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年度分析报告(精选8篇)

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篇1

《知识产权法》优质课程由法学院安玉萍老师作为负责人,于2005年进行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一级的优质课申报并获得立项,于2009年12月结项。结项之后,继续进行该优质课程的日常维护工作,一直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完善工作:

一是进一步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参考书目的题库相继上网开放,完善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二是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是教材更新,选用了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的最新版本:曹新明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其次,精心制作了与更新教材配套的课件、教学大纲、习题等,供学生学习参考,教学内容更新百分之百; 再次,积极探索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按照学校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的正规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并制作化多样化的直观文字、图形课件将知识产权法理论知识外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继续更新教学观,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变为师生共同探索、教材和课外读物并重,将传授知识为中心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建立问题教学,将案例教学法、诊所教学法等教学法方法纳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的教学梯队共有3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2名具有硕士学位,1名为博士学位。

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篇2

时近年终, 又到盘点“收成”的时刻, 2012年, 语文课程改革依然热点不断、看点纷呈, 呈现出“思路清晰, 操作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2011年版新课标出台, 众多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解读, 新见颇多。

2011年版新课标在人们急切的期待中终于“启程”。它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较, 有哪些继承之处, 又有哪些创新之处, 这些新变化折射出怎样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 我们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要做哪些调适, 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 各地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 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一年来, 众多语文教育专业报刊纷纷开辟专栏, 聚焦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修订课标的解读, 高效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负责人巢宗祺在《“五个强化”:语文课程标准新视角》一文中, 论及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二是进一步强化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 进一步强化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五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采取一些新的措施, 强化改革力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 就“课标的功能”“课标出台的背景”“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新课标具有哪些亮点”“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概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课程标准最后审定的专家杨再隋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 就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解析和点评, 十分仔细地梳理了《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中的基本要领。文章指出, 以往《语文课程标准》都是正面阐述, 惯用“应该”“致力于”“倡导”“加强”“注重”等字眼,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除了正面阐述, 还较多地从教学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说了“不”, 使用了“不应”“防止”“避免”“摒弃”“不宜”等词语。杨再隋认为, 不管是要求我们“必须”做的、“应该”做的, 或是告诉我们“不应”做的、“不宜”做的, 都应该贯彻实施, 落到实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在《语文特质语文素养语文实践》一文中提出, 对新课标的领悟和践行应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几个核心概念入手。一是语文特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二是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三是语文实践: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四是表述的改变:悉心领悟背后的深意。以上课改专家的深度解读将对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极好的指导和帮助。

2011版新课标的适时出台, 让我们感受到课改专家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深入认知和探究, 体会到了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正确走向。

二、语文课程改革如何坚守“儿童本位”成了本年度语文界热议的话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基础”的理念, 更加凸显了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 就是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课程中, 也就是以“儿童为本”。

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 但当前的语文课堂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 没有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位置。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的意识缺失、“伪儿童化”泛滥成灾、教学目标定位高低失当等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 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撰文发表见解, 提出:小学语文新课程要重视其“儿童性”, 让小学语文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

对“儿童本位”研究的重点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语文课堂要以“儿童为本位”

周一贯在《60年守望, 让小学语文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一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童本”取向, 重构真正的“生本课堂”。如何重构?第一是“从儿童中来”。教师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到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第二是“让儿童去做”。凡学生能做的, 教师决不代替;凡学生做起来有困难的, 教师也只作点拨, 不越俎代庖。第三是“到儿童中去”。让学习的结果真正成为语文素养在学生身心上有效沉淀。

(二) 小学语文教材要以“儿童为本位”

教材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 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工具。新的课程理念需要通过教材来呈现, 有识之士提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 一要具有鲜明的儿童形象, 二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三要寓知识于趣味之中, 四要具有儿童美学特点。

(三) 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课程资源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表面看起来, 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不少, 但研究者却认为, 很多篇章为似是而非的“教材体”儿童文学, 其标志就是收入了大量的思想贫瘠、艺术粗劣的“短小轻薄”的教材体。我们的教材缺少的是经典的、优秀的、自然的、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最为宝贵的主题性资源。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 要想使“儿童本位”的立场贯彻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使其落到实处, 就不可不使用儿童文学这一无可替代的资源。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流价值, 笔者认为, “儿童本位”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命题, 需要我们去深思, 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研究。

三、“名师工作室”创建的时代价值正在显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各地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 对凝聚地域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一) 促进优秀教师群体不断扩大

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 一个地区的发展取决于当地教育水平的高低。就名师而言, 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室不是普通的培训班, 在这里, 名师们不仅要宏观研究学科发展态势与走向, 还要为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 努力创造和搭建平台, 从而引导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为他们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效果进行全程示范, 用新理念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名师在当地的师资建设作用, 从而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 开发生成优质教育资源

名师工作室的创办宗旨是“成功带出一批, 有效辐射一方”。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导引一批有共同教育追求的教坛新秀, 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 积极发挥指导、示范、帮扶、辐射的作用, 有效地带动本地语文教师的成长, 推进地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由名师领衔、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的研修群体。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有研修的课题、自我建构的目标体系和运作方略。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研修, 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研修活动中实践、读书、探究、交流, 既提高了研究能力, 又在校际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实现多层次的提升、全方面的带动。

为了保证名师工作室的时代价值的最佳发挥, 课改专家周一贯提出, 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四、语文课堂浮华喧闹现象频频出现, 有识之士呼吁:让语文课堂从躁动回归沉静。

新课程改革十年实践, 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但这拂面的春风也有“熏得几多游人醉”的窘况:教师得“意”忘“言”的讲问分析之风太盛, 课堂上空泛的“人文精神”拓展过度, 多媒体肆意渲染, 形式主义花样翻新, 课堂上“蜂飞蝶舞”活动过频……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课堂上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

许多觉醒的教师洞察语文教育现状功利的厚重壁障, 忧心忡忡, 纷纷撰文呼吁:语文教学应沉静下来, 走出浮华喧闹, 务本求真。

许昌良在《沉静语文: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一文中提出, 沉静语文是一种语文哲学的诉求, 说其是一种哲学, 就是从理性上培育教师潜心会文的教学品质, 培育沉着稳健的教学风格, 培育沉朴、自然宁静的教学流程, 培养学生沉湎于课堂、沉浸于学习场域的学习品质, 形成一种沉迷、沉稳、沉毅、沉醉的课堂追求, 最终形成宁静致远的课堂文化。他还认为, 沉静语文的教学诉求, 在于从语文教学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这是沉静语文的使命, 也是由语文学科的学习属性所决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主动积极的思维, 往往是在静态下进行的。如何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接受语文的滋养, 戴贤泽在《让“静”成为永不消失的风景》一文中提出六个方面:一是“静读”, 二是“凝听”, 三是“潜思”, 四是“静写”, 五是“默想”, 六是“静悟”。

沉静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它应具备哪些读思品质, 董旭午在《教学月刊》发表见解,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意志品质以及语文教与学的特性, 提出六方面策略:一是“宁静地读”, 二是“宁静地体验”, 三是“宁静地品味”, 四是“宁静地感动”, 五是“宁静地思辨”, 六是“宁静地整理”。

语文的沉静, 就是改变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人为复杂化、浮华喧闹、华而不实的现状, 决不是否定朗读和讨论、交流。业内人士提出, 必要的朗读和课堂讨论、交流也是需要的, 但必须是以心灵的宁静为前提和基础的。沉静语文不是无声无息, 不是沉默缄口;是理智而又不乏波澜起伏、激情奔涌;不讲声音的分贝, 但有余音绕梁般美好的感受!

五、新课标强调, 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须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 成为语文界关注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了新的变化——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变化引起一线教师的特别关注。

掌握语言文字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理解, 二是运用。理解, 指把文章读懂, 有所感悟;运用, 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 包括说和写。理解与运用, 二者都很重要, 理解可以促进运用, 运用可以深化理解。然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的表述不一样, 为什么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呢?业内人士在探究, 在思考, 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二是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三是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四是从教学现状来看, 语文课一直存在着“伪语文”“非语文”“去语文化”等“教无物”倾向的教学弊端。

语文教学从注重“语言理解”转向注重“语言运用”, 这一转变是重大的, 从课程目标内容, 到课程实施, 再到课程评价, 全面地实现重大的“转身”, 专家认为, 这一次重大的“转身”对于语文课程引发的变革将是革命性的。

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向和基本出发点, 那么, “语言文字运用”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课标研制与修订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作了分析:“语言文字运用, 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 也包括文学活动。学生要不光能在语文课里表现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且还要能在生活中,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除了实用的语文, 文字的阅读、创新和评价, 也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必须由注重“语言理解”向注重“语言运用”转变。在教学中如何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明海在《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一文中认为,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把握汉语言文字构成的特性, 探索汉语言文字运用的特有规律, 建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新秩序。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真正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一步。

六、“对抗语文”的热议和“民国读本”的热销, 由此引发的话题再度升温。

近年来, 语文教材的建设, 几乎是有一点变动就牵动语文界和社会大众的神经, 并且屡遭质疑甚至批评。有人指出, 现行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 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曾经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炮轰”小学语文教材, 重点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的教材进行剖析, 详尽地列举了教材的弊端:一是母爱和母爱形象不健康, 二是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乐的, 三是落后的道德观念仍有市场。国内对于语文教材批评的波浪, 一时蔚为壮观。

2011年, 《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叶开针对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 以其专著《对抗语文》的书名, 批评当前的语文教材, 声称要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叶开认为, 学生语文学习就是要从小就开始引导他们接触经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 以便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喂养他们, 而不是像现在的语文教育那样靠一些无趣的道德说教和假大空的词句来驯化他们。一些高校学者、儿童文学作家纷纷加入到“对抗语文”的行列, 引起教育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就在新编语文教材屡遭诟病的时候, 八十年前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突然受到热议和热销, 在社会上收获好评一片, 由这套老教材引发的话题在持续升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认为, 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提出质疑, 这都是必要的, 反映人们对母语教育的关注。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是实验教材, 允许有个实验过程, 其长短得失, 应当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去认真总结。而那种动不动把当下的教材视为“垃圾”, 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 以及“翻烧饼”的做法, 是不可取的, 既不能解决问题, 还可能制造混乱。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十条建议, 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材观”, 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将面临修订或重编。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如何改革, 业内人士作了深度思考, 表达了他们对未来语文教科书的期待。

第一, 未来教科书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材”向“学材”转变。二是“文选型”向“训练型”转变。

第二, 用科学发展观观照, 教科书建设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 统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科书建设诸多重大关系。首先是语文学科工具性教学目标和人文性教学目标要和谐统一。此外更要处理好课文选文和知识能力的关系, 处理好专职编写人员、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三结合的关系, 提高教材编写团队的整体水平。

第三, 要促进主流教科书的研发。从国家来说, 中小学教科书事关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抓紧主流教科书的研发势在必行, 国家已着手部署这项工作。

回顾2012年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我们收获很多。展望2013年语文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 我们信心百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9) .

【3】周一贯.名师工作室:教坛新星的发展共同体【J】.辽宁教育学术教研版, 2012 (7) .

【4】许昌良.沉静语文: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 (10) .

【5】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2:7.

健康年度总结报告 篇3

先来做个统计吧,看看你的宝宝一年生过几次病?受过几次伤?

1.你的孩子一年当中生过几次病?

0~4次34.83%

我的孩子不怎么生病,一年也病不了几次,窃喜!

4~8次34.83%

孩子一年总有那么五六次生病,虽然不算特别频繁,但也够操心的。

8次以上28.50%

天哪,我都快愁死了,孩子差不多月月都病,怎么办哪?

盘点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不过,如果三天两头地生病,甚至因此而影响到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确实是一件让人着急的事。

2.孩子通常得哪类疾病?

感冒92.35%

腹泻24.27%

哮喘 8.18%

中耳炎 1.06%

过敏 6.07%

其他 7.92%

盘点

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是孩子最常患的两大类疾病,尤其是感冒!

3.通常生病多长时间?

1~3天19.79%

3~7天59.89%

7天以上19.26%

盘点

生病有个恢复的过程,不可能立马叫停,所以,你需要耐心等待。

4.孩子一年当中受过几次伤?

3次以下77.57%

3~7次以下12.40%

7次以上 4.75%

盘点

大多数孩子的磕磕碰碰并不多。但受点伤也总是难免的,不管次数多少,都会吓父母一跳!

5.孩子受伤的严重程度

轻87.07%

中 7.92%

重 0.26%

盘点

看来,大部分孩子受伤的程度都不严重,不过仍有少部分孩子受伤的程度不轻。孩子的安全还是要时时挂在心上!

如果你的孩子一年当中很少生病,那么恭喜你。如果你的孩子经常闹病,或者经常受伤,也不用焦虑,看看我们给你的建议,对你会有帮助。

给小牛犊宝宝的2个建议:

1拥有一个像小牛犊一样结实、健康的小宝宝当然值得高兴。不过,宝宝的免疫系统毕竟还没有发育成熟,还需要接受病菌的考验。所以,在病毒活跃的时候,还是需要保护好宝宝,避免他受到病毒的侵袭。

2宝宝抵抗力好并不等于不生病,而是生病后能够很快好起来,所以,不要追求不生病。让孩子少量接触病菌,有利于锻炼他的抵抗力,使他身体更强壮。

特别提醒

虽说宝宝少生病是好事,但千万不要为了不让孩子生病就把孩子保护得过于严实,让他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失去锻炼自身免疫系统的机会,以后一旦接触病菌,就会因抵抗力缺乏锻炼而被击中。

给娇弱宝宝的5个建议

给他均衡的营养

一些营养素和人体免疫力有很大的关联,比如铁、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C等。充足均衡的营养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生病。含铁和锌丰富的食物有牛肉、瘦猪肉等;绿色或橙色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另外还可以让孩子适量喝些酸奶,有助于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增强抵抗致病菌的能力。体弱的孩子可以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来提升免疫力。而纯糖食品,包括含糖的果汁饮料则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力,削弱它们对病原微生物的反应能力,应尽量少给孩子吃。

让他睡好觉

吃得好,睡得好,身体才好。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宝宝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使免疫系统得到及时的修整和复原,从而能更好地应对病原微生物的进攻,时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体内。

适度锻炼不可少

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睡眠,每天都应该让宝宝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即使在冬天也要坚持。如果天气不好,遇上下雨或下雪,可以带着宝宝在楼道里站一会儿,接触接触冷空气,这样能让宝宝适应环境变化,增强身体免疫力。此外,户外活动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使宝宝体内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也是一种重要的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的营养素。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提升免疫力的方法,能保护宝宝免受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侵袭。除了接种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计划内疫苗以外,还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选择一些自费接种的疫苗,让宝宝获得更好的保护。

生活细节的保护

如果宝宝经常生病,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他提高抵抗力。

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漱口,最好多含漱一会儿。

淡盐水有消肿和杀菌作用,不但预防感冒,对扁桃体发炎及咽炎也有治疗作用。

每晚用白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子。

人的鼻子里附着有几十种细菌,经常用凉白开或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可以使细菌附着的机会减少,也就减少了感冒发烧的可能。另外,孩子不会擤鼻涕,家长要帮助他把鼻涕清理出来,以减少细菌在鼻腔的繁殖。

多喝白开水。

多喝水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为呼吸道感染是细菌附着在嗓子和扁桃体后繁殖与增长的结果。多喝水可以冲洗黏附在呼吸道上的黏液和细菌,减少感染的机会。

给爱挂彩宝宝的建议

虽说宝宝受的伤绝大多数都是轻伤,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宝宝的年龄不同,你要注意的安全要点也不一样。

3~9个月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学会翻身,继而学会坐和爬,活动的范围大了,宝宝受伤的可能性也增多了。

宝宝学会翻身后,就不要再让他在没有护栏的床上睡觉了,否则你一个不注意,他就可能翻到床下去。

宝宝会爬后,家里的家具摆放要做个调整,将细碎的物品放到宝宝够不到的高处,在宝宝爬行的“旅途”中,要将与他头部高度差不多的家具的边角都包上,以防宝宝撞到头。

10个月~1岁半

这时候宝宝正是学走路的时候,又走得不稳,跌跌撞撞的,很容易摔倒。你要把他所到之处清理干净,尤其是玻璃、瓷器等易碎品一定不要摆在桌上或地上,学步宝宝摔一跤伤一般不会很重,但被破碎的玻璃片或瓷片扎到,就有可能造成重伤了。

1岁半~3岁

这个时候宝宝走得稳多了,但是,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了,他要跑、要跳。这个阶段,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不要让宝宝跑到路上,以免被自行车、汽车撞到。

3~6岁

宝宝大了,他不愿意让你管着他,他想在游乐场里玩大型游乐设施,他想和小朋友追追打打,摔伤、擦伤、扎伤的机会也多了。教给宝宝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给他设置明确的安全底线,会让他玩得既开心又安全。

温馨提醒

注意游乐设施的年龄标识

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篇4

2010年度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设置总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以地方课程《郴州历史》、《宜章骑田烈火》为载体,以“课改样板”学校特色为依托,指导各年级实施相关的系列小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和研究探究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7、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三、具体目标: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适当指导。学生自主组织成果展示。

2、了解家乡历史,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发展家乡的责任感,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

7、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1、研究性学习:弘扬红色地方法文化为依托,学校规划的研究活动课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至少进行1-2个小课题的系列研究活动。

2、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3、地方课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郴州历史》。

4、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具体课题研究年级

主题确定

(参考选题+自定)

活动方式八年级

展示家乡特色小吃

新年风俗—宜章夜故事、舞龙等

我爱校园——校史研究

调查访问 阅读书籍

实践讨论搜集民间故事 我爱家乡——名人故事

走进光荣院

红歌比赛

我是红色小导游

调查采访 唱歌绘画

征文比赛

参加红色旅游节大型主题活动

实地考察 小论文

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篇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二、实施措施:

1、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设置

目前我校还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以往都是由某一位老师在任其它课程的时候兼带本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的精力较为分散。所以本学期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配备上作了一些小小的调整,那就是让一位老师在担任了语、数、英其中的一门课程外,兼带本年级两个班或两个班以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来搞好该课程的教学。这一设想将率先在中年级试行。以下便是本学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配备情况: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班吴琴芳张燕娟汤震丽张丽华

2班陆梅龚美娟丁洪艳苏凤芬

3班陆梅龚美娟张英张雅珍

4班陆梅张燕娟孙明丽苏凤芬

5班丁玉娟张健王吉颜惠琳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三级管理模式:教导处龚美娟老师总负责;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为汤震丽老师,全面负责本学期全校的综合实践教研工作;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组,中年级组备课组长为丁玉娟,高年级组备课组长为张雅珍老师,全面负责本年级段的综合实践教研工作。

2、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各年级目标。

本学期,我校三、四、五、六年级将继续配合国家级课题,以“我爱家乡”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在总结前几年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对每个年级制定了较明确的年级目标。各综合实践年级组长及任课老师必须认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崔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目标

年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年级

1、了解各个季节动植物的一些基本特点,知道校园或社区中常见动植物的种类、名称和特征,自觉爱护动植物。

2、了解周边环境现状,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对这些灾害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

1、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与旅游资源,激发热爱的家乡的情感。

2、初步了解家乡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学会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1、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2、学会与人交往,建立与同学和老师的友好关系,懂得尊敬父母。

3、能获取一些信息,并对信息能进行简单处理。

四年级

1、亲近大自然,感受并分享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对宇宙、动植物等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列举出一些简单自然现象。

3、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形成环保行为。

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走进企业,感受经济发展对家乡带来的好处。

1、较熟练地使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用调查、实验等科学方法初步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了解身体的发展变化,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并能积极预防。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五年级

1、通过对身边环境变化的观察与调查,感受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体验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阐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2、通过具体的活动,积极开展环保行动,并带动身边的人关爱自然,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自然灾害,能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并能积极预防。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家乡的特色,并能采用一些可行的方法积极宣传。

2、探寻家乡名人的发展历程,学会采访、调查等科学方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人。

1、建立初步的经济意识和理财意识。

2、树立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通过调查、实验、采访等科学的方法,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4、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熟练地处理信息。

六年级

1、研究周围环境的变迁,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了解当地的环保设施。

3、认识各种自然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1、探寻家乡的历史文化渊源,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2、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3、在充分了解家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1、对自身的成长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恰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快乐成长。

2、懂得感恩,学会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

3、确定课程内容,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年级计划和班级计划。

各综合实践年级组长和任课老师根据年级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年级计划和班级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因本学期在综合实践任课老师的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有的老师要上同年级两个班或三个班的综合实践课,所以在制订班级计划时,可以几个班同一个计划,也可以每班制订不同的计划。

4、弹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

实行弹性课时制,就是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计划时间与某学科整合使用。

5、规范管理,提高实施水平。

(1)要扎实细致落实教师的行为要求:①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②真诚地肯定学生的努力。③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④教会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做事有序;⑤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赞赏他们的成功;⑥遇到学生的纪律问题,学会冷静、善于引导,运用最利于见效、最人道、最科学的方法。

(2)要严格遵守课程设置。综合实践老师不得随意挤占综合实践课的时间。

(3)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各年级组要安排1-2名教师上校级公开课,可以分选题课、活动交流和活动实践课等,尽量不雷同。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和各项操作规范,组织讨论交流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惑和经验,特别要注重集体备课,讨论本学期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实施操作。并做好记载。

(4)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考虑到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是兼职老师,都有自己的其他教学备课任务,为此,教师可以参照原有的活动方案,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合适的活动方案,但鼓励大家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5)做好过程资料的搜集。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4~6人为宜,每组分工要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要让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要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每次大课题结束,必须指导学生整理出一份活动报告。期中,每班各上交一份活动报告评比并存档,请各任课老师充分准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

大力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对各个学科的适应能力。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年级组和学科组的作用,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撰写相关的案例、经验总结和论文。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1)学生的评价

①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②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专家;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

③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④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①评价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

②评价方法: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制订年级及班级活动计划。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识培训。

十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学习。

3、教学研讨:指导课的教学。

十一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交流。十二月份: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教学研讨:汇报课的组织与开展。

3、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与案例。一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会议。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课程年度分析报告 篇6

——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校本课程建设培训活动

区各中小学:

祖国的优秀民间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地方、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宝库。为研讨如何正确鉴赏和合理利用宝贵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如何进行地方和校本美术课程的建设;如何开展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活动,我室将举办2010年钟楼区中小学美术与校本课程学科年度总结会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校本课程建设培训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23日(周四)下午1:30

二、活动地点: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沧海美术活动中心

三、内容安排:

(1)13:30~14:30民间传统美术——面塑人技艺培训

(2)14:45~15:45民间传统工艺——书画装裱艺术培训

(3)16:00~16:40国外“艺术创想”活动视频案例展示与分析

(4)16:50~17:30年度总结交流会

四、参加对象:

区中小学美术专职教师和校本课程教研组长

五、活动说明:培训费用回原单位报销。

六、协办单位: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常州市高等教育辅导学院

钟楼区文化馆

备注:请参加老师提前十分钟到!

钟楼区教研室

变更我国会计年度分析 篇7

会计年度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 是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信息的时间界限。我国自2000年7月1日以来一直实行统一的会计年度———历年制, 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是与财政、税务、统计管理相适应的, 方便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然而,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一刀切的会计年度并不适合于市场经济, 其弊端随着我国经济和市场的迅速发展越为凸出,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在企业所有制机构和产权形式有了很大转变的情况下, 会计年度的改革便成了在弦之箭, 不得不发。继2013年“两会”中“变更会计年度”的提案收到广大财会人的赞同后,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茂源会计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萍联名立信会计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朱建弟在今年“两会”中再次提交该提案。将该提案提上议程并真正完善和解决迫在眉睫。

2 统一的会计年度的弊端

业界对一刀切的会计年度的弊端早有认知, 然而先前却鲜有人对此提出明确质疑。由于“两会”中“变更会计年度”呼声的日益高涨, 现不得不将该问题摆到台面上。统一的会计年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统一的会计年度严重危害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年度与经营周期不一致的企业而言, 其弊端尤为凸出。企业的持续经营过程被统一的会计年度无情地切割成几段, 分别纳入不同的会计年度进行核算, 致使企业报表难以编制, 使原本就繁琐的核算工作更加复杂, 而且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质量水平。即便是对于会计年度与与经营周期一致的企业而言, 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统一的会计年度要求所有企业的年报信息集中在1-4月披露, 这使得企业必须赶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各项审计工作, 扣除春节假期, 审计人员差不多从2月底才开始着手工作, 如此短的时间之内, 完成强度如次之大的工作, 其出错率可想而知, 严重影响了企业年报的信息质量。

(2) 统一的会计年度损害了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对于事务所而言, 1-4月是其业务最为繁忙的时期, “女人当男人用, 男人当牲畜用”这句话用在这儿一点也不为过, 而下半年事务所又几乎无事可做, 人人悠闲得很, 这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严重分配不当的局面。可事务所又不能只在用人时才招人, 人员闲置是就将其踢走,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事务所的用工成本, 降低了其经济收益。试问没有财力的支撑, 事务所如何扩大业务规模?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 他们追求的并不只是财富, 身心健康才是生活之根本。统一的会计年度使他们在1-4月这段最繁忙的时期不得不加班加点, 连假期也过不安稳。而且对于那些抗压能力弱, 身体不够健壮的人来说, 抑郁症、过劳死等也是常有的事, 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人才的流失;而且许多应届毕业生对此望而生畏, 不利于该行业人才的吸纳与选拔。

(3) 统一的会计年度危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统一的会计年度要求所有企业信息集中于年初披露, 一方面不利于市场对各企业的信息进行消化;另一方面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和分析有用的财务信息, 进而不能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4) 统一的会计年度削弱了政府监管的力度。统一的会计年度要求所有企业会计报告集中上报, 然而由于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 迫于压力之下, 政府人员只能疲于应付, 走走流程就完事, 致使好多工作流程只是流于形式而并未对企业报告的内容详细审核把关, 白白消耗大量人力成本而并未看到监管的效果。

3 变更会计年度的隐忧及问题

“变更会计年度”如在弦之箭, 不得不发, 但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唯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才能为人信服。会计年度的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中存在的隐忧与问题还尚待解决, 所以变更会计年度须慎之又慎。

变更会计年度的隐忧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变更会计年度后, 使得各企业的会计年度不一致, 致使会计使用者无法将各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对比, 进而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 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投资决策。 (2) 变更后的会计年度与国家财政预算年度不一致, 不利于国家财政局、税收部门、统计部门等管理部门工作的进行, 进而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 降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率。

除了这些隐忧之外, “变更会计年度”还受到法律保障、管理部门整体协调等多方面的制约, 要想变更企业的会计年度, 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修改。 (2) 会计年度的变更不能独善其身, 应与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局等部门里应外合, 做到整体协调, 方便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3) 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已习惯用公历年度做报表, 有了一定的惰性, 对此必须设法让相关人员从思想上接受这个转变, 进而对其进行继续教育。

4 变更会计年度的相关建议

两会后, “变更会计年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然而我国在理论界对会计年度深入研究的有关文献却是少之又少, 所以会计年度的变更只能是在摸索中前进。然而“变更会计年度”终是大势所趋, 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 会计年度的变更可谓是迫在眉睫。但在摸索前进中的我们也不能盲目, 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企业效益, 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基于此, 对变更会计年度提出以下建议: (1) 可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会计年度。如生产经营具有明显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企业, 可将其经营周期作为会计年度, 从而方便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有用财务信息,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投资决策;而像金融行业的会计年度最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定, 从而方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对金融和财务风险进行统一控制, 提高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效率。 (2) 可对部分行业进行先行试点, 最好选择季节性或周期性明显的企业;或者对新兴企业开展试点, 而老企业则依旧采用原有的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一步步过度, 摸索发现最适合我国转型期要求又不损害企业利益的会计年度。 (3) 在改善企业信息质量方面:可允许企业增加一个会计年度以供企业选择, 但一经选择之后不得轻易改变。这样可使企业会计工作得以均衡分配, 从而改善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4) 在促进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方面:可错开信息披露集中期, 将年报分为年终报告和中期报告两种, 分别于年初和7月初披露。这样既有利于缓解会计人员的压力, 而且由于业务的分散, 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均衡分配, 进而又促进了事务所的发展。 (5) 在维护信息使用者利益方面:可允许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特有的会计年度, 不过这个需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且对这些企业的界定要有明确的门槛和条件。企业特有的会计年度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便于信息使用者在投资决策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6) 在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方面:将不同行业的会计年度进行区分, 年报分时段披露, 这样政府监管任务相对分散, 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全面掌控不至于出现信息真空期, 从而加强监管力度改善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世琴.公司会计年度的国际比较[J].财会学习, 2010, (11) :70.

[2]薛云奎.法定会计年度, 危害会计信息质量[J].首席财务官, 2009, (6) :18.

[3]范新华.对统一会计年度问题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5, (1) :25.

[4]全小英, 沈小袷.单一会计年度模式转向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2) :77.

[5]黄映芬.改革我国企业年度会计年度浅议[J].会计师, 2009, (3) :47.

2002中国经济年度报告 篇8

增长之源

动观流水静观山,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留给人们记忆的是古典婉约之美,将天下美景尽收眼底的园林是苏州的眼睛。如今的苏州人已经把四大园林交给了旅游者,新兴的四大工业园区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新景点。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工厂开工。

穿行于苏州的各大工业园区,眼前跳过的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国际巨头的名字。2002年1到11月,苏州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几乎占到了全国引进外资的十分之一。

北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目前外商在两地的投资集群效应越来越显著,区位优势、产业配套、劳动力价格、政府效率各种因素集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日本贸易振兴会日前出版的《2002年贸易投资白皮书》,在中国部分得出的结论是,2002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德恩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很多,是个适合工作、创业的地方,关于外商投资的法规越来越完善,运输成本低,政府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据统计,2002年1到11月份,30728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落户,吸引外资近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37%。

外资大幅增长的同时,民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崛起。2002年1到3季度,浙江的民间投资占到了全省社会投资总额的66%,比上年同期增长近三成。2002年全国民间投资增长幅度预计将达到18%左右,这个数字是2001年增速的两倍,民间资本正在被激活。

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也非常迅猛,成绩超出事先的预期,预计2002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200亿美元。出口的激增带动了我国工业在2002年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2002年年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了《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在对按工业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序的8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从第61位上升到了第37位。

不仅是出口,2002年国内需求的旺盛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又一大动力。汽车制造业和通讯产品制造业表现尤为明显。我们把摄像机架在了长安街上,5分钟的时间里共有三百多辆车驶过,我们计算了一下挂着个性化牌照和以京F开头的新车数量占到了其中的15%。2002年汽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1到11月底,国内共销售轿车达到102.8万辆,相当于前两年全国轿车销量的总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私人购车。有人甚至用井喷来形容这个意想不到的汽车消费浪潮。

收入的增加,商品的丰富,价格的降低,贷款的支持,政策的调整,使2002年消费市场生机勃勃。

记得2002年一本名为《中国即将崩溃》的书摆进了美国不少书店,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在书中声称,中国经济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在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强劲冲击下,不堪一击。与此同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斯基(Rowski)对中国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提出的质疑被旧事重提。一时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演了唱衰中国经济的一幕。然而更多的国际人士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德恩说,“我没读过这本书,但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今后几年中国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中国具有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杉岐重光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预期良好,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2002年,在高增长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市场规则开始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这一年焕发出的新活力,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传出的数字引人关注: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跨过了100000亿元,而在10年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6638亿元。

谈到速度,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中国未来还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第一,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人做的非常好,中国成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第六位的大国。第二,中国“入世”以后的第一年,中国人确实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地给我们规划了未来二十年,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会使2000年GDP89404亿的基础上实现再翻两番,超过35万亿,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那时,我们就可以在目前第六位的基础上,超过法国,超过英国,甚至于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这个目标确实是非常宏伟的,我想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更加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中国。

民生之本

作为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在结构调整中经历着痛苦的裂变,1990年到现在,沈阳的下岗职工累计已达80万人。尽管经过努力,市政府在2002年开发了近12万个就业岗位,但仍有几十万下岗职工等待就业。到外地工作,使更多的沈阳下岗职工看到了希望。

当东北人走出黑土地,跨过山海关,在流动中书写自己新的“创业史”的时候,“就业”这两个字也成为贯穿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词。2002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表示,如果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国企下岗职工计算在内,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7%。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使更多的人面临重新就业的压力。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还将面对1400到1500万个城镇就业缺口,而在农村,还有着1.5亿等待进入城市的庞大人群。

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召开了再就业会议,出台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实行积极的再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促进跨地区劳务输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下岗人员通过各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 。2002年,一系列扩大就业的措施出台。十六大报告中,扩大就业更是被确定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整个中国大地在外打工的农民超过8000万。告别土地,走进城市的农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就业,创造着财富。当农民从土地里拔出双脚,打起行李踏入城市的时候,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开始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说,“农民进城实际上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如果农民进城的链条被打断,那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或者制造业的发展成本相对要提高。”

制造业的增长,服务业的繁荣,为进城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放宽、清理不合理收费,使不少进城的农民也体会到了城市对他们的日渐包容。2002年10月,在九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上,“公民身份证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从居民身份证,到公民身份证,一字之差,让人们看到打破城乡差别,鼓励流动,已经在法律的框架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1000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的进程将加快。就在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1000美元。上亿的中国农民进入城镇,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最壮丽的景观。

规则之美

曾记得2002年第一个工作日,全国270多个海关一起开始启用新的电脑报关系统。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5300多种关税大幅下调,关税总水平由原来的15.3%下降到12%。新年伊始,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传达着对新规则的尊重。

2002年12月11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的日子,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选择了独特的庆祝方式——为北大的WTO培训中心揭幕。没有人能确切地统计出过去的这一年,有多少人参加过世贸规则培训,但在任何一家书店,你都可以找到和世贸组织相关的书籍。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2年是学习规则的一年,适应规则的一年。11月4日,国务院首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89项。这一年全国共清理法规2300多件,废除、停止执行或修改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件。2002年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规则的简约之美。

重组、拆分,拆分、重组,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到位的服务呈献给市场。中国电信被一分为二;新组建的国航、南航、东航三大集团,在割断了与民航总局的隶属关系后,第一次向人们展示新的形象;“夏利”这个多少年来被天津人津津乐道的汽车品牌,归在了一汽集团麾下,在新的平台上,开始了与丰田的合作;在此前后,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东风、日产宣布结盟;上汽入股通用大宇;北汽与现代携手。2002年,“重组”这两个字摆在了几乎所有的汽车集团老总面前,而每一次重组都让消费者对市场有了新的期待。行业原来的寡头垄断,或者说这种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条件的单一垄断,已经改革成现在比较充分的竞争。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种比较充分的竞争,至少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综合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使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受益。

2002年5月,天津开发区在政府大楼前搭建了一尊城市雕塑。中国象棋的将士,被摆放在了黑白相间的国际象棋棋盘上,这尊雕塑被取名为“游戏规则”。千百年来早就习惯“相走田,马踩日”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在新的规则下调兵遣将。

小康之路

2002年,“买车了吗?”成为许多人生活中新的常用问候语。就在这一年,人们忽然发现,轿车竟然与自己的生活如此接近。这一年,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变化中体会到中国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全国城镇又有1千多万个家庭搬进了新居,购房契税两次下调,住房贷款更加方便,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新的消费理念。

“宽带极速之旅”入户,让远隔千里的家人团聚。CDMA上市,给GSM的老用户带来了新选择。用手机拍照、发“彩色短信”,把千里眼和顺风耳连成一家。

“按需要办理”,使“护照”不再成为少数人炫耀的资本。不用担保就可以透支,“信用卡”使国人的信用有了可以衡量的价值。

2002年国庆,住在北京北郊的居民开始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方便和快捷,广州的地铁新线、重庆高架铁路,好几个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成或是在建。成片的广场绿地,流光异彩的都市夜景,功能齐全的城市社区,表明城市在长大,城乡在变美。百姓在变化中体会着生活的新含义。

生活不再是生产之间的间歇。更绚烂的色彩,更自由的选择权,诠释着生活的丰富内涵,有质量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成为更多人的追求目标。

百姓从生活中体会着小康,专家们也在研究着小康。从事了10多年国情研究的学者胡鞍钢,从两年前“十五计划”提出建设“更殷实的小康”,开始关注“小康”这个话题。他认为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胡鞍钢说,“就中国而言,不可能说关着门,北京、上海实现现代化就行了,关键是全国十几亿人口,通过我们的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开放能够惠及到所有人口。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理解从过去20年的先富论,必然走到共同富裕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描述的是一种比较宽裕、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党的“十二大”把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0年后,党的十六大提出“新的翻两番”目标,“小康”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一篇:期末综合复习下一篇:混凝土外观质量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