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训练之我见(精选11篇)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
据报载,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 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 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
(二)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 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教育中国农业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自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列为基本道德规范后,各级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训练。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各方面对礼仪的重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把规范大学生礼仪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倡议现代礼仪培训理念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训练的方法
1与传统文明礼仪培训比较,现代礼仪培训更注重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着重以人为本、品格对等、推让协作,而且以尊重人作为其立足点和起点。因而,在传统礼仪培训的一起,注重外交礼仪培训,有利于大学生与别人树立杰出的人际联络。
2、营建杰出礼仪空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一个好的教员,一本好的教材,一种好的培训办法,一个杰出的社会环境都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啥叫做礼。所以,营建社会礼仪空气,礼仪培训就一定会结出硕果。
3、注重礼仪培训与礼仪实习的联络
礼仪培训不是坐而论道,重在落到实处。因而礼仪教员在仔细备课培训的一起,应联络现实生活、详细环境精心设计培训,使学生们对礼仪常识得以消化把握,运用礼仪才能得以提高。
没有谁可以与世隔绝,所以就有了外交。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求学习的东西许多,而外交礼仪培训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
一、注重家校联合, 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礼仪教育具有多方面多渠道施教的特点, 在礼仪教育中, 学生既受学校的影响, 又受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为了统一各方面的教育, 控制和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 在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中, 我要求家长密切配合, 形成“家校同步”。在开学初, 我与每个家长面对面交流, 说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和“家校同步”的意义, 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要求他们教育、督促子女在家的礼仪行为。再是经常与家长沟通, 互通信息, 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与对策。经过长期教育与训练, 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学生大多能做到严守校纪校规, 课堂上做到不瘫坐、靠坐, 站立走路精神焕发, 学生不论在校内校外, 见到老师都能主动打招呼、问好;上下楼梯时, 做到让老师先行, 听到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 迟到进教室能先喊报告, 进老师办公室或房间能先敲门, 得到老师的许可后, 再入内。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熏陶,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采用多种方法, 激励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 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 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为了激励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 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问好,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首先要做到, 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因此, 我每次上课师生问好时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 频频地向老师行礼问好, 礼仪非常规范, 每次老师们也都能微笑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 除教师外还有同学, 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小学生爱表扬, 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 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 坚持正面教育, 树立典型, 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比如上课看见张钰同学很安静地听课, 礼貌地举手回答问题时, 我马上表扬她:“张钰同学今天表现真好, 坐姿端正, 认真听讲, 举手发言, 是你们学习的榜样。”马上就有很多学生坐直, 我高兴地说:“我们班的学生真有礼貌!老师今天太高兴了!你们看, 老师的脸上全是笑容。”这种气氛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为了使学生们在晨读时守纪律认真读书, 我选几个工作认真负责、声音洪亮、平时爱读书的学生进行带读比赛。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 同学们精神面貌好, 文明风气盛, 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
(2) 集体教育法。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 我极大限度地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 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比如, 我利用班会课评比一周以来获得班级明星的同学, 将名字分别写在黑板的右上角, 然后再把画有表格、上面写着班级明星的纸贴在门后, 从文明礼仪方面对他们进行评比, 按照十条文明礼仪常规要求检查, 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你所在的小组加3分, 小组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组加5分。每周评一次, 评为优秀礼仪小组的同学成为礼仪之星, 老师送给他一颗星, 他高兴极了。同时激励其他小组努力争取, 并且向优秀礼仪小组学习。组长具体检查, 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 发现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黑板上显示。现在,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多了, 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的人少了。
(3) 个别激励法。我班有一个李丰同学, 特别好动, 但又格外好学, 知识量比其他同学多得多。不管是哪个老师上课, 只要是他知道的知识, 他比老师还要激动。于是我就让他上讲台讲给同学们听, 下课后, 同学们争着和他交流课外知识。从那以后, 思品、数学等课上都有他举手讲解的声音。他的作业速度也快, 完成的质量也好。当他完成作业后, 我又安排他去教教那些后进生, 他很乐意地接受我交给他的任务, 并且很负责。看着他甜甜的笑脸, 我心里一阵轻松。
(4) 累计积分法。文明礼仪教育, 是一种养成教育, 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为此, 学校为每位学生设立了“文明礼仪积分卡”“积分卡”, 仿照超市里的购物积分卡, 激发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文明礼仪行为兑换成积分存入“积分卡”上, 每月进行一次结算。每班每月把本班积分最高的学生推选到大队部, 由大队部评选出“校园文明之星”贴在学校的画廊里。到学期结束根据各班累计积分, 再评比出礼仪特色班, 学校大队部为特色班级挂牌, 并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在榜样的影响下形成了“赶帮追”的良好风气。
三、扩大教育范围, 做文明礼仪小卫士
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社会、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因此, 我校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 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同学们不仅把文明礼仪体现在简单的口号上, 更是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通过礼仪教育,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走在大街上, 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遇到同学们那一声声“老师早、老师好”亲切的呼喊声, 愿礼仪之花开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一、选好文本是朗读训练的前提
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出自于各个时代文学大师之笔或优秀文学作品,语言规范精美而且风格不一。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收录的课文,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的发展。笔者认为1至3年级学生最好是把每篇文章都背诵下来,有困难的学生可选择一些精彩的段落或片断背下来,其余的课文也至少应熟读。到了中高年级,背诵的分量逐渐减少,但熟读课文的要求不能降低。除了教科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选读经典美文,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选择课外读物除了思想性要好之外,语言规范、精美是必需的。中外童话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叶圣陶等作品可多介绍给学生去看去读,防止学生过早受到不良的语言污染。
二、充足的时间是朗读训练的保证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验品味”。课前预习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生要读通读顺课文,不懂的字通过查找字典来解决。学习课文时带有学习任务的朗读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从整体朗读到局部朗读,再到整体朗读。此阶段的朗读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在进行语言的规范训练。学完课文后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熟读课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把精彩片断背诵下来。本人认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新课,每节课阅读的时间应有20至25分钟,中高年级要有15至20分钟时间。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精讲,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提问,节省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可以少布置书面作业,特别是低年级,在家里由其父母督促孩子的朗读完成情况。早会课时间或下课前2分钟也可进行一些朗读活动。总之,朗读训练贵在坚持,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出未了。
三、规范的指导是朗读训练的关键
在朗读技巧训练方面,老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指导:一是轻重音处理;二是停顿的安排;三是语速快慢的控制:四是语调高低的把握。简单地说,强调性的、引起人们注意的要读重音。如《乡下人家》“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探”字就要读重音。又如《桥》这一课,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个短句,作者连续用了3个感叹号,说明当时情况紧急。对“窄”“挤”“排”3个字都要读重音,且语速要快、声音要高,语气果断不容分说。反之伤悲的,发人深思的则要读慢点、轻点。同样是《桥》这一课,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未祭奠她儿子和丈夫,就要放慢语速,用低沉伤感的语调读出对老汉的深切怀念。
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必须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并融入读者自身情感的基础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每次的朗读都是一个再次对作品情感体验和情景再创造的过程。朗读行为归纳起来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读,扫除文字障碍;第二阶段再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第三阶段精读,品词悟句领会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四阶段创造性读,读者转化角色,融入个人情感,入情入境。当然这里所说的四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是决定学生是否进入角色的关键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朗读形式化、肤浅化、技巧化。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产生的作用也最为深远。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朗读的示范,要读得准、读得顺,读出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多看书,多写作,多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在朗读能力方面要严格规范锤炼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课文录音虽然也属于范读的一种,其优点是读音标准,字正腔圆,但它永远达不到教师范读所具有的亲和力和真实感,无法取代师生心灵的沟通。放下教师的架子,时常给学生范读,哪怕你读得不是那么好,学生也一定会非常欢喜的,这一点毋庸质疑。
对学生的朗读,教师则要及时点评,做到以评促读。既要注意技巧的指导,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入情入境,坚决反对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作秀或平平淡淡的对语言文字的机械性声音转换。点评的原则是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鼓励为主。点评要简练,有针对性,不要一成不变。类似“太棒了”“真好”或“感情要丰富点”这样的评语显得过于苍白、脸谱化,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中具体的优缺点。
四、兴趣的培养是朗读的动力
学生只有对朗读真正产生兴趣,才会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有几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一是创设浓厚的朗读氛围。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旗帜。时常在学生面前来一段,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朗读尖子生,让能者引路,进而带动更多学生加入这个群体:每学期举行一些课文朗读、故事会、诗歌朗诵等比赛;开展让父母参与的“亲子朗诵会”,对获奖的和参与的同学、家长张榜公布。通过以赛带读,以评促读,营造读书氛围。二是朗读的方式多样化。教师要善于变换朗读的花样,让学生乐于其中。以人数多少划分,有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学生自由读等;以情景创设划分,有配乐读、扮角色读、教师引导学生接读、表演性读等。三是为学生建立朗读成长记录袋。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记录声音提供了可能性。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为全班的学生录制朗读光盘。学生拿到光盘回到家里与亲人分享同学的朗读,找一找自己的优缺点,和以前的朗读比一比,是否有进步,既能听到自己成长的脚步声,又获得一份值得纪念的礼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本学期我选修了现代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老师深入细致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社交礼仪的常识和生活中必须要注意的礼仪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学好社交礼仪,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自身素质的要求。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因此社交礼仪不仅是学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更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大家都来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所以我们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必要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和知识,提升自己的内涵,还要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这个学期学习的社交礼仪知识让我受益匪浅。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礼仪对于内部可以融洽关系,对于外界可以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可以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更显真情。
本学期的社交礼仪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场合下的社交礼仪,小到穿衣拿筷,男女站姿和坐姿的差异大到各种社交场合的自我行为的约束。但是每一点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是这些生活的小细节,处处体现着我们的涵养。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我想,学习了社交礼仪后必将影响我的人生,对我以后的工作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会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礼仪,都应当积极主动去学习礼仪、讲究礼仪,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无数的文化与瑰宝,东方大国的文化物产,一向是西方的憧憬,中国自古以来有着道教与佛教,以及历代帝王一直为尊的儒教,他们对中国的礼仪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的习惯都是从中而来,儒教中六艺就有着礼。可见礼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可以想象在那个人人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礼仪发展是多么的壮大丰富,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从我们脱离原始开始,我们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不再是那样的容易,我们有了自我的更多方面的意识觉醒,当某人做了一些事对我们产生影响时不管是好是坏,我们都会有着复杂的情感,喜悦,伤感,兴奋,凄凉,愤怒。。。
这种关系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人之间时也许不会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亦或就算是产生影响也仅仅实在个人不会有多大的,但是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不会只有一两个人,所以我们的世界有了国家,民族,各种各样的群体,这时不管是个人还是大的群体,都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避免矛盾的,缓解紧张,以及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的智慧出现,于是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诗中,礼仪就在那一直,在那慢慢的形成,出现,显现。也许礼仪的源头不过是人与人见面时的一句问候,一次在路上出于好心的帮助,这些微小的思想,行动,经过岁月的沉淀,人们的智慧,不懈的的整理,归纳最终演变成我们现在的礼仪——一门学问。
礼仪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许有些人觉得,生活中,我们随意惯了,对普通的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礼貌做到,就已经足够,现在谈论礼仪是不是太过于规范严肃了些,每当说到这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突然间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变成了,复杂的“大事”了,原本自由自在,随意的惬意的生活,突然间像是被墙从四面封堵了起来,有种窒息,限制的感觉。但其实有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也许你是从长辈哪里学习到的,这就是礼貌,对人要礼貌,但是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要对人礼貌,我们要讲文明,我们说话,做事时,交往时下意识的动作,言语会是这样说而不是另一种说法。其实这些,都是礼仪中的一部分,礼貌与礼仪是从属关系的。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渗透进我们人生的血肉里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显得愈发重要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大环境,我们身处其中,就好比是一场戏想要唱好演好,办好红脸还是黑脸亦或是白脸,总之我们要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怎么演,是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定位,这些都很重要,礼仪穿插其中,就好比视线,胶水,将这些事一件一件紧紧地粘合起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我们人际交往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既然礼仪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就应该在生活中好好的使用它,在日常生活中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不经意间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但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来。所以我们要使用礼仪,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迥异的性格特征,可是礼仪往往是既定的,礼仪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针对性很强的,在某些场合,就必须使用这样的做法,即使你不认同也是没有办法的,虽然礼仪大多数都是适用的,可也不排除小的细节处的冲突,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当出现在一个场合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很复杂的规范礼仪,但是这对一个在生活随便惯了的人来说,这无异于他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观念相抵触了,虽然他知道该这样做遵循礼仪规章是正确的,可是潜意识里,他的心在反抗,在抵触,当心中有了矛盾与不快之后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
也许很多人会说,在这种重要的时刻,我们的理智会战胜心中不快,随意还是可以讲礼仪进行下去的,这我不否认,但是可曾想过,一个人如果不想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却还要继续做下去时,也许当时会完成他,生活中的不快永远不会只有一件,如果一件两件三件甚至更多件事,做下去,心中不快就会越积越多,礼仪是很庞大的,显然不可能完全遵循了解他。举个例子:很多人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经历,当我们在看一本医疗病史方面的书时,上面书写的疾病的现象,我们看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之对照,然后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一个念头,我好像也有这个毛病,是不是我也。。。之后就会陷入不安,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你去看一本强迫症的治疗以及症状方面的书时,就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适宜的开解与解释,相
信我一段时间内,你的脑子里会时不时的出现这样一个念头:“我是不是有。。”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这种带入思想,这可以算是一中普遍现象了,就好像看书·小说·电影,看到投入时就会有种代入感,情不自禁的将自己代入进去。
那对一个不了解礼仪的人,我们能够想象,自然他回去学习,那学习过程中就会带入,有意识的去注意,以及很多次的练习,让思想习惯,成为自然,可是也许你没有注意,就在你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你身上的,美好的一些特质就这么被你不知觉的情况下,不知觉得消失了。有一种情况,与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突然哪天约在一起见个面联络下感情是,你会关注他的说话,行为细节,与自己记忆中的他对照,然后很自然的说:“你变了,以前你怎么怎么样,现在如何”也许自己没有发觉,一直认为自己还是自己一直没变,可是事实变化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我这样说并不是专指礼仪,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精神与物质是有平衡的,这是受生活环境影响的,想要保持内心美的一面,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得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努力把握住平衡。这样就能够做好,并减少对自己精神的影响。礼仪是个庞大的体系,在体系中并不是每一条都是紧凑的不留空隙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礼仪的时候,可以针对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运用:礼仪·色彩·服饰·用语,肢体动作等,在不让人反感,厌烦的情况下,适当的填充自己,是自己更加的充实饱满,至于分寸就要发放到个人自己去把握,摸索。
郝天亮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056400
立定三级跳远是体育高考四项素质之一,它是集力量、爆发力、速度、协调、灵敏于一体的一个项目,要想达到一个较理想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纵观这么多年我省体育高考加试,立定三级跳拿满分的或接近满分的不多。现我就带高考体育生的跳的训练,也可能是大家不在意的动作细节的心得向大家介绍一下,与大家共勉。
什么是立定三级跳远?我认为它就是一个从两脚原地向前蹬地开始经过一个单脚着地再经过一个跨步跳最后落地的过程。我们只要抓住蹬地、着地和落地这三个关键点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一、利用好自己上体
第一跳是打下基础的一跳,要注意上体的作用。上体就好像是压紧弹簧上的压力点或弹射物,如果我们能有效控制并把握好方向,就能很好地为第二跳打下基础,我们在训练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而一味的强调腿部的用力。具体动作是:在屈膝屈髋同时下压准备起跳时,我们的上体好像把弹簧向下压紧,在蹬地瞬间,上体又好像压紧弹簧上的弹射物,这时腰部肌肉要适度紧张,大小腿折叠紧向前摆出,能较好地为第一跳向第二跳的过渡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第一跳的关键点,否则上体或腿会“溢”出身体成为阻碍良好向前性的“额外阻力”。在这里强调的是“屈膝屈髋下压同时”,我们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这时直接先把上体向下压,然后再屈腿蹬地或在屈膝屈髋后在起跳瞬间上体进一步向下压,看似动作幅度大,其实打破了动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跳理想的第二跳
第二跳是最重要的一跳,主要是注意着地脚和摆动腿的细节。
着地脚和摆动腿的有效衔接用力不仅能为第二跳跳出一个“理想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能为第三跳奠定坚实基础,这个距离就是在第一跳着地脚积极、有力向上蹬出后,脚要向上摆动至约臀部高度时的同时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紧向前抬摆,直至摆动腿大腿抬摆至重心高度能积极有力地向下“踩”。在这里我用的是“踩”的动作要领,如果我们用经常所说的“扒地”容易造成学生小腿向前踢出,使脚过早的着地,身体重心前移跟不上,减少了腾空的时间,延误了蹬地的时间,进而形成真正地、费劲地“扒地”了,缺少弹性。
三、至关重要的一跳
第三跳是决定成败的一跳,主要是动作技术的时空掌握与应用。
1、摆臂。在第三跳起跳后,良好的摆臂动作不仅能有效维持身体平衡,而且还可以很好控制摆腿的动作,为落地打下基础。所以要求学生在起跳向上积极有力摆臂后不要急于下摆,给学生一个有力的动作口令的节奏,例如:“停!—走!”,能有效帮助良好的摆腿动作。
2、摆腿。在起跳向上积极有力摆臂同时,要求学生用“意识力”去明显感觉“收腹—收腿”的顺序用力的动作,尤其是在将要落地的时候,强调腿的蹬伸要突然打开落地,注意脚要“向上、向前”蹬伸,尽可能去接近腹部的高度。过早打开不仅减少了腾空的时间,而且还要花上很大力量去克服腿的重力,不经济、不实效。
下面就几个专门练习在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一、抗阻力摆臂原地左右脚交换跳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1、动作节奏不宜过快,在着地屈膝时,要在比平时小一点的角度作出迅速向上蹬伸为宜,过慢会影响动作的节奏与协调用力能力,可以培养立定三级跳远的节奏用力。
2、上体保持稍微前倾。
二、仰卧两头起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在做仰卧两头起练习时,尤其是在向上举腿时脚摆过髋的垂直面,两臂摆至腿两侧,使上体和腿在髋部上方相遇为宜,这样能为落地动作打下基础。
三、立定跳远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在做立定跳远练习时,一定要有高度和远度的标志,并要连续、一次性完成每个动作,尤其是摆臂和腿的蹬伸。强调在腾空落地时要体会“收腹—收腿”的动作,高度男生70cm、女生50cm为宜,远度男生250cm、女生200cm为宜。
四、跨步跳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1、蹬伸腿向前蹬伸结束后,小腿要向上摆出后再向前摆出,摆至脚与臀部相平为宜,这样可以增加身体的向前性。
2、摆动腿向前摆时,大腿应抬摆至腰水平,且大小腿的折叠角度要小于90度,为积极有利的蹬伸奠定基础。
五、借单杠做落地动作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在腾空步的基础上,借单杠做落地动作时,当做脚“向上—向前”做动作时,摆动腿要适当下降与蹬地腿一起做。
一、字斟句酌, 示范修改
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 选一两段具有典型性 (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 和示范性 (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 的习作为“病例”, 然后进行修改。修改时让学生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凭借声音的协调感来修改文章。什么地方丢字落字, 什么地方语句不通, 什么地方有问题, 通过读, 能比较容易地听出来。凡是读起来拗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要仔细查找问题, 做到边读边批注, 边读边改, 及时做好增删补漏。当学生知道错的地方又改不出来时, 可以翻工具书, 问同学, 问老师。训练能把原文从内容到形式提升到一个新的表达高度。修改时要向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 或增补, 或润色, 或调换, 或删去, 并说明“为什么”。修改完毕, 紧接着出示修改前后的片段对照, 使学生加深认识, 提高能力。
二、取长补短, 讨论修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学生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较清楚, 对自己的缺点则认识不足。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但往往表达不清楚, 造成自己明白, 别人却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 我觉得可采用“互读”法, 即交换阅读作文, 这样,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就难逃“法眼”了。以小组为单位, 同伴可以不固定。小组内, 一学生读作文, 听者指点。大到文章的立意, 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都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有不同的看法, 可请老师当场帮助解决。在互读互评互改中, 学生发挥了自主性, 提高了积极性, 在听取同学的意见中寻找差距, 取长补短, 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在改中学习, 改中借鉴, 改中提高。
三、云开雾散, 点拨修改
教师的批语, 是对学生最好的“改”文示范, 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适合学生心理。要竭力捕捉闪光点,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热情表扬, 又要委婉指出不足, 期待进步,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自改。如在作文簿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写上批语:“读读看, 这个词换一下, 是不是表达得更清楚?”“想想怎么表达意思才明确?“句子太长容易出错, 改为短句好吗?”“展开你的想象, 这句话会更形象的。”学生学会了改作文的方法, 感到改作文“易、趣、活”,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修改, 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 懂得“文成于改”的真理, 久而久之, 作文技能就会相应提高, 教师的指导也就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谋篇布局, 比较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的作文要求是循序渐进的, 例如, 写一项活动或写人、记事的文章, 中年级段的要求是把内容写“清楚”, 符合这一标准的习作拿到高年级段就达不到要求了, 因为高年级段不但要把内容写清楚, 而且还要求写具体, 感情真实。很明显, 教师可抓住两次作文的“要求差”引导学生修改。这样修改, 要求明确, 目标集中, 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
五、重塑自我, 独立修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 让学生写好作文初稿后不急于上交, 而是要求其在边看边想、边听边读、边抄边查中发现问题, 予以增、删、换。有时, 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写完文章后, 常常陷于当时的思维与情境中, 进行修改时无从下手, 这时可将文章收起, 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再拿出来, 再行修改。改完又无从修改的时候, 再收起, 过一两天再修改。文章在搁置的过程中, 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与积累, 学生会有新的感悟, 通过冷却, 会认识到之前的某些不足, 就会发现到自己文章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多让学生“数易其稿”地训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改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点石成金, 评价修改
学生修改成文后, 老师在改前提出的要求落实得如何, 其间要有个反馈阶段。其实学生也特别想知道自己改得好不好, 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欲望, 这种渴望指点迷津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改得更好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修改习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可以把学生修改的习作收起来给予书面批语, 然后及时反馈给学生;也可利用早读或课外时间个别面批、口头评价。
评价过程中, 要做到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注重鼓励, 让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
对修改得好、有特色的习作, 教师应充分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尝到进步的乐趣。可以把其习作张贴在教室内, 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也可以在学校黑板报上发表, 甚至推荐到县、市级报刊上发表, 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促进他们奋发进取。
对不好的习作教师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 尽量挖掘其间的点滴“闪光点”, 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应予以真诚鼓励, 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也能尝试到进步的喜悦, 看到希望, 变被动为主动。如:有位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一次给同学修改作文时, 其中有一个比喻句修改得很贴切, 我立即给予肯定:这一句改得好极了, 可见你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 相信你通过努力定能写出更多像这样的句子。该同学在老师的真诚鼓励下, 逐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作文能力逐渐提高了。
一、调整学习态度,提高认识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因而要进行全面培养与训练。这当中,听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说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故听和说是语言交际的两个重中之重。生活中约30%的信息是靠说传递的,45%的信息是靠听获取的,听成为了交际中最广泛的使用方式。过去我们有的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会写不会说,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就目前而言也还有不少学生没有认识到听力的重要,他们错误地认为“会读会写”就差不多了。可他们哪知道一旦听力技能欠佳,其读写技能“会”好起来吗?至少在读写能力的提高上也将受到抑制。反之,如果听力技能良好,读写技能将起到促进作用。有些学生认为听说技能只有在与老外交谈时才用得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作为现代中学生,必需具备全面的素质,就英语学习而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全面发展。
二、借助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学习中,在心理上渴望迫切获得文化知识的一种心理意识。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主动地去探究它,从而使认识的过程变得积极主动,因而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1. 课前几分钟我会准备几个英语小故事、笑话之类的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听一些童谣、小诗,让他们模仿语音、语调和节奏,学会连读、爆破等多种朗读技巧。
2. 有时在课前几分钟播放简单的英语歌曲给学生听,让学生跟唱歌曲并试着完成一两道歌词填空题。
3. 课堂上多给学生实践和动嘴操作的机会,适时设计听说方面的游戏表演,锻炼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表达,激发乐于听说的兴趣。寓教于乐。
4. 利用校园广播,开辟英语小栏目,每天下午放学前校园广播一刻钟,学生在英语课堂外也能听到英语。稿件大部分来自学生采集、编写或摘录,让学生自己来当播音员,这样学生听与说的能力相结合,同时得到了锻炼。
三、听、说、读、写、记相结合
首先,应做到英语和母语相结合。用英语授课时适当穿插母语,这样不至于听英语太多而又听不懂,丧失兴趣与信心。课本上的课文精听,注意把握“精髓”;泛听其它多样化的材料,尽“量”多听。注意每次听的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即可。
其次,把听力与记忆二者相结合。有些学生听的时侯全懂,听完马上就全忘。这是记忆能力不足的表现,这时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边听边快速作一些简短的记录,并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和感受。
再次,把听力与口语训练相结合。语言学研究表明: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是不能分割的,人们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清。学生交际能力的改善首先要求听力的提高,听是输入,说是在输入信息加工后再输出,听不懂就很难说的出,只说不听,说也难说正确。如果把听与说二者相结合,那么二者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把听力训练与听力测试相结合。用适当的听力测试来及时了解学生听力方面的不足,鼓励学生的进步,增进他们答题的信心,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整下一步的训练措施。
四、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听力测试的障碍除言语知识性因素外,还有非言语知识性的因素如过分焦虑紧张造成头脑不清。有些学生喜欢逐字逐字地听,听不了几个字速度跟不上就受阻而放弃了。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培养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主要包括:(1)听前预读手上已有信息,尽快对将听对话或文章作出预测,并做好心理准备,调出头脑中已存相关信息、经验。如果听前来不及通读全部信息,则在听的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快速的略读选项答案,边思考边答题,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留几秒时间来预览下一题,做好答题准备。(2)要注意首句,关键词,重点语句,按意群听,特别是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的相关信息。(3)边听边快速笔记,记录不求工整,只要自己能看得懂,准确的整理出信息量即可。遇到某处没听懂,要冷静,不要紧张。实在答不出,先放一边,不要苦思冥想刻意去找答案,要懂得适时调整心态,准备答下一题,否则,可能因为上一题而误了后面好几题,造成恶性循环。
五、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
听力测试的障碍除上述因素外还与各种社会及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学和技能的培养,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学生课余也可以选听一些歌曲,看英文字幕的电影,了解民俗、教育、历史、节日、时尚、名人、食物以增强语感,提高反应能力。
大学是我们从小向往的美好象牙塔,我们一步步向它走来。
随着时光的缓缓流过,我们从懵懂少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大学,也不再是心中那个遥远的幻境,经过高考近乎残酷的选拔,我们在周围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羡慕与祝福中,我们背起行囊踏向远离家乡的地方,带着理想与追求走向曾经的幻境……
大学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隆隆的火车声慢慢的的停了下来,我们随着人流挤出了火车,站在北戴河车站的月台上,感受着秦皇岛怡人的气候,看着蔚蓝的天空……心情特别舒畅,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更是是乐不可支,不停的念叨着:“这地方真好,要能一直呆在这儿多好啊……”看着头发有些斑白的母亲,我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心,大学四年一定要好好的充实自己,将来把母亲接来,好好感受下海风拂面、海涛在耳的幸福……
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军训虽说短暂,一晃就过去了。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相互谈论嬉闹着;还有军区来的教官,给我们讲述绿色军营的传奇……随之而来的,却让我有些不适应,不固定的教室、不一样的授课方式了、不同的学习方法等等,在这种变化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现在,一学期的生活已接近尾声,让我们整理下收获,制定好来年的目标,继续前进……
转眼间,半个学期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经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就大学国文来说,虽然学习的时间仅仅只有十个星期,但是他给我带来的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学习中没有学到的东西,让我对生活和学习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星期三七、八节的国文课虽然很累,但是我还是坚持去上好每一节课,因为我知道每一节的课都有它的意义,他可以给我带来更多更大的学习收获。
一直以来我们只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除此之外我们对他的特性没有更多的了解,简单的认为他没有其他的任何特别之处,但是在学习了老子的“上善若水”一文之后,我开始了解到了看似简单的水是如此的伟大,从那一句“水利万物而不争”中,我对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有了更深刻过的理解,懂得了在生活中要知道奉献社会而不求回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在《大学》的“明德”篇学习中,我懂得了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取得一个大的成功,它的发展过程就不能杂乱无章,必须要按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去践行。而其中的“修身”则是关键的一环。就“修身”而言,“格、至、诚、正”是修身的途径和方法;“齐、治、平”是修身的不同层次和目的。而这种经过一点点努力和付出去达到不同层次和目的过程就是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过程。
在《中庸》的“修身*博学”一文中,作者强调了个人后天的努力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下去,我们就能够由愚笨走向聪明、从柔弱变得刚强,比别的付出努力少于自己的人做的更好、更加成功。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有所松懈,要坚持着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行动中积蓄更多的走向成功的力量。
在《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繁荣昌盛、和谐欢乐的小康社会并讲述了达到这种社会状态的条件。这种极其美好的社会一直就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但是我们却还始终未能真正达到这种状态,这种事实告诉我们小康社会的实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政府加强人民的教化,制定可供民众共同遵守的法规,稳定社会的正常秩序,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一步步走向繁荣。
在明代朱柏卢的《治家格言》中,作者阐述了治家的思想。“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横念物力维艰。”告诫我们生活中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能随意浪费;“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心生嫉妒,也不能因为别人的灾祸而心生喜幸之情;“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教懂我们做好事不要总是想让别人知道,做了坏事不要总是隐瞒,要懂得谦虚和敢于改错。
在《诗经》的“子衿”篇中,我看到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深的思念,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女子在静静地等待着男友的探望,但是久久的等待却始终不见他的到来,一日不见自己的男友就觉得两人如隔三月,她在漫长的等待之中产生了抱怨之情。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是个有女友的男子,你要懂得女友的心思,主动给自己的女友发信息、打电话以及约她一起出去,只有这样,你们的感情才会持久。
大学国文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他独特的内涵,在学习国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懂得善于思考、善于发掘,使得自己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并将自己的收获用之于生活实践当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现在的中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似乎已经远远超过对国文的重视程度,这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国文的重要性,加强国文化的学习,将
关键词:教师礼仪;行为;修养
幼儿期是终生教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孩子懵懂天真、心灵纯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就要要求幼儿教师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做学礼、明礼、修礼、行礼的典范。清新、端庄、美丽、大方的仪表,真诚、和蔼、可亲的仪容,得体、文明、规范的仪态,都能使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模仿、生成文明的礼仪行为。
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口号,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落实。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尚知内省,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内在美的基础。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承担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年龄小,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熏陶、感染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当中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有踏踏实实、严格求实的精神。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各有相同。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方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可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敢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善于化解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给幼儿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健康的个性品格、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态度、幽默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奋。
四.衣着打扮符合幼儿教师的特点。
1、着装:衣着活波大方,大小得体,便于活动,颜色鲜艳,不同场合穿不同服饰,给孩子以美的熏陶,细则:日常着装柔和、大方、电雅,以色彩柔和淡素职业装为佳;上岗时穿轻便、色彩艳丽休闲装或娃娃服;并配以不同的鞋子;上班时间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2、仪容(化妆):精神饱满,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细则:日常生活化妆要求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衣服相匹配;杜绝浓妆艳抹,使用有刺激性味道的化妆品;工作时间将长发束起,不披头散发;额前头发不可过长,挡住视线。
3、体态(站姿、走姿、做姿等手势):姿态端庄、大方、自然、规范、细则:体态挺拔,站立自然,挺胸收腹,头微上仰,两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走姿稳健,头正胸挺,双肩放平,两臂自然摆动,双目平视,不左顾右盼,随时问候家长、同事和幼儿;手势自然、适度,曲线柔美,动作缓慢,力度适中,左右摆动,不宜过宽;交谈姿态以站姿为主,自然亲切,对幼儿可采取对坐、蹲下、搂抱,尽量与交谈方保持相应的高度。
4、语言:语速适中,态度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
时刻保持微笑。
笑是最美好的形象,它是眼、眉、嘴和颜面的动作集合。微笑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的氛围。微笑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它同眼神一样是无声的语言,也是人们表达愉快感情的心灵的外露,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一种有分寸的微笑,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我们把笑容比作师生间交往的润滑剂。在师生交往中,保持微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倍感愉快和温暖。真正的微笑应发发自内心,参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视作沟通的“增效剂”。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具有爱幼儿、爱幼教事业的事业心,还要具有观察、阅读幼儿,与幼儿、家长顺畅沟通的能力等。这是幼儿教师综合职业素养的体现,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幼儿教师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的启蒙之师。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是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只有礼仪之师才能造就礼仪孩童。让我们一起走进礼仪之门,明礼、修礼、行礼,用礼仪教育开启自己的幸福职业人生吧!
参考文献:
[1]沈淑明.丁仁福.《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京华出版社,2010
【大学生礼仪训练之我见】推荐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07-24
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我见07-20
女大学生体育课兴趣培养之我见的论文09-06
38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06-03
如何正确评价学生之我见07-15
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05-31
小学生作文起步之我见10-08
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12-15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之我见12-16
小学生课堂教学之我见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