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背景文化礼仪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桌背景文化礼仪(精选12篇)

餐桌背景文化礼仪 篇1

总体原则:以右为尊 、以远为上、面朝大门为尊

右高左低:當两人并排就座时,通常以右为上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對正门而坐,为上坐。观景为佳:用餐时室内外有优美的景致或演出,此时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临墙为好:稳居之中以靠墙之位为上座,靠过道之位为下座。

临画为上:以背邻主要画幅的那张座椅为主座。

座位的安排

圆桌正对大门的为首席,上位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首席的距离来看,越靠近首席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右侧尊于左侧。

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首席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餐桌座序礼仪

座位的安排

宴会

1桌以上,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右边依次2、4、6席, 左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管家

提前在门外位置接待迎客,并为来宾引位。

位次礼仪

餐桌背景文化礼仪 篇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文明的民族。西方社会,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 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 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的不同,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些国际商务谈判中, 中国代表和对象国代表频频会有会餐的必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也会受到外国友人的邀请去一同进餐。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从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看中西文化冲突

(一) 中西宴客观念的差异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 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 中国人请客吃饭, 重在饭菜本身, 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 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 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 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 其他皆再不足道中。”

(二) 中西宴客礼仪的差异

1. 桌位安排的差异

中国人在宴请宾朋时, 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 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 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 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 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 距离主桌越近, 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 桌次越低。比如在婚礼当中, 越靠近婚礼的主席台的桌子桌次越高, 娘家人或单位领导一般就安排在正对主席台的桌子, 以显示对他们的尊重。

西餐中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 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 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

2. 餐具使用的礼仪差异

(1) 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筷子。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 餐后一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的正中。

(2) 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 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 比如花生米或松仁玉米等。用勺子取食物时, 不要过满, 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3) 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 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中式的盘子各式各样, 有大一点的冷盘, 专门用于拼凉菜;有鱼盘, 其形态细长, 用来盛鱼;有稍微小一点的盘子, 为食碟, 一般放在碗的左边, 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

(4) 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等饮料。陶瓷质地的一般用来盛放茶水, 玻璃质地的可用于盛放饮料、果汁。

(2) 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

(1) 餐具摆放和取用原则。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于中间, 左叉右刀, 刀尖向上, 刀口向内, 盘前横匙, 主食靠左, 餐具靠右, 其余用具酌情摆放。

餐具的取用应由外及内, 切用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边切边用;也可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 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汤匙和杯子, 用叉子把食物送到嘴里, 而不要把盘碗端起来食用。

(2) 餐具的使用方法。Ⅰ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 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用来送食物入口。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 应摆成“八”字型, 分别放置餐盘边上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 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 平行放置于餐盘上, 表示用餐结束。Ⅱ餐匙的使用原则:通常, 餐匙可以分为两种, 个头较大的是汤匙, 摆放在右侧最外端, 与刀并齐摆放;个头较小的是甜品匙, 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

3. 中西餐上菜顺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和酒, 后上热菜, 再上主食, 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 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 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 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 应使鸡鸭鱼头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 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 每人一份。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 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 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等。因为是要开胃, 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 味道以咸和酸为主, 而且数量较少, 质量较高。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 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 也称为副菜。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 比较容易消化, 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 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 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 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 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 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 可以算作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 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 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 咖啡或茶。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4. 用餐过程中的礼仪差异

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 不要取得太多。敬酒要先给尊者、长者、职务高者敬酒。多人一桌用餐, 取菜应注意相互礼让, 依次而行, 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切忌起身或离座去取;吃面喝汤时不要发出“呼噜声”。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就餐时尽量少说话, 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 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 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 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 再用刀去掉皮、核, 用叉子叉着吃。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

餐桌上交谈礼仪也有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劝酒, 尽情地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无论菜肴多么丰盛, 主人也会习惯性地说几句“没什么好吃的, 随便吃点”或“粗茶淡饭, 不成敬意, 多多包涵”等客套话。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地切割自己的盘中餐。主人一般也会说一句“Help yourself, please”。西方盛宴一般有四至五道菜, 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 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 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 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 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 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 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

另外, 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晚饭吃的啥”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 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 你若问人吃饭没有, 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 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三、结语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之处。各种文化均是平等的, 没有优劣之分。从以上对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 了解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 将二者合理有机地融合, 方能建立适合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 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 对我国精神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国人在国外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中西餐桌礼仪差异, 以便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7.

[2]金正昆.礼仪金说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3]王小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M].中央翻译出版社, 2008.9.

浅谈法国餐桌礼仪文化 篇3

[关键词]法国;餐桌礼仪;文化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注重饮食的,法国的美食是全欧洲最好的,如果去欧洲游玩,没有品尝法国的美食,那将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国人把“吃”当做人生中非常快乐的事情,他们不单单把美食当做是一种享受,而是把美食当做一种艺术。西方人对艺术向来非常崇拜,所以对美食也有着一种重视的态度,非常看重饮食过程中的行为,因此,他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来规范饮食活动,慢慢的餐桌礼仪文化就形成了。

一、用餐前的餐桌礼仪

1.餐桌的选择

在法国,人们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影响,更加强调“理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追求个性解放是永远的旋律,同样,在这种旋律也影响着法国人对餐桌的选择。在法国,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方形桌,因为方桌可以彰显人的个性,使每个人的位置感更加突出,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圆形桌呢,那是因为坐在圆桌上,每个人都能看到所有人,每个人也都会被所有人看到,这侵犯了个人隐私,侵犯个人隐私在法国是不允许的。还有,法国人从来不吃大锅饭,这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们看来,和许多人在一个碗里吃饭,是非常不尊重彼此的表现,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食物也都会均匀的分配每个人,就像我们俗称的工作餐一样。

2.餐桌的座次礼仪

在法国,人们发明了一套独特的餐桌文化,经过传承和改良,这套文化已经非常成熟,并沿用至今,因为法国人喜欢使用方桌,所以,在座次上就存在很多的礼仪和规矩,例如:如果是男女两个人一同去就餐,男士应当尽量照顾女士的感受,不要大男子主义,过度自我,应该让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而不能坐在靠近过道的位置,这样显得比较绅士。如果是夫妇两人一同出席,女士应当坐在靠墙的一边,男士坐在他夫人的对面。入座或离座时也有严格的要求,所有人都要从座椅的左侧进出,不能在右侧进出,或者直接拉开椅子进出,这样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不符合法国餐桌礼仪文化的,在宴席中,男士不要先入为主,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应当照顾同席的女士,让女士优先,这样做会让女士对男士感到喜欢和欣赏。

二、用餐中的餐桌礼仪

法国人在使用餐具时也有严格的要求,在等待上餐的过程中,所有人不得随意摆弄刀叉,致使刀叉与餐盘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响声,如果那样做了,就是非常没有教养的表现。在吃饭时,暂时不使用刀要放在一旁,刀刃要朝着自己摆放,切忌朝向别人,刀叉的一半要放在碟子上,另一半放在餐桌上。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食物,所以不会担心为他人取餐或者他人为自己取餐,在进餐时,两手要自然的放在桌子上,不能把胳膊架在桌子上,用刀切割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响,要轻轻的切割,切忌大力操作发出响声。法国人在用餐时,打嗝是大忌,如果不小心打嗝了,就要向大家表示歉意,以取得他人的谅解,更不能朝着他人或食物打嗝或打喷嚏。女性在餐桌上不能化妆,在进餐过程中,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也被划入禁忌的行列。法国人招待客人比较随意,不会准备十几道菜,一般简简单单的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法国人待客比较尊重个人的意志,不会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更不会向我国一样强行给别人夹菜,这都是很不礼貌的表现。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者问你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可以直截了当的说要或者不要,不会因为客气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客人在用餐的时候,一定要称赞主人准备的食物好吃、主人的手艺非常好,否则,主人会不高兴的。

三、用餐后的餐桌礼仪

法国人在用餐完毕后,要亲自把自己用的餐具放回原处,不能随意散乱的摆放在餐桌上,如果是第一次收到邀请,到法国人家中用餐,用餐后不要用餐巾夸张的抹嘴,要注意自己的仪态,做到举止大方,用餐巾的一角轻轻擦拭就可以,使用完餐巾之后,不要把餐巾叠起来,否则会使主人非常尴尬,因为这种行为是不吉利的,它表明你以后不会再到他家来用餐了,所以,把餐巾团成一团放在桌子旁就可以了。在进餐过程中也不要突然离开座位,如果确实需要离开,要小声的给左右客人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歉意。就像黑格尔所说的一样:“ 每个人都保持他自己的地位,关注于个体的发展,要表现他们并且在表現中寻找快乐。”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时又不能忽视他人的感受。

四、结语

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人们都需要通过饮食来维持生命,在漫长的岁月中,饮食从简单的摄入能量慢慢转变为一种文化,在餐桌上逐渐有了很多“规矩”,这些“规矩”就叫做餐桌礼仪,我们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对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非常了解,而对于其他国家的餐桌礼仪文化相对陌生,很多时候,出国的朋友因为不懂他国的餐桌礼仪,会觉得尴尬,害怕丢人,吃饭成为一件头疼的事情,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学习他国的餐桌礼仪文化,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希望大家都重视本国和他国的餐桌礼仪文化,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尹亚辉.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 2013(03).

[2]余琳,周游.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硅谷,2008.

澳洲餐桌文化礼仪 篇4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若作为主人,则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

2点菜 如果你是宴请者,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依次他们来点菜。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提醒不要邀请老板点菜,这会让他觉得不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若主人盛情要求你点菜,则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并且大家都不忌口的菜,记得先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

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男士较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反之女士多,可多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3吃菜 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壹姐脸红地飘过,表示经常拿这毛巾擦脸),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更不要为他布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客人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

禁忌

不要在主人之前开始用餐

不要把餐巾放错地方

正确使用刀叉

把面包切成小块,而不是用手弄碎

不要在没有品尝的食物上调味

正确地拿酒杯

英国餐桌文化礼仪 篇5

用餐时身体坐直,后背不要碰到椅子上,手肘不能放到桌面上。无论食物多么松脆易碎,也不要低着头在盘子里吃。除了喝汤的时候,可以轻轻地低下头。

适宜的谈话

不要在桌上谈论金钱、工作、政治或宗教信仰等敏感话题;如果是下午茶的谈话,更适合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

餐具的使用

西餐餐桌文化礼仪知识 篇6

女士尚未入座时,男士不可先入座。

无论男、女士应养成由左入座的习惯。

何时该起立

主人会帮忙介绍,介绍到女士可以不必起立,但是介绍男士时,这位男士则要起立被介绍。

如有女士或

德高望重人士到场,在场的男士要起立,女士则看情形而定。

小毛病大问题

打喷嚏要赶快用口布挡一挡,并说声“对不起”(Excuse me) 。

如要擤鼻涕,应用自己的手帕或纸巾,轻轻擤下,可别像奏乐似的要所有的人都欣赏你,擤下来的鼻涕别放在桌上。

打嗝也应向他人说声 Excuse me了。

万一咳嗽或有人呛到,在场的人要若无其事般的自然,免于当事者尴尬,当然有人被东西噎著时,这时救人要紧,礼节可暂摆一边,是可被包容的。

抽烟

现在全球流行提倡禁烟,要点烟时应注意下列的礼貌:

看桌上有无烟灰缸,如没有就表示禁止抽烟,如有也不代表就可抽烟,应先徵求左右邻座的同意,这也是尊重他人生命权的表现,空间太狭小,空气不佳时也不是抽烟的好环境。

喝酒的礼节

喝酒千万别过量,客人大约以三杯为准,更不可在桌上闹酒,上桌时主人可举杯感谢大家共襄盛举,客 人可别借花献佛。

用毕

用完餐,主人应留意是否客人均用完餐,主人方可把口布放在桌上,客人才可放回桌上,但可别放得太凌乱,也别把口布摺叠还原,因为这个举动有抗议作用。

何时离开

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篇7

与中餐的圆桌摆放不同, 西式宴会通常以长桌摆放较为普遍。而且男女主人, 男女客人分开而坐。重要客人坐贵宾席, 在进入宴会之前首先了解自己的座次, 切不可随意乱坐。在私人宴会上, 要凡事跟着主人做, 不可意双手不可随意乱动, 胳膊肘不能摆放在桌面上。

西餐中主要的餐具有餐巾, 刀叉, 杯子, 汤碗等, 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 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 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 左手持叉, 右手持刀。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同于送食物入口。

二、东西方国家座次安排差异

1、欧美国家

中餐多使用圆桌, 而西餐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中, 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 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 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 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

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 男女主人坐在中间, 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 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 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 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 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 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 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2、泰国

传统的泰国人进餐时, 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进餐, 现在都是桌椅的座位形式。用餐反方式与中餐无太大差别, 座位也有长幼和辈分之分, 由靠近墙壁或离门最远的上手座位起依次落座。

三、餐具使用的差异

1、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西方国家。他么所使用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切东西时, 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 用叉子送入口中, 使用刀时, 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 分别放在餐盘边上, 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 每次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入盘中。用完的餐具则刀叉平行以45度角或刀叉交叉置于餐盘上, 刀口向内, 叉尖朝上。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 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势时, 就应放下刀叉, 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

2、日本

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是筷子, 在用餐中, 日本人对筷子的用法很讲究, 有“忌八筷”之说, 忌舔筷, 忌移筷, 忌插筷, 忌掏筷, 忌跨筷, 忌别筷等。在与日本人用餐时要用公筷子给大家夹菜。切忌把筷子垂直插在饭菜中。用完餐后, 要将用过的筷子放回纸套中, 并放在架子上。

四、进餐礼仪差异

1、欧美国家

一般西餐的菜谱时三到五道菜, 前三道一般是头盘、汤、鱼, 后两道一定是主菜, 甜品或水果, 最后是咖啡。喝汤时不能直接用嘴去碗边吸, 而是要用勺子舀, 汤勺要横拿, 略微倾斜, 将汤勺尖端向着自己送入口中。右手拿汤勺, 左手按住盘缘是最基本的姿势。要注意汤勺不可满, 还不可以吹汤。

西餐中的肉类有牛, 猪, 羊, 鸡, 鸭等。吃时要注意:以叉子从左侧将肉叉住, 再用力艳叉子右侧将肉切开。切时不要太大, 以一口大小正好。点排餐时, 会配有一杯酱料, 调味酱不可直接淋在牛排上而是放在盘子内测, 将肉切成小块蘸着吃。

餐包是西餐桌上经常见的, 可以撕成小块吃也可以用手拿着咬着吃。用叉子叉住已经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这是雅观的做法。吃面条用叉子卷着吃。吃水果时不可以整个拿起来咬, 而是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子吃。咖啡一般餐后才上, 杯子里的小勺是用来搅拌咖啡的而不是用来一勺一勺舀着喝的。

2、日本

在日本进餐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先吃冷食和小品, 口味清淡的先吃, 味道重的后吃, 最后以清淡的食物结束一餐。日本人一般饭前要喝杯清茶, 他们十分注重茶道茶礼。他们吃饭之前会说一句日语即开始享用的意思。

寿司是日本的代表食物, 吃寿司也有讲究:如果用筷子夹, 要横向将整个寿司一起夹起。如果用手的话要用大拇指和中指家住寿司两端, 食指按在上面。正确吃法是一口吃完。再吃面时, 不管男士还是女士都要发出苏苏的声音来表示好吃。这也是传统的日本礼仪。

五、穆斯林国家的餐饮礼仪

穆斯林国家是指信奉伊斯兰教的西亚和北非等国家。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有很多饮食的禁忌和规定, 总的原则是:清洁的为相宜, 污浊的受禁止。倡导文明健康的饮食方式。穆斯林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去做客也最好要准时, 但不要提前。在阿富汗地区常通过大吃大喝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

礼仪源自文化, 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引出了各自的礼仪习惯。在这个人与人交往越来越紧密的年代, 只有熟悉, 了解, 尊重和宽容各个国家和人民的风俗习惯, 才能使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顺畅和高效。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东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餐桌礼仪, 从座次安排, 餐具使用到进餐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帮助人们更多的了解餐桌礼仪的规范与禁忌, 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与合作。

关键词: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国外利益与禁忌, 李敏刘晓丽著,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1]国外利益与禁忌, 李敏刘晓丽著,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餐桌礼仪不容小觑 篇8

十几天的合作,彼此都逐渐熟悉起来。投资方代表邀请公司里为谈判工作服务的女员工一同参加。于是晚宴当天,投资方谈判代表和公司老总、副总、谈判代表、参与服务的女员工一同吃饭。

美味佳肴摆满一桌,服务员礼貌地倒上红酒,这时女士们提议不喝酒,只喝热饮料——露露,公司老总马上吩咐服务员去准备。就在服务员端着几罐露露上桌时,公司老总接了一个电话,他向投资方谈判代表深表歉意,然后神色匆匆地走出包间。

恰巧端来露露的服务员是新来的,她不懂规矩,随手就把几罐露露放在公司里为谈判提供服务的女员工旁边。这几名女员工没有任何谦让,就分别打开了放在她们旁边的露露,并且只把自己的杯子倒满。坐在投资方对面的公司副总面露不悦,轻声责怪服务员不懂得谁是主要客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表示。那几名女员工对副总的话置若罔闻,她们始终没有把未开启的露露给投资方代表送过去。

酒宴就这么开始了,投资方谈判代表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请服务员把己方女员工的杯子里都倒上白开水。一直到晚宴结束,服务员没有得到任何指令为投资方女士送来露露或其他热饮。而公司里的几名女士又吃又喝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把自己喜欢的菜都拨在一个盘子里,放在自己的旁边;几个人还私下谈论哪个菜好吃,然后“群而攻之”。

第二天,正式簽合同的时间到了,投资方却没有出现,这时公司老板接到电话,投资方说有急事已经全体返程,签合同一事以后再说。

那天在餐桌上,投资方谈判代表中,有一位女士是投资方董事长的妹妹。在洽谈过程中,她隐隐感到公司哪里不对劲,但是表面看不出来,公司代表热情主动,方案设计合理周密。谈判结束后,她特意要求所有参与谈判的公司员工都参加晚宴,果然问题就出现了。

按理说,签合同应该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出于对投资方的尊重,老总不应该缺席,但事出有因,他临时离开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需要公司的副总站出来掌控局面,但从几罐饮料可以看出,手下的员工都无视他的存在,他却听之任之,无能为力。那几名女员工在餐桌上如此没有规矩,不懂礼仪,这就说明,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肯定是致命的。

后来投资方又找到一个合作公司,餐桌上,这家公司的老总语言得体,员工彬彬有礼。

事实证明,投资方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久,第一家公司因为管理不善,人心涣散,很快濒临倒闭;而第二个公司领导有方,员工有团队意识,成为他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伊斯兰餐桌文化礼仪 篇9

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又被称为清真饮食文化或穆斯林饮食文化。实质上,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完全是在《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义规定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于可有可无随意变更的个人爱好或一般意义的生活习惯。《古兰经》说:“准许他们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们吃污秽的食物。”(7∶157)又说:“他们问你准许他们吃什么,你说:‘准许你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5∶4)正是源于《古兰经》的启示和相关明文的规定,穆斯林在选择食品方面有了严格而明确的标准,即:只有“佳美的”才是可食的;凡是“污秽的”都是禁食的,其中又对“佳美的”和“污秽的”给予宗教、世俗、卫生和卫性的解释与阐述。

在中国,“佳美”一词已被阐释为“清真”二字,各族穆斯林更愿以“清真食品”来称述自己的食品。清是清净无染的清,真是真实无假的真;清而不浊,真而无妄是谓清真。因此“清真”一词既包括了深厚的宗教信仰与诚信,也蕴含着清洁无染的食品本质与真实无欺的商业与伦理道德标准。历史上“清真”甚至一度成为伊斯兰教的代名词,如清真教、清真言、清真寺等。在饮食文化方面,清真更是成为穆斯林食品的专有名词,成为符合伊斯兰教规定和要求的食品的象征,这种名称的“垄断”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只要一提“清真”,人们即会联想到这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的食品,清真一词,无可争辩地成为穆斯林民族值得自豪与骄傲的标志。中国穆斯林在长期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又把这一鲜明特征不断深化与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清真饮食文化。无论制作、加工、销售,还是外形、甚至吃法等都有其独到之处。

中国穆斯林把遵守和捍卫源于伊斯兰教义的清真饮食文化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无论是在生产、加工、销售、购买、食用等各个环节都以“清真”为识,清真也成为了全体穆斯林共有的民族品牌和可信赖的精神标志。穆斯林对“清真”有着一种特殊的宗教感情,这种宗教感情和民族自觉是以“伊玛尼”(信仰)为基础和纽带的,是不可淡化,也淡化不了的。因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是一个穆斯林履行宗教义务和教门善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穆斯林是否坚持内在信仰和外在表现的敬畏标准。穆圣曾说:“指主发誓,谁把一口禁食物品吞入腹中,四十天他将不获准承;无论哪个仆民,他以非法之物和高利贷滋养其肉体,那么,火狱最适合于他。”

《古兰经》禁止饮酒

酒产生于远古时代,早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前,阿拉伯人就酷爱饮酒,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对饮酒采取了禁止的办法。在《古兰经》中曾三次提到禁酒。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以后,有的人参与饮酒和赌博,并问穆罕默德行不行,穆罕默德给予了回答。《古兰经》中写道: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着大罪,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还大。

《古兰经》明确地指出了饮酒的利弊关系,并强调指出了饮酒实属大罪。后来有人不听劝说,继续喝酒,并在酒后做礼拜时念错祷词,《古兰经》的《妇女》章便定下了酒后不准做礼拜的戒律。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

《古兰经》强调了饮酒后不能做礼拜。后来,饮酒者发生了酗酒滋事、失去理智、妨碍他人等严重后果,《古兰经》再次下了禁酒令:

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

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你们将戒除(饮酒和赌博)吗?

《古兰经》不仅指出了饮酒的危害,而且还将此提升到一定高度加以阐述,并从此严格禁酒。

我国的回、东乡、撤拉等民族的穆斯林,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饮食生活中,严格禁酒,毫无变通,长期以来,便养成了不饮酒的习惯,并且深深认识到饮酒的危害。饮酒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还易人之志,浊人之神,使智者惑、贤者愚、廉者贪、节者淫。在历史和现实生活当中,因饮酒耽误国家大事、败家、丧身、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毁坏名誉者不胜枚举。因此,我国各族穆斯林认为饮酒是不光彩的,是“亥俩目”,故严格禁止。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教育,不许饮酒。无论是烈性酒、甜酒还是啤酒都在禁止之内。

回、东乡、撒拉等民族的穆斯林还禁止抽烟。《古兰经》中没有戒烟的条文,这主要是因为烟草在世界上才流行四百余年。租穆罕默德曾说:“凡是醉人的都是禁止的。”所以,我国穆斯林一般都不抽烟。特别是穆斯林严格禁止抽鸦片烟。穆斯林礼拜的地方,包括清真寺也禁止抽烟。

由于回族等穆斯林不饮酒、不抽烟,所以许多老年穆斯林身体强壮,延年益寿。

伊斯兰教饮食文化中的可食物类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篇1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迅速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发展。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而在西方国家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西方的商务餐桌礼仪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正式程度上也多样化。大致说来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等。

1.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概述

中国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则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17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进餐。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与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被教导用餐时双手要放在桌上,但是英国人却被教导不吃东西时双手要放在大腿上。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12世纪,当意大利文化影响到法国时,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纷纷问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在欧洲国家还保留了下来。当你前往朋友家做客时,穿上体面的衣服,携带适当的礼物,言谈举止处处显现出优雅与涵养,永远都是必要的。2.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 2.1 中西方餐桌禁忌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孕育了非常浓厚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习惯和禁忌,有些是出于礼貌和文化上的考虑,有些与民间的迷信说法有关,也有一些来源于历史典故。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提炼,流传至今,也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首先,是筵席中的座次问题。其次,是筷子的使用问题。

最后,在餐桌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同样需要注意。

吃西餐的时候,应该注意西餐有西餐礼仪,不可与中餐等同,了解西餐礼仪,熟悉西餐礼仪基本知识,使自己在重要的场合下不至于因为不了解相关礼仪与生活知识而产生尴尬。

2.1.1 餐桌摆设

中国从古至今的餐桌礼仪变化微乎其微,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而在西方,需要一份正式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西方国家饮食更注意卫生,所以他们多采用分餐制。

2.1.2 餐桌用语与举止

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礼节及举止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外就餐时的语言举止极为到位和有水准。而在外国人眼中,我们的礼节繁琐复杂。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极为热闹。而西方国家安静,注意细节。2.2 中西方座位与方向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2.2.1 职位高低

职位高低的座次,中西方是相似的。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2.2.2 男士女士

中西方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

2.3 中西方商务用餐着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衣着上一贯保持: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在西方国家,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3.1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的特点

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 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1.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5.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3.2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地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表现在:

1.中西方的文化底蕴不同。2.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3.3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意义

1.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2.提高了礼仪文化修养,开阔了视野。

美国家庭的餐桌礼仪 篇11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就惊呆了。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自己吃完饭。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掉在桌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收拾起桌上的骨头等杂物,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水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美国人认为,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遵守就餐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接待客人等。

美国孩子从会拿勺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他们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但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手脑达到平衡,可稳当地把勺子放入嘴中。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若孩子当时因玩耍不肯吃饭,就要饿肚子。这一点对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朋友告诉我,这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严格遵守用餐时间、主动吃饭的概念。

餐桌背景文化礼仪 篇12

摘 要:文章介绍的是中西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比如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及餐桌气氛和就餐话语等方面,以及产生的原因和障碍消除的方式,并以此为框架对宴客吃饭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介绍,分析差异性存在的原因以及对对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的成功率,促进双方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餐桌礼仪; 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1]。在交流中,人们常常喜欢以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以自己固有的文化习俗来与他人交际,因此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常常感到困惑、不自在,甚至产生不少误解、冲突和障碍,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俗话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2]礼仪,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3]。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所以交际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桥梁和纽带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以宴请的方式来交际成为国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由于跨文化的存在,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避免唐突和失礼,就必须了解和熟悉各国餐桌礼仪习惯和特点。因此,知晓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餐桌礼仪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方式及餐桌气氛和就餐话语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差异。以下对几点加以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第一,饮食观念的不同。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中国人请客吃饭,注重饭菜本身,追求“美味”——色、香、味、形。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条件差一点的话,也有鸡鸭鱼肉,否则很难称得上请客[4]。同时,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

然而,西方的饮食观念却完全不同。他们重视“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 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因此,西方的饭菜会显得比较单调些。因而,中国人在英语国家做客或是进行商务宴请时,常常会产生误解, 觉得对方饭菜过于简单,缺少诚意。甚至出现个别人吃不饱的经历。

第二,餐桌上交谈话语的不同。说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说话能够得体、恰到好处,不仅能够增进双方感情、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而且还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得掌握中西方交谈的习俗。

中国人在宴请时崇尚“劝”礼,主人总是频频地向客人劝酒劝菜,口中不停地劝他们 “多吃多喝”,而且还不断地给客人夹菜。同时,主人常常说“粗茶淡饭,你们就将就着吃吧”,或者“菜做得不好,请多多包涵”之类的话。然而,外国人通常感到费解,明明满桌的美味佳肴,怎么会说没菜呢?因此,中国人的“谦虚”,可能被外国人视为“虚伪”;中国人的“热情”可能被外国人视为“繁琐”。 当然,西方人宴客也很热情,也劝酒劝菜,但只劝一两次就打住了。他们更多是使用 “问”礼。例如,主人常说:“Make yourself at home.”“Help yourself please.” “Do you want something?”等等。因此中国人对此会很不习惯,常常觉得主人不够热情、诚恳。

三、影响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因素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存在着如此多的差异,必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而文化是一个民族通过若干代的努力而获得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个民族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所以跨文化交流差异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那么是什么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呢?

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很多人都倾向认为对方也与自己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事实上中西方在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 西方人偏好分析思维。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holistic)优先;而西方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par- tial)优先的思维习惯特点[5]。而且,中国人重视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因此,在交际中常常以自己的经验感觉去“以己度人”。

第二,缺乏文化差异意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认为,认识上的误区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障碍。由于缺乏文化差异意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常常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其它文化背景的人。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感到困惑、失望,甚至恐惧、愤怒,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四、如何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文化交流之频繁更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外交、外贸、旅游等涉外工作部门,更是频繁地与各国各民族以及各阶层的人们打交道。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 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也就是说中西文化礼仪上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所以尽量消除、避免文化差异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和认同感。文化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了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通过对不同国家、民族、种族、地区的文化习俗的深入了解、学习,甚至研究,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和认同感,在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文化移情,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自身的文化约束,从另一个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接受、吸收其他国度的文化。以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文化差异,深信每种文化的存在都有他的价值, 不能狭义的认为当前自己的文化都是对的、比别人的优越,而进行文化歧视。要去粗取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达到交际的目的。若是交际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往往导致交际的失败。

第二,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不仅是听说活动,人的整个身心都要投入其中。信息不仅靠词语传递,也靠非语言交际系统,包括手势、体态、目视行为、体距、服饰、触摸等都参与传递信息,在语言交际中,一般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这种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交流的共识。在生活和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常常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例如,要是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却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常常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可是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这样觉得不自在,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五、结束语

每一种传统礼仪都反应了他所代表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区域特色。不同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礼仪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礼仪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这必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西方交流日趋密切,当前要正视中西方文化礼仪存在的差异性,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端正沟通交流的心态,求同存异。同时,不断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样有助于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完善自己;有助于提高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提高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李晓军.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高校论坛,(3):11-1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钓鱼的烦恼作文800字下一篇:农村信用社历史简介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