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一天》影评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永恒的一天》影评(共3篇)

《永恒的一天》影评 篇1

—解读《永恒的一天.》

电影《永恒的一天》是我至今为止看过的最难懂的一部的影片,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理出思路,更没有深刻理解影片的主题意蕴。然而当我再去看第二遍时,却透过影片看到了许多深刻的东西。不仅如此,安哲罗普洛斯导演更是完美的再现了电影视听语言的魅力,可谓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下面我用自己浅薄的见解对这部影片做一下分析。

可以看出,影片结构是完整的。主要讲述了希腊的一位老诗人完整的一天,结构是完整的,从一天的早晨开始到晚上结束。全剧中主人公都是以年老的姿态出现,不管是再梦幻中还是在现实中。在这短暂的一天中,影片充分运用了各种影像语言,生动了讲述了主人公的一生。整部影片是充满回忆色彩的,回忆中亦有遗憾。这是符合我们心里的,要知道回忆起过去,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遗憾总是与回忆形影不离。老诗人年轻时侯热衷于追求自己的诗歌事业,致力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疏于照顾他们,致使妻子早逝,成为老诗人终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以至于影片中多次出现老诗人对妻子安娜的印象,回忆起往事,年少轻狂的热爱文学,而让自己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何尝不是老诗人着一生中都无法忘却的伤痛呢?然而作为诗人的他在创作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流浪,都在寻找他的家,一个真正可以安定下来的家。然而他始终都找不到,只好选择流浪,在母亲生病是离开了母亲。影片中比较传奇的一点是出现了一位与老诗人同国籍的另一位诗人,他也是一直流浪,在作诗,随时随地的作诗。老诗人在写《解救贫困之人》时,却因为词穷而最终无法完成。要知道,词语是诗人的灵魂,是他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语言,对老诗人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于是老诗人花钱买词语,看到此景时,我的内心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不仅仅是再寻找语言这种符号,更是在寻找民族的根。相信每一个对民族有着极大热情的灵魂是值得尊敬的,更是令人感动的。

影片可谓是充分调动了丰富的视听语言,无论是影片本身场景的处理,还是对主题的渗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镜头的运用,本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运用长镜头拍摄。冗长的长镜头,萧瑟的背景,阴冷的色调以及平淡而费解的剧情。长镜头往往是乏味无趣的,然而这里长镜头的运用是恰到好处的。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逝去的东西往往是最最的怀念的,是我们最渴求的。影片中对于已经是暮年的老诗人来讲,常常对既往的事情满怀惆怅与思恋,尽管曾经很酸涩和痛苦,可是谁又吝啬回忆这份因年轻的冲动而挥霍过的青春时光呢。回忆中的而所有都是美好的。长长的镜头,引起了观众与主人公的共鸣—对往事的思索。老诗人现在正经历着人生的冬天,而整部影片无论是在背景还是在色调的选择上都是为衬托这阴冷的冬天,给人以压抑深沉之感,从而烘托他晚年的孤独和抑郁。影片中的多处长镜头都很好的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在车里老诗人与小孩的谈话的场景,小孩要走了,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哪里有他的家,哪里有他的亲人。小小年纪的他就要承受这种悲哀的感受,吃这种流浪人的苦,或许遇到老诗人是她生命中极为幸运的事情,可是他们终究要分离。在这个时刻,究竟该说什么呢?我要走了,去向哪里,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长长的镜头,安静的画面,萧瑟的背景,在这深沉中,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悲伤情绪。彼此心里都是苦的,心灵确实相通的。还有几处长镜头的场景多次出现,老诗人牵着她的狗孤独的大海边,长镜头伴随始终,我们的眼神也跟随其中。都说长镜头里是有内容的,的确是这样,导演是要告诉我们,老诗人流浪而孤独的一生,他苦苦寻觅的根就在这大海中。他走啊走,却走不出心里的那道坎,家在何处,灵魂在何处,他要走向何处,有谁可以回答他。长长的镜头出现的时候,画面总是安静的没有声音,更能让观众专注于这一画面的内容而不至于被打扰。以前看到长镜头的画面总是觉得枯燥无味,现在终于发现了长镜头独具的魅力。或许在看惯了喧闹的场面之后,细细欣赏一番长镜头会别有一番滋味。

影片中除了运用长镜头,还运用了移动拍摄。其中有一个场景,老诗人和小孩在讲话,接着摇镜头将此场景转到皑皑白雪的山地,这个客观镜头转的很好,镜头衔接也特别棒。再有就是老诗人离开妻子一人跑到雪地高山处,跪在悬崖峭壁间,之后又回到与妻子一起的场景,这个镜头的转换极其具有渲染效果。还有一个镜头是运用主观镜头海边下起了大雨,老诗人在拼命的寻找妻子的身影,在对妻子安娜的呼唤中,当终于找到妻子时,伴随着妻子的独白声,场景变得唯美起来,纵使还是有一丝丝的悲伤情绪。

片中的转场做得也是极其完美。当老诗人到了女儿家时,女儿爱读母亲的信时,就出现了妻子安娜的独白,与女儿的声音穿插起来。当他推开窗的一瞬间,就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在他的回忆中,无论是少年与伙伴嬉戏还是孩子满月是与爱妻、亲友欢聚的场景,都充满了阳光与活力。母亲与妻子的呼唤,那些曾经熟悉而不以为意的一切,在此刻看来都是那么的珍贵。人,总是这样,不断失去,却总在逝去之后方觉珍贵。或许他小时候溜出去到处玩耍没少受母亲的责骂,或许孩子满月时妻子对他的渴求和依恋让热爱事业的他为难。但是这些都不是回忆的主旋律。美好,总是回忆的主旋律。回忆起往事,老诗人总是幸福的。提到对时空的转换技术,主人公在回忆中都是以晚年的形象和衣着出现,这也是影片手法上极具特色的。起初在看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些模糊不清,看不懂为什么这样安排。然而渐渐地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用老年沧桑的形象走进回忆,或许更能表现出回忆的触手可及,更能体会往者不鉴的无奈与苦闷。这部片子证实抓住了遗憾这个角度去增加回忆的厚重感。想到这一点,观众的视野渐渐地清晰开来。年轻的时候,不管是因为年少轻狂乱跑一通(我觉得片中小男孩的出现就是主人公年少时的场景)还是对事业的疯狂热爱,主人公四处漂泊,积累文学素材和灵感,很少估计的哦啊家庭,着是对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愧疚和追悔。老去的视乎,对家庭的牺牲却始终换不回事业的圆满,续写《解救贫困之人》是终因词穷而未能完成。或许,这就是本属于老诗人的宿命,是早就注定好的悲伤结局。

导演在剧情的剪接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情绪式剪接和叙事式剪接做得惟妙惟肖。在回忆孩子满月时与妻子、亲朋相聚的场景时综合运用了着两种剪辑方式,在叙述的同时渗入了老诗人的忧郁情感。当时的他是矛盾的,热衷于事业的他,无法给与妻子和刚刚降临的孩子以情感的安慰和生活的体贴,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是失败的。看到妻子在自己面前翩翩起舞的姿态,看到妻子明明哭了却不告诉自己原因,老诗人心里也是痛苦的。这种回忆让他疯狂,始终压抑着自己的心灵。他找不到方式解脱。命运已经赋予了他这种姿态,他无法改变。还有一处是到了晚上几近结束的时候,主人公走进一间屋子,场景由外面的阴冷随着老诗人的眼睛慢慢变成大海面前光亮的场景。这里有时空的转变,并且运用了情绪式剪辑,将老诗人的情绪达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高潮。这种情绪的反差也是导演故意制造的。当小男孩离开了自己身边,自己的人生也要接近尾声,这是与大海前跟妻子跳舞的欢快场景形成明显的对比,将老诗人这种无法言语的悲伤情绪渲染的淋漓尽致。完美的转接,造就了着悲伤的氛围,同时达到了感染观众的效果。

影片中还穿插了这样一个镜头,小主人公的挚友—赛琳因为车祸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我想这是令观众为之震撼的镜头。或许他自己都不曾预料到自己小小的生命这样经不起考验,自己还没有好好看懂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多美好的期待,还没有与朋友玩够疯够,或许他还计划明天该如何如何,他怎噩梦会想到今天是自己的最后一天?然而再多的或许都只是或许,这一瞬间,所有的一切:包括梦想,回忆,憧憬,都化为乌有。主人公因此充满了对生命的恐惧—你将来的路还很长,你可以周游所有的港口,而我只有今天这一晚,请留下来陪我。终于老诗人诉出了心底深处的声音。我们一生或许都在追求完美,追求所谓的梦想,却在不经意间错失了更为重要的东西。生命—多么美好的字眼,拥有时不曾想到他会有一天离开,更不曾想到好好珍惜,自己的,周围的,然而就像时间再我们洗手的瞬间溜走一样,生命也会跟我们开玩笑,当失去了他,任何东西都烟消云散。所以,珍惜生命,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不要在失去之后才会遗憾他那么的短暂,以至于自己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做。我想,着是导演通过这个镜头要告诉我们的。

说到视听语言,不得不提影片中的声音元素。整部影片贯穿巴尔赞的奏鸣曲,那首极其深沉、忧郁的曲调,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奏鸣曲中含有深刻的内容和情感,饱含主人公对祖国命运的忧郁,对祖国的深切思恋,更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感叹,有着极大的渲染效果。音乐与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在展现剧情发展的同时,很好的叙说了人物的情感主题,从中可以看出导演也是一位音乐大师。还有就是片中出现的自然音—海浪的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片中多处出现老诗人孤独地走在大海边的场景镜头,伴随着大海的海浪声,诉诸着心底的声音。着海浪声就是老诗人的感情寄托,是自己对家的一种渴求。流浪在外多年,已经错失了太多的人,太美好的事,然而心底始终都有对家的思念,听着海浪声,仿佛听见了母亲和妻子的呼唤。海边漫步,孤独的身影与大海融为一体,回忆起于妻子孩子其乐融融的画面,心底里无比留恋,只有将这份思念寄托给大海,希望可以带来家人的消息。当然,影片中不可忽略的声音还有人物独白。在现实与回忆的交错中,总是伴随有妻子安娜的独白声,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是老诗人对妻子怀念的一种说明。这种独白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要有的。老诗人对过去的回忆,都是通过妻子的声音引发的,妻子的声音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永远也无法抹去。

下面谈谈影片的镜头风格。我们都知道,电影是影像的艺术,导演可以调动丰富的影像语言,来对场景进行多方面的转换,从而突出其深刻的主题。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本部影片中,导演拍出了一种诗歌的意境,让观众拼出了“诗的味道”。场景是诗意的,人物语言是诗意的。影片中尽管人物语言不多,但就是这少有的语言中,多数都是诗意的。回忆中诗意的画面,与现实中的阴冷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妻子安娜的独白也是充满诗意色彩的,尽管诗意中有悲伤的意味,可这并不减少它的唯美气息。这就为较为冗长乏味的长镜头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诗歌是充满魅力的,而具有诗歌韵味的电影更是极具魅力的。

“明天是什么?”你说,“明天就是永远或只是一天。”这就是老诗人心里的答案吗,我们无从知道,或许他自己都无从回答。明天,永远,还是一天?又或者根本不需要什么答案。在老诗人自己看来,他的一生已经成了一场悲剧,这悲剧从何开始,又该从何结束,无人知晓,也许就是在明天吧。明天代表着希望,而自己的人生已经如此的荒凉,哪里来的希望。妻子安娜也没有告诉自己明天究竟是什么,在哪里,而他,终究要消逝在明天的光辉里。一部看似乏味的片子,充斥着冬季的阴冷;一个看似著名的诗人,影响着一代人;一个看似短暂的时间,仅仅一天,却充满了一生的追忆与无法弥补的遗憾。冗长的镜头,震撼心灵的奏鸣曲,萧瑟的背景,阴冷的色调,平淡却令人费解的剧情将这一主题渲染的尤为突出。影片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流浪者的主题,这亦是希腊文学的特点。影片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老诗人流浪的镜头:老诗人牵着狗,走在广阔的大海边,他是谁,一个像我一样孤独的人吗。一切过的如此之快··寂寞包围着我。这既是环境的孤独,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孤独。

希腊现代之父—安哲罗普罗斯用《永远的一天》将我们带入了希腊电影的殿堂。通过本篇无疑看到了一部优秀的文艺片。没有宏大的场景,曲折的情节,震撼的音效,却让观众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很期待安哲罗普罗斯导演更加优秀的作品。

艺术文化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201007124

有一天 影评 篇2

昨天看了「有一天」。我对这部电影一直抱有好感是因为他们在用一种聪明而且可能可持续的方式在做公益,其实对电影内容本身无期待。但在电影院,我依然跟所有人一样,数度泪流满面。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的水准在当今商业电影的平均水准之上,即使正常售价也可以值回票价。这种说法可能稍显夸张,把人看哭不是衡量电影优劣的标准,但「有一天」的确是部充满亮点的电影,从电影角度而言,我要给它点赞。但作为被专业化儿童工作熏陶过的公益从业者,观影过程中,我的头脑尽是专业审视,苛刻地发现了数个槽点。

前两个故事问题最集中。

第一个故事,小小电影院。这部短片落脚点在影院经理的慷慨(或者爱心?)解决了一切。这有点像对一个权力拥有者的歌功颂德。如果经理不这么慷慨,或者一个慷慨的人不具备这个权力,是不是孩子们的愿望就无法被满足了?是不是孩子们的愿望需要寄希望于又慷慨又有权力的人?更重要的是,经理的慷慨竟然是为了弥补父亲吹牛无法实现的缺憾。这给人的感觉是,牛随便吹,不能实现也不要紧,反正有别人帮忙来补缺。对于孩子的教育,这是大忌。另外,孩子偷了影院的胶片,这个行为在影片中一直没有得到正面教育的回应,而是获得了谅解以及经理的慷慨。虽然孩子偷胶片是为了给伙伴们放电影这样的”好事“,但”偷窃“这个行为并不能因为是做”好事“而被鼓励,在儿童教育中,理当被纠正。

这部短片,从头到尾都是bug。

第二个故事。华谊严重地广告植入被我谅解了,这不是重点,整个故事传达的理念是没有问题的,即只要你多管”闲事“,就可以帮被拐孩子回家。被拐卖的儿童因为流动性强,的确需要发现他们的民众报警和关照。但是电影中呈现的程序出了问题。

影院经理在与人贩子发生冲突时,员工报警的事由是”打架“,当时我就惊呆了。难道不应该报警说发现了被拐儿童和人贩子吗?所以在接下来看到孩子出现在经理办公室,经理给他糖吃时,我几乎坐立不安。啊喂,难道不应该是警察驾到把人贩子一网打尽,把孩子送回老家吗?如果孩子的父母有报警,警察那有案底,肯定能帮孩子找到家,而不是孩子恰好看了《太极》恰好发现场景是自己家恰好影院经理可以联系到制片方问地址。如果孩子父母没报过警,那无论是送福利院还是找寄养家庭,都有一套程序,并非谁看见孩子可怜就带回家收养。你如何保证你有让这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能力?

民众的多管闲事应该是看见被拐卖儿童、乞讨儿童以及携儿童乞讨的成立刻报警,而且是在哪儿看见在哪儿报。一个儿童工作者分享过她的报警经历,她说,当时警察很快就来了,带走了人贩子和孩子。现在政府的公信力可能已经下降到人们对警察也不信任,所以可能有人会提出:如何保证警察会负责任地护送孩子回家?近年通过多年的倡导,公安部已经非常重视儿童拐卖问题,也下决心加大了惩治拐卖的力度,对于携儿童乞讨的事,他们是管定了。再说,一个警察不履行职责是很容易被追究的,一个路人甲如果不履行”职责"(其实没有法律规定他有这个责任,对应的,他也没有随便收养孩子的权利),那如何追究责任?

第九个故事,太阳会飞。当着孩子的面,斯琴高娃一直处于在准备点烟而没点的状态。我怀疑是导演没有想好让斯琴高娃做什么。因为片子中间忽然出现斯琴高娃又在吃苹果了,而片子末尾还是最开始那根没点着的烟,有点穿帮的感觉。可能导演的确是有sense,不能在儿童面前抽烟,所以一直没让烟点燃,只是让斯琴高娃一直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然后还装模作样地吐了一口烟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设置为她一直在吃苹果?抽烟的设计,既没有满足不能在儿童面前抽烟的原则,也没有让观众观感愉悦。斯琴高娃在短片绝大多数时间里,都被塑造成一个张牙舞爪的“太后”角色,我以为这是为了真实反映福利院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实际上也是行为糟糕的人,并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但后来四两拨千斤的和解,让我觉得有点没交代完。那么,这样的冲突之后,福利院工作人员还是这么横这么恶劣言行吗?电影没有说,而是以大家其实还是很有感情心还是柔软的结束了。我认为,不能以儿童工作者“到底心还是善良的”来宽容他们实质上对儿童有伤害的行为。

其他故事都很好。尤其是《秋扎》和《礼物》, 这两部片子,毋庸置疑在国内电影平均水准之上,单独拿出来,都是佳片。《独唱乐团》里还有一个亮点。音乐老师要带聋哑孩子去电视上参加音乐大赛前,学校管理员老师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问过孩子吗?”一个简单的问题表明这个老师很有sense。从儿童权利角度来说,是尊重了儿童的参与权。当你要为儿童做出决定时,不能自己说了算,需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但这个故事可能也存在一个问题。音乐老师是因为在音乐造诣上“差那么一点点”,而去聋哑学校找灵感。因为她想教孩子们唱歌,而教孩子们唱歌。看上去美的事情,孩子们当然愿意了,但是儿童参与需要参考儿童渐进发展能力,当孩子并没有客观的判断能力时,是不适宜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实施的。聋哑孩子的艺术天分,大可从乐器演奏或绘画上突破。可音乐老师偏要做“最不可能的”。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我很想知道,从医学角度来说,这对聋哑儿童是不是没有伤害?如果了解了这件事对于孩子的利害,而不是单纯为了创造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再做决定,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我不懂医学,所以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到上面几个问题一起评论,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无论如何,在这个浮躁浮夸物欲横流的时代,对于所有诚恳地、有情怀的电影,都应该鼓励。但不能永远把情怀当作错误的护身符。两手抓,两手硬。

有一天精彩影评二:《有一天》:想哭吗?看这个

我们时常感觉自己过得不幸福,时常抱怨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公平,遭遇是多么的不幸运,但我们却不曾看到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们,走在生活的边缘上,过着边缘生活的人。他们是上帝遗忘的孩子们,不能够成长在正常人的世界里,遭受着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而困顿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他们的身体和遭遇得不到正常人所拥有的一切,但他们的心灵却是世界上最纯净最美丽的。善良曾是自己内心曾经闪烁过的人性,可是我们总是会被岁月的打磨的磨去了做人的棱角,也失去了曾经一直贮存在心底的善良。每一个电影故事的背后都为我们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就是那么的一点承诺,一点善良,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会让那些生活在边缘世界里的孩子们过得更好一点,重新回到爱的海洋。

电影是一部公益性质的电影,由许多明星参演编排的几个分段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里都讲述了一个孩子的遭遇与故事,温暖感动之余,又为我们奉上了一部弘扬善良,爱心,正能量的人性大餐。

电影以简单,真实,实际的小故事来赢取观众们的心,那种点点滴滴的关怀与感情,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就被电影所打动。那种真挚的感情与直白的展现,每一帧每一秒所流露出的情感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令人感动。我们完全能够切身的体会到电影里的主人翁们所遭遇的一切,那种感觉是有感而发的,在不知不觉中就激发出自己心底的那股善良,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爱的伟大。生活是坎坷曲折的,那种艰辛与不幸伴随着那些坚强的人们,而相比较我们的遭遇,在他们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我们曾不停的抱怨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糟糕,也曾经埋怨过为什么自己会遭受那么多的不幸。我们总是向往那些比我们过得好的人,想要拥有他们那种让我们觉得幸福的生活。 而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却早已忘掉了自己的拥有,忘掉了自己一直生活在幸福当中不曾离去。电影里众多明星的加盟为电影增色不少,虽然没有以自己的真实身份为电影诠释一个真实的背景,却通过简短的故事为整部电影诠释了爱的真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只要人人都能够多管那么一点点闲事,世界将变得不再冷漠,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用心去感受,尽量的去还原人物的真实,让我们想要去了解,想要去关心,想要去帮助。故事的背后究竟拥有多少心酸,我们没法统计,能和故事当中得到帮助得到爱护的孩子们有多少,我们没法知道,但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的是,外面的世界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在遭受着生活的不幸,而我们的付出与帮助也可能会让千千万万的人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幸福。

电影让人感动,不知不觉的就被电影感动的哭的一塌糊涂。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以后眼泪仿佛已经能够忍住不哭,可是看到电影里的那些感人情节,整个人的感情仿佛一下子全部得到宣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不光为那些不幸的孩子们,也为成长了这么多年的自己。是什么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善良,是什么让自己变得开始冷漠,为什么不能够做回真实的自己,做回敢做敢为敢爱感恨的自己。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也有电影自身的一点性质,徐帆与斯琴高娃老师的表演让人拍案叫绝。在那一张一合之中,强劲有力的掌握住了电影角色的魅力,那种锋利的表演与角色的对白深刻挖掘与刺痛了社会本质的事实,让我们在看清社会真相的同时,对事情原委的剖析,以及对道德结构的解读更为深刻,更为尖锐。而相对于她们精彩绝伦的表演,韩庚与周迅的演出让人有点出戏的感觉。他们让我们感受不到那种故事的真实,反而透露出一种演而演的机械。不管怎么说,电影的神圣主题还是让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不管是不是能够让我们去奉献出自己的那一份爱,电影真心值得一看。

暑假快乐的一天作文:有趣的一天 篇3

五年级暑假快乐的一天作文:有趣的一天

当老师说要写《是假的一天》这篇作文时,我的脑子就呈现了暑假里的每一天所发生过的事情,都好像是昨天才发生过的,我还记得这个暑假我去了“深圳”这个大城市,那里的人个个都很友好、也很礼貌。

现在,我要讲的是我在深圳的度过的一天,真的非常有趣。那天,我们来到了深圳非常有名的街“华强北”去过深圳的人都肯定去过吧,没有去过也肯定听过吧。哪里有一个大商场,专门卖女孩子用的东西,名字也相当容易记——女人世界。我们进到商场,着人头涌涌的场面让我们震惊,有很多个摊位,放了很多化妆品、发饰等等,很漂亮。看到都想把它买回家,但是去很贵。我们连走路也要挤来挤去,很不舒服,但是去很高兴。

不知不觉又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了,我们没到饭店吃,而是到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吃,你们有没有猜出是哪里啊!那就是——肯德基。刚进门一股香气迎面而来,有的我的口水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样子。我们赶紧跑到柜台去点东西吃,但是队伍去排得很长,我们等了很才等到。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已拿到就狼吞虎咽起来,好像老虎很久没有吃到肉的样子。你说,我们吃得快吗?

下午我们又到了深圳博物馆,,我们就被一股浓浓的知识、科学气氛包围,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如画如仙的境地。博物馆主要介绍深圳文化,每一个展览都有它的特点,都有不同的感受,

 

暑假应该是做学生的最开心的事情了吧~小伙伴们你们的暑假生活过的是不是很快乐呢!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专门为大家整理了暑假作文大全,其中包含有暑假话题作文、暑假字数作文、小学暑假作文、初中暑假作文、高中暑假作文等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

上一篇:android 高级面试题下一篇:中班下学期教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