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在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精选9篇)
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中心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研究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其核心概念是交换。
一、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中心
主要研究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其核心概念是交换。
交换的一方是销售者,另一方即是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而且有能力满足这种欲望和需求的全部潜在客户,前者构成行业,后者形成市场。各种行业与市场通过交换纽带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国家和世界的整体经济概念,作为研究他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市场营销学就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一种最核心的思维方式。市场营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各方面所重视。
市场营销活动是在一定的经营哲学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受企业在处理企业、客户和社会三者利益时所持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体制有着不同的经营观念,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直到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观念决定着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地位。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不注重客户,营销仅处在一般职能地位;市场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营销作为整体职能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见图1。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是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营销工作直接反映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
二、市场营销与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总体性的谋划,是企业纲领性的文件。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必须牢牢树立市场营销的中心地位,用市场营销这种核心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战略问题。邮电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营销(经营)由效益、服务和新业务三部分组成,网络表示邮电通信网和邮电人才队伍两个部分。因此用营销观点论述企业战略思想,即效益、服图2“三足鼎立”的基本战略网络网络务务业服益效新务和新业务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营销总体,立于网络基础之上,这就是“三足鼎立”的邮电基本战略思想,见图2。其中效益是代表企业内部收入与成本的关系,是典型的企业营销目标。服务则代表企业在社会上和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和信誉,服务是现代市场营销一个新观点,充分反映了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新业务代表企业未来的效益和服务,是企业创新观念的体现,特别适合于属于高科技信息产业的邮电通信业。网络基础的硬件可视为通信网络,这是邮电的最大竞争优势,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反映了保持网络统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性。网络基础的软件部分可视为邮电人才队伍,体现了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的原则,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根据“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并加以具体化,企业就可以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市场营销与资本经营
在邮电企业“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中,营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网络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联系运作是营销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从自身出发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达到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生产经营。现代市场营销认为,要通过资金纽带把他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生产资源得到最佳效果从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把财务和资金当成经营管理的核心,这就是资本经营。
要实现资本经营,企业就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进行改造,造就一个合乎要求的市场主体。考虑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邮电全程全网特点和普遍服务的责任,要在一个地区内实行完全意义上的资本经营还需要一段时间。实现资本经营归根结底还是要按市场要求配置资源,资本增值也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实现。因此,资本经营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阶段。要逐步创造条件推进资本经营,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企业内部模拟公司制运作,拓宽融资渠道,面向资金市场、发展多元化投资结构,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基础上确定投资方向、加快资金周转、确保资本增值,要通过资本经营发挥网络优势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如果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和优势,实现人才最大价值,就达到了市场营销的最高阶段:人才经营阶段。从资本经营到人才经营是现代营销的又一次飞跃。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邮电企业“三足鼎立”的基本战略构想中,实行人才经营不仅可夯实人才这个企业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人才纽带把效益、服务和新业务及网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企业营销的最高境界。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运行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意义是重大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 法规,对企业的财政、经济收入、经济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行使监督的权利。但是,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有时候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内部审计的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内部审计在许多企业中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相脱节,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于合理运用审计技术,通过内部审计找出企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和建设性的意见,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企业的运行,合理利用资金,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1. 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点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也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之处。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做出最公正、 合理、真实的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凸显其权威性。
2. 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法律化和制度化特征
企业的内部审计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章程进行工作,审计的过程是有法可依的。企业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 在国家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下,制定出对自身有利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人员按照制度工作,当遇到问题时,也按照相关的制度解决问题。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审计工作顺利执行的保障, 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树立权威。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监督作用,具有约束效力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其最主要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其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 同时面对世界市场,使企业经营更加复杂化、分散化。为了保障企业可以顺利地运行,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 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作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将企业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披露,保持企业的良好秩序, 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良性发展。
2.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鉴别性
鉴别的作用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特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特别了解, 针对企业现状,从实际出发,对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鉴别。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鉴别,就可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针对问题制定出解决措施,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鉴别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方案,有效地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鉴别企业近期的经济状况,从中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经济状况。
3.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防护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防护作用是企业对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保护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归企业的高层领导管理,审计部门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监督、检查、建议, 从而发现企业中的问题,及时地采取防护措施。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地审计,在经营活动开始之前做好事前审计,在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监督,在经营活动后做好防护工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防护。内部审计人员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线,通过内部审计,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
4.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服务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作用体现在其能及时完成企业上下级的有效沟通。企业内部审计在执行监督职能的时候会接触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状况十分了解,能把现存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也能够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的下级出现的问题,可能高层领导不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起到桥梁作用,把企业下级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企业上级下达的指示有时不能及时地传达到企业的下级,内部审计可以实现企业上下级的有效沟通,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为企业内部审计增添了活力,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
四、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问题所在
1. 内部审计的领域太小
企业对其财务状况相当重视,因此,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重视对财务的审计, 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同一部门,这样,企业的审计工作将有失公平,导致企业的审计混乱,不利于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和制约。
2. 企业中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
现在,我国企业的审计机制还在发展中,还不完善。企业不能按指定的相应的法规来明确审计业务,对业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审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制度的引导,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良好地发展下去。
3.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待提高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多种科学知识进行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积累多种知识。而且, 审计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审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耐心去完成,否则在审计工作中会出现错误,影响企业的决策。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常常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审计的工作,长此以往,审计人员便会丧失对审计工作的热情,忽视工作中的细节。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 企业要重新对审计部门的作用进行定位
在企业中,往往把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分到同一个部门,这导致了审计人员不能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将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分离,让他们各自履行各自的义务,让审计部门明确其工作的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审计制度,那么审计工作将会陷入混乱,导致公司的财务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审计的控制,制定相应的制度,及时把握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约束。
3. 企业应着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一定要熟悉内部审计的流程。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有判断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还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发挥审计桥梁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有相当强的协调能力,要帮助企业领导人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促进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实现良性发展。
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发展。随着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各种财务丑闻层出不穷,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工作以极高的地位。企业要想提高业绩和产品质量,必须有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提出企业改善内部审计的方法。
摘要:工会文体工作是工会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企业当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会文体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替代的部分,所以需要充分的认识其在企业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工会,带动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工会文体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会文体;地位;作用;阐述
工会作为企业的群众组织,工会主要有四大职能,包括建设、维护、参与、教育。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工会文体作为工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工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会文体工作,工会文体工作在缓解精神压力、加强专业知识、思想上统一、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工会文体已逐渐成为员工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工会文体已经不再是工作之余的活动,而是能使员工陶冶情操、促进心灵、工作专业成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最终目标的重要活动。
1、工会文体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1.1员工参与的保障
工会作为企业与员工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和员工联系最为紧密的,也是最能反映员工的意见和期望的。并且工会文体工作作为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围绕企业为中心的一项工作,能够按照企业的所部署的要求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的,将其传达到员工,使员工能够积极的进行参与。
1.2工会履行职责的切入点
首先,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是工会文体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工会工作的职责,其次,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素质以及竞争能力是工会文体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而工会是促使实现的重要部分。再者,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不仅包括员工在利益以及权力,还包括精神文化需求,使员工在精神上能够得到享受。这就需要工会文体工作的展开,大力的开展多种形式上积极向上的员工文化体育活动。由此,我们可知积极的参与工会文体工作是工会履行职责的有效切入点。
1.3创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工会文体工作,从某种角度而言,能够有效地使员工团结、激励员工。通过开展工会文体活动,能够更有效,更直接的起到桥梁作用、纽带作用、润滑剂作用,对于构建和谐企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工会文体工作在企业中作用
对于工会文体工作,在员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工会做好这项工作,能够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调节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凝聚力等作用,对于工会文体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2.1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现代社会企业中,工会文体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工会文体工作可以为企业创造健康向上的优良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一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开展和企业特色相关联的一些文体活动,向员工传递正能量,使员工有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工会文体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性的同时,员工在其工作业务水平也获得了较高的发展,这对于其职业生涯的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而言,对于工会文体工作的开展,使员工能够对企业更加热爱,对于自身岗位产生更大的责任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力,从而促进自身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2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通过不断的开展工会文体活动,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加强,这样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发出更多的向心力,也有助于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以及团队精神的打造。并且一个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对于企业而言,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能够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更能将企业的文化和文体活动相联系,让员工在活动中体会企业文化,在休闲中支持企业发展,这种形式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3有助于提高员工总体思想品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让员工参与其中,员工自身的一系列品质能够较为真实的体现。通过在文体活动中员工的体现,员工之间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从而有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向其他人借鉴好的地方,最终实现彼此之间品质、素质的共同提升。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员能工能够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足,以维护好企业大局,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4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形象
对于企业而言,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對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工会文体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会文体工作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体现。使员工在对企业的感情、改善人文关系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加强企业文化、团队文化精神。工会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示,创造了优良的企业风气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并且使用让员工更加印象深刻、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宣传和体现,更能深入员工的内心。这样更能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关注、热爱企业。同时,大力开展员工的文体活动可以展现企业风貌,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使员工充满自豪感,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优化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环境,促使全体职工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营造。
3、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与员工文体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企业中工会文体活动已逐渐成为企业和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工会文体工作而言,要紧密才能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更要充分认识到工会文体工作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工会文体工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斌生.新时期工会文体工作的意义与创新[J].校园工作探微,2012(6)
作者:张晓梅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6-15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论文网 ]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迅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企业正在不断扩大和完善。在这些现代企业中营造一种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工作,正成为当代优秀企业家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那么,在现代改制企业中,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发展究竟有什么密切联系呢?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应当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我们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与改制企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改制企业中,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中应当处于领导地位,发挥政治领导作用。说通俗一点,政治思想工作,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统一思想,集聚人心,缓和矛盾,保障和促进发展的作用。本文结合武进某改制A企业简要谈谈政治思想工作在改制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不管何种形式的企业,人在企业中地位始终是第一位,一群好的员工,在生产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归根结蒂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它虽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解决的却是企业管理中最深层次问题,也理所当然地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好,必然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鼓舞士气,加快发展。政治思想建设上不去,必然使职工们的思想认识难以统一,容易形成一盘散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事实上,我国建国多年以来的企业发展史,早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不论在任何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工作决不能放松,放松政治思想
性工作,必然导致思想混乱、工作失败,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现实。由此可见,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发展壮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治思想工作搞上去了,必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大力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相反,政治思想工作松懈了,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唯利是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企业发展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思想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仍然是企业发展壮大之根本,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重视抓好政治思想工作,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牢牢坚持并抓紧抓好。
二、目前改制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现状。
1.企业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目前,从A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大部分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企业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认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挥知情明理、团结鼓劲、化解矛盾、调整心态、释疑解惑、理顺情绪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也有部分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极少数职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亳不重要。大部分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全面,只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中一些方面,不了解其实质。如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政治宣传,还有一部分职工更是单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读报纸、读文件、开大会、过组织生活。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式。从A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形式来看,大体有5种。一是日常宣传,二是日常学习,三是专题教育,四是组织活动,五是“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企业体制变革的新需求,企业党支部也越来越来感到现有的教育形式,已经显得有些呆板,这些形式,已
经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应有的作用,必须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3.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今年初的一段时间,A企业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出现了纪律松懈、标准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营体制的转变引起的。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党支部开展了“自起秋风肃己身”及“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和讨论,同时要求每位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结合自身工作现状,进行认真思考、写好心得。通过学习、讨论、思考,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了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对待个人利益的得失也有了较为清醒正确有认识。在全处上下形成了严于律已的良好氛围,也为单位圆满完成“事转企”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建议和对策
(一)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化,要正视现实、多研究复杂的新情况、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预见性。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都处在变化之中,尤其是企业经营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企业职工思想活跃,想法多,这是正常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加以正确引导。特别是企业一项新政策实行后,就要注意它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职工的思想将产生什么变化,及时抓住思想苗头,主动进行思想教育,减少消极因素,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6年A企业生产营收一直在低谷徘徊,职工的经济收入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该单位又面临着“事转企”带来的个人利益再次调整,职工思想上有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促进单位的稳定和发展。单位党支部特请有关专家作了“武进经济形势发展”讲座。这次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同时,也使全体干部职工对企业体制转变有了更新的认
识。
(二)做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强行灌输,要认真研究职工思想实际,把大道理与小道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我们有的政工干部,工作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灌输与说教,与职工的现实思想不合拍、不贴心。这种简单化的教育方法突出表现在了3个方面:一是组织教育不是首先摸清职工的思想情况,而是忙于找理论依据,从报纸上、文件中抄下有关章节,照本宣科;二是调子高,不是将心比心地开导,对影响职工思想情绪的原因缺乏实事求是地分析,以至于和职工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成了隔靴搔庠、蜻蜓点水,难有实效了。比如说:讲到敬业奉献往往是某某先进人物如何如何……,这样使不少职工对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三是讲得多做得少,有时甚至说一套,做一套,面对实际问题,态度生硬,常以“要正确对待”、“以集体利益为重”等大活代替,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样容易引起职工的反感。俗话说:“谁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问题没有出自己头上,感觉总是不一样的”。如果工作仅停留在嘴头上,结果通常是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抵触情绪。
因此,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改变这种简单的搪塞的态度。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同情职工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安慰,情通了,再讲理,职工就会通情达理。
(三)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路子窄,要广开渠道,灵活多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有些政工干部说:“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习惯于教育、讲课,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一砍过就没别的办法了”。其实不然,在改制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其它工作是密切联系的,它的范围是广阔的,在企业内部它和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离开这一点,政治思想工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结合的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合的不好,也会
常常功亏一贯。
目前,在改制企业内部,很多思想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的,往往一个新的动向,一个新的企业政策变化,可以把几个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冲掉,也可以使多次费尽心机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A企业在06年 “事转企”过程中,部分职工的提前退休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之中,但是有的提退职工一听说退休以后还要交养老金,多的要一万多元,少也要上千元,就想不通了,一度给这项已经进行得较为顺利的工作带来了麻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该单位党政领导一方面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机关汇报实际情况,以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不久,在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此问题得到了解决,职工们的思想也随之稳定了,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某外贸集团公司下属10多家子公司,集团内部审计师对这些子公司1998下半年业务合同签订与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发现在1000万元以上大金额进口商品合同中,仅豆粕一种商品就占16%,涉及金额5亿元。按照国际惯例,购买豆粕须提前半年签订期货合同,各子公司不约而同地进口豆粕,对整个集团来说,占压在某个商品上的资金过多,势必会增大经营风险。内部审计师立即向集团管理层提出建议:豆粕进口须做套期保值以避免价格下降造成的经营风险。果然,1999年国际市场豆粕价格一路狂跌,内部审计师的建议使集团避免了近2亿元的损失。
一、现代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风险管理监督和风险承受部门必须有效分离,这已成为现代经营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部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正逐步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在许多世界知名跨国集团,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正逐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有效的发挥。
1、内部审计师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查错纠弊,对既成损失提出应对策略等。例如像经理离任审计这样的综合性内部审计,要对离任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业务经营、财务管理、费用控制、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透彻地了解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该经理在任期间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情况,进而对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作出评价。
2、内部审计还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除了像经理任期审计或企业诊断等综合性的内部审计外,内部审计师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和行为,查找并防范风险。
3、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师作为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这一投资决策带来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有助于识别组织风险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的识别。内部审计正是以风险敏感性分析为起点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关注的风险主要有:财务和经营信息不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不能达到目的和目标。在决定所要审计的内容之前,内部审计师不仅要评估和备选内容相关的风险的类型,还要评估当前有多少风险。按照各待审内容风险水平的顺序排列,然后首先审查高风险的内容。风险的计算公式为:
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涉及的金额。
例如,某外贸公司内部审计师调查了公司的五项工作:(1)应收款的收取,涉及金额3700万元;(2)境外市场开拓,涉及前期投入资金460万元;(3)配额商品大蒜的出口招标管理,涉及金额1500万元;(4)豆粕进口业务合同签订,涉及金额800万元;(5)某食品加工厂投资立项控制,涉及金额1.4亿元。根据以前的审计情况和所调查业务的性质,结合内部审计师的经验判断确定:第(1)项出现坏账的风险为32%;第(2)项市场开拓不理想的可能性为63%;第(3)项未中标的可能性为43%;第(4)项执行合同出现的损失可能性为15%;第(5)项投资立项没有客观可行的可行性分析,有可能造成投资损失的概率为11%。
按照前述的公式,五项调查内容的损失风险排序为第(1)项(3700×32%=1184万元);第(3)项(1500万元×43%=645万元);第(2)项(460万元×63%=289.8万元);第(5)项(14000万元×1.1%=154万元);第(4)项(800万元×15%=120万元)。由此可见,第(1)项业务可能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应当优先列入审计日程。当然,这种风险识别是最初级的,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进行,对风险程度的识别还会有所改变。
三、内部审计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并防范风险
1、环节中内部控制审计。在生产环节中内部审计识别并防范的风险主要是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脱节造成的产品积压和供不应求产生的损失。采取的方式是审查业务流程的合规性。
如:某集团所属食品加工厂可生产12种食品,其销售部反映,尽管销售部按月向生产部门提供销售预测,以便于他们安排生产,但产品不是延迟发货,就是产生积压。而生产部门报送的生产月报中,却反映每月实际完成生产计划数的98%。工厂管理层请集团内部审计师查明这种供销脱节的原因。
内部审计师调查了工厂经营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情况:经营计划管理人员每月中旬从销售部接到下月度产品需求预测并据以确定每类产品的产量,同时还收到以后3个月的产品需求预测,据以订购下阶段生产所需原材料。每类产品的产量和生产周期都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系统中还存有产成品所需的原材料和包装物的耗用标准。由计算机输出库存原材料余额、生产领用材料数、需订购原材料数等。当计划管理人员被问及为何不能按时发运产品时,他们认为,有时原材料或包装物供不应求,有时生产计划超过生产能力,有时质量控制部门的检验时间过长而造成积压。内部审计师实施了如下测试:(1)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内部审计师阅读了工厂产量数据的汇总及报告过程,发现产量低或超产时,随时调整计划,然后用实际产量和调整后的计划数相比较,得出完成率。可见生产月报上98%的完成率存在水分。另外,完成率是由12类产品的实际产量和计划数相比,经常有这种情况:总体计划完成情况不错,但各类产品未完成计划或超额完成计划的差异相当大。(2)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师抽查了5月份12个品种的生产计划,并按照销售部提供的上月市场需求预测重新编制生产计划,发现4个品种需增加计划产量,2个品种需减少计划产量。据此估计这可能是各种产品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原因。(3)存货水平。一是原材料。在5月份的生产计划中,有8项产品比计划要求晚了一个星期以上,计划管理人员反映,其中6项产品是由于订购的原料未按时到货所致。内部审计师抽取10例原材料进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5例未按时到货。原材料交货时间是由计算机确定的交货周期确定的,因而内部审计师抽取本20笔定货单,将其中每一种产品的计算机储存交货周期与实际交货周期进行比较,以检查计算机确定交货周期的准确性,结果发现7种原材料卖方要求的交货时间比计算机得出的时间要长,同时有4种材料则相反,这说明计算机对交货时间的确认有误,这是生产部门未按时完成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包装物。包装物也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当产成品报告输入计算机系统后,计算机自动按标准用量扣除所需包装材料。但内部审计师了解到,实际包装物用量并未输入计算机进行调整,而由于浪费等原因,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之间差异往往很大,有时还会发生额外的用途。例如,包装用瓦楞纸常被用来填充包装箱,而这一用量并未从存货数量中扣除。内部审计师抽取3种包装物库存,发现有两种账实不符,因此,计算机反映的包装物充足,但实际上已短缺,进而延误了产品的按时发运。(4)质量检查时间。根据规定,质量检查时间为两周,但这段时间未列入生产计划,内部审计师抽取了5月份8种产品的检测记录,发现2种产品是按时生产,但由于质量检验延误了发货。(5)生产能力因素。车间的生产能力是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生产预测程序确定的。内部审计师抽查了5个月来6个主要品种,将计算机确定的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差异从-50%到+30%,造成1个品种生产计划规定的时间不足,而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同时造成2个品种生产计划规定的时间过分充裕。
经过审计,内部审计师提出如下建议,以避免生产计划和实际脱节造成的损失:1.生产计划按需求预测确定,不得随意调整;计划完成进度按每类产品分别统计。2.定期调整计算机系统中供方交货周期的有关数据,以保证材料及时到货。3.定期盘点包装物,包装物实际用量应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以保证计算机内反映存量的正确性。4.把每种产品的质检时间安排进生产计划中。5.至少每季度要检查影响生产能力的各因素,并据以调整计算机系统有关生产能力的数据,保证计划按时完成。
两个月后,后续审计发现工厂按照前次审计提出的建议进行改进后,有效地避免了生产脱节造成的损失风险。
2、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许多大型跨国集团包括众多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成本利润中心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的负责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的效益。对一些关键岗位人员聘用的失误,往往给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灭顶之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轮换、解聘、重新聘任、提拔的前提。在任期审计中认为业绩不佳的管理人员不能得到职位提升,大大减少了人员聘用不当带来的风险。某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师对所属子公司进行任期审计,效益审核中显示该经理在三年的任期内每年都完成了总部下达的利润指标。但在管理审计中审计师却认为该公司制度不健全,资金缺乏有效的控制。在进一步的资产界定审计中查证核实在应收账款中有760万元呆死账;存货中近50万元的罐头食品只有账面数,实际已不存在。如果考虑这些潜亏因素,该经理在三年任期内公司实际是亏损的,从内部审计师的角度来看,该经理不应得到提升。
一、传统财务管理的缺陷与不足
我国加入WTO后, 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必须转变以往粗放型的经营观念。如何选择竞争战略, 如何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成为各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持部门, 由于其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 在对企业战略的决策上显得支持力不够。
1、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滞后
传统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针对的是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 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是其主要特点, 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功能薄弱。总分公司管理模式下管理层次多、间距长, 而集约化经营又要求权限的相对集中, 信息系统基础落后必然使大量的数据采集、上报、汇总等工作需手工完成, 导致效率低下和人力浪费。企业财务管理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 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 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
2、成本资料的缺乏和财务分析的欠缺
对成本效益的分析和管理,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从国外的资料来看, 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目前国内的企业要做到这一点, 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从实务的角度来说, 原有的企业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成本, 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 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理论的角度来说, 企业自身业务开展的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再加上现行的银行财务管理要为核算、报表等工作, 所以财务分析侧重于对传统会计核算结果的分析, 而对于深层次的原因无法细分。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 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 成本资料的缺乏、财务分析不足的现象将更为突出。
3、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往往急功近利, 搞短期行为。而战略管理会计则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最终目标, 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 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 因此, 战略管理会计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
4、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
“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体制。普遍的“代理人”问题是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由于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 总公司核定的计划往往指令化、硬性化;而分公司的经营活动多为短期行为, 带有被动完成总公司核定计划的倾向。在策略方案选择上, “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机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 分公司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用足指标、用好指标, 总公司的重点则是监控指标, 这与集约经营的决策支持要求相距甚远。
二、财务管理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
针对传统财务管理的不足, 不少企业开始进行财务改革, 并逐步推行应用管理会计。例如, 进行预算管理、差异分析、量本利分析、内部转移定价等。这些基础管理会计的应用, 改变了粗放型经营的模式, 从企业内部看成本结构, 通过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将费用、成本按部门、产品进行细分。从这些年使用来看, 企业已从管理会计的初步应用中, 感受到其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作用。但是, 现行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 还主要局限于内部, 仅是对已发生的费用、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有些甚至是零星的、不系统的, 远不能满足充分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的需要。
在新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之间更多地体现在综合竞争实力、管理水平、战略目标、竞争优势等方面。企业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 还需将资金、客户、网点、设备和网络等经营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供应链, 并准确及时地反映各种动态信息, 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 提高对政策、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内外学者提出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概念。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是以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加强为背景, 它关注的焦点在于市场和竞争对手, 是站在战略高度为企业寻求比较优势, 为企业在新形势下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创造良好的条件, 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有助于企业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
推行支持战略决策的财务管理, 使得财务工作的内容由目前的交易处理、优化税务状祝、准备税务申报表、成本管理、实时会计控制、预算制定及实施财务状况报告和监督等重点, 逐步转向改善基本财务作业流程、提供具有附加价值的企业营运分析、评估企业风险与机会, 发展企业的绩效管理架构等战略性工作。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下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制定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二个层次, 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而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 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 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 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 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2) 完善财务作业基本流程。当前, 企业技术进步和电子化的作用, 已得到广泛认同, 但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挖掘。随着业务部门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提高, 国外企业引入了所谓的流程再造技术, 即通过引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化手段, 以完善计算机应用流程为目标, 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流程加以改造, 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国内, 也有这样一种趋势, 即期望通过信息化赢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推行战略管理会计也必须利用这个潮流, 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 将实现决策支持功能作为系统需求, 融入正在或即将开始的计算机系统重构工作中, 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
(3) 提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营运分析。价值链分析是支持战略决策财务管理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推行支持战略决策的财务管理, 需要将企业业务流程按产品或项目重新划分, 以确定其价值链, 并进行经济价值增值分析。通过衡量价值对所有的成本, 包括资金成本的增值程度、对业绩的贡献程度, 知道现行价值链中哪些环节是增值的、哪些是不增值的;通过分析, 能进一步评估:哪种产品、服务以及哪个经营环节或经营活动能够产生较高的价值, 是竞争优势所在, 需要增加何种资源投入。对于不增值的产品, 企业应减少投入甚至取消。在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同时, 需要扩展价值链, 将其向外部延仲, 分析竞争对手, 对影响银行竞争优势的各种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 着重进行事前风险评估。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是企业经营必须遵循的三性原则。传统的财务管理中, 对风险的管理有很大局限性, 多是事后管理。而战略管理会计, 改变了原来风险管理的旧模式, 财务人员需要更多地参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再是某一部门的事, 而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负责的。对风险的评估应该是持续的, 需要风险管理部和各部门相互合作。战略管理会计着重事前风险评估, 尤其在新产品开发、新客户拓展时, 风险和回报都必须认真计量、确认, 并以此评估经营机会, 最终作为决策依据。
(5) 开发人力资本, 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传统管理会计, 通过划分责任中心进行绩效考核, 也通过综合考评等方式改进绩效考核体系。但这种绩效考核仍侧重于财务数据, 考核结果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反映。而基于新型管理信息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增加了更多的非财务因素, 更侧重于外部性、长期性因素, 它使得企业的决策能够持续并前后一致地贯彻, 使企业能够确保业务流程与决策保持一致及密切配合。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 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 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 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因此, 这种绩效评估, 更准确地反映了经营水平, 也更好地保障了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提供企业战略决策支持, 财务管理改革需重视
战略管理会计的前景非常诱人, 但是对财务系统进行大幅度的改进需要时间, 而且会遇到许多困难。财务变革是一个转型的大变革, 在进行财务变革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诸如企业机制、领导能力、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这些问题大多是全行业性的重大问题, 甚至是社会问题。因此, 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推行战略管理会计应循序渐进。
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提高
随着财务部门功能的转换, 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绩效衡量、价值链分析、经济资本管理等方面的专长, 适应和推动组织转变的能力, 同时具有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为了适应新的要求, 财务人员还必须加强对产品及市场知识、各业务环节相互联系的理解以及交流技巧。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适应新型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是推行改革的必要准备。
2、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另一条件, 即实现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和分析的计算机加工处理, 并将新的成本核算法融入银行的财务系统和绩效测评体系中。大部分企业现行系统的数据资源是分散的, 信息关联性较差。各企业新一代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实现数据集中, 为实施策略性财务管理提供了良机。在新一代系统中,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要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 还应有能力为计划、控制、决策及业绩评价等部门提供信息。在新系统的逐步实施中, 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系统需求讨论。只有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全面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才更有实际可行性。
3、改革需循序渐进
当前可从财务管理部门自身开始进行改革。在现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拓展管理会计的观念和应用范围, 可在小范围内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例如, 可先从资本性支出投入、机构重组、产品定价等方面入手;可根据业务流程确定内部价值链, 从而进行分析决策。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财务部门应将重心逐步转移到策略性分析上来, 真正为企业业务经营起到风险评估、绩效考核和决策支持的作用。
摘要:企业财务战略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确定, 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入WTO后, 我国财务管理的一些传统做法已渐渐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不足, 进而提出了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以帮助企业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战略,战略管理会计,地位,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玲:战略管理会计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 (5) .
[2]孙学军: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财会通讯, 2001 (11) .
[3]尹晨:绩效阀:企业战略决策的新标准[J].中外管理导报, 2001 (9) .
[4]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5]王棣华:战略管理会计离我们有多远[J].辽宁财税, 2000 (8) .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地位;作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的特点,表达了一种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将带来企业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文化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内涵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对于企业文化概念的理解,因员工所受教育程度、岗位经历、个人阅历及修养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也因企业所驻的行政区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性的差异而存在区别。但是,通过对员工交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平时的观察思考,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说法:
1.“规章制度说”。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为保证正常运转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如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请销假制度、保密制度、奖惩办法等等。
2.“无形条律说”。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约定成俗的、对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有相当影响力的一种无形条律。如爱企业、爱岗位、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等等。
3.“形象说”。文化程度高一点的员工则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有机结合,即指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在外界人群中、在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
4.“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代表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承、企业制度、产品质量观、客户观等等。这是一种较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说法。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特定的阶段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观念、传统、风格,并用这种风格、观念和传统精神来统一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管理观念,激发和引导企业员工奋发努力,以实现企业目标。它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分为3个层次:
1.物质层,也称外显层次。物质层是企业文化在物质层上的体现,它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制度层,也称中间层次。体现在管理制度、系统中的原则及行为依据。制度是外加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对行为起着导向作用,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
3.精神层,也称内隐层次。精神层次是企业文的核心和主体,是企业对自身及环境顾客、员工和社会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内涵
对企业来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搞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采取措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两者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都强调以人为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质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而企业文化也倡导以人为本理念,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等思想。可见,两者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精神。
(二)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助推剂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并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从表层文化(厂貌,员工面貌)到中层文化(制度)再到深层文化(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的构建,都离不开对员工群体和个人行为的逐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是载体,企业文化是精神实质和精髓,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助推剂。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完善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则是实施的一种内在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它通过对员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灌输,促进企业和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从而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不过这种人性化的思想管理,必须建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即将虚的思想、观念物化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形成制度管理,这样才能将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员工的思维里,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方式中。
从以上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阐述中不难看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
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积极的辐射、引导和激励作用于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加团体的凝聚力,为企业增加财富,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来感化人、培养人,以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一)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就是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对企业整体和每个员工的价值和行为取向发挥强大的作用,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整体价值观,接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中的共同价值观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它用无形的方式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企业员工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企业始终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二)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在发挥行为引导和约束力的基础上,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由于通过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及目标的引导,使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和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企业)。在这个企业中,每个成员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有激励作用
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巩固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为激励机制的实施奠定了心理基础,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里,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回报。使企业中人际关系和谐,员工以企业为家,无形中达到了激励员工的目的。
(四)企业文化对员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进行制度化管理的保障。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新制度的推行,比如KPI绩效管理、绩效性薪酬方案等等,员工们并不能很快适应,甚至由于会影响其短期利益而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就需要利用这种软约束,可以缓冲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中具体制度更好的执行,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击,真正产生出管理效益来,从而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趋于和谐、一致。
(五)企业文化对员工有融合和扩散作用
企业文化不但对企业本身,还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够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凝聚力,而且能够形成独有的企业文化竞争力,向企业以外的社会进行扩散辐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大背景和大基调,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因此,只有将企业文化要求始终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两者相互促进,才能使人的潜能最大化,从而显现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林坚.企业文化修炼[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3]王记志.论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导向作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26).
[4]蒋蓉华.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华出版社,2007.
[5]滕雅棋.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1.2 党和政府郑重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近百年来民族 体质蔫弱所受的屈辱和当今强国振兴中华的呼唤,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对教育的有力回答,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之现代文明病日趋严重,学校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素质教育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新地位。
1.3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入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正如教育部吕副部长说的那样: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还能培养孩子敢于比赛,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能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陶冶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学生身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PMC在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推荐阅读:
谈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1-07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06-17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0-14
孝道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10-15
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11-09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0-25
软实力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06-19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