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论文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科学论文(共10篇)

世界科学论文 篇1

倡导科学养生 提高生命质量--首届世界养生科学大会诞生三亚造福世界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无病长寿与丰饶富裕的社会”是人类的梦想.如何推动养生保健产业的健康发展,弘扬中华养生科学文化,提高人类生活生命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抓住入世机遇,增进养生科学对外交流,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是摆在中国生命科学界和健康产业界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作 者:祖群 察金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保健营养英文刊名:CHINA HEALTHEARE & NUTRITION年,卷(期):2003“”(1)分类号:关键词:

世界科学论文 篇2

大型强子对撞机

这是一则好消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首次启动, 并未摧毁地球!但同时, 这个新装置也没有真实地运行起来, 很快就出现了故障。去年9月份, 这台19英里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启动, 人们对这项最新装置喜忧参半, 许多人担心强子对撞机产生的巨大人造黑洞会吞噬整个地球, 或者至少对整个欧洲构成灾难性威胁。总的来说, 如果该实验出现故障, 将酿成人类灾难性事件。虽然没有观察研究员能够真实预测强子对撞机真正运行后会发生什么, 但是他们期望这台庞大机器运行起来能与广告宣传相一致, 再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情景, 让物理学家有机会研究分析这一消失已久的历史时刻。据悉, 起初该机器运行时一切还正常, 但是开启不到两个星期由于氦泄露, 使得强子对撞机不得不关闭。预计今年6月份将再次开启运行。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北极

以前所有的火星探测器都未曾登陆北极地区, 该地区是火星表面冰水物质最多的区域, 许多科学家猜测该地区很有可能孕育存在生命体。2008年5月份, 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着陆在火星北极偏远地区, 开始挖掘土壤、取样并探测分析周围环境。虽然迄今为止凤凰号探测器未能改变火星是一个“死亡世界”的有力证据, 但是它的探测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火星是一个曾经拥有水的世界, 过去还可能孕育着生命体。凤凰号探测器并不能长期存在于气候恶劣的火星表面, 2008年11月份开始, 该探测器将在火星寒冷黑暗的冬季进行冬眠。

科学家制造新的生命

虽说细菌是由数万对基因组构成, 并且它们拥有独立的物理解剖结构, 但是地球上的生命体莫过于细菌那样卑微。然而, 目前有位科学家致力于创造一个细菌生命, 他就是基因学家克雷格·文特 (Craig Venter) , 他和另一位科学家因成功绘制出人类基因图谱而著名。文特将582000对必要性基因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命体, 他下一步计划是启动两项活细菌DNA编程, 从而观测生命体所发现的变化。任何一位软件设计师都知道, 如果你懂得了如何编写程序代码, 那么你便能够编辑出任何可执行程序。同样的, 一旦科学家掌握了如何制造生命, 那么他们将能够制造出各种生命体。

中国宇航员太空漫步

2008年9月份, 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轨道, 这则消息似乎不足为奇, 毕竟美国宇航员早在1962年就进入太空, 但对于中国而言, 中国航空事业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2003年,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5年, 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2008年, 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只实现了1人太空飞行, 第二次实现了2人, 第三次实现了3人。在前不久的太空飞行中, 中国宇航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在短短5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惊人的。

大猩猩数量超过科学家估计

对于非洲濒临灭绝的非洲西地大猩猩而言, 这是一则好消息:2008年夏季野生动物保护学会最新调查统计显示, 目前大猩猩数量远高于科学家之前的估计。现在刚果北部森林和沼泽地区预计有12.5万只大猩猩, 是之前科学家估计数量的两倍。但与此同时, 战火蔓延到了维伦加国家公园大猩猩的生活地区, 直接威胁着在那里生活的350只山地大猩猩, 目前全球山地大猩猩的总数大约为700只。

发现太阳系外行星

科学家们曾认为宇宙中除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拥有行星围绕的恒星系, 整个宇宙充满着行星和恒星, 但是直到1995年, 科学家才观测到所谓的太阳系外行星。由于这些系外行星距离主恒星太近, 从而导致它们看上去显得体积很大。2008年6月份, 瑞士天文学家米歇尔·梅杰 (Michel Mayor) 发现45颗更小的行星, 它们的体积仅是地球的4.2倍。这些行星的质量都很小, 多数在炙热的轨道上运行, 但是梅杰利用观测仪器发现受恒星的重力摇摆作用, 使得行星轨道越大, 其表面温度就越低, 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行星适合生命生存。在2008年11月份, 科学家又首次在可见光和紫外线下观测到几颗太阳系外行星。

隐形衣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已与科幻电影中的隐形衣距离越来越近了, 目前他们仅在学校范围内成功发明了一种隐形斗篷。他们使用纳米线在穿透性铝管材料中形成是纸张厚度十分之一的介质, 该材料包裹物体时, 可以反射落在其上的光线, 使物质处于隐形状态中。

猛犸公园

一团动物毛发并不会成为国际头条新闻, 但是2008年11月份,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斯特埃文·舒斯特 (Stevan Schuster) 宣称, 通过猛犸身体上的一团毛发, 他已成功破译早已灭绝的猛犸80%基因序列。这项研究不仅拼凑了猛犸30多亿组DNA序列样本, 并确信其中的基因序列并不是来自猛犸毛发中的细菌或寄生物。该研究使人们不由地想起了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 也许在未来不久利用以上猛犸基因序列便能够成功复活猛犸。

科学天才越来越多

你是否认为美国人比以前更加聪明了呢?1979~2006年, 具有科学家素质的美国成年人比以前增加了1倍, 现已达到17%。2008年,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一位政治科学系教授的数据统计显示, 美国人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一数据正逐渐增多, 但增长幅度较缓慢。众所周知, 美国人拥有许多重大发明, 比如:美国人发明了飞机和电灯, 在人类宇航事业发展上, 40多年前就将宇航员发送到太空。目前, 具有“城市科学理解能力”的人群占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调查研究人员指出, 这意味着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群能够阅读和理解《纽约时报》上的每周科学故事。2008年11月份, 中国宣布中国人在科学文化素养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此外欧洲一些国家的居民科学素养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早的基本家庭

2008年11月份, 科学家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奥伊劳发现迄今最古老的基本家庭结构的墓室, 这个墓室已有4600年历史, 其中埋葬着一位父亲, 一位母亲, 以及两个男孩子的尸骸。依据尸体摆放的位置, 考古学家们推测他们很可能死于一次部落暴力冲突。同时, 这项发现还为科学家提供了公元1万年前石器时代末期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状况。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显示这个家庭生活于公元前2600年, 属于绳纹器文化时期 (Corded Ware culture) 。然而, 考古学家们对于绳纹器文化时期了解甚少, 很少发现该时期的远古人类尸骸和使用过的器皿。因此, 他们依据埋葬地点的信息拼凑了该时期远古人类的文化特征。这项最新发现暗示着4600年前, 远古人类的家庭关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伦敦国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路易丝·汉弗莱斯 (Louise Humphrey) 说, “这项研究证实了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基本家庭葬礼, 这种埋葬方式表明, 4600年前远古人类对于家庭观念已很强, 将亲人尸体摆放在一起表现了对死者的尊敬。”

链接

2008最受欢迎十大科学新闻

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科学此刻” (Science NOW) 评出2008年最受读者欢迎的十大新闻故事排行榜。

物理学家成功存储并重获空信息

年度最受欢迎的新闻故事同时也是最不可思议的。两支研究小组在气体中存储空信息并在瞬间后重获。虽然看似有些荒诞, 但这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壮举。

蚯蚓难敌摩擦声诱惑

现在, 让我们走进第8届年度“蚯蚓哼哼节”。参加哼哼节的人看起来有些奇怪, 他们在地上摩擦木桩, 利用摩擦声将蚯蚓“勾引”出地下世界。如果想知道这项“钓”蚯蚓的技术为什么奏效, 不妨亲自到蚯蚓哼哼节现场看一看。

使用工具不过是“自欺欺人”

用锤子往墙里钉钉子似乎是最简单的任务, 但这种使用工具的能力却是少数几个物种的专利。我们的大脑如何实现这种飞跃?实际上不过是把锤子当成身体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蜥蜴表演摩托车特技

有时候, 蜥蜴也会用两条后腿跑步, 看起来就像在表演摩托车特技。研究显示这不过是一种偶然行为, 站立移动的速度并不快。

量子物理学“幽灵化”?

物理学家距离证实亚原子粒子间能够进行“远距离通信”这一理论又向前迈进一步, 这一特性被称之为“缠结”。此外, 研究还显示信息能够以1万倍于光速的速度传送。

蚂蚁为保护同伴甘愿牺牲生命

这一年, 研究人员报告了第一个动物为保护同伴甘愿牺牲自己的例子, 即使危险并不会马上降临在它们头上, 这种无私的动物就是巴西蚂蚁。研究人员拍下了它们“舍己救人”的感人一幕。

早餐吃什么, 潜意识说了算

很多人坚信, 作决定完全由自己说了算,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研究显示, 在你决定早餐吃什么前10秒钟, 潜意识就已经为你敲定菜单了。

雄孔雀羽毛、变色龙变色功能遭挑战

2008年畅销书《生物学101》提到了两个长久以来被普遍接受的观点:雄孔雀漂亮的羽毛是为了吸引异性;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环境融为一体, 达到隐藏自己, 蒙蔽敌人的目的。然而,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不正确。真正的事实可能是:雌孔雀对羽毛熟视无睹, 而变色龙改变体色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更显眼而非为了隐藏。

古人故意与火山地震“亲密接触”

有研究显示, 古代人会有意选在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定居。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疯狂的选择呢?一种理论认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磨炼下一代的意志。

类似金刚狼的超级青蛙

世界十大科学园 篇3

新加坡的“新加坡科学园”

该园于1984年建成,离首都新加坡市中心8公里,占地108公顷。目前,该园区已有40余家公司,科研人员1万余名,主要从事生物科技、微电子学、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前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园”

它是一座综合性联合科研基地,集中了国家20多个科研机构,各种科研人员达1.8万多人,是目前世界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科研园。

瑞典的“希思达科学园”

该园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北郊的希思达山谷地区。在方圆7平方公里内,集中了全国70%的电子工业,在150余家企业中,有50%以上为电子工业。

德国的“慕尼黑科学园”

它是德国的电子科学研究中心,现拥有数百家电子工业公司,其中闻名于世的西门子公司就设在这里。仅西门子公司一家所生产的电子表、集成电路产品就占世界的30%。

英国的“苏格兰科学园”

它东起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西至北部大城市格拉斯哥,有300余家大小电子公司,生产着英国80%的集成电路和50%的电脑及其附属产品。

法国的“格勒诺布尔科学园”

格勒诺布尔为法国东南部城市,位于阿尔卑斯山中的罗讷河支流伊泽尔河畔。它拥有8000多家生产高技术电子产品的企业,是法国电子科学技术开发中心,也是法国研制电脑、电子产品的基地。

日本的“筑波科学园”

该园拥有国立研究所和大学46所,聚集了1万余名科学研究人员,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员就有2500人。

意大利的“蒂布尔蒂纳科学园”

它位于首都罗马东北部。该园区的佼佼者塞莱尼亚集团公司拥有9家大公司,16家工厂,是意大利电子工业的基础。这家集团公司曾多次参与世界上62类通讯卫星生产和74个地面站的建设。它的产品已覆盖了军事、民用的许多高技术部门。

加拿大的“卡尔顿科学园”

它位于首都渥太华市中心至西郊。该园区现拥有350余家大、中、小高科技公司,专门从事半导体器件产品的研究开发,现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约2500人。

美国的“斯坦福科学园”

它是以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为中心,聚集了1000多家生产电脑、半导体等有关企业的科研中心。目前,该园区生产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年产值达440亿美元。(中 宝)

《科学世界》阅读答案 篇4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 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科学世界读后感 篇5

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地球,它是我们目前生存的一个天体,在这个神秘而又奇幻的天体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知识,奇妙的现象,奇幻的空间,都引领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掘……

《科学世界》这是一本介绍了关于自地球出现以来,所有地球生物的科学技术知识,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与神奇,倡导者我们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激发我们的科学的思索和探索,引领着我们科学健康的生活。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本书运用着简洁流畅的文字,多种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使我对科学的探求欲顺势提高。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介绍了科技发展的利弊。有人说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利益,目前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由此使得各种人们生活中的用品在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说,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再给我们带了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弊端,不断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一直顺利的,如果发展不好,只会浪费资源,消耗人们的体力,甚者最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到那时,地球日益萎缩,人们将面临的就是灭亡……这就就像水一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去发展科技,盲目的去发掘,我们应该正确、有序地发展,有原则地不断更新。请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不要让我们的地球面临毁灭……

因此,当我们面对科学时,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正确,健康,合理的心态。原则,道德,这更我们必须要有的,如果没有了这些,那你就不算是个生产商,发明家,科学家,地球是靠大家共同保护的,想要毁灭地球,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但真真要好好保护地球,真的是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我想,现在的科学家都是非常有道德,有原则,他们是不会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事。由此,保护地球的重要人物,还是使用用品的人――我们。

由上文中说道的心态与道德,我进了深一步的思考,那就是教育,只有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懂得这些,了解这些内涵,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学位,根本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道德。

一个国家,为何能持续发展,为何能不()断进步,为何能闻名于世,关键在于人的教育,从小教起,从每一件事教起,从每一个细节教起。一个国家如果能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那么每一个学生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或工作,就一定能把它做得很好,很出色,每一个人都向着更远的目标迈进,引导着国家积极,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读书,学习所有书本知识,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落后的,正在一步步走向低谷,而那些学生必将成为毁灭国家的重要成员。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为了地球,我们必须懂得内涵与道德的重要性。

现今,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创新,如果我们能坚持着这方面的学习,不断加强,不断巩固,我们的国家必将达到世界顶尖级的水平,所以,在发展科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科学大世界》读后感 篇6

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名是《科学大世界5》,这套书一共有5本,这是最后一本,里面讲的是关于恐龙的知识。书中一共介绍了禽龙、甲龙、剑龙、三角龙、异龙等40多恐龙。是通过二个小孩和一个电子恐龙,遨游恐龙世界的故事来介绍的。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恐龙的故事。

在海里生活的动物有鱼龙、蛇颈龙、沧龙、三叠龟和原鳄,它们都是食肉的,其中沧龙最凶狠,它能把菊石咬碎吃下去,在菊石的化石上发现带有被咬的齿痕,可见其凶猛。

你想知道恐龙是怎样形成的么,那就接着往下看吧。早期的生物经过漫长的风貌的进化最早形成蓝藻,蓝藻在海中进行逃命作用,排出氧气,又过了5亿多年,蓝藻又变成了一些三叶虫和水母还有贝,这些生物又过了5亿多年,进化成了甲胄鱼、海蝎,这些生物之后就演成出了恐龙。

科学世界的十二大猜想 篇7

1 光化反应决定植物静和动物动的猜想

光不可能只偏爱植物,而无视自然界的精灵动物和人类。植物的光合作用仅产生的是“静物”淀粉和氧气,而对动物和人类而言的光解作用产生的是具有较大推动力的“动物”激素和信息。植物的光合作用仅是化学反应能量不高,植物不靠外力永远走不动;动物和人类的光解作用相当于“核反应”,产生的能量、信息巨大,动物和人类有了内生动力而能行走。春光明媚时动物和人类都活跃起来,光照

影响鸡产卵,北极妇女在漫长的冬季黑夜中不排卵、不受孕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开始发现,到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和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动物和人类的“光解作用”原理也值得好好研究。

2 动植物体内常温核反应的猜想

无论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都伴随着新元素的产生,可否反过来说有新元素产生的地方就有核反应?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新元素产生吗?若有,则意味着动植物体内有常温下核反应,原理怎样?其前景可想而知。

3 大陆漂移学说本质的猜想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创立的大陆漂移学说,表明地球在不断长大,地球也可能由固体行星变成类似木星、土星的气体行星,乃至能变成发光发热的恒星。从而宇宙天体与任何生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有出生、幼年、青年、壮年、老年到死亡的生命历程。行星是宇宙天体的青少年时期,恒星是青壮年期,黑洞是死亡期。

4 催化剂作用本质的猜想

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既无物质参与,也无能量参与,一定是信息参与,犹如信念对人的“催化”作用。或者按分形几何的理解,物质、能量、信息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催化剂具有恰到好处的耦合作用,像媒婆一样只起撮合作用,并不参与反应。

5 蚕豆和蓑衣草等植物茎不呈圆形的猜想

植物地上茎多数是圆柱形,唯独蚕豆、益母蒿、薄荷、夏枯草等植物的茎都是四方形。植物茎长成三梭形的也不少见,如大家熟习的蓑衣草,它的茎就是三梭形的,其截面是标准的等边三角形。

是环境因素,还是基因因素?把这些怪物拿到外太空微重力环境的空间站去种植,试一试,这些方形、三角形的茎会变成圆柱形吗?“橘逾淮北而为枳,环境异也”的现象会不会在它们身上产生?看看太空还能改变些什么?孟德尔研究小小豌豆得出有关遗传的大学问,我们能否研究出蚕豆、益母蒿、薄荷、夏枯草、蓑衣草等中蕴藏的大学问?

6 第一推动的猜想

苹果砸醒了牛顿,但牛顿却迷惑:天体的运动是由万有引力与上帝的“第一推动”(类似于人造卫星的发射)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人否定了牛顿关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却请来了来自于宇宙大爆炸的“第一推动”。最近,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宇宙学家克里斯托弗.维特里希(Christof Wetterich)又否定了宇宙大爆炸。果真如此吗?

6.1 橡皮轮子为什么会转起来?

“如图1,在一个轮子上套上一根橡胶带,然后把这个轮子放到一个功率大的灯泡边,轮子就会不停地转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灯泡加热轮子周围的橡胶时,橡胶带受热收缩(不像金属及一般物质那样受热膨胀),因此使轮子的质心从轴移到偏离轴、靠近灯泡一边,由于灯泡是放在轮子旁边(不是下方),所以在重力作用下,轮子转动。转动后,轮子上橡胶继续加热,而其他部分则冷却,于是质心又发生偏移,所以可以不断的转动。

这是一种热作用和重力作用下转动的热机。当然,如果橡胶带不是受热收缩,而是受热膨胀,同样会转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橡胶带的作用是有弹性,所以当某一部分收缩(膨胀也一样)时,橡胶带的质量分布会发生移动。”

6.2 地球为什么会转起来?

依据橡皮轮子转动原理可知,地球受太阳光照射时,也会产生热胀冷缩,同时,地球分别受月球和太阳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因此,地球的自转是在太阳光照射下的热胀冷缩和来自于月球、太阳万有引力的合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球不像上图中的橡皮轮子已被固定,为此地球的自转必然带来绕太阳的公转,且由于作用于地球的万有引力主要有太阳和月球,而不是其中一个,才导致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

6.3 太阳为什么会转动起来?

依据地球转动原理可知,太阳既受来自银河系中心能量的影响,又受太阳系内所有其它天体和银河系中心天体万有引力的合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转动。其它天体的转动可以类推。

6.4 推论

①宇宙有一个中心能量发射区或吸收区,可冷可热;

②太阳系中,金星自转方向与其它行星相反,只因为金星表面物质热缩冷涨而已;

③日食出现时,地球的转动速度会变慢。

7 分形几何与物质能量信息的猜想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源头,世界的源头是物质、能量与信息。若能把源头的三要素统一起来,则能统一一切科学理论。用懂得大自然的分形几何的数学手段,将物质、能量、信息分解为分别具有2至3维结构、1至2维结构、1维及其以下分数维结构的几何空间的性质。分形结构的分数维度能解释世界的复杂性(宇宙的空间维度就有无数多个,而不是3个,也不是10个或11个),分形结构的自相似性能解释科学规律的普适性,分形的自仿射性可解释非线性,分形结构的转换可解释物质、能量、信息的互通互换。分形的维数,决定了事物的结构,也决定了事物的一切属性。分形理论应用于物质、能量、信息世界,犹如元素周期律应用于化学世界。物质、能量、信息组成的结构层次犹如毛线团,故此命名为毛线团理论。

“非线性现象的普适性,是学科交叉可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基础。不少科学工作者已经取得这样的认识,到21世纪,各门类科学,各层次的分类学科将不断地交叉,同时又加速地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并定量化,而科学理论也将高度数学化。”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方福康教授如似说。最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是什么呢?曼德耳布罗特创立的分形几何。分形的基本特征是自相似性、自仿射性、不重复性和其维数不必为整数,这与欧氏几何中研究的几何结构的维数都是整数这一点完全不同,但分形的这种怪异性质在大自然普遍存在,近几十年来,分形几何已渗透到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天文物理、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分形几何无疑将是研究非线性、复杂性现象的最佳数学手段,既可定性研究、也可定量研究,实在难得。分形几何超越欧氏几何,就好比相对论超越牛顿力学。

目前,学科理论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但已有的综合理论又不够完善。相对论、量子力学把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完全割裂开来,全息理论只能定性研究不能定量研究,超弦理论以及相关的M理论的创立者也许根本不了解分形几何,他们的思维仍局限于线性思维,认为宇宙由十维或十一维的弦组成,他们根本就没考虑到宇宙中还有分数维。但这些前沿理论无疑也给了我们启发。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弯曲,那物质、能量、信息也可能与空间结构有关;相对论还认为,物质、能量是互通的,那更进一步说,物质、能量、信息也应是互通的,这一点在全息论中有体现。弦理论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件是“只有长度而没有其他线度,象是一根无限细的弦的这样的东西”,还认为宇宙除3维空间和1维时间外,其余六、七维是卷曲起来隐藏着的。恰好我们认为,这被卷曲的维就是除欧氏几何中的一、二、三整数维外的分数维,应有无限多个维度。复杂性、非线性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因为不同维数的分形结构代表了不同事物的结构,也决定了不同事物的性质及状态。

更进一步说,物质、能量、信息是有一定分形维数的空间结构的性质。物质是具有分形维数大于2而小于3的空间结构的性质,能量是具有分形维数大于1而小于或等于2的空间结构的性质,信息是具有1维到0维间的空间结构的性质。依据分形几何,结构是可转换的,那么物质、能量、信息也是可转换的。不同维数的信息的不断积累,到1维以上就呈现出质的变化,而呈现能量特征;不同维数的能量的不断积累,到了2维以上3维以下,就呈现出物质的特征。信息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物质、能量、信息三者可相互转换,但必须有能量这个中间环节。这与物质固、液、气的三相变化相类似,只是因为分形维数的变化才导致了物质、能量、信息的三种表现状态,以及因为分形维数的变化导致了他们的性质变化。

根据以上一些观点,现分别解释和预测一下物理、化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天文、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一些问题。

7.1 在物理学方面的应用

①量子力学中提到的“虚粒子”不可测,且在特定条件下,虚粒子也可转化为实粒子而被探测到,这种“虚粒子”可理解为仅有1维及其以下维数的线性或点性结构的“信息子”,不像2维以上的平面、立体结构易探测。

②量子力学中的所谓的“真空不空”,就是信息、能量、物质相互转换的结果。

③微观粒子中,无静止质量的表明其分形结构低于2维,无体积可言。

④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发射的不连续性可解释为,低维空间结构的不稳定性,探测到1维及其以下的结构显示出波动性,探测到1维以上的结构为粒子性,且由于粒子性和波动性的转化而导致量子发射的不连续性。

⑤爱因斯坦把万有引力解释为时空弯曲而导致的结果,其实可用分形结构的不同来解释所有的四种力——分形结构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且力的交换是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的,即通过改变分形结构或者说分形维数来完成的。

⑥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衡,是未考察到信息的作用,若加上信息作用,一样是守衡的。

7.2 在天文学方面的应用

①美国太空探测系统,WMAP探测结果认为,宇宙中包含的一切物质中,原子占4%,23%为冷暗物质,73%为暗能量,这很可能是不同分形结构或不同分形维数表现出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不同分布的真实反映,宇宙中居支配作用的还是那看不见的信息。

②神秘的黑洞可解释为看不见的信息的集合体的综合反应,黑洞不是有“霍金辐射”吗?那正是黑洞的信息转化为能量和物质的结果。

③宇宙的本质是“无中生有,有归于无,”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

可用分形数学来证明。

当i=0时,即把宇宙看作是零维空间,即看作一点,其面积、体积均为0,Si=0成立;

当i=1时,即把宇宙看作是无穷长的一条曲线,其面积、体积均为0,Si=0成立;

当i=n时,即把宇宙看作多维空间,可用分形数学,把宇宙分解成一条周长无穷长的皮亚诺曲线或表面积无穷大的西尔平斯基海绵,其体积仍为0,Si=0成立。

④宇宙大爆炸的本质是信息、能量、物质相互转化的相变过程。

7.3 在化学方面的应用

①门捷列夫提出,元素的化学性质随质子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可能是分形自相似性的表现,即分形结构中的维数相近而呈现出性质相似的状态。元素性质是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也可说由原子表面分形结构决定的,同位素的性质不一样就是因为其分形维数不一样。

②宇宙早期中存在大量的氢,表明氢原子的分形维数是很低的。元素性质越稳定其分形维数越大,性质越不稳定的元素其分形维数越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分形维数应相当小。

7.4 在生物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信息尤其是环境信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的突变也主要是适应环境的突变,准确地说是环境突变的信息促进了生物的突变。在某种程度上说,外因的作用超过内因。

②生命、人的思维、意识是一定的分形结构发展到一定分形维数的必然产物,或者说是信息占有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③人体中大量的“垃圾”DNA,很可能就是人类智慧的附产品,动物体内的“垃圾”DNA就少得多。

④用物质、能量、信息间的关系原理,可很好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

7.5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①中医经络理论可由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作用得以解释,那看不见、又不可用现代仪器探测,但确实又起作用的经络和“元气”,就是信息。

②解释中、西医学的不同,西医主要讲物质和能量,中医还讲信息的作用。

③精神与免疫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作用,改变能量与物质。

④通过表面分形结构的研究,探索病情、病理及治疗措施,发展医学和养生学,因为一切内部变化都将促进表面分形结构的变化。

7.6 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①认清信息的本质,不是“虚物”,而是具有一定分形维数的“实物”,丰富信息论。

②物质与精神是不同分形结构的产物,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与精神是可以互换的。

③科学规律的普适性,可用分形的自相似性解释,结构相似,分形维数相似,其性质和特征必然相似。

④自然和社会中的“自组织”现象,就是信息、能量、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一种稳定分形结构的现象。

⑤全息论中的“重演律”,可解释为分形结构在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与历史相似的结构,或者说相近的分形维数,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重演”。即任何创新必定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的。

⑥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自然中的相变原理均可认为是分形维数变化到一定数值时,产生的分形结构变化。

⑦毛线团理论还可广泛应用于管理学中,物质是前面1,能量(感情)是后面0越多越好,信息(信念)是后面1,形成10000……1管理哲学,乃至更具广泛意义的10000……1哲学。

⑧从哲学层面看,毛线团理论既是认识论(分形结构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又是方法论(通过分析分形结构研究世界)。

7.7 在前沿学科中的应用

①相对论论证了物质与能量是等效的,促使了核能源的产生。毛线团理论认为,物质、能量、信息都是等效的,可为新能源的理论基础。

②毛线团理论还可作为干细胞作用的理论基础。

③广义相对论在大爆炸或者说黑洞处失效的原因,大爆炸前的“奇点”可看作0维空间,一切均是“无”,包括物质、能量、信息。而黑洞可理解为全是“信息”,这不是相对论研究的范围。

④质子有超长寿命,可能是因其分形结构的维数接近“3”,但就不可能等于“3”,纯平滑的立体空间是没有的。只要其分形结构不等于“3”,任何粒子均要衰变,包括质子。只是因为质子是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分形结构的变化是表现在表面的电子上,由此内部的质子衰变很慢。要是将原子剥开,质子衰变就会加快。

⑤最近科学家测得引力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的1.06倍,可解释为引力的传播媒介是信息,反过来说,信息的传播速度高于光速。这并不违背相对论,信息不是传统的物质概念,它是不具有面积和体积的线性结构。宇宙学中的所谓“虚时间”和“虚质量”以及“量子瞬间转移”、“量子纠缠”等,最终将落实到超光速的信息上来。

⑥最近,在日本工作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了68个“怪异”的“β介子”,表明微观粒子层出不穷。更进一步说,根本就没有基本粒子,微观粒子有无限多,这是“毛线团理论”的一个推论,有无限多个分形维度就应有无限多个微观粒子。

⑦毛线团理论可作为研究纳米技术的基础理论,纳米材料的表面分形结构决定其性质。

⑧运用分形几何中分形维数决定分形结构,继而影响事物性质的原理,研究相变的数学理论,以此为契机,加大分形几何的应用研究。如,超导体和超流体的分形结构研究。

⑨利用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作用原理,研究我国古文化中的诸多神秘现象,从而焕发我国古代科学的青春。

8 肩周炎病因和中医以形补形科学原理的猜想

传统理论认为,引起肩关节周围发炎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肩部外伤和肩部活动减少、肩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肩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等的长期劳损、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等。但我们认为,引发肩周炎的主要原因还是长期侧卧睡觉。为什么肩周炎的病人几乎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什么肩周炎的病人总是一侧重、一侧轻?这就是长期侧卧睡觉挤压的结果。

凤凰中医频道宣传的以形补形的案例,核桃酷似大脑,番茄酷似心脏等,另外传统中医也有以形补形的理论。以形补形有科学道理吗?我们在《分形几何与物质能量信息的猜想——科学世界十大猜想之七》中提出的毛线团理论认为,物质、能量、信息与分形几何的结构是一致的,即表面结构的相似性意味着分形维数和性质的相似性。

9 人种的猜想

现有理论认为,起源于非洲的黑色人种最早。果真如此吗?从光学知识来看,白色可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来;无论何种肤色的人种,老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满头白发;就黑、黄、白三个人种来看,一般来说黑种人体力旺、黄种人温情、白种人更理性,这与人的个体成长规律(由体力、情感再到理性)是一致的。能否据此猜想:白色人种最古老,黄色人种次之,黑色人种最年轻?

1 0 开辟科技界的星光大道——创办刊载科技创意杂志的猜想

小米手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互联网思维,利用小米粉丝的建议,进一步促进小米手机的技术创新和功能的日趋强大。科学的发展也可借鉴这种发展模式。而在科学的发展史上,由于所谓的严格审稿制度,多少科学创新的火花被浇灭。在技术领域有科技孵化园,在科学领域也应有相应的科学孵化园——科技创意杂志,为全民科技创意活动推波助澜,不分男女老少民族与国家,搭建科技草根与科技精英同台竞技的舞台,激发万众创新的热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世界添砖加瓦。

世界有一流的纯科学《科学》、《自然》杂志,也应该有一流的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科技创意》杂志,以此来落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科学理念。科技界的“亚投行”必将催生更多的科技大腕,说不定以具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技思想的道家始祖老子命名,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哲学的世界级科技大奖也会应运而生呢,从此老子奖与诺贝尔奖日月同辉也不是不可能。

科技界不可能有永远的霸主,《科技创意》杂志就是要让科学与民主生根开花,并结出硕果。

1 1人死亡前回光返照的猜想

人死亡前生命体征增强的“回光返照”现象如何理解呢?人的生命体征一般包括身体机能、情感、意识三部分,当身体机能弱到一定程度(临近死亡)时,处于向外发射状态的情感、意识所具有的能量就会回收,从而增强身体机能,即所谓的“回光返照”。

12中医五行学说的猜想

中医认为,红色补心、黄色补脾、青色补肝、白色补肺、黑色补肾,这与不同颜色的光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不同频率的音乐可以医治不同的疾病、不同频率的音乐可以让不同的动植物较快生长等现象一样,是具有科学道理的。不同颜色的食物具有不同的分形结构,其性质也会不一样,药性也会不同,这也叫对症下药。

科学研究就是要有“大胆假设”的勇气和“小心求证”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任伟德.漫游物理天地1[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4.

[2]晨风.德国科学家驳斥大爆炸理论:宇宙并未膨胀.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d/2013-08-16,093186.2013-8-16.

[3]昊振奎.分形漫话[J].读者,1998(10):44,45.

2011年度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篇8

研究显示,如果HIV携带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那么其将HIV传染给自己伴侣的几率将减少96%。该研究结果结束了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的关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否同时具有治疗艾滋病患者和减少HIV传播双重功效的争论。

现在,研究人员认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应对HIV时,既能治疗又具有预防作用。

美国北卡教堂山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麦伦·科恩等多国研究人员于2007年开始了关于HPTN 052的研究。为《科学——年度突破》专题撰写该试验报道的《科学》新闻通讯员乔恩·科恩说:“要将这一临床试验的证据应用于人群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大约52%的人无法获得这些药物,而该人群有760万人。即使这样,某些研究人员还是将HPTN 052看作是会“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因为它在降低HIV传播率上有着近100%(约96%)的功效,而且事实上,它已经使许多临床医生和决策者立刻行动起来。鉴于所有这些原因,《科学》杂志以2011年度的最大科学突破来重点推介HPTN 052研究。

日本“隼鸟”天空探测仪成功恢复常态

在经历近乎灾难性的困难后,日本“隼鸟”天空探测仪成功恢复常态,并将一巨大S形小行星表面的尘埃带回地面。这些尘埃代表着35年来人们首次直接獲得行星体的物质样品。对样品经过分析后,研究人员确认,地球上最常见的陨石(陨石球粒)来源于这些较大的S形小行星。

基因编码阐述人类起源

通过研究古代和现代人类的基因编码,发现许多人仍然携带从古人(如亚洲神秘的丹尼索瓦人和非洲没有确认的祖先)那里继承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变异株。今年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古人是如何促成现代人免疫系统的。此外,对南非南方古猿人化石的分析显示,古人族具有原始人和智人的特征。

获得光合成蛋白质

日本研究人员生动详细地勾勒出了光系统Ⅱ(简称PSⅡ)的结构。光系统Ⅱ是植物用来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原子的蛋白质。清晰的结构图像显示了蛋白质的催化中心,并揭示了其内部原子的特殊取向。科学家了解催化结构对地球生命极为重要,它可能成为获得大量清洁能源的基础。

发现太空“原始气体”

天文学家利用安装在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证实,在遥远太空中发现的两个氢气团似乎保持着它们20亿年前大爆炸发生后的原始化学物。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一颗几乎没有金属成分的恒星,它如同宇宙中早期的恒星那样。不过新发现的恒星形成要晚许久。这些发现表明,在激烈变化的宇宙中,存在着没有受到影响的物质区域。

增进了解微生物

对寄生在人体肠道中数不清的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后,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消化道中存在着某种起主导地位的细菌:拟杆菌、普氏菌或瘤胃球菌。随后的研究披露,这些菌有的喜好高蛋白饮食,有的则偏爱素食。在营养和疾病范畴,这些发现能帮助了解食物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有前途的疟疾疫苗

对名为RTS,S的疟疾疫苗进行的临床试验的早期结果显示,人们仍有望开发出抗疟疾的疫苗。7个非洲国家中共有超过15000名的儿童参加了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奇异的太阳系

今年,天文学家首次获得了数个遥远行星系的清晰观测图像,并发现它们具有奇特现象。首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让人们见到了一个太阳系所带行星以人们无法解释的方式绕恒星运动的情形;其二,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巨大气团被罕见的“逆行”轨道所俘获,一颗围绕双恒星运动的行星,以及10颗似乎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的行星,这些完全不同于我们的太阳系。

专门设计的沸石

沸石是多孔的矿物,通常被用作将石油转变为汽油、净化水、过滤空气和洗涤用品等的催化剂和分子筛。今年,科学家设计出多种更廉价、更薄和功能更强的新沸石,以处理更大的有机分子。

衰老细胞能清除

“世界真奇妙科学探索社团”社团 篇9

星期一是美好的的一天,上完这一整天的课后,就来到社团之中,社团会给所有人带去快乐,给人带去全身心得放松。 “世界真奇妙科学探索社团”只听这个名字觉得这个社团是多么的吸引我们呀,可以说你的感觉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在这个社团里会放一部昆虫为主角拍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那些昆虫,在放大镜头之中可以看见那一些奇形怪状的.昆虫在一簇簇绿叶之间,每一个肥沃的土地上都是他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玩耍嬉戏,做着自己的工作,在这些奇形怪状的昆虫的生活之中都有属于自己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每一天都这样做着自己的工作就已经十分满足了,忙忙碌碌,并不平庸。在这部影片中可以观察到平时生活中难以看到的另一个世界――微观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有着许许多多让人叹为观止的,也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昆虫。在世界真奇妙科学探索社团中不仅仅只是看电影,还会给每位同学看一些关于科学的书,老师让我们在美文中成长,在美文中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让我们欣赏美文,快乐学习。

老师为了检测我们是否掌握了这些书上的知识,是否认真观看影片,老师还会问我们一些问题,例如:“我们之前看的电影中你学到了什么?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你对这篇美文有什么看法?这篇美文中讲到了那些科学知识,这些让你学到了什么?老师的这种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她让我们自己发现自己自身的错误,自己就会感到赤红耳热,感到懊悔。在世界真奇妙科学探索社团的一名同学告诉我最使他震撼的东西:“虽然这个社团主要的是看电影,在这个电影之中,我发现许许多多微观世界的美,我最震撼的就是那只毛毛虫历经千辛万苦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在那一瞬间中,我看到了那只蝴蝶扇着自己那美丽的翅膀在绿叶的衬托之下显得十分的特别,十分的显眼。

世界科学论文 篇10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2、说出感觉的产生过程。

3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皮肤感觉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了解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功能、体验感觉。

2、皮肤各种感觉的特点、感觉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教师:酒香不怕巷子深、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隔壁妈妈叫你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你妈妈。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对周围直接产生各种感觉

就下来我们学习人的感觉

【活动】P431、区分牛奶和豆浆:用___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________。

2、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更优美:用___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________。

3、区分米醋和酱油:用___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________。

4、判断冷与热:用___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________。

5、苹果甜还是橘子甜:用___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________。

又如黄酒和某种凉茶的颜色接近,可以

(1)用__鼻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

黄酒能闻到酒味

(2)用__舌__感觉,产生的感觉是___凉茶微甜_____

【板书】

一、人的感觉

1、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

五种基本感觉

对应感觉器官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皮肤

教师:人有不同的感觉器官,他们是人类了解世界的窗口,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产生不同的感觉。感觉的产生过程:

——感觉的形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

感受器,能感受各种

环境刺激,同时发出__信息_,信息沿着___神经

传到

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注意:人的各种感觉最终是在大脑(大脑皮层或神经中枢)

形成的。

教师:人们的感觉会受到_药物_、____酒精___等的影响。

有些药物会影响人们的_神经系统__,尤其是

大脑

酒精会影响人们的__反应时间(感觉),严禁_酒后驾车____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P44:喝酒后不能驾车

【板书】

教师: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组成:四大组织

分析皮肤可以感受哪些外界的刺激?

有哪些感觉功能?

——触觉、冷热觉、(展示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冷敏小体)

【思考】

教师:例如:盲人用指尖“阅读”盲文,触摸一般用指尖

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因为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又如,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其上的_神经末梢_对热比较敏感。

强调: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小活动】两个颜色、大小相同的圆柱体,其中一个是木头,另一个是铁。

如何用身体的感觉器官将它们区分开来?

教师:【思考与讨论】P45

——当他遇到高温或低温时,就不知道躲避,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如烫伤、冻伤等

【课后练习】P48——题目2

【思考】皮肤功能?

——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

【板书】

二、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的感觉

触觉、冷热觉、痛觉等

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因为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测温,一般用手背,因为其上的_神经末梢_对热比较敏感。

2、皮肤功能: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刺激、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

教师:进入蛋糕店,闻到浓浓的奶香味。

嗅觉是如何形成的呢?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

——(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兴奋)——嗅神经——(传入)——大脑—嗅觉

思考:嗅觉是在哪里产生的?

气体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就是嗅觉

【读图】P46

图2—6,总结人嗅觉的特点

适应性:数秒到数分钟即可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差异性: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气味

作用:

嗅觉能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也能帮助人们避开危险,如嗅到煤气泄漏出来的气味,可以发现煤气泄漏了,从而及时采取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

【板书】三、鼻和嗅觉

1、嗅觉的形成蛋糕中的化学物质

——(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兴奋)——嗅神经——(传入)——大脑—嗅觉

2、嗅觉的特点

适应性:数秒到数分钟即可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差异性: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气味

3、嗅觉的作用:

嗅觉能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也能帮助人们避开危险,教师:食物有很多味道,比如酸甜苦咸鲜。这些味道的感受依赖于舌。

那么人们是如何品尝食物的味道的呢?

【活动】P47请同学们两两观察对方的舌表面是光滑的吗?

——探究发现: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

味蕾(1万个左右),其内有许多

味觉

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特别对

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在20℃-30℃时,味觉的敏感度最高。

教师:讲解味觉的形成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的味觉细胞——(产生信息/兴奋)——味觉神经——(传入)——大脑——味觉

【思考】味觉是在哪里产生的?

教师:课外内容

教师:味觉细胞能辨别的五种基本味道是酸甜苦咸鲜

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教师:【思考与讨论】P47

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味觉的敏感度也会减弱。这说明什么?

解释:嗅觉的敏感度降低是因为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刺激的灵敏度

答案:嗅觉发生障碍,会影响到味觉,说明味觉和嗅觉共同工作,总结:嗅觉和味觉是共同工作的。

【课后练习】P48页——课后第3题

【板书】

四、舌和味觉

1、味觉感受器:味蕾(1万个左右)

2、味觉的形成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的味觉细胞——(产生信息/兴奋)——味觉神经——(传入)——大脑——味觉

3、味觉的分类:酸甜苦咸鲜

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4、嗅觉和味觉是共同工作的。

教师:【思考】1、你能解释年龄大的人一般都喜欢吃味道较浓的食物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之下降。

教师:【练习巩固】

1、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

B、触觉

C、痛觉

D、热觉

2、在成语“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什么来感知象的形状的。()

A、热觉

B、触觉

C、痛觉

D、冷觉

3、人体的冷觉、触觉、痛觉、味觉都是在的特定部位形成的。

4、医生为病人动手术而施行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病人感觉不到疼痛,而能感觉到手术刀跟身体的接触,这说明

5、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应

6、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热觉感受器

7、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

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味觉感受器

8晚上入睡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上一篇: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下一篇:副县长在全县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现场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