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共9篇)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 篇1

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 李恒生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1)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2)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吗?(3)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一、教学时应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二、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首先,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是个别学生的创意为其他学生共享;第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采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学反思 篇2

一、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提供学生发现运算定律

课的一开始用讲故事形式导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故事为:猴妈妈给小猴子吃桃,规定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小猴子感觉这样吃少了。猴妈妈改变成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小猴子感到很高兴。老师问:小猴子占到便宜了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明确了第一种分法是3+4,第二种分法是4+3,实际上是一样多的,从而引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7+8和8+7许多这样的例子,其结果是一样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并要归纳这些数学现象,并且明白这个现象的实质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从个别现象类推中引导学生概括运算定律

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出示学校三个班参加冬季三项比赛的人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对本节课需要引入新知研究的问题“三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怎样计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学生多种计算算式中列出28+17+23和28+(17+23)、23+28+17和23+(28+17)等,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新知研究从根据相同和不同之处迈向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接着又通过一组题组让学生分组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体会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对计算时的简便之处,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让学生个别现象类推到引导到概括出加法结合定律,教会了学生的认知方法。题组为:(69+172)+

28、(207+155)+145,69+(172+28)、207+(155+145)。

三、从具体练习应用中启发学生体会定律优越性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 篇3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情境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这节课,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首先以复习题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应用,如在小数乘法的简算,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以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新授课时,我从两个环节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是在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还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热情,如谈到想研究一下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他们的表现大大超出了我先前的预料;二是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用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能简便计算吗?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更加强烈了,于是他们又投入到简算的探究中去。一节课下来,他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①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给予一定的评价。如:在开始情境导入中,学生除了出现4×(2+3)4×2+4×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4×2×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同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如:学生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要给予了肯定,评价要适时,适当,但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思维积极性。

②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使得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因此今后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篇4

小学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2015

分享到:

李月华

指导教师:无

地区: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学校:襄阳区双沟镇双南村小学

发布时间:2016-05-29

20:37

·

湖北省省级优课

·

5.0

分(66人)

·

教学设计

·

课堂实录

·

教学资源

我要点评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评论

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评论

:这节课是对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尝试练习,小组合作探索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3重点难点

评论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评论

一、旧知导入

两个加数()位置,和(),这就是加法()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律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用了哪些定律?

76+18=18+76

()

37+45=35+47

()

31+67+19=31+19+67()

56+72+27=56+(72+27)()

24+42+76+58=(24+76)+(42+58)()

新知探究

1、师:你有什么兴趣爱好?(请几个同学适时表演一下)李叔叔也有一个兴趣爱好--骑行。这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骑车旅行吧!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城市A-B(115米)

城市B-C(132米)

城市C-D(118米)

城市D-E(85米)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行多少千米?

2、读完题目后,独立思考: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列式吗?

3、同桌交流: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

解法一、115+132+118+85

解法二: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365+85

=(115+85)+(132+118)

=450

=200+250

=4504、同桌交流:

针对第二种解法,说一说每一步做了什么?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计算简便。

5、小组交流:怎样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一看:哪些数具有明显的特征。

二想: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算: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巩固

1、你会运用加法定律进行计算吗?

348+217+152=(+)+217

(25+68)+32=25

+(+)

56+47+44=(+)+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书本练习做一做

延伸拓展

1、试一试

201+1752、练一练

102+354

总结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结束

同学们,你们听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

1+2+3+……99的和是多少?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的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

例3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18+85132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175+201

=175+200+1

=375+1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5

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学校 王宁宁

一、教材版本和教学年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29页

教学班级:四年三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

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观摩了优秀教师的上课录像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质疑启发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分析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等学习方法去观察、猜想、探索、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从而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多功能电教室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件设计:课件体现了我校新的教学模式“自学、导学、拓学”。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新课。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口算:54+17=

28+78=

213+39= 上面的三道题都属于哪种运算?

其中在54+17=71中,54、17、71分别叫什么?

过去我们已经学会过了有关加法计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通过预习,谁知道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加法定律呢?)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二、自主学习

我们看大屏幕,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行,你们看。(出示大屏幕)这个问题简单吗?我们就要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来探究加法交换律,请同学们拿出自学提纲独立学习

(汇报:哪一组愿意先给大家分享你们的收获?

1、列示:40+56=96

56+40=96 40+56(=)56+40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17+18

124+235 ○ 235+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教师巡视

师:好了,你们掌握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我们怎样记住它呢?(学生回答)

师:你认为用汉字、图形、字母表示哪种更直观、简便?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b+a 这里的a和b表示哪些数?

注意:a和b可以表示0,1,2,3,……任意的整数。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巩固小练习

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过计算问题,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用了加法交换律?(笔算加法的验算方法)(凑十法)

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练习: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不符合画―×‖。

四、探究加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任何数)

师:前面我们提到李叔叔要骑车旅行一周呢,我们看看他前三天的路程。出示第一天88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请同学们列示解决:88+104+96=288(千米)说一说你的计算顺序,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 课件演示、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①每组算式中有三个加数,而且三个加数相同,只是计算时计算顺序不同。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5+4)+6=4+(5+6)(36+84)+132=84+(36+132)158+(68+245)=(68+158)+245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总结这就是我们几天所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概念。你能用符号表示一下吗?

课件: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c=a+(b+c)

五、巩固练习:

1、用加法结合律填上适当的数(65+145)+43= 205+(85+30)=(38+112)+134= 278+(255+27)=

2、书上31页第4题:下面算式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3、海豚馆第一天卖出340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180张,下午卖出120张。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4、请同学们拿出检测题卡 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5、拓展训练:巧算数学题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规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 5

一个连贯的整体。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加法结合律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自学提纲 姓名:

自学教科书P28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加法交换律”,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培养说理、推理能力。

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你能画出解题思路吗?

2、你能用两个算式求“李叔叔一共骑的路程”吗?

(1)(2)

3、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上面的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 ○ +

4、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 = + + = + 总结: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位置,()不变。

6、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7、小组中交流什么是加法交换律?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

检测反馈

姓名: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 17 = 17 +()

a + b =()+()

2、在符合加法交换律的等式后面画“√ ”,不符合画“×”。

276+124=180+220

()

a+20=400+a

()

550+240=240+550()

a+c=b+c

()

3、运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146+(54+17)=(146+)+()

(32+47)+53=32+(+)

4、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不符合画“×”。a+(30+5)=(a+30)+5

()(10+20)+30+40=(10 + 40)+(20 + 30)

()a + b + c = a +(b + f)

()

6、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任选1题)

38+456=

307+348=

验算:

验算:

7、*拓展延伸加星题:看谁算得快?算法最简便? 1100 + 200 + 900 + 800

516 – 56 – 44 –16

=

= =

= =

= =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6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学生说了他们各自的爱好,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爱运动,俗话说的好,“会运动的孩子就会学习,就会生活。”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出了与数据有关的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的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两个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烈式?

生:40+56=96(千米)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56+40=96(千米)

师:由于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40+56=56+40

师:请孩子们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是40和56在相加,不同点是两个加数位置不同(交换了一下)。

师:你能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学生非常踊跃)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的例子,一定是发现了什么规律吧?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等待学生的交流)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一听。

师:(学生们有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适时引导)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师: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个?

生1:很多。

生2:无数。

师:那怎样来表示所有的例子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在随写本上写一写。

(有的学生用的是省略号、有的是图形、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汉字,通过和学生的交流都开始朝图形和字母去表示这个规律,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能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通常我们是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其中a、b可以是任意数。

三、小组合作学习加法结合律:

师:刚才我们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了加法的交换律,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同学们先在下面做一做,点一生到前面做。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那它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先算的打上括号,还是这个算式,怎样算比较简便?(强调算式的书写顺序不变)

(学生说,老师写)我们给先算的打上括号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

(88+104)+96=88+(104+96)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都是相同的数在相加,只是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等。

再比较下面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聪名的学生一看就知道用等号连接,但有的同学有点怀疑,让小组同学分工验证。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最后概括出规律。)

师:(学生的看括不规范)三个加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

师:谁上来用字母把它的规律表示出来。(a+b)+c=a+(b+c)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叫做加法运算定律。下面老师想出几个题目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新知识掌握的怎样,有没有信心,。

四、巩固应用

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数,并说说依据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270=270+80

(33+16)+84=33+(16+ □)

□ +56= □+44

400+500= □ + □

(25+□)+72= □ +(28+72)

2.下面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45+59=45+59 90+10=5+95

3.P28/做一做

4.P31/4、1

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审题意识和策略选择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马上就要到“五一”了,老师打算假期去游蒙山。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想)但是得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都学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师板书。

师:什么叫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答,师板书,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有什么好处?

生:使计算简便。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

(1)师:我们计划旅游的第一个景点是美丽的九龙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九龙潭给我们带来了那些考验!

在 上填上合适的字母或数字。(看谁想的又对又快。)39×a= ×39 125×(×)=(×8)× b(38+25)× 4= ×4+ ×4 25×3+17×25=25×(+)

(2)师:九龙潭是个好地方,可俗话说“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所以老师还想带大家一起挑战鹰窝峰。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76×4 89×53+89×47 199×25-25×99(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过程,并问一问为什么做的这么快?

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并节约时间。

2.综合练习

(1)师:让我们从鹰窝峰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往上攀登,接着我带大家去观赏群龟探海。

大小两只海龟在海里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游出,经过8小时相遇。大海龟每小时游17千米。小海龟每小时游13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生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

(2)师:群龟探海真神奇,据说这是大自然的力量创造的奇观,其实我们人类也能创造奇观,我们一起来拜访一下巧夺天工的云海老寿星。

巧算下面各题:

①5+99×5 ②101×85 ③25×44 ④125×32×25(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分别说说每道题的解题过程,并说说想法,强调凑整、拆分的方法。)

小组内探讨交流,总结做这类题目的方法。

小组汇报,师小结: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观察算式和数据的特点,然后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提高练习

师: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让我带大家勇攀龟蒙顶。

来到龟蒙顶,可以看到游蒙山的人真多啊!蒙山的游客平均每天有125名,按每张门票40元钱,一星期能卖出门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做题的想法,并让做错的学生说说做错的原因。强调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登上蒙山的顶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要像登山一样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自主检测

师:刚才带大家一边游蒙山一边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我还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组自测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做题要求:做得对,做得快,三分钟完成。(1)把结果相同的算式连一连。

A 72×53 D 87×100+87 B(74×75)×76 E 53×72 C 87×101 F 74×(75×76)(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125×8×6 25×404(3)数学与生活:绿色环保小学四年级一班周末去游蒙山,并进行一次环保活动,平均每人捡塑料袋25个,一共去了64名学生,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2.评价完善

一生展示并汇报答案,其余学生自我核对,用红笔对的打√,错的圈出来。

自我评价:错两道或两道以上的涂一颗星,错一道的涂两颗星,全对的涂三颗星。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1.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你表现的怎么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有关的内容,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作以情感性和知识性的评价。)2.课外延伸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 篇8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例6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经历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3、发展学生的简便运算意识和分析能力,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算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观察发现,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运用整数乘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今天,智慧老人给大家带来了三个问题,请大家拿出纸和笔迎接它们吧!

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ppt出示)

(1)2×7×4

(2)63×4+37×4

(3)(12+8)×8

师:现在请第一大组的同学做第一小题,请第二大组的同学做第二小题,第三、四大组的同学请做第3小题。谁愿意上来板书?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老师很欣赏大家的这种学习状态。下面我将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三个学生上台各板书一道题)

师巡视,后全班订正:

分别请三个小老师来评判学生的板书情况,给予及时评价:大家同意小老师的观点么?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快速又准确地将它们的结果计算出来的呢?

生1:我们运用了交换律、分配律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啊!

生2:看到2就想到4,看到12就想到8

师:你对数字真敏感

师:仔细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1:乘法交换律

生2:乘法结合律

生3: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的记性真好啊!(生再回答时师边板书)

师:你们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请生在黑板上板书)

生1:a×b=b×a

生2:a×b×=a×

生3:×=a×+b×

师:看来你们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比哈利波特还强!

师:我们通过刚才对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使运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

师:既然它们可以使得整数乘法分运算简便,那它们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使分数乘法的运算更加简便呢?

、质疑猜测

师:我们可以先进行大胆地猜测。

生:能

生:不能

师:猜测之后需要大家小心地求证。

2、验证归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请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1:第一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因数相同,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交换律;

生2:第二组算式中因数相同,左右两边都是3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右边

是先算后两个数的积,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师:你的思考很有条理!

生3:第三组算式中,左边是先用两个加数的和乘,右边是两个加数分别与相乘,然后相加。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表述很清楚。

师:不计算,你能知道这三组算式中

内应填什么符号?

生:等于号

生:大于号

生:小于号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啊!现在请第1、3、、7小组的同学计算左边的算式,请2、4、6、8小组的同学完成右边的算式,大家都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吧!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们发现运用交换律可以很快得出结果。

生2:我们发现整数乘法的结合律在分数乘法中也可以用。

生3:我们发现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可用。

生4: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对的,这些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都是可以用的。

师:经过我们这么多小组的验证,我们得出了左边算式的结果等于右边算式的结果,那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请生自己出题验证

师: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我们得出了整数乘法的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小结:(板书)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3、实践运用

(1)出示例6

××=

(+)×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吗?能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生1:3个数连乘,其中与可以放在一起,先约分,可用交换律。

生2:有乘法还有加法,且可与4放在一起,先约分,可用分配律

师:你的表达能力真强!

(2)生独立计算

师:请同学们运用这些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

生独立做

‚请生板演

ƒ生汇报想法、思路,订正

师: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我们的计算更加地简便了,这就是我们这节所学习的内容(板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生齐读题

三、巩固拓展

、基础练

师:请大家将本打开,到第14页的“做一做”

PPT出示其中两题,另选一题(共三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定律?



××3=

‚(+)×27=

ƒ×+×=

先请生读题,抓住关键词、简便方法,确定方法,生再独立完成,请3生板演,师巡视。

2、提高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

―×=

‚87×=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六一对乘法进行简便计算,但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附:板书

整数乘法分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交换律a×b=b×a

整数乘法的结合律a×b×=a×

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分配律×=a×+b×

××

(+)×4

=(×)×

=(×4)+(×4)

=

=

+

=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

5、例6,练习三的1、2、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1111(1)× ○ ×

2332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说一说存在的规律。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123123(2)(×)× ○ ×(×)435435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1111111(3)(+)× ○ × + ×

2352535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 4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311、计算 × ×5 56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汇报计算过程。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抽生板演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5)试一试 21 × ×3 34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12、计算(+)×4 104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 4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试一试 84(+)×27 9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3 86(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3)反馈交流结果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3、4、5题

四、课后作业: 填一填

721、×□= ×□ 853512、(×)× =□×(□×□)473 / 4

753、(+)×9=□×9+□×9 927用简便方法计算

57541、(+)×24

2、× ×21 128755233、× ×6 4、39× 31

5五、小结

上一篇:党员发展问题清单下一篇:《音的强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