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分析鲁迅(共8篇)
第一型:完美型(Reformer/Perfectionist)【完美主义者】
*【欲望特质】:追求不断进步
〖基本困思〗:我若不完美,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原则性、不易妥协、常说“应该”及“不应该”、黑白分明、对自己和别人要求甚高、追求完美、不断改进、感情世界薄弱;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希望自己或是这个世界都更进步。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是否犯错,也会纠正别人的错。
〖主要特质〗:忍耐 、有毅力 、守承诺 、贯彻始终 、爱家顾家、守法 、有影响力的领袖 、喜欢控制 、光明磊落。
〖生活风格〗:爱劝勉教导,逃避表达忿怒,相信自己每天有干不完的事。
〖人际关系〗:
你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显浅易明。正因为你事事追求完美,你很少讲出称赞的说话,很多时只有批评,无论是对自己,或是对身边的人也是!又因为你对自己的超超高标准,你给自己很大压力,会很难放松自己去尽情的玩、开心的笑!
〖愤怒、不满〗
属于第一型的你,相信常常这感觉,对吧?你们常有愤怒、不满的感觉都是源自你们超高的生活要求。当遇到什么不顺意时,就很容易感到嬲怒、不满,觉得事情不应该这样发生……这种情绪不单是对自己,还有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都是一样,因为你对他们一样带有超高的要求。但要注意,作为你的朋友,要承受你的嬲怒情绪,的确不是容易,也会造成压力,所以要多加注意啊!
〖失望、沮丧〗
同样因为你们事事追求完美的态度,让你们在生活里常常感到碰钉子、不如意。除了是对外发泄愤怒情绪,其实在内心不断经历挫败,不断经历失望。这些情绪对你们并不健康,必须积极处理。最根源的方法不是让自己做得更出色,而是调节对每事每情的看法,轻松面对! 其他类型上面说的有的 事正确的
〖基本恐惧〗:怕自己做错,变坏,被腐败
〖基本欲望〗:希望自己是对的,好的,贞洁的,有诚信的
第二型:全爱型、助人型(Helper/Giver)【给予者】
*【欲望特质】:追求服待
〖基本困思〗:我若不帮助人,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渴望别人的爱或良好关系、甘愿迁就他人、以人为本、要别人觉得需要自己、常忽略自己 ;很在意别人的感情和需要,十分热心,愿意付出爱给别人,看到别人满足地接受他们的爱,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
〖主要特质〗:温和友善、随和 、绝不直接表达需要,婉转含蓄 、好好先生/小姐 、慷慨大方 、乐善好施
〖生活风格〗:爱报告事实,逃避被帮助,忙于助人,否认问题存在。
〖人际关系〗:
助人型(Helper)顾名思义,你很喜欢帮人,而且主动,慷慨大方!虽然你对别人的需要很敏锐,但却很多时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在你来说,满足别人的需要比满足自己的需要更重要,所以你很少向人提出请求。这样说来,你的自我并不强,很多时要*帮助别人去肯定自己。
〖自豪、骄傲〗
第二型的你,是否觉得这个形容很不贴切?觉得很惊奇?其实,一向表现得助人为快乐之本的你,是通过热心帮助人去肯定自己,要朋友接纳欣赏自己。所以当有朋友找你们帮助,你自是开心不已,也会有自豪和骄傲之感,因为在过程中你得到肯定和满足。
〖占有、控制〗
正因为帮人得到这么多的满足,你们很想继续这样的关下去,这个很正常!可是,当你们「投资」下越多时间和心力,你希望得到的回报更多。很有可能,你们会很希望朋友会很「attach」你,甚至是只「attach」你一个,事事对你说,跟你分享。这便反映在你内心的占有欲,若然朋友非这样对你,便会很失望,觉得他们背叛了你。甚或,你可能会对他们施加压力,以控制他们。这里当然不是说每个第二型都是这样子,但当我们状态不佳,心情不太好时,的确有机会出现以上倾向。多点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有助控制及改善!
〖基本恐惧〗:不被爱,不被需要
〖基本欲望〗:感受爱的存在
第三型:成就型(Achiever/Motivator) 【实干者】
*【欲望特质】:追求成果
〖基本困思〗:我若没有成就,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强烈好胜心,喜欢认威,常与别人比较,以成就衡量自己的价值高低,着重形象,工作狂,惧怕表达内心感受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是个野心家,不断地追求有效,希望与众不同,受到别人的注目、羡慕,成为众人的焦点。
〖主要特质〗:自信、活力充沛 、风趣幽默 、满有把握 、处世圆滑 、积极进取 、美丽形象
〖生活风格〗:爱数说自己成就,逃避失败,按着长远目标过活。
〖人际关系〗:
成就型(Achiever)你精力充沛,总是动力过人,因为你有很强的争胜欲望!你喜欢接受挑战,会把你自己的价值与成就连成一线。成就型的你会全心全意去追求一个目标,因为你相信「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动力十足的你,最好做leader带领其他人啦!
〖自恋、炫耀〗
第三型的人倾向看自己成为颇大、颇重要的,所以有一点点的自恋、自我膨胀。所以你们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友人看,甚至极端时,会在朋友面前撒谎,以求「保持」自己在朋水心目中的形象。很多时,第三型真正的实力往往没有那么强,因为他们的表达实有一点点夸张。
〖害怕亲密〗
第三型的你很害怕亲密关系,不是说你们会没有朋友,只是当关系进深的时候,你可能会因怕真面目被看见而避开、逃掉。所以,亲密/好朋友关系对第三型说并不容易建立,因为他们害怕被人看见自己的真面目,也因此很难开放自己与人坦诚交往。第三型的你好胜心颇强,通常认为自己不能在朋友面前「认衰」,所以会表现得「很棒很棒」的,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啊!当能容许自己以真面目视人,你的生活将很快乐!
〖基本恐惧〗:没有成就,一事无成
〖基本欲望〗:感觉有价值,被接受
第四型:艺术型,自我型(Artist/Individualist)【悲情浪漫者】
*【欲望特质】:追求独特
〖基本困思〗:我若不是独特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情绪化,追求浪漫,惧怕被人拒绝,觉得别人不明白自己,烈占有欲,我行我素生活风格:爱讲不开心的事,易忧郁、妒忌,生活追寻感觉好;很珍惜自己的爱和情感,所以想好好地滋养它们,并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想创造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形象和作品,所以不停地自我察觉、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索。
〖主要特质〗:易受情绪影响、倾向追求不寻常、艺术性而富有意义的事物、多幻想,认为死亡、苦难、悲剧才是极具价值和真实的生命、对美感的敏锐可见于独特的衣着,及对布置环境的品味显出他的独特性、极具创造力、过分情绪化、容易沮丧或消沉 、常觉生命是一个悲剧、对人若即若离,怕亲密的关系令人发现自己不完美就会离他而去。
〖生活风格〗:爱讲不开心的事,易忧郁、妒忌,生活追寻感觉好。
〖人际关系〗:
自我型(Individualist)曾否有人跟你说,你有艺术家的脾气?这个自我型就正正是艺术家的性格-多愁善感及想像力丰富,会常沉醉于自己的想像世界里。另一方面,由于你是感情主导的人,有些工作你唔“LIKE”就可能会唔做架啦,不会考虑责任的问题。
〖嫉妒、比较〗
自我型的你们其实都有点「艺术家脾气」,对吧!自怜、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喜欢沉醉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很多时,第四型的表现会比较抽离,都是因为跟身边人比较,觉得自己不同,其他人不会明白,又觉得其他人都拥有很多你们没有的东西,所以在现实的社交圈子里很难得到满足。
〖自我沉醉、自怜〗
由于从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自我型的朋友都会在幻想里建构自己的世界,制造一些moody的环境,好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发泄出来。不过,这样一来,自我型的人都显得比较情绪化,令其他人更不能明白你们,更孤立起来。所以你们要小心,不要让自己过分脱节啊!
〖基本恐惧〗:没有独特的自我感受或存在意义
〖基本欲望〗:寻找自我,在内在经验中找到自我认同
第五型:智慧型,思想型(Thinker/Observer) 【观察者 】
*【欲望特质】:追求知识
〖基本困思〗:我若没有知识,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冷眼看世界,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不善表达内心感受;想藉由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了解环境,面对周遭的事物。他们想找出事情的脉络与原理,做为行动的准则。有了知识,他们才敢行动,也才会有安全感。
〖主要特质〗:温文儒雅 、有学问 、条理分明 、表达含蓄 、拙於词令 、沉默内向 、冷漠疏离 、欠缺活力 、反应缓慢
〖生活风格〗:爱观察、批评,把自己抽离,每天有看不完的书。
〖人际关系〗:
理智型(Thinker)你是个很冷静的人,总想跟身边的人和事保持一段距离,也不会让情绪。很多时,你都会先做旁观者,后才可投入参与。另外,你也需要充分的私人空间和高度的私隐,否则你会觉得很焦虑,不安定!你也很有机会成为专家,例如电脑啦,漫画啦,时装啦,因为你对知识是非常热爱的!
〖好辨、抽离〗
思想型的人常常观察身边的事,却很少参与,所以感情投入也很少。还有,他们好辨,很执着,却少有「辨输」的空间和量度。对知识的执着固然重要,但经验生活中所得的体会也非常可贵,希望你们取得平衡,得到最多!
〖基本恐惧〗:无能,无知
〖基本欲望〗:能干,知识丰富
第六型:忠诚型(Team Player/Loyalist) 【怀疑论者】
*【欲望特质】:追求忠心
〖基本困思〗:我若不顺从,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做事小心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多疑虑,喜欢群体生活,为别人做事尽心尽力,不喜欢受人注视,安于现状,不喜转换新环境;相信权威、跟随权威的引导行事,然而另一方面又容易反权威,性格充满矛盾
臧仲伦先生在《罪与罚》译本的序言《人的命运与人的哲学》中给出了“双重人格”的定义:“双重人格, 或曰内心分裂, 用我们现代的话说, 就是人的二重性。用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化的说法, 就是集‘圣母玛利亚的理想’与‘索多玛城的理想’于一身。”人性是复杂的, 尤其当处在一个浩淼波荡的时代背景下, 灵魂更如多棱镜一般, 在外界纷扰的折射下, 呈现出更多层面的“自我”。这些“自我”有些浮于表面, 有些潜于意识, 有些甚至交织在思想与言语之间, 难分真假。阿Q与高略德金跨越时空的惊人契合之处正在于此。二人看似痴傻疯癫, 却都隐藏着人性灵魂中最懦弱悲哀的一面。阿Q在众人的讥笑谩骂中自我安慰, 终日生活在精神鸦片里;高略得金在混沌世事中似梦似醒, 可怜地蜷缩在妄想偏执中。他们生存在两个自我中, 外表嚅嚅诺诺, 内心却沉迷在自己营造的白日梦里。前者似梵高笔下的油墨重彩, 乍看滑稽捧腹, 细品则悲怆而涕下;后者如肖邦键下的喃喃独吟, 初闻情深难懂, 回味方觉察出一股孤寂掩埋下得炙热。他们俩虽同是人格分裂者, 但行为表现, 产生原因均不相同。
一、灵魂描写的层次不同
鲁迅作为“为人生的写实派”, 目睹劳苦大众水深火热的生存状况, 满目疮痍的忧心感来自社会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他致力于对一个人物灵魂分裂的全方位刻画。他还是个清醒的叙事者, 执着于现实世界, 希望在现世把一切帐结清, 主张“拳来拳去, 刀来刀挡”, 这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寄希望于未来的社会改革者的态度, 支撑他的现实奋斗的意义来自一种历史主义的理性信仰。为了让主人公的代表性呈现出最大化, 作者对阿Q没有设定任何背景, 一个不知从哪儿来, 就连名字也一概省略为Q的小人物直接跃然纸上, 其目的即尽可能的简化一切艺术加工,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如此, 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性亮点都可融入主人公身上。阿Q的封建奴相与革命匪性, 潦迫生活与心理自慰, 平实期望与流氓脾性, 通过一场闹剧般的“起义”一一展现开来。他摇摆的政治立场, 顽固的封建价值观和麻木的人生观, 多方位的表现在人物对社会大局及个人未来的展望, 甚至是对理想与爱情的态度中。阿Q的人性分裂网罗了那个时代的小人物, 在物质及精神重压下的各种崩溃, 因此他的双重人格更具有广博性, 显得大而无当。
相比之下, 陀氏所刻画的高略德金, 其精神分裂则比现实更沉重极端, 每一次癫狂都强烈震撼读者的神经末梢, 心理刻画的痕迹要更深厚一些。身为东正教的信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精神分裂者有着极为强烈的道德观与宗教观, 小说也以其为发展主线, 表现了个人的精神理想在等级制度面前的破灭。陀氏用幻觉营造大小高略得金, 事实上分别代表了人性对现实的屈服与抗争。当幻想走向反叛, 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逐渐崩坍, 主人公也完成了一次革命, 只不过这种“革命”革去的是人性最纯粹闪耀的生命。因此, 如果说阿Q反映的是中国底层大众的生活概貌, 具有社会意义, 那么高略得金折射的就是俄罗斯民族对人性的自我探讨, 更具有内在性。
二、文学创作的初衷不同
鲁迅一贯坚持为人生而艺术, 是上个世纪之交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锋。他以文为器, 风格泼辣犀利, 倡导要“直面血淋淋的人生”, 将社会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陋习, 旨在唤醒国人昏昏欲睡的腐朽思想, 这使得其笔下的人物更具功利性, 更贴合社会大潮流下思想革命的需要。《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 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状态, 实质上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站在十字路口的关头。阿Q作为传统小农阶级的代表, 饱受等级制度的荼毒, 具备一定的反抗意识, 期待革命, 却又困惑于革命。他看不惯城里的新花样, 却以“去过城里”的经历为资本, 让未庄人高看一眼;他认为“革命就是造反”并“一向深恶痛绝”, 却在赵老爷的强权威胁下, 也匪气十足的操起革命的“断砖”砸向老尼姑的庙门。阿Q是改革未成熟的早产儿典型, 他以革命之名维护个人小农利益及自私自利的旧有思想, 希望从革命中“找到快活”, 而不是为大众谋福利。阿Q的分裂, 更多来自于新旧换代背景下的迷茫。在固守传统封建根基与期冀翻身做主的革命之间, 他经历的是不完全革命的痛苦。一切貌似发生了变化, 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这种感受充斥每个读者的内心, 使得阿Q的人格分裂更容易为人们所乐道。
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不像鲁迅的创作初衷这般积极“入世”。他反对在作品中鲜明的提出社会问题, 不惜与早年深受之熏陶的人道主义文学家别林斯基决裂, 以实现他别具一格的文学主张。即使后来作品饱受质疑, 他对高略得金这个人物形象都充满信心, 直言自己是“发现这类典型人物的预言家”。如果说鲁迅的创作往往凌驾于人物之上, 影射的是革命大潮流与人性旧疾顽抗之间的矛盾, 陀氏则灵活运用幻想来表现主人公深处现实与理想的冰火两重天的苦难。他重视人性层次的复调展示, 深入人物内心, 以强烈的负罪意识催生了大小高略得金的形象, 并结合源自狂欢节文化的梅尼普斯式手法, 使两种思想状态一正一邪, 庄谐同体, 表现主人公在道德理想与现实压迫间的纠结。众所周知, 鲁迅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而陀氏对高略得金的态度则更徘徊于哀其不幸上。这种不幸的感叹既来自于对高略得金病态心理的同情, 也升华至赎罪意识下仍在劫难逃的悲哀命运。陀氏的人格分裂者时时不忘自我争辩、自我修正, 反而愈加拉大个人与社会的距离, 无可避免的进一步靠拢无法逃避的孤独, 于是一个新的自我悄然产生。本以为小高略得金的陪伴能平衡内心的排斥感, 却仍敌不过等级重压下出人头地的欲望, 一场思想的“革命”横空出世。为挤进上流社会, 高略得金屈从于幻觉, 闯入宴会受奚落, 向克拉拉小姐求婚而未果, 这一系列唐突行为的失败让他陷入更大的痛苦中。高略得金的革命从根本上说是打破旧我, 期欲重生的反叛, 为了迎合现实而丢弃一切自我, 却被现实重重摔落在地。高略德金的困惑也正是作者一生备受折磨的难题:个人与他者间的永恒冲突。高略德金在作品中不仅独当一面, 还隐着作者的影子。因为俄罗斯东正教的原罪意识让作者悲哀的意识到, 他永远无法从“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冲突中拯救自己的表现对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的启示正在于此:虚与委蛇的苟且人世, 是一种悲哀;努力的抗争世道, 会是更大的悲剧。
三、写作手法呈现不同的倾向
为了突显主人公性格分裂的特点,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将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 运用意识流、心理独白及想象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立场及文学主张不同, 为彰显各自笔下的二重人格者的思想分裂的独特性, 他们所采取的意识表现手法呈现不同的倾向。鲁迅承袭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 大量运用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白描等创作手法。阿Q、赵老爷及其他未庄人, 没有浓墨重彩的样貌描绘, 没有陈词赘语的背景交代, 几个鲜活人物仿佛如皮影戏里的纸人突然架构在一张白纸上, 只有单纯简易的线条, 却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作者有意模糊处理主人公的具体形象, 只保留人物的轮廓去壳, 就是为了去繁化简, 让灵魂的精华最大能量的释放。此外, 鲁迅对人物的构思吸取老子思想中的“中和无为”理念, 并融入现实主义手法,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阿Q的二重人格。阿Q渴望改变悲哀的现实窘境, 屡屡不得后, 又总是产生一种“只要还过得去就好”的心理安慰, 宁愿做个行动的矮子, 也不愿从精神的白日梦中醒来。
阿Q的意识独白是一种维持现状、得过且过的中和剂, 而高略得金的精神分裂是自我角力的推动器, 用心理变化牵引整个情节的变化。阿Q的双重人格有一种平和性, 不像高略得金分裂的那么具象。如果说鲁迅大胆尝试了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间离效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干脆将这种“间离”一分为二, 彼此应和, 这就开创了全新的“复调”手法。
巴赫金曾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竭力把一个人身上的每个矛盾变为两个人, 以便使这个矛盾紧张活动。”高略得金的分裂实际上是自我原意识和客观认知的斗争, 也代表母体在精神创伤后, 因伤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欲望。小高略得金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慰藉, 是人物潜意识借以平衡现实打击下的痛苦的。在一个个美好的幻想破灭后, 明意识的自我彻底崩塌, 潜意识的小高略得金占了上峰, 开始怂恿主体展开一系列“破旧立新”的活动。在此过程中, 幻觉充斥在大小高略得金之间, 转换自如。本来唯喏受辱的大高略得金, 在小高略得金出现后, 立刻精神振奋, 所有往日欺负自己的科长、科长侄儿、医生, 甚至自己的仆人彼得鲁什卡, 都不再是障碍了。小高总是为大高出谋划策, 一切卑鄙伎俩都出自这个潜意识的自我。这个自我实际上是内心挣脱现实的欲望, 它披着主观的外衣, 却是客观现实的产物。杜勃留波夫说过:“受现实那些阴谋家的影响, 主人公产生了幻觉, 而分裂出的小高略得金不过是这些胆怯而不坚定的幻觉充满阴谋诡计的幻影而已。”
总之, 双重人格者的创作上,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早的创造者, 史无先例的给予文学界以震撼;鲁迅是中国学者中最早的传承者, 通达精髓却不墨守成规, 而是创造性地将个人的人道主义观和实用主义精神将其融会贯通, 发世人之警醒。这种典型人物的诞生和延续, 归结到底是时代造就的。正是时代的混沌复杂, 才使得双重人格文学人物的存在, 在今天仍饱含生命力。
摘要:阿Q与高略德金同为文学作品中的二重人格者, 其人格分裂的特质是由大时代背景造成的。然而, 由于作家身处的文化背景、接受时代变革的态度及人道主义价值观不同, 所创造出的文学人物虽均是双重人格的典型, 但在人物创作初衷、表现方式、灵魂透析度及态度立场上也是各有千秋的。
关键词:阿Q,高略德金,双重人格,人道主义
参考文献
[1]徐桁.炙热的冷漠——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双重人格”的心灵普遍性[J].文学界, 2011年 (3) .
[2]陈秋霞.人性之拷问——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思想探讨[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 (01) .
[3]丁世鑫.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基本定位[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 (5) .
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及相互人格特征判断分析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情侣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相互人格特征判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对某高校50对大学生情侣自己和对象的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在相同人格维度上,情侣之间的人格特征相关均不显著,情侣间开放性和神经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3.606,P<0.05或P<0.01);在不同人格维度上,女方开放性与男方认真性人格维度相关显著(r=0.311,P<0.05);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大学生自评结果与男友对其的评价结果相关显著
(r=0.296,0.355,0.366,P<0.05或P<0.01);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自评与其女友评价相关显著
(r=0.548,0.367,P值均<0.01);在神经质维度上,女友对男友的评价与男友自己评价之间差异显著(t=2.599,P<0.05).结论 大学生情侣在相同的“大五”人格维度上没有普遍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男生对女友人格的判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外倾性和认真性人格维度上,女生对男友的人格判断有一定准确性;女生对男友神经质倾向的判断存在较大偏差.
只要把问题前的系列号记住并圈起来,最后把相同字母的题号数字加起来,分数最高的字母就是所属的性格类型。
S 1人们说我非常友好
M 2我只有几个朋友,但关系很密切
C 3我是天生的领导者
P 4我很节省,不乱花钱
S 5我很享受生活
M 6我追求细节,做事情都希望很完美
M 7我情绪不稳定,常常起床时不知道今天该是怎样的情绪 M 8我容易批评人和事
C 9我容易生气
P 10我难以做决定
P 11事情很少能使我生气或不安
S 12和一群人在一起,我常讲生动的故事
S 13有人说,我不太靠得住
M 14 我很自律
C 15有人说,我冷漠无情
C 16我果断
P 17我幽默、风趣
P 18我常闲庭信步,无所事事
S 19我不是很有组织纪律性
P 20对于活动,我喜欢旁观不参与
C 21我发现自己难以宽恕别人
C 22短时间内,我能做很多事情
S 23有人说,有我就很热闹
M 24我容易忧郁、悲观
P 25我做事不积极、主动
P 26我有耐心
S 27我爱说话
M 28我不喜欢大聚会,而喜欢和亲密的朋友呆在一起 S 29我是热情的人
C 30有人说,我是勇敢的冒险者
C 31我对事情有清楚的看法
P 32我喜欢睡觉
C 33我喜欢掌控局势
M 34我不擅长交朋友
M 35我喜欢艺术,因为艺术反映我的心灵
S 36我爱几乎每一个人
C 37我非常自信
M 38我常感到别人不喜欢我S 39我花钱很大方
P 40我常感到疲劳
S乐天型 活泼型(红色,春天,欢心,快乐的制造者,偏向生活)优点:
1.快乐,有朝气,乐观,喜怒哀乐挂挂在脸上,寻求新事物,点子多,富有创造性,反应迅速灵活,感情外放,真实简单(如,洗澡时候唱歌、喜欢给亲密的朋友起绰号,写字发短信经常用“!”,是个活宝)
2.自信,直率,热情奔放,精力充沛,对许多事物有好奇心,主动、热情地参加活动,3.富有同情心,热心帮助他人
4.健谈,语言富有感染力,擅长交朋友,自来熟(在旅中可以和陌生人聊得很开心),常常是朋友的开心果
5.享受生活,追求快乐自由,不喜欢束缚,喜欢变化,不喜欢枯燥
6.宽容,不记仇,做错事会及时道歉,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不觉得道歉有什么丢人的7.天真爱笑,有一个童心,喜欢捣蛋,幽默风趣
8.对朋友和自己都很大方,不爱计较
缺点
1.因为喜欢自由而缺乏组织纪律性。太自我,不按计划做事
2.话多,啰嗦,容易无意识地得罪人,暴露自己,喜欢高谈阔论,不靠谱
3.爱抱打不平时易冲动,爱打断别人谈话
4.健忘,粗心,缺乏耐心,沉不住气
5.爱表现,容易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
6.朋友多,但交朋友深度不深
7.注重表面,做事情的质量和深度不够
C 力量型 急躁型(黄色,夏天,恒心,领导者,偏向工作)优点:
1.有主见,果断,自信,有责任心
2.工作能力强,行动迅速,具有领导能力,组织完成任务,并能促成别人成功
3.做事动机很强,有明确的目标,有恒心
4.有胆量,有冲劲,越挫越勇,永不言败
5.工作刻苦,工作效率高
6.独立性强,应变能力强,受领导赏识
7.好为人师
8.表里如一
缺点:
1.容易情绪化(主要来源于工作的不顺利 容易生气 发火),牛脾气,唉批评别人,对自
己和别人很挑剔,爱控制他人
2.容易得罪人,不近人情味,对比自己能力差的人带有讽刺的看法
3.我行我素,朋友较少,但并不在意,反思不够
4.刚愎自用,盛气凌人
5.做事情目的性强,争强好胜
6.太过于忙碌,不懂得适度放松,不利于身体健康
7.太过于理智,感情不丰富
8.急于求成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低
建议:学会放松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学会反思 尽量委婉
P 和平型 冷静型(绿色,外交协调家,偏向脾气,慢热,耐心)优点:
1.镇定,沉着,稳重,实际而可靠,诚实客观,踏实,有耐心,容忍力好
2.随和,可爱,有亲和力,容易组织,自制力强
3.幽默风趣,常常面无表情地蹦出一句冷笑话
4.生活节俭,理财能力不错
5.能与各种类型性格的人建立很好的关系,圆滑,价值中立,做事四平八稳,是矛盾的协调者
6.低调,不爱评价他人,是很好的聆听者
7.喜欢平静的生活,随遇而安
8.脸上无过多的表情,喜欢隐藏内心真正的情绪
9.反应慢,但思维周全
缺点:
1. 缺乏动机,主动性较差,无动于衷
2. 懒惰,爱谁懒觉,无所事事
3. 自信心不够,犹豫不决
4. 做事情会拖拉
5. 对于感情不够浪漫、体贴,木讷
6. 不爱表达,沉默寡言
M 完美型 忧郁型(蓝色,秋天,细心,思考者,内向)优点:
1.聪明,富有想象力,深思熟虑,细心,洞察力强,敏锐,重视细节,善于分析,做事
情慢条斯理,质量较高
2.不喜欢热闹的场合,喜欢独处、安静,很宅
3.关心他人,能够深入了解他人
4.忠心,讲信义,渴望真正的友谊
5.富有交流技巧,会说话,谨慎
6.感情丰富,易被感动
7.组织纪律性强,自我约束力好
8.爱干净
9.记性好,富有艺术细胞
10.浪漫、温柔体贴
11.严肃认真,目标长远,预先计划,有条不紊,善始善终
缺点:
1.内向孤僻,不合群
2.较胆小、软弱,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3.悲观,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受伤
4.死板,不灵活,犹豫不决,做事情慢,不敢拒绝别人
5.追求完美,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很累
6.较偏激,敏感
7.适应新环境能力差,心理安全感低
8.心软,自我反思过度
人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缺点,性格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您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更好的与您的朋友相处,我们说“了解自己是聪明,了解别人是智慧”。愿你我增加了解,成为更好的朋友,祝您健康、快乐!
为啥要转化呢,每个字母都有自己所代表的意思
P代表和平C代表力量S=代表活泼M代表完美
1、自然组合SCCSMPPM2、互补组合MCCMSPPS
3、矛盾组合营PCCPMSSM
性格组合1、自然组合 CS/SC 领导力、影响力、业务强、蛮横
PM/MP 善学习、人际好、教育家、行动慢
2、互补组合 CM/MC 最佳商业人才、坚持不懈、累、傲慢
SP/PS 好朋友、市民领.袖、易放弃
3、矛盾组合 SM/MS 最需关心、成长环境导致
二十世纪初,夏目漱石(1867—1916)与周树人(1881—1936),一个是业已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曾在东京西片町一所华美而典雅的住宅里先后住过,这是日后对中日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位文坛巨子一次不经意的、但又不完全的邂逅。
最能说明鲁迅与夏目漱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学事件莫过于鲁迅在日留学期间直接翻译过夏目漱石的两篇作品,这两篇作品为《挂幅》和《克莱喀先生》。它们被收录在周氏兄弟合译的出版于1923年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里。就在该书的后记里有着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极高而又精到的评价,他说,“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它最直接地证明了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了然于胸。
对于文学的超功利性认识,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的。夏目漱石在中篇小说《旅宿》中一改《我是猫》中泼辣的风格,倡导一种超功利的“非人情”的艺术主张,他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给“非人情”做了这样解释,“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夏目强调的是文学与道德无关这一艺术特性。然而,周树人之所以会接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的厌恶和对于梁启超等人‘昧于文章之意’,‘惑于裨益社会’的不满,故很自然地会欣赏这种美学观念。因为,鲁迅对艺术的娱乐特性和审美本质的认识是以一贯之的,他早年听章太炎授课时私下就不满于章氏将学说和文学混淆起来,他说:“文学与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在教育部时他对美术本质的看法也是基于这一认识的,“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诚言目的,此其正解。”就连后来提倡木刻运动时,他也还说,至于“为什么要绍介呢?据我个人的私见,第一是因为好玩。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钞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会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其好?”好玩成为他要介绍木刻的首先的原因。可见对文艺的超功利性的认识,鲁迅是向来如此的。
在东京与鲁迅朝夕相处的周作人及日后翻译鲁迅所著小说史略的日本学生增田涉的回忆文字也明确地提到了鲁迅所受的影响。周作人回忆说:“此外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在鲁迅的小说上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增田涉的回忆与周作人的回忆极为相似,他应当说是参考并借用了周作人的说法,他在《鲁迅在日本》一书中这样写到;“鲁迅后来所写的小说的作风,与漱石的作风也不相似。但那嘲讽之中的轻妙笔致,则是颇受漱石的影响。至于那深刻沉重之处,则来自果戈里和显克微支。”
鲁迅与夏目漱石虽知道文艺的真谛在于其非功利性,但他们又都有一种参与社会,批判社会的倾向,在明治时期,自然主义风靡文坛,个性卓绝而又感情激烈的夏目漱石与鲁迅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内心必然反感那种无视作家主观性一面发扬的自然主义写作方式,不约而同地选择功利性和批判性的立场来从事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鲁迅倾心于夏目漱石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二叶亭四迷开创的批判现实的文学传统是不足为怪的。
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制国家在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五四”运动和明治维新,分属中国和日本在外在的逼压之下不得不告别沉重的过去,走向现代化的一次艰难选择,在这个转折期里,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洞开,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碰撞,这一方面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新奇和兴奋,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文化文锋的紧张和痛苦。
虽然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加之鲁迅与夏目漱石分别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参与的方式不同,这都决定了鲁迅与夏目漱石在分别写作《野草》和《十夜梦》时所产生的抑郁和苦闷的原因各各不同。
鲁迅以新文化思想运动主将之一的身份作为这个变动时代的参与者和观察者,他转眼间又面临着新的失败,“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鲁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写《野草》,自然沉痛而抑郁。
夏目漱石生于1867年,即明治维新(1868年)前一年,“五四”运动虽比明治维新晚将尽五十余年,但夏目在1905年写他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时,已是明治38年了,他也已经38岁,不同于鲁迅的当事人身份,夏目漱石是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来观察明治维新的成果,这时明冶维新“肤浅的文明开化”恶果这时已有所呈现,在夏目漱石的眼中,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维新后的日本却处处是丑恶和堕落。
先看社会生活层面,按理说,明治维新可称得上是日本国的一次凤凰涅槃,但夏目漱石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和混乱,一个封建主义余毒与资本主义恶瘤交叉感染的社会。在小说《后来的事》中,夏目漱石借代助之口对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一片黑暗”进行了反思和抨击,“你问为啥,这不能怪我,要怪社会,广而言之,是日本对西洋的关系决定着我不能有所作为。„„整个日本不管走到哪里都看不见一寸光阴,眼前只是一片黑暗。”一种失望和忧惧占据了夏目漱石他本来就神经衰弱的心理,所以他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就借猫眼对明治以来社会进行猛烈的批判和揭露,小说一针见血地写道:“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作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
1911年,夏目漱石在以《现代日本的开化》为题的演说中批判了这种外发式的畸形发展的日本文明,他“认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开化’,和欧洲是不同的。欧洲的开化是‘内发的’,它经由几百年的积累,‘如行云流水是自然发展的’。日本的开化却是‘外发的’,是‘在与外国接触’过程中被迫转化的。文化也是在大受刺激下急剧转变的。”夏目漱石显然希望建设一种内发的成熟的日本文化,而现实又不能。
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夏目漱石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来写《十夜梦》,自然苦闷而迷茫。
从客观方面来说,鲁迅与夏目漱石同样生活在各自所在国近现代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五四”运动自下而上的形式带来的不全面性注定了这场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构成了以当事人身份参与其中的鲁迅的心理阴影。而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形式造成全方位的颠覆的同时,也带来轻率和片面,这给以后来者身份审视维新成果的夏目漱石带来了一种思想困境。
困境中的批判型知识分子:进击与遁逃
知识分子一般被分为人文型(从事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型(从事自然科学),前者主要涉及人的情感、伦理、价值体系等领域,注重建构人与人之间一套和谐的生存模式,而后者主要着眼于对物的真理、规律以及对智慧的追求(“格物致知”),寻求一种人与物之间便利的生活场景。
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人文型知识分子一分为二,分为人文技术型(追求知识的客观性、独立性,比如文学学)和人文批判型(对当下现实做出反应),其实两者内在之间是有相通之处,但其表面上的差异却是迥然的。人文技术型主要从事日渐 “规范化”、“技术化”、“体制化”、“学科化”的人文学科,他们运用一些学术词语在自成体系的领域里进行着可操作性的“智力游戏”。而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则应“如鱼在水,冷暖自知”般地,时刻敏感着外界的点滴变化,以“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和勇气,独立不旁地感受、观察、描述、概括、批判当下社会的种种现状,担当着人类的良知和正义,并促成社会公正良俗的形成。
中外古今,无论是福柯所说的“万能知识分子”,还是萨义德所提的“业余知识分子”;无论是吉罗所说的“抵抗知识分子”,还是雅各布比所提的“最后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失志于“修齐治平”的“君子”,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仕”;无论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还是“为知已者死”的“士”,都体现了这种知识分子的一种走出一已之私域,心忧天下,关怀社会的可贵品性。
鲁迅与夏目漱石正是属于这种人文批判型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究竟是敏感人物”所以,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社会也因为有了他们而热闹,不过他的本身——心身方面总是苦痛的;因为这也是旧式社会传下来的遗物。”这是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这里批判正是他们的任务和使命。
与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相对,还有一种“流氓知识分子”,冯雪峰回忆鲁迅说过:“知识分子实在是应该轻蔑的,他们花样多,有时是看不清他的主意的所在的。有些事情就败于他们之手„„” “他以为知识分子,表面上好像很革命,骨子里却仍是传统的,也崇拜外国人的主子,只要有势力。”这和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一致,所谓没有一定的主张,一贯是骑墙的姿态都可以称之为流氓的。类似的话他还说,“我觉得文人的性质是颇不好的,因为他智识思想,都较为复杂,而且处在可以东倒西歪的地位,所以坚定的人是不多的。”因为鲁迅历来主张文人不应随和的,应当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 “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他本人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以无畏的勇气独立特行,为人文批判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1914年,夏目漱石在学习院辅仁会发表题为《我的个人主义》的讲演时,他强调首先要“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并称“我毫无忌惮地公开说,我是个人主义”,但他也并非蛮横的个人主义者,他主张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如果说鲁迅是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个另类的话,夏目漱石同样也是其时日本文坛的一个另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同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个人意识的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
期待愈高,失望愈大,是为通则,鲁迅与夏目漱石参与现实的热情愈大,现实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愈深,《野草》与《十夜梦》正是他们各自与现实碰壁的结果,反思、苦闷、压抑、叫喊、迷茫无不浸透其中。
从主观方面来说,一个满腔激情的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在面临挫败时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钻进丛林中,独自舔愈自己的伤口,以飞蛾扑火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一轮的拼搏中,是为鲁迅;一是步入禅院,以期在静思默想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并希图以神性的光辉照亮内心的阴暗从而造就完美世界,是为夏目漱石。
学号:0911011001
姓名:潘建丽
班级:09应用心理
要分析自我的人格特质,先要明白其内涵。哪什么是人格呢?一般说,某人有人格,某人无人格。这里指的是尊严、独立性等。奥尔波特指出:要从心理结构来理解人格。艾森克说,人格是人所具有的,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特质。它可由外因激发或促成,是生理冲动、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指的是情感——意志品质、情操、态度、心理状况、无意识机制、兴趣和理想,它能确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
这个阐释包括四个含义:
1、人格是稳定的,不可能今天是这种,明天是那种。
2、人格具有完整性,各种表征如情操态度等是相互联系的。
3、人格是人的生理机制及周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格具有社会性。
4、每个人的人格是独特的。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特质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有关于人格的发展问题,卡特尔注重人格的决定因素和结构特质的发展形态。卡特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外部环境而言,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对自己的人格分析:
我是具有社交型和协调型的人格特质。根据大五人格因素,我具有外倾性因素,回顾我往日的生活,我认为我的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伴随着变化。
一、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我的爸爸具有外倾性的人格特征,虽然他是文盲但是他喜欢交友,个性豁达、开朗,而我妈妈则是一位温柔、恬静的农村妇女。而我则吸收了爸爸、妈妈的优点。
2、早期的童年经验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因为生活很艰苦,我必须早早的学习干家务和地理的农活,回忆那时的童年生活真的很充实、美丽。我从七岁就开始做饭、干家务,还得照顾妹妹。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形成过程
1、童年
我爱我的家人,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尤其是我的爸爸,虽然是文盲,但他凭借自己的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起整个家,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学会了爸爸的乐观与坚强不屈,学会了妈妈的温柔与恬静。
2、少年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增加,我早已退去了青少年的青涩,也许是应证了那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在上初二时,有一段时间我却处在我人生的低谷,好多学生爱比美,而我本就长得不好看,而且我的脸上还有疤痕呢!我一度陷入了自卑当中不可自拔。进入初三后,忙碌的学习生活才渐渐的让我忘却自卑,因为我不仅要考上县中,还得拿到奖学金。
3、成年后
进入高中以后,因为我乐观、开朗的性格,我积极地生活、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广泛和丰富,以及自己的领悟,我不再纠结在我的外貌上,我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浪费生命。我更加的成熟、乐观、开朗。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也很好。
三、人格特征
活跃:
我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和大家认识,并交流彼此的看法,我还喜欢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体育和舞蹈方面的。乐观:
大家都问我为什么笑得那么灿烂,我经常的回答是:难道我该苦着一张脸吗?拿给谁看!合群、善良:
人格的成因
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改变
人格的测量
因为有30min的时间限制,所以没有做片头和片尾。
另外,很多朋友质疑我选择音乐的审美,这导致我也开始怀疑自己了,但是出于一个男性捍卫自己的尊严,所以我还是要说:你行你上啊。
所以,大家可以留言希望清晨听到什么样的音乐。
对了,因为设备故障,早上8点没发,迟了十几个小时,还望别介。
人格心理学:4种人格【2】
面对规则,不同的人会有什么反应?——(在下面的例子里)我会常常用到“规则”这个词,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让你去做或不做某事的指令。
我热衷于分门别类,举个例子:节制者/调解人;豹子/炼金术士;散热器/排水系统……现在我无法停止地开始思考这四种类型。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属于这些类型,可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对待外部规则,你会作何反应?如:一条法律规定,一个交通信号,爱人的一个请求;一个项目的最后期限,医生对你的警告,和教练的约定,又或者社交礼节等……
◎ 对待内在规则,你又会作何反应? 如:一个新年伊始的决定;计划是否运动;自发地想要做点什么(像写本小说啦,打理一下花园啦什么的)。
当你想着这些时,观察一下以下这些情形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 拥护者—接受规则,不论来自外在还是内在。一个拥护者会记住最后期限,听从医生的建议,严格遵守新年许下的心愿。这就是拥护者,100%。
◎ 质疑者—对规则质疑,只接受那些对他们有意义的规则。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遵守,又或者不遵守,全听从他们自己的判断。
◎ 反叛者—违反规则,不论外在还是内在的。他们抗拒被控制,对规则进行反抗,这种反抗会导致他们去做与规则完全相反的事情。
◎ 顺从者—接受外在的规则,但不喜欢来自自我意愿的规则。
例如:
一个规则拥护者即便在凌晨3点,在一个废弃的小镇,当经过停车标时也会停下来;而顺从者也会这么做。但规则质疑者则会考虑停下来是否安全;而反叛者则会径直驶过停车标,即便在下午3点的`时候。
一个规则拥护者会在教练的指导下运动,也可能依靠她自己的计划进行;而质疑者则会在这两条方案里选一种他认为可行又有意义的方式;但反叛者就完全不这么干,是因为在她的待办事项的清单上有个约定或者一个条款,让她想要违抗规则。而顺从者会在教练的指导下运动,却绝不会产生主动去健身房的想法。
很显然,一切取决于你的“自我意向”。它们是相互联系统一的,事实上没有人能接受或反抗所有的规则,因此,有的人无法简单归类为这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而令我惊讶的是,人们却常常将自己死死地归类为其中一种类型,使我不禁发问:你真的认识自己吗?通过什么来表现呢?
而且,每种类型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个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寓言故事。【3】
国王亚瑟被俘,本应被处死刑,但对方国王见他年轻乐观,十分欣赏,于是就要求亚瑟回答一个十分难的问题,如果答出来就可以得到自由这个问题就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亚瑟开始向身边的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牧师、智者……结果没有一个人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有人告诉亚瑟,郊外的阴森城堡里住着一个老女巫,据说她无所不知,但收费高昂,且要求离奇期限马上就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条件是,要和亚瑟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亚瑟惊骇极了,他看着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颗牙齿,身上散发着臭水沟难闻的气味……而加温高大英俊、诚实善良,是最勇敢的武士。
亚瑟说: “不,我不能为了自由强迫我的朋友娶你这样的女人!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愿意娶她,为了你和我们的国家。” 于是婚礼被公诸于世。
女巫回答了这个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知道女巫说出了一条伟大的真理,于是亚瑟自由了。
婚礼上女巫用手抓东西吃、打嗝,说脏话,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恶心,亚瑟也在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却一如既往的谦和。
新婚之夜,加温不顾众人劝阻坚持走进新房,准备面对一切,然而一个从没见过面的绝世美女却躺在他的床上,女巫说:“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一半是丑陋的女巫,一半是倾城的美女,加温,你想我白天或是夜晚是哪一面呢?……”这是个如此残酷的问题,如果你是加温,你会怎样选择呢? 当时人格心理学的教授话音一落,同学们先是静默,继而开始热烈的讨论,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白天是女巫,夜晚是美女,因为老婆是自己的,不必爱慕虚荣;另一种选白天是美女,因为可以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而晚上可以在外作乐,回到家一团漆黑,美丑都无所谓。
听了大家的回答,教授没有发表意见,只说这故事其实有结局的,加温做出了选择。于是大家纷纷要求老师说出结果。老师说,加温回答道:“既然你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就由你自己决定吧!”女巫终于热泪盈眶“我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因为我爱你!”
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做出加温的选择。
人格心理学兴起之时,走的是一条研究本能为主题的路线。早期的是达尔文、尼采等先锋,中期是动力心理学的佛罗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还有英国的麦独孤以及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等。中期末尾,本能问题还很模糊的时候,文化的因素就已经浮了上来。弗罗姆甚至已经转型为社会学家,苏联的列昂捷夫、维果茨基俨然是社会文化学派的绝对倡导者了。
这个时候,还有瑞士的皮亚杰在研究本能的结构,而美国的人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游弋于本能与文化之间,20年内经常混淆两者的概念,到超个人心理学出现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显然已经破产。这个时候,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却一轮接一轮的上演,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本妮迪柯特,后来符号学派的米德。班杜拉的研究路线走的很好,走了一条本能与文化融合的视角,但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班杜拉的学生终于迷失了方向。认知心理学的人格思想很少,所谓的认知疗法实在是一种害人的诡辩。现在是后现代心理学下的人格研究。后现代的建构理论是完全的文化模式,而一些分支执著于本能。现在人们在迷茫的争论之中,仿佛看见了新大陆遥远的海岸线了。
未来的人格心理学的出路是澄清文化与本能对人格产生着怎样的交互影响。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解决人成长的奥秘,理解人的痛苦与快乐,能够超越弗洛伊德的地位,成为人格心理学数代天骄。
【人格心理分析鲁迅】推荐阅读:
心理人格测试12-16
人格心理学试题和答案10-27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b06-01
道德人格素养06-18
管理人格07-27
人格信念问卷12-08
九种人格营销06-09
人格决定管理能力06-12
人格教育论文11-25
四型人格工作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