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四会生词10个,二会生词10个

2、品读第一小节,体会作者的用词技巧

3、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优秀生能基本能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揭题:槐乡五月,学生读题。

二、检查预习

1、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课外预习,不知道大家是否功夫到家,我来抽查一下。

2、出示四会生词,查读,理解三个动词(指导学生表演理解)

3、出示二会生词,查读,要求读准字音。

4、查读课文

三、初步理清课文结构

1、同学们快速扫读全文,这四小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2、出示最后一小节

(1)学生齐读,思考:这一小节讲了几个意思?

(2)哪几小节写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几小节写了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3、教师小结

四、品读第一小节

1、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文章的第一小节。板书:槐花飘香

2、

请同学们细细地、慢慢地读一读第一小节,五月的槐花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进行概括吗?

3、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

4、

文中哪几句写了槐花多?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你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了槐花的多?为什么?(重点讲解:瑞雪初降)

5、引导学生品读槐花美,出示:有的槐花……有的槐花……

(细细地读一读,你觉得作者哪个词用得最巧妙,写出了槐花的美?)

6、

引导学生品读槐花香的语句,出示文中语句:中午……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指导学生品味“浸”、“香气扑鼻”)

7、我们一起体会到了槐花的多、美、香,你们能读好这一小节吗?情读第一节。

8、

通过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我们感受到了五月槐乡槐花多、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想不想亲眼见见槐乡那美丽的槐花?[

9、出示槐花图片,引导学生配上文中语句

10、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流利背诵第一小节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2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 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 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 花与人交织在一起, 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 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 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 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 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 因孩子的乐而沉醉, 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 而教师所需要做的, 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 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 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 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 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 细节品析美, 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学会整体把握, 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 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丰富审美体验, 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 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 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 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 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 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 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 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 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 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 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抓住了词语的训练, 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 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 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 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 点明了文章的线索, 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 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 逐个解决。

(1)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 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 反复品味朗读, 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 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 同样也是细节之美, 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 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 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从整体出发, 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 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 信马由缰, 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 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 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 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 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 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 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 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 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 文字与画面相交融, 加上音乐的渲染, 槐花的美丽, 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 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 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 当你漫步在花海中, 你听到什么呢?

(2) 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 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 启发学生读透语言,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 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 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 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 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 在文字间穿梭徜徉, 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 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 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 此刻, 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 “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 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 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 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 围绕问题, 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 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 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 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 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 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而在共识层面之上, 仍需要向纵深发掘,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 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 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 让孩子融情于景, 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在语言内化的同时, 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 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 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 让孩子乐在其中, 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 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 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 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 今年, 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 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 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 交流。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因孩子的乐而沉醉,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细节品析美,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会整体把握,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抓住了词语的训练,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 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逐个解决。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品味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同样也是细节之美,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从整体出发,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信马由缰,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文字与画面相交融,加上音乐的渲染,槐花的美丽,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当你漫步在花海中,你听到什么呢?

(2)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启发学生读透语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在文字间穿梭徜徉,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此刻,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围绕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而在共识层面之上,仍需要向纵深发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让孩子融情于景,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在语言内化的同时,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让孩子乐在其中,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 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今年,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交流。

槐乡五月 教学反思 篇4

町店完小郭崇霞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段,描绘了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段,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叙写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最后一节总写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作者巧妙地将槐花与孩子融为一体,既赞美槐花,又赞美人。

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拉近了学生与槐乡的距离,学生仿佛有种身临其紧的感觉。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的槐花仿佛就在眼前。

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抓住槐花的香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且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如教学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时,我问学生能否交换词语顺序,并让学生体会,有的学生认为是闻的先后顺序不同,有的认为闻的香味浓烈与否,在学生的感情朗读中,学生体会出课文的表达之美。

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

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读读,品品,悟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朗读、品悟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句,我启发学生啪啪啪是谁的声音?(孩子们的脚步声)孩子们干什么去呀?(采摘槐花)孩子们可真„„(勤劳)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孩子们真快乐!孩子们多高兴!)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5

1、注重了课前的组织教学。

(上课前五分钟)我说:“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有这么多的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生:“不紧张。”

我说:“可老师有点紧张,你们谁能说几句鼓励我的话啊?”

生甲:“老师,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

生乙:“老师,不用紧张,你一定能行。”

我说:“听了你们的鼓励,老师不紧张了,可是我看到有些同学也紧张,那么也请你们大声的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我最棒。”

生大声说出,然后我又说:“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说:我俩能行,我俩最棒。再对全班同学说:我们能行,我们最棒。”

就这样学生放松了,心情愉快了,有了好的学习状态,我为教学开了好头。

2、注重了课堂激励性评价。

课堂上,当学生积极提问或响亮的回答后,我不仅及时的进行了语言表扬,还奖励了糖果,因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既完整又真确。

3、为让学生感受“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神韵。我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1)自主探究感悟美。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异。我让学生们通过个体自主感悟,说说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行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点,再使学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味美。我曾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基本手段,读是综合,读是表达,把读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评价。”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欣赏着美丽动人的槐花,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静心朗读体味,通过个体领悟读、集体感受读,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文的意境。

(3)个性想象表达美。本篇课文对槐花的描写,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近景,让学生展开充满诗意的想象,对槐花之美进行再创造,这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整个环节的交流给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间,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感。

不足之处:

今天讲的是《槐乡五月》的第二课时,但我为了展示学生的书写,开始设计了《基础达标》,在这一环节足足用了10多分钟,因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导致这课没有完成预期设计的教学任务,十分的遗憾和惋惜。

全员培训 槐乡五月 教学设计 篇6

高坝店兴年小学

【教材简介】:

武加平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学习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特别是认识并积累课文中“白茫茫”这类叠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5.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 受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那份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1. 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文字蕴藏的画面,领略五月槐乡槐花的清香、甜美。

2. 在读中感悟文字蕴藏的情感,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

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槐花的美。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条内9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 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富川县什么水果最有名?(脐橙)所以我们富川县被称为“脐橙之乡”!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特色,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魅力。我们中国像这样有特色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中国南方的安化县被称为“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江西的南丰被称为“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还有些地方盛产莲藕,就被称为“藕乡”。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种满了槐树,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你猜,人们称这个地方称什么?(板书:槐乡)大家想去那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完成板书)指名读、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槐”:(1)指名读(2)指名组词(3)提醒“槐”字的写法。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拿起书本,翻到120页,放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你也许会遇到一些生字词,也许会碰到一些难读的句子,别担心,自己想办法试着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了。

三、初读课文,教师指导

1、学习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生字还挺多的哩,看看这里的几组字,能分辨着读正确了吗?

(1)出示生字词:(A组字的学习重在正音并记住字形,B、C组重在读准音和比较。)

A、肩 挎 摆 顿 拌 咸 蒜 炒 芝

B、酿蜜 浸在 熏醉 陈醋 一小罐 俊俏

C、破坡 槐环 酿浪 跨垮挎

(2)运用字理教学,识记并理解“槐、挎、摆、肩、咸、顿、拌、蒜、炒、芝”10个生字。

①槐,木形鬼声,指槐树。形近字:瑰、傀、愧等。

②挎,扌形夸声,指把物件挂在胳膊上,如挎着篮子。形近字:跨、垮、胯等。

③摆,扌形罢声,指安放、摇动、排列。形近字:磕、瞌等。

④肩

⑤咸

⑥顿,页形屯声,指叩头,又称顿首。由叩头的次数引申指短暂停留,即停顿。借声作重量单位。形近字:钝、囤等。

⑦拌,扌形半声,指搅和。形近字:伴、判、叛、胖等。

⑧蒜,艹形祘声,指大蒜。同音字:算。根据字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帮助学生记忆。

⑨炒,火形少声,指一种烹调方法,如炒菜、小炒。形近字:抄、吵、钞、沙、纱、砂、秒、妙等。

⑩芝,艹形之声,指灵芝草,是一种菌类植物,旧传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引申指美好的事物。

形近字:乏。

(3)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些词语,很有特色,咱们也来感受一下。出示:(这四组词的学习重在构词方式,二十个词语分四组来进行学习。)

洋槐 槐树 槐花 槐乡

清香 醇香 浓香 香气扑鼻

白茫茫 白生生 喜盈盈 傻乎乎 甜丝丝 香喷喷 嗡嗡嗡 啪啪啪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大大咧咧 清亮清亮

(说说每组词的特点,再带着感情读一读。)

2.看来生字新词并没有难倒我们。让我们带着这些词再去读读课文,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3.指导读好长句子。

刚才听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被课文中的一些句子难住了,因为呀,有的句子实在是太长了。

(1)第一小节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听老师读,老师在朗读这样的长句子时注意到了什么?学着老师的样子,注意停顿,练一练。再齐读。

(2)像这样的句子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中还有呢,你能找出来读读正确吗?学生自己找到长句子,自己再读读这些 句子。

(3)师问: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么样?(板书:景美 花香 童欢)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默读课文后思考,同小组或同桌可以讨论。

2.交流:

⑴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

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着槐花饭的香甜。

⑶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达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⑷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小结:

看来文章是先分写槐花、槐乡的孩子,结尾用一句话写,叫总结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总领全文。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这一句。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抄生词。(描红,评议):“挎”右边“大字头”的撇捺要舒展才好看。“顿”注意第四笔是“竖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7

师:(出示槐乡图片,配乐)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槐林处处,遍布山岗。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洋槐吐绿,槐花飘香;盛夏,浓荫蔽日,处处清凉;秋日,槐米串串,造福地方。这里就是槐乡。让我们一起走进尹黎的散文《槐乡五月》。齐读课题。

【点评:美文需要美的体验。教师借助多媒体,用诗一般的语言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槐乡,走入散文所营造的意境。这无疑是一种无痕的引领,一次轻轻的唤醒,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槐”是本课的生字。(出示田字格中的“槐”)观察一下,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槐”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写前读帖能帮我们准确把握字的结构。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 :(在田字格 中范写“槐”)“木”字苗条是形旁,“鬼”字舒展粗又壮。注意穿插和避让,和谐相处字稳当。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卡的写字区书写两个。(巡视书写情况,并提醒写字姿势)

师:本课生字中还有几个生字与“槐”字结构很相似,书写时也要注意左窄右宽与穿插避让。(课件提示其他五个字的结构。)

二、分类认读,有效积累

(一)追根溯源,字理识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大屏幕出示生字词)同桌先来检查,读不准的地方互相教一教。

师:怎么样,来场男女生接力读,行吗?

师:仔细看,其中有几个字长得很像,你找到了吗?

生:醋、酿、醇。

师:这三个字哪儿长得像?知道这个偏旁的名字吗?

生:是酉字旁。

师:非常棒!跟老师一起读———酉,酉字旁。

师:(出示“酉”字甲骨文)这是早期的酉字。根据字形,你能猜到它的意思吗?你来试试。

生:很像一罐酒。

生:好像是关于酒的。

师:大家猜对了。“酉”是象形字,本义就是酿在坛里的酒。酉字旁的字多与酒有关。你看,美酒“酿”好了!快来闻一闻,它发出什么样的香气?

生:“醇”香。

师:可要是酿成酸的,就成了“醋”了!

师:像这样带有酉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生:醉、醒。

生:还有酷。

师:(屏幕出示:醉、醒、配、酸、酝……)一起读读记记!

师:汉字是有根的。追根溯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字义,快速识记更多的汉字。

(二)认读叠词,归类积累。

师:(出示“白茫茫、喜盈盈”等)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ABB式词语。

师:本课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使语言更加生动。预习卡中提示大家注意积累,谁来读一下?

师:同学们有了这么多发现。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上几个吗?

生:亮晶晶、红彤彤。

生:黄澄澄、金灿灿。

……

师:在阅读中注意分类积累词语,是个好习惯。请大家整理到阅读笔记中。

【点评:中低年级识字量大,在认字识词的同时,适时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自主积累习惯的培养,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散文,厘清主线

师:大家再读课文。要求每个自然段都读到通顺流利。读完想一想,槐乡五月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生自由读课文约3分钟)

生:槐乡的槐花很多,很香。

生:槐花真美。

生: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

生:槐花开了,槐乡的孩子非常快乐。

……

(师相机板书:美、香、好客、快乐……)

师:你看,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就像一颗颗珍珠(将“美、香、好客、快乐”等分别圈起,呈珍珠状)散落在文章之中,看似很零散,但实际上有一条“红线”把它们串了起来。这条线是一句话,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话。到文中找找看。

生:(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同意吗?拿起笔,把这句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师:你看,(画一条红线串起“珍珠”)就是这条线,把这些美好的事物串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漂亮的“珠链”,一篇完整的美文,这就是散文。它内容零散但主线始终清晰。

【点评:精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感受槐乡,这是“读进去”;而让学生交流读后留下的印象,就是“读出来”。在这“一进一出”中,学生对槐花的“美”、孩子的“乐”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中年级学生擅长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思考,给他们讲解概念,不如让他们鲜活地感知。因此,在学生阅读散文,有了初步印象后,让他们找出“文眼”,教师再适时以他们熟悉的图画形式,深入浅出地揭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令“散文”在孩子们眼中一下子亲切熟悉起来。对散文的这些感性认识,如同一粒粒阅读的种子,静待春风的唤醒。】

四、漫步槐乡,品赏语言

(一)妙 解“ 比 喻 ”,赏 花悟情。

师:这条线又是怎样串起这些画面的呢?在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描写槐花美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文中哪些语句写了槐花的美丽呢?

生:(读)“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小辫儿。”

师:(大屏幕出示语句)你发现了吗,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比喻句。

师:作者分别把槐花比作什么?

生:比作玉雕的圆球。

生:还比作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比作瑞雪初降。

师:请同学们在心中反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脑海中渐渐地出现了怎样的槐花?

生:很美的槐花。

师:能具体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是怎样的吗?

生:它是白色的,形状有圆球形的,也有一条一条的。

师:你读出了形状美。谁继续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花有大有小,姿态不一,一串一串的,真的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花像雪一样洁白,山坡上一片白茫茫。

师:作者连用三处比喻,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了槐花的美。会读书的孩子不仅会用语言描述,更会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美美地读起来!(音乐起,生读)

师:读散文就要这样,带着情感,读出画面。作者尹黎曾经一次又一次来到槐乡,槐花的美让她魂牵梦绕。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吗?那是一份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对五月的槐乡非常喜爱,这些美好的画面总是在她眼前浮现。

(师板书:爱槐乡)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尹黎正是把这种情融到槐乡美景中,又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来。比喻这种写法在散文中经常被用到,它让语言文采飞扬,它让情感自然流淌。如此美妙的比喻,快快背诵下来吧!

师:背会了吗?带上我们的积累上路,到槐乡看一看。(播放槐乡槐花开放的美景,情境中引导背诵)

师:你还想看槐花吗?仔细看,用心想,你眼中的槐花还像什么?(欣赏不同姿态槐花图)

生:槐花似一串串珍珠项链一样。

生:槐花像一个个身姿曼妙的白衣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好一个“身姿曼妙”,这个形容词简直把槐花写活了!

师:提个建议。请三名同学像作者那样,分别用上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共同完成一段美文。谁来?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

生:有的槐花似一只只轻灵的鸽子在绿海中翩翩起舞。

生:有的槐花像一条条珠链挂在树梢,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生:有的槐花如一串串白色的风铃,在绿叶丛中奏起了美妙的乐曲。

师:简直就是一群小作家!你们把更美的画面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点评: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并积累———的基础上,应该重视逐步强化不同文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挖掘各种文体自身所特有的教学价值。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比喻的妙用,先关注内容,再聚焦语言表达形式,然后积累语言,最后在优美的情境中赏槐花、赞槐花,可谓功到自然成。】

(二)笑品动词,体验童趣。

师:沉浸在这么美的花海中,槐乡的孩子又有怎样的乐趣呢?(出示第三自然段)默读,思考:哪个动词用得不一般,让你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

生:我从“塞”字中,感受到了小小子们的大大咧咧。

师:小小子们,你们怎么塞的?(生做动作。师随机采访一个“塞”得很开心的男生)好吃吧?开心吗?

生:嗯,好吃,开心!

师:这么香甜新鲜的槐花,还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当然快乐了!还有哪个动词也让你感受到了这不一样的快乐?

生:“戴”。我觉得它表现了槐乡的小姑娘把槐花戴在头上当头花。

生:“飘”。我感受到了槐乡小姑娘的漂亮。

师:不光是漂亮啊,再想想,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呢?

生:槐花是白衣仙子,戴在小姑娘的发辫上、裙子上,看着就像仙子在空中飞舞一样。

生:是说香味也随着她们的身影,向我们飘来。

师:你们真是作者的知音!这些动词用得多好啊!作者用这么新鲜有趣的动词,把孩子的快乐写得活灵活现。她曾这样说过———(屏幕出示)

生:(读)“在我心中,孩子永远是最宝贵的。”

师:你又品出一份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非常喜欢小孩子。

(师板书:爱孩子)

师:作者尹黎把这份对槐乡孩子的喜爱融入笔下,写进了动词中。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班一个孩子写的一篇作文,名叫《斗蛋》。他是这样写的———(屏幕出示:“最近,我们班兴起了斗蛋风潮。一时间,我们男生手里拿的是蛋,兜里装的是蛋,就连桌洞里都会时不时地滚出几个蛋……”)

师:大家都乐了。这样写挺好玩是吧?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什么东西也让你或者你的家人这样着迷?静静地想一想,也来说上一段。

生:我最近迷上了足球,手里拿的是足球,头上顶的是足球,做梦也会梦到足球。一有时间,我就会和好朋友去踢足球。

师:动词用得太妙了!

生:我最近迷上了《查理九世》这本书,书包里装的是它,课间看的是它,连和朋友讨论的话题都是《查理九世》。

师:真是个小书迷!

生:最近我们班兴起了玩陀螺。我们男生的兜里装的是陀螺,书包里藏的是陀螺,连桌洞里都直往外滚陀螺。那天把数学老师气火了:“谁再拿到学校玩,我就没收喽!”

师:哈哈!孩子,老师说得对,玩陀螺可以,但要有节制。看到了吗?语文就在身边,阅读中你觉得特别的句式、有趣的动词,拿来用一用,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点评:本环节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学用“动词”。可贵的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注意积累运用语言”,而是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带领孩子亲身经历外化表达的过程,用成功的言语实践告诉孩子们,好的语言随时可以拿来用。掌握了诀窍,孩子们的变化立竿见影,语言迅速变得丰盈起来。这一环节,为我们落实课标“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引人深思。】

五、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师:从漫山遍野的槐花写到香气四溢的槐乡,再到槐乡孩子的热情与快乐,从中,我们读懂了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心。那是一颗怎样的心呢?

生:(齐)爱槐乡,爱孩子的心。

师:由景及人,情景交融,这就是散文,这就是———(指课题)

生:(齐)槐乡五月!

师:伴着槐花的清香,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尹黎的另一篇散文《槐乡的孩子》。用上本节课我们学过的“厘主线、品语言、悟情感”的方法阅读,相信你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点评:首尾呼应,回扣主旨;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槐乡五月。(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槐”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生字新词的意思。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指点学生要读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5)听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槐乡五月》教案 篇9

执教:霞浦水门中心小学

黄华旸

开课时间:2010.4.21 设计思路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象,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1、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了解了别称,还记得福州、广州的别称是什么吗?

像盛产茶叶的地方,我们称它为——(茶乡)柑橘远近闻名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橘乡。

2、老师板书课题“槐乡”,当你看到这个称呼时,你想到什么呢?

3、师简介:槐树又称洋槐,洋槐开的花叫——槐花,用槐花做的饭——槐花饭,才槐花酿的蜜叫——槐花蜜;种满洋槐的家乡,作者称之为“槐乡”。

4、师:为什么要写槐乡的五月呢?(板书)因为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候的槐乡是最美的。齐读课题,指导书写“槐”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师:课文都读了几遍了?这些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1 槐花

肩头

挎走

摆出

一顿

拌上

咸的 蒜泥

炒芝麻

酿蜜

瑞雪

熏醉

醇香

俊俏

衣襟

陈醋

玉雕的圆球

风打的旋儿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师:读词没问题了,这句子会读吗?出示课件2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顾念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标点就像人的呼吸,找准长句停顿的位置,这样让人听得就更明白了。

师:课文会读了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下面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倾听是最好的合作。(生读)

师:难怪包老师总在语文组夸你们了,你们的预习习惯真好!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完成这道作业。出示课件3 五月是

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槐乡的孩子采,吃

,把槐花干和槐花蜜送给客人,与客人分享槐乡的特产,用

装扮自己,甚至把

当零食。

2、交流。

四、潜心品读

1、师:槐花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一定急着想看看,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槐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谁能用一个字来夸一下?交流后板书:多 美

3、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槐花的多、美、香,分别做上记号。

4、交流

槐花多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觉槐花的多?(“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师:横线上的词有什么特点?(用上了叠词)叠词是这一课词语的最大特点。如果没用,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对照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是啊!目之所及,漫山遍野都是槐花,怪不得称之为“槐乡”。谁来把这么多的槐花读出

来。(指导朗读)

槐花的美:

(1)“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读

②你觉得它美在哪?(教师相机板书:花多、色白)

③你能否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槐花的美?谁能比他读得更多、更白?

(2)过渡:看,有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出示句子

①怎样抱的才会形成“玉雕的圆球”?(紧紧地,一个挨着一个,挤作一团地„„)我们去看看。(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多么可爱的槐花呀!大家看,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就像是玉雕的圆球。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团结的美!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谁想读一读这种充满生命的美?指读。

②为什么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呢?新疆小姑娘的小辫子和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有什么不同?(出示画面)

③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槐花就这两种姿态吗?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出示课件8让学生欣赏各种姿态的槐花。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槐花,在你眼中的槐花又像什么?抓住什么样的槐花像什么来说。(可以根据平常吃的,用的,穿的,看到的东西展开想像。)师:能学着课文的句式来仿写几句吗? 交流学生写的句子,相机点评。

④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槐花的姿态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槐花的姿态美。

槐花香

(3)过渡:槐花还美在哪?让我们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指读

②“清香”、“醇香”、“浓香”这香一样吗?能把它们交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到近,香气由淡到浓,也说明越开越多)

③这清香、这醇香、这浓浓的香全弥漫在空气中,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理解“浸”:课前老师查了下字典,“浸”在字典中有这三个意思,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为什么?(槐乡到处是开满了槐花,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槐乡的每一地方,槐乡简直成了香海,芳香扑鼻)

④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的槐花,我们置身于槐花丛中,静静地,大家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再靠近些,你闻到了浓郁的香味,这时,吹来的风也成了香风了,飞来的蝴蝶成了香蝶,来槐乡的游人也成了香人了,开心的你在这不由得放声歌唱,歌声也成了香歌了。每一根头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香味,村庄、田野,一草一木,无一不沐浴在槐花造就的香海中了,难怪作者这时会说——(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⑤齐读

(4)多美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

出示课件“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①这两句话很有特点,老师把它,它们这么一排列,就像一首小诗了。出示课件

嗡嗡嗡„„

啪啪啪„„ 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采走了香的粉,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酿出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②分组读,男女生对读,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律美。

5、小结:五月的槐花真美呀,槐乡的孩子实在是太幸福了,如果你就是一个槐乡的孩子,你会怎样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槐乡作客,了解一下槐乡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文中多处出现了ABB式的重叠词,请同学们课后仿照着写几个。

板书设计

21、槐乡五月

《槐乡五月》教例分析 篇10

———《槐乡五月》教例分析

福鼎市山前小学

马丽娟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之,是清新的诗,是醇香的酒,是或艳丽或淡雅的画。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审美的主动性,感受文字底下蕴含的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下面是《槐乡五月》的教例:

片段一:【赏读,体味“花美” 】

师:,现在正值五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象吧!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把你觉得美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同学们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边读还一边勾画,真好!下面请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学生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同学们,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觉得这句很美,“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说明到处都是槐花,很美。

生:我喜欢雪,槐花像雪一样,洁白洁白的,所以我也觉得这句最美。生:我想这时的槐乡一定像个冬天,房前屋后都是雪白雪白的槐花,很美!师:是啊!五月的槐乡,就是槐花的的世界!看!(多媒体课件出现满山滿野槐花的画面。)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句话吧!(生读)(出示句子)

师: 还有谁也想跟大家分享美的句子?

生:我觉得这句话最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一朵朵槐花团聚起来,像圆球一样,很美。生:老师,槐花没有手,怎么会抱在一起?

生:作者把槐花比作人,它们抱在一起,很团结,所以才能像个玉雕的圆球啊!一朵槐花就不像圆球了!

师:你的体会很深,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点击课间,出示图片)

生: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子。可美了!

师:为什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呢?说像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也行啊?

生笑。

生:老师我知道,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很长。生: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可多了,数也数不清。

师: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吗?想看吗?(点击课件,出示画面)你看,她们的辫子可真多呀,难怪作者由一条一条的槐花联想到了她们的辫子。

师: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引读);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播放各种形态的槐花画面)

生:槐花像一只只可爱的白蝴蝶。生:我眼中的槐花像一条条珍珠项链。

生:我觉得槐花一串串的挂下来,像一串串的小葡萄。„„

师:多美的槐花啊!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喜欢吗?想读吗?练习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个男女生比赛。

生练读 男女生赛读。„„

片段二:【品读,感受“花香” 】

出示句子: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师: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槐花很香。

师:这句话用那几个词来写“香”,把它们画下来。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清香是有一点香,浓香是代表香味十分浓。师:“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可以调换位置吗?

生:不能换,这三个香的程度不一样,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 生:我觉得这三个词说明香气越来越近,越来越浓,所以不能换。师:你们的体会真不错!谁能把这越来越近,越来越浓的香读出来? 指名读。

师:书上还用了什么词来说“香”? 生:香喷喷、香气扑鼻、香海

师:短短的两句话罗列了这么多种香,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字,它不带香,却写出了香气沁人心脾的感觉。看谁的慧眼最快能找到!(浸)

生:是“浸 ”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跟香有什么关系啊? 生:浸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水里浸泡。

生:老师,我知道,“浸”说明整个槐乡都泡在槐花的香气里了。走到哪儿都可以闻到香味。

师:深深吸一口气,作陶醉状:真的好香啊!你们也吸一口气看香不香? 生深呼吸,争先恐后:“老师我闻到香气了!”“老师,我也闻到了!” 师:这么香的句子,谁想读?

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都陶醉在这迷人的香气里了!还有谁也想读? 指名读,师:你读得真香啊!我似乎也泡在这香海中,连自己也变成“香姑娘”了!

生笑。

师:此时的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香气四溢,浓郁醉人,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吧!(师生齐背。)

反思:《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处处渗透了美。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教学时,我以朗读作为突破口,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在朗读中感受情感之美,在朗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老师和学生都徜徉在优美的境界里。“情动于衷,而言于外”。教学时关键是要触动学生的情感按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真正投入到文本学习中去。在这两个片段中,我让学生品读关于槐花美、槐花香的的句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物质的,非物质,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进入了美妙的文本意境之中,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通过文本而产生共振共鸣。这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结论: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张琴,那么我们轻轻拨动哪怕只有一根琴弦,它也会余音袅袅„„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情感。在关键处、在文章重难点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声影同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如片段一中,我们这儿的孩子没见过槐花,对文中描写槐花的多、美的句子虽然也理解得不错,但是对“似瑞雪初降”、“像玉雕的圆球”以及“如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还是缺少感性的认识,如果此时朗读,一定是读不出那种意境的。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画面,使学生的对槐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了统一,画面的动人景象,有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激发,此时的朗读水到渠成,可省却教师费尽心思的指导。再者看着多媒体画面,想象槐花的千姿百态,生机勃勃,显得更有情趣。毕竟无所依托的想像是容易脱节的。

二、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启动情感。教师应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创设各种力所能及的情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多媒体的展示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挂图、实物、小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也有它们独特的优势,不可忽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长处,利用它们的互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三、充分利用非物质教学手段,调动情感。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随着教材内容的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我通过语言描述、动作等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找香”、“读香”、“享受香”。如“谁的慧眼能最快找到?”、“你读得真香啊!我似乎也泡在这香海中,连自己也变成‘香姑娘’”以及深呼吸作陶醉状等,都是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思维。通过这些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充分调动。此时,学生在感受形象中已动情,在动情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才富有感染力,真挚动人。

上一篇:入党组织部谈话内容下一篇: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