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推荐8篇)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本来就很脆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车多路少,从而出现了很尴尬的一幕:能买得起车,却享受不到私家车带给自己的出行便捷。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普遍感到出行不便、交通拥挤、道路堵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道路交通事故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还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没有安全、便捷、快速的现代交通,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道路好比是人体上的血管,如果血管不畅通、阻塞的话,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威胁。只有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下面谈谈我对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存在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存在问题
一)道路不足
目前,我国的道路通车里程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们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美国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却有660多万公里道路,是我国的5倍多。德国国土仅为我国的1/26,道路长度却是我国的一半。城市道路差距更大。北京情况在全国最好,城市道路占地率也仅为10.8%,而华盛顿是45%,伦敦是35%,东京是23%。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正以15%的高速增长,而城市道路的增长率仅为3%左右。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承受着巨大压力。
二)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城区作为全市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流动人口数目逐年膨大,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得城市内部道路难以承受沉重的交通压力。虽然近年来城市路网建设速度加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年增长速度。同时,这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旧城市向周边延伸发展的新城区,旧城市的道路面积率增加不大,难以满足旧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在旧城区出现堵车现象已是屡见不鲜。现在很多城市都建有开发区、新区等新城区,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道路拥挤、阻塞,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我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心区的道路状况已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很多老城区、中心区的骨架是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已形成,适应于当时的行人和人力车、蓄力车为主的慢节奏的交通状况。其主要特征是:道路狭窄、道路网密度高、交叉口密集,由于老城区用地紧张、难于进行改造,造成城市中心区道路经常发生拥挤。
三)各种机动车辆增幅过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剧了交通拥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拥有小轿车的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近两年,个人购买小轿车已不是“富人”才能办到的事,它已进入工薪阶层家庭。汽车购买量成几倍增长,可城市道路面宽却没有增加,造成了城市交通特别拥挤不堪,堵车、肇事,时有发生,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政策,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车辆日益增长的要求。据统计:全国城市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有资料介绍,80年代中期,城市建设道路的投资70%为满足自行车需要,这么多的自行车也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因为1名骑车者所占道路面积是乘小轿车的3倍,是乘公共交通工具的10倍。我们在公路上经常会看到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本来车就多,非机动车又占用了一部分机动车道,不但容易造成交通拥挤,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还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四)交通管理科学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
缺乏统一科学的交通管理机制,致使交通管理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信息化不够,难以实现决策的预期效果。交通管理还是主要依靠人力管理,缺乏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科技手段,日常管理中由于财力不足,警力偏少,往往顾此失彼,在管理空挡时间行车秩序尤为混乱。五)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公共道路交通是任何一个城市都面临的共性难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很好的对策。道路公共交通因投资少,建设难度小,便于乘客等优点,目前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主导类型。但是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政策不到位。虽然出台了财政补贴优先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线路投入车辆少。
2、公交优先通行政策为落实。公交车辆专用道名存实亡,多被占用。
3、道路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4、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
5、公共交通运行车辆少、差。
六)市民安全意识和遵规守法意识薄弱
一)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参与交通比较随意
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闯红灯、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超载、超速等显见性交通违法现象仍十分严重。相较而言,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违法现象严重。本人在郑州市交警一大队实习时就深有感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横穿道路。在横穿公路时很少有行人主动自觉的去走人行横道,而是就近横穿,由于现在道路比较宽阔,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车速较快,行人和非机动车突然横穿马路,会造成机动车驾驶人来不及反应,有时仓促打方向、刹车不及等,易发生交通事故。
2、结队而行。工厂职工、学校学生、打工农民兄弟等集中上下班,他们结队而行,常常在公路上横排骑行,即使有非机动车道也不走。把整个道路都占满了。尤其是学生,几人勾肩搭背,相互追逐游戏,骑车大撒把的现象是司空见惯,不
但影响交通秩序,而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3、不守信号。“红灯停,绿灯行”,连学前班的儿童都知道,更不用说成年人了。民警查扣住驾驶非机动车的群众时,他们一致的说法是“急着赶路,下次注意。”这种打着赶时间的幌子,骑车、行走不看信号灯的行为隐藏着极大的事故隐患。
4、翻越护栏。为禁止行人随意穿越公路,我们在路中间设置了护栏,既美化了城市,又能分离道路,使其各行其道。但有人为图自己方便公然翻越护栏,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扰乱了交通秩序。
5、越线停车。在等待放行信号时,行人、非机动车习惯于停在停车线前。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会挤到路口中间,其他车辆右转或直行时受到严重影响,路口便被阻塞。
二)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的原因
1、非机动车驾驶人是交通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大部分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交通法规培训,加之平时不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对交通安全常识了解较少,所以造成对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淡薄,固而经常违法。
2、部分人明知交通法规,却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非机动车违法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非就是越线停车、闯个信号自认为是小事。
3、认为交通法规定针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无关。
4、途一时方便,比如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相对比在非机动车道上“宽广”一些,意识不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5、存在侥幸心理,趁交警不在违法一次,不一定被抓到。
6、因非机动车没车号,也没有证照,较难于管理,交通管理者对非机动车违法较“宽容”,没有给非动车违法人造成威慑作用,导致违法现象较严重。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大多数城市当前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车多路少,现有道路通行供给能力有限,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公共交通发展步履维艰,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增长势头强盛,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这些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亟待需要予以解决。
二、对策思考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机动化挑战,解决城市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满足城市新世纪发展和居民高水平出行需求的需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应对策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面对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发展小汽车这一新问题,应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要力求全面,防止片面。只讲发展和只讲限制,都是不全面的。要全面系统地研究,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努力克服机动化和小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健康的发展,使得机动化和小汽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有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和小汽车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小汽车的合理发展。
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另外,还应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通过市场机制,调控汽车工业的发展,调控机动化进程和小汽车进人家庭的步伐,促进城市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政府也应当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1.客运交通
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合理引导自行车交通发展,控制发展摩托车交通,严格禁止燃油助力车,创造条件鼓励步行。1)公共交通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由于公共交通等集约化运输对环境影响最小并能做到资源最佳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基本国策,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积极扶持公交的发展,大力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做到高效、便捷、准点、舒适。西欧、日本等国吸取了小汽车的过量发展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教训,八十年代起转向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对小汽车的发展实行管理,强调将城市交通引向运量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建设相应的道路系统。如日本确定了三个原则:第一,缓解大城市客运紧张状况,必须大力发展以大运量公交为主的快速交通系统;第二,客运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尽量做到多样;第三,从政策上稳定和强化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能力。城市规模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公交的比重越大。要做到公交的行政管理与运营分离,由多家独立经营的国有或私有公司来承担公交的运营服务,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和计划,协调管理,根据其服务质量和客运量进行适当补贴。
2)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
摩托车载客能力小,安全性差,废气和噪音污染严重;不易管理,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因此,在城市内应有计划地控制其发展。对于燃油助力车,应严禁在市区内销售和行驶。3)自行车
自行车机动灵活,无污染,最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自行车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保持合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既是现实需要又对城市整体发展有利。但是,自行车载客能力太小,与公交等交通方式相比,占用的道路面积太多,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交通要求,对自行车应采取措施将一部分自行车出行量合理转移至公共交通,逐步降低自行车出行的比重。4)小汽车
小汽车的发展在我国已引起广泛关注,其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当然我们讲发展小汽车,并不是说我们马上就能达到美国的水平,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小汽车,这里面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也有城市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除继续改善道路交通条件,调整城市布局结构外,对小汽车应采取适度发展的政策。
5)步行
步行是最好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省出行者的时间和费用,并可锻炼身体,同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最小。因此,应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使居民尽可能地就近工作,完善步行设施和步行环境,逐步提高步行出行的比重。2.货运交通
规划期内,城市货运交通全部实现汽车化,严禁其它货运工具在市区内销售和行驶。货运汽车应向大型化和小型化以及集装箱化方向发展,货运交通应避开交通高峰时间,大力开展夜间运输,避免货运汽车白天经过市中心区和交通拥挤路段及夜间经过居住区。
二)建立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城市应有迅速便捷、网络性强的城市干路系统和支路系统,在重要的大城市还应有四通八达的快速干路系统。城市快速干路和主干路与对外交通系统应有便捷的联系,组成完善的交通系统,使得进出城交通顺畅,且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以保证城市的活力。支路系统主要通行自行车,自行车有优先权;在干路系统上,汽车应有优先权。汽车与自行车应尽可能地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离。三)强化详细规划,限制中心区开发强度。
面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地产业兴起后形成的城市中心区人口、交通、建筑越来越密集的趋势,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好详细规划,确定合理的控制指标,限制开发强度,同时,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通过地铁,疏解中心区的职能,避免形成综合性的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心,进一步缓解中心区的交通状况。四)建设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针对城市中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状况,建设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使各类不同性质的交通各行其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建设环路、地铁和高架道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环路、地铁和高架轨道交通各有利弊,但综合比较,高架轨道交通具有占地面积少,造价相对较低,交通流量大,准时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交通方式,尤其适用于大中城市。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可以把大量的出行市民引到“天上”,从而大大减轻地面的交通压力,使汽车有路可走。这实际上还支持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五)增加放射性道路。
“环”路确实能分流相当一部分车辆,但这“环”又像一道道箍,把城市箍起来,车辆常常是上不去,下不来。其实我国城市最缺乏放射性道路。据资料介绍,北京市区总出行量中,纯粹市内出行仅6.5%,而由城外进城内,由城内出城外的占28%,启止点都在城外,需穿城而过的占70%。如果有快速放射性道路,将后两种车辆分流,使之快速进出城市,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增设各类停车设施。
在欧美等国,停车问题有时被认为是城市交通中最大的问题。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停车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停车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除在各类重要的公共设施、交通集散点布置相应的停车场外,居住区内停车设施也是一个不
容忽视的方面。目前在城市的居住区规划中,都比较重视自行车停车位的布置,而对汽车的停放基本没有考虑。汽车只能侵占住宅周围小路停放。不利于安全防盗也影响居住区内的生活组织。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特别是一、二类居住用地的详细规划中,家庭汽车的停放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指标。七)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合理组织交通,能有效地提高道路系统的运行效率,比如错开上下班时间和推行夜间货运,达到对交通流量的合理调控;在道路状况难以改善的老城区积极扶持公共交通;在路网密度高的城市中心区组织单向行驶;在行人稠密的商业中心开辟步行区等。总之,要改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必须在城市规划方面拓新思路,找出更新更好的办法。八)采取交通限制措施
比如,可以适当采取“限制小汽车过快增长”“重点路段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和“加强外地车管理”。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大量的私家车占用了绝大部分的城市道路资源,在交通拥堵下,公共交通的效率也非常低下。小汽车已经影响到了整体的利益,应该对小汽车进行控制,让更多资源为公共交通服务。汽车的高速增长反过来也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而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交通限制措施。九)解决智能交通问题。
增加现代化交通智能管理设备如“电子警察”等,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智能交通是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管理与控制,从而建立起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全天侯。配合交通智能管理设备对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和路段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和交通组织,设置导向车道和导向车道灯,变“二相控制”为“多相控制”,大大提高城市交叉路口和路段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十)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
1、尝试对非机动车进行挂牌管理。在非机动车管理职能上进行改革,将非机动车登记、发牌等管理职权统一由交警部门负责,实行与机动车管理类似的办法,形成一条龙管理和服务,以加强对非机动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制约。??
2、坚持不懈的对非机动车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心态的违法人,采取不同的方式,要因人而宜,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一是针对违法人的年龄、身份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老人要以教育为主;对农村人要深入浅出,不要讲大道理,达到让他们明白如何行车走路即可;对明知故犯的违法人从重处罚。二是针对对交警的管理比较诚服,能够虚心接受,法律法规意识较强的违法人,应采取宽大处理,以教育为主。三是针对一些法律法规意识模糊,对交警管理认为无所谓的违法人,要采取强迫其接受教育的方式促使他们加强交通法规的学习。四是针对不服从管理,也不愿接受处罚的违法人,在处罚时要注意有理有节,不能用强硬的语气,否则易激化矛盾,最好是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责令违法人写出保证书,开办专项违法学习班,组织集中学习,发放学习材料,接受教育后,处以适当罚款,直至违法人服从管理。五是针对有抗拒心态,刁蛮、侮骂民警的违法人,执勤民警高度克制情绪,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减缓矛盾。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用非机动车的人群是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重要主体,非机动车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幸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非机动车交通管理,首先应当着力于社会化宣传这一治本之策。
我们要充分利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广泛宣传交通法规,普及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知识。在处罚中可将违法人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详细登记,然后集中对辖区单位、小区进行走访,对经常违法人进行再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管好职工及居民。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处罚一个违法人,教育一个家庭,带动全社会的目的。
4、严格实行交通分离。目前我市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些路段没有隔离设施,不能做到非、机有效分离,这是交通秩序混乱、道路拥挤、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采取增设交通护栏、隔离带、道路渠化等措施,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严格进行分离,变混合型交通为单纯型交通。在小街小巷路况较差、路面较窄的地段,可视情设为单行道,以减缓交通压力,才能有效提高遵章率。
十一)加强对市民的交通知识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首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开展“加强城市管理,维护交通秩序”的宣传报导,使社会各阶层充分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从自己做起。其次是继续加大投入,对已建成的的交通规范管理示范街,除以交通警察为主,外还要求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城市交通规范化管理全面展开。
三、结语
1 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性分析
道路交通设施是道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具有维护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几率等功能。根据实际应用功能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其中包括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第二类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其中包括交通标志、道路交通信号灯以及电子警察监控系统等。
道路交通设施以其本身的功能性,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即能依靠自身的功能独立存在, 又能够相互联系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网络体系, 来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保障。科学合理、醒目清晰的道路交通设施, 可减少交通参与者的干扰, 有利于驾驶人的识别, 对于减少交通事故, 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及经济, 都有重要意义。
2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设施设置随意性大
道路交通设施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顺畅而设立的, 其不仅要具有科学性, 还必须要有合理性。在道路建设及运行过程中, 大部分交通设施是为了满足和匹配功能性逐渐增强的道路而增设的。近年来, 由于城市交通压力的逐渐增大, 道路拥堵的情况层出不穷, 想要缓解这种情况的出现, 部分道路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交通设施。为了尽快使交通设施发挥出其功能, 增设交通设施的时间都非常的紧迫, 这使得在对其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哪堵哪增设”等盲目设置的情况。增设这些道路交通设施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 但这种“哪堵哪增设”的方法虽然看上去能够对拥堵道路的交通压力释放, 但其实际作用并非预计的那么好, 甚至会出现更加拥堵的情况。
2.2 交通设施施工质量较差
根据上文我们了解到, 对于一些道路进行交通设施增设, 其时间都是非常紧迫的。这使得道路交通设施的施工工期一缩再缩, 原本需要2天来完成的施工任务也许只给你1天甚至是半天的时间。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按时交工, 只有加快施工速度, 速度一旦加快那么质量就很难的到保障。另外,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有些交通设施是临时增设的。在原本工期就非常紧迫的情况下, 施工单位常常会对这些临时增设的交通设施抱有“反正是临时的, 早晚都要拆”的侥幸心理, 从而使交通设施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对策
3.1 科学设计、设置道路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是为了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 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而设置的, 所以其必须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际上我国对交通信号灯、隔离设施、电子监控等交通道路设施的设置都有着明确的原则规定,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在实际落实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笔者认为想要真正使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挥出其功能与作用, 就必须要按照各个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来对其进行设置。例如交通信号灯需要在道路建设完成前就进行设置;标志标线要醒目、清晰, 方便驾驶员在不影响正常驾车的基础上, 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观察和理解其内容;隔离设施的设置点必须要在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的0.2~0.5米内, 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带门开口;电子警察监控设备则不仅要保持与交通信号灯的同步设置, 还必须要保证监控范围内画面清晰, 具有夜间使用的照明设施等等。
3.2 实现交通道口渠道化, 做好管理与保养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交叉路口通行混乱造成的,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要对各个交叉路口进行实地的勘察, 充分掌握各交通路口的交通流量、流向已经峰谷时间, 了解各种交通参与者在对道路使用过程中的时间、空间规律, 从而使交通路口能够渠道化、合理化, 从而使路权分配的更加科学、合理。要做好对交通设施的管理与保养工作, 首先要选择一支施工质量有保障且施工效率高的队伍, 以此来应对道路交通设施安装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的情况。其次, 要建立起一只高素质的交通设施管理队伍, 从客观上保证交通设施的安全及功能性, 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损坏。再次, 就是要加强对爱护交通设施行为的宣传力度, 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够认识到交通设施对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性, 为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百姓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城市发展的逐渐加快, 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 其赋予城市交通的功能与作用也愈加明显。规范、合理的设置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不仅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缓解交通压力, 避免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情况的出现, 还可以实现能源节约、街道美化、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设置城市道路交通设置过程中, 首先要保证施工队伍的施工素质和水平, 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的规范性, 其次要根据每一条道路的环境、车流量以及其他实际情况为基础, 来进行系统的分析, 进一步保证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的科学性, 保证每一个交通设施都设置在它应该出现的道路位置上。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设置的管理和保养工作, 尽可能减少因道路设施损坏而带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 真正做到每一个道路交通设施都能够“时时刻刻的坚守在自己岗位上”, 为推动我国城市道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俊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2]萨里合.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卢利强, 卢涛, 岑鑫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09, 4:101-105.
[4]敖波.浅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9:110, 115.
[关键词] 农村交通 发展 问题 对策
一、重视解决农村交通问题的时代意义
1.加强县级和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加强城乡沟通,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益:一是可以引进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小城镇功能,壮大县城经济;二是可以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获得直接收入。
2.加强县级和农村公路建设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交通状况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讲,农村公路建设关系到整个路网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县级和农村公路建设的立足点,就是促进路网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提高路网整体功能,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腾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村交通存在问题分析
1.交通参与者成份复杂,交通混行严重、秩序混乱。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没有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隔,他们的安全系数差异很大,尤其是赶场赶集的交通高峰时间,行人占据道路主要通行空间,给机动车的畅通带来影响,反过来又严重威胁行人的安全。同时农村公路被非交通占用较严重。
2.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人农民出行难问题
3.融资难,资金缺口大,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而對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逆少。由于资金缺乏而不得不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实力不足,加上政府的投入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急剧增加,道路等级较低。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某些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是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道路附着性能差,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
三、解决农村交通问题的对策
1.反对重修轻管,堵住交通破坏之源。只注重修路,而对道路管理轻视,这给交通建设的成果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力的破坏;二是人为的破坏。加强公路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讲比公路建设更为更要。(1)强化管理体制。必须从农村交通的实际出发,实行“县管、乡办、群养”的管理体制。(2)强化路政管理。(3)杜绝挖路扩田,蚕食公路的现象。(4)加大运输管理力度。
2.确保县际、乡村交通工程质量,把住交通建设之根。推进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改革质量是交通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大。县乡两级交通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交通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使交通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融为体,使交通工程与生态、人文景观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工程质量的层次。
3.多方筹集资金,奠定交通发展之本。交通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尤其是农村交通建设矛盾更为突出。利用“一争二挤三捐四贴”筹集修路资金。“争”就是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挤”就是相关部门通过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乡村公路建设募捐”就是本着“自家事自家办”的原则,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捐资者可以给予道路冠名权等荣誉。“贴”就是对在乡村公路建设“热情高、劲头足、效果好”的地方加大各级政府的则政补贴。尽管国家财政要扶持的事业有千头万绪,还是应该把农村道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
4.建立目标责任,给予交通发展之制度保障。建立起可供量化的考核目标,在各级政府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年度考核目标里,列入公路建设的内容,这样才不至于被繁杂的农村事务挤掉,主要领导才会亲自过问,才会摆上议事日程,组织实施。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举全民之力,集各方之财。改观农村交通状况和公路运输条件,使农村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变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交通网路建设。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本着这个原则,着重考虑的问题是:(1)县道上等级。县道主要沟通乡,镇至县城或出境与外县各省的联接线,与整个县的经济发展关系重大。(2)接通断头路。过去修公路主要从行政区域的角度考虑问题较多,致使线路分布不均匀,一些该接通的公路未接通。如果能接通这些断头路,可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战备。所以要逐步修通一些断头路,建立进步完善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3)村村通公路。一个行政村管辖十几个村小组,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人,至今连车都通不了。只要主动引导,积极鼓励,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做好勘测摸底工作,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做出分年实施的计划,尽可能给予财力、物力、技术的支待。
参考文献:
[1]占革:河南省农村交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三农,2005.9
[2]欧居尚: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现状、管理缺陷及对策[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0
[3]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周明安倪文韬:用经营理念发展农村交通事业[J].四川农机,2004.2
[5]任玉岭:农村道路建设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J].中国经济周刊,2006.30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W.Wen[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2相关概念界定
2.1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系统间公众出行和货物输送的过程,是整个城市生活从静态转入动态,完成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多种活动的重要保证。在城市道路上通斤的交通对象主要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兰类。各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特征因规模、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特点则是相同的。
2.2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概念,目前各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城市因其自身的道路、车辆、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的不同,拥堵时间、形式各有其特点。一般而言,交通拥堵是因城市道路无法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而出现人、车无法顺畅通行的现象,通常在节假日或上下班高峰等时刻出现。根据我国《道路交通阻塞度及评价方法》(GA115—1995)中的有关定义;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若3次绿灯显示车辆未通过路口的为阻塞;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包括环形交叉口、立交桥)若车辆在路口外的车行道上受阻排队长度超过250米的为阻塞。
3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3.1 城市交通缺乏合理的规划
(一)卫星城市缺乏整体的规划
上海“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城镇体系格局,把发展重点放在松江、临港和嘉定-安亭三个新城。整体建造卫星城市成效还未显现,比如从上海已经运行的中心城区至松江的轨道交通线以及中心城区至嘉定的轨道交通线来看,站点设置过密,站点周边地区开发正在大规模进行中。另外,内环线以内和城郊结合部几乎集中了全市的金融、商业、办公等,给整个市区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譬如近些年打造的一些功能定位区域如大虹桥区、世博园区、国际金融环球中心等,由于其功能定位定会聚集较高的车流和人流,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愈发变得严重。
(二)现有道路规划受历史影响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网系统至今仍然对上海市的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心城区多是一些狭窄弯曲的马路,道路的间隔距离很短;仅有几条主干道略微宽阔一些;尤其是丁字路、断头路较多,影响交通畅达。
(三)道路规划设计缺乏公民参与
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果要提高其中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广泛的听取广大民众、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建议,这样制定的政策才更加科学性。在编制一个具体的交通规划时,市建委的相关部门往往缺少深入认真的相关分析和实例分析。一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往往仅仅局限于内部,民众很少能参与到其中,没能发挥群众集体智慧的力量。
(四)道路建设失衡和重复建设严重
上海市呈“申”字型的高架道路,本应该是为了减轻地面的压力,为车辆提供大范围跨度的运作功能,然而由于规划缺少前瞻性,导致市中心匝道过多,支、次道路难以有效分流,导致大容量的车辆上到高架上以后,容易出现拥堵。同时,生活在上海的市民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条路开挖建设没多久,过了不久之后又重新进行第二次开挖建设。这往往会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交通顺畅同行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交通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上海市在交通智能化方面近些年政府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进,在成效方面也凸显了出来。虽然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路况做了一定的优化,但是我们这些调整后的信号灯系统却无法根据当前的实时的路况进行相应的智能化的调整,信号灯的变换时间却仍旧是固定不变的。
3.3 突发性交通事件影响临时交通秩序
据有关资料统计,110 接警服务台平均每月接警高架道路事故 2600 起、抛锚就高达 1400 起。这其中的原因既有驾驶人未能对自己的车辆进行例行保养有关,另外各类违法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抛锚事故频发引发交通拥堵。然而一些抛锚等小的交通事故在交通管理员的协调下本应该很快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未能做到尽快撤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
3.4机动车拥有量控制政策的失灵
上海市从 1986 年起开始实行私车牌照拍卖政策,中间也经历过几次调整,但是成交价格基本上是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的。不可否认的是,上海市政府实施私车牌照拍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对于抑制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截止到 2011 年末,上海市全市私人轿车数量高达 124.62 万辆,而且因为获得本地牌照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很多上海市的私人轿车拥有者转而投向其去其他的城市上拍照,一方面对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也使得私人汽车数量更加猛增。这跟上海市实施私车牌照政策仅仅是从汽车拥有量方面来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3.5公共交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公交线路与站点缺乏合理的设计
2011 年上海市运营公交车线路总长度为 22906 公里,公交运营线路条数总数为1202 条,公交运营车辆总数目为 16859 辆。但是这些公交线路往往集中在一些客源较充足的主干道上,次干道和支路上面运营的公交线路则相对比较少,这给乘客进行换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按常规,每个公交车停靠站可停靠五至八辆公交车。但是利益的驱使下,一个站牌停靠 20 条公交车线路的很多,比如浦东大道、西藏路、陆家嘴环路等主干道上。所以每逢上下班高峰时段,如此多的公交车一窝蜂似的拥挤到一起,就算候车站再大,也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公家车辆,于是这些公交车一辆辆的排队上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
(二)公共交通价格偏高
普遍人群反应公共交通价格偏高,公共交通定价的不合理性使得一部分人群放弃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而投向电动车、小汽车、助动车等方式,它的定价不合理性导致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流。而私家车较公交车,则更为便利、舒适,所以私家车这种出行方式无疑吸引了不少人群。因此,应该做到本市城乡票价结构的统一,使得乘如若支付同样的车费可以乘坐更长的距离;另外做到乘客乘车距离越长票价就越便宜。
(三)公共交通欠缺配套设施
截止到 2011 年底,上海己有含磁浮在内的 12 条轨道交通线路,其运营线路总长度 454.10 公里,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呈现由中心城向外辐射的特征。上海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轨道交通对群体的吸引力在逐年增加。然而,相配套的相关设施却不够完善。地铁口周边严重缺失相应的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的停靠设施,轨道交通接驳方面公交车线路营运数量有些不太充足,轨道交通之间换乘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据有关调查,轨道交通 7 号线静安寺换乘 2 号线,耗时大约 10 分钟。上下班高峰期间,行走速度更慢。
3.6 出租车管理不规范
截止到 2011 年末,上海市共有出租车共有 5 万多辆,空驶率约为 40%。有关部门为了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曾经设置了一些停泊场,让出租车待站候客。可是,很少有司机会待站候车,而更愿意在在街上找寻顾客。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一方面高峰时期乘客很难打到车;另一方面出租车的空驶率很高,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另外上海市经营出租车的公司众多,最多的时候超过两千多家,目前经过整合也有大约一千家,此外出租车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使得管理也加大了难度。
3.7 缺乏文明交通建设
驾驶行为不够文明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很多单行线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私家车和出租车违规占用反向车道逆行,这时候如果对面驶来车辆,经常行人僵持在车道中间使得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交通拥堵。
公车私用。上海市这些公车私用现象很严重,并且这些公车也存在逆行、闯红灯、不按照既定的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面加大了交通拥堵的程度,与此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行人乱穿马路也是导致车道运行不畅的一个原因。表现为行人的交通行为随意性太强,如一些慢行交通密集区商圈周围、学校和医院附近,立体慢行过街设施很欠缺,慢行交通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如沪南路西郊百联购物中心门口就没有相应的立体慢行过街设施,得原本畅通的道路上形成了新的交通拥堵节点。4 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举措
4.1 减少私车牌照的供给量
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始于1986年,拍卖制度建立于1992年,为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状况,巧94年开始对新増的客车额度实行拍卖制度。对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前往车辆管理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并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上海的所有城市道路上通行。
4.2减少道路对私人交通的供给
(一)公交专用道的建设
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上海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方便公交车快速行驶,避免受路段拥堵困扰,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自1998年上海始建公交专用道开始,迄今累计建成160公里,2015年上海将继续新建140公里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车的便捷出行,增加公共交通大客流运载效率,同时加大对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提升市民公交出行满意度。
(二)道路高峰限行措施
在工作日的早高峰(7时-10时)及晩高峰(16时-19时)期间,上海对部分高架道路外牌小客车、未载客的出租小客车及实习期驾驶人驾驶的小客车实施限行,限行政策保障了沪牌车主的道路优先通行权,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3 増加公共交通吸引力
为贯彻公交优先战略,上海市相关部口从市民支出的交通费用入手,降低公共交通费用,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公交出行,主要措施如下:(1)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公共交通补贴。(2)换乘优惠政策,市民持公共交通卡乘坐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车辆,在2小时内连续换乘可享受每次1元人民币的优惠。(3)针对旅游者提供轨道交通1日票和3日票,顾名思义可在1日内和3日内无限次乘坐轨道交通工具。5 上海解决交通拥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交通管理创新性不足
首先,现有的拥堵解决对策手段过于单一,牌照拍卖制度的不完善,高峰限行等补救性措施无法有效地进行交通引导。其次,民众对道路情况的不熟悉,对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以及对执法人员的抵触都给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带来了阻碍。最后,市民对私人交通不断膨胀的需求使得道路等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出现严重失衡。另外,高峰期间车辆的违章停靠、违规调头,行人的横穿马路,按规定骑行等违法行为导致道路拥堵的进一步加剧,且对市民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隐患。
5.2 政策滞后于交通发展速度
上海现有的交通拥堵治理措施滞后于交通的发展速度,一是政府对地面公交的扶持为度不强,对公交优先的各类保障措施不到位,对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的处置力度不够,公交专用信号灯、公交记录仪等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对牌照拍卖政策的延续性缺乏考虑,现实中道路建设肯定会滞后于车量的增长速度。三是在如何降低私人交通需求量,扩增公共交通模式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指引。
5.3 交通设施供给不足
交通设施的落后、陈旧会引起交通参与者的不适应,如停车设施的不足,交通信息化滞后,道路养护的缺失等,尤其是公共交通设施的不足会引发公众转向私人交通,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城市道路的拥堵。
5.4 市民对交通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一是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流于形式。交通管理通常处于自上而下的模式,公众往往处于被动安排的局面,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公众参与组织性较弱。随着公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交通拥堵治理的不满程度越来越高,但却又无处可以表达,往往只能在网上进行公开发泄,由此造成了社会情绪的不稳定,使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三是信息公开不全面。交通管理部口在规划、决策、建设等方面流程不透明,致公众对具体的情况不了解,降低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6 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借鉴
6.1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一)伦敦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一是单向交通模式。英国城市发展早,因而路面街道等狭窄,非常有利于实施单向交通措施,其采取一侧停,一侧单向通行的道路设置,这是伦敦交通组织的主要方式。二是道路标志、标线完善。仅能供自行车通行的一米宽的小通道,也施划了中也线,标明禁行车种、车速限制、是否允许超车等。三是充分保护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权。行道均为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行人通行权利。四是公交优先。双向五车道或单向三车道的道路,均划有公交专用道,公交站点尽可能采用了港湾式设计,无论有无港湾、道路宽窄,公交站点地面上都喷有车站字样,并用标线施划停车的方位,让行标志、标线等。
(二)香港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香港是对私家车增长速度的控制方式主要通过价格进行调节。一是购车课税。香港设置了首次登记税,相当于内地的购置税,其实是累进税率,千万港元内的车税为35%;车价的第二个15万元则为65%;超过30万元以上的车价部分,更是高达85%。故当车价为100万元时,税率几乎占到了车价的四分之三。二是车牌年费。香港的车牌费不采取拍卖政策,而采用年付制。视引擎大小,排量越大牌费越高。对于普通港人而言,每年的年费支出是笔不小的负担。三是燃油税。香港的燃油税包括在油价中,现时每公升油价为16.4元,其中6元是税,油价目前高居世界之首,曾经在油价为12元的时候,其中一半是税。
(三)北京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
为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北京市政府研究提出了应对和解决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一是机动车摇号政策,摇号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二是机动车尾号限行,尾号限行措施是北京市区目前正在实行的另一项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机动车号牌单双号限行制度的实施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三是外牌限行措施,该项措施与北京市机动车摇号政策互为补充,确保了在北京市道路上通行机动车总量的平稳有序増长。6.2 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启示
(一)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供需矛盾
通观发达地区,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表现出了许多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在整体的框架内均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提倡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同时又根据自身的城市特点,限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中心城区道路紧张的国内外城市通过价格扛杆来平衡交通工具的供给和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减少私车需求度较低的市民通过私人交通工具出行,适当供给私车需求较高的人群,以此将大部分市民导入公共交通出行范围,达到出行双赢的目的。
(二)道路交通规划系统合理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十分重视城市交通系统与±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新区、新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十分强调±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积极鼓励多功能、混合开发建设模式,促进就业、居住、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合理集中布局和相互平衡,从源头上降低交通需求密度,实现了城市交通由传统的被动适应型向主动诱导型转变。
(三)完善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国外发达地区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基础化会建设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形成了稳定的公交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有力地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停车设施方面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在满足一定停车需求的同时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四)重视对交通意识的宣传和培养
无论从小学、中学还是到社会,交通宣传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从小培养交通意识是本,成年后的交通安全和出行方式的灌输同样不可或缺,西方国家从小学开始设立交通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又能鼓励学生骑车上学,避免家长接送造成的路口拥堵现象。进一步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建议 7.1树立先进的交通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理念
一是交通管理首先要平衡社会资源,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惠及全体交通参与者,满足社会各方需求是交通拥堵研究的重点;二是交通管理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让人这个交通参与的主体集思广益,更好地进行管理;三是交通管理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交通参与者的各种需要,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二)公交优先理念
公共交通对国家能源节约、土地节约、环境保护政策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公共交通必须通过大量的投入和科学的营运管理来创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客运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从而促使尽可能多的居民享受这种大众化出行方式的便利,得到其提供的良好服务。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受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机动车数量的増长,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为此,需要从将交通管理和资源的运用相结合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势和吸引力,减少市民对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7.2 完善道路交通政策改革
(一)完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公共交通立法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宏观层面落实公交导向的城市规划与开发,微观层面保证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完善相关交通政策法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交通立法经验,统筹考虑资源、环保、规划和营运,通过顶层设计——专项研究——基层规划——民众反馈的方式健全交通法律体系。
(二)限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需求
第一,上海现有的牌照拍卖政策存在缺陷,牌照拍卖属于一次性成本,本人认为依据经济学原理,牌照这一公共资源并不能无限期拥有,因为目前出价高者对牌照的当前需求较他人高并不意味着今后其需求迫切程度一直高于他人,并且上海目前的牌照拍卖警示价设置违背了拍牌制度的初衷使得牌照拍卖变成了有偿摇号"。
第二,政府可鼓励髙承载率车辆优先通行来减少私人交通对道路的非必要使用,包括设置高承载率车辆专用道、给予车辆交叉口信号优先通行权、对车辆实施停车优惠或减免道路拥堵费等措施。
第三,本市上下班高峰时段对内、中环及部分高架路段实行外牌车量限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本地车辆的通行权,但却侵害了外牌车辆的道路权,建议设立拥堵收费制度,对本地和外地车辆可采取差别化收费,利用征收道路通行费来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在保障交通需求的情况下缓解交通压力。
(三)増加公共交通与绿色交通的供给
第一,上海对70周岁以上老人公交补贴没有限额,给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建议课对敬老卡设置使用额度,通过问卷调查,市民普遍认为额度设置在80-100元每月为宜。
第二,交通换乘优惠给市民节省了一定的出行成本,但与私家车出行相比对公众吸引力仍较小,除目前针对旅游者的地铁一日票,三日票外,可尝试探索出台月票、工作日票制度,在经济上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第三,可在城市郊区与市区之间推行运行速度更快、通勤效率更高的快速列车,在分散市区人口压力的同时又能满足居民对快速往返市郊需求。
第四,改善候车设施,修建公交站点,减少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穿插,建立公交优先信号制,把公共交通变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交通方式。
(四)建立错时错峰和校车制度
第一,建立错时错峰制度。错时上下班是指员工提早或推迟上班时间,从而将高峰时间段扩张,增加交通通畅度。弹性工作时间制度是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取代统一固定的常日班制度。
第二,设立学区校车制度。中小学校附近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交通治理的难题,可尝试由政府主导建立全市统一的校车接送标准,并按学区进行划分,公开招标校车运输企业,采取政府监管和补贴的方式建立校车运营制度,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解决工作日高峰期间的道路拥堵问题。
(五)改进交通执法的管理模式
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执法部门首先应根据“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采取柔性处罚,使交通规则以更贴近市民内必的方式进入到其交通意识中。其次,执法机构应采用多样化的执法手段进行监督,执法理念应符合法治精神,执法过程可参照香港做好详细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记录,查找钓鱼执法模式中的纰漏,改进执法方式而非单纯地放弃执法,杜绝违法载客等行为。最后,政府应调整目前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分清交通行政管理、路政、交警部口的管理职责,适当进行整合和分化。
7.3 更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一)规划协调道路设施建设
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首先要划设清晰、鲜艳、科学的道路标识标线,此举既能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又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第二,协调相关道路管理和建设部口,汇总信息,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造成交通拥堵的增加,实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竣工四同步,促进交通设施之间衔接有序,布局协调。
(二)行人与非机动车设施的分离与合并
为避免交通要道、十字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通行造成对通行效率影响,可考虑在路口设置与机动车道相分离的地上天桥或地下行人与非机动车过道,隔离三种交通通行道路,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亦可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三)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优化
停车收费和管理在世界上各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停车空间的控制与价格调整能够鼓励人们更加有效地使用停车资源,并且抑制小汽车的使用。高效的停车管理能够避免机动车辆侵占公共空间、挤占步行空间、堵塞自行车道、干扰公共交通、降低道路运行效率和毁坏绿化空间等现象的发生。
(四)交通设施与±地利用并行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在规划新发展区和新的人口及就业中心时,需充分考處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商场、医院、学校、邮局、法院等使用率较高的公共设施的选址,应设于交通便利的适中位置,有主要公共交通路线直达,或邻近主要公共交通路线。
7.4 提升公众的交通道德水平
(一)加交通法规宣传方法和形式
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建立现代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法规、健全的法制需要交通参与者的遵守才能发挥作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工作的治本措施。只有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法和宣传形式,坚持不懈、广泛地进行宣传,才能把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常识真正融入全社会每个公民的交通行为,使民众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鼓励公众参与城市交通发展
加强社会公众的交通参与意识,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对降低城市交通干扰因素、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关事项,发达地区的城市大多建立了完善的公众意见征集制度,公众意见征集渠道是公众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保障。结语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上海的交通拥堵治理提出了部分拙见,从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道路交通政策改革、更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众提出了相关交通拥堵改进措施。交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簇而就,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应对新情况、新变化,提前做好功课,将交通拥堵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小的范围内,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一、当前我省中小城市交通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现有的城市道路面积已不能够适应日趋增加的交通流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人们在工作、生活上使用机动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频率不断增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现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上,交通流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大有捉襟见肘之势。据2001年统计,瑞丽市有人口106710人,而城区道路里程仅有24.2公里,机动车24800辆,非机动车约56000辆,不论是人均占有道路比例还是车辆占有道路的比例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虽然政府部门在道路建设上投资也比较大,但是相对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来说,道路增长率还是太低,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随着形势发展,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鼓励私人购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势头会更猛,交通供需矛盾将会更突出。城市的交通通行能力将处于更加严竣的形势。
2、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护栏不齐全。我省中小城市的道路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有些路段建设年代较早。虽然近几年增加了一些道路建设的投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长远的考虑,只注重短期效应,将有限的资金随意投入。另外,道路建设大多在原有的路基上搞重复建设,没有作出新的规划,局限在“老路子”上,致使道路网络没有改观,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护栏不齐全,很多地方只有路,没有交通标志牌、中心隔离设施,人行护栏也少得很。例如瑞丽市到如今城区仅有红绿灯两组,人行护栏也只是在几条主街道上设置,道路标线也不完整。
3、混合交通和非法占道较为严重。在大部分中小城市道路上,没有明确划分车道,混合交通现象比较普遍,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同时走在同一条车道上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还有一种混合就是大货车、农用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也入城行驶,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这些混合使交通通行能力和安全率大大下降,容易引发事故。另外,摊商、小贩利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甚至是机动车道摆摊设点,非法营业比较普遍,特别是邻近边贸市场,农贸市场等地方的道路,有的几乎全被摊商侵占,无通行可言,使本来有限的道路面积又被无形中吞噬了一些。据统计,瑞丽市公安交管部门平均每天都要出动警车2辆次,警力10人次,耗时2个小时,用于清理违章占道摆摊工作,但收效还是不尽人意。
4、客运管理把关不严,存在着事故隐患。随着客运市场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主体的多元化,面对各种税费压力,在客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赢利,车主及驾驶员便争抢客源,置交通安全于不顾,铤而走险,超速超载,从而使客运违章屡禁不止,客运事故频频发生。同时,地方公安交警部门对客运车辆的检验和驾驶员的培训、考核、审验及资质审查依然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象,少数民警执法素质不高,行为简单,执法不严的现象仍客观存在。另外,客运车辆在城区道路上揽客也是中小城市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上,几百辆客运车辆特别是的士出租车循环不断地在道路上穿行、揽客,在不允许停车、倒车的地方频繁的停车上下客人,倒车载客,时常堵塞交通或造成事故。
5、公安交管部门、城建的工作没有连续性。中小城市存在着这么多的违章现象,是不是没有人管?不是,交管、城建等部门都在管,取缔了很多交通违章、非法占道。但是,由于工作上没有连续性,时管时停,导致违章者有机可乘。而我们的管理部门在进行纠处时,只是针对表面现象进行管理,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标本兼治、巩固成果,各部门协调不够一致,力度不大,造成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局面。
6、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广大的交通参与者是否遵章守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像瑞丽市这样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大部分群众根本不能文明参与交通,随处可见各类交通违章现象:超速行驶、逆向行驶、抢超抢会、超载等,甚至是无证驾驶机动车,无号牌车上路行驶,报废车报而不废等现象也较普遍。据交管数据显示,瑞丽市每天要纠处各类交通违章现象400余起,罚款达3000余元。经济收入增加了,群众手中有了积蓄,纷纷购买汽车、摩托车,这是一件喜事,但是,部分群众只知购车,而不知培训、办证,显然是一只只隐藏在道路上的交通杀手。根据抽样调查,老百姓有85%的认为买了车应挂牌,但仅有55%的人认为要考驾驶证。
二、瑞丽城市交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观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要治理好交通问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部门配合,狠下
功夫,革命加拼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1、从实际出发,确定道路网络建设的思路。在今后的道路建设当中,首先要有正确的规划,要有长远考虑,在规划上一次到位,不要只求短期效应,避免重复工程,以致浪费了有限的资金。在道路扩建、改建过程中,要敢于割舍暂时的利益,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城市道路面积,提高道路密度,拉开建筑的间隔,对那些不合理的路口、路段,要及时改建、修补,消除违章事故隐患。同时交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的工作,以取得重视、支持、统一协调,将交通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增设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交通护栏等设施。
2、在现有的道路上挖掘通行能力,改革交通通行方式,调整交通流量和流向。在这方面,有些城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瑞丽市在两条比较拥挤的道路上实行单行线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行能力提高了,缓解了城市局部的交通压力,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瑞丽市对几条主要街道实行了农用车、大货车、人力三轮车定时行驶。在道路网络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措施不失为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的有效办法。
3、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让交通参与者各就各位。静态交通管理在现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静态交通管理抓不好,交通通行问题就解决不了。在中小城市,可按距离设置一些临时停车点(的士招呼站),在繁华地段、市场附近建立统一的公共停车,并派专人管理,收取停车费。有条件的可搞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设施,如停车收费机等。
4、对于客运车辆的管理要严格把关,不能姑息迁就。客运车辆特别是的士出租车,在城市里的运转频率是最高的,对这部份车辆的管理搞好了,对净化交通秩序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对客运驾驶员考核的严格把关,必须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才能准予驾驶客运车辆;其次是对客运经营主体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抓好源头、严格管理;最后是加大路面的管理力度,严防死守,严格执法,对客运违章见违必纠,不绚私情,加大处罚力度。
【摘要】:
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着重从城市现在存在的交通问题谈起,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交通拥挤
问题
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猛增,并形成了以经济为纽带的若干城市群落。预计到2010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其中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50个左右,形成一批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性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挤、交通不便等都市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城市交通已经上升到第一位的问题。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城市交通解决不好,城市很难健康发展①。
以下几方面是都是现在城市交通问题上的一些常见的表象:
一、公交线路过分集中于某条道路②
对于城市的塞车现象几乎在众多理由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就是在某些道路上公交车的停靠影响。我们知道,一般道路流量接近饱和之后,即使一辆车的阻隔已可以造成一条车道的塞车,因为流量饱和后的转移,必然会导致整条道路的交通拥挤与行车缓慢。道路上即使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一般按规范设计,最多也只能同时驳靠三、四辆标准公交车,而现有公交线路如此过份密集的布,根据现有的发车频率,这样在一个公交车站,一般几乎同时有10辆或更多地公交车同时到达,为了争取先入为主,车辆互相顶牛,常常造成现有划定的公交车道长时间塞车,同时也使得邻近车道的车流备受影响,由以上可以看出,公交线路过密已确实成为交通阻塞的一个主因之一。
二、道路交叉口过分拥挤
交通过分拥挤阻塞的主要原因除道路容量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外,主要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够。近年来,各大城市都投入巨资大力修建和改善道路,目前的道路容量基本上暂时满足了机动车的发展。
三.交通事件的影响③
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其他特殊事件等随机因素产生的对正常交通流的干扰。驾驶员的行为在某些时候对交通流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车辆间距很小的时候,车辆速度的突然改变会引起交通流特性的巨大变化,导致更多的车辆速度发生变化,使车辆速度降低,密度增大产生拥挤。
四、交通需求变化的影响
产生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巨大的交通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动化水平发展迅速;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的举办;大学开学;节假日旅游;国外领导人访问等等这些都会增加交通流量,造成交通的堵塞。
五、其他一些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④ 5.1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5.2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5.3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5.4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 5.5交通基础设施起点薄弱
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设施、通讯设施以及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等设施。建国初期,我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000km,技术等级十分低下,而交通教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缺乏深入的交通基础研究,忽视交通管理的潜在价值,很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实施和推广。
5.6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现代交通意识是指对于现代交通的本质、概念、目标、运营、规章、秩序的理解和日常运用。
5.7交通结构失衡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 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5.8道路结构失衡
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
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5.9道路设施发展与交通需求增长失衡;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1)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2)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3)收费制度。
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可以在高峰时间向过路车辆收取,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4)错开上下班时间。
做法主要有3种:a.错开上下班时间,b.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c.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
(5)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6)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⑦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的供需矛盾不仅突出,而且还成为交通拥挤的一大因素。
(7)运输需要的调整解决交通问题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交通需求即城市活动的水平,交通供给却是交通发展水平,面临的问题是供需关系不平衡。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还要适当地抑制不合理的交通需求。
(8)提高现存交通的利用率⑧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车辆线路诱导系统对车辆进行引导,对区域交通进行控制。
(9)加强对行人的交通法规教育⑨
(10)为了实现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标,必须针对城市 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或选用综合管理的方
法解决问题⑩。提高通行能力;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加强车辆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①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提高交通容量,这是解决城市交通 拥挤问题的首选。
②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 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
③交通系统管理即通过一系列的交通规则、交通设施控制 交通量,提高网络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④提高人的安全交通意识,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的 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①李述:《关于城市交通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②景国胜:《城市交通问题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以现状典型的交通问题整治为例》
③黄欣 杨新苗 常玉林 程杰《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探析》 ④刘秋菊,景国勋,房耀洲《浅析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及解决方法》 ⑤张爱东《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⑥耿志民,季 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
关键词:道路施工,施工质量,问题处理
一、道路的根基问题及处理
1、在道路施工过程中, 会遇到某
些沟槽回填施工, 在回填复土中, 往往不按要求进行, 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如沟槽内水不处理干净就回填土, 使槽内回填土方含水量过高;有的虽有沟槽根基土方, 但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处理不合格就回填等。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是: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沟槽部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沉陷, 出现沟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及沟槽部位出现明显的凹槽现象。要解决这类问题, 首先是领导重视, 施工人员 (从施工人员到班组工人) 严格把关, 不准带水还土, 沥青块不准填入沟槽内。另外分层夯实, 这一点必须坚持, 不论填黏土或其他材料, 都必须夯实。同时应采用轻巧方便的机械夯实工具, 以解决沟槽填土夯实问题。
2、基层裂缝及其处理
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 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 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 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 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 避免水分蒸发过快;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 加强拌合, 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不均匀现象。
3、道路稳定层施工的质量问题与处理方法
稳定层施工中是道路施工的关键, 也是道路结构层的主要层 (表面层) , 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质量控制。
4、稳定层湿度及其处理方法
水泥石灰渣稳定层的含水量掌握不好, 没有严格按照材料试验配合比施工, 洒水不均匀, 甚至出现存水现象, 很难统一摊铺水泥拌和时间, 也给碾压带来一定困难, 碾压不好还会出现弹簧式龟裂。其处理方法是:洒水要用有经验的人洒水, 洒水要均匀, 中间与边沿一样, 一般掌握用手紧捏能成团、落地能散开适宜。
5、碾压及其处理方法
施工人员对石粉层的碾压往往不重视, 不按规定碾压几遍就行啦。其实不然, 碾压很重要, 碾压不好、不均匀就直接影响稳定层的强度和承重能力, 表现在稳定层不平整、碾压不实、不均匀现29象。其处理方法为:碾压稳定层前, 检查稳定层厚度、平整度是否合理, 拌和是否均匀, 掌握“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 在稳定层到最佳含水量时开始碾压, 碾压时压路机的轨迹依次压1/3轨迹, 碾压后表面平整, 无明显轨迹, 压实度大于98%。
二、道路易损坏的位置及处理
道路建成后, 路面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出现问题最多的部位往往是施工中最易疏忽的部位。造成这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下水管道检查井 (窨井) 砌筑完工后, 在回填过程中, 井四周的土体没有采取夯实措施, 造成沉陷。
2、在筑路铺装基层时, 检查井盖
往往高出基层, 压路机不易压到边缘, 造成大井四周的材料密实度不够, 出现四周沉陷, 坑坑洼洼现象。
3、由于施工原因, 往往检查井 (套)
底座不是一次做到设计标高, 而根据情况分次升到设计标高的, 特别是最后一次调整中, 因调整升降尺寸较小, 马马虎虎就对付上去, 有的不重新坐浆, 仅垫些小碎石, 四周不用混凝土护边, 结果一通车后, 造成盖座走样, 甚至移位。
4、检查井盖标高与四周路面高差
超过范围, 通车后发生冲击和颠簸, 加速盖座移动。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土基施工时, 必须注意检查井四周的土体夯实, 在压路机无法辗压到边时, 必须用人工夯或机械夯夯实。
2、在铺装基层时, 压路机的后轮沿井的边沿来回压实, 特别是横断面方向的井边, 压路机应顺道路的横断面方向沿边反复辗压, 不能怕麻烦, 必须重视这一点。
3、检查井盖座每升降一次, 都必须重新用砂浆坐浆, 并在其四周护上三角形混凝土带, 以固定井盖座, 强度达到后, 周边用沥青混凝土与路面衔接好, 标高与周围路面标高保持一致。
结论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质量缺陷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要每道工序都严格按规范施工, 按规范检验, 施工人员与质量监督人员密切配合, 提高质量意识与责任心, 就不难创造出道路施工优良工程。同时也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按操作规程操作, 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从而提高道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丘慧强:《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10月。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对策
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在保证道路工程具备足够运输能力的同时,也要保证道路的平整性与合理性;此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道路的美观性与经济性,保证其最大性能的发挥。要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要明确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囊括多种因素。在研究公路工程质量的过程中,不但要从内部因素出发,更要结合外界环境,从基础工作、控制和检验等各个过程进行分析。目前,中国的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当务之急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1、建设管理体制不规范
同是建设项目,由于管理体制和资金来源的迥异,导致其管理模式大相径庭,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通常来说,国家重点项目、大型项目和国际项目的管理体制相对规范,管理水平高,而中小型项目和地方性项目管理体制的规范性较为欠缺。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容易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管理问题,质量问题自然也是首当其冲。
2、原材料质量问题
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当前,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原材料的质量良莠不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工程建设项目的原材料一般不是统一采购和分配,而是由各承包商自行采购,这就导致原材料的来源过于宽泛,繁多的供应商意味着其中可能不乏信誉低下者,提供的原材料弄虚作假;(2)工程建设项目中可能会存在为降低建设成本而选择低质量原材料的现象,以次充好,总体上降低了工程质量水平;(3)部分工程建设项目由于设备和人员的限制,检验手段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原材料的检验得不到保障或受到二次污染;(4)工程建设项目受成本、环境、进度等限制,一般按“就近”原则选择地方性材料,而地方性材料例如石料、石灰和沙子等往往以小型加工厂模式为主,生产工艺落后,且缺乏标准化的生产程序,生产出的原材料不论在等级、规格还是材质上质量都难以保证。
3、承包商经验不足
我国的公路建设很多时候采用承包商承包的方式进行,这是加快公路建设进程的一个途径,因此,承包商的经验也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部分工程承包商由于经验少,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在人员配备、组织调整和资源配备等方面做得不完善,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现场控制、技术支持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力不从心,导致工程建设管理混乱,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在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中,有些承包商对高等级公路项目的经验较少甚至没有经验,缺乏相应的筑路机械设备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也是公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原因。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1、 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程序相对复杂,且土石方面的工程量相当大,与其它相关体系如:路面、防护、桥涵、排水等专业联系紧密,并受外界因素如:气象、地貌、地方环境、地质等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工程结束后路基稳定,坚固耐用,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施工,为确保高品质的路基工程奠定基础。通常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3个方面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第一、预先的地基基础较差。第二、路基在进行压实过程中,未达到正常标准。第三、桥台路基在初始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质量为符合要求,影响桥头路基质量,产生桥头跳车的现象发生。
2、 道路路面施工主要存在有以下质量问题
第一、路面早期结构被破坏,路面强度不达标。第二、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出现的问题是:纵横向裂缝、龟裂、平整度差、断板、壅包、推移、角隅损坏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盲目追求工期,对质量要求不严格,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不当。第三、含沥青的路面被早期破坏。第四、由于施工过程中组织者与协调者沟通不当,或最初设计不合理,道路实施中管线的交错施工,对路面的破坏导致路面平整度差、沉陷等。第五、路面施工错误或路面坡度设置的问题,经常会产生路面积水或车行不畅。
3、管道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渗水产生的原因包括:第一、管道基础较差,使管道与基础产生凹陷,是局部产生积水,当时间较长时,发生管道接口或整体开裂现象。第二、施工中所选择的管件材料质量较差,管件在外力下容易发生接口开裂或管道破损的情况。第三、施工质量不达标,管道接口处发生局部开裂,容易导致渗水的发生。第四、在封口过程中没有充分密封,尤其是处于井内部分检查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三、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控制对策
1、原材料质量控制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同种类原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成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看名生产厂家的资质,因而原料的采购必须注意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且信誉良好的企业。其次,是要认真检查产品的检测报告,对原材料的数量和规格等进行严格的把关。最后,必须对材料进行随机的检测,只有经重复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被批准用于实际使用。
2、测量质量控制
现代的道路工程具有线型布置的特色,并往往依照复合导线设置平面控制点,由于城市的建筑物布局较为紧密,且地下管线的复杂性较高,因此道路的排水管道定位也必须具备很高的准确度。以免出现管线间的擦边及碰头的发生。因此,对市政道路水准路线的检测及控制须符合二级程序的标准,且误差必须在要求的范围内,另外,在测点任务完成后必须对测量进行及时的防护,进而是监理记录和检查,然后对施工工程进行复核签收。这一系列程序是保障测量质量的基础。
3、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时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放坡不到位,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等。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 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
结论:
由于市政道路的质量对道路的使用寿命、人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外在环境,甚至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及控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国华.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才智, 2010,(23) .
[2] 林举冲. 加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J]. 大众科技, 2007,(03) .
[3] 王小凤,李玉青. 市政道路工程集议[J]. 硅谷, 2009,(18) .
[4] 孙天进,任杨元.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 经营管理者, 2009,(10) .
[5] 胡来祥,胡伟丰.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管理[J]. 经营管理者, 2009,(21) .
[6] 黄彪. 浅谈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经营管理者, 2009,(24) .
【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2
浅谈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10-24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状思考与对策12-03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07-09
《道路交通安全法》试题及答案10-18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实施05-30
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工程11-02
县城交通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