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成语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故事成语

中国历史故事成语 篇1

成语练习

1)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熟视无睹: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

2)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3)口诛笔伐: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4)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5)执迷不悟: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6)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7)引人瞩目:引:引起,吸引。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8)波澜不惊: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9)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10)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11)坚忍不拔: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1

12)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14)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5)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16)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17)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18)得天独厚: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19)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20)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1)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22)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23)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近义词】:日思夜梦、神魂颠倒 24)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25)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26)别有用心: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近义词】:居心叵测、包藏祸心、心怀叵测【反义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27)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近义词】: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28)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29)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近义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心领神会【反义词】:格格不入、话不投机 30)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近义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反义词】:矫柔造作 31)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32)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近义词】:一日千里、与日俱进【反义词】:一成不变、故步自封

33)义正言辞: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34)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近义词】:一日千里、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反义词】:迂回曲折、斗折蛇行 35)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近义词】:后来居上、棋高一着、青出于蓝【反义词】:相形设色、略逊一筹、相形见绌

36)获益匪浅:也叫做 受益匪浅意思是: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37)猝然长逝:猝然,突然地,出乎意料。长,长久地、永远。逝,死亡,去世。意思是,突然地永远去世了。

38)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39)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举:举出。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40)上乘之作:得意之作,指诗文书画中能超过其它同类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41)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反义词】:恒河沙数

42)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4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示例】: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小说。【近义词】:脍炙人口、喜闻乐道【反义词】:痛恨不已

44)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5)蹉跎岁月: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近义词】:虚度年华、马齿徒增【反义词】:分秒必争、夜以继日

46)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近义词】:各有所长【反义词】:一无是处

47)灸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48)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49)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近义词】:顾名思义、不求甚解【反义词】:精益求精

50)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51)付诸东流: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52)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53)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5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55)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近义词】:栩栩如生【反义词】:画虎类犬

56)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近义词】:司空见惯、数见不鲜【反义词】:少见多怪、物以稀为贵

57)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58)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59)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60)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61)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近义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

【反义词】: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62)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近义词】:依依不舍、恋恋不舍、悠悠忘返【反义词】:迷途知返

63)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近义词】:心旷神怡、欢欣鼓舞【反义词】:怵目惊心、触目惊心 64)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近义词】:天公地道、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反义词】:另眼相看、厚此薄彼

65)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近义词】:引经据典【反义词】:理屈词穷

中国历史故事成语 篇2

【 故事 】 古时候, 北方边塞住着一个老头, 人们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 塞翁家的一匹马撒起野来, 跑到塞外胡地去了。 他的邻居们得知此事, 跑到他家里, 劝慰他不必过于伤心。 谁知塞翁听了众人的话, 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丢了一匹马吗, 没什么大不了的! 依我看, 马儿跑走了, 说不定会给我带来好处呢! ”邻居们听得目瞪口呆, 谁都不相信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过了一段日子, 塞翁家的那匹马由于过不惯胡地的生活, 自己跑了回来, 并且还带来了一匹胡人的骏马。 邻居们知道后, 又都不约而同地赶来向塞翁祝贺。 他们拍着那匹胡马, 啧口称赞。 可塞翁并不为此感到高兴, 皱着眉头叹息道:“这有什么值得庆幸的。 没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马, 弄不好会给我家引来灾祸啊! ”邻居们听了不以为然, 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涂了, 不然, 怎么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 自从家里添了那匹胡马, 就整天骑出去游玩。 谁知那匹胡马未经驯化, 很不服人管教。 一天, 胡马把塞翁的儿子掀翻在地, 他被摔断了一条腿, 落得个终身伤残。

邻居们闻此不幸的消息, 纷纷赶来向塞翁表示慰问。 可塞翁一点也不难过, 反而劝慰大家:“各位不必为我的儿子忧伤, 他的腿瘸了, 虽然很不幸, 但也可能因祸得福啊! ”

果然, 一年之后, 胡人挥戈南下, 大举入侵边塞。 边塞上的所有青壮男人都应征入伍, 与胡人展开激战, 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战场上。 塞翁的儿子因伤致残, 是个瘸子, 就没有去当兵打仗, 因而和年迈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这就是塞翁失马的故事。现在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 常常把“塞翁失马”与“焉知非福”连在一起, 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也形容天无绝人之路!

读故事学成语 篇3

按àn图tú索suǒ骥jì

我wǒ国ɡuó古ɡǔ代dài有yǒu个ɡè著zhù名mínɡ的de相xiànɡ马mǎ专zhuān家jiā叫jiào伯bó乐lè,是shì春chūn秋qiū时shí秦qín国ɡuó人rén,他tā有yǒu一yì本běn相xiànɡ马mǎ的de书shū叫jiào《马mǎ经jīnɡ》,上shànɡ面miàn详xiánɡ细xì描miáo述shù了le良liánɡ马mǎ的de长zhǎnɡ相xiànɡ。但dàn是shì据jù说shuō他tā的de儿ér子zi并bìnɡ不bù聪cōnɡ明mínɡ,不bù懂dǒnɡ相xiànɡ马mǎ,只zhǐ知zhī道dào死sǐ读dú书shū。

有yǒu一yì天tiān,伯bó乐lè的de儿ér子zi根ɡēn据jù书shū中zhōnɡ描miáo述shù良liánɡ马mǎ的de样yànɡ子zi到dào处chù去qù寻xún找zhǎo良liánɡ马mǎ,结jié果ɡuǒ却què在zài路lù边biān找zhǎo到dào了le一yì只zhī蛤há蟆mɑ,闹nào了le个ɡè大dà笑xiào话huɑ。

后hòu来lái,人rén们men就jiù用yònɡ这zhè个ɡe成chénɡ语yǔ来lái比bǐ喻yù办bàn事shì情qinɡ不bù懂dǒnɡ变biàn通tōnɡ,死sǐ守shǒu成chénɡ规ɡuī。现xiàn在zài它tā多duō被bèi用yònɡ作zuò另lìnɡ一yí个ɡè意yì思si,即jí:根ɡēn据jù线xiàn索suǒ去qù寻xún找zhǎo事shì物wù。

【小故事二】

百bǎi发fā百bǎi中zhònɡ

春chūn秋qiū时shí期qī,楚chǔ国ɡuó有yǒu位wèi将jiānɡ军jūn叫jiào养yǎnɡ由yóu基jī,是shì位wèi神shén射shè手shǒu。有yǒu一yí次cì,他tā与yǔ一yí个ɡè叫jiào潘pān党dǎnɡ的de人rén比bǐ赛sài射shè箭jiàn,潘pān党dǎnɡ每měi箭jiàn都dōu能nénɡ射shè中zhònɡ靶bǎ心xīn。养yǎnɡ由yóu基jī说shuō:“这zhè不bú算suàn什shén么me,要yào是shi能nénɡ在zài一yì百bǎi步bù之zhī外wài射shè中zhònɡ杨yánɡ柳liǔ叶yè子zi,那nà才cái算suàn本běn事shi。”潘pān党dǎnɡ不bù服fú气qì,就jiù选xuǎn定dìnɡ了le杨yánɡ柳liǔ树shù上shɑnɡ的de三sān片piàn叶yè子zi,并bìnɡ标biāo上shànɡ序xù号hào,叫jiào养yǎnɡ由yóu基jī退tuì到dào百bǎi步bù之zhī外wài按àn顺shùn序xù去qù射shè。

养yǎnɡ由yóu基jī连lián射shè三sān箭jiàn,果ɡuǒ然rán箭jiàn箭jiàn射shè中zhònɡ,不bù仅jǐn顺shùn序xù全quán对duì,而ér且qiě箭jiàn头tóu全quán部bù正zhènɡ中zhònɡ叶yè心xīn。

这zhè个ɡe成chénɡ语yǔ常chánɡ用yònɡ来lái形xínɡ容rónɡ射shè箭jiàn、射shè击jī或huò投tóu弹dàn等děnɡ非fēi常chánɡ准zhǔn确què,还hái可kě用yònɡ来lái比bǐ喻yù办bàn事shì有yǒu充chōnɡ分fèn的de把bǎ握wò。

嘟嘟学成语

心满意足

嘟dū嘟du:别bié哭kū了le,你nǐ要yào什shén么me,我wǒ都dōu给ɡěi你nǐ!

小xiǎo妹mèi:哇wā……

嘟dū嘟du:上shànɡ次cì你nǐ说shuō想xiǎnɡ要yào玩wán坦tǎn克kè模mó型xínɡ,现xiàn在zài给ɡěi你nǐ玩wán。

小xiǎo妹mèi:哇wā……

嘟dū嘟du:你nǐ要yào吃chī雪xuě糕ɡāo吗mɑ?我wǒ给ɡěi你nǐ买mǎi。

小xiǎo妹mèi:哇wā……

嘟dū嘟du:你nǐ怎zěn么me还hái是shi一yì直zhí哭kū个ɡè不bù停tínɡ!你nǐ到dào底dǐ要yào怎zěn么me样yànɡ,才cái能nénɡ心xīn满mǎn意yì足zú啊ɑ?

正解:形xínɡ容rónɡ内nèi心xīn非fēi常chánɡ满mǎn足zú。

中国成语故事 篇4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中国成语故事9 篇5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lù)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尤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名气。日子一久,他的名声传到吏部尚书何晏(yàn)、侍中尚书邓飓(jù)耳里。

有一天,这两个大官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

何晏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于你的人很少,惧怕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在一旁听了,连连摇头说:“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管辂听了哈哈一笑,说:“虽说是老生常谈,却不能加以轻视啊!”

后来,曹爽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惨遭失败,作为曹爽心腹的何晏和邓飓都被司马懿杀害了。成语“老生常谈”本来是指老书生常讲的话,后来多用来比喻人们早就听惯的、没有新鲜内容的话。

力不从心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后来,人们就用“力不从心”作为成语,形容心里想达到某个目标,但是力量不够。

厉兵秣马

春秋时代,秦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却暗中与郑国单独媾(ɡîu)和,并派杞子带领军队以帮助郑国保卫边疆为名进驻郑国,企图吞并它。杞子的军队进驻郑国之后,发现郑国没有什么戒备,就派人去报告秦穆公,请他秘密派兵来袭击郑国,一举灭掉它。秦穆公得到杞子的情报之后,马上派孟明视这位大将带兵出发。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恰好有个郑国的卖牛商人弦高要到洛阳去做买卖。弦高发现秦军要袭击郑国,他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就冒充郑国使者,宰了十二头牛,代表郑国慰劳秦军。同时,马上派人回报郑国国君郑穆公。郑穆公得到报告后,马上下令准备应战,并且派人到秦军驻地侦察,发现秦军正在整盔甲、磨兵器、喂战马。(原文是:“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于是郑穆公就派皇武子去见秦军驻郑国的将领杞子,告诉他说:“你们在我们郑国已经驻扎了很久,我们的供给也不足了,听说你们快回国了,我们郑国有个园圃,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打猎。”杞子听他这么一说,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暴露,就跑到齐国去了。孟明视发现郑国已经有准备,也认为袭击它不会取得胜利,于是不战而回。后来人们引用“厉兵秣马”表示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准备作战,也常常用来比喻积极进行准备工作。厉,磨刀;秣,喂牲口。

励精图治

公元前74年,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独揽,汉宣帝只是个摆设。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她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竟然勾结御医杀害了许皇后。霍光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利用职权袒护了自己的老婆。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权力。汉宣帝便听从了魏相的建议,逐步采取措施,最终罢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对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就封他为丞相。这更加引起了霍氏家族对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们计划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杀死魏相,然后再废弃汉宣帝。汉宣帝得知消息后,马上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以后,汉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他决心振奋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原文是:“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来衰败的西汉王朝重新强盛了起来。成语“励精图治”由“励精为治”演变而来,表示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

两败俱伤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便以“两败俱伤”作为成语,比喻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

芒刺在背

汉武帝手下有个大将,名叫霍光,他是西汉中期有名的重臣。汉武帝死后,霍光遵照遗嘱,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执政,掌握着西汉的军政大权。霍光虽然对汉皇室忠心耿耿,处理政事也很勤恳,但是,他对反对自己的人却一点儿都容不下。

汉昭帝执政的时候,燕王刘旦造反,霍光带兵把他诛杀了。在这次平乱中,被牵连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许多人都很害怕霍光。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后来因为刘贺荒淫无道,胡作非为,就把他废了,并且将给刘贺出主意的二百多人全部杀害了,接着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号称宣帝。汉宣帝知道霍光势力庞大,自己的生死存亡完全取决于他,因此心里非常惧怕。举行即位仪式的那一天,在汉宣帝乘车前往高庙向祖宗牌位拜祭的路上,霍光牵着马,跟在他身边护驾。因为霍光的神情十分威严,汉宣帝感到非常恐惧和不安,就好像是芒刺扎在脊背上一样难以忍受。后来,只好由另一位大将军代替霍光,才勉强行完了大礼。后来,人们用“芒刺在背”比喻人们内心害怕,非常惶恐,或用来形容人有什么心事坐立不安的样子。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

莫须有

宋代的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幼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后来成为宋朝有名的大将。宋高宗时期,金兀术(zhú)入侵,岳飞用少数兵力,击败了金兵之后,决定渡过黄河继续向前追击,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大家喝个痛快!”

金兀术看到形势对金国相当不利,就秘密写信给宋朝的奸臣秦桧(huì),要他设法害死岳飞。于是,秦桧就利用宰相的职权,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兵回朝。岳飞没有办法,只好放弃收复失地的计划,回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秦桧为了达到杀害岳飞的目的,竟然无中生有地诬陷岳飞阴谋造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关进了监狱。这时,大将韩世忠心里很不平,跑去当面质问秦桧:“你说岳飞父子造反,有什么证据吗?”秦桧拿不出任何证据来,只好无耻地回答:“这件事莫须有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恐怕有、也许有的意思。韩世忠指着他的鼻子十分气愤地说:“‘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让天下人服气呢!”

在秦桧的诬陷之下,岳飞被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杀害,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后来人们用“莫须有”作为成语,指无中生有,形容故意捏造罪名来陷害他人。

墨守成规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于是

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互相攻杀兼并,都想争当诸侯的霸主。有一次,魏国国君准备去进攻赵国的国都邯郸,魏王的大臣季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停止旅行,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擦掉头上的灰尘,就去劝说魏王。他说:“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驾着车子驶向北方,说他要到楚国去。我听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到楚国为什么要朝着北方走呢?’他说:‘我的马跑得很快。’我说:‘你的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多。’我告诉他:‘路费多,方向不对,也不能去楚国啊。’他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很高明。’唉,您看,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路费越多,那样走下去,离楚国不是也越来越远了吗?”

季梁讲完这个故事后,对楚王说:“现在大王要想成为一方霸主,一举一动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着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立威望,那就离您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这就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啊!”魏王听了这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来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实际行动相反。辕,车杠;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难兄难弟

东汉的时候,有个叫陈寔(shí)的人,办事公正,乡中邻里遇到什么纠纷,自己解决不了时,就请他裁决。只要经过裁决的问题,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纠纷双方也都很服气。因此,陈寔在家乡具有很高的威望。

陈寔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元方,小的叫陈季方。兄弟二人受到父亲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尚。

陈元方的儿子叫陈长文,陈季方的儿子叫陈孝先。有一天,长文和孝先在一起谈论父辈的人品修养谁高谁低,他们都极自豪地夸耀各自父亲的功德品行,觉得自己的父亲的品德是最好的,因此争论得不可开交。这两个孩子争论不出结果,便一起去找爷爷陈寔评理。陈寔听了两个孙子的争论,哈哈大笑。他觉得他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都是品学兼优的贤人,于是就感叹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元方实在是好啊,好到很难让他弟弟去效法学习他;季方也好得很啊,好到很难让他哥哥去效法学习他。后来,这句感叹的话被人们紧缩成“难兄难弟”的成语,意思是说兄弟俩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但是这个意思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把“难于”之“难”解作了“落难”之“难”了,于是“难兄难弟”便用来指共同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呕心沥血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自幼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据说,他七岁时就能写诗,人们都称赞他为神童。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虽然他二十六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据说,李贺做诗,通常不是先立题目,而是注重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他每天早上骑着一头小毛驴,背上书囊,带着一个书童,四处游览。遇到好的题材,就马上写成诗句,先放进书囊,回家以后,再整理成篇。李贺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他的母亲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贺回到家后,他母亲便让侍女查看他的书囊,如果发现里面写的诗句太多,就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想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就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把李母的“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和韩愈的“沥血以书辞”这两句关于李贺的话加以合并和省略,概括出了“呕心沥血”这一成语,比喻用尽心思,多用来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多多用心。呕,吐;沥,一滴一滴。

盘根错节

女性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探析 篇6

成语被称为“活化石”, 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 呈现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 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女性成语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与女性有关的成语, 其内涵也是相当丰富, 可以是描写女性的成语, 也可以是与女性故事相关的, 也可以在词中涉及到女性。古人对女性的描写, 从整体到局部, 从音容到笑貌, 从性情到品行等, 都有一些成语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 比较全面的表现了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 反映了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积淀下来的关于女性的一些文化心理。

一、“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喜曲不喜直”, 在女性成语年龄类中的表现最为突出。描写女子年龄类的成语多使用借代手法, 不是直接用数字说出年龄, 而是用他物代替。

在女性成语中, “金钗之年”表示女子十二岁。豆蔻年华表示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 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及笄之年”表示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 戴上簪子。古代未成年的小女孩是垂发的, 到了十五岁左右, 就要将头发盘起, 用簪子插起来, 即“加笄”, 举行“加笄礼”, 表示成年。《重修玉篇》载:“筓, 古奚切。婦人之筓, 則今之簪也。女子許嫁而筓。”“碧玉年华”表示女子十六岁。女子16岁称为碧玉年华, 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 二八年纪, 破瓜之年。 (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女性成语中表示尚未出嫁的成语有:云英未嫁 (用唐代钟陵著名歌女云英泛指未嫁的成年女子。) 其它的有黄花闺女、小姑独处、待字闺中等。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 其实七兮。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快打扬州百面雷。”) “罗敷有夫”表示已有丈夫的女性 (古代著名的美女罗敷指代) 。“半老徐娘”指有风韵的女性到或已过中年的。 (《南史》:“徐娘虽老, 犹尚多情。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 “风韵犹存”指四十岁开外的女性风采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 丰韵犹饶, 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除此之外还有:风情犹在, 余韵犹存。“人老珠黄”指年老色衰的女性, 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被轻视。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 翻身的日子很有呢, 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此外, 还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表现妓女行当和女子的悲惨命运。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 在女性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地位更不堪, 那就是以卖笑, 出卖肉体为生的妓女, 她们的命运更为悲惨, 地位极其低下, 被称为“浪蕊浮花”、“闲花野草”、“倡条冶叶”、“路柳墙花”;她们住的地方叫做“秦楼楚馆”、“花街柳市”、“莺巢燕垒”;她们每天“浓妆艳抹”、“倚门卖俏”, 对男子“目挑眉语”, 希望男子“眠花宿柳”。现代社会也有妓女这类群体, 但她们的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并没有受到歧视, 被称为“性工作者”。描写女性悲惨命运的成语也不是直接说出真实内容, 也是采用借代和象征修辞手法, 如“白华之怨”、“香消玉殒”、“蕙损兰摧”、“红颜薄命”、“断香零玉”、“临去秋波”。

二、“自然信仰”的心理崇拜

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 女性被视为无能的群体, 但关于女性具有神圣能力的远古神话始终或明或暗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心理。如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成语。

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 鸷鸟攫老弱。于是,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 四极正;淫水涸, 冀州平;狡虫死, 颛民生;背方州, 抱圆天。”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江东俗称, 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 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 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女娲补天之后, 天地定位, 洪水归道, 烈火熄灭, 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 欢庆补天成功, 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 世代供奉, 朝拜者络绎不绝, 香火不断。人们的这种纪念和礼拜, 实质已不仅是对女娲这个具体女神的直接崇拜, 而是将所有女性的神力抽象为一种意识层面上的神格, 对之加以信仰和礼拜。

七夕节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记载:“大河之东, 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 机杼女工, 年年劳役, 织成云雾绢缣之衣, 辛苦殊无欢悦, 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 嫁与河西牵牛为妻, 自此即废织紝之功, 贪欢不归。帝怒, 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织女本是天界一位美丽聪慧、擅长织作的女神, 但她不顾神人之别, 毅然下嫁牛郎, 与牛郎在人间过上了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生活。织女由此而成为人们心目中敢于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性典型。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渴望, 也反映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中秋节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谓关于月亮的最动人传说。《淮南子·外八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托与妲娥。逢蒙往而窃之, 窃之不成, 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 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 滞留月宫。广寒寂寥, 怅然有丧, 无以继之, 遂催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 欲配飞升之药, 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 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 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嫦娥被民间传颂为一位美丽、善良的月神, 在百姓心目中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 青年男女向月神祈求美满姻缘, 老人向月神祈求合家团圆, 祈求福禄和平安, 表现了古人崇善尚美的心理。

这些女性神或神格化的女性, 大都作为理想典型而被赋予真善美的意义。因此, 一定程度上来看, 对这些女神的信仰是在人们内心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意识需要和驱动下, 衍生的一种意念和行为产物。

三、“审美追求”的心理表现

与女性体态、容貌相关的语汇是女性成语中数量最多的, 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决定的。传统观念对女性美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女性应当体态柔美、步履轻盈、容貌秀丽, 表现出性格、气质、感情上的温柔特质。如:花容月貌、如花似玉、国色天香、出水芙蓉等以花草、珠玉等比喻容貌之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燕妒莺惭、艳若桃李、兰姿蕙质则用花草动物等来衬托;嫣然一笑、妩媚一笑、回眸一笑等表现美人的笑声;带雨梨花、楚楚动人、楚楚可怜表现美人哀怨的神态;莺声燕语、珠圆玉润等表现美人甜美的歌喉;花飞蝶舞、婀娜多姿、亭亭玉立、莲花步步、舞态生风等以花、蝶、柳等比喻走路时的姿态。娇声娇气、矜持作态、千娇百媚等比较含蓄地体现了女子的大方、优雅的神态。眉目如画、蛾眉皓齿、螓首蛾眉等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女子眉眼、牙齿的漂亮。

在中国古代社会, 服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这些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 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 也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表现服饰的成语有:翠袖红裙、珠围翠绕、衣香鬓影、珠光宝气、凤冠霞披、雍容华贵、香车宝马、香闺绣阁、荆钗布裙、红装素裹、金钗十二等。“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帝王妃嫔和贵族妇女的打扮, 普通的劳动妇女就只能是“荆钗布裙”。汉民族的古代服饰样式、着装观念、服饰礼仪都能在成语中得到反映。如“广袖高髻”反映了汉时长安城里妇女流行梳高髻和宽大的衣袖的风气;而“风鬟雾鬓”中的雾鬓即“蝉鬓”, 指面颊两旁近耳朵的头发薄如蝉翼, 这说明先秦时期, 妇女就已经具有梳妆技巧, 并对美有一定的追求和欣赏艺术。而“蛾眉螓首”、“杨柳宫眉”、“愁眉啼妆”、“朱唇皓齿”、“美女簪花”等成语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女性多样的方式妆容、美丽的姿态和对美的追求。

用“玉”象征女性的美貌, 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白纯束, 有女如玉”等。人们沿用以玉为美的传统, 创造出一大批女性成语, 体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如:内在之美, 冰清玉润;外在之美, 仙姿玉色;身材之美, 亭亭玉立;肌肤之美, 冰肌玉骨。美女娇嫩柔弱, 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美女的声音, 是珠圆玉润;女子的贞洁之美, 是冰清玉洁, 守身如玉;出生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 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中国人自古对花就有特殊的偏好, 如用桃花比喻少女的艳红美色, 用花王牡丹来比喻艳丽的少女和华贵的妇人, 用菊花来比喻女性心灵的高洁, 用荷花来比喻天生丽质的美女, 用玫瑰的绯红多刺来比喻女性的艳丽和泼辣的性格。从搜集的资料中统计单是用花描写女性的成语就有二十多个, 如“出水芙蓉”、“花容月貌”、“艳若桃李”、“梨花带雨”、“莲花步步”、“柳腰莲步”、“莲花之面”、“闭月羞花”、“桃妖新雪”、“人面桃花”等。女性成语中多以花、月、玉、杏、莲、桃、兰、梨、柳等美好之物比喻女性的青春美貌和纯洁的心灵。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 对这些美好之物价值的认可, 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这些美好之物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 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 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始终都处于一种被欣赏的地位, 而且因此形成一种固定的审美观。这些女性凭借自己的美貌, 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并不会有多少人格尊严或地位上的改变。所以她们以自己的美丽容颜得到宠爱, 只能是暂时的, 最终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殒、青春不再, 只能空悲叹, 伤怀。

四、“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儒家的经典比如易学、诗学以及历代女教书包括从汉代的《女诫》到清代的《女四书》、二十四史中的《列女传》、《后妃传》等, 无不贯穿着‘男尊女卑’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从夏商就开始至周代则日益完善。”封建社会以来,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乃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文化发端之根源, 在这些宗法人伦观的影响下, 女子为夫守节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下成为社会施加于女性的职责。女性成语中重男轻女的成语有男盗女娼、男耕女织、男尊女卑、男婚女嫁、善男信女、痴男怨女、夫唱妇随、夫贵妻荣、夫尊妻贵、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等, 保持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女子在社会上都从属于男子, 反映了封建时代男权社会的特征。

表现女性德才之美的成语有秀外慧中、冰雪聪明、蕙心兰质、巾帼英雄、女中丈夫、大家闺秀等, 体现了女子内外兼修、漂亮、聪慧。但是中国古代女性颇受社会歧视, 甚至把女性视作社会祸害, 更多的成语表现了她们凄惨的命运, 如:绿惨红愁、秋风纨扇、白华之怨、红颜薄命、香消玉碎、蕙陨兰摧、断香零玉、倡条冶叶、路柳墙花、野花闲草、浪蕊浮花、秦楼楚馆、花街柳市、枇杷门巷、莺巢燕垒、目挑眉语、倚门卖俏、眠花宿柳、红颜薄命、香消玉殒、薄命佳人、打入冷宫、花月之身、柳巷花街等等便是如此。即便是称颂女子貌美的成语“倾城倾国”, 也是来源于此。女子美貌了, 就会祸害国家, 使国家灭亡, 商之妲己, 越之西施, 三国时之貂婵, 唐之杨玉环, 明末清初之陈圆圆, 都是美人, 却都被视为亡国之人。

原始社会虽然有男女隔离, 但是没有尊卑意识。在先秦的社会中, 男女关系上也是相当自由和开放的。尽管有“男女有别”的情况存在, 但并没有导致男贵女贱意识的风行。封建社会以后, 封建儒学和礼学家们开始分出阳与阴的上下、高低、主从、尊卑关系, 然后以“夫妻等于阴阳”的方程式, 最后树立了“男尊女卑”的结论。这样一来, 男女不平等就成了一种天经地义, 永远如此的“至理名言”了。从此女性的命运就好像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社会上种种歧视女性、残害妇女的恶俗也就开始发生了。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男女关系为主外推成的一整套夫妇、父子、臣君、上下之间的尊卑关系, 正是以男尊女卑为起点的。这种遗毒在中国数千年的心理结构, 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起后, 很多封建礼俗已经被遗弃了。但是, 要肃清“男尊女卑”的封建流毒还需要长期而又顽强的斗争。

“语言是文化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 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 犹如管道或轨道, 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 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某个侧而、某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女性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复杂的,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政治、历史、社会风尚、民间信仰、社会生活等各个方而的文化特点。女性成语反映了女性温柔、含蓄、细腻的心理情感特征, 反映了依附于男权、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历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只有将女性成语同其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内涵结合起来, 去探寻, 去研究, 去发现, 去感受, 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交流思想。

摘要: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 它以典雅、含蓄、生动、凝练而独放异彩, 是汉语语汇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女性成语作为成语独特的一支, 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 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风情。本文通过对汉语女性成语的分析和探讨, 揭示了蕴含在不同女性成语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关键词:女性成语,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参考文献

[1]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商务印书馆, 1980:270.[1]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商务印书馆, 1980:270.

[2]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593.[2]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593.

[3]冯盈之.成语与汉民族服饰文化[J].宁波大学学报, 2007 (06) :39.[3]冯盈之.成语与汉民族服饰文化[J].宁波大学学报, 2007 (06) :39.

[4]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61.[4]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61.

成语小故事 心灵大健康 篇7

【出处简介】

出自战国时代,伟大涛人——屈原的作品《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水叹乎增伤。

【词义解释】

形容情结低沉,心中苦闷的样子。

【故事介绍】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的政治家。他的家乡是现在湖北的秭归县。据说秭归县名的由来也与屈原有关。相传屈原有个姐姐,在屈原遭谗即将被流放前,她特地赶来看望弟弟,并以亲情使饱受政治摧残的屈原得到短暂的宽慰。故乡的人们为表示对这位姐姐的敬意,遂以“姊归”为县名,后来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名平,字原。因祖先受封于屈(即秭归三闾乡一带),故以屈为姓氏。据《史记》记载:屈原出身贵族家庭,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资聪明,非常有政治头脑,年轻时即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委以高官,参与国家大事。后因政敌的谗毁,楚怀王罢去他的左徒之职,只保留他掌管王族日常事务和教育的工作,使其不能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后又继续遭到迫害,并被流放。

过了些年,屈原虽被起用,但因反对当时一些朝廷重臣的误国之策,再次遭到迫害,第二次被流放。在他被流放的八年里,国势日衰,乃至最后楚国的首都——(呈现湖北江陵),也被秦军攻占。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屈原虽有机会逃往他乡避难,但他选择了一死,以这种方式,向世人昭示他的爱国之情。

公元前277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这一天。伟大的爱国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投身泪罗江而亡。后人为了怀念屈原,即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民间则有包粽子、划龙舟、赛诗等纪念活动,两千多年来相传不息,至今愈盛。

【心理评估】

1 偶尔、短暂的情绪低沉,人人都会有。其原因多种多样,如所求之事未果、身体偶患微恙、与家人吵嘴、与朋友闹别扭、工作中遇到难题、学习遇到困难等等。

这种短暂的失意情绪跟心理疾病捱不上,没必要放在心上,美餐一顿、看场电影、公园里转上一翻儿、跑跑步出身汗、找个朋友聊会儿天,甚至睡上一觉。就过去了。

2 如果是长时间地情绪低落,总是无精打采,采取了一些排解的措施后,也并未好转,并且这种状况持续时间在一个月甚至更长,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多半是患上抑郁症了。

【心理康复】

1 第一种情况属于正常的情绪波动,不必管它,过分地在意,反而是小题大做、自寻烦恼。

2 对于第二种表现,不可掉以轻心。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如及时治疗,小病一个,就像国外的心理专家所说: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感冒”。但是要放任不管,则可能酿成大患。有统计表明:当抑郁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时,患者倍受折磨,身心疲惫、痛苦不堪。部分患者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并最终极少数人使之演变为现实的悲剧。

3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既然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那么首先应从心理上予以疏导,具体的方法有:谈心、暗示、音乐、色彩、宣泄、旅游、运动、转移等等。患者症状较轻时,自己可以有意识地采用这些方法,对症治疗。但当病情较重时,则需要家人、朋友和专业医师的帮助。

中国古代成语传说故事 篇8

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是个孤儿。长大后,一次路过宋城,住进了城里的南店。一天晚上,韦固到店外散步,见到一个奇异老人,靠着一个布口袋坐着,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他:“请问老人家您翻阅的是什么书?”老人笑着回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感觉有一点不可思议,心里想,普天之下,哪里听说过有婚书这等事情?”接着,韦固又问老人:“您袋中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颔首微笑着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二人的脚。这两个人如果被我的红线连在一起,哪怕是百年仇敌之家,哪怕贫富悬殊极大,哪怕身在天涯海角,哪怕是一个在吴国,一个在楚国,远隔山水江河,崇山峻岭,此绳一系,便定终身。人们是逃不掉的!但是,两个人再恩爱,如果我没有用红线拴住他们的脚,两个人也是不能到一块的。”一一这便是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讶,忙打听自己的婚事:“那老人家,您说我的妻子现在身在何处?”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瞎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想想自己抱负远大,怎么会娶一个卖菜的三角九流的人家的女子为妻?韦固虽然心里忿忿不平,但是脸上也没有发作什么,只是悻悻地返回居住的客店中。

回来之后,韦固马上喊来随行的仆人,命他暗中去刺死这个三岁的小女孩,不想仆人做贼心虚,也许是良心发现,不忍杀死这个无辜的姑娘,慌乱中没能刺死小姑娘,只刺伤了她的眉心。仆人回来和韦固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二人带着行囊连夜逃走了。

十几年之后,韦固从军,驰骋沙场,转战南北,骁勇善战,勇武异常,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一次,刺史王泰犒劳士兵,亲切地接见他,看他少年英勇,踌躇满志,很看重他,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姑娘长得挺漂亮,而且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韦固心里也是十分得意,妻子只是眉心老爱粘着贴花。韦固问她是怎么回事,太太就说明了原委:“我以前是一个买菜人家的女儿。自幼贫寒,可是,家庭一直也是幸福和美的。可是,不知为么,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想杀死我,幸运的是,凶手没有得逞,只是刺中了我的眉心。我的父母报告了官府。刺史王泰大人就负责调查这件事,可是,始终弄不清前因后果,刺史王泰大人可怜我的遭遇,就收我为养女,对待我如同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而我感觉这样一个醒目的伤疤在脸上不好看,就一直贴花在此。现在才告诉夫君,还望您包涵。”韦固这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他派人行刺的幼女,后来被王刺史收养,视为己出。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就死心塌地跟这位菜贩小姐相亲相爱,后来宋域的县宰知道

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上一篇:高沟镇中心小学解说下一篇:高中感受自然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