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要点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要点(共11篇)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要点 篇1

(1)进行每日晨检,如有发热、皮疹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学生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课学生病因追查工作。晨检结果报告卫生室。

(2)发现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学生不得接触其他任何学生,痊愈两周后上课。

(3)立即对患病学生接触过的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工作。

(4)每天早晚校舍通风或消毒半小时。

(5)不要让学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接触患病同学。

(6)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随有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7)在学校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利用黑板报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8)每天用消毒液对学校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9)每个学生带给家长一张宣传单,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要点 篇2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控制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将患者生活、学习或工作地点作为处理重点。

2.1加强疫情监测,搜索病例,重点关注患儿周围的儿童及其所在的托幼机构、学校等。如果患者是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督促指导幼托机构、学校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一定要及早就诊。如果手足口病出现暴发,相关地区必须启动每日疫情报告制度。

2.2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接触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及个人防护;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居家医学观察,一旦出现类似症状督促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

2.3对患者生活、学习等地点采取消毒措施,尤其是要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进行消毒。具体方法见《附4肠道病毒消毒方法》。

2.4可建议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做好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指导学校、幼托机构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必要时建议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2.5重点在中小学、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具体内容见以下预防措施。

3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3.1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要点 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 ;院内交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217-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诱发且发病率极高的一种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上升、手足口腔等位置出现皮疹以及痘疹。一旦治疗被延误,可能会诱发肺水肿与心肌炎等危害性极大的并发症。因为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并且传播通道不简单,可对婴幼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根据手足口病的特点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意义很重要[1]。我院近3年来加大该病的预防控制力度,应用多种合理的方法预防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前往我院进行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1例,其中男6例,女7例;最小年龄1岁2个月,最大年龄9岁,手足都有明显的皮疹以及痘疹,经治疗和预防控制,全部治愈出院,没有产生院内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1.2预防控制措施

1.2.1对患儿进行预检分诊:

卫生院应该科学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处,独自成立一个专门诊室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诊治。一旦预检分诊处当中的患儿存在体温上升情况,需要马上将其转到专门诊室开展诊治,防止出现混乱就诊的现象。如果患儿被确诊患上手足口病,需要将其送往隔离室开展治疗。

1.2.2 医务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手足口病患儿后都需要详细开展清洁工作,并且对双手进行消毒,特别在完成患儿分泌物、口腔黏膜以及粪便等传染性极大工作后,更需要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现象的出现[2]。

1.2.3保持门诊、病房干净:

患儿就诊的门诊、病房空气要流通,温度湿度要适宜,积极搞好门诊、病房卫生,保持干净整洁,更换被褥,护理人员早晚对门诊及病房进行消毒,给患儿营造一个卫生良好、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1.2.4患儿排泄物处理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排泄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其应该使用比例为1:2的生石灰搅拌且静放2h后,再对其进行处理。为了将院内交叉感染出现几率降至最低,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使用食醋薰蒸病房,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3]。

1.2.5体温上升患儿诊治:

医护人员将体温上升的患儿安排在相同病房内,怀疑为手足口病患儿应该安排在单独病房中,同时对其进行诊断,确诊后转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患儿转出后,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开展终末消毒,和诊断患儿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患儿,需要对开展一周观察。

1.2.6 家属宣教: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家属形成科学的饮食与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需要洗手,勤换洗衣服洗澡,多喝水,注意饮食均衡,禁止食用生冷等食物。为了保持患儿的睡眠时间充足,室内不可吵闹,并且家属还可以给患儿多晒太阳,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此外,家属应该尽可能防止患儿和其他患儿接触,尤其是防止其接触存在发热出疹症状的患儿,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4]。另外,家属还需要认真观察患儿身体情况,如果其出现出疹以及发热等症状时,需要立刻报告医生,并且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7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给患儿家属发放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并且嘱托其认真阅读,充分发挥义务宣传的作用,由此促使患儿家属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并且注意个人卫生,食物进食前先加热,从而降低患儿被感染的几率。护理人员还需要嘱托患儿家属尽可能少把患儿带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并且杜绝患儿和存在发热与出诊儿童接触。另外,患儿家属还需要高度重视家庭的整体卫生,勤换洗衣被,并且放在阳光下曝晒。患儿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其玩具以及用具等物品均需要消毒后才可以使用。家属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身体具体情况,发现其产生发热与出诊等情况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诊治。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实施有效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后,没有出现院內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达到了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的目的。

3讨论

虽然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极高,但其还是可以预防与治疗的。为了避免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医院应该全面了解手足口病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预防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不断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同时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尽可能将院内感染现象发生几率降低,促进患儿早日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高微.手足口病与水痘的鉴别及防控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122-123.

[2]崔妮,黄燕,李悦.儿童医院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25(10):256-257.

[3]朱霞云,赵执莹,马朝霞等.干预预防一揽子法在科学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4(10):178-179.

杨市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篇4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及《湖南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建议(2012年版)》、《涟源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实施方案(2012年版)》和《涟源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灾施方案(2012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的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法管理、科学防治,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组织领导与专家队伍

(一)领导小组

成立杨市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镇中心卫生院公卫办,由公卫办主任彭永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组 长:谢湘和

副组长:刘明华

肖德玉

唐 斌 邱小生

成 员:李硕贤 彭永红 李建国 姚 劲

彭彬

李小红

彭迎伟 彭赛武 肖 杰 周惠芬 王士杰 易建梅

杨 伟 曾素华 龙 青 赵岸平周晓娟 李有来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全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专家指导组

镇中心卫生院由成立预防控制手足口病专家指导组(名单附后),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护措施提出建议;对与制订、修订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指导重大疫情的处理;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

镇中心卫生院成立疫情现场处置机队(名单附后),负责重大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等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医生发现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如为重症病病例,应在“是否为重症”处选择“重型,危重型”。在备注栏填写:住院病例/门诊病例。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应在“实验室结果”处填写相应的血清学结果和/或病毒分离结果。在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在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订正。

镇中心卫生院安排专人及时浏览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准确掌握疫情。流行季节安排专人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医疗机构门诊尤其是儿科门诊主动搜索疫情。疫情暴发地区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学校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指定专人或校医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发热伴皮疹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杨市镇中心卫生院公卫办报告。

五、重症、死亡病例报告、调查和监测

重症病例的报告:必须报请市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并由专家组组长同意,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重症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死亡病例的报告:在市及以上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指导下,由接诊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好相应病例的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时,调查人员深入到病例就诊的所有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庭中,仔细调查询问患者各次退热药物和激素的用药情况(包括自行服药情况、用药名称、使用日期和途径),对儿童尚应注意调查身高、体重、出生信息(体重、胎产、喂养方式等)、照(看)护人文化程度等,并按实际调查结果完整、如实填写,尽量避免填写,尽量避免填写不床头柜。

调查结束后2天内,调查单位须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并逐级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报告。

六、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辖区内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后应及时核实诊断,如确认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立即组织派员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市中心卫生院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调查工作。

调查时应收集托幼机构等事发集体单位基本信息,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发病情况、教学活动形式(如全日制或寄宿等);集体单位平面图(注明班级、楼层、住宿等);居住条件,卫生状况、卫生习惯等。调查时应查找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并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填写病例调查一览表。调查时应及时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发病就诊治疗过程、感染接触情况、病原学检测情况以及危险因素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写出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向上级报告。

七、暴发疫情报告和调查

杨市镇中心卫生院,接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发现聚集性疫情时,应进行调查核实,达到暴发疫情定义标准(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现场调查方法、内容与调查报告书写上报与聚集性疫情的一致。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5-10例病例标本送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肠道病毒检测。

八、控制措施

(一)病例救治和管理。

实行“村级随访、乡级门诊、市级救治”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策略,做好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管理

1、村级随访:各村村卫生室要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有关项目,做好5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患儿的排查、随访和转诊工作,对5岁及以下儿童登记造册,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负责居家隔离治疗病例的追踪、随访,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送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做好重症病例出院的随访管理工作。由村医生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治疗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褪及水泡结痂后1周。

2、乡镇门诊:镇中心卫生院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负责做好手足口病门诊和管理,一旦发现病例需要留观、住院治疗,要在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转涟源市人民医院及更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做好重点科室、重点病房的消毒及人员防护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就医安全。同时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对需要退热的患儿慎重选择退热药物,常用退热药物有乙酰按基酚和布洛芬,严禁使用激素退热,不主张使用氨基比林、复方氨基比林等吡唑酮类药物。

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驻感染。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在杨市镇中心卫生院的指导下,及时进行环境和物品消毒。

镇中心卫生院应加强预检分诊,专门设置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诊治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采用温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院内的消毒安排专人进行。

(四)关班、关园措施。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报请涟源市疾控中心后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书。

(五)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位,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征,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当集体单位需采取关班或关园的控制措施时,应指导该集体单位做好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知采取关园或关班措施的必要一,做好居家儿童的医学观察,并由该集体单位向有关儿童家长出具书面告知书。

(六)联防联控措施

在发生暴发或流行时,政府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落实病例主动搜索、转诊救治、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防控措施。

九、常规性预防措施

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聚集性疫情,避免医院内感染,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预防工作。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精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二)托幼机构预防措施。

1、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

2、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半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消退)方可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3、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并按照健康教育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5、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四)公众健康教育。

杨市镇中心卫生院应在政府领导下,与当地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 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使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岁以下儿童,要对其家长或监护人健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五)联防联控机制和措施。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中心卫生院协调,教育、财政、宣传、科技等有关部门积极参加,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防防联控机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在卫生机构的指导下,按照手足口病宣传、消毒和病人的管理等防控工作。

(六)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洁力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对垃、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

十、培训和演练

各医疗卫生要定期对内部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要定期对辖区内(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印发卫生部2010年出版的《乡村卫生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手册》,做到一人一册。

十一、卫生监督和指导

市卫生局将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重点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与环境卫生、晨检制度、消毒、健康教育等卫生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疫情监测与报告、消毒、院内感染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责令限期解决。在疫情流行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将对托幼机构和学校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督导。

十二、保障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 篇5

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

襄人考[2014]16号

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24号)和省人事考试院《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鄂人考函[2014]3号)和市职改办《关于2014襄阳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襄职改办[2014]2号)文件精神,现就襄阳市2014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通知如下:

一、测试组织工作

在省、市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全市中小学教师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省人事考试院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襄阳市人事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

二、测试范围对象

拟申报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2012年及以后未取得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书者,均应参加本次水平能力测试。其中乡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的水平能力测试,由本校自行组织,方式不限,合格即可进行推荐,推荐结果当年有效。

三、测试内容和形式

(一)测试内容。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内容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二)测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

高级水平能力设高中(含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层级,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设:

1、高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2、初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3、小学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4、幼儿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四、报名办法和时间安排。

1、报名办法: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均实行网上报名。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申报人员统一在“湖北人事考试网”的网上报名栏目上填报相关信息,上传本人照片,下载打印网上报名系统内《水平能力测试报名表》,持身份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及打印的报名表格(单位盖章)和近期一寸彩照一张,到各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市直学校申报人员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服务大厅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现场资格审核通过并缴费确认的申报人员请于考前

一周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持准考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具体事项将及时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襄阳人事考试网(网址:http://),点击 “网上报名”,选择“襄阳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报名”填写报考信息,上传1寸近期正面免冠电子彩照(jpg格式,照片大小在20K左右,五官轮廓清晰,占满图片框),下载打印报名表。市直单位(东津新区单位报名点选择市直)报考人员将网上打印的报名表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盖章后,交近期一寸彩照一张,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办理审核和缴费确认手续。县市区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后,可将报名表、照片和报名费交由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办理缴费确认手续。

2、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8日(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上报名);

现场审核缴费时间:3月31日—4月19日。

网上打印准考证:高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打印。

笔试时间:5月10日

五、组织实施

(一)管理模式。全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在省、市职改办领导下,按照省人事考试院统一组织要求,市人事考试院和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会同当地职改部门组织实施。

(二)命题组织。省人事考试院制定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的测试大纲,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三)考务安排

全市高级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考点统一设在襄阳市区,市直、襄城、樊城、高新区、东津新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襄阳市区;各县(市)和襄州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各县(市)和襄州区。不具备条件或者参加测试人数较少的地区,经市人事考试院协调,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安排有关考务。

六、测试成绩使用

高级水平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和测试合格人员名单,由省人事考试院报省职改办确定。通过人员下发由省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的合格证书。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率由市

职改办划定,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三年内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有效(含当年)。

七、收费标准

根据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鄂价费[2001]302号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规定,高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100元。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50元。

八、有关要求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牵涉到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班,督促落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襄阳市人事考试院

预防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篇6

自查报告及整改方案

教育局卫生保健站:

我园接舞钢市教育局通知,认真组织学习了《舞钢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紧急通知》、《市疾病防治中心下发的关于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手足口病,明确了责任,增强了传染病防控意识。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园领导小组对防控“手足口病”进行了自查,自查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岗人员每天都能按时进行消毒,但自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整改:

一、传染病预防制度需完善,消毒制度、晨检制度制定的较早,与当前的实际消毒要求不太符合,需修订新的消毒制度,正在修订中,本周内完成。

二、晨检记录没有单列,在交接班记录中包含,应从新设计晨检记录,单独填写,现已整改。

三、班级内未安装消毒紫外线消毒灯,需购置安装,正在购置安装中,本周内完成。

四、有的班级各项记录填写不够详细,对填写不具体、不清楚的记录已全部退回,从新填写。

总之,我园将根据自查情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做好迎接市教育局和平顶山市食品安全专项督察的各项准备工作。

舞钢市第二幼儿园

手足口病的诊断预防及护理 篇7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 健康带菌者, 隐性感染者, 该病主要通过粪便、口途径和呼吸道, 飞沫传播, 患病期间口鼻分泌物、粪便及疱疹液有传染性, 经接触病人皮肤, 粘膜疱疹液可感染。病人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的手、毛巾、手绢、茶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该病传播。3岁以下儿童是该病主要易感人群, 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幼儿园、托儿所易发生聚集病例, 该院流调观察发现32例病例中幼儿园及托儿所的儿童发病率较散居儿童高,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高峰时间在每年7月份左右。

2 手足口病病毒感染途径

好发于3岁以下小儿, 主要传播为呼吸道空气飞沫和消化道的分泌物接触感染。多发生于小而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及娱乐场所等消毒不彻底的区域, 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以及肠道的EV71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尤其是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症状主要以皮疹为主, 多见于手及足、臀部、口腔部位, 常常伴有上呼吸道的发热、鼻涕、咽喉疼痛等感冒症状。

3 临床表现

3.1 一般病例表现

潜伏期1周左右, 多数病例为3~7 d。

发病较急, 症状以手、足、臀部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现的皮疹为主, 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及疱疹, 常常伴有流涕、头痛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 预后良好, 无后遗症。

3.2 重症病例表现

由肠道病毒 (EVTI) 感染引起的病例。

(1) 神经系统:精神差, 嗜睡, 头痛, 呕吐等, 重症病例表现为频繁抽搐, 昏迷, 脑水肿, 脑疝。 (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 呼吸节律改变, 口唇发绀、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 (3)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 四肢发凉, 指 (趾) 发绀, 血压升高或下降。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1) 好发于夏秋季节。 (2) 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 呈流行趋势。 (3) 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 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 继而手、足、口腔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样损害。 (4) 病程较短, 多数患儿都在一周左右痊

3.4 鉴别诊断

(1) 口蹄疫: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 须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 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发病人群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 3岁以下患儿占大多数。 (2) 水痘:特点是皮疹分布广泛, 分批出现, 疱壁薄, 结痂等, 可与手足口病鉴别。 (3) 虫咬性皮炎:夏季多发, 多发生在暴露部位, 常伴有皮肤刺痛或奇痒, 口腔内无疱疹。 (4) 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好发于6个月以上2岁以下的小儿, 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的发热, 多在发热3 d以后, 皮疹出现, 出疹部位为全身均可出现, 而手足口病好发部位为手及足及臀部和口腔黏膜, 其他部位少见, 皮疹形态为丘疹及疱疹常见。临床可根据发热的时间以及出疹的部位以及出疹的形态鉴别。 (5) 小儿风疹:风疹多为感染风疹病毒引起, 发热较轻, 一般为低、中度发热, 伴有鼻涕及咽痛等感冒症状, 一般在发热2 d左右出疹, 常伴有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疹子一般先于面部出现, 然后波及躯干及四肢, 淡红色斑丘疹, 退后无色素沉着, 可有轻度肝脾的肿大。 (6) 病毒疹: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 好发于幼儿园消毒不彻底、学校及儿童密集的公共场所区域, 多由柯萨奇病毒、EB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常伴有发热、咳嗽及咽痛等感冒症状, 出疹没有顺序, 疹后一般无色素沉着, 部位以胸及腹部多见, 偶伴有局部的淋巴结肿大。 (7) 药疹:多见于用药后过敏引起的皮疹, 皮疹多见于胸、腹, 多伴有皮疹部位的痒感, 一般轻者停药后药疹即可消失。 (8) 猩红热:以皮疹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小儿, 一般病例见于12岁以下, 典型皮疹为大小如针尖样的充血性均匀分布的弥漫的丘疹, 伴有痒感, 压之褪色, 然后按出疹的前后顺序消退, 皮肤会出现脱屑。最典型的三大特征为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

4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

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异域风护理及对症处理为主。

重视预防 阻击手足口病 篇8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宝宝发病率最高。儿童感染病毒后,通常2~7天出现症状。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患儿典型症状有:

1.发烧

本病患儿常以发热起病,其初始症状为低热居多,测量体温在38~39℃之间。

2.皮肤出疹

于发烧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疱疹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毫米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皮疹为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和臀部,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足跖亦多见。疹子不像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和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还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个特征。

中西医对症治疗

据临床儿科医生观察,本病95%以上的患儿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当幼儿园和小学老师通过晨检,发现可疑学生时,要对学生采取及时送诊、让家长接回家休息,隔离以避免传染他人,并对其所用物品立即消毒处理。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让患儿卧床休息,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增加抵抗力。鼓励多喝温开水或清洁饮料,促进病毒排泄,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高热时首选退热药物(如口服泰诺林或百服咛),有高热惊厥者给予镇静止惊药,对体弱年幼小儿可洗个温水澡帮助退烧。抗病毒药常选用病毒唑、板蓝根冲剂及维生素C等。

对累及脑、心、肝等重要脏器者一定要住院治疗,早期给予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强化治疗。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要注意口腔内、手、足等处的疱疹破溃时,要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局部外用擦剂等药物可减轻患儿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温病”范畴,为外感时邪疫毒,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基本药物为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等,适量使用即可。

因本病有自限性,经门诊或住院正规治疗,患儿症状大多持续一周左右可消退,预后良好。

预防重于治疗

1.勤洗手

由于本病传染源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因此父母亲下班回家后,先把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以免把病毒传染给宝宝;教育并督促孩子经常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玩耍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外出回来最好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洗手;剪短宝宝指甲。对于小孩吃手、咬玩具的习惯要尽量纠正。

2.饮食卫生

婴幼儿肠胃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只能吃熟食,不给他们吃生食,不要吃他人吃过的食物,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食自己嚼过的食物,不要使用他人的水杯;母乳喂养儿照常吃母乳,断奶后幼儿吃清淡、温性、易消化、柔软的流食或半流食,少吃零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应逐渐培养规律进食、按顿吃饭的习惯,使胃肠道得到规律进食“信号”形成自身的“生物钟”;多喝开水,平时鼓励孩子多饮温开水或自制果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400毫升;孩子的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3.环境卫生

以往的研究证实,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且传染性较强,患儿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该病还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居室勤通风,晒太阳,家里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

4.口腔和手足异常改变

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勤测体温,幼师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发烧,查看他们的手足皮肤是否长疹子。早期发现轻症病例,应尽快隔离并消毒,同时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孩子回家后,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孩子口腔、手足有无异常,警惕在幼儿园被传染上本病。

5.被动预防

据观察,本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或与患者同处一室最易感染。被动预防措施:①在病毒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②对有接触史的婴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毫升以预防感染本病,在托幼机构中出现流行时,亦宜用此种被动免疫措施,对控制该病流行有一定效果;③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

6.及时就医

预防手足口病的通知 篇9

尊敬的各位家长:

近日菱角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目前我园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病例。为了切实保护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制定了《手足口病预防预案》。敬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具体配合事项如下:

1.督促幼儿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接触孩子前应洗手,手足口病毒可以通过成人携带后传染给儿童,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2.保证孩子睡眠充足,适度锻炼。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近段时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少互相串门,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勤换衣服勤洗澡,讲究卫生。

5.在家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发热、皮疹,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如有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医院确诊。

7.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口腔溃疡或上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应及时与老师联系告知,患儿病愈后,凭医院或疾控证明,确认无传染性方可入园。

附: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也发热,多在38度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临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发生变化。手、足等远端部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的症状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但是现在大部分的手足口病的症状都很不明显,有的只是口腔溃疡,伴随着几颗丘疹,请家长提高警惕。

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10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马姿凤(园长)

副组长:曹菊英陈一新陈慧(副园长)

成员:全体教职员工校车司机

2、园长作为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卫生工作,统一思想,迅速启动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工作预案,把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作当前幼儿园重点工作之一。

3、成立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芝涓副组长:王小芳成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二、向家长宣传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

我们通过宣传栏,网站等各种形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

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

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及玩完玩具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八、控制集体活动

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要求家长不带孩子到疫情区去,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发现孩子生病要报告给幼儿园。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与预防 篇11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5-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且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1]。由于肠道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导致手足口病实施有效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传染范围扩大的现象。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区性和时间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93例,女157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按1-9天,平均3.4天

1.2 病情观察。我院所收治的患儿一般是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最多。由于患儿病症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因此,批准患儿住院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出疹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避免其他科室将手足口病患儿收入。如果患儿出现连续发热、恶心、没有精神的现象,且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需要对患儿进行留院观察。如果在48小时内患儿的病情出现好转,可以解除对患儿的留院观察;如果留院观察时,患儿的病症表现符合了住院治疗的条件(呼吸困难、抽搐、痉挛等现象)[3],则应立即对患儿实施住院治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重症病情的患儿,并能够使患儿在专门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为此,医院设立了应急预案,以及专家会诊制度:①医院在设立预案和会诊制度时,需要做好与专家所在医院的联系工作;②当发现重症患儿时,需要及时向感染管理和预防保健的科室报告,使其能夠及时做好病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③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后,需认真清洗双手或是对双手进行消毒。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仪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擦拭消毒;④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内,禁止收治其他患儿。同时需要对重症患儿单独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对患儿住院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设备等必须在消毒之后继续使用。此外,需要对患儿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受到污染的用品进行消毒[4],并妥当处理;⑤如果发现出现病症的患儿增多,或是出现重症患儿,需要及时向执行预防保健的科室进行报告,并由该科向市里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控制机构进行统一汇报。

2 结果

350例患儿均出现了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疹的现象,并且疱疹的周围还出现了红晕,其直径有2-4毫米,液体比较少;部分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也出现了疱疹,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恶心、无精神、咳嗽等病症。350例患儿均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并且均全部痊愈出院。

3 预防措施体会

3.1 加强预防力度。根据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我院对病症患儿制定了专门病区和诊疗室。建立了专门对手足口病实施预防工作的预防小组,制定了多项预防措施,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医院的各部门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以实现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患儿诊断和治疗的管理力度:①在病症盛行时期,医院需采用预检分诊的方法。对出现发热、出疹的患儿,引导其到专门的诊疗室进行就诊[2];对只是出现单纯发热现象,不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引导其到普通的儿科进行就诊。同时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儿的出疹状况、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②定期为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开创同分,以保证病区的空气流通。还要对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同时室内需实施湿式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染;③禁止患儿在治疗室内使用玩具。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治时,需要先洗手。

3.3 加强培训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病症预防和诊断培训,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掌握。同时开展专题讲座,对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强化培训。与此同时,还可把与病症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相关的报告制成多媒体,发布到医院的局域网上,通过网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病症的了解,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此外,还需要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病症的相关教育,加强卫生理念,对不合理的喂养方法进行纠正,并实施反复教育。

4 讨论

通过对350例患儿的病症进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地区性;②男患儿多于女患儿;③患儿的病症以轻型为主;④传染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并且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在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病情影响的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接诊原则,进而避免患儿病情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便更好的促进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武韬,刘成根,谢兰星.581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0):101-103

[2]韦勇宁,徐长风.儿童手足口病9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88-890

[3]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03):253-255

上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简报下一篇:16、银行自助设备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