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精选7篇)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 篇1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讲稿)

——苏家湾镇中心学校

黄冬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蕴涵着博大丰满的精神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时下小学古诗教学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诗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跨度大,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二是古诗词的语言与学生现有语感相差甚远;三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平时我们在教学古诗时虽有新课程理念引领,但教学现状仍不尽人意,介绍背景、解读诗句、读诵默写、熟记重点词的传统教法屡见不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地把握诗意,想象诗歌表达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领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我们每位老师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一、提炼主题 吃透教材,但不局限; 突破教材,但不背弃; 了解学生,坡度适宜; 课程资源,取舍有方。

• 背诵积累也可按主题进行。• 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 “读读背背”里的诗句积累。

二、传承文化

• 传承文化是母语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明显特质。• 对小学生而言,文化味,就是诗词的吟诵之声,就是书写的一笔一画,就是历史画卷中的稀奇故事,就是经典史册中的人物故事……我们以平实的语调、寻常的方式,让他们听懂,看见,感受到,就是在传承文化。

三、以读为本 •

1、改“讲”为“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明确读的内容。

• 在古诗教学中,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诗句,而且应把诗人、诗题、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些,学得深刻些,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3、采用多种方式读。•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本,应体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这样一个渐进的朗读层次;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比如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创设情景朗读、唱读等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来诵读古诗文。• 落实读的“四个环节”:(1)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2)通读:字字句句皆入心

——扫除多音字、生字、生僻字、通假字等阅读障碍 ——弄清诗词表达形式上的特殊意义 ——理解诗词语言内涵上的特殊意义(3)品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①自主读:给足时间读出“诗意” ②引导读:点拨方法读出“诗情” ③想象读:进入意境读出“诗韵”(4)吟咏:此情绵绵无绝期

四、增添情趣

• 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愉快的劳动和创造;哪里有趣味,哪里就会有人生的一份乐趣与温暖。

五、有效拓展,适时补充 •

1、补充相关诗句 • 一是为理解诗意,感悟诗境而补充。• 二是课后的拓展延伸。•

2、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就是与诗词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知识、历史背景、现实情景、作者经历、背景故事等等。

3、补充画面,展开想象,丰富意境(1)抓住“意象”可以实现对古诗的感悟。(2)补充具体画面,帮助学生丰富情境。(3)想象抽象画面,读出字面后的独特意境。(4)通过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六、关于古诗的解读

•(明)谢榛《四溟诗话》:“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七、善于挑起矛盾冲突,引导自主探究 冲突点是思维的兴奋点、碰撞点、闪光点。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的差别,原有经验与当前面临现状的冲突造成的认知矛盾。

• 挑起思维的矛盾冲突可以是语言文字上的冲突,可以是表现手法上的冲突,可以是情意层面上的冲突,还可以是理解层面上的冲突等。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作为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古诗词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精神素养的作用。这些经典的古诗词,篇篇经典璀璨,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面对古诗词有许多的学习困难,如难以深入体会、字词理解困难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古诗词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许多教师并没有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仍然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沿用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诗词中的内在涵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古诗词中结合了哲理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获得是不一样的美的体会。因为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审美观念,只能通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去辨别善和恶、美和丑以及好和坏,并不懂得从内部去分析其中的价值和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来拟补这方面,因为在古诗词中包含着含蓄、内化的情感,诗人遵循的诗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也就是所说的“诗以明志”。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眼界,并且使其获得美的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让他们的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篇幅小、内容简洁但是意蕴丰富的特征,所以古诗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创造空间,因为学生如果想要明确古诗词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意境,就需要利用自己的领悟和想象来进行捕,这在无形中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常常是天马行空,在古诗词这个载体中,他们可以尽情的创造、补充和想象,进而思考诗词中的情境。许多古诗词中的意象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 学生可以根据诗词的意思,在大脑中营造出新的画面。这也就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古诗词中展现了我国古人对人情哲理和社会事物的深入认识,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知识结晶。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古代思想精华的目的。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带来独特的美的体会,并且激发他们的惜友之情和爱国情怀,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

在诗词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新课改标准中也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进而为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接受感情的熏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能使用逐句串讲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理解其中的字、词、句和含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横通过重复的朗读,可以慢慢的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审美观念,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境界中。比如,在讲解陆游的《示儿》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介绍诗词背景;其次,知道他们初读诗文,让他们初步的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后知道他们进行精读,进而把握诗人心中的“悲怆”情感,体会他的遗憾。最后,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全面分析诗人的思想,并且感悟诗人的“悲壮”情怀。

通过上述的阅读指导,教师就完成了对诗词整体基调的奠定,而后就可以利用精读来让学生尝试着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感受诗人的忧虑心理,了解诗人的爱国情绪,并且从中获得鼓舞和感染,产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意识。

(二)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许多人诗和画放在一起探讨。比如,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画家达芬奇就把绘画艺术比喻为“哑巴的诗”,把诗作比喻为“瞎子的画”。我国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常常就是一副田园风光图或者山水画。诗人在进行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其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且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就产生了诗歌独特的意境美。所以,学生在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之后,就能够在脑中产生相应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古诗词文在到图像,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加工,同时,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对古诗词的不同看法和解析。比如,将在在讲解《江雪》这首诗时,可以利用读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培养自身想象能力。教师的讲解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在读到“千山鸟飞”和“万径人踪”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在树林的小径里看到了许多脚印,有的学生看到了成千上万只鸟儿在山林中飞翔,有的学生说那里一定很热闹,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表达了自己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灭”和“绝”。和前面大家想象的热闹、富有生机的景象对比,孩子们会强烈的体会到作者的孤寂。古诗词中创造的深邃意境,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们通过对画面的想象,相应的感悟有深入了一层。

(三)古诗词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年代都较为久远,其中的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都和现在大不相同。同时,学生大都阅历较浅,所以难以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只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去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社会经历等,才能和诗人意同此理,心同此情。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情和作者情在延伸和拓展中交融,这些渠道主要包括:(1)课前手机资料。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的传递,还包括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自主建构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些主题,如爱国绝唱、名家专辑、踏雪寻梅、诗人咏秋等,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2)课堂中的交流。课程交流是深化情感、深化认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愁”这个字来提问:你还知道其它关于愁的语句吗?你知道哪些诗人为愁做过什么事情?对古诗词的延伸,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更是对情感的延续。

三、结论

培根曾经说过:“诗歌让人灵秀。”我国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其中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美妙的意境、深刻的哲理都是流传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的提升自身古诗词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发现古诗词中的文学美。

参考文献:

[1]孙芳芳,安晶.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4-55.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96-97.

[3]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2):86-87.

[4]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09):14-15.

古诗欣赏专题讲座 篇3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塞下曲 唐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定** 苏轼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金陵驿 南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却别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用乐景写乐情为烘衬托 用悲景写悲情为烘衬托

用乐景写悲情为反衬 用悲景写乐情为反衬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七哲理感悟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八爱情闺怨 这是以爱情 悼亡抒发对过逝妻子的 怀念之情 闺怨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男女间离别相思之情 为主题的诗歌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 通过白描写作者爱菊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2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 议论 3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 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而后凋卓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 刺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出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描写

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 后者指____ 未长成的小松 长成后的松树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咏 柳 唐 贺知章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 的态度后者表现了 的态度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在古诗中很多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在阅读时要注意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逆境 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秋冬 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玉高洁 脱俗 簪缨 冠 官位 名望 孤 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 六感时咏怀 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这类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景抒情即事抒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久旱逢甘霖后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借眼前景物抒发心中之情风雨即是实际所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意义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风雨暗喻了人生的坎坷与苦难在擦汗个那人所认为的悲喜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的生活态度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悲情离恨 悲景槛菊愁烟兰泣露 乐景燕子双飞去 烘托 反衬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1最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才能有进步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诗歌的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 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1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1苏轼梦中回忆了妻子什么片段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回忆了妻子对窗梳妆的片段 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古诗欣赏专题讲座 诗歌的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是抒情为主即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思想因此要了解一首诗就是要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我们将诗歌的思想感情做了一些分类 一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例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远离家乡后独身一人的孤寂与失落之情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子 诗人独身漂泊表达了在人在旅途中孤苦落寞忧愁之情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上下两阙的思想一样吗 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离别后寂寞孤苦之情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题 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番场景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描绘了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相看无言的的场景 2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徐徐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本题两个问题的答案的突破口其实都隐藏在题目中标题往往简述了作诗的源起

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并非所有的离别都包含着忧伤与不舍也有激昂奋进的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因此不能仅凭一个别字就武断的认为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要认真品读全诗 月夜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戍鼓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一首诗歌的感情有时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复杂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片面地断定而是要通观全诗综合分析再做出回答 二咏史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讽刺现实

泊秦淮 晚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因陈后主是荒淫误国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作者表面上是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仍旧唱着靡靡之音其实是抨击谁呢我们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所学过的《阿房宫赋》就可以知道答案 晚唐时军阀割据饥荒连连民不聊生但是统治者却昏庸荒淫杜牧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之故事讽喻晚唐统治者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煊赫一时 想想当年乌衣巷和朱雀桥边是怎样的景象 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世事沧桑深长感叹 现在乌衣巷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夕阳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夕阳斜矣暮气逼人野草撒野地开花渲染一种冷情衰败的气氛

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没径了 昔日出没于王公贵族府堂前的燕子现在却飞入了寻常的人家最后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异族金人占领因此南宋的很多诗词抒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懦弱不想抗战收复失地所以很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和不能任贤唯能的讽刺和谴责辛弃疾的许多词都有这方面的思想与情怀 很多诗人在诗词中喜好用典故即引用古人事迹或者古人的诗句其目的往往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讽今而辛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潼关边想到了什么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省事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三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作者喜欢向往的生活方式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呢 作者向往寄情山水的乡居田园生活尘网和樊笼指束缚人身心的世俗喧嚣烦恼和官场的虚伪阴暗 1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2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3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1空山新雨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2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3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皎然拜访陆鸿渐家陆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有怎样的生活情趣呢 友人隐居种桑养花的活动表现了隐士清幽闲适的生活情趣 兰溪棹歌曲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第一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两句诗勾勒了怎样的境界 第一句是仰视第二句是俯视表现了月色清朗溪水清澈山色朦胧的纯美意境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思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价诗的时候常用诗眼这种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颈联中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来简要分析 咽这个字衬托出山林的幽静冷这个字写出善的幽暗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手法 2尾联表面上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幽静 以动衬静 实际上以声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远离尘嚣抛弃尘世杂念的出世情感 人心俗念 万籁所有声响 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四边塞战争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请注意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不平难以平静

牙璋调兵的符牒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 篇4

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就如一根杠杆引导着教学的趋向,调节着教师行为,改变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强调“精讲多练”,产生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影响了师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如何全面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用结合,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节数学课,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为学生组织学习材料,这些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例题与练习,要认真研究教材的层次与结构,重点与难点,领会编排的意图。但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与创造,用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这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使自己努力成为教材的创造者。

二、关注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在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遵从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在组织形式和结构安排上富于变化,不落俗套,有新的思路,新的探索,新的尝试,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如:导入新课的设计,应让学生充满好奇,能提高学生的兴致;各环节衔接时的设计,不仅要自然、而且还得有“戏剧性”的变化,如:“情境过度法”“巧设悬念法”“问题提出法”等;教学结尾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的余地,并让学生有“课虽止,趣尤浓”之感。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少。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四、着眼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投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传统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存在着多灌输式,少动手实践;多机械记忆,少深刻理解;多单向交流,少合作学习的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以人发展为本”的今天,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阔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巴班斯基曾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和投入程度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和投入程度主要反映在:(1)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2)交往状态: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3)注意状态:是否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4)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表见解,思维活跃,想象丰富。(5)情感状态:学生是否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6)意志状态:学生是否学习动机强烈、主动积极、克服困难、有毅力。

新学期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讲稿 篇5

疫情过去了,教师该怎样上课

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影响,学校不能按期开学,学生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假。有党中央英明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歼灭战”即将胜利!学校即将复课!虽然在防疫期间,各个学校都组织了居家网上教学,但是网上教学的效果如何,涉及到学校开学后,课程内容、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开学后,教师该怎样上课?应是学校师生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科学分析学情,找准教学起点

1.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常言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得不得法得学生说了算,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得穿鞋人说了算一样。因此,学情是教学的基础。开学前一周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科学分析学情,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决定教学的难点,一般青年教师经常高估学生的学习状况。记得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24题,是一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在中考阅卷之前,调研了一些教龄不到5年的青年教师,让他们估计各自所教学生可能的得分情况,结果他们的估计大失水准,实际情况要比他们估计的成绩低的多。有学者研究也表明,经验偏少的青年教师教学效能的“校准性”偏差较大。因此,准确的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2.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学情既要考虑学生学习起点状态分析,又要考虑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既要个别分析,又要从班级整体情况分析;既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了解每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精准的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找准开学后的教学起点,使教学有的放矢。

3.线上教学后的学情分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常态的教学,各学校师生从未长时间实施线上教学。因此,尤其要分析学生前一阶段线上学习的效果如何,以及在线上学习下,学生可能对班级集体教学产生了不同心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通过网上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现代化的学习手段,网上教学资源丰富,画面图文并茂。消极的一面被动观看视频等网课,容易产生依赖视频学习的现象。受网络教学限制,师生互动少,作业不能面批面改。前一段的居家线上学习,有些学校怕完不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线上讲了几章新课,线上教学是教师隔空喊话,一些学生本来就自制力差,网课虽听了,但练习跟进不够,学的似懂非懂。中学时代各个学科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之间一般联系紧密,特别是数学、物理等科学学科更是如此,学生前边的掌握不好,难说学好后边的内容,如此等等。造成教师对网上教学效果担忧,开学是继续往下讲新课,还是从头再来,教师比较纠结。为了做好开学后的教学衔接,教师就需要采取诸如家长访谈、问卷调查、基础小测等方式调研,用数据说话、客观的分析学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情绪状态、学习能力等,做到心中有数,为开学做好准备。

二、靶向重点内容、涵养核心素养

1.教学内容组织。对于学生居家期间,教师网上开设的课程,开学后不能简单重复教学。一是教学时间不够,二是对于重复教学学生会反感,学生没有兴趣的学习一般没有多大效果。也不能马上继续讲新课,因为,有一些学生对线上教学教学内容并没有理解,甚至有漏洞。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对教学内容组织,不可面面俱到,有必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整合、提炼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进行重点查漏补缺。值得说明的是,教学的难点由学情决定,教学重点由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决定。对于教学重点应有完整的认识,一般考虑两个方面:显性的和隐性的重点。显性的重点内容常指学科的重要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如函数概念、函数模型的特征等都是函数教学的显性重点。隐性重点又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的育人要素,如学习函数性质时,研究函数变化中的不变性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二是诱发学科知识发生、发展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系的不断扩充与数学运算对象的不断丰富,充满了宝贵的数学抽象、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围绕这些重点内容,设置第次相连的问题串,进行问题驱动式教学。教师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学生深度参与学习,体悟内容关键,涵养学科核心素养。

2.挖掘学科本质。教学要突出学科本质,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显性知识即陈述性知识,让学生画出本章的思维导图,并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提出线上学习中自己困惑的问题,教师加以重点解释。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思维示范,挖掘与显性内容有关的隐性重点知识。比如对于一章或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不要仅仅把显性知识重复讲解,而要抓住重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指向学科隐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触及学科内涵,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二次根式一单元的教学,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它的概念,性质及运算。对这些显性知识的理解,学生只通过概念字面理解、具体题目的运算练习是难以达到深刻化的。教师应当围绕学生对根式运算的算理、算法的理解,设置如下的问题串驱动教学:

(1)从数、式、运算多角度解解释你对二次根式的认识。

(2)举出两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将它们进行加法、乘法运算。

(3)二次根式运算法则是怎样形成的?大致的研究脉络是怎样的?

(4)二次根式的运算与整式运算、分式运算、实数运算律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1)的设置意图是想让学生站在整个代数学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二次根式。其实二次根式既是代数式,也是实数,也是对非负实数开平方运算的一类结果。

问题(2)的设置让学生举例并运算,不是简单地问“是什么的知识”,而是检阅学生对重点内容:二次根式概念与运算的理解程度。问题(3)的设置指向“研究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点明要害:中学阶段几乎所有的代数运算法则都是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归纳得到的,它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径,到大学再证明这些运算法则的合理性。问题(4)意在引导学生从代数运算的大概念中,去认识根式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与整式运算、分式运算十分类似,二次根式的运算实际上是用实数的运算律,对带有“根号”符号的数进行运算,根式运算隶属代数式运算,而代数运算是代数的根本。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学习的本质是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创建连接的过程,尤其是让学生内部经验与外部经验信息之间建立连接。教学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要教知识间的联系。四个问题环环相扣,逐渐深入,最后教师要站在代数学的角度,高度概括本章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二次根式单元的研究脉络:根式运算是把一个运算的结果(开方运算)再作为运算对象,加以研究,定义其运算规则,研究其运算性质,这样的研究策略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整式、分式、幂运算,乃至后继到高中学习指数、对数运算都是如此,这些新对象的运算保持了实数的运算律。从而让学生体会:本单元我们研究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事情?如何研究的?这些内容与以往的知识有怎样的内在联系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精髓,涵养他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学素养。

三、关注个性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

1.精讲精练,精准帮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刚刚开学,迫切想解决自己学习疑惑的心理,针对学生的问题,精讲精练,少讲精讲。课上多留下些时间推送配套练习,做到课堂精练。不可超纲教学,配置的练习不要过难,教师则巡视全班,分层练习、个别辅导,精准帮扶。教学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最低水平,也就是教学质量要保底,不要用难题吓唬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小组互助、取长补短。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即使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基础也不尽相同,特别是疫情期间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学生之间这些方面的距离可能拉的更大了。教师不应把学生间的学习差异看成是负担,而应当把这种学习差异作为教学的资源,在课堂上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发挥好这种教学资源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教同伴效果俱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针对基础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组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帮助。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格式塔学习理论指出,输出式学习效果最好。优秀生讲给他人听,有了用武之地,学困生可以听到不同的想法,既提高学习质量,又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一是教师要把握好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时机(必须是独立学习之后)交给学生小组学习。二是不要轻易打断小组学生的辨析研讨,三是不要急于纠正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要欢迎每一个学生所有的想法,最后择其要害,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认识归纳到正确的观点上来。

3.反思总结、单元过关。一般的,人都是事后明,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开学要针对学生线上学习的不同内容特点,上好单元复习课。复习课的教学不是单靠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画出知识网络图,然后讲解例题、课上练习。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借助学生反思总结将知识深刻化与结构化。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组织学生列出单元复习提纲,把单元复习提纲作为复习的蓝本,逐一加以落实,单元知识结构自然就会架构起来。教师能做的就是组织学生完善,发觉单元知识的来历与可能的拓展,体悟其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最后针对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制单元检测试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命题,进行单元检测过关。教师针对学生的一些做法,可以回放网课时有关的视频、照片、微课,与现在学生的做法进行对比,用事实说话,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变化,增强学习自信心。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析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 教学方法

1.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老师教学时,偏重于让学生做大量习题而忽略学生诗意的感受。教师的“教”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一面,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的机械记忆能力。另外,在课堂上,喜欢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死背,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1.2专业教师队伍匮乏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专业的教师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专业的教师队伍比较匮乏,喜欢将古诗当成简单的诗句翻译,忽略意境。另外,大部分教师觉得诗歌很难教,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对待,敷衍了事,既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更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小学古诗教学质量的方法

2.1情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影响古诗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较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段,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情境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更有助于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先对这首古诗进行了一些题外话的介绍。通过这些题外话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幅动态的场景,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静夜思》的意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用丰富的颜色、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转变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用语言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以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古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接近生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保障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1]。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时,我先布置任务,由学生讲述这首诗的背景,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讲述,我再对学生的讲述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多采用鼓励性语句,激发学生信心。在点评完后,我对诗词进行词义解答,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谈论,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对这首诗词的见解。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加强诵读和背诵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诵读和背诵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诗歌中美只有通过有声的诵读才能感受得到。再加上诗歌特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学生只有通过不断诵读才能理解诗歌中的意味[2]。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古诗的背诵与诵读,只有不断背诵和诵读,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掌握。

2.4心得交流

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人对古诗的理解和学习见解都会不同,而学习心得作为学生对知识的一种见解,对于古诗而言,没有特定的答案,而进行心得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3]。古诗教学过程中,前半节可让学生自己进行心得交流,后半节进行古诗诵读和背诵,学生通过心得交流,不仅加深了自己对古诗的认识,而且吸取了别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后半节诵读环节中可以提高诵读效率,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能力。

2.5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讲究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古诗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有助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在互动教学中,提问、答疑的互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4]。

3.结语

古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在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方面也有其独特价值。为了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叶丽颂.激活意象感悟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关于创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的探讨[J].语文学刊,2006,02:97-99.

[2]张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4:24.

[3]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9:89-92,110.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 篇7

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主题词:新课程理念

音乐课堂教学

挖掘作品的灵魂

构筑音乐的桥梁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怎样认识理解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又应注意到哪些问题?今天就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

一、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表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面向全体学生 3.注重个性发展 4.重视音乐实践 5.鼓励音乐创造 6.提倡学科综合 7.弘扬民族音乐 8.理解多元文化 9.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他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新课标建构的不是学科体系,课程目标不是解决音乐知识技能的构成问题,而是建构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意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目的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新的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标准”引导音乐走出“学科本位”的误区,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教育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到音乐课堂的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诗人常说“功夫在诗外”。艺术表演家也有一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音乐教学也是一样,好的音乐教学设计在于音乐教学的设计者平时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厚积薄发,做好充分准备。

音乐教师平时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是每天都要做的,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基本功。●首先还是理念问题。曹理老师在她的《音乐教学设计》一书中谈到:现代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观念上要实现六个“转变”:

1.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2.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3.从教育和社会脱节向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转变。4.从强化竞争的教育向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转变。

5.从以教书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的模式转变。6.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李如密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中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归纳: 1)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注意之门——学习兴趣。3)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

4)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5)教学艺术植根于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和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仔细分析教材,挖掘作品的灵魂

找到这个音乐作品中最精华、最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地方。以此来确定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风格的、特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举例略写)例如《放马山歌》中的“呦!”是山歌的典型体现; 《我是草原小骑手》中的下滑音,最能体现小骑手的自豪与彪悍; 《牧歌》中的“盖”、“白银”是对美丽的大草原无比辽阔的经典比喻。“爱煞人”则是草原人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的表现;

例如《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地域风格以及方言的特点很鲜明。行腔委婉,有棱有角。如果唱成了流行歌曲,就会完全丢掉了这首歌的本真。作为音乐教师,不免有误人子弟之嫌。

例如:《山谷静悄悄》一课的教学,音乐课堂教学就像一张魔鬼的床,拿到一个音乐作品,要进行教学的话,首先要做的不是制做课件,也不是上网查找资料,而是,反复聆听原唱,反复自己吟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歌曲的情感,分析歌曲的结构,挖掘歌曲的灵魂,寻求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道路——既找到歌曲的重点、难点、并设计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音乐作品与学生中间架设一道桥梁。

1、清楚本课的主要目的

经常有同行提出疑问:现在的音乐课到底该怎样上?不知该用点什么花样才 好。在教学观摩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课件美轮美奂;课上又有表演,又有朗诵,还有情节、有伴奏、并且都是学生当堂创作的;而教师的钢琴伴奏几乎不见了,教师的范唱也少之又少,只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却看不到学生是怎样学会的过程。本人以为,这起码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想让别人看什么,而是教师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新课程的理念与前之不同,主要是爱护学生对音乐的爱。所以先弄清楚教学的对象,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学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学唱歌上;如果歌曲表现,艺术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内涵的分析,表现技巧的训练上下功夫;如果欣赏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赏音乐,体验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所有的手段、方法、都为完成这一目的服务。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第一是有效,第二是直接。手段和方法很多,一定要选择最直接、最简捷的在课堂上实施,决不是越花饰越热闹越好。能用板书解决的就不贴纸条,能用现场出现的方法作的,就不事先作入课件中。能用教师自己当场表演的就不用其他手段代替。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手段越精练越好。音乐教育的改革,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准确地体现新课程理念,锻炼过硬的音乐技能,还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但绝不是事先排练好的互动),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

课程简介

个性风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怎样认识理解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又应注意到那些问题?本课程就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

主题词 新课程理念 音乐课堂教学

挖掘作品的灵魂 构筑音乐的桥梁 学习要求:

1、针对以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及弊端,对照课程标准的学习,找到理念上的差距。

2、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本人的平时备课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反思,学用结合,才能有收获。

教师简介

付宝环

女 1954年4月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2001年于崇文小学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付宝环同志从事小学音乐教育三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热爱的音乐教育事业。2000年来,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音乐教师。还参加了国家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国家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三十余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她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在音乐教育心理学和教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撰写的论文《如何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和《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音乐教学模式》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她创作的8首歌曲曾在北京文艺台播放。本人还获得北京市美育先进个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0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后,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她把自己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心得不断进行总结,并经常与同行们交流,到北京市各区县和全国许多省市交流讲学。近十年来,指导培养了青年教师几十名,其中多名在全国音乐教师五项技能大赛和北京市大赛中获奖。

互动对话

1、茉莉飘香香满园——人教社小学第十一册第四课《茉莉飘香》导入环节教学设计

2、从音乐作品出发,让音乐说话——人音版第六册《我的小绵羊》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3、未成曲调先有情——人音版第四册《海》教学导入设计

4、让童心的小鸟飞翔——人音版第七册《同心是小鸟》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5、先入为主,感受快乐——人音版第七册《哦,十分钟》教学设计

案例评析

《茉莉飘香香满园》

《茉莉花》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歌曲,她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外国人眼中她代表的就是中国,甚至被誉为是中国的“第二国歌”。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了谈话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交流,即给了学生展示所了解的音乐知识的机会,教师又有效的进行了总结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三个步骤将学生引入乐曲的欣赏

首先听赏奥运颁奖曲《金声玉振》导入,以此为契机共同回忆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增强民族自豪感;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奥运颁奖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教师给予总结,并重点强调《金声玉振》是《茉莉花》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这时,师生共同视唱《茉莉花》旋律,从音乐的角度去熟悉她。教师再请学生观看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茉莉花》在我国流行的地区,以及各个地区《茉莉花》所具有的特点。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茉莉花》在各种重要场合的出现方式以及不同的表演形式。这是本课设计的重点,教师搜集了大量影音、图片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对所要学习的歌曲、乐曲更为期待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有机会将平日积攒的音乐知识进行展示,对于学生是个肯定,同时促进了学生平日用心的去搜集更多的音乐知识。教师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了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将学生所讲的知识自然而然地串在了一起,也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和必要的补充。教师就是这样把这首中国经典的音乐作品与时代的命脉联系在一起,与世界音乐舞台联系在一起,通过音乐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更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让民族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2、《从音乐作品出发,让音乐说话》

《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旋律用音节省,多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这首歌曲的一大特点。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采用上行模进的写作手法。第二部分也由四个乐句加结束句构成,旋律在下属音上起唱,明朗、响亮,给人以新鲜的感受,然后旋律转而重复第一部分的后两乐句,与前面呼应,形成完满的终止。这首歌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描述了小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时的情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歌曲的内容及旋律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感受到:平行音的进行(11 11 1┅┅22 22 2┅┅)表现了小主人正在寻找心爱的小绵羊时的茫然与着急的神情;第二乐段三度音程的跳跃及重音记号的使用则表现了找到小绵羊后的兴奋心情。这是本作品当中特有的音乐创作手法。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音乐内涵,将会生动地再现音乐形象。于是,教师运用了音乐游戏导入法,不露痕迹的把新歌的主题交代给学生。

教师先弹奏《找朋友》的音乐,学生随着熟悉的旋律做找朋友的游戏;然后,教师再弹奏一段平行音模进的旋律,学生听音乐后创作表演,表现出来的是茫然和着急的状态。;第三段音乐是《我的小绵羊》的第二段,学生再次用律动表现——是找到好朋友时的快乐心情。最后,把两段音乐连起来弹奏,学生还是律动表演把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接下来的学唱新歌《我的小绵羊》就自然而顺畅了。前后两段音乐的对比,从学生的律动中表现出来,学生听懂了音乐的内涵,并用肢体语言再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音乐作品(即教材)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所有的设计与方法都应该来自作品本身。音乐是非语义性的,但音乐又是会说话的。所有音乐形象的创作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认真地分析教材,抓住这个内在的联系进行教学设计,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乐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形象化的对比方法是加强感受,发展想象力,深化体验的一种艺术手段,是音乐教学中充满魅力的形象化教学方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形象对比、情感对比,而音乐又是生活艺术化的再现。运用形象对比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会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浓的学习兴趣以及更强烈的创造欲望。

3、未成曲调先有情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四三拍,四个乐句,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歌曲节奏舒展,使旋律更加宽广,有着海的气势,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教师用谈话导入:“夏天到了,气温很高,我们最想去那儿玩呀?”学生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回答也是多种所样的。当学生说到喜欢去海边避暑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夜晚,海浪涌上岸边发出哗——的长音”。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律动活动,双手由胸前向上推动到达顶点,再五指张开慢慢由两侧划下,每一个过程由三拍完成,以此来让学生体验三拍子“强 弱 弱”的节拍特点。在学生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并提醒学生分八组进行律动,表现海浪一层层地涌上海岸的情景。将简单律动升华到深入体会海浪涌上岸边的情景。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这种“未品其曲,先动其情”的方式,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4、让童心的小鸟飞翔

《童心是小鸟》是一首两段体的大调歌曲。A乐段歌词是一个排比句,以“春夏秋冬”这一季节顺序述说“我”的美好童年生活,使用同一节奏,和弦的分解进行与级进交替出现,旋律轻盈起伏,具有音乐的动感,符合小鸟飞翔这一音乐形象;B段是“我”的童年生活的集中概括,其旋律为对比结构,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满怀热爱和对幸福童年无比珍惜的心情,结尾旋律构成不完全终止,仿佛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还在继续。这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抓住分解和弦的音准和感受三拍子小鸟飞翔的音乐想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听音,用手势模唱音的高低的方法,解决音准,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对"3 1 5 1 3"和“5 7 2 4”这种和弦分解的旋律起伏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加上节奏,通过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来体会旋律的起伏跟小鸟飞翔这一音乐想象联系在一起。师生共同用动作表现旋律的起伏与小鸟飞翔时的音乐形象,从音乐出发,让学生参与体验歌曲的情绪,也为后面学唱童心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5、先入为主 感受快乐

《哦,十分钟》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快心情。歌曲是不再现的两段曲式,A段节奏紧凑,旋律活泼,表现了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愉快的心情。B段节奏舒展,旋律抒情,充分表现了学生们活动后的开心以及对下一个十分钟的呼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一个“情”字展开,从导入环节开始抓住歌曲的特点,整体把握教材。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围绕歌曲中XX XX┃ X 0 ┃这样的欢快节奏,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校园生活、课间活动有亲身的体验,那种快乐装在学生心中,一提到十分钟,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玩出快乐: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入手,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愉快的歌声中律动:跳绳、打乒乓、打篮球、打羽毛球、拍手游戏等伴着歌声学生们尽情地展示着下课时的风采,师生共同体验快乐。

(2)、说出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活动体验到的课间十分钟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说出:X X ┃XX X ┃XX XX┃ X 0 ┃ 快 乐 十分 钟 快乐十分 钟!(3)、听出快乐:欢快的节奏带着他们愉快的心情跳到了音乐的旋律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吧!

(4)、唱出快乐:学生在欢快的情绪中听出快乐并且能尝试着唱出前几个乐句的旋律。学生们正是在动、说、听、唱中体验着这份快乐,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带着这份热情,学生能够主动的跟着老师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的唱出快乐。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与导入部分首位呼应。创编、展示活动是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进一步激发审美情感,深化对歌曲的认识,使学生在合作演唱中创编表演与体验。学生从导入部分获得的快乐体验,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延续到结尾,并把歌曲推向高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们在课间十分钟的愉快心情,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快乐。通过每一个环节,使“快乐”贯穿始终,是这一课的设计特色。

思考与活动

1、认真观看教学课例的视频片断,分析每个教学设计的设计思路,与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有可能的话,选其中一个教材,上一节翻版课。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2、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选择自己熟悉的教材,作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膳食委员会讲话稿下一篇:装饰资料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