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篇1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建立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初步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要求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能理解盐类的水解的本质。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盐溶液为什么显酸性或碱性,因此需要借助实验,让学生对于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最后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定义、本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本节课涉及的平衡理论学生已经学习,但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更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涉及到溶液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理论性很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情况不好,不能很好的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因此,本节内容知识理论性过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学生已有的经验认为盐溶液应该是显中性,学生已有的概念很难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来改变。因此本教学设计打算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实验事实来重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本节知识的积极性。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一线教学中,它是一种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训练和提高。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能进行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人分享,同时又能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进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和原理;学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体验对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4

芜湖县二中 张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理念: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设计:

1、课堂引入设计:

问题引入: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说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分别呈现酸性和碱性?

盐酸、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复习旧知,同时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达到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探究活动设计一:盐溶液都显中性吗?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54页“科学探究”栏目,根据投影表格,教师演示前三种溶液PH的测定,边演示边讲解PH测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各合作学习小组选派代表用pH试纸分别测定余下几种溶液的PH,并做好实验记录。测定时把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比对,通过投影使所有同学都能观察到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探究活动设计二: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

第一步: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可以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还相等吗?)第二步:为什么醋酸钠溶液呈现碱性?

学生思考、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并投影,使用动画模拟水解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探究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是因为总体来看这个探究活动的思维量较大,虽然用到的相关知识是前面学习过的,但整合在一起来研究还是有难度

/ 4

芜湖县二中 张斌 的。分成两个阶段有利于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

4、探究活动设计三:氯化铵溶液为何显酸性?(自主探究)

给学生2min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后回答。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并进行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的从设计来看,好象比较简单。实际上学生的思维量和前面探究二是一样的。简化处理的原因是让学生利用在探究二中获得的经验,体验成功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5、探究活动设计四:什么样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反应?

上面探究过的两个反应就是盐类的水解反应,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两个反应的共性,用自己的语言给盐类的水解反应下一个定义。师生共同总结盐类的水解起因、实质、结果和特征。

(设计意图:从两个具体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6、探究活动设计五:盐的类型和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规律。

投影四种不同的中和反应,由学生对生成的盐进行分类,根据探究

二、探究三的探究过程,借用分类的方法,尝试讨论分析什么样的盐溶液显酸性?什么样的显碱性?什么样的显中性?投影表格总结盐的类型和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终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借用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盐分成不同的三类,从而为进一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搭设了探究的台阶)

7、探究活动设计六: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盐类水解的特征,师生共同总结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利用动画模拟多元弱酸根是分步水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更好地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本质和规律。)

8、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要点知识的总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细致的认识,包括了解酸碱性的强弱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小的影响)

9、课堂检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3道合适的题目,检测教学效果。

10、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讨论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 4

芜湖县二中 张斌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清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使学生在学完这节课后,能像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一样,学会辨证的来分析,认识问题。)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教学内容的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角。从而使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乐趣,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和培养。

本节课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一些问题情境、表格、数据、分析过程、微观反应的演示都能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对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是探究性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篇2

近几年高考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及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另一方面则是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一、规律小结

(一)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

都弱都水解,

越弱越水解,

谁强显谁性.

1. 组成盐的弱碱阳离子(M+)能水解显酸性;组成盐的弱酸阴离子(A-)能水解显碱性.

2. 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或酸性)也越强.如NaX、NaY、NaZ三种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pH依次增大,则对应酸的酸性为HX>HY>HZ.

3. 多元弱酸根的正酸根离子比酸式根离子水解程度大的多.如CO32-比HCO3-的水解程度大,溶液的碱性更强.

4. 双水解的盐>单水解的盐>相互抑制水解的盐.如(NH4) 2CO3>(NH4) 2SO4>(NH4) 2Fe (SO4) 2.

(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规律

1. 大小比较法

(1)考虑水解因素.如Na2CO3溶液中:

所以CNa+>CCO32->COH->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因素.如相同浓度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H4HSO4>NH4Cl>CH3COONH4.

(3)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水解因素、电离因素.如相同浓度的NH4Cl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NH4+>CCl->COH->CH+.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存在的三种定量关系

(1)微粒数守恒关系(即物料守恒)

如纯碱溶液中CNa+=2CCO32-+2CHCO3-+2CH2CO3.

(2)电荷数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

如小苏打溶液中CNa++CH+=CHCO3-+2CCO32-+COH-;NaH2PO4溶液中CNa++CH+=CH2PO4-+2CHPO42-+3CPO43-+COH-.

注:1 mol CO32-带有2 mol负电荷,所以电荷浓度应为2CCO32-,同理,PO43-的电荷浓度等于3CPO43-.

(3)水的电离离子数守恒关系(即质子守恒)

如纯碱溶液中CH水+=COH水-;

即COH水-=CHCO3-+2CH2CO3+CH+.

3. 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一般地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应该用“”表示,而盐水解后一般也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和“↑”表示水解产物.如: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可用多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如Na2CO3溶液的水解反应为:

(3)发生在双水解时,如果水解进行彻底,则生成物中出现沉淀或气体物质,这时就要注明状态,即注明“↓”或“↑”符号,并且用“=”连接.如:

如果相互促进水解,但没有进行彻底,则仍用第一种方法表示.如:

二、课后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应认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没有新的发现,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方法,学生有没有理解,掌握了多少,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并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改进,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1.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要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让学生抓住其本质特征.如一般条件下,盐的水解都是很弱的,因此在判断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时,一般不考虑盐的水解问题,只有某些相互促进且能进行彻底的反应,才考虑盐的水解问题.

2.结合近几年高考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以及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通过讲评、总结、归类、强调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例如:

(1)将0.2 mol/L HCN溶液和0.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2)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盐类的水解》教案设计 篇3

【关键词】盐类的水解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8-03

1.教案设计指导方针

1.1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改革核心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以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

1.2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引导启发设疑式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盐类水解的现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在医学上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分小组以抢答形式来回答问题。

1.3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盐类水解概念、盐类水解的原理、各类盐溶液pH的判断及在生活、医学领域的应用,难点是盐类水解的原理和水解方程式。

2.教材分析

本次课使用的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由刘景晖主编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盐类的水解》是该教材第五章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安排为2学时。较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旧教材相比适当降低了难度,知识面加宽了,密切了和医学联系。

3.教学目标分析

3.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规律,了解盐类水解在医药、生活中的应用。

3.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学生的特点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信心不强,一些同学仍然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

5.教学过程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篇4

一、几个问题:

1、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食盐,碱面也不是碱。

2、酸显酸性,碱显碱性,盐显中性吗?

二、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规律

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醋酸钠、氯化铵、硫酸氨(中

性)

(碱

性)

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问题:为什么盐会显酸碱性呢 写出过程,分析氯化铵的反应过程 同时分析氨水、氯水的成分 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

T、C、外加酸、碱等

以氯化铁为例说明各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四、补充内容

1、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用口诀说明

2、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由PH判断酸碱的强弱 ③蒸干溶液产物的判断 ④配制溶液防水解 ⑤利用水解制胶体 ⑥离子共存的判断

⑦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浓度大小 ⑧盐中除杂

性()⑨金属与盐的反应 ⑩实验室保存药品 ⑾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⑿化肥的合理使用权用 ⒀湿法制物质

3、蒸干溶液产物的判断

4、离子浓度的比较

5、盐中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区别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篇5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第二课时)

根据已有的知识,学会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课前预习】

1、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若该盐能水解,写出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NO3(2)Na2CO3(3)NH4Cl(4)AlCl3(5)KCl

2、已知HClO、CH3COOH、HNO2都是弱酸,其电离平衡常数Ka分别为3.0×10-

8、1.8×10-

5、4.6×10-4。试推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CH3COONa、NaNO2溶液pH大小顺序。

3、思考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课堂学习】

【活动与探究】

1、取下列0.1 mol?L-1盐溶液各1 mL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然后各滴两滴酚酞,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0.1mol?L-1盐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NaNO2 pH: > > 碱性:

> >

CH3COONa

NaClO

【问题探究】(1)上述三种盐溶液的碱性不同,说明什么?

(2)弱酸强碱盐溶液的碱性强弱与对应弱酸有何关系?

【小结】

一、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因:

弱酸强碱盐,其对应的 越,盐的水解程度越,溶液的 性越,pH越。

弱碱强酸盐,其对应的 越,盐的水解程度越,溶液的 性越,pH越。

【当堂巩固】现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钠盐NaX、NaY、NaZ的溶液,测得他们的PH分别为7、8、9,请将他们对应的酸(HX、HY、HZ)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活动与探究】按下表中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现象观察及记录记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1mL(约一滴管)室温下0.1mol?L-1 FeCl3溶液,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2

FeCl3溶液,加

取1mL(约一滴管)室温下0.1mol?L-1 2滴6mol?L-1硫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小结】

1、温度升高水解程度,说明水解过程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2、加酸,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加酸,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问题探究】已知CH3COONa溶液中存在以下的水解平衡:

CH3COO-+H2O

CH3COOH+OH-,则水解平衡常数K= ___ _____________,K的大小与何有关_______________。

若将CH3COONa溶液稀释,根据水解平衡常数K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_ _

总结盐的浓度与水解程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外因:

1、温度:盐的水解是 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越 越水解

2、浓度:盐浓度越,水解程度越。越 越水解

3、外加溶液的酸碱性:

加酸,抑制 的水解,促进 的水解;加碱,抑制 的水解,促进 的水解。

【练习】填表:CH3COONa溶液中存在以下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改变下列条件,填写变化情况:右或增多、减小)

改变条件

移动方向

填写左、(c(Ac–)

c(HAc)

c(OH–)

c(H+)

pH

水解程度

升温

加H2O

加醋酸

加醋酸钠

通HCl(g)

加NaOH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篇6

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活动教学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活动教学观。活动教学观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认为“活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动教学观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活动教学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突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

在活动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解决、引导知识整理、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

二、说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一共由三章组成,即: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章又分为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反应四节内容,而处于第二节第二大块的盐类的水解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并且盐类水解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三、说学生分析

结合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的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学生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另外,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化学学习,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理性认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

a.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能判断各类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会解释盐类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或显碱性的原因

b.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a.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b.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学会分析和归纳,体验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b.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

五、说教学过程

1. 首先呈现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呢?是否一定显中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因疑惑引发的激情和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参与课堂活动。

2. 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当学生们发现实验结果与其想象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就引起了认知冲突,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获得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感性认识。

3. 在实验之后,自然会得出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盐溶液会显酸性或碱性?盐溶液显酸、碱性有何规律?我们如何表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过程?而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个教学环节一,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预期,明确任务。

4. 接下来进行教学环节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溶液中,水可以电离出……醋酸钠可以电离出……再依据碰撞理论,学生可以顺利想到溶液中将形成弱电解质CH3COOH,再考虑到CH3COOH的生成使溶液中C(H+)减少,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致使溶液中C(OH-)>C(H+),于是溶液显碱性。

5. 在问题2解决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氯化铵、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后,溶液所发生的变化。由于在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与合作分析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盐类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能力。此时问题3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6. 经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盐类水解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再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7. 然后提出问题4盐类水解有何规律?学生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再回扣分组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即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

8.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式来表示盐的水解,以及多元弱酸的盐和多元弱碱的盐如何书写其水解方程式?

9.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盐加入水中有些会水解而有些不会。此时,应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定义以及水解方程式书写的印象。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

10.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静态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并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结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获得有关知识理解的反馈信息,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我精选了尝试性练习和创新应用性练习两种类型的习题。尝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知识再现,创新应用性练习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重新组块。

11. 通过课下对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反馈和评价。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2. 再根据提供的反馈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改组优化。

“盐类的水解”知识聚焦 篇7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弱酸、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或弱碱) 的反应, 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 (或离子) ,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并达到新的电离平衡, 使溶液中c (H+) ≠c (OH-) , 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看作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注意:在纯水中加入能够水解的盐, 会促进水的电离,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二、盐类的水解的特点

盐类的水解一般具有四大特点:1可逆:大部分盐的水解是可逆的;2吸热:盐类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应;3分步:含有多元弱酸根离子 (如CO2-3、S2 -) 的正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多元弱碱根离子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 情况比较复杂, 在中学阶段可认为是一步进行) ;4微弱:大部分盐的水解是微弱的, 水解程度很小. 但是, 有少数盐 (如Al2S3) 的水解能进行到底.

三、盐类的水解情况和盐溶液酸碱性的比较

盐类的水解情况和盐溶液的酸碱性跟盐的组成密切相关.正盐的水解情况和其溶液的酸碱性的比较见表1.

四、盐类的水解的规律

盐类的水解的规律是: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 溶液呈中性. 如:强碱弱酸盐 (如NaAc、Na2CO3、Na2S等) 水解, 实质是弱酸根离子水解, 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 (如NH4Cl、CuSO4、FeCl3等) 水解, 实质是弱碱根离子水解, 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 (如NaCl、KNO3、Na2SO4等) 不水解, 溶液显中性.

注意:1强酸的酸式强碱盐 (如NaHSO4、KHSO4) 不水解, , 由于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如HSO4-) 能够电离, 使溶液显酸性.2弱酸的酸式强碱盐, 由于酸式酸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 , 则溶液的酸碱性由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决定;若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使溶液显酸性, 如NaH2PO4溶液和NaHSO3溶液显酸性;若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使溶液显碱性, 如Na2HPO4溶液和NaHCO3溶液显碱性.

五、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因素

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内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弱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或弱碱根离子对应的碱越弱, 其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即“越弱越水解”. 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外因是温度、浓度、外加酸碱等外界条件;外界条件对盐类的水解的影响, 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1. 温度:因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所以升高温度,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水解程度增大;降低温度, 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水解程度减小.

2. 浓度:盐的浓度越小, 水解程度越大;盐的浓度越大, 水解程度越小. 因此, 加水稀释,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水解程度增大;加浓溶液和纯物质 (原盐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但水解程度减小.

3. 外加酸或碱:加酸能促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 而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加碱能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 而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水解平衡向左移动) .

下面以CH3COONa (强碱弱酸盐) 和FeCl3 (强酸弱碱盐) 为例分析外界条件对盐类的水解的影响及其溶液中c (H+) 或c (OH-) 和pH的变化.

具体情况见表2.

具体情况见表3.

六、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Fe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其离子方程式要分步书写. 如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3多元弱碱根离子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 情况比较复杂, 在中学阶段可认为是一步进行的, 其离子方程式可按一步书写.4要同时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七、盐类的水解的应用

盐类的水解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

1.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如NH4Cl ( 强酸弱碱盐) 溶液呈酸性, Na2SO4 (强酸强碱盐) 溶液呈中性, Na2CO3 (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

2. 判断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 如 Na2CO3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Na+、H+、CO2-3、HCO3-和 OH-.

3.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如 NH4Cl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 (Cl-) > c (NH4+) >c (H+) >c (OH-) .

4. 判断蒸干盐溶液所得产物. 如蒸干 FeCl3溶液并灼烧所得固体产物为 Fe2O3.

5. 分析活泼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原理. 如Mg与FeCl3溶液反应的原理为:;因此有氢气放出.

6. 化肥的合理使用. 如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 (因铵态氮肥中的NH4+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草木灰中的CO2-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

7. 判断某些盐的制备方法. 如只能用干态法制备Al2S3 (因Al3 +与S2 -能够发生双水解反应, 而使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 .

8. 正确配制某些盐溶液. 如配制 FeCl3溶液可加入少量的盐酸, 抑制 Fe3 +的水解.

9. 制备某些胶体. 如 Fe ( OH) 3胶体的制法为:向 20 mL 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1 ~2 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一会儿, 得红褐色Fe (OH) 3胶体:

10. 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 ( 因加热能够促进 CO2-3的水解) .

12. 正确保存某些盐溶液. 如盛Na2CO3等显碱性的盐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又如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NaF溶液.

13. 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如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6H5ONa溶液的碱性比CH3COONa溶液强,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CH3COOH的酸性比C6H5OH强.

14. 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为Al2 (SO4) 3与NaHCO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

15. 解释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原理. 明矾加入水中后, Al3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Al (OH) 3胶体, 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八、典例解析

1. 考查盐类水解的实质

例1NH4Cl溶于重水后, 产生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的化学式为 ()

2. 考查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例2在一定条件下, 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稀释溶液, 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 溶液pH减小

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盐溶液稀释时尽管水解平衡右移, 但水解平衡常数不变, 则 (A) 错误;CO2能够与OH-反应, 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则 (B) 正确;升高温度, 能够促进盐的水解, 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则 (C) 错误;加入NaOH固体, c ( OH-) 增大, 尽管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但溶液pH增大, 则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

3. 考查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例3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 在0.1 mol·L- 1NaA溶液中, 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4. 考查盐溶液 pH 大小的比较或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A) 314265 (B) 136425

(C) 321645 (D) 562413

5. 考查盐类的水解平衡的证明

例5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事实是 ( )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入H2SO4溶液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D)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再加热溶液的红色加深

解析:对于 (A) , 因H2SO4溶液呈酸性, 不能证明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对于 (B) , 因氯水具有漂白性, 不能证明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对于 (C) , BaCl2溶液呈中性, Ba2 +与SO2-3反应生成BaSO3沉淀且红色褪去, 证明水解平衡向左发生了移动;对于 (D) , 再加热溶液的红色加深, 证明水解平衡向右发生了移动. 故答案为 (C) 、 (D) .

6. 考查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

例6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 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解析:因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

7. 考查弱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例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 其pH依次为8、9、10, 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HX >HZ >HY (B) HZ >HY >HX

(C) HX >HY >HZ (D) HY >HZ >HX

解析:因三种盐溶液的pH均大于7, 则三种盐均为强碱弱酸盐,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 对应弱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 >HY >HZ. 故答案为 (C) .

8. 考查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例8下列4种盐中, 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 Na2S (B) NH4NO3

(C) NaHCO3 (D) KCl

解析:因Na2S、NH4NO3和NaHCO3均能水解 (实质是S2 -、NH4+和HCO3-水解) 而促进水的电离;KCl不水解, 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故答案为 (D) .

9. 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9下列物质在常温时水解,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解析: (A) 错在将多元弱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 (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写成一步水解,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 错在标沉淀符号“↓”和用“= ”连接,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D) 错在写成HCO3电离的离子方程式,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B) .

10. 考查盐溶液能否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判断

例10下列盐溶液能跟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

(A) 氯化铵溶液 (B) 硫化钠溶液

(C) 碳酸钾溶液 (D) 氯化铁溶液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篇8

关键字:探究法;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2-007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33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的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注中,作为必须实施的重要内容要求。”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是很重要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盐类的水解”运用科学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实践的课堂教学片段和教学感悟。

一、选择探究式的缘由

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选择以探究法为主导教法展开教学,主要原因是:“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是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大背景下,对前两节所学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就会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本课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和药品简单、常见,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学生质疑找原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心,如果直接对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学生虽在思考,但始终跟着教师的思维,没能构建概念,成为被动的学习。为此我尝试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引导探究的方式教学。

二、探究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提出问题,突出矛盾

从教师提出日常生活用纯碱洗涤餐具问题,引发学生对盐溶液的酸碱性质疑,用pH试纸测定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总是伴随一定的情境而产生的。提出问题伴随着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不是仅在开始,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质疑,提出新问题,使探究教学层层递进。如学生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时,会发现同是盐溶液却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自然想寻求答案,使问题升级,推动进一步探究。

2.引导学生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认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创建和形成新理论的素材,除了探索研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获取知识”向 “探究知识” 转变。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对已学旧知识大胆得提出质疑,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验、寻求结果,使学生在整个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创新精神,体验成功快乐,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然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即使产生疑问,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往往受能力、知识水平或时间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探究,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学生指引,学生的探究激情可能会受到打击,甚至会放弃。这时,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适时的点拨指引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完成实验质疑时,教师可作以下提示:(1)溶液呈中性、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分别是什么?(2)以NH4Cl溶液为例,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离子产生的过程;(3)这些离子会发生反应吗?是否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视学生情况,必要时作适当的提示。这一阶段是核心,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为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提出问题:根据NH4Cl呈酸性的推导,分析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猜想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怎样的规律?这步探究活动表面是上述问题的重复,学生的思维量和思维方式和前面探究相类似。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概念提炼的过程,通过再探究让学生总结出一般规律并使得学生获得经验,体验成功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由“探究知识”转变为“探究生活”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教材图文并茂,力求让学生了解化学和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把学生从知识引领到生活,培养学习化学的爱好,提高科学素养,我在本节课教学的最后阶段,尝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预习,为下节“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作铺垫。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求学生预习,但由于欠缺正确的指导,学生的预习只是停留在对课本简单的浏览上,没有深入地去探究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只看到表象。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尝试开展有效的预习,如本课,在学生初步了解盐类的水解后,要求学生课后查阅以下素材:(1)洗涤餐具的洗涤液主要成分是什么?(2)俗话说:“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你怎么理解这谚语?(3)你知道泡沫灭火器里装的是什么药品吗?课后学生都表现十分兴奋,积极主动去查阅资料。可见,将对知识的探究改变为对生活的探究,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本节课的反思感悟

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运用探究法,让学生更牢固得掌握了知识,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探究的魅力,产生了几点反思和感悟。

1.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上最有魅力的一招。但在本节课设计的实验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已对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所了解(如Na2CO3的测定),造成兴趣不大。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实验素材的选择,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探究价值和蕴含的思想,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吸引人。

2.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保证探究的有效性,问题的提出是关键点。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钻劲”,决定了探究能否成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探究中,问题的提出是探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方向。然而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梯度,遵循由易到难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时刻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作出引导。但引导也不能过多,避免探究沦为“形式”。教师应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构建知识,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炼精髓。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反思自己的探究历程,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4.通过这节课,我深感教师对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是探究性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俗话说“你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随着现代信息的发展,学生对生活、社会各方面的认识较全面,思维较广阔,要求也更高,要引领探究过程使课堂预设生成,就要求教师本身关注生活、材料、科技和实验化学,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贯穿探究法的教学思想,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升也有极大的促动。

参考文献

[1] 邓育红.绿色化学课改——化学教育的新理念[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7)

[2] 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01,(1)

[3] 李军.化学实验室绿色化之思考[J].化学教学,2002,(1)

[4] 夏向东.绿色化学与化学实验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12)

[5] 马志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实践[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3,(11)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预习作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引入新课。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 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中学,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中学,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向盛有 , ,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

并记录:

【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讲解】这是由于盐类水解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盐类的水解及其实质。

【设疑】同样是盐溶液为什么有的显碱性,有的显酸性?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设疑】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讲解】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水解蛋白07-09

上一篇:灭火器培训心得文档下一篇:中学生运动会报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