是关于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思想,它坚持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生成的,它对世界持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观点。
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表明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以此为据,英国进行的开放课程,斯腾豪斯倡导的过程取向课程,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艾米利亚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丰富的后现代课程理论都是生成课程的深刻体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多尔就认为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澳大利亚学者布莫(Boomer)等人倡导的“协商课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成课程,其课程内容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由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同时课程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精神也通过师生的相互理解而得以生成。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从多层面内在地反映了生成课程的精髓,比如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成课程。这样,在生成课程中,课程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课程真正实现了由“名词”到“动词”的根本跃迁。课程不再仅仅只是已知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师生通过对话探究知识并获得发展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动态过程。预设课程虽然也讲过程,但是过程是事先预设好的,这样,课程活动中的创造品质和生成品质遭致根本丧失。在生成课程中,教材并非学生必须识记的静态的知识体系,它既非课程的终点也非课程的目的,而是点燃学生思维火炬的原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课程资源。课程的内涵也不再是静态的过去时,而成为尚未完成的将来时,这样课程就具有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生成课程对“生成”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教育中人的重视,“成人”是生成课程的核心所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成完整生命个体的充分实现,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它是“学生中心”课程,而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力图以“学生”为本位而内在地整合课程的社会与知识两维度,它虽然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需要以及兴趣,但绝非学生的漫无目的任意的自发活动。生成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消解现代主义课程范式的预设性和确定性,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线性思维方式,使课程不再具有某种固定的程序与模式。诚然,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情况下,完全运用生成课程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生成课程以其过程展开中的丰富多彩而昭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因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吻合了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而表征着未来课程发展的根本特点与主流方向。
关键词:研究生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本,实验过程
自大学本科毕业后,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高校或研究院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根据本专业领域的特点,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开阔的专业视野、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能胜任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人才。使其达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具有本领域内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的专业知识视野,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进行翻译写作和交流。熟练运用各种分析、计算、实验等方法创新性地开展专业实践工作,具有独立从事较复杂技术工作的能力、研发能力和工程集成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开拓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验工作一般占据培养时间的30%,实验工作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研究生实验过程的管理需要科学性设计,对实验记录规范也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设计,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设计实验内容,检测指标,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对原始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与档案管理,便于查询与审核;对课题进度与经费使用管理,课题内容、试验次数可作为经费使用的依据;实验设计和记录可作为他人复核的依据,证实数据的真实性、可重复性。已经有关于科学研究中实验记录原始数据记录和保存,①研究生实验记录规范化管理的报道。②③本文拟从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过程和实验结果记录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实验记录规范进行阐述。
1 研究生实验记录本介绍
研究生记录本可以从超市购买,封面或者第一页需要填写一些基本内容,如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实验者,实验成员,时间等。实验记录本使用原则是实验记录本只供实验室记录专用,不作他用。记录力求整洁;如需改正统一采取划单线的方式删去,以便辨别;不可撕去任何页面。当天认真记录每个实验。记录应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分;完全相同方法再次用到时需引用详细记录时的页码;同一实验因周期较长不能连续记录时应指明承接的页码。记录必须详细。忠实写清实验材料和方法,重要试剂的厂商、批号及出厂日期,自配溶液的试剂来源和配制方法,实验条件和仪器参数,有关方法的参考文献等。实验失败有原因分析,不简单地用“无结果”等描述方式。实验记录本是评价实验质量的重要指标,必须妥善保存所有记录。不得将实验记录本带出实验室;如有丢失必须及时向导师汇报,实验结束后要上交导师保管。实验记录本必须是第一手记录。不得从其他地方转抄。定时进行实验小结。并计划下一周的实验内容,向导师汇报并由导师签字。导师有责任检查所有人员的记录。对于不遵守此规定者,实验室有权终止其实验室使用权利。
2 研究生实验记录本内容及要求
实验记录本基本内容包括实验日期、条件(天气、温度、相对湿度)、地点、人员、目的、内容、材料、设备、过程、参考文献、数据结果、分析总结、后期设想等,具体写法可以根据实际记录本进行调整。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步骤,记录须详细,重复实验可简单记录,引用详细记录时页码。原始数据不能加任何处理;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包括直观现象和仪器显示数据,不漏掉任何一个正常和异常的实验现象。必要时用表格、图示、音像记录。文字描述具体实验现象:客观真实;数据:实测仪器显示数据、或打印数据;表格:仪器打印出的表格;音像:用录音和摄像设备记录的实验现象;图片:相机记录的实验场景、实验对象或仪器拍摄实验结果;实物:实验制作或处理过的各类实物标本。
3 实验记录常见问题和范例说明
做好实验记录的表格,如下,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
实验日期:2015.5.8
实验目的:可食性膜干燥曲线测定
实验环境条件:温度25℃,相对湿度70%,天气晴
实验材料(表1):
主要设备(表2):
实验内容:
魔芋葡甘聚糖(KGM)与乙基纤维素(EC)混合膜的制备:两只洁净干燥的烧杯,一个搅拌杆,用电子天平称取0.7g KGM,0.3g EC,用量筒量取100ml水,15ml乙酸乙酯,280 l癸二酸二丁酯(DBS),1000 l移液枪,将水浴锅与恒温干燥箱调节至600C,一个铺膜平板。将100ml蒸馏水置于烧杯中,放入600C水浴锅中开始搅拌。将0.7g KGM缓慢加入蒸馏水中,并在烧杯上铺上保鲜膜后开始计时,搅拌2h。在KGM搅拌1.5h后15ml将乙酸乙酯置于烧杯中,用移液枪吸取280 l DBS于溶液中开始搅拌,加入0.3g EC,并在烧杯上铺上双层保鲜膜后开始计时,搅拌15min。将搅拌好的EC溶液用滴管缓慢加入KGM溶液中,搅拌30min。搅拌完毕后将溶液倒入平板中,放入600C恒温干燥箱中干燥8h。做完KGM-EC为7:3 的膜后再分别做KGM-EC为9:1,8:2,6:4 的混合膜。
注意事项:(1)搅拌时应调节好搅拌杆的位置和转速,保证整个搅拌过程均匀地进行,搅拌速度过快易产生气泡,影响成膜揭膜过程,过慢易导致搅拌不均匀,影响成膜效果。(2)乙酸乙酯极易挥发,整个操作过程应迅速准确,搅拌速度不宜过快,防止乙酸乙酯挥发过多。(3)两层保鲜膜,保证其密闭性,减少溶液损失。(4)铺膜时用吸管吸取其中的气泡,气泡会影响膜的品质。(5)平板放入烘箱时应放平,保持温度恒定。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复合膜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将制好的KGM-EC复合膜液倒入小模具中分别称重,记录数据,然后将小培模具放入60℃烘箱中干燥,每隔一个小时取出来快速称重,记录数据,并按公式(1)计算每干燥一小时KGM-EC复合膜液的干燥失重。
式中:——失重量,g/100g
M1——模具和复合样品的初始重量,g
M2——模具和复合样品干燥后的质量,g
M3——模具的质量,g
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要如实记录,如表3。
数据处理画图: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
补充或完善实验,如图1,发现数据只有一个重复,没有进行重复实验,图中没有标注标准偏差,因此,下一步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
注释
11方玉东,陈越,常宏建,等.科学研究中原始数据的记录与保存[J].中国科学基金,2014.4:9.
22 陈珍,张红梅,杜跃华.规范研究生实验记录及过程管理[J].重庆医学,2012.41(26):2728-2729.
在近几年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科学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做好研究记录,但是教师对于记录单的处置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对记录单不进行展示也不进行交流;即使对记录单进行了展示,但也不作实质性评价;课后未对记录单做必要的批阅解读,等等。这些,不仅仅说明教师不重视实验记录,还隐含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深入到教师潜意识中,未内化成一种自觉的、习惯的行为。
实验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清晰地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实验记录价值的真正理解及实现,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加以落实。
分享交流实验记录。交流实验记录是指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发现,让记录成果在集体面前呈现,让同伴了解自己的探究过程及方法、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它要求学生交流时,语言有序、有据、有理,思维更富有逻辑性。它比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自发交流分享更具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分享交流可以是现象的交流、结果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说明、描述记录的内容,并对学生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给予正确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利用实验记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迅速了解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新的生成等,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对科学实验记录的理解与反思,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或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保留或展示实验记录。实验记录的保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深层次的尊重。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实验记录整理成册,陈设在科学教室里的书柜,或者为学生建立档案袋等。保留这些实验记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成长轨迹的较好方式。
大多数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记录单时存在着记录过程缺失、记录目标只指向知识结论、记录的目标不明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尚未达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实验记录要体现过程。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操作等教学行为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未抛弃原有的注重结果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设计实验记录单时,不能正确处理好“结论与过程”这一学习和认识的矛盾,仍然把记录目标只指向知识结论,只注重探究结果的记录。事实上,记录过程与记录结论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价值。
记录真实的实验结果。学生记录的结果必须是他们亲自探究获得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管是成功的结果还是失败的结果,都应要求学生记录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没有哪项实验是只经历一次操作就可以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累积。
做好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9月8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一、学习、讨论:
陈月梅主任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学常规,特别是数学这一块内容。
二、传达数学教研组本学期教研重点:
1、9月份行政领导常态调研:
有交流;看备课;看作业;随机对学生抽样询问。
10月份跟踪式调研
2、备课资源共享,但对教案要作进一步修改,修改用红色字体,积极撰写教后反思,35周岁以下每学期不少于20篇,45周岁以上不少于5篇。
3、控制作业量,练习设计精当,作业批改要有统一的标记,以圈圆圈为主。有复批、面批,当日作业当日清。
4、教研组团队建设,每次活动都有电子文档记录,积极撰写、收集案例,要与组内问题挂牌或自己的课题有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5、期末每个教研组整理出一个案例,上交学校参评。
6、周四研讨课,低段三节,高段三节。十月份:计算教学(初定蒋明明老师执教);
十一月份:解决问题(初定李永老师);十二月份:数学广角(初定陆荣老师执教)。另:蒋明明老师将在十月份参加省优质课教师评选。
7、九月份:名家面对面专题活动;十月份:新教师教学展示会;十一月份:和学校联谊;十二月份:青年教师说课会;
8、本学期重点研究课题:主动探究,和谐互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9、问题挂牌:
如何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教学中,遇到探究链中断怎么办?
如何使课堂互动更和谐?☆(也是我组选择的课题)
10、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名家录像,校数学教研大组活动。
11、数学学科文化周:十二月份:全校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三、讨论制定本学期教研组计划:
1、制定计划1次
2、周四研讨课准备(10次)
3、观看特级教师录像2次、观后讨论交流2次。
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
2012年2月
时间:
2012年2月10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杜玲 主讲人:
王杰 主题: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内容: 自然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成为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在这种特定的场所中,标准化的建设、齐全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重视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实验室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呢?
一、加强自然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我校自然实验室自96年达市标准后,就逐年投资,不断改善,2000年8月搬进新建的实验楼,于2001年开始按省标实验室建设,室内的改建、装潢、设备安装,由专业人员设计、施工,五十四座的实验桌水电安装到位,照明设备符合标准,室内安装了双项闭路电视系统,添置了实物投影仪、VCD、电脑等。用于装修和添置设备的资金约64577.5元。动植物标本室投入资金40731元,实验仪器投入资金近69408.2元,总计投入174716.7元。每学年投资在自然教学中的经费有2000元以上,本学期又配备了三----五年级的科学实验材料。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达到了两名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的要求。现在自然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自然)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仪器管理,充分发挥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投资效益,教育效益,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好四个管理:(1)计划管理:每年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仪器添置管理计划、实验教学计划,凭计划去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各项工作。(2)技术管理: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仪器分类造册,每个陈列橱上贴上目录,使帐物相符,一目了然。抓好管理,提高效率,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3)制度管理:根据自然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保卫制度、实验室维修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借还赔偿制度,标本室维护保养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学校通过看记录、听课、看现场、了解制度,落实情况,使实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4)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教学工作序,按新课程要求和教材规定的要求完成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并做好记录。每学期教导处进行检查。
关于自然室的管理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所有仪器设备、模型、标本根据使用需要存放,常使用的放在下面几层,难得使用的放在上面一层。
2、标本、模型、仪器、量具、工具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定橱定位。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3、做好防潮、防霉、防腐蚀工作,定期给所有剥制标本放置樟脑丸、干燥剂,经常给浸制标本添加或更换药水;经常检查仪器设备,做好防变形、防碎裂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次记录,确保每节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4、实验室设有《仪器设备借还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登记簿》、《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簿》、《实验教学情况记录簿》。
5、每节课下课都将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冲洗干净并放回原位,最后整理、清扫室场,课桌椅排放整齐,使实验室始终保持整洁、文明的环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强化安全、科学管理。
(1)实验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特别是明火或化学反映产生气体、发热、膨胀等实验,每次实验前都给学生讲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序的实验步骤,防止事故发生。
(2)药品安全
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对有毒药品、危险品重新分类存放,并严格保管制度,实行由主管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实验员双人双锁管理,药品领用登记,并由主管领导、实验员、使用教师三方签字的制度,以保证安全。
(3)三防安全
防火、盗、电工作步步到位。门窗安装了防盗设备,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天天检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由于学校领导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实验教师的努力,因此,我校历年来实验室工作和管理一直处在正常的轨道上,并处于区领先地位。今年10月份区首届名特优学校展示会在我校举行,实验室的工作受到了局、其他学校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科学课》、《小学科技》等杂志,专职自然老师能积极参加区中心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注意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网的培训,自己设计自然教学网页、课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现代教学技能,并能进行校内外的公开教学。
学校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善于研究总结,赵永兰老师撰写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行探索的能力》、《浅谈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等论文,《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获市科技论文二等奖。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实验人员定岗,在岗和平时跟堂学习,并针对专业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新规划,新方案。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渗透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挖掘教材内容,多方面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如通过
教学《保护益鸟》、《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一些保护措施》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家
乡、热祖国、爱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
等节日开展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编黑板报、宣传口号,走出校门到社区进
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假日里,学校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参加街道举办的科技夏令营,进行过科普知识竞赛,参观过海洋世界,组织过全体师生农林大世界春游,让同学认识动植物,亲手种植盆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如果只念书,没有爱好,没有实践活动,没有动手能力,就会缺少创造力。动手能引发动脑,激发创造欲,催化创新意识。多年来,我校的自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室能密切配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还专门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亲手采集,并制作成标本,供学生学习;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见附表)。其中陈若馨在江苏省第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小论文《“走”访古城老店,“小”谋经营浅》获二等奖,苏州市一等奖。李佳喆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行为与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教具、学具、动植物标本、拼装航模、建模、风筝等。近几年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模、建模、风筝等比赛,多次获得许多奖项,学校获组织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分析、思考,获得了真正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的营养》、《人的消化》、《踏上青春路》等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杠杆》、《热气球和竹蜻蜓等等的小实验》,能提高劳动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实验室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更应该成为科学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有效利用,让自然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的沃土和科学理想的家园。
时间:
2012年3月2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李启学 主讲人: 王杰 主题:
浅谈小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内容: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孩子们何时才能苦到头?这里的“苦”也许在过去的学习中曾流行过,一度被老师、家长大力提倡,成为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 口头语。但在自然科学知识不断发展和大量大中专生待业的今天,要让学生苦出头和学生愿意苦学谈何容易,何况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因为如此,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结合当今世界及教育发展趋势,在刚开的十一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适时地提出了巩固“普九和两基成果”、实施新课程的战略。
在我们乡村小学,实践证明“苦学”让学生厌学而留不住学生,不利于巩固“普九”成果。而《走进新课程》的先进教育理念,又提倡“乐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新指导思想不提倡“苦学”,《走进新课程》又要求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孩子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获得“结论”的过程,也就是更要注重如何学习,从而使学生能终身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如何响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符合新教育理论的要求,这就要求普及实验教学,教育部继“普九”之后提出了“普实”,这是由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一、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亲眼看见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亲耳听到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等等。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孩子们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活动。
二、实验教学能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物体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同时也为发展学生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材料。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意义、结论、推理等知识,并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教会学生走科学家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从小就把获得知识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知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会正确探索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通过游戏、观察、操作等亲身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用直观的手段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
通过思考、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纵中,还能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通过实验,充分利用和自制实验资源,才能更好地培养儿童科学情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坚定科学信念,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实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凭空说是培养不出良好素质的,所以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乃至全民族的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金融危机后,科技的普及,民族的进步,经济的振兴,国力的强盛,都须从根本上提高亿万儿童的科学素质。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基础教育,担负着儿童科学启蒙的重任。小学科学实验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实验不仅能使儿童有效地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教会儿童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树立科学态度、科学发展观和严正的科学作风,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时间:
2012年3月20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杜玲 主讲人:
王杰 主题: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内容: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生观察得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越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观察、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
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课学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可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数。在《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二、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都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一起,并告诉学生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三、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背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投入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时间: 地点:
参加人:
主持人:
主讲人:
主题:
情景实录:汤玉驰小朋友是我班这学期新进的学生,对于学校里的生活及学习还是很陌生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虽然他在老家读过两年,但与这边的教学是截然不一样的。生活常规是很容易能跟上的,但学习方面就难了,数学基础很差,音乐常识也很糟糕,表演也放不开,对于这样的新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能说慢慢培养。
观察分析
音乐课的时候,他呆呆的坐着,也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在了解歌词、理解歌词资料,小嘴巴只是跟着大家一张一张的,问他有没有听明白,他只是狠狠地点头,到唱的时候也不明白他有没有真正在唱。表演环节还能够,至少是参与的,和大家一齐动手表演的,虽表演的不够到位也不够准确。
改善措施
1.引导家长在家多给孩子倾听儿童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上音乐课时,教师可采取图片或音乐视频的形式,帮忙幼儿有效地学习歌曲。
一、记录单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一) 记录单能够呈现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现阶段的科学教学活动中, 要求幼儿能够在记录单上亲手做好记录工作, 可以利用图标或者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也可以将自己的发现或者实验操作等内容记录下来。幼儿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记录单, 对幼儿进行耐心全面的沟通, 保证幼儿能够理解接受, 教师需要在最快时间内对幼儿的实际能力、认知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以此明确幼儿的优势以及兴趣爱好, 对幼儿做针对性辅导工作。
(二) 记录单能够提供幼儿学习的支架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中, 教材种类更加丰富, 数量比以往更加充足, 也间接增加了幼儿教师的教学困难。面对数量众多的教材, 往往会导致幼儿无从下手, 没有选择方向。因此, 幼儿教师需要对记录单重新设计, 精心装扮,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升学习兴趣。记录单要通俗易懂, 便于幼儿理解, 直观展示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同时详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进而为幼儿的动手操作提供指示性作用, 同时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记录单能够为提升幼儿与同伴间沟通能力
幼儿根据记录单进行操作实验时, 教师引导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具有必要。记录单能够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回忆, 同时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各个操作环节。幼儿在观看其他幼儿的记录内容时, 可以根据记录单的内容明确其具体实施流程, 以及实验结果, 通过相互间沟通, 分享学习心得, 最终提升幼儿沟通能力。
(四) 记录单能够整合幼儿多领域能力
面对记录任务时, 幼儿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进行多方面知识内容的探索学习, 同时努力调动以往的操作经验, 以及工具使用情况, 以此保证任务记录能够有效完成。在完成记录任务阶段, 如果幼儿教师需要幼儿之间相互合作, 那么对幼儿的协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及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
二、记录单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 活动准备环节
幼儿教师需要在活动准备环节, 对幼儿以前的记录单进行收集工作, 以此做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发展能力做全面了解, 以此提高科学教学活动质量, 提升幼儿学习效率。此外,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记录单做好分析工作, 特别是记录单填写不够理想的幼儿, 可以进行口头语言了解其真实想法, 以此帮助幼儿补充记录单。
(二) 活动实验环节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 设定不同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只需要关注事物的表面内容;中班幼儿需要提升事物之间的关联;大班幼儿的记录内容需要具有深度, 明确事物的逻辑关系。在纪录方式中, 小班幼儿可以利用简单的图标、绘画形式;中班幼儿可以另外添加易于理解的符号;大班幼儿可以适当应用表格、或者数字统计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 活动的评价环节
教师可以在科学活动中开展评比内容, 不仅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 分享活动心得, 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对“旋转荷花”的活动进行评比时, 教师从幼儿记录单中发现, 很多幼儿都会选择回形针, 由于在不同位置安放所以最后活动结果也不一样, 有的幼儿获得了成功, 有的则失败了。此外, 教师可以随机抽出两份记录单, 可以让幼儿进行观看, 以此找出两个记录单的差异之处,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探索欲望。通过记录单, 全班幼儿都能够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 活动延伸环节
幼儿在完成记录内容后, 并不代表活动的结束。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对科学教学活动做出延伸, 对幼儿提出全新的要求, 需要在记录表中将活动过程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同时保证其他人能够看懂。幼儿在画图途中, 可以对活动的具体流程做到充分的回忆, 反思总结自己的具体操作, 最终通过动手制作延伸至内容内化的全新体验。
三、总结
总的来说, 记录单对幼儿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 引导幼儿对记录单的使用情况。幼儿通过亲自记录, 才能对各项操作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能够发散幼儿的思维模式, 扩充知识视野, 以此全面提升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
摘要:儿童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活动, 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 应当充分发挥记录单的作用, 帮助幼儿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记录,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在现阶段, 很多幼儿园中存在忽视记录单的现象, 并没有使记录单发挥最大价值。因此, 通过研究记录单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内容, 以此提升记录单在幼儿教学中的利用率。
关键词:记录单,幼儿园教学,功能及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学记录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5-02
小学科学的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发展带了最大的优势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探究”。在《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成为科学课的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我们的科学老师往往把学生动手操作视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唯一方式,其实在课标中明确提到了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因此,我认为要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方式有很多。而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记录”就是探究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因为它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地进行科学记录,可以使他们的探究更深入、更有效!
一、精心设计记录表格,体验形成过程
现在的科学课,要求我们精心准备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因此,我们也要在课前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实验记录表。而我们所谓“精心”设计的记录表,有时过于繁琐、复杂,使学生索然无味;有时要求显然过于笼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这些看似新鲜夺目,花费很多心血设计的记录表,其实都是用处不大。
那如何设计有效、使用的记录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设计时应考虑探究活动前的安排
教师对探究记录表的设计应该从活动前的准备开始,要提前充分考虑本次活动所用的时间、填写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记录等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可能有效的实验和记录。
2.设计时应考虑探究活动时的记录
在科学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验活动,他们很难在中途割舍下手中的实验来填写记录表。还有的同学不喜欢记录是因为他们认为记录太枯燥。干巴巴的几个字对他们没有吸引力,特别是需要用很多文字来做记录的,更是无人问津。因此,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简单的记录表,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如: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照片)等,另外在版面的设计时,尽可能符合小学生心理。这样,学生在填写记录表时就会增加填写的兴趣。
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实验的记录表可以让学生用“↑”、“↓”来表示沉浮,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当场记录。再如《月相变化》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剪出各种月相,贴在记录表上,这样的记录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月相观察更加明显。
3.设计时应考虑探究活动后的评价
记录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在活动后的分析、交流上。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记录表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是否简单,学生的汇报是否可能没有顺序、随意等。另外,记录表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记录后评价,如果只有学生的汇报缺乏评价会使学生的记录积极性受到打击。
例如在记录表的最后可以加上不同形式评价语,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表进行自我评价等。
二、人人参与记录过程,巩固科学概念
自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以后,我们发现在很多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老师给每位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有的是实验员、有的是观察员、有的是材料员、有的是记录员。各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记录的任务则往往由记录员来完成,好像其它小组成员与记录没有任何关系,久而久之,其它成员将会懒于动笔,漠视记录。记录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由自己的记录,别人的记录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因此,我觉得在探究活动中,我们不能机械地安排一名记录员,要让每个成员有机地结合,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记录表。
我听公开课的时候,发现上课的老师都会使用记录表,而且他们也确实非常用心地设计这些记录表,但在下课了以后,很少有老师问及学生手中的记录纸。
例如,我在听《抵抗弯曲》一课中,老师对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宽度的数据分析非常仔细,学生的记录表中也详细的记录了实验的数据。但是,当我下课后去询问学生纸的厚度、宽度对抗弯曲能力,哪个影响较大时,惊奇地发现有好多学生竟认为影响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他们的记录表上有明显的数据啊!他们的回答告诉了我答案“记录表4人拼一张,我们没有。”是啊,记录表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反思,面对自己的记录表,通过自己的回忆和反思,能使他们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科学概念。
在许多的公开课上,我也发现学生很少会把这些记录纸保存起来。因为,每个小组只有一张记录纸,所以学生大部分都把它扔进了垃圾筒。他们并不懂得这一张纸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我们能让他们人手一张,也许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流失了。因此,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记录,让他们都保存一张有价值的记录表,这样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将有很大的帮助。
三、合理分析记录数据,体现真实价值
郁波老师曾经说过:“科学课的记录表是要学生填写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记录没有‘对与‘错的标准,描述的是真实性与准确度。”
虽然现在的科学教学是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是,我们在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探究得出的结果。
现如今,很多的科学课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只是代表性的让几个小组发表他们的实验记录,更多的小组则是在倾听老师的总结。而有的则是老师讲活动过程中指导好的几个小组请上台来展示一下,对一些有问题、记录“错误”的小组根本不加理睬。甚至,有些老师在活动结束后根本没有时间来安排学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时间,对于学生手上的这些记录表,只是作为这些科学教师点缀课堂的装饰品。
其实,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这些记录,也许我们能指导或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这课中,学生自制了洋葱表皮细胞,每个学生都画下了自己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细胞。在随后的讨论、汇报中,多数的学生都发现了洋葱表皮的细胞核,但有一个小组却没有观察到细胞核。我马上追问其他同学“你们觉得出现了这个结果,他们小组在做观察时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说出了很多可能,最后分析发现:因为他们使用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低倍镜,所以需要学生在进行测观察时无法发现细胞核。根据这个有用的结果,我再次强调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看似没用的探究结果给丢掉了,只要加以分析这些实验结果终能体现其重要价值。
另外,我们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出有用的东西,让他们亲历整个记录的过程,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记录表的作用。然后,让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记录成果,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慢慢地意识到科学记录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好习惯。
四、科学评价记录结果,发展学生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我们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还不是很多,许多老师还是会用考试的方法,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实,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像学生的学习一样,要用事实来说话。所以,我认为可以尝试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记录也作为期末考核的一种形式。例如,将学生记录表的积累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也可以学生现场探究、记录、分析、汇报,教师根据情况现场打分等。这样既让学生倍感新鲜,也能让学生重视平时的记录、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极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实验记录”是科学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的科学老师继续一起探讨实验记录在课堂上的有效使用,促进学生真正的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充分运用形象化的科学记录,有效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 李伟臣
[2]《科学记录的深思考》 曹炳达
[3]《灵活地进行科学记录》 韩玉明
作者简介: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三部分,其中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原始记录需指导老师签字。实验报告采用河北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标准纸手写。
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要求如下。
一、实验预习报告要求
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装置、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等,具体内容如下。
1、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指自然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是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何种手段达到何种实验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3、实验材料与装置 实验所用的设备和材料。
4、实验步骤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考虑,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并详细写出理论计算过程。
其他内容参见实验报告专用纸。
二、实验原始记录
将实验现象和数据仔细地记录在实验原始记录中,做到原始记录准确、简练、详尽、清楚。如称量试材样品的重量、滴定管的读数、分光光度计的读数等,都应设计一定的表格准确记下正确的读数,并根据仪器的精确度准确记录有效数字。每一个结果至少要重复观测两次以上,符合实验要求并确知仪器工作正常后再写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中使用仪器的类型、编号以及试剂的规格、化学式、分子量、准确的浓度等,都应记录清楚,以便总结实验完成报告时进行核对和作为查找成败原因的参考依据。如果发现记录的结果有怀疑、遗漏、丢失等,都必须重做实验。
三、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结果与讨论部分,包括:
1、数据处理和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1)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和计算公式
用表格或坐标图或计算公式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头和计量单位,能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
绘制曲线图,使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2、问题和讨论
根据相关的实验结果及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3、结论
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4、参考文献
本实验开展所需的文献。
【实验教学研究活动记录】推荐阅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探讨06-29
《ERP原理与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1-23
演示实验教学10-29
初中实验教学研究计划07-09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研究12-17
物理实验的教学创新07-11
化学实验教学总结09-19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09-22
过滤实验教学设计09-27
实验的教学方法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