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篇1

一、外币业务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外币业务发生时账务处理,包括外币账户的设置、外币兑换业务、外币购销业务、外币借贷业务,接收外币资本投资等的账务处理

2.掌握外币业务期未汇兑损益的计算及其财务处理

3.掌握我国现行外币会计报表的具体折算方法

4.了解外币业务的内容

(二)考试内容

1.外币业务概述

(1)外币业务

(2)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2.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1)外币账户的设置及核算的基本程序

(2)外币业务的日常账务处理

(3)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

3.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二、借款费用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2.掌握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暂停资本化和停止资本化的条件

3.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4.掌握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及其信息披露要求

5.熟悉借款费用和专门借款的概念

6.了解所购建固定资产在分别建造、分别完工情况下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情形

(二)考试内容

1.借款费用概述

(l)借款费用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

(2)专门借款的定义

2.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1)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2)借款费用允许开始资本化的条件

(3)借款费用的计量

(4)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

(5)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

(6)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

(7)借款费用的披露

三、或有事项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或有事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或有事项确认方法、或有负债的计量方法

3.熟悉预计负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披露要求和披露内容

(二)考试内容

1.或有事项概述

(1)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其特点

(2)或有负债的概念及其特点

(3)或有资产的概念及其特点

2.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l)或有事项的确认

(2)或有事项的计量

3.或有事项的披露

(l)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的披露

(2)或有负债的披露

(3)或有资产的披露

四、债务重组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债务重组日的确定

2.掌握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

3.掌握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4.掌握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5.掌握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6.掌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7.掌握以混合重组方式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8.熟悉债务重组的概念

9.了解债务重组的方式

(二)考试内容

1.债务重组概述

(1)债务重组的概念

(2)债务重组的方式

(3)债务重组日

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

(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五、非货币性交易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非货币性交易的概念

2.掌握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3.掌握没有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4.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5.了解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内容

(二)考试内容

1.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l)非货币性交易的概念

(2)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3)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4)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内容

2.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l)没有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2)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3)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

六、所得税会计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区别

2.掌握应付税款法的核算方法

3.掌握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方法

4.掌握递延法和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和递延税款的计算

5.熟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区别

6.了解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概念

(二)考试内容

1.所得税会计概述

(1)时间性差异

(2)永久性差异

2.所得税会计处理

(l)应付税款法

(2)纳税影响会计法

六、租赁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租赁、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收款额、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定义

2.掌握租赁分类的原则和具体标准

3.掌握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中租赁资产的资本化及其金额的确定,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4.掌握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5.掌握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中租赁开始日租赁债权的确认,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处理,租金逾期未能收回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6.掌握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7.掌握售后租回交易的定义

8.掌握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9.熟悉承租人对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10.熟悉承租人对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11.熟悉承租人融资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2.熟悉出租人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13.熟悉出租人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4.了解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少的会计处理

15.了解租赁的披露内容

(二)考试内容

1.租赁概述

(l)与租赁有关的几个概念

(2)租赁分类的原则

(3)租赁分类的具体标准

2.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3.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4.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l)售后租回交易的概念

(2)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八、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一)基本要求

1.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3.熟悉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熟悉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不易分清时的会计处理

5.熟悉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6.了解会计政策;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内容

7.了解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和会计差错的原因

(二)考试内容

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1)会计政策概述

(2)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及其变更条件

(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4)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2.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1)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3)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不易分清时的会计处理

(4)会计估计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3.会计差错更正

(l)会计差错的概念

(2)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3)会计差错更正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4)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

2.熟悉与关联方关系有关概念

3.熟悉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4.了解关联方关系的披露

(二)考试内容

1.关联方关系及其披露

(1)关联方关系的概念

(2)与关联方有关的几个概念

(3)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

(4)关联方关系的披露要求

2.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

(1)关联方交易

(2)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3)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十、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

2.熟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二)考试内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2.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1)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2)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十一、合并会计报表(一)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2.掌握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及其抵销方法

3.掌握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编制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及其抵销方法

4.熟悉合并会计报表的格式

5.熟悉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

6.了解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

7.了解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提准备事项

8.了解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格式

(二)考试内容

1.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1)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及其特点

(2)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3)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提及其准备事项

(4)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类及其编制原则

(5)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

2.合并资产负债表

(1)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

(2)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3.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

(1)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的抵销项目

(2)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3)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基本格式

4.合并现金流量表

(1)合并现金流量表概述

(2)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有关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的揭示

(3)合并现金流量表格式

十二、合并会计报表(二)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报销处理

2.掌握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内部销售收入、内部销售成本以及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

3.掌握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产品销售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抵销处理,包括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折旧费用和累计折旧的抵销处理、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抵销处理

4.掌握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相关的抵销处理

5.熟悉内部销售形成的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相关的抵销处理

6.了解内部企业将其自用固定资产变卖给集团内部其他企业使用情况下的抵销处理

(二)考试内容

1.内部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抵销处理

(1)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2)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处理

2.内部销售及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

(1)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并形成存货情况下的抵销处理

(2)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销处理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l)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概述

(2)不计提折旧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

(3)计提折旧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

4.内部提取的盈余公积的抵销处理

(1)初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2)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提取的内部盈余公积的抵销处理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篇2

1~15 DCBCB DABBD ACABD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计算分析题

1. (1)

(2) 自建行为领用企业的原材料是用于生产线、设备等动产的建造时, 原材料有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故不必作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处理为:

(3)

(4) 该生产线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 (1 020-12) /6=168 (万元) 。

(5) 2010年12月31日, 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700万元, 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 所以, 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700万元。

则2010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1 020-168) -700=152 (万元)

(6) 2011年6月30日改良前累计计提的折旧额=168+ (700-10) /5×1/2=237 (万元)

(7) 改良后该生产线成本=631+122=753 (万元)

2011年改良后即9~12月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 (753-10) /8×4/12=30.96 (万元) 。

2. (1)

(2)

(3)

(4)

五、综合题

1. (1) 对于丙公司产品质量诉讼案件, 乙公司在其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不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理由:乙公司判断发生赔偿损失的可能性小于50%, 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

(2) 甲公司不应该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理由:甲公司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2 310万元大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万元 (2 500-2 000) 。故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该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3) 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时: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 400+200=3 600 (万元) 。

应该确认的商誉金额=2 310-3 600×60%=150 (万元) 。

(4) 2010年12月31日以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包括完全商誉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3 400+200) +200- (800-600) /10×6/12+150/60%=4 040 (万元)

由于可收回金额3 900万元小于4 040万元, 所以商誉发生了减值。

甲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减值的金额= (4 040-3 900) ×60%=84 (万元) 。

(5) 甲公司与戊公司进行的股权置换交易不构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理由:甲公司收取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 200/4 000=30%, 大于25%。所以甲公司与戊公司的股权置换不能判断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 (1) (1) 事项 (1)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 000-4 000÷10=3 600 (万元) , 计税基础=4 000-4 000÷16=3 750 (万元) ,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应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750-3 600=150 (万元) ,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25%=37.5 (万元) 。

(2) 事项 (2) 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当月取得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 2011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2 400÷10×6/12=120 (万元) ,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400-120=2 280 (万元) ;其计税基础:2 280×150%=3 420 (万元) , 其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140万元;该暂时性差异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 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280万元,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 事项 (3)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此项合并属于应税合并, 不属于免税合并, 商誉形成时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后续期间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使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0×25%=200 (万元) 。

(4) 事项 (4) 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不再是取得时的实际成本, 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和发生额均不正确。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 600+600=4 200 (万元) , 计税基础=3 600-3 600÷20×2=3 240 (万元) , 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4 200-3 240) ×25%=240 (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 600+ (600-400) =3 800 (万元) , 计税基础=3 600-3 600÷20=3 420 (万元) 。

2010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3 800-3 420) ×25%=95 (万元) 。

2011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40-95=145 (万元) 。

(5) 事项 (5) 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 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1 050万元, 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 事项 (2) 应调减利润总额=2 300-2 280=20 (万元) , 调整后的利润总额=10 000-20=9 980 (万元) 。

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事项 (1) 纳税调增150万元 (3 750-3 600) ;事项 (2) 纳税调减=120×50%=60 (万元) ;事项 (3) 纳税调增800万元;事项 (4) 纳税调减额=400+3 600÷20=580 (万元) ;事项 (5) 纳税调减=1 000 x5%=50 (万元) 。

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9980+150-60+800-580-50=10 24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10 240×25%=2 560 (万元) 。

201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7.5+200=237.5 (万元) (借方) 。

2011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145万元 (贷方) 。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趋势预测 篇3

关键词分析;总结;预测

一、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一)中级职称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国家发布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2.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在复习考试中,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3.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也就是说,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

(二)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内容构成及命题走势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这样,考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笔者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未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1.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其新的分类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1.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2.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4.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5.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2.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这部分内容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篇4

【例题 1 】某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 5% ;  年 12 月 1 日 , “ 坏账准备 ” 科目借方余额为 3 万元。 2002 年 12 月 31 日 , “ 应收账款 ” 科目借方余额为 70 万元, “ 应收票据 ” 科目借方余额为 20 万元, “ 其他应收款 ” 科目借方余额为 10 万元。该企业 2002 年 12 月 31 日 应补提的坏账准备为 ( ) 万元。 (2003 年 )

a . 1   b . 6 . 5   c . 7   d . 8

【答案】 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的计算。应补提的坏账准备 =(70+10)×5%-(-3)=7( 万元 ), 应收票据不计提坏账准备。

【例题 2 】下列应收、暂付款项中,不通过 “ 其他应收款 ” 科目核算的是 ( ) 。 ( 年 )

a . 应收保险公司的赔款

b . 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

c . 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d . 应向购货方收取的代垫运杂费

【答案】 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其他应收款的核算范围。应向购货方收取的代垫运杂费通过 “ 应收账款 ” 科目核算。

【例题 3 】某企业 1999 年 5 月 10 日 销售产品一批,销售收入为 0 元,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 2/10 , 1/20 , n/30, 适用的增值税率为 17% 。企业 5 月 26 日 收到该笔款项时,应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为 ( ) 元。

a . 0   b . 200   c . 468   d . 234

【答案】 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现金折扣的核算。应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 =20000×(1+17%)×1%=234( 元 ) 。

【例题 4 】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于 3 月 11 日 收到乙公司交来的 7 月 9 日 到期、票面金额为 117000 元、票面利率为 6% 的商业承兑汇票。 4 月 10 日 ,甲公司持票向银行贴现,不附追索权,贴现率为 8% ,则贴现净额应为 ( ) 元。

a . 118544 . 4     b . 117642 . 6

c . 117012 . 8     d . 116953 . 2

【答案】 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贴现的核算。

票据到期值 =117000×(1+120÷360×6%) =119340( 元 )

贴现息 =119340×90÷360×8% =2386 . 80( 元 )

贴现净额 =119340-2386 . 8=116953 . 2( 元 )

【例题 5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 。 2003 年 3 月 1 日 ,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按价目表上标明的价格计算,其不含增值税额的售价总额为 20000 元。因属批量销售,甲公司同意给予乙公司 10% 的商业折扣;同时,为鼓励乙公司及早付清货款,甲公司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 ( 按含增值税额的售价计算 ) 为: 2/10 , 1/20 , n/30 。假定甲公司 3 月 8 日 收到该笔销售的价款 ( 含增值税额 ) ,则实际收到的价款为 ( ) 元。 ( 年 )

a . 20638 . 80 b . 21060

c . 22932 d . 23400

【答案】 a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和总价法的核算。因乙公司在 10 天内付款,所以甲企业实际收到的价款为 20000×(1+17%)×(1-10%)×(1-2%)=20638 . 8 元。

( 二 ) 多项选择题

【例题 1 】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 ( ) 。 (2003 年 )

a . 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

b . 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c . 收回应收账款

d . 收回已转销的坏账

【答案】 abc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应收账款的核算。收回已转销的坏账时,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变动了,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例题 2 】下列各项中,应通过 “ 其他应收款 ” 科目核算的有 ( ) 。 (2003 年 )

a . 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

b . 收到的包装物押金

c . 应收的各种赔款

d . 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

【答案】 cd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篇5

现金流量表(部分) 价值单位:万元

建设期

经营期

合计

0

1

2

3

4

5

6

净现金流量

- 1000

- 1000

100

1000

( b)

1000

1000

2900

累计净现金流量

- 1000

- 2000

- 1900

( a)

900

1900

2900

-

折现净现金流量

- 1000

- 943.4

89

839.6

1425.8

747.3

705

1863.3

要求:

(1)在答题纸上计算上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项目的数值。

(2)计算或确定下列指标:① 静态投资回收期;② 净现值;③ 原始投资现值;

② 净现值率;⑤ 获利指数。

(3)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3.已知:某公司2004年第1~3月实际销售额分别为38000万元、36000万元和41000万元,预计4月份销售额为40000万元。每月销售收入中有70%能于当月收现,20%于次月收现,10%于第三个月收讫,不存在坏账。假定该公司销售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只需缴纳消费税,税率为10%,并于当月以现金交纳。该公司3月末现金余额为80万元,应付账款余额为5000万元(需在4月份付清),不存在其他应收应付款项。

4月份有关项目预计资料如下:采购材料8000万元(当月付款70%);工资及其他支出8400万元(用现金支付);制造费用8000万元(其中折旧费等非付现费用为4000万元);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1000万元(用现金支付);预交所得税1900万元;购买设备12000万元(用现金支付)。现金不足时,通过向银行借款解决。4月末现金余额要求不低于1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 4月份的下列预算指标:

⑴ 经营性现金流入;

⑵ 经营性现金流出;

⑶ 现金余缺;

⑷ 应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现有两个投资项目甲和乙,已知甲、乙方案的期望值分别为10%、25%,标准离差分别为20%、49%,那么(   )。

a.甲项目的风险程度大于乙项目的风险程度

b.甲项目的风险程度小于乙项目的风险程度

c.甲项目的风险程度等于乙项目的风险程度

d.不能确定

2.已知(p/f,8%,5)=0.6806      (f/p,8%,5)=1.4693

(p/a,8%,5)=3.9927       (f/a,8%,5)=5.8666

则i=8%,n=5时的资本回收系数为(   )。

a.1.4693             b.0.6806

c.0.2505             d.0.1705

3.如果(f/p,10%,10)=2.5937,则(f/a,10%,10)的值为(  )。

a.0.3855             b.6.1446

c.12.276             d.15.937

4.有一项年金,前3年无流入,后5年每年初流入500元,年利率为10%,则其现值为(  )元。

a.1994.59        b.1565.68

c.1813.48        d.1423.21

5.甲方案在五年中每年年初付款2000元,乙方案在五年中每年年末付款2000元,若利率相同,则两者在第五年年末时的终值(  )。

a.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可能会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财务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风险程度大小受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

b. 自有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

c. 借入资金比例越小,风险程度越小

d.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关键在于要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偿债基金系数是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

b. 资本回收系数是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c. 递延年金的终值与递延期无关

d. 永续年金无终值

3.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风险与期望投资报酬率的关系可正确表示为(   )。

a.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b.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程度

c. 期望投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报酬率

d. 期望投资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率

4.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付款条件是;从第7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100万元,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则相当于该公司现在一次付款的金额为(  )万元。

a.10[(p /a,10%,15)一(p/a,10%,5)]

b.10(p/a,10%,10)(p/f,10%,5)

c.10[(p/a,10%,16)一(p/a,10%,6)]

d.10[(p/a,10%,15)一(p/a,10%,6)]

5.若甲的期望值高于乙的期望值,且甲的标准离差小于乙的标准离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的风险小,应选择甲方案

b.乙的风险小,应选择乙方案

c.甲的风险与乙的风险相同

d.难以确定,因期望值不同,需进一步计算标准离差率

★ 中级会计师考试学习方案怎么制定

★ 中级会计师考试高分答题技巧

★ 中级会计师备考注意事项

★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讲义四

★ 07全国会计考试中级财务管理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 《中级财务管理》听课笔记9

★ 银行中级会计师职称竞聘演讲稿

★ 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

★ 中级社工考试心得

中级《会计实务二》考试大纲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B.确认预计负债C.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入账D.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

2.甲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费用或损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支付的增值税B.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C.产成品的仓储费用D.采购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 甲公司2015年7月1日自母公司(丁公司)取得乙公司80%股权,当日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该股权系丁公司于2013年6月自公开市场购入, 丁公司在购入乙公司80%股权时确认了600万元商誉。2015年7月1日,按丁公司取得该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为进行该项交易,甲公司支付有关审计等中介机构费用1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应确认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A. 2 400 B. 4 600 C. 4 000 D. 3 000

4.下列有关商誉减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是指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B.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商誉应分摊到相关资产组后进行减值测试C.因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发生的减值损失应全部反映在购买方个别财务报表中D.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发生减值的,应将资产减值损失按商誉与资产组中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

5. A公司应收B公司货款2 100万元。因B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磋商,双方同意按1 800万元结清该笔货款。A公司已经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了600万元坏账准备。在债务重组日,下列关于A公司和B公司相关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A. A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B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B. A公司冲回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B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300万元C. A公司冲回资产减值损失300万元,B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300万元D. A公司营业外收入增加100万元,B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00万元

6.下列各项关于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亏损合同预计产生的损失,在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B.因或有事项产生的潜在义务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C.重组计划对外公告前不应就重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D.对期限较长的预计负债进行计量时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7.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下列项目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企业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B.转租出去的经营租入的办公楼C.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D.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8. 2015年3月1日,甲公司为构建厂房而借入专门借款5 000万元,借款期限2年,年利率10%。2015年4月1日,甲公司开始购建活动并向施工方支付了第一笔款项2 000万元。 在施工过程中,甲公司与施工方发生了质量纠纷,施工活动从2015年7月1日起中断。2015年12月1日,质量纠纷得到解决,施工活动恢复。甲公司闲置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甲公司该在建厂房2015年度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为()万元。

A.166.67 .106.67 C.240 D.375

9. 某建筑公司于2015年1月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9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最初预计合同总成本为800万元。2015年度实际发生成本7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300万元。假定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该公司按照实际发生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2015年12月31日,该建筑公司应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万元。

A.630,30 B.700,30 C.630,100 D.700,100

10. 2015年1月20日,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为100万元,累计摊销为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8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6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20万元补价。假定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万元。

A.0 B.43.6 C.30 D.23.6

11.某企业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的费用,应在取得时计入()。

A.递延收益B.营业外收入C.其他综合收益D.其他业务收入

12.关于事业支出期末的结转,下列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B.将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C.将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D.将事业支出 (其他资金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基金”科目

13. 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表中“实收资本” 项目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汇率为()。

A.合并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B.实收资本发生时的即期汇率C.本年度平均市场汇率D.本年度年初市场汇率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是()。

A.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正常公允价值变动C.发行可转换债券时确认的权益成分公允价值D.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15. 2014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将账面价值为4 000万元的一项管理设备以6 000万元出售给租赁公司,并立即以融资租赁方式向该租赁公司租入该设备。此时,该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12年,租赁协议规定租期为10年,期满后归还设备。假定长江公司租回时确定的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5 000万元,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管理设备对长江公司2015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200 B.-300 C.500 D.-700

二、多项选择题

1.甲公司以出包方式建造厂房,建造过程中发生的下列支出,应计入所建造厂房成本的有()。

A.支付给第三方监理公司的监理费B.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缴纳的土地出让金C.建造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D.建造期间因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导致暂停施工发生的费用

2.下列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的价值变动中,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有()。

A.购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B.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上升C.可供出售债务工具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原减值损失范围内的转回D.以外币计价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价值上升

3.下列各项中,应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A.授予研发人员以预期股价相对于基准日股价的上涨幅度为基础支付奖励款的计划B.授予高管人员低于市价购买公司股票的期权计划C.公司承诺达到业绩条件时向员工无对价定向发行股票的计划D.以低于市价向员工出售限制性股票的计划

4.下列各项中,无论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均应至少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的有()。

A.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专有技术C.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D.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5.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15年3月30日,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15年4月3日。该公司2015年1月1日至4月3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的有()。

A.3月1日发现2014年10月接受捐赠获得的一项固定资产尚未入账B.3月11日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C.4月2日经批准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D.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二审判决败诉并要求支付赔款1 000万元,对此项诉讼甲公司已于2014年年末确认预计负债800万元

6.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抵销处理包括的内容有()。

A.企业集团内部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B.企业集团内部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的抵销处理C.企业集团内部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D.企业集团内部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7.预计负债计量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

A.风险和不确定性B.货币时间价值C.以前发生的事项D.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8.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资产减值测试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应考虑的因素有()。

A.内部转移价格B.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C.与预计固定资产改良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D.与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9.下列关于工商企业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结算外币应收账款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财务费用B.结算外币应付账款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财务费用C.出售外币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投资收益D.出售外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10.关于合并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只应将那些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B.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应将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C.当母公司由投资性主体转变为非投资性主体时,应将原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于转变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D.当母公司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时,除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外,企业自转变日起对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

三、判断题

1.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2.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3.如果或有事项产生的经济利益基本确定能够流入企业时,企业就应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

4. 企业在销售商品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取得的货款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

5.会计期末,“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历年积存的非限定性净资产金额。()

6.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只包括可观察输入值。()

7. 鉴于商誉和总部资产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 商誉和总部资产通常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8.优先股一定属于所有者权益。()

9.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10. 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母公司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日至报告期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四、计算分析题

1.长江公司有关资产组减值资料如下:

(1)长江公司在A、B、C三地拥有三个分支机构。这三家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由一个总部负责运作。由于A、B、C三个分支机构均能产生独立于其他分支机构的现金流入,但各个分支机构内部的资产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长江公司将这三个分支机构确定为三个资产组。 2015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经营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减值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假设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方式分摊至所有的资产组,A资产组的剩余使用寿命为10年,B资产组、C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均为15年。减值测试时,A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B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 400万元,C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长江公司对分摊总部资产后的三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得出A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B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75万元,C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800万元。假定将总部资产分摊到各资产组时,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

(2)C资产组由三项资产构成,机器甲、机器乙和一项无形资产。2015年12月31日,机器甲的账面价值为360万元,机器乙的账面价值为540万元,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机器甲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0万元。机器乙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无法确定。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若计提减值准备,计算减值准备的金额。

(2)根据资料(1)和(2),计算C资产组中机器甲、机器乙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新产品开发资料如下:

(1)2010年年初,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投入2 000万元用于研究开发生产A产品的新技术。1月份课题小组成立,在研究阶段,课题组对该新技术中涉及的材料、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为此发生了1 000万元的相关研究费用, 包括人员工资和相关福利费300万元,设备折旧费200万元, 材料试剂费400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100万元。研究阶段于6月末结束。

(2)2010年7月,课题小组转入开发阶段,发生研发人员人工相关费用230万元,材料试剂费70万元,设备折旧费500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200万元。假定开发阶段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3)2011年1月,经专家鉴定,新技术开发成功,达到预想效果,经申请专利取得成功。

(4)该专利权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有效年限为15年,预计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因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权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采用直线法摊销。

(5)2013年年末,由于其他新技术的运用,该专利权出现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50万元,无法预计出售净额,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直线法摊销。

(6)2015年1月20日,将该无形资产与乙公司持有丙公司的一项股权投资交换,换入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3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换出无形资产应交增值税12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补价18万元。假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要求:

(1)对甲公司2010年研制新技术的研究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2)对甲公司2010年研制新技术的开发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3)对甲公司将开发成本转为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4)对甲公司2011年摊销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5)计算该无形资产2013年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

(6)计算该无形资产2014年摊销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7)编制甲公司2015年1月20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

五、综合题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告于2015年4月10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报出前有关情况和业务资料如下:

(1)甲公司在2015年1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

1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成本为60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 000万元, 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并于当日取得乙公司转账支付的1 170万元。销售合同中还约定:甲公司2015年6月30日按1 100万元的不含增值税价格回购该批商品。在编制2014年财务报表时,甲公司将上述交易作为一般的产品销售处理, 确认了销售收入1 000万元,应交增值税170万元,并结转销售成本600万元。

税法规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

22014年12月1日,甲公司采用预收款方式向丙公司销售C产品一批,售价为2 000万元,成本为1 600万元。当日, 甲公司将收到的丙公司预付货款1 000万元存入银行。2014年12月31日,该批产品尚未发出,也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据此确认销售收入1 00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800万元,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3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当日,如将该无形资产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95万元,预计相关税费为5万元;如继续持有该无形资产,预计在持有期间和处置时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额为50万元。甲公司据此于2014年12月31日就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50万元,并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7.5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在发生实际损失前不得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14年发生了1 000万元广告费支出,并已支付,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甲公司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6 000万元。

该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但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2015年1月1日 ~ 4月10日,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12日,甲公司收到戊公司退回的2014年12月从其购入的一批D产品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回相关证明。当日,甲公司向戊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该批D产品的销售价格为3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1万元, 销售成本为260万元。至2015年1月12日,甲公司尚未收到销售D产品的款项。

22015年3月2日,甲公司获知庚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预计应收庚公司款项400万元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应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甲公司在2014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庚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可能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因而相应计提了坏账准备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际损失前不得税前扣除。

(3)其他资料:

1上述产品销售价格均为公允价格(不含增值税);销售成本在确认销售收入时逐笔结转。除特别说明外,所有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2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4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5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14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假定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3甲公司按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逐笔编制涉及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分录;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调整的会计分录。

(1)判断资料(1)中相关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哪些不正确(分别注明其序号)。

(2)对资料(1)中判断为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

(3)判断资料(2)中相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哪些属于调整事项(分别注明其序号)。

(4)对资料(2)中判断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

2.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的方式,从非关联方处取得了乙公司70%的股权,于同日通过产权交易所完成了该项股权转让手续,并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甲公司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10 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场价格为5元。甲公司与乙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2)乙公司2015年1月1日(购买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信息列示如下:股东权益总额为64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 未分配利润为3 600万元。除一批存货外,乙公司其他资产、 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 000万元,经评估的公允价值为21 000万元。

(3)乙公司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年末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 000万元,尚未支付。2015年11月10日,乙公司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为1 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 40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4)截至2015年12月31日,购买日发生评估增值的存货当年已对外销售80%。

(5)2015年,甲公司和乙公司内部交易和往来事项如下:

12015年7月10日,乙公司将其原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60万元的某无形资产,以424万元(含增值税24万元) 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该无形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 无残值,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直线法对其摊销,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截至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收到甲公司应支付的款项,乙公司对其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

22015年6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格为1 000万元,增值税税额17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为800万元,乙公司收到款项存入银行。甲公司购进该商品本期40% 未实现对外销售,2015年年末,甲公司对剩余存货进行检查, 并未发生存货跌价损失。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编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合并商誉的金额。

(3)编制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与调整乙公司存货相关的调整分录。

(4)编制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的会计分录。

(5)编制20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抵销分录。

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D 5. C 6. B 7. D 8. B 9. A 10. D 11. B 12. D 13. B 14. C 15.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D 3. BCD 4. ABC 5. AD 6. ABCD 7. ABD 8. BCD 9. ABC 10. AC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分析题

1.(1)1将总部资产分摊至各资产组:资产组A应分摊的金额=[1 200×10/(1 200×10+1 400×15+1 800×15)]×1 000= 200(万元);资产组B应分摊的金额=[1 400×15/(1 200×10+ 1 400×15+1 800×15)]×1 000=350(万元);资产组C应分摊的金额=[1 800×15/(1 200×10+1 400×15+1 800×15)]×1 000= 450(万元)。

分摊总部资产价值后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资产组A的账面价值=1 200+200=1 400(万元);资产组B的账面价值 =1 400+350=1 750(万元);资产组C的账面价值=1 800+ 450=2 250(万元)。

2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组A的账面价值为1 4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资产组B的账面价值为1 7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575万元,发生减值175万元; 资产组C的账面价值为2 2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 800万元,发生减值450万元。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资产组B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金额=350/1 750× 175=35(万元),分配给资产组B本身的数额=175-35=140 (万元);资产组C中的减值分配给总部资产的减值金额= 450/2 250×450=90(万元),分配给资产组C本身的金额= 450-90=360(万元)。总部资产减值金额=35+90=125(万元); 资产组A没有减值;资产组B减值140万元;资产组C减值360万元。

(2)资产组C中机器甲 账面价值 比例 =360 ÷ 1 800 × 100%=20%,按此比例分配,机器甲承担减值损失=360×20%=72(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360-72=288(万元),但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0万元,所以机器甲只能承担减值损失=360-300=60(万元),剩余减值损失300万元(360-60)由机器乙和无形资产承担。

机器乙承担减值损失=540/(540+900)×300=112.5(万元), 无形资产承担减值损失=900/(540+900)×300=187.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36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72.5(112.5+ 6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87.5。

2.(1)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300,累计折旧200,原材料400,银行存款100。借:管理费用1 000;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 000。

(2)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230,原材料70,累计折旧500,银行存款200。

(3)借:无形资产1 000;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 000。

(4)借:生产成本——A产品200;贷:累计摊销200(1 000÷ 5)。

(5)2013年年末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 =1 000-200×3=400(万元),小于其可收回金额,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0-350=5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5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

(6)2014年该专利权摊销额=(1000-600-50)÷2=175(万元)。借:生产成本——A产品175;贷:累计摊销175。

(7)至2015年1月20日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200×3+ 175=775(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30,累计摊销77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贷:无形资产1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银行存款18,营业外收入25。

五、综合题

1.(1)资料(1)中处理不正确的交易或事项有:1、2、3、4。

(2)事项1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贷: 其他应付款1 000。借:发出商品6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1 100-1 000)÷2];贷:其他应付款50。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2.5[(1 000-600+ 5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2.5。

事项2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贷:预收账款10 00。借:库存商品8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

事项3调整分录: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4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

事项4调整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1 000-6 000× 15%)×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

(3)资料(2)中属于调整事项的有:1、2。

(4)事项1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贷:应收账款351。借:库存商品26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60。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300-26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

事项2调整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400-100); 贷:坏账准备3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30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

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调整的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7.5。借: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68.7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75。

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600-50+112.5-1 000+ 800+50+40-10+25-300+260+10-300+75=-687.5(万元)。

2.(1)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5×10000);贷:股本10000,资本公积40000。

(2)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64 000+(21 00020 000)×(1- 25% )=64 750( 万元 ),合并商誉 =50 00064 750×70%=4 675(万元)。

(3)借:存货1 000(21 000-20 000);贷:资本公积1 000。 借:资本公积250(1 0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借: 营业成本800(1 000×80%);贷:存货8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00(800×25%);贷:所得税费用200。

(4)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5 000((21 000-20 000)×80%×(1-25%)=4 4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3 080(4 400×70%);贷:投资收益3 080。借:投资收益1 400(2 000×70%);贷:长期股权投资1 400。借:长期股权投资210[(1 400-1 000)×(1-25%)×70%];贷:其他综合收益210。

(5)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借:股本10 000,资本公积50 750(50 000+1 000-250),其他综合收益300[(1 400-1 000)×(1-25%)],盈余公积900(400+500),未分配利润5 500(3 600+4 400-500-2 000),商誉4 675;贷:长期股权投资51 890(50 000+3 080-1 400+210),少数股东权益20 235[(10 000+50 750+300+900+5 500)×30%]。

2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借:投资收益3 080,少数股东损益1 320(4 400×30%),未分配利润——年初3 600; 贷:提取盈余公积5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2 000,未分配利润5 500。

3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借:应付股利2000;贷:应收股利2000。

4内部无形资产的抵销。借:营业外收入40[(424-24)360];贷:无形资产40。借:无形资产4(40÷5×6/12);贷:管理费用4。借:递延所得税资产9[(40-4)×25%];贷:所得税费用9。借:少数股东权益8.1[(40-4-9)×30%];贷:少数股东损益8.1。

5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借:应付账款424;贷:应收账款424。借:应收账款20;贷:资产减值损失20。借:所得税费用5 ((20×25%);贷 :递延所得 税资产5。借 :少数股东 权益4.5 [(20-5)×30%];贷:少数股东损益4.5。

6内部存货的抵销。借:营业收入1 000;贷:营业成本1 000。借:营业成本80[(1 000-800)×40%];贷:存货80。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20(80×25%);贷:所得税费用20。借:少数股东权益18[(80-20)×30%];贷:少数股东损益18。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 170;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 170。

本期试题解析由北大东奥提供

BEG中级考试写作部分浅析 篇8

概述

BEC中级考试写作部分共由两篇文章组成,写作时间为45分钟。第一篇文章的文体要求一般为Memo、Note、Message和email中的一种。其中常考内容主要是公司内部的交流,比如:经理出差前给秘书留的便条。字数要求:40~50词,语言要求:中性或偏非正式。第二篇文章的文体要求是Correspond-ence、Report和Proposal中的一种。其中常考内容侧重于本公司与公司外部人员的交流,即Correspondence,比如:给投诉的顾客回信解释并致歉。字数要求:120~140词,语言要求:中性或偏正式。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45分钟的合理分配——第一篇文章花12~15分钟;第二篇文章花30~33分钟,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篇文章的质量。二是字数的上限问题。BEC中级写作与四、六级考试的不同点之一在于,前者在字数规定上存在上限,但并不是超过了这个字数就要扣分。如果文章主题正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即使超过了所要求字数的上限也不会被扣分;但如果考生是为了凑字数而超过上限,或光写空话,文章重点不明,逻辑混乱,此时就会被酌情扣分。

评分标准

两篇作文的原始分分别为10分和20分,不过最后的成绩单上出现的会是Band(等级),Band 5为最高级,Band 0为最低级。等级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Band 5分别对应第一篇文章的9~10分,第二篇文章的18或20分;Band 4分别对应第一篇文章的7~8分,第二篇文章的14或16分;Band 3分别对应第一篇文章的5~6分,第二篇文章的10或12分。Band 3为及格分。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考纲中专门有一个Band 0的评分标准,其中很重要的3个评判标准分别是:文不对题;字数少于规定字数的25%;字迹不清。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评分标准下的各项评分要求:

1、 既定格式

商务英语写作不像四、六级考试写作有多种文体,其只考查应用文。应用文本身都存在既定格式,所以格式自然是评卷人最基本的考核标准之一。其中有一个标准是所有的写作考试都通用的,那就是所犯错误越低级,被扣分数就越多,因此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不仅单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要扣分,格式错了也会招来重量级的减分。

2、 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广度;二是内容的深度。所谓内容的广度就是文章内容包括且仅需包括题干所要求表达的信息点;内容的深度则指每一个信息点可以挖掘的合理深度。请看一道例题:

◆You are a manager in a company which manufactures office furniture. Next month, you are going to London to discuss an important contract.

◆Write a note of 40~50 words to your assistant:

◇Saying when you want to leave and return

◇Asking him to book flights

◇Telling him which hotel to book.

◆Write on your answer sheet.

以这道题目为例,内容的广度要求就是打勾的3点都要,且仅需要包含进去。也就是说,你写的文章必须有这3点,少一点也不行,但也不能自己凭空捏造出3点以外的内容。至于内容深度,我们以第三点要求“Telling him which hotel to book”为例进行说明。许多学生在这一点上感到很彷徨,心想“我又没去过伦敦,怎么知道伦敦有什么hotel呢?”于是作文就会出现很多滑稽的答案,诸如“London Hotel”、“Jinjiang Hotel”等凭空臆想的hotel名称层出不穷。在评卷人看来,这样的答案很不专业。也许这样做可以拿到及格分,但要想拿高分就很难了。事实上这一点可以扩展的思路是:“像伦敦这样的首都城市兼世界金融中心会有什么样的酒店呢?”这样一想答案就不言而喻了,一般说来如Hilton、Holiday Inn、 Sheraton、Marriott等高级商务酒店才是上乘之选。这样的答案不但具备专业水准,也能显示出考生的商务知识储备之丰厚。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关注与商务英语有关的背景知识,注重总结与记忆。

3、写作对象

商务英语的写作大部分都是下级对上级或者公司对客户,所以其对语言的正式程度要求很高。一定要用简洁正式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中心意思,切忌用繁琐的语言或者借机炫耀自己的词汇量。BEC写作考试比试的并不是单词量的多少,而是看考生是否能够准确用词。另外,商务写作也不需要抒发感情,因此作文中最好不要出现任何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例如一篇文章要求写求职信,竞争的岗位是图书销售总监。很多谙熟四、六级作文考试模式的考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竞争原因写成:“It will open a new world for me. I've never read so many books before. It will change all my life.”等等看似很空洞的号召性句子。若想在BEC写作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写成类似:“I'm quite familiar with this market. And I've worked in this field for over tens so far.”这样既有深度又专业的句子。因此在应对BEC中级写作考试时,一定要明确考试对象,不要随心所欲或照搬自己以往熟悉的写作模式。

4、开头和结尾

中国人写文章特别讲究有头有尾,所以就算言之无物也会拼凑出一个结尾以做到首尾呼应。但在西方的写作观点中只要把所需内容写完即可,没有必要硬造出一个结尾以求文章完整。另外,在文章开头方面,中西方的写作方式不尽相同。中国人强调含蓄,例如写病假条时则会先说明自己什么地方如何不舒服,直到最后才提出自己想请假。而西方人通常一开头就阐明重点——申请请假,随后才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请假。因此BEC的写作部分也很强调4个字——开门见山。

5、正文的用词

也许很多考生一直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样的文字才属于正文的书面用语?笔者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当要翻译“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这句话时,很多人可能会使用类似“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这样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正属于口语化表达。正式表达为:“I would like to inform you about something.”又如:在对“对你方做出的贡献我方深表感谢!”这句话进行英语表达时,很多人会使用:“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efforts!”而更正式的表达应该是“We really appreciate all your contributions!”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就不难理解商务英语的正文措辞所应该达到的标准了。

6、 整体行文

在商务英语写作中,还需要注意文章结构以及句与句之间的承接,这样文章整体才会结构清晰、行文流畅。

备考计划

1、补充基本商务知识

BEC考试是一项能力考试,如果缺乏基本的商务基础与商务知识,在考试中就很难有上乘表现。因此建议有志于通过BEC考试的考生最好有针对性地大量补充商务英语知识,记背相关的商务英语常用词汇,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在此笔者给大家推荐《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二版)学生用书》,此书完全为商务英语考试服务,能够尽可能地结合具体考试内容为考生补充相应的商务知识,提高大家的考试效率。

2、抓住复习重点

对于初次接触商务英语的考生来说,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写作可以及格,要做到这一步,在格式、拼写和语法等细节方面就一定不能马虎。接着再确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时就要对语言和用词仔细推敲;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也要处理得当。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定在Band 5,那么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应在写作练习中追求词句的专业与精准化,对此考生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水平以及积累全面的商务背景知识。说到这里大家不难发现,“抓住复习重点”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自身所处阶段、自己的既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

3、充分熟悉BEC中级写作的常考题型

中级写作的第一篇文章考查的内容范围无非以下几点:离职出差、请假缺席、通告、组织活动和询问。其中重点又在于前3块,其在历年考试中的比例超过85%。第二篇文章的主要考查内容为:商务信函、报告、建议、推荐等题型,每种题型的写作方法都有既定的规矩。因此大家只要熟悉了题型、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掌握应用文格式,获取高分的几率就很大。

上一篇:什么是工伤评残标准下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