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全套(通用9篇)
一、选择题
1.(2010·重庆卷)某单位有职工750人,其中青年职工350人,中年职工250人,老年职工150人,为了了解该单位职工的健康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样本.若样本中的青年职工为7人,则样本容量为()
A.7B.1
5C.25D.35
答案 B
350解析 设样本容量为n,则依题意有n=7,n=15,选B.750
2.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的数量之比依次为3∶4∶7,现在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型号产品有15件,那么样本容量n为()
A.50B.60
C.70D.80
答案 C
3解析 由分层抽样方法得n=15,解之得n=70,故选C.3+4+7
3.某高中在校学生2000人,高一级与高二级人数相同并都比高三级多1人,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校举行了“元旦”跑步和登山比赛活动.每个人都参加而且只参
其中a∶b∶c=2∶3∶5,全校参与登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次活
5动的满意程度,从中抽取了一个200人的样本进行调查,则高二级参与跑步的学生中应抽取
()
A.36人B.60人
C.24人D.30人
答案 A
23解析55
33又跑步中高二级占.2+3+510
339∴高二级跑步的占总人数的×51050
9x由=x=36,故选A.50200
4.问题:①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了解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出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②从10名学生中抽出3个参加座谈会.
方法一:Ⅰ简单随机抽样法;Ⅱ系统抽样法;Ⅲ分层抽样法.
问题与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A.①Ⅲ,②ⅠB.①Ⅰ,②Ⅱ
C.①Ⅱ,②ⅢD.①Ⅲ,②Ⅱ
答案 A
解析 ①因为社会购买力与家庭收入有关,因此要采用分层抽样法;②从10名学生中抽取3名,样本和总体都比较少,适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5.从2010名学生中选取50名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
简单随机抽样从2010人中剔除10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则每人入选的概率()
A.不全相等B.均不相等
5050C.都相等,且为 D.都相等,且为20102000
答案 C
6.(2010·湖北卷,理)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Ⅰ营区,从301到495在第Ⅱ营区,从496到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A.26,16,8B.25,17,8
C.25,16,9D.24,17,9
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及系统抽样的意义可知,将这600名学生按编号依次分成50组,每一组
103各有12名学生,第k(k∈N*)组抽中的号码是3+12(k-1).令3+12(k-1)≤300得k≤,4103因此第Ⅰ营区被抽中的人数是25;令300<3+12(k-1)≤495得k≤42,因此第Ⅱ营区被4
抽中的人数是42-25=17.结合各选项知,选B.7.(2011·陕西师大附中)某中学开学后从高一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90名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从这个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发现有20名同学上次被抽到过,估计这个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A.180B.400
C.450D.2000
答案 C
9020解析 x=450.故选C.x100
8.某初级中学有学生270人,其中七年级108人,八、九年级各81人,现要利用抽样方法抽取10人参加某项调查,考虑选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方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时,将学生按七、八、九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1、2、„、270;使用系统抽样时,将学生统一随机编号为1、2、„、270,并将整个编号依次分为10段.如果抽得号码有下列四种情况:
①7,34,61,88,115,142,169,196,223,250;
②5,9,100,107,111,121,180,190,200,265;
③11,38,65,92,119,146,173,200,227,254;
④30,57,84,111,138,165,192,219,246,270;
关于上述样本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②、③都不能为系统抽样
B.②、④都不能为分层抽样
C.①、④都可能为系统抽样
D.①、③都可能为分层抽样
答案 D
解析 对于系统抽样,应在1~27、28~54、55~81、82~108、109~135、136~162、163~189、190~216、217~243、244~270中各抽取1个号;对于分层抽样,应在1~108中抽取4个号,109~189中抽取3个号,190~270中抽取3个号.
点评 虽然三种抽样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最终每个个体被抽取是等可能的,这正说明了三种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可行性.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
9.衡水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开设了《数学史选讲》、《对称与群》、《球面上的几何》三门选修课程,供高二学生选修,已知高二年级共有学生600人,他们每人都参加且只参加一门课程的选修.为了了解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情况,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
取30名学生进行座谈.据统计,参加《数学史选讲》、《对称与群》、《球面上的几何》的人数依次组成一个公差为-40的等差数列,则应抽取参加《数学史选讲》的学生的人数为()
A.8B.10
C.12D.16
答案 C
301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参加《数学史选讲》的学生人数为240人.抽取比例是,60020
1故应该抽取24012人. 20
二、填空题
10.(2010·上海,文)将一个总数为A、B、C三层,其个体数之比为532。若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应从C中抽取________个个体。
答案 20
11.(2011·珠海质检)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500,3000)月收入段应抽出________人.
答案 2
5解析 由图可得月收入在[2500,3000)的频率为0.0005×500=0.25,所以[2500,3000)月收入段应抽出100×0.25=25(人).
12.(09·辽宁)某企业有3个分厂生产同一种电子产品,第一、二、三分厂的产量之比为1∶2∶1,用分层抽样方法(每个分厂的产品为一层)从3个分厂生产的电子产品中共抽取100件作使用寿命的测试,由所得的测试结果算得从第一、二、三分厂取出的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平均值分别为980 h,1020 h,1032 h,则抽取的100件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平均值为________h.答案 101
3解析 根据分层抽样知识可知,从3个分厂抽出的100件电子产品中,每个分厂抽取的个数比也为1∶2∶1,故分别有25个,50个,25个.再由3个分厂算出的使用寿命的平均
980×25+1020×50+1032×25值可得抽取的100件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平均值为1013(h). 100
13.某校进行数学竞赛,将考生的成绩分成90分以下、90~120分、120~150分三种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三个成绩段的人数之比依次5∶3∶1,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m的样本,其中分数在90~120分的人数是45,则此样本的容量m=________
答案 13
5个体容量各层个体容量解析 ∵ 样本容量各层样本容量
453∴=m=135.m5+3+
1三、解答题
14.(09·广东)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现要从中抽取40名职工作样本.用系统抽样法,将全体职工随机按1~2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为40组(1~5号、6~10号,„,196~200号).若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则第8组抽出的号码应是________.若用分层抽样方法,则40岁以下年龄段应抽取________1人.
答案 37 20
解析 由系统抽样知识可知,将总体分成均等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
N隔要求相等,这时间隔为k=[.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一个起始编号,n
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数倍即为抽样编号.由题意,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因为2+(5-1)×5=22,则第1组抽出的号码应该为2,第8组抽出的号码应该为2+(8-
1)×5=37.由分层抽样知识可知,40岁以下年龄段的职工占50%,按比例应抽取40×50%=20(人).
15.中央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2011年春节晚会这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
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其中持“喜爱”态度的观众应抽取多少人?
答案 23人
601解析 由于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为,12000200
1∴应抽取“喜爱”态度的观众人数为4600=23(人). 200
16.2010年12月衡水市统计局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1000,1500)).
(1)求居民月收入在[3000,3500)的频率;
(2)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关系,必须按月收入再从这10000人中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2500,3000)的这段应抽多少人?
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 不管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 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扩大知识面, 储备大量的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高三语文教师第一要对课本运用自如, 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完整的系统, 熟记大量诗词与散文;第二, 对近几年高考题逐题练习, 逐题掌握, 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题, 了解高考题的题型分布, 知道高考题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高考题的答题步骤与答题的得分点;第三, 熟悉前一年的《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文件, 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复习, 做好高考冲刺的准备。通过以上三点, 高三语文教师可以在熟悉知识与考试模式的基础上认真备课, 认真讲课,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练习与训练,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2. 分析学生,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高考一轮复习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轮复习需要从各方面分析学生, 透彻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学习情况, 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漏洞, 才能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高三语文教师要对学生一一把脉, 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异同比较将学生分成若干部分, 针对不同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例如, 对于一些文言文题目得分较少的学生, 可以利用反复阅读或诵读的体味法, 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或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语气、韵味等,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同时提高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例如, 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提问、点拨等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识记与练习结合, 夯实学生基础
高中语文的“三基”是指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与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相比, 抓好“三基”是一轮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只有在一轮复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才能更好地进行二轮复习的拔高与三轮复习的冲刺, 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具体做法:⑴以课本为基础, 用好课本。在一轮复习中, 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唤起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记忆,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的辅助。例如, 教师以课本里面的小片段作为学生练笔的素材。教师可以发挥教材中知识更新、形成过程和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⑵以题为辅助, 精选例题、习题。通过精选例题、习题, 学生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⑶以反复训练为基础, 达到自动化效果。例如, 通过反复训练, 学生可熟练地掌握高考中的常考字词、易出错字词等, 在做题过程中便可自动地选择正确的答案。⑷以知识框架为手段, 注重建立知识体系。对于最基本的知识, 学生要形成框架。对于中档知识, 要让大部分学生能融入知识体系中, 而对于一些难、偏、杂知识点, 只要求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
4. 反馈信息, 总结学生的失分点
根据模拟考试的试卷分析及近几年高考的答题分析, 教师要总结出学生答题的易失分点。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 我总结如下五点:第一, 学生自身失误或审题不够仔细。第二, 学生书写不够规范。第三,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第四, 学生思维不够灵敏。第五, 学生表达不够清楚。在一轮复习中, 教师必须重点做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训练与练习, 重视学生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一轮复习。例如一轮复习中复习到诗歌时, 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 (1) 学生自愿结组, 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 看两者的异同。 (2) 学生可就课本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 (3) 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 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 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 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 挑选有见地的文章在班上交流。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培养学生跳跃思维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飞.让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迸发瑰丽色彩[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06) .
[2]高玉珍.回归课本, 决胜高考——浅谈高考语文复习[J].改革与开放, 2009 (08) .
一、沉重的反思
长期以来,高三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大量的试题训练,反观复习效果,其实不佳。究其原因:
1.注重考点复习而轻视回归教材
进入高三,不少语文教师一味埋头于考点复习之中,置教材文本而不顾。殊不知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文本,还是选修文本,它们都承载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全国新课标卷,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求。高三一轮语文复习应两手抓,既抓考点复习,又抓教材复习。研读考纲,把握考试的内容与结构,回归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四基”。
2.注重教师讲析而轻视学生主体活动
高三语文课堂,学生依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纵观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师仍津津乐道于讲析,甚至一讲到底,全然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记得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已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应该构建共生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互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中认知、发现、感悟,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注重语言运用与阅读训练而轻视作文的有序训练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而表达能力的考查占71分(分别为第16、17、18题)。语文重基础,提高靠作文。因此,一轮复习中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作文的复习与训练尤为重要。作文的复习不可随意打乱仗,应合理安排,有序进行。一轮复习与训练的重点可设置审题与立意、文体与结构、语言出采与素材积累,最好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设计好作文复习与训练的作文学案,结合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型加以导练,用高考考场满分卷加以示例,让学生有具体真切感受。学生有借鉴,有模仿,有启迪,使学生树立“作文不可怕、作文我能行”的信心。
4.注重考题训练而轻视对考题的研究
高三一轮复习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加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而试题的陈旧、重复,甚至与高考考题相差甚远,他们视而不见,不“运用脑髓,自已来拿”,让学生“囫囵吞枣”,其结果,复习效果与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有责任、有经验的高明教师,进入高三复习时,他们往往对当年高考各套语文试题(2016年共八套,全国卷三套,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五套)详加研究,寻找高考命题的特点、趋势,剖析高考考题考查的内容、能力及题型特点,让自已的引导与复习能真正“瞄准高考”。
高三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应该加强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如高考常考点“成语使用”,2016年全国卷(I)命题题型略有变化(变式),变为多则成语分组考查,增加了难度。再如常考考点“语言连贯”:就单选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衔接式排序题”(2015年以前),难度教大,一种是“语句复位题”(2015年),难度降低;就填空题而言,全国新课标卷主要题型是补写语句,补写三句话,每句12至15字不等,连续五年考査,几乎是一道必考的“大餐”。教师多研究高考真题,复习时成竹在胸,学生的训练就不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精选准练,复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切不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更不可一味依赖单一的“复习资料”,思想懒惰僵化。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是动态的、立体的,因时而变,因事而化,要不断创新复习方法。
1.制定详实计划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可谓千头万绪,似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多的语文知识,那多的考点要求,加上十几本高中教材,如何展开复习呢?这时一定要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制定好合理详实的复习计划。
首先是教材复习计划。教材文本如何复习,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采用何种复习方法,如何落实好教材的能力要求和语文素养要求等等,缜密思考,统筹落实。
其次是《考纲》的考点复习计划。制定考点复习计划要特别关注哪些是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重点考点,哪些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计划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切不可平均用力。
其三是学生自习复习计划。不少高三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缺乏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习,特别是早自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我复习有序进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早自习复习计划,正告学生:或教材复习,或语文知识复习,或考点知识复习,或朗读、背诵文段。学生每天有具体任务,又有章可循,日积月累,自我复习定会收到效果。
总之,复习计划不可单一,要全面,要有层次、阶段性,做到合理、科学、有效。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语文知识按考纲要求,大致可概括为语音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词句及语段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古代诗歌知识系统、文言文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和写作知识系统等。因此在语文第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复习的知识点与所属的知识系统横向联系,再将语文的各个大系统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此纵横交错,不断积累完善,便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能力,学生答题便能更好地寻找解题的依据。
3.注重利用教材
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抛开教材搞题海战术是本末例置。2016年全国新课标颁布的《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5五个模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因此,教材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教材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词语知识及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与文体知识,文言文与古代诗歌,规定背诵的段落、篇章,以及优秀篇章的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此外,也可将课文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如庄子、陶渊明、苏轼、桑地亚哥等中外的人物都能让我们产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充实作文的内容,又可增加作文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4.突出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特别注重突出能力立意,强化语文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给我们启示是:紧靠一味大量的试题训练是不行的,语文教学也应“不忘初心”,必须回归多读、多写的正途,必须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当作核心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论述类文章阅读,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第一步,全神贯注,快速阅读,第二步细读勾划,划出关键(划观点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重要概念词、时间词,限制词、指代词等),第三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生阅读如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提逐渐提升,也为学生答题提供了寻找解题的依据。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然后在信息区间分层探寻勾取,运用同类合并、异类并列的方法进行归纳。信息筛选与整合,这是高考必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古诗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作文审题立意与快速构思的能力。
5.重视学生积累
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积累尤为重要,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高考的“薄发”。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成语。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以组考查成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丰富的成语语料。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成语,分类整理,积累成册,并能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增加作文语言的文采和意蕴。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文言知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古代诗歌知识。古代诗歌知识包括诗歌文体、题材特点、风格流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让学生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精采片断和作文素材。作文精采片断在作文中有借鉴作用。作文素材的积累要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生活热点,铭记道德模范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吸呐和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首先,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顺序,将所有题型梳理一过。而且,很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始复习。此法固然可以拉长语基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时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沛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因此,我们主张:第一轮复习应以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其次,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第二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唯语文罕言知识而尤其侧重能力训练,难以炮制此法。我们主张,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足的基础上,作文、古诗文的成绩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其三,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能力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很多考生经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可小视。
通观整个高三语文复习,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侧重于作文和古诗文,因为这两部分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可以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提分速度胜于语基和阅读。
2、注意将知识点变为实际的分数,也就是提高应试能力,而不是留连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始终记住这一点,在文科的考试中,知识点永远没有解题能力更重要。记忆并非文科复习的主要工作。
3、注意多做真题,不仅是在数量上要多做题,更重要的是在次数上要把一道好题反复揣摩。
“识记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常考点,命题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形词整理表》为依据,重点考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写错的字。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兼形近字、不写错别字等,不死抠生字、难字。
识记字形一定要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是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
根据“考纲要求”,参照近三年高考实践,“字形”考查将以“常用”基点,以形似字、形声字、同音字为考查重点,语料为学生习作、传媒用语、日程生活三方面,题型将单项选择题、语境辨析题、综合音义题、主观表达题等,其中选择辨析为经典题型。
形似字备考策略:①形似字应注意联想积累。如,“纵横捭阖”中“捭”,可联想为“脾p픓啤p픓俾bǐ”;②形近、形似字应注意相互之间的细微差异。如“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的“浚、皴、逡、梭、悛”差别非常细微;③应在具体语境中体察真伪。如2007年浙江高考题。
错别字备考策略:⑴①弄清种类。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②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③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④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⑵形旁析错法。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就有“干燥”;形旁“足”,则有“烦躁”“急躁”;形旁为“水”,有“洗澡”“澡盆”;形旁为“口”,就有“噪音”“鼓噪”等,⑶结构推断法。即通过对词语结构分析,可准确快捷地推断出字形正误。如“按迹循踪”,本词是两个介宾短语,因“迹”与“踪”同义,故“按”与“循”也同义,均为介词“依照”之义。字形题高考规律总结
1、考查的形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考察以形声字为主,主要由于形旁没有正确辨认而带来使用上的错误。
3、同音带来的误读,例如:是与事、捡与拣、灌与贯等。这些错误都与我们平时使用汉字时马虎、满足于一知半解有关。(1)音同误写
性(兴)趣 题(提)纲 劳(牢)骚 神密(秘)事(适)得其反 金璧(碧)辉煌 兴兴(欣)向荣 按步(部)就班 一愁(筹)莫展 义不容词(辞)破斧(釜)沉舟 卑恭(躬)屈膝 貌和(合)神离 迫不急(及)待 前据(倨)后恭 陈词烂(滥)调(2)音近误写
残(惨)无人道 惮(殚)精竭虑 入不付(敷)出 情不自尽(禁)如发泡(炮)制 妄(枉)费心机 风糜(靡)一时
4、形近误写
大有稗(裨)益 裨(稗)官野史 相形见拙(绌)验生活草管(菅)人命 无独有隅(偶)批(纰)漏百出 磬(罄)竹难书
5、考察范围是现代常见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到,很多字在平时的练习中反复出现过,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这道题应该不是很难。
6、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非规范的简化字。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7、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四种:选出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基本知识
A、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一)形旁的作用
1、提示字义。
形旁最突出的作用是提示字义,但并不是表示字的确切意义,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关于字义的信息,缩小理解字义的联想范围。
形旁对于我们辨认字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看到“资、贫、贷、货、贸、费、赏、财、赐、赊、贱”等,通过形旁“贝”,人们就联想到财物、经济。
2、区别同音字。
形声字中不少字是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而且读音也相同,构成了同音字,形旁就成为字形上区别这些同音字的重要手段,例如“簧、磺、潢、璜、蟥”,“隍、徨、惶、煌、蝗、篁”,我们很容易地把这些同音字区别开。
(二)声旁的作用
1、指示字音
我们通过声旁的提示,字音能够确定下来。认识了某个声旁,有时能类推出一系列字的读音。例如:
希(xī):稀、晞、郗、唏 眉(méi):嵋、湄、楣、媚(mèi)唐(táng):糖、塘、搪、瑭。
2、区别字形 有些形声字,形体上近似,容易混淆,不过由于声旁读音不同,可以把形似字区别开。如“未”念wèi,“末”念mò,所以“味、妹、昧、魅”等字与“抹、沫、茉、秣”等字因为读音不同,就可以很容易区别开,其中的偏旁也就不会写错了。
(三)形旁、声旁难以辨认
形旁、声旁难以辨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形旁、声旁的位置不固定。例如形旁“木”,在“根、柜、枞、桃”等字中位于左边,在“柴、架、棠、梨”等字中位于下边。又如声旁“占”,在“站、沾、粘、拈”等字中位于右边,在“战、觇”中位于左边,在“苫”字中位于下边,在“毡”字中位于一角。这样,要在位置上把形旁和声旁区别开就比较困难。
2、形旁和声旁没有明确分工。同一个偏旁,在构字时,既可以作形旁,又可以作声旁。例如“门”,在“们、闷、扪、钔、闽、闻、问”等字中是声旁,在“闺、阔、阙、阆、阃”等字中却又是形旁。
3、形旁、声旁变形。为了适应方块汉字的特点,保持汉字结构的平衡,作为构字偏旁,形体往往要发生一些变化,加之字体的演变发展,使得形旁和声旁的形体变化更大了,以至于难以区分辨认了。例如“哀”从“口”,“衣”声;“衷”从“衣”,“中”声。又如“贼”,猛一看似乎是从“贝”从“戎”,实际却是从“戈”,“则”声。B、纠正错字和别字
1、常见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列在前面的是别字):(1)因字形相近而写成别字
忘想——妄想 草管——草菅 床第——床笫 针炙——针灸 驰聘——驰骋 班马——斑马
(2)因字音、字义相同或相近而致别
供献——贡献 秘蜜——秘密 布暑——部署 专研——钻研 典形——典型
(3)受前后字偏旁影响而写成别字
粉粹——粉碎 清淅——清晰 恣态——姿态 纯结——纯洁 编缉——编辑 枪枝——枪支 滋沫——滋味 煅炼——锻炼(4)因不理解字义而致别
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阴谋鬼计——阴谋诡计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一口同声——异口同声 破斧沉舟——破釜沉舟 滥芋充数——滥竽充数
2、纠正错别字的方法(1)注意字形。
一是要注意形体相近的偏旁部首。例如:
讠——氵辶——廴礻——衤卩——阝幺——纟户——尸
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如“廴”偏旁的字常用的只有“建、延、廷”三个,只要记住三个基本字,其余的多数字自然就是从“辶”了。二是要记清字的笔画。例如: 戊——戌——戍——戎——戒(2)注意字音。
一是利用字音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有些形声字,声旁近似,但读音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区别声旁近似的字。例如: 叚jiǎ 假、葭、暇、遐、瑕 段duàn 锻、煅、椴、缎
今jīn 矜、琴、衾、吟、贪、岑、含 令lìng 零、岭、龄、铃、领、翎、瓴、囹、聆、玲、羚(邻、怜例外,为前鼻音)二是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例如: 同仇敌忾kài(不读气)如火如荼tú(不读茶)病入膏肓huāng(不读盲)毋庸赘zhuì(不读熬)言 狙jū(不读阻)击敌人 入场券quàn(不读卷)一蹴cù(不读就)而就 侥jiǎo(不读尧)幸生还 赤裸裸luǒ(不读果)(3)注意字义。
不少错别字是由于对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的字义理解有误而产生的,了解这些字义,对纠正错别字很有帮助。例如:
原形毕露 毕,都,皆。不是“必”。不胫而走 胫,小腿。不是“径”。墨守成规 墨,墨子。不是“默”。川流不息 川,河流。不是“穿”。轻歌曼舞 曼,柔美。不是“慢”。(4)了解一些常见部首的含义
页:和头部有关。如:颠、颊、题。贝:和钱财有关。如:贫、贾、货、贷
王:和玉有关。如:斑、瑕、瑜
月:和身体器官有关。如:腿、膂、膺。灬(火):和火有关。如:煦、烹、熬。冫:和寒冷有关。如:冻、凋、寒。
礻: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福、祸、社、祖。
厂(广、宀):和房屋有关。如:厦、庐、安、字。彳:与行走、道路有关。如:循、径、徐
彳亍:和街道有关。如:衙、衢、衔。
其他有:口、讠、木、纟、氵、亻、疒、歹、穴、日、皿等等。(5)缘词解字——通过分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结构来判断
①利用词语的整体意义:
例:事必恭亲(躬)桀骜不训(驯)闲情逸志(致)山青水秀(清)清山绿水(青)②利用词语的结构特点: 追亡逐北 殚精竭虑 文过饰非 家喻户晓 甜言蜜语 背井离乡 神出鬼没 不伦不类 朝歌暮舞
披星带月(戴)穷奢极耻(侈)老奸巨滑(猾)剑拔努张(弩)题纲挈领(提)仗义直言(执)按布就班(部)③利用生活常识、自然之理、社会规律:
声名鹊起 欢呼雀跃 委屈求全(曲)一口同声(异)
鸠占雀巢(鹊)不径而走(胫)内心烦燥(躁)琳朗满目(琅)好高鹜远(骛)针贬时弊(砭)坐上客(座)贪脏枉法(赃)④追溯词源:
默守成规(墨,墨子)曲突徒薪(突,烟囱。薪,柴草)巧言如黄(簧,一种乐器)黄梁美梦(粱,米饭)世外桃园(源,陶渊明)司马青山(衫,白居易)⑤近体互析,分清笔画
知能演练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路人为逐擒之
.(2)莫知其孰是
.(3)此易知耳
.(4)融正色谓后出者曰
..(5)必不被捻
.答案:(1)追赶;(2)谁;(3)分辨清楚;(4)表情严肃的样子;(5)同“撵”,捉住 [参考译文] 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颜 回 好 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用心
爱心
一、依据课标,狠抓基础,形成体系
高考命题依据是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复习中应首先抓住课标,看课程标准是如何要求的,并将课标要求转化为具体的题目和知识,让学生去研究,去思考,并转化成自己的认识。高考知识在课标的要求下,能力也在课标的要求下,高考题一定也脱离不开课标的要求,只有依据课标,狠抓教材基础,才能立于高考的不败之地。
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我们不能因为基础重要就讲一遍,再讲一遍,殊不知,学生只会听而不会做题。这就是学生说的“上课听得我都明白,可是一到做题就不知所措”的原因。我坚信,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能力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悟出来的,所以在复习时尽量将知识点转化为题目,让学生起来回答和描述思维过程,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从中发现学生的疑惑点、难点,做到少讲、精讲。复习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学案教学。开学伊始,组内成员做好分工,每节课制定探究学案,将教学中想讲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或题目让学生先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看看学生存在哪些思维上的障碍,知识上的纰漏,哪些做题的误区,哪些语言的不规范,然后老师再讲,做到有针对性的讲,有针对性的练,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例如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讲述时,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并做适量练习,从中发现这部分错点较多的是相对高度的计算,鞍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坝址的选择及相关问题,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于是在上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专门针对这几个练习题做思考讨论,思路比较清晰的同学进行展示,讲解思路,有问题的同学随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同的见解,并在这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本知识点总结规律。展示自己,不一定非得爬黑板,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是辩论,可以拿自己的学案或作品给大家看等,用他们喜欢的方式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课堂是我们的,课堂是民主的。在这过程中,在同学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作出相应的补充,使之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
高考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应做到查缺补漏,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进行主干知识的复习时,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疏通每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关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二、人人有图,时时用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好地理的一大法宝。
高考命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一是能够判读各种比例尺地图和地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有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 二是熟练使用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就拿2014年山东文综来看,地理部分共出现图表10个,考查考生从文字和图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选择题共5组,每一组都以地图作为重要信息源之一,综合体( 必做题 + 选做题) 5个大题更是以地图为重要背景,可见,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这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而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可能会更加突出。
可是目前学生的读图现状令人担忧。基于此,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和进行地图实例分析。比如第一节地球的学习中,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他们见到的各种经纬网图,侧视的,俯视的( 包括从极点俯视、从极圈上某点俯视等) ,过地球表面两点的球大圆等都画在作业本上,并能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分布规律,也可到黑板上展示交流。主动绘制的效果远远大于被动读图。对于一些难度较高且重要的地图,例如等值线图,金字塔图,气候类型各种图例等等,我们适当进行专题训练,区域地理复习必须建立在地图的基础上,把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都与图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多次用图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有效锻炼学生析图的能力。地理不是单纯的描述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对各种知识综合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在使用同一区域地图时要把本区域的相关知识都能叠加在一起,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把相关地图叠加使用,课堂上加强引导和练习。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焦
地理热点不可不关注,也不可过分关注。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关键词:地理;一轮复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87-1
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就是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消化、整合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水平。本学期我校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学实施“五二一一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一、课堂5分钟,让学生活起来
这一活动,不仅能了解学生对于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为本节课的有效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检查学生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如采用默写、黑板板演、作图、提问或者自己编制的练习等。
二、课堂20分钟,让学生学起来
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主体,复习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注重学习思路与方法,这也是高三复习课的基本任务。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在进行高考一轮复习时,由于时间紧、课时少、任务重,不少教师匆匆讲完课程内容,草草结束复习,早早进入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出现知识体系不清楚,知识点混淆,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不同单元不同章节相关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指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探究其相互关系,并通过绘制图表,绘出结构式、关系式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概念原理规律的复习。首先要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研究概念的适用范围,最后联系实际,利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比如“气旋”概念,首先分析它的本质属性:是在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区,由水平方向空气旋转运动,垂直方向空气上升运动形成的立体空气漩涡,在闭合等压线形成的低气压区才会形成气旋。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分析,要注重使用范围,形成原因以及原理的多角度应用等方面。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然后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反气旋型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气旋型的。只有这样还不行,还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环流,这样既掌握了一般规律,又能理解个别区域的差异,进而分析洋流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规律,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前勾后连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在完成所有知识梳理工作后,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联想,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网络的目的。如复习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时,提出“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在夏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而昼长却比南方长?”学生想到了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高度角及其纬度变化、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与纬度的关系,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及差别等等。
总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导引者,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
三、课堂1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
构建完知识网络,掌握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要求学生仔细读图看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在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读地图的习惯,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区位都落实到地图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学会读图、看图、画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如复习完“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可以联想到“大气环流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等,把有关知识落实到图上。这样图文结合,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率,形成以图释文,以图析题的能力。
四、课堂10分钟,让学生练起来
从地理教学实际看,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各种练习实现的。如何安排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练习,应该是每个高三地理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一环节中当堂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本人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典型题和图为突破口,举一反三,把握解题思路;(2)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重点;(3)突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高考考点;(4)注重题目的热点、焦点问题;(5)不出机械记忆、低水平重复性的题目,不出偏题、难题、怪题。最后通过练的过程,对当堂知识,当堂检测,当堂掌握,师生共同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效率。
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篇目:《沁园春·长沙》《诗两首》《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包身工》《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
2、默写篇目:《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纪念刘和珍君》《荆轲刺秦王》。
3、作文专题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8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第一单元
第一:展示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识记 沁园春·长沙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二、成语积累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把……当作(看作)粪土
三、文学常识:
1、中国的诗歌可以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有以下一些形式:四言诗、楚辞体、乐府、新乐府、歌行体;而近体诗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八句,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偶句押韵。
2、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3、《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豪放词,在内容上属于现代诗,在形式上属于旧体诗。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全词上片(阙)写景,情景交融,下片(阙)议论抒情,抒写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以天下为己任、激流勇进的战斗风貌、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雨巷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矫揉造作
繁衍
挑衅
二、成语积累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三、文学常识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因而作者被称为“雨巷诗人”。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她是美好的却又是迷蒙而不可及的,表现了诗人孤独、消沉的情绪。再别康桥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二、文学常识
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新月派”诗歌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三、熟读并默写这首诗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大堰河
荆棘
火钵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二、给下列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大堰河/()旗息鼓
凌侮/()人不倦
叱骂/()异
红漆/()盖 豆浆/船()()转/碾了三番
瓦菲()声中外
三、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第二: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第一步,展示并引导学生识记基础知识 记念刘和珍君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洗涤
攒射
尸骸
杀戮
黯然
绯红
不惮
诧异
踌躇
喋血
寥落
浸渍
桀骜
惩创
二、词语
长歌当哭: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等14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写照。
四、背诵
1、“真的猛士……”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就在沉默中灭亡”
3、“苟活者将在淡红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景仰
戊戌
显宦
叱咤风云
莅校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步履
潇洒
顾盼
谦逊
激亢
箜篌
弥漫 博闻强记
酣畅
屏息以待 涕泗交流 第二步:布置作业
背诵纪念刘和珍君重点语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第一步:归纳并识记基础知识 短新闻两篇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凝重
婆娑
噩梦
嬉笑
纳粹
凋谢
窒息
绿树成阴
二、识记新闻常识
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它的基本特征是:(1)及时性,(2)简明扼要,(3)用事实说话(真实性)。新闻一般分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一篇新闻要包含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小狗包弟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作揖
狗吠
叱骂
煎熬
租赁
篱笆
揪回来
二、成语
绿草如茵:茵,草垫子。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三、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包身工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蠕动
褴褛
游说
水门汀
执拗
籼米
莴苣
揩地板
怜悯
蹒跚
殴打
谄媚
譬如
贿赂
骷髅
噩梦
焦灼
胆怯
拎着
弄堂
搽粉
锭子
怔住
二、掌握成语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三、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准确识记下列字词:
诞生
翌年
酝酿
苛刻
横亘
二、掌握成语: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三、文学常识: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第二步:布置作业
1、识记基础知识
2、做一张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下列文学知识(多媒体展示):
1、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汉字和隶书楷书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了解各类汉字的形体特点)。汉字的构成有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是宋代丁度等编纂的《广韵》;迄今为止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堪称当今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
2、对联又叫“楹联”、“楹帖”、“对子”,它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又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没有定规,但是要求上下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其中上下联是仄起平收。竖写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共20篇。文中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病无能
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奉为“圣人”。他在教育方面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政治方面主张“仁”。
4、《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第二步:学生重点识记
第三步:布置作业学生做一张配套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要点:复习《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内容
一、单元梳理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古代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上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它的叙事艺术和记言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说辞委婉多姿,谨严而周密,从而只身说退秦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荆轲刺秦王》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重义轻生、沉着勇敢、机智刚毅、反抗强暴的侠义形象。自刎报国、易水送别、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文中的形态描写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鸿门宴》选自记传体史书《史记》,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对照手法,将项羽、刘邦两位英雄人物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学习古代记叙散文,要重视反复朗读以培养语感,从而增进对课文的理解。要学习运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理解和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要不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掌握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用法,领会它的规律性和灵活性,从而获得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复习《烛之武退秦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理解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把握文言句式。3.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赏识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
(二)、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说文题
晋、秦要攻打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凭借其雄辩的才华,从当时形势出发,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穆公,使秦军撤退,从而最终保全了郑国。
2.感悟主旨
本文记叙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经过,赞扬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师,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和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三)精彩语段赏析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本段的重点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四)重点难点探究
1.本文叙事波澜起伏,请结合课文,谈谈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文章开头写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由此渺茫。而郑伯的自责,又使故事有了转机,增添了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就是这样有张有弛,曲折有致,生动活泼,颇具感染力。2.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基础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清人朱彝尊评价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2.识记字词
(1)字音①汜,fà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是位于郑国境内的一条河流。另外,“范”字的读音也是由草字头下面的“汜”的读音而来。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意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其造字法采用“形声构字法”,左边为绳索之形,右边是其音,“缒”的读音就是根据“追”而来。
③共,本为象形字,下面两点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g。
④阙,形声字,“门”为形,“阙”为声,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g。(2)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供给、供应。读gōng)③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3)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⑤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⑥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⑦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⑧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4)一词多义
封 ①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②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之 ①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①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②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③以其无礼于晋(郑国,代词)(5)古今异义
①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②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③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今义:疲劳。
④夫人 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4.虚词用法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第六课时
教学要点:复习《荆轲刺秦王》
(一)复习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中,分析主要人物。
3、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二)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反映了燕、秦两国的尖锐矛盾,也反映了燕国反抗暴秦侵略的激烈斗争,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反抗侵伐的精神和气概,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
(三)精彩语段赏析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体会文中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的作用。
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四)重点难点探究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分析: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于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
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于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荆轲“始速祸焉”。南宋鲍彪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分析: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五)基础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识记字词(1)字音
燕(yān)国 樊於(wū)期(jī)戮(lù)没 骨髓(suǐ)偏袒(tǎn)濡(rú)缕(lǚ)
瞋(chēn)目 夏无且(jū)拊(fǔ)心 忤(wǔ)视
(2)多音字辨析
冠:①(guān)冠冕堂皇 ②(guàn)冠军 兴:①(xīng)兴奋兴隆 ②(xìng)兴致 兴高采烈
创:①(chuāng)创伤 ②(chuàng)创造 盛:①(chéng)盛器 ②(chèng)盛世 提:①(dī)提防 提溜 ②(tí)提拔 耳提面命(3)形似字 A.淬(cuì):淬火。猝(cù):突然,如“仓促”。卒(zú):①兵,小卒;②完毕,如“卒业”。B.揕(zhèn):刺,如“揕杀” 堪(kān):能忍受,如“难堪”。勘(kān):①校订,核对,如“勘误”;②实地查看,“勘探”。斟(zhēn):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如“自斟自饮”。C.陵(líng):欺侮,侵犯,如“陵压”。凌(líng):侵犯,欺侮,如“欺凌”。(4)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回来。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图穷而匕见 “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5)词类活用
①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④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⑤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⑥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⑦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⑧群臣怪之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⑨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⑩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6)一词多义
请: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动词,请求 ②丹请先遣秦武阳 动词,请允许我、请让我
愿: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动词,愿意,情愿 ②愿足下更虑之!动词,希望 ③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名词,心愿,愿望
顾:①荆轲顾笑武阳 动词,回头看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但,只是,不过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动词,回头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反而
⑤(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问,拜访
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②为之奈何? 介词,对 ③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整理 ④为变徵之声 动词,发出
⑤(轲)又前而为歌曰 动词,作 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⑦愿举国为内臣 动词,做
见:①秦王必说见臣 动词,召见,接见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动词,看见,见到
③乃遂私见樊於期 动词,会见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表被动 ⑤见燕使者咸阳宫 动词,接见
引: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动词,拉开弓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 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动词,举起(7)古今异义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③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④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⑤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2)被动句: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3)倒装句:①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4)省略句:①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②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六、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第七、八课时
教学要点:复习《鸿门宴》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培养多方位并深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2.识记字词(1)字音
①王(wàng)关中 ②说(shuì)关羽 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
⑤从(cóng)百余骑(jì)⑥数(shuò)目项王 ⑦且为(wéi)所虏 ⑧客何为(wéi)者
(2)通假字、①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②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要─邀:张良出,要项伯。④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⑥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⑦坐─座:置之坐上。⑧不——否(3)古今异义
①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②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③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④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⑤寿 古:敬酒。今:长寿。
⑥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⑦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4)一词多义
①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②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③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④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⑤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⑥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⑦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⑧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子臣。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⑨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⑩为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5)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②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③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之。项伯杀人,臣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④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指。道芷阳间行、间(抄小路)至军中。3.特殊句式
①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②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③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④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⑤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4.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5.古代“座次”问题:
①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②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为: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全套】推荐阅读:
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9-21
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07-27
高考一轮文言句式复习06-03
高考一轮复习数列求和07-12
高考数学集合一轮复习11-22
高考数学一轮基础复习12-03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12-17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06-20
高考复习语文资料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