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七个习惯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功者的七个习惯

成功者的七个习惯 篇1

——用先进的高效能过程解决今天面临的挑战

课程背景:

动荡和不可预见的变化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组织时刻面临快速增长、行业竞争、体制改组、机构兼并以及客户需求转变等激烈挑战。有些组织还面临个人、团队和部门反应迟钝、缺乏信任、沟通不善和效率低下的危机。所有这些实时挑战都迫使组织为了保持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利润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中所教授的原则和方法将帮助学员面对真正的挑战,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解决真正的问题并带来真正的效果。并最终引导学员培养出真真正正的由内而外的建立在品格和能力之上的能被他人充分信任的领导力。帮助学员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有效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课程收益:

积极主动:为了实现目标,提高面对新的挑战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以终为始:在共同的使命、愿景和目的鼓励下,团队相互联合,力争完成每一个项目 要事第一:着重于首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鼓励个人采取积极的行动和优化组合 双赢思维:鼓励创造解决冲突的办法;帮助个人寻求有利于双方的解决办法;提高集体动力

知彼解己:通过培养聆听的技巧,促进更深的了解和沟通,由此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 统合综效:学习团队其他成员的长处,利用多样性的特点,发现比“你的”或“我的”办法更好的解决途径

不断更新:确保持续性的更新,防止筋疲力尽的工作或生活方式,通过不断改善人际、身体、精神和智力四个方面的素质,提高生产率

我们的培训师:陈馨贤

课程大纲:

第一章养成七个习惯的基本原则

1、七个习惯简介

2、品格与做人技巧

3、领导力的四个层面

4、持续成熟模式图

5、原则、思维与流程 第二章习惯一:主动积极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认知被动反应,培养主动积极的反应 人生在于选择 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扩大你的影响圈 找到你的竞争优势

成为有利于他人和自己的中间环节 第三章习惯二:以终为始 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重塑自己的人生之路 建立个人和组织的使命宣言 用目标指导行为

人生除了目标,还有目的

学习成功的“拥有、行动和成为”步骤 DIY:五年后的一天 第四章习惯三:要事第一 学会规划、清理和算账

集中精力于有利于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的活动 学习区分和平衡重要性和紧急性

根据个人的角色和目标制定计划并付之于行动 DIY:个人行动计划手册的制定 第五章习惯四:双赢思维 今天,你存款了吗?

不在乎你认识多少人,在乎多少人认识你 关系越持久,越需要用心去维护 情境模拟:赢越多越好 寻求有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案 学习怎样运用双赢思维的四个方面 理解双赢思维的要素以及怎样运用 第六章习惯五:知彼解己 沟通就是同步 你真的了解他吗? 开处方前先诊断

理解倾听的五个层次以及他们怎样影响沟通 学习同理心倾听的技巧 学会使用肢体语言

DIY:不可不懂的沟通心理学 第七章习惯六:统合综效 发现统合综效的含义

运用双赢思维和同理心倾听去实现统合综效 学会尊重差异

学会怎样合作从而实现长期成功 情境模拟:月球求生之旅 第八章习惯七:不断更新 每一天都是新的!

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 发现平衡即实现高效能的关键

确定生理的、心智的、心灵和情感方面不断更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

用先进的高效能过程解决今天面临的挑战。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下,速成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微小的改变也产生不了根本作用。只有那些致力于为高效能员工建立坚实基础的公司才能稳定地、成功地迈向目标。

成功者的七个习惯 篇2

书中列举的实例, 都是取自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它是是现实生活中的指南, 是青少年的指路明灯。它不像一本书倒是有些像交流的平台, 书中有很多的问题是读者互动, 很有乐趣!这本书包含着许多积极向上、激发灵感和促动的战略, 帮助青少年发挥他们的潜能。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分别是:

习惯一:积极处世。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习惯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习惯四:双赢的想法。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 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习惯六:协作增效。

习惯七: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七个习惯逐步深入的对青少年的生活和习惯有了明确的指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感觉到这样书籍对于我的指导意义的重大!对于这本书我如视珍宝, 仔细看了几遍, 心中感慨万分。我觉得这些习惯很好但是养成习惯是更加重要的课题!叶圣陶先生认为,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 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 并且要自我教育, 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 能力越增强越好”。俗话说:“树不修不正, 苗不追不长”严格的养成教育,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认为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 习惯是在时间的基础上坚持不懈的结果!在学生教育中我的主张就是注重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 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 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 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那么, 作为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 应该实施养成教育呢?

一、营造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重要性

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 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 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点滴培养习惯、坚持不懈抓行为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 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 须一步一个脚印, 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 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 学生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我的班级的日常工作和行为我很重视学生的行为决定他们的习惯也许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的命运。所以我很重视行为的细节管理。这样的教育和培养下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习惯有很大的提高!

三、言传身教, 发挥榜样的力量

以身作则, 重中之重。“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身教重于言传”, 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因此, 班主任必须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有好的行为习惯上做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学生会不自觉的对班主任的行为仿效。当学生被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有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

四注重平时点滴养成教育、细节决定成败

孔子云:“少年居性, 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 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 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比如:卫生是一个学校的镜子,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从卫生小事做起, 从卫生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并且注重细节!

五、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鼓励学生发展全方面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并且认真对待每次的活动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加的自信, 积极开展班级的团课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我开展的能力。学生本学期的团课的内容都自己开展的, 并且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观察学生特点、个别指导教育

热心观察, 留意表现。作为教育者, 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 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 “对症下药”。教育形式, 切忌单调。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针对实际情况, 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

七注重家校联系、建立教育立体互联网

家校联系, 不可或缺。教育必须要进行互相沟通机制, 教师一定要关心学生的整个生活和发展过程并且要和家长建立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制度!如果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习惯养成上有显著的效果!

养成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抓养成教育, 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出发, 从每一件小事出发, 从日常的行为习惯开始, 到关注社会, 到有社会责任感逐步推进。作为新一代的老师要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肩负的意义重大, 一个好的教育成就一个好习惯, 也能成就一个人的一个精彩人生!让我们携手一起努力!

摘要: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的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人就更加如此。肖恩·柯维的这本《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告诉了青年的一代怎样可以做一个成功的人。恩·柯维的这本《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告诉了青年的一代怎样可以做一个成功的人。书中列举了七个习惯, 观看这本书本人提出了一个理念--注重养成教育、习惯成就未来!在本文中分别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如果开展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分别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重要性;点滴培养习惯、坚持不懈抓行为;言传身教, 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平时点滴养成教育、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鼓励学生发展全方面能力;观察学生特点、个别指导教育;注重家校联系、建立教育立体互联网!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 篇3

作者:(美)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

译者:顾淑馨常青

定价:¥19.00元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

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

美国军队官兵人手一册的书!

全球销量超亿册!

企业领导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员工成为高效能人士,企业才会真正成高效率企业。

这本书几乎覆盖所有美国成年人,它是美国成年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书。当然,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青少年以后的成才,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强大的美国是由每一位高效能的美国人决定的,不能不说与这本书有重要的关系。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这本书中,强调品性修养的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为人处世的技巧,堪称经典。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与读者分享,令人信服。

海上牧云记

作者:今何在

定价:¥25.00元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她就是这样一个魅灵,当她一睁开眼睛,破茧而出,就已然是最青春美丽的带露奇葩,她在水面照着自己的无瑕光洁的身体,看着光华闪闪的湖面和湿润白雾飘过的草地,以为这个世界也和自己一样美丽。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4

刚听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名字真的很普通,一度以为这是一本无聊又无趣的书,但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给予我很多的启发。对于我这样即将开始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样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个良师益友。

在书中,史蒂芬·柯维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分别是:

一、积极主动;

二、以终为始;

三、要事第一;

四、双赢思维;

五、知彼解己;

六、统合综效;

七、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种惯性,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以下是我对七个习惯的一些理解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如若不然,那就表示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间选择消极被动。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能够积极主动的人深谙其理,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们待人接物是根据自身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抉择,而非全凭对外界环境的感觉来行事。我们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当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担的责任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到头来仍然发现追求成功的阶梯搭错了墙,为时已晚。因此,人们也许很忙碌,却不见得有意义。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要事第一是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这个习惯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展现出积极主动与确立目标的功夫。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思维是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双赢才是真正的胜利,损人利己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是自断后路,对方在受到损失后必然不想再与你合作或者相处,甚至会寻机报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损人利己其实就是损人损己。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有时我们会有一种喜欢急急忙忙下建议来解决问题的倾向。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研讨的过程,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相互间加强沟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一切财富的源泉皆来自于我们自身,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技巧,更有效率的完成既定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得到“鱼”,还要获得捕“鱼”的技巧。

高效项目的七个习惯 篇5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5 19:38: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根据建筑财务管理协会(CFMA)2003年建筑业财务调查,“每个合同净收入的中位数,一流企业几乎五倍于”同行其它企业的。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流”企业实际上每年有更少的合同数(64,而一般企业的为70)。

除了卓越的财务表现能力,一流企业还获取了许多的“软”收益。其中包括独一来源的(single-source)工作,更高的客户回头率,更高的员工保有率,更可能的中标机会,和其它的竞争力。

那么,一流企业拥有怎样的秘密?他们又做了哪些不同的事使得他们的业绩五倍于他们的同行?

答案就在于他们的“习惯”。

当今的项目

尽管每个项目的事件不可预见,但项目的周期是可预见的。下面的项目预测曲线图是当前建筑业项目的一个典型反映。

看看蓝绿色的线,项目有起始日期、向完工方向进展和截止日期。该截止日期提交给了顾客,并受合同的约束。实质上,这个日期是与利润直接相关联的。

然而,现实生活并不总是按计划进行。看看代表真实预测的那条紫色线。像在项目中总发生的一样,某些事情发生了。由于项目团队感到意外和没有得到问题的事先警告,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使项目回到正轨,要么推迟完工。

不幸的是,使项目回到正轨是要付出代价的。加班工作、增加人力和发布变更指令将侵蚀固定的利润额。推迟完工也将危及项目的利润,因为不得不支付违约赔偿损失、解决诉讼和摆平潜在的不高兴的客户。

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个选择是理想的,因为它们都将项目的计划利润置于风险之中。

项目经理=业务经理

根据小企业管理协会(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小企业的平均总收入为一年120万美元。根据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的研究,建筑项目的平均年收入为250万美元。

因此,实际上,今天的项目经理是项目利润的责任人,该利润是美国小企业平均利润的两倍。

优秀的项目经理历来认为项目管理上的成功等同于业务上的成功。成功的项目经理不仅仅是将他们的项目拽过完工线,而是做的更多。

他们知道遵守预算和进度只是让客户产生持久良好影响的最低要求。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他们要成为一流公司中的一员,他们需要拥有更精湛的技能和需要在更宽阔的视野下运作。

尽管许多项目经理通过他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来定义自己,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按时、在预算内和让客户满意地成功完成项目不只是取决于技术能力,而是更多的取决于其它方面的成功协调和配合。

开明的企业总是积极进取地招聘、培训和留住对如何管理项目有透彻理解的项目经理们。

高效项目的七个习惯

基于所做的事情是否被认可,人们通常认为习惯有“好”有“坏”。在1989年,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国际上备受尊敬的领导权威,教授和机构咨询专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易懂的定义—习惯,他解释,是知识、技能和渴望的交汇。(译者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柯维博士所著。)

一流企业知道工程和建筑项目正在为习惯提供证词。进度压力、变更设计、增产目标和安全要求为项目带来了诸多的压力—那是作为业务经理的项目经理的职责,强化好的习惯以确保持续不断地取得项目的成功。

从与工程和建筑公司数年打交道的经验以及和他们无数次的讨论后,我们发现,一流企业在七个方面做得很用心,并且一而再地做好它们。这七个习惯即不新奇,甚至也不复杂。实际上,它们是如此地简单,以致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

习惯1—积极主动

在危急时刻,一流企业不只是简单地被动反应。他们通过设立早期预警系统对潜在的问题提前做好计划。这种方法能减少意外的发生,也使得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出正确的决策。早期预警系统由三件事情组成: 1)精心准备的进度表,2)项目计划,和

3)显示过去绩效的清晰明了的成本会计报表和生产报告。

许多软件产品可用来帮助产生所有的三件事情。然而,对于系统分散、未经集成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他们的项目信息必须靠人工进行更新,因此产生更大错误的可能性。

意外=风险

根据造价工程促进协会(AACE)发表的研究结果,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花上2到4个星期才能找到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真相。许多项目经理未能收到他们的项目已偏离航道的早期预警信号,他们也不会预测他们项目的最终情形。

尽管有过去的经历,当不可预料的推迟发生时,他们通常仍感到吃惊—强调推迟的原因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反应。这样的行为显然会导致进度和利润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要严肃积极主动地关注项目问题和变更的原因。

习惯2—完工预测

一流企业将截止期放在首要地位。(这也是柯维的观点。)这样的企业总是紧盯他们的完工总成本的预测结果,确保项目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

不幸的是,建筑业有让项目经理陷于“救火”的传统历史,损害了定期的、严格遵守的完工成本的评估。(见习惯1。)为了执行严格的工作评估,公司不仅要检查落后的项目绩效指数(截止到目前的工作成本报告,实际值和估算值),而且要检查领先的绩效指数。包括评审测量预计的完工总成本、完工日期、现金流量和利润。

关键绩效指数(KPIs)

管理层和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反映少数关键指标的仪表盘或总结报告,那些称之为关键绩效指数(KPIs)的关键指标能快速描绘出项目的状态。下面是正在导致问题发生的三个指数: 1)每年完成的工作中,有超过20%的工作的利润在衰减;

2)到目前为止,花费了同样成本的工作中,超过50%的工作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3)发生持续不断的未经审核的变更指令,而它们又是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也务必注意,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信托、银行和外部投资者对利润衰减、价值减低和索款无法收回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习惯3—关键路径优先

一流企业将重要工作放在首位,而且不让它们逃脱。他们知道哪些工作需要以后处理,哪些是必须立即解决的。他们知道真正重要的工作和那些不是很重要的工作之间的不同。

一个例子: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是一个重要过程的例子,但是它似乎从来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重视。根据2003年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美国建筑管理协会(FMI/CMAA)对建筑服务业买方的一项调查,项目收尾是建筑公司可以提高公司绩效的一个领域。

考虑一下暂扣金的情形。暂扣金通常超过承包商的毛利润和净利润。暂扣金的价值通常远大于一大堆问题清单的价值。

既然有如此大的风险,大多数承包商又是怎样处理项目收尾的呢?通常,非常糟糕。收尾工作总是一拖再拖,直到利润被侵蚀到不得不有人大喊大叫“够啦!”,项目才被迫收尾。

大多数承包商将收尾工作的任务指派给一位原先并不参与该工作的人负责处理。原先的负责人极有可能留下了一大堆的问题,因为他知道他不必亲自处理这项工作。而现在,新的负责人不会积极投入到项目的收尾工作中去,因为这从来不是他的工作范围。

显然地,这产生了责任不到位的情形。(见习惯6。)为了尽快地结束所有工作,并使得收尾工作的重要性名符其实,应该精心地为收尾工作做好计划,就像计划项目总动员一样:为项目收尾设定里程碑并让整个项目团队负责。

习惯4—协调合作

一流企业注重有效地合作—他们知道如何集合人员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他们能让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地工作。(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系统可用来存储项目信息。一流企业知道,方便地输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对合作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两个工具

建筑公司需要应用的两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是既要有效地合作又要有效地控制项目。一个是关注内部,另一个是关注外部。

关注内部的工具是项目管理的一贯方法,从投标到收尾—换言之,你公司的项目控制系统。如果该系统没有被定义或很少被遵守,每个项目的运行将取决于每个项目经理一时的兴致。管理的连贯性将不复存在,每个项目所要求的学习曲线将严重影响你公司的经费和总体情况。

关注外部的工具是和项目的外部团体合作几乎惯用的手段。内部和外部两个工具并非在所有的项目中一成不变的经常应用。有些项目经理从分包商和其他人获得投入来成功制定所需要的精准的计划,该计划用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对“买进”的进度和更加尽职尽责的完成项目达成一致意见。习惯5—频繁沟通

一流企业经常性地用许多方式进行沟通。与合作不同,沟通是实实在在地关于你传播的信息有多少被如实地听到或理解。相信你已经说过许多次这样的话:“难道我们不是在星期一的会议上讨论过这件事吗?”

显而易见,高效的会议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糟糕的会议反映出项目经理和你的公司对待项目该如何被组织的态度,也反映了你的公司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想成为有效的沟通者,项目经理需要懂得有许多不同的沟通方式。取决于他们打交道的对象和他们的偏好,偏好可能包括口头通知,书面备忘录,电子邮件,或是三者的混合使用。

有效的利用技术

同样,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化的项目协同软件能被用来加速特定项目的沟通过程。会议纪要能被转化成驱使责任到位的具体行动事项。

在周一上午的项目会议上,可能是口头传达的行动事项被归档进项目管理系统,然后自动送发提醒责任人注意。倘若行动事项到下一次会议时还没有完成,它们会被继续执行,而不会被遗忘。

此外,信息邀请书,提交的报告,数字照片,会议纪要,和其它信函能随时随地给予公示和得到解决,为所有各方营造高效率的沟通环境。

习惯6—责任到位

一流企业注重每个项目中责任的管理,对他们的项目而言,项目经理就是业务经理。优秀的项目经理私底下认为他们的项目亏钱,就是他们自己在亏钱。如果项目出现问题,他们不会找借口埋怨那是估算人员、建筑师、或业主的错误。

让高层管理者积极地参与对工作状态定期严格的检查,责任感便会在公司中涌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对项目的成本来一次草率的回顾;应包括下述内容的描述性说明:

当前的项目状态

对比预算的项目成本预测

进度更新

指令变更问题和管理

客户的担忧

分包商的绩效

现金流状况

利润预测

高层管理在评审期间必须创建良好的氛围,如搭建开放、真诚的交流论坛,而不是指责和惩罚。

只有这样,项目管理人员才会感到足够舒服,既乐于分享好消息,也乐于分享坏消息,而不至于在差错发生很久以后才采取纠错行动。根据我们的经验,“没有任何借口”的文化是承包商所拥有的最强的竞争力之一。(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费拉尔·凯普著作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译者注。)

习惯7—持续改进

一流企业致力于前面6个习惯的持续改进。他们测量他们到底做的有多好,并寻求做的更好的方法。流行的管理理念如6西格玛(6σ)和全面质量管理(TQM)同样表达了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参见“7个习惯评价检查表”。)

为了提高,你的公司必须首先定义需要改进的地方,测量当前的绩效,分析相关的数据,创造改进过程的方法,然后控制执行新的过程。

“一流”企业的修炼

组织的修炼来自于贯穿全公司的标准化的流程,并严格遵守流程。这是出色的项目管理的开始。

你的公司必须具有反映一流企业绩效的标准化的项目控制系统。如果让你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经理)自主发挥,编制出他们自己想象的个人系统来管理他们的项目,那么则无控制可言,也无法管理作为标尺使用的绩效期望值基准线。

这不是不鼓励创造性或抑制管理风格。相反,它是鼓励:

1)高水准的绩效(让所有干系人的期望值至始至终保持一致),2)标准化的流程(消除学习曲线的影响,提高效率),和: 3)组织制度化(使得组织很容易地利用提供的“工具”)。

在充满生机活力的90年代,许多公司从不同的行业雇佣人员,填充到不同的岗位上让其自我发展。没有人会担心他们是否会按公司的流程办事,从而忽视了控制的作用。

现今的市场行情不被看好,许多公司正在重新着手评价公司项目控制系统的益处,该控制系统已记录在案并在所有的项目中执行。在利润很薄的今天,通过更有效地运行管理同时又不增加管理费用来压挤出另一个点的利润似乎还是有可能的。

结论

是什么使得一些公司赚取高额的利润而成功,而其它的公司却只能保持平庸?在一些案例中,原因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流程;在其它案例中,原因可能是达成更有利条款的谈判能力和更强的议价能力。然而,更多的情况下,答案并不是这回事,而仅在于一个单词:文化。创造一种以利润驱动的文化是关键之所在。

设定标准,以实现要求项目经理总是满足或超过利润预测的期望。建立进取环境,以鼓励项目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既能提高项目绩效也能提高公司绩效的方法:差异化市场定位和长期业务的服务,附加业务和超值赔偿的机会,有利的合同条款,工期最短以及成本最少的进度管理。

最后,在整个公司培养出持续不断实践本文讨论的七个习惯的态度和意愿,相信你的公司跨入“一流”企业的行列将指日可待。

七个习惯评价检查表 在推行利润驱动的文化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要努力做好七个习惯以及它们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评价工作。

当评价公司的习惯时,这里是值得注意的一些要点:

打造部门团队。创建跨部门的管理团队评价项目实践。团队要包括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

嘉奖评价期间的真诚。高级经理要征集所有级别员工的反馈意见。避免出现因没有遵守习惯会导致惩罚的害怕局面。

收集好习惯的佐证。当反馈意见显示团队在遵守好习惯时,要理解确定的原因。寻找养成好习惯的一系列报告、检查表、归档程序和工具。

牢记渴望是改进习惯的核心要素。对好习惯给与认同、奖励和奖金等刺激,有助于强化主人翁意识。

投资培养好习惯的工具。无论工具是硬件,软件,归档程序,还是培训,行动上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篇6

【一】 什么是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必须具备这三点。(见下图)

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本书中的七个习惯并非零散的心理法则,它符合成长规律,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见下图)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各个时期表现形式如下: 依赖:围绕着你这个观点——有错误,我怪你。

独立:着眼于我这个观念——我可以独立,我可以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互赖:从我们这个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未来。

因此,本书先讲述七个习惯中的前3个,着重在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4、5、6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第7个习惯则涵盖了其他6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第一部分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二】

习惯一:积极主动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外界的刺激与最后的回应之间,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这段距离时,我们往往可以收获幸福和成功。就如面对困境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方式,而不是逆来顺受又或是条件反射。

史蒂芬·柯维指出,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否积极主动。作者将我们关注的问题分成两类: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世界局势等。影响圈,则是指我们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战争、飞机失事等,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人的区别就在于,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越来越怨天尤人,从而造成影响圈日益缩小。

如何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史蒂芬·柯维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就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比如,我们如何面对交通堵塞、如何应对他人无理的要求、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实际上,从一个人的言谈上,就多半可以看出他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消极被动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而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由内而外”改变,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三】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意思是说做事之前,认清方向。特别是人生目标,别被名利所蒙蔽。盖棺定论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中的真正渴望的目标。很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

1、“以终为始”的两个原则基础: ①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第一次创造——心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第二次创造——体力,付诸实践。

高效能人士,在行动前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人生各个方面所期望的结果。②自我领导

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这就是个人生活中领导意识匮乏的表现。以终为始就意味着,我们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2、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

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范例如下图:

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是评价一切的标准,它将成为个人的宪法,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确立人生使命,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核心是一切思想观念(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的根本。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自尊自重与归属感; 人生方向是生命的追求方向以及决断所依据的准则; 智慧是对事务的认知、理解和判断能力;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耐。

这四者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方向可以带来智慧,智慧则能激发行动。若四者十分健全且均衡发展,便能产生高尚的人格、平和的个性与完美正直的个体。

3、树立正确的生活中心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有人以家庭为生活中心、有人以工作为中心、有人以名利为中心、有人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强烈影响毋庸置疑。但上述几种生活中心都是多变的,作者提议我们要以原则为生活中心,因为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重心。(见下图)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行为也自成一格。由于拥有坚实的内在为基础,所获得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使其能享有操之在我且充实的一生。【四】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它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指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你个人觉得有价值及对你的使命、价值观、对优先目标具有贡献的活动,会使你的生命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事,但是这些事情多数是不急迫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

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与以往时间管理方法截然不同之处,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根据个人管理理论,将耗费时间的事务依据紧迫性与重要性分为四类。(见下图)

对这四类事务的偏重,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①偏重第一类事务

这类事务通常被称为“危机”,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压力大、精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于收拾残局。②偏重第三类事务

有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第三类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应付一些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迫之事往往之事别人的优先,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结果: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被视为巧言令色、轻视目标和计划、人际关系肤浅。③偏重第三、四类事务

有些人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第三和四类事务上,可以说他们过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结果:完全不负责任、被炒鱿鱼、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④偏重第二类事务

高效能人士总是能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他们还会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结果:愿景、远见、平衡、自律、自制、很少发生危机。总的来说,普通人的时间安排与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安排对比如下:

若想做到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第二象限的活动上,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①确认角色

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先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再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只要考虑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 ②选择目标

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③安排进度

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④每日调整

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能够建立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就能提高安排生活的能力,能够真正做到要事为先,言出必行。从此,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独立,不必再求助于他人。第二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五】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境,目的是争取更丰盛的机会、财富与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①利人利己(双赢):为自己谋利也不忘他人 ②损人利己(赢/输):攀比、竞争、追求地位、权力欲 ③损己利人(输/赢):委曲求全、讨好他人 ④两败俱伤(输/输):总是嫉妒或批判他人

⑤独善其身(赢):一心求胜,不顾他人,自我为中心 ⑥好聚好散(无交易):买卖不成仁义在 以上6种交往模式,哪一种最好?

最好的选择是视情况而定,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如果你十分珍惜某一人际关系,而牵涉的问题又无足轻重,那么偶尔以输/赢模式来肯定对方也无妨。

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5个独立的方面。(见下图)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这也是双赢思维的5个要领。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形成双赢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培养双赢品德。双赢品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①诚信

意即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②成熟

这是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图为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

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③知足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牢记一点:当你超越环境、态度和行为,将触角探到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双赢和所有其他正确原则一样,本就深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六】

习惯五: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你要“知彼”。这一点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因此,“知彼”的关键在于移情聆听,这至少包括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案例: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关于倾听,精读君此前已写过相关微课,请点解阅读为什么倾听如此之难?有这4大障碍

此外,表达自己也是谋求双赢之道所不可缺少的,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请注意这个顺序,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七】

习惯六:统合综效

通常来说,沟通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层次:

①低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放,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②中间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们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却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他们的模式和设想。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③统合综效

这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

简单地说,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门之和。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条件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能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第三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八】

习惯七:不断更新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精疲力竭却进展有限,你想必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然而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看到这个答案,大部分人都会瞠目结舌。但事实上,很多人在人生路上就如同这位锯树的人,只顾着一味往前赶路,却忘了“更新自己”。我们要明白,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自我更新有以下4个层面: ①身体层面

通过正常适量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维持生理健康。②心智层面

通过阅读、写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③精神层面

通过阅读启发性书籍、接触大自然。④社会情感层面

通过持续增加情感投资来更新。

以上四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是培养七个习惯的关键。总结回顾

本书共阐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符合成长规律,共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第一部分,由依赖进步到独立,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3个习惯。

第二部分,由独立到互赖,属于“公众领域的成功”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3个习惯。

习练太极拳的七个境界 篇7

循序渐进, 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这里的“序”字, 就是程序。程序指的是先后排列顺序, 不能马虎, 不能错乱, 不能颠倒, 不能想当然的根据原来的参照系去追求。从养生太极拳的角度来看, 有三个学练阶段。第一阶段, 初级, 小乘着熟阶段, 即太极拳的有为法, 世间法 (智) , 强调为拳日益, 一法生万法, 明了太极拳的名和相, 即学架子, 入架子。第二阶段, 中级, 太极拳中乘懂劲阶段, 即太极拳无为法, 属于出世间法 (智) 。强调为道日损, 万法归一法, 即悟架子, 出架子。第三阶段, 高级, 大乘神明阶段, 明了流体、无力、无为、无根、无量、无形、无相、无住等太极思维, 从而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阶段。综合起来, 可勉强划分为以下七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 打基础

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 最初的十多天最为困惑, 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其实并不是大家笨, 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 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 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 连个参照物都没有。但是, 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 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起来。否则, 只顾尽快学会动作, 然后再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 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这样学练太极拳, 几年, 甚至十几年, 练的仅为太极拳套路, 只相当于天天练体操, 可取得活动筋骨的效用, 而始终无法品尝到太极拳丰富的内涵滋味。所以, 学太极拳的第一阶段, 关键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学拳, 如何练拳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会动作要领, 粗通神意气的内涵, 并能将其融入行拳走架的过程之中。

第二个境界, 内外相合

著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 欲修成神仙, 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 就要‘黄中通理’, 这个‘黄中’, 抽象的是天地之中, 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 黄就是中央的颜色, ‘理’不是道理的理, 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 就是皮肤毛孔。工夫做到了, 修养够了的人, 内部通了, 外部亦通了, 每个毛孔都通了, 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 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 充满了四肢, 都全身畅通了, 那么, ‘内圣外王’, 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 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 发于事业, 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 美丽极了。”这段话所说的内涵, 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如何实现, 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彼此贯通。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 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 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 充盈壮大。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传的太极拳中, 修炼内外相合最畅达的途径就是三道气圈。三道气圈由身中发出, 弥散在肩、腰、胯的外围, 其中以腰气圈为主, 上支配肩气圈, 下支配胯气圈, 由此形成一个内气与外气合和充盈的整体, 从而形成“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个境界, 养生益寿的效果突出, 补充体内精力的效益明显。

第三个境界, 上下相随

一般来说, 三道气圈有了基础后, 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就要多体会上下相随了。关于上下相随,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曾说过:“上下相随者, 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 发于腿, 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 眼神亦随之动, 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 即散乱也。”这是有关上下相随重要性的论述, 这是拳理。但是, 上下相随不仅仅是“上面的手如何动, 下肢的足也如何动”。在内功太极拳秘传的方法中, 还有特殊的练法, 那就是三道气圈平行散出之后, 肩气圈主引领两臂的运行;胯气圈主引领两腿的起落与移动;腰气圈是肩、胯气圈的主导与媒介。此外, 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过程中的心意和躯体散乱, 从而使平行的三道气圈能协调一致地运行, 一定要在三道气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条身中垂直线 (想象的思维线) 。这时, 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 全凭这条身中垂直线的引领与操纵, 由此就可求达在内外相合的基础上做到上下相随。

修炼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脉之说。其实, 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也有与此说法相类似的身中垂直线修炼的内容。在上下相随的进展阶梯阶段, 此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衡量身中垂直线的修养水平标准有三。第一, 垂直线软而活, 自然而灵动;第二, 把身中垂直线与钟锤融为一体, 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转;第三, 让身中垂直线粗而且膨胀力强, 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不能使之混乱。以上三个标志不是招式方法, 而是内功修为的自然体现

第四个境界, 融进内功

许多人仅仅满足于演练拳架套路, 以为一门心思的天天演练, 功夫就可以上身。岂不知, 太极拳还必须经历修拳阶段的身心锤炼。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揉碎了, 让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 都融入内功之术。

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是把每个式子的应用法作为此阶段的内容, 诸如白鹤亮翅、高探马和扇通背等等是对付什么招式的。而内功太极拳此阶段的重点, 必须放在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的催发下自动运行。虽然学内功太极拳之始就必须把内功心法和拳架套路一起学练, 但一般人并不容易出内功。所以, 此阶段一定要纠正并逐渐杜绝只运动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逐渐达到“招中有术, 术由招出”, 到此境界, 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 为下一步进入揉手的应用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如何做到融进内功呢?关键是把每个拳架都拆开来默识揣摩, 从而能从心所欲地把这个式子祛僵硬而柔韧, 祛招法而内功劲法, 祛刻意烦琐而简洁明了。

第五个境界, 内在充实

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抱虎归山、肘底捶、十字手等等特定姿势的漂亮与否, 习练者往往将之看得很重, 也因此而在习练的过程中, 思维关注姿势的弊病始终改不了, 浑身僵硬也就很不容易去掉, 进而形成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 必须从“松散通空”进入到“松空圆满”。

盘练太极拳架时, 梢节的松开、松散与通空尤为重要。松开就是松开身体的各大关节, 使之形成流体、弹簧状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 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就是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 心中、眼中和感觉中须逐渐淡化手的存在, 直至最终忘却双手, 达到周身一家, “手非手”的境界。一般来说, 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和单鞭等动作。特别是单鞭中的“一身背五弓”, 和关于“空四梢”的内在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伴“通空”, “通空”之后必然要进入“松空圆满”, 即松沉、松净、松柔、松化, 内在像是充满内气的汽球, 充实饱满;如同旋转门、跷跷板, 动作之间的转化轻松自然, 不露痕迹;继而周身内外混元一体, 从而神意灵敏, 元气充沛, 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

第六个境界, 过河扔船

现如今, 有许多学练太极拳的人, 往往越学越多, 学会了24式, 又去学42式、48式、88式等等。结果, 每天早晨练拳为了不忘记套路, 则要把这些套路都打一遍。这样学练的结果, 往往是精力付出很大, 效果却并不理想。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研习拳架熟练后, 就死抱住拳法套路不放, 一辈子都在拳套上下工夫。其实, 拳架只是帮助理解太极拳真谛的一个渡河之舟, 目的是让你抵达太极功夫的彼岸。过了河, 船是要扔掉的。

前一段时间, 有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去拜访一位太极拳老前辈。那个太极拳爱好者问:“您是练哪一家太极拳的?”这让太极拳老前辈很为难。因为太极拳的各家各派, 只不过是门, 进了门, 则要忘记门, 专心领悟, 去欣赏门内的风景才对。所以, 老前辈只好沉默无语。那是因为老前辈已有许多年不练完整的拳架子了, 许多招式招法的名称都已忘记了。

为学日益, 初学时要尽可能多学学, 多练练, 到了一定阶段, 则必须“损之又损”, 动作招法越来越自然随意, 内功心法简洁明了, 不复杂烦琐, 脱离太极拳门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缚, 进入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的阶段。这个阶段,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然实现了。

第七个境界, 自然无为

高效能数据分析的七个习惯 篇8

如果你都不能向一个5岁的小孩解释清楚,那么你将很难将你的产品卖给其他人。产品数据分析的重点不是分析,别误会,你还是需要分析,但是它的故事和基于数据的推荐真的很重要。

复杂的分析造成的混乱将导致你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你希望能够驱动工程和投资分析行为。如果你的分析是不清晰的,工程师就不能快速通过你的分析获得知识,那么你的分析就会失去价值。

关于数据分析的影响力的最终测试是根据工程和投资行为的改变程度。应该令数据分析变得容易,方便人们使用,得以实现改变。

相比数据,更加重视数据源

在更广泛的时间段里看更多的数据可以给你在分析上有更多的信心。然而,遥测或日志作为单一的传递途径会被捕捉到的特性所限制。一般来说,一个单一的途径只讲述产品的一部分。

相同分析+相同原理=相同故事

你需要的是其他数据源。可以是所有被登记在某处的SQL操作记录,或者是你有工具可以从你的用户那里获得日志样本。更多的数据源也会让你确定你的故事是否一致。更多的数据不能给你更多得洞察力。但是更多的数据源可以。

相比最新亮眼的工具,更加重视熟悉的工具

亮眼的最新工具使用起来很有趣,有时候也很管用。但是,你还记的你的数据分析的影响力的最终测试吗?

你希望工具变的容易,能够被人们所使用并得到自己想要的改变,但是改变不是这么容易的。从文章《你的大脑在工作》即《Your Brain at Work》学到3点,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它们能给与你们最大程度的帮助来促进改变。

对于你的工程师伙伴而言,令工具安全很重要,它们可以被使用和促进改变。通过使用你熟悉的工具,讲述那些快速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故事。远离最近,最酷的可视化技术除非它们在你的故事中必不可少。

深入分析核心信息

重复核心信息,不断的重复

除非你正在推荐一个新工具的使用,重点不是在工具,而是你故事的核心信息。

相比指标,更加重视洞察力和投资

指标是指你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它们可能以图表,坐标或表的形式表现。你的分析不能就此止步。指标只是数据驱动工程‘3I’里面的第一个‘I’,告诉别人一个围绕数据的充满洞察力的故事,然后建议他们投资。你是改变的代理人,你的分析必须充满你的见解和对投资的建议。

相比信任,更加重视CUSS

数据永远都是不干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一个门卫。作为数据门卫,我很少相信里面的数据以及它们的格式是正确的。我总是从使用‘R语言的可能性和统计的介绍’中应用Kern’s CUSS,为了能够理解数据中心,数据的异常特征,数据的传播和数据的形状。

中心:数据的总体趋势所在

异常特征:有缺失的数据点?离群值?集群?

传播:数据产生哪些变化?

形状:如果你来绘制数据,数据的形状是什么?

了解数据如何生成和数据的CUSS可以让你作出更好且合理的见解和投资。

相比确定性,更重视方向

数据收集的成本经常是解决业务和工程问题的最终答案的一大障碍。你几乎总是能得到不完整的答案,虽然比你手中已有的答案好。

《如何测试任何事》(How To Measure Anything)的作者推荐我们可以问这个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测试的方法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足够来确定测试的成本?”

即使你没有相应的工具来明确地回答特定的组件是否有这个问题。你也可以消除一些组件,通过廉价的方式来减少不确定性。也许你可以凝聚几个不同来源的数据,得到一些非常粗略的结果,让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让你或你的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得到超级准确的,确切的答案更重要。

相比你在“思考”软件是如何工作的,软件的实际工作更重要

产品数据分析的优点是看到实际用户使用你的软件产品的足迹。有时你会得到一个很好的足迹。但也有可能,你得到的部分足迹让你的调查更加困难。无论如何,遥测和日志的足迹都是现实的反映。

架构知识是伟大的资产。但是,遥测和日志通过确凿的证据告诉我们实际发生了什么,结果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如果你对数据有着独特的看法,那么你看到的软件,就是软件的真实情况。

这是很强大的,因为你不仅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软件是如何工作的,也可以对广泛的用户有针对性的洞察。你可以声称:“77%的用户沿着的这条编程路径是和软件设计矛盾的。”相信你的用户留下的足迹,但是要重复检查。在‘统计学习的元素’这篇文章中,有一句引言我很喜欢:“正如我相信上帝一样,我也相信他人带来的数据。”

补充:体系知识是你的SMARTCUT(一款可以让用户无缝删除照片目标的应用)

我今天的内容虽然会有矛盾之处,但是理解产品在不同的组件下一起工作,对于产品数据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是的,这是可能的。虽然它可靠,但是缓慢。应该采用SMARTCUT和学习编码是如何执行的。通过调试器进行该步骤,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模型:组件是如何流动和组合在一起的。

脑海紧记SFDIPOT:即结构、功能、数据接口,平台,操作和时间。

上一篇:摄像服务协议书下一篇:行政工作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