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1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P88),情境选取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儿子和妈妈比年龄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学时,首要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有关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另外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资源提问题。

二、教学建议

88至89页

提问题,并解答

1.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画面中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列式解答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注:也可以同时说出两种叙述方式,再解答。)

试一试

先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讲故事,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第1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讨论,说一说“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

第2题,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注意同学间的交流。

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2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3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进位加法(P80),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操作,理解进位的道理,特意设计了摆小棒和试算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算的过程中感悟进位的道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写竖式进位的形式的指导。

二、教学建议

80至81页

摆一摆,算一算

1.提出摆和算的要求,由学生试做。

2.同学间进行算法交流,说出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算的,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

3.指导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使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算法交流。重点检查学生对“进位”的方法掌握得如何。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试做,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计算。最后进行交流。

第3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但要注意检查正确率。

自主小天地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科书设计小熊送信的5幅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连减。教材之所以这样呈现连减计算,主要是考虑:

首先,小熊送信故事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于动物送信这类故事也比较有兴趣,从情景中的到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解决连减的问题,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理解教材上呈现的三种计算连减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本套教材打破了“先学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计算的重要作用,学习数学运算。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2.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问题并试着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用连减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注意,教材呈现的是几种方法学生自己方法的交流,教师千万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这三种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5

教学连加、连减前,我与邵丽、冯丽两位老师商量,学生计算第一步时,要不要在两个数之间画上一横线,在横线下写出第一步的得数(即以3+5+1=的形式),再计算。商量的结果是按以上的格式书写、计算,这样做的优点是:

1、有助于学生理清计算顺序;

2、对后进生有所帮助;

3、书写工整。带着这些优点我走进了课堂,并把这些优点极力介绍给小朋友。作业时,曹钱烨问:“老师,会算的也要画横线吗?”我说:“会算的也要画,等你们熟练了以后就可以不画了。”他低下头做起作业,过了一会儿,他又问:“老师,会算的可不可以不画横线?”一定是小家伙嫌画横线太麻烦了,我问:“你会算,算给老师看看。”“2+5+3=10”他脱口而出,“你是怎么算的?”“2+3=5再加5就是

10。”他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使计算变得简便了,我能说他不会算吗?他不但会计算,而且方法巧妙,我还有必要让他画横线计算吗?让他画横线写得数不是禁锢了他的思维吗?于是,我对学生说:“如果你们有好的方法计算,可以不画横线,但要保证不错。”季亚男是我班最差的一个学生,他连数手指都不会,计算连加、连减时是在我身边完成的,我看到他完成第一步写上得数后,又一个一个的数着手指,真着急,我说:“你也可以不画横线了,连着一起数手指。”速度明显的快了许多。画横线再写上得数,对于优等生来说没什么影响,可对于差生来说,影响就大了,写得数得用手,得打断他的思维,做第二步时又得重拾起先前的思维,速度明显打折扣。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6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和插班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2、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法口算题练习,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3、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互动平台,创设空中课堂,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奥数。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看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进步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力求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 篇7

新课标冀教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任教学校:豫新小 学

任教班级:一年级一班

任课教师:徐翠英

使用时间:2011年2月21 2011年2月

2010-2011一年级第二册 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1)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身边的各种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各种绿色植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措施及设想

1、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讨论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每周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趣题、数学小故事,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每周以数学挑战的形式出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里形成谈论数学的氛围。

6、抓紧后进生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平均水平。

2、教学设想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名,据分析:学生中优秀生占 %,潜能生占 %,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力争本期一升一降一稳定(提高优秀率、降低潜能率、保持中等),特别注意分析潜能生存在的原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备课

必须做到周前备课,做到既备知识能力、又备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力争在教学始终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紧扣目标,认真钻研新的教学方案,概括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的修改方案。

(三)讲课

授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增强能力和品德熏陶的重要环节。因此,上课时要严肃活泼、认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摇尾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才干,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辅导

要有耐心辅导每位学生,采取集中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形式,学校辅导与家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是培优转差的重要途径。

(五)作业批改

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不漏批,不错批,采取面批,对批,互批等不同形式,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位同学的原则,采用笔试、口试与平时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体现出来。

(七)家访

为更好的落实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方针,本期准备针对学生表现较差、异常表现和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对表现一般、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学生经常与学生家长和家庭进行沟通,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更好的盲人。

附:教学进度表

四、培优转差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转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转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转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转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三.在培优转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1减几想加算减、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 减几、连加、加减混合、复习、数学活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

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够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加强口算的训练,以正确为前提,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第一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材分析说明: 本课时内容是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知识),是在上册中数与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退位)的基础,在知识系统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10+3=13和13+2=15 两项内容作为铺垫引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渗透归纳出十几加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1、加强操作、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加强口算,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再要求速度。

第二课时 11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 教材分析:

11减几是 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

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操作用的学具。教学过程:

第3课时 11减几想加算减

教学内容:教材12-13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类推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3、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1、注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推。

2、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 12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12减几的计算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式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

1、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

1、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第六课时 15、16、17、18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5-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大胆放手,把一些信息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

2、注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表达。

3、注意让学生体会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要给学生表达交流汇报的时间和空间。

第七课时 连减、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八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不要求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

3、加强与生活相联系。第九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学生每人准备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

第十课时 提问题和数学活动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小黑板

“折、剪、拼”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

“认识三角形、圆”

第三课时 折、剪、拼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8

1.3上下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一填。

(共4题;共4分)

1.(1分)

(1)梨子在桃子的_______面

(2)苹果在桃子的_______面

(3)香蕉在苹果的_______面

(4)梨子的下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填写)

2.(1分)用“上”“下”填空。

“苗”字,“艹”在“田”的_______面,“田”在“艹”的_______面。

3.(1分)比赛。

跑在最前面的是_______。

跑在最后面的是_______。

乌龟的前面是_______,它前面有_______个小动物。

兔子的后面是_______,它后面有_______个小动物。

4.(1分)小明坐在第4行,小红坐在第3行,小明在小红的_______面。黑板在小明的_______面,日光灯在小明的_______面,讲台在小明的_______面。

二、按要求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5.(1分)①☆在○的左边;

②△在○的右边;

③□在△得到右边。

三、请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接起来。

(共1题;共1分)

6.(1分)把下面的花盆按要求放在花架上。(连线)的左边是,的右边是。的上面是,的下面是。

四、解决问题。

(共2题;共2分)

7.(1分)填上合适的数

8.(1分)按要求涂深色

上面的涂上绿色。

下面的涂上红色。

右边第二个涂上黄色。

左边第三个涂上橘色。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共4题;共4分)

1-1、1-2、1-3、1-4、2-1、3-1、4-1、二、按要求画一画。

(共1题;共1分)

5-1、三、请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接起来。

(共1题;共1分)

6-1、四、解决问题。

(共2题;共2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2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教学过程:

一、精彩展示

故事: 写给青蛙的信

二、导学先修

复习字词 情景激趣引入:编辑部给同学们的一封信,读一读信的内容认读生字。

三、深入品味,体会情趣。

1.同学们,其实啊,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信》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都写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书,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3.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在小组里读的特别认真,指名读,评一评 4.我想你们一定特别喜欢这首诗,请问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部分,读给大家听,再说一说理由。

5.同学们,这些信中所包含的情呀、爱呀、希望呀,实际上可以说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关爱的体现,课文中有一个字涵盖了这个意义,你把课文读一读,看看是哪个字代表了写信人的真挚情感和体贴关爱?(心)

小结:所以我们说“信”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之间的纽带。

四、合作探究,拓展应用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书信”是现代的名称。一封小小的书信饱含着人们的情谊,承载着人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

2.仿写诗歌,深化感情,我们身边有许多人让我们牵挂,像边防战士,像远方的亲人,像失学的孩子等等,你愿意给谁写信,写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评议。

3.推荐诗歌《秋姑娘的信》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教学分析与建议 冀教版 篇10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设想在课堂活动中,尝试课堂活动内容生活化策略,进而寻求到体现课堂活动开放性的有效的切入点。给学生机会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体验。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春游的愿望,使学生了解春游前怎样进行物品准备。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开展丰富的春游活动,了解春游有哪些好去处。3.通过活动,孩子们能渴望春游,向往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春游的去处,制作春游景点的幻灯片,选取春色的影片片段。学生准备:通过上网、看书、看报、向父母咨询春游有哪些好去处。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外面的景色美极了,咱们先睹为快吧。(多媒体播放春色影片)2.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引入也想出去春游了)。

3.师:是啊,你瞧,桃花开了,柳枝绿了,该是小朋友们春游去的时候了。想马上去吗?同学们,你们想到哪里去春游呢?

4.师:老师真想马上带着小朋友们到那里去春游,可是在春游前咱们得好好准备准备,大家来说说看,我们该先准备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春天美丽景色的影片,激发学生想春游的急切心情,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出春游的地点,在春游前请学生思考应该为春游做哪些准备。】

(二)春游前准备工作

1.出游准备设计:老师想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到 “出游物品清单”,愿意吗?准备的物品可以写,也可以把想到的画下来。

2.研讨:有哪些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准备的物品?说出选择的理由。师生、生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或进行补充,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3.温馨提示:出游所带的物品既要适当又要适量,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要选择物品,不和别人攀比。提醒大家,在做准备时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看看他们同不同意,听听他们的意见。4.师:除了带这些好吃的,我们还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强调用的和穿的问题。渗透环保、实用、不要攀比等因素。)

塑料袋子:装垃圾,带走垃圾,留下美丽。

电话号码:记好老师的电话,失散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老师。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也有限,他们在春游前准备的东西不一定会实用,甚 1

至会丢三落四,所以让学生明白在准备物品时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准备,还要参考父母、老师的建议。】

(三)春游活动

1.(看游乐园的导游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来到了游乐园的大门前,这张是游乐园的导游图,有这么多的游艺项目,我们先从哪里开始玩好呢? 2.全班同学共同设计一个游园路线。

3.沿着游园路线前进,来到每个游艺项目游玩,学生表演每个游艺项目是怎样玩的。

4.师:这些游艺项目既刺激有好玩,但是也存在着危险!请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在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师:所有的游艺项目我们都进行完了,春游还没有结束,还有一些时间可以让我们自由活动。小朋友们,在春天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做什么游戏呢? 6.学生表演怎样进行这些游戏。

【设计意图:学生会认导游图,能根据导游图选择合适的游园路线。通过模仿游艺项目,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教室里体会春游的乐趣。并且使学生知道在游乐的同时,危险也无处不在,让学生知道该如何避免危险。游艺项目后的自由活动,使学生知道适合在春天开展的活动还有什么。】

(四)其它春游的好去处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去什么地方春游呢?为什么? 2.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想去春游的地方,教师板书列出名单。3.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现在就看看那里美丽的春天景色呢? 4.播放春游地点景色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想、交流、看,使学生了解有许多春游的好去处,春游地点景色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能从视觉上直观地领略到春天的美丽,激发他们想去春游的愿望,也使他们知道春天真美呀!】

五、活动建议

1.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他们对直观感性事物接受能力强,所以应多给学生看一些影片、图片,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欲望。本文来自冀教|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篇11

(一)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如第三单元“时间”的内容设计。教材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天都用到的“电视节目预报”来认识24时计时法。通过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从开学到国庆节”、“从上小学到现在”等经过了多长时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年、月、日等都是时间单位。再如,第63页,在学生估计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米的活动中,认识并体验千米;第74页充分利用学生已认识商品标价的知识背景认识小数;第102页,设计了充满童趣的小朋友与猴子分桃子的故事,通过“一半”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出“二分之一”等。这样的数学学习,不应是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而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提高。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组织数学活动。

2.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如,第一单元对旋转和平移现象的了解,教材都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转动的风车、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推拉门窗、滑滑梯等生活素材。第10页,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结合把月饼装盒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剩下的(余数)月饼虽然不够装一盒,但也需要一个盒子,进而理解数学计算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和灵活运用;第54页,选择“亮亮家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数据统计,学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利用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这一学生有真实感受的事情,通过“求出的‘3个’是亮亮家实际每天丢弃的塑料袋个数吗”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第58页,选择生活中歌唱比赛评分,体育比赛中跳远、跳高等记分的规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重要作用和一些规则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第108页“问题讨论”中,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几乎每天都接触到的装有饮料的杯子,通过“哪杯中的饮料多”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事物的实际感受,理解数学知识和结论,而不只关注问题和结果。

3.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教学。如,第26页,用不同的计时法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用不同的计时法记录当地日出、日落的时间;第33页,从今天算起,到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第68页,测量自己橡皮的厚度;第86页,同桌合作,测量自己的课桌面等等。另外,教材在内容设计上,还特别重视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如,第53页,利用学生一年级做投球游戏的数据,通过“还记得我们做过的投球游戏吗”的谈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已有经验的回顾;第60页的投沙包,既是对统计单元知识的运用,又是下面“测量”单元学习的开始。同时,学习小数时,又要求把自己投沙包的成绩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教学时,除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内容外,教师还应拓展本班学生的现实生活素材,丰富课程资源,不仅提高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身边的数学、不断发展的数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结合具体问题学习数学运算,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编写思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计算的重要作用,学习数学运算,有利于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教材在设计有关计算的数学活动时,都呈现了学生熟悉的、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的简单问题。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算,然后再探索学习新的计算方法。如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首先呈现了学生熟悉的买课外书、月饼包装、节日放气球等实际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各自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学习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再如教材第四单元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分别创设了计算彩笔枝数、计算水流量、电影院座位等问题情境,先引导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重点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编排思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大胆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保证适量的计算技能的训练。

2.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要实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本册教材结合有关内容,努力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数据和事情作为学习素材。如“时间”单元所选用的“电视预报表”、“列车时刻表”、“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都是真实的事情。另外,通过“神五”发射升空和安全返回的真实时间记录,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如,“测量”单元所选用的“万里长城”、“马拉松赛跑全程”、“我国七大河流”、各地的铁路线路等的长度都是真实的数据。同时,让学生在计算火车运行时间的过程中,学习路程、速度、时间等数量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真实的、现实的素材,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的目标之一。本册教材除注意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外,还特别安排了三个“解决问题”的知识模块。如,在“除法”单元,设计了为“30个人在宾馆安排住宿”的问题;在“时间”单元,设计了“参观计划”的问题;在“乘法”单元,设计了“旅行团出行、玩、吃”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研究、讨论问题,制定、交流解决问题方案的素材,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优化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并注重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另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1.在亲身做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如第1页,了解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首先设计了学生做风车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绕“中心一点”旋转有了亲身的体验;第2页,通过从书包向外拿书、在桌子上推书等活动体验平移;第83页,在亲手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了解一般的比较方法;第86页,在同桌合作,自己选定测量单位测量课桌面面积的过程中,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89页,请几个人站在一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感受一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等等。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实际去做,关注学生做的感受。

2.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建构数学。如,第92页,在全班同学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操作、交流、整理、讨论中,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94页,在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纸剪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操作中,探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102页,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的过程中,认识简单分数;第111页,在图形演示的过程中,学习简单分数加、减法等,教学中,要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充分利用操作的结果开展学习、探索和讨论。

(四)重视探索活动和发展数学思维

1.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讨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第21页,结合乘、除法计算设计学生野炊用多少个碗的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第59页,结合平均数设计“一个身高1米40厘米不会游泳的人,在平均水深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第87页,结合面积的认识,设计了比较两个划分成不同大小方格图的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推理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给学生讨论、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册教材,一方面结合学生内容,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如,第22页“气球装饰方案”的实践活动,首先就要探索气球的排列规律,然后才能解决方案中的其他问题;第122页,探索正方形纸对折次数和平均分成的份数的规律等等。另一方面,设计“探索乐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册教材专门安排了两次“探索乐园”活动。第50页,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后,设计了探索乘法中一些特殊数的运算规律。如一个数乘

2、乘

5、乘11,以及99乘一位数等;第96页,在“面积”单元,设计探索图形排列规律的内容,发展学生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要特别重视“探索规律”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重视学生归纳、简单推理能力的培养。

(五)多种方式呈现多元内容

1.结合所学内容,介绍有关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如,第41页,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介绍格子乘法;第66页,结合行程问题的学习,介绍我国铁路提速的情况;第69页,结合毫米的认识,介绍微米和纳米等。

2.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首先本册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事情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如,第14页,某单位给“爱心小学”赠书;第16页王老师资助贫困生;第40页“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浪费水的问题;第56页回收旧电池的统计等。其次,把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作为练习题的材料。如,第45页,教材选编了一篇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文章,让学生估计这篇文章的字数;第117页,选择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复习统计知识的素材。最后,结合有关内容,还在兔博士网站中介绍一些资料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如第27页,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第32页,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第40页,介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情况等。这些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及责任感。

(六)创造性使用教材,做教材的实践者、开发者。

上一篇:小孩户口迁移委托书下一篇:点燃激情 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