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悲剧原因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祥子悲剧原因(精选8篇)

祥子悲剧原因 篇1

毕 业 论 文

目: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专

业:办学形式:年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教师单位:教学单位:完成日期:

汉语言文学

函 授

2012级(专升本)

汪 宏

20121769

李景娇

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海城函授站

2013年3月20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前言......................................................................................2

一、祥子的悲剧命运.........................................................2

二、祥子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3

(一)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是把祥子由人逼成了“鬼”的客观原因。...........................3

(二)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他落入悲剧的主观原因。....................................................................4

(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6

三、祥子悲剧的意义.........................................................7 参考文献..............................................................................8 致谢......................................................................................9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摘要: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其主人公祥子的一生,经历“三起三落”,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其二是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其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解这一悲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警醒后人,既要清醒地对待严酷的社会现实, 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否定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作品最感人的地方,是阅读后所留下的谁能救救祥子的呼声。

关键词:骆驼祥子

个人奋斗

悲剧意义 1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前言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自1936年在《宇宙风》杂志问世以来,至今已半个世纪多,尽管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祥子的形象却一直感染着读者。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个体劳动者祥子的典型形象,通过样子追求个人理想的“三起三落”的失败和走向堕落的悲惨遭遇,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深刻地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骆驼祥子这一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所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认识这一文学典型,既要探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

一、祥子的悲剧命运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勤劳、纯朴、善良的他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渴望在城里创立新的生活。进了城的祥子,选中拉车这一行,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二匹骆驼。样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叉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的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样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

①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为了喝酒,到处骗钱,连他一直都尊称好人的曹先生家,他也行骗。更有甚者,为了多弄几个钱享受生活,他竞出卖阮明。最后,他靠给人干红白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垃圾,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祥子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勤劳、善良而好强的样子,最终由人变成了“鬼”,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何在呢?读者如能深入作品中,将不难理解。

(一)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是把祥子由人逼成了“鬼”的客观原因。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生活在一个肮脏、不讲人道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对于地位低下的穷苦人民来说,是一个人间地狱。在这样的社会里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公平的。作为人力车夫的祥子,命运注定是悲惨的。

军阀的连年混战,兵匪的生灵涂炭,特务的横行霸道和敲骨吸髓,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祥子当然不可能幸免。他好不容易拉上车,却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几天了,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竟大着胆子去西郊拉车,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去了。作品交代了那是军阀 3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地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还提到逃兵如果“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民对逃兵的深恶痛绝这一点,就透露出这些逃兵曾经如何残酷地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浩劫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

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反动爪牙孙侦探敲诈去。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他敲诈祥子,更不在原定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上了。他便顺手牵羊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祥子万分愤怒,但是,困惑的只是自己没招惹别人何以受人欺负。他思想上只知道不招惹人就不该受欺侮,而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没有公道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像他那样既无权势又无财势,而且不能审时度势,如莽牛乱撞的人,虽不伤害别人也注定要遭殃的,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

这两次打击描写得都简短,事情也发生得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和一切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情节表现出来的,却足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是出乎常情,越能反映出祥子在那个社会所处的地位。

大兵和特务,不过是旧中国庞大的国家机器中小小的零件。前者的掠夺是在溃散逃命之际,后者的讹诈也只是作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但他们的顺手一击,给祥子带来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祸害。孙侦探曾轻蔑地对祥子说过:“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象放了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在那个强取豪夺的社会里,他们随时都可以置祥子于死地。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命就是那么低微,那么的不值得一提。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发生的根源。

(二)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他落入悲剧的主观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由于来自农村。他的性格受农村生活的影响,形成了狭隘保守、谨小慎微、自私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以致使祥子具有孤独感和软弱感。当 4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他因为走投无路、感到惶恐和苦恼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有地方去诉诉委屈”。祥子的性格促使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落后的、个体的生产方式,使他只知道攒钱买车,与车无关的事,他一概不闻不问。打仗了,他还照样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他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还因拉座与人争骂。他也曾从老马、小马身上看到了自己,模糊地有所醒悟,但是这也只能更加促使他拼命地攒钱,早一天实现他的理想。他的个人奋斗思想使他认不清周围环境的严峻,当灾难降临时.他至多问个“凭什么”;当苦闷袭来时,他想的是个人的“倒霉”,认为“整个的生命是一部委屈”。明明是社会泥潭把他淹没,但祥子只恨呛他的第一口浊水,把恩与仇全归结在个别人的身上。正是这种狭隘的思想。把他紧紧地束缚住了。所以,祥子把残酷的阶级对立,看作是虚无飘缈的“鬼影”。追求个人发财成功的强烈愿望,使他愈来愈认不清社会对自己的榨取。

一个人的性格是固有的,但也会因为外部世界的熏陶而改变。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几经磨难后,祥子内心的善良正直、热心向上的道德力量慢慢地减退。而自私、保守这些小生产者固有的弊病却在他身上增强。祥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是清醒了,而是更加糊涂和愚昧。所以当他骆驼般的体魄不得不服从自然规律而衰老时,曾被他怨恨的车广主女儿虎妞成了他的妻子,祥子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的沉浮,过一天算一天。当买车、拉上自己的车已成旧梦时,他埋怨的只是自己,归罪自己有过善良的愿望:“当初咱倒是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他似乎问住了自己,仿佛他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挣扎失败,是天生注定了的。

祥子的个人奋斗,不过象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夭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祥子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不但没有“飞起来”,相反地却堕落下去,成了“末路鬼”,走上了丧失人格、求得混个温饱的苟活之路。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的结合对祥子说来,这是一场更加难以忍受的灾难。和虎妞由接触到结婚,祥子的自信、单纯勤俭等品行,以及他那对自立劳动的追求,逐渐地蜕变了。虎妞本是车主刘四的女儿,正是虎妞的“治内”,使刘四的“人和车厂”管理得如铁桶一般。只是出于刘四贪婪的本性,不让女儿出嫁,以聚敛财富才使虎妞三十七八岁还独身一人,形成了她的变态心理。虎妞找上祥子。并不是真的甘心“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他们经营车厂,至少“弄上两三辆车”,当个小主人。祥子在虎妞眼里,不过是肉欲的对象。而祥子呢,却认定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不管刘四有多少车,他都不能要虎妞。可是后来,他处处碰壁,再加上虎妞步步诱骗,才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因为虎妞存在着买车的能力。骆驼祥子在虎妞眼里,不只是肉欲的对象还是一个俯首听命的奴仆。虎妞把祥子“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毁灭”。

婚后,虎妞与祥子,由于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不同,一直存在的尖锐的冲突。首先,拉不拉车是他们冲突的起因。祥子要求拉车,可是虎妞却对他说:“告诉你吧,就是不许你拉车,就是不许你拉车!我就不许你混身臭汗,臭烘烘的上我的炕!”“看吧.看谁别扭得过谁!”虎妞对祥子这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充满着封建统治者的霸道。其次,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两人畸形的夫妻关系。成了夫妻。祥子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车主与车夫的关系。虎妞根本不理解祥子,也不想理解祥子。当祥子和她商量今后的生活安排、问起她有多少钱,她怀着剥削阶级的偏见,傲慢地说:“是不是?我就知道你要问这个嘛!你不是娶媳妇昵,是娶那点钱,对不对?”这使得本来就以在老婆手里讨饭吃为耻的祥子,感到莫大的侮辱,他恨不得亲手掐死她,冲开她设下的那罩住祥了的“绝户网”这是祥子从未有过的盛怒。他痛苦地感觉到了自己在这场结合中的处境:“要了她,便没有他。”这对于好强的祥子来说,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确实是更大的痛苦和伤害,对他的堕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祥子悲剧的意义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悲剧,警醒那些生活在下层的人们。希望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清醒地对待严酷的社会现实。

对于文学作品,不论是在创作过程,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强烈感情。这样才能唤醒人并且扩大人心的领域。同时,任何作品总要展现人的理想,特别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老舍先生通过对市民生活的描绘。写出了善良的小人物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祥子的厄运中,使读者痛定思痛,探索人生的价值。

当我们憎恶盘剥祥子的社会时,也震憾于祥子的不觉悟。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着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他的斗争是错误的。结果使自己远离了周围的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地抗拒一次又一次打击。既然“要买上自己的车”成为他奋斗向上的全部动力,以至于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标,那么,在逐渐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后,他失去的就不单是一个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从而必然陷于精神崩溃的境地。盲目的个人奋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正像作品中所比喻的,好像是拉洋车为了抄近道,“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处”。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并且给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说的末尾,明确指出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尖锐的批判。

作品在控诉旧社会吃人的同时.也宣布了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盼破产。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现实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

②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美中不足的是。作品在突出祥子悲剧的必然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作家的某种悲观的情绪。当读者问老舍如果一切都象小说所写的那样。“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时,他“无言对答”。谁能救救祥子的命,作家没有明确指出。

然,瑕不掩玉,老舍的《骆驼祥子》是30年代进步文学的最大收获之一,文学史中人力车夫的形象,也由此至臻完善成熟。尤其是祥子的悲剧,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在启发人们砸烂地狱门的同时,也启发人们清除思想文化的沉淀,努力去寻求正确的人生途径。

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对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是有教益的,发人深省的。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第二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老舍,骆驼祥子(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8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致谢

祥子悲剧原因 篇2

一.个性心理原因:人格分析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指出, 人类精神活动涵盖三种意识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和两种本能 (“生之本能”“死之本能”) , 并据此构建“三重人格” (“本我”“自我”“超我”) 理论。“本我”乃最始基、最本真、非理性和潜意识的心理结构, 基于快乐原则, 充盈着强烈的本能反应和欲望冲动。“自我”乃理性和判断的心理结构, 借助主体对外界之反应、感受, 基于“现实原则”活动, 既以大部精力管控、压抑“本我”的非理性冲动, 又迂回地给予“本我”适时、适当满足。“超我”乃内在良心和自我理想的心理结构, 彰显、表征着社会道德衡准, 基于“至善原则”来管控、形塑自我。

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纵向考察, 《骆驼祥子》里祥子人生历程可厘定为三大阶段:一为“自我理想”“倒逼”下的极其艰辛的竭力奋斗期, 二为理想梦碎后的短暂调适期, 三为“本我”支配下“破罐破摔”的走向毁灭期。一开始, 祥子的事业追求乃买一辆车, 爱情梦想乃娶妻 (农村贤妻良母型) 成家。为了事业和爱情这两大美好理想, 祥子时时处处锤炼自我, 苦苦打拼, 以做到“超我”。比如, 他拒斥一切物质享受、额外欲望, 无情地、坚决地管控、压制“本我”的原始欲望、生命冲动。但是, 原始“本我”欲望是无法根除、完全摒弃的, 当被管控、压制到一定程度而升至极限时, 就会以变态、扭曲的形式、样态体露、生发出来。其实, 作为农村孩子出身的祥子, 本身就存有严重性格缺陷, 比如, 他刚进城时就不愿跟别人交流, 不想对人敞开心扉, 自我封闭, 自我压抑, 爱躲在自我“象牙塔”内憧憬“未来”, 这是他自卑内向和主观封闭的表现。身处兵荒马乱的大环境, 而且当时北平城外打仗风声已经很紧, 一门心思挣钱的祥子还照样出去拉车, 这是他不懂得自我保护的表现。孙侦探欺负他, 敲诈他钱, 他又不敢争辩反抗, 这是他软弱的表现。面对虎妞诱惑, 他把持不住自己, 遏制不住情欲……当他遭遇一次次沉重现实打击后, 祥子的性格缺陷便日益明显, 以致心灵扭曲, 人格分裂, 最终由人变成了“兽”。众所周知, 胡侃、喝茶、抽烟、喝酒, 这些原本是一个人力车夫正常生活调味品和休息放松方式, 但是, 祥子一直以为这些有悖挣钱买车的“自我理想”, 不是“正事”“本分”。从心理学角度看, 祥子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患, 即强迫症、抑郁症。

通览《骆驼祥子》, 我们在祥子身上可清晰发现“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深刻矛盾和激烈冲突。祥子没能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 导致自己于“自我理想”破灭后, 精神崩溃、道德沦丧。“自我”是“本我”“超我”二者之中间样态、过渡范式, 它既摒弃“本我”之原始欲念、本真冲动, 又没“升级”至“超我”的脱俗境界和入圣层次。“自我”是正常的生活形态和普通大众的常见范式。最后, 当祥子想要借助自己的再度打拼, 奋力再搏, 以盼能与小福子这根最后“救命稻草”做一对恩爱贫贱夫妻时, 冷酷无情的现实再一次重重锤击了他。概言之, 事业受挫让祥子从“超我”跌至“自我”, 而爱情重击则把他从“自我”跌至“本我”。祥子的这种转变可从弗洛伊德“死之本能”理论得以诠释。和个体生存相关的“生之本能”理论, 解读的是隐藏、潜伏于生命内部的一种奋发性、创造性。“死之本能”理论, 解读的是人从生命样态倒退至最初无机物样态, 像杀伤、虐待、破坏、自弃、毁灭等等。“死之本能”关联着“本我”和“快乐原则”。由此可见, 祥子最后故意往坏的路上走, 且“义无反顾”, 是受内心“死之本能”驱使, 借助害别人、坑别人甚至虐待自己来获得“本我”的愉悦感受、快乐体验。

二.社会制度原因:现实社会环境分析

《骆驼样子》里祥子人生旅途的悲剧命运彰显出社会制度原因, 换言之, 祥子的个人悲剧就是社会悲剧, 即制度因素和现实环境对民众生活和个体理想的戕害、侵蚀。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断言:“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 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进城的“农民工”祥子独自地打拼、努力地挣扎, 深具强烈的生存意识、自我意识。但是, 他与制度因素和现实环境的PK是那样的弱势、无力、苍白, 导致最终被体制机制所彻底击败、完全吞噬。就是说, 祥子自己的所有挣扎、全部努力、声声哀号、阵阵呐喊, 都无济于事, 封建制度几千年的社会历史从来都是这样的。祥子是无处可逃, 只能是悲剧人生。

我们知道, 祥子生活的日子, 当时是中国暗无天日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制度时期。这个时期, 中国亿万社会底层民众水深火热, 灾难深重。制度因素和现实环境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加速祥子从人到“兽”的异化进程。小说里写道, 祥子买车之初非常自信, 单纯地、天真地认为地狱里也是分很多层的, 笃信只要自己勤劳作, 慢慢攒够钱就一定能买上车。接着, 抢走他车子的凶大兵、讹诈他钱财的孙侦探, 使祥子“回归”至赤贫的原初状态, 从“天堂”落回人间。但是, 倔强的祥子并未“认命”, 继续节衣缩食, 辛苦打拼。欺骗引诱他的虎妞在婚后掌控着家里钱财大权, 祥子此时也并未认输, 他不想只当寄生虫、“伸手阶级”, 还是坚持自己拉车养活自己, 自食其力。然而, 社会昏暗, 流年不顺, 虎妞丧命使祥子再次卖车, 又回至赤贫的原初状态。特别是小福子出事之后, 祥子是万念俱焚。此时的祥子不再是当初那位朴实要强的祥子, 已开始吃喝嫖赌, 耍奸使坏。沉沦后祥子, 自己也觉得自在、舒服, 别人看他也觉得比以前顺眼, 不再是另类。最后, 祥子已完全同流合污, 融入了周围环境, “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最终整个社会制度和现实环境将祥子完全击垮、彻底吞噬。

三.文化层面原因:文明冲突分析

祥子悲剧命运的文化层面原因就是, 市民文化负面效应对农民文化积极方面的侵蚀、玷污。换言之, 作为信奉农民文化的祥子, 其悲剧实质上也是文化悲剧、文明冲突悲剧。祥子是来自落后的、农村的青年劳动者, 带有天然的、传统的、鲜明的农民气质、作风。刚进城的一段时间, 祥子在新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传统行为习惯和既有言行方式:劳作、单纯、节俭、本分、质朴、厚道。但是, 在买车的几起几落中, 在城市生活磕磕绊绊中, 祥子受到相当程度的“市民化” (“城市文明”) 的浸染、侵蚀。比如, 在第二次攒的钱被抢后, 祥子忽然觉得要强没用, 还不如首先乐乐, 找找舒服。此时, 虽然烟酒对祥子已具有吸引力, 但祥子仍存有朴实劳动者的特点、作风, 还是继续恪守攒钱买车的铁一般信念。凶险的虎妞使祥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斜、扭曲, 使他加速“市民化”, “她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和虎妞在一起, 祥子带有严重的精神重负, 周身不自在, 他觉得遍身都粘着些肮脏的, 使人呕吐的一些物体, 教他从心里厌烦, 感觉不爽。渐渐地, 祥子消解了农民的完整性。虎妞死后, 祥子最终接受了“市民化” (“城市文明”) 的消极面、负效应, 逐渐颓废、沉沦。小福子之死完全摧毁了祥子所有希望、全部念头, 祥子最终成了丧失灵魂的走兽。

其实, 在祥子的城市生活中, 一开始他是笃信农民文化和乡村文明的, 但城市现实生活中一批道德败坏者始终“出没”在祥子周围, 挥之不去, 如影随形, 像藐视他的刘四、设计诱惑他的虎妞、耍弄他的陈二奶奶、不让仆人吃饭的杨太太, 等等。上述魑魅魍魉在精神维度拖着祥子的脚将他往下拉, 朝下挣, 双双无形的“鬼手”不时地摧残着祥子, 他看不到光明, 找不到希望, 走投无路。最后, 自己钦羡的小福子之惨死使祥子仅剩的精神支柱瞬间坍塌, 他终于变成了“活鬼”, 直至很快又变成了“死鬼”。老舍在这里“直接剖析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 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祥子身处北平文化之城、“文明之都”, 可是最终自我毁灭。可见, 文化、文明之于人的渗透、影响是多么强烈、多么巨大, 它“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改变、摧毁一个人, 导致一个个像祥子这样的人无可奈何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J].青年知识, 1945, (2) .

[2]老舍.老舍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祥子悲剧原因 篇3

关键词: 《骆驼祥子》 外在原因 内在原因 悲剧

《骆驼祥子》是老舍用同情的笔调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主人公祥子从乡间来到北平,以拉车为生。他勤劳朴实,善良正直,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的生活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最终却被永无止境的黑暗所吞噬。作品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这是旧社会老北京贫苦市民的悲剧命运之一。祥子悲剧的原因,有外在因素,主要来自于孙侦探、虎妞父女和乱兵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祥子人生过程的摧毁,当然祥子自身内在的个性因素也将其推向悲剧的深渊。

一、祥子悲剧的外在原因

祥子的堕落可以说是一个命运交响曲。由“对生活的积极向上”到“不愿向命运低头”再到“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这一命运三部曲,是当时的黑暗社会把他一步步由“人”变成“兽”的。他只是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正像农民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一样。就是那么简单的愿望,就只是一个独立劳动者内心最诚恳的愿望,但在当时的社会却成了奢望。历尽艰辛,由买车到失去车子再到买车,直到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以至于祥子从满怀希望的人间天堂掉落到人间地狱。依我看来,祥子之所以堕落也不能全怪祥子自己,其实致使他最后堕落的是这个黑暗的社会,最终使他堕落的是他希望的破灭。老天总是喜欢捉弄善良的人,好人没好报,让祥子怎么再用吃苦的心面对这个‘吃人的社会?

第一次车子丢失后,祥子是不甘心的,他自认为,不拉上自己的车,简直就是白活,能够买上自己的车是祥子的“志愿、希望、宗教信仰”。所以,他在努力一角钱一角钱地省,想再买回车;后来,第二次买车的阶段,祥子就开始有点在实现自我和丧失自我的矛盾里挣扎。看到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受了委屈的祥子非常羡慕,他开始觉得烟和酒不会花掉自己很多钱就可以安慰自己的虚荣心。不过,在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中,自我实现还是占了上风。他还暂时不敢沾染烟酒,目的是早点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在孙侦探的威胁恐吓下,祥子不敢反抗,更不敢呼救,无可奈何地娶了虎妞,但还是没有放弃拉车,还在为自己能买上车的愿望努力,但此时祥子在自身负面性格的作用下已经开始逐步丧失自我。

第三次买车是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帮祥子实现了愿望,可是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也只能卖掉车子料理后事。最重要的是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死给他的打击,同社会的悲催一起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小福子是祥子的最爱,如果没有现实的残酷打击,如果没有肩负养家的重担被迫出卖肉体,我相信祥子和小福子是会在一起的,他们是可以在困难中相亲相爱走到最后的。可是故事的结局却不能让他们在一起,悲剧总是充满戏剧性,也许这才是悲剧故事最大的看点。与虎妞的婚姻不是出于祥子的本意,祥子和虎妞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祥子而言,虎妞的纠缠就是一种灾难。随着小福子的自杀,最终祥子丧失自我,走向末路。祥子只想淡而不厌地一天天地混,就算遇到怎样的挫折困难,他都不曾放弃,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种信仰,一种爱情的信仰一直在支撑着他。但小福子死了以后,祥子就“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从那以后,他从一个坚持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不再对别人负责任,也不对自己负责,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只凭本能浑浑噩噩地混着。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信仰,没了信仰,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从以上看来,我们不难发现,祥子的形象是鲜明的,他是那个病态社会里千千万万个底层劳动者中的一个,是那个旧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正是那个“人吃人”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把他给压碎了,并最终将他抛弃。他的希望,他的善良,他的吃苦,他的幸福,他的青春,他的要强,他的所有的一切,都被罪恶的社会所葬送。祥子的悲剧可以说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悲哀。祥子的悲剧使我们再一次想起那句老话:旧社会使人变成了鬼。

二、祥子悲剧的内在原因

祥子的毁灭是奋发向上的生命意志的摧毁,他的命运控诉了黑暗社会对穷苦人的不公平。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在外在的社会打击之外,祥子的精神堕落是否还有内在的个性原因?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祥子并不是因为追求个人利益才引来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也不是因为损害了他人利益才遭受厄运。从车被拉、钱被抢、人被诱惑、虎妞难产、小福子被逼死等这些都与祥子的个人主义思想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说小福子没有被生活所迫,为养家糊口去出卖肉体的话;如果说祥子能在小福子最需要他的时候,愿意帮助她,哪怕只是一点点安慰或者说如果祥子愿意娶她的话,或许小福子就不会死得早,这么悲惨。

其实在祥子的身上,本身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祥子来自农村,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尽管他来到城市,努力勤奋,渴望靠自己的双手开始新的生活,可是他身上仍然存在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在尝试各种工作失败后,最后选择拉洋车。城市的生活并没有改变祥子农民的思维方式,他习惯于个体劳动,目光狭隘,所以他无法看清残酷的现实一直在威胁着他,也无法认识到他所处环境的险恶。祥子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他一心只想拼命赚钱,早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祥子来说,即使拥有了自己的车,难道就能摆脱欺压过上独立自主地幸福生活了吗?在混乱的社会,如果他自身具备看清周围现实残酷的能力,那么他连人带车被抓的灾难就不会发生;如果他不那么保守,听从方太太的话,把钱存进银行的话,就不会被孙侦探敲诈;追根到底,还是祥子自身狭隘的眼光和保守的思想害了他。因此,祥子的愿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实际的,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惨的结局。

除了这些外,祥子的自私也让我为之心痛。小福子“为教弟弟吃饱,她得卖了自己的肉”。祥子深爱小福子,却因为她肩负着养家的责任而离开她;即使在最美好的爱情憧憬中,祥子仍然想“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祥子为了买上自己的车,不惜与老弱病残者抢生意,以至于“背后跟着一片骂声”。并且在虎妞撑不住,快要死的时候,当他从小福子那里知道,请医生需要几十块的时候,“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都死吧”。这里所透出的就是祥子的自私,他不愿为虎妞花钱请医生,他不在乎生命的意义。祥子正是因为这些与生俱来的性格,让他最终堕落下去。祥子的心已死,对残酷腐朽的社会不再抱有希望,对自己更是如此,所以就自暴自弃,最终走向沉沦与毁灭。

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原因1 篇4

一、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原因

(一)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是把祥子由人逼成了“鬼”的客观原因。

祥子生活在一个肮脏、不讲人道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对于地位低下的穷苦人民来说,是一个人间地狱。在这样的社会里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公平的。作为人力车夫的祥子,命运注定是悲惨的。

军阀的连年混战,兵匪的生灵涂炭,特务的横行霸道和敲骨吸髓,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祥子当然不可能幸免。作品交代了那是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地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还提到逃兵如果“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民对逃兵的深恶痛绝这一点,就透露出这些逃兵曾经如何残酷地蹂躏过人民。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反动爪牙孙侦探敲诈去。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像他那样既无权势又无财势,而且不能审时度势,如莽牛乱撞的人,虽不伤害别人也注定要遭殃的,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

这两次打击描写得都简短,事情也发生得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和一切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情节表现出来的,却足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是出乎常情,越能反映出祥子在那个社会所处的地位。

大兵和特务,不过是旧中国庞大的国家机器中小小的零件。前者的掠夺是在溃散逃命之际,后者的讹诈也只是作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但他们的顺手一击,给祥子带来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祸害。在那个强取豪夺的社会里,他们随时都可以置祥子于死地。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命就是那么低微,那么的不值得一提。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发生的根源。

(二)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他落入悲剧的主观原因。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由于来自农村。他的性格受农村生活的影响,形成了狭隘保守、谨小慎微、自私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以致使祥子具有孤独感和软弱感。祥子把残酷的阶级对立,看作是虚无飘缈的“鬼影”。追求个人发财成功的强烈愿望,使他愈来愈认不清社会对自己的榨取。

一个人的性格是固有的,但也会因为外部世界的熏陶而改变。当买车、拉上自己的车已成旧梦时,他埋怨的只是自己,归罪自己有过善良的愿望:“当初咱倒是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他似乎问住了自己,仿佛他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挣扎失败,是天生注定了的。

(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的结合对祥子说来,这是一场更加难以忍受的灾难。骆驼祥子在虎妞眼里,不只是肉欲的对象还是一个俯首听命的奴仆。虎妞把祥子“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毁灭”。

《骆驼祥子》祥子的多重性悲剧 篇5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首时代的挽歌,更是一个中国旧社会的真实写照。祥子的一生令人扼腕叹息。祥子是旧中国封建社会下城市底层劳动者的代表人物,作者老舍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淳朴憨厚的农民与现代社会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服饰的故事展开了一场有关人性与病态社会二者关系的探讨。我们从祥子的身上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丑陋面容,看到了旧社会的千千万万个祥子,看到了无数个祥子的悲剧。

祥子在十七八岁时就在家乡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于是他踏上了北平开始独自奋斗,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甚至是不通人情、不善言辞不交朋友。期待着终有一天能够凭借自己的力气吃上一口饭,拉上属于自己的车。城市成为了祥子新的精神寄托。失去了父母,也没有一个朋友,甚至没有一个能听听他的心事的人,在遭遇同行的冷漠和排挤后,他无处诉说,只能默默忍受。祥子只能一个人在奋斗上的路上独自摸索,并且打算一条道走到黑,没有人能给他指明一条路,没有人能在他奋斗的夜路上为他点亮一盏灯。走不通了,撞墙了,也不打算回头,对自己的梦想有一种盲目的固执,连刘四爷认他为了女婿,他也说“咱还得去拉车”。没有父母长辈,没有朋友,他独自奋斗,他既看不清过去,也看不明白未来,眼光放不远、放不宽,甚至不会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一切凭着自己认为的骨气、志向走。

在农村相间长大的他,从出生开始就和随口就能拈来几句洋诗的城市高等车夫差出了很远的距离。祥子从小就没接受过教育,也没有长辈的经验可以吸取,进了城市也是一样不问不学,甚至不听劝,是他自小生活的环境使他缺失了学习的能力和请教他人的兴趣。像是高妈好心劝祥子放贷,教他起社,而祥子却自有想法,他认为钱放在自己的手里才能有安全感,才比什么都用。他觉得把白花花的白洋放进银行换来一个在上面圈圈画画、盖几个红戳的小本子,实在是冤,“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并且觉得银行之类都是“出座儿”的地方,跟大洋肯定没有什么关联。无论别人怎样好心地劝说,祥子都是相当地固执,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

自身身世背景不好,没有父母亲戚朋友长辈且又没有文化没有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没有认清如何才能发展的祥子,却不幸地出生在军阀混乱、社会黑暗水深火热之时。人性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都会收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黑暗把人逼迫成了鬼。祥子从最初来到北平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力气赚钱,今后拉自己的车。这只不过是一个最底层的独立有志向的劳动者的一个小小的目标,却屡次被黑暗的社会摧残的不成样子。祥子辛苦奋斗、历经艰难,经历了“三起三落”。黑暗的社会不仅要摧毁祥子的梦想,还要击溃他的爱情。资产者的丑女儿虎妞经过各种诱骗使祥子与她结为夫妻,但是霸道的资产者的女儿与腐朽的无产者强男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与冲突,祥子的理想生活与虎妞的生活是接任不同的,二人的结合也是二人婚姻的悲剧。在虎妞难产死亡后,祥子真正热爱着却不能在一起的女人,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小福子也选择了自尽,祥子彻底崩溃了。如果说今后能拉属于自己的车是祥子的第一个愿望,那么娶这个年轻力壮,温柔贤惠的乡下姑娘就是祥子的第二个愿望。祥子的愿望一个接一个的破灭,黑暗的社会给祥子的打击一次接一次,永不停止,真真正正地把一个人折磨成了鬼,祥子终于理性全失,终于失去了与社会反抗的力气,失去了争取的愿望,他的灵魂已经不在了,只剩一具空壳,整天不务正业,自我放纵,成为了一个流氓。

论 “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篇6

【内容摘要】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堪称中国现代市民个性主义形象的典型代表,祥子从开始的个人奋斗到最终沦丧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无不深深刻上社会影响的烙印。作品通过祥子个人生活中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并且深刻地揭示出其社会根源,形象地告诉人们:只有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才能改变祥子及其伙伴的悲惨命运。造成祥子悲剧的三个重要因素:社会、情感及自身性格。

【关键词】骆驼祥子 ; 贫民 ; 个人奋斗 ; 悲剧 ; 命运

祥子悲剧原因 篇7

在我国文学史上, 老舍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在老舍的六十七年生命中, 老舍写了近八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其中, 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就目前而言, 《骆驼祥子》对世人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骆驼祥子》主人公是祥子, 整篇小说都是围绕祥子展开的, 祥子是一个入城谋生的乡下小伙子, 刚入城时, 祥子对生活充满了激情,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 甚至逐渐拥有更多的车子, 开一个车行, 然后, 等事业稳定了, 再娶一个能吃苦、年轻力壮、能洗能做、诚实干净、体面规矩的乡下姑娘当老婆。但是, 社会的现实没有让祥子如愿以偿, 相反地, 祥子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磨难, 总体而言, 祥子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通过祥子的悲剧, 老舍向世人呈现了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揭示了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因素, 反讽了当时社会的病态。《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可以从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的性格悲剧、祥子悲剧的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下文将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2. 祥子的悲剧命运

2.1 理想的落空

祥子的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 甚至逐渐拥有更多的车子, 开一个车行, 然后, 等事业稳定了, 再娶一个能吃苦、年轻力壮、能洗能做、诚实干净、体面规矩的乡下姑娘当老婆, 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但是, 社会现实并没有让祥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祥子在攒钱买车的过程中, 经常受到同行的排挤, 买到属于自己的新车之后, 新车又被军阀给抢走了, 这是祥子理想的第一次落空。祥子在卖掉骆驼后, 逐渐攒够了第二次买车的钱, 但是拼命赚来的血汗钱却被孙侦探洗劫了, 祥子认为自己没办法反抗, 就此不了了之, 这是祥子理想的第二次落空。之后, 祥子的老婆虎妞与心爱的女人小福子先后死去, 祥子对生活的希望彻底熄灭, 对人生的理想彻底绝望。

2.2 婚姻的失败

《骆驼祥子》中祥子有过两段感情经历, 第一段是与虎妞的, 第二段是与小福子的。前文已经讲到祥子对未来的老婆有着自己的想法, 但是虎妞并不符合祥子心中的想象, 并且与之相差甚远。因为虎妞的计谋, 祥子与并不喜欢的虎妞结为夫妇, 结婚之后, 虎妞对祥子严加管教, 祥子逐渐失去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祥子对老婆的美好幻想破灭了, 但打击还没有结束, 虎妞因难产而死, 祥子卖掉车子给虎妞办了丧事, 虎妞和孩子的逝去以及车子的又一次失去对祥子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并且使祥子彻底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之后, 祥子与小福子相恋了, 小福子完全符合祥子对老婆的幻想, 小福子的出现也使祥子又燃起了一丝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后来小福子被人卖到了妓院, 小福子不堪受辱, 自尽而亡了。自此之后, 祥子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堕落、懒惰、自私、贪婪起来, 他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地拉车赚钱, 而是对打车、劳作产生了浓厚的厌恶, 他也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尊老爱幼, 而是变成了一个欺凌弱小, 抢病弱老人生意, 到曹先生家骗吃骗喝的无耻之徒。最后, 祥子彻底堕落, 并在堕落中彻底灭亡。

3. 祥子的性格悲剧

祥子的性格悲剧体现在祥子的市民个性主义上, 祥子是一个从小在乡下长大的人, 对于物质, 祥子有着极度的匮乏与渴望, 可以说祥子在北平的一切努力, 都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而不是为了获取精神上的满足。祥子是一个标准的市民个性主义者, 他的内心倾向于古典文化人格, 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等级观念, 也是因为这个因素, 祥子在受到其他等级的压迫时, 祥子不敢反抗, 只能逆来顺受, 比如:军阀抢车, 祥子没有反抗;孙侦探抢钱, 祥子同样没有反抗。祥子是一个好面子的人, 祥子的努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达到人生的巅峰, 祥子最终想要的并不是“人人平等”, 而是当一个人上人, 因为他认为自己现在是在被别人欺辱着, 只有当自己成为人上人的时候, 他才能欺辱别人。在现实生活中, 祥子完全没有做到自己理想中的境界, 且不论婚姻与感情的失败, 在虎妞难产的时候, 祥子心疼钱没有送虎妞去医院, 虎妞难产而死, 小福子孤苦无依的时候, 祥子没有去解救她, 从而导致小福子被卖到妓院里上吊自尽, 可以说是祥子的怯弱、无能、小气间接地让自己的两个女人走向了死亡。以上都是祥子的性格导致的悲剧。

4. 总结

印度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篇8

印度女大学生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称,从1971年到2011年,印度强奸案增长873%,平均每3分钟就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就发生一起强奸案。新德里2012年已发生强奸案635起,被冠以“强奸之都”的称号。然而,由于有很多受害女性羞于和不敢报案,实际上印度的强奸案数量远远大于官方披露的数据。

久远的历史印迹

为什么印度女性会成为性暴力最大的受害者?此前,有一些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一个被屡屡提及的观点:民主无法保护印度的女性。然而,从印度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探讨和分析,就会发现,印度女性总是被强暴并不是因为实行民主,恰恰是因为民主没有落实或者说很少有女性的民主。当然,印度女性屡遭强暴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概括而言有几点。一是印度由来已久的男尊女卑的文化和制度,二是印度千百年来盛行的性爱文化,三是印度的法治不彰,执法不严。

一个社会女性受歧视是不民主不公正的表现之一,而印度男尊女卑的文化和制度要从历史深处寻找答案,其中的种姓制度是最大的渊源。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雅利安人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并逐步征服了整个印度,随后建立了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即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4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社会地位最高,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是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是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就是奴隶。除了这4个阶层,印度还有另一个阶层——贱民。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称不可接触者,最受鄙视。

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女性的地位与贱民相当。作为印度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印地语诗人杜勒西达斯所著的《罗摩功行录》对印度女性的地位进行了描述:丈夫是妻子的天神,服侍丈夫是妇女最崇高的天职,没有丈夫的妇女等于没有生命的躯壳和无水的江湖。

另一方面,作为维护种姓制度的法律文本《摩奴法典》规定,小姑娘、青年妇女、老年妇女虽在自己家内决不应随己意处理事情。妇女少年时应从父,青年时应从夫,夫死从子,无子从丈夫的近亲族,没有近亲族的从国王,妇女始终不应该随意自主。这比中国古时要求女性的“三从四德”还要严厉。

在种姓制度下,印度人的婚配有相当部分是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这就造成高种姓女子和低种姓男子过剩,因此也形成和长期盛行一夫多妻和丰厚嫁妆现象。高种姓男子多娶妻子既体现其较高的社会地位,还会获得更多嫁妆。高种姓女子为了找到与其地位相匹配的男人不得不陪以厚嫁;低种姓女子为了攀结高种姓也需要送上丰厚嫁妆以博取夫家的欢心。

虽然今天的印度颁布了种种法律废除种姓制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婚姻制度,但上述种种规则直到今天仍然作为潜规则左右着印度人的生活。印度女性一直处于被支配、被奴役的地位。男性可以因为不满意女性没有嫁妆或嫁妆少而打死女性,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夫家的要求而丧命(被杀和自杀);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女性为丈夫殉葬;女童的命运像一棵草,在过去30年间,有1200万女童被虐杀;65%的印度男人认为妇女应该挨打;1/4的印度男人承认对女性实施过性暴力。尤其是,一些男人对低种姓女人看不惯的时候,就会以强奸来摧残女性。所以,街头强暴和轮奸女性只是印度社会男尊女卑的体现之一。

法治不彰,执法不严

法律法令的缺失和不周以及执法的不严是把印度女性推向被强奸境地的最直接也是最后的推力。在印度所有强奸案中,只有1/4左右的案件会被量刑定罪,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报案的强奸案,以致印度女性哀叹,她们只要上了马路就是“公共财产”。

对于法律的缺失和执法不严,国大党领导人索尼娅·甘地的话很有代表性。她到医院看望被轮奸的女大学生时表示:“对于这一事件我感到很羞愧,在我们国家的首都女性安全却得不到保障,政府应该颁布更严格的法律以制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然而,在法律和法治方面,印度并非没有做出努力来让整个社会公正公平对待女性,这在英国殖民印度时代就开始了。1829年英国殖民当局推行种种法律制止印度社会的多种陋习,首先颁布了禁止寡妇殉葬的法令;1856年颁布了《印度教寡妇再婚法》,规定禁止种姓会议干涉寡妇的再嫁;1872年颁布《特别婚姻法》,禁止童婚和一夫多妻并认定跨越种族界限的婚姻为合法婚姻;1900年宣布低种姓可以和高种姓相互通婚,结束了种姓婚姻的历史;1929年通过《童婚取缔法》;1931年又制定了《印度教徒离婚法》;1937年颁布了《印度教妇女财产法》等等。这些法律使印度女性的地位有了提高。

1947年,独立后的印度通过颁布国家大法的形式选择了英国式的政治体制——议会民主制,为争取社会公正、男女平等和民主自由又修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1955年,印度政府先后颁布了《印度共和国特别婚姻法》和《印度教教徒结婚与离婚法》。1956年印度政府通过了《印度教婚姻法》,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妇女享有财产继承权。印度在后来的宪法第42条修正案增加了公民基本义务的相关内容,如摒弃有损妇女尊严的习惯等。

1978年,印度议会再次修改《禁止童婚法》,制定了《禁止童婚补充条例》,规定不论宗教信仰如何,一律将男女婚龄分别提高到21岁和18岁。1961年印度制定的《全印度禁止嫁妆法》规定,给予、接受、索取甚至约定给予或借用嫁妆的行为都构成犯罪。1984年印度议会再次通过新的《禁止嫁妆法》,对索取嫁妆者处以6个月至2年监禁并处以10000卢比的罚款。

所有这些法律如果认真执行,一夫多妻、童婚、高昂的嫁妆、种姓婚姻等都会被废除,也都能实现和保证男女平等。但是,由于执法不严和长期的文化影响,上述种种被废弃的歧视妇女的行为都程度不等地存在,而公开强暴和轮奸女性只是这些法律和法令难以全面执行的外在表现之一。

当然,强奸女性在印度也是犯罪,但由于在这方面法律并不完善,如《印度证据法》、《印度刑法典》都无法公正惩处强奸犯和为受害人撑腰伸冤,致使犯罪人更为所欲为,也诱使更多的男人成为强奸犯,同时让受害人更软弱无助,忍气吞声。这进一步助长了印度男人公开强奸、轮奸妇女的恶行。

在执法的程序和细节上,作为执法者的警察、法官、政府官员等也或多或少地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有意无意地包庇强奸犯。例如,在调查23岁女大学生被轮奸时,警方抵达现场,所做第一件事不是救援,而是用半个小时争论案件属于哪个片区管辖,路人则是围观,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更有甚者,一些印度官员、国会议员都有强奸女性的劣迹。就在“少女轮奸案”令印度举国震惊之际,印度阿萨姆邦一名政府高官、执政党国大党议员比克拉姆·辛格·布拉马还顶风作案,于1月3日凌晨潜入阿萨姆邦桑提普拉村一名女子房间中将其强奸。

按照过去的惯例,这些人劣迹被曝光后,仍会逍遥法外,因为不仅有官官相护,还会有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默许男性强奸的潜规则。例如,对于23岁女大学生被轮奸案,印度首席大臣和专家小组召开了长达一天的会议,虽然有几人同意提议判处嫌犯死刑,但大部分官员都保持沉默,没有达成共识。不过,这也看出,印度的法治也并非完全独立的法治,因为是否对嫌犯定罪和做出什么判罚,应当是公检法的职责,而非行政官员和专家协商的结果。

此外,根据过去的经验,印度女子即使被强奸后向警察报案,凶手也被抓,审判过程也会一拖再拖,甚至需要七八年之久。亲朋好友也会做说客,劝说受害者嫁给施暴者。

如果印度不从立法到执法更为严厉和公正,如修改《印度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从文化和意识方面真正倡导男女平等和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男女平等,印度女性就不仅会一再遭遇强奸、轮奸,还会陷入实际上存在的一夫多妻、童婚、因嫁妆不多而被迫自杀和被夫家杀死的悲惨境地。

上一篇:数据库复习经典总结下一篇:关于植树节绿色环保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