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1

而面对各种各样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我认为其中有一共性:那就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去接纳教师,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大家都知道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逻辑思维较强且比较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是厌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这一特征大胆的改进教材,变传统式的教学为“自主—探究— 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还是通过动手、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让四十分钟不知不觉的悄然而去。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就向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教师的素养。因此,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单纯看这个教师她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主要看她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我在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各种各样的幽默,类比等丰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去主动的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总是跟学生说这是在准备材料,讲解例题时,我跟学生说前面材料准备好了,你们现在能把“亭子”建好吗?例如在讲解《分数基本性质》时,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唐僧分饼,大徒弟分得饼的二分之一,二徒弟分饼的四分之一,三徒弟分得饼的八分之一。八戒说师傅分得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唐僧分得公平吗?”通过这些言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让他们更积极的去探求知识。

第二,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不能走入误区,多数人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就是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实际上还是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和思考问题,去动手证明问题,这样导致一堂课下来后,教师虽然讲得满头大汗,感觉很疲惫,但是学生却听得稀里糊涂的,甚至根本没有把老师讲的内容听进去。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体现教学任务。这一点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解多思、一题多变、举一返三的思维能力。

第三,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教学程序,应该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把课后留给自己。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国外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为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标准。要勇做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内给学生,把课外给自己,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真正目的。

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要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现实告诉我们,在大框架定位恰当的前提下,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一节节好课。比如,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简表述,各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研究的空间很大;情境设计、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数学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数学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第五,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开放的教学和双基落实的关系。

新教材提供的信息、背景丰富多彩,新理念下的探究随时进行,比起传统方法下的单一传授,机械训练、反复强化、双基落实的时间相对减少,如何在每节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经过体验、探索、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很值得探讨,却是目前教师的困惑迷惘之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三个化:”

(一)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里、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等心里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智能化

“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

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

1、把“问题解决” 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的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加以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然后有计划地组织训练,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们的数学学科也是如此的。为此,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应该切实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阶段进行教学,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少,都要严格的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负担的条件下,力争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该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习题,精选习题。例如:为了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5、注意评价激励,只要学生做对了一个步骤,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平常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平时对待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既怕老师又非常喜爱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成绩鼓舞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2

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的最大价值, 因为它是教学目标最终实施结果的反映。但这个反映仅是个终端产品, 而促成这个反映的途径、方法、步骤、策略等是不同的, 由此导致达成这个效果所用的时间也不相同, 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效率不一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评课时只问效果, 只问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具备了解题能力, 而不关注为达成此效果所采取的途径、方法、步骤、策略、时间, 是典型的只问效果不问效率, 也是与新课标的评价精神相悖的极不科学的评价方式。

基于以上思考, 为充分发挥评价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 对教师有效课堂的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否具有“有效”的核心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是注重发展。有效性课堂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本,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该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这种发展是“全人”的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 (如智育) 或某一学科 (如语文、数学等) 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体发展。有效性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人格的人, 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2.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使知识的获得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个性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 尊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潜能, 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是否具有“有效”的构成

(一) 从教师层面关注其有效性

1. 充分有效的“战略”准备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能否实现有效性的重要的战略环节, 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 明确“教学作战”方针:关注教师的备课是否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 既要防止超纲教学, 又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是经过高度浓缩的, 基本上是知识提要, 备课时需要做精心加工, 把本堂课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

(2) 明确“教学作战”布署: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分析、思考及教学经验得出。重点除知识重点外, 还有技能、方法重点,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每个知识点的实践价值, 即找出课堂教学的能力点, 通过能力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明确“教学作战”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 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都有优缺点, 如:传统启发式是传授知识的最好教法, 易为学生所接受, 但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培养创造能力;现代启发式虽有利于训练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能力, 培养探索精神, 但教学耗时多、进度慢。备课时应尽量结合两者的优点, 克服其不足, 形成综合启发式教学程序。在方法的选择上, 要坚持“最优化”的观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方法的运用上, 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备课的内容。

2. 娴熟有效的“作战”艺术

备课是战略问题, 授课是战术问题,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 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四种教学能力:

(1) 具备“理清主次善勾连”的能力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 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 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 要下功夫, 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 带动一般, 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

(2) 具备“授学相宜促发展”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 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 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 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3) 具备“教学相长谋效益”的能力

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 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 “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 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 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 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 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地学习, 能否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 它们各有千秋,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 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4) 具备“创设情境求效率”的能力

建构主义者认为, 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 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 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探究问题, 在问题情境的互动教学中, 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不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在一起, 进行各自的智能建构, 从而实现个体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息息相关。因此老师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二) 从学生参与关注其有效性

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从这一点上评价课堂是否是有效课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参与。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 都有所发展。

2. 全程参与。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 都应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 有效参与。

有效参与是学生发展的保证, 表现为独立学习时思维活跃, 获得学习策略, 表现机会充分, 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 从交往互动关注其有效性

交往互动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 应体现三方面特征:

1. 平等双向的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研究表明, 在交往活动中, 师生交往占93.2%, 生与生的交往只占6.8%;而在有限的6.8%中, 学生个体与班级交往占73.6% (5%) , 个体之间的交往只占19.4% (1.32%) ,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往占6.9% (0.47%) 。因此, 突出平等双向的师生互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 交往活动的深层互动。

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 应达到真正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层次,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实现互动的有效性。

3. 交往效果的整体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是否具有“有效”的结果

1.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 既不能“跟着感觉走”, 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 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 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只有高效率地达成教学效果的课, 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课。所以, 当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时, 必须要评价其效率, 从效率看教学效果。

2.关注教学测量。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 教学完结时, 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当然, 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 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业绩。

3.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审问与自评, 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 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篇3

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如何在40分钟内更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在十余载的教学生涯中我就围绕“高效性”展开一点看法。首先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创设英语语境,及时有效地鼓励和鼓舞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爱,最终达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的方法

在每个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总感到特新奇,希望一下子能把它学会,兴趣都很浓厚,还常听到课下学生们也来两句英语,干劲十足。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中的困难也随之多起来,兴趣受阻。如果教师不及时诱导启发,兴趣就会逐渐消失,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到最后不得不放弃。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保持对英语有浓厚和持久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保证他们好好学习的动力源泉。使之兴趣持续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课堂上教师要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态度亲切友好,语言幽默生动,能及时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任何意外。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背景材料,把课程扩出去,把课讲活,及时总结归纳,知识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词汇”这一关。于是我注意词汇的教学方法,刻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强调拼读规则,我告诉学生英语里的辅音相当于汉语拼音的声母,元音则相当于韵母,教学生一起拼读,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过渡到对单词的听、说、读、写和理解。这样学生记忆单词就很轻松,学习困难相继解决,学习兴趣随之浓厚起来,学生主动积极,兴趣得以持续,教学效果稳步提高。

二、创设英语语境的措施

1.合理组织科学教法,创设听说情景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增加课堂上语言的广度和密度,这样会使课堂上的英语气氛浓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语感的发展,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组织科学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景语境中、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学好英语,并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挖掘教材内含,创设直观情景

英语教材从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含,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尽量使用实物或直观教具,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可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并在参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周围的环境,创设情景。

(1)在学What’s this?时,我利用学生的文具很直观地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an...在学生熟悉了该句型时,我利用chant,“show me your pen/ruler...”来让学生表演,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创设情景、直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在学习colors时,可制作一个会转动的小圆卡,里面有不同颜色的小扇形,并固定一个始终不变方向的指针,拨动小圆卡让其转动,停住后让学生们说出指针所指的扇形区的颜色。运用——What color is...?It’s ...,既直观又明了。

(3)在学习go shopping 后,我创设有关购物的情景。我在上课前准备好有关的教具如:文具、水果、服装等等,经过精心的设计,分别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这样课堂就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具店或小卖部。于是呈现出购物的情景:

A: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B:A pen,please.

A:What color do you want?

B:Blue.

A:Here you are.

B:How much is it?

A:Five yuan.

A:Thank you.

B:You are welcome.

這种情景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3.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景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学生也感兴趣,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爱

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4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堂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方面快捷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的阅读从封闭、静止的教材变为形象的图画、有声的读物、动画的视频资料等。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学生不在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是信息的真正加工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直观形象 创新思维

一、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有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情感基础上,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心灵沟通,生成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因此,许多教师在开课之前都要进行一段“小插曲”式的课堂导入,或讲故事、猜谜语,或一段精彩的谈话,都是为了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可是天天如此,学生也未必会喜欢。这时则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总,通过播放音乐、文字、图片等来代替教师的导课。如果想层次更高一些的话,则可以制作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来显

示相关信息,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教材的编排呈现出了灵活多样性。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英雄事迹、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等,无不体现在教材当中,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教师根据课文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泛读作用,让学生同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己归纳出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和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了它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的课件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的课件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一上课我就用电脑演示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配音朗读并设置悬念: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蝙蝠就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

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学生边看边听,提出的问题就如同导火线,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直观形象

多媒体的形象化合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学习会起到死板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教学《燕子》一课时,第三段中讲到“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这样,让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了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多向思

维型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参与、实现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也能用于教学,更为达到这一目的开辟了一条通道。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火花。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5

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多变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教学既要有一定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和时效性”。教师绝不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参加学习,还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种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变化,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增减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落实课堂和谐高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一环,体现有效组织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只能。

一、课堂教学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好

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其发展最有效形式就是课堂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 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组织教学,我们对讲课应首先要充满信心和自信。认真扎实的课前准备,才是对讲好课充满信心的基础。对于备课,不仅要全面把握教材,熟悉了解学生,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然后写成教学设计,而且教师还应注意平时多方面的学习探究,如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学规律和方法探索,语言表达的锻炼等进行理解。课堂上的思维如泉涌,挥洒自如,是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规律,方法的执着探求紧密联系的。如果在这些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颇有收获,就可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以展风采。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还要运用下列方法技巧使课堂教学得到明显改善。

1、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积极创建课堂环境 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纪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许多课堂管理问题与教师能否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关。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关。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还应注意一下几点::①分析学生需要满足情况,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多与家长沟通。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切实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③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④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而接纳是最有效的激发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尊、适应学生健康品质。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教育者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表现出来的每一种态度都应注意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实行良好的自我印象,绝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⑥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学习计划、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去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2、改进交流方式,运用有效沟通技能(1)、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并把这些技巧运用于 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2)、教师要运用合理的肢体语言。①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的和最有效的交 流形式。②身体接近。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进他(她),或暗示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行为端正。③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助说话。

(3)/恰当反馈和赞扬。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

能。不要频繁使用表扬,表扬必须是紧跟在良好的行为之后;赞扬应针对某种特别要强化的行为;赞扬应因学生而异,可信有据。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客观公正,对事不对人”。

3、提高教学有效性,改进课堂教学

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才是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管理成功的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及活动之间的顺利转移上,都更胜一招。这样的教师还善于通过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在整节课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安排 具有个性化的作业等方法,使学生的活动一直围绕着教学有序展开。加深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常用办法。师生互动不能单一是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要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和悬念,通过设疑解惑,让学生参与讨论、答疑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接受和创造,并运用问题解决方法和集体讨论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求。

4、教师应如何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地调控

(1)教师要善于从多渠道反馈信息。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从多方面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地调控。

(2)教师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到主要词语 和句子时利用高音避免学生精力分散,运用这一技巧淹没学生的吵闹声。如果学生是窃窃私语,这办法效果很好。

(3)教师可利用停顿的技巧使教室内安静下来,使违纪学生自觉规范行为。(4)教师可利用有意注意的办法规范学生行为。(5)教师可在教室内游动以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6)对于问题学生,可在下课做思想工作。

二、引导学生主动性的学习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际上是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2、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兴趣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而不是天生的。兴趣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衍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就要以学生原有兴趣为起点,把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找出这些知识和学生有兴趣的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3、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内容若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或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同,学生将感到过于简单而索然无味;若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或与学生原有经验全然无关,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学生将感到过多挫折而无法学习。

4、对练习题、练习难易度、练习速度的要求练习的范围应限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考虑这些练习与该单元的关系;练习的难易度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练习速度应规定单位时间完成的练习量。

5、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遵循学科规律做到和谐,探究高效教法做到有效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教学反思是高效课堂的有利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集体备课,二是教学反思。我们始终把集体备课我教学反思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我们要开展好全员教师的业务培训活动,用派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的方法。

与兄弟学校开展联谊活动,派出相关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充分吸取先进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看看别人,对照自己,找到不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举办以反思交流、提高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这样教师论坛是将以上两个方面的有效结合,是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化的催化剂。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学科基础上,是我们课堂教学有效,学生学习效率更能得到提高。

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仁流学校

有效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篇6

因为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在解答问题时,让学生互相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

另外,在提问学困生时,我还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你再想一想好吗?你的学习态度好,也很积极,老师很喜欢你,你也很棒!让我们都来帮帮他(她),等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表现得也不错。还有让学生讨论问题时,我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主动走下讲台,对他们进行个别引导,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而又调皮的学生,这样做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而且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班中的一员,以此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注重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篇7

一、了解明确提问的目的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基本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首先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 便是提出问题.可是所提的问题, 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 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 环绕教材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要依据本堂课程内容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弄清针对那些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展开提问, 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 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提问, 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 而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来看, 课堂提问有其明确的目的:

(一)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究.因此, 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不要从概念到概念, 从理论到理论,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

(二) 查漏补缺, 及时反馈

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 及时地查漏补缺, 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例如, 在等差数列的求和这节课的教学中, 有一问题:已知等差数列{an}, {bn}的前n项分别为Sn, Tn, 已知Sn=2n+3, 求

老师问:两种方法都有它的道理, 但最后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师生的共同质疑, 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和回答,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积极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 自由发言, 各抒己见.

学生4:第二种方法有问题是错误的, ∵{an}, {bn}为等差数列, ∴令Sn=kn (2n+3) , Tn=kn (n+5) , ……

(三)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的分析能力, 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 学会分析, 学会表达, 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选择适当的问题提问

(一) 选择问题的类型和难度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层次, 教师提问可以分为知识型问题、理解和应用型问题、综合和思考性问题.这三类型问题并不存在好坏之分, 而是存在在何种时机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来提问.此外, 为了有效提问, 教师应该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因为太难的问题学生因担心无法回答而不愿思考, 太易的问题学生则会因轻而易举就能回答而懒于思考, 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感到问题有刺激力, 产生解决的欲望和认知内驱力, 教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改进教学.

(二) 选择清晰明了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 表达必须是清晰、明了, 言语清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 只有清晰地表达, 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为, 清晰明了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把握问题的要求、目的和内容, 通过再现或综合知识信息和积极思考, 正确回答.否则, 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吃力, 理解题意会感到很困难, 又怎么会思考问题呢?因此, 只有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的提问, 才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作用.

(三) 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同样一个问题, 提出时平平淡淡, 既不新颖又不奇特, 而是“老调重弹”, 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 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 使学生有新奇之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 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节课《变化率问题》的问题情景设计时, 我先展示出一副图 (如右图) , 教师:这是某个人的登山路线, 同样是登山, 但是从A处到B处会感觉比较轻松, 而从B处到C处会感觉比较吃力。想想看, 为什么?

学生:因为从B到C陡峭.

老师:“陡峭”是生活用语, 如何用数学语言量化线段BC的陡峭程度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任务———平均变化率.

从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事出发设置问题情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四) 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

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对课堂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教师应选择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提问, 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考试中的正确答案, 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 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动脑筋思考的机会, 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尽量提一些开放式的命题, 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才智.

三、选择适当的方式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 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 恰到好处, 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 阶梯式提问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教学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 通过问题的层次设计, 能使教学问题中的难点得到分散, 解决问题有针对性, 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探索新知, 有层次的掌握基本技能,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二) 诱思式提问

它的意义在于引发学生思考, 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 因此, 诱思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 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思考, 来自于面对不解之谜。”

课堂提问的方式还有很多, 如:激趣式提问、启发式提问、发散式提问、矛盾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等等,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 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 才能使学生积极探讨知识的源泉发掘知识的宝藏才能把学生带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 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选择积极的形式评价

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并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 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 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的原则.

科学评价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篇8

一、科学分组 促进全员参与

任务单导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全员参与对任务单的合作讨论,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全部活动起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学习小组组织合理分配适当是任务单科学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部分,我在英语课堂上是这样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的。根据全部学生首先规定每个小组六个人,一至二名优秀学生,中等和成绩差的学生各两名,基本按照二二二配置,这样兼顾小组成员的总体水平以及班级的整体构建来组织,当然即使如此每个小组可能也不会很平均,但是基本上达到最优组合。因为我已经从班级上学生英语学习实际现状出发,进行相当相对均衡的划分。如此组间的学习水平差不多能够促使不同小组之间相互进行竞争。另外,小组组内的学习水平不一样又能够形成组内互帮互助的积极上进局面。经过这样科学地编排,全班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课堂互动积积极向上机制。

二、能力不同 评价因人因组而异

由于任务单模式的分小组学习打破了原来上课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生觉得比较新奇和兴奋,在小组活动中,那些优秀的学生好像服了兴奋剂一般,他们表现得异常活跃,可是这些优秀小组成员不太喜欢帮助那些的成绩不好的小组成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班级那些成绩差学生表现得也很被动,常常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围。看到这种现象,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需要寻找一个有效长久的评价办法。依据各种层次学生的个人表现,我在班级推出了不一样的加分办法:按照小组中各人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加分方法,例如:成绩优秀的成员回答正确一道题或者正确解出一个练习题就能够得到二分,若是稍微差一些的学生答正确了得三分,如此依次增加,小组有六个成员,成绩差的学生答对小组可以得到六分(每个小组加六分学生要由全部学生认可)。在此得分方法下,因为“成绩差的学生”要是能够解决问题、板书、讲解决问题方法、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等,尤其能够得到高分,作为组长从本组能够得到高分的利益出发,也会认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得分方法促进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动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成绩差的学生不够活跃和一些优秀生吃不饱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完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向前发展。

三、课堂得分即时公布结果 积极评价

课堂得分方法还仅仅停留在课堂活动中,怎样将这样的评价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的自我激励,仍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针对英语学科的学科特点,学生们要识记许多单词、短语、对话、文章。通过怎样的办法让学生们达标、过关是一直困扰所有老师的问题。在采用了任务单模式之后,我将默写结果当场让小组推磨批改并当场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分,按照平均分的高低分别给小组加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加上五分至十分不等,依次递减。当然,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能够进行一定的调节。我的这一做法刚开始遭到备课组其他老师的质疑:高一教学任务这么紧张,这样做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还是我们老师辛苦点,自己来吧。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课上看似浪费几分钟,学生们课后却自学自愿的花几十分钟在英语上,注意是他们主动且发至内心的。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小组几次默写平均分都是最后,组长着急的眼泪都下来了,看到那个情形,我让那一组的其他成员都看着组长,每个成员均有感动。课后我也和他们一起有效探讨,促进了小组的凝聚,增强了小组的成功机会。果然几天之后他们的平均分上升到班级第二名,这是内在鼓励的收获,当然我也给他们小组加了全班认可的八分,这也是这种评价方法成功之处。

四、实行一周一月累计 评定优秀

前面建立得分方法在一两个星期内效果还可以。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消失了,学生不积极了,老师也懒得再用了,这种得分方法的功效就大大缩减。因此我们老师首先不能“懒”,要不断变换评比内容。要建立运用长久得分方法,每周、每月、每学期核算冠军以及进步最快奖。每学期的三好生,文明生要优先考虑获奖小组成员。有了这个长久得分方法,各组成绩差的学生在组长等帮助下,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这部分学生为了给本组得到分数,尽可能在小组活动时表现积极,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就是那些组长们因为整个小组的成绩,也会知难而进主动地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各小组成长为力争上游的良好环境。在这样公平、公正、合理的得分方法下我们的学生发生如下的变化:1.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现在仅仅一个人学习优秀还不行,表现领导全组成员一同前进。任务单模式,首先要组长们仔细思考。他们知道“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但要和以前那样用心,还要想方法辅导小组成员将学习搞好。所以他们的学习更主动,积极,自觉了。相信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更优的。2.成绩差的学生感到了价值。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没有这样广阔的舞台的。他们的机会是我们老师想到了要给他们是才有,而那是他们大都没有勇气去和那些优等生,中等生争抢,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开玩笑说,他们的“身价高”,小组成员会给他们勇气和机会,他们也认为自己有价值了。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喊他回答问题,他的表情都很痛苦,仿佛老师和他难为他一样,考试也是很糟糕。在任务单模式下,我看到他的变化:第一次,组长拉着他的手让他举手;第二次,他小心翼翼的举起了手;第三次,他大大方方的举起了手;第四次,他高高的举起了手,而且人也快站起来了……这样的变化不是发生在一个学生身上,而是许多。3.中等生觉得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了。看了上面学生的变化,是不是有些担心那些中等的学生呢?不用怕,有了这样好的学习团队,有了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好的引领和带动,看到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学得那么认真,努力,他们敢怠慢吗?他们不敢,他们觉得成绩优秀的学生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以帮忙,成绩差的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责无旁贷。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的进步也是可圈可点的。所有学生们的这些变化都源自于任务单模式的有效推广运用,利用公平、合理的得分方法所带来的。

上一篇:学做寿司叙事作文下一篇:我最佩服的人500字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