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精选15篇)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部专门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教育信息化的一系列高端推动正在悄然进行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现在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分化为二个分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和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也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200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距今已经整整12 年,在过去的这十几年中,我们的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我们教师和学生而言,大多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通俗地讲就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

未来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对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她做了如下的诠释:

1、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延伸了我们的教育手段。

3、信息技术扩大了教育资源。

4、信息技术拓展了教育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和范围。(多媒体、网络)

5、信息技术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教育环境。

6、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动力。

7、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处于一个高速淘汰与高速发展的双重状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终生受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二点:

(1)“基础性”,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大致工作原理、Windows 的基本操作、键盘及鼠标的使用、网络技术等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

(2)“迁移性”,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例如:键盘、鼠标、窗口、网上搜索等等这些操作不管在什么系统中或在不同的软件版本中,操作都是一样的,不会因系统的改变或者软件的升级而淘汰,所以,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是开课,开设信息技术课。2000 年我们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已经普及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其次是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到中、高考中,很多的地区已经在做,并且做的非常成功了。未来的发展,未来的推动作用,王馆长提了两点,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化应用;二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统计是利用信息技术来统计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一些数据,为教师与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可以更好的进行个性化教育与学习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还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融合”一词,与多年前一直提的“整合”一词相比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整合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而融合则包含着学科间互不分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体化的过程,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结合、无缝连接。

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学科来完成,学生在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信息的获取、加工,知识的构建与表达,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2

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优化整合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 大多是呆板的、单调的, 教师虽力量耗尽, 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进入课堂, 给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 使传统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显然, 依靠信息技术来服务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不能完全地以现代手段代替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虽有缺陷, 但传统教学的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至今仍应提倡, 某些概念、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教师可以只用三言两语就讲得清清楚楚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 这是现代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其简单易行也是现代技术所不可企及的.再者, 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和适当的讲授, 再好的设备和技术也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实践证明, 最成功的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把传统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革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存在为前提, 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 物理教学应当充分地为学生服务.有了现代技术后, 如果只是单纯采用投影辅助教师讲解演示, 学生还是停留在看看大屏幕听听教师讲课的话, 那么, 这样的模式实质上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的主体性还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物理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就要彻底改革教师与学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探讨物理知识的“居高临下”师生关系.只有利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作用, 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物理的主体.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 可以自行选择教师设定范围内的学习内容, 自己调整学习进度.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可以利用系统的广播功能完成集体授课, 又可利用“点对点”的操作实现个别指导与平等的交流讨论.这样, 由传统的教师唱“主角”变成了以讨论操作、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协作解惑的方式, 这无疑是民主、宽松、和谐的物理课堂.

三、实现学习过程的生动高效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 课堂缺乏生机, 单纯的“复习知识——传授新知——巩固练习”三部曲基本模式, 教学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依靠信息技术的现代物理课堂, 可以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优势, 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高效.利用计算机可以设计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如设计一些中学生喜爱的物理情景动画、知识游戏、竞赛活动等, 将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和物理知识有机地编排在一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持续的渴求状态中学习到他们需要的物理知识.

当然, 在设计教学软件的过程中, 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 不能只展现现成的物理结论, 而应着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善于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物理知识, 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物理思维能力.

四、实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要让全体学生都学好物理, 教师应设法创造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环境, 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物理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物理基本知识、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并不断发展个性.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体现教学“个别化”, 在使教学环境适合大多数学生要求的同时, 又为优等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 体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在网络教学中, 合理选择个别化教学、小组交互教学或班级集体教学就能做到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 又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能力差异的问题.

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物理教学时代化 篇3

今秋以来,我校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学设备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遵循新《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适时启动适应时代的教学模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实验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验收益也是值得总结的。

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优化整合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大多是呆板的、单调的,教师虽力量耗尽,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进入课堂,给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使传统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显然,依靠信息技术来服务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不能完全地以现代手段代替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虽有缺陷,但传统教学的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至今仍应提倡,某些概念、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只用三言两语就讲得清清楚楚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这是现代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其简单易行也是现代技术所不可企及的,再者,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和适当的讲授,再好的设备和技术也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实践证明,最成功的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把传统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革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物理教学应当充分地为学生服务,有了现代技术后,如果只是单纯采用投影辅助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还是停留在看看大屏幕听听教师讲课的话,那么,这样的模式实质上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还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物理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彻底改革教师与学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探讨物理知识的“居高临下”师生关系,只有利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作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物理的主体,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自行选择教师设定范围内的学习内容,自己调整学习进度,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可以利用系统的广播功能完成集体授课,又可利用“点对点”的操作实现个别指导与平等的交流讨论,这样,由传统的教师唱“主角”变成了以讨论操作、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协作解惑的方式,这无疑是民主、宽松、和谐的物理课堂。

三、实现学习过程的生动高效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单纯的“复习知识——传授新知——巩固练习”三部曲基本模式,教学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依靠信息技术的现代物理课堂,可以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高效,利用计算机可以设计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如设计一些中学生喜爱的物理情景动画、知识游戏、竞赛活动等,将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和物理知识有机地编排在一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持续的渴求状态中学习到他们需要的物理知识。

当然,在设计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不能只展现现成的物理结论,而应着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善于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物理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物理思维能力。

四、实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要让全体学生都学好物理,教师应设法创造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物理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物理基本知识、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并不断发展个性,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体现教学“个别化”,在使教学环境适合大多数学生要求的同时,又为优等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体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在网络教学中,合理选择个别化教学、小组交互教学或班级集体教学就能做到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能力差异的问题。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物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这一要求正好顺应了物理教学时代化的潮流,计算机有能力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图形、文字和数字信息,有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可直接增加学习过程的学习量和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更有价值的是: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去使用信息资源、处理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创造精神,另外,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因自主参与、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而不断地强化了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必然会有积极性,加快了学习进程,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这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物理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4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自99年起,我校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对教材的处理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广西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本书共分四册,每学期1册,适合高一看到至二年级使用。其内容主要为:

一、信息技术入门;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

三、文字处理系统;

四、网络基础与运用;

五、数据处理;

六、网页制作;

七、动画制作;

八、简单程序制作。我们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学生既有新鲜感的一面,更有缺乏基础知识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一年级,利用上课的时间,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并向全校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2.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

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

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突出重点内容,注意各学科的联系

高中信息技术中数制的转换,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关系,明白计算机世界中的二进制的使用。在讲解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数学的知识,因此在讲解之前先将数学中进制方面的知识复习讲解一遍,讲授时效果较好;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就考查了数制的转换(6进制与10进制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必须注意与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一章时,对DOS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不要求学生死记命令字符,而应引导学生,从命令的形式或英语单词的缩写,去联想该单词的意义或单独短语。如:删除命令De1,即是单词“删除、除去”的意思;diR/w紧缩显示当前盘上的文件目录,参数w代表with,即“宽度、横向”的意思;即将当前磁盘文件目录横向排列(每行5个)显示出来;软磁盘格式化Format命令,format/S的参数s,即为“系统”单词system的代替,意为将三个主要系统文件存储在磁盘上。

4.多用实物讲解,保证上机时数

我校高一年级有7个教学班,共计300多人,但学校实际可用计算机却仅50多台。为解决人多机少矛盾,我们多采用实物教学。如讲“外部设备”、“磁盘的使用”、“启动”、“键盘与指法”等章节内容,就将计算机室的软磁盘、驱动器、硬盘、光驱、软驱、主板、CPU等带进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在讲“微机组装”时,就到电教室去讲,当场演示给学生看,并采用课件的形式以小组(6-8人一组)形式分批练习演示。在没有正规电子教室软件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在网络上查找下载(飞云电子教室软件)安装到每台计算机,使得在讲解如WORD2000、EXCELL等各种操作性强的软件时,能在一台计算机演示给每台计算机观看,让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教学更有效。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我们经常在上课时将学生统一到机房上机,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熟悉。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将学过的典型例题和课本上安排上机实习的内容都亲手操作一遍。对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一讲完,就及时让学生上机实践,边练习边发现问题及时解答,效果良好。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要确保上好计算机课,还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江西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5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析当前教师应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作参考。

一、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1、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大数据”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数据”的应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铺展开来,从而制约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全数据模式下的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铺展面,并从样本的研究转向为系统化的总体研究。事实上,大数据的创新,将更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学。[1]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

1、教学资源数据

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能够更加灵活、全面地汲取互联网信息,并通过开放的多样信息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同时,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建立起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信息分析,产生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形成自产型教学资源数据。这样,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支援,又有了内部自身的教学信息资源数据作为支撑。这能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数据需求,产生更加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信息链条。

2、学生信息数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信息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动态地呈现学生自身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即时性信息,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中所能够利用的“大数据”。这一类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问题,还能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的个体性调整,及时产生综合全面的个体报告,让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学(1)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构成基于学生信息数据的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弥补当前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当前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具体学生完成情况而设定的教学。

(2)定制化教学

“大数据”构建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基于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定制化教学和教学引导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定制化教学方案。这解决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固定标准、统一进度、时间有限、内容重复铺设和教学的发展问题。

2、利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1)构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大数据”一方面降低了资源库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引入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在建设构成学习资源库时,就已经面向开源的数据源,构成了具有很高开放度的信息资源库,并在应用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和拓展。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也将作为学习资源数据库,构成免费共享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学习研究模式的学习资源库。[2](2)实现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 “大数据”不只局限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发散到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中。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处理,能够服务于多种综合学科的信息处理问题,如应用于数学统计、几何学图形化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索引等的建设,并在完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结合多学科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资料,完成这些多学科交叉的资源共享,实现综合利用开发。

3、利用大数据打造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1)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作为接触开放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课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基于“大数据”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扩展开源的信息技术学习在线课程内容,通过共享,实现更为全面、强大、综合性高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

(2)展开网络协调合作学习

“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学生在线完成网络协调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今后,更为开放、全面、自主性高的学习模式将在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平台基础上得以实现,学生将可以拥有更多类型、高层次的网络协调合作学习的机会。

4、利用大数据凝练学科核心素养(1)凝练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学生利用大数据创建的学习的平台,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不断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运用“大数据”来校对学生的任务解决能力,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实现教学评价

开放、全面、综合性高的信息反馈,能够促成师生更为全面、综合地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评价,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链条,构成更加平衡的教学关系,使教学活动中的知识能力转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应用优势,能够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并且有助于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生信息数据。“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促进个性定制化教学、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平台的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生成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表现方面的数据,进一步为教学活动服务。因此,教师应科学地施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数据”的挖掘和使用。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育――时代在召唤 篇6

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经费仍十分紧缺,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却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中小学现在开设的课程较多,课时安排很满,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什么还要在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呢?

一、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当代被人们称为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决定要素之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信息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各行各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趋向于信息,谁拥有了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谁就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

20世纪,世界在信息与信息技术上的竞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展开的间谍战,其实质就是信息战;七十年代,超级大国为了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在打军事间谍战的同时又打起了经济情报战,从此,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在经济领域中迅速得以提升和放大,信息时代的前奏曲奏响了。在这首乐曲中,信息及信息技术成为时代发展的焦点;从这首乐曲中,人们感受到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

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提供保障。当某一种技术或文化对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时,社会就呼唤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公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全面实施普及性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向教育发出的强烈呼唤。

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是踉踉跄跄地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且总是慢半拍。百年沧桑有着太多的民族屈辱,这都是因为封建社会长期封闭保守的发展,使我们的信息意识麻木了,面对世界发展的呼唤不能做出及时的反映和恰当的对策,所以就处处被动挨打。我们的国民太需要信息意识的教育了,面对信息时代的呼唤我们不能再慢半拍,而是要努力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信息时代应成为中国的时代。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呼唤教育为其发展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掌握使用者的技术水平。

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日新月异,它的先进性每天都在接受着新的挑战。某个行业的发展一旦得到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个行业立即就会显现出无限生机。各行各业的先进性和效率总是以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使用者的技术水平为基础的。而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取决于教育。教育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掌握了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也就不能够得到发挥,进而本行业的先进性和效率也就不可能实现。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因此,培养劳动者掌握信息技术就不是某行业或某一社会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这样,由国民教育来承担这项任务就成为必然。教育,是信息技术推广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三、作为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呼唤教育协同培育潜在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的支柱产业,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中国也不例外。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其市场发展对教育的依赖性更强,人们的信息意识和技术能力对信息产业市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刀耕火种的方式生存,用站在山头向对方喊话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现代信息产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相反,当公民有了强烈的信息意识,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他对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要求就会更强烈,进而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市场需求。世界公认,美国九十年代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八十年代末兴起的信息技术教育。而我国要想使信息技术产业得以良性的持续发展,不强化国民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不行的。信息产业既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尖端性产业,因此,没有信息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世界,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军事、经济和教育。而高、精、尖的信息技术即是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事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更是改善教育手段的关键。科技与军事的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来提供人才保证。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占领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抓住了焦点也就抓住了制高点。信息技术是竞争焦点中的焦点,信息技术教育是制高点中的制高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支持国家安全的两个要素,一个是军事安全,另一个是经济安全。现代战争就是信息战 ,未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国民信息技术素质,对于巩固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提高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从战争情报信息处理、到战况分析、再到武器装备和战争指挥,战争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军队官兵的高素质之上的,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素质。

世界普遍认为,国民经济发展中,自有知识产权贡献率越高,发展的持续性和经济安全就越有保障。目前,美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国外知识产权占有率是6%左右,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依赖性却占到了53%以上。我国信息产业对国外知识产权的依赖性可能还高出这个水平。国家军事、经济信息收集处理的技术和设备若对他人形成依赖性,这对国家安全将是一种很大的威胁。而彻底改善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于信息技术的国民教育。

五、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人的基本文化素养

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承传文化,但这种承传是有选择的。能够纳入学校教育范畴的必定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必定是对人们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文化。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极为深远,不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会受到阻碍。在信息时代,公民的文化素质已不局限于读、写、算、说等,信息技术教育素养是公民文化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公民只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他才能更好地与这个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他才能溶进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他才会拥有创造与发展的潜在可能。因此,全面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改善我国公民素质结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7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应用

游戏是陪伴当代初中生成长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游戏具有刺激性与竞争性,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教学的游戏化, 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许多教师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 认为学生一旦融入到游戏之中, 就会忘记学习的事情, 而学习知识也不能在游戏中进行。这就使得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存在许多实际困难, 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因此, 笔者选择游戏化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教学游戏化, 提高教学趣味性

初中信息教学对于学生的来讲, 是一门理论性偏重的学科。许多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之时, 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 使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而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 了解课本上所存在理论知识。而上机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也只沦为一种形式。许多教师在进行讲解之时, 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 没有重视起学生的学习行为。一些学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做与上机学习无关的事情, 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效较低。而游戏教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与学习压力, 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富有新意。因此,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如在学习到WORD软件的应用之时, 教师可以先对WORD软件的应用方法以及菜单中的选项应用方法进行理论讲解, 之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将这些教师讲过以及演示过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 使学生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讲解过后, 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提问, 采用抢答的形式, 每抢到且答对一题加一分, 答错由他人继续抢答。这样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目标, 更有规划地开展自己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 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游戏化, 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推动教学活动向前开展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 对于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都有着自然的好奇, 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充满热情。对于游戏来讲, 初中生可谓是不能抗拒。利用游戏来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 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使学生认识到新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要利用教学的游戏化, 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热情被游戏所带动起来。比如, 教师可以说, 我们今天来就大家的兴趣爱好来做一个调查与统计。下面, 大家分别站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停顿与思考不出者要受到惩罚。这样, 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配合教师进行图表内容的积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猜测。这样, 一节信息技术课堂就获得了新的生机, 游戏化教学也得以应用, 其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得到发挥。

三、教学游戏化, 培养学生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与实施, 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当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初中信息技术的操作练习,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些设计活动,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 也要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 使学生了解其应用方法, 从而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 可以使学生就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独立思考, 找到可以进行知识利用的切入点。比如在学习文字与图片的排版知识之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一些编辑工作中, 就需要文字与图片的排版知识。文字与图片的排版知识可以使文章得到丰富, 文章与图片的和谐度更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应用比赛, 发现这些知识应用的新方法。这样,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 就可以为自己的文章添加图片, 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在进行课堂笔记设计时, 加强文字与图片排版知识的利用。

四、教学游戏化, 培养学生合作性

游戏的完成, 不可能由学生一个人完成。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游戏化,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游戏当中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与学习的互动过程当中, 教师都会将自己的知识与人生经验进行传递,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在学习当中获得成功体验。在游戏当中也是一样, 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交流与沟通, 在这个过程当中, 学生们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通过交流实现良好的配合。在游戏合作中, 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互补, 在学习伙伴身上得到支持与配合,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吸收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 就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 使小组间就探究成果进行评比, 探究成果层次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在这样的合作游戏的鼓励之下, 学生会认识到合作的力量与游戏的趣味,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跟上社会潮流, 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有着启蒙与奠基作用, 游戏化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有正面作用。笔者从四个不同的方面,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希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同仁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将其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直观化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语文教学打开了蹊径,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多媒体教学是以视听为主,以操作、参与为主要特征,与语言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学方式,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直观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直观

语言文学主要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通过语言文字,形成形象、画面。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声性,以图象和声音的形式传递知识信息,提供的图象和声音是一种替代经验,它能使教育教学内容接近客观事物本身,具体、生动、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加速感知和理解事物的速度,学生眼耳并用,视听同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授《激光从那里来》一文,我们可以用介绍激光形成的科教片,或用多媒体呈现激光的五彩画面,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感受自然的美,理解激光的成因和原理。

二、过程直观

现代多媒体教育,可以重复与再现事物,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例如,我们讲授《祥林嫂》,先阅读小说文本,再看《祥林嫂》电影片段,从影象中感知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掌握祥林嫂的性格发展变化过程,归纳情节线索,提炼人物形象,从而理解封建社会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戕害。不仅如此,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展示具体事物的虚实、快慢、大小、远近之间的变化,可见度大。选择方便,把教与学引向更广、更深的天地。

三、记忆直观

语文学习的材料大多是文字与符号,记忆难度较大,记忆材料较多。理论与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声象并用,视听并举,感知直接,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各种感观功能,提高了认知效率,记忆形式直观,记忆效果好。研究表明:学习同一份材料,采用口授的方法,学生只用耳听三个小时后,能记忆60%;单用眼看,能记忆70%;视听并用,能记忆90%。三天以后,三种方法的记忆之比分别是15%、40%和75%,由此可见,视听并用的记忆效率远远高与单用某一感官的效率。

四、情感直观

健康、积极、乐观的情感和人文价值评判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多媒体教学,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教学软件提供与教学目标有关系的情节、情景、真实形象或模拟近似的画面,创设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学生通过在这种环境与氛围中的体验,通过对情景的观察、感知,形成价值判断。例如,教授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可以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录象片,提供历史性事实材料,培养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与怀念之情。讲授《将进酒》一文时,可以制作李白对饮成三人的画面,配以音乐,阐释诗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李白浪漫奔放的性格。

五、方法直观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

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

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

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信息化时代的素描教学探索 篇10

中卫市黑林学校 王丽娟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在现今的教育改革风潮中更少不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身影。尝试信息化在美术学科的教学应用是很重要的,素描是美术中首先要学习的科目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非常困惑,虽然学习过程中很努力,然而画到最后却仍是一头雾水,甚至总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这种现象就使得美术教学活动进行得非常被动,很值得反思。

笔者觉得这正是由于老式的教学弱点所导致。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是单纯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使他们很快便感到苦累乏味,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而把信息化技术引入素描教学中,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并勤于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下面笔者结合在以往素描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信息化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与大家共交流。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素描的含义认识不清 在传统素描学习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是教师讲授技法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而学生在刚学习时往往流于机械,对其中的绘画原理、绘画的重点处理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最佳效果都不习惯深入去思考。这种情况就造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结合不起来,学习进程很慢。这都是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对素描含义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目的性,对绘画缺少主观认识等原因造成的。

线条与画面体积无法融合与协调 画面中的体积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造就的效果。

画面中物体固有色与素描关系混淆不清 学生在绘画时对素描关系理顺不清楚。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探究,可采用以下三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分阶段、分类信息化研究教学法

1)在刚开始学习素描静物时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等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把文字,图形、图像、音乐、声音等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多样感官参与学习,分阶段深入讲解素描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其中包括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单个定义、明暗交界线、作画步骤、物体质感与画面调子的对比与融合等。并结合实物进行比对,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创造出真实的绘画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分类别、分阶段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分阶段的学习指导以解决存在问题。

2)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手段在学习素描时分类详细介绍,比如物体的形状、结构、处理层次等都要一一讲解,并对物体固有色与画面整体调子处理加以重点讲解,使学生获取素描理论信息并逐步把这些已理解的知识在绘画时加以融合运用。在这三种方法引导下要解决的几个重点

线与面的协调关系 线条的形状、长短、粗细、强弱等都有 一定的要求,线的不同排列方向都会形成不同的面,会体现不同的体积,而且线是最基本的过渡元素,要掌握其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变化。

强化物体固有色的本质,解决单体和整个画面的层次关系 物体固有色决定整个画面的色调。亮调、灰调、重调等的呈现都来源于画面中物体的固有色,所以固有色显得尤为重要,单个物体颜色的对比变化与整个画面的调子紧密相关,所以要注意画面整体调子的对比协调,把整体画面黑白灰关系归结一下,形成几个大的区域,注意整体色调的统一,使画面效果统一起来。

解决整幅画面的素描关系 素描关系要求黑白灰得当,使每一个物体或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恰当地运用其固有色、环境色协调画面整体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处理画面虚实等一系列的艺术特性,使整幅画统一完整起来。解决这些重点问题可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通过自评、互评,达到素描绘画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时代化论文 篇11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初中教学模式与小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大不相同。初中是由小学的手把手教学逐渐变为更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压力油然而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必要时还要扩充课外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最大化,还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举例说明,在计算机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乐趣、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体验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进而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加强有效管理,追求共同进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最佳的听课时间是开课后的5到20分钟,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良好掌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师在最佳时段内能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学生间的自主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1.熟悉学生情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要了解全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基础以及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课程大纲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教授不同的知识。比如一些男孩子,不要只看他们调皮的一面,他们除了对电脑游戏沉迷,对计算机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授一些例如PPT自定义动画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等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生团结起来,会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师也可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获得学生更多的信赖与支持。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有秩序而不失活泼,需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运用演示、讲授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如今的教学理念,如果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了,所以运用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竞争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巧妙地利用了青少年好胜的特点,更将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带入到学习的大军中。

三、加强过程研究,提供学习支撑

1.要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应该将课程内容的难度简化,运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著重开发学生动手机会和能力,只有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才会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学生打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讲解一下打字的应用程序,包含哪些内容等,然后告诉学生打字的重要性,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就让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想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打字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用口头描述方法更深入学生内心。

在进行Excel的教学时,知识点繁复杂乱,这种情况下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勉强学会方法,记忆力不深刻,也不会对Excel这门技术感兴趣。此时可以讲述一个空调销售的故事,再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利用Excel处理了一组空调销售数据,同时显示出增长率与对比结果。这样的实例解析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功能吸引,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设计一项任务,比如用word制作科普小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然后再向学生讲解Word用法,最后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由命题,做一个科普小报。这样,整个课堂都会是学生热闹的讨论声,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尝到了乐趣。

2.益智游戏的合理利用

许多教师都反映,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因为可以玩一些小游戏,对此,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将游戏删除。游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不能玩,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而且有一些益智型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大脑的开发,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运用、练习指法。比如,单一的打字练习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这样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指法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了乐趣。

3.教育学生健康上网

在课堂上,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公约,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要做到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而不是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游戏,沉溺于虚拟空间。

总之,如何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其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健康学习,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所探索研究的问题。相信只要断追寻新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就会迎接美好的未来。

信息碎片化时代下的新闻源探析 篇12

思考片刻后, 会发现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微时代”。“微”的含义从模糊到清晰, 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而是“微言大义”。我们生活的时代有着“信息碎片化”的特点, 那么“新闻源”也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了。

一、新闻源的界定

在现今, 信息的碎片化现象愈加严重, 各大网站、所搜引擎的不断相互竞争、倾轧, 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在成几何倍数快速传递的同时, 也导致了不完整信息的不断涌现, 给新闻素材挖掘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尤其是由于新闻素材采集工作的特殊性, 致使新闻源的获取渠道非常不稳定, 很难以一种或几种恒定的采集渠道完成新闻素材收集工作, 因此, 如何在新时代掌握碎片信息的收集技巧, 是新闻素材采集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闻源, “符合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种子新闻站的标准, 站内信息第一时间被搜索引擎优先收录, 且被网络媒体转载成为网络海量新闻的源头媒体;根据《互联网新闻开放协议》, 抓取某些网站新闻或资讯内容, 从而将其作为内容来源的一种机制”。

微时代, 给互联网的传统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给新闻源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不可超过一定字数的微信, 给一些不太喜欢长篇文字的人们发挥的空间。

新闻媒体竞争十分激烈, 最终内容的“亮点”和“卖点”, 赋予了新闻的生命力;新闻的内容需要对素材进行整理加工,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素材的丰富性决定了新闻内容的生动性, 因此, 从大量繁复、庞杂的碎片信息中理清脉络, 梳理好碎片信息的重组、整合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追溯新闻源的特点

“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 即记者要腿勤、脚快, 要奔波, 这样才能获取鲜的材料, 关键还是要有‘新闻源’, 有的放矢地跑起来”, 这是在新闻界广为流传的。如果善于发现, 新闻稿件是写不完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采访时常是去老乡家住, 十天半月甚至更长, 和群众都熟悉了, 边吃饭边采访, 这样采访的资料是真实可靠的, 这种资料更加切合群众的生活, 更加具有鲜活性和真实性。

目前, 大众和传统媒体不断争夺媒介资源。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逐渐下降, 利益表达多元化与碎片化的特点显现;新兴媒介逐渐活跃起来。生活节奏的改变,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越“快”越好, “十天半月”的采访是不现实的, 但“只有深入社会, 才能获得有价值的鲜活的新闻”, 这个道理是没有改变的。

微信于2010年诞生后, 微信爱好者们发布的内容备受关注, 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力军。微信的强势由社会环境所决定, 但微信的传播特点也是其强势兴起的重要原因。

三、信息碎片时代如何获取新闻源

信息碎片化时代下, 传播主体平民化、速度即时化、内容碎片化、渠道多元化逐渐成为媒体的主要特点。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必须注重新闻的来源,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及工作经验的总结,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进行努力:

(一) 从微博、微信中探寻消息

谷歌中国负责人李开复, 于2009年9月4日, 通过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发布了“离职申明”, 并且利用新浪微博澄清外界传言。期间他的微博被大量转发且评论, 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来源。这钟现象就意味着记者除了可以关注普通网民之外, 也能够关注名人, 甚至关注其他媒体, 看看大家在说些什么, 从他们不断更新的朋友圈。

新闻发言人——张立晖, 于2009年10月9日, 宣布“备受关注的主编胡舒立递交辞职报告并获批准, 接受担任中山大学传播及设计学院院长”的消息, 这条消息被迅速转发, 被各大媒体引用“以上事件证明”。

微信、微博已然成为了新闻源, 此新闻源作为一个社会化网络, 即用户的内容, 搭建为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信息碎片时代的新闻, 在社会化网络中被广泛传播之外, 在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上也被广泛传播。

(二) 从实时搜索里面寻找新闻源

信息碎片时代, 激发了我们都可从新闻事件的围观者转变为了报道者、记录者甚至传播者的想法。活跃的人们主动参与进新闻的报道。手机和微信的绑定, 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被打破。

“人人皆记者”的时代到来, 信息的丰富性, 通过实时搜索保证不会过剩, 并成为过滤信息流的办法。使微博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源, 生活中每个角落所发生的新闻, 都可以被发现。

(三) 从热门话题中找新闻线索

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四川的汶川地震等等, 第一时间的热门新闻、第一信源、第一手材料都来自于微博, 使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进一步。身边朋友们感兴趣、常引发讨论的内容, 很可能成为最受关注的新闻或者重大突发性事件。

(四) 从热门转发中发现新闻

五个小时之内, 微信被转发18372次, 成为热点的现象越来越多。今日热门转发成为不少传统媒体都在报道中参考的信息。

碎片化时代的新闻, 不是让我们顾此失彼, 将我们的视野也碎片, 而是将细小的片段的新闻源汇集, 可以合成一幅细致、夺人眼球的新闻。

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篇13

关于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 者:张晶  作者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130051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09 “”(34)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信息时代   网络教学   研究与思考  

碎片化时代的阅读作文 篇14

现代化生活的节奏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任何跟不上的人都会被彻底甩下。快节奏,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

在这种大洪流之下,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极其奢侈的习惯。按照传统阅读的习惯,在安静的地方细细品味才是正道。可是,又有几人有这种条件?即使是学生,每天也很难挤出哪怕一个小时。

地铁上,公交上,路上,这些空闲时间是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但是,零散破碎的时间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很难专心致志的读书,即使读了也消化不了多少,而且一次根本读不了多少。阅读。进入了碎片化时代。

人很难改变环境,换一个新环境也不现实——所以,只好适应环境了。

明朝内阁大学士,位极人臣的杨溥,曾在诏狱中整整十年。在这种堪称人间地狱的地方,旦夕且死,无能为力。可他,却一直在看书,读经史诸子书不止。当他出狱之时,权倾天下,成为一代名臣。

环境对于阅读的影响并非不可克服,全在于个人。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杨溥大学士这般的意志力,所以,读什么书,也至关重要。

有人建议读一些短篇小说和诗集,但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短篇小说与诗集,虽然篇幅小,但内容反而更难懂,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意义。

事实上,长篇小说,学术著作这一类更适合碎片化阅读时代。即使是空闲的时候,长篇小说与学术著作也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所以,即使是碎片化时间,本质上也没有太大区别。而且,将一本精彩的书分拆成一个个小片段,将以一本学术著作分拆成一个个论点论据,从这种极细微之处加以阅读研究,比粗略扫过不知多出多少收获。

不仅仅读书是这样,学习也是如此。现在身为学生还不觉得,但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想要学习也必须学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自我提升,也属于学习的一部分。其实,碎片化的.阅读,就是一种碎片化时代的自我提升。

在有许多要做的事情中,学习并不是最急迫的,所以人们总会忽略,但学习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趁自己年轻,必须多学一些,否则,后悔的一定是自己。学习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莫过于阅读了,师旷也说过人生少年时学习如同一日之晨阅读。

信息碎片化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篇15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来临

究竟是哪个媒介让我们开始步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互联网还是手机?抑或是其他种类的媒体?没有确切的根据能够证明碎片化的开端是由哪个媒介开始的, 但是互联网的出现确实给信息大爆炸带来了无限通路。技术也许才是碎片化出现的根本, 就像麦克卢汉在多年前就认定了技术决定论一说, 技术是改变我们接收信息方式的重要一环。所以, 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兴媒体在技术的带动下展示了各自独有的魅力, 与此同时, 也征服了亿万受众。对于受众的征服, 唯有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才能获得真正的市场。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渐渐登上了时代的舞台吧。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是由受众决定的, 而对受众市场的细分也加剧了信息碎片化时代前进的步伐。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兴媒体不断开发新的信息传递功能以满足不同受众对信息的诉求点, 相应的, 传统媒体在碎片化时代浪潮下更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 在信息时代挖掘出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出路。

互联网在早期应对信息碎片化时采用的是以虚拟社区的形式将有共同爱好和想法的群体聚集在一起, 天涯社区、猫扑社区等就是在虚拟社会做得较成功的典范。虚拟社区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交友、聊天的平台, 不仅如此, 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的形式关注到其他人身边的变化, 这是一个实现“地球村”的途径。随着虚拟社区发展的成熟化, 一些有着更精准定位的社区进入人们的视野, 比如为电子爱好者专设的电子爱好者社区等。虚拟社区渐渐地成为人们熟悉的网上使用工具, 博客、微博的出现则为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兴起添加了助燃剂。尤其是微博, 字数极少的特点更是迎合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信息广而精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想尽量多地占有信息, 但有限的时间又让他们没有心情将长篇幅的信息塞到脑中。微博以其短小的信息形式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 并将此作为吸引更多受众参与的重要手段。微博的出现看似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局限, 手持移动终端媒介的人就会通过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将身边的事情发布在微博上, 以便更多的人能分享他人身边的信息。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 微博的泛化不禁让人们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关注点担忧。假新闻、假消息的不断出现蒙蔽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即使我们收到的信息都是准确的, 但是这些碎片化的、没有实质意义只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信息, 错误地引导了人们关注的舆论导向。本应该被人们讨论的舆论焦点却被大量肤浅的娱乐信息充斥媒体, 信息的量化和速度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让媒体给我们更多具有真实价值的信息才是亟待解决的。

信息碎片化时代也造就了人们浮躁、肤浅的心态。碎片化的网络信息琳琅满目、无从下手, 巨大的信息量削弱了人们对阅读信息的渴望, 尤其是当受众看到整版的信息时却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哪些才是自己感兴趣的。时间是人生中最有限的东西, 网络获取信息的途径确实给时间有限的人们筛选信息出了一道难题。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哪些才是真正的大新闻、是国家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信息无序和混乱下, 不仅是受众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选择和阅读, 相反的, 信息的泛滥让许多人将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最先放在了娱乐新闻和黄色暴力新闻上。阅读的时间被大量的娱乐或者奇闻怪事占据, 自然就没有时间去充实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也不能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为自己服务。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面对新媒体时代, 传统纸媒的优势仿佛荡然无存。没有了互联网的巨大信息量, 有限的报纸、杂志版面只能刊登有限的信息。纸媒对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新兴媒体相比较而言也不具有优势。信息的较少选择、信息更新速度慢也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了对纸媒的使用。这是纸媒发展的症结所在, 也是纸媒发展的优势所在。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媒体没有新兴媒体所具备的量大、速度快的优势, 但这并不表明纸媒就会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失去竞争的优势。相反, 当新兴的事物经历一段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征兆。

将新闻事件的勾联与解读作为报道的亮点。李良荣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新思维》一文中提到了勾联与解读。勾联就是指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解读就是用昨天的事情解释今天事情发生的原因, 并预见明天的走向。打开互联网的新闻网页, 各种类型的新闻铺天盖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尽管网络编辑已经将新闻仔细地进行了分类, 但对一般受众来说还是有些无序的感觉。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让受众不能看到与自身切实的利益关系, 因而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如对有关纳斯达克指数的报道、有关其他国家的灾害事件报道等, 碎片化时间下的阅读必然是让受众触及事件的表皮, 对于事件背后连带的经济利益受众一无所知。纳斯达克指数的上升或下降对中国股市也会有一定的连带影响,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不仅要关注中国的深证和上证指数, 对他国的股指也要有一定的关注。不仅如此, 市场是世界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若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动向, 而不关注国外的重大事件报道, 必将让国人渐入盲人摸象、坐井观天的误区。网络信息报道过多地关注了量的需求, 对于信息的质有所忽视。而信息爆炸式地呈现给受众, 只会让我们感受到信息的索然无味。所以, 新闻信息的勾联与解读渐渐地成为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的渴望。

报纸和杂志等传统纸媒则具有发挥这两项优势之所在。对新闻大事件的报道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还原报道上, 更要将国内外大事件做进一步的关联性描述, 让受众能在标题中感受到新闻报道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注, 同时也能增强自身参与新闻事件的互动感受。《大河报》、《南方周末》等在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 不仅体现了受众市场的细分, 对不同受众的爱好有不同的版面, 而且对重大新闻还会进行关联性报道, 让读者感知更加清晰的新闻事件。如《大河报》在满足受众对信息量需求的基础上, 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 在“时评”版中的新闻评述不但没有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枯燥, 而且在关联性报道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增加对新闻的解读则是纸媒拥有的另一大优势。一则新闻的报道不仅要体现事情真相的还原, 更要揭开事情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如邓玉娇案、凤凰女跳楼事件等都需要给受众一个深入的追踪报道, 而非停留在对事件的简单报道上。增加新闻的深度报道是追求量和速度的新兴媒体望尘莫及的。尽管有的新闻网站也会用大篇幅报道新闻背后的真相, 如网易推出“网易另一面”, 撇开新闻评论的内容质量不说, 单从电脑这个阅读工具本身就打消了人们耐心阅读的积极性。纸媒就不同了, 长期在纸媒学习并成长的环境下, 人们更习惯在纸媒面前多一些耐心阅读。报纸、杂志这类纸媒在新闻深度报道上一直都做得很好, 不仅给了受众更新的视角, 而且对于新闻背后相关的事件和信息, 纸媒往往都能抓住事件重点, 将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读者。网络媒体的信息快节奏, 不能给人们足够的时间了解那些深层问题, 纸媒就是要发挥这一优势将更多的真相解读给受众。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许多有违法律和社会道德的事情, 更需要媒体将事件背后的黑暗公布于众, 引起更多有良知和道德受众的支持, 有了受众的支持, 纸媒自然会赢得更多的市场。

具有较好专业素质的采编队伍。纸媒, 是传统媒体, 历史的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从事采编的记者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采编工作知识的积累, 对信息内容的选择和质量都会谨慎对待。网络媒体的报道充斥了太多的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更有甚者会将“很黄”、“很暴力”的新闻作为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到处散播。正是因为这些新闻的存在, 让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新闻可信度严重受损。随着受众知识水平和媒介素养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受众渐渐地放弃了选择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更多的人还是将电视、报纸、杂志作为信息获得的首选。据对上海市民最新调查表明, 上海市民每天对四大传统媒体使用时间的样本均值为4.84小时, 而且选择四大媒体的第一选择是看新闻。对比显示, 网民比非网民使用传统媒体更频繁, 使用传统媒体所花的时间总量也最大, 尽管他们也花很长的时间上网。这说明互联网的总体影响加大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接触总量。由此可见, 纸媒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没有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中被淹没, 相反,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不安定因素带给人们的浮躁心态, 纸媒的采编人员更应该恪守以往的新闻报道风格, 增强新闻业务素养以报道出更加有深度的新闻, 解读新闻中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无论是在新闻选题还是内容真实性方面, 报纸、杂志等纸媒都有专业的采编队伍进行严格把关。对新闻的热爱和严格的职业操守赋予了纸媒的编辑、记者都能全身心投入到传媒行业当中, 时刻把“三贴近”作为新闻报道的首选。在信息碎片化时代, 受众不仅需要及时、海量的信息, 更需要贴近百姓自身利益的相关新闻报道。信息的环境监测功能是让受众能全面感知世界的变化, 并及时调整自身行为和意识以适应多变的社会。纸媒所具有的专业采编队伍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 选取对受众最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和报道内容呈现在报纸、杂志上, 给受众最精准、最深入的新闻报道。

具有较高公信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媒体形象。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不仅是因为它的采编队伍, 更是因为它见证了新闻的发展历程。纸媒在引导舆论方面一直都有其独特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都市报, 都在向受众提供正确而积极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面对网络肆无忌惮的言论, 受众又怎么能从这些消息中获取对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用的信息呢?从《魔兽世界》的开发商暴雪公司幕后策划的“贾君鹏,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开始, 网络上的言论就更没有章法地出现在受众面前, 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时代信息太无序、太没有规范。“奥巴马背后的女人”、“小月月”事件等都是在信息标题、内容模糊不清的状态下就被传播给受众, 好像信息越是模糊就越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样的趋势只会让更多炒作的、想博得点击量的假新闻、黄色暴力新闻出现在网络信息中, 迷惑受众的眼睛, 误导受众的舆论导向。这是网络信息传播中不负责任的表现。

传统媒体则在信息的真实性上更胜一筹。报纸、杂志受到传播渠道的限制, 虽然不能在事件发生的瞬间就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但也正是这一原因, 报纸、杂志这类纸媒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每一条信息, 信息的选择和把关更加贴近受众对信息的需要, 符合受众的切身利益, 并用最具有深度的视角挖掘新闻背后的另一面。纸媒这一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赢得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提高了纸媒自身的公信力。正是在受众心目中纸媒的新闻真实可信度高, 才给纸媒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报纸、杂志这类纸媒要在这个时候抓住竞争机会, 充分展示其在新闻信息传播领域的可信度, 树立纸媒的新闻舆论领袖地位, 勇于承担传媒业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 尽最大力量提升纸质媒体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良荣、童希:《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新思维》, 《现代传播》, 2010 (10) 。

上一篇:醉翁亭记作者背景下一篇:西式烛光婚礼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