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情况汇报(精选8篇)
xx县农村信用社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联社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员工顽强拼博比较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经营目标特别是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2007年11月底盘活不良贷款xx万元完成省联社盘活计划xx万元的xx。有力地化解了经营风险促进了我社可持续发展.现将xx联社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及做法。一规范新增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规范新增贷款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的关键。今年在新增贷款管理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到期收回率考核。对到期贷款实行严格的到期贷款逐月考核制度凡当月到期收回率低于×××的信用社次月停止发放新贷款连续三个月收回率低于×××的信用社罚主任×××元并提出警告超过五个月收回率低于×××的社主任自动辞职。信贷员当月到期贷款未收回的按照每笔每月×××元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逾期×××个月仍不能收回全部本息的由人事部门通知相关责任人离岗专项清收离岗期间只发×××元生活费。
2、实行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对新增贷款按照贷款权限实行责任追究制属于信贷员权限内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的责任信贷员除离岗清收外停止发放任何贷款。在期限内不能全部清收责任贷款本息的由责任人全部赔偿贷款本息否则责令下岗自谋职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超出信贷员审批权限的贷款形成不良的社主任负主要责任由社主任和责任信贷员限期三个月内清收完毕信贷员离职清收并停止信用社发放新贷款半年内采取多种措施仍不能足额收回贷款本息而形成呆滞造成损失的社主任赔偿其下欠贷款本息的×××信贷员赔偿其下欠贷款本息的×××。a
二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加大不良贷款盘活力度。结合全年分配目标各社将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分解到人到月严格考核程序落实任务进度。同时应加大盘活不良贷款的万元含薪比例加强化解不良资产在整体工作中的比重。对现有的不良资产要逐笔明确清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目前仍属于原责任人管理的不良资产要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限定清收期限实行逐月考核并与工资挂钩。对属于责任人发放的五万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应同所在信用社签订清收协议逾期收不回的责令其离岗清收六个月内仍不能收回的解除劳动合同自谋职业。不良资产要认真进行责任落实要求笔笔要有清收人不允许出现空白、死角。信用社主任为清收盘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搞好调查分析结合本社实际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不良贷款目标均衡、圆满完成。信贷员连续二个月未完成清收任务的离岗清收年末完不成任务的直接定为不合格职工。b三不断创新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方法和手段健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机制。我社根据借款人的不同情况不断创新清收不良贷款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进行清收实行一厂一策、一户一策。
1、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其理解、支持协调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处置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机构、农信社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如今年4月份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我社成功盘活中xx公司xx元贷款收回利息xx万元。
2、建立清收不良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发动和鼓励全员参与收贷对收回的不良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调动广大员工收贷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失职者追究其责任并限期收回贷款无法收回的要给出经济或行政处罚。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农信社不良贷款中不乏有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对这些非正常贷款和小额的农户、私人贷款利用信用社人缘、地缘优势进行软性清收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清收措施。
3、运用法律武器重锤出击依法强制清收保全信用社债权。由于目前法制尚未完善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对不良贷贷款采取法律行动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一些有特殊背景的企业更应慎重。同时农信社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必须对借款人及相关债务人的资产情况摸清楚以便在庭外和解失败后及时要求法庭采取保全行动否则可能因没有可供可执行的财产而达不到采取法律行动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对那些法制意识不强信用观念差赖债思想严重和恶意逃债的个体工商户贷款和私人贷款以法律手段强制清收是比较奏效的。
4、借开展“信用村、户”评定活动盘活小额不良贷款。根据人们爱面子的心理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一项重要条件同评定“信用村、信用户”有机结合起来在全乡镇形成争当“信用村”和“信用户”的良好氛围以此来推动清收小额不良贷款工作。
5、大力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宣传活动使广大贷款户了解信用社的信贷政策及法律、法规增强还贷意识。
6、在清贷过程中要严格贯彻保密性原则防止给清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要积极协助贷款户清收外债以用来归还贷款。并且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分析情况找出清贷办法。
7、选择可行有效的贷款重组措施。对问题贷款采取重组措施常包括以下内容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还旧借析、减免或全减利息罚息、减免部分本金、债转股、以物抵贷、追加担保品、重新规定还款方式及每次还款金额等。c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预防
临床输血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一种不可或缺的措施和手段, 然而因血液成分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 以及不可替代性, 受血者的体质也千差万别, 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已知和未知的抗原及抗体。所以输血时可能会引起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反应及现象, 成为一把双刃剑,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 甚至危及生命。2008年7月—2013年12月, 我院共有输血病例12 262例, 发生不良反应为51例。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 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调查并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有输血患者12 262例, 发生不良反应51例, 患者包括内一科 (血液科、心血管科、消化科) , 内二科 (呼吸科、脑血管科、神经内科) , 感染科、外一科 (胸外、腹外) , 外二科 (骨外、脑外) , 外三科 (泌尿、肝胆、腔镜) , 急诊科, 妇产科, 五官科等。
1.2 输血前试验
所有受血者输血前均进行ABO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包括盐水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 , 均为同型输血。ABO正定型、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用微柱凝胶法, 使用的是长春博迅公司的微柱凝胶卡及相对应的试剂、机器。其中ABO反定型用试管法鉴定, 试剂为上海血液中心提供;交叉配血使用的凝聚胺为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有试验试剂均为批批检合格试剂, 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患者输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 临床医生按照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至输血科[1], 输血科接到后详细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情况[2], 并复查输血前的每一步骤, 结合临床情况, 判定属于溶血性或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3], 必要时重新抽取患者血液进行检查。
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为: (1) 输血前应确定患者有无发热现象, 在输血中或输血后2 h内体温≥38℃或者升高1℃以上, 则判断为发热反应; (2) 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者皮肤潮红瘙痒、过敏性荨麻疹者则为过敏反应。
2 结果
2.1 2008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 我院共有输血患者12 262例, 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1例,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2% (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2009年 (0.58%) , 最低的为2011年 (0.32%) , 对输血不良反应进一步分析, 过敏反应为36例, 发热反应为14例, 其他反应1例, 见表1。
2.2输注各类血液制品都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但以血浆制品引起者最多, 在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各种成分所引起的概率不同, 见表2。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无法用原发病解释。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供血者的、有受血者的, 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所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 临床上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4]。随着输血技术不断发展提高, 输血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 本次调查数据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我院12 262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1例, 其发生率为0.42%, 与国外文献报道的0.73%相比较低[3]。其中过敏反应36例, 占70.59%, 发热反应14例, 占27.45%, 其他反应1例, 占1.96%。输血不良反应中[5]: (1) 发热反应是指输血中或输血后2 h内体温升高1℃以上或者体温≥38℃以上者, 包括非免疫性和免疫性反应, 非免疫性反应主要是热原反应, 包括蛋白质、死细菌和细菌代谢产物等引起的发热。随着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检测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目前这种发热反应已经很少发生。与血站进行的白细胞滤除、血浆病毒灭活及我院成分输血率达100%密切相关。 (2) 过敏反应是指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以皮肤荨麻疹为主的不良反应, 有单纯的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严重的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表现。主要为对血浆蛋白过敏, 其产生原因既有患者的也有供者的, 如患者为过敏体质, 多次反复输血, 被动获得抗体等;供血者中存在某些未检出的抗体及抗原成分。
总之, 输血不良反应是输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加强输血管理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随着输血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对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也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责任心, 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的标准和要求, 加强输血科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使操作程序规范化, 各个环节制度化, 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达到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06-02.
[2]陈江, 代琼, 罗立门, 等.11407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9, 22 (3) :227-228.
[3]陈富臻.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8) :98.
[4]乐虹, 严莎.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9, 22 (10) :5-7.
一、基本情况
评定信用户数量逐年增多,但违约率也呈上升趋势。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累计评定农村信用户108214、111875、97268、102913万户,分别增长3.38%、-13.05%、5.80%。其中发生违约的信用户5292、4505、4233、9536万户,分别占1.7%、1.4%、1.3%、3%。
二、主要原因
1.评价指标设置少,评价结果实效性滞后
调查显示,目前涉及信用户的非银行类信用信息数据占比不足23%,存在多部门信息采集难度大、数据更新难等问题,而银行类评价指标主要围绕概要信息、基本信息、资产信息、收支信息、资信评定、贷款担保、参保评价等七大类,缺乏对农户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信用额度、贷款期限等亦未能根据运行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修订,导致农户信用评定特别是农户偿债能力与现实存在脱节。
2.风险退出机制少,评价结果安全性较低
目前,风险退出机制运行效果不尽完善,对已不符合条件的信用户未能提出警告或取消其称号,未按要求实行定期评定。据调查,截至2014年6月末,评定信用户占所辖农户数的67%,信用户不良贷款率为2.77%,而被取消或退出信用户资格的农户仅7889户,占7.6%。
3.征信系统建设尚不完善
目前,部分村镇银行尚未开通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致使征信系统信息不能全面、实时、准确地反映农户的真实情况,不能将贷款人信息上报征信系统,致使多数个人贷款游离于征息系统之外,影响了征信系统的使用效能。由于各金融机构在信用评级中“各自为战”,信用评级系统也未与其他商业银行联网,造成评定结果仅在机构内部使用,无法获得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同,也无法实现信用户的相关信息有效共享。
4.对已评定的信用户未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一是未对信用户的授信额度及时进行调整;二是信用社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如养殖从投入到销售大约需2年时间,而信用社贷款期限大多在一年以内,按期收回困难,从而增大了不良贷款率,使信用户达不到信用条件。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组织建设,改善信用生态环境
各地政府、人民银行与涉农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建立以政府主导、人行指导、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积极参与的农村信用创建和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符合农村发展要求的信用评价体系,统一标准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农牧信用户征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2.完善信用评定机制,建立多形式的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
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征信市场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探索建立相关征信与评价体系。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横向联网,建立能够对企业完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管理状况、产品质量状况等完整记录,并供查询服务的信用数据库,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纳入整个社会信用平台,从而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3.推进农村信用信息标准化和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完善农户评级授信系统,制定符合农户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体系;由“静态”评定转向“动态”评定,加强对信用户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的分析和评价,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要建立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组成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发挥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熟悉农户家庭情况的地缘、人缘优势,对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资产状况、信誉状况、经营能力、道德水平及还款记录,进行全面调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建立动态的管理系统。扎实推进信用村镇的建设和评定工作。
4.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开展征信宣传教育
督促农村信用社尽快开通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加快完善个人农户信息档案采录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申请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使征信系统,尽可能使征信系统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和个人的真实信用状况,为企业和个人融资服务,为银行防范风险提供信息支撑。同时,通过广泛开展“信用关爱日”、“征信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农村诚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5.加强信用评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由人民银行牵头,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承办,定期对辖内信用评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可考虑将其撤离信用评定工作岗位,充分发挥经验丰富专业人员在信用评定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作用。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客户经理一定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守业务制度的各项要求,把风险防范贯穿到信贷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培训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积累行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另外,客户经理要想把信贷业务做好,更需要涉猎丰富的行业知识,掌握各个行业足够的信息,才能提升判断力和敏感度,从而在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游刃有余。
6.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动性
***共辖***个行政村,**个社区,****个自然村,***个农户,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万亩。自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实施以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妇联、信用社等单位通力合作,狠抓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顺利推进,为促进妇女创业致富增添了发展后劲,为推动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止目前,共计发放妇女小额贷款***万,***户,占任务***万元的***%,其中双联户**户,***万元,占总双联户472户的24.3%。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自县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会议之后,镇上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平泉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细则》和贷款流程。
二是规范管理,务求实效。为使项目资金实现放得出、收得回、见效益的良性循环,镇妇联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沟通协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实施中立足“123”工作计划,即把握“一个中心”,严把“两大关口”,做好“三个结合”。即以妇女创业就业为中心,严把项目选择和审批发放两个重要关口。把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与发展全镇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培植妇女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双联行动相结合。在担保方式上实行财政全额供给统发工资人员担保,规范了审
批程序,降低了反担保门槛。在贷款项目上重点选择信用环境好、发展高效种植、养殖和生态农业潜力大、见效快的,注重给每名有创业愿望和有使用能力的妇女发放贷款,尤其往大户上贷,往女能人上贷,往产业上贷,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巾帼创业明星和项目上贷,扶持大户带动小户,推动主导产业开发。
三是强化服务,科学运行。为确保贷款资金既安全使用,又到位见效,各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优势,着力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的各项服务工作,促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贷款前,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有创业发展潜力和贷款需求的妇女逐一调查统计,建档立卡,确保贷款户信用良好、有一定创业基础和资金运作能力;为简化手续,加快工作进度,我们在镇信用社设立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办公室,由妇联、信用社各抽组两名业务骨干,推行合署办公、联合审批和限时办结等 “一站式”服务,为贷款妇女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XX年全省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惠及农民、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创新之举,将落实好、推进好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列入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日程,与产业化发展、种养殖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共同统筹,同步推进。同时,何野平市长亲自带领业务部门专门到梨树县考察学习,为我市开展好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奠定了基础。
一、前期工作情况
XX年3月,在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进程中,我们首先做足前期工作,分步加以推进。
1、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金融和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成员,并在市金融办下设了办公室,负责协调调度此项工作。
2、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制定了工作时间表,细化了工作任务,确定了操作流程。
3、成立了物权公司,我市成立了***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万元,为市金融办代管的国有独资企业。
4、配备了工作人员,在农经管理总站抽调1名业务骨干任农业发展公司的业 务经理,同时抽调4名工作人员。
5、划拨了工作经费,市政府前期划拨2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办公设备购置,印制材料等。
6、安排了办公场所,为方便农民办理,在我市政务大厅安排两个柜台用于公司日常工作。
7、确定了试点乡镇,我市选择了7个土地争议少,农经站工作队伍强的乡镇进行试点,同时,考虑到白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惠民、强村、固基”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所需和示范效果,我市又将其他乡镇的部分新农村示范村纳入试点范围。
8、明确了金融机构,考虑到方便群众办理,我们选择农村信用联社、农业银行、惠民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参与此项工作。
土地收益保障贷款工作是新事务,为确保土地收益保障贷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开展业务时制定了“***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中操作要点”和“农经站在受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中操作要点”,“操作要点”详细规定了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中的操作步骤,使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依照操作要点来操作,减少失误。为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安全性,我们在原有省统一制定文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份“保证书”,让贷款申请人在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之前保证,其土地经营权在流转给***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前未将其流转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增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安全性。同时我们还对所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合同》进行统一编号,防止出现假冒。
二、工作进展情况
截止到目前,我市已为259户农民发放贷款788.32万元,涉及流转土地面积3273.967亩。已还贷款17笔,37.7万元。
三、存在问题
当前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工作主要问题是经费问题。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工作量大,涉及的部门多,经费不解决很难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各部门都有自己大量的工作,而这项工作又给工作人员带来大量的工作量和财务支出,经费不解决将影响到下步工作的开展。不有就是因为此项贷款业务利润低、手续繁琐,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此项工作推动的较慢。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行累计收回四级不良贷款4868万元,其中逾期收回4610万元,呆滞收回247.58万元,呆账收回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多收3297万元,其中逾期同比多收3239万元,呆滞同比多收50.7万元,呆账同比多收6.81万元,与一季度相比累计多收回不良贷款1226万元,其中逾期多收1052万元,呆滞多收回146.3万元,呆账多收回7.9万元。二、五级不良贷款累计收回情况
截止2009年6月30日累计收回五级不良贷款66万元,其中次级类收回11万元,可疑类收回45万元,损失类收回10万元,与一季度相比多收5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少收491万元。
三、不良贷款余额
(一)四级不良贷款情况
1、我行各项贷款余额82,095万元,各项存款118,423万元,存贷占比69.3%,四级不良贷款余额4208万元,较年初下降62万元,占比5.14%,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下降幅度较大的分别是营业部下降470万元,沙州下降22万元,肃州下降20万元;占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是 营业部、杨家桥和阳关支行,分别下降4.69、0.45和0.22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相比没降反升的支行分别是七里镇上升199万元,莫高上升193万元,转渠口上升32万元,占比上升的支行分别是七里镇、转渠口和沙州,分别上升4.66、1.23和0.23个百分点。
2、截止2009年6月30日四级不良贷款余额4208万元,余额较一季度末上升230万元,占比上升0.45个百分点,但营业部、肃州、转渠口不良贷款余额较一季度末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94万元,24万元和24万元,占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支行分别是营业部、杨家桥和郭家堡支行,分别下降了0.81、0.45和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不降反升幅度较大的分别是七里镇上升了200万元,莫高上升195万元,占比不降反升的是七里镇、转渠口和莫高支行,较一季度分别上升4.92、1.15和1.09个百分点。
3、截止2009年6月30日四级不良贷款较上年同期余额下降309万元,占比下降0.88个百分点,其中余额下降幅度较大的分别是肃州、沙州和杨家桥,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3万元、39万元和18万元,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的是黄渠、莫高和沙州支行,分别下降6.52、3.48和0.81个百分点;四级不良贷款余额没降反升的分别是七里镇、转渠口和莫高,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123万元、89万元和19万元,占比上升的分别是七里镇、转渠口和营业部,分别上升 3.34、0.68和0.19个百分点。
(二)五级不良贷款情况
1、截止2009年6月30日五级不良贷款余额4600元,占比5.61%,余额较年初下降31万元,占比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余额下降幅度较大的分别是肃州、郭家堡和莫高,分别下降27万元、11万元和5万元,与年初相比占比下降幅度较大的分别是莫高、杨家桥和郭家堡支行,分别下降2.75、0.4和0.61个百分点;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不降反升的是转渠口、杨家桥和七里镇,分别较年初上升11万元、10万元和1万元,占比上升幅度较大的分别是转渠口、沙州和肃州,分别上升0.88、0.74和0.05个百分点。
2、同2009年一季度末相比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下降56万元,占比上升0.13个百分点,其中余额下降幅度较大的支行分别是肃州、郭家堡和转渠口,分别下降了25万元、12万元和12万元,占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支行分别是莫高、杨家桥和阳关,分别下降了1.5、0.42和0.22个百分点。沙州、阳关、七里镇、黄渠支行与一季度末相比没升也没降,但占比上升幅度较大的支行分别是转渠口、沙州和营业部,分别上升了1.01、0.5和0.1个百分点。
3、与上年同期相比,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下降1139万元,占比下降2.03个百分点,其中余额下降幅度较大的支行分别是黄渠、莫高和肃州,分别下降455万元、241万元和102 万元,占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莫高、黄渠和七里镇支行,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69、6.53和1.46个百分点;余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小的支行分别是阳关、杨家桥和营业部,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万元、33万元和57万元,占比同比下降幅度较小的分别是营业部、阳关和肃州,分别下降了0.41、0.42和0.57个百分点。
四、不良贷款清收缓慢的主要原因
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清收缓慢是目前阻碍我行改革发展的一大顽疾,究其原因:
(一)个别支行行长在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工作中表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仅靠信贷人员单打独斗,各自行事,很难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很难取得明显效果。
(二)个别信贷人员清收不良贷款的责任感、主动性,缺乏,不能从合行生存、发展和全体职工的吃饭穿衣的根本出发去认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重要性。
(三)依法诉讼的案件执行乏力也是不良贷款清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乡、村、组借款和乡村组企业借款清收难度大,由于乡村组人员变换频繁,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比较突出。
(五)2002以前发放的借款由于借款人死亡、外逃 或破产倒闭,同时借款担保人又丧事诉讼时效,这部分不良贷款只能寻找时机,逐年收回。
五、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防控意识教育,加大清收力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力争不良贷款按年逐月实现“双降”目标,确保各项经营目标的圆满完成。
(一)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加强对《甘肃敦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办法》、《贷款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的再学习,确保发放的每笔贷款合法、合规。
(二)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扎实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努力防范新增贷款的风险。
(三)积极抓好责任贷款清收工作,要将责任清收和目标清收结合起来,个人清收和集体清收结合起来,重点突破和全面出击结合起来。不论那个时段、那个形态以及清收难易都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进行保全和清收,尤其对清理认定的“三违”贷款、职工及家属贷款要清理分类,明确清收任务,抓好督促考核,确保清收工作见到实效。
(四)抓好依法清收,要找准机会,利用法律手段清收一些“钉子户”和“赖帐户”,要利用各种关系积极同法院沟通协调,重点抓好已胜诉案件的执结力度,达到胜诉一案、执结一案、清收一户的良好效果。
(五)严把不良贷款新增的源头。要在抓好现有不良贷款清收的同时,严把新增不良贷款的源头,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切实做到清收一户,见效一户,彻底杜绝不良贷 款反弹现象和前清后增的势头。
(六)借助本次信贷大检查和我行开展的作风大整顿活动,要求全体员工要有清醒的思想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年初已签定的责任书和确定的个性化清收方案,很抓不良贷款清收,力争我行不良贷款从余额到占比有一个大幅度下降。
总之,要牢固树立内控优先、操守为重、审慎经营、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把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强化案件专项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全面提升我行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为我行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各项贷款累计投放情况
截止2009年6余额30日累计投放各项贷款52908万元,其中累计放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4394万元,农户联保贷款19415万元,(一)与上年同期相比多投放20162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多投放6573万元,农户联保贷款多投放5000万元;
(二)与一季度末相比各项贷款累计少投放2600万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少投放267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少投放4257万元;
(三)各项贷款累计投放量较大的支行分别是肃州、阳关和黄渠支行,分别累计投放8897万元、7697万元和6620 万元,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130万元、6817万元和8538万元,余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净增加,投放较少的支行分别是七里镇、杨家桥和沙州,分别投放2316万元、3016万元和3280万元。
六、已核销呆账收回情况
一、淄博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特点
(一) 贷款业务发展迅速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空白,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特别是小额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为改善区域金融服务环境, 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 有效遏制民间高利贷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贷款手续方便机动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发放方式以抵押为主, 信用、担保为辅, 发动贷款具有额度小、审批环节少、手续简便、资金到位及时等特点, 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短、频、快”的资金需求。
(三) 利率灵活效益明显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规律, 针对不同贷款主体实行差别化利率, 利率水平控制在同期同档次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以内。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不良贷款情况, 而且小额贷款公司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一定贡献。
(四) 产权明晰管理规范
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为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实收货币资本, 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 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小额贷款公司创新贷款发放业务, 充分利用公司众多股东的行业信息优势、地域优势等, 既强化了贷前调查和分析, 又便于贷后的管理和跟踪。在风险管理方面, 则主要从内部和外部管理上把好风险关、杜绝人情贷款, 注重借款人的人品、名誉和资金情况等, 强化贷款手续的合规性。
二、制约淄博市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公司身份不明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享有法人财产权, 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贷款通则》规定, 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 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 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显然, 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是依据《公司法》成立的企业, 央行对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进行业务指导, 并没有行政管理权限, 也不能为其颁发“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从《指导意见》中的定义来看, 小额贷款公司性质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 但其从事的业务却是金融类服务, 这种身份定位的模糊为其日后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二) 融资能力受限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局限性较大, 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根据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银行融入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金50%的资金。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地位的尴尬, 并不属于金融机构, 在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 不能采用同业拆借方式, 只能采取工商业贷款方式, 因而需要提供相应担保, 而小额贷款公司本身从事的业务使其不具备充足的抵押和质押资产, 从而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和成本, 而且市、区级银行不具备此类贷款发放的审批权力, 需要省行的批准, 考虑到融资成本、审批程序等问题,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选择其他途径实施融资。
(三) 政策优惠欠佳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并不按金融机构征收, 而是按普通的工商企业来缴纳, 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税负加重。另外, 与商业银行相比, 小额贷款公司杠杆经营的比例很低, 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本金放贷, 导致其资本回报率偏低, 也使得目前的税负压力显得比较大。虽然山东省相关部门从2012年起把小额贷款公司列入风险补偿补贴范围并对新成立公司予以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但总体上看, 目前各级政府尚无出台具体的补助政策, 以切实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负担问题。同时, 小额贷款公司由于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导致信息无法共享。目前, 小贷公司多采取“熟人经济”模式贷款, 虽然实现了贷款业务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但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难以全面掌握客户信息。
(四) 升级转型困难
2009年银监会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 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但按照要求, 小额贷款公司升级转型困难主要体现在控股权易手, 小额贷款公司不愿接受, 从规定可以看出, 小额贷款公司若要转制为村镇银行, 就必须由金融机构控股。而实际上, 目前村镇银行的银行股东持股几乎都超过50%。照此, 改制后的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将彻底失去话语权。对此, 小额贷款公司很难接受。
(五) 信息交流不畅
人民银行现已与金融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 实现了金融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大集中。通过这套系统, 各部门之间能及时传递和分享企业和个人信息, 对规避信贷风险和强化客户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加入这套系统, 双方的信息交流存在困难, 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征信系统查询权限, 只能通过委托查询或本人查询来获得客户信用信息。与此同时, 在小额贷款公司发生的企业或个人信贷记录也没有导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金融机构无法对这些客户的多头申贷和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识别。
(六) 监管效率不高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从事金融活动的新型工商企业,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无论地方政府还是央行和银监都处于摸索阶段, 特别是对监管主体和直接责任人的认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与村镇银行不同的是, 小额贷款公司没有被纳入金融体系, 具体监管工作不是由银监会统筹。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集中监管缺失;监管政策导向不明晰;多头监管, 协调困难;地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极易造成管理混乱, 主管缺失, 特别是日常监管由不熟悉金融业务的工商部门负责, 监管效率不高。
(七) 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匮乏, 也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一块短板。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2008年国务院作为试点退出的新的公司制金融机构, 其股东及发起人基本上没有金融机构管理经验, 普遍存在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随着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发展, 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如不及时解决, 将会影响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正常发展。
三、淄博市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定位, 给予其金融机构同等行业地位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按企业性质对待, 与其从事的金融业务性质不相符合, 也造成了其相对银行来说税负过重的问题。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2]21号) 已明确指出,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 从事小额放贷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的定位。
(二)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其增资扩股力度
鼓励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的投资者参与入股。拓宽融资范围, 对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成效显著、内控制度健全的小贷公司,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其作为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有益补充, 为小贷公司开辟融资渠道。对依法合规经营、无不良信用记录、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小贷公司, 可考虑通过放宽持股比例等方式批准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 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落实力度, 扶持其可持续发展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省、市的扶持政策,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在税收方面, 可参照农村信用社的有关优惠标准执行, 并给予适当的优惠过渡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适当给予奖励。
(四) 注重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协调服务, 降低其经营风险
小贷公司主要是凭借担保和信用发放贷款, 抵押贷款较少, 经营风险较大。要注重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协调服务, 建立一些新的金融基础设施, 例如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 以此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具体来说, 政府应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 实现互联互享, 为小贷公司业务发展能提供信息平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主动邀请本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参加有关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和银企对接活动, 积极向小额贷款公司推荐有融资需求的三农和中小企业, 并可根据小额贷款公司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情况予以奖励。
(五) 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素质, 强化其监管引导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完善治理机制, 健全内部控制, 加强对公司股东、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强小贷公司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加强贷款管理, 防范风险, 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迅速完成电子化建设, 建立内部的风险甄别和控制机制, 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全程跟踪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情况, 并逐步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考评体系, 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扶持和风险防范, 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运行的合规性。
(六)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一是要明确监管主体, 明晰职责, 建立监管联系制度,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交流监管信息。二是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法规, 及时填补立法空白。要加快制定业务操作规章制度, 规范其业务操作行为。三是要加强检查力度, 在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加强业务自查的同时, 各监管主体应加强业务检查力度, 定期、不定期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内控制度执行、利率变化、资金流向及信贷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 规范业务发展, 防范经营风险。四是适当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 允许自主冲销不良贷款, 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对引导民间资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制约因素, 因此, 多角度探索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思路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研究,淄博市
参考文献
[1]李直, 朱忠明.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实践与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3.
[2]申韬.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 (11) .
摘要:贷款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目前,中国建设银行推行的十二级贷款分类带来信贷管理方面重大的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分类标准、方法、流程和权限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深入调查建行新分类的变化。利于把握国内贷款分类细化的趋势,有利于合理评估新的贷款分类。
关键词:信贷管理;12级贷款分类;中国建设银行;贷款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70-04
通过提高信贷管理效率降低信贷业务风险一直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采取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各银行信贷管理的基石和信贷风险管理的依据,维系着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银行的竞争力。然而,贷款五级分类仅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初级阶段,存在分类体系比较粗放、过多依赖主观判断和不能准确反映风险分布状况等实践问题,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进行有效贷款风险管理的需要,理论界和业界纷纷推崇细化的多级分类方法。
目前,中国建设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结合本行的特点正在推行细化的十二级贷款分类方法。建行某支行作为建行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支行,其十二级贷款分类状况一定程度反映出建行在西部基层银行的分类现状,可以作为建行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本调查报告就是在对该支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建行十二级分类的内容
(一)分类标准
在内部评级体系中,为避免集中性风险,通过细分贷款收窄预期损失的波幅,更为精确地观察贷款质量变化过程,由此,对贷款风险分类也提出了:正常贷款至少分为6~9级、不良贷款至少分为2级的贷款细分要求。从而,多级分类的划分应与五级分类成对应关系。该支行的十二级分类标准基本符合内部评级法要求,是在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的。正常类划分为4级(正常一级、正常二级、正常三级和正常四级),关注类划分为3级(关注一级、关注二级和关注三级),次级类划分为2级(次级一级和次级二级),可疑类划分为2级(可疑一级和可疑二级),损失类仍为1级。而各级别的定义则以原标准的各项指标为基础而重新定义。
在具体应用上,该支行主要设置了十二级分类的各级参考特征,结合定义最终确定所属类别。参考特征主要从借款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金的流动性、行业前景、海外融资能力、贷款记录、信用记录和信用评级等。例如,具有如下特征的可归为正常四级:借款人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强,经营净现金流稳定且完全能够满足债务需要;处于行业中游地位,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行业优势不明显,但财务状况稳定,负债适中;借款人在建设银行一直能够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足额偿还的不利因素;借款人在建设银行信用评级为BBB级。
(二)分类方法
该支行的新分类方法是在客户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前的客户分类主要有公司类和零售类,分类方法是围绕这两类信贷资产来设置。但在从五级分类到十二级分类过渡过程中,它们都可分为直接进行分类认定和非直接分类认定两种情况。
在公司类信贷资产中,对于符合损失类特征的信贷资产可直接认定为损失类;对于低风险信贷业务,能够按照建设银行规定条件和程序办理的低风险信贷业务,本金利息均未逾期的,可直接认定为正常一级。不符合低风险业务条件和程序办理的,或虽然按照条件和程序办理但本金或利息逾期的信贷业务,按实际风险状态进行分类。在非直接分类认定中,有项目法人和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与一般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之分。前者通过初始分类级别确定,风险因子调整、风险缓释措施调整、监管要求调整和综合调整五个步骤实施风险分类;后者通过初始分类级别确定,风险因子调整,监管要求调整和综合调整四个步骤实施风险分类。
在零售类信贷资产中,对于符合损失类特征的一般零售贷款和微小企业贷款、信用卡透支、助学贷款(包含无担保国家助学贷款)可直接认定为损失类;低风险信贷业务的直接分类与公司类相似。对于不符合直接认定条件的零售类信贷资产,通过确定初始分类级别,还款意愿因子调整、业务合规性因子调整、风险缓释措施调整和重大事项调整五个步骤实施风险分类。
(三)分类流程
该支行的分类流程分为分类准备及初分、认定、审批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整理、收集信贷档案资料。相关人员收集债务人的基础信贷档案资料,包括借款人的客户评价报告(项目评估报告)、贷后检查报告、借款人和担保人的最新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信息、抵押品评估报告和借款人偿还记录等,为风险分类作好准备。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整理信贷档案,查询一般公司类客户预期损失信息或小企业客户评价信息,撰写分类背景材料,填写分类工作底稿,提出初分意见(部分分类采用机器评级结合人工分类)。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分类资料和初分结果进行审核认定,对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分类资料和信息,要求相应部门及时补充完善。第四阶段,主要是该支行分类审批组对分类认定的审批,对审批权限内的,确定分类结果并填写审批意见;超过该支行审批权限的,逐级上报至有权审批行认定审批。而各阶段规定应及时对分类材料中反映的信贷经营、管理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预警提示。
(四)分类权限
其实。该支行的公司类和零售类信贷资产分类权限全部归属于上级分行;并且单户金额3 000万元以上、上级分行综合调整中拟上调级别的信贷资产和新增损失类信贷资产分类审批权上收总行。该支行所采取的十二级分类是在上级分行的授权下进行的。对于新办理的信贷资产业务和风险程度发生明显变化需立即调整分类级别的信贷资产的实时分类进行明确规定,并要求在三个工作日内报有权审批行进行认定审批;对拟实时上调分类级别的信贷资产,要求在有权审批行下达批复后方能上调相应分类结果,防止初分上调的随意性。
二、存在问题
建行信贷资产的多级分类虽起步晚,但以美洲银行等国际大银行的分类方法为参考,进展比较顺利;而该支行恰恰是在总行的领导下和上级分行的指导下,初步建立起十二级分类的体系。该支行的十二级分类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国际已经接轨,但在具体设置中还隐藏着很多问题,要真正做到與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新分类标准具体应用难
与五级分类相比。该支行的新分类标准十分细致、具体,相邻两级之间的跳跃性缩小,能够准确反映支行信贷资产风险分布状况。同时,相邻各级的区分度也在变小,它们的定义比较相似,文字的区别难于在实践中把握,可能带来分类的随意性。例如,在正常一级和正常二级定义中,对借款人的经营实力和财务实力的比较用“雄厚”和“很强”来区别,对抵御和承当风险能力用“极强”和“很强”来区分.其他各项指标也只采用程度副词“极”和“很”来界定,而不同的人对这些程度副词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把握上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往往
造成分类结果因人而异,因人而定,随意性不可避免。
目前,该行可能已注意到此问题,在这次调查中,发现该行设置一些参考特征来帮助应用。作为具体应用的指导,参考特征应该是特别具体,容易判断。而该行所采取的各级分类的特征概括性很大,也存在相邻两级相关指标只用程度副词来界定的问题,其最大的亮点是把各级分类与信用评级挂钩。然而,客户信用评级只是作为IRB两个维度中的一维.另一个维度——债项评级所考虑的要素不充分,并且所有的参考特征中许多指标是客户评级中的变量,可能造成重复设置指标,其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有待改进。
(二)客户分类不细
在分类方法上,内部评级法要求贷款分类的第一步就是客户分类,要做好客户分类,首先要根据公司的大小、所属行业、地区、风险特性、有无抵押等多种标准进行客户分组。客户分组越细,风险评级的准确性越高。目前,该支行的客户评级(包括授信)基本沿用五级分类的方法,仅区分公司类和零售类贷款,新分类方法也只在公司类贷款中作项目法人、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和一般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的分组,零售类则没有细分。这可能是由于客户分组越细,管理成本也越高,该支行需要在成本和准确性之间寻求平衡。这样难免不同类型的客户评级(授信)采用的基本是同一个模型、同一个公式、同一套方法,但是公司类和零售类贷款内部由于客户差异,按照相同的分类方法和标准难以准确分类,特别是按照单一的分类矩阵对全部零售类贷款进行分类,合理性明显存在问题。毫无疑问,如果客户的分类存在问题,建立在客户分类基础之上的贷款分类也必然存在问题。
(三)分类流程设置比较粗糙
一般来讲,信贷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方法直接制约着分类的流程,分类的细化要求工作流程更加仔细、详尽,这对分类的准确性和操作风险的防范都是有益的。该支行的工作流程从初分、认定、审批及意见几个环节来设定,体现“分”与“审”分离原则。但其流程的设置基本跟五级分类的相同,对新分类标准和方法的变化没有做特别的强调和改动,只是大慨说明。
(四)分类权限上收与分类自主性矛盾加大
新分类标准实施前,上级分行给予该支行的分类认定审批权限很大,由于分类标准和方法缺乏定量方面的刚性指标,难免会出现存在人为调整分类结果、造成分类偏离度较大的问题,历次毕马威审计和外部监管检查中有较为突出的反映。而实施新分类后,上级分行将公司类和零售类信贷资产分类权限全部上收,该支行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分类。这好像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是缺乏定量分析时的随意性,而另一则是定量分析时的权限减少,这可能与采用新标准时定量分析不充分有关。但是,分类权限的收缩在长期内对定量分析的应用是不利的,影响其分类的自主性,两者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此问题不能忽视。
(五)权责划分和部门协调难度加大
该支行的风险十二级分类以及内部评级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工作流程涉及信贷、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协调的难度明显加大。其突出表现在作为分类关键部门的信贷部和风险管理部。一方面,信贷部除了分类准备和初分外,还要以信贷讨论作为必要的沟通,提供讨论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充分披露分类所需各种信息,对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性负责。并列席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审批会议,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分类审批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或风险提示进行落实;另一方面,风险管理部除了认定和审核分类结果外,还要及时向经营部门反馈分类审批结果,对分类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贷款分类迁徙状况及信贷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有关机构(或部门)防范化解风险或落实整改。并跟踪监控,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按规定向上级或本级有关部门报告(提供)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假如这里能够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以及明确划分其责任,无疑对新分类标准的应用是极大的推进。
(六)定量分析不充分
该支行在推进内部评级法的工程建设中,不断采用定量的手段来进行风险资产分类。2006年6月,该支行已完成公司敞口内部评级,7月开始建设零售敞口的内部评级系统,信贷资产的初始分类级别(G0)的客观性得到很大提高。但这对.原始数据的积累和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分类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比如,据该支行风险管理部介绍。他们在计算个别客户违约概率过程中,必须先采用logit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AHP模型)等计算出不同群组的客户违约概率,常常出现不是数据不充分就是模型应用条件不符,要不就是结果不显著,造成个别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性不能保证。不难看出,该支行的评级模型缺少历史数据以及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方法的支持,在指标选择及指标的权重设置方面缺少科学依据,大大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
同时,该支行为了提高从五级分类到十二级分类的效率。简化流程。实行直接分类和非直接分类的分类方法,造成初始分类级别(G0)沿用五级分类的打分思路,主观判断成分较大。例如,该支行在对中小企业的初始分类中规定,以分类时点处于有效期内的借款人客户信用评级结果为依据确定,而该类客户信用评级是要通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表》来确定的,此表就是典型的通过客户经理主观打分来确定评级结果的表现。
三、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该支行当前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界定分类标准和强化参考指标体系
为了在实际应用中对新分类标准不产生理解偏差,首先要对新标准的各级分类的具体含义尽量用定量的指标来界定,不能用定量方法处理的要详细说明应用要点,加强相关人员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其次,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参考特征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做到各个参考指标选取科学,内容完整,对原标准反应灵敏,特别是对客户信用评级的应用,要充分理解内部评级法两个评级维度和客户评级的根本内涵情况下具体采用。
具体而言,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把握分类标准。第一,宏观上要考虑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应包括宏观经济风险和地区风险两个指标。第二,中观分析应从产业政策、行业生命周期、供求关系、竞争状况和行业地位来展开,它介于宏观和微观分析之间,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微观分析要以宏观和中观分析为基础,以客户评级为核心,从客户竞争能力、信贷记录和财务风险三个方面来设置模型。其中,宏观和中观以及客户竞争能力和信贷记录属于定性范畴,可用细化的打分手段来加以衡量,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完全可以用统计模型来计算和确定,例如,主成分法。
(二)采用科学方法细化客户分组
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先对客户进行细致的分组,准确的获取各项数据,结合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再运用到贷款分类中去,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如在选择影响企业违约概率的财务指标时,应首先根据银行以及学
术研究机构的经验,选择大量的财务指标,然后。利用历史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技术,从中挑选出判别能力强的指标。在非财务因素指标的选择上,同样是运用多元回归技术,从大量非财务因素指标中挑选出判别能力强的指标。当然,上述方法的实现依赖于历史数据的积累,实践中应逐步积累足够的历史数据,为今后统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明確分类的工作流程
分类流程是新分类标准应用的关键环节,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该环节的流畅。基本思路是工作流程的每一步都要与新标准的方法相一致,甚至比新方法更详尽。在此过程中,该支行应该认真对比五级分类方法与新分类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找出可以保留的程序和需要新增的程序,在总结五级分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基本思路全新设置工作流程。当然,更应该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合理的预期,研究后把它写进工作流程中,以便明确指导分类工作的开展。
(四)争取更多的分类权限和培育分类自主性的激励机制
分类权限的收缩主要是指审批权限,并由此衍生出其他权限的限制。的确,相对于新分类标准实施前,基层银行的分类自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他们努力采用先进方法确定的分类结果可能遭到否定,因为上级分行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得出分类结果不一致,即使他们的分类结果更准确,这样,他们部分分类方法的尝试得不到肯定,还加大管理成本,从而抑制分类方法的创新。然而,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只要能够与上级分行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不但新方法有可能得到认可,还可能得到指导和推广,因而得到上级行的更大支持。促进分类探索的进一步发展。前面工作流程强调评级部门沟通的重要性,其实,该支行跟上级行的沟通也同样重要。同时,这些只是过程,目标应该是建立起分类自主性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支行内部相关部门的激励,因为解决该支行的历史贷款的动态管理才是问题所在,有必要为十二级分类体系建立起不断发展的长期机制。至于怎样建立激励机制,应该包含对分类方法改进所带来的长期收益(可用机会成本的概念理解)的现值和现阶段的支出费用之间的比较和相关信贷管理的目标、策略。
(五)加强部门的沟通协调及责任分工
分类流程明确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是推进风险分类工作的另一重要环节,同时它也是各部门权责划分的延伸。作为内部评级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新风险分类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动态的风险管理是主要原因。而部门协调配合的根本是协调机制,而其协调机制必须建立在清晰的权责划分之上,相关规定里应该对哪个部门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和哪个部门联系和协调都要明文规定。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第一。结合工作流程的特点和要求,召集相关部门来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后,研究可行的责任分工,避免工作的脱节和重复;第二,在此基础上研究定期和会议特别协调机制,前者解决日常问题,后者召集所有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出现的棘手问题,同时认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六)加强定量分析的研究
除了加强历史数据的积累外,应多研究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分析各个环节的整合。当然,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是越多越好,要考虑管理成本,有效的办法是在研究适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模型所要求的数据质量和数据条件来设置数据管理,做到有的放矢。而定量分析方法的采用可以借助上级分行的技术支持,尽量采用容易掌握和便于推广的稳定模型,毕竟模型应用的好坏在于相关人员的素质,模型应用的艺术性比科学性重要。定性分析不论是在新标准实施前还是实施后,都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可以采用打分制度来考核,但它们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各自的权重也是不同的,怎样才能作为整体来分析值得思考。一般来讲,可以推广美国运筹学家萨蒂(saaty)的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支持分析解决一些结构比较复杂、难于量化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可以与打分制度很好的结合。
【不良贷款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不良贷款管理情况报告05-24
清收不良贷款案例07-26
农商银行不良贷款09-23
清收不良贷款先进经验09-11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07-08
表外不良贷款清收处置09-25
企业贷款不良原因分析10-31
表外不良贷款管理系统06-27
关于开展不良贷款风险控制及化解的调查报告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