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的经典散文(精选10篇)
她总是优雅的、安静的,像一个人,控制住内心的汹涌,高高的银杏树。
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一颗安详、略带羞涩的内心?高高的银杏树。
我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又一下,用我温暖的目光,用我寂寞的情怀。她允许我的这种任性,高高的银杏树。
她也任性。在春天里,当春风大声地吹着,她就大声地绿着。当春风小声地吹着,她就小声地绿着。春风不吹,她也是那么任性地绿下去,绿得浓郁,绿得醇厚,绿得优雅,绿得让人爱怜。高高的银杏树。
她也娇艳。在秋光里,当秋风大声地喊她,她就大声地应答着;当秋光小声地呼唤她,她就安静地应和着;当秋光沉默着经过她,她用娇艳的金黄喃喃低语。她黄得高贵,黄得让人疼惜,高高的银杏树。
有了她,我对雪松的喜爱减少了三分;有了她,我对玉兰树的`热爱减少了两分。高高的银杏树。
我看着她,我喜欢安静地看着她,高高的银杏树。
当我看着她,我能感觉到,她小巧的手掌,轻轻拍打着我。拍打着我的孤独,拍打着我的忧郁,拍打着我的欣悦。高高的银杏树。
她有多么小巧、俏丽的手掌呵!那么多的小手掌轻轻地拍着,喁喁私语。春天在她身上死了,又活了。秋风在她俏丽的小手掌间来了,又走了。她总是优雅的,处变不惊。高高的银杏树。
在春天的小南风里,在秋日的蒙蒙细雨里,她优雅地立着。她轻轻地摇。安详地摇。优雅地摇。她在我的窗户前摇。她在我的笔尖上摇。她在我的寂静里摇。她在我的梦境里摇。我看着她,爱着她,依恋着她。高高的银杏树。
她用沉默,与神交谈。高高的银杏树。
她用疼痛,轻轻歌唱。高高的银杏树。
诗歌需吟诵, 小说靠反思, 而散文却呼唤“鉴赏”二字。虽说论“语言”不及诗歌, 论“思想”不及小说, 但“散文”却将此二者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散文最流行, 所以古今中外的精品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角色。我们今天学习这些精美的散文就是要从这些名篇中发现美, 感受美, 鉴赏美, 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一、披文以入情, 分享作家的喜怒哀乐
文以载道, 文可示情, 文章不著一“情”字而情已自现方为佳作。白居易有诗云:“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 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 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我们阅读散文唯有意会一个“情”字, 唯有沉浸到文章中去,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日常的所见所闻来细细地揣摩作家在文中所着力向世人表达的喜怒哀乐, 文章才没有白学, 作者才如在眼前。鲁迅先生于灯下沉思, 执笔剖析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至多不过是奴隶”。读这篇文章不能不令人惊叹先生之洞察力、判断力的深刻与准确。散文的魅力, 说到底就是思想的魅力, 就是作家见出了常人所不能见的魅力。又如女作家攸敏和林希在《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石缝间的生命》中分别写道:“但在看到那只囚笼中的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 我明白, 天空的辽阔与否, 是由你自己造就的, 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 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 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 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愿一切生命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从而锤炼自己, 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笼中的鸟儿, 石缝间的生命, 跟它们比, 有谁敢说自己已经不堪重负了呢?生命啊, 你可以不伟大, 但你要庄严;你可以不完满, 但你要努力;你可以不永恒, 但你要真诚。多读散文, 多跟思想深刻的作家作心灵层面上的交流, 对我们中学生的成长无疑是一条捷径。
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与体验, 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直率而又热烈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影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相信所有的同学读到这篇文章在理想上都会被感染, 都会在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 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同处, 达到部分或全部地接受作品。鉴赏散文需要“披文以入情, 赏句以入境”, 需要换位思考, 需要发挥想象。罗丹在提及其著名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 来自思想, 来自意图, 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这句话适用于散文的鉴赏。
二、赏句以入境, 感受语言的伟大力量
大海中怎能没有珍珠, 文海中怎能没有佳句。情来自何方, 情负载于何处?一切都得靠赏句以入境。中外散文在语言上是极富魅力的, 佳词丽句俯拾皆是, 很值得同学们用心品读, 细细咀嚼。唯有如此, 方能增强我们作文中词句的表现力。
散文语言的优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诗意, 表现力很强的句子;二是能见出人生世相的富含哲理的句子。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精品散文里比比皆是。如台湾女作家琦君在《泪珠与珍珠》中写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雨后的青山, 好像泪洗过的良心”“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 是天使的眼泪吗”, 读这些句子只能用三个字形容, 那就是“太美了”。什么叫精神享受?应该就是指这特强的表现力, 指这能激发读者神游太虚的想象力。文学语言啊, 你的力量真是伟大。再读一读下面几组句子, 你会作何感想呢?
1.也许, 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 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 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 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谭延桐《家是地球的中心》)
2.我想说的话在于, 今天最重要。今天就是你搬来的一块砖, 虽然朴素不足道,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袄, 虽然不够阔气, 却能挡住寒气, 使你明天不会感冒;今天是拧开水龙头冲出的清水, 可以濯足, 可以洗衣, 可以变为香茶一杯。 (原野《今天最好》)
3.这就是自然, 不光是一片树叶, 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 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 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 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 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东山魁夷《一片树叶》)
4.秋是成熟的季节, 是收获的季节, 是充实的季节, 却也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 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 而只愿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罗兰《秋颂》)
无须刻意发现, 这些语句自会在第一时间留住读者的眼睛, 引发读者的思考, 自会唤起人们对创造这些精粹语言的伟大作家的惊奇、骄傲和快乐。
三、谋篇以入理, 欣赏作家的匠心独运
文贵含蓄, 文忌直露是散文创作中的通则。散文之反映人生世相最讲究“小切口, 深主旨”, 看似漫笔成文, 实则形散神聚。高举“素面朝天”大旗的毕淑敏是一个驾驭文章的高手。她的《今世的五百次回眸》先带读者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 而且让你兜得乐颠颠的, 差不多就完全认同了她的选择:“想我这余生, 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 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 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然而结尾峰回路转, 作者突然又笑了, 原为顿悟也。于是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从此不再东张西望, 只心定如水, 把握当前”的决定, 艺术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 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再如, 一篇《灯下漫笔》谈的是中国人的“国民性”, 却从“乡下人钞票兑现银”的小事写起;一篇《道士塔》将巨大的民族悲剧寓于冷静的故事叙述中;金开诚谈清高不泛泛而谈, 而是将它表现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雅士身上。凡此种种, 都说明“以小见大”对于散文来说已成定律。此外如象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亦为散文所常用, 同学们若以此为例, 在自己构思作文时加以援引, 是大有益处的。
摘 要:散文是情感的产物,是美的化身,经典散文以其真挚自然的情感和绚烂多姿的语言之美给欣赏者以咀嚼不尽的审美享受。真情和醇美构成了经典散文独特的艺术特征。文情并茂的审美效应是经典散文永恒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经典散文 文情并茂 审美效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莫不是以其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而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精品。而散文,更是被称为“情文”。散文比之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形式,其情感性更为强烈和充沛。它更近于诗,但又因没有格律形式的限制,其情感抒发更为自然诚挚。每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都是一扇向读者打开的情感之窗,引读者步入作者的情感小屋,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而谈,或深情倾诉……使读者与作者同乐共愁。
散文,又被称为“美文”,它的自由之美、构思之美、意蕴之美……无一不有赖于形象生动的语言建构。以自由为本体性格的散文,其语言经过作者情感清泉的浸润,洋溢着作者本我的独特个性,或典雅清新,或精粹简洁,或气势磅礴,或平易自然,或幽默风趣,或机智犀利……虽风格各异,但莫不体现出语言智慧的华彩灵光,给欣赏者以咀嚼不尽的审美感受。
感人肺腑的情怀沁润了优美动人的语言,优美动人的语言抒发了感人肺腑的情怀,真情和醇美构成了经典散文独特的艺术特征,产生了文情并茂的审美效应。
一、经典散文的真“情”诉说
“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但是我以为其情之最真、最痴、最自然者,莫过于散文之‘情。”佘树森在《散文创作艺术》中对散文的表“情”性可谓情有独钟,甚至将之称为“‘情种的艺术”[1],在笔者看来,这并非对散文的溢美,而是对经典散文情感特征的精确概述。
经典散文的情感“最真”,它以“真”而动人,它是作者心灵清泉的真诚灌溉而结出的果实,是作者“心底里流出的蜜”。经典散文的情感“最痴”,它深沉洁净,一唱三叹,读来常令读者有荡气回肠之感。尤其是一些“思人念物,追怀往事”的作品,“痛则切肤,悲则彻骨”[2],其“痴情”撼动人心,令人回味咀嚼不尽。经典散文的情感“最自然”,它不是矫揉造作,精心雕琢的产物,它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生命意蕴的真切感受、体验、领悟、挖掘和表达。“亲子情、男女爱、夫妇恩、师生谊、朋友义、故园思、家园恋、山水花鸟的欣托、普救众生之襟怀以及人事发现的愉快……”[3]所有这一切情感,都自然地倾流在作者的笔下,其魅力非那些雕章琢句、扭捏作态的文章所能比拟,所以才能产生经典散文“所独具的‘永远会令人沉醉或深思的审美效应”[4]。
巴金谈到自己的“写作的秘诀”时说:“倘使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5]“把心交给读者”,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散文贵真、贵痴、贵自然的真谛。凡是能经得住历史浪沙的涤荡,经得住读者审视的经典作品无不是作者的“心”作。
比如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可称之为“心”作中的精品。名曰《项脊轩志》,“项脊轩”这间百年老屋的前后变迁却只是背景而已,贯穿全文的是作者的情感脉络:“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书斋之清静幽雅,之生趣盎然,之“珊珊可爱”,都是作者快慰心情的表露。作者置身书斋之中或静思默想,或高声吟颂,小鸟为伴,月桂为朋,那种融融之乐和少年无忧无虑的活泼情致,透过那自然清新的语言直入读者的心底,让读者与之同享悠然自得的“可喜”。祖母的亲切关怀、谆谆教诲亦可喜之事,然言犹在耳,斯人已逝,作者禁不住伏案大哭: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十五字而已,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后文忆与妻子的生活片段情真意切,而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尤令人感怀不已: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应该是怎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然而这美丽的景致在归有光的眼中徒增凄婉哀凉罢了!枇杷树为妻子去世之年亲手栽种,其情其景如在眼前,转瞬间树已亭亭如盖,栽树之佳人却早已香消玉殒,睹物思人,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项脊轩志》一文,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寄情于事,或直抒胸臆,其真挚的情感在人、事、景的描绘中流诸笔端。其悲其喜,几百年来让多少读者为之唏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司马迁《报任安书》中隐忍苟活,发愤著书的志向;诸葛亮《出师表》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贬谪在外,潭水为伴的凄凉落寞……千百年来多少读者为之撼动心襟,不能自已。
现当代的经典散文亦是以其情感的真挚、自然而动人心魄。林觉民《与妻书》中对亲人的深情与牺牲一己、换取同胞自由的大义凛然,曾让多少读者痛彻肺腑;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沉痛悲愤之情,曾经感染了多少仁人志士从而在沉默中崛起;朱自清《背影》中蘸着泪水勾画的那个艰难替儿子买桔子的父亲的“背影”,曾经多少次撩拨了为人子女的心弦……
情感无国界,外国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同样是以情动人的典范之作:罗曼·罗兰娓娓地叙事,表达的是母亲对儿子那份执著而又独特的爱(《我的母亲》);乔治·桑对乡村冬天温馨图景的描绘,凝聚的是她对宁静淡泊、自然纯朴生活的向往;海伦·凯勒三天奇特的光明之旅,传达的是她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假如给我三天视力》)……
遍观古今中外的经典散文作品,其情之真、之痴、之自然,如是也。大浪淘沙,那些空洞无情或应景造情的作品,终因其矫揉造作的虚假之情而被欣赏者摈弃,惟有情真意切的经典之作才会在文学的殿堂中散发永恒的魅力。
二、经典散文的辞采风韵
散文的魅力,来自于真情,也来自于语言,因为无论是深刻新颖的思想、感人肺腑的情怀还是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都是融于语言之中的。经典散文的语言“简洁凝炼、形象生动、清新自然、富有节奏感并饱蘸诗意”,“讲究文采”又“亲切自然”[6],既有美雅之趣,又有生气灵机,给人一种“如听天籁的愉悦”之感(杨道麟教授语)。而具体到每一篇散文,又因作者的年龄、气质、喜好和情感表达需要的不同呈现出摇曳多姿的不同风格,使散文的语言平添一种绚烂多彩的美。
散文绚烂多姿的辞采风韵,很难一言蔽之。林非说优秀散文的语言应“清澈流畅而又蕴藏着感情浓度和思想力量”;佘树森说优秀散文的语言是“华正与朴相表里”;凌焕新认为优秀散文的语言具有“表达思想感情时的适意美”、“语句结构方面呈现的错综美”、“语调声调所显示的节奏美”[7]。他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散文语言意韵、音韵和形式上的美质。
(一)经典散文语言的意韵美
经典散文语言的意韵美,即凌焕新所说的“适意”,林非所说的“蕴藏着感情浓度和思想力量”,它体现为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自然亲切中体现出语言的智慧,飞扬的文采与内容的美相统一。
比如石评梅《心之波》中望月沉思的一段:
今夜的月儿,好像朵生命之花,而我的灵魂又不能永久深藏在月宫,躲着这沉浊的社会去,这是永久的不满意呵!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定而不变的,没有绝对真实的。我这一时的心波是最飘忽的一只雁儿,那心血汹涌的时候,已一瞥的追不回来了!追不回来了!我只好低着头再去沉思之渊觅她去……
这是作者自己心灵的絮语,那细腻柔婉的哀思愁怨在如清泉般自然、清凌而又优美的语言中涓涓流淌。“月儿”是“朵生命之花”,“心波”是“最飘忽的雁儿”,这些美妙的比喻似信手拈来,那么自然妥帖,不饰雕琢,却有一段天然的风流,让人咀嚼玩味不尽,显示出作者出色的语言功底与智慧。
经典散文语言的意蕴美在同题散文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老舍的《我的母亲》语言质朴深沉,罗曼·罗兰的同题作品却带着几分谐趣,东方母亲的淳朴,西方母亲的独特,在不同的语言风格中得到完美地凸显。
(二)经典散文语言的音韵美
经典散文的音韵美,即散文语言在音节、声调、节奏上表现出来的音乐美。
比如我们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等叠词连用,“零星地”、“袅娜地”、“羞涩地”等修饰词连用,形成一种舒缓悠长的旋律之美。一连串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式,又与前面的散句形成整散、长短的变化,在重复与变化的组合中,体现出和谐的节奏之美。细细读来,其感觉正如作者文中的话:“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再看余秋雨的《逍遥游》:
栩栩然蝴蝶。遽遽然庄周。巴山雨,台北钟。巴山夜雨。试目再看时,已经有三个小女孩喊我父亲。熟悉的陌生,陌生的变成熟悉。千级的云梯下,未完的出国手续待我去完成。
这段文字在韵律上有韵无韵相互交融,句式上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声调上高低起伏变化,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作者像一个出色的音乐家自由调度着每一个文字音符,张显出经典散文语言的音乐美质。
(三)经典散文语言的形式美
经典散文语言的形式美,即散文语言外在形式上的美感。它或表现为行文的整齐有秩,或表现为语句的长短参差,或表现为色彩的明丽绚烂,给读者带来视觉上、听觉上独特美感。
从前文的许多例子中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散文大家钟情于对偶、排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这不仅增强了语意、语音上的表现力,而且在句式上形成一种整齐而又错落变化的形态,给读者以形式上的美感的享受。
还有许多散文作家钟情于运用色彩来绘景、写人、状物,使散文的语言充满了一种绘画美。苏雪林《我们的秋天》一组散文中豆荚、黄昏甚至连小宝宝都充满了色彩!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诗情与画意都在这彩色的语言中流淌。
经典散文的语言可以观、可以听、可以心会玩味,它独特的形式之美、音韵之美、意蕴之美,使散文在文学大观园里独享着“美文”的名誉,它与作家的真挚情感构成了经典散文的两翼。真挚的感情经美“文”而愈感人,美“文”融挚情而添灵性。文情并茂的审美效应——经典散文永恒的魅力所在。
注释:
[1]转引自方遒:《散文学综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11页。
[2]傅德岷:《散文艺术论》,重庆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88页。
[3]李泽厚:《美学三书》,转引自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99页。
[4]方遒:《散文学综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10页。
[5]转引自傅德岷:《散文艺术论》,重庆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81页。
[6]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168页。
[7]参考方遒:《散文学综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20页至122页。
关于千年银杏树的故事听得多了,那老神树在我心中的形象显得越来越高大。
当我第一次见到它时,那惊讶之态不亚于被突如其来的雷鸣震撼,看那庞大宽广的树冠,粗壮矮实的主干,蓬勃而有力的枝条直插苍穹,仿佛它的体内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交错的枝杈,茂密、青翠折扇形的叶子,就像是撑起一把巨大的伞,这把伞多大呢?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述,只知道站在老树下,感觉自己特别的渺小,仿佛还不如老树上的一片叶子。
当朝阳爬上老树旁的山顶时,老树就沐浴在阳光中,静静地立在村边的小河旁,潺潺的河水,欢快地流着,仿佛是在给老树伴奏似的。当我站在这棵千年古树下,仰脸看不到蓝天,它的影子在地面上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圈,那典雅的树体,躯干挺立,苍劲倔傲,蔚为雄奇壮丽,真的是奇迹!怪不得郭沫若先生也喜爱这银杏树,并尊它为国树,他在《银杏》中写到:“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抚摸着老树那苍老灰褐色、不规则纵裂而粗糙的树皮时,自己仿佛也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和当年生发、养育古树的大地、小河交谈着,感谢它们为后人留下的这棵古老之树。
看着老树,抚摸着老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当地人传下来的一个盲人量树的故事,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一年,村中来了一位盲人,他也很想知道这棵一千多年的树究竟有多粗。盲人来到大树下,把拐杖靠在树上,然后,把胳膊一伸,一抱一抱地绕着大树往前走,他一边走一边数,“一,二,三……”等盲人快走到拐杖的地方,有个顽皮的孩子,悄悄地把他的拐杖往前边挪挪,盲人就继续一边走,一边量。那个顽皮的孩子就这样和盲人玩起了藏猫猫,每当盲人快到了放拐杖的地方,孩子就把拐杖往前挪挪。盲人量啊,量啊,总也量不出树的粗细来。于是,盲人停下来,脸朝着天空,喃喃自语道:“好粗的大树啊!恐怕是棵神树吧,可不能动啊!”人们随声附和道:神树,神树,不能动,不能动。于是,村中男女老幼,都喜欢在树下玩,无形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村规,谁也不能动老树的一枝一叶。
老银杏树的名气是越来越大,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一阵风吹来,那一片片像扇子形的叶子,哗啦啦直响。那上面一定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故事。
说实在的,银杏树春天发芽是很晚的,直到谷雨之后才能见到它的初芽叶,很小,很小。那嫩绿的新叶芽慢慢拓展开来,矜持着自己的姿态与世无争。在晴空万里的日子,空气湿润的早晨,当太阳把金光抛洒到她身上的时候,远远望去,银杏树翠绿的宝盖周围,呈现出一道彩虹似的光环,看到这奇异景色的人,无不为她的美丽壮观而倾倒。她端庄而潇洒,娴静而大方。清风徐来,婆娑起舞,在旋律优美,动作和谐的舞动中,为其母亲输送着温暖的阳光与热量和清爽新鲜的空气。
当你靠近那枝条间对叶子进行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叶子互生,在长枝上呈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有细长的叶柄,形状就像一把轻柔摇曳的绿色小扇子,银杏树的又名“千扇树”也因此而得。
叶子呈二分裂或全缘,叶脉和叶子平行,无中脉。又似一只只宽阔的鸭掌,所以,银杏树的原名本是“鸭脚子”,三国时甚至更早在民间就已盛行了。北宋文学家刘原父一首五言叙事诗可以作证:“巍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而银杏之名却是来的太晚,宋代欧阳修有诗《鸭脚》曰:
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由“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可知银杏一名是宋初皇帝的赐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可见,宫廷称”银杏”而民间仍普遍称“鸭脚”。
夏日来临,银杏树昂然耸立于娇阳之下,枝枝杈杈毕挺向上,俨然一副不卑不亢积极进取的气派。她的树叶除茂密葱茏之外、还具有底、面光滑细腻之特点,叶脉布局清晰之精巧,连同叶片的边缘都是花式的。酷暑炎炎的时日,笔直的枝杈上那些碧玉般的叶子错落有致地安卧着、与枝干密密地构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遮阳伞,成就夏日里那一处凉荫。
大树下,是大人休闲纳凉和孩子玩耍的好地方,大树的主干分叉的地方,就像是一铺炕。曾经爬上爬下的孩子们,把大树的皮都磨得光滑。树上更是鸟儿的天堂,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总是不断。
公交汽车在老树旁经过时,人们都把脑袋伸出窗外,欣赏着老树的姿态。更有很多的.外地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观看老树的风采。
大树陪伴着一代一代的居里人,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部史书,记录着居里人的生活细事,记录着时代的更替,记录着大地的沧桑……
秋天,这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名字季节。银杏树的果实也是象熟透了的荔枝一样,圆圆的、浅黄的,密密麻麻结满在绿荫下,在它们的牵引下,一根根树枝都被弯下了腰,直叫人想跳起来。
树叶渐渐地褪去了苍翠的光泽,在不知不觉中换上了季节的礼服。摸上去,感觉有如丝绸般的润滑;闻起来淡淡的清香悠悠地进入肺腑,那是大自然的造化,那是大自然的味道。
满树的叶子仍然像一把把展开的扇子,但已是五彩纷呈了,有绿色的,有淡黄色,还有黄绿相间的,还有……它们依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忽悠忽悠地在枝头飘摇。阳光洒了进来,树叶迎着阳光被照得耀眼,仿佛年青的生命依然跃动于老树的枝丫间。这,让人心底也涌动起阵阵暖流。
对于这个时节的银杏树叶,郭沫若先生的描写最为传神:“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在大文豪的笔下,秋天的银杏树叶是活的。
西风渐烈,冬天很快就来了。银杏树叶已是满身的金黄,开始在慢慢腾腾地飘散着离开依偎已久的老树之枝。在此时,树上金扇飘摇、空中金蝶飞舞、地上金叶铺展,片片与太阳的金色交相辉映,熠熠发光,十分壮观,令人满目生辉。那片片金黄色的银杏叶子,在不同的场所,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银杏树的叶子,从春天到冬天既不知道什么叫死亡,也不知道春天会重新到来。它们为大树而生,无数的叶子做着同样的工作,这就是——把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这些叶子很朴素,活得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然而,这不起眼的叶子能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带给人们希望和喜悦;还能在烈日炎炎之际,给人们提供休息的绿阴;当秋天到来时,它甘愿牺牲自己,回归到大树的根基,和着冬天的雪液琼浆“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用生命和爱融入了大地,孕育着下一个春天……现代小诗曰: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凡物被人所喜,必是有其所喜之处。银杏树在其美、真、善中表现出了它的可喜之处——浑身都是宝。
银杏叶子,它的价值不但在于它处处散发出的春、夏、秋、冬的美景,还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目前,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方面的产品达50余种。此外,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银杏,又名白果,4月开花,10月成熟,明朝李时珍曰:“一枝结子百十,状如楝子,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其核两头尖,三棱为雄,二棱为雌。其仁嫩时绿色,久则黄。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或雌树临水亦可;或凿一孔,内雄木一块,泥之,亦结。阴阳相感之妙如此。”果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假种皮骨质,白色面而被称之为白果。这名字最早见于元代李杲(1180-1251)《食物本草》。当时银杏药用盛行,更因银杏结实落地,果肉烂没,只留种仁,色白如银而得名。种仁食药两用。至明朝白果之名大盛,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至今,我们大多知道白果,而忘却了其旧名“鸭脚”、“银杏”了。
关于白果在民间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穷人家的姑娘名叫白果,从小死了爹娘,12岁就给财主放羊,受尽了人间苦难。一日在山坡上拾到了一枚奇异的果核,宝贝似地赏玩了几天舍不得扔掉。最后把它种在了常去放羊的大刘山的一个山坳里。经过几年的精心照料,这颗神奇的种子生根发芽,很快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年秋天都会结满黄澄澄的果子。
一天白姑娘赶着羊群来到了这棵树下,突然接连咳嗽几十声,痰涌咽喉吐咽不下,顿时昏迷过去。这时,只见从大树上飘下来一位美丽的仙女。手里拿着几颗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取出果核,搓成碎末,一点一点地喂进白姑娘口中,片刻,痰就不涌了。白姑娘睁开眼睛,那仙女朝她笑了一下,就飞上大树不见了。惊异的白姑娘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从树上摘下许多果子,带到村里,送给有病的人吃,吃一个,好一个,一棵树结的果子,治好了成千上万的咳喘病人。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人们干脆把“白姑娘送的果子”叫白果,那结满白果的大树就叫“白果树了”。从此“白果能治咳喘”连同白果姑娘的故事就被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事实也正是如此,白果不仅能够食用,而且也正是因为它有极好的药物疗效才被人们所认识,据《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现代医学证明,种仁中的黄酮甙、苦内脂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功能减退等疾病还具有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今天,也成为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和款待国宾上客的特制佳肴。
银杏树为裸子植物中唯一的中型宽叶落叶乔木,可以长到25-40米高,胸径可达4米,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盆景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
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档家具外,更可雕刻匾额及木鱼等高级工艺品。时珍曰:“其树耐久,肌理白腻。术家取刻符印,云能召使也。”
喜欢,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喜欢,而是因为喜欢而美丽。人们喜欢银杏树,是喜欢它的生机勃勃,更喜欢它那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真是:
光阴越过千百年,银杏参天叶尚田。
老树天栽芽翠绿,新子母抱手牵连。
银杏树寿寿青青,嘉果丰硕硕年年。
银杏黄了,没头没脑地黄,黄得不像话了!你看,那叶片挂在枝条上,一串一串,像铜钱,在阳光下闪烁、招摇和抒情,又潋滟又璀璨,金灿灿的晃人的眼。满树的贵气,在寂静的空气里闪啊闪。
有风从叶片上走过,有叶片从树上飘飞,蝴蝶一样舞蹈,然后,悄无声息地落下了。
银杏树,是拿了色跟秋约会的,是拿了舞跟秋私语的。
同样地,它们也蛊惑着我。我站在教室里,隔着玻璃跟一棵银杏树对视着,心底有一个声音响起:秋了,再忙也要抽一个下午去看看秋,看看秋色,去看看银杏树。
早听说,榆次的银杏树大都集中在百草坡了,就想,银杏树成林成海,那该是多壮阔和盛大啊!那黄的色,该要搅彻天地渐渐升起来的寒冷吧?
果然如此。
陌上夕阳半醉,空中丽色成海。高大挺拔的枝干,用火炬的气势在空中举成一种燃烧。那燃烧,有着汹涌的力量、澎湃的热烈和拦不住的气势,空中飘成了一条一条的黄带。我想,那是银杏树献给天空的哈达吧。整齐的队列,节日的盛装,银杏树用绚烂和仪式,欢迎着秋,也欢迎着每一双热烈的眼睛。
“真美啊!”同去的`姐姐们不由地发出了赞叹,就像银杏叶遇到秋一样,都是情不自禁了。
我在搜寻,企图找到开始和结束,可哪里有呢?天空里是无边的黄,在以射线的走势蔓延到天边。在蓝色的背景里,它们在用写意的笔法加重秋意,天高云淡,秋韵悠悠,秋意绵绵。这秋韵太浓了,这秋意太密了!
脚下是落叶,以星星点点的状态散落、点缀和构图。银杏叶,以扇形的形状,以匍匐的虔诚,在为土地织一件秋的彩衣。土地给叶以养料,叶给土地以多彩,它们的彼此恩养,成就了各自的辉煌。我站在一棵银杏树下的时候,看到了它们的依存、和谐,以及在银杏叶上闪烁着的隐喻。
这隐喻,我来收纳,然后珍藏。
还有白果。第一次见到银杏果,椭圆形状,小杏大小,色黄白,样可人,落在地上、叶片上,如珠似玉,在夕阳里晶莹剔透。我用手捡起,用鼻去嗅闻,成熟的味道一股一股扑上来。王姐一颗一颗捡起,宝贝似地说:“用它泡了水来喝,用它泡了水来喝!”我不知道它有什么功效,但想,那水里一定有银杏果的功力在蔓延、在遍布。
就想,我也要捡一些泡水喝,这样想着的时候,我就又嗅了嗅,就嗅到了银杏果的香气,那香气有经历过后的沉稳和厚实。想来,由花到苞到果,这逶迤的过程里,有着奋斗的痕迹。秋了,哪一张面孔里,没有岁月的褶皱、时间的尘埃和经历的路径?
眼前的姐姐们脸上有沟壑不可抗拒地落下,两鬓有微霜毫不含糊地升起了,是年岁了,深秋了,水色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可对世事的禅透、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却在日日攀升。
“这件衣服穿着好,照相就太暗了!”我依在一棵树干上对着镜头的时候,刘姐这样跟我说。
“穿我的这件试试!”一向对美有独特领悟且时尚的杨姐说。
果然不错!刘姐一边调着镜头,一边会意地点着头。彼此都用了心,才有了美的留存和记录。唯这样,才不会负了这银杏树,负了这秋色。
不远处,一对中年夫妻,一样的秋色,一样地摆姿势拍照。男人一会叫嚷着让女人笑一个,一会跑到跟前替女人扯扯丝巾,然后拍照,然后再选景,再拍。我一向觉得男人婆婆妈妈不好,可那一刻,忽然觉得,那都是爱的生动展开呀!
小禅曾经说:“我老了,可我心里永远是春风少年。”
能站在银杏树下,跟自然厮混的人,跟秋亲密的人,都是春风少年。
郭沫若是春风少年。秋里,他一个人去看银杏树,是被银杏树的风姿和美击倒了,所以他这样抒情:“熏风会媚抚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想必,他当时的心情一定是春风了、少年了。
美的东西,总会让人忘记年龄的。
李清照也是春风少年,但却怀了妖娆的心事,写白果的风韵雍容、玉骨冰肌,意在喻夫。白果被摘,欣喜还能并蒂,这,大概就是那个秋天对她最好的安抚和宽慰了吧。
此时,我就想靠着一棵银杏树,深陷在秋里,单纯地沉溺着,什么都不想看见了。此时,我就想着站在一棵树下,用无声跟银杏树交流,跟这个秋天私语……
此刻,有风从头顶刮过,有落叶飘零。叶刚刚还在枝头闪烁,瞬间,只在一瞬间就落了。凋零,不仅仅是因为风,瓜熟蒂落、生老病死,谁又能违背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
银杏树不能,人也不能。
头顶,是热烈的燃烧;脚下,是安然的静卧。
远处,姐姐们的谈笑声,在银杏树下穿梭着、荡漾着……
这个下午,我们和银杏树去虚度。有这样的虚度,我们都是春风少年。
踩着厚厚的积叶,不由感伤,转眼便是深秋,天空依旧雾霾的沉重,或许抬头望去,只有那金黄的银杏叶能给黑暗的天空带来一丝色彩,只惜,一阵秋风,叶子便漫天飞舞无不美丽,可随之的伤感便上心头,这个美太短暂了。
不喜欢北方的冬天,来的总是那么突然,甚至来不及备好棉衣,就寒风瑟瑟了!与冷比起来,恐怕最让人犹豫的便是灰蒙蒙的天空了。
有一阵子没看到太阳了,雾霾依旧,此刻倒是盼望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吹散整个阴霾,吹来蓝天白云,恐怕这是奢侈的。
半蹲伸手捡起一片落叶,金黄均匀,如果再来一米阳光,那么想必叶子一定是透亮的美丽。原来万物皆有支撑,好比人也需要阳光照耀,才可博得云开见日出吧。
不记得是第几个年头了,可是这一年银杏黄了,而我依然在这里,一场不变的停在这里,没有走下去的勇气,却也无法改变的状态。
太多的悲伤似乎都不在重要,太多的快乐似乎迟迟没有来到。
都说落叶飘零的季节,是回归故土的时候,于我,故乡是那么遥远,似乎在当今交通如此便利的.情况下,依然回不去,确切的说是无法回头。突然很羡慕漫天起舞的落叶,她们总是可以随风飘落到属于自己的土壤里,最后尘埃落定。
不想回忆,怕是辜负了最美的年华,事实也如此。或许自己一直以来都是犹若寡断的性子,总是在取舍之间徘徊,怕伤了别人,最后却伤了自己。
一日复一日,就这样耗着,八年,一个最美的年华,如今依然孤独。倒是有些滑稽的想到,昨天的日子11.11,大家嘴里喊着光棍节,看来我是当之无愧了。
1 银杏的生长习性
银杏是喜阳性树种,性喜温暖而耐寒,在我国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都可以正常生长。银杏是深根性树种,适合生长在湿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深厚壤土中,不耐涝,较能耐旱[1]。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其寿命很长,树龄可达上千年。枝条萌发力弱,不适宜剪枝。
2 银杏移栽死亡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分析,银杏移栽死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2.1 土壤条件较差
栽植银杏的土壤中混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如:石头、粗砂、水泥等。因建筑施工或市政道路施工,将一些建筑垃圾倒在树池里,经过雨水渗透等渗入到土壤深层对根系生长不利。还有些施工单位,在登山路径两边栽植银杏以营造良好景观,而路径下的土壤贫瘠且多石头,浇水又困难,树木不易扎根,造成树体缓苗时间长生长不良或者死亡。
2.2 树龄较大或受损较重
主要表现在树龄较大不利于缓苗或成活。银杏本身生长缓慢,有时为了很快见到景观效果,选择树龄较大的银杏树木移栽。或者由于绿地改造或者被占用等原因,需要将大银杏树移栽到别处。树龄越大,根系再生能力越差,缓苗越慢,如果技术措施跟不上,成活率就会降低。其次,在起苗、运输和移栽过程中根系和主干树皮受损较重。此外,断根处理时间短,伤口未愈合或者新根长得较少,移栽后不利于成活。
2.3 移栽技术不规范
2.3.1 栽植穴不规范
栽植穴过小,省工,不利于根系伸展,容易损伤根系,不利于树木成活;过大过深,不仅费工,而且容易造成栽植时过深,如果超过正常深度10cm以上,则影响银杏成活。
2.3.2起苗后栽植不及时
苗木运输到现场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及时移栽,也没有进行假植,使得根系失去水分过多,部分根毛干枯,降低银杏移栽的成活率。
2.3.3 栽植后浇水不科学
树木移栽后,一般需要在7d内浇灌3次水。可是,在实际绿化中,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降雨情况灵活把握。若栽树后雨水过多,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多,但却没有及时排水,引起烂根等造成银杏死亡。
2.3.4 栽植方向不符
银杏是强阳性树种,移栽后的朝向应该和移栽前树的朝向一致,否则影响银杏移栽成活率。
2.3.5 后续管理较粗放
银杏特别是大龄树体缓苗时间长,移栽后2~3a都需要精细管理。实际绿化中常出现银杏在移栽当年长叶,而第2年假死现象。就是由于看到银杏已经长出新叶后而忽视了继续加强管理,造成树体生长衰弱假死。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可能造成树木死亡。
3 提高银杏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3.1 选好栽植地块和土壤
银杏喜欢较肥沃、湿润、保水保肥而透气性好的壤土。所以,选地时尽量选在符合要求的平地或路边。尽量不选土壤贫瘠土层浅的斜坡山地或者登山路径等。如果土壤中含有建筑垃圾或者过粘、过于贫瘠,要进行换土。在栽植穴内换上适合银杏生长的保水保肥而透气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肥沃壤土。
3.2 苗木的选择
苗木应生长健壮、树形美观、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树龄不宜过大。而且在移栽和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树体,避免损伤根系、主干和树形,利于银杏移栽后成活。
3.3 移栽季节
适合树木移栽的季节是在土壤解冻后到树体发芽之前,或者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树木开始落叶到土壤结冻之前。这时,地上部分停止了生长,而根系仍然在活动生长,树木移植后被损伤的根系恢复较快[2]。
在非适宜的季节移栽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反季节移栽主要指在5-7月栽植,8月份栽植树木成活率很低。为了提高银杏反季节移栽成活率,需要重视栽植后浇灌药水促进生发新根。栽植后,用ABT3号生根粉200 mg兑水150kg浇灌新移栽的银杏树。适当加深埋土深度,5cm左右为宜,可以提高移栽树木成活率[3]。每天早晚对银杏树进行叶面喷水有利于新移栽银杏的成活。
3.4 移栽前技术处理
3.4.1 修剪
保护树形。由于银杏枝条萌发力弱,一般修剪较轻。剪去病虫枝、弱枝或枯死枝、交叉枝等。修剪时,要注意保护树形。
3.4.2 断根处理
移栽大树时,断根应该在移栽树前1~2a进行。土球大小为地表20cm以上胸径的9~12倍[4]。银杏是直根系树种,土球应直径小深度大,土球深度为土球直径的2/3[5]。土球过小容易伤害过多的根系,过大容易造成散托和运输不方便。
3.4.3 包装
用草绳和稻草等扎实包装根系土球,防止在栽植前散坨。对树上部分的树干和树冠也要用草绳适当包裹,并且喷水保湿,以防止运输和装卸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和水分过度蒸发。
3.4.4 方向标记
银杏是阳性树种,必须标记树木在原生长地的方向。
3.5 运输过程的保护
运输过程中应保护好根系、树干。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根系和树冠受损;同时要注意保湿,防止根系和树冠因失水而死亡。到目的地后要及时卸车,放在阴凉处喷水保湿,不能及时定植时要进行假植。
3.6 移栽技术
3.6.1 种植穴的大小
种植穴直径应大于土球直径30~40cm,容易使得土球放入树坑。栽植深度以树木根茎部与土壤表面相平为宜,在夏季可适当深一些,但最多不超过5cm。银杏进入种植穴之前,应把穴底的土壤压实。
3.6.2 朝向
银杏树的朝向应和树木移栽前的生长方向一致。在移栽前要做好标记,保证移栽后的朝向和移栽前一致。
3.6.3 回填土
应先填土壤浅层的熟土,然后再填土壤深层挖出的土,一层一层踏实,使土球与土壤紧密结合,否则浇水后土层下陷,容易造成树体倾斜或倒伏。
3.6.4 做树堰
栽好后做树堰便于浇水。
3.6.5 搭支架
为防止因大风等原因造成新植银杏的倒伏,栽好后应及时搭架,架子应牢固且美观。
3.6.6 树干包裹
树干包裹可以防止树体水分蒸发过多。可以用草绳等软材料将树干包裹至一级分支点。
3.7 移栽后的管理
3.7.1 水分管理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天气降雨情况进行灌溉和排水。一般需要浇灌三水:栽植当天及3d后分别浇灌1次,有时视情况在15d后再浇1次水。浇水时候,可以在水中加入生根粉。生长素一般采用萘乙酸,其使用浓度为200mg·kg-1。还应结合降雨情况,防涝或浇水。如果在浇水后降下大雨,应及时排水。在最后一次水后2或3d,应及时中耕,加土填平。以后,根据天气情况酌情进行浇水,浇水后及时封坑。在夏季移栽树木后,还需要对叶面进行喷水,减少叶面水分蒸发。
3.7.2 施肥
新移植的银杏树,不进行干施化肥。由于新根还未开始生长,根系没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干施化肥,最好等到第一个生长季结束后进行。
3.7.3 输营养液
可使树木尽快恢复活力,促进萌芽生根,提高成活率。在距离地面40cm以上的树干上向下倾斜45°打孔至木质部,孔深度3cm左右,插入针头输营养液。输液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3滴。间隔10d,可以再输第2次,连续输3次[5]。也可以用“壹壶金”进行吊袋输液[6]。输液从栽植开始,直到树木完全脱离危险结束。
3.7.4 叶面喷肥
在银杏新芽萌发后,每隔30d进行1次根外追肥。用0.1%~0.5%尿素和500倍磷酸二氢钾液体肥料,在阴天或者早晚进行树冠叶面喷洒[5]。
3.7.5 病虫害防治
银杏的病虫害比较少,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病、黄叶病等,虫害有尺蛾等。预防病虫害关键是加强养护,提高树木的抵抗力。病虫害发生时,根据不同的种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7.6 防寒
当年新栽植的银杏,生长势较弱,为预防冻害,要对树体绑缚草绳进行保暖。
总之,在造林绿化中,要高度重视银杏移栽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银杏移栽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潘文明.观赏树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0-51.
[2]梁玉君,邹志荣.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的关键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2008(10):225-227.
[3]查天山.城市绿化中反季节移栽成龄树木的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7(3):26-31.
[4]闫华峰,王月妹,张向阳.试论反季节树木移植技术[J].山西科技,2010(2):164-165.
[5]张淑琴.大规格银杏苗木移栽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2011(1A):48.
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长青树、夫妻树、公孙树,存活几千年依旧枝繁叶茂,是冰川世纪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也是我国的瑰宝,珍稀可贵,被誉为地球的“长寿树”、“活化石”。银杏叶中含有天然活性黄酮及苦内酯等于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成份,具有溶解胆固醇,扩张血管的作用,对改善脑功能障碍、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眩晕、耳鸣、头痛、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有明显效果。其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价值在明代《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我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中对银杏叶的功效说明为: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经国家卫生部门检测证明:饮用银杏茶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血脂蛋白,减少体内贮存脂肪的作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常期饮用有良好的功效,也是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的理想饮品。银杏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治、防心脑血管疾病最理想的药物成份。我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如果想长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打针是很难坚持的,于是人们将银杏叶制成银杏茶以方便服用。
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危险期
秋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此时更须积极预防。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病患者猝死高峰的月份。因为骤冷,血压会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发生脑出血;因为乍寒,使血液黏稠还来不及自我调节,血液便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秋冬季常喝银杏茶,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我关注这棵银杏树有些日子了。
从绿色的叶片渐渐泛黄,到萧瑟的气息充斥园子的每个角落。可我仍然无法走近它,我只能在路过它的时候,匆匆看它几眼。
我渴望见到满树金黄色的银杏叶。据说,那是秋天滞留在人间的最后一抹色彩,如同红色的枫叶,你说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也未尝不可。实在是,冬天的色彩过于单调,有这样的金黄、鲜红,给人的视觉带来多少美感。
这个午后,我终于有了一点时间,严格说也只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我想,我若再不来,恐怕将会错过这季最后的色彩。
匆匆地下车,匆匆的我连大门都不进,抄小路径直来到银杏树下。
啊,我的眼前,一片金黄,金黄色的银杏叶,那么多,那么厚,铺满银杏树下,树下从此多了一床厚实的`黄地毯。阳光下,金灿灿,黄澄澄,让你有躺下去的念头,却又不忍踩上去。
站在银杏树下,抬头,仰望,高高的银杏树枝桠有些疏落了,树上的叶片已经不多,但树干依然挺拔修长直插蓝天。一阵风吹过,树上的银杏叶扑簌簌飘飘然飞落,漫天飞舞的银杏叶,落在我的身上,又落到地上。那一刻,心里有感动升起,如同那年樱花树下,雪白的樱花雨落。
摊开手,接一片银杏叶,金黄色似蝴蝶翅翼,又如扇子般的叶片飘飘欲飞。飘飘欲飞的银杏叶撩起心中一丝浪漫情怀,久违了的感觉。
就像眼前的银杏叶,该落的时候,就落得辉辉煌煌,灿灿烂烂,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天地间只这金黄色。
此刻,站在银杏树下,我终于又听见了内心的呼唤。
“这些银杏叶真漂亮,今天早上,有新娘新郎躺在树下拍婚纱照呢。”耳边传来看园大爷的声音。
我曾留恋过一片银杏,如痴如醉、乐而忘饥、忘返,忘记了世间的烦恼,卷退残留的伤。躺在银杏叶铺满的草地上,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高而远的天空,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一切置之度外,不闻不问……凉风阵阵袭来,银杏叶便随着萧瑟秋风,划着优雅的弧线翩翩飘零,任凭时间划过美丽的年华,颓废冷色调的脸颊;任凭记忆在深秋的海岸边搁浅,止步不前……然而,至于何时何地,迄今为止,我早已模糊不清,不愿想起,甚至更不愿回忆起。
眼看银杏叶落的秀美悲姿,耳听银杏叶落的恬静肃杀。冷看着阵阵秋风打落的银杏叶,落于地面,落于水尖,落于沧桑灰白脸颊,飘于风里,舞于雨里……
银杏由油绿辗转,季节变换渐逝渐变金黄,待到秋风瑟瑟,微笑入土为安,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离开,空留一段盛世烟华,幸好,还有一个静静看着它,渐渐飘零优雅悲壮的舞姿,默默倾听它被风吹过时,从树体上折断清脆无奈的鸣声。
银杏没有梅的傲骨鹤立,没有兰的.圣洁高冷,没有菊的妩媚孤零,亦没有竹的强韧跋扈;银杏没有山逶迤不断的雄浑,没有川的源远流长的壮丽,没有河的川流不息的柔美,亦没有海的平静汹涌的多变……银杏就这样普普通通,叶绿时跃然枝间,怡人眼球,无欲、不娇;叶黄时归根,滋润泥土,无求、不嗔。
无欲亦无求,不娇亦不嗔。淡看世间繁华,生死亦是一瞬。
风吹雨打叶落下,岁月吹落记忆的尘沙,飘散到天涯。
孤月亦落亦升起,时间倦怠银色的足迹,冰封成回忆。
花开花落开亦落,
人生人死生亦死。
繁华一瞬尽亦尽,
一来一去裸亦裸。
【银杏树的经典散文】推荐阅读:
高高的银杏树散文09-09
赞美银杏树的句子07-23
古代关于银杏树的故事09-28
校园的银杏树四年级作文05-26
写银杏树的作文450字07-26
家乡的银杏树作文500字10-07
描写银杏树的作文400字11-12
银杏树状物作文06-30
银杏树优秀作文10-11
《三棵银杏树》教学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