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1

通过对“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的学习,我收 获很大。

陈老师系统地总结归纳了教学活动包含的八大要素即

(一)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活动所侧重训练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四)活动所涉及的材料

(五)指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六)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安排

(七)评价与反馈的手段和形式

(八)活动的修改和调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先更全面地考虑这些要素。

另外,陈老师所讲的关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如:自己认为教学活动设计得挺好了,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意外的问题。对话操练时,由于部分学生跟不上,自己又得花很多时间去引导或再示范。也许自己对学生的具体水平没考虑好,或是目标设置不太明确吧,教学内容就难完成。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应激能力,懂得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的修改或调整,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好的课程导入可以把外语学习带人新的意境之中,变单纯的机械模仿活动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变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外语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一次精心设计的导人既可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恰到好处地选择突破口导人课程学习,不仅能带领学生渐入佳境,还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导入采用学生谈话、活动,演讲、表演等方式进行课程导人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可使学生由听众变成实践的参与者——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兴趣,消除胆怯心理,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提高了进行交流的能力,这样的导人有更强的感染力,可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自由谈话式导入 学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几个人就某个情境进行对话,如问路、打电话、就餐等。还可以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可各自发表意见,也可进行小组汇报或总结。谈话的内容很丰富,可以谈论天气、热点新闻话题、日常生活、电影电视节目等。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导入新课。

2、活动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同桌活动,互相邀请对方参加某项活动,提供帮助等。或是3—4人一组就某一话题进行小组活动,还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收集信息,完成交际任务。这样既可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又为教师的课程导人增加了更多的素材。

3、演讲导入

教师可让一位学生上台进行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让其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学生可让其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演讲;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作即兴演讲。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演讲的人员及主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又可作为一节课的导人。

4、角色扮演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新、旧语言知识,通过情境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还可把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改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并加以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让学生各自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不仅可使学生事先就对课文有了充分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教师也能够充分地利用表演导人新课。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导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巧妙地导入新课。

1、联想导入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2、设置问题导入

教师可在进入新课之前,从不同角度直接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这种提问法可以把学生迅速带人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

3、直接破题导入

对于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直接破题而人,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利用文中插图或实物等进行导入

在每一篇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中,都配有与课文相关的插图,令学生在未学习课文之前对课文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对形象的插图进行描述和讨论,就可以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对于另一些课文,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物导入新课。利用这些方法,能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

5、利用背景知识导人

要学习、理解某个外语句子或语篇,如果学习者不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还对所学文字的内容、专业背景较为熟悉,那么掌握这个外语句子或语篇就会事半功倍。对于这些历史题材或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的课文,教师应该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工具书或上网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可采用介绍作者、时代、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讨论课文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等途径,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导人课文作了很好的准备。

6、利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导入

随看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还能使其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效果。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题选择使用不同的导人手段。而不管使用怎样的导人方法,都应以学生能更好地参加课堂教学和理解所学知识为中心。此外,导入要有很强的目的性、相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导入应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合理的课程导入,可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 “ 后进生 ” 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乐趣。要保持学生的高度学习积极性,否则就只是好学生的天下,大部分的学生不再参与学习,成了无效小组学习,课堂效果差,教学效率低。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2

一、影响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一)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测和分析, 最终给予形成性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两方面:一方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五个原则:即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正面表扬与批评教育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以教学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提高学习效率。

(二) 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有效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如果因为教师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流程, 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 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 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 耽误了学生。所以,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一定要精心备课,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做好教学设计, 以积极的教学情感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达到“会学”的境界, 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学习过程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比较繁杂,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感知正确信息并收集的能力, 正确处理并将其表达出来, 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过程, 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四) 实施有效教学的动力———有效的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动力。在每节课后, 师生都要反思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从中找到自身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不仅要反思教学过程, 即是不是符合学生实际, 是不是将教学内容全面呈现给了学生, 有没有遗漏, 重、难点处理得是否得当, 而且要反思教学效果, 即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没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有了这些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效率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适时、合理、全面的评价, 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并且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 教师能够发现在教学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 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适时调整和改善。所以, 教学评价一定要适时、合理、全面, 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包括:激励法、协商法、建立成长记录袋等等。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激励评价法, 即多鼓励、表扬学生, 让学生得到正面的评价情绪体验,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 教学评价不是单一出现的, 而是多种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的。适时、合理、全面的评价, 不仅能发掘出学生的闪光点, 也能发现其失误和不足, 并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 提问要有意义。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本单元、本课时所讲授的主题进行, 要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不能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地发问, 那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考。所以, 教师要遵循授课思路, 根据课堂实际提一些有一定思维容量和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主动思考教师的提问, 大胆回答问题,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形成。

2. 提问要有层次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有层次, 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要求, 难易搭配, 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学习好的学生, 提问要有创新性, 要有深度;对于中等学生, 提问要有提高性, 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差生, 要提基础性的问题,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总之, 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自觉、流利、熟练地用英语回答问题, 调动全体学生一起积极思考, 最终让学生主动交际,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 提问时, 教师不仅要注意态度和语气, 而且要抓住提问的时机。

在提问时, 教师的语气要友善、温婉、柔和、谦逊, 并且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学生回答正确时, 给他们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回答不太理想时, 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 学生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学生回答错误的答案, 教师也不要指责、呵斥, 而要慢慢地进行引导。提问也要抓时机, 在不需要提问的时候乱问一气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抓住关键点, 即教学重点处、突破难点时、知识相似易混处和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进行提问, 才能发挥问题的重要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

(三) 优化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1. 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 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首先, 教师教学时要尽量使用英语。“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教师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活动, 并且用体态语言进行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 这就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外部条件。其次, 英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英语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 开放思维,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 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法”。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逐渐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学会”转化成“会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新课程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就必须要知道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深刻分析, 精心备课, 想尽办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于初中英语微课的有效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课程教学 应用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的一门课程,经过数十年的课程改革,进而开发推广一种全新的英语微课程。现如今,开发推广的英语微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微”,本质属性始终与“英语课程”相联系;同时还应体现出“微”而又有“序”,其评价指向更倾向于“微”而立“人”。总而言之,英语微课程本着一种丰富的英语课程价值受捧于当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便利性,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一、微课程

所谓的微课程,就是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将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考点等通过视频录制的形式以视频教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程的生产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碎花片的学习和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方式的一种重新规划,同时也是对现有教学以及教学理论的一种极大挑战,往往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和自由性。往往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其最主要的聚焦点在与资源载体、资源容量以及其内容的指向上。所谓的资源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倾向于微型视频资源,但是就其本质而言,这种所谓的资源载体有着文本形式的微课、音频形式的微课以及网页制作上的一些微课。资源容量是对资源内容的一个极大的衡量标准,往往其容量着重突出其微其小的特性。就内容志向而言,往往微课程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其内容的知识点有着一定的针对性。

微课程有着以下几个特点:有一定的知识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课程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组织形式的一个改变,其特点主要注重突出独立性及松散耦合性;课程设计方式主要是主体化和模块化;知识内容主要集结于一个点,具有针对性;往往借助于情境、图形以及图像进而呈现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课程;传播具有广泛性,实现了跨学科的实践教学。

二、初中英语微课的开发设计

1.选题上的设计。选题设计就是要对英语微课程开发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个选题设计往往是英语微课程开发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选题要尽可能的简练,有着清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对于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以及考点归纳要有一定的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定的选题设计。如: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2Travelling中,主要是将旅游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选择一些景点的视频资料,通过后期制作,播放给学生,在播放完成后,趁机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去过的景点。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时间设计。所谓的英语微课程设计,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微。所谓的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为45分钟,但是英语微课程的时间设计往往不超过10分钟,有针对性有强调性的对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短时间内注重突出其内容的精炼部分。如:在语法课、单词课中,由于初中课文涉及的语法单词较少,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果教师反复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可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往往在几分钟内就可播放一些单词、句子微课程,带动学生思考,进而归纳语法规则、强化记忆易混单词等。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该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仅要有着一定的简短性,同时还要有着一定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要有着对教学问题的提出、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其实质性而言,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一方面就要对课题快速的引入,通过一种清晰独特的课题进而吸引学生,使得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开门见山或者是设置悬念方式的一种采用;一方面就要使得英语微课程教学过程有着一定清晰的内容讲授线索,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难点进行一定的解剖和分析;另一方面则要使得其教学有着快速的总结收尾过程,对于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有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4.资源设计,要想真正实现英语微课程的成功设计,就要加强英语微课程的资源设计,使得英语微课程的设计上有着较为明确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教学结构,通过一种直观上的视频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其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加强分析。进而对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以及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构建和对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的营造。如在《My day》一课中,描述了Millie的学校生活,教师可根据把这个故事制作成微电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直观性。同时,写作课中,教师应根据所布置的作文题目,利用微课程,合理呈现写作要求。例如,当布置的写作题目为我最喜爱的动画片时,教师可制作一个微课程,列举出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并通过微课程展现这些动画片给学生带来的启发,以图文、影片的形式代替教师的口头描述,使作文要求更加明确,并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写作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英语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教学,本着其碎片化的知识点组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对于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其有利的积极影响。英文微课程的开发是时代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进步的书籍,是时代经济更好更快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形势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一白.创新“微任务”设计强化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效果[J].教师,2010,(27):63-64.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4

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由于教学目标的这些功能,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但笔者在多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存在着目标虚设、目标错位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有时造成低效甚至负效的结果。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目标虚设的问题

目标虚设就是我们常说的假、大、空甚至等于目标缺省,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这种现象往往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甚至无效,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案例一: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Section A部分的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习单词:Section A---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掌握句型:Section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n’t.I’ve(never)been to a water park.Me neither./ Me too./ So have I.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谈论所去的地方。…… 分析:

在对知识目标进行描述时,该案例中用了“学习、掌握”这类表述比较笼统的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目标的虚设。由于目标表述语的不明确,学生不知道他们具体要学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降低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因此,明确的目标表述语可增加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有效避免目标虚设的问题。建议:尽量准确运用“了解、知道、理解、听懂、会读、会写、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如对知识目标可以这样来描述:学会……生词;了解……生词的汉语意思,并能正确读出其英语发音;能听懂含有……的短对话。该案例中对能力目标的表述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其表述语为“使学生能熟练地谈论所去的地方。”存在的问题为:1)这样的表述语太笼统,学生不清楚要运用什么语言项目去完成该活动;2)表述语不准确,不是谈论所去的地方,而是谈论去过或到过哪里。3)以何种形式谈论,是Pair work还是Group work?没有交代清楚。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能用本课所学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 ? 及答语Yes, I have./ No, I haven’t.及I’ve(never)been to … Me neither./ Me too./ So have I.”和你的同伴或小组成员间相互询问去过哪里及表述(从未)去过哪里。这样的目标表述就比较具体,既是对所学语言的运用,也具有实施的可能。因此,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语言学习上,尤其要具体到某一语言项目的运用上。

二、目标错位的问题

目标错位就是标准误导,由此导向、调控的教学结果也是偏离方向的。造成目标错位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语言表述不当或定位本身出现偏差。下面是一位老师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单元进行复习巩固而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案例二:

教学目标与要点分析:

1、知识目标: 复习巩固对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的描述和本单元的一些有用的表达。学生能够熟练表达运用。如:

stop doing / to do love to tell jokes have a new look a little bit the captain of…

the girl with long hair /with glasses /with jeans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height/build.He has long curly black hair.…… 分析:

该案例在知识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语:“……能够熟练表达运用。”很明显,这是对学生运用所学做事情的能力要求,应属能力目标的范畴。把对能力目标的描述语用在了对知识目标的描述中,造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混淆。我们知道,巩固复习课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夯实已学知识。因此,明确、到位的知识目标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目标应是对所复习知识提出的具体的、细化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有关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词汇的音、形、性、意:(列出教科书上的黑体词)2)熟练说出并能正确写出下列表达法: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等。这样,学生对所学词、组、句的掌握程度就比较清楚了。

案例三:

这是一位老师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某一单元Reading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陈述及课堂上师生表现情况的描述。

第一次在八年级教学时,看到单元末的长篇阅读,非常替学生着急。英语基础并不深厚的学生怎么能读透这么长,难度这么大的英文呢?于是,我备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劳动:把所有学生可能不懂的单词、词组、比较长的难以理解的句型统统列为教学目标。单词释义和词组造句等都翻遍词典寻求最佳解释和最佳例句。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最佳的学习途径,以求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结果却事与愿违。课堂上,我讲得很卖力,也很辛苦。学生们记得虽很认真,但看得出很被动、很无奈,毫无兴趣可言。词语讲解、练习了刚一半,下课铃就响了。那一瞬间,我痛苦、无奈、困惑。思考着这节课失败的原因…… 分析: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其地位和作用人所共知。《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提出了5级的具体要求。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准确的目标定位尤为重要,可以说它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知识学习的层面关注阅读教学,更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方面给予关注和引导,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从该案例中陈述的教学目标我们不难看出:该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目标设定产生偏差,即将知识目标设定成了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且知识点设置过多),导致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设置的错位。结果是主要教学目标即阅读的技能目标没有实现,知识目标也未完成。这是Reading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各单元后都有一个Reading。它的题目“Reading”本身就已告诉我们: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读。Reading课实属泛多精少课。教学中通常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而这两个课时的目标定位是各有侧重的。第一课时应把主要目标定位在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科书上各Reading语篇前所提供的阅读策略,准确定位阅读课的“微技能”目标,以便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阅读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如何找出文章的主题句等,如何进行猜词等。在关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理解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第二课时可转向知识目标的达成,并组织基于这些知识和本阅读话题的任务活动,实现能力目标。在实施知识教学时需注意的是:

1、教师要依据课标的相应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确定知识点,切不可遇点就讲,更不应“节外生枝”;

2、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篇(境)中感知、归纳语言知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切不可不顾学生的感受,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5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所以,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有效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无效的问题设计

1、提问“面面俱到”。老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这样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在云里雾里中疲惫不堪,不仅思维受到压抑,而且收获甚少,仅走过场而已。

2、提问“泛泛而谈”。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或是以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的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这种做法只图课堂表面热闹,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要么问题过难,对学生只启不发。如一开篇老师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试想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怎么能回答得上来呢?这样,不但使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3、提问“步步为营”。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案”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丝毫的美感和激发力,使之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网络。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 教学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

这样的问题,(1)可以从标题入手,如学习《伤仲永》一文,通读课文后,问:本文标题中哪个字是全篇文眼?(伤)?这一字饱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惋惜)作者为什么会抒发出这样的心情?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及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所在,在惋惜同时留给后人提示警醒。所以,有效的提问能聚焦文章的重难点,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思维。不仅课上得紧凑,而且也更有效。(2)可以从结尾入手。如《捕蛇者说》的结尾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是文章的中心句,那文章是怎样紧紧围绕此句话展

开的?在认真阅读全文后,可从捕蛇缘由:抵租、蒋氏三代的悲惨遭遇:蒋氏的捕蛇生活和乡邻的交税生活对比,探究造成捕蛇者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这一纲举目张的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文章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3)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细节设问,如学习《我不是懦夫》一文,“我不是懦夫”这句话是王嘉鹏对哥哥的回答。可是他没有说出口,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我”不说出来是想用行动来证明“我”不是弱者,更不是“懦夫”,“我”要用坚强来诠释“我”的不幸,战胜“自我”,接着追问:面对灾难,王嘉鹏曾经是个弱者吗?引导学生圈划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人物心路历程,体验到灵魂的高贵。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有很大的思维容量,也明确地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所以,整体、集中的提问取代了那种琐碎、繁复的一个个小问题的不厌其烦地发问,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效度,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一定的空间中、在一定的“磨砺”中得到了提高。

2、“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通过知识竞赛导入:“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亭台楼阁林林总总,有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名楼’吗?”一问既出,学生很兴奋,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前后左右,七嘴八舌,思维异常活跃。“鹳鹊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甘落后。在意犹未尽中,我又抛出第二问:“谁还能举些有关写这四大名楼的诗句吗?”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一学生道出“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因势利导:“ 你知道这句名句出自哪位名家的哪篇名作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范仲淹的这一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的劲头更足了,兴致勃勃地赶紧打开书仔细读了起来。如此水到渠成,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的得到迸发与跳跃。

同时,富有价值的问题还在于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在分析了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陋”后,在学生的兴趣聚焦于曹刿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上时,我顺势曲问:“在这次长勺之战中,显然,曹刿的远谋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否能少了鲁庄公的一臂之力呢?鲁庄公身上除了鄙陋以外,是否一无是处了呢?”“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话音刚落,整个课堂又开始炸起了锅,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又如,在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把握了该文的思想内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后,我又设计问题:作者与柳宗元都是被贬谪的官员,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抒写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但《醉翁亭记》的“乐”

与《小石潭记》的“乐”是否一样?巧妙的问题设计,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此文的难点也在这一刻自然地得到突破。所以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3、“条条大路通罗马”,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可从体验人物精神品质角度设问,如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在把握了哈尔威船长的人物特征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哈尔威船长最后选择与船共亡值不值?”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积极思考。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①、值得。因为真正的强者是具有自制力的人。他忠于职守、临危不惧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堪称强者②、不值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有限的生命中还有无数个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与可能„„„,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效地得到了锻炼,打开了学生一条又一条的思路,心灵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体验,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收获。他们不仅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还培养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6

内容摘要: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就是要把学生当作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看到学生身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保护生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体验,有些是积极的辅助,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感动的、充满感染、充满感化、充满感召的。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敬畏生命 价值追求 宽容 仁爱 理解与爱 校园文化渗透

用心育心

进生命教育即是由学校开发生命潜能课程的引导,让学生体会了解生命的重要及存在的价值,进而欣赏生命、珍惜生命,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全面均衡发展的生活智慧教育。那么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一般认为有如下六个层面

1、认识生命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生存、死亡现象,使他们在理解生命的必然性、偶然性和不可逆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爱惜生命,呵护生命,自觉及时地赋予自己的每一时刻以生命价值。

2、敬畏生命生命世界是神秘的,生命存在本身具有原生的本体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敬畏生命是一种终极追求,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体现。所有的教育是否能够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负责,是否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促进作用,根本上要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敬畏生命,是否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以自己的好恶、学生个体的差异而否认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教育若忽视了这一点,也就成为统治和奴役的工具,也必然成为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枷锁。

3、发现生命发现生命,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都了解生命常识、生命科学、生命哲学,认识到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解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特别是认清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给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科学的界定: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生活态度。

4、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就是要把学生当作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看到学生身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热爱生命既包括教师对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生命的热爱,也包括学生对自己的生命和对教师生命的热爱。这首先要求教师能对生命的意义有真切的感悟,只有在对自己生命的充分理解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向学生做出生命意义体现的表率,才能对学生的生命负责。同时,热爱生命的价值追求还体现在师生相互热爱中,惟有如此,才能探求生命的真意,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6、保护生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体验,有些是积极的辅助,有些是成长偏差,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障碍。尽管绝大多数不是直接来源于教师,但作为学生成长的精神保护者,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防止来自外界的任何可能性的伤害发生。

7、激扬生命生命力是鲜活的,学生有的是潜力,但缺少激发、挖掘,由于特定阶段的生命规律的限制,学生不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生命能量。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长,而不是选择灰色调的生活。

8、完善生命人是生命世界的高级生存状态,但人也有不足,还有待提升,教育通过一些集体的、个人的实践,达到教化、转化、感化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幸福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直至生命完善的境界生命教育的实施我觉得认为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需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用生命对待生命,用生命体验对待生命体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心换心,用心育心。那种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物器的交换,知识容器的交换,那更不是生命教育。第二个条件,理解与爱。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理解的教育。第三个条件,尊重与关怀,宽容而不纵容,放松而不放纵。第四个条件,感化与感召。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感动的教育。命教育就是一种感动人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力量是什么?是感动力、感化力、感染力、感召力,精神的感召力,思想的感召力,这是生命教育尤其需要去实践的。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感动的、充满感染、充满感化、充满感召的。我现在在做学校文化研究,关于课堂文化,我有一个理念叫做“生命化课堂”。我在我们的实验学校里,让我们的实验老师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去感动孩子,用什么去奉献孩子?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宽容、仁爱,宽阔的胸襟,真情,真挚的言说和虚心的倾听。第五个条件,整合与拓展。生命教育尤其强调资源的整合、理念的整合、行动的整合,时空的拓展。第六个条件,谈话与反思。只有谈话才能引起自己的反思和学生的反省,只有内省的教育,才是最有影响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要允许孩子去内省、内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了以下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1、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课时计划里安排每两周一节的生命教育课,做到定师资、定课时、定教材,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重点实施。

2、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列入综合活动计划。在综合活动计划中,结合禁毒日、世界环境日、预防艾滋病日、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专题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等。

3、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评价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学科内容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7

一、问题的类型及有效提问的定义

根据提问的目的, 语言学家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

1. 展示性问题 (display questions) 。

它不是真实的问题, 不是要寻找教师所不知的信息, 而是供练习语言时使用, 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

2. 评价性问题 (evaluative questions) 。它是为了解决师生之间交流的困难, 要求学生作出评价的问题。

3. 参考性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s) 。指教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从提问的形式方面分析, 语言学家认为, 英语课堂中最常用的提问形式为yes/no问题、choice问题、翻译 (translation) 问题、引出式 (elicitation) 问题和wh-问题。教师在考虑提出问题时,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需求和教学对象, 综合考虑问题的类型、问题的提问形式, 有目的地选择问题, 使学生在问题的帮助下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 课堂提问要联系社会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新课标特别倡导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培养。真实的生活素材和自然的语言交流, 会拉近英语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时代性, 使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来源于生活, 学习语言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 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结合语言背景, 建立真实语境, 让学生联系实际, 开展真正的语言交际, 由教材内容过渡到实际生活, 使学生“在做中学”。

2.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过易, 起不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过难, 则容易损伤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渐渐地,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就会尽量回避, 不再积极主动地思考。掌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原则是稍难但未超过学生的水平, 就像摘树上的果子, 既非唾手可得, 又非可望而不可及, 应当是“跳起来摘果子吃”最合适。

3. 课堂提问要重视创设问题情景, 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提问在设定的情景中进行, 归纳起来就是问其所看、问其所听、问其所读、问其所想、问其所做。因此教师应在形式上让学生眼乐于看、耳乐于听、嘴乐于说、脑乐于想;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表象, 创设问与答的宽松气氛和有效方式, 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地进入学习过程。

一般可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幻灯、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引起问题情景;运用音乐、歌曲、录音等声音材料营造问题情景;让学生反复默读、朗读或对话体会问题情景;学生进行动作或角色表演, 展开问答式对话体验问题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谜、抢答等游戏竞赛渲染问题情景。

4. 课堂提问要突出重点、难点, 注意整体性、预见性。

(1) 整体性。课堂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 将问题集中在重要的词汇、句式或主题句上, 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教师先提出一个包含若干个小项内容的大问题, 然后, 根据每个小项内容设计一连串子问题, 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的问题链, 用问题链启发学生, 帮助他们完整回答。 (2) 预见性。教师的提问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可能的回答, 能敏锐地捕捉和纠正学生答复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 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但此类问题一般是“展示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 (有固定答案, 如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而设计的问题, 又名“封闭性问题”) 。对于“参考性问题” (无现成答案, 回答具有即席性和主观性, 又名“开放性问题”) , 教师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的回答, 不能唯“教师的标准答案”是从, 束缚和限制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

1. 合理把握提问时机和回答问题的时间。

教师应先提出问题, 提供足够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 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如果教师先叫名字, 然后提问, 别的学生就会无所事事。而等待时间会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的学生水平较低, 提供合适的等待时间则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收集并组织信息, 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 提高回答的准确率, 增强回答问题的信心。

2. 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提问。

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低, 接受能力有强弱, 反应速度有快慢,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地提出并安排问题, 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另外, 教师要顾及提问范围, 尽量覆盖全班, 不能总是提问同样的几个学生。有的教师提问很有规律, 如按座位横向或纵向提问、从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问起等, 久而久之, 学生掌握了规律, 能猜出下一个问题谁回答, 其他学生就可能不积极参与了。因此, 教师还要注意合理分配问题, 让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能力, 施展才干。

3. 提问方式要多样化。

中学生个性鲜明, 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课堂提问时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表达方式, 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问同一个问题, 尽量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

4.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行为, 他们期待别人的重视和关心。教师注意倾听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如果教师提问时持责备和威胁的态度, 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造成恐惧心理, 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提问时语气应委婉、友好, 态度应和悦、轻松, 应尽量使用表情、手势及姿势等体态语。学生的回答若很完整, 教师就应加以肯定, 给予适当的赞许;学生的回答若不完整, 教师应肯定其正确的部分, 善意点出不足之处, 并给予启发, 或请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学生回答错误时, 教师不能加以嘲笑, 也不能消极地否定, 而应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所作的努力。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注重提问的技巧和方式, 才能克服课堂提问的单调性、盲目性, 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课堂学习, 更好地获得知识, 掌握技能, 使教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柳斌.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全书 (上卷) .长城出版社, 1999.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有效

无论是何种语言,词汇作为英语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对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记忆单词,这些都是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持续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明确词汇教学的目标定位

英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重点突显出来而不是将力量均衡,否则就会使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容易产生记忆负担,长此以往所带来的记忆效率较为低下。同时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将之与课程、课时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其合理有效地规划。词汇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将有利于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师生之间教学目标的交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監控与评价;有利于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利用。

二、有效词汇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词汇学习方法

(1)拼写与读音

单词的拼写与读音是其存在的基本要素。有时候词汇量过大,为了减轻其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掌握音素的发音和一些字母的组合发音,同时还要注意将单词的音与形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拼读的时候按照拼读规则并以此来记单词,从而达到听音而知形、见形而知音的效果,长此以往必定会促使学生自主掌握单词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进行词汇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单词读音足够标准,就不会有将window写成windown或windon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求学生书写规范,例如,有的学生就容易将pround与provide混淆,或将affect与effect混淆。

(2)构词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的规定:“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英文单词的构词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转化法、混合法、截短法、转化法、合成法、派生法以及首尾字母缩略法。混合法如helicopter被转化成heliport;截短法如kilometer截短成kilo;合成法如handbook,deadline,driveway等;转化法如cloud,water,rain等;派生法如develop→underdevelop;首尾字母缩略法如information technology转换成为缩略词IT。要想牢固掌握单词,熟悉单词词根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词根就会熟练使用构词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单词记忆效率,最终促进词汇量的扩大。

(3)翻译法

虽然强调要将英语组织教学应用到英语课堂中来,但是在英语课堂上将母语完全忽略掉也非明智之举。例如,教师在对一个新单词进行一番讲解后要检测学生是否已掌握该单词,可以向学生直接提问:“What is the meaning of ... in Chinese?”另外,在日常练习当中可以适当增加英汉互译练习。采用此种练习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猜词法

学生在进行英文文章阅读的时候,通常会因为不认识某个英文单词而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该单词的前后语句、上下文、文章背景、同义词或词缀来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该词在文中的意义。

2.词汇教学方法

(1)语块化词汇教学

语块是指语法形式和意义固定但长度不同的板块,包括可以填充的句子框架和多词词汇、较长的语块,并且语块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和理想单位。语块主要分为四种:

单词和多词语块,如“Watch out!”“welcome!”,它们已不再是单个的词汇,而是具有语法意义的句子。

惯用表达,如“How are you”,外国人所使用的类似这些句子并不是按照所想表达的意思逐字构成,而是固定搭配。

习惯搭配,如“catch up with”等。

句型框架,如“The reason why...”,“The more..., the more...”

(2)情境化词汇教学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词语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Jespersen曾说:“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可见,词汇离不开情境就好比人类离不开空气。因此,词汇教学必须在情境中进行。首先,情境教学的呈现作用可以将生词呈现在生动逼真的情境表演当中,教师通过图片、简笔画、语言描述和实物等方式来表现生词的意义;其次,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学生可以从中学会所学单词的运用,如,教师安排学生编写小对话,要求将所学单词应用到对话中去,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将词汇灵活运用到听说读写中去。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词汇教学,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不断探索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素琴.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方法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

[2]侯芹.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与落实的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侯茂镊.初中英语词汇有效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9

舒向华

【摘要】 本文解释了有效教学的界定,介绍了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几个原则,即体现人文性、突出目标性、遵循可行性、提倡多样性、力求生成性和倡导激励性,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课堂活动有效性

一.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使用New Standard 这套教材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发现一些困扰人的地方:以话题为主线编排的教材处理起来困难重重,偏大的词汇量加大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语言文本材料数量不足以学生积累,语法的零乱呈现不利于学生聚焦语法等。因此,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不少教师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使活动流于形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所谓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参与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辛和快乐,使其身心得到发展。但是,当前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那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将结合课例探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人文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在准备阶段,头脑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技巧。它常以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并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的形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热身,学习新词汇,并预测课文的内容结构。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难的留给优等生。

猜测类游戏在初中低年级较为常见,它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用语言做事情。很多句型都可以采用这个游戏,如where /it’s/ they’re 等.在使用时,教师可示范,或叫好学生示范,慢慢的就可以过度到差生,让他们也体会

到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2.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New Standard!七年级下册Module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部分的词汇之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学唱英文歌曲Funny faces的活动,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呈现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这首歌的歌词如下:

Two eyes, one nose,Two ears, one mouth.That’s his face.What a funny face!

That’s her face.What a funny face!

An ugly face with a big big nose.A pretty face with big blue eyes.在以上活动中,学生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听到的是节奏明快的乐曲和描述人物外貌的词句。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使课堂教学迅速进入本话题,并使学生对谈论人物的外貌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同一单元1c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句型“What does he /she look like?”询问和谈论身边同学的外貌,并增加以下活动: 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张照片:一张是刘翔,一张是美国歌星布莱妮,一张是一个相扑运动员和一个瘦小男孩的合影.师生进行问答后提前进行3a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对照片中各个人物的外貌进行描述;删除第三部分描写李莉新朋友外貌的活动,改为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猜一猜:

What does his girlfriend look like?

另外,教师还可以删除3b第四部分中费时较多、内容单一(仅询问身边同学的外貌)的活动,将其替换为情景对话表演.例如,(1)寻人活动:假设一名学生是公园的保安,另一名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前来求助;

(2)向警察报案的活动:一个学生扮演警察,另一个学生扮演刚被坏人抢走背包的受害者,前来报警;(3)接人活动:

一个学生请另一个学生帮忙去机场接自己的外国笔友等。

3.遵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

在New StandardWhen is your birthday?该单元是让学生从教材提供的三张身份证中任选,并用“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编对话, 所给的身份证是教材中的人物,但如果此处用学生自己的身份证进行对话将会更加生动有趣,于是设计了“制作ID Card ”这一任务,替换了教材中的活动。

Task 1: make your ID card, and introduce yourself: My name is…, my birthday id …, I’m … Task 2 pair work: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birthday is …/ How old is he? He is….Task 3:Group work: ask and answer in three: When is wangfei’s birthday? His birthday id…/How old id he? He is…

改变后的人物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及时巩固

所学句型,而且还自然地练习由第一、二人称过渡到第三人称。

4. 提倡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以New Standard!七年级上册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为例。此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情态动词can 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以及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用法。此单元的话题是“加入俱乐部,谈论自己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型活动:

(1)个人才艺表演,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2)成立“个人俱乐部”,运用情态动词can介绍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喜好和意愿;(3)复习和巩固谈论爱和特长的表达法。通过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能谈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能为拟成立的乐队制作海报,并编写招聘广告。通过谈论彼此的特长和爱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最后,笔者设置了如下情景:学校将举行音乐会,我们班要组建一支乐队,请介绍一下乐队的号手、鼓手、小提琴手、钢琴手、吉他手和小歌手的情况。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将全般学生分成8个组,其中4个组是应试组,其他4个组是招聘组。每个招聘组负责乐队成员的招聘工作,如撰写宣传语、制作招聘海报和设计表格等。面试完成后,4个招聘组的代表根据表格内容分别汇报本组的招聘情况。这样的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活动中兴致盎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5.力求生成性

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误把“满堂问”等同于启发式教学,或是误把实施众多的任务是看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精彩而没有生成的精彩。活动的生成性应从学生的生活引言出和兴趣出发,活动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介绍几种方法:

(1)做调查

做调查的形式是课堂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交往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习得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2)编故事

这种任务与传统的机械操练的不之处在与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换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图片、信息或话题,学生每人一句共同参与,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句型的用法。

(3)辩论

这种任务比较常见,属于任务难度较大的一种。通过小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和思辩能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教师只能给出一个话题,其他的生成就看学生的发挥了。

(4)描述和设计

通过设计卡片、图画和描述信息等任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务是生活实践的再现。

(5)采访

采访是一种信息差任务,即通过活动了解对方未知的信息,实现沟通和交流。这类活动一般建立在结对子活动的基础上,采访者要清楚采访的目的,通过采访要达成什么效果。教师只能预设开始和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成。

6倡导鼓励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激励性是评价的要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

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师生关系:

1.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普遍喜欢那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喜欢那种接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活动的重心,只有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和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勤奋思考,积极与教师交流,主动去发现问题、摄取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难点,还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因为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条件。

2.要重视师生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作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就会由厌恶老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重视师生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显得非常必要。

3.在互动中保持对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关注

保持对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在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且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也要保持足够的关注,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语说起,有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4.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互动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从“教”转为“辅”,即我教你学,转到你学我辅。它还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很好的去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互动教学搞好,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从而达到在“玩中学”和“学中用”的目的。

五 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10

一、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英语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地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理解到,从无知到了解更多,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喜欢到爱,从喜爱到感兴趣。

二、什么样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应该关注当前学生发展,但也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主要衡量标准是英语教学效果。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掌握,学生理解英语知识不能够依靠培训, 而要取决于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思维,更多的要依靠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总结处理。但是知识改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靠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但这技能也可以抑制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实现有效英语课堂教学?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除了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课上的有效调控,课外的即时反思外,在平时,教师还应注意积累、提高,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 “不打无准备的仗”。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既要清楚本课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要了解本课在整个学段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拓展。例如,Part 1:导入激发兴趣 „„

运用所学到的一些形容词和句型来介绍孩子们自己身边的好朋友。由于对好朋友有着非常周到的了解,才能在教学时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前提条件。在备课时,教师还应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制定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心中形成一个教学组织的框架,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面对的课堂上的生成才能有效地调控。

除此,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才有可能实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会学、乐学、学会。班上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总是有差距的,因此在备课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应考虑机灵、思维敏捷的优等生和头脑迟钝、理解能力一般的学困生的情况,在安排课堂活动的小组时不能各个学科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小组,要按照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才能使你的教学内容在他们看来都是公平且充满挑战的,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好的调动。

(二)教学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年级特点,注重生成

真正的教学能手,在课堂上应该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活动环节甚至教学计划,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初中的学生喜欢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挑战,将所要学习的英语知识同相关的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三)课后及时反思,总结成败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对个体自身的教学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成功的经验。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失败的原因或不足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课后教师应进行冷静思考、回顾、剖析这些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

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学,写出“再教设计”。

(四)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对下一课时的教学进行调整

上一篇:教师网络学习个人计划下一篇:有趣的实验三年级作文300字鸡蛋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