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环境心理学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工大环境心理学(通用7篇)

合工大环境心理学 篇1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管理信息系统与系统工程方向

①《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②《应用统计》

考生可在①②中选一。

管理科学与工程

(2)工程管理方向 ①《建设项目管理与经济分析》

120202企业管理 ①《生产与运作管理》

②《市场营销》

考生可在①②中选一。

120201(会计学)①《财务会计》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①《技术经济学》

120401行政管理 ①《公共管理学》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①《土地利用规划学》

020204金融学 ①《国际金融》

020206国际贸易学 ①《国际贸易与实务》

具体内容与参考书目请对照“管理学科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管理学科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教育部要求,初试合格的考生需参加复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管理学科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一、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笔试部分主要进行专业综合测试,重点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内容应涵盖所在学科对应的本科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

二、各学科面试的基本要求: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外语水平,对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

三、复试笔试科目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与系统工程方向复试科目: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或应用统计

(1)《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占200分。

主要内容:本门课程主要分为数据库系统理论和数据库系统应用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又包括基础篇、设计篇和系统篇三个部分:基础篇包括数据库技术的一般概念、关系数据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及关系数据理论等;设计篇主要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等;系统篇包括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和数据库完整性等内容。应用部分侧重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要求能够在该关系数据库系统上进行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并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参考书目: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2)《应用统计》,占200分。

主要内容:要求考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利用Excel的图功能、函数功能和数据分析功能解决具体数据分析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

参考书目:袁卫 庞皓 曾五一 贾俊平主编 《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程管理方向复试科目:建设项目管理与经济分析

(1)《建设项目管理与经济分析》,占200分。

主要内容:建设项目管理概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组织形式及承发包模式;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后评价。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

参考书目:1 王洪、陈健主编 《建设项目管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傅家骥等主编《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企业管理专业复试科目:生产与运作管理或市场营销

(1)《生产与运作管理》,占200分。

主要内容: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运作战略、新产品开发的组织与管理、设施选址、设施布置、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企业的生产计划工作、物料需求计划与MRP-II及ERP、供应链管理与库存控制、项目计划管理、准时生产制、设备管理等。

参考书目: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市场营销》,占200分。

主要内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市场营销的演进及营销思想的发展、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及新兴的分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促销策略、营销战略

参考书目:张明立:《市场营销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会计学专业复试科目: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占200分

主要内容:1.会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等);2.各会计要素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编制(资产、负债、损益、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报表编制);3.其他会计事项核算:借款费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外币交易及外币报表折算、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 参考书目:

1、《中级会计实务》 最新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用书

2、《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技术经济学专业复试科目: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占200分。

主要内容: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含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风险决策等),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参考书目: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5、行政管理专业复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占200分.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对公共行政从传统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概念和特点;政府的角色,公共企业的作用,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行政组织内部要素和外部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中市场机制与民营化运动、伦理等问题。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导论》,(澳)欧文.E.休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6、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复试科目: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占200分。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导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土地供给量和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居民点用地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参考书目:(1)王万茂、韩桐魁主编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3月

7、金融学专业复试科目: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占200分。

主要内容:掌握国际收支的涵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西方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掌握有关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汇率决定理论、外汇市场的业务与外汇交易;了解国际储备及其管理;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一般的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交易;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格局及形成原因以及国际债务问题;基本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参考书目:复旦大学出版的《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为主

8、国际贸易学专业复试科目:国际贸易与实务

《国际贸易与实务》,占200分。

主要内容:掌握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国际分工的发展及有关理论;世界市场的发展、特征及进入途径;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及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政策及关税、非关税、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贸易条约和协定及GATT和WTO。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和主要的贸易术语,掌握进出口合同中商品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海洋运输的方式、运输条款和海运提单;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承保范围、险别和保险条款,商品价格的规定方式、计算及佣金和折扣的运用;货款的支付工具及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支付方式和选择;一般性条款。

参考书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陈同仇薛荣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

在参加面试时(初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以及校内外推免生),考生需提供成绩单、以及能够反映自身能力与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各类获奖证书及证明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学科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复 试 指 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硕

士研究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一、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1.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水平考核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笔试、面试均设定合格线。

由院复试小组负责命题、面试及评定复试成绩。

2.复试笔试科目

考试科目 各科分数 参考书目 编(著)者 出版社

微生物 50 《微生物学》,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食品化学 50 《食品化学》 阚建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食品工程原理 50 《食品工程原理》 李云飞,葛克山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食品工艺学 50 《食品工艺学》 赵晋府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复试笔试内容:见复试大纲

4.面试主要内容:面试小组由不少于5位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外语应用水平,主要内容包括:

(1)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

(2)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

(3)外语听力及口语

(4)大学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

(5)专业课程以外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6)特长与兴趣

(7)身心健康状况

考生可以根据以上面试内容,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由学校权威部门出具的成绩单和排名,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各种获奖证明材料、本科毕业撰写的论文、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等材料、其他能证明考生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二、录取方式

学院对复试笔试、面试都单独设定合格线,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将被录取。

合工大环境心理学 篇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水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社会的各领域。哈工大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马放教授, 在水污染控制研究领域兢兢业业,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不仅让自己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无限放大, 同时, 也为祖国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心科研, 致力水污染控制研究

1986年7月, 马放毕业于辽宁大学生物系, 获得本科学位, 从此便与水资源研究结下不解之缘。随后, 他又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先后完成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业, 因其优异的成绩而留校任教。2000年8月, 他开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副教授, 并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期间, 他一直致力于从事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 微生物生理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谈到马放教授的工作, 他说, “简单地说, 我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将污水处理成符合达标排放到自然界里的水的过程, 除此之外就是延长城市里水的循环使用, 从而达到节省水资源总量的目的。”殊不知, 马教授简单的描述下却包含着众多国际先进成果的开发, 包括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发出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理论与技术应用、工程菌的构建及生物增强技术、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技术、生物相分离技术、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污水处理全流程资源化、特种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及生物强化等技术, 并已取得显著成果, 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尤其是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及环境工程菌剂的开发与应用和特种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及生物强化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形成产学研一条龙, 并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具体来讲, 马教授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率先提出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 该技术获得7项发明专利, 2004年该技术通过鉴定, 此技术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5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证书, 2012年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SQ2009AA06XK1482412) , 此技术现正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给水处理、废水处理和发酵工业等领域。

——特种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及生物强化, 针对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 开发了生物强化工程菌剂、高效生物强化载体填料、臭氧催化氧化、高效流化床fenton等系统技术, 形成了特种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物化生化组合成套工艺技术, 解决了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诸多技术和工程问题, 该技术获发明专利8项,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石化、印染、焦化、糖精等特种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生物增强理论与技术, 率先提出固定化生物活性炭 (IBAC) 的概念, 针对水中不同有机污染物筛选、驯化出高效的工程菌通过复配研究构建高效的工程菌, 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证明了固定的工程菌可在活性炭上长期存在, 发明了快速检测炭上微生物活性的方法, 并开发了一系列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为核心技术的净水装置。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 2004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寒冷地区污水生物强化处理理论与技术, 率先提出“菌丝球”作为生物质载体这一创新理论, 阐明了菌丝球的成球过程、机理和影响因素, 建立了菌丝球成球、降解、结构和传质四种模型。阐明了各菌群之间的作用关系, 构建了系列功能菌剂。首次采用将功能菌群和菌丝球同步培养的新型固定化方法, 实现工程菌的固定化。该技术以石化废水和城市污水为对象, 以生物强化为手段, 加速低温污水厂启动、提高污染物净化效能、改善污泥降解能力, 强化了系统的冲击负荷能力。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哈尔滨制药总厂臭气处理工程、哈尔滨气化厂。该课题获2006年度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环境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经研究开发出一系列高效生物工程菌剂, 经人工筛选反复驯化得到的工程高效菌种, 同时经生态复合构建成生物体系, 其具有优良的机制, 能长期适应生境。已开发出成型的产品及配套技术, 高效生物工程菌剂正广泛应用于哈尔滨太平污水厂、佳木斯污水厂、琅琊台污水处理厂、天津新开河水厂的示范工程上。目前开发出的系列产品:城市污水厂低温快速启动工程菌、污水处理厂化工废水工程菌剂、给水微污染工程菌剂、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程菌、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再生工程菌剂, 出版《环境生物制剂开发与应用》著作1部, 获专利4项。

成果转化, 促产业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何科技成果的研制, 其最终目的都是转化成生产力, 创造更大的价值, 才能真正驱动社会不断发展。2010年, 马放教授受宜兴政府邀请, 带领其科研团队在宜组建了哈宜环保研究院, 并出任常务副院长职务。如今, 哈宜研究院已经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环保研发平台和产业基地。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哈宜模式”在马教授的带领推动下已经成为业内环保口碑品牌。马放教授专注科学研究, 敢于体制创新,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了突出贡献。

同时, 马放教授在将技术成果向成套产品和设备转化方面, 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首先, 他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脱氮除磷工艺提升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以多项生物载体填料专利技术为核心, 基于生物强化技术, 开发了“表面改性聚氨酯软性填料”、“悬浮多孔环状活性生物填料”等系列新型生物载体填料。这些系列生物载体填料, 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填料填充率, 并可在好氧、厌氧、缺氧池内投加, 提高系统整体的处理能力, 节能降耗, 不同系列填料可实现悬浮投加、悬挂添加、固定床接触氧化等不同方式布置, 更可方便的用于污水厂的升级改造过程。该技术产品, 已用于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 此外还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啤酒、食品、化工、医院等工业废水处理工程。

其次, 马教授针对各类不同特征污染物筛选出各类工程降解菌, 并构建出包括脱酚菌、除油菌、破乳菌等各类菌种在内的工程菌种库。针对不同种类污染物, 复配强化出专属高效环保工程菌剂, 利用此类工程菌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降低处理成本。成功解决低温污水处理厂快速启动、城市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生物强化, 以及糖精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煤气废水、糖蜜酒精废水等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难题。基于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平台已在江苏哈宜戴沃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 完成水处理絮凝剂、破乳剂、低温工程菌剂、难降解物质专用降解菌剂等系列环保工程菌剂和生物制剂的产品化和推广。

最后, 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散型污水收集处理困难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马方教授开发了一系列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实用技术, 包括:“强化污泥过滤一体化A/O污水处理技术”、“喷射环流高负荷生物处理技术”、“高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基于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平台已在江苏哈宜美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 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的成套装备, 目前已完成20吨/天、50吨/天、100吨/天、200吨/天、500吨/天、1000吨/天等系列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产品化生产和工程建设。

不断实践, 硕果累累

凭借着在水污染控制研究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科研硕果, 马放教授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水体污染治理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60余项。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夏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7项。先后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环境保护先进个人”, 2002年获得华维教育奖金, 2006年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在主持“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阿什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期间, 马放教授从2012年开始, 从源头农业的清洁生产入手, 利用生物技术对已经产生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从源头上对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同时, 他们在农田至水域的过程中种上可以过滤污染的植物进行过滤, 叫做过程阻断。建设城镇的小污水处理厂, 在污染末端进行控制。并且在区域内建立沼气发电设备, 将农村畜禽粪便等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变成有机肥料和能源, 形成了区域内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渐将阿什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打造成为区域综合治理的范本。

马放教授在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科研与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笔耕不缀, 发表论文300余篇, 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 申请及授权专利75项, 出版著作12部。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余门专业基础课程, 为国家输送了诸多高新人才, 同时, 由其主讲的《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还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及校级优秀课程, 该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合工大杰出校友 篇3

王国平:1950年1月生,四川开江人,197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师。现任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任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余杭县委副书记、书记,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杭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杭州市委副书记,嘉兴市委书记,省长助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苗圩:1955年5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82年合肥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历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销售部经理、生产司副司长、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副总工程师、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高祀仁:山东青岛人,汉族,1944年3月生,1968年毕业于在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系.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主任,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曾任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省委常委、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广州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十五大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

程安东:生于1936年10月,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系。现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共江西省萍乡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江西省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兼西安市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党组书记。

奚国华:197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现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共十六届候补委员党组副书记。历任上海市电报局副局长、上海市长途电信局 局长、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电信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

叶青:生于1933年6月,195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8年至2003年,现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十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生产委员会主任、党组成员;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邵桂芳:汉族,1943年9月生,山东莱州人,1963年8月至1969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学习。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八次党代会代表。曾任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副省长兼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王思齐:1940年11月出生, 安徽铜陵人。196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系精仪专业。贵州省政协主席。1983年6月至1988年2月任州省总工会主席,2003年1月在政协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当选为省政协主席,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州委书记、省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第六届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第七届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常委。

徐立全:生于1956年2月, 安徽合肥人,1982年2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安徽省省政府副省长。曾任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是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倪岳峰:1964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1987年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宋健的唯一的自动控制博士,1997年先后任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司长;环境保护司司长。2000年任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曾晓东:1938年12月出生,湖北远安县人。1963年9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环保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派驻国家环保总局纪检组长。1987年11月-1992年12月,任国家三局副局长、局长、七司司长。1992年12月-1998年11月,任中央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

蔡其华:生于1955年7月,汉族,籍贯江苏,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水利系农田水利专业。现任中共长江委党组书记、长江委主任,中共十六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9月任安徽省水利厅综合计划处副处长;1994年9月任安徽省治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1月起先后任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厅长、党组书记。

濮洪九:出生于1936年。1956年9月参加工作,合肥工业大学矿建系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2001年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同年九月当选为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贾成炳:1941年出生,安徽合肥人,1965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现任中央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曾任机械工业部人劳司司长、办公厅主任、部党组成员。

王鹤龄:安徽阜阳人,1949年11月生,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授。无党派。1997年3月任安徽省工商联会长1998年1月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八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是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郑牧民:1951年5月生,汉族,安徽凤阳人,1973年12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矿产地质系专业。现任九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2003年1月任马鞍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十三大、十六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七届、八届省政协常委,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商界

祝义才:

1967年,生于安庆桐城

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

1989年,从安徽省交通厅属下的海运公司辞职下海,做水产贸易

1992年,底到南京创立雨润集团,主营低温肉制品加工

1996年,雨润收购国有企业南京罐头厂,祝义才成为江苏省首个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家2001年,祝义才介入房地产行业,2002年收购南京河西房地产开发公司

2001年,祝义才首次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百富榜,位列第53位,资产8.8亿

2002年,在香港主板买壳上市,成功入主东成控股

2003年,祝义才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在“2004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中,祝义才以203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41位,居江苏富豪之首。

左延安:1949年10月出生,安徽枞阳人。全国人大代表,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阶段毕业于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68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总经济师、厂长等职。现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第八届政协常委、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天津大学兼职教授。

徐平:1957年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1982年2月,徐平进入东风汽车公司工作,历任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厂长、东风汽车公司工会主席、东风汽车公司载重车公司党委书记、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等职务。

张家仁,山西汾阳人。1944年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电器专业。现任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至1970年任抚顺石油设计院电工组设计员。1970年至1978年任荆门炼油厂供电车间技术员。1978年至1983年任浙江炼油厂机动科技术员、副科长。1983年至1994年任镇海石油化工总厂机动处副处长、炼油厂厂长、总厂副厂长、总厂厂长。1994年至1997年任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7年至1998年任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任传俊,59岁,196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分子化工专业,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自1983年起任中国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1994年起任中国纺织总会副会长兼仪征化纤联合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98年4月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11月5日起被聘任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兼高级副总裁,2002年12月3日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尹同耀:1980年~1984年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制造专业。现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1984年进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轿车厂任工艺员;1989年10月~1991年10月,赴德国、美国学习,并参与一汽-大众的前期准备工作;1991年10月~1996年11月,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任总装车间主任兼物流科科长,曾获一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5年,尹同耀离开一汽集团进入奇瑞公司工作。1996年11月~2004年2月,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2004年4月,尹同耀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学界

李健:1949年生于苏州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981年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87年公派苏联顿涅茨工业大学留学,历任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正司级)、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国家火炬计划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八六三计划联合办公室主任、国家科学技术部副秘书长等职。2004年11月被中共中央任

命为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黄海洲: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级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电机工程学士(1983年),上海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商务硕士(1987年),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企业经济学与财务博士(1994年)。曾任教于伦敦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公司财务、银行与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危机和金融系统稳定性、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和货币政策等。

合工大材料成型课程设置 篇4

课程名称

材料成型测试技术

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上)

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下)

合金原理及制备技术

液态成型工艺

金属熔焊性能

材料成型原理(下)

Brief review of material forming process 弧焊设备及控制技术

生产实习(材料成)

形势与政策C(2)

机械设计基础(Ⅳ)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

材料成型原理(上)

专业科技英语(材料成)

液压气压传动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

形势与政策C(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计算机动画(公选)

机械制造工艺(Ⅰ)

电子技术(Ⅱ)

物理化学

材料力学(Ⅱ)

大学物理实验A(2)

大学英语(Ⅳ)

美学(公选)

形势与政策B(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体育(4)

电子实习

工程训练B

电工技术

大学物理(Ⅱ)<2>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实验A(1)

大学英语(Ⅲ)

公共关系学(公选)

西方电影欣赏(公选)

形势与政策B(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育(3)

现代工程图学(2)

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各专业)理论力学(Ⅲ)

高等数学A(2)

大学物理(Ⅱ)<1>

大学英语(Ⅱ)

广告创意与策划(公选)形势与政策A(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体育(2)

军事理论

葫芦丝·巴乌演奏与欣赏(公选)现代工程图学(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导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

工科化学

高等数学A(1)

大学英语(Ⅰ)

形势与政策A(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体育(1)

军事训练

合工大环境心理学 篇5

注:复习要点仅针对这次考试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要点:

额定值应用,电源的功率及电源与负载的判别,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电位的计算,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

主要内容:

1、电路的组成、作用。

2、电路的模型:

(1)电源:电压源(US串RO),电流源(IS并联RO)。

(2)负载:电阻,电感,电容。

3、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参考方向,以及这二者的关系。

4、电源与负载的判别方法以及功率的计算。

5、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参考点的概念。

6、电路的工作状态:开路状态、短路状态、负载状态

7、欧姆定律:I= +U/R(U与I参考方向相同),I= -U/R(U与I参考方向相反)。

8、电阻串并联、分压分流公式。

9、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其推广,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其推广。

10、支路电流法(会列写方程)。

11、电压源与电流源及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会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帮助解题)。

12、结点电压法。

13、叠加定理(会用叠加定理分析问题)。

14、戴维宁定理。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要点:应用换路定律确定初始值,计算电路时间常数,应用三要素法求解电路中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画暂态过程曲线。

主要内容:

1、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i的参考方向决定)。

2、电路发生暂态过程的条件。

3、换路定则:udidu,uL,iC(其中正负号由电压、电流RdtdtiL(0)iL(0)

uC(0)uC(0)

4、会求暂态过程的初始值、稳态值。

5、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即f(0),f(),时间常数的求法以及响应公式。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要点:

正弦量与相量的互换,单一参数电路的基本关系,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并联谐振,画相量图。

主要内容:

1、正弦交流电及其表示方法:

(1)正弦交流电的参考方向

(2)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相量表示法(相量式、相量图)。

2、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的基本关系:

(1)电压、电流关系:数值关系、相位关系。

(2)功率关系: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

(3)能量关系。

3、RLC串联电路

(1)电压、电流关系:瞬时值、相量、有效值关系。

(2)阻抗、复阻抗式、阻抗的模、幅角。

(3)功率关系P、Q、S。

(4)阻抗、电压、功率三角形。

4、阻抗串联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注意相位关系)。

5、功率因数cos及其提高(C的计算公式,并联电容前后的比较)。

第五章 三相电路

要点:

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中线的作用,三相四线制不对称电路的分析。主要内容:

1、三相对称交流电源的概念。

2、线电压、相电压及其关系(数值、相位关系)。

3、三相电路的分析:

(1)三相对称负载

(2)三相负载的YN形连接,每相负载承受的电压,中线的作用。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相电流、线电流的概念以及对称电路中二者的关系。

(4)三相对称电路功率P、Q、S,的公式。

第六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要点:

变压器的三个变换功能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1、变压器的基本变换关系(电压、电流、阻抗变换)。

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

要点:

旋转磁场的产生、同步转速no,电机转速n,转差率S,转子电流频率f2。电机的机械特性,应用已知额定值求其他额定值的计算,起动问题及起动方法的分析计算。

主要内容:

1、同步转速no,电机转速n,转差率S,转子电流频率f2,以及之间的关系。

2、额定功率PN,额定电压UN,额定电流IN,额定转速nN,效率ηN,额定功率因数cosφN,以及之

间的关系。

3、机械特性,额定TN、Tmax、Tst及计算。

4、电机的起动、调速及制动方法,降压起动方法的计算。

第十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要点:

电器符号的识别,点动控制及单向连续运行控制、正反转控制电路读图分析与改错。短路保护、过载保护、零压(欠压)保护电器的识别及连接。

电子技术部分

第14章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

1、熟悉下列定义、概念: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载流子;在杂质半导体中多子的数量与掺杂浓度有关、少子的数量与温度有关;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P型半导体中的电流主要是空穴电流,N型半导体中的电流主要是电子电流;PN结。

2、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V-I特性、主要参数,3、二极管电路的分析(判断理想二极管导通与否的方法及其应用,二极管相连时(共阴极或共阳极)的优先导通问题)。

4、稳压二极管V-I特性、主要参数,稳压管稳压电路(有限流电阻、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

5、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电流分配关系,三个重要的电流分配关系式:

6、晶体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ICM, PCM:PCM ,UCBO、UCEO和UEBO。过损耗区、过电流区、击穿区和安全工作区。

9、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

温度对ICBO和ICEO等由本征激发产生的平衡少子形成的电流影响非常严重。

UBE具有负温度系数。

当温度升高时,ICEO和β增大,输入特性左移,最终导致集电极电流增大。

10、根据三个极的静态电位判断(什么三极管、各是什么极)(处在什么工作状态)。

第15章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1、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限于共射极放大电路: [固定偏置电路和工作点稳定电路]和射极输出器},信号放大原理(从图解分析法来理解)

2、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直流通路、静态工作点及其稳定、直流负载线、求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法,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交流通路、微变等效电路;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

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分析、输出波形反映出的失真(结合试验)

4、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与应用(仅概念)

5、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零点漂移问题;①理解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的概念,②差分放大电路用于抑制零点漂移的概念。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概念、放大电路框图。

2、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或增益))

3、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线性工作区和线性工作区特点

4、理想运放、虚短、虚断和虚地的概念,及其在推导运算放大器线性运算关系时的应用。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运算输入输出关系的推导方法,包括:

①同相和反相放大(比例运算)

②求差、求和(减法运算、加法运算)

③微分、积分运算电路

④多个运算放大器组合的运算电路(例题、习题要很熟悉)

5、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阀值电压、传输特性、波形)

第17章 放大器的负反馈(例题、习题要熟悉)

1、基本概念: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并联反馈和串联反馈等基本概念;

2、反馈类型判断:集成运放电路交流反馈的四种组态判断方法、反馈极性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4、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5、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馈后,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计算;

3、集成三端稳压器及使用方法

第2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1、各种门(含复合门、集电极开路门、三态门)的逻辑符号、逻辑关系、状态表。

2、逻辑代数运算法则

3、各种门的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4、最小项的概念、逻辑状态表与逻辑式的相互转换。

5、逻辑函数的化简,尤其要掌握卡诺图化简。

6、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7、编码器与译码器的作用与种类,编码器位数的确定。

第21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区别

2、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可控RS触发器、主从JK 触发器、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的逻辑符号、状态表,会根据时钟和输入信号得出输出信号波形。

3、会进行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4、寄存器功能及种类。

5、用触发器实现二进制计数或十进制计数或任意进制计数的概念。

6、异步计数器与同步计数器的概念。

合工大环境心理学 篇6

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是由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三校均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学校于划转黑龙江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南工大导师资料 篇7

主要研究方向:无机及复合新材料,超高强胶凝材料,重点工程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多孔材料电化学和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理论。

目前承担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省级重点项目,指导在读博士生12名,硕士生3名。在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高性能水泥制备与应用、高孔隙低碱度胶凝材料、特种玻璃材料、纳米透明功能涂料等,特别是新型特种玻璃材料的研究,为本学科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和建立了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国家 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在国际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26篇,出版专著4部。

沈晓冬,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宿迁)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东海先进硅基材料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计划团队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第八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建设优秀人才,兼任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长期从事高性能水泥材料基础研究、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无机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研究,在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基础研究及制备工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及水泥的绿色制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高性能气凝胶新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在内的10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多项企业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关成果先后获得近十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高胶凝性高复合性高C3S水泥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及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胶凝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环境友好型水泥混凝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2篇,其中SCI检索34篇、EI检索47篇;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公开17项、申请4项,申请PCT国际专利3项;参与编写专著5部。

丘泰,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材料制备中心主任。1984年获南京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8~1989年、1997~1998年曾先后在法国国立工业陶瓷高等学院、法国南锡矿业学院从事科学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江苏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陶瓷材料(结构陶瓷、微波及电子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

近十余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八六三项目、国家经贸委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江苏省攻关项目、江苏省高科技项目等。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项目有:大功率微波管透波材料、BN基材料、衰减复合材料、分布衰减薄膜材料等。

完成成果鉴定20项,包括陶瓷材料超塑性成形、氮化铝粉末及高导热氮化铝基片、氧化锆超细粉及氧化锆陶瓷气流磨内衬、氮化物及碳化物精细陶瓷制品、PTC热敏陶瓷系列产品、碳化硅基微波衰减材料、新型氮陶瓷、高韧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柔软微波吸收体、高导热微波衰减陶瓷、高频低损耗LTCC生料带、热电子发射材料及新型基体、增益均衡器复合材料、分布衰减复合陶瓷、多功能吸波密封胶、超小型化微波器件组合材料等项目,成果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检索收录1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其中12项已获得授权。获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航空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从事本科生教学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研究生教学课程:《无机材料科学导论》、《高温结构材料》、《法语》等。

张少明,1940年11月生,教授、博导,中国水泥协会理事、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理事、江苏省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水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85年-87年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1、超细粉体制备与分级技术、材料深加工技术;

2、纳米材料的制备、处理及应用;

3、机械力化学的理论与应用;

4、特种功能粉体材料、特种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研究;

5、材料工程装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高性能水泥制备与应用的基础研究(973项目);

2、水泥清洁生产工艺及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

3、超细粉制备系统的优化设计与配套NHCF超细分级机的系列化;

4、NH系列分选设备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5、粉磨系统操作参数优化与改造。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1、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2、获国家专利5项;负责承担并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攻关项目4项;

3、获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1项;

4、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

邓敏,男,教授,博导,1992年5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获工博士学位。

现主要科研方向: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碱集料反应和硫酸盐侵蚀),特种水泥混凝土材料(植物生长混凝土,膨胀和延迟膨胀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功能混凝土)和特种工程材料(油井水泥膨胀降滤失剂,镁质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修补加固材料)。

主要承担的重点课题: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与应用的基础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的安全性”,国家电力公司重点项目“MgO筑坝关键技术在高RCC重力坝建军坝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低压低渗油藏调整井固井技术研究”,空军重点项目“机场混凝土大尺寸道面板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教年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励计划基金,江苏应用基础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科研成果: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研究类),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青年教师奖;12项成果通过部省级以上鉴定,其中”混凝土安全性专家系统”和“集料碱活性颁图”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腐蚀损坏原因及预防”和“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智能系统”项目分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混凝土碱含量限定标准”被列为我国标准(CECS53);发表论文71篇,其中英文论文32篇,中文论文39篇,论文被SCI收录11篇,被EI收录9篇,被SCI-CITA收录20篇,被国内外科技论文引用50余篇次,出版译著1本。

郭露村,1957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工学博士。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理事、校高技术陶瓷研究所所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陶瓷材料、固体燃料电池陶瓷材料、表面化学、陶瓷材料热性能。

主持及参与的主要项目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环保生态陶瓷的产业化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招标项目“纳米复合体材料的制备与成型研究”、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硅晶片线切割用6HSiC微粉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等。

目前在研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温特种陶瓷弹簧的研究”、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纳微米改性陶瓷粉体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SHS纳米增韧陶瓷复合钢管”。

横向及预研项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评价”、“超韧性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陶瓷晶须及其增韧陶瓷材料研究”、“陶瓷分散体系稳定性研究”、“高性能超节能陶瓷发热体高温电炉的研发”等。

申请/获得国家专利15项,多项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1)。

承担研究生《无机材料科学导论》学位课、《无机功能材料》选修课的教学。指导的研究生近5年(07~11年)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论文32篇,影响因子IF总和达70,其中:Journal of Power Sources(IF4.3)3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Hydrogen Energy(IF 4.0)4篇、Electrochimica Acta(IF3.3)2篇、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IF2.1)2篇、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F2.1)6篇、Colloids and Surfaces A(IF2.0)5篇。

李李泉,1955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理学硕士;2000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金属材料专业工学博士。2000年7月前,国家轻工业局电光源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000年8月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2.7-1992.10,美国Connecticut州立大学海洋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1994.10-1994.12,英国Warwick大学制造业管理中心访问学者;1997.10-2000.2,日本东北大学素材工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01.1-2001.9,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访问学者,2003.7-2003.9,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聘用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发光材料和新型能源材料制备技术及其性能研究。先后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和江苏省科技厅高技术研究计划重大项目。1998年以来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40余篇在Inter.J.of Hydrogen Energy、Intermetallics、J.of Alloys & Compounds、Materials Transactions.、J.of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和Materials Science Forum等国外期刊发表论文均被SCI或EI收录。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课程:《固体物理》、《材料结构与性能》和《科技英语写作》等。

李东旭, 1956年2月生,博导, 教授,博士后,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学士,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98年获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材料学院材料物理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新型碱胶凝材料、环境协调性胶凝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物理化学原理等方面的研究。

承担国家“973”-“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担任第3课题“性能调节型辅助性胶凝组分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从事固态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从事本科生课程有高等数学、经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从事研究生的课程有材料断裂力学、材料研究动态、工程应用数学、软化学制备方法等。

节能型钢渣水泥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优秀论文奖和研究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被SCI收录论文9篇。

曾燕伟,男,1956年生,材料专业工学硕士,凝聚态物理专业(南京大学)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本校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主任,江苏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固体物理》、《固体表面物理》、《材料物理导论》等课程教学。科研领域:铁电、铁磁、半导体、固体电解质等功能材料先进制备、微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与应用开发,其中包括薄膜、纳米组装等低维材料合成制备(化学法、MOCVD、磁控溅射技术等)、材料结构-性能计算机模拟研究和传统材料功能化或功能复合化技术的研 究。

科研简历:曾从事含铁矿物微结构及其性能的Mossbauer谱学研究和改性PZT压电陶瓷高机电耦合各向异性与电畴微结构的研究。90年代学习与工作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威尼斯大学、地里亚斯特大学、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ICTP)以及SACMI研究中

心。从事YBCO高温超导材料电化学氧插入改性、纳米ZrO2短程结构与颗粒分形结构的X 射线大角与小角散射测定分析、分形结构体系小角散射理论、纳米ZrO2及其固体酸制备与微结构分析、无宏观缺陷铁电薄膜材料胶体化学法制备、高温承载陶瓷构件表面结构改性等课题研究,在《物理学报》、《硅酸盐学报》、《J.of Materials Science》,《J.of Non-crystalline Solids》,《J.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J.of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J.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材料科学导论》(师昌绪、冯端主编,2002,北京)等多部专著和教材。

在研课题(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单分散铁电纳米晶化学制备及其平面阵列结构自组装研, 究; 2)大功率低磁矩低损耗微波旋磁材料研究;3)高织构化纳米单畴六角晶旋磁材料研制;4)金属-石英玻璃高性能封接材料与技术研究;5)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与技术研究。

叶旭初,1957年3月生,博导,教授,1982年浙江大学毕业,本科、1986年清华大学流体力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1998获化工大学化, 学工程博士。现担任:材料工程系主任全国非矿协会理事、碳酸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水泥干法生产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工业大学纳米、超细粉体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事湍流、多相流、燃烧、化学反应流等过程的数值模拟的模型与软件开发研究20多年,1999年开始使用CFX4系列的CFD(Computational Fuid Dynamics)计算软件,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发软件的各种应用功能,将致力于在燃烧、凝固、成型、环保、建筑、化学反应、流体机械等工业过程中的推广。现有课题:(1)中国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500吨/日生产线的燃烧分解炉优化分析;(2)江苏德邦化学工业集团:大型搅拌反应器的开发。

从事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分级与工业化研究10多年,设计、建成了超细重质碳酸钙、硅灰石、高龄土等生产线年产2万、1万吨各一条,现正在各类中低硬度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过程中工业化推广。目前科研重点是:化学合成、表面处理与应用。现有课题:江苏十五攻关:高质量氮化硅超细粉体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

先后6次主持或主要承担国家、原化工部、江苏省“八五”、“九五”“十五”攻关及基金项目,并通过鉴定或验收,获专利2项,发表论文50多篇。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课程各2门。

张其土,1962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导,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系主任,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先后被评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和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另外,分别获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二等奖一项、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南京工业大学优秀课程一等奖一次、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

主要研究方向:新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稀土玻璃和新型复合材料。在Si3N4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和复合制备工艺、Sol-Gel法制备超细粉末、石墨导电胶的研制、新型特种玻璃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国家级料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技术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科研资助项目等八项,已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项目有五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五十篇。

姚 晓,男,196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江苏省非金属基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石油学会钻井工程学会固井学组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固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建材协会科技评审专家。为西南石油大学首届及第二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获四川省南充地区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先后承担《油田化学》、《油井水泥外加剂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生态环境材料》和《材料学概论》等课程教学工作。主、合编出版石油高校统编教材两部:《石油专业英语教程》、《油田化学》,在国内外 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EI收录10余篇),译文6篇。曾获CNPC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华东地区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CNPC优秀电教片三等奖1项。

主要从事油田材料化学和油井水泥外加剂的研究工作。负责国家“十五”863项目(油田固井用水泥基多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和国家“十一五”863项目(低渗透油气藏复杂井用非水泥基固井材料研究)2项、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CNPC重点推广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攻关项目等多项,油田横向课题30余项,江苏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南京市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及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十五”973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CNPC “八五”及“十五”攻关项目等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鉴定成果8项,横向项目鉴定成果30余项。公开发明专利2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主持研发的油井水泥外加剂系列产品在国内二十多个油田推广应用,部分产品获江苏省和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吕忆农,1962年7月生,硕士,教授,博导,现代分析中心副主任,2001年赴日本静冈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借助超高分辨透射电JEM-2010URP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的高分辨像模拟分析软件,从原子尺度(0.1nm)对固体材料的原子排列或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组成、原子排列和结构缺陷等信息。进行低维纳米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表征,如氮化铝纳米管、纳米线结构表征,碳纳米管的结构表征,氮化硼纳米管、纳米线的结构表征,各种氧化物、半导体化合物纳米晶体结构表征。高性能压电陶瓷的研制。新型环境协调压电陶瓷的研究和开发。新 型功能陶瓷和光电薄膜材料的研究。固体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剖析。利用现代最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器,可对任何固体材料进行分析解剖,确定其组成和结构,为研制和生产这种

材料提供依据或方案。从事本科生的《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及研究生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的教学工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周洪庆,1963年生,材料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微波材料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会刊《电子元件与材料》编委。科研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元器件研发及其工程化。领域涉及微波毫米波复合介质与金属电路系列基板;高频微晶玻璃生料带与低温共烧无源集成多层微电路基片;新型微波陶瓷介质系列材料与元器件;高调谐低损耗铁电移相材料;高频MLCC与高性能磁性材料;耐高温金属陶瓷天线材料;大功率宽频高稳定复合介质材料;微波材料电磁性能测试评价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等。项目组已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各种实验与工程化工艺设备、性能测试仪器等平台建设。

科研成果:近年来承担863在内的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微波毫米波带铝衬低介复合材料、微波多层电路材料与层压工艺、高频低损耗LTCC生料带等8项目已通过国家级鉴定验收,拥有重大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微波毫米波复合**系列材料与金属电路基板,09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先后获得国家与江苏省产业化支持。目前正在朝着建设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微波材料科研开发与产业化基地而努力。曾获江苏科技进步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SCI、EI检索20多篇。

上一篇: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下一篇:汽车维修社会实践报告体会心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