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孟子: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 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 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给下面这段文字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 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 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讲信修睦。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归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 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 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 地维护世界和平。
成语: 天下为公
发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释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 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万古千秋业,_________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近义词】:天下一家 【反义词】:天下为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近义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语: 老有所终
发音:lǎo yǒu suǒ zhōng 解释: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出处: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示例 :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成语: 矜(鳏)寡 孤 独
发音: guān(guān)guǎ gū dú
编辑本段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编辑本段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用于意动,以.......为子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正确疏通和理解文意。
2、理解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
3、比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更深掌握大同社会的性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构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
1、默读,疏通字词
(1)通假字:与、矜、(2)古今异意:孤独(古:两个词。孤是幼而无父的人,独是老而无子的人。今:一个词。独自一个人,孤单。)乱:古——造反。今——杂乱,无秩序。
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
(3)一词多义:闭、为
(二)理解课文
1、文章将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大同)
2、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如果有一个孤儿生活在大同社会,他的幼年、壮年、老年生活会怎么样?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C、节俭、勤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
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3、怎样实现大同社会?(如果回答“大道之行”——什么人、怎么做)(提问并让学生翻译)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老师小结:只有权利属于人民,由德才兼备的人来代替人民使用权利,社会风气良好,才是大同社会。
4、大同社会实现后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5、全文可分为几层?(然后背诵)
(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是故谋闭而不行„„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三)拓展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
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怎样实现和谐社会?(关爱他人、节俭奉献、守信和睦)
(四)课堂小结
向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幸福的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五)作业设计:背诵、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 安居乐业 大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名家点评]
祁彪佳: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西湖梦寻序》
24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将文中加点的重点词及划线重点句子翻译写在空白处。
二、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____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三.划分句子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处)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处)
四..内容理解: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礼记·礼运》;戴圣
三.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处)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处)
四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后,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整节课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反观这一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到。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不足之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多读,反复的读课文。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应该及时提醒他们。
这一节课,我基本忠实了课程标准的关于初中学段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基本忠实了课本要求,也基本上吸纳了教参上的教学建议,没有过多的拓展。尽管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孩子们在学习上的障碍还是不少。教学中,我没有因为文本短小,就塞进去更多以外的东西。课后听课老师反馈,在课堂上,学生齐读、个别读,整篇读,分层分句读,我读,达到25遍之多,最后能背诵。以读带教带学,更多的孩子动起来,读起来,说起来,给予读的方法,给予说的方法,也给予听课的方法。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的处理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文以载道,这样的文本,“道”如何处理,度如何把握?一不留神,就滑向了政治课了。我们一线教师如何理解课标,如何运用教材,如何使用教参,有时会因为教学的日常琐屑疲于应付而忽略。
教学目标:
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文
(二)、理解意思
(三)、领悟“大同“社会
三、初读课文
(一)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jǔ)能〕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二)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
(三)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 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 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 “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课堂解决。
5、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6、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 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忠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路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自己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重点解释:
与,通“举”,选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恶:憎恶 闭而不兴:杜绝 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大同:有和、平的意思
五、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一)学生思考
(二)学生讨论
(三)课堂交流
一、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二、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全文的总括语
六、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根据层次一层一层地背诵。
讨论: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背解释并抄写2遍
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重点、难点:
3、积累文言词语。
4、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2、学生背诵课文。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①,女有归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
3、检查课下注解:
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与,通“举”。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恶,憎恶。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同,有和、平的意思。
4、检查学生的口头翻译: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顺利成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 路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自己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二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三、布置作业:
第一、抄写课下注解 第二、练习三
(一)、知识目标
1.积累并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者论述思路。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入学习作者思路,结合学生写作实际,指导学生立意谋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至少读15遍。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想像,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读材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能正确断名,准确诵读;
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共同解决重点字词,疑难句子。
(三)、整体把握课文思路。
1、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天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先请同学们共同朗读课文,请注意生字和特殊读音。(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朗读,如有必要可板书重点读音和朗读错误的读音。)
2、通过提问把握课文大意。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在回答的时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学生不理解,可以请发言的同学来解释。)
3、老师小结:这段文字从很多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社会画卷。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难怪千百年来,从孔子孟子到陶渊明,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视之为最高理想。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这个理想的实质是什么?
(四)、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实质。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怎样对待弱势群体: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2、学生回答问题。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天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可以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现在你们中间。
八、设疑探讨。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4.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概括归纳自己学习课文后的具体感受。
1.教学目标
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掌握一些重点名句。2.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体会儒家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2.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过渡语:让我们首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打好学习的基础。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提示: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老师。
1.初读课文至少两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用红笔标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读完后查字典或课下注释,并在课本注音,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温馨提示: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
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理解大意,重点字词做好批注(温馨提示: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等),不会的用红笔标注出来。
知识链接:《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 》,这本书是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以辑录、编纂而成,共_____篇。大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儒家,戴圣49,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 guān 矜持jīn 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天下为公 wéwù
3.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标出的疑难问题。
通假字:选贤与能 “与”通“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举 选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鳏,老而五妻的人)
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______________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
词义区别: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____________,寡___________,孤_________,独__________,废疾者_________(老而无夫的人,幼儿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废人)
4.一对一疏通文义。
(三)我的疑惑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者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教环节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提示,7分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准备集体交流。(要求: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要想理解文章,首先搞清楚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即大道、大道之行、大同、天下为公,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大道施行的时候,指理想社会,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2.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讲信修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四、训练环节 1.翻译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儿女)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却不为私利而劳动。)2.按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外户而不闭)
五、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是心灵的收获,请你认真、条理的总结在下面。你认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也请你总结在下面。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 ————。
板书
大道之行也 纲 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基本特征:人人受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天下为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积累词语;当堂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领会全文内涵,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文通过多
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自然成诵。最终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默移化的目的; *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知晓文章大意,感悟大同社会的特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投影出示《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导入本文
二、初读,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试读:请学生试着把课文读一遍,把课下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在课文中,标出节奏不好把握的句子。
2、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把握住节奏。
3、学生互读: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4、展示朗读:(1)个读,齐读
(2)个人读较难的两句,全班跟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译读,知晓全文大意
1、自主质疑: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译课文,在不懂的句子下面做上标记。
2、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将不懂之处提出来,小组共同讨论。
3、互学答疑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
四、悟读,感受大同社会
1、教师示范分析
2、感悟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学生小组讨论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4、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五、延读,勾画心中家园
1、“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古今中外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向往这一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
过?(洪秀全、梁启超、孙中山、林觉民)
2、心怀憧憬,写出心中美丽家园
(1)背诵并默写全文。(2)描绘出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写在“周记本”上。
■附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
天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天
下下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为不
公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恶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抗疫英雄张静静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00字09-11
夏阳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计划07-18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0-28
2024年春季---中学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05-29
作文我的家说明文初中优秀中学作文八年级11-19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06-30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初探07-07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11-08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1-3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年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